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有宽一位大苦大乐的农村教师

时间:2019-05-12 12:31: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丁有宽一位大苦大乐的农村教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丁有宽一位大苦大乐的农村教师》。

第一篇:丁有宽一位大苦大乐的农村教师

丁有宽:一位大苦大乐的农村教师(3)

近半个世纪来,一直扎根在农村小学一线的丁有宽,本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和“面向全体,偏爱差生”的信念,先后将22个差班转变为先进班,而他亲自帮教过的近300名昔日的捣蛋鬼,后来都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时间过了几十年,但经丁有宽转化教育成长的几百名差生,每个人的音容笑貌、举止投足,一个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小故事,他一讲起来如数家珍,绘声绘色。

在他的《我与顽童》一书中,他与小黄的故事打动了很多人、启发了很多年轻教师。

由于从小寄住在亲戚家,小黄的父母疏于管教,小黄变成了一个爱撒谎、盗窃成性的小流氓。父母为了挽救他,将他转到六联小学。刚到新学校,小黄就骗了同学几10元,并且在偷了从北京赶回来教育挽救他的哥哥的钱包后,逃得无影无踪。

在这种情况下,丁有宽主动提出来:“让我来教育小黄。”接下来便是用10多天寻访失踪的小黄。

有人说看见小黄经常出没在韩江上,扒抢过往货船上的东西,丁有宽看到了小黄擅长游泳的一面;有人说小黄扒窃的手段多种多样,丁有宽看到了小黄比较机灵的一面;有人说小黄将盗窃的物品钱财随意送给乞丐,丁有宽看到了小黄善良的一面;有人说小黄曾在读了哥哥、姐姐来信后表示想洗手不干了,丁有宽

看到了小黄悔改的一面……就这样,这个面临被学校开除的孩子身上微不足道的闪光点被丁有宽一点点“挖掘”出来。

最后,丁有宽在离校40多公里的油头车站找到了离家出走20多天的小黄,把他劝回了学校。

谁知,刚一开学,就有同学来找丁有宽,说:小黄带着几个同学在麦田里“冲冲杀杀”糟蹋了不少麦苗。这时丁有宽没有简单地批评他,而是因势利导地请组织能力强、游泳技术高的小黄组织了一次“抢渡大渡河”的军体活动。

这次活动后,小黄变得爱往丁老师那跑了。

一次,丁有宽与小黄谈心时,小黄的眼睛不停地瞄丁有宽挂在墙上的二胡。他就顺势问小黄:“你喜欢拉二胡吗?”话音未落,小黄已经跳上桌子,伸手取下了二胡,结果,踩碎了桌上的玻璃板,还撞碎了桌上的茶杯!

“快坐下,看看脚划破没有。”丁有宽立即安慰害怕的小黄,又给他拉《我们是新中国的小主人》、《义勇军进行曲》等曲子,小黄听入了神……

渐渐地,小黄开始变了。六年级上学期,小黄被评为三好学生;毕业前,小黄获得了“优秀班长”、“优秀中队长”称号。后来,小黄如愿考进华南歌舞团,最后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电影工作者。

“我的幸福,就是一辈子当好一名农村小学教师”

有人说,丁有宽满脑子装的是教育,是农村的孩子。正是因为他对教育无限痴迷,才写就了教坛的奇妙乐章。

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丁有宽吃过很多苦。但即使受到不公待遇,身陷逆境;即使碰到挫折,坎坷不断,他都无怨无悔,一往无前,以惊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直达胜利。如今,条件好了,环境变了,年纪老了,但他仍耕耘不辍,追求不懈,努力攀登科研的高峰。他不顾年迈,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分析交流,思索总结。他发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通病:变自主、合作、探索学习为自流、合并、空想学习;一些人陷入了新的误区,名为素质教育,实则轻视提高素质,他为此开出了医治的“方子”,并将之整理成文稿。

“我力求尽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而政府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面对诸多荣誉和成绩,丁有宽十分谦逊,他总说:“我的一切离不开党的关怀,离不开人民的支持,上靠阳光,下靠土地。我在工作上的成就不单是我个人的,也是广大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功劳应该归于党,归于广大教师。”

这位年近80岁的老人最近很忙很累,在广东省有关部门支持下,他正着手筹划主编一套体现丁有宽教育思想的300万字的系列丛书。他说,他要在有生之年把自己一生的经验传递给更多的人。

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追求什么,他用那潮州味很浓的普通话说出了一句平平常常的话:“我的幸福,就是一辈子尽力当好了一名农村小学教师。”

访 谈怎样帮助小学生打好语言基本功雷玲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能力,在怎样帮助小学生打好语言基本功方面,丁有宽老师进行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实践探索,记者的采访就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

记者:据我了解,您在对小学生进行学习语言的训练方面做了很多切实的实践与研究。请您谈谈这方面的经验。

丁有宽:我认为,要帮助小学生打好语言的基本功,关键在于精心训练,打好基础。我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研究出几种训练模式:

一是练语言。在练语言上,我认为应该着重抓三个方面:首先要练语言品格。要求学生听、读、说、写每一句话都要完整,以此进行语言完整性训练;要求学生说写言之有序,以此进行语言条理性训练,如一年级教材安排学习四素句、连续句、并列句,要求学生懂得句子本身的条理性;二年级安排学习连续句群、并列句群、总分句群、概括与具体句群,使学生理解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随年级增长而加深训练;要求学生言之有物进行语言具体性训练,如可抓住用词精妙的句子,让学生品评,反复体会、反复读;采用比较法,通过换词句、改词句、增减词句等与原文

比较,以此进行语言准确性训练;以读写相互迁移为突破口,促进听、读、说、写能力整体性、层次性地发展,以此进行语言速度训练。其次是练理解语言。即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训练学生理解语言,包括朗读、默读、背诵、复述等能力。

在操作时,每册课文中都应该设计上述各项的定量定质的训练。如,一年级着重训练识字3法(笔画笔顺识字法、偏旁部首识字法和音、形、义比较识字法);二年级着重训练查字法;三年级着重学习精读法;四年级着重训练读记法(在阅读中摘记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断、记概括提纲、写读后感);

五、六年级着重训练读写对应法。再次是练表达语言。我主张读写结合,读为基础,从读学写,以写促读;从仿到作,从说到写。

二是练思维。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上下工夫,要在练语言、练思维、练思想感情三者的统一上出成效。在导练教学中,要重视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边读边思和思而后说、思而后写的经常性训练,并养成自觉主动的良好习惯;要重视对学生设疑质疑的引导,珍惜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促进思维的不断发展。

三是练思想感情。教文和教做人是统一的,练语言和练思想感情也是统一的。语文教学中练思想感情主要在以情感人,以理育人。而情和理又是寓于文章之中。

记者:那么,在您谈的几种训练模式中,老师在教学中操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第二篇: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

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

语文教改的实验历程

从1951 年开始,丁有宽老师先后在26个教学班进行了八轮教改实验,经历了初试,再试,验证,深究四个阶段,逐步形成了以“记叙文为主体的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法“是学用结合的具体体现。近半个世纪,丁老师的语文教改经历了一个艰苦的历程。这个历程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51年春到1963年秋;第二个时期,从1963年秋到现在。

1.“文道统一,教书育人”的实验(1951年—1962年)这个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1951年秋到1958年春),试验课题是“生动讲读,有机结合,教书育人”。教学主要把语文课和班活动结合起来,作文教学结合指导学生写生活的事。(2)第二阶段(从1960年到1963年),进行“文道统一,教书育人”的试验。丁老师写《坚持文道统一,培养读写能力》、《浅谈咬文嚼字教学》、《怎样指导课外阅读》等教学论文。

2.“以记叙文为主,读写结合,培养读写能力”的实验(1963年秋至今)

这个时期分为五个阶段:(1)初试阶段:(从1963年秋至1968年),丁老师在这阶段总结了6条经验:第一,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第二,从篇着眼,从句入手;第三,打好基础,从“有法”到“无法”;第四,从仿到作,从放到收;第五,从述到作,从说到写;第六,因材施教,典型引路。

(2)再试阶段(从1974年至1981年秋),丁老师提出“读书、观察、作文三结合”和“以记叙文为主,坚持读写结合,培养自学能力”的实验课题,在教法上,每教学一段、一篇或一组课文,就引导学生调查访问,实地观察,撰写赞扬好人好事的宣传稿。这次试验把着力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写训练上,做到有的、有序、有点和有法,使学生真正做学习语文的主人。在作文教学上,丁老师提出“寻美作文,练文炼人”的主张。

(3)验证阶段(从1981年秋至1983年春)。提出“以记叙文为主,坚持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自学、自得、自写、自改的能力”的实验课题。在三、四、五年级各一个教学班进行验证。验证结果,除达到前两个阶段的综合要求外,学生喜读爱写蔚然成风,平均每学期每个学生作文50多篇,程度较好的写了近百篇,个别尖子学生写了200多篇。

(4)深究阶段(从1983年秋至1986年秋)。1983年丁老师在总结记叙文“三十法”的基础上,提出“读写结合五步训练”的实验设计。这个阶段,教改试验进一步发展。丁老师进一步总结了教改试验的八条基本经验:(1)面向全体,偏爱差生;(2)寻美作文,练文炼人;(3)读写对应,有机结合;(4)杂中求精,打好基础;(5)乱中求序,分步训练;(6)华中求实,突出重点;(7)死中求活,交给规律;(8)劳中求逸,减轻负担。主要著述有《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

(5)物化阶段(从1986年至现在)。为了巩固和发展教改试验的成果,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丁老师 从1986年1月着手主编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实验教材,经过20个月的艰苦努力,到1988年10月止,已完成《五年制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实验教材》全套10册。

·

读写结合教材教法实验体现的几个特点

从表上,可以表明:整个实验在时间上坚持了连续性,在实验内容上坚持了系统性,在实验范围上坚持了扩展性,在实验过程上坚持了探索性,从教学方法——教材内容——学生学法,整个实验在实践的沃土中诞生、发展,并得到实践的检验,体现了整个实验具有实践性和科学性。

一:读写结合的理论依据

在总结读写结合基础经验的基础上,丁老师进一步概括了读写结合符合条基本理论,并把它渗透和运用到读写结合的教材教法和学法中去。

(一)读写结合符合学习迁移原理

丁老师认真地探索读与读、读与写的迁移,归纳出7条读写对应规律(上面提及的读写结合学习法),使读写之间的学习迁移更具稳定性。同时设计读写转化模式及其训练步骤,见下表:

1.句与句的读写转化

这是一种由读到写的横向对应的转化训练。

2.由句到文的扩展

这是由句到文纵向对应扩展的训练。上述两个方面的训练,抓的是“记叙文的要素”这一文章规则的基因,通过一个个单项技能训练,构成整个语文的技能训练系统。教材安排50项读写结合基本功,实现50项读写转化。这样读写结合的训练,最终形成读与写技能同步发展的训练体系,学生也在这些有计划的训练中逐步提高了读写能力。

(二)读写结合符合系统科学

丁老师着重探索读写结合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以及系统本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存在,相互影响与作用,设计出五、六年制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系统训练规划,使教材体现了全局观和重点观的高度统一,使训练达到了计划化、序列化、规格化、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的科学要求。

(三)读写结合符合阅读心理过程

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自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后者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互相沟通的。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不仅要实现从语言到思想,也要实现从思想到语言。长期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因此,丁老师在设计和编写教材中强化体现文道统一和读写结合这两个基本原则。

(四)读写结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根据儿童模仿性、发表欲和遗忘性的心理特点,进行读写结合教材教法的设计和实施。

1.模仿性。儿童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是要借助模仿为“阶梯”。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教学中与作文紧密地结合起来,并提供适当的范文,因为范文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某一篇作文该写什么和怎么写。通过实验证明,范文对学生习作的范式作用:(1)利用范文,让学生学有样,有利于提高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和写作水平。(2)习作中出现仿造、改造、创造三种水平,也出现仿中有创,创中有仿。(3)选取的范文应是学生理解、接受的(符合其知识水平、心理基础及生活经验),但又应略高于学生一般的作文水平。(4)范文的选取应根据读写训练的目的而定,才能起到优良的效应。

2.发表欲。学前儿童具有强烈的口头发表欲。入学后,通过群体的生活和教学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生活经验,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和写作知识,他们就相继出现了书面的发表欲,很想把所见、所闻、所想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读写结合教学法,借助于大量写片断的形式,及时运用阅读所获得的知识来进行写作,正是满足儿童这一心理需要。

3.习作心理障碍。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写比读难,再加上有的教师指导不得法,更助长儿童害怕写作的心理。为消除这种初期习作的心理障碍,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让儿童从自己的写作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丁老师主张读写结合,采取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通过模仿而实现写作知识的最直接的迁移,使儿童的写作水平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提高,从而提高写作的兴趣,激发写作的动机,调动写作的积极性,消除害怕的心理障碍。

(五)读写结合符合认识论

认识论是研究人类认识的来源、内容和发展过程的科学。丁老师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读写结合坚持三个为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和采用“华中求实,突出重点,精讲多练”的方法。实践证明,只有在大量的读写活动中,才能实现由知识向能力转化,读写也才能真正结合。

(六)读写结合符合工程学中的“时动”原理

工程学中的“时动”原理研究的目标是使工程能省时高效,研究的问题是动作和时间的相互关系。如果时间和动作成为正比,那么就能省时高效,如果时间和动作成为反比,那么就事倍功半,甚至起到反作用。根据“时动”原理,教学改变过去课堂提问题“一问一答”的单一模式,变为多种提问题的方式。原来所有问题都是采用一题一问一答的模式,这么操作起来既花时,又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丁老师在教材习题设计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训练的要求和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时动”原理进行这么的安排:低年级的提问,一般是“一题一问一答”或“一题两问两次答”;中年级的提问,一般是“一题两问一次答”或“一题三问三次答”;高年级的提问,一般是“一题多问一次答”。

二 读写结合的基本经验

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抓住它们之间这个联系点,即读写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读、说、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丁老师既不主张读写结合的自然性(文章读多了,就自然会写),又不主张读写结合的机械性(读什么写什么),也不赞同读写结合的随意性(随意学一点就结合一点)。他的读写结合主张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取消每周专设的两节作文课,把读写训练有机地拧在一起,指导学生训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丁老师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杂、乱、华、死”的通病,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的读写训练上,做到有的、有序、有点、有法,让学生真正做学习语文的主人;总结了“杂中求精,打好基础”;“乱中求序,分步训练” “华中求实,突出重点”;“死中求活,交给规律”等四条基本经验。

(一)有的——杂中求精,打好基础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韩愈之述颇有启示。小学语文学科的知识虽然包罗万象,但必有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规律和精华所在。为了使学生学语文不陷入知识的“迷宫”,丁老师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学生能读会写,小学生读写应以记叙文为主(教材中的记叙文约占80%)。因此丁老师把语文教学重点放在教好记叙文上。

一般地说,事物都是复杂的整体,都是按一定的规律逐步形成的。事物既然逐步形成,也就可以逐步分解。读写教学也可以进行分解,先进行单项训练,后进行综合训练。因此,丁老师从小学语文课本的所有记叙文中,从语言结构方法、文章结构方法与思维逻辑等方面进行研究,侧重文章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描述)两个方面,归纳出记叙文读写的规律性知识,称之为“五十法”或“五十个基本功”。详见下表:

丁老师把来自课文的“五十法”作为帮助学生研究范文,了解作者如果叙事、状物、写人,怎样表达思想感情和安排篇章结构的一把钥匙,又作为学生学习作文的借鉴。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反对“放羊式教学”和“题海战术”,注意把语文知识教学和语文基础技能的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双基”落在实处,练在需要处。坚持从“循法”到“无法”,让学生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读写能力。这是丁老师读写结合基本经验之一。

精心训练 打好基础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要进行几方面的训练。

练语言(1)练语言品格。①语言完整性训练。要求听、读、说、写每一句话都要完整。要求一年级主要通过“四素句”的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构成句子的基本因素,为以后的语言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②语言条理性训练。要求学生说写言之有序。如一年级教材安排学习四素句、连续句、并列句训练,要求学生懂得句子本身的条理性;二年级安排学习连续句群、并列句群、总分句群、概括与具体句群,使学生理解句与句的逻辑关系;三年级安排训练重点是连续结构段、并列结构段、总分结构段、概括与具体结构段,使学生理解段中层与层的逻辑关系;从四年级开始,要求学习连续结构篇、并列结构篇、总分结构篇、概括与具体结构篇,使学生理解篇中段与段的逻辑关系。由于给学生揭示了句子、句群、构段、构篇中各种逻辑关系,并按各种逻辑关系训练语言,不仅有利于提高语言的条理性、系统性,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③语言具体性训练。要求学生言之有物。教材选编学生喜读爱写的近300篇记事、状物、写人的记叙文,围绕训练重点指导学生进行训练,注重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抓住用词精妙的句子,让学生品评,反复体会、反复读。④语言准确性训练。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可发展性,每册课文课堂练习题中编有用词准确的句子,采用比较法,通过换词句、改词句、增减词句等与原文比较,都应让学生评议、反复体会,使学生理解课文遣词造句的精当;特别要抓住学生回答问题是否准确及学生习作中不通顺的地方,给予指导,不可训斥。⑤语言速度训练。新世纪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务必使学生听、读、说、写能力协调发展,并都要有一定的速度。读写结合语文教材,是以读写相互迁移为突破口,促进听、读、说、写能力整体性、层次性地发展,不能错认为只重视读写而忽视听、说能力的训练。

(2)练理解语言。阅读课主要训练学生理解语言,包括朗读、默读、背诵、复述等项的训练。读写结合教材按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每册课文中都设计上述各项的定量定质的训练。每年级学习法训练要有序:一年级着重训练识字3法(笔画笔顺识字法、偏旁部首识字法和音、形、义比较识字法);二年级着重训练查字法;三年级着重学习精读法;四年级着重训练读记法(在阅读中摘记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断、记概括提纲、写读后感);

五、六年级着重训练读写对应法。

(3)练表达语言。

丁老师的主张是读写结合,读为基础,从读学写,以写促读;从仿到作,从说到写。具有以下几种形式。

从句到篇的训练,从读中学写作方法。从句入手,着眼于篇。一年级着重练好一句四素完整句。从练好一句话开始,如谁干什么,谁是什么,谁怎么样,什么干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

小学生扫落叶。(二素句)

小学生在学校门口扫落叶。(三素句)

秋天的一个早上,小学生在学校门口扫落叶。(四素句,)

由段到篇的训练。在三年级训练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审题、立意、选材、组材、修改、观察等项目,都是通过读来掌握七个对应关系(解题与审题、拟题;归纳文章中心与表达文章中心;分段、概括段意与拟作文提纲;区别主次与内容详略;捕捉重点段与突出中心;品评课文与自改作文;从读学习观察事物与作文练观察方法)。

练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上下功夫,要在练语言,练思维,练思想感情三者的统一上出成效。在导练教学中,要重视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边读边思和思而后说,思而后写的经常性训练,并养成自觉主动的良好习惯,要重视对学生设疑质疑的引导,珍惜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促进维的不断发展。

练思想感情 教文和教做人是统一的,练语言和练思想感情也是统一的。语文教学中练思想感情主要在以情感人,以理育人。而情和理又是寓于文章之中。

(1)文情统一,以情感人。教材选编的课文都蕴含着真、善、美的因素,还有相对应的开展学美、创美、寻美、颂美活动。课文的思想感情不是靠讲解传递的,而是要引导学生感受真情。作者是先有情思而后成章,读者是看了文章再体味作者的情思。语文导练教学就要教会学生咬文嚼字、品味词句所蕴含的情感。

(2)文理统一,以理育人 教学生学会做人,使语言和思想感情有机的统一起来,一方面以情感人,一方面还要以理育人。每册课文的中心思想,就是该文要阐明正确的观念、道理,引导学生懂得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做,使学生明辨是非。教师教学生从文章中明理,特别要注意:

一、一定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逐步理解和概括中心思想。切忌简单、抽象地提出“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或是生硬的在结尾讲些道理。

二、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不仅使学生明理,还会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训练方法有多种,如:综合各段段意概括中心;提炼文中蕴含的中心;从文章结构入手概括中心;重点段表达中心;从审题入手理解中心等等。

在以上各项训练中要注意:(1)连续性。要一项一项扎扎实实训练,不要跳跃。(2)由仿到放。每项训练,课文都有例句、例段、例文。从模仿中理解要领,进行模仿;模仿内容要扩展,由仿到创。(3)由内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内容。每项训练项目,都要从内容入手,通过内容理解语言表达形式;当掌握了语言形式后,会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这其中切忌以语言形式去套内容,要明确语言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4)课内外读写结合训练。通过读书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心得,通过课外活动,开展“寻美颂美”活动,举办读书会、朗诵会、习作评论会、习作比赛和优秀习作展览会等活动,以次达到训练目的。

读写结合训练教学原则

那么,读写结合导练课如何落实“三个为主”的教学原则呢?

要树立学生主体观念

我们可以认识到在读写结合导练课,切切实实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每个学生,实现八个转变:一是从学服务于教向教服务于学转变;二是从逼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三是从教师讲堂向学生学堂转变;四是从僵化程式向现代的启发式转变;五是从单向交流向多向交流转变;六是从只重学会向注重会学转变;七是从只重优生,弃差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变;八是从只重课内向课内外结合两轨运转转变。

要做到五个坚持

(1)坚持做到“整体设计,动静结合”。所谓“整体设计,动静结合”就是要求教师在“读写结合单元分组导练”的教学设计中,备教材要做到胸有全册,单元着眼,从课入手。首先,要弄通弄懂本单元在全套书、全册书中的位置、作用和单元前后的联系。从组文、各类课文、综合练习题的钻研,把握单元训练的重点,组文训练的要点,课文训练的特点和习题训练的练点。并要求教师把教材死的知识化为教师活的知识,把教材的内容化为教师的思想感情,把教学的思路化为学生学习的思路。这样做到四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才能达到掌握好“整体设计,动静结合”要领的要求。

(2)坚持做到“抓住主轴,敢放会收”。这就是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抓住训练的目标和重点,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自己作文、自己改文,能发现问题,提问题,争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主体精神。如何“抓住主轴”?难就难在“敢放会收”问题上。有些教师“放了”,但学生不应,认为学生太笨了;有些教师怕放得开收不拢;怕学生答不上来浪费时间,完成不了既定教学任务;怕学生提出“怪题”自己无把握解答,脸上无光等等。因此,遇难而退,走回头路。丁老师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有没有爱心、知心、耐心、恒心和善导之功。

(3)坚持做到“多向反馈,善于调控”。读写结合导练教学的过程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要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实行“多向反馈,善于调控”的教学形式。它有利于教师及时得到学生学习的情况,取优补缺和调整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地位,让学生畅所欲言,广泛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互动合作,在心灵和智慧的碰撞中实现优、中、差生的共同发展,实现民主化教学和教学社会化的高效教学形式。要达到“多向反馈”务必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充分的时间让给每一个学生认真地识字、读书、交流、作文。把教学中花在多余的分析、谈话、提问、表演的时间省下来,还给学生支配;教师要“善于调控”,学生懂的坚决不讲,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的节奏和容量,根据学生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发展状态善于调控。

(4)坚持做到“面向全体,培优扶差”。衡量导练课是否面向全体,培优扶差的标准,可以从三个方面看一看:一是看难度。教学要求、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是否以教材和学生为依据,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实践经验说明:一般以中等学生的水平为依据,这样可以兼顾优生和差生。二是看广度。课堂重点训练项目是否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全体学生都能实际进入了学习过程并得到训练和提高。三是看抓两头。对优生是否提供他们有发展的机会;对差生是否加以“偏爱”,给予激励和耐心、恒心地引导,让他们共享教师的爱,共享学习成功的快乐。是否做到面向全体,培优扶差,以优带差,以差促优,拉动中间,共同进步。

(5)坚持做到“九要”的导练要求。即训练目标要明、要求要实、重点要准、内容要精、时间要省、方法要活、容量要大、节奏要快、效率要高。这是单元分组(各类课型)导练课的共性要求。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第1至第8个要求是因,第9个要求是果;第3至第8个要求都要为第1、2个要求服务。教材从学段、学年、学期、单元、组文、课文至习题都明示了导练的目标、要求、重点、内容。教师通过钻研教材可以领会和操作,关于训练时间要省、训练方法要活、容量要大和节奏要快,教材中不明示,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知能、思维状态和心态特点而决定。

(二)有序——乱中求序,分步训练

探索语文读写结合的序,这是语文教学科学化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读写结合法成败的关键。1983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丁老师针对上述情况,重点进入读写结合系列化的探索。为适应“三个面向”,提出“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的新课题,作了小学一至五年级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的全面规划,做到每学年、每学期、乃至每一组课文和各种类型课文的读写训练都有规划,力求使“全面观”、“系统观”和“重点观”辩证地统一起来,让学生的读写训练计划化、规格化和序列化,达到用较短的时间,取得较高的效益。

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是根据大纲对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和具体要求,以归纳出来的记叙文“五十法”为线索和读与写的联系点,坚持围绕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一中心,沿着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读写结合,突出重点,多读多写这一基本途径而设计的。力求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做到训练目标明、要求实、重点准、内容精、时间省、方法活、容量大、节奏快、效率高。

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是以系统论为指导,重视听、读、说、写能力的系统形成,按记叙文的知识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编排读写结合训练的顺序。总的序就是句、段、篇,以记叙文训练为主:先叙事后写人,状物描写穿插其中,抒情议论随后跟上,以叙事为基础,状物为重点,综合写人,逐步提高。具体说,是从一句四素(时、地、人、事)完整练起,接着练写事件的主体(经过)部分,综合练三种叙事(事序、时序、地序)的基本方法,穿插练场面描写和景物描写。再之,练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人物到几件事来表现人物、几个方面品质来表现人物。练写人时,先练人物行动描写,语言、肖像的描写,接着练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练篇章结构时,先练由四素交代开篇、事果结篇和明意开篇、点题结篇到练其他复杂的开篇结篇法。本着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多层次的系统训练和整体中有部分,从部分到整体,多角度训练的原则设计。

针对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严重存在“孤立识字,抛掉为读写打基础”和低中年级语文教学“片面强调打好字词句段,而脱离了记叙文的基础训练”的偏向,丁老师设计从一年级开始渗透记叙文的基础训练。为此,安排了记写五步训练:第一步(一年级),侧重练好一句四素俱全的话;第二步(二年级),侧重练好四种句群;第三步(三年级),侧重练好四种构段法;第四步(四年级),侧重练好篇章;第五步(五年级)侧重综合提高,进行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训练。

为了确保训练做到计划化、规格化和序列化,根据每学年训练的要求和重点项目,初步设计了读写结合800个训练题目(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每个训练题目都明确提出训练的目的、要求、内容(范文、范段、范句)、时间和方法。训练在整体设计中进行,注意瞻前顾后,确保训练的目的性、全面性和连贯性。

读写结合的教学体系

在 多年的教学经验、实践中,丁老师不断探索在1983年提出“树一宗,学百家,求创新”的指导思想,在总结读写结合基本经验和概括读写结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读写同步,一年起步,系列训练,整体结合”的综合训练型体系,以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小学生听、读、说、写能力,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的;贯彻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体现了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教材与教法的同步改革、教与学协调发展的教学思想。在这里,我着重介绍这个体系的基本特点与基本内容。

(一)读写同步

在长期读写结合的探索实践和研究中,丁老师明确地提出“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的主张,在教学实践中,把作文课和阅读课融为一体,把语言训练和记叙文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到读写全程结合,同步改革,同步发展。

读写能否同步?答案是肯定的:能够同步,而且必须同步。主要根据是:

1.从历史渊源和内在发展来看,阅读与写作是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

这个观点,可称之为“读写同源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它不仅是表达自己思想的工具,也是了解别人思想的工具。没有写,就谈不上读;没有读,写也就没有意义了。可见,从读写的起源与历史的渊源、发展来看,读与写是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

2.从理论依据来看,读写同步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

首先,读写同步符合系统的整体原理。整体原理要求在一个系统中要充分发挥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新功能、新作用。读与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来说,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写是读的深化和升华。从整体原理来看,只有把读和写紧密联系起来,相互作用,同步发展,才能充分发展其整体功能作用,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其次,读写同步也符合学习迁移原理。读与写虽然有内在的吸收与外在的表达的区别,但他们在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有许多共同性。这样,就使读与写、读与读、写与读、写与写之间相互迁移成为可能。读写对应规律的提出,就是运用这种学习的迁移规律而达到读写同步的。

第三,读写同步符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心理过程。阅读与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但两者之间可以互相沟通。阅读教学过程是个“双向”心理过程:一是由感知文字到理解思想、由感受形式到领会内容、由部分到整体的探究过程;一是从思想到文字、由内容到形式、由整体到部分的分析过程。这两个过程,关系十分密切,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延续和提高。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不仅要实现前一过程,而且更要实现后一个过程。而阅读的第二个过程恰好同作文教学心理相吻合。可见读与写的能力培养是统一于阅读教学的心理过程之中的。

3.从教学实践看,读写同步是符合儿童心理特点与发展水平的

儿童学习语文具有模仿性和较强的发表欲等特点。丁老师正是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坚持读写同步,以模仿为桥梁,以片断训练为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范文,仿其神,仿其意,仿其路,仿其格,仿其法,从而满足了小学生这一心理需要,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水平。

(二)一年起步

读写要同步,从一年级开始就得起步。小学一、二年级,是儿童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最佳期。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善于抓准时机,不仅要为听、说打好基础,而且要为读、写打好基础,以便在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随着科技迅速发展,儿童接受信息和学习媒介越来越多,思维空间逐步扩大,求知欲更加强烈,而他们口头语言的发展已接近成熟,因此,从小学一年级起步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如何从一年起步?

1.改革识字教学,扎实打好识字基础

一年级教学,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可重点安排“笔画笔顺”、“部首结构”、“音形义比较”三种识字法。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笔画笔顺”主要针对基本字(大部分是象形文字),同时配有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和记忆字形。笔画和笔顺是学生识字时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将两者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运用笔画、笔顺的知识来学习、掌握生字,提高识字效率。

“部首结构”主要针对形声字,所配的图画都能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在学习形声字中,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是互相联系的,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根据形声字部首表义的特点,运用部首结构的知识来学习、掌握生字。

“音形义比较”这一组,主要通过反义词比较、形近字比较、形声字比较等形式出现生字,这样的编排旨在让学生通过音、形、义的比较来学习、理解和掌握生字。

2.提早起步,打好句子基础

丁老师主张低年级集中学习四种常用的基本句式(陈述句、疑问句、判断句、描写句)。在学习这四种句式中,以陈述句为重点,疑问句为突破口。为什么呢?陈述句是最常用的句式,也是以后学习“四素句”(时、地、人、事)的基础。从学习疑问句入手,根据有五点:(1)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世界是儿童的未知领域,儿童认识事物总是从疑问中去探求,从提问题中去了解事物;(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认知心理的最大特点是好奇心强,爱提问题是他们的普遍特点;(3)从激发动机看,培养儿童强烈的求知欲,为实现期望目标而不断探索,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4)从开发智力看,学贵有疑,能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善于发现问题,才谈得上开发智力;(5)从知识、能力的纵横联系看,从学习疑问句开始,马上可以组织生动、活泼的对话教学活动,开拓学生的心理空间。

3.学习“四素句”,渗透记叙文的基本要素

所谓“四素句”实际上就是记叙文的四个要素。从语言思维发展和儿童认识心理的角度来认识“四素句”的作用。首先,“四素句”满足了孩子运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生活积累、观感见闻的欲望;其次,从信息时代的要求来说,“四素句”其实就是报纸、电台、电视经常出现的“一句话新闻”,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相当广泛,是儿童学习、模仿时俯拾即是的语言材料。因此,一年级教材把它作为读写结合训练的起步点,在学习基本句式时,有意先设计“两素句”(人物、事件),再由“两素句”过渡到“三素句”(人物、事件、时间或地点),为学习四素俱全的句子作了铺垫,这样阅读、写作记叙文就容易上手了。显然,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在学词、学句中,就同阅读记叙文、写作记叙文自然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了读写记叙文的知识,既为读写打好基础,又开发儿童的思维。

(三)系列训练

丁老师以归纳出来的小学记叙文读写结合“50个基本功”作为主线,并且设计和安排了系列训练的内容和要求。各年级训练要求如下:一年级,识字法,侧重练好一句“四素”(时、地、人、事)完整的话;二年级,查字法,侧重练好连续、并列、总分、概括与具体四种句群;三年级,读书法,侧重练好连续、并列、总分、概括与具体四种结构段;四年级,读记法,以篇章为重点,侧重练好审题、立意、选材、组材、修改、观察等六种能力;五年级,对应法(读写七条对应规律),以培养学生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重点,强化综合训练,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这个训练系列,克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目标不明、序列不清、知能割裂、读写脱节等弊病,真正做到目标明确、序列清晰、知能融合、读写同步,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整体结合

整体结合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听说读写协调发展 以读写为主,又重视听说,注意听、读、说、写四种能全面培养,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2.与其他学科改革同步发展 在设计中,注意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统筹安排,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从而达到同步发展。

五 读写训练形3.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 根据语文特点,把课内的语文教学与课外的语文活动结合起来,使课内与课外联成一体,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在课外得到进一步强化,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体系

建立起“读写同步,一年起步,系列训练,整体结合”训练型教学体系。取消专设的作文课,把作文课和阅读课融为一体,把语言(字、词、句、段、篇)训练和记叙文(事、景、物、人)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把听、读、说、写训练形成整体性和系统化。教材以编者归纳出来的小学记叙文读写结合“50个基本功”(训练点)作为主线,制定“读写结合,系列训练”的组合原则、内容和要求。详见下表:

教材根据读写结合系列训练的组合原则、内容和要求,从学年、学期、单元、组文、课文、习题进行多层次优化组合,每册教材以单元为训练点,突出训练重点;单元分组文,突出训练要点;组文分课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自学课文),突出训练特点;课文定习题,突出训练点。每个训练题目都明确提出训练的目的、要求、内容(例文、例段、例句)、时间和方法,使训练在整体设计中进行。整套教材的训练形成计划化、规格化、序列化、可操作性、可检测性和建立整体宏观控制,微观深化。

(三)有点——华中求实,突出重点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丁老师深深地体会到那种面面求全,追求形式的教学总是要失败的。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突出重点,精讲多练,才能省时高效。怎样突出重点,精讲多练呢?丁老师设计的读写训练800个题目,是围绕“五十法”这些读与写的联系点,这就是体现训练的重点。从三至五年级的读写训练计划,每学期设置8个读写训练重点项目,坚持胸有全册,着眼组文,从课入手,课有重点,点点相联,反复训练,逐步提高。

在具体教法上,丁老师通过三种教法来突出重点,精讲多练:一是一文突出一个重点。对课文重点部分要求当堂做到五会(会理解、会品评、会复述、会背诵、会运用)。二是对一些典范课文,采取一文多次教,多次练,每教一次,重点就转换一次,力求领会和掌握文章的特色。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丁老师教了三次:第一次教,重点理解人物形象;第二次重点学习课文选材详略得当,对学生进行编写段落层次提纲的训练;第三次重点学习文章的开头结尾,指导学生进行课文不同开头结尾的训练。三是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的基础上,采取一篇带几篇的组文教学法。教学景物综合描写这组文,丁老师只花了5个课时就教完了《春》、《海上日出》、《火烧云》、《鸟的天堂》、《林海》等6篇课文。通过指导学生认真读书,仔细观察,从小作文到大作文有机结合;再通过评讲,启发学生修改作文,这就需要再读书,再观察,再作文,反复练习。结合开展游览潮州西湖活动,丁老师设计了《出发之前》、《车上见闻》、《西湖在望》、《西湖一角》、《登上西湖山》、《归途》等题目,并给学生提供有关描写景物的词语,让他们把所看、所听、所做、所想的材料讲出来,写出来;然后以《记一次难忘的队活动》进行综合训练。这样平均每个学生作文(包括片断训练、习作)10多篇,多的写了20多篇。通过上述的教学,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读写结合教学中重点培养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的效率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忽视学习能力的训练,学生就不能灵活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只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学得扎实,提高得快。多年来,丁老师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

(一)读写结合教学中的读写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解题和自拟标题的能力

丁老师在读实验中,把培养学生解题、自拟标题的能力,作为研究的课题之一,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结合阅读教学解题,教给自拟标题的方法。

丁老师从语文教学大纲有关小学生学写简短记叙文的要求,研究了教材中所有记叙文,从标题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进行分析和归类,联系学生作文实际,结合解题教学,教给学生自拟标题的方法。

首先,教学生掌握题与文的统一性。学生在作文自拟标题时,往往发生偏题或离题的事,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题与文的统一性。因此,选择跟文章内容、主题有着密切联系,对全文内容最鲜明、最精炼的概括的标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定要争气》、《伟大的友谊》、《小英雄雨来》等课,课文主要内容写什么或者中心思想是什么,看看标题就会清楚。通过解题、学文、回应标题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题文的统一性。其次,教给学生自拟记叙文标题几种主要类型的方法。小学生作文一般是记事、写人、状物,我从记叙文的内容和特点这些角度归纳,有点明和内容有关的时间为标题的,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有点明和内容有关的地点为标题,如《大《在炮兵阵地上》;有以人物为标题的,如《李时珍》、《狼牙山五壮士》;有以事物为标题的,如《壁虎》、《长城》。

(2)指导实践,逐步提高。培养学生自拟标题能力大致分两步走:

第一步,扶着学拟,循序渐进。首先,榜样引路,鼓舞信心。四年级一开始就上“自己拟定标题作文”的作文导言课,课前展示两名学生的作文《我的作文》。课堂上,介绍这两位学生从学着仿拟到大胆自拟的过程和勤学的事迹,鼓舞学生自拟标题作文的信心。其次,扶着仿拟,引导上路。结合班、队开展的“寻美”活动,帮助学生找到好人好事的题材,结合课文的解题教学,以命意题作过渡,引导学生从仿拟课文标题作起步。

第二步,放手自拟,不断提高。鼓励学生大胆实践,随时将所见所闻所想拟个题目作文,编入名为《我的作文》的本子中。还要求每个学生凡写每个片断、每则日记都要拟上一个标题。鼓励学生养成平时观察图片、观察景物时,都要学拟标题的习惯。同时在班里黑板报上设“标题集锦”栏,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注意收集标题,归类刊登。

培养学生捕捉文章主题和表现主题的能力

(1)抓解题,教给捕捉和表现主题的方法。

有好多课文,作者用的题目就已经把主题显示出来。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我爱故乡的杨梅》、等课。教学这类课文,就抓解题,指导学生捕捉文章主题和表现主题的方法。对三年级学生,大纲虽然没规定教给归纳文章主题的要求,但丁老师提早试一试。比如教第五册中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指导学生理解题目时,丁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让学生初步捕捉到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写西沙群岛富饶。接着教师围绕“富饶”这个中心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西沙群岛的富饶的,使学生初步懂得从课题捕捉文章主题这种方法,悟出写作文也可以从题目来表现主题。

(2)抓点题,教给捕捉和表现主题的方法。

开篇点题。如《詹天佑》一课首段课文首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肯定地赞颂詹天佑是个“杰出”、“爱国”的工程师,是课文的主题。丁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这段课文,使学生初步懂得开篇点题的知识。再引导学生阅读全文,启发学生思考:开篇点明文章主题和全文有什么关系?起了什么作用?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开篇点题的表达作用。

结篇点题。如《再见了,亲人》的篇末“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是和亲人告别的千言万语中分量最重的一句话。这句话正是文章主题思想所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丁老师采取从篇末点题入手然后再读前文的逆序阅读法。直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读、讲讲、评评,在学生理解这三段课文内容和包含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篇末这句话所表达的深刻意义,从而理解篇末点题的表达作用与表达方法。

篇中点题。如《草地夜行》一课,课文中间在叙述老红军的牺牲使“我”感到万分悲痛时有这么一段话:“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这段话也直接表现了课文的主题。教学时,我随课文的阅读,在指导学生领会文章情景的基础上,理解“我”对老红军的激情的赞颂,也是课文主题思想之所在。

当学生初步掌握上述几种捕捉和表现主题的方法时,丁老师便出示作文题目,如《敬爱的老师》,指导学生在明确文章中心的基础上,选择各种表现主题的方法。有不少学生初步学会运用不同方法来写同一题目,来表现同一主题的几篇作文。捕捉文章主题和表现文章主题是阅读和写作的重要能力,两者是相互对应的。在阅读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种对应关系,教给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捕捉文章主题思想的方法,在作文时懂得围绕主题思想选材,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文章主题和表现文章主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和拟写作提纲的能力

(1)提早起步,搭桥过渡。教学大纲要求四年级读写训练以篇章为重点,但不能理解为从四年级才进行分段、概括段意和拟写作提纲的训练。因此,试验班从三年级起,丁老师就提前布置了一些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的过渡性作业,让学生顺利地过渡到四年级。主要打好两方面的基础:①加强“段”的训练。三年级以段的训练为重点。在三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段的结构就是一篇文章骨架的缩影,照着它的格式扩展开去,就可以写成一篇得体的文章。②加强文章“三段法”的训练。文章一般都有开头、中间、结尾三个组成部分,丁老师从三年级开始,就教学生用“三段法”理解课文,划分段落。

(2)教给方法。丁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和拟小标题的方法上。分段的主要方法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分段、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分段、按内容性质分类分段。学生常觉得划分段落较易,概括段落大意较难。丁老师就教给学生概括段意的方法:一是注意引导学生弄清句子之间、自然段之间的联系;二是重视概括自然段意和结构段意的方法指导。

(3)读写结合,指导运用。丁老师要求三年级学生能给一段话拟层次提纲,给一篇短文按“三段法”拟段落提纲,要求高年级学生能给文章中间部分拟层次提纲,列出重点段,拟详细提纲。每学期根据拟写作提纲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范文,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和拟定小标题的基础上,进行仿拟作文提纲的训练。要使学生能独立拟写作提纲,多靠教师多给学生自拟自改的机会,具体做法是:①在阅读课中练;②在班、队活动和学生生活中练;③在考试中练。另外,还采取一些独特的做法:对课文中的插图,也让学生看图想像,拟一拟提纲;在作文考题中,要求学生先给作文拟提纲而后作文。

4.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

丁老师还在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

(1)激发自改兴趣。

第一,选用故事和学生的典型事例教育学生。给学生讲唐代贾岛“推敲”诗句的故事,讲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确定“绿”字的经过,讲鲁迅先生写文章百改不厌的范例等等,让学生知道好的文章都是在反复修改中来的,并要求学生以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来鞭策自己。同时,还重视运用学生的典型事例去教育他们。第二,采取多种办法激发学生自改的兴趣:①班里设 “文章医院”专栏,开展品评优秀习作和“小医院会诊”活动。每学段定期举办“习作修改前后”展览,看谁勤修改,进步快。②让学生自己命题作文。③采取一题多作和一文多改的办法,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了,教师才给予评分。

(2)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指点自改。

第一,修改同讲读相结合。教师把学生习作中的通病带进阅读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范文,借鉴范文,悟出“为什么要改”和“怎样改”的道理。学生习作的毛病,一类是属内容贫乏或不具体的问题,另一类是属于文字表达的问题,如文章的中心跟标题不统一,中心不突出,词造句不当等等。对于前一类毛病,教师常常在课前就直接提出问题或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论并引导他们联系自己习作的实际,提出修改的意见,让学生在课外再观察,或阅读有关范文,再修改。对于后一类毛病,教师就要在导读范文的基础上,设计有关的辅助性作业,帮助学生懂得改正。

第二,自改同互改相结合。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他们的作文程度虽然有高低,但他们对自己的习作,往往自以为写好了,自己很难再修改。而对别人作文中的问题却比较敏感。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可以从指导学生互评互改开始,先让学生修改教师挑选出来的错误比较典型的文章,然后,让学生四人为一组,根据写作要求展开互评。每人都看别人的三篇习作,并写修改的意见。在互相评论中,如果有某些问题见解不一,可以争论,最后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在学生有了互评能力的基础上,教师着力于引导学生自评自改。修改后在班上或小组上交流。

第三,全体指导同个别辅导相结合。自改作文,丁老师全体学生指导外,还注意分类指导。比如在批改学生习作时,先看较差学生的习作,接着看其他的,然后分类,分析其发展情况。在修改习作的要求上对优等生严一点,对差等生宽一点。在指导修改的方法上,对优等生只给予指点,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参考文章,去观察,去修改;对差等生就采取面批的方式,供给具体参考的文章或段落,具体指导他们再观察,具体指导他们修改。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自改”是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方法,这是一种自我反馈的教学形式。这对于小学生作文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获得信息:一是教师的批改,二是学生对自己作文的自我检查。通过这种检查,不仅有精益求精之功,更有提高作文能力之效。由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错误在所难免,所以自改能力的培养,更显出它的必要性。

(四)有法——死中求活,交给规律

丁老师主张不是只给学生“猎物”,而且要给学生“猎枪”。给猎枪就是给规律、给方法,让学生自己阅读、写作,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唯物辩证法,丁老师坚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反“文无定法”的传统观点,提出了小学生读写必须从有法到无法的主张,并总结了小学生读写学习法。

阅读法(1)四想:想一想文章是记事为主的,还是以写人为主的,是状物为主的,还是以抒情为主的,是写个人的还是写集体的,究竟是第几人称;想一想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想一想文章怎样布局谋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想一想哪一段是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重点段。(2)三议:议一议题目怎样解;议一议段落大意并加小标题;议一议课文重点词句。(3)二记:记一记心得,记一记疑难。(4)一问:遇到疑难问题先向自己发问,然后向字典、老师、同学发问。

作文法(1)四想:想一想文章的中心;想一想表现文章中心的材料;想一想文章的题目;想一想文章的布局谋篇。(2)三拟:拟好题目;拟好提纲;拟好主次。(3)二写:先写好稿子,后誊写作文。(4)一多:多修改。

读写结合学习法(1)从读学解题,作文结合练审题和拟题;(2)从读学归纳中心,作文结合练怎样表现中心;(3)从读学怎样分段概括段意,作文结合练拟写作提纲;(4)从读学区别文章主次,作文结合练怎样安排详略;(5)从读学捕捉文章重点段,作文结合练怎样突出中心;(6)从读学品评课文,作文结合练自改作文;(7)从读学作者怎样观察事物,作文结合练观察方法。

导练的教学模式

丁老师的导练模式有六种,一是“阅读、观察、思考、表达一体化”模式;二是“读写同步,读、仿、写三步转换”模式;三是“读写结合五

(六)步系列训练”模式;四是“单元分组导练教学”模式;五是“三类课文课堂教学过程”模式;六是“课堂教学为主,课内外结合”模式。这里着重介绍读写结合单元分组导练教学模式。

以单元为中心进行多层次的设计,那么,教法、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发挥教材优势,采用“单元分组导练”的基本模式。

1.指导读写提示,了解读写方法

“读写提示”是单元的导练篇。它交代了单元的重点,分析了课文的特点,提出了训练的要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自学读写提示,明确单元的读写重点,了解单元的读写方法,建立学习、理解单元内容的整体概念。

2.指导精读课文,掌握读写方法

“精读课文”是单元的讲练篇。它是单元重点的集中体现,是作为学法的典型引路和具体示范。课文重点部分要求达到五会(会理解、会品评、会复述、会背诵、会仿作或积累),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提示读写知识的规律,进一步掌握读写方法。

3.指导略读课文,试用读写方法

“略读课文”是单元的学步篇。教学时,要根据学习迁移规律,引导学生试用从“精读课文”中学过的读写方法,略读课文,让学生通过反复训练,逐步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4.指导自学课文,运用读写方法

“自学课文”是单元的放手篇。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自学课文,并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使学生从“学会”进入“会学”的境界。

5.指导综合练习,强化读写方法

“综合练习”是单元的综合篇,也是应用篇。教学时,要让学生独立审题,尝试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局部的、零碎的知识纳入完整的知识系统中去,进一步强化学过的读写知识和方法。

6.指导课外活动,实践学习方法

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活动是单元的开放篇。要根据单元的训练重点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心身需求,指导学生制订活动计划(定目标、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形式)。活动始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创新)和“四性”(主动性、积极性、协作性、创造性),活动形式要服务于目标,时变时新,有利于身心健康。

教学模式既是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不断完善的。我们要模式,但不要模式化。

读写结合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丁老师的学法指导有三个基本策略:

(一)引导学生认知自己的学习过程

例如阅读一篇课文的过程,先怎样?后怎样?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展开,最后达到理解的?要求学生对于这个过程的操作步骤认知得明明白白,有一个自我意识。而引导学生认知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掌握学习方法密切相关。任何学习方法,必定体现为特定的程序,而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习方法的动态展开。因此,通过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总结,可以使学生从动态的角度灵活地和合理地把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训练学生掌握思维方法

丁老师对小学语文第六册复习重点“分段和概括段意”的教学设计:

1.设计1:提出复习要求,安排复习步骤

要求运用已学的分段和归纳段意的几种方法,给《一定要争气》、《海底世界》、《第一次跳伞》、《参观人民大会堂》、《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步骤是:(1)先看懂课题,然后分析课文内容;(2)想一想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3)说一说用什么方法分段。

2.设计2:归纳整理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他们在小组或班上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然后引导他们归纳整理分段的几种方法。(1)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如《第一次跳伞》。(2)按时间顺序分段。如《一定要争气》。(3)按空间(或地点)转换顺序分段。(4)按事物性质分段。通过《海底世界》的复习,让学生掌握这种分段法。(5)按叙述方式分段。《美丽的小兴安岭》

3.设计3:师生共同小结

可提出两个问题:(1)给文章分段有哪几种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归纳分段的一般方法。)(2)怎样给文章分段?(师生共同小结分段的步骤:初读课文,从题入文,了解大意;细读课文,思考顺序,试划段落;再学课文,检验分段,找出依据。)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分段的规律和复习的方法,又能发挥他们复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上的教学设计,把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思维方法的训练有机地统一起来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良好的学习方法,必须以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掌握为前提,只有思维方法的科学性才能保证学习方法的正确性。显然,如果学生不掌握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就不可能通过上下文的联系理解关键句。反过来,学生通过上下文的联系理解关键句,实际上也就是运用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进行学习。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学习方法可以说是运用思维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方法。

“设计1”中注意了分段、概括段意的“步骤”,其实质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系统性;

“设计2”中要求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整理分段的方法,其实质是训练学生分析综合方法;

“设计3”中师生小结分段的步骤,其实质是训练学生抽象概括方法。

(三)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是决定学习行为的倾向和特征的心理依据。学习品质和学习行为的辩证关系表明,学习品质的形成,是学习行为的结果。因此,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学习行为的完善是互为条件的。优良的学习品质的培养,既是学法指导的任务,也是学法指导取得真正成效的条件。这就是要求在学法指导的同时,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将两者统一起来。从我的教学实践看,优良的学习品质包括自主精神、向上精神、刻苦精神等等。

1.自主精神

学习的自主精神是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的意识,这种意识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而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一个重要前提是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教师教给学习方法后,就必须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一种学习方法,只有当它被学生有效地运用来进行学习时,才算真正被掌握。学生的这种自我实践活动,同样也是自主精神借以发展的条件。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学习的成功体验,可以大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我的语文教学的基本思路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极力主张学生的“自学自得,自作自改”,这就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得到进步。

2.向上精神

学习的向上精神指的是在正确的动机和浓厚的兴趣支配下,自觉完成或逐步加深学习内容的意识。循序渐进地掌握学习方法,自然会产生向上攀登的意念和情感。语文学习方法的形成不是一次完成的,具有渐进性,因此,学法指导也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难度适当,拾级而上,循序渐进,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意识。

从语文教学全过程看,我根据循序渐进规律,引导学生不断上进。从纵的角度看,是“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反复出现,螺旋上升。”如读写结合基本功的训练,从识字、学词学句到句子、句群结构,再到段、篇章结构,以至记事顺序、人物描写。从横的角度看,是“整体着眼,部分着手”。即“着眼于全套教材,整册课文和一个单元,用系统的、整体的观点来分析课文,突出训练中心,围绕训练中心落实双基训练,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在这整体观的导向下,着手设计各部分(每篇课文)的教学目的、内容和方法,以便完成各部分的教学任务(一课一得)。总之是逐步引导学生向上。

3.刻苦精神

学习上的刻苦精神指的是学生为完成确定的学习任务而顽强地与各种困难作斗争的意识。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不意味着学习过程由此而变得一帆风顺,学习方法只是克服困难的钥匙。教师在进行学法指导时,必须指导学生自觉地运用学习方法来克服困难,从而一方面巩固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上的刻苦精神。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有“乐学”与“苦学”之争,众说纷呈,莫衷一是。我从辩证法的高度,提出了对“乐学”与“苦学”两者之间关系的看法:“先苦后乐,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苦苦乐乐,乐乐苦苦。”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苦练精神.

第三篇:农村教师的苦与乐

农村教师的苦与乐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2年以来,我一直任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工作,饱尝到了做农村教师的苦与乐。

农村孩子跟城里孩子相比较,父母文化素质低,更甚者,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甚至父母离异,多数情况下,由爷爷奶奶抚养。可想而知,这些孩子的爸妈为了生计,忙于养家糊口,然而爷爷奶奶在他们爸妈不陪伴的情况下,更加疼爱孩子、溺爱孩子或是有心无力管教孩子。这样以来,这些孩子好的行为习惯难以养成,成才之路对学生来说,无疑是艰难的,但反过来说,山沟沟里也有飞出的金凤凰。面对这帮孩子,我也只能报以满腔热情,默默耕耘在农村这块教书育人的土地上,其间,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爱心。

记得在去年10月,我所带的二年级发生了这样一件突发性事件。班里一位名叫周宇豪的学生,为了讨要回自己的五元钱和三年级的刘鑫同学发生了争执,俩人不听别的同学劝阻,在下午上课之前、众目睽睽之下在教室里动手打了起来。当时僵局持续了一段时间后,上课的铃声叮铃铃、叮铃铃……地响起。个性强、脾气倔的周宇豪从皮肤黝黑、身体强壮而结实的刘鑫身上没有占到便宜,觉得在同学面前很丢面子,一气之下,周宇豪跑出教室。一个人在学校某个角落逗留一会儿后,翻学校后墙跑了,当得知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后,我这个班主任已坐立不安了。立即展开调查,向班里学生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委,询问周宇豪可去的踪迹。班里无人知晓他究竟去了哪里。我又联系当时负责学校安全工作的两位老师查看监控的影像资料,断定他是翻学校后墙离开的。于是,我焦急拨通周宇豪家长的电话,告诉他爸爸学校刚刚发生的一切以及孩子已离开学校的实情。这时,周宇豪的爸爸却镇定的说:“宇豪回村了,他在外面瞎转悠时被我瞅见已叫回家了,他却在我面前直嚷嚷着要用刀捅死刘鑫,我还真不明白这孩子是咋想的。”听了这番话,我的心又悬到了嗓子眼。但是,这孩子的种种举动和迹象都在暗示我,他在“受气”后心理虽然有歪想法,但还在思想斗争期。于是,我对他爸爸说:“你还是劝劝他别胡来,毕竟他讨要的5元钱起初是他自愿给同学过生日借给对方的,不要因为一点小不愉快就非让人家立马还钱不可……。”可他爸爸却说:“这孩子哪能听进去我的话,我看我是管不了了。”这可如何是好?此时此刻,我只好决定让周宇豪的爸爸送孩子明早来校,也好让他冷静冷静我再教育。

第二天,周宇豪默不作声地来到学校,我找他谈话,企图说服周宇豪不要做任何出格的事,并答应他帮着要回借给刘鑫的钱,他不怎么情愿的点头应允了下来。接着,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消息传来,刘鑫在麦地里藏了一把斧头要和周宇豪算账,本来要平息的火焰又长起来。我意识到事态发展的严重性,这样下去怎么行。我赶忙找了三年级主任商量,通知双方家长自己接送孩子,再者,让校领导必须知情,万一……我不敢再想下去。

随后,我和三年级的胡老师,苦口婆心劝说两名学生,协调解决了还钱之事,再者,我像侦察兵一样观察、留意孩子动向,最终,先前的气焰总算扑灭了。这件事平息以后,我们班的周宇豪像似变了一个人,他一改往日,不再“争强好胜”,脾气温和多了,也善于帮助同学,学习上更是用功了,毕业考试成绩还名列班级前茅。

一天,同在一个办公室的 杜老师谈说她的学生有一盘《让世界充满爱》的碟片,学生观看后个个一把鼻涕一把泪。我听后有些诧异,心想是不是她在夸大其词啊!还是看看再说吧。

演讲以著名青年演讲家邹越一句引用周恩来总理的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开场白,教育学生立志努力学习,为中国的强大从现在就要珍惜学习的大好时机。演讲中,他讲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听的过程中,我无法自控的眼泪刷刷的掉在了正在批阅的学生作业上,学生也早已呜呜的哭出声来。就在这时,竟然全班学生挂着泪花的面庞齐刷刷转过来向我鞠躬行礼,并哽咽这说:“严老师,您辛苦了,你别哭了,我们以后一定听你的话。”我看着这些平时淘气包似的孩子会说出这种暖人心窝的话,突然间,让我觉得他们变得懂事多了,激动的心情难以名状。

因为我深知肩上的那份担子,要当一名好老师太不容易了,特别是对农村这群缺少与父母沟通、交流,犯错误在粗鲁的棍棒下受教育的孩子来说,更多的是要懂得他们的内心需求。所以,我就以现身说法当场教育学生:“把握住今天,创造一切条件,学得一身本领,将来也好回报父母和所有关心支持你们的人,不要给明天留下太多遗憾。”

回忆起这些年当教师的心路历程,几乎自己每天都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在农村这块淳朴的土地上孜孜不倦地做着同样一件事—教书育人。与此同时,也收获着幸福与快乐,当班级被评为“优秀班级集体”时,当学生竞赛捧回奖杯时,当集体活动获得表彰时……,这些都会让我兴奋不已,也真正领会到了教师的意义所在。

第四篇:宽乐通信个人通信录操作手册

宽乐通信个人通信录操作手册

1.使用说明

1.1.个人通信录的导入

宽乐通信业务向用户提供了个人通信录导入的功能,用户可以直接导入相应的EXCEL通讯录格式的文件,实现从特定格式的EXECL文件向宽乐通信客户端导入个人通信录的功能。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首先从主界面中调出导入个人通信录的菜单:

显示出导入个人通信录的主功能界面,如下图所示:

这里就可以有两种方式导入对应的通信录EXCEL文件,下面进行这两种方式的分别介绍:

1、本地存放有符合通信录格式的EXCEL通信录文件。这种情况下,不需要用户进行EXCEL通信录的手写输入,可以通过点击选择文件按钮,导入本地存放的EXCEL文件,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

2、本地没有符合通信录规定格式的EXCEL通信录文件。这种情况下需要用户点击创建空模板按钮,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EXCEL文件,然后用户手动对这个EXCEL文件进行通信录信息的填写。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

点击创建空模板按钮,宽乐通信会自动生成一个EXCEL文件,这个EXCEL表格的列名已经被定义好了,用户只需要按照对应的列名将通信录信息填写完整。

第一列组名,对应的是宽乐通信通信录中的人物分组的组名称。第二列用户号码,对应的是宽乐通信通信录中的人物的宽乐通信帐号。

第三列昵称,对应的是宽乐通信通信录中的人物的自定义昵称或人物姓名。第四列电子邮箱,对应的是宽乐通信通信录中的人物的电子邮箱地址。第五列城市,对应的是宽乐通信通信录中的人物的所在城市名。第六列联系地址,对应的宽乐通信通信录中的人物的通讯联系地址。第七列邮编,对应的是宽乐通信通信录中的人物的通讯邮政编码。第八列固定电话,对应的是宽乐通信通信录中的人物的固定电话号码。第九列小灵通,对应的是宽乐通信通信录中的人物的小灵通号码。第十列手机,对应的是宽乐通信通信录中的人物的手机号码。第十一列备注,对应的是宽乐通信通信录中的人物的其他备注信息,方便用户填写些其他相关信息。

举例说明EXCEL的填写,下图是按照标准格式填写的一份EXCEL文件:

将此EXCEL按照用户信息填写完整后,保存文件,则宽乐通信系统会自动将生成的EXCEL文件路径填写在下图的地址栏内,用户不需要做任何的修改。默认生成的EXCEL文件名是AddressBookTemplate.xls,存放在本地安装宽乐通信的目录下的以当前登陆用户的帐号命名的文件夹下。

以上是通过两种不同的情况进行通信录文件的选择,然后点击导入按钮进行通信录的导入,导入成功后会出现窗口提示,显示导入成功的通信录记录条数。

这时,宽乐通信的导入个人通信录的功能就完成了。

1.2.个人通信录的导出

宽乐通信业务还可以向用户提供了个人通信录导出的功能,用户可以将宽乐通信客户端中已经存在的个人通信录信息导出,生成符合规定格式的EXCEL通信录文件。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首先从主界面中调出导出个人通信录的菜单:

然后会出现导出个人通信录的功能主界面:

然后用户可以选择本地的任意一个地址进行导出通信录文件的存放,在文件名处填写好需要保存的个人通信录文件的名字(文件名不用加上后缀名)。然后点击保存按钮,经过几秒钟的等待,宽乐通信会提示通信录文件导出成功。如下图所示:

这样,宽乐通信的导出个人通信录的功能就完成了。

第五篇:有突出贡献的农村教师先进事迹

扎根农村二十年 坚忍不拔奉青春

——板桥中学有突出贡献的农村教师王正龙先进事迹

王正龙老师,男,1971年7月出生,现年42岁。1993年毕业于昆明师范专科学校生物教育系,并于同年8月分配到板桥附中任教,于1996年9月随学校合并到板桥中学至今,在农村中学工作已达20年。王老师在从教20年的岁月中,多年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工作,也任过语文、数学、历史、地理、三生教育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同时,也兼任了15年的班主任、3年的年级组长、1年的政教主任、3年的督导室主任、5年的党总支组织委员等工作。王老师是一位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农村有深厚情感的人。

一、农村任教20年,当好班主任15年。

王正龙老师在农村中学工作的20年中,担任班主任工作就达15年,一直到2008年9月心脏病出现后才停止了班主任工作。作为一名班主任,做家访,动员学生返校读书,接送生病的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位于巴江之边、文笔山下,上不挨村、下不接寨,学生来自全板桥片区八个村委会40余个自然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王老师骑着自行车家访,动员学生返校,走过了全片区的各个村村寨寨。不论炽日炎炎,还是阴雨连绵,都风雨无阻。2000年他将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他的摩托车带过许多病情沉重的学生,也带过焦心如焚的家长。深夜多次到过清水沟、大湾箐,接家长来医院看视病情沉重的子女,也多次将生病的学生送到乡卫生院或县医院。使许多学生得到及时的治疗,并脱离了危险,很快回到了学校继续学习。经过许多次家访和动员,使许多由于家庭、学生个人或其它方方面面的原因而不想读书的学生返回校园,重新走向学习的道路。担任班主任多年,面对幼稚好动、活泼可爱、但又缺乏明辨 1 是非的学生,使王老师面对多数学生时,总是很有耐心地对待。王老师深知,每个人都有出人头地的梦想,每个学生都有学好的愿望!千万不能因为教师的言行而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王老师用严厉的表情使学生感到纪律的严肃性,用慈爱的心情使学生感受到了温暖,所以他任班主任的班级都容易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课堂气氛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班级体因为表现突出而多次受奖:2001年所管班级被评为昆明市优秀班集体。王老师也于2007年9月被昆明市教委评为昆明市优秀班主任。

二、心脏搭桥手术后仍积极工作,在工作的各个领域成绩突出

面对身体所患的糖尿病、心脏病,他毫不向病痛低头,仍然坚持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2009年3月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后,王老师没有因为身体的极度虚弱而离开教育工作岗位,而是在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健康状态下的做完大手术的2个月内就回到学校,投入到工作中,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教育着学生,影响着身边的同行!

1、在2009年心脏手术后,学校安排王老师任七年级的“三生教育”课。云南省是实施“三生教育”最早的省份,这门课除了教材就没有现成的教学资料,王老师在一年的教学中,查阅大量资料,并联系学生实际编写了相当有质量的“三生教育”的全册教案,并发布于互联网的百度文库里,与同行进行交流探讨教学的心得与体会。这份教案一经发布,在网上的点击和下载达数千次。为三生教育的同行们提供了有价值的教学资源。由于我校的“三生教育”在县、市及省内有一定的影响和好评,王老师也于2011年10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三生教育”优秀人物。

2、在任学校党支部组织委员的工作中,王老师认真领会上级党委文件精神,紧密联系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特点,积极配合学校党支 2 部书记和党支部委员开展我校党支部的各项活动。我校党支部在活动开展、组织建设、创先争优、效能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支部多年受到上级党委表彰,多次被评为优秀党支部。在党务工作上,党支部的计划、总结、方案、措施、情况汇报等文件都是由王老师起草、撰写。由于党务工作突出,被板桥镇党委于2011年6月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4、在学科教学中,王老师的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能力一直受同行和领导的认可。于2006年1月被石林县教育局评为“初中生物骨干教师”,多次被县教育局聘任为石林县初中生物学科县统考命题教师,参与统考试题的命题。在教学探索和研究中也很有建树,所撰写的论文获石林县教育局的多次奖励,两次被评为石林县优秀教师。个人的教学成绩多次名列全县前列,在2013年1月份的期末考试中,所教的班级生物学科成绩以89.4的平均分名列全县同年级的前列。

王老师的身体从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后,状态一直都不是很好,每天都要服药、注射胰岛素,每分钟都有可能心脏病发作而辞世,身体都要接受着痛苦。但王老师有一颗坚忍不拔和积极乐观的心。在自己的分内工作中表现一直都很突出,同时也经常帮助我校年轻教师的成长,指导年轻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并协助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在教学上,王老师被学校聘为学科专家组成员,积极参与学校教师的公开课、过关课的评课,为学校的教学研究和学科教学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王老师是一位身患疾病的教师,而且病得不轻,但在他的脸上看不出消极颓废的影子,他表现出来的是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神采。这种精神一直鼓励着我校许多教师的思想。

下载丁有宽一位大苦大乐的农村教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丁有宽一位大苦大乐的农村教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有乐读后感

    读《教育有乐》后感 在假期里,我细细品味了由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朱永新主编的“新教育文库”丛书中的《教育有乐》。这本书中收录了一篇篇由教师以独特的视角记录自己......

    乐有家离职证明模板(五篇模版)

    乐有家离职证明模板(精选7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证明吧,证明是用以证明自己身份、经历或某事真实性的一种凭证。想拟证明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军训感言:有苦有乐有所得

    军训终于结束,这些天让我感到:有苦有乐有所得。所谓苦,便是在太阳下接受“洗礼”的时刻。当我在太阳下站军姿时,一道道汗水从额上、脖子上、腿上往下流,汗湿的衣裤让人浑身不自在......

    闫美玲演讲稿 有一种感动叫宽荣初稿

    有一种感动叫宽容 记得在我考上大学去上学的前一天,我的父亲告诉我,“孩子,你的脾气不好,一个人在外面不同在家里有那么多的人让着你包容你,凡是遇到事情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忍一......

    丁希鹏演讲稿:诚心乐作百姓事,俯首甘为孺子牛

    诚心乐作百姓事,俯首甘为孺子牛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丁希鹏,是城乡建设规划局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今天能参加这样一个主题深刻的演讲活动,我感到非常......

    当一个生命降临在人世间的那一刻 就意味着人世间有八大苦在等待着她

    当一个生命降临在人世间的那一刻 就意味着人世间有八大苦在等待着她:爱 恨 情 仇 生 死 离 别 这是对于生命来讲必须要清楚的,否则,生命对她就是一种惩罚!就将痛苦不堪! 只是要......

    大学生村官:这一年有苦有乐

    大学生村官:这一年有苦有乐 他们在农村工作很累但很快乐,成熟了很多,学到了很多 大学生村官:这一年有苦有乐 作为一种招考聘大学生到农村担任职务、从事服务工作的形式,中国的大......

    大学生军训作文:军训有苦亦有乐(合集)

    大学生军训作文:军训有苦亦有乐军装,‘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我知道,只要穿上这一身军装,就是一个军人,就要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就要挥别往日的幼稚,迎接挑战。 军训,让我实现了这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