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小金库”资金的处理及预防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企业“小金库”资金的处理及预防建议 作者:陈 琼 华 春
来源:《财会通讯》2006年第04期
第二篇:预防小金库(本站推荐)
浅议建立“小金库”专项治理的长效机制
时间: 2010-08-11来源:西安市周至县财政局投稿作者:张召文 高修科 侯康学编辑:XL
2009年5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
作。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的决定,及时成立了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积极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全面开展 “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小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笔者结合工作实际,现就如何建立“小金库”专项治理的长效机制浅议如下:
一、“小金库”专项治理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9]18号)和《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关于印发〈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的通知》(中纪发[2009]7号)精神,2009年,首先在全国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专项治理。然后在逐步扩展到社会团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早在1989年国务院就明确规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清理小金库,一律不准再以任何名义私设“小金库”;199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5〕29号)也要求,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联营企业及社会团体认真开展清理检查“小金库”工作。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要求,积极采取措施治理“小金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设立“小金库”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有的还相当严重, “小金库”现象纠而复发,屡禁不止,严重反弹,小金库的存在,不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和国家资产的流失,而且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扭曲了市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削弱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影响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甚至诱发和滋生腐败现象。因此,在全国深入开展的“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深化收入分配和财税管理制度改革,规范财务收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金库的概念、资金来源和用途
(一)小金库的概念。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指出,此次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对”小金库“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即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劵)及其形成的资产。所谓”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隐匿国家和单位的各种应交收入,化大公为小公、化小公为私有,以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转移到本单位财务账外的资金,未在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列收列支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不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各项资金。
(二)”小金库“主要表现形式。具体来讲,”小金库“主要有七种表现形式:
1、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设立”小金库“;
2、用资产处置、出租收入设立”小金库“;
3、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和咨询费等名义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4、经营收入未纳入规定账簿核算
设立”小金库“;
5、虚列支出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
6、以假发票等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7、上下级之间相互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这7种并没有涵盖”小金库“的全部形成方式,只是列举了常见的主要的形成方式。
从实际情况来看,”小金库“以多种形态存在,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现金形态;二是银行存款形态;三是有价证券形态;四是固定资产形态; 五是股权和债权形态。
(三)”小金库“的资金来源。”小金库“资金(资产)来源众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小金库“资金来源是以各种名义挪用、转移国家预算内、预算外收入;截留销售收入、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和其他收入;高价倒卖、非法牟取价差收入;一些经济主管部门和监督部门侵占、截留罚没收入。主要包括:一是财政拨款;二是政府性基金收入;三是专项收入;四是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五是罚没收入;六是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七是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八是资产处置收入;九是资产出租收入;十是经营收入;十一是利息收入;十二是捐赠收入;十三是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等。
”小金库“资金不包括党委、团委、工会会费,稿费提成和职工互助金等项目。
(四)”小金库“支出用途。”小金库“支出用途主要是:
1、以为职工谋福利、留住人才为借口乱发奖金、补贴;
2、拉关系走后门进行请客送礼或为有关部门付账;
3、小团体旅游的费用;
4、购置不便公开的商品;
5、少数几个人私分;
6、用途不便公开或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7、为本单位职工发放工资、奖金缴纳应由个人负担的个人所得税;
8、其他。
三、”小金库“形成的主要原因
剖析部门、单位存在”小金库“问题,主要是个别部门、单位对执行财政政策法规的观念淡漠,无视政府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政策规定,存在侥幸心理,产生”小金库“实质上是一种领导行为,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不同意、不默许,”小金库“就滋生不了,或很难产生。其”小金库“形成、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一)思想认识模糊。部门、单位设立”小金库“的人思想认识上有以下几种模糊的心理误区:一是”合法“心理。少数部门、单位领导、财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认为”小金库“只是一般违规,只要不是直接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就不碍多大事,不违法但”合法“。二是”合理“心理。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小金库“的存在,是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普遍存在,是正常现象,无须大惊小怪,还有的认为,要处理好单位的对外关系,就得要有一部分”活钱“,”小金库“的存在在所难免,不合法但”合理“。三是”自主“心理。还有少数领导干部认为本部门、单位的一些收入,怎么支出都内部的事情,应由部门、单位自己作主。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导致思想上产生了的”越轨“行为。
(二)经济利益驱动。部门、单位设”立小金库“还有一个原因是经济利益驱动。一是一些部门、单位领导为了小团体和个人利益,违反政府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政策规定,不惜牺牲国家集体利益,存在着隐瞒收入、账外设账。二是个部门、单位领导别热衷于搞吃请、拉关系,而请客送礼等支出,合法大帐上不好明目张胆支,只好再从”小金库“中动脑筋、想办法。三是近年来个别部门、单位由于受利益的趋动和诱惑,”小金库“的存在和发展也就有了”后劲“。除了财政正常工资补助外,都竞相给干部职工发一些福利,干部职工皆大欢喜,这些开支自然落到要私设”小金库“。
(三)个人私欲贪婪。部门、单位设立”小金库“另外一个原因是个人私欲贪婪。一是极少数部门、单位的领导、财务人员拜金主义思想严重,把”小金库“做为个人谋取私利的途径,导致小团体的”小金库“经久不衰。二是正常的工资福利等收入不能满足个人的消费需求,信奉”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歪财不富“,放纵私欲,把”小金库“收支活动作为个人敛财谋私的”黑洞“,想方设法在私设的”小金库“里做文章。
(四)”小金库“问题惩处不到位。对于部门、单位产生”小金库“问题,一些管理部门对”小金库“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纵容、默认财务人员搞”小金库“;一些地方的执法执纪部门存在着”重清理“、”轻惩处“现象;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出于对干部的保护主义,对有”小金库“的部门、单位领导或相关责任人存在”重处罚单位“、”轻处理个人“的现象,对违法乱纪行为责任追究不力。这样,使另外一些部门、单位私自设立”小金库“的不良现象和行为有所效彷,纵容了”小金库“的滋生和蔓延。
四、”小金库“存在的危害
部门、单位”小金库“ 产生和存在,对社会的主要危害是:
一是”小金库“的存在损害了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小金库“虽”小“,但危害极大,公款沦为”私房钱“,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一些部门、单位的领导干部私设”小金库“并大肆挥霍资金,在群众中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容易造成群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对领导的种种猜测、议论,不仅污染社会风气,而且严重破坏了经济秩序,”小金库“的存在严重损害干群关系,损害了国家集体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
二是”小金库“是滋生腐败的土壤。”小金库“是滋生腐败的土壤,由于”小金库“资金深藏不露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使用起来方便,不受监督和制约,因此有些人便用它大搞不正之风,有的用它行贿,将公家的钱转换成联络感情、拢络人心、捞取”政治前途“的筹码;有的用它大吃大喝、请客送礼、游山玩水;有的将”小金库“资金花光分光,装进少数人腰包,据为已有,中饱私囊,使”小金库“成为个人以权谋私的钱袋。
五、积极探索建立”小金库“专项治理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中央虽三令五申,依然未能彻底阻止”小金库“的扩张和蔓延,主要是一些部门、单位及相关领导对小金库的危害认识不足,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理措施。”小金库“具有隐蔽性特点,问题由来已久,屡禁不止,可以说是一个”顽症“。特别是在”小金库“的形式日趋多样化、手段日趋隐蔽化、方法日趋智能化的今天,需要不断探索新思路、新办法,积极探索建立”小金库“专项治理的长效机制。
(一)要加强政治教育,提高思想认识。首先要加强对部门、单位党员干部职工对”小金库“危害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认识”小金库“治理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和重大意义,特别是部门、单位的”一把手“在思想上要认清”小金库“的严重危害性,始终把治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二是要加强以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为契机,对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教育,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
间的利益关系,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努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三是要加强对部门、单位财政财务管理和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明确单位的非税收入是政府收入、是财政收入。四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中央、省、市财政法规政策,进一步加强财政财务收支管理,规范政府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 管理行为,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自己不搞”小金库“,而且要管好自己的下属也不能搞”小金库“。
(二)要狠抓制度落实,监督关口前移。要狠抓遏制部门、单位”小金库“的制度建设和落实,使”小金库“监督的关口前移。一是要不断完善财政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实行国库集中管理,统一收入支付制度,由财政部门对资金实行统一征收,统一支付,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二是要严格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完善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制度,全面实行政府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防止预算外资金收支的随意性;三是不断建立和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票据的统一管理制度,堵塞漏洞,杜绝假发票、白纸据入账,一经发现严肃查处;四是要完善票据分离制度,收款单位开票,委托银行收款,相互监督。五是要完善银行单一账户制度,不允许单位多头开户,以便资金监督。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制度,从源头上切断”小金库“的资金来源,防范”小金库“的发生。
(三)要加大财政审计监督力度,完善监督机制。要加大对部门、单位”小金库“的监督力度,必须完善监督机制。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部门、单位收支活动的财政、审计监督,杜绝和减少私设”小金库“的可能性。二是要对部门、单位执行政府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的情况,进行经常检查;对长期违反规定的部门、单位,财政部门可扣拨或停拨相关部门、单位的经费。三是对部门、单位各种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对违规截留、挤占、挪用资金的部门、单位,依据政策规定及时进行纠正,严肃处理。四是要注重加强部门内部审计和单位控制力度,在源头上斩断”小金库“的资金来源;明确部门、单位财务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序,管钱、管物、管账人员进行相互制约,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定期对资金进行清查盘点。五是广泛宣传,依靠全社会和人民群众监督,让”小金库“无处藏身。要通过新闻媒体将部门、单位存在的”小金库“行为,及时进行曝光,并向社会公布,始终让”小金库“置于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四)要继续做好对”小金库“问题的举报受理和奖励。”小金库“隐蔽性强,情况复杂,直接检查往往不易发现,最有效的办法是内部知情者举报。各级纪检、监察、财政、审计部门做好”小金库“举报的受理工作,要在相关部门长期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建立举报登记和查处督办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做到件件有交待、事事有着落。要认真执行信访工作保密制度,切实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依纪依法惩处。要及时对举报者实行奖励。对举报有功人员的奖励,具体按照中共中央纪委、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关于印发《”小金库“治理工作举报奖励办法》(财监[2009]26号文件)予以及时兑现。若举报属实,根据查出并已入库的税款或收缴财政的”小金库“资金数额,给予3-5%的奖励,奖金最高限额为10万元,奖励资金由财政负担。
(五)要对”小金库“问题,依法依纪进行处理。认定是否属于”小金库“,关键看资金或资产是否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从现实情况看,许多财政违法行为,其性质等同于”小金库“。如在往来科目中列收列支;超范围、超标准发放资金、津贴;公款旅游;请客、送礼等,但只要是在国家规定的账簿内登记、核算,就只能作为违反财政财务会计制度处理、处罚。
”小金库“问题主要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财政、财务、会计处理和行政处罚。
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第四十二条同时明确: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
(二)私设会计账簿的。
二是《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七条也规定:单位和个人违反财务管理的规定,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私存私放的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公务员的,还应当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六)要加大案件查处,严肃责任追究。加大对部门、单位 ”小金库“案件查处,严肃对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是根除”小金库“的关键。一是纪检、监察机关和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形成工作合力,加大对各部门、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的检查督促力度。对容易出现问题的部门和单位要重点检查。二是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地清理”小金库“专项督察活动,形成多渠道的监督网络,对发现有”小金库“的单位严肃处理,对查出的典型案件予以曝光,以起到强有力的震慑作用。三是财政、审计等部门对财政财务、审计经济检查中发现的”小金库“问题,在严肃进行查处的同时,要及时将情况向纪检、监察部门及时进行情况通报。三是对私设”小金库“的行为部门、单位和个人,不论涉及到哪个单位,涉及到哪个人,都要做到”三个一律“:一律追究责任,一律没收追缴,一律公开曝光。视其违纪情节,纪检、监察部门要依法依纪给单位的责任人和当事人给予必要的党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要推进”三个“公开,构建”阳光工程“。要积极探索推进”三个“公开,增强健全经济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一是对部门、单位的政务、重大决策、资金管理要实行”三个“公开,倡导经济运行”阳光“操作,增强积极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杜绝”小金库“的产生。二是对单位、部门的主要领导和责任人签订承诺书,严格实行私设”小金库“行为的一票否决制,有效制止私设”小金库“行为的发生。三是建议国家将各级政府”小金库“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设立为常设行政管理机构,有效地开展并搞好日常的”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
总之,要使”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不流于形式,杜绝部门、单位的”小金库“存在,也要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必须采取从教育、制度、监督、惩治一齐入手,不断探索建立”小金库“专项治理的长效机制。同时,各部门、单位要认真执行国家财政财务管理政策,以及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规定,强化政府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政府财政收入应收尽收,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附:
作 者:张召文 高修科 侯康学(执笔人)
工作单位:西安市周至县”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西安市周至县财政局)
地 址:西安市周至县二曲镇影西路4号
电 话:(029)87111493(办公室)、***(执笔人)
邮政编码:710400
电子邮箱:houkangxue2008@sina.com
第三篇:企业事故预防处理制度
企业事故隐患排查制度
1、矿级每月要组织安全科等有关科室,对全矿每个生产系统、重点部位进行一次全面的事故隐患排查,特殊时期随时排查。
2、区(队)车间每旬对本辖区进行隐患排查。
3、当班安全员每日对所辖区进行隐患排查。
4、班组长(兼职安全员)及单独作业的重点岗位(尾矿工、维修工、电工、配电室等)每班对本班的重点部位和生产辅助环节进行不少于三次的隐患排查。(班前、班中、班后)。
5、各级、各岗位查处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消除,严防事故隐患扩大,排查中一般隐患当即处理,重大隐患立即采取安全措施,并报矿安全科,和矿安全主管负责人,登记、汇总、并及时报告乡镇安监站,县安监部门。
企业事故隐患排查登记消除制度
1、矿级安全科对本矿车间、采区、各班组及单独作业的重点岗位和从业人员。每日排查出的各类事故隐患,分别填写企业重大(一般)隐患治理排查登记表。
2、对排查登记的《企业重大(一般)隐患治理排查登记表》每月汇总,填写企业隐患排查月报表,上报乡镇安监站,县安监局监察管理股。
3、每季度末将本季度汇总的各类事故隐患汇总填报《企业事故隐患排查季度报表》,上报本乡镇安监站,县安监局监察管理股。
4、矿级确定一名主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负责人,安全科确定专人负责,认真填写各类事故隐患治理表格,及时上报乡镇安监站和县安监局监察管理股,并有主管负责人签字,加盖企业公章。
5、对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各类报表及相关材料,认真整理,建立健全档案,以备审查。
6、企业对排查出的各类事故隐患要及时有效的治理,防止事故隐患扩大,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7、对排查出的一般隐患,当即处理,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隐患和重大隐患需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制定整改方案和事故救援预案,确定整改期限,整改责任人,督办整改负责人,落实整改资金责任人。
8、排查出的各类隐患,都必须登记建档,对已经排除的各类隐患(包括当场排除的),要及时验收消号,对排除的重大隐患及时报告乡镇安监站和县安监局监督管理股,特殊情况要经县安监局监督管理股组织验收,确保排查整改效果。
事故隐患排查责任制度
1、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企业安全主管负责人对本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直接负责。车间、采区、安全科室负责人对本辖区职责范围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班组长及重点安全岗位工及从业人员,对本岗位职责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
2、各级负责人、各重点岗位责任人要严格按照事故隐患排查制度、规定,认真进行事故隐患排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保证安全生产。
3、对不执行隐患排查制度或发现事故隐患不积极整改、不报告导致发生安全事故,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4、企业主管安全责任人及矿安全科管理人员,要按照隐患排查登记制度及隐患排查消除报告制度规定,认真及时填写报送有关部门,并建立健全相关档案资料,以备存查。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奖惩制度
1、对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事故预防、事故抢险工作中做出贡献的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
2、对举报事故隐患,杜绝重大事故有功人员给予重奖。
3、对在事故预防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不认真、玩忽职守、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而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要根据情节轻重追究责任,从严处理。
4、对隐瞒事故隐患,对举报人员打击报复,对弄虚作假,嫁祸于人的,对不积极整改事故隐患,导致发生事故的要追究责任,从重处理。
5、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各级管理人员要在自己职责范围内落实事故隐患整改资金、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按整改期限完成整改任务,企业从业人员要认真查找自己岗位存在的各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及时排除,及时整改,确保各类安全隐患消失在萌芽中,创造良好的安全工作环境。
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制度
1、国家对企业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治理实行逐级挂牌督办,并进行公告。
2、重大隐患治理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挂牌督办,国家相关部门加强督促检查。
3、加强监管力量建设,提高监管人员专业素质和技术装备水平,强化基层站点监管能力,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现场监管和技术指导。
4、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必须立即停产,制定整改计划,确定整改责任人和完成整改时间,落实整改资金,积极进行重大隐患整改,并保证整改质量。
5、对拒不执行监管监察指令,不进行重大隐患整改的企业,依法依规从重处罚。
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制度
1、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
2、发现事故征兆要立即发布预警信息,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
3、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要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备案。
4、涉及国家秘密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篇:小金库的分类及处理
小金库的分类及处理
一、小金库的定义和范围内容
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5‟29号文转发财政部、审计署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意见》第二条规定:
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帐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都要清理检查。主要包括:
(一)各项生产经营收入。包括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出租收入、出售残次品和边角废料收入、处理报废固定资产变价收入、逾期押金收入、销售不动产收入、发售股票申请表售表收入、股票发行费收入等。
(二)各项服务和劳务收入。包括加工、维修、运输和代理业务收入、服务业收入、广告收入、出版发行收入、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收入等。
(三)各项价外费用。包括价外收取的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补贴、违约金、手续费、包装费、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代收款项及其他形式的价外收费。
(四)各种集资、摊派、赞助、捐赠等收入。
(五)股票、债券等投资收益。
(六)各种形式的回扣和佣金。
(七)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八)各项罚没收入。
(九)各类协会、学会的会费收入等。
(十)其他应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帐内或应交存财政专户的收入。
(十一)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到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帐外的。
二、对“小金库”处理的规定
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5‟29号文转发财政部、审计署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意见》第四条规定:
(一)企业和实行自收自支及差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自清自查出的“小金库”资金,均应列入本单位1995年收入帐内,按税法的有关规定单独计算交纳流转税和所得税。有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单位,以及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自清自查出的“小金库”资金,如数列入本单位财会部门收入帐内,全额上交财政,或如数扣减财政拨款。
(二)重点清理检查出的“小金库”资金,除应按规定调整帐目、补交各税或全额上交财政或如数扣减财政拨款外,还要处以相当于查出“小金库”资金数额1-2倍的罚款。
(三)企业和实行自收自支及差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无论是自清自查还是重点清查出的“小金库”资金,扣除按税法规定补交流转税后的余额部分,列入“以前损益调整”科目;重点清查中被处以的罚款,列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一律不得抵减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有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单位,以及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在重点清查中被处以的罚款,如数扣减财政拨款。
(四)清理检查出“小金库”资金已支用数中用于职工奖励、补贴、津贴和发放实物的部分,应如数计入个人所得额,按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
(五)清理检查出“小金库”资金应补交的税款和收缴的罚款,要严格按照现行财政体制,专项缴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不得混作正常缴库。其中应缴入中央财政的税款和收缴的罚款,由企业和单位直接汇交财政部在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开设的大检查过渡存款户。
(六)对私设“小金库”行为情节严重、必须追究单位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党纪、政纪责任的,交由纪检、监察部门处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七)各部门组织力量对其所属单位进行的清理检查,视同部门自清自查。
(八)在清理检查“小金库”中发现的其他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财政部1995年7月13日下发的《关于清查“小金库”若干政策问题的补充通知》规定:
一、关于查出企业“小金库”资金单独计算补交税款问题。凡盈利企业(包括以前实行利润承包办法的企业、减免税企业以及经国务院批准实行所得税先交后退的企业)和自收自支及差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自查出的“小金库”资金,均应根据现行税法规定,按照1992年底的“小金库”资金滚存余额数和1993年以来的“小金库”资金收入发生数单独计算缴纳流转税和所得税;凡亏损企业自查出的“小金库”资金,除根据现行税法规定,按照1992年底“小金库”资金滚存余额数和1993年以来的“小金库”资金收入发生数单独计算缴纳流转税外,还应比照盈利企业对扣除流转税后的余额部分计算缴纳所得税。
对企业重点清查出的“小金库”资金,除单独计算缴纳流转税和所得税外,还应处以相当于查出“小金库”资金1992年滚存余额数和1993年以来收入发生数1—2倍的罚款,其罚款不得抵减应纳税所得额。
二、关于查出有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单位以及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小金库”资金的处理问题。单位自查出有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方面的“小金库”资金,应按收入发生额如数列入本单位财会部门收入帐内,全额上交财政。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自查出的“小金库”资金,应按照收入发生额如数列入本单位财会部门的收入帐内,抵顶财政拨款。对重点查出有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单位以及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小金库”资金,除全额上交财政或抵顶财政拨款外,还应处以相当于1992年“小金库”滚存余额数和1993年以来“小金库”资金收入发生数1—2倍的罚款。其罚款如数扣减财政拨款或从历年经费结余中支付。
三、关于查出“小金库”资金被支用部分的处理问题。在查出企业的“小金库”资金中,凡属被少数人私分、贪污的款项必须如数追回;凡属被用于职工奖励、补贴、津贴和发放实物的部分,如确属难以收回的,应如数计入个人所得额,按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
三、对查出的“小金库”资金汇交入库问题的规定 1995年5月8日下发的《财政部财政、税收、财务大检查办公室关于清查出“小金库”资金汇交入库问题的通知》规定:
一、所有企业和单位在这次清理检查中,不论是自清自查还是重点清查出的“小金库”资金,都要按照1993年以来的发生数和1992年底的滚存余额数,调整有关财务会计帐目,单独计算应缴纳的流转税、所得税和其他应缴收入。
二、清理检查“小金库”资金应缴纳的流转税、所得税和其他应缴收入,连同处以的罚款,要严格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和预算级次,分别专项缴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不得混作正常缴库。
1.凡属地方预算固定收入的款项,均按规定的缴库渠道缴入地方财政。2.凡属中央预算固定收入的款项,不论是实行由主管部门集中缴库办法还是实行就地缴库办法,一律由企业和单位经所在地开户银行直接汇缴财政部大检查办公室在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营业部开设的“过渡存款户”(帐号278-1856,行号20059)。
3.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的增值税等收入,按国家现行制度规定的缴库渠道和比例,分别缴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
4.清查“小金库”资金处以的罚款,一律按企业和单位的财务隶属关系或财务管理关系收缴入库,即地方企业和单位被处以的罚款缴入地方财政,中央企业和单位被处以的罚款直接汇缴财政部大检查办公室在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营业部开设的“过渡存款户”。
三、各企业和单位办理汇缴“小金库”专项违纪收入时,要在银行信汇(电汇)凭证或转帐支票“用途”栏中注明“小金库”。
四、银行信汇(电汇)凭证可作为企业和单位会计记帐的原始凭证。
(编者注:上文中的某些具体规定如“过渡存款户”问题,请以现在的有关规定为准)
四、对清查出的“小金库”资金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规定
财政部1995年7月24日下发的《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规定:
一、企业清查出1995年1月1日以前的“小金库”资金,应按“小金库”资金的余额分别转入“以前损益调整”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以前损益调整”“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企业按规定计算出的“小金库”资金应纳的各种流转税(不含增值税)及附加,借记“以前损益调整”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科目;企业应补交的所得税,按规定也应单独核算,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实际交纳各种税金及附加时,借记“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企业清查出1995年1月1日以后发生的“小金库”资金,应按其余额相应调整本有关帐户,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产品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资本公积”“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科目。企业按规定计算出的“小金库”资金应纳的各种流转税(不含增值税)及附加,借记“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所得税”等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科目;实际交纳各种税金及附加时,借记“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三、企业清查出的“小金库”资金,按规定处以罚款时,借记“营业外支出——罚款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四、企业按规定清查出的“小金库”资金的罚款以及“小金库”资金实际余额不足应补交各项税款数额的差额,按上述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后,应在计算企业应纳所得税时,按有关税收规定进行纳税调整。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按(94)财会字第25号关于《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篇:关联企业无偿占用资金的问题分析与处理建议
关联企业无偿占用资金的问题分析与处
理建议
(1)现象和原因分析。无偿占用资金就是不付利息使用资金的行为。这个现象也多存在于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主要表现为一家企业无偿占用另一家企业的资金,双方不支付也不收取利息,就像“周瑜打黄盖一个愿
打一个愿挨”。这种现象目前较为普遍地存在于我国具有“母子”关系的公司中。
(2)行为和政策分析。使用资金,要付利息。这像“欠债还钱”一样天经地义。所以在企业实务中,借用资金不付利息或不收利息的任何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依据国税发(2008)86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母
子公司间提供服务支付费用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规定:
一、母公司为其子公司(以下简称子公司)提供各种服务而发生的费用,应按照独立企业之间公平交易
原则确定服务的价格,作为企业正常的劳务费用进行税务处理。
母子公司未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价款的,税务机关有权予以调整。
二、母公司向其子公司提供各项服务,双方应签订服务合同或协议,明确规定提供服务的内容、收费标准及金额等,凡按上述合同或协议规定所发生的服务费,母公司应作为营业收入申报纳税;子公司作为成本费用在税前扣除。
提供资金作为一种融资服务,母公司就要按独立企业收取利息,开具发票并依法纳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子公司符合条件的利息支出可作为成本、费用进行税前列支。其他关联企业之间的融资借款,尽管税法没有具体规定必须支付利息,但应比照国税发〔2008〕86号文件执行,进行相关的税务处理。
(3)处理建议。针对关联企业之间无偿占用资金的现象,我们建议如下:
1)要依据税法调整无偿占用资金的行为,防范被惩处的涉税风险。但收取多少利息,则可由双方约定(企业要依据各自的情况好好算算)。但要记住税法的总体精神是:收入必须纳税,支出符合条件才允许扣除。
2)如果是子公司无偿占用母公司的资金,因其存在股份关系,母公司可将子公司无偿占用的资金,改为投资。这就不涉及利息的收支了。如果双方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相等,总体上也不会增加企业所得税的税
负。
3)如果双方存在购销关系,无偿占用的资金就可以通过购销合同转变为往来款项,分别挂在双方的“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对于这笔款项是否加收利息,可由企业双方在合同上自主确定,税法对此并无硬性规定。或采取赊销方式,需要资金的一方不支付货款,双方都做挂账处理,这样资金需求方同样可以获得
一笔“无息”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