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农村少先队工作
谈农村少先队工作
新平县他拉小学王雁雨
伴随着农村经济的日益发展,农村小学少先队工作也在不断向前发展。教育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对学校的少先队工作也同样有着全新的理念指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专业成长,更离不开学生的生命个体自由健康地发展。学生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举足轻重的育人使命。德育为先,作为其中一分子的少先队工作,更应自觉主动地发挥它的辅助作用,给学校发展增添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农村孩子住校生多,学校就是他们的家,他们渴望接近同伴,趋向群体,我们应给他们构建一个充满爱心、团结协作、自由快乐、积极向上的“家”——少先队组织。在少先队这个大家庭里快乐健康的成长,让每位队员成为少先队的主人,是辅导员的神圣职责。因此,我认为,加强农村少先队工作,促进农村学校全面发展刻不容缓。
一.让少先队工作真正成为农村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农村少先队活动应从学校生活、周边环境、家庭条件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什么就做什么,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活动中获得真情实感。
(一)责任驱动。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受教育者生命个体自由健康地发展。教育是一种责任,少先队工作只有遵循队员身心成长的规律,尊重生命个体自由发展的需要,才能真正担负起这一责任,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校长要重视少先队工作,不仅要将工作责任到人,更重要的是应让每一位辅导员明确职责,以崇高的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让每一位队员带着责任心投身于活动。少先队辅导员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建设一支素质良好的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少先队工作的关键。有责任心,才会积极参与;有责任心,才会自主体验;有责任心,才会敢于创新;有责任心,才会亲历实践。强烈的责任感,会迸发出努力进取的工作热情,会激荡出宽广无私的爱,爱与责任同在,工作随活动展开,生命因体验而精彩。
(二)信念支撑。少先队组织,可以说是学生入学以后的一种信仰。参加少先队活动,在活动中经受磨练,从而坚定学生的人生信念,是少先队组织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对待科学的态度,适应环境的能力,处理问题的方法,看待事物的价值取向等,都会在耳濡目染的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得以升华。因此,少先队活动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以不断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不断增强他们对组织的信任度,从小树立起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信念,让美好的信念陪伴他们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让少先队活动成为他们今后创新创业的实习地、演练场。红领巾是一种神圣的标志,它离不开信念的支撑。一个人对信仰的追求,全凭信念的不断提升,不断坚定。雏鹰争章、“五爱”教育、规范训练都应在认知的基础上,以增强信念为重点,用信念约束其行为,用信念促其成习惯,信念影响着他的人格,信念决定着他的道德品质。
(三)情感催化。每一生命个体都存在着差异性。对于同样的实践活动,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体验。如何让每一个体的生命历练享受到成长的快乐,这是少先队工作永恒的课题。以情感人,用心灵呼唤心灵。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无法说教,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如果没有心灵感应,“点”也是白点。我们不能把少先队工作当作一种应付,把少先队活动看作一种教育教学活动
以外的附加,而是要以积极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创新,去开拓。活动前,辅导员要留心观察队员的思想情绪,选择安排接近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教育内容;活动时,要让每一位队员充分展示个性,交流中沟通、合作中分享,即时捕捉情感信息,及时引导;活动后,要求队员将感受到的兴奋喜悦,表现出的精神面貌,转化为积极亢奋的学习情趣,促使心灵之羽自由飞翔。这样的情感投入,心灵碰撞,定然催生出积极向上的生命存在。生命需要情感呵护,情感需要生命维系,少先队活动一旦以真情关注生命的需要,红领巾事业将会兴旺昌盛,学校发展定会前途光明。
(四)身体力行。新课程标准中出现较多的词是:经历、感受、体验、欣赏、互动„„,那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农村少先队工作也不例外。我们必须把握育人方向,拓宽活动领域,创新工作思路,落实组织措施。让队员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走近大自然,去亲历社会的人情世故,去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去体验人生的成功失败,去欣赏大自然的和谐伟大。辅导员要保持一颗童心,和队员们一起欢呼、一起歌唱。生命的成长是一个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参与、实践、创造是生命主体主动成长的根本表现。唯有主动参与,自主实践,才有创新创造的可能性;唯有具备创新创造能力的生命存在,才能促进学校、社会的发展,才会与世界和谐共生。
二、农村少先队工作的几点思考
美国教育学家村威曾经提出:“儿童将来要参与社会生活,现在就该投入社会生活。教育不应只是生活的准备,教育本来就应是生活,是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因此,少先队活动理应与学生的生活链接,把教育过程还原为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过程。新课程形势下,学校少先队工作将会面临新的挑战,一些不合时宜的方式方法将要被淘汰。如何扬弃传统,创新破难,是我们每一位少先队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主题队会与学科相结合。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综合性,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可以把少先队活动作为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来开展,还可以将主题队会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譬如诗歌朗读,歌咏大赛,演讲讲座等,可以结合语文课堂,让每位队员都得到朗读技巧与口语表达的训练。在课堂上展示后,通过合作评价,提高能力与自信。鼓励他们到课外去寻找自己喜欢也较适合朗读表现的篇章,反复操练后,可以在小队里交流,也可以到中队甚至大队的舞台上去展示,让他们的生命之花因为有了价值的实现而绽放得更灿烂、更美丽。
(二)教育活动与家庭相融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少先队活动可以此为契机,向农村拓展,充分利用农村教育资源,举办一些生动活泼或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诸如参加各类服务活动、公益劳动;调查农村环境,撰写研究报告;慰问孤寡老人、宣传诚信等中华美德教育等,充分挖掘队员的智慧和潜能,让他们融合到社会这个大舞台,触摸社会大熔炉的脉搏,体验生活真实情境的乐趣。
(三)道德训练与队员需要相符合。道德唯有落实在人心,才能化为道德主体的自觉实践。曾有专家呼唤富有亲和力的德育工作,我想少先队工作只有以学生思想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让每一位队员的心灵都能够自由的舒展为终极追求,才能营造出富有亲和力的工作环境,道德要求才能深入人心。这是一件极难把握的事情,需要教育者用自己的生命感悟去探究、去寻求。
少先队的工作是复杂的,是不断更新的。因而,我们要用新的理念来开展少先队工作,让少先队融于学校课程改革之中,拓展活动空间,创新工作方式和内
容,我们的少先队工作才会有新的突破。农村小学的少先队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一线的辅导员,我们要开拓进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农村小学的少先队工作中,促进农村小学少先队工作全面、有效的开展。每一位辅导员只要心中有队员,心中有少先队,那少先队工作就会做得有声有色,农村少先队各项工作才能迈上新台阶,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少先队工作将会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农村少先队工作任重而道远
浅谈农村少先队工作的建设
【摘要】
如何开展农村少先队工作,是广大农村辅导员们值得关注的问题,重视农村少先队工作队伍的建设是考量学校领导对德育教育的成效。同时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少先队的作用,培养队员的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队员的社会公德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农村少先队建设
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作为农村小学少先队辅导员首先要认识到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把学校少先队工作做好。
学校的少先队工作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校领导是否把少先队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中,并且去实施,扎扎实实地做好少先队工作。而在农村,大部份学校领导对少先队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或者只有计划,没有去落实,或者只给辅导员挂个名而已 ,没有留给他们工作的空间和时间,没有给辅导员施展的平台。一学年下来,少先队工作总是处在平
平淡淡,没有一点起色。在期末工作总结中,很少有着对少先队工作的给予肯定或对少先队工作仅仅是寥寥几句。那只会给辅导员们精神上的压抑。倘如一所学校的少先队工作搞得好,整所学校就会朝气蓬勃,富有生机。反之,则会黯然失色。这正说明了一所学校的少先队工作往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工作离不开少先队工作的支持与协作,少先队工作更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特别是农村的学校领导,要想让整所学校活跃起来,那就更要重视、支持和激活少先队工作。少先队辅导员是我国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少先队辅导员更是少先队工作的主体,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少先队的基础工程,也是加强学校整体师资队伍的重要环节。当前农村学校都很少有专职的少先队辅导员,基本上都由班主任兼任,且都担任着重要学科的教学工作。在抓好班级管理中,还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对少先队专业知识不熟悉、不了解,仅是个有名无实的少先队辅导员。这势必会造成重视教学工作,忽视少先队工作。因此,作为学校应大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培养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少先队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少先队工作,提升少先队教育水平的关键,更是学校领导对少先队工作的重视与支持的体现。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学校领导务必认真做好少先队辅导员的选拔聘任工作。在选拔过程中,尽量将热爱少年儿童,关爱少年儿童工作,知识丰富,具有较强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优秀教师选拔到辅导员岗位上来。
还要做到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只有高素质的队伍,才会有高质量的工作。因此学校领导要把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对辅导员进行培训。让辅导员进一步加深对少先队工作的认识,同时加深自身素养。
辅导员是学校教师中的一员,是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同事们的信任与协作下开展工作的。辅导员要把工作做好,就必须要有爱心和责任心。用爱心抚育每一个少年儿童的心灵,使他们在阳光和雨露下健康成长,是每一位辅导员的神圣职责。它不是一种溺爱或宠爱,而是把爱与严得当的结合。热心地关怀帮助儿童,充分地信任和尊重他们,是做好少先队工作的基础。有了爱心没有责任心,那是不完善的爱。实践证明:爱与责任是互相依存,是做好少先队工作的前提条件。
辅导员是少先队员的亲密朋友和指导者。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少先队的组织作用。要善于把辅导员的指导作用与发挥少年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相结合,这样,如何提高少先队工作水平。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充分发挥队干部的作用。怎样才能充分发挥队干部的作用?一是坚持民主选举,完善队干部任职制度。每学年初,大队辅导员要召开中队辅导员会议,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少先队活动计划,周密安排活动内容,狠抓工作落实,注重活动实效。采用民主推选大队委委员。二是培养队干部。少先队干部是少先队的核心与骨干。它具有凝聚力、带动、表率和协助作用。帮助队干部树立光荣感和责任感,加强工作上的指导。三是信任和尊重队干部,辅导员要做到了
解每个队员的个性,推心置腹,以诚相见。尊重学生是基础,信任学生是表现。有尊重才能信任,信任是尊重的表现。在工作中,以扶放方式指导队干部们各尽其责开展工作。让队干们学做队的主人,在学习和生活中自主、合作、探研,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和管理,从而使他们感受到工作的乐趣。辅导员应及时表扬和肯定他们的成绩,同时也要指出不足之处。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队员们在活动中受益。少先队员本身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孩子本身是以“动”为主。任何一位辅导员都应该根据队员的年龄特征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开设些有利于队员们身心健康的、有科学创造性的活动。主题队会是少先队活动开展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对队员进行德育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抓住主题队会活动,开创性地开展主题队会活动,会让学校德育工作更加具体化、多样化,会充分体现少先队特有的德育教育功能。因此主题队会少不了,各中队辅导员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队员上好每一节主题中队会,通过队会对队员们进行思想品质教育。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户外活动,如:每周一进行升旗仪式,升旗仪式是学校德育活动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规范的升旗仪式,使全体师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选择一些紧扣时代主旋律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例,通过国旗下的讲话,对队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队员爱国的热情,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起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而奋发成才的远大志向。组织队员利用郊游,做到美化、净化环境,加强队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通过专题讲座和黑板报,结合“学雷锋”,“环保日”,“红领巾志愿者”,“爱我校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和“关爱老人,孝敬老人”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提高队员的社会公德意识。以文明礼仪教育为切入口,深入开展文明班流动红旗评比活动。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制订的《文明礼仪常规》,制订出评比实施细则,坚持做到每周小评,每月小结,期终总结。并通过黑板报、广播站等阵地,开辟专栏,组织讨论,教育引导队员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做个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的好少年。加强学校少先队的阵地建设,开通红领巾广播站。开设知识园地、故事天地、音乐欣赏和校园“万花筒”、“知心姐姐”等栏目,由队员们自己投稿、采编、每周定期播出。广播站可为队员们的创新实践能力创造平台,丰富他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知心姐姐”栏目的开设,可以帮助解决孩子们在日常学习生活和生长发育中,遇到的一些困惑。还可以利用“知心姐姐”栏目,在孩子们与教师之间搭建一座桥梁。通过这些活动丰富队员们的第二课堂,把时间和空间让给他们,使他们活泼、快乐的健康地成长。更能给校园带来朝气蓬勃。总之,少先队没有活动,就没有生命力。队的活动越生动活泼,队的生命力越丰富多彩。少先队组织吸引力就越大,越有朝气。
少先队员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也是党的希望。我们深深地感到少先队工作任重而道远,引导和教育好每一个队员是每一
个辅导员的责任和义务。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每一位辅导员只要心中有队员,心中有少先队,学校的少先队工作就会做得有声有色。
第三篇:如何做好农村少先队工作
如何做好农村少先队工作
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进步伐,加强农村少先队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少先队工作重点。现在的农村少先队工作,可以说是困难与机会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儿童,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陪伴时间较少的现代儿童,更渴望接近同伴,趋向群体。当学龄儿童开始学校群体生活时,教育者应给他们构建一个充满爱心、团结协作、自由快乐,积极向上的“家园”。这个“家园”就是少先队组织,它是少年儿童出巢练翅,由小家庭走向社会大家庭的驿站,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和各项社会化的一个“理想家园”。在欢乐的少先队中成长,让每位队员成为少先队的主人,是社会赋予辅导员的神圣职责。
在“必须坚持把实践作为少先队教育的基本途径,着重组织少年儿童在实践中体验”的教育思想下,我认为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注意角色的转换,从说教者变为引导者,运用各种活动形式,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和理性思考,不断提高素质,弘扬主体性,学做小主人。
一、开发队员的潜力,激励自信心
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无穷的潜力。辅导员的工作就要循循善诱的去开发,让它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石。因此,开展“我是小主人”活动是唤醒主体意识、激励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首先我发动队员进行“我是小主人”的宣传。收集中外名人、体育健儿自信、自强,做国家主人翁的事迹,用黑板报形式宣传;访问爸爸妈妈及长辈,请他们谈对小主人的希望;调查班内有小主人行为的队员,利用课前、课后、队会时间,及时表扬,树立榜样。给每一个人展示“我是小主人”的机会,就要注重创造支持性环境。我注意发现小主人意识的萌芽。如课间大活动时,当平时很少出头的队员做红领巾监督员,检查本中队队员佩戴红领巾情况,就会使这个队员的自信心倍受鼓舞,主动性大大增强。年级举行绘画评选,一些人落选,如果能使落选的作品在班里展出,让每个人都有展示小主人能力的机会,就会促使队员的积极参与。中队内如能经常开展绘画、诗歌朗诵、说故事等活动,学生就会在一次次交流中感受到做小主人的参与快乐。中队干部轮流当,是锻炼小主人才干的好机会。
二、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每年结合当前形势,在师生中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如少先队活动以庆祝国庆六十周年为主题目,结合当前形势,在师生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廉洁教育,召开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队会,学习解放军战士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事迹,让学生了解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现在美好生活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向学生推荐反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书籍和电影;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把烈士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明节开展“缅怀先烈”纪念活动,让学生自制花圈和小白花,去祭扫烈士墓,并邀请农场关工委老同志现场讲述烈士牺牲的经过,以此来缅怀革命先烈;为培养学生防毒拒毒意识,少先队向学生发出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倡议,邀请公安干警到学校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讲座,组织学生观看禁毒宣传挂图,公安干警现场讲解国际禁毒日的由来,什么是毒品,毒品的危害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号召学生每人在假期收集十条新闻,班队会交流,更多的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政治。
三.农村少先队活动关键在与实践
一个组织存在的价值首先表现为是否有利它的,主要是对它的所存在的环境的 影响。农村少先队工作首要服务于学校工作,具体到一个学校,就是要服务于学校的整体工作,让少先队的队员自主管理发挥效能,优化美化学校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得到学校和教师的认可,“有为从而有位”。一个组织存在的价值是否有自己的工作内涵,体现了组织的日常运行。农村少先队要服务于素质教育,就是要为学生成长提供舞台和场所,活动、阵地、队干部的轮换制等等都应该成为锻炼学生能力的有利时机和发展学生素质的有效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深入地开展富有农村特色的实践体验教育活动。坚持贴近少年儿童,贴近农村,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村生活,经常性的开展主题队会、对日活动等。
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特殊困难少年儿童是农村学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村少先队组织要特别关注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有困难的少年儿童,为需要关爱的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提供服务和帮助。要扎扎实实、富有针对性地开展“手拉手”活动,通过农村少先队员内部的手拉手,农村少先队员 与城市及发达地区少先队员的手拉手活动中,帮助队员进步,引导农村特殊儿童群体与其他少先队员共同憧憬美好的未来,相互激励,立志成才。
要心存闪光的信念,要坚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队、教两家的齐抓共管下,我们共同努力下,农村少先队一定会迎来美好灿烂的明天。
第四篇:畅谈农村少先队工作
畅谈农村少先队工作
他拉小学王雁雨
教育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对学校的少先队工作也同样有着全新的理念指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专业成长,更离不开学生的生命个体自由健康地发展。学生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举足轻重的育人使命。德育为先,作为其中一分子的少先队工作,更应自觉主动地发挥它的辅助作用,给学校发展增添勃勃的生机与活力。然而,就我们农村学校现状而言,少先队工作的开展情况却不容乐观。
一、农村学校少先队工作现状分析
(一)组织健全,但职能不明。社会主义学校发展至今,少先队工作蓬勃兴起。不少学校在此方面成绩卓著,各种荣誉纷至沓来。的确,我们的许多优秀少先队工作者、辅导员们,呕心沥血,不遗余力,为健全组织,规范管理,作出了很多贡献。许多感人事迹,也是耳闻目睹的。但是,反观农村学校,虽然在组织层面上,各大、中、小队辅导员,各大、中、小队长都一应俱全,甚至也聘请了相应的校外辅导员,可是,相当一部分的中队辅导员、中队长,都是由班主任、班长兼职,他们或许因管理班级教学、学习的事务繁忙,以至于忽略了真正意义上的少先队工作,或许因职能不清、不明,导致许多工作无法真正开展。在这种情形下,校外辅导员就只能徒有其名了。
(二)活动落实,但目的缺失。可是,话又得说回来。现在的许多农村学校,在少先队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可观的成绩,这也是辅导员们辛苦努力的结果,我们无权抹杀他们的功绩。然而,像这样纯粹把“达标”看成是开展活动的主要目的,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育形式,即便每一位队员都亲身经历了,他们又会有多深的体验呢?体验不深,情感怎么培植?体验不深,道德怎么内化?这种只顾形式,不求内涵的做秀活动,我们认为是不可取的,它不会给队员的成长带来任何的益处。
(三)流于传统,创新不够。传统的少先队工作,往往遵循自上而下的树形图式开展,下级对上级下达的指令言听计从,不敢轻易越雷池半步。大队部提出要加强队员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队辅导员就集中精力抓行为规范的落实,不顾队员的思想情绪,把它当成是“铁的纪律”,一概要求严格做到,不准有丝毫违规表现。上级要组织“创新方案设计”大赛,每个中队就立马布置队员进行创新方案的设计,先独立思考,写出方案,再由辅导员引导创新,完成设计。这样的创新,乍一看,或许也似花般的娇艳迷人,但顶多也是摘自名家名树,要不就是塑料拼装而成,不可能有生存的价值。因为,它根本没有供给养料的土壤,也没有维持呼吸的空间。可见,培植创新的土壤,孕育创新的空间,却是多么的重要。
(四)囿于学校,拓展较难。农村学校少先队工作,大多围绕大、中、小队主题活动开展。条件稍好的学校,在校内开辟一个劳动实践基地,或者在校内、班内设置几个服务岗位,让队员们接受锻炼,以增强服务意识。难得有了“红领巾监督站”,很少见到红领巾的影子。主题活动也好,岗位锻炼也罢,都是少数几个优秀队员在支撑场面,绝大部分队员在旁观,在听之任之,主体
性、主动性、参与热情、角色体验大打折扣。由于队员居住分散,同村相对较少;少先队辅导员兼职较多等客观原因的存在,致使农村学校少先队工作很难向校外拓展。
综上所述,当前的农村学校,少先队工作似乎被隐藏在学生德育之中,偶尔见到它的身影时,更多地也只是关注教育任务,学生的需要很难顾及。不错,教育有任务,需要我们去为之奋斗;但同时,教育更是服务,它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需要,竭诚地给他们以必要的引导和帮助。新课程启动已有好多年,但“以人为本”、“创新破难”的观念仍需培育。为此,我认为:学校少先队工作应该成为学生德育这个有机体的大动脉,它的血液新鲜红润,德育就有生机;它的活动畅通无阻,德育就有活力。
二、让少先队工作真正成为农村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农村少先队活动应从学校生活、周边环境、家庭条件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什么就做什么,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活动中获得真情实感。这也许会是刻骨铭心、一辈子难以忘却的体验,这才是最有价值的教育。
(一)责任驱动。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受教育者生命个体自由健康地发展。教育是一种责任,少先队工作只有遵循队员身心成长的规律,尊重生命个体自由发展的需要,才能真正担负起这一责任,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校长要重视少先队工作,不仅要将工作责任到人,更重要的是应让每一位辅导员明确职责,以崇高的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让每一位队员带着责任心投身于活动。有责任心,才会积极参与;有责任心,才会自主体验;有责任心,才会敢于创新;有责任心,才会亲历实践。强烈的责任感,会迸发出努力进取的工作热情,会激荡出宽广无私的爱,爱与责任同在,工作随活动展开,生命因体验而精彩。
(二)信念支撑。少先队组织,可以说是学生入学以后的一种信仰。参加少先队活动,在活动中经受磨练,从而坚定学生的人生信念,是少先队组织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对待科学的态度,适应环境的能力,处理问题的方法,看待事物的价值取向等,都会在耳濡目染的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提高升华。因此,少先队活动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以不断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不断增强他们对组织的信任度,从小树立起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信念,让美好的信念陪伴他们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让少先队活动成为他们今后创新创业的实习地、演练场。红领巾是一种事业,事业离不开信念的支撑。一个人对信仰的追求,全凭信念的不断提升,不断坚定。雏鹰争章、“五爱”教育、规范训练都应在认知的基础上,以增强信念为重点,用信念约束其行为,用信念促其成习惯,信念影响着他的人格,信念决定着他的道德品质。
(三)情感催化。每一生命个体都存在着差异性。对于同样的实践活动,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体验。如何让每一个体的生命历练享受到成长的快乐,这是少先队工作永恒的课题。以情感人,用心灵呼唤心灵。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无法说教,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如果没有心灵感应,“点”也是白点。我们不能把少先队工作当作一种应付,把少先队活动看作一种教育教学活动以外的附加,而是要以积极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创新,去开拓。活动前,辅导员要留心观察队员的思想情绪,选择安排接近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教育内容;活动时,要让每一位队员充分展示个性,交流中沟通、合作中分享,即时捕捉情感信息,及时引导;活动后,要求队员将感受到的兴奋喜悦,表现
出的精神面貌,转化为积极亢奋的学习情趣,促使心灵的自由自在。这样的情感投入,心灵碰撞,定然催生出积极向上的生命存在。生命需要情感呵护,情感需要生命维系,少先队活动一旦以真情关注生命的需要,红领巾事业将会兴旺昌盛,学校发展定会前途光明。
(四)身体力行。新课程标准中出现较多的词是:经历、感受、体验、欣赏„„,那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少先队工作也不例外。我们必须把握育人方向,拓宽活动领域,创新工作思路,落实组织措施。让队员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走近大自然,去亲历社会的人情世故,去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去体验人生的成功失败,去欣赏自然的和谐伟大。辅导员要保持一颗童心,和队员们一起欢呼、一起歌唱。生命的成长是一个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参与、实践、创造是生命主体主动成长的根本表现。唯有主动参与,自主实践,才有创新创造的可能性,唯有具备创新创造能力的生命存在,才能促进学校、社会的发展,才会与世界和谐共生。
三、农村少先队工作的几点思考
美国的教育学家村威曾经提出:“儿童将来要参与社会生活,现在就该投入社会生活。教育不应只是生活的准备,教育本来就应是生活,是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因此,少先队活动理应与学生的生活链接,把教育过程还原为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过程。
新课程形势下,学校少先队工作将会面临新的挑战,一些不合时宜的方式方法将要被淘汰。如何扬弃传统,创新破难,是我们每一位少先队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主题队会与学科相结合。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综合性,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可以把少先队活动作为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来开展,还可以将主题队会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譬如诗歌朗读,演讲等,可以结合语文课堂,让每位队员都得到朗读技巧与口语表达的训练。在课堂上展示后,通过合作评价,提高能力与自信。鼓励他们到课外去寻找自己喜欢也较适合朗读表现的篇章,反复操练后,可以在小队里交流,也可以到中队甚至大队的舞台上去展示,让他们的生命之花因为有了价值的实现而绽放得更灿烂、更美丽。
(二)教育活动与家庭相融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少先队活动可以此为契机,向农村拓展,充分利用农村教育资源,举办一些生动活泼或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诸如参加各类服务活动、公益劳动;调查农村环境,撰写研究报告;慰问孤寡老人、宣传诚信等中华美德教育等。充分挖掘队员的智慧和潜能,让他们融合到社会这个大舞台,触摸社会大熔炉的脉搏,体验生活真情境的乐趣。
(三)道德训练与队员需要相符合。道德唯有落实在人心,才能化为道德主体的自觉实践。曾有专家呼唤富有亲和力的德育工作,我想少先队工作只有以学生思想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让每一位队员的心灵都能够自由的舒展为终极追求,才能营造出富有亲和力的工作环境,道德要求才能深入人心。这是一件极难把握的事情,需要教育者用自己的生命感悟去探究、去寻求。
少先队的工作是复杂的,是不断更新的。因而,我们要用新的理念来安排少先队工作,让少先队融合于学校课程改革之中,拓展活动空间,创新工作方式和内容,我们的少先队工作才会有新的突破。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少先队工作将会更上一层楼。
第五篇:谈农村计划生育工作
谈农村计划生育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神州大地奉行“人多力量大”的真理。中国人口从1949年的5.42亿开始迅猛增长。到今天中国的人口已经接近了14亿!中国的人口数量差不多占了全球总人口数量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然而人口大国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饱尝了人口过多给我们带来的痛苦。人口过多造成的就业问题、环境问题、医疗问题、社会稳定与发展问题、教育问题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按理说,国民都知道我们必须要控制人口,但在今天看来控制人口还任重道远,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在爷爷的年代里,因为打仗,多生娃就是为国家作贡献。所以爷爷那个年代里大家都生得很多,多到有十多个兄弟姐妹的。到了爸爸妈妈的年代,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说什么人多力量大,极力鼓励生育,人们生得越多越好,而没有顾及喂养和教育的艰难。结果遇上了三年大饥荒,存活率尽管不是很高。但也大大提高了我们的人口数量。到了我们这年代,不需要打仗了,也没人鼓励生育了,反而严厉的打击超生,到外都是杜绝第三胎的标语。但受养儿防老和传宗接代的思想影响,人们普遍都希望能生更多的孩子。年轻人东藏西躲只为了生个男孩或多生几个男孩。超生游击队应运而生。像我妈就跟我讲过她当年的光辉历史。那时候超生主要是以惩罚为主。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可以随意进入农民家庭抢东西,到处捉人。人们还搞什么生产,都躲着生娃去了。结果经济没提高,人口迅猛增长的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
从70年代到现在计划生育也搞了好多年了,成效是有的。在严厉的手段控制下,我国的人口增长来了一个急刹车,但急刹车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不小于人口增长要带来的后果。按国际标准的话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显然我们还没有做好人口老龄化的准备。未富先老使我们陷入了控制人口和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双重困境。不过尽管如此,从长远上看来无论现在遇到了何种困控制人口已经迫在眉睫了,我们别无选择。在我看来,家乡的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工作是失败的。想生的还是能想尽办法生,上有政策下的自有对策。现在不是用罚款代替进屋抢东西和捉人了吗!但又怎样呢?有些人家里本来就没什么的钱让你罚,他们有的只是仅能维持生活的费用。随你怎样罚都没用,你总得让人活下去对吧。
所以罚款对于没钱的人来说根本就不起作用,因为他都没钱给你罚。像这样的家庭多着呢。对穷人没用那么对于有钱的人来说就有用了吗?更是没用。因为他们有的是钱,随你怎么罚都行,只要你让他生就行了。对于长年在外打工的年轻的就更别说罚款了。所以我觉得用超生罚款这项政策来控制人口是不可取的。至少取得的成效不大。超生现象在到现在都还未能减少。
我觉得计划生育之所以一直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效关键是人们的观念还没转化。像当今中国的农村普遍贫穷落后,而我国的社保工作做得又远远不够,在农村里人们老年主要依靠儿女来维持生活,所以养儿是防老的需要。再加上,在农村封建思想还普遍存在,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人们为了传宗接代,一直生到有了男孩子为止。建议我们的政策应当从改善人们的生活和转变人们的观念这两方面出发。现在国家不是有新的计划生育政策吗?国家对农村符合三个条件的家庭实行奖励:第一,只生一个孩子或者两个女儿的家庭,第二,满60岁;第三是农村户口。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家庭,每个人一年补助600块钱,如果两口子都过了60就补助1200。但现在还只是在指定的试点上试行。我觉得奖励比惩罚来得更实际一些,这项政策应当尽快推广和落到实处。当然我们说单纯是奖励政策还远远不够,因为有一些人他们并不缺钱用,所以再怎么奖励他们依然我行我素的。也有的传统观念比较强,宁愿穷也要继续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所民说奖励政策还远远不够。还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晚婚晚育,少生幼生,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观念。从观念上去改变人们的思想。这才是从根本上去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
从做法上来说首先制定宣传国家对于计划生育的优惠政策,让村民都知道有这么一项奖励政策。贫穷的家庭应当通过优惠政策帮助其脱贫。这样就能避免一部分的人因为养儿防老这个思想而过度生育了。其实农村信息闭塞,很多人都不知道国家有什么政策。所以国家制定的政策地方政府应该宣传到位。其次,通过发放书籍,教育人们少生优生优育的于家庭于个人的重要性和转变人们的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教育不应该只是针对现在的年轻人还应当包括未来的年轻人。当然还有老年人,因为即使他们已经过了生儿育女的年纪,但他们往往给年轻人输加压力或他们的思想影响年轻人。对于个别保守人群要进行耐心的教育,详述利弊。最后从人民的需要出发,建立调查小组,让村民发表个人的意见和提出个人的合理需要。通过了解村民的真正想法和顾虑来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通过满
足他们的合理的恰当的需要来获得他们在计划生育政策上的服从。只有真正从民生出发的政策才能为人民所接受。只有了解他们的真正想法才能对症下药,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还有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关心孤寡老年人的生活,给他们精神生活上应有的关心、物质生活上应有的保障。让他们老有所养,在膝下无儿的情况下也能安享晚年。关心老年人本来就是社会人应当承担的义务,更是政府应分的工作。关心孤寡老年人不但是尽了政府的义务,我觉得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以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