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小额贷款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时间:2019-05-12 12:2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节小额贷款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节小额贷款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第一篇:第一节小额贷款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第一节小额贷款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试点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方向是成为专业化运作和商业可持续的小额贷款组织,试点期间,不允许小额贷款组织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不允许跨区域经营、小额贷款组织必须合理运用自有资金,在为“三农”服务的同时,实现自身可持续性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小额贷款组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内控机制逐渐完善,风险控制能力不断增强,并且保持了较好的资产力量,基本实现了财务可持续性,经相关部门审核同意,在地方政府成立的“试点协调小组”的具体管理和监督下,可以允许小额贷款组织合理利用财务杠杆,吸收单一来源的批发资金,稳步扩大经营规模。通过运用批发资金,如果 小额贷款组织能够更好地发展,不仅能按期归还批发资金的利息和本金,自身权益资金实力也进一步增强,小额贷款组织可以向监管机构申请成为银行类金融机构,经监管机构审批同意,小额贷款组织成为正规金融机构后,依法开展存款及其他金融业务。

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可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商业性扶贫目标 发展前景

非政府组织(NGO)小额信贷机构(MFI)有何优势和劣势?它是否具有生存力?它可能的出路和发展前景是什么?对这些问题,国内外各方面人士都有些不同的看法。笔者根据所收集到的一些文献以及自己的判断与实践,对此做一些阐述和分析。

一、对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性质的利弊和商业与扶贫目标关系的讨论

(一)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性质和利弊

非政府组织是小额信贷的先锋和开拓者、它们的出现是为了填补银行不能有效地为穷人服务的空白,它们倡导了小额信贷的产生。而且,就国际范围而言,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就开始着手提供金融的可持续性。要想长期为大量的穷人服务,就必须要保证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保证了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和对穷人服务的延续。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估计,全世界目前提供金融服务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约有9000个。

经过30年的历程和履行为穷人服务的使命。当今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至少有两方面具有优势:①为越来越多的穷人和弱势群体找寻新的服务方式;②筹集资金,已有创新的思想服务了更多的人群。其他小额信贷机构却不一定具有这些研究和发展功能,而且,需要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这种新的金融实体存在。它们将构造一个充满竞争的金融体系。同时为被忽略的市场主体尤其是穷人和微小企业服务,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提供了这种可能性。它们利用较小的资源和较低的成本就能为大量的客户服务,并因此分散了风险。一些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致力于全部或主要提供小额信贷服务,而另一些则是将小额信贷作为其服务的一部分,就机构数量而言,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小额信贷机构大多数是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在孟加拉国,2460万小额信贷客户中的60%由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提供服务。

尽管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明确引导了小额信贷的发展。但它们任然面临着诸多的限制,大多数并不能发展壮大起来。它们通常依赖于捐赠,特别是那些较小的小额信贷机构更是如此。因为这些机构的领导成员并不代表投资资金的股东金额所有者权益,这些机构的管理机构不能适应信用关系,并缺乏合理的所有权关系、它们可提供的金融服务的范围也是有限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通常不能合法的动员储蓄,储蓄职能限于银行和受监管的其他中介机构。例如信用合作社、资金互助性。

(二)商业性与扶贫性目标关系的讨论

提供小额信贷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10年中,其发展呈现出两种有些对立的趋势:商业化和扶贫性开发,一些主要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越来越显现出商业化的趋势,其原因在于寻求可持续性,不再依赖于捐赠者,而以商业化融资来源和商业化运作管理促进发展并为更多的穷人服务,事实上,来自被称为小额信贷信息交流公司(MIX)的国际机构的统计数据表明,收益可以弥补成本的那些可持续的小额信贷机构要比不可持续的机构拥有多得多的客户,2003年146家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的数据显示,其中只有一半(53%)是可持续的,但是,这些可持续的机构多为大型机构,拥有着146家机构客户总数的90%以上。

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成功的商业化运作表面,小额信贷是一个好的,可以赢利的行业。但是,对不同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来说,商业化是不同,对于提供多种服务(通常是为了社会目标)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来说,商业化意味着将其小额信贷活动专业化,在操作上和财务上将其从其他服务中分离出来,对于一个专门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来说,笔者认为,商业化可以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从理念上和实践上都将自己办成一个在组织和财务上都可持续发展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另一种将其转化成为正规的金融中介机构,在小额信贷中,“转化”或“转型”是指一个非赢利组织或者非政府组织转变成为正规的金融机构。

商业化趋势,尤其是后一种含义的商业化,引发了对小额信贷机构的“宗旨和目标偏移”的担忧,也即担心随着商业化的深入,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会放弃它们以外的贫穷客户,这种担忧在“转化”的小额信贷机构上尤其突出。盈利性一般是任何一个正规金融机构的主要目标,有些人断言,在盈利的基础上做小额信贷的唯一办法就是吸收较易得到、较富有的客户,他们有较大额的存贷款需求、这是否会造成“目标偏移”?确有这种可能,但也不一定。在某些情况下,平均贷款额随着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而增加,且小额信贷机构变得越来越商业化,表面较富有的客户被包括进来,但是,这并不必然意味着贫穷客户被抛弃,而且贫穷客户的绝对数可能会随服务客户总理的增加而增多。

另外,较大的贷款额也意味着已有客户的偿债能力增强了,时间一久,越来越多的客户成为循环借款者(相对于较小贷款额的初次借款者而言)。在这种情况下,平均贷款额将会增加,即使小额信贷机构一点也没有改变其中客户中贫客户的比重。在其他情况下,比如菲律宾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农业与农村发展中心(CARD)转变或“转化”为银行后,其平均贷款额仍然很小,却保持赢利,过去几年中,农业与农村发展中心银行的单笔贷款额一直保持在菲律宾年人均国民收入的20%以下。

小额信贷机构真的能触及贫困人口并保持赢利吗?直观上看,这两个目标的冲突时显而易见的----较富有的客户其贷款较大,故交易量大但交易次数较小,似乎比较容易管理。然而,有些机构却可以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比如,据名为“小额信贷公告”的机构公布的2003年数据,231家机构中有139家盈利(即使在减少了捐赠之后)。在这139家中,41家将其客户定位于最贫穷的客户,其平均盈利水平却高于139家的平均盈利水平。这41家的客户大概是其他可持续小额信贷机构的总客户的3倍多。小额信贷信息交流公司(MIX)最近的数据分析表面,贷款规模与盈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就意味着贷款规模较大的机构不一定就能盈利。这些数据足以证明,以穷人服务也是可以盈利的,或者至少可以说,为最贫的人服务并必然比为那些不太贫穷的人服务盈利更小。

在其中一些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逐渐商业化的同时,许多其他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却在触及更贫穷或更偏远的客户。高位人群、遭受冲突或自然灾害的人们。它们更强调机构的社会发展职能,这种扩展贫穷客户范围的趋势并不一定与商业化和可持续性的目标冲突,但是,为这类客户服务可能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和进行更艰苦的努力才能弥补成本,从而达到可持续性的目标。

考虑到商业化和扩展贫穷客户范围这两种趋势,问题在于:在建立普惠金融体系的过程中,国际和国内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它们可以被用来扩展数量吗?在法律上,一般说来,它们是不允许动员储蓄的,那么,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如何能提供贫穷客户所需的各种服务呢?这些来自于管理、捐赠依赖方面的限制可以被轻易突破吗?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和最为金融服务提供者的非政府组建小额信贷机构在未来的作用,在小额信贷业界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三)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是否和“何时转型”

并非所有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都需要“转型”为正规的金融中介机构,一般说,转型或转化仅在这些情况下才需要,①要求多样化经营和更为稳定的资金来源;?②机构想吸收公众存款;③机构较快地扩大规模或成为大型机构。

“转型”的小额信贷机构必须限制在那些经过评估具有足够技术,管理和信贷能力的机构之内。首先,“转型”是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优秀的非正规小额信贷机构能扩大它们的服务和融资来源。不应试图迫使管理低下的小额信贷机构做这种尝试,因为这种尝试需要有扎实的金融业务做基础。实际上,扎实的金融业务应该是“转型”的前天条件,而不是成为一个正规金融中介机构的结果。其次,由于管理上存在问题,“转型”的小额信贷机构其风险水平通常已经很高,而承担对于风险已经很高的机构的监管将会违反监管部门的审慎原则。第三,监管非吸收存款机构往往既不是监管部门的职责,也不是他的授权范围。

“转型”并不一定能证明正规金融中介机构优于小额信贷机构。根据波利亚的经验,“转型”提高了私募金融基金的信用水平,拓展了金融来源、然而。在除了信用之外还缺乏金融服务供给的情况下,私募金融基金和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之间的能力差异非常小,因为二者提供信贷的效率差不多,而且虽然存在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所有权不清的问题,但解决了所有权问题的盈利性银行并不一定在扩大小额信贷客户的保持信贷资产质量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发展前景的可能选择

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发展前景的可能选择在中美目前基本上还处于研究、讨论阶段,实践探索还很少,本文在此将运用一些国际的经验和案例进行讨论。而且,无论何种选择都需要政府政策法规的支持。

(一)发展成强壮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到,机构“转型”并不必然需要淘汰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实际上,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能够继续作为信贷提供者在为哪些被正规金融机构多忽略的客户提供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那些特别偏远或贫穷地区的客户。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还能在发展和检测金融服务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发挥作用。这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发展和检测成本对于正规金融机构来说太高。

而且,在机构人员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准不够高,以及政府政策不明朗或没有哦有利于小额信贷机构发展的外部政策环境的条件,非政府组织性质的小额信贷机构形成,有利于获得低成本的基金来源,有利于争取时间和机会,提高能力,锻炼队伍,夯实基础,蓄势待发。一旦时间成熟,它们就可以迅速占据有利位置,成为一个强壮的专事扶贫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或者转变为其他类型的机构,目前世界最著名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包括孟加拉乡村发展委员会、孟加拉社会促进协会和拥有560万客户的孟加拉。

(二)转变为社区资金

许多定位于贫穷客户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由非正规或半正规会员制组织转变而来,还有的由借款团体模式转变而来,也可将其视为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的一种形式,而且,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还可转为会员制资金互助组织,这样的例子包括国际社区援

助基金会的村银行。总部设在美国、名为帕克特的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值得”模式和关怀国际的项目。后两个项目的功能于亚洲一些国家农民的互助小组

国际社区援助基金会开创了小额信贷村银行模式,它是一种双层组织:将10-50个邻居组成一个团体,将自己的投入和村银行成员的股金储蓄相结合。制定管理规则,然后觉得谁来贷款和贷款规模,贷款规模从50美元到500美元不等,到2003年,国际是社区援助基金会体系中已经有15个附属机构,分布在美洲,非洲和亚洲的14个国家,国际社区援助基金会通过1800多个村银行为5万多借款者服务,除了借款者服务,国际社区援助基金会村银行模式的作用还在于使许多其他机构接受并仿效它pact是一个国际的非政府组织,致力于各地组织的能力建设,它在尼泊尔南北建立了一个乡村银行。2003年,它们的总储蓄接近400万美元。“关怀国际”的“迁居妇女”项目在2003年的计划使尼泊尔7万贫穷妇女通过他们自己所在的社区组织被纳入一个长期的存款体系之一。

(三)转变为非银行金融机构

一些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转变成为正规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在拉丁美洲一些国家,东欧、肯尼亚,还有现在的乌干达等国。迄今为止的经验表明,尽管成本巨大,但是,转变过程使这些小额信贷机构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改善其融资过程,并从长期看最终能增加客户,机构改造的主要挑战有:所有权和治理结构;资产和负债的转移;运作、政策和制度;人力资源。

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可以转变成为专事小额信贷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一是可能解决合法化问题,二是解决融资来源问题,例如,玻利维亚的私募金融基金中的5个机构就为多于25万个客户提供了小额贷款,其他例子包括墨西哥的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转化为非银行金融机构,而且都非常成功,compatanmos使拉丁美洲最大的专业小额信贷机构,截止到2004年底拥有大约31万个贫穷妇女借款者,资产超过1.34亿美元,现在,它也正在转变为小额信贷银行,share使印度较好的小额信贷机构之一,到2004年中已经有接近30万个客户,资产超过1600万美元,从法律和管理上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可提供的服务范围限制更严格,例如,作为金融类贷款公司。Share和compartmos都不能动员储蓄。另外,从玻利维亚的经验看,私募金融基金与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在所有钱结构的优劣上并无明显差别。

也可考虑将中国现有的和将来还会出现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转变而来。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经过5年的运营,“促进和发展微型企业基金会”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项目,拥有22000个客户、4个地区机构、7个分支机构以及116名雇员。它的借款资产数量达到460万美元,坏账率仅有0.2%。这个时候,PRODEM领导集团认识到,在非政府组织非盈利机构现有可利用金融资源的水平和类型下,PRODEM将不可能维持加速增长的势头,利息收入虽足够负担经营费用,但仍然满足不了资产迅速扩张的需要。尽管PRODEM做出了成功和广泛的筹款努力,贷款和捐赠者愿意提供的数量,PRODEM意识到解决扩张问题的最佳途径是成立商业银行。

1992年,“阳光银行”被批准转变为商业银行。其股权构成是:ODEM拥有60%的份额,行动国际基金会和私人投资者拥有40%的份额。在于PRODEM的协议中,经营上已经达到自给自足的4个地区机构和7个分支机构被转交给了“阳光银行”。第一年,“阳光银行”集中于扩大它的信贷经营业务。在经过13个月经营,到1933年4月,“阳光银行”分支机构增加到16个,有效客户达到44000个,信贷资产达到1100万美元,贷款坏账率不到1%。“阳光银行”是世界上第一家专门提供小额信贷的私人商业银行、1977年,它成为第一家向其股东发放红利的小额信贷银行。如今,“阳光银行”已经拥有47000个客户,依然是玻利维亚在小额信贷方面的领军机构。2005年,“行动国际”加入了一家购买了“阳光银行”47%股份的投资财团。

还有一些其他成功的事例,菲律宾农业于农村发展中心于1990年1月开始小额信贷

运作,它主要服务于当地妇女,采用以小组为客户基础的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1997年9月1日农业于农村发展中心农村银行成立,成为在菲律宾由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转变为银行运作的第一者。

在柬埔寨,有一个成功的可持续发展的小额信贷机构,名为:“地方经济发展机构协会”(ACLEDA)它建立与1993年,最初是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获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丹麦政府的种子资本,2004年已经造成由137个营业所的ACLEDA银行,其客户覆盖面居全国第三。2005年,该银行已发放13.6万笔贷款,额度为8700万美元。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为14%。

① 此协议一直到1995年。PRODEM转交给“阳光银行”4个地区机构和33个分支机构。

PRODEM则作为非政府组织和其5个分支机构在农村地区继续运营。

前南斯拉夫蒙特尼格罗机会银行(OBM)的前身是蒙特尼格罗小额信贷(MCM),它在1999年创建的时候也是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其转变的初衷是要转变为商业银行,到2002年,蒙特尼格罗机会银行成为正规银行,它在计算机体系,人力资源,银行业务和存款动员方面做了重大的投资,这也引发了更新总部和分支机构,安置保险库和安全设备。雇佣新的人员和实际新的程序方面的投入成本,2003年,蒙特尼格罗机会银行的收益已经可以弥补其成本,拥有客户5700个,资产接近1700万美元,这家银行由13个普遍股东。美国的一个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机会国际”拥有其75%的普通股份和100%优先股份。其他股份有拉波投资咨询服务公司和荷兰、英国、美国的个人,他们的股份份额占少数。

中国银行业监管管理委员会2006年12月“新政”中业包括组建村镇银行的政策,这也可以成为目前中国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发展的选项之一。但是,从政策层面看,可能的障碍主要是非政府组织机构社团法人的身份不允许其参股村镇银行,根据目前规定,只允许企业法人和自然人入股,从非政府组织下小额信贷机构自身和现有境内银行的角度看,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是否能够转变为小额信贷银行,取决于彼此有无合作的意向和可能,即使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自己想独立转型为小额信贷银行,但是至今,中国还没有诞生这样的政策法规。

(四)与正规金融机构合作

在很大程度上,银行和其他正规金融机构由于历史原因无力或者不愿意向穷人提供小额信贷服务,但是,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可以与正规金融机构尤其是具有某些社会目标的银行合作,这种合作拥有创建普惠金融体系的巨大潜力。银行通常由广泛的分支机构,由提供包括储蓄和转账等在内的多种服务的能力,还有可供投资于信息管理系统和技术等基础设施的资金。正规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这些优势为广大穷人服务。无论是通过它们自己的力量还是于其它金融服务提供比如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合作,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于正规金融机构的合作方式还可以包括正规金融机构收购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的贷款资产,对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资本金进行投资等。

印度第二大银行ICICI银行2004年的总资产约为330亿美元,拥有530个分支机构和柜台,还有1880多个自动柜员机,ICICI银行在2001年通过向专业小额信贷机构提供批发贷款进入小额进入小额信贷市场,另一方面,它还准备建立乡村体系作为金融服务的网店,于作为贷款服务代理的小额信贷机构合作。ICICI银行在2001银行将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和其它专业的小额信贷机构视为合作伙伴,共同进入低收入群体市场。经过两年的发展,ICICI银行的小额信贷资产从1600万美元增长至6300万美元,预计该市场的资产潜力有10亿美元。

印度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于1992年启动了著名的“银行于自助小组连接”的小额信贷模式。其中有一种形式为“银行-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联保小组-成员。”在这种运作方式中,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充当了接受贷款和发放再贷款的职能和作用。

在中国,目前从制度层面上,政策不允许金额机构向只放贷不吸储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贷款或转贷款。这种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不过,国家开发银行已经开始向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小额信贷机构贷款,并允许其转贷款,人们期待监管部门尽快从制度层面放开相关政策。

三、结论

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的长处在于它能为穷人和弱势群体提供金融风险服务,而传统金融机构一般不愿意或不到这点,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能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以及创新以及 创新的思维和实践探索服务于更多的人群。这也是它的社会发展和创新的研究功能,同时,它还能在金融市场上与其他金融机构共存,彼此间起适度竞争和优势互补的作用。然而,它的弱点往往在于产权不明晰,资金来源依赖于捐赠机构。实施大规模扩展和可持续发展难度较大。

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近10年来有商业化发展和扩展贫穷客户范围这两种是有冲突的。但是,国际经验业证明,有些机构却可以同时达到这两个目标。不过,为贫穷客户服务可能要花更长的时间和更艰苦的努力才能弥补成本,从而实现既扶贫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根据国际经验和中国的实际,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有多样化的前景选择。它可能的发展选择有:成长为强壮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定位资金互助组织,转变为非银行金融机构,转变为小额信贷银行,以及与正规金融机构开展多样化的合作等。但是,无论选择何种发展模式,至少都需要考虑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外部的发展环境,而且都需要有政府政策法规的支持。

第二篇:小额贷款的起源、现状与前景

小额贷款的起源、现状与前景

2013年10月10日17:39| 来源:投融界(1761)| 收藏| 赞(1)| 发到我的邮箱|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一、小额贷款的起源

从国际流行观点定义,小额信贷指向低收入群体和微型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持续信贷服务,其基本特征是额度较小、无担保、无抵押、服务于贫困人口。小额信贷可由正规金融机构及专门的小额信贷机构或组织提供。

小额信贷组织按照业务经营的特点,分两类:商业性和福利性,也称制度主义和福利主义。前者更强调小额信贷管理和目标设计中的机构可持续性,以印尼的人民银行为代表;后者则更注重项目对改善贫困人口经济和社会福利的作用,以孟加拉乡村银行为代表。解决贫困人口问题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因为,由贫困所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会导致整个国家的动荡,小额贷款通过改善低收人人群的经济状况,可以大幅度地增加社会整体上的有效需求,促进社会投资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

小额担保贷款最早起源于孟加拉国。上世纪70年代,穆罕穆德·尤努斯在孟加拉国创办了孟加拉农业银行格莱珉(Grameen,意为乡村)试验分行,格莱珉小额信贷模式开始逐步形成。尤努斯提出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革,原始的资本主义提倡的是竞争和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尤努斯提出改变原有的资本模式理论。

因为,首先,任何人都有作为企业家的潜质,即使是一个非常穷的人,也同样拥有作为企业家的基本潜质,所以作为企业家或者资本家,他们无权比穷人更优惠,例如税收政策,土地政策等等。这样对社会上的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公平的,由于马太定律的存在,这会导致穷人更穷,富人更富,两极差距逐渐拉大,从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其次,社会价值最大化应该取代现有的利润最大化。应该建立社会价值的取向,使得企业不仅仅局限于贪婪地为股东获利.在这种理论基础上,尤努斯成立了格莱珉银行,提倡贷款应成为一种人权,要建立一个普惠式的金融服务体系。由于资源天然地倾向资本,富人可以利滚利,而穷人没有第一笔钱,就很难摆脱贫穷。格莱珉提供这第一笔钱,并且相信个人的创造力和潜力,而不需要穷人提供任何担保。他构建体系,让穷人结成五人小组进行贷款,利用一层层的信任——邻里亲朋的信任、格莱珉对穷人的信任——提高还贷率。1979年6月,在孟加拉中央银行的指导下,每一家国有银行都应提供三家分行启动格莱珉银行项目。

1983年,孟加拉国议会通过了《1983年特别格莱珉银行法令》,正式成立了格莱珉银行。2006年10月,尤努斯因其成功创办孟加拉乡村银行——格莱珉银行,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目前,“格莱珉银行”已成为孟加拉国最大的农村银行,这家银行有着650万的借款者,为7万多个村庄提供信贷服务。格莱珉银行的偿债率高达98%,足以让任何商业银行感到嫉妒。而且,每一位借贷者都拥有这家银行一份不可转让的股份,占据这家银行92%的股份(余额由政府持有),这实实在在是一家为穷人服务的银行、是穷人自己的银行。“尤努斯取得的成就真是卓越非凡。”尤努斯创办的格莱珉银行对传统银行规则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在他的银行里,你看不到电话、打字机或者地毯——尤努斯的员工们主动下到村里地头去拜访借款者——他们之间也不签署借款合同,大多借款人都目不识丁。格莱珉银行向客户们收取固定的单利利息,通常是每年20%,相对孟加拉商业贷款15%的复利,这个利率是比较低的。他们的客户都是那些没房没产的穷人,那些还不致穷困潦倒的人则被排除在外。

尤努斯发现,把钱借给那些在孟加拉社会里没什么赚钱机会的妇女们,通常会给家庭带来更大的收益:这些妇女们对她们的贷款会更为小心谨慎。贷款申请人还得清楚的了解格莱珉银行的运作方式,这样他们才有资格借款。偿款通常从借款的第二周开始,尽管看上去会有些压迫性,但这也缓减了让借款人承担在年终偿付一大笔钱的压力。借款者要有6~8人构成“团结小组”,相互监督贷款的偿还情况,如小组中有人逾期未能偿款,则整个小组都要受到处罚。借款发放和偿付每周通过一次“中心会议”公开进行。在孟加拉到处滋生着腐败的各种机构中,格莱珉银行以其公开透明的运作而感到自豪。格莱珉模式在50个国家得到了成功复制,如菲律宾的ASHI、Dungganon和CARD项目、印度的SHARE和ASA项目,尼泊尔的SBP项目等,这些项目实施后借款者的生活和收入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据说在我国云南地区也曾有过格莱珉银行的试验。联合国更把2005年命名为“国际小额信贷年”。

二、国内小额贷款的现状

我国自1993年试办小额信贷以来,至今已有1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国际捐助、政府补贴支持到商业化运作的过程。目前,我国由民间组织主导的小额信贷开始发展。

目前,我国小额信贷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大银行提供的下岗失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和扶贫贷款,总计有几千亿元的贷款额度;

二是农村信用社的小额贷款。有6100万农户享受到1927亿元贷款,覆盖面占到全部农户的27.3%;还有一部分农户联保贷款,约有1200万户享受到141亿元的贷款;

三是目前存在的100多个非政府小额信贷组织,提供了约10亿元的贷款。尽管我国小额信贷的产生比较早,但是在小额信贷的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具有本国特点的问题,从而造成大量商业银行退出小额担保贷款机制;

小额担保贷款的问题主要是存在于以下方面:

1.办理小额担保贷款的人员一般是下岗和农民,本身他们就缺少可以抵押的财产,农户财产一般包括在自留地,宅基地以及宅基地上的自建房,这是农民的主要财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明确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法律之所以如此规定,主要是考虑到抵押人的生存权和发展农业的问题。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又规定了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的两个特例:一是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荒地的使用权可以抵押;二是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是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法律虽然规定了在以上两种情况下,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但不允许单独抵押),同时对该抵押权的实现仍然做了限制:以承包的荒地的使用权抵押的,或者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的,在实现抵押权后,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和土地用途。

关于自建房,《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对农民自建房并没有明确规定不能用于抵押,它应该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所规定的“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财产”,可以抵押。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同时明确规定,集体所有的宅基地的土地使用权不能抵押。因为宅基地的使用权归集体所有,这种土地使用权国家只允许农民自用,不允许其被处分而进入流通领域。那么农民自建房抵押时,实际上仅仅是用该房的所有权进行抵押,而不能根据“地随房走”的原则,一同将该房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一并抵押。这就造成了抵押权人对该房屋的抵押权无法实现。

2.小额信贷缺少最终偿还的保障机制,小额信贷的借款者一般是创业者,且多为资金匮乏者,如果创业成功,他愿意归还贷款,可是如果创业失败,资金损失,贷款者的利益就难以保障。

3.小额信贷运作成本过高。小额信贷属于零售贷款,一个信贷员最多营销一二百笔贷款,但是金额却仅仅是几百万,这和批发贷款的规模效应是无法比的,相对的成本也高。同样是一个亿的贷款,我们如果贷款给大企业,只需要一个客户经理就可以办理,而办理小额贷款可能要几千笔业务量,光客户经理就需要十几个。人力物力成本过高。

4.整个社会的诚信体制缺失,小额贷款绝大部分依靠的是信用担保,但是很多贷款户将小额贷款看作是“唐僧肉”,赈灾,扶贫款,逃废,骗取等恶意行为时有发生。

三、完善小额贷款体系的政策性建议

1.建立小额贷款的偿还机制,现行的小额贷款偿还依靠两种方式:一是抵押物,二是多人联保,小额贷款是低收入者,如果真将其仅有的抵押物进行清偿,更会造成低收入者的贫困,这与小额贷款的宗旨是相悖的。所以,如果将低收入者的未来的收益纳入偿还体系,或者建立风险保证金制度,由担保人和借款人拿出一部分保证金进行担保,既可以减少贷款者的风险,又不会对借款者造成多大的损失。

2.大力提倡和利用金融信贷支持农村发展,由政府“输血”支持变为“造血”支持。1994年小额信贷作为国际组织推荐的一种扶贫方式被引进中国。格莱珉银行从1995年起就不必再接受捐赠,目前该行的存款和自有资产是其所有贷款余额的143%,完全做到了自负盈亏。该银行除1983年、1991年、1992年三个年份之外,每年都赢利。小额信贷在推动扶贫工作进村入户、促进贫困地区群众尽快解决温饱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且丰富了中国扶贫工作的观念和手段。我国有2/3的贫困人口集中在西部农村,每年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都有很多扶贫款投向西部农村。但是许多政策性扶贫贷款使用效果不好,并且非法占用、挪用现象十分严重。

据报道,2004年1月~2005年2月,广西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挪用和私分救灾款、扶贫款和移民安置款等职务犯罪案件48件,占广西检察机关反贪系统立案总数的4%,涉案金额达1100多万元。所以,我们可以尝试政府扶贫款与农村小额贷款结合起来,真正发挥每一分钱的功效。

一方面,扶贫款与农村小额贷款结合提高可以提高救灾扶贫款的利用效率,真正发挥扶贫功效;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农村小额贷款资金来源,由政府“输血”功能变为地方的“造血”功能,增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小额贷款的前景

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小额贷款的前景依然是非常广阔的,在央行全面放开贷款规模限制的政策号召下,小额贷款公司正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涌现。这些困境中的中小企业,在初冬的清寒中感受到了春意。

据统计,截至2008年10月底,全国已经批准大约100家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这些公司发放贷款总额大约相当于一家股份制银行。继浙江、江苏、上海和福建等沿海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上马之后,北京、重庆、河北和山东等地的试点工作也在积极筹备中。2008年5月,央行和银监会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其目的是弥补银行在当地中小企业客户群的“盲区”。

根据央行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上限不得高于央行基准利率的4倍,下限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0.9倍。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被认为是中国经济最灵动的群体,当它们最先受到全球金融海啸冲击倒下的时候,“救中小企业即救中国经济”的呼声日渐强烈。事实上,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客户的小额贷款公司,在雪中送炭的同时也迎来了自己茁壮成长的商业机会。尽管初期得不到投资回报,但小额贷款公司为实业资本合法地进入金融领域提供了通道。

总的来说,在我国,不管是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还是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根据其各自的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发展战略,覆盖面和可持续发展是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是可以兼容的,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可以在发挥其覆盖面优势的同时,多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在保持其商业运作的基础上,多注意其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两种组织形式不一定要按照某种固定的模式发展,可以在侧重某方面的同时,适时兼顾另一方面,发挥出组织自身的特色。只有实现覆盖面和可持续性这两方面的目标,小额信贷机构才会实现其真正的使命,取得其更广阔的发展天地。我国正在探索小额贷款的发展之路,但是在探索的过程中,要防止小额信贷产生变异。我国小额信贷机构的组建形式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外模式,而应根据我国金融体制环境因地制宜,探索一条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小额信贷发展之路。

第三篇:酒店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酒店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第一章 中国宏观经济简要分析

一、宏观经济形势简要分析

201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3%;第二产业增长9.2%;第三产业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49%。“十二五”期间的数据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依然良好。,可谓稳中求

进。

二、旅游及酒店业发展形势分析

去年,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2014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状况与2015年发展预测的报告,报告对2015年旅游经济总体形势持相对乐观的预期,预计2015年全年旅游总收入3.9万亿元,同比增长14.7%。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国内旅游人数会达到33亿,入境过夜人数会达到1亿。从宏观的基本面看,旅游及酒店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第二章 中国酒店业发展战略及政策走向

分析

一、政策突破预期强烈

根据我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未来五年旅游业将成为我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并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并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二、全国酒店产业政策与发展方向

(一)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旅游业的持续较快发展引导着

中国酒店业的发展方向。

1.持续稳定的保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将有利于我国旅游酒店

业的进一步发展;

2.旅游业在我国未来十几年的历史时期内将再一次迎来历史性的大发展,而作为旅游业基础产业之一的酒店业也将获得空前大发展的机遇。酒店业是竞争性极强的行业,中央的大政策是:国有资产将有选择性的逐步退出酒店领域,并在3-5年内减少国有资产在酒店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因此,民营企业将是中国未来酒店业市场的主力军。

第三章 中国酒店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一节 中国酒店业发展现状

从总体存量上看,多数本土酒店集团在2015年实现了规模1

上的快速增长。与2009年相比,国内集团酒店总数增加了1369家。酒店数量超过50家的集团有65个,比2009年增加了许多个。而国际酒店集团方面,英国洲际酒店集团、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美国喜达屋国际酒店集团等三家跨国巨头在华的酒店客房数均已突破6万间。

二、酒店档次

不同酒店集团选择不同市场档次定位战略,全面覆盖型、高档集中型和低端集中型品牌格局正在形成。

本土酒店管理集团方面,高星级酒店的发展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经济型档次酒店只有港中旅、锦江国际等极少数集团的数量有较大增幅。而与之相对的如家、格林豪泰、7天等经济型集团快速扩张,均已进入全球酒店集团50强。而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方面,大多数的国际酒店集团还是以中、高端档次酒店为主,只有少数酒店集团是以全档次酒店配备进行全方位发展的,如洲际集团、雅高集团和温德姆集团在中国市场都同时拥有相当数量的顶级五星级酒店和三、四星级的经济型快捷酒店。

三、酒店类型和品牌

从酒店类型的布局来讲,各集团展开了不同类型酒店品牌的布局和扩张,并逐渐形成了3大集团阵营:

第一,全品牌型酒店集团,如锦江国际、港中旅、洲际集团、雅高集团等,他们的酒店品牌覆盖了旅游度假型、会议商务1

型、中档商务型、经济快捷型等几乎所有的酒店类型; 第二,高端品牌型酒店集团,如开元集团、首旅建国、凯悦集团、万豪、香格里拉集团等,他们的酒店品牌档次定位主要集中在高端五星、四星级酒店,但是类型也主要以豪华商务、综合会议、度假和主题精品酒店为主;

第三,中低档酒店集团,如格林豪泰、如家、7天等,他们主要以三星级及以下的经济型酒店作为主营项目。

四、酒店分布区域

城市化及市场竞争压力进一步推动酒店向二、三线城市布局,全国性市场基本形成,但区域发展水平不均衡。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主导的一线城市酒店业绩指标在2015年都实现了显著的增长,二线城市业绩指标涨幅则趋于平缓。过度供给仍然是中国大多数酒店市场所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 中国酒店业发展趋势

中国酒店业在未来的3-5年间将有以下主要发展趋势: 1.酒店发展集团化;

2.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 1

3.星级酒店规模和效益呈持续稳定增长;

4.中国高端酒店的主流变为房地产开发业加跨国公司品牌; 5.互联网将成为酒店营销的最大平台; 6.酒店服务将进入定制化阶段; 7.酒店管理向人性化发展;

8.创建独具特色的酒店文化成为潮流; 9.绿色环保概念大行其道。

从酒店档次上看,未来3-5年我国高档次酒店将继续高速发展。目前,五星级酒店存量较多的锦江国际、开元集团、首旅建国、世贸君澜等集团,仍在高速吸收五星级酒店项目,未来3年内五星级酒店数量均几近翻倍;而高端酒店市场将依然在很大程度上被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所把持,中端酒店市场将形成国内酒店管理集团和国外酒店管理集团共同竞争、百家争艳的局面。由于国际酒店管理集团高端品牌的巨大优势,国内酒店管理集团陆续将发展重心向四、五星级的中端酒店市场偏移,利用本土酒店集团在一定区域内影响力及局部优势与国际酒店集团展开竞争。多数本土酒店管理集团对四星级酒店的发展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预计未来3年内的增幅将达到40%以上。三星级档次酒店数量未来三年将总体呈下降趋势。

低端酒店市场将面临行业洗牌。由于在运作成本、管理体系、盈利模式及扩张模式等多方面矛盾的逐步显现,规模较小的1

集团将逐步退出低端酒店市场。而具有相当规模的经济型酒店集团将继续扩张,品牌整合将加快。由于前期的过度发展,导致竞争加剧,尤其是以短期投机为目的、期待把企业迅速做大上市或转手套现的投资者的加入,加深了经济型酒店行业发展的未知性。未来3-5年一方面经济型酒店市场仍将以资本的较量、发展速度的较量为主,与此同时,酒店品牌建设的竞争、服务质量的竞争以及综合管理能力的竞争将越来越在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那些资本势力较弱、只注重规模、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必将面对被兼并、收购的命运,从而形成“强者恒强,弱肉强食”的局面。

从酒店类型上看,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以及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休闲度假旅游将成为国民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之一。在旺盛的酒店需求推动下,度假型酒店的发展将使本土酒店有机会脱颖而出,催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顶级旅游度假酒店品牌。

另外,我国会议会展和奖励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城市酒店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预计在未来的3-5年中,我国的会议展览和奖励旅游市场将会以每年8%左右的幅度增长,有望在2015年跻身世界前五名。因此,综合会议型酒店将在未来的5年时间成为城市酒店业的新生力量。从酒店分布地域上看,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以及经济发达省份的省会城市的酒店几乎已经趋于饱和状1

态。因此,未来3-5年许多酒店集团将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三线以下城市布局。而酒店在国内主要旅游城市的布局速度也将继续加快,预计最少还有84000间国际品牌酒店客房将在2013年年底进入中国市场。

总体上来说,未来3-5年我国酒店发展的区域分布将呈现如下趋势:

1.向经济发达省份及沿海地区的二、三线以下城市扩张; 2.向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中、西部地区中经济发展较好的省会城市或者一线城市扩展;

3.向旅游资源丰富,但尚未完全开发的次要旅游城市或者地区发展;

4.新兴的二线城市会议目的地,或者国家将重点发展的二线城市或经济区域,将成为酒店布局和竞争的主要区域。1

第四篇:珠宝首饰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珠宝首饰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近20年的时间.我国的珠宝首饰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从产值1个亿发展到近1000亿元.从业人员从2万人发展到200万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铂金消费国.年销售铂金量达140-150万盎司;我国是亚洲最大的钻石市场之一.年消费钻石达11亿美元;我国还是世界上第四大黄金消费国.年黄金首饰需求达到200吨左右;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石和翡翠消费市场。可以说.我国珠宝消费已经在国际上占据重要地位.市场的走向将直接影响国际市场的动向和价格。

回顾我国珠宝首饰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停滞、恢复、发展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珠宝首饰业始终处于停滞状态.之后经过近十年的恢复期.从1990年至2000年中国珠宝首饰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方面珠宝首饰生产能力迅速增长。到90年代末.全国金饰生产企业已有500多家.珠宝首饰生产企业4000千余家.从业人员达200万人。另一方面.珠宝首饰市场需求迅速扩大.到2000年珠宝首饰总销售额为800亿元人民币.2002年全国珠宝首饰的消费量达到1000亿元.出口近30亿美元。

纵观国内珠宝首饰业.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一些特点:

1.我国珠宝首饰行业发展快.是因为初期的高利润促使千军万马搞珠宝.开珠宝店。一方面对珠宝业的发展是一个大的促进.大的普及;另一方面.千店一面.没有区别.没有特点。品牌之间.企业之间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们缺的也可以说是我们没有来得及学习的是品牌定位的差异性.企业定位的差异性。所以说.我国珠宝首饰业发展快、但缺乏特点和特色.同质化趋势严重。

2.国内珠宝首饰制造水平有持提高。在选料、加工、设计等方面.相关人员需要经验、制作技巧以及文化底蕴等多方面的积累。要不断提高我们的设计、制作能力.完善我们的加工工艺。在学习国外的技术、工艺、设计的同时.还要挖掘出我们本民族的产品.生产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艺术品、高档珠宝消费品。

3.市场竞争还处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制约了行业的整体发展。乱打折.个别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现象时有发生.极大损害了我们珠宝首饰行业形象.行业自律任重道远。同时.我们行业的优势也是明显的.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1.十多年的镶嵌饰品加工业的发展.我们已具备了相当的水平和能力。据统计.香港有90%以上的镶嵌首饰是在大陆加工的.我们有200多个加工厂常年为国外加工首饰.年产值30多亿美元。我们还有300多个工厂具备加工外单的能力.潜在的加工能力还远没有挖掘

出来。可以说.在珠宝镶嵌加工方面.我国的优势极为明显.有成为世界珠宝加工中心的能力和基础。

2.我国淡水珍珠产量占世界产量90%以上.质量提高的快.年产量达600吨。但是问题是以养殖原珠为主.没能形成自己的深加工能力和完整的产业链。

3.我国已成为世界人造宝石的切磨加工中心.以广西梧州为代表的中国人造宝石切磨加工中心的形成.使世界人造宝石的加工、生产重点转移到我国。

4.我国钻石加工能力和水平也己达国际水准.年加工300万克拉.从业人员18000人.只要政策疏导好.钻石加工业可解决几万人的就业机会.发展潜力巨大.我们成为世界钻石加工中心是可能的。

5.我国的石雕、玉雕独具特色.是一个具备浓郁文化内涵的行业.有40多万从业人员。拿翡翠来说.翡翠产自缅甸.但市场却在我国.从数量看80%的原料在我国内地加工销售.从质量上看.自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正逐渐成为主要的高档翡翠市场之一。

6.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珠宝玉石行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利用当地的资源、传统工艺的优势以及区位优势.陆续形成了一批珠宝玉石资源开发、首饰加工、贸易中心或产业基地。形成以深圳、番禺、东莞、梧州、昌乐、镇平、诸暨、东海、福州、青田、岫岩等20多个城镇为代表的区位优势和宝玉石资源优势基地。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居民收入迅速增长.每年居民银行存款额增长都过万亿.到2002年年末存款总额己突破八万亿人民币.2003年上半年又突破了1万亿人民币.居民购买珠宝首饰的经济支持力仍然强劲。在这一历史时期.我国珠宝首饰业仍将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但数量的增长将让位于质量的提高.只有通过提升产品的质量和营销技巧.才能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以企业数量剧增为特征的规模化发展阶段.到21世纪以塑造企业形象为特征的品牌化发展阶段.我国珠宝首饰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由于产业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珠宝首饰业保持了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首先.我国政府为鼓励和发展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先后出台了不少有利的政策措施。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积极调整相关政策.总平均关税从2001年12月15.3%已下调到2004年的10%左右。2000年10月.上海钻石交易所正式成立;2002年10月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运行;2003年8月铂金正式挂牌在上海黄金交易所进行交易.标志着我国珠宝首饰原料和制品从流通体制上步入了市场经济的轨道。2003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停止执行包括黄金制品生产、加工、批发、零售业务在内的26项行政审批项目.标志着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及其制品从管理体制上实现了市场的全面开放。在税收调整方面.针对进口钻石、钻石消费税及进口黄金、铂金等都有相应的一系列税收政策的调整.这些既是对世贸组织和上海APEC会议承诺的兑现.更是我国珠宝首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竞争实力的重要保障。目前.上海钻石办、上海钻交所和中国宝玉石协会、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就钻石进出口环节的有关税收调整问题做了大量工作.我们希望通过钻石税收政策的合理调整.理顺钻石产业的环节.推动国内钻石加工业的大发展。

其次.我们一直在努力培育和规范珠宝玉石首饰市场。国家已经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定.如《珠宝玉石名称》《珠宝玉石鉴定》、《钻石分级》、《珍珠分级》及《金银饰品标识管理规定》、《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等等。各省市也制定有多项办法、标准等。这些为规范市场和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3年2月.中国宝玉石协会和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联合召开了“全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自律工作会议”.得到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土资源部大力支持。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的负责人和60多家珠宝检测机构及100多家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通过大会讨论.向全行业公布了《珠宝玉石首饰行业自律公约》.并将2003年作为珠宝玉石首饰行业自律年。我们相信.在政府、协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必将进一步得到完善。

再次.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为推动珠宝首饰业的腾飞创造了基础。据统计.我国各种珠宝首饰的营业额己超过1000亿人民币.2003年出口将达3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销售珠宝超过100亿美元的少数国家之一.并且每年以高于10%的速度继续增长。我国每年约有1000万对新人结婚.婚庆消费总额达2500亿元.只要其中的10%用于珠宝消费.那全年就是250亿元以上。同时旅游资源所带来的国际游客的珠宝消费.每年也在100亿元以上。许多国外珠宝商纷纷将目光投向我国.洋品牌已逐渐进入我国市场。

随着珠宝消费的多元化.珠宝首饰市场被不断细分.品种极大丰富.内在质量也有所提高。黄金、铂金、钻石饰品及各类有色宝石、玉石、白银饰品各领风骚.特别是黄金、铂金、钻石饰品发展潜力巨大。我国钻饰消费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据有关机构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调查.每对新人平均钻饰消费5820元.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钻石首饰的购买力还将继续增长。我国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发展的市场.我们有理由预计到2010年.我国珠宝首饰有望实现年销售额1800亿元.出口额达到70亿美元。我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和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丰富的宝玉石资源和独特的珠宝文化.我国珠宝首饰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我们相信.通过政府的支持.行业的自律和业内有序的管理和竞争.在不远的将来.我国一定会成为世界珠宝加工、贸易的重要集散中心之一。

第五篇: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现状与前景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现状与前景

我国高速铁路规划和实施情况

我国铁路系统瞄准世界铁路先进水平,运用后发优势,博采众家之长,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用短短几年时间,推动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走在世界最前列。2010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9.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8,358 公里,居世界第一位。2011年高铁预计将建成通车 4,715公里,合计13,000公里以上。新线合计7,901 公里,共计98,901公里。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引领着世界高铁发展的新潮流。

高速铁路是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0年12月7日,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上表示,政府已将高速铁路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后将在财政投入、建设用地、技术创新、经营环境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中长期路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铁货分线,建设客运专线 1.2万公里以上。2008年,对《规划》进行了调整,确定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建设客运专线 1.6万公里以上。以上规划将提前到2015年完成。

中国高铁运营效果

我国高速铁路运营总体情况是好的。线路基础、通信信号、牵引供电、动车组等主要行车设备质量稳定可靠,运行安全平稳。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了美好生活的新时空,不仅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而且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我国高铁未来前景

未来几年,中国高铁建设将进入全面收获期。届时,我国高速铁路网将初具规模。邻近省会城市将形成1至2小时交通圈、省会与周边城市形成半小时至 1小时交通圈。北京到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将形成 8小时以内交通圈。到2015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1.6 万公里以上;加上其他新建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 50 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全国 90%以上人口,“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目标将成为现实。高速铁路的发展在面向21世纪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将产生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下载第一节小额贷款的发展现状与前景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节小额贷款的发展现状与前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口腔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范文模版]

    口腔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现状: 1、口腔医疗消费状况 不管是口腔保健意识还是口腔健康水平,整体偏差。衡量口腔健康水平的几个指标相对于欧美日等国家差距十分巨大:青少年龋齿率......

    生物制药发展现状和前景

    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2009年10月29日星期四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发展中两个最伟大的里程碑是1953年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和20年后实现了DNA重组和......

    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现状

    廊坊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在各方面充分肯定的情况下,河北廊坊市小额贷款公司迅速发展,到2008年4月末已经发展到31家,累计对1434户企业、农户和个人发放贷款2233笔,26.1亿元。......

    关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现状及其前景分析报告

    小额贷款公司政策发展进程及其现状、发展前景分析一、小额贷款公司政策发展进程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弥补金融市场在产品与服务等方面的严重不足,自2005年起,就如何开展小额......

    软件测试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软件测试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一、 软件开发中出现错误或缺陷的机会越来越多。 市场对软件质量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增强。所以,软件测试在软件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

    海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海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自我省07年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方针08年实施建设计划10年国务院针对海南建设发展“国际旅游岛”提出的的若干意见以来海南省可以说发生了......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最终定稿)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汽车生产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的相关论文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Sichua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汽车生产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的相关论文 题 目: 新能源汽......

    浅谈园艺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浅谈园艺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摘 要园艺业是农业种植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人类营养和美化、改造人类生存环境有重要意义。园艺业历史悠久,分步较少,最初仅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