第一篇:小松镇简介
小松镇位于县城西北部15公里处,为石城北部重镇。总面积约168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267个村小组,总人口约3.6万人。小松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种植烟叶和白莲,素有“烤烟之乡”和“白莲之乡”的美称。近年来,勤劳的小松镇人民在镇党委、政府地指导和带领下,艰苦创业、勤奋劳作,城镇面貌、百姓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工作亮点频出,经济、教育文化、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99年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2009年3月,再度荣膺“全国文明村镇”称号;2009年被评为“中国绿色名镇”。2008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560万元,同比增长9.8%;完成财政总收入237.8万元,比上年增长6.9%;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890元。
今年,小松镇党委、政府提出了“人气、和气、正气、景气、活气”五气小松建设目标。依托鹰瑞高速公路,在高速路出口建设小松特色创业园,大力发展工业,加快城市化速度,争取在2013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超过2300元,届时小城镇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齐全,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更加和谐。
第二篇:长松集团简介
长松集团简介
长松咨询集团已建立中国营销学院为愿景,建设企业组织管理系统为己任,以提高中国人管理能力素质为目标。是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于企业系统建设的公司,拥有专家咨询团队、技术研发团队、软件开发团队30人,以深厚的理论和实用、实在的管理工具,切实可操作的系统方案赢得广大中小企业的欢迎。一年时间帮助3000多家企业建立他们的组织管理系统,成功导入变革,实现公司系统化的发展。也被国际品牌协会评为“最受企业尊敬的管理顾问公司”,真正实现咨询工业化的操作。帮助广大企业家不用做咨询、不用参加培训,就可以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组织管理系统。
为了摆脱传统商业模式,长松咨询在北京建设了国内第一家企业系统建设体验中心,不再以上课为方式,而是逐步让企业家现场体验如何进行企业变革,如何导入系统的组织管理系统,不再以讲为主,而是以体验为主,以大量的图形、案例、资料,让企业家更直观的知道如何建立科学的管理系统。
长松咨询以长松组织系统咨询班为基础,开发长松组织系统工具包,主要帮助企业建立组织管理系统。即将陆续研发财务风险咨询班和工具包、业务流程咨询班和工具包、生产流程咨询班和工具包、商业模式咨询班和工具包,形成一整套的咨询班和工具包系列产品链,帮助企业建立完整的企业发展系统。长松组织系统工具包一面市就获得了广大企业家的一致好评,工具包包括七大系统,将企业组织架构 工作分析、薪酬方案、绩效管理、招聘管理、全员培训、生涯规划分步骤导入到企业中,实现标准管理、激活人才、规避风险、持续利润、复制扩张、解放老板,是目前国内最成熟的组织系统解决方案。被国际品牌协会评为“最受企业信赖产品”。
第三篇:后松园村简介
泊里镇后松园村简介
后松园村位于泊里镇驻地以东2.5公里,现有耕地690亩。总人口338人。村党支部共有党员26名。村两委干部4人任职。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认真按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1、村两委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强有力,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村务管理等各项制度健全,村务财务每月公开一次,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村干部廉洁自律、作风民主、办事公道,无违法违纪行为,干群关系融洽。
2、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坚持“三会一课”
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党务公开制,增强党组织工作透明度。加强党员学习管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是确保党员干部坚定政治方向、全面提高党员素质的根本保证,做到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大会,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
3、后松园村共有贫困户2户,村两委成员经常到贫困户家走访,走访时发现贫困户丁学功家侧房塌陷,及时为他重新翻盖了侧房,并为每户配备了饮水桶、饮水卡,免费到村饮水机打水,他们居住环境整洁,个人精神面貌很好,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多措并举,助推脱贫攻坚。
4、人民调解委员会、治保组织健全并能够及时化解矛盾,村民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无影响恶劣的村民纠纷。村民程吉洪与程桂利因土地纠纷大闹,村调解委员会及时为他们测量土地,分开界限,化解了矛盾。
5、全面深化平安建设。每位党员平安建设责任认领,参入平安建设,共建平安和谐村庄,组建平安队伍,进行村庄巡逻,深入开展平安村居等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民主法治村”等法治创建活动,参入平安和谐港城,共建平安和谐村居,组织群众治安巡逻、安全检查等群防群治工作,落实防盗、防火、防破坏、防爆炸和防治安灾害事故的安全防范措施。及时调解各类民间纠纷,并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等,教育公民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
6、村两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村内无露天焚烧垃圾、秸秆等污染环境现象,村内无污水乱排、禽畜乱跑、粪土乱堆、秸秆乱垛,村庄周边无垃圾死角,无乱搭乱建现象。经村两委研究,评出11位责任心强群众威信好的党员设岗定责,作为巷道街长各负其责、对每条街道环境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7、村两委大力开展“新农村新生活”教育培训活动,村民自觉崇尚科学、移风易俗,生活方式科学、文明、健康今后村两委有信心、带领全村人民朝着富裕文明小康社会迈进,后松园村正朝着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生产发展、管理民主、各项事业稳步推进的新农村阔步前行。
第四篇:背篓人家掌舵人张松简介
背篓人家掌舵人张松简介
张松,男,汉族,1976年生,湖南怀化鹤城区人。现为亲亲大自然创始人、怀化市新民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怀化背篓人家连锁餐饮总经理。
1994年,张松高中毕业因家境贫寒外出打工,期间自学汉语言文学,并发表诗文20多篇(首)。在外打工8年,张松先后创业8次失败。2002年11月,张松在经历8次创业失败后带着打工多年攒下来的1600元钱回到家乡,在没有技术,不通电话,没通车的情况下,利用山上的野花野草自己钻研花草技术再次创业。
2004年,张松先后解决了花草发霉变色等难题,首创了真花真草花艺艺术,开创了一个崭新的行业。
2005年,张松成立了怀化亲亲大自然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解决30多人就业。同年3月24日,中央电视七台“致富经”栏目采访报道了张松的创业事迹。
2006年,张松开始养猪,并在荆坪村建立了一个占地近150亩,集养猪、养鸡、养虫子、黄鳝、泥鳅、冬桃、无公害蔬菜、餐饮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庄。
经过努力,张松和技术人员一道先后探索出了猪粪养蚯蚓——蚯蚓养黄鳝——蚯蚓粪种水果蔬菜的循环高效益无污染生态农业;探索出了果园瓜地养鸡——鸡粪养虫——虫子养鸡——虫粪鸡粪种菜模式和黄鳝泥鳅人工水泥池、网箱生态养殖模式,效益比传统的单一农业高出10倍以上。新民用自己的实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不同于传统农业的、适合我国农村现状的切实可行的“高效益循环生态家庭农业”模式。并拥有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商标5个。
2006年12月,张松携手《创业》杂志联合举办了全国第一个“媒体记者、读者、企业”见面创业交流会。如此同时,怀化“新闻60分”,中央电视一台“科技博览”采访了张松的创业经历。
2007年1月,张松踏上了怀化学院的讲台,他的创业演讲,受到了大学生的热烈欢迎。
2008年2月,中央电视一台“科技博览”赶扑怀化采访报道了张松的养猪农庄,之后中央七台、十台先后报道了他的养猪企业。
2008年7月,张松将养殖和种植业从亲亲大自然分离出来,单都成立了专业的农业开发公司——怀化新民生态养殖有限公司。2008年下半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突然来临,看着回乡无事可做的乡亲,张松把原本打算买房的钱拿来开了背篓人家“康厨师锅巴饭”餐厅,解决返乡农民工近30人就业。
2009年,张松被怀化市委有关部门授予“怀化市乡土拔尖人才”称号,他的创业事迹被鹤城区政府劳动局、鹤城区就业局编入《创业之路》一书。
2009年5月湖南卫视“乡村发现”报道了张松的养猪企业。6月,湖南经视邀请张松做客“白日梦工厂”,就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创业展开对话。
2009年7月12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最具影响力和核心品牌价值、影响力最大的高端精英王牌谈话节《对话》报道了张松的创业经历及张松与广大省副省长肖志恒、格力空调董事长董明珠等就返乡农民工的出路展开的“交流”。
2009年8月,中央电视七台“科技苑”记者就黄鳝人工水泥池养殖和网箱养殖采访报道了张松的新民水产。
2006至2009年,张松的新民农庄先后培训了全国慕名而来的养猪、养鸡、水产、果树种养能手1200多人,带动了近2000人自主创业致富。
张松作为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典型代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致富带头人,受到了鹤城区和怀化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2003年至今,张松的创业事迹先后被《致富快报》、《湖南科技报》、《农村新技术》、《农村实用科技》、《当代青年》、《打工》、《黄金时代》、CCTV-
7、CCTV-
1、CCTV-
10、CCTV-
2、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怀化电视台等数十家新闻媒体报道。张松的创业事迹改变了成千上万人的观念,张松的创业经历鼓舞了千千万万想创业的人。
被广大平民百姓和媒体誉为“平民创业英雄”、“中国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好榜样”的张松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也让越来越多的返乡农民工和毕业大学生看到了希望。
第五篇:小孟镇精神文明简介
小孟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小孟镇总面积55.1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截止2010年,共有10154户、人口39689人,国内生产总值4.46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41229.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80元。全镇共有已婚育龄妇女8800人,60岁以上老人5383名。境内有初级中学和成人教育中心校各1所,均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3所小学是济宁市规范化学校;在职教师304人,在校学生389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8所,中心幼儿园是山东省示范幼儿园,其余七处全部是济宁市一类幼儿园。小孟卫生院共有床位60张,医护人员39人;村卫生室37处,乡村医生107人。全镇共有17个省级规范化卫生室。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2010年,我镇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09“山东省民族团结和谐乡镇”,成为兖州市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乡镇。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情况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利用宣传栏、文化活动室、阅览室、农家书屋等阵地,大力开展道德教育、文明教育。通过重阳节尊老敬老活动、国庆节演讲比赛、植树节造林绿化、镇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等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载体,积极引导群众在卫生习惯、文明礼仪、尊老爱幼、保护环境、遵守公德等方面,践行文明公约,提升文明素质。开展“破旧俗、树新风”活动。各村通过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引导群众增强崇尚科学、倡树文明、克服愚昧意识。
(二)深入开展创建活动
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星级文明户”和“文明信用户”等评选活动或年终评先树优活动。结合我镇实际,开展“文明街巷”、“卫生胡同”等评比活动,促进清洁家园行动取得实效。机关女党员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开展“爱心好妈妈”、“爱心好儿女”活动。2010年,获得“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创建“文明集市”,发放清洁家园倡议书、节能减排宣传册、计划生育明白纸和“六五”普法宣传单。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六五普法”等系列活动。积极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法制宣传志愿服务队”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厂。
开展尊老、敬老、养老活动。扎实做好农村适龄老人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作,实现新农合、新农保全覆盖。强化镇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扎实做好敬老院工作,每年组织卫生院医务人员到敬老院为老人义诊。提供老年人维权服务。在重阳节期间,大力宣传“讲文明树新风、敬老爱老促和谐”主题,营造全镇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尚。
开展农村群众文体活动。2011年,我镇成功举办了兖州市第21届文化“三下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发挥王海、刘函、张王、史王四个村“腰鼓队”、“秧歌队”的宣传作用,利用传统佳节,在学校、乡村开展文艺宣传活动。今年,我镇将稳定发展民间艺术表演队伍5支以上,并经常性开展活动。同时,举办读书征文、体育健身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文体活动。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新农村”活动,不断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完善镇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图书室、阅览室、村级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建设。今年,将建成使用镇文体教育中心、文化广场和中心公园,并加强村级健身活动场所建设,年内将新建健身活动场所6处以上,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加大“平安”镇村建设
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协调市普法办开展“送法下乡”、“六五普法”知识普及活动。2010年,小孟司法所被评为“济宁市示范司法所”。健全完善了镇综治维稳中心,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民政办、工贸办合署办公,加大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确保了“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到位、第一时间处结”。
推进“平安镇村”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积极创建“零发案”村庄。加强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防范,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成立镇反邪教工作领导小组,完善镇“610“办公室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砂塘管理,遏止非法采砂行为。扎实推进电子监控全覆盖民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