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学

时间:2019-05-12 12:1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心理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心理学》。

第一篇:小学生心理学

小学生心理学

心理学在当今社会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可以帮助人们纠正心理问题,从而确保人们心理健康发展。小学生心理学也起到的同样的作用,它能帮助教师正确的进行孩子的心理教育,使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下面我们就来共同了解一下小学生心理学的意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小学生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识,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差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全体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其内涵应包括以下两方面: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靠学校普通教师来组织和实施的,必须最大程度地动员广大教师参与。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他们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困惑和斗争,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的年龄尚小,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尚不健全和成熟,需要得到成年人(特别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心理学家指出:学校教育应致力于为儿童创造有利于心理发展的环境,促使他们更好地健康地成长。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体现小学教育的特点。基础性和普及性是小学教育的两个基本特点。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应是为儿童的健康发展选择适合儿童需要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使小学生在认知、情感等领域里得到帮助和培养,让儿童从小学会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以科学、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儿童从小学会适应客观环境,既要养成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成为会理解和尊重他人、诚实和积极进取的小学生。

第二篇:小学生心理学 思考题汇总

小学生心理学

思考题

第一章

小学生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什么是小学生心理学?

答:小学生心理学是揭示小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科学。其中小学生指的是6-7岁至12-13岁的儿童。

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小学生在教育影响下学习的特点、认知的发展、情感与意志的变化、品德与个性的形成,以及这个时期可能发生的心理障碍等心理规律与特点。

2、试述遗传、环境与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答: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充分体现在心理发展的可能性与发展的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上。

a.遗传提供心理发展的可能性。

b.环境决定心理发展的方向、水平和速度,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在社会环境中,教育是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3、什么是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答: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1)指儿童心理的年龄阶段特征: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初期。2)指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4、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1)遗传和生理发展是物质前提,儿童的遗传素质和生理发展是有规律的。

(2)由社会生活条件决定,但社会生活条件是有规律地作用于儿童的。(3)实践活动的阶段顺序性也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4)心理机能的提高是有过程的。

5、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类型和方法有哪些?

答:主要类型:

(一)横断研究:在特定时间内同时观测不同的个体。

(二)纵向研究:对同样的个体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追踪研究。

(三)聚合交叉研究:前两者的综合运用。

方法:

(一)观察法

(二)访谈法

(三)个案研究法

(四)问卷法

(五)测验法

(六)实验法

(七)文化比较法

第四章

小学生的感知、注意

1、小学儿童空间知觉发展有哪些特点?在教学中应注意什么?

答:空间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特性的反映。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等。人没有专门感知空间的感觉器官,它是由多种感官联合协调活动的结果。视觉、触觉和运动觉在空间知觉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听觉和平衡觉也常协同参加感知空间的活动,如通过听觉可以分辨声音发出的方位及远近。

(一)大小知觉:发展较早,不仅能进行直觉判断,而且能用推理判断。

(二)形状知觉:初入学儿童对几何图形及其概念已有初步了解:掌握几何图形的概念中,前科学概念(日常生活概念)多于科学概念;掌握几何图形和几何概念与儿童的“接近程度”有关,对“梯形”的认识之所以不如对其他图形的认识,是由于儿童平时不常接触到梯形的缘故。

发展较快,已由对具体直观图形的认识过渡到对一类图形共同特征的把握。

局限性:(1)在识别和说明图形时不能把握本质特征(2)立体几何图形知觉水平不高。2.5~3岁是大小知觉发展的敏感期。研究发现,对图片空间面积大小的判断能力,7~8岁儿童处于直觉判断和推理判断相交叉的过渡阶段,高年级儿童有85%以上人次已能运用推理判断来比较空间和面积的大小,说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大小知觉发展到新的水平。

2、什么是观察力?小学儿童观察的发展有何特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答: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是感知觉的高级形态。

1、小学生观察特点(李文馥,1987)(1)受知觉因素和生活经验的影响

(2)逐年发展(3)自我中心

(4)不善于对三维空间和二维空间关系进行转换

2、小学生观察品质的发展

(1)精确性:一年级低,三年级明显提高(2)目的性:一年级差,三五年级有所改善

(3)顺序性:中高年级有发展,但还不能系统化观察(4)判断力:明显提高,低中高年级差异显著

3、观察力的培养

(一)要使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二)要使儿童具有知识准备

(三)指导儿童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1)观察要有步骤、有计划、有顺序。(2)要尽可能运用多种感官,并勤于思考。(3)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

(4)观察时要尽可能运用言语。

(四)要重视对观察结果的处理

(五)观察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3、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答:

(一)小学生注意有意性的发展:

1、有意注意逐渐占主导地位

2、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

3、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二)小学生注意品质的发展:

1、广度的发展:(1)随着年级升高,广度不断扩大

(2)女生优于男生:

2、注意的稳定性:(1)年级差异:稳定性随年级增长而提高

(2)性别差异:女生好于男生

3、注意分配:注意分配能力平缓发展

4、注意的转移:(1)年级差异:随年龄增长转移速度明显变快

(2)性别差异:二年级女生好于男生,五年级差异消失

4、在教学中如何利用注意的理论和规律组织教学?

答:

(一)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教学内容深入浅出,教学生动形象,富于变化,防止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对学生的干扰

(二)善于组织和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注意习惯、加强师生间的沟通

(三)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

第五章

小学生的记忆

1、名词:记忆策略

元记忆

记忆策略:主体对自己记忆活动的有意控制和由主体所使用的那些能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或认知活动。一般分为:复述策略、组织策略、精制策略。

元记忆:关于记忆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即人们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2、小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及对今后的教学有哪些启示?

一、从记忆的目的性上看,由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三年级);

二、从记忆的理解性上看,由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

低年级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原因:

第一,低年级儿童知识贫乏,没有足够的知识与接触的新知识联系起来识记,只能用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记忆;

第二,低年级儿童抽象思维水平不高,对事物的本质和意义很难理解,不能进行深入分析、综合、判断、推理;

第三,低年级学生内部言语发展不完善,不能很好地用内部言语来理解;

第四,低年级儿童缺乏良好的记忆方法和技巧,还不善于对记忆的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或逻辑加工。

总之,低年级儿童以机械识记为主,是与其思维和言语发展水平不高直接联系的。

三、从记忆的内容上看,由具体形象的记忆占主导逐步发展到对词的抽象记忆;

3、如何增进学生的记忆?

一、科学识记

在识记前必须对材料做充分分析。对有意义的材料,尽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对无意义的材料,尽量赋予人为意义后加以识记。将所学的内容,安排在儿童积极从事着的智力活动中,动员多感官参与识记。指导学生采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

二、合理复习

1、及时复习,先密后疏;

2、把握复习的量,提倡“过度学习”

3、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4、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5、要对学过的知识进—步加工形成网络

三、善于回忆

1、心理放松:

“舌尖现象”(tip of tongue)

2、善于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类似联想

3、运用推理

(1)牢记需要回忆材料的名称、项目,学会审题

(2)对要回忆的材料作系统搜索

(3)尽量运用已有的概念来回忆

4、怎样复习最有效?

1、及时复习,先密后疏;

2、把握复习的量,提倡“过度学习”

3、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4、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5、要对学过的知识进—步加工形成网络

第六章

小学生的言语

1、小学生口头言语发展有何特点?如何提高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发展趋势:由对话向独白发展。

(二)发展特点

1、发音的准确性可超过成人

2、词汇不断丰富,句子结构日益复杂,言语连贯性不断提高。

3、入学初,说话能力比入学前有所下降。如何提高:

训练说完整话;加强口头造句的练习;加强朗读训练;课堂提问和练习(师生对话)

2、小学生在阅读方面有什么特点?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笔记13-14

书148-152

3、内部言语的概念和特点。

含义:内部言语是一种不出声的言语活动,它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内部言语的特点:语音的隐蔽性、与思维的相关性、简约性

第七章

小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

1、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1、整个小学时期,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小学生的思维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2、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度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质变 关键年龄四年级(10—11岁)

3、小学生逐步具备了人类思维的整体结构,但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4、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中存在着不平衡性:个体差异

2、简述小学生掌握概念的特点。

小学生概括能力的发展,逐渐从对事物外部的感性特点的概括,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大体经历三个阶段:

(1)直观形象水平(7—8岁):

只能概括事物直观的、形象的、外部的特征或属性(2)形象抽象水平(8—10岁):

概括中直观的、形象的、外部的特征或属性逐渐减少,本质属性的成分逐渐增多(3)初步本质抽象水平(10—12岁)

能对事物本质属性级事物的内部联系进行概括,初步接近科学概括,有待进一步发展、提高

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基本要求

1、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2、鼓励儿童创造性学习,发挥儿童的主动性

3、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4、尊重儿童的个性

5、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

第八章

小学生的情感与意志

1、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有何特点?

1、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

2、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3、情感更富有稳定性

4、情感的可控性逐渐增强

2、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积极情绪?

1、将各种活动与其积极的情绪体验相结合

小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特别是学习活动中,常常要产生各种情绪体验。经常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高兴,快乐,幸福,满足等可是儿童增强自信心,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既能提高其完成学习任务,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避免长期体验消极情绪而引发的种种情绪障碍。积极的情绪体验无疑会成为其新的活动动机,是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相反,如果经常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则会打击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产生畏惧心理害怕学习。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材与教学方法都要适合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时期经常产生成功的喜悦。教师海因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对优生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与鼓励。

2、发展小学生的高级情感

在校学生的各种情绪活动中,令人瞩目的是小学生的各种高级情绪迅速发展,并在校学生的生活中明显的表现出来。高级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注意鼓励儿童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使儿童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激发起学习的动力。

3、培养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且也是社会性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控制和调节情绪的策略是逐渐掌握的。如果成人能经常抓住机会,教会儿童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手段,有助于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表现,如愤怒情绪的释放可采用转移注意对象,向亲密的人说出自己的感受等方式。在感到烦躁时,可通过读书,写日记,交谈等方式改变心境。而在非常兴奋的状态下,也能尽力保持冷静,与友人分享快乐等。帮助儿童学会一些具体控制方式,可是儿童保持心理平衡,使心理健康发展

3、小学生意志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1、意志行动的动机和目的的发展

(1)低年级不善于自觉地、独立地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动机短暂、具体。

(2)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动机和目的不稳定。

(3)解决动机冲突的过程中,不善于运用抽象原则,更多地受一些具体事件左右。

2、意志行动的决策和执行的发展

(1)难正确决策,决定与执行时间间隔短。

(2)执行中克服困难的毅力逐渐增强。

4、举例说明小学生意志品质发展的特点?

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征,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的意志力是通过意志品质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等。

5、如何培养小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

1、开展理想教育,提高小学儿童行动的自觉性

2、注意养成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3、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克服困难的情境,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各种意志品质

4、教育儿童正确对待挫折

第九章

小学生的自我

1、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经过三个时期:

1、自我中心时期(8个月-3岁)--生理自我2、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社会自我

3、主观自我时期(青春期-成人期)--心理自我

2、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有何特点?

(1)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升高而增强。(2)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并表现出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

(3)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4)小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

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一、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学生的正确认识及参与热情 对学生明确要求:《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目的是为了记录自己在校及在家期间各方面的优秀表现,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公开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自己,努力使自己体验成功,感受到成长与进步,并从中受到激励。开始,学生对这一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但对其操作过程却没有完整的认识。于是,我交代各科任教师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学生所面临的新的评价方式讲清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明确目标与评价任务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个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自信,在评价中享受快乐、享受成功,我教育学生:《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不是为了单纯提高成绩,而是为了培养你们的自主评价能力。这样,同学之间就能增进了解。让家长对自己在家的一些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多激励,多表扬,让孩子从中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

三、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我根据《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的运用,把教师、学生、同伴与家长作为参与者,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这样一来,帮助学生成长的因素就越来越多了。

第三篇:小学生心理学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第一章

心理学的建立

一是从西方来看:第一位心理学家苏格拉底:对哲学家有一题目,其价值无限高过于这里的一切木石,甚至那里的一切星辰,这就是人心。他一生投入到“认识自己的事业”中。柏拉图: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心理健康取决于身体和心灵,健康的心灵寓于健康的体魄。亚里士多德:对心理学有着系统杰出的贡献。历史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论灵魂》。二是从古代中国来看

荀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

韩非:人也者,乘于天明以视,寄于天聪以听,托于天智以思虑;

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等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孔子,他的思想论及了心理学的多个方面。

如:性相近,习相远;

学而时习之;

听其言,观其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举一反

三、闻一知

十、触类旁通等等。

从以上两条线看心理学长长的过去,基本的定论是:

心理学寓于哲学中,不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因为以上的论述基本源于两方面:

一是日常经验;

二是哲学思辩。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当科学方法第一次被运用于解决心理学问题时,科学心理学就出现了。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小学儿童心理学、小学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小学生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科学,是儿童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的说,它研究小学儿童在教育影响下学习的特点、认知的发展、情感意志的变化、品德与个性(社会性)的形成,以及这个时期心理健康状况等心理规律与心理特点。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儿童心理》

遗传与环境的争论(主要理解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

皮亚杰等等。

观点: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第二章

小学儿童的大脑活动特点;

1、优势兴奋

2、镶嵌式活动

3、动力定型

4、始动调节

5、保护性抑制

大脑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主要为一节课中的节律变化)

P73

第三章

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哪四个阶段?它们的时间、名称、特点是什么,(主要是

第三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P91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阶段性的含义表现为:

1、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儿童的认知具有不同的质的特点;

2、阶段与阶段间的关系是非连续性的;

3、在同一发展阶段内,各种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平衡的(即在不同方面,儿童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和谐的);

4、阶段的顺序性是不可改变的,不能颠倒、不能逾越。

以及对教育的启示;

1、教育不应该只关注儿童思维的结果,还应关注儿童思

维的过程;

2、不强调对儿童进行成人化的思维训练;

3、承认发展中的个别差异;

4、认识到儿童的自主性与积极参与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P9

5同化、顺应、心理运算;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及对教育的启示。

最近发展区

儿童“能为”与“可能为”之间存在一个发展区,这个发展区对儿童来说是“最近的”,只要给与支持或通过儿童的努力就可以达到。

对教育的启示

1、在教学中应实行“辅助”学习

2、教学着眼于儿童的潜能发展

2、注意;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

注意是一种能力,它使我们把心智努力集中于对象,而这种集中是可选择的、可转移的、可分配的。

(一)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

总体趋势:从无意注意优势地位,逐渐过渡到有意注意占优势地位。

1、无意注意的发展

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处于同一水平。

儿童大脑的发育是儿童有意注意发展的重要条件

2、有意注意的发展

小学儿童有意注意的两个方面:

一是有意注意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逐渐提高;

二是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

小学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发展;

P110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注意

(1)合理运用注意规律

(2)培养儿童相关心理品质 P1133、知觉;知觉的基本特性;方位知觉的发展;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阶段;指导小学儿童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知觉是对感觉刺激作选择、组织与解释的过程

(一):知觉的选择性

将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特性。

影响知觉选择的三个条件: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2、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动静关系

3、个体经验

(二)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恒常性有多种表现:

如大小恒常性、颜色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等。

(三)、知觉的整体性(格式塔法则)

相似性

邻近性

闭合性

好的连续性

简单性

图形-背景

(四)知觉的理解性

用已有经验对知觉对象进行解释的特性。

二)、方位知觉

初入学的儿童一般能正确辨认前后、上下、远近,但对左右方位的辨认则有个发展过程。

朱智贤等的研究发现,左右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5-7岁比较固定的认识自己的左右方位;

2、7-9岁初步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3、9-11岁较灵活的、概括的掌握左右方位。

4、记忆的分类(主要是书上第二和第三种分类,短时记忆广度);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小学儿童记忆在量上的发展特点;小学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趋势或特点(以笔记内容为主)。

5、小学儿童想象能力的培养。

第四章

1、小学生口语发展的特点及培养。

2、小学生书面言语与口语发展的趋势(看笔记);小学儿童识字的基本情况(即特点)

3、小学生内部言语发展的阶段。

第五章

智力发展的趋势(贝利的智力成长曲线);智商的稳定性;智商发展的个体差异(以书上内容为主);韦克斯勒的智力分类。

第六章

个性(人格):人格是一个人在行为、情绪和认知方面自身相对一致而有别于他人的特征模式。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前五个阶段、名称、主要的发展任务、培养方法);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此阶段任务:培养儿童的信任感,发展出对周围环境的态度。

培养方法:一定的育养技术;父母子女间的良好互动关系。

2、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耻感与怀疑感

此阶段任务:发展自主性。

培养方法:允许儿童做与其发展(年龄)相适应的行为,但是这些行为要符合一定

3、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

此阶段的任务:发展良心;获得性别角色。

培养方法:父母应积极支持儿童的游戏活动和智力活动。的规则和要求。

4、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

此阶段的任务:发展勤奋感。

培养方法:教师针对个别差异的学生的有效指导。

5、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基本的同一感分散或混乱

此阶段的任务:发展自我同一感,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感。

培养方法:鼓励青少年进行实际体验。

影响个性发展的因素;

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

生物学因素;

社会化因素;

个体的自我意识。

一、最初的个性或气质

托马斯等人的研究表明先天的气质倾向是影响儿童个性发展的基础.二、体貌与体格的影响

体貌与体格特征与个性发展之间存在有意义的相关。

三、成熟速率的影响

一般认为,早熟的男孩倾向于更自信和更受欢迎,但早熟的女孩并不具有这种优势。有些研究证明,早熟儿童在学校测验中分数较高.第三节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家庭

一、父母的教养

1、不同的教养模式对儿童的个性发展有不同的影响

鲍姆令特的研究:

对儿童的成熟水平进行区分:最成熟的、中等成熟的、最不成熟的三组;

自我意识;小学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亲子关系发展的三阶段模式;影响同伴接纳的因素。

第四篇:小学生心理学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第一章

心理学、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小学儿童心理学、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遗传与环境的争论(主要理解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

第二章

小学儿童的大脑活动特点;大脑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主要为一节课中的节律变化)

第三章

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哪四个阶段?它们的时间、名称、特点是什么,(主要是

第三阶段)以及对教育的启示;同化、顺应、心理运算;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及对教育的启示。

2、注意;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发展;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注意

3、知觉;知觉的基本特性;方位知觉的发展;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阶段;指导小学儿童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4、记忆的分类(主要是书上第二和第三种分类,短时记忆广度);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小学儿童记忆在量上的发展特点;小学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趋势或特点(以笔记内容为主)。

5、小学儿童想象能力的培养。

第四章

1、小学生口语发展的特点及培养。

2、小学生书面言语与口语发展的趋势(看笔记);小学儿童识字的基本情况(即特点)

3、小学生内部言语发展的阶段。

第五章

智力发展的趋势(贝利的智力成长曲线);智商的稳定性;智商发展的个体差异(以书上内容为主);韦克斯勒的智力分类。

第六章

个性(人格);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前五个阶段、名称、主要的发展任务、培养方法); 影响个性发展的因素;

自我意识;小学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亲子关系发展的三阶段模式;影响同伴接纳的因素。

第五篇:小学生心理学 总结

小学生心理学

1.2.3.4.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功能。科学心理学: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儿童心理学: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了第一本系统科学的著作《儿童心理》 弗洛伊德理论:

人格构成:本我、自我、超我。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口唇期、肛门期、前生殖器期、潜伏期、青春期。

5.皮亚杰理论:

(1)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

体运算阶段(7-12);形式运算阶段(12-15)。

(2)发生认识论:实质是关于认识如何起源的理论;特点是用发生学的观点、方法来

研究认识,强调认识个体心理起源、历史发展;基本观点是认识总是处于不断演化之中,因而不能静止地看待认识论问题;“相互作用论”:发展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里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认识逐渐形成。认知结构基本单位是图示。

(3)道德品质发展的理论:采用对偶故事法,概括出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三个阶段:

前道德阶段(4-5以前)、他律道德阶段(4、5-

8、9)、自律道德阶段(9-10以后)。

6.维果茨基理论:

(1)认识发展理论:发展是心理的发展,两种心理机能:生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以精神生产工具为中介而形成的高级心理机能;心理活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 ;形成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高级心理结构;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2)发展的实质是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3)最近发展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一是将要达到的水平,两者

之间即最近发展区。

7.乔姆斯基理论:

先天语言生成说也称作转换生成说,儿童语言发展的决定因素不是经验学习而是大脑的机能,儿童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先天语言获得装置LAD,转化过程通过LAD实现。

8.儿童发展研究的一般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

(1)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儿童的行为表现进行系统的观察、考察以获取研究

资料的方法。根据研究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根据研究内容可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观察法是一种专门的技术,需要事先有基本的了解,目的明确,是被观察者尽量自然,做到客观精确,多做记录以便分析整理。

(2)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在心理学研究中科学性最强,从本质上讲,它也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常用的实验室法有自然实验、教育心理实验、实验室实验。实验法的特点是:对实验情景、条件进行严格控制,实验结果量化、记录准确客观,使用大量的实验仪器,随机抽样、随机安排。

此外还有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

9.发展:是指个体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过程,包括向前推进和消亡衰退的变化。

10.毕生发展观:核心是人的一生是不断发展的。特点: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

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个体的发展是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生物和文化共同进化的结构构成了毕生发展的总体框架;发展是带有补偿的选择性最优化的结果。

11.“关键期 ”: 个体成长过程中,其行为、习惯形成的最合适的时期。2~3岁是幼儿

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年龄,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时期.12.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影响的假说:

(1)绝对决定论:遗传决定论,高尔顿;环境决定论,华生。

(2)共同决定论:辐射论---斯腾;成熟论---盖塞尔。

(3)相互作用论:皮亚杰、瓦龙、维列鲁学派。二者相互依存、转化、渗透。

1.遗传的作用及其作用大小离不开环境因素;2.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3.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并非一成不变的。

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条件,环境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重要现实条件,社会生产方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需要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动力。

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二是决定着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与水平。

13.始动调节:在儿童刚开始学习或活动时,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较低,以后逐渐提高,这

种起动性现象成为始动调节。

14.注意的功能:

(1)选择者:选择性注意,对信息进行筛选,是否值得注意或可以忽略。

(2)放大器:选中的信息成为焦点更易于处理,未选中的信息被弱化。

(3)指南针:注意引导认知的方向。

(4)分配者:认知资源有限而任务很多,分配使得各任务相互配合共享资源。

15.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区别: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有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其意识程度比较强。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其意识程度比较弱,不像有意注意可能由间接兴趣引起,它一般在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产生。联系:二者虽然存在区别,但任何一项活动的完成都需要二者的共同参与。并且二者可相互转化,从有意注意转化来的无意注意叫做有意后注意,它的意识程度降低,不需要太多意志努力,但仍有预定目的,是自觉的注意,也是高级的注意形式。

三种注意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协同作用。

16.注意的起伏:视觉和听觉出现一会增强一会减弱的现象。

17.注意的品质:稳定性、广度、分配、转移。

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转移:注意的中心根据心得任务,主动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个上。

18.感觉、知觉的关系:

联系:(1)感、知觉同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

感觉的有机综合。

区别:(1)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3)感觉是天生的反应,知觉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19.感觉阈限:只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

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阈限: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19.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现。

20.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

(1)在量方面:记忆广度,记忆容量发展,7-9岁是儿童迅速发展时期;

记忆保持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且与兴趣有关。

(2)在质方面:态度,有意识记、有意重现逐渐占主导地位;

方法,意义的、理解的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内容,词的、抽象的记忆也在迅速发展着。

(3)记忆策略:复述策略,对信息不断重复帮助准确牢固记忆信息;

组织策略,根据记忆材料进行分类、组织;

精加工策略,在难归类的材料建立联系,赋予意义,便于提取。

21.思维:人脑借助于言语、动作、表象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22.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的关系:

区别:再造想象:(1)具有再造性,是根据词语、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

适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2)再造出的形象是已存在的;

(3)在一般性活动中的作用较大。

创造想象:(1)具有创造性,是不根据现有的描述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包括幻想;

(2)创造出的形象是前所未有的;

(3)在创造性活动中作用较大。

联系:(1)都是根据已有表象构造新形象;

(2)想象中的事物是以前没有直接感知过的;

(3)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

(4)互有成分。

23.机械模仿说:阿尔波特;选择性模仿说:怀特赫斯特;学习----强化说:斯金纳;自然成熟说:勒纳伯格;社会相互作用论:布纳、贝茨。

24.言语的分类;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

25.内部言语的特点:语音的隐蔽性;与思维的相关性;片段性和简略性。

26.斯皮尔曼关于智力的二因素论:一般因素g,特殊因素s。

27.吉尔福德在三维结构模型中,将智力分为内容、操作、产物三个维度。

28.学习动机:推动学生积极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唤醒、指向功能)

29.学习兴趣:是求职的需要,渴望通过学习活动去认识事物的心理倾向。(直接、间接)

30.情感的种类:

按状态,(1)激情(强烈的、爆发式、短暂的,由外界强烈刺激引起);

(2)心境(微弱、平静、持久的,与个人感受有关);

(3)应激(突然出现紧张情况时产生的,积极或消极)。

按社会性内容,(1)道德感(言行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的体验);

(2)理智感(对知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体验);

(3)美感(根据审美标准进行评价的体验)。

31.意志: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32.小学儿童意志的发展特点;

(1)由简单发展到复杂,由软弱发展到坚强;

(2)调节作用的控制源变化---由外部控制为主逐渐转为由内部控制为主;

(3)品质发展特点: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33.认知、意志、情感的关系:

(1)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的:意志行动的目的本身就是认识活动的结果;

实现预期目的所需要的有关计划、方法是人是活动的结果;个体在意志行动中

能克服困难是认识活动参与的结果。

(2)意志也给认识过程以巨大影响:克服困难需要意志;认识世界需要意志。

(1)情绪、情感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也可以成为阻力;(2)意志对情绪、情感起

到控制作用。

总之,认识过程引起情绪、情感和确立行动目标的基础;情绪、情感对认识活动与意志行动起推动或阻碍作用;意志品质又能对它们巨大影响。(因此密切联系、相互渗透)

34.个性: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综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括了一人区别

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35.个性的结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36.社会性: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切特征和典型的行为

方式的总和。

37.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勤奋对自卑(6—12)。

38.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39.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40.性格: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41.性格的结构:性格的态度、意志、情绪、理智特征。

42.自我意识: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也是个体对自身生理、心理和社

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

43.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44.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特点:

(1)亲子关系:父母控制(6以前),共同控制(6-12),儿童控制(12以后)。

(2)师生关系:对教师的态度(向师性),教师期望与学业成就(皮革马利翁效应),教师评定与小学儿童的伙伴地位(依赖成人评价发展伙伴关系)。

(3)同伴关系:同伴接纳性(包括受欢迎的程度、在同伴中的地位;影响因素:社

会行为、学习成绩、生理特征、教师的影响)。友谊的发展(五个阶段)。

45.性别角色: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标准总称。

46.性别定型化:

是伴随着儿童社会化过程产生的,对自己性别和对异性性别的稳固认识与塑造。

47.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即观察学习,通过观察榜样的示范行为而进行的学习。

48.道德品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49.柯尔伯格的认知理论:

道德两难故事,儿童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

儿童性别认识发展三阶段:认同时期、稳定性时期、恒长性时期。

第一水平:前习俗水平(学前至小学中年级。惩罚与服从取向;功利相对主义取向)第二水平:习俗水平(小学高年级开始。好孩子取向;法律与秩序取向)

第三水平:后习俗水平(青少年末期人格将成熟时。社会契约取向;普遍原则取向)

50.道德行为:是一个人道德水平的外在表现,也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见证。道德行为

造成的结果会反馈给个体,从而进一步强化或修正原有的道德认识并产生相应的道德体验。

下载小学生心理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心理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年下学期小学生心理学期末考试

    2012年下学期小学生心理学期末考试 一、指导思想: 全面看书,重点突破! 二、范围: 第一章至第六章 三、题型: 最佳选择(单项)25题,共50分;问答题5题,共50分。 四、重点复习内容 1、小学......

    小学生写作教学心理学问题

    下编 小学生作文教学 第一章 小学生写作教学 的心理学论 引言 本节课意义: 除了教师外,很少有人知道儿童的写作水平是怎样的,但传统的作文教学,又以知识为纲, 写作教学经验更......

    从心理学角度谈小学生减负

    从心理学角度谈小学生减负 1.激发内部学习兴趣: (1)正确的内驱力--明白了解学习的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而推动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从而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内驱力的定义,作......

    小学生快乐学习的心理学思考

    小学生快乐学习的心理学思考 襄阳市第四十二中学 邱宜川 关键词:快乐 心理 环境 营造 “快乐”一词,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感到幸福或满意。快乐学习,当然是指 的这种学习......

    心理学

    单选题: 1、“送你一朵赞美花”活动属于(A)方面的活动。 A. 自我认知 B. 自我体验 C. 自我体验与认知 D. 自我接纳 2、下列属于自我体验与认知方面的活动是。(D) A. 镜中的我 B.......

    心理学

    在心理学的众多发现中,有不少发现新鲜,甚至有些神奇。现在有人总结出心理学研究中的10大神奇发现。 1、出国激发创造力 该不该出国?心理学研究告诉你。2010年6月,美国马里兰大......

    心理学(定稿)

    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及其与 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计算机网络 班级:09级2班 姓名:xxx 学号:x91602xx04 2011年5月31日 摘要 本研究的......

    心理学

    平顶山学院2008—2009学年 学生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公示名单 我校2008—2009年优秀学生奖学金、单项学生奖学金、“欧伯”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