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试点项目申报材料
长治市城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申报材料
长治市城区人民政府
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试点项目
申 报 方 案
一、申报主体基本情况
(一)长治市城区概况
城区人民政府成立于1976年。位于太行之颠、漳河之滨的上党盆地东部,居太原、邯郸、郑州所构金三角中心,是山西省长治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金融、交通中心,是有城市性质的一个市辖区, 行政区域面积55.6平方里,下设10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约50万。境内有高速公路5条,国道2条,省道6条,为山西第二大空港。长治自然资源丰富,素称“煤铁之乡”,禀赋独特的经济地理资源优势,是国家经济整体布局中的一颗重要棋子,是山西乃至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机械制造业基地。近年来,长治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先后荣获“中国十大魅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等称号。
(二)建设项目实施主体概况
长治市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建于2010年3月,由原城区人事局和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合并而成。位于长治市城北东街9号,现有工作人员60人,下设一室三股及7家事业单 1
位、10个街道保障所、50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是稳定之基。作为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部门,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为立足点,大力实施“创业就业工程”和“社会保障工程”,充分发挥创业就业、社会保障、劳动者维权三大职能,全面夯实各项民生事业,为实施“四位一体”战略,推进“五区”建设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各项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创业就业工作先进区”。
二、我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基本情况
(一)创业就业方面
我局主要从四方面来抓:一方面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广泛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法规,为居民发放“就业服务联系卡”,累计向3120名援助对象提供了就业宣传和帮助,发放宣传资料
3.9万余份。建立失业人员档案、新增劳动力档案、零就业家庭档案共3691份。另一方面通过各街道保障所积极开展社区公益性岗位援助活动,协调社区内单位开展“春风送岗”等专项行动,大力开发社区保洁等社区公益性岗位885个,保持了市区“零就业家庭”的动态稳定就业。同时加大公益岗位监管力度,重点抽查、日常检查、严格审核,确保将岗位送给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群,确保政府的公益资金用实用好。第三,开展订单培训、技能培训、上门培训,落实创业带动就业方针,实施了“培养百名小
老板,带动千人大就业”的创业培训计划,继续开展了创业培训后续服务工作,累计举办创业培训班7期,210人;举办职业技能培训5期521人。创业带动就业人数965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97%。第四,建立了长治市城区城隍庙劳动力市场,依托城隍庙的地理优势,每周六上午举办就业求职招聘会。对招聘单位和应聘人员全部免费,目前已经举办了30期,共提供就业岗位5200个,达成就业意向821人。2009年,全区新增就业岗位4393个,完成了年任务的182%;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72人,完成了年任务的134%。职业技能鉴定444人,完成年任务的111%;职业技能培训521人,完成了年任务的104%。
(二)社会保障方面
2009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养老保险扩面199户,883人;养老保险基金征缴3558万元,完成年任务136%;全区养老保险参保职工达7496人,完成年任务106%;企业基本养老金累计结余3579万元,可用基金支付养老金达到29个月,有效的维护了基金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伤保险参保达到7021人,完成了年任务的117%。失业保险参保4847人完成了年任务的134%,失业保险费征缴收入99万元,完成了年任务的153%。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2880人;为全区28个村(菜场)村干部办理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区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首次突破90%,覆盖了从非公有制企业到机关事业单位,从毕业大学生到返乡农民工等各级各类人群。同时我局
加大查处侵害劳动者权益案件,全年处理拖欠工资案件47起,为1064名劳动者讨回被拖欠工资949万余元,处理市委书记、市长公开电话督办卡84起,有效的维护了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申报理由
(一)就业和社会保障矛盾比较突出
我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常住人口约50万人,流动人口约10万人,全区28个村(菜场)大部分为城中村,第三产业发达,求职人数众多,就业群体庞大,人口流动性大。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县市区都复杂,扩大就业的任务比任何一个县市区都繁重。目前,我区属范围内下岗失业人员就业2970人,占全部人群的约70%,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率60%,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的就业率约60%,新成长劳动力实现就业3069人,约占群体的60%。我区创业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各类群体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这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当前,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二)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相当薄弱
我区当前的就业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还相当薄弱。表现在:一是没有固定的劳动力市场,现有的城区城隍庙劳动力市场为露
天市场,遇到天冷或下雨、下雪等恶劣天气,难以开展招聘活动。在时间、空间、地理位置等方面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难以有效形成规模,影响力有限,为开展工作带来了许多的不便。二是50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均为占用街道办公场所开展工作,且面积狭小,难以开展招聘工作。
四、拟主要建设内容
(一)建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办公场所和就业及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包括服务大厅、就业政策咨询室、就业服务推荐室、档案室、各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场所等,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按照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要求设计。
(二)建设10个街道办事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场所,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左右,包括求职登记、失业登记、就业招聘、社会保险办理、档案转移等多个窗口,按照街道建设要求设计。
五、申报建议
由于城区土地资源紧缺,地方财力有限,能否申请相应资金,用于购置场所作为服务平台,以满足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开展工作需要,更好地开展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经办管理服务工作。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日
第二篇: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规范(试行)
附件2:
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规范(试行)
1.概念定义
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是指: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县、乡两级公共就业(包括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场所。其属性为具备一定使用功能的公共建筑物。
2.基本要求
2.1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要履行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并严格按照批复规模实施。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一般应当在3000平方米左右,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一般应当在300平方米左右。
2.2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应当采用框架式建筑结构,一般不应砌筑承重隔断墙。基础设施内部空间布局应当以功能实现为主导,在努力提高有效使用面积的同时,充分考虑实现各项服务功能的需要,能够通过灵活组合室内空间来构成各个功能区。
2.3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以实用、适用、简朴和节约资源为原则,从建筑设计、建材选用到室内布局、装修装饰,都要坚持实用性和适用性。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做到美观大方、经久耐用,杜绝奢侈浪费,严禁华而不实。
3.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要求
3.1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一般应当在其综合性服务场所提供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经办管理服务。服务项目包括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面试洽谈、政策咨询、享受就业政策申请审核经办、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登记、申报缴费、人员变更、资格认定、待遇核发、社保关系转移、政策咨询、宣传服务、档案保管、数据存储等。
3.2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内部空间一般由服务大厅、机房、档案室、行政人员办公室以及必要的辅助设施组成。其中,服务大厅作为主要的服务设施,其面积一般应控制在总面积的60%左右,并应 做到宽敞通透、采光良好、层高适宜、空气流通,保障人群汇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3.3就业服务大厅一般应设有咨询服务台、信息发布区、综合服务区、职业指导区、招聘洽谈区、等候休息区。
咨询服务台。一般应设在服务大厅门口,为来访者提供服务引导、业务咨询、政策咨询、投诉接待等。在咨询服务台显著位置应张贴公共就业服务项目指南,放置公共就业服务项目简介等宣传资料。
信息发布区。配置电子显示屏、自助查询和自助服务终端电子设备、纸制信息栏等装置,用于发布劳动力供求、价位等就业信息、创业项目信息和有关政策信息。信息发布装置应注意空间布局,避免功能区域之间的相互干扰。
综合服务区。设置若干个专项业务服务柜台,用来开展职业介绍、就业失业管理、劳动事务代理等就业服务。
职业指导区。设置职业指导室或多功能教室,用来为求职者提供职业指导。职业指导室或多功能教室一般采用封闭结构以免干扰。
招聘洽谈区。设置若干个招聘摊位,给用人单位用来开展现场招聘洽谈活动。等候休息区。配备适当数量座椅等,方便服务对象等候休息。
3.4社会保险经办大厅一般应设有咨询服务台、业务办理区、等候休息区、自助服务区、政策宣传区。咨询服务台。由专人提供服务引导、业务咨询、政策咨询等。
业务办理区。按照社会保险经办业务流程设置柜台,用来开展社会保险登记、申报交费、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审核、待遇发放、社会保险转移等业务。
等候休息区。配备适当数量座椅等,方便服务对象等候休息。
自助服务区。配置自助服务终端设备,方便群众查询相关政策、本人参保缴费记录、个人账户金额等信息,自助办理有关业务。
政策宣传区。配置液晶电视或电子显示屏,宣传社会保障有关政策,免费发放政策知识小册子等有关资料。
3.5综合利用服务大厅。应对服务大厅内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经办业务各项功能分区业务用房进行合 理整合,科学安排空间布局,最大程度的利用服务空间。
3.6机房用来安放服务器、交换机等电子设备,档案室用来存放、查询档案资料,均应采用封闭结构。档案室的面积应保证档案资料存储和查阅需要。机房、档案室的建设要求应按照相应的建筑设计规范执行。机房和档案室内均应配备烟雾报警器和干式灭火器。
3.7经办人员办公室面积应控制在总建筑面积标准的10%以内。4.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要求
4.1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应当满足其实现主要服务功能的需要。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为辖区内的城乡劳动者求职、社会保险办理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服务项目一般包括求职和招聘登记、就业信息和政策咨询,就业与失业管理,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劳务输出管理和服务、为用人单位提供招聘服务,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缴费、待遇核发、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社会保险政策咨询等。
4.2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基础设施一般由服务大厅、档案室、工作人员办公室以及必要的辅助用房组成。服务大厅作为主要的服务设施,其面积一般应控制在总面积的60%左右,并应做到宽敞通透、采光良好,保障人群汇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4.3就业服务大厅一般应配备信息发布装置、综合服务台,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设置一些招聘摊位。
信息发布装置一般可设置纸制信息栏,有条件的地方可增设电子显示屏,用于发布劳动力供求、价位等就业信息和有关政策信息。
综合服务柜台主要用来办理求职和招聘登记、职业介绍、就业管理等柜面业务。多功能教室,主要用来开展职业指导。
4.4社会保险经办业务功能区域一般由服务大厅、业务办理区、等候区、查询区组成。
业务办理区,设置服务柜台,开展参保登记、申报缴费、待遇审核领取等社保服务,用于办理社保业务。
等候区,配备若干座椅,方便群众等候休息。查询区,配备告示栏、政策宣传册等资料,开展咨询和宣传服务。
4.5综合利用服务大厅。应对服务大厅内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险经办的各项功能分区进行合理整合,最大程度的利用服务空间。
4.6档案室用来存放、查询档案资料,应采用封闭结构。档案室的建设要求应按照相应的建筑设计规范执行。档案室内应配备烟雾报警器和干式灭火器。
5.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备配置参考标准
5.1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备是指县、乡两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因履行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职能的需要所必备的自动化业务设备。
5.2基本要求。县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心服务设备配置应当以实用、适用、节约资源为原则,从设备选型到设备安装,都要坚持实用性和适用性。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做到美观大方、经久耐用,防止奢侈浪费,力戒华而不实。
10 附件2:
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规范(试行)
1.概念定义
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是指: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县、乡两级公共就业(包括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场所。其属性为具备一定使用功能的公共建筑物。
2.基本要求
2.1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要履行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并严格按照批复规模实施。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一般应当在3000平方米左右,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一般应当在300平方米左右。
2.2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应当采用框架式建筑结构,一般不应砌筑承重隔断墙。基础设施内部空间布局应当以功能实现为主导,在努力提高有效使用面积的同时,充分考虑实现各项服务功能的需要,能够通过灵活组合室内空间来构成各个功能区。
2.3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以实用、适用、简朴和节约资源为原则,从建筑设计、建材选用到室内布局、装修装饰,都要坚持实用性和适用性。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做到美观大方、经久耐用,杜绝奢侈浪费,严禁华而不实。
3.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要求
3.1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一般应当在其综合性服务场所提供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经办管理服务。服务项目包括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面试洽谈、政策咨询、享受就业政策申请审核经办、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登记、申报缴费、人员变更、资格认定、待遇核发、社保关系转移、政策咨询、宣传服务、档案保管、数据存储等。
3.2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内部空间一般由服务大厅、机房、档案室、行政人员办公室以及必要的辅助设施组成。其中,服务大厅作为主要的服务设施,其面积一般应控制在总面积的60%左右,并应做到宽敞通透、采光良好、层高适宜、空气流通,保障人群汇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3.3就业服务大厅一般应设有咨询服务台、信息发布区、综合服务区、职业指导区、招聘洽谈区、等候休息区。
咨询服务台。一般应设在服务大厅门口,为来访者提供服务引导、业务咨询、政策咨询、投诉接待等。在咨询服务台显著位置应张贴公共就业服务项目指南,放置公共就业服务项目简介等宣传资料。
信息发布区。配置电子显示屏、自助查询和自助服务终端电子设备、纸制信息栏等装置,用于发布劳动力供求、价位等就业信息、创业项目信息和有关政策信息。信息发布装置应注意空间布局,避免功能区域之间的相互干扰。
综合服务区。设置若干个专项业务服务柜台,用来开展职业介绍、就业失业管理、劳动事务代理等就业服务。
职业指导区。设置职业指导室或多功能教室,用来为求职者提供职业指导。职业指导室或多功能教室一般采用封闭结构以免干扰。
招聘洽谈区。设置若干个招聘摊位,给用人单位用来开展现场招聘洽谈活动。等候休息区。配备适当数量座椅等,方便服务对象等候休息。
3.4社会保险经办大厅一般应设有咨询服务台、业务办理区、等候休息区、自助服务区、政策宣传区。
咨询服务台。由专人提供服务引导、业务咨询、政策咨询等。
业务办理区。按照社会保险经办业务流程设置柜台,用来开展社会保险登记、申报交费、社会保险 待遇领取、资格审核、待遇发放、社会保险转移等业务。
等候休息区。配备适当数量座椅等,方便服务对象等候休息。
自助服务区。配置自助服务终端设备,方便群众查询相关政策、本人参保缴费记录、个人账户金额等信息,自助办理有关业务。
政策宣传区。配置液晶电视或电子显示屏,宣传社会保障有关政策,免费发放政策知识小册子等有关资料。
3.5综合利用服务大厅。应对服务大厅内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经办业务各项功能分区业务用房进行合理整合,科学安排空间布局,最大程度的利用服务空间。
3.6机房用来安放服务器、交换机等电子设备,档案室用来存放、查询档案资料,均应采用封闭结构。档案室的面积应保证档案资料存储和查阅需要。机房、档案室的建设要求应按照相应的建筑设计规范执行。机房和档案室内均应配备烟雾报警器和干式灭火器。
3.7经办人员办公室面积应控制在总建筑面积标准的10%以内。4.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要求
4.1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应当满足其实现主要服务功能的需要。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为辖区内的城乡劳动者求职、社会保险办理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服务项目一般包括求职和招聘登记、就业信息和政策咨询,就业与失业管理,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劳务输出管理和服务、为用人单位提供招聘服务,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缴费、待遇核发、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社会保险政策咨询等。
4.2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基础设施一般由服务大厅、档案室、工作人员办公室以及必要的辅助用房组成。服务大厅作为主要的服务设施,其面积一般应控制在总面积的60%左右,并应做到宽敞通透、采光良好,保障人群汇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4.3就业服务大厅一般应配备信息发布装置、综合服务台,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设置一些招聘摊位。
信息发布装置一般可设置纸制信息栏,有条件的地方可增设电子显示屏,用于发布劳动力供求、价位等就业信息和有关政策信息。
综合服务柜台主要用来办理求职和招聘登记、职业介绍、就业管理等柜面业务。多功能教室,主要用来开展职业指导。
4.4社会保险经办业务功能区域一般由服务大厅、业务办理区、等候区、查询区组成。
业务办理区,设置服务柜台,开展参保登记、申报缴费、待遇审核领取等社保服务,用于办理社保业务。
等候区,配备若干座椅,方便群众等候休息。
查询区,配备告示栏、政策宣传册等资料,开展咨询和宣传服务。
4.5综合利用服务大厅。应对服务大厅内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险经办的各项功能分区进行合理整合,最大程度的利用服务空间。
4.6档案室用来存放、查询档案资料,应采用封闭结构。档案室的建设要求应按照相应的建筑设计规范执行。档案室内应配备烟雾报警器和干式灭火器。
5.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备配置参考标准
5.1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备是指县、乡两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因履行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职能的需要所必备的自动化业务设备。
5.2基本要求。县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心服务设备配置应当以实用、适用、节约资源为原则,从设备选型到设备安装,都要坚持实用性和适用性。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做到美观大方、经久耐用,防止奢侈浪费,力戒华而不实。
第三篇: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规范试行
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规范(试行)1.概念定义
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是指: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县、乡两级公共就业(包括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场所。其属性为具备一定使用功能的公共建筑物。
2.基本要求
2.1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要履行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并严格按照批复规模实施。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根据当地常住人口规模确定,常住人口在20万(含)以下的,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20-50万(含)的,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50-100万(含)的,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100万以上的,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一般应当在300平方米左右。
2.2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应当采用框架式建筑结构,一般不应砌筑承重隔断墙。基础设施内部空间布局应当以功能实现为主导,在努力提高有效使用面积的同时,充分考虑实现各项服务功能的需要,能够通过灵活组合室内空间来构成各个功能区。
2.3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以实用、适用、简朴和节约资源为原则,从建筑设计、建材选用到室内布局、装修装饰,都要坚持实用性和适用性。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做到美观大方、经久耐用,杜绝奢侈浪费,严禁华而不实。
3.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要求
3.1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一般应当在其综合性服务场所提供公共就业、人才引进和代理、社会保障经办管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等服务。服务项目包括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面试洽谈、享受就业政策申请审核经办、就业登记、失业登记、职业培训信息发布,人才引进手续办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代理,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登记、申报缴费、人员变更、资格认定、待遇核发、社保关系转移,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受理劳动者举报投诉,法律政策咨询、宣传服务、档案保管、数据存储等。
3.2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内部空间一般由服务大厅、机房、档案室、行政人员办公室以及必要的辅助设施组成。其中,服务大厅作为主要 的服务设施,其面积一般应控制在总建筑面积的60%左右,并应做到宽敞通透、采光良好、层高适宜、空气流通,方便疏散,保障人群汇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3.3就业和人才服务大厅一般应设有咨询服务台、信息发布区、综合服务区、职业指导区、招聘洽谈区、人才引进和代理服务区、等候休息区。
咨询服务台。一般应设在服务大厅门口,为来访者提供服务引导、业务咨询、政策咨询、投诉接待等。在咨询服务台显著位置应张贴公共就业服务项目指南,放置公共就业服务项目简介等宣传资料。
信息发布区。配置电子显示屏、自助查询和自助服务终端电子设备、纸制信息栏等装置,用于发布劳动力供求、价位等就业信息、职业培训信息、创业项目信息、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信息、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和有关政策信息。信息发布装置应注意空间布局,避免功能区域之间的相互干扰。
综合服务区。设置若干个专项业务服务柜台,用来开展职业介绍、就业失业管理、劳动事务代理等就业服务。
职业指导区。设置职业指导室或多功能教室,用来为求职者提供职业指导。职业指导室或多功能教室一般采用封闭结构以免干扰。
招聘洽谈区。设置若干个招聘摊位,给用人单位用来开展现场招聘洽谈活动。
人才引进和代理服务区。设若干服务柜台,为本地引进人才和非公经济组织人才提供手续办理、代理等服务。
等候休息区。配各适当数量座椅等,方便服务对象等候休息。3.4社会保险经办大厅一般应设有咨询服务台、业务办理区、等侯服务区、自助服务区、政策宣传区。
咨询服务台。由专人提供服务引导、业务咨询、政策咨询等。
业务办理区。按照社会保险经办业务流程设置柜台,用来开展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缴费、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审核、待遇发放、社会保险转移等业务。
等候休息区。配备适当数量座椅等,方便服务对象等候休息。
自助服务区。配置自助服务终端设备,方便群众查询相关政策、本人参保缴费记录、个人账户金额等信息,自助办理有关业务。政策宣传区。配置液晶电视或电子显示屏,宣传社会保障有关政策,免费发放政策知识小册子等有关资料。
3.5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区。设置申请仲裁接待咨询窗口、调解室,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调解室采用封闭结构以免干扰。
3.6 劳动保障监察服务区。设有举报投诉窗口,受理举报投诉、书面审查,提供政策法律咨询、行政调解等服务。
3.7 综合利用服务大厅。应对服务大厅内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经办业务等各项功能分区业务用房进行合理整合,科学安排空间布局,最大程度的利用服务空间。
3.8 机房用来安放服务器、交换机等电子设备,档案室用来存放、查询档案资料,均应采用封闭结构。档案室的面积应保证档案资料存储和查阅需要。机房建设应根据国家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合理确定设计级别并执行,同时设计服务场地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档案室的建设要求应按照相应的建筑设计规范执行。机房和档案室内均应配备烟雾报警器和干式灭火器。
3.9业务经办人员办公室面积应控制在总建筑面积标准的l0%以内。4.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要求
4.1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应当满足其实现主要服务功能的需要。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为辖区内城乡劳动者提供公共就业、社会保险办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劳动保障监察等方面必要的公共服务。服务项目一般包括求职和招聘登记、就业信息发布、就业与失业管理,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劳务输出管理和服务、用人单位招聘服务,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缴费、待遇核发、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受理劳动者举报投诉、法律政策咨询、宣传服务、档案保管等。
4.2 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基础设施一般由服务大厅、档案室、工作人员办公室以及必要的辅助用房组成。服务大厅作为主要的服务设施,其面积一般应控制在总建筑面积的60%左右,并应做到宽敞通透、采光良好,保障人群汇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4.3 就业服务大厅一般应配备信息发布装置、综合服务台,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设置一些招聘摊位。
信息发布装置一般可设置纸制信息栏,有条件的地方可增设电子显示屏,用于发布劳动力供求、价位等就业信息和有关政策信息。
综合服务柜台主要用来办理求职和招聘登记、职业介绍、就业管理等柜面业务。
多功能教室,主要用来开展职业培训和指导。4.4社会保险经办业务功能区域一般由服务大厅、业务办理区、等候区、查询区组成。
业务办理区。设置服务柜台,开展参保登记、申报缴费、待遇审核领取等社保服务,用于办理社保业务。
等候区。配备若干座椅,方便群众等候休息。
查询区。配备告示栏、政策宣传册等资料。开展咨询和宣传服务。4.5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室。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采用封闭结构。4.6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窗口。受理举报投诉、书面审查,提供政策法律咨询、行政调解等服务。
4.7综合利用服务大厅。应对服务大厅内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险经办的各项功能分区进行合理整合,最大程度的利用服务空间。
4.8档案室用来存放、查询档案资料,应采用封闭结构。档案室的建设要求应按照相应的建筑设计规范执行。档案室内应配备烟雾报警器和干式灭火器。
5.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备配置参考标准
5.1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备是指县、乡两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因履行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职能的需要所必备的自动化业务设备。
5.2基本要求。县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心服务设备配置应当以实用、适用、节约资源为原则,从设备选型到设备安装,都要坚持实用性和适用性。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做到美观大方、经久耐用,杜绝奢侈浪费。
第四篇:基层就业项目
基层就业项目
一、什么是基层就业?
基层就业就是到城乡基层工作。国家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一般来讲,“基层”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包括社会团体、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含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
二、中央有关部门实施的基层就业项目
近年来,中央各有关部门主要组织实施了4个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专门项目,包括:团中央、教育部等四部门从2003年起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组部、原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门从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的“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教育部等四部门从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中组部、教育部等四部门从2008年起组织实施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
三、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
1.自2008年起,在全省实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
2.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标准按每人每年6000元计算,所需经费由省财政统一安排。
四、“三支一扶”计划
1.三支一扶是支教、支医、支农、扶贫的简称。2006年,中组部、人事部等八部门下发《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以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从2006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招募2万名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服务期限一般为2-3年。招募对象主要为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
2.广东省2011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已经启动。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拟招募2300名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我省52个山区县及东西两翼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服务期限为2年。2009年省妇联开始牵头组织的“女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幼教岗位支教”项目自2010年起正式纳入“三支一扶”项目,不再单独开展。
根据广东省的工作部署和安排,“三支一扶”项目报名统一采用广东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专题网站(http://)来实施。当年各市基层岗位需求信息可登陆“广东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专题网站”查询。
报名截止时间是:5月30日。
3.经费保障(2011年):
(1)省财政对省招募派遣并在“三支一扶”岗位上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统一支付每人每月生活补贴1200元,统一缴纳每人每月社会保险费336元,上述两项合计1536元;统一支付每人每年交通补贴共1000元。省“三支一扶”办统一为参加“三支一扶”工作的高校
毕业生办理银行卡,生活补贴在扣除社会保险个人每月缴纳132元后直接发放到个人。(有条件的市、县或区,对到本地参加“三支一扶”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可能会适当增加生活补贴)。
(2)各地开展“三支一扶”大学生岗前培训的费用,由省“三支一扶”办在7月30日前从专项资金中按每人250元的标准统一拨付。
4.我校优惠政策:
(1)体检费用由学校承担。
(2)在评选学校优秀毕业生时,作为优先条件之一。
(3)到“三支一扶”岗位上工作的每名毕业生,一次性奖励300元。
(4)就业办、各系分别建立“三支一扶”学生信息库,随时掌握动态信息,在学生服务期满后,作好跟踪服务工作,在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过程中,学校将优先推荐参加“三支一扶”的毕业生。
五、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由共青团中央牵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实施。从2003年开始,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3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
六、参加中央部门组织实施的基层就业项目,服务期满后可享受的优惠政策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项目、服务期满的毕业生,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1.公务员招录优惠: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要明确录用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比例;县及乡镇机关要拿出一定职位,专门招考到村任职等基层就业项目的大学生。
2.事业单位招聘优惠:鼓励在项目结束后留在当地就业,参加各基层就业项目相对应的自然减员空岗,全部聘用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从2009年起,到乡镇事业单位服务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满1年后,在现岗位空缺情况下,经考核合格,即可与所在单位签订不少于3年的聘用合同。同时,各省(区、市)县及县以上相关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应拿出不低于40%的比例,聘用各基层就业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毕业生。
3.考学升学优惠:服务期满后三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高职(高专)学生可免试入读成人本科。
4.国家补偿学费和代偿助学贷款政策:参加各基层就业项目的毕业生,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享受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5.服务期满自主创业的,可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等有关政策。
6.其他:各基层就业项目服务年限计算工龄。服务期满到企业就业的,按照规定转接社会保险关系。
七、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2008年,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关于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团支部书记、副书记等职务。选聘的高校毕业生在村工作期限一般为2-3年。
1.选聘到村任职的对象与条件
选聘对象为30岁以下应届和往届毕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重点是应届毕业和毕业1至2年的本科生、研究生,原则上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非中共党员的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也可以选聘。
基本条件是:①思想政治素质好,作风踏实,吃苦耐劳,组织纪律观念强。②学习成绩良好,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③自愿到农村基层工作。④身体健康。此外,参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团中央等部门组织的到农村基层服务的“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期满的高校毕业生,本人自愿且具备选聘条件的,经组织推荐可作为选聘对象。
2.选聘到村任职的程序
选聘工作一般通过个人报名、资格审查、组织考察、体检、公示、决定聘用、培训上岗等程序进行。
第五篇:浅谈基层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
浅谈基层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
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是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的重要载体。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在促进就业再就业、协调劳动关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结合襄州区目前基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存在的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如下:
1、我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促进我区城乡就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在统筹城乡就业、全力实施创业“富民工程”新形势下,现有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区就业与创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机构建设方面的现状
目前,全区各乡镇都已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按照规定配备了工作人员,基本达到了“六落实”的要求,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发展不平衡,在全区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基本上都有机构,有专兼职工作人员。
1.2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管理问题
目前我区所有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是双重身份,隶属所辖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工资没有着落,他们不但要承担繁重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业务工作,而且还要承担当地党委政府分配的其他工作任务,不能做到专职专用,精力容易分散,对劳动就业工作任务的完成带来一定影响,也不利于基层工作人员成长进步和发展。
1.3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经费问题
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承担着辖区内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发展的重担,基层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没有工作经费,没有收费项目,也没有预算外收入,由于人员没有编制,工资没有着落,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1.4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素质问题
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由于不固定,所从事的工作时间不长,经验不足,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只能满足于上级交办的工作,对于一些需要前瞻性、开拓性、创新性的工作思考不够,把握不清,主动性、积极性有待提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1.5基层劳动就业服务平台信息网络建设问题
我区人口密度大,外出务工人员多,经济还不够发达,在短时间内还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完全实现“金保工作”的各项指标要求。这样,大量的工作就必须在区劳动保障局办理,造成了很多困扰。
2、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按照统筹城乡就业发展的要求,把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摆上重要位置。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让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认识建设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了解政府对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规定和要求,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特别是加强社区公共就业平台建设对于加快城乡统筹,改善民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是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并作为考核乡镇和提拔使用干部的一项硬性指标,促使乡镇政府和党组成员把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这项工作摆上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
(二)建议规范公益性岗位,合理配置与管理
认真落实对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规定政策,真正做到机构、场地、人员、制度、经费、工作“六落实”。确保每个乡镇配备2—3名专职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每个村配备1个公益性岗位(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逐步形成村镇一体、信息贯通、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村级协管员这一点带动各个自然村这个面,实现网络的全覆盖,为深入开展职业介绍、培训就业及其他劳动保障工作提供保证。
要充分发挥行政村、街道(社区)和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平台作用,发挥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在群众中的影响,加大劳动保障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各项就业政策进村入户,深入人心。真正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
劳动就业和劳动保障业务政策多,涉及范围广,需要对基层工作人员及各村级协管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逐步建设成有文化、素质高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队伍,逐步以专职取代兼职,以稳定的队伍为基层公共就业平台建设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建立《公益性岗位作风和目标考评制度》,根据制度规范工作作风、设立年终考评标准,对考评不合格的协管员矛以解聘,加强公益性岗位人员设置与管理的规范化。
(三)加大对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资金投入
要进一步提高乡镇党委、政府对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在维护社会稳定上的认识,在政策、资金、物质上给予支持。另一方面,建议各级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资金投入,扩大公共就业信息的覆盖面,提高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及时拨付劳务工作经费,确保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经费落实到位,以便正常开展工作。
(四)加快“金保工程”的推进速度
建立局域网,实现“五险合一”以及网上查询、网上传输、网上审批业务。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实现信息全覆盖、资源共享,上通下达,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建设的整体效能,及时为群众提供所需要的周到服务;加大公共就业服务基本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发布力度,拓展就业信息覆盖面,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广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
(五)加大培训基础建设
要加大培训基础建设,多方筹集资金建立固定的培训场所、培训教师及实训基地。不断扩大培训及鉴定科目,满足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能学有一技之长,提高成功就业率,并做好培训服务跟踪服务工作。要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并保持相对稳定。
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关系到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利益,通过整合公共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保障监察等各项服务资源,基本实现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目标,使乡镇、农村居民能够就近享受到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