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现四大突破加快工业发展
实现四大突破加快工业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并强调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石门的优势在资源,发展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要想加速推进“三增三化一拓展”进程,就必须牢固树立围绕工业抓经济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着力实现四个方面的突破,走新型工业化富民强县之路。
一、夯实支撑点,在创新发展思路上求突破。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理念,把推进工业化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核心来抓,走具有石门特色的兴工之路,不断扩张工业经济总量,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到2010年,实现工业产值过百亿元目标,形成3-5个10亿元产业、10-15个亿元企业、100个规模企业,推进石门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一是坚持走产业兴工之路。立足资源性产业的扩张升级,以深度开发、精细加工为重点,突出抓好电力、水泥、化肥、矽砂(石膏)、连杆的生产和柑桔、茶叶、禽畜等农副产品的加工,倾力打造“六三”工程,到2010年末,全县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水泥年产量达到300万吨、农用肥料年产量达到300万吨、矽砂(石膏)年深加工量达到300万吨、连杆年产量达到300万支、饲料和农产品年加工量达到30万吨。以现有支柱产业作为支撑点,按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要求,通过走技术创新、改造提升的路子,努力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经济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群。通过靠大做强、强强联合等有效手段,组建石门企业集团。二是坚持走科技兴工之路。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不断研究新成果,推出新产品。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姻,实行产、学、研结合,特别要注重科技人才的引进、管理和培养,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持。要按照“内涵扩大为主,改造提升并举”的要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技术条件,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推进骨干企业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有效解决当前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提升产业水平。还要树立新的产业改造提升观念,运用高新技术,高起点搞好技术创新,嫁接改造现有产业,不断提高企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推动产业转换升级。三是坚持走民营兴工之路。设立“民间创业奖”,引导民营资本从商业服务领域向工业领域投入转变,掀起全民办工业的热潮。积极引导现有“小而散”的民营工业企业向规模工业企业转变,重点提升100家小型民营工业企业。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优化产权结构,转换经营机制。
二,、激活动力点,在扩大工业投入上求突破。要千方百计扩大工业投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切实搞好项目前期开发。加强项目前期开发的领导。在全县抽调一批长期从事矿产品、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制造与技改、项目开发论证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重点工业项目前期开发组,专门研究和论证重点工业项目。结合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立足我县资源实际,认真调研,科学论证,拿出一批让客商感到有利可图、有钱可赚的项目。综合运用媒体、网络、商务活动等各种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地推介工业项目。二是强化招商引资责任。全面启动第二轮招商引资考核,把引进工业项目的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人,实行重奖重罚,强化全县各级各部门抓好招商引资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在编人员5人以上的县直副科级以上行政事业单位,要单独引进1个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适合进入工业园的原则上要落户园区,并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第一年没有完成项目引进任务的,单位不能评先,一把手不能评优岗;第二年没有完成项目引进任务的,单位一把手和分管负责人全县通报批评,并不得提拔重用。凡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落户工业园的,给予项目第一引资人不低于5万元的特殊贡献奖;引进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的,奖励引进单位20万元。三是创新招商方式。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抓招商,争取引进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工业项目,特别是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开展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浙江、福建等地各聘请1名商务代理,每年安排专项业务经费,并给予招引项目奖励。着力开发引进资源性项目,着力开发引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着力开发引进“两头在外”的项目,形成一批产品关联度高、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工业企业。突出抓好石门电厂三期、海螺水泥、西洋肥业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的引进开发,为工业发展提供支撑。
三、扶植带动点,在培育名优品牌上求突破。培育发展名牌产品,是提高工业经济效益和增强竞争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性措施。一是大力培育名优产品。扶植带动点,就是依靠科技创新,加快产品
结构调整,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的名优产品,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使现有产品上规模、上档次和上水平,不断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效益。二是提高现有品牌“含金量”。加大对现有优势产品和名牌产品的培育和宣传力度,逐步把“玉叶”化肥、“山寨旺”食品、“坝道”水泥、“犟哥”素食、“宝川”连杆、“村姑”拖拉机等产品培育成全市、全省的名牌产品,并积极做好现有名牌产品的系列开发,不断提高名牌产品在工业生产中的份额。支持“坝道”水泥进行“湖南省免检产品”认定。支持“田园”磷肥、“村姑”拖拉机、“宝川”连杆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三是借力发展新品牌。要引导企业同国内外知名牌企业的合作联合,采取嫁接移植等有效措施,促成强盛公司、特水公司与国内企业集团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生产新产品,创出新品牌。积极引入名牌产品落户石门,借助名牌产品的品牌效应,发展我县的名优产品,提高我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
四、构建示范点,在工业园区建设上求突破。工业园区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构建示范点,就是围绕全县经济建设的总体设想,优化工业生产力的区域布局,不断提升园区的规模和效益,发挥其在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一是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行有限投入向园区集中,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对企业的吸纳力和承载力。力争“十一五”期间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投入突破5000万元。并统筹安排城建、农业综合开发、城市电网改造等项目资金,尽快完善园区路网、电网、自来水网、下水道网和通讯网络,为现有入园企业和引进新企业创造良好条件。二是理顺园区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园建设的领导,实行县领导联系制度、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重点入园项目“一事一议”制度,定期研究工业园建设及项目引进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进一步加强开发区管理队伍建设,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开发区领导班子和班子,提高队伍战斗力。三是大力引进工业项目入园。实行项目向园区聚集,今后除资源性产业和小型农产品加工业可就近布局外,引导其它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实行政策向园区倾斜,进一步完善激活园区工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着力在土地使用、税费收取、电力供应、技术创新、环境保障上实现新突破,给予最大优惠。真正把湖南石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工业发展的洼地。同时加大对各乡镇、县直部门引进入园企业的责任考核力度,坚决兑现项目入园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争取更多的项目落户,壮大园区工业规模。
第二篇:实现四大突破加快工业发展
实现四大突破加快工业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并强调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石门的优势在资源,发展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要想加速推进“三增三化一拓展”进程,就必须牢固树立围绕工业抓经济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着力实现四个方面的突破,走新型工业化富民强县之路。
一、夯实支撑点,在创新发展思路上求突破。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理念,把推进工业化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核心来抓,走具有石门特色的兴工之路,不断扩张工业经济总量,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到2010年,实现工业产值过百亿元目标,形成3-5个10亿元产业、10-15个亿元企业、100个规模企业,推进石门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一是坚持走产业兴工之路。立足资源性产业的扩张升级,以深度开发、精细加工为重点,突出抓好电力、水泥、化肥、矽砂(石膏)、连杆的生产和柑桔、茶叶、禽畜等农副产品的加工,倾力打造“六三”工程,到2010年末,全县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水泥年产量达到300万吨、农用肥料年产量达到300万吨、矽砂(石膏)年深加工量达到300万吨、连杆年产量达到300万支、饲料和农产品年加工量达到30万吨。以现有支柱产业作为支撑点,按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要求,通过走技术创新、改造提升的路子,努力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经济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群。通过靠大做强、强强联合等有效手段,组建石门企业集团。二是坚持走科技兴工之路。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不断研究新成果,推出新产品。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姻,实行产、学、研结合,特别要注重科技人才的引进、管理和培养,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持。要按照“内涵扩大为主,改造提升并举”的要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技术条件,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推进骨干企业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有效解决当前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提升产业水平。还要树立新的产业改造提升观念,运用高新技术,高起点搞好技术创新,嫁接改造现有产业,不断提高企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推动产业转换升级。三是坚持走民营兴工之路。设立“民间创业奖”,引导民营资本从商业服务领域向工业领域投入转变,掀起全民办工业的热潮。积极引导现有“小而散”的民营工业企业向规模工业企业转变,重点提升100家小型民营工业企业。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优化产权结构,转换经营机制。
二,、激活动力点,在扩大工业投入上求突破。要千方百计扩大工业投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切实搞好项目前期开发。加强项目前期开发工作的领导。在全县抽调一批长期从事矿产品、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制造与技改、项目开发论证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重点工业项目前期开发工作组,专门研究和论证重点工业项目。结合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立足我县资源实际,认真调研,科学论证,拿出一批让客商感到有利可图、有钱可赚的项目。综合运用媒体、网络、商务活动等各种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地推介工业项目。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全面启动第二轮招商引资考核工作,把引进工业项目的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人,实行重奖重罚,强化全县各级各部门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在编人员5人以上的县直副科级以上行政事业单位,要单独引进1个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适合进入工业园的原则上要落户园区,并纳入责任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第一年没有完成项目引进任务的,单位不能评先,一把手不能评优岗;第二年没有完成项目引进任务的,单位一把手和分管负责人全县通报批评,并不得提拔重用。凡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落户工业园的,给予项目第一引资人不低于5万元的特殊贡献奖;引进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的,奖励引进单位20万元。三是创新招商方式。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抓招商,争取引进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工业项目,特别是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开展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浙江、福建等地各聘请1名商务代理,每年安排专项业务经费,并给予招引项目奖励。着力开发引进资源性项目,着力开发引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着力开发引进“两头在外”的项目,形成一批产品关联度高、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工业企业。突出抓好石门电厂三期、海螺水泥、西洋肥业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的引进开发,为工业发展提供支撑。
三、扶植带动点,在培育名优品牌上求突破。培育发展名牌产品,是提高工业经济效益和增强竞争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性措施。一是大力培育名优产品。扶植带动点,就是依靠科技创新,加快产品
第三篇:加快工业发展实现后发赶超
加快工业发展 实现后发赶超
2012-02-17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是指导贵州及毕节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为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新希望。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要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加快工业发展,加快推进“三化”同步,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后发赶超”。
加快工业发展是重点。国发2号文件明确指出:紧紧抓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工业是推进我省、我市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国发2号文件的“指导思想”把工业发展提在首位,符合全省和全市经济现状及发展要求。我们与全国的差距主要在工业:从全省工业发展的现状看,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5600亿元,增速15%,在全国各省市区排名在天津、重庆之后,与四川、内蒙古并列第三,但是总量排名倒数第七,只有四川的28%、内蒙古的46.67%、天津的50.91%、重庆的56%,比云南少3200亿元,比深圳市少5900亿元;全省2011年工业增加值预计1732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0.93%,只有四川8700亿元的19.91%、天津21400亿元的8.09%,为内蒙古2010年生产总值5681亿元的30.49%。从毕节工业现状来看: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全国排名212位,但总量只有贵阳的53.56%,排名落后111位;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737.42亿元,比贵阳少650.82亿元、比遵义少382.44亿元;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8亿元,比六盘水还少96亿元,只有遵义的42.23%,差距还较大。
工业作为毕节跨越发展的排头兵,工业化是推动全市经济加速发展、加快转型的强劲动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全省、全市经济能否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实现缩小与全国、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工业经济稳定快速增长是关键。国发2号文件指出: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毕节、六盘水、兴义作为节点城市,充分发挥能源矿产资源优势,建设我国南方重要的战略资源支撑基地,对于推进全省、全市工业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提速发展,实现跨越目标具有战略性意义。我市2010年《关于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决定》就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工业总产值突破1800亿元以上的目标,煤炭、电力、化工、装备制造、烟酒等五大支柱产业总产值达1600亿元以上,形成能源、装备制造、化工、轻工、建材及新材料等 “五个百亿产业集群”(其中能源产业集群超过1000亿元)。贯彻落实好2号文件精神,要把工业发展提到各级各部门工作首位,谋划好工业发展布局、规划建设好工业项目、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全力增加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工业经济的比重。“十三五”期间全市工业平均增速要保持在20%左右,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要在2005年在基础上增长1.5倍,达到4500亿元左右。
一是必须坚持抓好煤电传统产业。2号文件把积极推动毕水兴(毕节、六盘水、兴义)能源资源富集区可持续发展作为贵州发展的一个空间布局,以“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和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
为全省战略定位,煤电产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未来十年仍须坚持抓好煤炭基础产业,除全面建成现有545个煤矿,使全市煤炭产量达到1亿吨以上;加快现规划的毕节二期、大方二期、黔西二期、金沙“上大压小”、威宁赫章风电项目和织金电厂、威赫电厂等电力项目建设,全市火电装机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以上。要积极扩大资源勘探,谋划新的煤电项目,实现火电、水电、风电优化发展,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建设大型电源基地,做大做强煤电产业,迅速将全市煤炭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促进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做好准备。同时抓好烟酒、冶金、建材等特色传统产业,打造毕节特色工业产品品牌,提高竞争力。
二是必须坚持资源深加工的发展方向。2号文件指出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重点发展煤电煤化工、钢铁有色、汽车及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随着中石化织金煤化工项目、黔西煤化工项目、金沙煤化工项目的建设,煤磷硫化工循环基地建设逐步推进,为加速煤化工产业等建设奠定了基础。要按照2号文件关于“建设清镇——黔西——织金煤电铝、煤电化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毕节、六盘水煤制烯烃和贵阳乙二醇等项目。优化发展高载能行业”的要求,强力推进煤、磷、硫、稀土等矿产资源的就地转化,延长煤炭产业链,提高资源附加值,促进工业经济结构的转型优化。
三是必须努力发展新兴产业。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由于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其开发利用是有限的,实现工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注重发展新兴产业。要以力帆骏马为重点,带动和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开发建设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使之在“十二五”末形成新的经济支柱;要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电子信息等产业,以金沙的电子信息产品等项目为先导和契机,进一步探索、研究、谋划,努力引进、投资、建设、培育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投资能力,具有一定规模且在全省、全国具有较大潜力的特色新兴产业的企业或企业集团,提升全市工业经济的综合实力。四是必须提高工业企业的融资能力。由于毕节工业规模还不大、产业结构较单一,融资能力较弱,投资力量不足已经成为加快发展的一个瓶颈,在认真实施好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国内外金融机构在贵州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保险资金探索参与贵州交通、能源、水利、市政公用及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研究完善水电税收政策,以及符合规定条件的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的同时,努力发展资本运营行业,实施好企业上市助推行动计划,重点培育,分类推进,力争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全市一批实力强大的企业顺利上市。
加快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迅速推进全市工业化进程,建设协调健康持续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当前乃至今后十年内全市经济工作的重点和主攻方向。2号文件对毕节市工业经济的建设发展带来了全新战略性机遇,毕节工业的提速发展,将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毕节市工业和能源委员会)
2月17日《毕节日报》
第四篇: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关键在于实现四大突破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关键在于实现四大突破
552302贵州省望谟县乐元镇中心小学课题组黄正禄
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实现突转变教育观念,得克服三种倾向、正确处理三种关系。一是克服片面理解素质教育的倾向。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理念上的一个新突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从表象上看,主要是使学校活跃起来,使学生活泼起来;从内涵上看,主要是一种境界教育和能力教育;从目标上看,主要是贯彻“两全”,同“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相一致。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把素质教育的目标、内涵和表象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克服片面理解教育价值的倾向。教育价值问题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真正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上,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创新。然而,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家长和少数教师在判定教育价值时,往往以学生得分高低和排名位次作为衡量教育价值的标准,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三是克服片面理解“减负”的倾向。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减负”,让学生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但“减负”并不是要取消学生的一切负担,必要的压力和学习负担是学生成长的必要条件。正确处理三种关系。一是正确处理推行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推行素质教育并不是否定考试,而是对考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改进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开展水平考试和能力测试的研究工作。二是正确处理推行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应把素质教育思想贯彻到各学科教学中。然而,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开展素质教育通过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吹吹打打、唱唱跳跳、写写画画。固然,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多方面素质的重要途径,但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应是课堂。课堂才是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三是正确处理推行素质教育与“普九”的关系。“普九”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比“普九”涵盖更为广泛,渗透在教育领域里的各个方面,体现在各个层次教育之中,但“普九”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普九”是量的扩张,素质教育是质的升华。实施素质教育不能片面强调质量而忽视数量,要坚持数量与质量相统一的原则,大力巩固“普九”成果,将素质教育落实在“普九”之中。
二、要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上实现突破
发展教育最终要靠教师,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振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关键。从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现状来看:一是民办转公办的教师比例较大,且这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相对减退。二是教师学历层次相对较低,按照国家要求,到2010年,90%的小学教师要达到专科学历,中学教师80%要达到本科学历,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学历结构差距较大。以我县为例,全县共有专任教师4732人,其中小学有3127人,专科以上学历308人,所占比例不足10%;中学有1605人,本科学历322人,所占比例约为20%。三是教师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能力还相对较弱,教师教学的“土方法”还普遍存在。因此,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就必须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立教师定期学习制度和师德师风评价制度,结合教师考核对教师的师德师风状况进行考查,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1
状况进行评价,积极开展学生、家长和社会等各方面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进行监督和评议活动,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师。
二、全面推进教师资格制度。首先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按照新的编制标准,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控制中小学教职工总量,规范学校内设机构和岗位设置。
三、对现有教师资格进行重新认定,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
四、深化以人事制度改革为主的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要重点推行“三制”改革,即全面推行教师全员聘用制,所有教师一律凭教师资格证竞聘上岗,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教师任用制度,学校和教育局机关在定编、定岗、定员的基础上实行竞聘上岗;要积极推行校长负责制,逐步实行校长职务津贴制,打破校长职务终身制,建立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机制,造就一支既年富力强,又具有开拓精神,既求真务实,又为广大教职工真心拥护的校长队伍;积极推行教师结构工资制,坚决打破“平均分配”的观念,“强化职责,以岗定薪,按劳取酬”,真正体现能者多劳,优劳优酬。拓宽师资培养途径,大力抓好教师、校长队伍的培养。狠抓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着力培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师。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水平不高和学历层次较低的现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培训,规定凡4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掌握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建立校长梯队档案,在抓好校长挂职锻炼和任职资格培训工作的同时,大力推行校长工作报告制度和校长任课制度。
三、要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上实现突破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布局分散,微型学校较多,教育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还相当突出,教育资源浪费较大。为此,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必须着力抓好四大调整。
(一)抓好小学布局调整。在坚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重点调整村小和教学点。主要把握四条原则。(1)是提倡联村合并办学;(2)是乡(镇)中心小学所在村一律不办村小,实行与中心小学联办;(3)是少数地理环境复杂、居住分散的地方可实行隔年招生或办复式班,适当保留教育延伸点;(4)是国家新课程计划规定小学三年级以上逐步开设英语课和计算机课。根据这一规定,从我县实际出发,村小只能设置二年级。三年级以上学生都将逐步向片区完小和中心小学相对集中,把片区完小和中心小学办成寄宿制学校,确保地方教育与国家整体教育相协调。
(二)抓好初中布局调整。初中布局调整主要保持现有规模,注重内涵发展,采取扩容增效的方法,扩大初中招生规模,确保初中学位,平稳渡过初中入学高峰期。
(三)抓好普高布局调整。重点要加快高中建设步伐,扩大“普高”规模,打破初中发展的“瓶颈”制约,实现高初中分离。与此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
考虑高中布点,确保高中教育适度发展,为将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好前期准备。
(四)抓好教育结构调整。(1)是要大力巩固“普九”成果,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确保“两个平衡”,即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学生比例平衡,职中与普高学生比例平衡。(2)是加快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向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3)是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龙头,融职成教育及各类培训为一体,着力筹建职教中心,形成灵活多样的办学体制。
四、要在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上实现突破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抢占教育“制高点”,构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平台”,既能克服少数民族地区同发达地区之间的地域差异,又能克服教师能力水平之间的差异,通过网上学习,获取信息,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接受均等的教育信息。
首先,要以项目引进为重点,建好一批“示范校”和“实验校”。积极创造条件,加快计算机普通步伐,启动“校校通”工程,逐步在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开设信息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和其他课程的整合,激发中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其次,要构建完整的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按照“政府主导、校企合作、市场动作”的指导思想,加快中小学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建设,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同时,高度重视中小学英语教学,使信息技术课与英语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为缩短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为培养现代化急需的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要强化管理,提高现代教育设施设备的使用率。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方面要做到“三进”和“四个百分之百”,即现代教育技术进计划、进教案、进课堂和电教器材;实验仪器使用率达百分之百,分组实验开出率达百分之百,演示实验开出率达百分之百,装备电脑的学校,百分之百的教师要学会使用电脑。
第五篇:西安工业实现突破发展的建议 2
关于西安工业实现突破发展有关建议的建议
总结人类经济发展历史,工业经济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人类近代史告诉我们通过发展工业经济不仅最大限度聚集了财富,而且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观念、思维方式和管理也是指导我们做好经济工作的科学依据,工业经济发展问题不仅是一个工业行业工作,也是带动产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解决“三农”等问题的根本途径。下面就我市工业实现突破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理清工业发展思路。把握自身的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进一步理清工业发展思路。要明确当前工业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比较中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保持清醒头脑,于调控之时抓机遇,在挑战面前谋实招,切实防止和克服“消极等待、畏难埋怨、无所作为”等不良情绪;全力推进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要整合招商资源,打造专业化的招商引资队伍,围绕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做好项目的筛选和包装,形成项目库,扩大项目储备。
二、加快工业平台建设强化产业集聚效应。工业平台是企业集聚形成的企业群,搭建园区平台,做好发展工业的载体,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利于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又能最大限度做强产业。平台聚集是工业发达地方总结的一条宝贵科学的经验一定要想办法尝试。
三、创新工业发展机制,增强工业发展推动力度。主要解决在明晰发展思路的同时,建立有效的能促进工业发展机制。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更重要的是要化思想为行动。一是创新工业经济领导机制。抓机制创新,在保障工作落实上力求突破。二是创新人才激励政策与培养机制。优化经济管理干部队伍,建立完善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激励机制。三是创新环境建设机制。在机制上树立解放思想优化环境是发展的重要保障。四是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强力推进工业存量发展。深入挖掘工业增长潜力,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强化工业增量扩张。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工业发展投入。有投入才会有产出。一是加大国家无偿资金扶持项目的争取力度,帮助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原料基地建设、技改扩建、贷款贴息、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项目的申报,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用足用活相关政策,积极做好工业企业项目的立项申报,为工业发展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扶持;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工业发展力度,加强企业授信管理,扩大信贷规模,对企业技改及新产品开发等项目优先保证信贷支持。积极探索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增加担保资本金注入,提高担保能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鼓励工业企业增资扩股,积极探索股权、期权等多种融资方式,增强企业直接融资能力。
五、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品牌是一个地方的名片。通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在全市培育壮大一批品牌企业和名牌产品。一是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培育知名品牌企业,引导企业主动参与到树立品牌、争创名牌的发展战略中来。二是加大宣传和创新力度,做大做强名牌产品。帮助企业充分运用技改优惠扶持政策进行技术改造,切实解决制约产品开发的关键性技术,积极攻关引领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努力开发一批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要做好商标的注册和专利的申请,搞好地理标志产品原产地保护,鼓励企业发明创造,提高企业自主研发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
六、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一是要建立抓工业经济的长效机制,要办成一个工业企业需要好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这就需要组建成立一个强有力的协调机构,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工业经济运行协调会议,帮助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促使企业达产达效;二是建立严格的工业考核奖励制度,在招商引资、投资环境、规模企业培育、为企业办实事等方面进行考核,对为工业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物质重奖和提拔重用,真正形成争优创先、你追我赶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