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推动工业突破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动工业突破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推动工业经济突破发展,在县政协主席会的领导下,政协财经委组织经济界委员,于2010年4月15日至5月5日深入有关部门、乡镇和企业开展了为期20天的调研,通过实地察看、座谈讨论、问卷调查,深入了解了我县工业发展现状,并就优化发展环境,加速工业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议意见。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传统农业大县,现代工业起步较晚,计划经济体制下兴办的国有集体企业,经不起市场经济风浪的冲击纷纷触礁搁浅。步入新世纪,平利工业在改革重组中新生,在招商引资中奋起,止2005年末,工业总产值由世纪之初的1.6亿元,上升到4亿元。“十一五”后,我县改革发展力度不断加大,一批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兴办的厂矿企业迅速崛起,初步建立了水泥建材、矿产开发、水电能源、绿色食品、医药化工五大支柱工业框架。2009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5亿元,工业增加值4.69亿元,同比增长41%和30%,发展速度位列陕西省前十位,高居安康市榜首。与2005年比,产值增加了2.75倍,并实现了出口创汇零的突破,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计划目标。回眸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以下特点:
1、工业强县意识觉醒,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县委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县战略,致力于绿色农业、环保工业、生态旅游三大经济体系建设,县人大作出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把工业发展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县纪委牵头开展了一系列投资环境整治活动,各级各部门也以对口援建等方式提供优质服务,为工业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吸引了大批客商来平投资。
2、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内生动力逐步增强。通过优化投资环境,贸洽会招商、以商引商和登门请商等形式,自2005年到2009年共签约招商项目69个,合同引资44.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4.2亿元,实施建设项目24个。在外来资本的带动下,本县外出创业成功人士也纷纷回乡兴办企业,形成了内资外商并驾齐驱的局面,工业已成为县域经济最活跃的领域。
3、企业数量迅猛增加,规模速度同步提升。2005年我县工业企业不足50家,通
过5年的努力,全县现有工业企业已超百家,规模以上企业也有原来的5家上升到22家,初步形成了五大产业框架和城关工业园区雏形,工业产值保持了年均超过30%高速增长,并培育出昊华化工、光大硅业、康华建材、金龙水泥和女娲茶业等5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
4、政府扶持积极有效,工业贡献与日俱增。县政府通过对上争取陕南突破、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专项资金,并以减税让利等方式,向支柱工业累计注资近5000万元。在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工业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由15%提升到32%,仅2009年工业对财政税收的贡献就高达3500万元,同时还吸纳了4000余人就业,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在庆幸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敏锐看到一些潜藏的问题正阻碍着工业前进的步伐。一是对外开放力度不够,投资环境尚待改善。少数部门衙门习气严重,服务承诺形同虚设,吃拿卡要现象依然存在,行政效率低下。当部门或小团体利益与发展相冲突时,不能以大局为重,新建企业普遍遭遇村民欺行霸市行为,随意拉闸停电、责令企业停产等现象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特别是部分项目在招商时给予了业主过于理想的承诺,而项目落户后却难以兑现,不仅损害了对外开放的形象,也考验着政府的诚信。二是金融市场不健全,工业企业融资艰难。在农行、信用社和邮政银行三家金融企业中,只有信用社发挥着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主力军作用,缺少市场竞争,服务网点少,不能满足工业发展需要。工业企业起步初期信用等级低,缺少有效资产作抵押,县内又未建立中小企业投融资担保机制,加之信贷成本过高,企业建设资本金不足和流动资金短缺问题无法解决,致使许多很有前景的企业裹足不前。三是规划管理缺失,发展存在盲目性。在资源开发上,没有对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前景利用进行深入研究,工业项目储备缺失,招商引资只是碰运气;在时空布局上,缺少系统的、科学的工业发展规划,随即布点,重复建设,对项目之间的关联性考虑不周,忽视了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产业链条的构建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四是园区建设进展缓慢,开发模式亟待创新。城关、老县、金石是有关部门确定的三个工业园区,但现阶段县乡两级政府无力完成三个园区建设。城关工业园尚未建立符合现代工业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开发建设思路封闭保守,配套设施建设过度依赖政府投入。园区实际可利用土地面积有限,却布置了四大产业聚集区和一个公共服务区,显得过于庞杂,没有彰显特色。五是产业产品层
次低,缺乏市场核心竞争力。大多企业都停留在对原料的初级加工阶段,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未形成地域品牌。部分规模企业单位能耗过大,甚至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有悖于时代潮流,发展受制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六是工业经济人才匮乏,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党政事业单位干部队伍中,懂经济会管理,对工业经济有所研究的人很少,更未建立工业人才培养机制。企业主又大多属于新经济人士,科学文化素养相对较低。专业管理者和职业经理人队伍同时缺失,导致企业内部管理粗放,外部指导乏力。七是工业战略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社会关注程度不高。社会公众对工业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到位,县委政府在工作摆布和人力资源配置上偏重于农业,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指标未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考核,谋划工业发展成了少数人的事,工业战略地位没有凸显。
三、机遇和前景
无数事实证明,要走出一条强县之路,必须在工商经济领域实现历史性的突破。纵观周边地区,我们正处在县域经济群雄并起的时代,竞争固然激烈,但让我们异军突起的机遇和优势也显而易见。
从自然资源上看,我县可供工业开采的优势矿种有:重晶石、板石、大理石、硅石、萤石、硫铁矿、钒矿、铅锌矿;可供深度加工的生物资源有:茶叶、蚕桑、木瓜、竹、板栗以及众多的中药材;可供能源建设的有:水力、漆木、黄连木以及大量的森林资源等。丰富的资源为工业项目提供了极大的选择空间。
从发展硬环境上看,我县毗邻安康中心城市,距铁路交通枢纽仅60km,境内柏油路和水泥路通达每个乡镇村组,即将动工的“襄安”、“巫安”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融入西安、武汉等大中城市半日经济圈指日可待。各乡镇均有35kv输变电线路,重点发展区都布有110kv输变电站和集中供水设施,水电能源供应有保障。
从现实基础上看,我县拥有规模以上企业二十余家,初步形成了食品、矿产、水电、建材等产业群,且具有机电设备加工制造能力,可与新上项目尽快成龙配套,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尤其是与陕、鄂、渝边区众多县区相比,我县川坝相连的地形地貌,具有很强的工业项目承载能力。
从政策层面上看,我县处于安康“一体两翼”的重要一翼,是安康规划建设的四个工业强县之一,拥有省政府确认的全省重点县域工业园区,中省市在陕南突破发展、产业升级与技术革新、节能减排、新能源建设等领域具有倾斜性项目支持。
从发展趋势上看,随着东部地区迅速现代化,中部地区快速崛起,东中部地区劳动力
成本相对较高,环境资源容量十分有限,市场空间相对较小,产业梯度转移已在迅速推进,只要我们做好承接外来生产要素转移的准备工作,必然会迎来工业发展的春天。
四、建议与对策
思路决定出路。困难和矛盾是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象,只有靠更进一步发展来解决。为消除发展羁绊,构筑工业经济腾飞的跑道,特提出如下建议意见,供决策参考。
1、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工业强县战略。要加大工业经济发展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县人民对工业在扩大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富民强县等领域的认识,深入持久的倡导全民创业行动,逐步把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工商经济的轨道上来。要将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发展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纳入年度考核,作为晋职晋级和评模选优的重要依据,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确立工业核心地位,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2、全面优化投资环境,努力营造“洼地”效应。资本的趋利性注定了它总是向着效益最好的地区流动。要在转变政府职能上狠下功夫,简化审批程序,降低收费标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通过“保姆式”服务,“团队式”援建,使业主集中精力搞建设、抓生产。要依法行政,杜绝强迫命令,把“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各项服务承诺从舆论倡导转变为真正的行动。要实行涉企执法检查政府登记备案制度,深化行风评议,强化对执法部门的监督,将评议结果纳入目标管理。要加大对农民和干部职工的教育力度,果断查处损害投资环境的人和事,努力营造富商、亲商、安商的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和服务环境。
3、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打造特色工业集群。规划是工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十一五”已近尾声,应坚持短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组织人力对县内资源开发利用前景、环境资源的承载力进行系统论证,尽快制定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杜绝发展的盲目性。在发展思路上,应突出地域特色,尽量规避趋同性,实施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在产业选择上,应以钡、硅、铅锌、钒、硫铁等矿产加工为主,构建新材料产业群;以水泥、石材、塑料、模板为主,构建建筑材料工业群;以茶产业及其他农产品深度加工主,构建富硒食品工业群;以生物质能源开发,水力和太阳能利用为主,构建绿色能源产业群;以机电设备加工,零部件配套为主,构建机械制造产业群。在空间布局上,应突出重点,捆绑项目,建好城关工业园。
4、扎实搞好项目工作,努力提高招商成功率。优良的项目才是确保招商成功的关键。
政府应设立项目前期工作基金,把项目前期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抽调选聘专业人才,对我县资源开发状况和产业链条的延伸进行可行性研究,按照论证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的思路,尽快建立工业项目库。要把贸洽会招商为主的阶段性招商转变为日常招商,变等商上门为上门请商,落实各级各部门招商引资责任,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用极具市场前景的项目吸引客商来平投资。与此同时,要给予内资外商同等待遇,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县内民间资本进军工业领域。
5、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走集群式发展道路。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要按照“一园三区”,彰显特色,梯级推进的思路,分步推进城关、老县、金石三个片区建设。城关工业园建设切要实加强领导,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决办事项工作推进机制。在产业选择上应突出富硒食品、生物能源和医药两大重点,严控高喊能、污染性企业进入;在开发模式上,宜采取“依企建园,以园聚产”的建设方式,瞄准大企业招商,通过引进核心企业,构建与之配套的产业链,形成企业集群来推进园区建设。同时可考虑财政投入与民间资本相结合的方式,组建园区开发建设投资公司,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完成土地收储,启动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此外,还应从培植特色产业集群的角度出发,尽快研究制定出一整套优惠政策,并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相关企业入园的积极性,增强园区的凝聚力。
6、鼓励技术进步与创新,推动工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与创新是工业发展的生命线。一要在对外招商中,坚持引进资金与引进技术并重的原则,同步输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人才,靠市场竟争迫使现有企业更新观念。二要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把好市场准入关,通过产业政策调控,推动企业进行技术革新,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品升级换代,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三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整合各类涉工项目资金,以培育明星企业和锻造知名品牌为目的,有选择的支持特色产业重点企业进行技改扩能,节能减排,开拓市场和新产品研发,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促进工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
7、加强金融市场建设,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工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发达的金融市场。各级各部门要加强诚信教育,严厉打击逃废债务行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县委政府应积极争取上级金融主管部门的支持,恢复重建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拓宽融资渠道。而现阶段,应采取政府调控手段转移各级各部门资金账户,增加信合联社流动性供应,扩大信贷规模。要推进金融创新,盘活土地等国有资产,筹组财信担保公司,或以平利劳务经济协会、创业互助同乡会为依托,探索组建民间信贷担保机构或小额信贷公司,推行企业信贷联保制度,健全担保体系。要以锻造县域特色产业孵化器为目的,与开发银行合作,成立政府主导的投资公司,为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信贷借款平台。
8、扎实抓好协调服务,确保企业增产提效。一方面,要加强工业运行监测,定期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准确把握工业运行走势,及时向企业提出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生产经营中的风险,确保企业运行质量。另一方面,要认真执行重点企业县级领导包挂联系制度和部门帮扶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好能源保障、原材料供应、产成品运输等各种困难和问题,用政府的热心服务换取企业的满负荷运转,确保企业达产达效。
9、依法强化企业监管,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我县工业企业大多处于起步阶段,内部管理很不规范,应切实加强对业主和管理层人员的教育和引导,依法干预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敦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实施科学规范管理。特别要及时调处劳资纠纷、劳动防护不到位、劳动保障不健全等现象,避免引发社会问题。同时,要逐步在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党团组织,成立企业工会,依靠组织的力量协助企业搞好内部管理,抓好生产经营,维护职工权益。
10、实施“人才兴工”计划,为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人才是事业兴衰的核心要素。组织和劳动人事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经济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一要整合部门培训资金,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来平讲学,以讲座和短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党政干部和企业职工进行轮训。二要通过政府出资、企业赞助等形式,选送公务员和企业管理者到相关机构进行系统进修、实践锻炼,努力锻造专业管理者和职业经理人两只队伍,推动支柱工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三要加强校企联合,为支柱工业和园区培育管理人才。四要依靠政策调控,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支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引进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五要坚持选派党政干部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做法,并要扩大规模,使之经常化。
第二篇: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1.工业现状。我县年产值500万元以下的工业微小企业共有74户,主要是油菜种植加工,茶叶加工,水力发电、木材加工几大类。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有38户(其中规上企业23户),分布在工业硅冶炼、木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其中硅冶企业7户、木材加工企业14户,茶叶加工企业3户、精制大米加工企业3户,电力企业2家,油茶、活性炭加工等其它企业9户。目前主导产业是工业硅冶炼和木材加工,生产比较正常的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重点企业是##公司、##公司和##米业公司等。
今年上半年,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9781万元,同比增长20.4%,其中2000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44656万元;同比增16.3%,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数的50.13%;完成工业用电量21570万度,比去年同期上升19.27%。完成工业投资上报19280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68.86%,同比增长34.22%。
2.生产情况。从今年来看,主导产业硅冶企业生产较去年正常,基本保持4到5台炉子开炉;受木材指标减半影响,木材加工企业未能满负荷生产;水泥企业生产量大,但由于市场销售不足、运输道路不畅、采矿证及生产许可证未办妥等问题,造成产大于销,水泥囤积,企业未能持续生产,其它农副产品加工业、酒业等企业生产比较正常。
3.项目建设情况。目前续建项目有年产4300吨山茶油
生产线等4个,新建项目有混凝土加气砖生产线等5个,技改项目有##多晶硅9×16500KVA冶炼炉异地升级改造项目,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有6个,上半年已完成投资192800万元。
4.工业园区情况。2011年我县成立工业园区管委会并对##工业园区进行了规划建设,围绕“七通一平”重点打造,2012年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区三园”的工业布局。园区形象初步显现,吸引产业、集聚项目能力逐步提升,为企业聚集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
二、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产业发展走不出困境
多年来,我县的产业一直围绕着木材加工,工业硅冶炼,农副产品初加工三大类来发展,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
1、工业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立体产业未形成。我县2013年工业总产值仅有42.89亿元,缺乏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大产业和龙头骨干企业,结构单一,主要是木材和硅冶企业,在层次上以传统工业,资源型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缺乏精深加企业。并且各企业间分布零散,没有形成集聚发展,带动不起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发展。
2、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缓慢。主要原因:一是我县长期凭借资源优势,依赖木材加工和工业硅冶炼及农副产品初加工支撑经济增长,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二是缺乏带动性的龙头企业,现有企业普遍设备落后,技术人才缺乏,2
企业安于做产品初加工及半成品的现状;三是受资金、用地指标等限制,新培育的医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项目建设进度缓慢,产业效能尚未发挥;四是产业规划滞后,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尚处在规划引入阶段,距真正撑起新兴产业经济增长极还相去甚远。
3、产业转型升级难。主要原因:一是工业硅冶炼产业是保持我县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若全面实施转型升级,在短期内经济增长势必下滑,影响目标任务;二是长期形成了对现有产业的依赖,如何就现有产业进行转型,在定位和作力点上不明朗;产业转型升级基本停留在工作报告的层面,在推进落实上缺乏实质的内容;三是产业升级,搞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企业生产线的扩建,设备配套,高科技人才引入等需要投入巨资,我县企业经济实力薄弱,自有资金无法满足产业升级需求;四是基础设施滞后,承接东部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能力弱,新兴产业项目引入乏力,新兴产业培育进度缓慢。
4、新兴产业难。一是大部分企业获取新兴产业市场信息不足,产业链不清晰,无法做出基本的市场预测,难以找到进入新兴产业的切入点;二是新兴产业技术要求高,资金投资大,回收周期长。三是新兴产业市场不明朗,尽管从长期看,发展潜力巨大,但短期内存在风险;四是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投资项目建设,企业投资新兴产业项目,需要大量资金,大部分企业自有资金不能满足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一旦投资新兴产业,会造成资金链断裂,影响企业投资积极性。3
五是企业转型发展新兴产业缺乏研发能力,没有自主品牌,缺少营销渠道。
(二)建设资金缺乏。一是县有财力薄弱,无力支撑项目建设所需扶持资金;二是基础设施滞后,投入前期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巨大,县财政无法承受;三是部分招商引资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由于新落户,缺乏抵押贷款担保物,融资困难,造建设资金不足。
(三)基础设施滞后
1、对外设施。一是道路交通设施滞后,我县与外界连接的路网密度小,通达水平低,道路的等级低,质量差,(目前,仅有一条过境##的夏蓉高速建成通车,其他道路均为普通的省道,县道);二是缺乏专业的物流市场,使我县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衔接上难以形成良好的互动。
2、对内设施。一是县城至各产业园区的道理交通状况不理想,二是产业园区内部,在道路、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网络、有线电视和场地平整“七通一平”建设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上都未完善,园区承载能力弱,吸引项目入驻园区能力不强。
(四)缺乏人才
目前,全县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共有职工2754人,其中管理人员226人,技术人员180人,大专以上181人,工程师人数80人,科研人员3个。
1、在工业管理人才上。由于我县企业基本上是“家族式”管理模式,导致在管理上不重视,我县的管理人员仅有226 4
人,远远满足不了工业大发展的人才需求。
2、在科研技术人才上。因我县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传统工业,资源型为主的初产品及半成品加工,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导致对专业技术人才不重视,科研技术人才严重欠缺,目前我县仅有专业技术人才180人。
3、产业人才。从政府管理层面来看,对工业重视力度不够,在工业管理领域,没有专业产业发展规划人才;从企业层面上来看,产业发展人才也严重欠缺。
(五)缺乏专业的物流市场
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中的核心产业,是企业连接市场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县尚没有建成专业的物流市场,在长春堡高速公路出口、汉寨高速公路出口建立现代物流园区的计划尚在论证阶段,专业物流市场尚未形成给工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三、发展工业的思路
(一)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产业,形成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相关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
1.发挥传统产业优势,集中力量抓好技改扩溶,努力将我县工业硅冶炼做大做强。以####集团9×16500KVA工业硅冶炼炉技术改造升级为突破口,加快##现代硅冶产业园工业硅冶炼炉技术改造升级,达到总装机规模在250000KVA以上,加大硅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技术创新,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拓宽产业幅度,发展硅铝钡、硅钙钡、硅钙铝等复合铁合金产品。
2.不断加大农副产品加工培育力度,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主导产业。发挥##米业有限公司省级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大米加工、植物油加工、茶叶加工、优质白酒、特色食品等为重点推进精深加工,强化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推动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致力于打造成为省级优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3.创新园区发展模式,培育具有特色的配套产业。充分发挥“天香谷”植物香油系列产品开发生产作用和芳香特色农业旅游园的辐射带动作用,下大力推进“天香谷”芳香特色农业旅游园区建设,做大做强企业总量和质量,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以##镇为依托,充分利用景区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出具有特色的配套产业,让新的园区发展模式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财政增收及农民就业的增长点。
4.以红色文化发展为依托,加快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及轻工产品加工业建设。充分发挥我县旅游产业优势,着重打好民族特色这张牌,进一步加大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和幅度,挖掘具有民族内聚力的资源优势,逐步增强城市软实力,进一步鼓励发展民族服装、小五金、日用品等轻工产品,积极开发民族特色旅游产品。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1.调整工业产业结构。结合县情实际,加快调整轻重工业结构,推动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推动加工业与服务业相结合,推动劳动力密集与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
2.改善产业组织结构。按照市场竞争、规模经济、专业分工、产业配套的原则,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产业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快项目向园区聚集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以产业链为纽带,骨干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
3.提升技术和产品结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现有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资本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使现有产品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方向发展,达到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的目的。积极引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工业产品升级换代,努力提高新兴产业产品的比例。
4.优化工业区域布局。以“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链条化、布局聚集化”为方向,立足实际,采取“一区三园”的规划建设思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努力形成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带动城北生态工业园、####循环产业园、##现代硅冶产业园发展的格局。
5.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始终把加快产业建设和转型升级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基础和首要任务来抓,充分利用我县资源优势,坚持以工业硅冶炼技改升级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为主导,整合木材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大力发展服装、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特色旅游产品等产业,确保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特优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加强在产业配套、上下游产品对接、共性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引导和服务。对正在实施的##集团9×16500KVA冶炼炉技改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建成投产达产。
(三)加大招商力度,引进新兴产业
1.依托我县区位、资源优势,瞄准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下大力引进大项目,通过大项目带动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链,推动产业聚集发展。
2.要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把高成长、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项目引进园区,提高园区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推动工业园区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3.重点加强在农林产业精细加工及新兴电子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围绕重点产业,广泛开展上下游产业招商,积极与省市经信委对接,加强对引进项目发展引导,力争每年引进1-2家大型支撑性产业项目入驻,年平均协议引资40亿以上,实现到位资金10亿以上。
4.加快物流中心的招商和建设,促进物流与工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1.加大园区主干道建设力度。千方百计做好园区“七通一平”建设资金筹措工作,加快园区路网建设,力争在2014年底完成1号工业大道8.1公里、2号工业大道3公里、环线道路3.2公里,2016年底全面建成园区主干道。
2.加快园区电力设臵建设。积极对接##供电局,协调解决园区电力设施建设,力争2014年12月前完成##35千伏变电站扩容工程并投入使用,2015年底完成##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并投入使用,2016年上半年完成##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并投入使用。
3.抓好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积极争取省市项目资金,努力解决园区标准厂房建设资金难问题,到2014年低,完成标准厂房建设 9.23万平方米,2017年平均每年完成4万平方米,累计完成25万平方米。
4.做好园区供排水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项目建设。主动对接省市住建和环保部门,争取资金投入建设园区垃圾处理项目和污水处理项目,力争2014年底完成园区供水水源工程施工及蓄水池建设,完成供水管道铺设13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垃圾处理设施 1个,完成排水管道铺设9.6公里。到2016年底,园区供排水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全面完成。
(五)优化发展环境
1.加强生产要素协调,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等融资性平台建设,推进银企合作,缓解企业资金制约,化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做好用电服务,保障企业安全生产。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国内外专业展会信息,组织企业参加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商品展销会,帮助企业提升知名度、开拓新市场。
2.完善服务制度建设,着力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健全县级领导联系企业跟踪服务制度,完善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服务体系,实现规模企业服务全覆盖。建立问题排查制度。督促各单位切实开展为企服务活动,建立干部服务企业月报制度,排查突出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完善督查推进制度。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强化落实解决情况的督查推进,需 9
要协调解决的重大问题及时进行梳理汇总,召开部门联席会议会商研究解决,切实形成优化环境强大合力。
3.强化工作作风提升,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转变政府职能,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加强效能监督,强化责任追究,规范行政部门的涉企检查行为,实现企业生产和建设项目的“零干扰”,让政府工作人员更新市场理念,尊重市场规律,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全县工业经济营造依法行政,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发展环境,致力于促进全县工业转型升级。
第三篇: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两大国际性枢纽港的优势,延伸和拓展浦东开发开放的经济社会效应,准确把握在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贯彻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体现区位优势,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集聚度,提升产业能级。加快经济的发展,就是要以加快优势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形成产业细化、优势明显、集群度高的产业群,共同推进经济圈产业的竞争力。
一、年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年,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4.7亿元。其中四大重点行业:电子信息业占总产值的11.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占2.8%,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3.3%,装备业占51.3%。从行业小类看,通用、专用、运输设备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38.2亿元;电气机械、通信设备、计算机、仪器仪表等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9.6亿元,比上年增长78.5%,其中电子信息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2.9亿元,同比增长155.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2亿元,占全区工业的7.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7亿元;通用、专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比上年增长38.0%,其中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配件制造业完成1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多;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完成18.3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全区工业实现利润41.0亿元,电子信息业占4.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3.0%,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9.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22.3%。从主营业务收入看,四大重点产业共实现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数的74.2%。其中电子信息业占11.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0.2%,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2.1%,装备业占50.9%。
(一)总体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我区4大重点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呈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从产业规模看,4大产业创造的经济总量在全区工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汇总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4个重点产业共有582户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51.0%;就业人数8577人,占规模以上工业就业人数的5.2%;资产合计40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资产的69.7%;主营业务收入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4.2%;利润总额30.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74.3%。
二是从经济效益看,重点产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普遍好于全区工业平均水平。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重点产业的资产周转率为2.14次,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5%;劳动生产率为11.7万元/人,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2万元;重点产业产品销售率为98.7%,高出全区工业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负债率为53.5%。
(二)各产业发展现状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区产业的发展现状,下面对各产业逐一进行分析:
1、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9家,从业人员1020人,资产56.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8.8亿元,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三。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0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45.8亿元)、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17.6亿元)、申龙客车有限公司(5.2亿元)。
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21家,从业人员339人,资产16.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8.4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9.1%,比去年同期下降4.6个百分点,有2家企业的产值超过4亿元,分别是扬子江药业集团海尼药业有限公司(5.5亿元)和迪赛诺化学制药有限公司(4.7亿元)。
3、电子信息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52家,从业人员1190人,资产61.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4.1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5家,超30亿的有1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昌硕科技()有限公司(35.0亿元)、胜华电缆厂(12.8亿元)、堂福电子有限公司(3.4亿元)。
4、装备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60家,从业人员6028人,资产272.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38.3亿元,实现利润21.2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一。资产周转率为2.1次,产品销售率为99.9%,资产负债率为55.9%。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法人单位102家,从业人员1393人,资产63.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3.0亿元,实现利润9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二。资产周转率为2.3次,劳动生产率为14.8万元/人,产品销售率为97.8%,资产负债率为52.9%。
二、加快工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虽然目前重点产业还很弱小,但已经有一批正处强劲发展的产业,还有一批具有较明显发展潜力的产业,经济崛起的步伐在明显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提速,我们认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径应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来加速改变经济发展的固有状态,不断激发发展活力。从产业发展的层面上看,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应着力抓好六个方面。
(一)实施好“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
在实际的发展中,应结合国际产业发展和转移规律、我国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出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具体可行的措施。要从工业整体发展出发,立足于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状况,着眼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强势发展产业--潜在优势产业,围绕产业联动,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集群,合理布局生产力,形成产业聚集,要与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想结合,与产业园的特色相匹配,与人力资源相适应,发展以现代装备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同时与浦东联动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
(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的产业发展方针,在发展中完成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中实现产业创新提升,逐步构筑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现代装备工业为支柱,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体现临港经济特征的多元产业体系,努力构筑“现代装备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要做好工业产业集群,其根本点就是要以产业中心发展区域的产业为基础,特别是利用其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整合同类产业和产品资源,发挥产业集群的引领导作用,带动经济圈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改善软硬环境,大力引进外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特别是要吸引外资在我区建立研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提升加工产品档次和开发能力。
(三)以产品为核心,加强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从产业竞争力上看,我们要对重点行业进行细化研究,从中类行业细化到小类行业、细化到产品。从小类行业上研究,以龙头产品为纽带,进行产业集群,进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竞争,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赢利水平。同时充分重视国内外市场,做好两个市场大文章。比如电子信息行业,它的发展与国际IT产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但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对电子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时,也要眼睛向内,加大技术投入,集中攻关,寻求核心技术突破,不但可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业的产品附加值,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法力培育优秀品牌,使之成为的产品新亮点。
(四)“开源节流”并举,应对能源紧张局面。
工业的快速发展,用能需求急剧增加,能源供需趋紧。短期来说,强化节能意识,组织协调好能源供给,最大限度地舒缓用能紧张的局面。长远来看,关键是加强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可替代新能源,特别是可循环使用的新能源,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还是从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增大的最佳途径。
(五)统筹协调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工业园区良性有序发展。招商引资是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工业园区则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战场。要把园区的工业做大做强,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和资金仍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把加快工业发展、壮大工业规模、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作为重大措施来抓,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为园区建设创造宽松环境。提升工业园区的能级,加快培育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临港物流产业区、国际医学园区和信息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功能培育。通过园区建设,拓宽我区工业发展空间,吸纳新的工业项目,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增强发展后劲。从经济一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出发,把工业园区整合成产业功能区,加快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化、市场专业化的发展。
(六)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大力扶持大型优势企业和中小高技术企业,针对我区目前存在的企业多、技术竞争力弱的问题,要继续实施企业集团战略、龙头企业战略,发挥规模优势,提高整体抗市场风险能力,力求在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等重点领域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和拳头产品。与此同时,进一步扶持中小高技术企业,培育大型企业的后备力量,以形成梯次推进的产业组织体系。比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工业的五大重点发展产业。年,该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我区规模以上总量的6.8%,实现总产值占总量的7.1%。要把握好产业发展的大势,着力发展增长潜力大、带动效益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发展和壮大新兴产业。
第四篇: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不详 点击数:681 更新时间:2009-3-30 23:33:18
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两大国际性枢纽港的优势,延伸和拓展浦东开发开放的经济社会效应,准确把握在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贯彻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体现区位优势,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集聚度,提升产业能级。加快经济的发展,就是要以加快优势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形成产业细化、优势明显、集群度高的产业群,共同推进经济圈产业的竞争力。
一、年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年,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4.7亿元。其中四大重点行业:电子信息业占总产值的11.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占2.8%,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3.3%,装备业占51.3%。从行业小类看,通用、专用、运输设备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38.2亿元;电气机械、通信设备、计算机、仪器仪表等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9.6亿元,比上年增长78.5%,其中电子信息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2.9亿元,同比增长155.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2亿元,占全区工业的7.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7亿元;通用、专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比上年增长38.0%,其中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配件制造业完成1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多;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完成18.3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全区工业实现利润41.0亿元,电子信息业占4.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3.0%,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9.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22.3%。从主营业务收入看,四大重点产业共实现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数的74.2%。其中电子信息业占11.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0.2%,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2.1%,装备业占50.9%。
(一)总体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我区4大重点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呈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从产业规模看,4大产业创造的经济总量在全区工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汇总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4个重点产业共有582户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51.0%;就业人数8577人,占规模以上工业就业人数的5.2%;资产合计40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资产的69.7%;主营业务收入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4.2%;利润总额30.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74.3%。
二是从经济效益看,重点产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普遍好于全区工业平均水平。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重点产业的资产周转率为2.14次,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5%;劳动生产率为11.7万元/人,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2万元;重点产业产品销售率为98.7%,高出全区工业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负债率为53.5%。
(二)各产业发展现状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区产业的发展现状,下面对各产业逐一进行分析:
1、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9家,从业人员1020人,资产56.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8.8亿元,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三。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0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45.8亿元)、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17.6亿元)、申龙客车有限公司(5.2亿元)。
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21家,从业人员339人,资产16.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8.4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9.1%,比去年同期下降4.6个
百分点,有2家企业的产值超过4亿元,分别是扬子江药业集团海尼药业有限公司(5.5亿元)和迪赛诺化学制药有限公司(4.7亿元)。
3、电子信息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52家,从业人员1190人,资产61.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4.1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5家,超30亿的有1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昌硕科技()有限公司(35.0亿元)、胜华电缆厂(12.8亿元)、堂福电子有限公司(3.4亿元)。
4、装备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60家,从业人员6028人,资产272.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38.3亿元,实现利润21.2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一。资产周转率为2.1次,产品销售率为99.9%,资产负债率为55.9%。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法人单位102家,从业人员1393人,资产63.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3.0亿元,实现利润9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二。资产周转率为2.3次,劳动生产率为14.8万元/人,产品销售率为97.8%,资产负债率为52.9%。
二、加快工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虽然目前重点产业还很弱小,但已经有一批正处强劲发展的产业,还有一批具有较明显发展潜力的产业,经济崛起的步伐在明显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提速,我们认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径应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来加速改变经济发展的固有状态,不断激发发展活力。从产业发展的层面上看,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应着力抓好六个方面。
(一)实施好“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
在实际的发展中,应结合国际产业发展和转移规律、我国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出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具体可行的措施。要从工业整体发展出发,立足于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状况,着眼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强势发展产业--潜在优势产业,围绕产业联动,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集群,合理布局生产力,形成产业聚集,要与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想结合,与产业园的特色相匹配,与人力资源相适应,发展以现代装备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同时与浦东联动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
(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的产业发展方针,在发展中完成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中实现产业创新提升,逐步构筑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现代装备工业为支柱,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体现临港经济特征的多元产业体系,努力构筑“现代装备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要做好工业产业集群,其根本点就是要以产业中心发展区域的产业为基础,特别是利用其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整合同类产业和产品资源,发挥产业集群的引领导作用,带动经济圈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改善软硬环境,大力引进外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特别是要吸引外资在我区建立研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提升加工产品档次和开发能力。
(三)以产品为核心,加强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从产业竞争力上看,我们要对重点行业进行细化研究,从中类行业细化到小类行业、细化到产品。从小类行业上研究,以龙头产品为纽带,进行产业集群,进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竞争,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赢利水平。同时充分重视国内外市场,做好两个市场大文章。比如电子信息行业,它的发展与国际IT产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但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对电子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时,也要眼睛向内,加大技术投入,集中攻关,寻求核心技术突破,不但可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业的产品附加值,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法力培育优秀品牌,使之成为的产品新亮点。
(四)“开源节流”并举,应对能源紧张局面。
工业的快速发展,用能需求急剧增加,能源供需趋紧。短期来说,强化节能意识,组织协调好能源供给,最大限度地舒缓用能紧张的局面。长远来看,关键是加强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可替代新能源,特别是可循环使用的新能源,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还是从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增大的最佳途径。
(五)统筹协调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工业园区良性有序发展。招商引资是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工业园区则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战场。要把园区的工业做大做强,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和资金仍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把加快工业发展、壮大工业规模、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作为重大措施来抓,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为园区建设创造宽松环境。提升工业园区的能级,加快培育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临港物流产业区、国际医学园区和信息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功能培育。通过园区建设,拓宽我区工业发展空间,吸纳新的工业项目,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增强发展后劲。从经济一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出发,把工业园区整合成产业功能区,加快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化、市场专业化的发展。
(六)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大力扶持大型优势企业和中小高技术企业,针对我区目前存在的企业多、技术竞争力弱的问题,要继续实施企业集团战略、龙头企业战略,发挥规模优势,提高整体抗市场风险能力,力求在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等重点领域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和拳头产品。与此同时,进一步扶持中小高技术企业,培育大型企业的后备力量,以形成梯次推进的产业组织体系。比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工业的五大重点发展产业。年,该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我区规模以上总量的6.8%,实现总产值占总量的7.1%。要把握好产业发展的大势,着力发展增长潜力大、带动效益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发展和壮大新兴产业
第五篇:铝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铝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百色市铝工业发展情况,根据办公室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安排,3月17日至18日,在陆永儒副秘书长的带领下,我们三人调研组到德保靖西那坡等三县对铝工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铝工业发展总体情况
(一)德保县铝工业发展现状
德保县铝工业主要依托广西华银铝,该公司自XX年6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目前,两条生产线已产出近10万吨氢氧化铝。据预测,今年6月底前将实现年产160万吨氧化铝全线贯通投产,年销售收入将达到41.6亿元。同时,华银铝德保生活区一期工程、石灰厂、钢球厂、华银铝外部供电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广西华银铝进厂专线铁路、物流园、编织袋厂等氧化铝配套项目进展顺利。
铝工业发展目标:力争到2010年建成年产320万吨氧化铝、50万吨电解铝、20万吨铝材加工等一批铝工业企业,进而加快铝产业链的形成。建成年产12万吨烧碱、20万吨pvc联合企业、50万吨石灰厂、8万吨碳素和编织袋、钢球、乙炔、耐温、物流等氧化铝配套项目以及铝材、铝制品、氧化铝应用产品等初具规模的企业。
(二)靖西县铝工业发展情况
1、项目基本情况
靖西铝加工及配套项目是XX年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新开工的重大项目,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为年产氧化铝240万吨、电解铝32万吨、铝塑板144万平方米、铝合金棒20万吨、汽车轮毂200万套、铝板带箔6万吨,碳素50万吨、石灰30万吨,总装机容量46.5万千瓦热电厂。工程计划总投资168亿元,预计可实现利税50亿元。
2、项目建设进度
靖西铝加工及配套项目于XX年年3月5日破土动工,不到一年的时间,电解铝项目去年底已经建成投产,今年一季度铝锭产量达7100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1亿元。氧化铝项目两组原料磨已投料带车试运,溶出车间所有流程已打通,沉降车间已完成热水制备1万立方,种子过滤、种子分解、蒸发车间已试水完毕。配套洗矿厂水池施工已完成,主厂房3个洗矿机和2个破碎机达到安装条件。配套1#蓄水池二坝以下的护坡已全部施工完成,2#蓄水池土方已完成60%。配套赤泥堆场、排泥库已全部开挖,正进行底部硬化和防渗处理。电解铝项目年产16万吨生产线仅用7个多月时间建成投产。XX年年11月5日,广西电网
公司220千伏同塔双回路送电线路工程基础工程完成,已为铝工业基地送电。2010年3月18日,总装机容量46.5万千瓦热电厂1号机组并网发电。年产3万吨氟化盐项目也已开工建设。目前,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达70多亿元,各项工作按计划进展顺利。
(三)那坡县铝工业项目情况
1、铝工业项目情况
(1)那坡县铝土矿资源概况
那坡县铝土矿矿区主要分布于东北部的城厢镇、龙合乡和坡荷乡,产地15处,总面积约182.81平方公里,预计远景储量达1亿吨以上。
(2)铝工业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为加快推进铝工业项目建设步伐,该县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是通过积极争取,得到了区、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建设项目已被列入百色市“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列入广西“十一·五”工业化规划;二是在已完成全县堆积矿储量详查的基础上,加紧推进全县沉积型铝土矿详查工作,力争尽快摸清全县铝土矿总储量;三是在认真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了选址、征地、供电供水方案,还就供水、供煤和改善大交通,目前,自治区交通厅已同意将该路段建设项目到广西“十一五”规划,同意将百大至平孟口岸的二级公路进行立项建设。自治有关部门也已决定对桂西地区(那坡县、靖西县、德保县)的工业用水进行勘测和设计,现已委托广西水利设计院进行设计,该县已完成工业用水调查摸底和数据收集工作。四是加强与越南邻县的沟通合作。通过多次会晤交流,现已和越南高平省通农县签订了联合办矿意向;同时,口岸升格的各项准备工作也正有序进行,目前,平孟口岸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得到进一步完善,口岸建设规划已基本完成,准备组织专家评审,力争明年上半年升格为国家一类口岸。口岸升格后,将成为中国与越南经济贸易来往以及从越南进口铝矿的重要通道和铝材加工品出口东盟国家的重要连接点。五是通过加强联系、沟通和项目推介工作,积极引进实力雄厚的客商前来那坡进行项目考察和投资洽谈,先后与山东信发铝电集团、山东鲁能集团、四川其亚公司、广东联泰集团、宜昌长江铝业公司、美国新世纪集团、上海世贸集团进行洽谈,并诚邀这些投资商到那坡进行实地考察、协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六是正在加快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七是正在加快引进铝工业项目的配套项目工作,为今后形成完整的铝产业链、产业集群打基础;八是投入260万元完成了永乐园区河堤防洪工程和桥梁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九是完成了工业发展总体规划,特别是突出以铝为主的工业园区详细性规划,已于去年十一月通过评审。
2、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完善项目区的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跟踪联系和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尽快做好那坡县至云南省富宁县(高邦)高速公路、田东至那坡铁路、百大至平孟口岸二级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为那坡铝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便利的条件。同时,尽快完善工业园区的详规,多方筹集资金投入工业园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提供便利条件。此外,做好各个候选厂址供水工程项目的筹建工作,确保项目一旦落地,供水工程的建设工作能提前启动。
(2)加强与云南方面的沟通联系,促使用电、供煤问题尽快落实
在双方已签订供煤合作意向书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协商,争取在近期内与云南文山州签订正式的供煤合同;同时,加快本县境内的电网升级和改造,向矿区和厂区架设输电线路,进一步加强与文山电力公司的对接商洽,确保铝工业项目的用电。
(3)加强向上级请示汇报,加快项目申报立项工作步伐
积极主动向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争取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加快对那坡境内的矿产资源进行详查和工业勘探,加快项目申报立项。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工业能源供应紧张。随着铝工业的不断发展,电力不足已成为制约以上三县铝工业发展的“瓶颈”。
(二)中铝分公司将陪烧炉的建设分包给其他公司,但由于一些关系理顺不好,陪烧炉至今尚未建好,从而影响德保县氧化铝的生产。
(三)那坡县发展铝工业存在以下困难:
1、项目用地征地难。由于项目用地预审手续要逐级上报审批,特别对用地地类控制严格,没有超常规操作根本无法完成项目用地审批。
2、项目报批难。项目报批也要逐级上报审批,特别是铝工业项目是国家控制类产业,那坡铝项目建设迫切希望得到区、市及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3、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项目自身缺乏投入,抑滞了项目的开展。
三、几点建议
(一)华银氧化铝二期工程由于岜蒙水库自身调蓄能力限制,即使农业节水达到规划设计水平,也无法满足氧化铝二期工程取水的要求。同时,靖西县也在鉴河上游兴建氧化铝
厂,该项目建设规模年产120万吨氧化铝,日用水量为7.84万m3,岜蒙水库也是该厂唯一的供水水源。若德保、靖西两县氧化铝厂同时生产,水资源将无法保证德保、靖西铝工业的用水需要。随着氧化铝产业链的拉长,鉴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建议由市组织有关部门对氧化铝项目生产用水寻找新的水源点建设水源工程。同时,加大对水源项目建设资金的支持力度,使工程早日完工投入使用,解决广西华银氧化铝厂及信发氧化铝厂的生产用水。
(二)田东至德保铁路项目已于XX年年1月23日启动。目前,德保段征地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由于资金不到位等因素,整个工程建设进展缓慢。为切实提高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快百色市铝工业基地发展步伐,建议市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加快推进田东至德保铁路项目建设。
(三)目前,广西华银氧化铝一期工程已有两条生产线投入生产,产出氢氧化铝10万吨。今年6月底前将实现年产160万吨氧化铝全线贯通投产,为进一步推动德保乃至全市铝工业基地发展步伐,建议尽快实施百色至龙邦高速公路。
(四)为拉长铝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建议市领导协调华银铝尽快上电解铝项目及下游产品。
(五)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大对那坡铝工业项目支持力度,积极协调自治区和市有关部门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陆永儒麻艳萍 莫维铭
二0一0年四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