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伴舞 舞迎春 喜气洋洋就业人(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12:4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歌伴舞 舞迎春 喜气洋洋就业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歌伴舞 舞迎春 喜气洋洋就业人》。

第一篇:歌伴舞 舞迎春 喜气洋洋就业人

歌伴舞 舞迎春 喜气洋洋就业人

——宜春市就业系统2012年迎春联欢会札记

“伴随着元旦的钟声,我们送走了丰收的2011,满怀着喜悦的心情,我们迎来了祥和的2012。”1月6日下午,青龙酒店演出大厅彩灯高挂,鼓乐齐鸣,焰火璀璨,2012年全市就业系统迎春联欢会在这里隆重举行。精心布置的舞台两侧,悬挂着大红对联——“迎新年力促充分就业,创宏图共建幸福宜春”,透着喜庆的节日氛围。近2000平米的演出大厅内,来自10个县(市、区)就业局、中心城区劳动保障事务所和再就业基地的近400名干部职工齐聚一堂,欢声笑语,喜迎新年。

来自市就业局的四位主持人身着盛装,向大家致以节日的问候。在欢乐和谐的气氛中,余爱华局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新年致辞,他说,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就业工作亮点纷呈、喜获丰收的一年,全市就业系统在上级部门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坚持以民为本,落实就业优先,圆满完成民生工程各项目标任务,就业创业工作成绩显著。在新的一年,宜春就业人将继续全面落实就业创业各项政策,促进充分就业,为建设幸福宜春作出更大贡献。

联欢会在乐曲合奏《喜洋洋》中拉开帷幕。整个联欢会荟萃歌曲、舞蹈、小品、歌伴舞、葫芦丝演奏等20多个节目,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歌曲《青藏高原》高亢嘹亮,二胡齐奏《喜唱丰收》优美动听……其中,舞蹈《荷塘月色》裙裾翩跹,彩扇飘逸,将全场观众带入了唯美清丽的意境中;情景剧《求职奇遇记》再现了就业部门全心全意为求职者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场景;歌伴舞《今夜无眠》那悠扬的歌声配合着优美华丽的国标舞,令人陶醉。在节目中间还穿插了趣味十足的互动游戏,吸引了现场观众踊跃参与,大家

放下工作时的严肃紧张,在舞台上各展身手。台上台下笑声不断,其乐融融,充满了欢乐气氛。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联欢会最后在大合唱《难忘今宵》中圆满落幕。这场喜庆祥和、隆重热烈的迎春联欢会,展现了宜春就业系统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叶青华及人保系统多位领导出席了联欢会,并对联欢会的成功举办给予了高度赞扬。

第二篇:人资就业前景

国家职业统计部门2010年“行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显示,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被国家列为十二种稀缺人才之一,该行业每年需求的人才缺口达40?50万,缺口大也就意味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薪资标准。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主题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自古以来,人才和钱财都是任何事业滚滚前进的两个车轮。“知人善用,得人心者得天下”,人的管理其实正是一切管理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是所有管理工作中离权力最近的层次,一般工作稳定,上升通道通畅,各单位的人事部门,也是核心要害部门。因职业重要性,人事主管升职、加薪的机率很高,因此想从事这份工作的人也非常多;同时,各人才市场乃至猎头公司对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求才若渴。从供求关系看,这个专业可谓是管理行业中的“宠儿”。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到底如何呢,小编做了个调查总结:

一、现状令人担忧

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竞争性、效益性,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的单一型知识结构或技能结构,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必须是复合型的。而我国的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人才十分稀缺,据调查显示,很多都是干行政出身的,最近几年有高校开设了人力资源专业,但是这些毕业生和市场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其反映为人才资源队伍的国际化水准不高,国际通用型人才十分紧缺。在加入WTO的背景下,中国人才资源队伍的素质,不仅急需在总体上大力提升,而且要实现三大战略性转变:由再现型素质向开拓创新型素质转化;由内向型素质向外向型、国际通用型素质转化;由单一型素质向复合型素质转化。

二、市场缺口大催生高收入

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国内现在需要中高级人力资源专业人才的量为600多万,其中北京缺40万,上海缺60万,广州缺50万以上,武汉也在30万人左右。相对应巨大的市场缺口,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资也不菲,据调查,大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薪水一般月薪数在1万至1.5万元或高达1.8至2万元(一般在1.5 万元上下浮动);薪酬经理、招聘经理等大抵在6千元一1.2万元之间(一般在8千元上下浮动),在这样的工资标准中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薪资水准一般在1.2万元左右浮动,最高不超过1.5万元,最低不低于8千元。

三、证书考试不断升温

在此种形式下,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也渐渐成为近年十大热门认证考试之一,获得此证书不但能够全国通用,终生有效,还能促进个人快速提升自我职业发展能力。近两年来,每年参加鉴定的人都在10万以上。截至目前,参加鉴定的总人数已超过30万。而随着此项目师级以上职业资格考试的展开,其吸引力进一步升温。今年又有一大批人准备参加各级别的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鉴定。

因此,小编建议,还没有毕业的大学生,一定要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现状和前景,为更好的就业做好各方面准备。

第三篇:豫人社就业(2010)5号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河南省工商业联合会、共青团河南省委

关于进一步推进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的实施意见

豫人社就业[2010]5号

各省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财政局、国资委、工 商行政管理局、工商联、共青团: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09〕48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七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河南省三年六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豫人社 〔2009〕127号)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推进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目标任务

2010年至2011年,拓展和规范一批覆盖各专业、各地区的用人单位作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建立一批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力争组织4万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2010年任务见附件1)。

二、建立见习基地

(一)设立条件

1、具有独立法人主体资格的企事业单位;

2、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有接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的积极性;

3、有专门的见习管理办法和指导人员;

4、能够为参加见习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并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二)申报程序

1、中央和省属企事业单位符合条件申报见习基地的,提交《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申请表》(附件2),并附单位营业执照副本或事业法人登记证复印件,毕业生见习办法等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核推荐,直接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申报。各省辖市、县(市、区)所属企事业单位符合条件申报见习基地的,提交《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申请表》,并附上述相关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核推荐,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报。

2、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合格的,即认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

3、对有一定规模和社会影响、各方面条件较好且内累计提供50个以上高校毕业生见习岗位的见习单位,经各省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推荐,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共同审核合格的,确定为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基地,统一挂牌,统一管理。对符合国家级见习示范基地条件的,推荐申报国家级就业见习示范基地。

三、组织参加见习

(一)提供见习岗位。见习基地要及时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供岗位信息(含见习岗位数量、岗位职责要求、专业要求、见习时间及见习待遇等有关内容)。

(二)发布见习信息。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见习单位要通过媒体、公共就业服务网、人才服务网站等多种渠道发布见习岗位信息,公布见习单位名单。

(三)组织见习报名。我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含省外高校河南籍拟回豫就业的毕业生)均可申请参加就业见习,见习时间一般为3-12个月。申请就业见习高校毕业生须填写《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报名表》(附件3),并持身份证、毕业证等材料,直接到见习基地报名,也可到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才服务机构报名,应届毕业生可直接到本校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报名。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才服务机构、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要设立专门报名点或开通毕业生就业见习网络报名功能,接受高校毕业生见习申请。

(四)签订见习协议。见习基地应与高校毕业生签订《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协议》(附件4),明确期限与岗位,津贴补助标准,双方权利、义务等。

(五)出具见习证明。见习结束后,见习基地应为见习毕业生出具就业见习证明(附件5)。

四、提供见习服务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及时组织开展见习单位和高校毕业生的双向选择活动。见习期间,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为见习学生提供免费就业信息和各类公共就业服务,为参加见习的毕业生免费提供人事档案托管服务。见习期间或期满后,被见习单位正式录用的,见习单位应及时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见习时间可作为工龄计算。见习期满未被单位录用的高校毕业生,可继续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类公共就业服务,对有创业愿望的,提供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创业服务。

五、见习基本生活补助

(一)补助标准。见习期间,由地方政府和见习单位提供基本生活补助。政府所提供的基本生活补助,可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人均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元。见习单位所提供的基本生活补助按不低于当地失业保险金标准确定,并为见习高校毕业生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二)见习补贴的申请

见习单位申请见习补贴需提供以下材料:

1、见习补贴申请报告,附《高校毕业生见习生活补助申报审核表》(附件6);

2、经本人签字的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支付明细表;

3、录有参加就业见习单位、人员名单、身份证号码、毕业证编码、见习起止时间等信息的电子文档;

4、见习单位在银行设立的基本账户;

5、见习基地认定书复印件。

(三)补助资金的拨付。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接到见习单位就业见习补贴申请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并将拟享受就业见习补贴的见习单位、人员名单、身份证号码、毕业证编码、见习起止时间等信息进行公示。公示结束后将审核材料送同级财政部门复核,并由财政部门将补助资金直接拨付就业见习单位在银行设立的基本帐户。提前结束见习的高校毕业生,其生活补贴按实际见习时间核发。

就业见习补贴要严格按照程序申领和拨付,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挤占挪用。对资金申报、拨付、使用过程中,有弄虚作假、克扣、截留、挪用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台帐和统计报表制度,认真填报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任务完成情况统计表(附件7),于每季后5个工作日内上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六、职责分工

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会同省教育厅、财政厅、国资委、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联和共青团河南省委等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相关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做好见习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见习信息发布、见习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及见习过程的跟踪管理和服务。教育部门负责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的政策宣传,动员、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指导高校将就业见习作为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就业见习生活补助经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组织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见习单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级个体和私营企业协会的作用,动员引导一批管理规范、经营稳定、信誉良好的个体私营企业作为见习单位,工商联要组织一批信誉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的民营企业作为见习单位。共青团要继续做好“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创建工作,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活动。

七、宣传表彰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舆论宣传,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就业见习的政策和意义,宣传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后成功就业的典型,宣传行业、企事业单位开展就业见习的经验做法, 树立见习单位的良好社会形象,推动更多的用人单位主动承担见习任务,促进更多的高校毕业生通过见习实现就业。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见习单位工作情况的督促检查、考核评价,对提供岗位数量多、岗位质量高、见习待遇好、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多的见习单位,以及工作任务完成好的单位和部门予以表彰和奖励。

附件:1.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任务分配表.doc

2.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申报表.xls

3.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报名表.xls

4.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协议(样本).doc

5.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证明.doc

6.高校毕业生见习生活补助申报审核表.xls

7、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任务完成情况统计表.doc

二〇一〇年七月十三日

第四篇:人社局就业民生工作总结

人社局就业民生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主动发力,紧紧围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强服务、保民生、促和谐,一手抓全市人力资源的整体性开发,一手抓事关民生的社会保障,通过努力,我们确立的“服务转型升级、助推经济发展、改善保障民生、促进幸福和谐”的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一、强化招引、优化服务,人才强基作用不断凸显

(一)加大高层次人才集聚,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方式,全年我市引进的高层次海归创业创新人才团队达到143个,海归创业创新高层次人才310名。引进本科人才3960人,其中硕士及以上人才260人。加强博士后工作站的管理,我市现有4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站点数与在站博士后人数达到了1:1,位于全省前列。全年共有3600余人通过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以上的鉴定,超额培养1000名高技能人才,完成全年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138%;8200人参加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6500人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二)优化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拓宽人才渠道。今年共举办了95场固定人才(人力资源)集市,其中专场招聘会9场,总共进场单位6462家次,提供岗位13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2.5万人次。灵活运用专场招聘、外出招聘、委托招聘和网络招聘“四大招聘”形式,举办了大学生创业节活动,适时推出“今年XX市校园引才计划”,充分挖掘潜力引进人才。积极服务大学生,建设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我市32家见习基地共提供780人次的就业见习。继续完善丹阳人才网,对人才网实施了百度优化和手机版的上线,开通了丹阳人才网官方微信和微博平台,多元化为企业和人才提供服务媒介。

(三)积极依靠培训平台,整合智力能源。今年共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8748人,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9914人,其中城乡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培训4072人。共举办创业意识教育培训3.19万人,syb创业培训2083人。认真组织实施各类初级职称评定、中高级职称申报工作,审核上报了各系列高级职称材料共300余份。

(四)大力实施引智项目,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今年共执行了22个引智项目,引进外国专家18人,留学回国人员20人。会同农委进一步加强国家级“稻鸭共作”基地建设,对省引智成果示范推广高效农业新技术培训基地进行了授牌,并在今年举办了中日稻鸭共作技术交流会。我局还在第二十届全国引进日本花甲专家项目洽谈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二、主动作为、搭建平台,社会保障和创业就业惠民服务深入人心 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政策体系,实现了新农合在上海异地实时结算,医保各项指标9月底已全面完成,截至12月底,全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1.03万人,全市社会医疗保险收入6.93亿元,支出6.48亿元,新农合参保61.64万人。继续完善社保扩面征缴,截至12月底,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62万人,基金征缴收入12.09亿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5万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市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该政策自2004年1月1日开始施行,2007年9月1日进行了政策调整,出台了新的保障办法。但是仍然存在保障制度不统一、保障层次不统一、保障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云阳镇先行开展被征地农民保障新政策的试点,城南村和城北村已有1822人应保障对象进入新政策保障范围,共筹措资金1.07亿元,土保对象转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1082人,己全部按规定参加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补缴4766万元。针对云阳镇在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政府召开专题协调会,形成了两个会议纪要,对政策做进一步的明确。市领导还带队赴XX市进行了专题学习调研,进一步完善我市失地农民保障新政策。

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扶持城乡困难群体就业,积极落实创业政策,以“全民创业”带就业,全市累计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05万元,扶持创业1660人,创业带动就业8268人,申报创建省市两级创业促进工作示范单位5个,创业促进工作示范岗40个。加强对企业的用工监测,采用“一企一访”的方式,切实保障企业用工需求,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今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9200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63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09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2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3%以内。

三、创新思路、突出重点,“金保工程”和村级服务平台建设全力推进 “金保工程”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在全国推行的“十二金”电子政务工程之一,其中建成全市“同人同城同库”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据中心是“金保工程”的基础和保障。我们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和序时进度,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处于基础信息采集表输入阶段,截止目前已输入近65万人的信息采集表,为我市“金保工程”数据整理比对和发放社会保障卡作准备。

2009年起,我市启动社区(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2010年底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实现社区(村)级服务平台全覆盖。2011年底选聘了188名大学生作为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充实到社区(村)人社公共服务站,目前在岗的专职协理员有186名。今年为高质量完成社区(村)级平台建设工作,全市各镇(区)已在本辖区选择场地条件较好的社区(村)打造样板工程,在今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辖区内社区(村)平台建设任务,从而进一步做到场所标准化、服务规范化、队伍专业化,更好地完善“15分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圈”,打造新型农保经办服务“四个不出村”新理念,真正实现“一站式”、“一条龙”服务,让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四、调处结合、联动防控,劳动关系和企业军转干部维稳成效明显

(一)劳动监察和维权机制不断健全。一是净化用工环境。加强合法用工巡查,共巡查各类企业2262户,对14户被列为橙色以上的企业实施重点监控,有效抵制了各类违反劳动法规的事件发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累计检查用人单位1205家,涉及劳动者42175人,为农民工追讨工资435.8万元;二是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共处理劳资纠纷群体性突发事件16起,其中欠薪逃匿案件5起,5人以上群体性事件11起。三是强化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提高快速处置能力,实施监察分类处理制度,推进全省监察联动举报投诉平台建设。

(二)仲裁效能建设和调解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大力推进仲裁实体化建设,深化镇(区)、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劳动人事仲裁人民调解工作室建设,切实充分发挥基层调解职能,将劳资纠纷预防化解在基层。贯彻柔性调处,健全“调、裁、审”互通联动机制,今年共处理劳动争议案件3426件,其中立案受理1703件,案外(乡镇办事处)受理1723件。已结案3402件,结案率达99%。其中调解结案3025件,调解结案率达88%。

(三)企业军转干部维稳解困工作持续向好。继续保持无一人进京和越级上访的良好态势,各项安置政策和企业军转干部的有关政策待遇得到有效落实。

五、依法施管、稳步推进,机构编制和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

(一)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促进机构编制设置科学化。继续做好司徒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积极稳妥的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做好市城乡统筹工作委员会机构、职能及人员编制的调整工作,完成了镇国土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做好滨江新城规划、住建、城管分支机构的设置工作。做好我市公共资源交易职能机构、三大行业公司、检察系统机构的整合工作。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人员增长。完成了2012事业单位年检工作任务。本应接受年检事业单位法人375个,合格375个,合格率达到100%。多方联动强势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化用工清理规范,出台了《XX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化用工管理暂行办法》,并下达了各镇(区)、各部门社会化用工计划控制数及人员分流任务,三年内将减少社会化用工1818名。

(二)不断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公开招考和公务员考录工作。在2012年完成全市首次岗位设置的基础上,对相关文件及问题矛盾进行汇总筛选,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进行了逐步完善。开展了市卫生局、教育局、部分事业单位集中公开招考工作。完成了20122564名公务员、6756名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工作。做好了今49个公务员职位的招录工作。完成了我市明年公务员招考计划职位编制工作,全市共编制上报今年公务员招考计划职位62个。

今年以来,我局主动发力,紧紧围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强服务、保民生、促和谐,一手抓全市人力资源的整体性开发,一手抓事关民生的社会保障,通过努力,我们确立的“服务转型升级、助推经济发展、改善保障民生、促进幸福和谐”的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一、强化招引、优化服务,人才强基作用不断凸显

(一)加大高层次人才集聚,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方式,全年我市引进的高层次海归创业创新人才团队达到143个,海归创业创新高层次人才310名。引进本科人才3960人,其中硕士及以上人才260人。加强博士后工作站的管理,我市现有4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站点数与在站博士后人数达到了1:1,位于全省前列。全年共有3600余人通过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以上的鉴定,超额培养1000名高技能人才,完成全年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138%;8200人参加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6500人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二)优化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拓宽人才渠道。今年共举办了95场固定人才(人力资源)集市,其中专场招聘会9场,总共进场单位6462家次,提供岗位13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2.5万人次。灵活运用专场招聘、外出招聘、委托招聘和网络招聘“四大招聘”形式,举办了大学生创业节活动,适时推出“今年XX市校园引才计划”,充分挖掘潜力引进人才。积极服务大学生,建设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我市32家见习基地共提供780人次的就业见习。继续完善丹阳人才网,对人才网实施了百度优化和手机版的上线,开通了丹阳人才网官方微信和微博平台,多元化为企业和人才提供服务媒介。

(三)积极依靠培训平台,整合智力能源。今年共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8748人,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9914人,其中城乡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培训4072人。共举办创业意识教育培训3.19万人,syb创业培训2083人。认真组织实施各类初级职称评定、中高级职称申报工作,审核上报了各系列高级职称材料共300余份。

(四)大力实施引智项目,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今年共执行了22个引智项目,引进外国专家18人,留学回国人员20人。会同农委进一步加强国家级“稻鸭共作”基地建设,对省引智成果示范推广高效农业新技术培训基地进行了授牌,并在今年举办了中日稻鸭共作技术交流会。我局还在第二十届全国引进日本花甲专家项目洽谈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二、主动作为、搭建平台,社会保障和创业就业惠民服务深入人心 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政策体系,实现了新农合在上海异地实时结算,医保各项指标9月底已全面完成,截至12月底,全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1.03万人,全市社会医疗保险收入6.93亿元,支出6.48亿元,新农合参保61.64万人。继续完善社保扩面征缴,截至12月底,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62万人,基金征缴收入12.09亿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5万人。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市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该政策自2004年1月1日开始施行,2007年9月1日进行了政策调整,出台了新的保障办法。但是仍然存在保障制度不统一、保障层次不统一、保障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云阳镇先行开展被征地农民保障新政策的试点,城南村和城北村已有1822人应保障对象进入新政策保障范围,共筹措资金1.07亿元,土保对象转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1082人,己全部按规定参加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补缴4766万元。针对云阳镇在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政府召开专题协调会,形成了两个会议纪要,对政策做进一步的明确。市领导还带队赴XX市进行了专题学习调研,进一步完善我市失地农民保障新政策。

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扶持城乡困难群体就业,积极落实创业政策,以“全民创业”带就业,全市累计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05万元,扶持创业1660人,创业带动就业8268人,申报创建省市两级创业促进工作示范单位5个,创业促进工作示范岗40个。加强对企业的用工监测,采用“一企一访”的方式,切实保障企业用工需求,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今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9200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63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09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2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3%以内。

三、创新思路、突出重点,“金保工程”和村级服务平台建设全力推进 “金保工程”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在全国推行的“十二金”电子政务工程之一,其中建成全市“同人同城同库”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据中心是“金保工程”的基础和保障。我们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和序时进度,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处于基础信息采集表输入阶段,截止目前已输入近65万人的信息采集表,为我市“金保工程”数据整理比对和发放社会保障卡作准备。

2009年起,我市启动社区(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2010年底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实现社区(村)级服务平台全覆盖。2011年底选聘了188名大学生作为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充实到社区(村)人社公共服务站,目前在岗的专职协理员有186名。今年为高质量完成社区(村)级平台建设工作,全市各镇(区)已在本辖区选择场地条件较好的社区(村)打造样板工程,在今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辖区内社区(村)平台建设任务,从而进一步做到场所标准化、服务规范化、队伍专业化,更好地完善“15分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圈”,打造新型农保经办服务“四个不出村”新理念,真正实现“一站式”、“一条龙”服务,让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四、调处结合、联动防控,劳动关系和企业军转干部维稳成效明显

(一)劳动监察和维权机制不断健全。一是净化用工环境。加强合法用工巡查,共巡查各类企业2262户,对14户被列为橙色以上的企业实施重点监控,有效抵制了各类违反劳动法规的事件发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累计检查用人单位1205家,涉及劳动者42175人,为农民工追讨工资435.8万元;二是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共处理劳资纠纷群体性突发事件16起,其中欠薪逃匿案件5起,5人以上群体性事件11起。三是强化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提高快速处置能力,实施监察分类处理制度,推进全省监察联动举报投诉平台建设。

(二)仲裁效能建设和调解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大力推进仲裁实体化建设,深化镇(区)、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劳动人事仲裁人民调解工作室建设,切实充分发挥基层调解职能,将劳资纠纷预防化解在基层。贯彻柔性调处,健全“调、裁、审”互通联动机制,今年共处理劳动争议案件3426件,其中立案受理1703件,案外(乡镇办事处)受理1723件。已结案3402件,结案率达99%。其中调解结案3025件,调解结案率达88%。

(三)企业军转干部维稳解困工作持续向好。继续保持无一人进京和越级上访的良好态势,各项安置政策和企业军转干部的有关政策待遇得到有效落实。

五、依法施管、稳步推进,机构编制和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

(一)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促进机构编制设置科学化。继续做好司徒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积极稳妥的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做好市城乡统筹工作委员会机构、职能及人员编制的调整工作,完成了镇国土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做好滨江新城规划、住建、城管分支机构的设置工作。做好我市公共资源交易职能机构、三大行业公司、检察系统机构的整合工作。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人员增长。完成了2012事业单位年检工作任务。本应接受年检事业单位法人375个,合格375个,合格率达到100%。多方联动强势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化用工清理规范,出台了《XX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化用工管理暂行办法》,并下达了各镇(区)、各部门社会化用工计划控制数及人员分流任务,三年内将减少社会化用工1818名。

(二)不断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公开招考和公务员考录工作。在2012年完成全市首次岗位设置的基础上,对相关文件及问题矛盾进行汇总筛选,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进行了逐步完善。开展了市卫生局、教育局、部分事业单位集中公开招考工作。完成了20122564名公务员、6756名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工作。做好了今49个公务员职位的招录工作。完成了我市明年公务员招考计划职位编制工作,全市共编制上报今年公务员招考计划职位62个。

六、强化作风、突出整改,行风政风建设持续深入

自从今年开展机关作风活动以来,我局思想先行,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部门协调,细化工作方案,抓好贯彻落实,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评议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十项规定”为契机,制定下发“十个不准”文件,继续加强了机关作风建设;二是出台了“优质服务窗口”和“优质服务先进个人”创建评比活动实施意见。在全局召开了机关作风建设大会,明确突出整改、增强效能,提高机关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营造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着力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从而集中解决好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三是根据行风政风建设的要求,通过明察暗访、日常检查注重整改提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多次召开服务窗口整改会议,窗口环境、服务流程得到进一步提高。组织机关干部员工参观了胡桥廉政教育基地,通过党课、支部大会、观看电教片等形式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的防腐拒变能力。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把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推向深入。

明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阔步迈向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的奋进之年,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涉入深水区,人社工作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既凸显重要地位,也肩负艰巨重任。随着改革发展深入,人社领域一些体制与机制的、历史与现实的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出来。结合我市实际,当前人社工作重点是要积极应对和处理好五个方面问题:一是用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市场供求监测分析,全市企业用工总体平稳、劳动力供求总体平衡,但也存在需求同比下降、结构性用工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等问题:一方面许多企业亟需技能型、复合型劳动者;另一方面许多求职者又不符合工作岗位要求,导致“有人无岗,有岗无人”的结构型用工荒和“就业难”。二是社保可持续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受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保待遇水平刚性增长等因素影响,我市社保基金运行面临巨大的压力:一方面,全市老龄化加快,社保制度内退休人员与在职缴费人员的比例不平衡,基金供养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国家连续10年大幅提高养老金,年均增长10%以上,企保基金征收增长乏力,扩面征缴基金有限。企业破产改制社保基金挂账等历史遗留问题由隐性逐步显性。同时,被征地农民保障工作终因开展难度大、历史遗留问题多、上访人员多、财政资金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土保政策迟迟不得出台,也未得到进一步推广,该工作目前处于停滞状态,全年基金征缴总额也受到了影响。鉴于以上原因,对照2012年年底作预算时,土保转企保人员预测有1.1万人,平均每人补缴3万元,合计一次性补缴收入3.3亿的要求,到今年底为止,土保转企保只有5000万元,这与去年年底预估相差了2.8亿元。三是产业集聚人才的能力偏弱。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大、特色不明显,对人才的集聚吸纳能力不强。全市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产业人才匮乏,在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中,工程和农业技术人员等生产一线人才比重偏低。与发达地区和苏南其他城市相比,人才环境和人才政策的吸引力不强,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机制不活,城市环境和文化氛围不优,存在引才难、留才难。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路径亟待拓宽。与周边发达地区和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目标要求相比,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不快,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工资性收入仍占居民收入较大比重,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偏低。与此同时,社会收入差距拉大,城乡间、区域间、行业间以及企业高管与普通职工之间的收入存在较大倍差。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措施不多,刚性手段不足,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在全省处于偏低水平。五是协调劳动关系矛盾的压力较大。受经济运行不稳定因素影响,因企业退工、减员引发的矛盾增多,工资拖欠、不签合同、不缴保险等劳动争议案件仍处于高位运行:一方面,少数企业逃避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不遵守劳动法规;另一方面,稳增长、强服务,强调招商引资、优化发展软环境的要求,为加强劳动保障执法带来难度。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威慑力不够,劳动人事争议矛盾调处和监察执法力量比较薄弱,政府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方面的主导作用发挥还有待加强。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判,精心谋划,在明年人社工作中把握好以下“三大机遇”:一是人社部门职能的新定位,为人社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新一轮改革作出了总体布局,改革发展将向深层次迈进。全会指出,人社工作涉及每个人的利益,既是支撑改革发展的“基石”,也是协调平衡各方利益的“调节阀”;既是动态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也是促发展、稳增长的“助推器”;既是化解矛盾和纠纷的“防火墙”,也是维护和谐稳定的“减震器”。人社地位更突出、任务更艰巨、责任更重大。二是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人社事业现代化明确了路线图。在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人社部门承担着社会保险全覆盖、高技能人才培养、提高居民收入等核心指标和构建现代化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人才支撑和公共服务四大体系的工作项目。融入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使我市与周边发达城市迈上统一起跑线,走上新一轮“同台竞技”,有利于更便捷地学习借鉴周边城市的成功经验,推动人社工作的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有利于争取上级对民生事业的经费投入和工作支持,在更高起点、更快速度、更大力度上推进人社事业跨越发展。三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人社事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对人社工作进行批示,对更好地推进全民创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才引进、社会保障、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等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并对人社重点亮点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与此同时,我们在指导思想上,还要做到“三个体现”:一是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工作会议精神,以全市一流的目标作为参照系,与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指标相衔接,科学确定各项工作的量化指标,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定性。二是体现各镇区间的竞争发展。深入分析研究各项工作应对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着力破解瓶颈和难题,明年各项重点工作都需要各个镇区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各镇区相互赶超的良好氛围。三是体现创新原则和改革精神。工作中时刻将创新作为一种常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各项工作突破老一套,在完善政策、优化机制上寻求创新。明年全市人社工作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改革创新、转型提升”工作基调,突出“创特色、争一流”工作主题,紧扣“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工作主线,以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围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和目标,着力完善现代化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人才支撑、公共服务“四大体系”,不断深化人事制度和工资分配“两项改革”,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一项机制”,促进人社服务转型,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现代化发展。明年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注重质量,实施人力资源整体开发计划。加快构建以人才引进为重点、产业化技术为支撑、平台建设为基础的科技创新体系。以国际化人才引领创新,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高技能实用人才。围绕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实现产业集群与人才集群、产业链与人才链、产业发展与人才发展的“三个良性互动”。积极申报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和企业博士集聚计划。推动高端人才与资本、高新技术、高新项目“嫁接”,吸纳集聚一批能够带动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突出企业实用技能人才培养,完善高技能人才政策,多渠道培养技能人才。到明年末,共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人,使我市“千人计划”专家达到11名;引进省“双创人才”10人,届时我市省“双创人才”将达到53名。

二、协调推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把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拓宽就业增收、创业增收、保障增收、帮扶增收、政策性增收等渠道,千方百计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市场调节机制,推动职工与企业经营者平等协商,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加强工资调控管理,推进集体合同签订,强化工资集体协商,适时调整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推广实施企业职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和应急周转金制度;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调整优化工资结构,改善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水平。

三、统筹兼顾,着力关注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始终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实名登记制度,拓宽就业信息发布渠道,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和就业岗位开发力度,改变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就业观念,扩大就业规模,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完善就、失业登记制度,加强就业指导服务,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增强劳动者职业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就业岗位稳定;落实服务企业政策措施,强化重点缺工企业与技职校、劳务中介机构对接和外地劳务基地的对接,帮助解决用工难题,保持企业用工稳定。

四、高效规范,实施创业载体完善计划。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资源,进一步完善各类创业基地,提高创业载体建设的企业入驻率、创业企业贡献率和创业者的成活率,对创业典型进行重点宣传,发挥创业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创业载体建设层次,着力打造一批创业示范园和创业品牌,提升创业载体孵化、实训、培育功能,积极引导创业向园区集中、向优势产业链靠拢。

五、着眼全局,全面推行各项职业技能培训。完善技能培训政策,落实培训直补措施,提高培训资金使用效率。紧贴产业发展,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就业导向性培训,重点对高校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对失业人员实施再就业培训,对农村劳动力实施转移就业培训,对企业职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促进技能培训与就业岗位、培训与产业项目的有效对接。

六、扎实推进,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整合城乡社保制度,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与新农保、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双轨合一”运行,推进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向企业养老保险转移。加大扩面征缴力度,着力解决特殊人群、边缘人群、困难人群保障问题,实现“应保尽保”;加大基金清欠力度,加强社保基金管理,建立基金运行内审、监测、监督、检查等长效管理制度,制定和落实破产改制企业挂账分期偿还计划,完善社保征缴奖励机制,做到“应收尽收”。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完善全市医疗保险政策体系,坚持医保扩面,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异地医保实时结报。优化医疗费用结算办法,改进定点医药机构管理办法,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在云阳镇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对全市失地农民保障分三个时间段和年龄段进行情况调查,根据省厅的93号令,尽快出台被征地农民保障政策,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开,实现与93号令的无缝对接。

七、紧跟进度,深入推进金保工程建设。按照XX市政府对我市“金保工程”建设专项督查会议要求,我们在抓紧做好采集信息输入的同时,还将组织专家对“金保工程”建设方案进行论证,根据专家意见完善该建设方案,抓紧做好“金保工程”数据比对工作和社会保障卡发放前期准备工作,既要保证数量,更要保证质量。预计在明年年底或2015年初就有市民可拿到首批发放的社会保障卡。

八、积极稳妥,全面构建和谐稳定劳资关系。深入开展以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法制宣传为重点的“法治市”创建活动,深入贯彻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健全监察仲裁排查预警、调解处理、应急管理机制。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劳动保障诚信工程建设活动,建立健全诚信评价体系。完善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完善推进监察全省联动举报投诉平台建设和案件分类管理制度,规范案件联动机制,加大劳动监察和行政执法力度,加大工资支付排查力度,严防群体欠薪事件。建立仲裁司法与援助制度,实现争议处理柔性化、案件办理标准化,切实解除劳动者维权之“忧”和用人单位依法管理之“忧”,力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的和谐稳定。

九、服务大局,积极做好机构编制各项工作。按照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要求,及时做好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方案涉及的编制划转、职能调整和人员整合工作,同时根据上级要求做好其他相关机构的整合工作。在今年底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对一些复合型事业单位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进行职能剥离,以稳步推进全市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开展。继续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审计局做好离任领导干部的“三责联审”工作,会同纪委、财政等部门开展在编不在岗人员、社会化用工等情况的专项督查。进一步强化对机构编制的科学管理,对全市中小学开展重新核编工作,为进一步搞好教师配备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进一步加大机构编制工作的对外宣传力度。

十、高度重视,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教育工作,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解决好“主动干”的问题、解决好“干得好”的问题。广泛征求意见,着力查找“四风”问题,认真查摆、即查即纠,主动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社区开展亲民、便民、利民、惠民服务,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民生热点问题。优化整合宣传资源,完善与相关媒体的一周信息汇总调度办法,形成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宣传的制度化、常态化,实现信息资源的及时互动和共享,提高人社部门社会保险、劳资薪酬、法律法规等各种信息和政策的影响力和群众知晓率。牢固树立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为民服务的百姓情怀、包容他人的宽广胸襟,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昂的精神状态,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推动人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篇:人社局社会就业工作总结[范文]

人社局社会就业工作总结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要求,认真按照省人社厅的部署,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凝心聚力、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今年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创新举措,全面提升机关效能。今年来,我局结合效能提升年活动,深入开展整治庸懒散奢不良风气工作,为全力完成人社工作任务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一是落实制度建设。印发了《XX市人社局今年日常工作绩效考评办法》,并研究制定了《议事决策制度》、《分工负责制度》、《工作协调制度》、《监督约束制度》和《自身建设制度》等五大类42项制度和103项防控措施,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二是加强教育学习。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八项规定”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加强作风建设、参与效能提升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重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与业务培训,切实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三是规范办事流程。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确保“进一次门,办成所有该办的事情。”同时,缩短业务办理时间,如劳动合同鉴证、劳动年审等8个服务项目,由原定5至7个工作日的办结时限调整为即时办结;人力资源服务许可等3个行政许可的办结时限,由规定的30至9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等。四是开展提升服务企业效能专项活动。制定了《今年XX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效能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由副处以上领导干部带队,分成13个工作小组,深入到100家市直挂点企业调研和指导工作,并以此为突破口,及时为企业解决在招工难、职工技能培训以及社会保险方面等一些突出的问题,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提升服务,积极推进更高质量就业。今年以来,全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47万人,完成年目标任务131.8%;新增城镇就业4.46万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11.5%;失业人员再就业2.97万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18.8%;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495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39.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5%,就业局势基本保持稳定。一是全面落实扶持政策。大力实施就业扶助制度,积极开展“扶贫双到”、“送聘下乡”、“送岗位到社区(村)”等具有本地特色的就业服务活动。实施上门送岗、即时服务、承诺服务、结对帮扶等援助制度。今年,全市共有3.44万人次得到了各项政策的扶持,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及创业,共支出就业专项资金3821.34万元。二是大力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以实施“双转移”战略为契机,认真开展“南粤春暖行动”活动,为异地务工人员提供“送培训、送服务、送岗位”服务,有效缓解个别企业“招工难”和部分劳动者“就业难”的问题。今年,全市共举办“南粤春暖”就业服务月专场招聘会105场,进场企业4202家,提供就业岗位8.51万个,进场求职8.49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2.27万人。三是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把公共就业服务延伸到镇(街道)、村(居委)。目前,全市6个县(市、区)均已设立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48个镇(街道)建立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832个村(居)委分别聘请了劳动保障协理员。四是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工作重要位置,对本地户籍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全面摸底,建立实名制台帐并进行动态管理,实行“一对一”就业服务和“五个一”专项服务。通过电话咨询和登门走访等形式,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职业指导和推荐就业。在高校毕业生报到时期,对前来报到的高校毕业生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工作,让高校毕业生能够知政策、懂政策、用政策。同时,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周”、校企对接、供求洽谈等专项活动,定期举办“南粤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一企一岗”等专场招聘会,为更多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目前,我市201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6%。五是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的自主创业原则,以“培育创业主体、拓展创业空间、加强创业服务”为重点,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发挥省级创业型市(县)引导作用、落实孵化基地建设和大力开展创业培训等有效举措,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积极做好“邮储银行杯”创业创富大赛组织筹备和预赛工作,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今年,全市成功创业2253人,创业带动就业10375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34笔,1861.5万元。

(三)多措并举,扎实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是促进劳动力有效转移就业的一项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市以实施“双转移”为契机,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工作,不断增强技工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努力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变化能力,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省今年下达我市组织培训农村劳动力任务2.7万人。全年全市共组织培训农村劳动力3.45万人,完成年目标任务128%。市高级技工学校共招全日制学生2616名,其中高级工班学生386人,中级工班学生2230人,超额完成了省厅下达的招生任务。一是积极开展技能提升培训。结合阳江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我们积极整合培训资源,强化劳动力技能培训与产业转移的有机衔接。依托市高级技工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送教上门、送技能进产业园区等形式,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为产业园区培训大量的技能人才。二是重点抓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型升级要求,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有重点地开拓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同时,对革命老区、贫困村(户)劳动力采取分期分批集中输送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培训开展技能培训,并对学员实行“五免费一补助”的政策优惠,努力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三是切实做好技工教育和工业园区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大力实施校园对接产业园工程,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市高级技工学校联合开办特色班,建立招工即招生“校企双制”合作模式,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目前,市高级技工学校与深圳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XX市汉能工业有限公司、广东省银鹰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通阳江分公司等20多个企业,共建实训基地4个;招工即招生,共招173人;开展在岗工人技能提升服务,培训592人次;开展在职双制班2个,共招67名在职工人。同时,与企业共建职业研发应用基地。今年6月份,市高级技工学校与XX市十八子集团、广东银鹰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作共建五金刀剪职业研发应用基地。四是认真做好技校与职校合并和启动技师学院升级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市高级技工学校和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合并的文件精神,积极响应,动员全体师生,全力做好两校合并工作。同时,学校成立了升技师学院工作小组,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分配任务,整理、组织材料,努力做好技师学院评审工作准备。

(四)扩面提质,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今年以来,我市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基金收入和累计结余额不断增加,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城镇职工五险种参保人数达131.37万人次,比上年末新增参保人数7.27万人次;五险种征缴收入合计168938万元,同比增加9151万元,增长5.73%;五险种待遇支付合计157708万元,同比增支26689万元,增长20.37%;五险种基金累积结存合计301114万元。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99.77万人,完成省下达任务91.7万人的108.8%。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224.6万人,基本实现全民医保。一是调整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为减轻企业和职工负担,提高参保积极性,在保证参保率和征缴总额有所提高的前提下,经市政府同意下调了社保缴费基数:我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上限按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下限调整为我市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基数调整为上我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80%;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缴费基数调整为全市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以推动社会保险可持续发展和扩大社会覆盖面。二是按照有关规定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我市参与基本养老金普遍调整共有58996人,调整后,我市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水平达1344.04元,月人均增加155.16元,每月增加发放金额916万元。三是实施城乡居民医保二次补偿。为提高大病患者的医保报销待遇水平,我局牵头研究制订了《XX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二次补偿)工作方案》,并经市政府同意从今年开始实施。从今年1月1日起,我市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在一个内在住院就医不分医院级别)发生的符合医保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个人自付累计超过3000元以上部分可进行二次补偿,二次补偿比例(不分医院级别)为50%,最高补偿限额(封顶)为一年7万元。目前,全市已有5900人次享受二次补偿待遇,金额达3637万元。四是全面贯彻落实省的工作部署。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征地项目进行清查摸底,开展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清欠工作,依时完成清欠任务。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五险合一”原则顺利接管农垦企业养老保险工作,妥善解决农垦企业养老保险有关问题,推动全市养老保险事业的平稳运行和协调发展。到今年12月底,全市农垦企业属下单位共有在职人员2071人在属地完成了养老保险参保手续,农垦企业属下单位原在农垦社保办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参保人员共5728人按时足额领取了退休待遇。五是加强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增加投入,完善地税与社保数据传输的新接口,妥善处理缴费、配账等问题,保证数据的顺利转传。此外,继续做好推广使用社会保障卡工作,今年全市新增发卡180.87万张,累计持卡人数达到242.03万人,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的114%。同时,大力推进即时联网结算工作。全市共有定点医疗机构91家,通过卫生大系统与社(医)保联网的81家,并按省要求与广州地区14家医院签订了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协议书。

(五)主动作为,全力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我市各级人社部门从健全执法机构、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切实把处理劳动纠纷工作纳入到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轨道上来,形成了劳动监察在先、调解处理为主、引导争议仲裁的处理格局,突出体现了劳动监察、信访调解、争议仲裁三重稳定防护网的作用,及时疏导和化解了劳资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一是组织开展企业工资支付和劳动用工情况专项检查。全市不定期开展企业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活动,共查处劳动保障违法案件300多宗,为9800名工人追回欠薪或赔偿金3500多万元。二是开展企业欠薪整治专项活动成效显著。全市共查处劳动保障违法案件549宗,其中调处企业欠薪案件419宗,共为8929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工资和经济补偿金5997.2万元。市人社局获得了市维稳办授予“今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先进单位”,并予以通报表彰。三是加强人事仲裁调解工作,创建平安幸福阳江。全市立案处理劳动争议案件275宗,涉及劳动者1226人,涉案标的达3227万元;劳动人事仲裁委组建、仲裁院建设和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三项均达100%。此外,加大了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示范区工程的创建力度。全市参加创建工程的企业达到企业总量的40%,符合标准的示范点达到25%,已完成省下达的目标。

(六)优化配置,切实强化人事人才管理。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人事人才管理办法的规定,不断健全人才的引进、选拔、培养、评价机制,各项人事人才管理等工作规范有序扎实推进。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人事人才管理办法的规定,不断健全人才的引进、选拔、培养、评价机制,各项人事人才管理等工作规范有序扎实推进。一是做好人事计划管理工作。对机关、事业单位无论以什么渠道和形式增加的人员都纳入人员计划管理范围,使用增人计划卡,各用人单位都凭我局核发的增人计划卡办理增员手续。二是做好公务员考录、调转任和考核工作。今年,我市计划考录公务员447名。在考录工作中,全面建立公务员阳光考录制度,从报名、审核到各种结果公布、公示等全部实现网上阳光操作,并全部实行考生异地交流面试制度。经过严格笔试、面试、体检和考察环节,共有409人办理了公务员录用手续。同时,根据公务员调转任规定,对市直单位拟调机关的编制职数和拟调人员的资格身份等进行严格的审核,按规定规范操作。三是加大招才引智工作力度。组织多个用人单位到省内外人才市场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共招聘各类人才11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28名,各专业本科学历人才82名;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名,副高级的专业技术人员4名。四是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积极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认真执行公开招聘有关规定,严把笔试和面试关。并积极协助做好阳江日报社和阳江广播电视台中层干部竞争性上岗的各项工作。同时,组织市人民医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市第三中学等33个市直事业单位面向全国公开招聘955名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组织市三旧办、市城管局等20个单位公开招聘51名合同制职员。五是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进一步深化公务员津贴补贴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全市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切实做好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调整工作,全面完成了省下达我市基层公职人员津贴补贴“托低”工作任务。同时,将机关单位(含参公管理单位)在职公职人员的津贴补贴在原标准的基础上人均每月增加500元左右,并相应调整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绩效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六是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社会工作者、土地登记代理人等20个专业共4100多人的考试报名工作,并按考试要求组织完成了职称外语等级考试、二级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及经济专业考试。对符合初次专业技术资格认定条件的1100名大中专毕业生进行了资格认定。同时,还组织做好中级职称评审工作,全市申报中级职称共有1100多人,其中教育类900多人、工程类180多人、其他30多人。七是切实抓好军转安置和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稳定工作。在积极抓好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的同时,认真抓好企业军转干部的解困和稳定工作。在去年春节期间,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到困难企业军转干部家中,广泛开展走访慰问、谈心、送温暖等活动。同时,我们争取市政府的支持,提高了退休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从今年1月1日起,团职以上退休企业军转干部每月提高150元,即由原来的850元/月提高到1000元/月;营职以下的提高140元,即由原来的660元/月增加到800元/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就业难”与“招工难”结构性用工矛盾仍然存在;二是养老基金支付面临较大压力;三是高层次人才相对缺乏,无法满足我市经济发展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下载歌伴舞 舞迎春 喜气洋洋就业人(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歌伴舞 舞迎春 喜气洋洋就业人(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促进疾人创业就业全面发展

    促进疾人创业就业全面发展 抓住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契机,11月20日,市残联与市劳动局等二十几个部门,在市文化广场举办大型就业宣传活动。贯彻落实新一轮残疾人就业政策稳定......

    2017年交谊舞曲珍藏版(第一辑) 《绿色风暴》 《格桑花盛开的地方》 《唯舞独尊-歌伴舞1》8CD

    2017年交谊舞曲珍藏版(第一辑)+《绿色风暴》+《格桑花盛开的地方》+《唯舞独尊-歌伴舞1》8CD 2017年交谊舞曲珍藏版(第一辑)+《绿色风暴》+《格桑花盛开的地方(舞曲版)》+《唯舞......

    2011《酒店人》校企就业指南标准版

    最佳东方出刊通知尊敬的会员: 您好! 应广大酒店、餐饮企业会员及旅游院校的要求,由最佳东方——酒店业第一招聘品牌编印制作的第二期《校企招聘专刊》将于2011年9月出刊。 专刊......

    人社局2020年就业扶贫工作计划

    人社局2020年就业扶贫工作计划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部署,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的职能作用,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结......

    就业协议书人社局的章

    就业协议书报到证与人事代理一问一答 谨以此文献给仍在“签与不签”边缘徘徊的你 [就业协议书] 1.为什么要签就业协议书? 很多同学都是这样认为的:签就业协议书是为了学校......

    江苏:广场舞大妈“转行” 每晚上万人集体暴走

    江苏:广场舞大妈“转行” 每晚上万人集体暴走 2014年07月10日 02:52 来源:现代快报 原标题:广场舞大妈“转行”,徐州每晚万人暴走 暴走,这种运动方式在各地流行起来。不过,在徐州,......

    ”走出“鹤乡的白城人——王帅鹤舞事迹

    “走出”鹤乡的白城人 大家好,我叫王帅,我出生在洮南市,小时候随父母来到了通榆县,就一直生活在这里,小时候我没有任何舞蹈细胞,只对绘画感兴趣还有小制作。2007年我去大连上中专,......

    《肥唐瘦宋》闲舞人舞蹈工作室3

    寻找那历史中的一抹嫣红—舞剧《莲花》带来的启示 Looking for the Blush of History—Insights from Dance Opera “Lotus” 文/梁戈逻 Script: Liang Geluo 图/柯洲 Fig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