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62”绿色小康工程建设领导小组
关于成立江都市
“562”绿色小康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镇党委、政府,市直各部门:
为实现江都林业跨越式发展,确保绿色小康“562”工程实施到位,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成立江都市“562”绿色小康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倪士俊市委书记
丁一市政府市长
副组长:许煜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谢秀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袁中飞市政府副市长
朱永明市政协副主席
成员:刘明汉市委办公室副主任、机要保密局局长
徐守祥 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许义富市委、市政府农工办主任
闻晓来市发改委主任
徐建国市农林局局长
赵松林市水务局局长
王友林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钱进市建设局局长
王修平市交通局局长
徐春元 市环保局局长
刘继华 市农机局局长
褚鹤松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
龚庆 市气象局局长
朱显彬市财政局副局长
束云山市农林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562”绿色小康工程建设指挥部,丁一同志任总指挥,许煜、袁中飞同志副总指挥,刘明汉、徐守祥、徐建国、束云山为指挥部成员。指挥部设在市农林局,联系电话:6553747、6861110
中共江都市委
江都市人民政府
2008年11月日
主题词:造林绿化组织机构通知
抄送:市人大,市政协
第二篇:建设绿色**加快小康进程
建设“绿色??”加快小康进程
——致全镇人民的一封信
同志们:
2008年是实施区政府“绿色??”建设的重要之年,也是建设生态镇和“绿色??”的关键之年,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对于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按
照区政府的规划要求,今年我镇要达到公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村庄园林化、庭院花果化,要齐心协力把我们??镇建设成到处是田园秀美、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镇2008年植树造林的目标任务是:栽植林木45万株,新增成片造林折实面积500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林网24000亩,村庄每户栽植20棵树。达到有路就有树,有河就有树,庄在林中,人在绿中。
完成以上目标任务,首先要落实林地,按照建设“绿色??”的要求和??区2006年12月10日关于林地界定的公告精神,全镇境内的所有路边、河边、圩堤、十边隙地全部划为林用地,定为今冬明春的造林地。其次需在盐徐高速、宁靖盐高速、盐宁公路、步湖路两侧各30米建成“绿色通道”。绿色通道的土地每亩补助1000元,按4:3:2:1的比例分四年由区政府给予补偿并与各户签订好协议。林地仍由各户套种,树木所有权归各户,同时河边、路边的树木实行谁种植、谁所有,但要承担管理责任,确保年终保存率达90%以上,否则将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同志们,造林绿化,改善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一件好事,功在当今,利在千秋。镇党委、政府号召全镇人民,从现在起要掀起冬春绿化造林的热潮,男女老少齐动手,千家万户齐上阵,让“绿色??”早日成为现实,让“生态镇”的目标早日实现,为构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共同努力。
中共??镇委员会
??镇人民政府
二oo八年元月十八日
第三篇:652小康工程
中共临沧市委关于全面实施“652小康工程”的决定
时间: 2013年01月06日 来源:临沧日报 作者: 佚名 浏览次数: 9
4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确保临沧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共临沧市委三届四次全会决定,全面实施“652小康工程”,即:到202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6万元、5万元、2万元。
一、全面实施“652小康工程”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作出到2020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的部署,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翻两番、增三倍、促跨越、奔小康”的明确目标,对临沧的发展是重大机遇,也是强大动力。目前,临沧发展基础差、经济总量小,投资能力弱,发展水平与全国全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全面实施“652小康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缩小与全国全省的发展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战略抉择;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的必然要求;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奋力赶超、跨越发展的重大实践。各级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全面实施“652小康工程”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狠抓落实,敢于突破,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全面实施“652小康工程”的总体要求
(一)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6万元,总量达1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万元,年均增长15%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万元,年均增长20%左右。
(二)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加快、好中做大的总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加快推进沿边开放和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个先行先试为动力,同步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全力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临沧。
三、全面实施“652小康工程”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交通、水利等建设重点,建设玉溪(新平)至临沧(临翔)、临翔小铺子至博尚、云县至临翔、临翔至耿马至孟定(清水河)四条高速公路,尽早建成出境公路、沿边公路、云凤一级公路、加快建设祥云至临沧铁路、沧源佤山民用机场、孟定机场,不断提高农村公路通畅程度,大力改善澜沧江库区航运基础设施条件。用5年时间基本建成集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于一体的内联外通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建成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分批次加快实施“五小水利”工程,切实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提高灌溉保障率和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基本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强油气输入及利用、地方中小水电开发、输变电工程、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农村沼气建设,增强能源保障。加快信息网络工程建设,努力提高信息化程度。
(二)调整产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优化区域布局,做大做优做强蔗糖、茶叶、咖啡、核桃、澳洲坚果、木竹、烤烟和橡胶八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重视发展花卉产业、景观林业和畜牧养殖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以特色优质农产品和林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的“餐桌工业”和“家居工业”,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视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镇康边境特色工业园区、耿马(孟定)边境贸易加工园区等工业园区建设,引导企业入园集聚发展。扩大沿边开放,积极发展资源、市场、能源三头在外产业,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速发展外向型产业。积极融入全省旅游二次创业,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景点建设,集中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小镇,恢复一批传统古村落,以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提高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
(三)加快推进城镇化。按照“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要求,加快临沧中心城市和其他县城建设,分层次、分类别推进一批特色小镇建设,增强县城和小城镇聚集人口、产业、公共资源的功能,推动城镇提质扩容,提高城镇化质量。完成耿马自治县政府驻地迁移,加快云凤一体化基础设施、镇康南伞姊妹城、特色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以农民转市民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建设,深入推进新家园行动计划,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稳步增加城乡居民经营性收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大幅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等保障水平,不断增加居民转移性收入。拓宽城乡居民实业投资渠道,增加农民来自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出租、转让、入股等方面的收入,不断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逐步建立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市生产总值同步增长机制,改革分配制度,促进公平分配。全面实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不断减少贫困人口。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进政府服务方式,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推进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格局,不断化解社会矛盾。坚持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持续加强平安临沧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六)全面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各领域。建设一批具有特殊性、公益性和标志性的文化设施。打造一批代表临沧形象、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音乐、美术、书法等文化艺术精品。加大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力度,依托临沧丰富的民族文化、茶文化、边地文化资源和良好的生态文化资源,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休闲娱乐业、影视服务业、民族民间工艺品业、茶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文化人才培养,增强文化人才支撑,努力把临沧建成特色鲜明的文化边地。
(七)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建立覆盖城乡、设施完善、适应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整合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
教育,加快发展高中教育,扩大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加强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水平,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不断加大治山、治水、治污、治人工作力度,努力建成“美丽临沧”。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推进山区综合开发。加快南滚河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强化水资源保护,加大水土保持,加强控源截污,努力改善水环境质量。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居民素质,使居民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四、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全面实施“652小康工程”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市委强调,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干部要牢固确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念,牢固确立敢为人先、先行先试的理念,牢固确立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理念,审时度势,主动从思想、思路上找准发展滞后的主观原因,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先进经验,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打破封闭、开放发展,努力谋求新突破,实现大发展。
市委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提高执行力和服务水平。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讲求实效性。继续实施“四个一批”工程,走活干部这盘棋,增强各级、各部门领导推进“652小康工程”的能力水平,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四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全力建设绿色小康新村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全力建设绿色小
康新村
西柏店基本情况介绍
西柏店村位于平谷区西部,村域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0亩,建有蔬菜日光温室152栋,养殖小区4个。全村220户,村民707人,劳动力420人。其中120户152人从事蔬菜生产,85户170人从事养殖业生产,15户65人从事二三产企业,完全实现了“家家有产业、人人有事干”的就业规划。2009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70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000万元,并实现年人均收入12619元。
西柏店村连续多年被评为“首都文明村”,2006年获“北京郊区生态文明村”、“京郊环境优美村容整洁先进村”和“北京市健康促进示范村”称号,2007年获“首都绿色村庄”、“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2008年获“全国绿色小康村”荣誉称号。
(一)人口、劳动力与就业
西柏店村内共有220户居民(其中农业户185户),村内常住人口707人(本村农业户口576人,非农业119人,常住外来人口12人)。其中男性 306 人,女性 401人;其中农业人口:16-60岁人口420人(其中男 200 人,女 220 人);60—70岁人口 57 人,其中(男 25人,女 32 人);70岁以上人口 46 人(其中男21 人,女25人);15岁以下学龄前和上学人口53人。
全村420名劳动力中,有240人在本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占劳动力的 57 %,外出务工 84 人(其中男 44 人,女40 人),占劳动力的20 %,其中外出经商10人,外出打工74人。
(二)产业发展
2009年全村总产值670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000万元,二产产值4600万元,三产产值1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2619元。
全村农业经济结构中以畜牧业为主导,有4个养殖小区,共有85家农户从事养殖生产,饲养生猪、奶牛、绵羊和各类家禽;高峰年份全年出栏生猪15000多头,实现养殖业产值2000万元;全村现有蔬菜大棚152栋,约120家农户进行蔬菜生产,西柏店村生产的“超级白玉春”白萝卜、小西瓜、食用菊花等以其出色的外观和口感而享有盛誉;村周边有2处苗圃,1处果园。
工业方面,村内现有5家私营企业,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渠道;分别是:
1、北京艾佳兴业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畜、禽、鱼用各种饲料,年产值2290万元;
2、顺嘉塑料厂,现有职工23人,主要生产现代汽车风扇及电力管线配件,年产值1050万元;
3、恒斌复合肥厂,生产氮磷复合肥,年产值210万元;
4、军宁达毛织有限公司,现有职工120人,生产毛织服装,产品出口欧美西方国家,年产值700万元;
5、盛鑫盈服装厂,现有职工80人,生产出口服装,年产值250万元。
以上5家工业企业厂房面积共计6820平米,从业人员共180人,年人均工资8400元,2005年5家企业共计实现产值4600万元,实现工商税收6100万元;目前,5家企业都租赁村集体厂房进行生产经营,厂房紧张。
第三产业状况:西柏店村现有25户村民从事出租客运,2户从事货运,11人从事零售等其它服务业,9人在村委会服务,村内尚未开展旅游项目,2009年总计收入近100万元。
(三)社会发展
西柏店村乡风淳朴,历史悠久,曾出土过大量西汉时期的文物,说明此地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是宜居之地。辽代,人们在西柏店村北建起了一座常兴寺,此后的年代里香火不断,逢庙会时更是热闹非凡,在京东地区有很大的影响,是仅次于丫髻山的较大寺庙,令人遗憾的是,常兴寺在解放后被拆除。据说,常兴寺外有两棵大杨树,树高参天,枝叶茂盛,树围数人环抱,堪为胜景,广为人知,拥有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这两棵古树一直存活到1960年。西柏店村因其历史悠久,文物众多,文化气氛浓厚,在本地区享有很大知名度。1990年以后,在村党支部领导下,西柏店村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的整治上做了大量工作:1990年投资30 万元整修全村街道,铺上油路;1991年投资10多万元绿化美化街道(见图1-6),并安装路灯;1993年投资70多万元兴建了村委会办公大楼和规模化农场用房;1995年投资10多万元填平村西的自然坑建设了村西大街;1998年村委会投资8万余元将各家的旧式厕所改造成污水水冲式厕所;1999年补贴出3万多元鼓励村民开通有线电视;2000年投资50多万元建设新的村委会文明大院;2001年投资13万元建设西柏店村公园;2002年安装健身器材15套;2003年投资30多万元整体改造村内自来水管道;2004年投资13万元进行了养殖小区自来水管网和农田管网改造,并实现了农田刷卡灌溉;2004年投资160万元硬化村内街道和胡同3万平方米、绿化美化街道面积6000平方米;2005年投资50多万元建设新的社区医疗服务站和村委会大院,并在新的村委会大院建起了寓意“闪耀、升起、腾飞”的艺术雕塑。2006年投资670万元建成121栋大棚的生态种植园区。2007年投资10余万元建成残疾人康复中心。2008年投资500万元建成了沼气池、污水处理等重点项目。20010年二期动工修建日产沼气1800立方,支持周边6个村庄辐射1750户的沼气站,预计2011年投入使用。
(四)信息化程度 全村拥有电话 220部,普及率100 %;移动电话 120 部,普及率 21%;电视 220台,普及率 100 %;计算机 70台,全部可以ADSL宽带或无线上网,普及率仅为31%。
(五)文化发展
西柏店村村民对文化生活的喜爱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解放前村里就有“小车会”;解放后的1953年村里成立了小评剧团,每到重大节日就为村民演出。1990年,村党支部、村委会为继承和发扬村民喜爱文化生活的传统,组织成立了秧歌队,在县文化馆老师的指导和培训下,多次参加平谷区举办的花会大赛,并数次获得区级奖励;1990年至今,西柏店村每年都邀请高水平的戏剧团唱戏一周,让村民享受高品位的文化生活,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和启迪,曾经前来演出的有蓟县、大厂、廊坊评剧团和保定、丰宁河北梆子剧团。1990年至今,西柏店村在村级文化建设上的投入达到每年3万元,资金上的投入保证了文化活动的持续开展,持续多年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了村民的文化需求,同时大大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质。
西柏店村党支部、村委会于1995年动员全体村民开展争创“村级文明户”活动,1996年起连年开展争创“首都文明村”活动;这些活动使村民们的文明素质达到了更高水平,涌现出一大批邻里和睦、尊老爱幼、拾金不昧和见义勇为的先进典型。
西柏店党支部情况介绍
(一)关于村两委班子建设情况
西柏店村领导班子由7名成员组成:书记1名,2010年新任村委会任主任1名,副书记(挂职锻炼)1名,支委2名,村委2名。村干部7人,平均年龄46岁,1个本科,2个高中程度,3个初中程度,1个小学文化。村干部团结协作,具有创新精神,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
西柏店村领导班子有几个特点:一是配备比较合理,是一个老中青三结合的班子,几个副职年轻有朝气,敢说敢干,都很能干;从文化水平上看,知识结构也比较合理。有能干的,也有能说的,还有能写的;二是团结协调,坚强有力。工作中做到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上级决议,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分工明确,团结协调,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密切联系群众。年终班子民主测评的优秀票达到了95%以上;三是抓党建工作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楚的,班子成员尤其是支部书记有较强的政策水平和协调能力,近几年围绕西柏店村新农村建设做了大量民心工程;四是注重自身建设班子成员具有较好的精神状态,大家干事创业的劲头比较足。
(二)党员队伍的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共有党员63名,其中农民党员50名,企业职工党员13人;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的党员数为10人,36至45岁的15人,46至54岁的18人,55岁以上的20人。
2009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名,发展党员1名。
开展创先争优的一些主要做法
支部搭台,党员唱戏,算好加法,全村受益。这是西柏店村党支部历来的工作思路。西柏店村党支部在组织建设工作中,历来注重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确定好村级发展思路,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和空间,让优秀党员担起建设村庄、带领致富的重任,让党员成为建设新农村主体的排头兵。
(一)支部+合作社+党员=村民增收致富。村党支部扶持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员入社,让优秀能干的党员担任合作社社长,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扶持种菜能手、优秀党员韩素菊同志创建了西柏店蔬菜产销合作社,带领70家农户种植高安全性的精品品牌蔬菜,销往高端市场。此外,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合作社申请取得11个蔬菜品种的有机品牌认证,并注册获得“柏店二仙”商标。合作社社长韩素菊也多次被镇、区表彰,作为区、镇致富典型代表发言。帮助每户每棚多增加收入4000—6000元。2009年,党员韩素菊又自告奋勇地担当起示范户作用,投资40余万元,获得村党支部联系好的北京农学院发酵床生猪养殖项目。
扶持精新腾飞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与京东绿谷物流配送公司的蔬菜生产合作,种植杭椒、娃娃菜等新优品种蔬菜,带动了40余家种菜农户。合作社社长,优秀党员吴满龙也因此于2010年6月被村民高票选为西柏店村村长。
截止目前为止,已经发展扶持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和生猪养殖合作社各3家,推动西柏店村新兴的精品蔬菜生产和原有的畜禽养殖生产,带领村民依靠产业增收致富。
(二)支部+包户制+党员=村庄经济发展。支部在村庄发展思路实施上,离不开党员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党员的支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涉及到村庄500多亩耕地、全村220户700多人口的产业结构调整就不会完成,涉及到全村每家每户的沼气工程就无法进行,诸多的富民工程就无法如期动工,更谈不上会建成如今的生态绿色小康新村。
西柏店村党支部有党员64名,常住人口707人,达到了每十一人中就有一名党员,西柏店村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之初,为了发挥党员的强大生命力,实行了党员“包户制”。党员“包户制”有三大好处,一是为村内优秀人才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二是便于集中全村的力量真正用于村庄建设。三是方便村支部与广大村民沟通。
“包户制”的实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使国家的政策顺利都传达给了村民,使村里的各项建设都落到了实处。
1、打造了西柏店村农业生态园区与循环农业。为打造精细果蔬生产基地和新型生态旅游园区,截止2009年底,总投资1000万元,建成占地530亩,包括152栋日光温室大棚,4个养殖小区和1个沼气站的综合性生态型农业园。该园区,规划合理,房屋整齐,水电路配套,防疫消毒设施完善。园区有65盏太阳能路灯,有4000平方米的硬化面积。2009年出栏生猪2万头,生产果蔬75万公斤。
建成日产气量220 m3的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铺设全村入户输气管网,为全村220家住户安装气表和气灶。工程的建成,让村养殖业的畜禽粪便得到了妥善清理和利用,村民们从此用上了期盼已久的廉价清洁能源,减轻了家庭能源支出,改善了村庄环境,也使西柏店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生态循环农业村。
农村能源生态农业是养殖业和种殖业的接口技术,通过能源设施的建设,综合利用“三沼”,可以使园区农业生产向高效、绿色的方向发展。沼气作为西柏店村民生活能源,可以利用资源、节省开支,利用沼渣作为蔬菜底肥、种植食用菊,利用沼液浸种、喂猪、叶面施肥和防治病虫害,可使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有利于保护环境,开发绿色产品。沼液、沼渣等高效有机肥的利用,有助于促进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助于带动农业向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方向发展。
2、建设了发酵床生态养殖小区。
发酵床是利用全新的自然农业理念,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提出的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生态养猪法。实现养猪无排放、无污染、无臭气、彻底解决规模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它是集养猪学、营养学、环境卫生学、生物学、土壤肥料学于一体,遵循低成本、高产出、无污染的原则建立起的一套良性循环的生态养猪体系。它是工厂规模化养猪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又一亮点,是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2009年年底,西柏店村发酵床生态养殖小区工程建设完毕。共建成猪舍10栋,仓库两栋,占地面积24亩,总建筑面积4888平方米,预计存栏3900头,出栏能达5000头。生态养殖小区采用了发酵床、小单元伺养、二次采光和小孔排污等养猪新工艺,西柏店村养猪户将陆续搬进养殖小区,传统养猪模式将被替代。
西柏店发酵床生态养殖小区建设是平谷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改变了传统一家一户在村内散养的养殖模式,解决了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全区生猪产业转变生产方式、形成新农村农业产业集群、农产品提质增效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西柏店发酵床生态养殖小区二期工程正在筹备中,预计建成猪舍20栋,占地40亩,出栏达到10000头。
3、创办了菊花美食节。
赏菊花、摘菊花、品菊花茶、吃菊花宴、睡农家炕,2009年11月,西柏店村推出特色食用菊民俗体验游,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西柏店村共有13个大棚栽种食用菊花,种植食用菊花十几个品种。食用菊花全部使用沼渣沼液等有机肥进行浇灌,是绿色有机食品。
2009年底,为了让更多的游客在观赏食用菊的同时,能现场体验食用菊花的美味,西柏店村特别推出特色食用菊民俗体验游,体验游主要项目有:观赏菊花、采摘菊花、品菊花茶、吃菊花宴、睡农家吊炕等,对这一连串的服务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以自己采摘菊花,亲手做菊花菜,包菊花馅饺子,屋外数万朵盛开的菊花,屋里吃着热腾腾的菊花馅饺子,让游客们真正享受到了农家乐趣。
4、环境建设、垃圾分类顺利实施。
厨余垃圾、灰土垃圾、可回收垃圾,不仅要分出来,而且还要放到指定的位置。这些繁琐的做法,让习惯了几十年随处倾倒的老百姓无所适从。党员包户制的实施后,党员争先恐后,争当表率,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让大家对垃圾分类实施有不习惯到习惯,由不自觉变为主动。
(三)支部+学科技+党员=村庄全面发展。
西柏店村党支部注重在学习中发展,在学习中前行,尤其注重的科技的学习和应用。村两委干部比以前更加努力工作,也更加重视学习,力争当学习型干部,创建学习型支部。党员们也将休闲的时间更多地用于学习各种文化、技能、法律法规、健康、食品安全、市场营销等知识,以此促使自己向新型农民转变,还有一些村民在党员的带动下,也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用于自己的生产发展中,为个人和集体带来了巨大的收入,极大地促进了西柏店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使西柏店以打造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1、干部率先学习,带领群众致富
西柏店村支部不仅平时注重学习,在各种培训中更加注重学习,因为干部知道,自己不仅能够学到知识,同时也是村民学习的榜样,看齐的标杆。村支部书记赵谦同志在每次学习中都认真记好笔记,有的时候还为村民开复习班。村干部吴满龙更是通过学习,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他通过外出参观学习,引进食用菊花种植,在2009年又带领本村11户一块种植菊花,使村民的收入翻一番。村两委干部通过学习,将自己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带头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和服务群众的本领大大提高。在举办的学习型报告会上他讲到:“学习成就未来”。吴满龙虽然是初中文化,但他敢拼、敢闯、好学、勤劳,通过努力成为北京精新腾飞果蔬产销合作社法人。其妻周秀平更是通过向农技师学习,在种植田间学校学习,掌握了杭椒种植技术,使自己家的大棚年收入翻了一番。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够产生经济效益,这使得村民掀起了学习热。
2、努力学习技能,培训得以致富
西柏店村党员韩素菊,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各种培训,特别是认真参加村组织的成人学校培训。她在专家指导培训中,懂得了更多的种植大棚蔬菜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每年种植大棚的收入达到每栋1万元以上,许多新品种蔬菜也能种了。2008年底通过培训,自己主动引进新型养猪技术——发酵床养猪技术,这种养殖技术能节水3/4,节约人工2/3,省水、省工、省料、省药、省电,一年能省近10万。这也为村里其他村民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也为西柏店生态小康村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西柏店党员赵福贵,参加三安公司的养殖技术合作,采用三安的饲料、喂养技术、环境控制技术,喂养出了食品安全程度超越日本标准的生猪,被三安公司广为宣传,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实惠,生猪价格始终高于当地平均价。党员于秀荣积极参加村里和镇里组织培训活动,还经常到书店购买相关的书籍和VCD碟片学习,积极实践,寻找高效的养殖方法,不仅学会了给羊打针等疾病预防知识,羊也养得好,收入也高了。
西柏店村党员顺嘉塑料厂经理吴喜谦,养猪大户吴起龙通过学习得以致富,使村民对什么是“有文化,会技术,懂经营”的新型农民有了直观感性认识。
现在,在支部和党员的带动下,家家户户都忙着生产,他们以比拼学习,比拼发展,积极发展自己的种、养事业。西柏店村原有一户农民,年年大棚的杂草跟西红柿苗一般高。大棚里再也见不到一颗杂草,不仅肥施得少,产量也比以前高了近2倍。有一户,凉快的时候,大棚前摆着麻将桌打麻将,不帮助媳妇挂帘子,夫妻之间经常吵架,搞得家里非常不和谐。自从听了报告会后,两口子早出晚归,双双把一个大棚伺候得果实满棚,其父母直夸村支部教育得好。还有11户,在市场营销的培训下,认识到光种白萝卜、西红柿还不行,还要懂得差异化种植,于是种上了食用菊花,预计今年收入能达到3万元左右。今年,农户的市场意识得到了加强,许多人种上了小西瓜,特菜等一些不常见品种。
3、学习用于实践,促进文明村风。
村民爱学习,好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村2009年组织的各类学习,村民的参与率达到百分之百。村订阅2009年下半年报刊的户数也达到了百分之百。
村民们爱学习,好学习的氛围日益浓厚起来,村民之间打招呼常见的话也变成了“你学习了吗”。村民不仅爱学习,还积极参加各种文娱活动。多年来,西柏店村处处都呈现出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热爱集体、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和文明和谐的喜人景象。村民们在空闲时间,自发地组织起来扭秧歌、说快板、唱地方戏和大合唱,上访告状的没了,赌博的少了,村子里的休闲广场上,每天都充满了欢歌笑语。
第五篇:小康建设讲话
乘势大上奋力争先
向率先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目标跨越前进
过去一年,我们农口紧紧围绕市委“一个重心、五大重点”,经过上上下下的艰苦努力,实现了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高效、健康发展。按照市五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的要求,将农口工作报告如下:总结一年来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方面特点。一是经济指标突破历史。2004年实现农
业总产值50.47亿元,增长39.4,养殖业产值28.95亿元,增长47.8,占农业总产值的57.4,粮食总产突破98年达到32.1亿斤,我们市相继被评为全省农村经济综合先进县、牧业经济发展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总产、绿色食品、禽肉总量在全省实现三个第一。二是典型群体全面覆盖。农村各业亮点、沸点、闪光点群星闪耀,遍地开花,华润、成福、绿洲、顺达等国家、省级绿色食品产业化龙头企业晋档升级,肇东海城等乡镇生态家园建设叫响东北,宋站万头奶牛、太平十万头生猪、向阳百万只蛋鸡专业化层次加速提升,高科技种植园区、标准化奶牛小区等示范工程亮点持续放大,黎明劳务北京租赁一条街誉满京城,各业典型深层覆盖,已经成为辐射牵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三是农村社会持续稳定。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国家“两补一免”惠农政策深入落实,共发放“两补”资金4282万元,免征农业税6460万元。村级筹资筹劳“一事一议”扎实运作,农民负担切实减轻,农民增收渠道明显拓宽,粮食强基础、牧业增效益、劳务创增收、加工激活力已经成为新时期农民四大强项收入板块,农民人均纯收入3556元,增长23.4。以土地承包、资源发包和城镇职工就业以及历史积案为重点,大打信访攻坚战,农村社会持续稳定。四是干群关系明显改善。以群众利益为标准和核心,以为民办实事为突破口,22个畜牧综合服务站、2456户有线电视安装、14个屯自来水入户、146公里砂石路建设等民心工程成果显著,干群关系和谐融洽,形成了上下思进谋发展、团结奋进奔小康的良好局面。上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得益于各部门和单位对农口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得益于农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奋勇拼搏和开拓创新,总之一句话,就是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的结果。
在估足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努力快发展、率先进小康的意识不强,准备不充分。二是主攻重点不明确,特别是项目建设中大项目少,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养殖业发展低层次,奶牛业发展质效不高。三是领导方式方法以及推进措施,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服务水平滞后。四是工作作风不扎实,不深入,存在着畏难情绪,缺少务实创新和突破发展的勇气和魄力。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胁扇〉昧Υ胧险婕右越饩觥?/FONT>
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阶段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高起点定位,跨越式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折和升级。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工作,要以在全省率先进入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为统领,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从2005年到2008年为主攻重点,夯实基础阶段。第二阶段,从2009年到2012年为巩固提高,加快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从2013年到2015年为晋档升级,全面达标阶段。以此实现在全省提前5年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今年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第一年,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按照市五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农村乡镇和农口部门要实现整体工作创全优,主要指标进百强。就是实现农业总产值54.4亿元,增长7.7,其中养殖业产值33亿元,增长14,占农业总产值的60;鲜奶商品量16万吨,增长16.9,畜禽肉总产20万吨,增长30,粮食总产30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770元,增长6。为了完成上述指标,具体要突出发展“四化经济”,全力推进“四大建设”。
1、坚持主副换位,提升规模质量,坚定不移走好牧业化之路。坚定不移地实施主副换位战略,要专业化推进扩规模,力争全市牧业专业村屯发展到320个。要借助大鹅销路好、效益高的有利契机,力争商品量达到300万只。要标准化生产提质效,全面推行牧业标准化饲养,加大良种精繁、良草精喂、良法精养普及率,力争实现奶牛单产提高1吨以上。要全程化服务强保障,组建畜牧技术咨询指导中心、畜禽防疫检测中心等专业经营机构,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防、改、繁、检、治等全方位服务,畜禽重大疫病免疫率达到100。
2、突出项目经济,实施联大靠强,坚定不移走好工业化之路。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牵动市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来抓,要在原有项目基础上,进行重组、兼并、扩建,构筑集团优势,内含挖潜上项目;推进主导产业优势战略升级,瞄准高、精、尖项目,以优势招引,靠特色对接,放大优势引项目;以引进推广高新技术为重点,以实现产品高附加值为目标,进一步整合品牌,开拓
市场,创新科技强项目。明年乡镇和农口部门确保完成2.5亿元项目建设任务。
3、狠抓粮食生产,放大传统优势,坚定不移走好优质化之路。以优质、高产、高效、安全为核心,全力打造粮食作物、绿色食品、特色种植发展新优势。以实施标准化备耕为重点,严把用种、投入、灌溉、与龙头企业对接四个关键环节,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确保粮食生产稳步发展。以发展绿色产业为方向,狠抓规模推进,加快绿色食品总量扩张,全力牵动我市绿色、有机和无公害食品生产,发展绿色食品140万亩。以特色种植激活力,重点发展中草药、葵花、蔬菜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30万亩,发展烤烟2万亩,种植青贮饲料16.5万亩,紫花苜蓿2万亩,发展养鹅种草1.5万亩,全市饲草饲料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以上。
4、提高组织程度,增强就业本领,坚定不移走好技能化之路。全面推进劳务经济战略升级,通过订单培训专业输出、辟建基地定向输出、发展中介带动输出、加强维权保障输出等途径,切实提高劳务输出的规模总量和质量水平。在具体工作中,以提升农民工素质、强化农民工技能为重点,推进农民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加速转变,由盲目输出向订单输出加速转变。2005年培训农民1.8万人,输出农村劳动力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5亿元。
5、培植乡镇财源,加强经营管理,坚定不移推进财源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和实践生财、聚财、用财的有效途径和办法。要大上创税项目,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畜牧、蔬菜、林木等高效创税农产品加工项目,形成优势和规模。要扩种有税作物面积。积极鼓励和动员农户发展烤烟等经济作物种植,不断开辟新生税源。要严格资源管理。加强资产运营管理、资产收益管理和财务管理,特别要彻底清查林木、水面、草原、土地等村级资源,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要严格控制财政支出。结合机构改革,切实压缩吃财政饭人员,努力使花钱标准与当前财力水平相适应,节减财政支出。
6、夯实硬件设施,注重配套组装,坚定不移推进基础建设。把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作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措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力保证,各地要结合实际,以打造全面小康标杆村为重点,不遗余力推进水利化、农机化、信息化、科技化、林网化、城镇化建设,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传统耕作、封闭落后的局面,建设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文明诚信、人民富裕的新农村。
7、落实农村政策,深化各项改革,坚定不移推进机制建设。切实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以改革保稳定促发展。2005年着力完善和推行以发展公益事业为主的“一事一议”制度、以提高组织化程度为重点的股份合作经营制度、以解决土地纠纷为重点的土地承包制度、以净化市场为主的农业执法制度、以治理“三乱”为主的减轻农民负担制度、以抓好信访为主的农村稳定制度,确保农村社会繁荣稳定。
8、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执政能力,坚定不移推进干部队伍建设。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针对当前农村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大兴学习之风,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特别是乡村两级干部执政素质;按照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总体要求,把乡村两级工作职能定位在促进经济发展,发挥城镇载体功能,发展公益事业,抓好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劳务输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供资金、物资、技术、政策等各项服务上。积极鼓励和支持乡镇干部围绕重点产业兴办各类经济实体,提倡乡镇机关干部到村级兼任支部书记,进一步充实基层组织力量;制定目标责任制,创新考核办法,健全指标考核体系,做到人人带着任务指标干、带着责任压力干,实行全程目标管理,年终严格兑现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