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小组合作失败应关注的几个细节

时间:2019-05-12 12:2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避免小组合作失败应关注的几个细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避免小组合作失败应关注的几个细节》。

第一篇:避免小组合作失败应关注的几个细节

避免小组合作失败应关注的几个细节

蓬莱市第二实验中学 宁彦来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是目前的状况是:许多教师充满激情的进行了尝试,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课堂上自由散漫的学生增多了;由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比较长,教学进度比原来变慢了,教学成绩也下降了。所以很多老师不得不改回原来的老办法。于是小组合作教学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反复甚至倒退的现象。我曾经在一所乡镇中学负责学校的“课程改革”工作,在一年多的课改实践中,一部分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小组合作教学的领军人,但也有一些老师成为改革的失败者。比较这些“成功老师”和“失败教师”,经过仔细的反思,我发现成功教师的很多细节上的做法正是我们避免失败应该注意的问题,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

一、分工要合理

很多教师小组合作乱的原因是小组内的成员分工不明确。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讨论之前并没有细致的安排,所以当老师宣布让学生讨论时,许多学生很茫然,不知道该和谁讨论?此时学生就开始放松了,课堂由原来的老师一个人讲变成了几个小组长讲,当某一个或几个小组长讲授水平不是很高的时候,这些小组就陷入了混乱,大家借此机会小声聊天等待其他小组的展示。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借鉴昌乐二中的做法,学生的讨论安排必须是一对一的,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参与课堂的权利和机会,如果有了明确的安排和责任,那么“参与讨论”的过程就成为学生科学之旅的开始。只要他们参与讨论了,就会暴露出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恰恰是这些问题激发了小组的活力,也是课堂精彩生成的源泉,因为没有问题的课堂只能是一潭死水,解决问题才是孩子们不断成长的台阶。所以我们一定要用科学细致的分工让每一个人成为课堂这个大舞台的演员而非“打酱油”的观众!

二、评价要有导向性

如果我们想让学生具有怎样的学习品质,我们的评价标准就应该做怎样的导向。在小组合作教学的每一个阶段,对学生要求的标准也应该是不一样的。在小组合作的初期学生不好意思参与,所以此时的加分原则可以是,只要参与就加分,答对了加的分多,答错了也要加分;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进展,学生积极参与的人数会逐渐增加,我们的加分办法可以做适当的调整: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我们规定A或B回答对了只能得到1分、2分,而小组成员中的C或者D同学回答正确后,我们给他加对应的3分或4分,如果这个结果是经过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得出的结论,而且他们又充当了一个合格的“小组发言人”,那么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得到这样的加分。这样的评价机制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此时的小组讨论不再是松散的讨论,而是积极的、热烈的。孩子们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为自己的小组成员赢得最高的分数。有了好的评价机制,无需教师的“驱赶”,学生的主动性被充分激发了。

三、评价要公平、要放在阳光下

许多老师说,学生对评价是不在乎的!我想,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用好评价的结果,这个评价最好是由班主任牵头,每一个学科、每周、每月、每学期汇总每个同学的评价结果,这些结果和学生学期末的各种评比挂钩,和孩子们的综合评价档案联系起来。关系到了孩子们的切身利益,而且评价目标又是如此的具体和公平,学生参与的热情就会很高。还有一些学校,把政教工作和教学工作融合到一起,规定:只有优秀的小组才有机会担当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的升旗手,只有优秀的课堂展示明星才能成为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的主讲人,在全校师生的面前展示自己的风采。这样的一些做法和尝试都成为学生积极参与小组互助学习不竭的源动力。

四、在小组合作的初期要有纪律做保证

课堂如果乱了,小组合作注定是要失败的。尤其是在高年级开展时,由于部分学生在低年级时学习基础较差,在小组合作的初期难免有一些懒散的习惯。对这些同学我们要用老师和所有小组成员的“合力”转变这些同学,这样的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常常会有抵触的心理,但是他们在与同学的相处中又有“脆弱和自卑”的一面,这时我们要培训好小组长,让他鼓动小组其他成员一起告诉他:你一定要学会了,咱们组挣分的多少主要靠你了!当小组成员赋予他这样的“责任”,大家又没有歧视他,热心的帮助他时,碍于大家的面子他就会行动起来。有事情干的孩子是不会捣乱的!只有没“事”的孩子才会去找“事”。所以用团队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确保良好的纪律是小组合作教学成功的保证。

五、小组不只是合作还要有独学的思考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如果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学生就会失去真正的“自我”。“独学”应该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石,尽管基石常常被埋在土中,被人忽视,但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仔细反思那些成功的课改案例,我们就会惊奇的发现,它们竟然有很多的共性:魏书生校长总说自己很懒,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邱学华老师发明的“尝试教学法”,先让孩子自己先试一试;课改名校杜郎口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他们的共性是都是先让学生经历自主思考的过程。正像郭思乐教授所说的那样: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生产”,知识才会被赋予特殊的情感,这样的记忆才会更深刻。生活中,我们常常抱怨孩子乱花钱或者不知道珍惜东西,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那些东西是父母“生产”的,和孩子们的相关度并不大。道理都是相通的。

六、领导的支持和包容

学校的领导在课改的初期要给课改的老师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由于没有太多的经验,所以进行小组合作的教师更像一棵不经风雨的小树,当出现成绩的波动时,需要学校领导的宽容和学校这个优秀团队的帮助,一个老师的力量是有限的,学校要给这些老师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这样的平台,大家可以在一起交流心得,解决困惑,用集体的智慧推动课改不断前进。希望我的尝试和建议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帮助。

第二篇:小组合作值得关注的14个细节20150324

小组合作值得关注的14个细节

□ 宋宏安

小组建设 4 个方面 1.组建小组

小组规模一般以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组织,人数太少又难以汇聚集体智慧。安排组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性格特点、习惯爱好、家庭背景、发展意愿等方面,要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

2.组长选择

小组设行政组长1名,各科学科组长各1名。组长和组员还可兼任纪律组长、生活组长、卫生组长、文化组长、阅读组长等角色。

初建小组时,首任行政组长要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责任心,性格外向、品德优良。首任学科组长应该在本学科学习中具有优势,还要拥有一定的学习指导能力。其他组长也要根据责任与特点合理选择。

所有组长实施轮流制。在小组组名、组徽、组旗、组呼、组歌、组规等内容初步建立后,应该开始实施各种功能组长的轮换制度。组长轮流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还能更好地促进小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的形成。

3.帮扶小组

最初构建帮扶小组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固定成员。因为2人组的思想碰撞不够激烈,4人组又有组织上的困难,所以比较推荐3人帮扶小组。每个帮扶小组中,应该拥有1个优等生、1个中等生、1个潜能生。

4.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包括组名、组徽、口号等内容,小组应该将它们制作成小组文化标识牌,持续强化小组的团队意识。这些文化要由行政组长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组员的聪明才智,通过民主讨论与评议最终确定。

制度文化。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商议,小组将最终形成小组公约以及具体的考核措施。之后,每个组员围绕小组公约完成自己的组员承诺。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些基本规定会逐渐内化为小组内部潜在的规则行为和精神文化,内化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准则。精神文化。通过小组活动,小组公约会内化为小组的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反映了小组的共同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

小组评价 4 个方面 1.捆绑考核

小组捆绑式考核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明确,每个人的利益都与小组利益紧密相关。在班级考核时,只考核小组,每个组员的表现都会影响到小组的考核结果。

2.优化评价

教师要在班级中公示考核细则、操作方法、评价结果,考核制度与实施过程一定要公平、公正、公开。

一名值周班长负责考核小组,另一名负责考核行政组长。值日班长梳理日常事务,负责监督、督促、汇报。

设置监督员一名,监督员负责监督考核中出现的问题,上报考核委员会主席,最终裁定权归班主任。

3.落实监督

对于小组评价来说,监督系统非常重要,既可以让评价显得更加正规,也可以让学生找到归属感与参与感。每个监督岗位一般由责任感较强的学生担任,但为了鼓励学生,也可以酌情考虑由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担任。监督岗位应该采取轮换制,让不同的学生不断体验。

4.激励措施

在开展各种活动时,发言、主持等角色实行小组名额分配制,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给优秀学生挂星牌,给优秀小组发奖杯与锦旗。组织优秀小组参加爬山、春游等户外活动。利用周末,举行优秀小组聚会,可以采取音乐会或其他娱乐形式。

小组运转 6 个方面 1.愿景管理 召开以“我的愿景”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畅谈理想与人生价值,让他们充分理解今天的学习与人生愿景的关系,自觉自愿地为愿景而学习,实现学习愿景化,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与任务。

2.小组培训

小组培训可以实行“教师包组制”,每名教师负责指导2—3个学习小组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团队力量。

对小组长进行培训是小组培训的重点,能够有效提高小组长的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帮助他们提高沟通能力与管理能力。

3.权力下放

教师要帮助小组的组长与组员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让小组分工具体、责任明确。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及时了解组情、优化小组;指导各小组实行行政组长和学科组长轮流制;及时召开小组反思会、组长经验交流会。除此以外,教师不应该过多地干涉小组事务,要给予小组成员充分的管理权力。

4.小组活动

为了突出小组作用,班级活动要尽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让小组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反复出现,不断赋予更加深刻的解读,从而内化为小组成员的精神追求。

以小组反思会为例,该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召开,实行小组轮流负责制。活动主题由负责小组拟定,活动素材也由该小组搜集。准备内容主要包括:黑板布置、海报设计、节目排练、演讲稿撰写与摘录、视频搜集与制作、背景音乐设计、考核评价,等等。

5.培养情感

教师要通过班会、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明白,组员之间应该帮扶互助、团结友爱,不应该排斥、责备、抱怨。在培养情感的过程中,教师与同伴的激励非常重要。

班级可以适当开展郊游等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亲近大自然。郊游活动也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让学生在互帮互助、合作竞争中,形成小组特有的凝聚力。

6.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学生可以搜集具有心灵冲击力的团队合作激励语或影视图片,以标语或表演的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作者单位系陕西省宜川中学)

《中国教师报》2015年03月11日载

2015年03月24日(星期二)收集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

在当代中国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小组合作学习日渐受到各地学校老师的青睐,形成了丰富的合作形式和方法。但在笔者的听课经历中,扎实有效的小组合作并不多见。究其原因,是对某些细节问题缺乏敏感和打磨。这些细节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小组合作学习从哪里开始?

对学生来说,只有具备了合作的意识、方法、能力和习惯,才能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但这些方面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简要地提出几个要求,让学生领会一下即可生成的,而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系统培养和训练,这里的细节不是培养的时间长短,而是训练的起点:从哪里开始培养和训练?可以从同桌合作开始,先尝试让同桌两人之间相互言说、倾听、补充与合作,再逐渐过渡到小组合作。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和适应过程。如果同伴两个人都不能很好地合作,如何指望他们能够顺利地进入到小组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有哪些前提条件?

这里强调的是一些基础性的条件,至少包括三个条件:其一,学生对要学习讨论的内容要有基本的阅读了解;其二,合作交流前,学生先要有自己的思考,带着自己的思考与同学共同分享、探究,如此才能避免用集体的思考和声音替代个体独立自主的思考;其三,学生需要有合作需求。之所以存在“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原因之一在于学生本无合作的欲望,却硬要让他们合作。

如何分组? 一般情况下,存在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两大类型,许多老师陷入了纠结之中:两种分组方式各有利弊,如何取舍?解决之道在于轮换,不宜一学期或一学年都是同质或异质分组,可以这个月同质,下个月异质,取长补短,互补共生。

如何分工?

小组合作过程中,需要对谁做主持人、监督员、记录员、小组发言代表等有明确具体的分工。分工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也在于小小分工背后有重要的育人价值:有了分工,才会有责任;有了责任,才会有担当;有了担当,才会有更好更快的成长和发展。这样的小组分工,就把教学与德育、成事与成人融合联通起来了。

需要有什么合作的规则?

规则就是小组合作中对学生该如何做的具体要求。其中代表性的合作规则是“弱者先说,大家补充,强者概括或总结”。判断弱者和强者的标准,不只是成绩,还有性格和习惯:个性内向、内敛,课堂上不爱主动发言表达,沉默寡言者即为“弱者”,反之则为“强者”。

小组合作是否有“时间底线”?

经常看到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后,不到1分钟就匆忙结束,这样的小组合作不可能有实效,只能沦为形式化和表演化的小组合作。在我看来,真实有效的小组合作时间,至少不能低于3分钟。当然,到底安排多长时间,要视学情和合作学习的内容而定。

小组代表发言的第一句话该怎么说?

如果小组代表的第一句话是“我认为,我发现,我觉得……”教师需要赶紧制止和纠正,恰当的表达应该是“我们小组……”。无须小组合作,个体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既然是小组合作之后的代表发言,就不能只讲自己的,否则,前面的小组合作基本无效。

如何对小组代表发言进行评价和反馈?

一方面,评价谁?有的老师习惯性地点评小组代表,这是一种方向性的错误,实际上应该评价其背后的小组合作质量与成效。我们倡导教师这么评价:通过这位小组代表的发言,我发现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很有成效,具体表现在,1、2、3……教师的评价语言切忌抽象的表扬或批评,越具体、明晰,越有针对性越好。另一方面,谁来评价?不只是教师,也可以让小组和学生之间互评,还可以让小组与个体学生自评,如此一来,就具体实现了“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

如何引发小组间的互动交流?

小组合作结束之后,进入到全班大组交流,此时很容易陷入“报幕式交流”的误区:小组代表各讲各的,组与组之间没有任何交集地互动,彼此割裂……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教师需要在第一个小组代表发言之前,发出清晰明确的指令要求:第一小组代表发言之后,其他小组代表在介绍本组合作学习成果之前,先对前面小组代表的发言,或评价、或补充、或提问、或质疑……在此基础上,再介绍自己小组的合作成果。这样一来,小组与小组之间就有了互动、对话和交流。

如何培养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倾听能力和习惯?

合作的过程,就是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相互倾听,实现生命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这里的关键细节,是教师需要不断提醒并鼓励学生做好批注或笔记,把同学、老师在讨论中生成的好的观点、思路、方法和语句及时记录下来,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这个细节有助于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意识、能力和习惯,提升捕捉、提炼资源的能力。

小组合作如何体现年段特征?

这不仅涉及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学段的小组合作特征、要求与方法的具体化,甚至包括同处一个学段,如小学,低年段、中年段、高年段等,各自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特殊合作要求和方式如何拟定。同时,也需要对不同年段之间的小组合作如何实现有机关联、衔接、转换与提升,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与研究。

小组合作如何体现学科知识特性?

例如,语文课如何开展小组合作,体现“语文味”?数学课如何体现清晰的“数学文化”,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等不同学科的小组合作如何展现出明晰强烈的“学科感”?再进一步而言,即使是同一个学科,如语文,教“议论文”,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散文、小说、古诗词等又该如何进行小组合作?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教研中重视和解决。

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有的教师基于根深蒂固的教案意识和教案情结,完全按照教案预设的小组合作时间节点来安排,不到这个节点就“按兵不动”。实际上,教师完全可以依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及时生成小组。这说明,小组合作也需要“动态生成”。

如上点点滴滴的细节,教师如果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关注并践行,那些形式化、表演化的小组合作,才可能走向扎实有效的、真正的合作学习!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应关注的几个问题及应对方法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我一直很淡漠,认为那只不过是一种“四人讨论”式学习。在有人听课增活课堂气氛时;在遇上一个自己暂时理不清思绪的问题时,小组合作学习便开始闪亮登场。其实,我认为这种教学方式于教学、于学生并没有什么实效性。

然而,人的思维终究不是一成不变的。新校长的到任,竟竭力鼓吹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大会、小会都

会适时地将其实践与研究成果一一展示,并要求这种教学模式在全校开花。

上级指示,岂有违命之理?但面对初三,如何进行,我遭遇困境。将全班55人分成11个小组,注意好差搭配?不行!重点高中的苗子我必须让其一长再长,虽说水涨船高,但是水何时涨,涨多高,实在堪忧,再说班上最差的楠,每次考试很难越过一位数,让最优的学生与他搭为一组,实在于心不忍。首先,楠何谈在学业上有所发展;其次,我们老师对楠都束手无策,让几个毛孩子去培养他,以期共同提高,难!

三思之后,我决定按照原先的座位,将全班分为8个小组。我认为至少有如下好处:第一,既符合初三的学情,又符合我一向认同的“寂寞做学问”的硬道理;第二,既强调了个人奋斗的重要性,又为少数奋斗无方的人提供了指点迷津的负责人。第三,既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又有组与组之间的竞争。

接着,我制定了小组合作的奖惩条件:

一、学习方面

1、课堂听课、平时作业被老师表扬的加1分,被批评的扣1分,哪组表现最好,小组成员各加1分;

2、考试取得班级总分第一的加3分,单科第一加2分,年级总分第一的加5分,单科第一加4分;

3、班级总分进步超过8个名次加2分,退步超过8个名次扣2分;

4、能指导他人学习的一次加1分。

二、生活方面

1、被校学生会、管理老师、行政督察扣分的将双倍扣分到小组和个人;

2、被我抽查发现不规范的一次扣1分;

3、个人垃圾不能及时清理的一次扣1分;

4、与父母、老师关系不融洽的发现一次扣2分。

这些分既计入个人又计入小组,凭借条件,我决定按时评选出“周冠军小组”、“周冠军个人”、“月冠军小组”、“月冠军个人”,奖品虽然是小意思,但尽量有所变化。

然后,我开始着手小组的建设。利用双休日,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每个学生围绕“为荣誉不懈努力,让竞争引领成长”的主题为自己的小组定一个名称,拟一个口号,并分别写清理由。我告诉学生这是一个中考活动题,也是小组合作的第一道附加题,被选中的可以加1或2分,学生显得很兴奋,作业完成得也很精彩,经过挑选,最终确定了如下的八个组:

一、战神队: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二、鹰击长空:拼搏、拼搏,永不懈怠;

三、海燕队: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四、猛进队:猛进,猛进,突飞猛进;

五、追梦队:我们的努力只为实现自己的梦想;

七、耕耘队:勤于耕耘,勇于向上;

七、腾跃组:创新学习,快乐生活;

八、励志组:磨砺心志,笑迎中考。

至此,开场白可以告一段落。我知道具体实施才是一个费心的大工程。我不知道,我可不可以坚持下去,但是面对55双眼睛,放弃可能会很难

第五篇: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失败的反思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失败的反思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失败的反思

本学年,我担任初一5班的语文教学。我一心想投入课改,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争取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也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使传统的信息传播网络化,扩展学生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为此,我在语文课上作了无数次的尝试,多次教学中实践中得以证明我采用的学生合作学习是失败的。我发现“热闹”的场面背后,只有30%的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积极效果,50%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收效甚微,只是流于形式,20%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在浪费时间,毫无功效。尤其是展示环节,很多同学胆子越来越小,声音也越来越小,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如何提高和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呢?

一、小组分组不科学。组与组之间差异太大,组员之间不协调,影响活动效果。小组分组应在在全面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合理平行分班。班级根据学生能力、成绩、品行、特长、按照好中差合理搭配、男女合理搭配、班委合理搭配的原则进行合理的分组,建设好开展“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单位。一般6人为一小组。

二、小组合作学习前期培训不足。包括小组活动过程中的坐姿和站姿,课堂上走动的走姿,这些行为都有具体的要求,具体的训练);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模式和活动能力的训练;为适应课改的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训练„„要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各种能力准备。尤其是听说的能力。“听”的能力训练可以尝试这样做。每天晚上放个温馨的小夜曲,就是放广播让学生仔细聆听蕴涵人生哲理的小故事,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写出故事中的哲理。这样长期以往,潜移默化,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听话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专注能力。“写”的基本能力既注重纸质书法训练,又重视黑板板书书法训练,提高学生的黑板板书水平,增强学生敢于展示的自信心。

三、没有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

没有评价,就没有促进。没有明确小组评分机制,没有在课堂中当堂亮分,课后没有小组小组得分统计,小组间没有有效地奖惩措施也是失败的原因之一。教师要召集各小组长共同协商制定小组评价制度,一般当场打分,班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奖惩。即使一切准备就绪,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活动还要经历准备、预演、正式开展的过程。应该在在每次交流结束时,教师在评价学习结果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评价小组合作的能力。以此经常提示、强化,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使他们真正懂得,不是聪明的人能成功,往往是能吸取别人的意见,与他人合作的人能成功,进而不断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四、小组分工不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虽是是一种集体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发现他人的优势,学习他人,悦纳他人,完善自己,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一种情感同化的态度,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努力。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有些小组的学生虽然面对面地围在一起,却各忙各的事,无法交流,不会合作,小组学习如同虚设。那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学生,其主体性受其身心尚未成熟的状态制约,认识水平、交往水平、自律水平是逐渐发展提高的过程,学习行为需要监护、引导和规范。因此,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制定选择小组活动规则,探索小组学习的方法。如:如何在小组中表现自己;明白认真观察和学习他人的动作展示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指导小组长的工作方法,提高其组织管理能力等。这动作种方法可以使学生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协同作战、共同成功。小组在应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个成员特长和其他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分工,以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都要有人做”,让每个学生各自得到激励,得到发展的目标。小组还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给小组取名,制作个性化组牌,制定组规,小组内部评价奖惩制度

五、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不够科学。没有选择较有合作价值 的内容来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主动,使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设计适合多人合作学习的活动内容。首先,必须有合作价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些活动和作业或是场景,或是令人兴奋的刺激,或是让人困惑的问题,或是可以预见的成就。其次,我们在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时,应该注意内容含量不宜过小,如果单个人力量就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大家合作的必要;内容难度要大众化,过难容易冷场,或者导致只有少数人的真正参与,而且,创作活动不宜出效果,过于简单会使学生无须作深入的思考,缺少思维价值的合作,没有什么意义。

六、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遗憾:学生刚刚进入角色,学生的思维刚刚展开,所研究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便偃旗息鼓,终止大家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因时间的不充裕直接制约了其深入展开。

总之,本学期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虽然不够成功,但仍让我收获颇丰,积累不少的经验教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下载避免小组合作失败应关注的几个细节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避免小组合作失败应关注的几个细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课堂教学应关注的细节

    教师课堂教学应关注的细节 唐河县教体局教研室 王颖 1、提前三分钟进教室 老师要提前进教室,便于作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的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联络师生情感„„有效提高课堂的......

    关注细节

    关注细节,经营目标,成就未来 ——读《专注的力量》有感 生活,是诗意的剪影; 细节,是生活的像素。 一、寒梅过无影,唯留翠沾香。 我们通常会惊喜于一朵花绽放的娇艳:“唯有牡丹真国......

    关注细节

    关注细节,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古往今来,许多人往往因为细小的失误而最终与成功失之交臂,而有那么一部分人却凭借着细节的完美......

    关注细节

    关注课堂注重细节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 ——关于加强课堂教学工作的意见 课堂教学是特教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关注课堂,关注残疾学生的生命发展,反映......

    关注细节

    关注细节,促进生成 [内容简介]: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学习过程总是伴随着疑问和错误,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生也一样,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经历和基础的不同......

    关注细节

    关注细节,努力成为孩子喜欢的老师 ——北苑小学举行师德师风专项检查活动 北苑小学接到婺城区《转发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温岭市蓝孔雀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及进一步严格师德师风......

    关注细节 文档

    我国古代教育家老子曾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细;天下大事,必做于易。”他精辟地指出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因此,关注细节是我们成功的秘诀......

    小组合作的15个细节(大全5篇)

    小组合作的15个细节 今天我要分享给大家的内容来自2017年4月20日,华东师范大学李正涛教授在巩义市“新基础教育”实践研究项目启动仪式的报告——《“新基础教育”研究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