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就业成主流 安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九成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省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0%%,超过2004年同期水平3个百分点,在中部8省位列第二,在全国位列第十。
从就业单位流向来看,2005届毕业生到机关、高等学校、部队、金融单位及其他事业单位就业的占总数的18.34%,到国有企业就业的占7.71%%,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占38.2%,到西部和我省基层服务的志愿者占0.37%,升学、出国或出境的占12.25%,自主创业的占0.02%,其他方面就业的占5.27%。其中到县以下基层就业的占44.3%。与去年相比,毕业生到基层、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就业的比例继续增大,逐步成为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流。
2005年,省属79所普通高校有毕业生11.9万人,比2004年增加2.9万人,增幅32%。毕业生就业工作受到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高校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摆上位置,加大力度,抓出成效。
来源:新华网
第二篇: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6.77% 制造业成引进人才大热门
本市教育部门日前完成的“2005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截至去年底的统计,2005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平稳,供求两旺,总体就业率达到96.77%,比去年同期略高。其中,毕业研究生就业率98.49%,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6.73%,专科(高职)毕业生就业率96.18%。
毕业生增加带来就业压力
去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338万人,比上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上海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1.7万人,比上年增长17.3%。其中,毕业研究生1.7万人,比上年增长21.4%;本科毕业生5.4万人,比上年增长17.4%;专科(高职)毕业生4.6万人,比上年增长17.9%。
面对就业压力,教育部门、高校积极拓展就业市场,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广大毕业生适时调整心态,理性就业,使得毕业生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
女生就业率比男生高1%
调查显示,学历层次越高,就业率就越高。
各个学历层次,男女毕业生分布有差异。其中,专科学历层次,女生比男生多;而本科、研究生学历层次,男生人数都多于女生。2005年,上海高校女生的就业率在各个学历层次都高于男生,总体就业率比男生高1%。
主要流向社会服务业与制造业
去年,上海高校毕业研究生在沪报到就业的主要行业流向:社会服务业22.11%,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18.94%,制造业17.26%,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5.63%。
本科毕业生在沪报到就业的主要行业流向:社会服务业26.68%,制造业18.18%,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9.58%,金融、保险业6.24%。
专科毕业生在沪报到就业的主要行业流向:社会服务业20.66%,制造业18.39%,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6.56%,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6.48%。
本科毕业生出国与升学比例高
去年,上海高校共有3039名毕业生出国,占毕业生总数的2.60%。本科学历层次的出国人数最多,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4.19%。
去年,本市高校毕业生升学数量为1144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9.78%。其中,研究生升学人数942人,占该学历毕业人数的5.54%;本科生升学人数6519人,占12.07%;专科生升学人数3982人,占8.66%。
制造业成引进人才大热门2005年进沪就业的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共29623人。引进的毕业生行业流向如何?总体人数上,制造业,社会服务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建筑业排在前5位,所占比例分别为23.42%、20.95%、11.92%、7.47%、5.18%。(徐敏)
来源:解放日报
第三篇:重庆2005届高校毕业生九成就业 超过全国水平
我市2005届高校毕业生总就业率达到89.3%,超过全国水平。这是昨日记者从我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上获得的信息。
据悉,我市2005届高等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6%,总就业率为89.3%,均高于全国水平。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2%,专科(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为84.8%。在毕业生总量比2004年增加了1.2万人的情况下,还多就业约1万人,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郑瑶)
来源:重庆日报
第四篇:教育部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法及就业证明材料的相关说明
教育部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法
及就业证明材料的相关说明
一、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形式
1、毕业生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定就业协议书,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
2、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已签定劳动合同,或用人单位出具接收函,不需要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工作。
3、定向、委培毕业生回原定向、委培单位就业。
4、毕业生以灵活方式就业。
所谓灵活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是在劳动标准方面(包括劳动条件、工时、工资、保险以及福利待遇等),生产的组织和管理方面以及劳动关系协调运作方面达不到现代化大企业标准的用工和就业形式。主要是指小型企业、家庭作坊式的就业,如临时工、季节工、承包工、劳务工、小时工、派遣工等。第二类是由于科技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和经营方式的变革引起就业方式的变革而产生的灵活就业,如目前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非全日制就业、阶段性就业、远程就业、兼职就业、产品直销员、保险推销员等。第三类是独立于单位就业之外的就业形式,包括自雇型就业,主要是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者;自主就业即自由职业者,如律师、作家、自由撰搞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等;独立服务型就业,如家政钟点工、街头小贩和其他类型的打零工者。
5、升学:包括专科毕业生升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二学位。
6、毕业生出国、出境留学、工作等。
7、毕业生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如支援西部、“三支一扶”、村官计划和特岗计划等)。
8、预征入伍。
二、毕业生待就业
指毕业生有就业愿望,但尚未就业。
三、毕业生暂时不就业
包括暂无就业愿望、拟升学、身体健康原因及其他原因暂不就业。
四、毕业生就业率、待就业率计算公式
1、毕业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2、毕业生待就业率=(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说明:
①、毕业生总人数=已就业毕业生人数+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暂时不就业毕业生人数
②、已就业人数=协议人数+升学人数+参加国家或地方项目人数+预征入伍人数+合同就业人数+灵活就业人数
五、毕业生就业证明材料
毕业生就业证明材料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劳动合同书、就业协议、用工协议、工作证明、试用试聘证明等,但均须注明用人单位的地址、联系电话和联系人等要素。实习证明只证明学生实习情况,不能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第五篇:安徽淮南出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指导就业
8月4日讯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淮南市于日前成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出台了《2005年高枝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具体指导。
《计划》对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和安排:制定淮南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组织各县区开展毕业生调研工作,了解高校毕业生专业水平、知识技能及结构分布等情况,掌握每一位高校毕业
生的就业意愿和家庭生活状况,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种就业咨询、就业推荐服务;积极疏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渠道,支持鼓励毕业生到各类性质的单位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对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人事档案存放在市人事部门人才服务机构,四年免收档案保管费;成立淮南市高校毕业生创业中心,逐步设立大中专毕业生创业专项基金;建立淮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站,开展网上招聘和就业活动;对家庭困难、身有疾病的毕业生,结合我市有关政策,为其减免相关费用,并提供政策咨询等优惠服务,积极推荐他们到适合的单位和部门工作;毕业时未落实就业单位但有就业要求的毕业生,可在淮南市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设在市人才流动中心)办理求职登记手续,办公室将及时向用人单位推荐就业。
来源:淮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