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实现玉米收获保护性工作的新突破
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实现玉米收获、保护性工作的新突破
淄博市张店区农机局
近几年来,我区农机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突破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技术“瓶颈”为契机,推动我市农业机械化再上新台阶,促进了全市农机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抓发展,促进我区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我区作为淄博市中心城区,长期以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以建设现代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小麦、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为重点,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带动、市场拉动等措施,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到2004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17万千瓦,亩均农机动力2.1千瓦,农业机械原值达到9477万元,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209台,配套机具2839台(套),配套比为1:2.35;小麦联合收割机262台,玉米联合收获机54台,玉米秸秆还田机184台,青贮机械220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521台,喷灌设备112台(套),随着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农机作业水平也显著提高。小麦生产已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玉米种植已全部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播种,玉米机械收获机械化程度去年已达到57%,今年预计还会有大的提高,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全区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去年被省办评为农机推广和跨区作业先进单位,正是依靠高水平农业机械化的有力支撑,才使得大批农村劳动力从高强度的农业生产中,特别是以“三夏”、“三秋”两个大忙季节中解放出来,投入到二、三产业中去,实现了从“小生产”到“大市场”的根本性转变,事实证明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抓住机遇,争取领导支持,增强工作力度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具有行政性和技术性双重内容,几年来,我们在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政府在农业和农机方面发展的重点,密切联系农机推广工作的特点,树立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的思想,积极推广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等新技术,得到了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增强了农机推广工作力度,我区是一个典型城郊型农业区,境内城乡结合、工农混杂,每到秋收时节,城乡四外弥漫呛人的浓烟,既污染环境,影响城市对外形象,又大量浪费资源,于国于民有损无益,如何遏制焚烧秸秆是政府给农机部门下达的一项重要任务,前几年一直是严防死守,强调“堵”,但效果不理想,为彻底改变这一局面,我们按照“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大力开拓机械化秸秆利用的新出路,从抓秸秆经济的高度,把机械化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重点引
进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械,按照“农户为载体、公司作纽带、政府来引导、市场搞动作”的思路及时向政府领导作了汇报,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召集财政、环保、农业、农机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专题研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购买一台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补贴一万元,购买一台免耕施肥播种机,在市政府补助4000元的基础上再补助2000元”,优惠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投资购机的积极性。去年一年新推广各类农业机械300台(套),新增玉米联合收获机23台,新增免耕播种机5台,完成保护性耕作3000亩,所有这些都为我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普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高了我区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和农业机械的科技含量,使农机化更加适应我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化推广
我区从2003年开始引进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按照市局下达的保护性耕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我们成立了保护性耕作机械化项目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和推动实施小组,明确责任分工,领导小组由局里的主要负责人挂帅,以加强领导、组织推动、监督检查;技术小组主要负责项目的规划、实施、机具选择配套,技术规范的论证、技术指导服务以及项目的验收工作;推动小组主要负责技术路线拟定,技术培训与宣传、具体组织项目的实施,各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相互配合,以保证项目的推广质量,项目实施之初,我们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试验先行、稳步发展”的思路,对全区作物的种植情况进行了充分调研,认真地做好保护性耕作发展规划,规划中注意掌握三个原则:一是集中连片实施原则,耕作示范选择在东南部南定镇、沣水镇、付家镇三个经济条件好,机械力量雄厚,土地可以地行连片作业的村里进行,以起到示范效果的规模效应;二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区农机局根据各镇、村当地的农业资源、农艺要求、种植习惯和农机装备情况,制定出相对应的切实可行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机具配备方案和技术规范;三是重点支持的原则,我们在三个镇中选择了5个农机装备力量雄厚、积极性高的村,有重点地加强引导、扶持,帮助他们搞好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做到推广一片、成功一片,以达到典型带动、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目的,可以这样讲,努力抓好农机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扩大示范基地的规模和推广带动面积,建立起长效的创新示范机制,是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快速推广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搞好技术培训和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为使一项新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让农民和机手掌握各项操作技术,让各级领导认识到新技术的先进性和重要性,让参加项目实施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有所提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宣传和培训。去年四月“农业部2004年科技之春大型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在我区成功举办,部级和省级领导参加了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20个品种、60余台名优农业
机械参加了展出,其中小麦、玉米免耕机械化技术的现场作业演示,令冒雨前来参观的农民朋友们大开眼界,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讲解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重点”、“小麦免耕播种常见问题解析”等颇具指导性的知识讲座,更令众多农民朋友受益非浅,农业技术的魅力是无穷的,就怕工作不深入、宣传不到位,农民朋友看不到实惠。几年来,我们在推广玉米联合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等先进技术的工作中,就非常注重了培训、宣传,比如在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工作中,我们利用电教设备制作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VCD宣传片,免费发放到乡镇和示范村,组织农民朋友观看;印发宣传材料,利用科技下乡、赶大集等形式广泛散发;通过召开现场会、表演、示范、实地组织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活动;邀请厂家技术人员,召开专家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现场解答有关疑问、讲解技术问题。同时在电台、电视台举办专题讲座,通过多种多样的宣传,进一步提高领导和群众的认识水平,让社会广泛认知,形成上下认识一致,思想统一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新技术的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组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搞好社会化服务,实施市场拉动
秋季农机跨区作业是推动玉米联合收机、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我区耕地面积较小,粮田面积只有8万亩,为了提高玉米收获机的作业面积,我们借鉴小麦收割机跨区作业的成功经验,针对秋季的实际情况,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突出抓好秋季跨区作业市场培育、完善和发展工作。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部署和农机户的要求,我区连续多年组织玉米联合收获机参加跨区作业活动,突出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了创建省级跨区作业“明星服务队”活动,涌现了一批讲文明、讲经营、讲质量,提供优质服务的明星服务队,推动了全区农机跨区作业质量上了一个新水平;二是进一步拓展跨区作业的范围和领域,以玉米收获跨区作业为重点,向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免耕播种跨区作业等方面延伸和拓展,使跨区作业逐步涵盖秋季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去年秋季,跨区作业面积达到10.5万亩,创收200余万元;三是扩大作业区域,延长作业时间,较好地利用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跨区作业市场主体和服务组织,加强中介组织管理,不断创新跨区作业市场组织形式和服务模式;四是切实做好社会化服务工作,从组织准备、管理协调、信息服务等方面入手,协调农机服务队、农机专业户,适时进行跨区作业,努力提高跨区作业组织化程度,确保跨区作业顺利、有序地开展,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农民经营玉米收获机和保护性耕作机械的经济效益,调动农民购机,用机营机的积极性,以此拉动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的发展。
各位领导,几年来,我区在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方面做出了一点成绩,但跟兄弟单位相比,我们还有许多问题和不足,我们决心借这次会议东风,虚心学习好的经验,抓住当前农机化面临的好的发展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工作,以发展玉
米收获、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为重点,努力开拓农机工作新局面。(信息来源:淄博市张店区农机局)
第二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城乡建设事业新突破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努力实现城乡建设事业新突破
——在2009年城建系统工作春训暨建筑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城建局局长
李清荣(2009年2月10日)
同志们:
银鼠辞岁去,金牛踏春来。春节和元宵节刚过,今天我们就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动员和鼓励大家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高昂的工作斗志,全力冲刺2009年的各项工作。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县政府机关干部春季作风整训动员会议精神,总结2008年城建工作,安排部署2009年的重点工作任务。
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领导对我们召开的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下午,他们将指导会议看望大家并作重要讲话,对今年全县城建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借此机会,我代表局领导班子向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阖家幸福,吉祥如意!下面,我先作工作安排。
2008年工作完成情况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我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我们应对非同寻常的重大考验,完成非同寻常重大任务的一年,也是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逆境中奋勇前进的一年,悲喜同在。一年来,城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市建设主管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克服年初低温雨雪冰冻和5·12特大地震带来的巨大困难,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城建系统各项工作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
度称赞;为解决在外避险居住群众用水难、用电难的问题,我们积极会同水利、电力、广电网络等单位在避险居集区安装应急供水设施、有线电视、照明等生活必需设施,对县城所有公厕免费开放,方便群众使用;加强城市环境卫生保洁,缩短垃圾清运周期,设置市政服务和抛洒滴漏专项治理执勤点,及时更换县城震损路灯718盏次、电缆2400米,疏通因灾受阻城区排污渠150米;现场踏勘并编制了全县20户以上63个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规划;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对城镇居民震损房屋逐房进行安全鉴定,及时对南大街、西大街震损致危房屋分区段进行排危,先后在县城和部分受灾较重的乡镇搭建活动板房268间14700平方米;编制7套灾后建房图纸、重建要点顺口溜、建筑材料购买注意事项等资料,免费发放给受灾群众使用,抽调技术人员分9个工作组到各乡镇抓安置点技术要领宣贯、现场培训、科学指导受灾群众建房,邀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团来我县举办了灾后重建技术讲座;围绕解决“三难”问题,从渭南、咸阳、西安等地组织砖、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当机砖运抵阳平关第一天,市政站、监察大队全体同志连夜奋战,赤手卸下了10余万块砖,有力地支援了灾后重建;多方联系、多渠道协调市县建筑企业对口援建我县2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8位局领导包抓五里坡等8个重点安置点建设,帮助各安置点加快建设步伐。目前,各援建企业已完成了70%的重建任务,为全县夺取抗震救灾、恢复重建阶段性胜利做出了积极有效的贡献。
四是救灾有力。5·12大地震发生后,全体干部职工慷慨解囊,为灾区捐款36355元,各房产开发企业不仅捐款捐资,还积极支援学校重建。为贫困党员捐款2000余元,部分党员积极踊跃交纳“特殊党费”;又无偿为二郎坝中心小学赠送棉衣、棉裤、袜子165套,送去了城建干部职工对灾区学生的关爱和慰问,确保了灾区学生安全越冬。在冰冻雪灾和地震灾害面前,全系统干部职工上下拧成一股绳,听从指挥,服从调遣,形成了“忠于职守,(三)以民生工程为重点的项目建设稳步实施。年初出台了《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的决定》,制定了《2008年城建重点项目实施目标管理的通知》,为进一步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夯实了工作责任、明确目标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重大地震灾害面前,克服诸多困难,积极运筹项目。去年8月14日开工建设了廉租房一期102套5096平方米,目前施工到主体第四层;12月10日又启动了298套11136平方米廉租房建设工程,现已完成征地、项目申报及施工规划等,目前正在实施三通一平工作,完成投资1155万元。廉租房建设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得到各级的肯定,我县被省政府表彰为“廉租住房建设先进集体”。
在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基础上,我们及时转移工作重心,迅速启动恢复建设项目,先后完成人民广场改扩建、永惠北路、羌州南路改扩建、玉苑路、垃圾处理场建设,启动并完成了民健园场地回填土方11万方,清理河道5万余方。在县城各公共场所安装汉白玉桌椅52套,硬化县城上关街、校场坝、永惠北路、羌州路等街巷路面4000余平方米,铺排污管道120米,粉刷装饰建设路、河滨路道牙1300余米。为了提升城市品位,拉大城市骨架,预计投资1.5亿元实施七里坝新区开发,启动了七里坝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自去年12月3日开工以来,先后完成了设计方案评审,成立了七里坝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委托陕西宏基集团公司完成了迎宾路立交桥、高家坪桥和七里坝桥的岩土勘察任务,对迎宾路立交环岛、七里大街等建设区域内的房屋进行实地勘测,确定了该区域共需拆迁房屋42户224间5000平方米,招投标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四)行业管理不断加强。城市日常管理力度不断加大。以地震后治理车辆抛洒滴漏为重点的综合整治效果明显,随机查处和遏止破坏市容环境和市政公用设施的不法行为手段更加有效。制定了《宁强县城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印发了《宁强县县城户外广告
(六)绿化亮化建设成果显著。认真实施绿化四大工程,制定了县城春季绿化方案和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实施方案,充实了创园机构工作人员,开展春季大绿化活动,多措并举开展绿化达标建设工作,特别是在震情稳定后,及时恢复县城受损绿地2万余平方米、及时修复震损桥梁4座和翻板闸3座,新上报市级园林式单位5个,省级园林式单位4个。春节前,对中心城区行道树、重点建筑物进行了轮廓亮化,成为节假日期间不得不看的亮点,不夜城更加多姿多彩,营造了良好的节日氛围。
(七)行风建设保持良好传统。坚持“管行业首先要管行风”的指导思想,成立了行风建设领导机构,制定了创佳评差工作实施细则和考评办法,同各单位签订了创佳评佳目标责任书,落实创佳评差各项任务,充分调动了各单位及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制度建设抓落实,及时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城建系统干部职工工作纪律的决定》,严格要求工作人员尽心尽职尽责,对工作认真负责,敢于负责,勇于承担责任,做好自己职责范围的事。热情周到地为每个服务对象做好服务,做到一个凳子、一张笑脸、一杯热茶。在全市行风问卷调查中,99.6%的群众对我局各单位、各科室在办事效率、依法履行职责、政务公开等方面满意,保持了城建人的良好形象,行业风气大大好转。
(八)党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实施“汉水源先锋工程”,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个人述职和党支部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积极开展党员“联户谈心”活动,促进党组织日常生活正常开展。各支部重视党员发展工作,努力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全年吸纳党员发展对象12人,其中在抗震救灾期间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的就有7人,组织发展对象参加了机关工委举办为期2天的党建知识培训班,极大地增强了全体参训人员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局属单位市政站、安泰公司等单位制定了“文明单位”创建规划,夯实创建措施,全面加强单位内部建设和管理,年内顺利通过县文明委的验收。局
总结这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咱们城建系统这支队伍是经得起考验、素质过硬、作风优良、能干事、能打胜仗的队伍,我们所做的工作也是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一是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推动城乡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方针。我们立足于城乡建设发展的实际,端正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加大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村庄规划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通过努力,进一步增强了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领导班子民主决策。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必须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我们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智慧,通过局务会、碰头会、专题会共谋发展,妥善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会议一旦敲定必须落实,确保了政令畅通。
三是必须始终扭住工作目标任务不放松。我们的工作目标任务是通过充分调研论证最终确定的,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心声,得到了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关注,内容涉及城乡规划、城市拆迁、项目建设、城市品位建设、市容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特别是在5·12大地震发生后,一手抓抗震救灾恢复重建,一手抓城市建设和发展不动摇,始终加强项目建设的领导,采取项目建设扛死肩、倒排工期的办法,狠抓市政配套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项目包抓领导经常深入工程建设现场研究和解决问题,保证了各项目建设按期推进和顺利完成。
四是必须始终坚持抓落实不动摇。城建工作涉及面广,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关心的人多、关注的人更多、社会矛盾也多,只有扑下身子,脚踏实地抓落实,才能化解这些矛盾,才能促使工作上台阶、出水平、出成效。
新篇章。
2009年城建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县委十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紧扣“突破发展、和谐稳定”两大主题,按照“南扩北升”的总体思路,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载体,以完善城区路网、拉大县城骨架为突破口,建城市精品,全力打造汉源第一城。以排除城区震损危房为切入点,推进城区拆迁工作,以建设廉租房为抓手,切实改善城市民生问题,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以一乡八镇为重点,着力抓好基础配套设施,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强行风建设,实现城建系统干部职工思想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促进城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总体目标是:县城建设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目标,加快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完善城区控制性详规,按照“东连罗村坝,西扩余家坡,南成新城区,北出绕城线,中变旧城区”的思路,启动实施“一环、二面、三桥、四场、五路”建设,以加快天津中学、天津医院周边路网建设为重点,完善七里坝等区域的基础设施;充分挖掘汉源文化、羌氐文化,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塑造城市精神,提升城区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档次,到2009年底,县城规划控制区由50平方公里扩大到70平方公里,建成区由4.66平方公里扩展到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6万人。
村镇建设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全面完成各乡镇和重点村规划的修编任务,立足阳平关镇国家百强镇建设,辐射带动八镇一乡的全面建设,形成相互促进、竞相发展的建设格局,为构建城乡一体化奠定基础。
在工作中主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抓机遇,谋发展。今年是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关键年,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十分巨大,我们一定要把握时机,迎难而上,争取更多资金,办更多的事。二
1七里大街710米2.3万平方米路基工程,本月16日将对金家坪立交桥、七里大街进行招标,2月底以前进入主体施工;拆迁42户5000平方米,现已发布拆迁公告,正在制定拆迁方案;年内启动康宁路、津源路、园艺路、苗圃路及二道河桥建设,完善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把七里坝新区打造成景观靓丽、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城市新靓点。着力推进南大街棚户区拆迁改造,结合灾后重建对南大街已确权登记的241户22296.97平方米房屋进行拆迁改造,建设大东街至南门口文化一条街;对现有农民61户进行异地搬迁到青竹砭安置;对现有居民180户,实行就地回迁。加强东山观山地公园建设力度,按照统一收购的办法,将东山观所有土地一并征用,启动3.2公里道路路面建设和景观标志性建筑等配套设施建设。做好重大前期项目建材市场规划建设和校场坝综合开发项目的选址、征地和招商工作。充分发挥城投公司的作用,拓宽融资渠道,收购储备土地资源走滚动发展之路。
(三)高品位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加强城区供水、供电、公共服务等配套建设,建成高速公路连接线配套基础设施,硬化校场坝、王家坪片区的部分道路3000平方米,完成排水、电力、电讯、有线电视等城市管线的埋设,增强新区服务功能;按照国家园林县城标准,大力实施城区亮化、绿化、美化、净化工程,多渠道、多层次增加县城绿化总量,建立市政园林绿化资料信息库,提高城区园林绿化档次和管理水平;改进亮化方式,增加亮化设施,提高亮化水平,增强城市动感,年内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启动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对县城污水管网进行改造;以羌族生态文化保护试验区项目为依托,打通永惠南路,启动西门古城楼、钟鼓楼和羌族民俗一条街建设。
(四)继续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继续做好建材调配、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工作;积极配合天津援建项目和台湾援建长沙坝轻钢房建设,加强协调,确保台湾援建项目在3月底竣工并投入使用。加快
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
建筑业安全生产历来是建筑企业和建设工程的生命线,也是我们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重心。刚才,树庆同志通报了全县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指出了个别施工企业安全责任意识淡泊,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希望大家要引以为诫,在今后建筑施工中认真整改落实。
(一)要树立安全责任无小事的观念。负责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建管、质监、监理要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加强招投标、墙材节能与革新、合同备案、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工作。今年新开工的项目较多,外来企业也多,一定不可掉以轻心,要严格审核资质,严把准入关。安全体现在施工的每个环节、每时每刻,大家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是建筑业和建设工程的生命”的思想,稍有麻痹大意,后果就不堪设想。
(二)要严格工程的建设程序。任何工程都要坚持先勘察设计、再施工的程序,勘察单位提出的勘察报告必须满足设计要求,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勘察报告进行设计,设计图纸必须经图纸审查机构批准后方可施工,地基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建设单位必须组织地勘、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共同验槽,确保地基与基础的质量安全。严禁边设计边施工,保证设计质量安全;认真做好模板设计,对不合格的模板工程不得进行砼浇注,严格控制水泥砂浆和砼的配合比,对涉及工程结构安全的建筑材料、试件、构配件要认真执行见证取样送审制度。在验收中要严格按照验收的程序组织进行,要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要有五方责任主体共同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要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通过对建筑物实体质量抽查和感观质量的检查,进一步确保工程质量。以上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要追究相应单位及其负责人的责任,决不手软。
(三)要加强五方责任主体责任落实。建管、质监、监理和各施工企业及项目经理、安全员在执行强制条文过程中要做到“不留
5关责任人通报批评、罚款,记入不良行为记录,同时举办培训班强制培训,情节严重的停止参与投标资格,直至清除建筑市场。
同志们,抓安全生产既是责任,也是手段。希望大家高度重视,把安全生产作为第一号工程来抓,千方百计保安全,全心全意抓质量,把每一个工程都建成精品,切记“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这句老话。
做好2009年各项工作的主要措施
同志们,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系统干部职工一定要倍加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切实把心思和力量都集聚到2009年的各项工作上来,抓好今年的工作需要我们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努力实现城乡建设事业取得新的突破。
一是要明确目标抓落实。2009年的城建工作目标是贯彻落实县十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符合宁强城建发展现状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坚定信心,统一思想和行动,咬定目标,扑下身子,聚精会神抓紧、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做到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见效果不松手。
二是要夯实工作责任。牢固树立落实责任无小事的思想,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实行分级负责、分层管理、细化落实、齐抓共管的原则,落实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强化工作督查,跟踪落实情况,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良好工作局面。在项目建设上,实行倒排工期,强化质量安全管理,一周一小结,每月向县政府上报一次工程进展情况。
三是要提高规划水平。狠抓规划管理,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善于管理的规划队伍。建立符合宁强实际的规划体制机制,成立城乡规划咨询委员会和城乡规划测绘设计队;改变重审批、轻管理的现象,加强规划监察和效能评估体系建设,调整全县城乡规划监察管理分布,从单一的“管理规划”向“责任规划”、“服务规划”、“诚
第三篇:实现四大突破加快工业发展
实现四大突破加快工业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并强调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石门的优势在资源,发展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要想加速推进“三增三化一拓展”进程,就必须牢固树立围绕工业抓经济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着力实现四个方面的突破,走新型工业化富民强县之路。
一、夯实支撑点,在创新发展思路上求突破。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理念,把推进工业化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核心来抓,走具有石门特色的兴工之路,不断扩张工业经济总量,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到2010年,实现工业产值过百亿元目标,形成3-5个10亿元产业、10-15个亿元企业、100个规模企业,推进石门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一是坚持走产业兴工之路。立足资源性产业的扩张升级,以深度开发、精细加工为重点,突出抓好电力、水泥、化肥、矽砂(石膏)、连杆的生产和柑桔、茶叶、禽畜等农副产品的加工,倾力打造“六三”工程,到2010年末,全县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水泥年产量达到300万吨、农用肥料年产量达到300万吨、矽砂(石膏)年深加工量达到300万吨、连杆年产量达到300万支、饲料和农产品年加工量达到30万吨。以现有支柱产业作为支撑点,按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要求,通过走技术创新、改造提升的路子,努力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经济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群。通过靠大做强、强强联合等有效手段,组建石门企业集团。二是坚持走科技兴工之路。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不断研究新成果,推出新产品。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姻,实行产、学、研结合,特别要注重科技人才的引进、管理和培养,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持。要按照“内涵扩大为主,改造提升并举”的要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技术条件,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推进骨干企业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有效解决当前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提升产业水平。还要树立新的产业改造提升观念,运用高新技术,高起点搞好技术创新,嫁接改造现有产业,不断提高企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推动产业转换升级。三是坚持走民营兴工之路。设立“民间创业奖”,引导民营资本从商业服务领域向工业领域投入转变,掀起全民办工业的热潮。积极引导现有“小而散”的民营工业企业向规模工业企业转变,重点提升100家小型民营工业企业。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优化产权结构,转换经营机制。
二,、激活动力点,在扩大工业投入上求突破。要千方百计扩大工业投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切实搞好项目前期开发。加强项目前期开发工作的领导。在全县抽调一批长期从事矿产品、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制造与技改、项目开发论证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重点工业项目前期开发工作组,专门研究和论证重点工业项目。结合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立足我县资源实际,认真调研,科学论证,拿出一批让客商感到有利可图、有钱可赚的项目。综合运用媒体、网络、商务活动等各种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地推介工业项目。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全面启动第二轮招商引资考核工作,把引进工业项目的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人,实行重奖重罚,强化全县各级各部门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在编人员5人以上的县直副科级以上行政事业单位,要单独引进1个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适合进入工业园的原则上要落户园区,并纳入责任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第一年没有完成项目引进任务的,单位不能评先,一把手不能评优岗;第二年没有完成项目引进任务的,单位一把手和分管负责人全县通报批评,并不得提拔重用。凡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落户工业园的,给予项目第一引资人不低于5万元的特殊贡献奖;引进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的,奖励引进单位20万元。三是创新招商方式。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抓招商,争取引进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工业项目,特别是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开展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浙江、福建等地各聘请1名商务代理,每年安排专项业务经费,并给予招引项目奖励。着力开发引进资源性项目,着力开发引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着力开发引进“两头在外”的项目,形成一批产品关联度高、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工业企业。突出抓好石门电厂三期、海螺水泥、西洋肥业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的引进开发,为工业发展提供支撑。
三、扶植带动点,在培育名优品牌上求突破。培育发展名牌产品,是提高工业经济效益和增强竞争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性措施。一是大力培育名优产品。扶植带动点,就是依靠科技创新,加快产品
第四篇:实现四大突破加快工业发展
实现四大突破加快工业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并强调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石门的优势在资源,发展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要想加速推进“三增三化一拓展”进程,就必须牢固树立围绕工业抓经济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着力实现四个方面的突破,走新型工业化富民强县之路。
一、夯实支撑点,在创新发展思路上求突破。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理念,把推进工业化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核心来抓,走具有石门特色的兴工之路,不断扩张工业经济总量,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到2010年,实现工业产值过百亿元目标,形成3-5个10亿元产业、10-15个亿元企业、100个规模企业,推进石门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一是坚持走产业兴工之路。立足资源性产业的扩张升级,以深度开发、精细加工为重点,突出抓好电力、水泥、化肥、矽砂(石膏)、连杆的生产和柑桔、茶叶、禽畜等农副产品的加工,倾力打造“六三”工程,到2010年末,全县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水泥年产量达到300万吨、农用肥料年产量达到300万吨、矽砂(石膏)年深加工量达到300万吨、连杆年产量达到300万支、饲料和农产品年加工量达到30万吨。以现有支柱产业作为支撑点,按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要求,通过走技术创新、改造提升的路子,努力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经济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群。通过靠大做强、强强联合等有效手段,组建石门企业集团。二是坚持走科技兴工之路。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不断研究新成果,推出新产品。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姻,实行产、学、研结合,特别要注重科技人才的引进、管理和培养,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持。要按照“内涵扩大为主,改造提升并举”的要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技术条件,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推进骨干企业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有效解决当前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提升产业水平。还要树立新的产业改造提升观念,运用高新技术,高起点搞好技术创新,嫁接改造现有产业,不断提高企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推动产业转换升级。三是坚持走民营兴工之路。设立“民间创业奖”,引导民营资本从商业服务领域向工业领域投入转变,掀起全民办工业的热潮。积极引导现有“小而散”的民营工业企业向规模工业企业转变,重点提升100家小型民营工业企业。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优化产权结构,转换经营机制。
二,、激活动力点,在扩大工业投入上求突破。要千方百计扩大工业投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切实搞好项目前期开发。加强项目前期开发的领导。在全县抽调一批长期从事矿产品、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制造与技改、项目开发论证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重点工业项目前期开发组,专门研究和论证重点工业项目。结合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立足我县资源实际,认真调研,科学论证,拿出一批让客商感到有利可图、有钱可赚的项目。综合运用媒体、网络、商务活动等各种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地推介工业项目。二是强化招商引资责任。全面启动第二轮招商引资考核,把引进工业项目的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人,实行重奖重罚,强化全县各级各部门抓好招商引资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在编人员5人以上的县直副科级以上行政事业单位,要单独引进1个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适合进入工业园的原则上要落户园区,并纳入责任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第一年没有完成项目引进任务的,单位不能评先,一把手不能评优岗;第二年没有完成项目引进任务的,单位一把手和分管负责人全县通报批评,并不得提拔重用。凡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落户工业园的,给予项目第一引资人不低于5万元的特殊贡献奖;引进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的,奖励引进单位20万元。三是创新招商方式。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抓招商,争取引进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工业项目,特别是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开展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浙江、福建等地各聘请1名商务代理,每年安排专项业务经费,并给予招引项目奖励。着力开发引进资源性项目,着力开发引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着力开发引进“两头在外”的项目,形成一批产品关联度高、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工业企业。突出抓好石门电厂三期、海螺水泥、西洋肥业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的引进开发,为工业发展提供支撑。
三、扶植带动点,在培育名优品牌上求突破。培育发展名牌产品,是提高工业经济效益和增强竞争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性措施。一是大力培育名优产品。扶植带动点,就是依靠科技创新,加快产品
结构调整,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的名优产品,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使现有产品上规模、上档次和上水平,不断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效益。二是提高现有品牌“含金量”。加大对现有优势产品和名牌产品的培育和宣传力度,逐步把“玉叶”化肥、“山寨旺”食品、“坝道”水泥、“犟哥”素食、“宝川”连杆、“村姑”拖拉机等产品培育成全市、全省的名牌产品,并积极做好现有名牌产品的系列开发,不断提高名牌产品在工业生产中的份额。支持“坝道”水泥进行“湖南省免检产品”认定。支持“田园”磷肥、“村姑”拖拉机、“宝川”连杆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三是借力发展新品牌。要引导企业同国内外知名牌企业的合作联合,采取嫁接移植等有效措施,促成强盛公司、特水公司与国内企业集团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生产新产品,创出新品牌。积极引入名牌产品落户石门,借助名牌产品的品牌效应,发展我县的名优产品,提高我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
四、构建示范点,在工业园区建设上求突破。工业园区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构建示范点,就是围绕全县经济建设的总体设想,优化工业生产力的区域布局,不断提升园区的规模和效益,发挥其在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一是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行有限投入向园区集中,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对企业的吸纳力和承载力。力争“十一五”期间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投入突破5000万元。并统筹安排城建、农业综合开发、城市电网改造等项目资金,尽快完善园区路网、电网、自来水网、下水道网和通讯网络,为现有入园企业和引进新企业创造良好条件。二是理顺园区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园建设的领导,实行县领导联系制度、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重点入园项目“一事一议”制度,定期研究工业园建设及项目引进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进一步加强开发区管理队伍建设,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开发区领导班子和班子,提高队伍战斗力。三是大力引进工业项目入园。实行项目向园区聚集,今后除资源性产业和小型农产品加工业可就近布局外,引导其它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实行政策向园区倾斜,进一步完善激活园区工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着力在土地使用、税费收取、电力供应、技术创新、环境保障上实现新突破,给予最大优惠。真正把湖南石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工业发展的洼地。同时加大对各乡镇、县直部门引进入园企业的责任考核力度,坚决兑现项目入园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争取更多的项目落户,壮大园区工业规模。
第五篇:突破薄弱环节实现新的发展
突破薄弱环节实现新的发展
突破薄弱环节实现新的发展
----同志在镇村两级干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岁月嬗递,光阴荏苒,2005年已悄然过去,迎来了新的一年。过去的一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也是我镇工作取得新进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全镇干部上下努力、团结一心,重点工作有新突
破,各项工作有新进展,整体水平有新提高。新的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步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对今后几年的工作尤为重要。为此,我们集聚大家召开镇村两级干部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传达贯彻学习林区三级干部会议等一系列会议精神,总结2005年工作,分析形势,明确思路,拟订目标,落实措施,高起点、远规划,全面部署2006年的各项工作以及新农村建设任务。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分析、找准问题,全面总结2005年的工作
2005年,我镇在林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林区人大、政协的监督下,在区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林区九届二次全会精神,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生态立镇、旅游富镇、农业强镇、科技兴镇”的战略目标,保护与发展并重,不断拓展红坪生态小城镇建设;把旅游作为长远、可持续产业,不断提升接待服务水平;把蔬菜、干果、中药材及畜牧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断提高群众技术能力,着力加强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城镇配套设施建设,加强财源建设,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了农村小康建设进程,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0万元,增幅为24.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40元,增幅为26.8;比上年净增360元;财政收入达到80.93万元以上、与上年相比持平,与任务相比增幅为200.47;招商引资完成3600万元,占任务数的180;固定资产总投资4551.5万元,比上年增加了257.7。
一、2005年所做的工作
2005年,我镇在林区三级干部大会及林区九届二次会等一系列会议精神的指引下,结合红坪镇的实际,调整了工作部署,理清了工作思路,强化了工作措施,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加大了落实力度,使各项工作有了新进展,重点工作有了新突破,整体水平有了新提高。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新突破,规模性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初步形成。2005年,是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降低了粮食播种面积,调整到16465亩(含复种面积),调减比例为8.4,通过政策倾向、示范引导、跟踪服务等多种措施,重点发展了畜牧、干果、中药材、反季节蔬菜和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并推进到产加销一体化。畜牧业,主要是以发展牲猪、山羊为主。2005年,山羊饲养量达11000只,出栏4620只;牲猪饲养量达到11280头,出栏5780头;耕牛2580头,出栏60头;土鸡年饲养量42740羽,出笼15000羽,产蛋29000公斤;养蜂达到6000箱,蜂蜜产量达到3万公斤。蔬菜业,主要是以种植白菜、萝卜为主。2005年,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5000亩,外销产量15000吨,创收1100万元;成立蔬菜协会,引资120万元,新建冻库1栋,容量80吨。干果业,主要是以发展板栗、核桃为主。2005年,管护板栗基地2万亩,新建核桃基地1000亩,管护老核桃基地3000亩,管护茶叶基地150亩,板栗产量200吨,实现收入42万元,核桃产量50吨,实现收入50万元。中药材,主要是以发展天麻、黄连、冬花为主。2005年,建立以冬花、柴胡、天麻、川穹、黄莲为主的中药材基地5000亩,新增1000亩,见效1500亩,创收60万元。富裕劳动力,主要是通过培训后,介绍转移到区外创业。2005年,我们鼓励剩余劳动力外出,并帮助联系用人单位,共转移劳动力1300余人,其中区外700余人,创回打工收入520余万元。同时,我们还做了其他大量工作。一是加强了畜禽防疫,防疫密度达到95以上;二是完成了农村二轮土地延包工作,迎接了省检查组的检查验收;三是开展了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各类技术人员达800人次;四是引进鄂玉3号马铃薯新品种,推广种植1000余亩。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新亮点,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大大改善。2005年,是基础设施投资最多,变化最大的一年。这一年里,我们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大力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一是路网建设日新月异。总投资1260万元的野红线油路已竣工通车;投资30万元的西沟小区公路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建设标准达到6.5米宽并平整了路
面;新修了红花村、塔坪村村级公路15.3公里,解决两村历史以来的肩挑背驮的困苦;投入资金20万元,全面启动了板仓公路的涵洞和险段加固建设;30公里的“官八”线水泥路段全面铺开,计划今年6月份竣工;投资25万元,全面新修大沟至草坪、长沙坝至红河42公里的高山反季节蔬菜通道;群众自筹,政府扶持,新修了圆岭至长冲的蔬菜通道12公里。二是
通讯建设层出不穷。移动公司在官封和红举新建两个移动机站,覆盖了红花、红举和官封;电信公司架通了红花、红举的程控电话,同时还开通了高坪、干沟等边远村组的远程无绳防火电话。三是“三改一刷白”你追我赶。2005年,政府实施补助激励政策后,各村群众积极响应,争先恐后地改建房屋,全年完成圈栏改造250户,1000个圈栏;改厨400户;改厕600户;刷白房屋270户,850间,政府共计补贴资金285000元,大大改善了农村群众居住环境。四是“三房改造”推陈出新。根据林区党委、政府安排的任务,2005年,我们共改造房屋116户,322间,解决了417人的住房问题,消除了茅草屋、垛壁房及板壁房,为贫困户新建、改建了116栋新房,特别是官封村建设了五保集中安置小区。五是农田水利建设遍地开花。2005年,我们多方筹措资金30余万元,对全镇多处河堤险段进行了加固修复。完成了红举、板仓、温水等水毁河堤1200米,恢复农田150亩;新修了刘家屋场河堤180米,改田10亩。六是人畜饮水先急后缓。针对全镇多处村组群众吃水难的问题,我们统筹安排,先急后缓。2005年,重点完成了高峰坪、高坪五组、温水三组吃水相当困难的125户,解决了514人、2300头牲畜的人畜饮水问题。
(三)旅游小城镇建设有新拓展,接待服务档次再上新台阶。2005年,是小城镇建设规模历史性跨越的一年。这一年里,我们重点改善旅游配套设施、扩建城镇规模、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一是解决了政府办公条件。投资350多万元修建的镇政府办公楼、综合宿舍楼和接待中心已全部完工交付使用。二是改善了旅游配套设施。投资36.5万元兴建了一条长达550米的购物步行街;投资65万元兴建了1200米的生态河堤及650米的石栏杆;投资42万元建设3座观光桥;投资4.8万元新修下水道600米,污水处理池3个;投资1.5万元维修了佛泉亭。三是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组织专班,狠抓了街面保洁和河道保洁,对209国道沿线的乱堆乱放、乱打乱建进行了全面治理。四是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招商引资的红坪酒店、画廊阁宾馆建成开业,启动了翡翠峪宾馆建设工程,另外还有3家个体饭店也已落成开业,仅2005年,我镇新增床位400余张。五是规范了旅游服务业的管理。镇组织了2次辖区内旅游服务单位座谈会,研究如何提高接待档次,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的宰客现象,并建立联系制,实行一个干部联系一个单位,经常对其进行监督检查,规范了红坪旅游业的法治管理秩序。六是拓展了小城镇建设范围。2005年,我们以生态移民为契机,整修了纸场河移民小区,新建了刘家屋场移民小区,筹建了西沟蔬菜冻库加工区,使小城镇规模得到了延伸。
(四)招商、财税有新跨越,财政后劲保障有力。2005年,是加大引资力度,强化财税措施,财政收入翻番发展的一年。这一年来,我们在招商中寻求财税增长点,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财源建设的重点。一是狠抓项目编制。项目就是钱,通过项目抓招商,通过引资求税收。2005年,我们集思广益深挖身边可开发性项目,并请专业人员作成项目蓝本,广泛推荐出去,吸引外商,以便于他们选择投入。截止目前,签订招商协议项目16个,协议资金1.7亿元。二是积极督促开发。在招商协议签订时,我们就规定了开发商实施项目的时间,要求尽早动工,以便于资金的到位。2005年,经招商引进资金3600万元,占年任务180。三是主动上门服务。对招商进来的企业和个人,我们不但在政策上给予优惠,还帮助办理各种相关手续,积极配合协调建设中的各项工作,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以便于增强他们上缴税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005年,财税收入已完成80.93万元,占年任务的200.8。
(五)保护工作成效有新显现,生态和谐家园初见雏形。2005年,是保护工作应对新问题,发生新矛盾最多的一年。这一年里,我们针对红坪实际,提出了“宁可总量小一点,经济发展慢一点,也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求一时的发展和所谓的政绩。”一是把护林防火工作当成“天大的事”来抓,全面落实了护林防火责任制,做到了机构健全、领导到位、制度落实、措施过硬,建立了规范化的办公室,配备了工作服、水壶和灭火工具,实行了周边地区联防,有效地保护了森林安全。去年,省林业局先后两次检查都得到了充分肯定。二是扎实有效地抓了退耕还林和森林管护,严厉打击了乱砍滥伐、乱捕滥猎行为,强化了林业办证程序,开展了维护公益林工作。三是扎实有效地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实施以来,共计搬迁126户、511人,确保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同时还加大了中心村落和移民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六)乡镇配套改革有新成效,行之有效的机关各项制度基本健全。2005年,是乡镇改革、干部精简的一年。这一年里,我们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压力,始终坚持“公平、公证、公开”的原则,按照“能者上、庸者下”的要求,主要领导亲自抓,使改革工作于7月28日平稳着陆。通过改革乡镇工作人员由68人,精简到40人,退休、内退13人,一次性补偿5人,清理自理编制3人,调出7人。对已实行一次性补偿人员我们已组建了社会综合服务中心,将其以500元工资反聘到中心工作,实现了“以钱养人”向“以钱养事”的体制过度,使改革工作保持了平稳的势态。改革后,我们还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并研究制定了干部请销假制度、领导货币消费制度、车辆使用管理制度及派餐制和派遣制度,规范了干部言、行及工作八小时外生活活动。
(七)社会事务及中心工作有新创举,各项事务健康秩序发展。2005年,是社会各项事务破旧出新,全面发展的一年。这一年里,我们重点在保证完成各项责任目标的前提下,从创新上下功夫。一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方针的前提下,认真贯彻林区党委、政府创建“平安神农架”精神,在2004年获得“省级平安镇”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了治安联防网络建设,实施了刑满释放人员的帮教和帮扶工作,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经常性治理,全年发生刑事案件1起,侦破1起,治安案件9起,侦破9起,破案率100。二是“四五”普法以优异的成绩通过验收,加大了民事调解力度,调解民事纠纷13起,调解率100,成功率100,同时支持了司法所和派出所建设。三是着力支持教育事业,除了支持教育基本建设外还在“六一”和教师节对全镇优秀教师和优秀班干部、优秀学生进行了表彰。四是狠抓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的征收,入保率达到95左右。五是努力创新了文化工作,积极参加了林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民风民俗文艺调演活动,我镇的“硭筒吹春”、“红坪猜想”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优秀创作奖。六是全面完成了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各村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了加强。七是计划生育全面完成了各项责任目标,奖励扶助政策落实到位,优质服务落实到人。八是民政救济、核灾、救灾有序进行,确保了五保供养政策的到位。九是坚持“大安全观”,安全生产各项责任制落到实处。十是完成了征兵任务,扎实认真的搞好了民兵整组工作。十一是扶贫开发和“一岗六联”工作成效显著,并得到了群众好评。
(八)农村基层党建和干部队伍建设有新举措,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和为民服务意识进一步展现。2005年,是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加强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提高党员素质的一年。这一年里,我们紧紧抓住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村“两委”会换届,重点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一是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并经省区两级检查,获得好评。二是狠抓了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恢复并维修了温水、塔坪等4个村委会办公用房,装备、配齐了官封、温水等村办公用器材,确保了村级组织活动有阵地、有内容。三是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安家工程,加强了村务、政务公开,实施了村帐站管。四是建立健全了镇村两级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民主生活制度、党员学习制度。五是进一步加强了班子民主作风建设和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六是组织全面学习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七是以“三级联创”为载体,扎实有效的开展了“五好”创建工作。2005年,镇党委被林区党委授予“五好乡镇党委”,官封、红花两个支部被授予“五好村支部”荣誉称号。
二、2005年工作基本经验
总结以上工作,我认为2005年我们的工作有五个主要经验,这五个经验也是对我镇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创新的总结和提炼。
一是注重紧扣为民主题,深入为民实践。只有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研究和推进各项工作,才能使镇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越来越高、地位越来越重要。
二是注重把握发展机遇,及时研究解决新问题。只有紧紧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在大局中定方位、抓机遇,有所作为,才能赢得乡镇工作的发展先机。
三是注重完善各项制度,发挥长效机制作用。只有不断研究建立制度,不断创新完善制度,不断强化落实措施,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镇工作的长远发展。
四是注重部门协调合作,完善上下联动机制。只有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和协调,强化上下互联、互动和互补,才能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五是注重坚持不断学习,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只有不断地坚持理论、业务学习(包括实践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加强道德观念,才能正确带领引导群众走致富之路。
同志们,上述成绩及经验的取得,得益于林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直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镇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开拓创新,扎实苦干。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工作还存有很多薄弱环节,与林区党委、政府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政收入低,资金短缺,还有很多群众所盼所急的事情没有解决。
(二)发展与保护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一些建设中对生态破坏较为严重。如修路、建电站等,没有把破坏降到最低。
(三)虽有主导产业,但除了蔬菜产业有冻库作支撑外,缺乏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仍然是粗放型的耕种模式。
(四)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机关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仍存有“能干事地累死了,不干事地玩死了”的现象。
(五)环境整治有待于加强,没有长效机制,总是整顿一次好一点,转过头来又如此。
(六)群众教育亟待于开展。现在些群众不赡养老人,有些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有些群众个人主义、小农主义强烈,无奉献精神,宣传政策时不去开会、不去听,对政策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一旦涉及到个人利益就胡搅蛮缠,无理上访。
2006年我们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要认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找出薄弱环节,制定有效措施,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好时机,努力拉近与其他兄弟乡镇的距离。
二、把握重点,统筹兼顾,周密部署2006年的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理念,巩固既有工作成果,研究解决薄弱环节,立足当前,规划长远,转变观念,开拓创新,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为动力,以经济结构调整为重点,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绿色产业、水电产业,看好山的优势,做好山的文章。坚持“蓝图在山上绘、文章在山上写、票子在山上挣、银行在山上建、富路在山上修、小康在山上奔”的思路,围绕林区“一园四区”的建设目标,着力打造“生态精品镇、旅游明星镇、效益农业镇、文明富裕镇。”
二、2006年的主要目标
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0万元,同比增幅14.28,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530万元,同比增幅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50元,净增240元;财政收入达到120万元,同比增幅50,与任务相比增140;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000万元,同比增幅180。
三、2006年重点抓好的几件事
(一)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出发,着力引导、帮扶和服务,推进农村农业蓬勃发展。2006年,我们要继续咬住干果、蔬菜、畜牧和药材四大特色农业不放松,要创新思路,倾斜政策,优化服务,确保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530万元以上,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50元,净收入240元;再建2个专业村,使专业村达到65;扩大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大力引进良种,确保牲畜出栏人均2.3头。为达到以上目标,我讲三个字:
1、创新思路“引”。农民是现实主义者,信守的是眼见为实,只有看到赚钱了,他们才会积极参与。因此,我们今年在制定工作思路时,要突出作好“引导”文章,让典型引路,让外来老板、经济能人带头,进而激发农业结构调整的生机和活力。一是引进外地老板。引进一些有实力、有技术的老板与农户签订技术指导和收购合同,形成“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降低农民风险,避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今日哄,明日淡”的现象。二是大力推介典型。我镇养殖大户、蔬菜大户及干果大户很多,但抗风险能力较差,实力还比较薄弱。今年,我们要定期召开这些经济能人座谈会,认真为他们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鼓励他们扩大规模,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三是鼓励村干部创业。村干部要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带头创业,带头调整产业结构,年终评优秀支部时,要看该支部是否带头调整产业结构,评选优秀村干部时,要看其是否有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四是积极推进“爱乡回流”。外出打工人员在外创业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掌握了灵通的市场信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时刻注意与外出务工人员保持密切联系,用乡情、亲情、感情“三情”感化他们,邀请他们回乡投身农业开发。
2、倾斜政策“扶”。农业结构调整离不开宽松的政策环境,离不开党委、政府的优惠政策,对参与结构调整的企业和农民我们要从各方面给予扶持,做到“扶上马,送一程”。一是制定奖励政策。镇党委、政府马上着手研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和减免措施,对农民投入资金进行结构调整,在技术、用地、税费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扶持,对专业大户给予资金奖励。二是拓展信贷扶持。要协调银信部门在资金上给我们农户多开些“绿灯”,对有好的发展项目的农户,政府可以出面担保,承担风险。三是建立专业合作社。为增强农民适应市场的能力,解决各家各户小生产与瞬息万变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今年,我们鼓励群众成立各种协会或合作社,如蔬菜协会、中药材生产合作社、干果销售合作社等。合作社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由农户自愿组成,要制定章程、工作规划、工作制度等。政府将对协会或合作社给予适当的启动资金,对其成员在税费各方面给予优惠。
3、优化服务“促”。农民在调整结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服务。在号召群众调整结构的同时,要始终把做好服务工作放在首位,真心实意为农民破解各种难题。一是建立为民劳动制度。这几年外出务工人员多,青壮劳动少,在家的基本上是“386199”(妇女、儿童、老人)部队。为此,从今年起,建立了干部为民劳动制度,每个镇干部每个月必须到村上劳动2天以上,这即是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实践活动,也是融洽干群关系的一种方式,同时,还能向群众表明党委、政府支持农民调整结构的决心。二是扎实提供技术服务。今年,我们要多聘请林区科委、畜牧局的专家上课,要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手把手指导。镇干部也要参加学习,掌握一门技术,做到“一人学一技”,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三是着力改善发展软环境。对农业结构调整项目,镇经济发展办要实行“全程代理”服务,包括手续审批、协调周边矛盾、税费征缴等各项工作;对重点加工企业,实行领导挂牌保护制度,不准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到企业乱收费和无理取闹;在农业生产旺季,驻村干部、派出所的同志要深入田间地头维持生产经营秩序,特别是在外来老板收购时,要避免农民和老板之间发生矛盾,严厉打击强收强购行为,要让外来老板放心经营,确保农业结构调整有一个良好的运转环境。
(二)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出发,着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党对农村的巨大投入,我镇农村农民收入大大提高,但基础设施还较为滞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强烈需求,是我们当前农村工作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今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大决策,是我们改变农村面貌的大好时机,为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借此东风重点搞好“五改五通”完成六件事:一是路网建设。完成“官八”线水泥路建设任务;启动“麂板”线和“柏木”线水泥路建设;全面完成“大草”线、“六塔”线、“长红”线的镇村公路维修。二是电网建设。对红花村、白台峡及三道沟等村组还没实施农网的线路进行全面改造。三是通讯建设。消灭板仓、高坪两移动盲点;架通官封、塔坪和高坪的程控电话。四是人居环境。全面推进“五改三建一刷白”工程;启动沼气建设,力争达到300户;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的质量和覆盖面,每百户要拥有彩电达95;加大农村文化建设,新建村级文化娱乐室。五是流域治理。启动红坪流域治理项目实施工作;治理官封河、红举河,改田200亩。六是全面启动红坪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对三个原乡政府所在地及塔坪村进行新农村规划建设。为保证以上工作,我要求三个“严”:
1、严格把守质量。质量是工程的命脉。再好的项目,再大的工程,没有质量保证等于白建,劳命伤财,殃及百姓。为此,今年我们的每项工程在启动前都要集体讨论酝酿,选好一个技术过的硬,实力强的施工单位,不搞一言堂。对每项工程均要成立质量检查组,要时不时的监督管理、抽样检查,确保工程按进度,保质量的安全实施。
2、严肃资金管理。项目资金的管理是最容易出问题,最使人“栽跟头”的地方,我不希望在我们镇出现这样地问题和人。为此,在今后的每项工程建设中,我们要求镇人大、纪委参与,时刻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并定期公开;对工程量的确认,我们要以技术专业人员的认定为准;对工程的造价,要以红坪当地市场实际价格核定;对资金的拨付,要严格按工程进度并报党委班子讨论后方可支付。
3、严禁破坏生态。我们的每项建设离不开占用土地,占用土地就离不开生态破坏。如何处理保护与发展,如何将生态破坏降到最低程度是我们在今后的建设发展中应注意的重要事项。为此,我们在项目实施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其对生态破坏有多大,分析利弊关系,另可舍弃发展寻求保护,不求一日之绩,以免祸及他人,后人唾骂。
(三)从促进旅游事业健康秩序发展出发,着力建设“旅游明星镇”,全面提升旅游接待品位。2006年,我们继续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思路,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拓展城镇规模。一是启动佛泉亭至画廊阁宾馆的路灯及河堤栏杆建设;二是启动生态停车场建设;三是建设垃圾、污水处理场;四是建立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继续保持全国环境优美镇的称号、着力建设“旅游明星镇”、积极创建省重点镇“楚天杯”和国家级文明镇的工作。在此,我倡树立三个“意识”:
1、树立环境意识。去年尽管我们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但扪心自问,还是有点受之有愧。我们只能说占了天时、地理却不占人和。占了美好的山水、广大的森林覆盖,不占人民群众包括干部职工爱护环境的意识。孰不知,我们街道卫生、209国道沿线的环境及餐馆的卫生条件那次不是要求一次整治一次?从没有一种自觉保持环境的意识。所以,我倡导大家,要树立保护环境意识,要自我做起,时时刻刻注意周边,监督、教育、培养群众环境意识,创造一个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
2、树立服务意识。我们红坪旅游业主要是以接待为主,谈条件、谈设施、谈块头跟不上木鱼,怎样吸引客人、留住客人只有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为此,我希望大家在工作中,一是多向沿路服务行业宣传讲解服务理念;二是从我做起,点滴做起,群众来办事,要一张笑脸、一声问候,在群众中做好表率,给群众留下一个和谐印象,从而,引导他们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对待旅游服务。
3、树立宣传意识。嘴不说,人不知。宣传、吹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生产力。我们大家要逢人必说红坪好,在亲戚朋友中,在同学网友中,甚至陌生人中,只要提到红坪,就要谈红坪好,特别对外出打工人员要多灌输“我爱我家”,“谁不说咱家乡好”的观念,要多渠道、多途径的把红坪推销出去。
(四)从促进构建和谐社会新理念出发,着力抓好社会各项事务,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006年,我们要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以人为本,优质服务”为宗旨,进一步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持“护林防火,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进一步抓好林业和护林防火工作,加强林政管理,打击毁林开荒,乱砍乱伐行为,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坚持“科教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进一步抓好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坚持“大安全观”的理念,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坚持“文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路,进一步抓好宣传文化工作;坚持“政府响应、群众自愿”的原则,稳步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着实抓好信访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理念,做好民政救济和残疾人工作;坚持“人民武装为人民”,加强民兵预备役和征兵工作。在此,我讲三点要求:
一是要团结协作。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效率,团结出成绩。家和万事兴,再艰苦的环境、再困难的工作只要团结协作都会游刃而余。社会事务包揽着全镇方方面面,各个部门,涉及着上也涉及着下,为此,我希望大家在工作中,要上下团结、部门与部门团结、同志与同志团结,要团结一心,出门全面抓,回屋再分家。
二是要统筹安排。一项工作有了详细周密的计划,切合实际的安排,就更能出效率、出成绩。我们有的部门涉及几项工作,有的同志也肩负几件事务,这些工作都是不可怠慢的,有时会出现“打架”现象。所以,要求大家对每项工作要有一个计划,对总的工作要有统筹安排,这样才能更好地、有效地、全面的完成。
三是要开拓创新。工作不能千篇一律,要有创新。创新才有活力,创新才有特色。工作中,我们不能只为了完成各项责任指标而完成工作,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大胆创新,才能使工作更有特色、更有起色。
(五)从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出发,着力制度的完善和实施,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2006年,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后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并严格坚守,执行到底。一是以“三级联创”为载体,推动“五好乡镇党委”“五好村支部”和党员“安家”工程建设,组织1-2次村“两委”班子培训会和出外开阔视野,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进一步加大村务、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提高群众参与度。三是巩固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绩,建立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四是加大法治、政策宣传力度,教育、引导群众以法行事,走政策之路。在此,我向在位干部、同志们谈三点看法:
一、要清正廉洁从政。古人云:“官生廉,廉生威。”群众看干部,干部看支部。我们班子集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廉洁自律、勤政为民,不要为一点小利益、小恩惠而丧失党性,忽视组织原则和纪律原则,致使“阴沟里翻船”,失去在群众中的威信。今后,我们要把干部廉洁教育纳入重点议程,并将其列入年底考核中,考核一个班子、一个干部,关键就看这个班子、这位同志是不是廉洁,是不是勤政。
二、要甘当公仆为民。我们的干部要甘当群众牛、甘为群众马,要为人民服务,作群众的公仆。牛玉儒、任长霞、郑培明等,就能放下架子甘当群众公仆,而我们有些干部却不能,自以为是个干部很了不起,做事不动手,全靠一张嘴,当“甩手”干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还是要多搞些过去的那种社会实践活动,时不时的搞些义务劳动,深入基层帮助群众,来些忆苦思甜,转变干部意识,转变干部“身份”,把一些干部从领导身份拉到服务身份上。
三、要踏踏实实做事。我们有些干部只琢磨人、不琢磨事,大事干不了、小事看不齐,作风漂浮、不干实事,受不得苦、受不得累,做芝麻一点事,就汇报的天花乱坠。作为人民的公仆,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无论是在工作上、学习上还是生活作风方面都应当做群众的表率,无论何时何地,都应把该办的事办成,把办成的事办好,把办好的事办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群众树立自己的威信和地位,不要哗众取宠、投机钻营,取乐于领导、取信于群众。
同志们,2006年我们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又将迎接新的挑战。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开拓创新、扎实苦干,把红坪镇建得更美、更好、更富,为实现林区“一园四区”建设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