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努力向上,幸福向下
努力向上,幸福向下
零部件制造部项继圣
春天是一年的第一个季节,万物萌发,气候多变,乍暖还寒。住在北半球的我们的春天是每年的3、4、5 月。又到春天爬山时,爬山之乐,乐在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乐在探索其探险之曲折,乐在观赏其宁静美丽,也乐在享受爬山过程中大家的一言一行,爬山更是健身锻炼的好方式。在公司组织下,4月22日我们登上了襄阳烈士山,看到了威武壮观的烈士塔。在这次以登山为主要目的的活动中,我的收获不仅仅是愉悦了心情,释放了身心的浊气,锻炼了身体,更是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对生命有了新的体会。那就是努力向上,幸福向下。
这次爬山在上午九点准时开始,随着一声开始的号令,大家蜂拥而上,有的三五成群边聊边爬,有的走走歇歇,有的单枪匹马全速前进,但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另一个山头的电视塔。在烈士山山脚下向上望去,646级台阶映入眼帘,还好台阶不是很陡,但依然可以吓到那些腿脚不是很方便的登山人,这就是我们通往终点必须接受的第一个挑战。在没开始之前,我精力充沛,激情四射,信心饱满。刚爬了不到100台阶,可能是太快的缘故,我就开始气喘吁吁,力不从心,可以说开始时的激情和信心已经荡然无存,如果没有这次竞赛性质的登山,我估计永远也想不到自己会这么的不济。我开始减慢速度,准备打持久战,在同事的带动下,我终于征服了第一个山头。威武的烈士塔就在山顶,看着神圣的烈士塔,心里充满了对先烈无比的敬仰之情。此刻向来时的台阶望去,心里无比激动,真不敢相信自己已经爬了这么多的台阶。如果想爬到山顶就必须努力向上,因为只有付出努力到达山顶向下看时,才会有无比幸福的成就感。
过了第一个山头后,就是和第二个山头之间的下坡段。坡不陡也没有台阶,就是一般的土路,虽然不是很平坦,但是也算是整个路程中最理想的路段了。我想,这段路应该就是大家所谓理想的冲刺阶段,因为在这段路上我所见到的同事都在跑,而且非常快。我也是在这段路上完成了对大约二十几人的超越,这段路也是我整个过程中走的最轻松的一段,想停下来都难。人生又何尝不是呢,如果遇到了合适的机遇,那些能够抓住机会的人肯定会在这段路上将自己的人生提升一个高度。幸福向下估计就是这个道理,和爬山一样,当你的人生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后,如果你不思进取,满足现状,那么你的人生就会像爬山下坡一样,幸福惬意,但是下坡到底后呢,那就是从零开始,从新奋斗。
第二个山头的山坡就是有名的好汉坡,台阶很陡很窄很多,向上望去,台阶就想一条彩带,弯弯曲曲直插云霄。很明显和第一个山头不同的是,这里的游客或登山的人少了很多。这时候才突然明白第二个山头才是真正的挑战,路途虽远但是路就在脚下。就这样我一步一步的向上走着像一个蜗牛一样。走得虽慢但依然汗如雨下,有的人索性脱下了上衣,直接光着脊背向上爬,然后时不时再喊上两嗓子,岂不快哉!我就这样走走歇歇,看着台阶的提示,还有1000个,然后888个,666个,100个,终于到了。签名的时候手抖得非常厉害,感觉三个字写了好久。当签完名的那瞬间,身心完全放松,再向身后看的时候又是一个不同的感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时候虽然很累,但是充满了更大的成就感,好像自己失去的信心和精力又回来了。此刻微风拂面,一切兴趣盎然。然后就是以完全放松的心态下山,坐在回公司的公交车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人生之中像这样的山头多之又多,如果我们想要征服它们就必须付出汗水和努力,这就是我们积极争取向上的时候必须做的,然后就是回顾我们奋斗的历程,感受一路走来的艰辛,享受这些经历带来的幸福感。但凡每一个成功的人应该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吧,如果想要幸福向下就必须先要努力向上,因为有了努力向上,才能幸福向下,
第二篇:《向上管理、向下负责》学习心得
《向上管理、向下负责》学习心得
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在公司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员工和领导之间的衔接点,既要处理好与员工之间的工作关系,又要很好的分析,传达上级的指示,为公司出谋划策,所以向上向下管理尤其重要,所以在学习公司组织的管理培训视频,也读了《向上管理:做副手的智慧》《向上管理、向下负责》的书籍,对视频及书籍的学习进行总结如下:
对于上级领导,我们要接受上级指令,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及有用的信息,传递给员工进行实施,并完成指示
1、建立信任,让上级信任,首先要“送”他一个权力:知情权。什么叫知情权?就是主动地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展,建立信任,更重要的是,始终兑现你的承诺,比如19号上交内容,那一定要在18号下班前上交。
2、储蓄影响,即帮助上级节省时间,上级的时间通常比你的时间值钱,用你的时间,省他的时间,用2个小时的沟通、分析、总结,让上级只需要30秒进行决策,30秒原则,是你工作到不到位的重要准则。
3、向上沟通,向上沟通不只是提问题,同时根据问题的内容要提出解决措施,提2个以上解决措施并加分析,与上级讨论,可以由上级裁决最终的采取的解决方案;
4、合理利用与资源,对于下属而言,上级的资源就是你要争取的内容,意义在于可以让信息流动顺畅,可以感受各自的期盼,最好的作用是能够带来机会,一个可以信任的机会,上司的资源最直接的功效就是为你的工作提供帮助,很多管理人员很得意于自己独自解决问题,很自豪于自己完成任务,但是他没有想到,也许借力会有更好的效果。
总之,主动汇报工作进度—让上司知道,有问必答,条理清楚——让上司放心,跟上思路,同频共振——让上司认可,向上管理的目的,不是办公室政治,不是溜须拍马。向上管理的目的,是利用高超的影响力,善用老板掌握的资源,达成企业、部门和自己的目标。
向下管理,向下负责的目的仍然是为公司和自己的团队取得更好的成绩,好的管理者会给自己的下属发展机会,接触更多锻炼的机会,也要能对下属的结果负责。
1、为工作团队提供清晰的方向与目的,很多员工不能符合企业的管理要求或者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没有与下属沟通工作团队的方向和目标,无法了解目标与方向,就无法得到好的结果,但是这样的情况出现后,很多管理者会把责任推到下属身上,认为是下属没有能力,但,没有不好的士兵,只有不好的将军。
2、鼓舞下属追求更高的绩效,有能力让员工超越目标,达到他们原认为不可能达到的境地是对于管理者能力的考验。没有下属能力的提升,也不会有超越,企业是在员工自我超越的过程中创造佳绩的。
3、支持下属的成长和成功,首先需要管理者真诚关心下属的职业生涯发展,将组织的愿景及目标转化为团队成员的挑战,以及有意义的目标,并能够让组织的目标与下属的发展目标合二为一;其次,需要管理者支持下属的成长以及成功,对于每一个小的成功都给予极大的关注和表扬,能够真正让下属感受到上司对于他的成功的支持和肯定。
因此,需要管理者能及时了解员工的需求,了解员工的优势和不足。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能以具有建设性的方法处理棘手的问题,让下属感受到你的能力的同时能够学习到经验。
总结来说,管理的工作就是让上级放心,让员工成长和成功,达到合作共赢,达成企业、部门和自己的目标。
第三篇:向下的目光 向上的力量
向下的目光 向上的力量
向下的目光 向上的力量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使得“速度”一词已固化成为党报经济报道中最普遍的“激励导向”:在报道选材上,衡量一种现象或者一个典型的报道价值,发展“速度”是起码的“准入门槛”;在报道思路上,因循的也是“为速度寻找理由”的论证性套路。
随着稳增长的“长期化”,“力量”应当成为党报经济报道的全新视域。立足区域发展差异,聚焦稳增长的真实力量,是稳增长政策语境中党报经济报道价值取向的一次深刻嬗变。正在深入开展的 “走转改”活动为党报经济记者提供了改变契机,通过向下的目光,寻找向上的力量。
“走”出理性认知
摆脱“立论困惑”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党报经济记者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立论困惑”:投资被认为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现实、最直接的手段,但是,不仅决策层谨慎,企业也因为普遍的产能过剩而收缩投资;企业红火的生产场景一向被认为是“活力见证”,但由于库存严重,生产越多意味着负担越重;扩大信贷投放,被认为是刺激经济的实招,但却遭遇“放贷难”局面„„各种困难和矛盾交织,使得各类媒体上关于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莫衷一是,正面引导的声音多有陈词旧调之嫌,质疑批评的声音虽有几分刺耳却也言之成理,党报经济记者容易在芜杂的声音中迷失方向。
这种态势凸显了党报经济记者走基层的价值所在:基层,是观察纷繁变动的经济大势的“坐标原点”。
了解真实需求,摆脱“投资有毒”困惑。
由于2008年的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带来房价高企、物价高涨、地方政府债台高筑等一系列副作用,目前,任何以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都会招致广泛质疑,既有理性反思,也有口诛笔伐。近期各类媒体对地方政府所谓的“7万亿”投资计划的一片批评之声就是典型例证。“投资有毒”已经成为喧嚣一时的舆论风向。但是,只要沉到基层,就能充分体会到,必要的投资和项目建设,对改善基层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仍是当务之急。
现在很多专家都在批评“铁公机”领域的投资过剩、重复建设。去年4月12日,安徽省萧县境内的311国道上发生了一起农班客车和货车迎面相撞导致24人死亡的特大车祸。深入调查一下,即可发现这条国道在江苏境内是四车道一级公路,在安徽省是两车道的二级公路,如果在一级公路上,双向车流之间设立了隔离栏,这样的车祸完全可以避免。目前安徽省一级公路只有700公里,而邻近的江苏已经超过10000公里。站在省界上,面对一、二级公路之间的鲜明反差,就会真切感受到,不同发展阶段的省份有着不同的需求,投资并非有毒,只要投资有道,投向合理,仍是加快发展、惠及民生的必要“药方”。
感受真实变化,摆脱“增长无益”困惑。
过去一轮强力保增长举措,较为集中地暴露了现行经济增长模式中的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矛盾和症结所在,各类媒体都对此进行持续深入的反思和建言。众说纷纭之中,也有否定经济增长必要性的论调,比如,经济增长反而拉大了贫富差距,收入增长赶不上经济增长,这样的增长应当“让位”等等。
实际上,只要深入基层,就会直接感受到,经济增长的提速实实在在改善了很多普通人的生活境遇。近几年,由于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趋势加快,安徽一直欠发达的皖北地区经济增长明显加速。过去一年内,笔者3次赴皖北,采访了9位在这一区域新建的工厂里打工的农民工,由于家门口的工厂越来越多,虽然工资比不上外地,但是他们从此不要再过那种“抛家别子”的生活。在这样的基层真实面前,“增长无益”的说法论证再严密,也显得过于绝对并且脱离差别化的基层现实了。
聚焦企业主体,摆脱“政策毁誉”困惑。
新一轮稳增长中,无论是党报还是各类市场化媒体,都高度关注政策变动。党报集中宣传稳增长政策如何有“含金量”,如何“给力”,过分“心急”地将经济运行中一些并不确定的积极苗头归结为政策的“功劳”。而各类市场化媒体则集中于质疑稳增长政策仍在“走老路”,解决不了深层次的矛盾,是为了增长而增长之类云云。
“政策毁誉”已经成为稳增长政策下经济报道难以突破的僵局。这种时候,党报经济记者更应明白,企业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体。去年8月初,笔者曾到合肥一家新投产的冰箱制造企业采访。安徽是全国冰箱产量最大的省份,但是,去年上半年产销量下滑16.5%。不过,这家冰箱业的“新军”销量却比前年增加3倍以上,原因就在于,在严峻市场形势下,企业坚持“渠道为王”,着力构建覆盖全国各城市的销售网络,很好地发挥了渠道对产销的拉动作用。
面对市场压力,采取各种应对套路,是企业的“生存本能”,当中也一定蕴含着攻坚克难的独到做法和新鲜经验。深入企业,就能发现、提炼、报道企业一些颇具新意且行之有效的举措,并能深入分析、总结、传达企业对于政策的需求,不仅会对其他企业有所启发,而且具有决策参考价值。党报经济报道的立论根基也会因此更加扎实,更能发挥实实在在的引导与激励力量。
“转”变观察视角
重在“发现基层”
党报经济记者到基层采访是常事,但较为普遍的采访流程是,确定某一选题后,先到主管部门拿到相关总结材料,从材料中总结几个观点,然后再到基层去寻找几个例子来支撑这样的观点。这种“削足适履”式的采访方式,为了先验性的观点而不愿去发现、思考基层鲜活实践中蕴含的新趋势、新问题。结果,基层虽然“走”了,但作风并没有真的“转”过来。
在稳增长大势下,无论是决策层还是理论界,都在思考并寻找驱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真实力量,政策也在根据不断变动的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着适时的预调微调。前段时间,山东省省长姜大明曾表示,鼓励官员以记者身份下基层。这一观点虽然引发争议,但也表明,决策层面上希望能够随时了解基层真实情况,并据此形成决策。党报经济记者理应更加珍视职业所具备的 “天然优势”,真正在“走转改”中走出一条报道新路,让党报经济报道更富洞察力,更具理性和建设性。
转变对基层的观察视角,变“俯视基层”为“发现基层”。
党报经济记者经常带着来自决策层面的先验性观点来“俯视基层”,表面上是为了所谓的“政治正确”,更深层次来说,是一种疏于思考和观察的惰性。其实,决策部门的很多观点也都来源于对基层做法的总结,用这种源自基层的观点再回过来到基层去寻找例证,只能是一种了无新意的循环论证。
发现基层,是一种更高要求的“作风之变”。对经济记者来说,这种发现能力,不仅是要到基层捕捉新颖鲜活的故事,更重要的,还要发现这些事例所蕴含的富有新意的观点、趋势的“内核”。显然,对党报经济记者来说,“转作风”,不仅是转变采访作风,更重要的是要转变“思想作风”,实现发现能力、思考能力的历练与提升。
近期,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普遍陷入发展困境,引发了对于政府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所谓“无锡模式”的反思。笔者在采写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道时,在合肥创业的一位“海归”曾说,不能用“房地产思维”来看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急功近利,将资源集中于大项目,不仅风险太大,而且不符合创新型产业发展规律。事实证明了这种观点的正确性。但在当时的报道中,受“大项目带动快速突破”的先验性观点主导,这种有价值的基层声音被“屏蔽”了,这其实也是发现能力、思考能力的退化。
与基层“沉默的大多数”接触和对话,发现并传递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力量。
创新,是一种具有爆发力的驱动力量。去年7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进一步推动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7月底,笔者曾到合肥经济开发区的创新创业园采访,这里只有几栋陈旧的办公楼,但却吸引着以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人才为首的一批科技型人才在此创业,这里研发制造的电脑芯片填补了国内空白。创业者们介绍,国内每年进口的芯片价值超过1700亿美元,超过原油和铁矿石。在这一领域实现突破,就会打开一个万亿元的产业发展新空间。安徽日报近期推出的大型主题报道《安徽上来了》,用了较大篇幅报道了这一创新突破,令人耳目一新,受到了安徽省委宣传部主要领导的批示表扬。
执著和坚韧,是值得尊敬的前行力量。只要真正沉到基层,真心去体验,总会感受到这种力量。前年9月,笔者曾下到铜陵有色集团冬瓜山铜矿千米矿井下,与一位干了30年的老矿工面对面交流,矿上为照顾他,本来准备将他调离一线,但他坚持留在一线。他说自己已经适应了一线,留在一线可以帮助年轻的矿工更快地成长。笔者据此采写的走基层报道获得了2011“安徽新闻奖”一等奖。
套用一句名言,先验性的观点是灰色的,而基层之树常青。这也正是党报经济记者转变作风的必要性所在。
“改”变报道模式
多一些调查性报道
党报经济报道的文风问题,症结在于报道模式。为材料和文件上的观点在基层寻找事例,这样采写出来的报道,自然通篇都是文件语言和材料腔调。
“观点+例子”论证式报道实际上是“自说自话”。党报经济记者已经熟稔于用搜集来的数据和例子,对某一新战略或者“新提法”进行阐释性、论证式报道,似乎是做到了“用数字说话,用事实说话”。但这种将观点强加于例子的报道模式,其实是“自说自话”。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安雅·谢芙琳在论及媒体对于发展的重要性时提出:“媒体有利于建构问题,并提供信息,形成讨论的基础”。稳增长背景下的党报经济报道,最需要的就是构建这种形成讨论并达成共识的基础。
党报经济记者必须更多地尝试调查性报道。首先,调查性报道重视对基层创新性探索、独特性个案的深入剖析挖掘,能够满足受众认知的“新奇律”,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其次,调查性报道的得出结论不是“先验式”的,而是“导入式”的,尽管调查性报道在选择报道对象时已经预设了前提,但是,入情入理的事实过程演绎,仍然会让观点具有说服力、富有启发性。
2009年的“保增长”报道中,安徽日报曾推出一组“重点企业保增长纪实”报道,每一篇报道都针对一个企业进行深入调查,展示企业应对危机保增长的进程。中宣部《新闻阅评》对这组报道给予高度评价,称这组报道通过“故事化”的过程演示,彰显重点企业的“突围奥秘”,积极“授人以渔”,能够吸引人“一口气”读下去。时任江淮汽车集团董事长的左延安说,当时外界普遍对轿车项目刚刚投产、处于亏损状态的江汽集团并不看好,但很多人在看到安徽日报的报道后都给他打去电话,改变了对公司的看法。
(作者系安徽日报经济新闻中心首席记者)
第四篇:java向上转型与向下转型(范文模版)
java向上转型与向下转型
java 转型问题其实并不复杂,只要记住一句话: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
什么叫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且听我慢慢道来.从2个名词开始说起:向上转型(upcasting)、向下转型(downcasting).举个例子:有2个类,Father是父类,Son类继承自Father。Father f1 = new Son();
// 这就叫 upcasting(向上转型)// 现在f1引用指向一个Son对象
Son s1 =(Son)f1;
// 这就叫 downcasting(向下转型)// 现在f1还是指向Son对象 第2个例子:
Father f2 = new Father();
Son s2 =(Son)f2;
// 出错,子类引用不能指向父类对象
你或许会问,第1个例子中:Son s1 =(Son)f1;问什么 是正确的呢。很简单因为f1指向一个子类对象,Father f1 = new Son();子类s1引用当然可以指向子类对象了。
而f2 被传给了一个Father对象,Father f2 = new Father();子类s1引用不能指向父类对象。总结: 1。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而子类引用不能指向父类对象。
2。把子类对象直接赋给父类引用叫upcasting向上转型,向上转型不用强制转换。
如:Father f1 = new Son();
3。把指向子类对象的父类引用赋给子类引用叫向下转型(downcasting),要强制转换。
如:f1 就是一个指向子类对象的父类引用。把f1赋给子类引用s1即 Son s1 =(Son)f1;
其中f1前面的(Son)必须加上,进行强制转换。
一、向上转型。
通俗地讲即是将子类对象转为父类对象。此处父类对象可以是接口。1,向上转型中的方法调用。看下面代码:
[java] view plaincopyprint?
1.package com.wensefu.others;
2.public class Animal {
3.4.public void eat(){
5.System.out.println(“animal eatting...”);
6.}
7.}
8.class Bird extends Animal{
9.10.public void eat(){
11.System.out.println(“bird eatting...”);
12.}
13.14.public void fly(){ 15.16.17.}
18.}
19.class Main{ 20.21.public 22.23.24.25.法
26.27.28.}
29.30.public 31.32.}
33.}
34.System.out.println(“bird flying...”);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Animal b=new Bird();//向上转型
b.eat();
//!error: b.fly();b虽指向子类对象,但此时丢失fly()方dosleep(new Male());
dosleep(new Female());
static void dosleep(Human h){
h.sleep();
package com.wensefu.others;
1.public class Human {
2.public void sleep(){
3.System.out.println(“Human sleep..”);
4.}
5.}
6.class Male extends Human {
7.@Override
8.public void sleep(){
9.System.out.println(“Male sleep..”);
10.}
11.}
12.class Female extends Human {
13.@Override
14.public void sleep(){
15.System.out.println(“Female sleep..”);
16.}
17.}
18.注意这里的向上转型:
Animal b=new Bird();//向上转型
b.eat();
此处将调用子类的eat()方法。原因:b实际指向的是Bird子类,故调用时会调用子类本身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向上转型时b会遗失除与父类对象共有的其他方法。如本例中的fly方法不再为b所有。2,向上转型的好处。看上面的代码,public static void dosleep(Human h){
h.sleep();
}
这里以父类为参数,调有时用子类作为参数,就是利用了向上转型。这样使代码变得简洁。不然的话,如果dosleep以子类对象为参数,则有多少个子类就需要写多少个函数。这也体现了JAVA的抽象编程思想。
二、向下转型。
与向上转型相反,即是把父类对象转为子类对象。看下面代码:
package com.wensefu.other1;
1.public class Girl {
2.public void smile(){
3.System.out.println(“girl smile()...”);
4.}
5.}
6.class MMGirl extends Girl{
7.8.@Override
9.public void smile(){
10.11.System.out.println(“MMirl smile sounds sweet...”);
12.}
13.public void c(){
14.System.out.println(“MMirl c()...”);
15.}
16.}
17.class Main{
18.19.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20.21.Girl g1=new MMGirl();//向上转型
22.g1.smile();
23.24.MMGirl mmg=(MMGirl)g1;//向下转型,编译和运行皆不会出错
25.mmg.smile();
26.mmg.c();
27.28.29.Girl g2=new Girl();
30.//
MMGirl mmg1=(MMGirl)g2;//不安全的向下转型,编译无错但会运行会出错
31.//
mmg1.smile();
32.//
mmg1.c();
33.34.if(g2 instanceof MMGirl){
35.MMGirl mmg1=(MMGirl)g2;
36.mmg1.smile();
37.mmg1.c();
38.}
39.40.}
41.} Girl g1=new MMGirl();//向上转型
g1.smile();
MMGirl mmg=(MMGirl)g1;//向下转型,编译和运行皆不会出错
这里的向下转型是安全的。因为g1指向的是子类对象。而
Girl g2=new Girl();MMGirl mmg1=(MMGirl)g2;//不安全的向下转型,编译无错但会运行会出错 运行出错: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lang.ClassCastException: com.wensefu.other1.Girl
at com.wensefu.other1.Main.main(Girl.java:36)如代码所示,可以通过instanceof来防止出现异常。
第五篇:向上管理向下负责之感想
向上管理,向下负责之感想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向上负责,向下管理是大部分人心目中的“管理”思维。任何一个员工的工资都会跟自己的直接上司有直接联系,自己得到的培训、晋升和发展平台也是由上级领导给予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日常工作不自觉的都会以领导的期望值为工作的参考依据,忽略了我们自身的工作目标以及团队目标,这种思维模式,导致我们的工作经常出现不能做正确的事情,从而不能正确的做事情。
做正确的事情,才能正确的做事情。正确的事情是以正确的思维模式为前提的,在组织中正确的管理思维应该是向上管理,向下负责。
所谓向上管理,就是管理自己的老板,建立并培养良好的工作关系,以组织目标的完成为基准,在此基础上,配合自己的上司去做好工作安排,从而达到管理老板的效果。
向上管理主要体现的是作为下属的我们,应该与自己的上司保持充分的沟通,在和谐的沟通方式上,明确各自为完成既定的团队目标所应承担的工作内容,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很好的交流各自的期望值,并为之努力,不断提升各自的能力,保持工作中信息交流的通畅,相信通过团队合作一定能够完成工作目标,让领导的时间和资源为自己的工作提供帮助,迎合领导的长处,让自己的工作行为使上司的工作更加顺利,使团队的工作更加顺利。在向上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自身以结果为导向,提高执行力,保持组织信息的正常传递。
向下负责的目的仍然是为公司和自己的团队取得更好的成绩。在一个团队中,管理者的地位无疑是很重要的。好的领导会给自己的下属发展空间,会让下属接触到更能得到锻炼的工作机会,当下属有了足够的发展平台,管理者自身能够对下属的工作结果负责,那么,对下属的成长也是有相应的责任的。工作团队清楚的方向感与努力的方向,是员工在工作中最应该注意的问题,当目标不清晰时,员工无法达到更高的绩效,不能完成自己的成长,当下属得不到好的结果时,管理者不能将责任退到下属身上,应该对下属的过失负起管理责任,工作中领导是下属最信任最值得依赖的对象,只有对下属的成长及绩效负起责任来,才能与下属建立起合作的关系,使团队更加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