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5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15:4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第一篇: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文章标题: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各乡(镇)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县机关各部门:

为深入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制定本意见。

一、强化招商引资,实施借力发展

1、完善招商机制。建立五项招商新机制。信息收集机制,捕捉、搜集、整理、分析招商信息,落

实部门跟踪,加强对接。专业谈判机制,根据重大招商项目所属行业,建立产业谈判小组,吸收企业专业人士参加。政策完善机制,组建政策研究工作小组,根据大项目特点开展政策方案研究,包装一批有质量的项目推出对外招商。重大项目快速谈判决策机制,快速反应,快速服务,快速决策。服务机制,建立重大项目服务小组,加强跟踪落实、跟踪服务,协调解决项目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实施招商贴补。对落户工业园区(工业区)的工业招商项目,按项目投产后(自签订项目投资协议书起2年内)的实际投资额6‰给予引进者经费贴补,一般性项目单个最高贴补额为15万元。鼓励引进国内500强企业、中国驰名商标、名牌产品企业和境外投资项目,优先安排落户。对引进实际投资额10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的有功单位和人员,按有关规定给予嘉奖,经认定项目全部投资到位正式投产后,一次性贴补招商单位工作经费50万元。

3、鼓励引进优质项目。凡落户在园区内新办工业企业自批准注册登记之日起2年内,同时符合年产品销售收入100万元/亩以上,企业年净入库税收4.5万元/亩以上,且年净入库税收达到200万以上要求的,给予一次性地价10的奖励,每增加税收30万元提高一个奖励百分点,最高奖励30。上述企业在园区内经营期限必须承诺达到十年以上。

4、加大外资招商力度。凡引进外资新办工业企业的,按实到外资中用于土地、厂房、设备投资额的0.8给予引进者经费贴补。新引进入园外商投资项目且交清土地出让金,注册资金在200万美元以上,实际投资额在3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投产后按实际土地出让金的10一次性给予奖励。对世界500强企业或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

5、强化招商考核。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缴清土地出让金且自具备开工条件之日起3个月内开工建设的,或12个月内建成投产的,在引进单位招商引资考核基本得分基础上,给予加计分;项目不能如期开工的,当年不作招商引资任务认定;项目“四率”完成情况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在年终考核中与评先记功相挂钩。具体考核按照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考核办法执行。

6、鼓励本地人士创办企业。积极引导本地人士新创办企业,鼓励寓外人士、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新创办企业的实际投资额,可视同企业落户乡镇(街道)、园区或牵头联系服务单位的招商任务,但不予招商经费贴补。对符合进入园区条件的企业,鼓励入园集聚发展。

7、建立项目落地责任分工机制。招商单位负责协调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催缴项目用地定金(土地出让金的20),协调项目开工建设,督促协议履约。工业园区(工业区)负责协调项目可研、环评、安评、初步设计等协调服务,代理审批(备案)手续;组织图纸审查,把好规划关;收缴土地款,提供项目施工条件。招商部门负责督促招商项目按期开工,协助制定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做好项目开工、建设协调服务工作。工业项目决策咨询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与项目联审联批,在承诺时限内办结项目审批(备案)手续。项目服务小组、联系部门负责项目进度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

8、加快推进引进项目建成投产。进一步优化项目推进服务,严格执行工业园区(工业区)项目管理办法,鼓励引进项目加快投产。建立工业招商项目通报督查制度,及时公布招商及项目推进进度。进一步加大园区项目清理力度,对已签约超过六个月未落地开工项目、已开工未按约定时间建成投产项目、已投产但开发建设面积比例不足1/3或实际投资额不足协议投资额25的项目纳入清理范围,分类进行清理。

二、加大财政扶持,推进园区建设

9、实行园区项目优先原则。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其中,龙游工业园区每年安排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1000万元,城南工业区每年安排500万元;凡园区建设项目优先申报列入国家和省市级重点项目计划,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扶持;对入园企业在生产要素配置上给予重点倾斜。

10、提高工业园区配套服务能力。加快园区综合区块开发,推进工业区公建项目建设,鼓励政府服务部门在工业园区建立服务窗口,引导工业园区三产配套发展。企业在龙游工业园区和城南工业区综合区块按规划要求建设职工宿舍,对用工稳定在200人以上、符合社会保险参保要求的企业,按规范程序取得土地的地价款给予20补助,如所建宿舍对外出让的,则收

回补助部分。凡引进资金用于园区配套服务项目建设的,其引资额按引进工业项目同等考核。

11、促进企业集聚发展。引导招商引资项目、新办企业和搬迁企业向园区集聚。凡县外引进入园新办企业(含租用标准厂房企业),从批准注册登记之日起,缴纳的增值税属县级所得部分,前三年全额贴补给企业,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贴补给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属县级所得部分,五年内全额贴补给企业。县内园区外企业进园落户的,以该企业近三年最高应税额为基数,企业新增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城市建设维护税属县级所得部分减半贴补五年。上述企业在园区内经营期限必须承诺达到十年以上,其财政贴补部分,由县财政按该企业每年应贴补总额的50先给予兑现,其余部分,在企业经营期满十年后一次性兑现。

12、完善工业园区管理体制。进一步促进工业园区和城南工业区管理职能转变,完善园区税收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水平和项目推进、招商管理等综合协调能力。

13、鼓励建设标准厂房。鼓励社会各类资本在园区内建设标准厂房。标准厂房自建成之日起五年内出租收入所需缴纳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营业税属县级所得部分给予全额贴补。标准厂房转让中的营业税和契税,分别按80和40由县财政贴补。标准厂房建设中的有关规费按县物价局龙价费〔2000〕58号、县政府办公室〔2001〕317号抄告单等规定标准执行。

14、优化区外工业布局。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点原则,统一规划建设乡镇工业功能区。对不具备进入园区条件的工业企业,引导进入乡镇工业功能区集聚发展。对落户乡镇工业功能区内的县外引进企业(含租用厂房的外来投资企业),从批准注册登记之日起两年内缴纳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属县级所得部分减半贴补给企业;县内搬迁企业以该企业近三年最高应税额为基数,新增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属县级所得部分,从投产之日起两年内减半贴补给企业。上述企业在集聚区内经营期限必须承诺达到十年以上,其财政贴补部分,由县财政按该企业每年应贴补总额的50先给予兑现,其余部分,在企业经营期满十年后一次性兑现。

15、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县工业企业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日常管理均由所在乡镇(街道)负责;园区外向园区内集聚的企业财政结算与统计口径基数部分归原乡镇(街道),新增部分由工业园区(工业区)与原乡镇(街道)按5:5分成;乡镇(街道)、部门为工业园区(工业区)新引进的项目,招商引资额计入引进单位的考核业绩。

三、引导企业投入,鼓励做大做强

16、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加强项目储备,建立完善项目专家库、客商库、前期项目库,做到“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促进项目建设有序接替、良性循环。加快产业重大项目策划和建设,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工业项目包装和申报工作。

17、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对企业实施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410产业”项目,优先推荐申报市级以上重点技改项目计划。[本篇文章来源于好范文 wenmi114.com-网址为-www.xiexiebang.com-未经过xiexiebang.com站同意转载此文均为抄袭后果自负]每年开展技改投入前二十名评选活动,对采用国际、国内先进设备且当年完成技改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前20名企业,在项目投产后,根据设备先进性,按设备投资额的2给予一次性财政资助,最高资助额为20万元。工业园区(工业区)招商引资新办企业,在协议投资额内的项目投资额不予贴补。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减半贴补,同一项目如获上级补助则不重复贴补。

18、企业新上的技术改造项目,建成投产后年新增入库税金300万元(剔除财政返还部分)以上的,以该企业近三年最高应税额为基数,新增的增值税、所得税属县级所得部分三年减半贴补给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以上成长型中小企业、微小企业的,一次性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

19、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对企业引进符合国家鼓励类项目(2005版)的国外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发生的投资额,按海关统计口径,每美元贴补0.02元人民币。

20、技改项目建设中涉及的各项规费按县物价局龙价费〔2000〕58号、县政府办公室〔2001〕317号抄告单等规定标准执行。项目建设允许企业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监理单位,重大工业项目建筑需分期实施的,在通过平面布置图规划论证基础上,允许企业一次性办结规划等行政性审批。企业实施分期工程时报规划与建设部门备案并交纳规费,相关部门做好项目管理与服务,并及时办理有关证件。

21、优先安排工业用地。每年从省下达用地指标中切块专用于工业发展。对确需在园区外建设涉及耕地的工业项目所用折抵指标,亿元以上项目按1万元/亩收取,其他项目按1.5万元/亩收取。

四、鼓励技术创新,转变增长方式

22、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凡完成省及省级以上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含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攻关项目)、重点高新技术产品项目,创建省及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且有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在本地组织投产的,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开发省级工业新产品,通过省级鉴定并在本地组织投产的,给予5万元一次性奖励,列入国家级新产品并在本地组织投产的,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生产经营中发生的用于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各项费用(不含财政和上级主管部门拨付的专项费用),年终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允许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在顺延5年内结转抵扣。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可适当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加速折旧。

23、鼓励申请国家专利和开发专利产品。建立企业科技孵化园,促进专利产品、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万元。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对列入省企业信息化建设示范企业的,一次性补助10万元,列入省企业信息化建设试点企业的,一次性补助5万元。

24、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列入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给予一次性补助5万元,通过省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一次性补助5万元,被评为省绿色企业的,在清洁生产审核补助基础上,再补助5万元。鼓励企业节能降耗,对年能耗3000吨标煤以上、节能技改投入500万元以上、当年能耗降低8以上的企业,经综合认定后,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

25、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对企业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落后生产能力,在省补助基础上,再按省补助标准一次性给予补助。企业转产后新办的工业企业,从批准注册登记之日起三年内缴纳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属县级所得部分减半贴补给企业。

五、引导特色竞争,培育产业集群

26、注重培育产业集群。做强特种纸、笋竹加工二个特色型产业,做大机械电子、纺织服装二个发展型产业,提升食品、化工、建材三个传统型产业,整合各种资源对产业集群发展所需空间、要素、服务给予重点倾斜。

27、完善产业集群培育政策。凡引进入园的特种纸、笋竹以及产业相关企业,实行供地优先;凡入园集聚投资3亿元以上的特种纸项目和投资1亿元以上的笋竹项目,以及弥补特种纸、笋竹产业链薄弱环节的重要项目,经投产验收,认定投资足额到位后,在享受现有政策标准的基础上,其享受全额贴补年限再顺延一年;对新引进的造纸、笋竹产业项目招商补助按7‰计,招商补助最高限额25万元,由产业协会或企业引进的,直接补助给产业协会或企业;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特种纸企业和300万元以上的笋竹企业,自开工之日起,即可办理创业“绿卡”,享受规定的优惠待遇。

28、鼓励建立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专门为产业集群服务的中介机构。鼓励建设技术中心(产品研发中心)、项目服务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现代物流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及海关、商检、环评等中介服务机构。由县内企业投资创建产业集群中介服务机构,根据不同资质等级,一次性给予5-10万元的资助;部门单位引进具有二类以上资质中介服务机构或省级以上服务机构来龙设立分支机构,一年以后,视同该单位完成当年新引进招商引资任务项目数,并一次性给予5万元的经费资助。

29、降低创业门槛。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取消企业注册登记的前置审批;母公司注册资本达到2000万元,母子公司总资本达到3000万元的企业组织,即可申办集团公司;凡不使用政府资金的工业项目,取消立项审批,实行备案、核准制;设立公司制的企业,经县以上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认定,技术出资可占注册资本的35。

30、鼓励企业创建品牌。对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知名商号”、“浙江名牌”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获得“国家免检产品”、“证明商标”、“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

31、设立台阶奖。企业年销售收入首次达到10亿元、5亿元、3亿元,且当年净入库税收分别达到2000万元、1000万元、600万元的,一次性分别奖励企业经营者30万元、20万元、10万元。若企业连续进档的,则按最高档补足奖励。凡利用本企业产品的产业链,在本县范围内带动相关企业发展形成整体销售10亿元以上,且该龙头企业年销售额达3亿元以上,净入库税收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

32、鼓励企业上市。建立县政府企业上市工作办公室,加强对企业上市工作的指导与服务。对企业争取上市需追缴原享受优惠政策的税款属县级所得部分在500万元以内给予全额贴补;企业进入辅导期当年度新增所得税县级所得部分,按50比例贴补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对上市募集资金的投资计划项目优先安排用地和审批;股票公开发行后,按新增融资额(必须用在龙游)的千分之二对企业领导层和相关人员进行奖励,最高数额不超过50万元;企业上市当年度依法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以上年实交数为基数,超过全县平均增幅的县级所得部分由财政全额贴补企业。

33、被确认为省级的农业龙头企业,自确认之年起,以该企业近三年最高应税额为基数,新增缴纳的增值税县级所得部分和新增营业税部分,前两年全额贴补给企业,第三至第五年减半贴补给企业;新增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和城市建设维护税属县级所得部分前五年全额贴补给企业,且由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企业贷款贴息和新产品开发奖励。被列入省农副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的,一次性资助3万元。

六、拓宽出口渠道,鼓励外贸出口

34、鼓励企业出口创汇。工业企业产品出口(以海关年度统计为依据),在省奖励的基础上,按出口规模分档递增奖励,500万美元以下的,每美元奖励0.02元人民币;500(含)—1000万美元部分,每美元奖励0.03元人民币;1000万美元以上部分,每美元奖励0.04元人民币;出口本县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在上述奖励基础上,每美元再奖励0.02元人民币。每年安排外贸发展基金20万元,主要用于外贸、外资促进及外贸公共事务处置。

35、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市场。企业参加由县政府组织的浙洽会、食博会、广交会、义博会、华交会等境内外贸易展会的,展位费给予50补助,最高补助额为1.5万元。

36、引导企业积极应对贸易技术壁垒。对企业实施CE(欧盟产品安全)、ROHS(电器设备有害物质)、HACCP(食品安全)、SA8000(劳工安全责任)等产品认证第一次检验检测,实际出口额发生后,按实际出口额的1给予补助,每个企业最高不超过3万元人民币。

37、支持出口企业积极参加国外反倾销应诉。对应诉企业诉讼费给予补助,一家企业一宗案件补助1.5万元,多家企业同一宗案件共同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

七、加强协调服务,优化发展环境

38、加强工业立县的组织领导。分管工业的副乡(镇)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原则上要进党委(党工委)班子,各乡镇(街道)要调配3名以上干部协助分管领导抓工业。在乡镇(街道)部门综合考核办法中要进一步突出对工业发展指标的考核。

39、实行项目决策咨询制度。进一步深化工业项目决策咨询制度,完善决策环节。所有工业招商项目、技改项目一律实行决策咨询,未经决策咨询的工业项目,工业园区可以引进项目意向的方式预收土地款,但不得签订正式协议,不得落实具体地块,相关部门不得办理有关项目建设手续。经过决策咨询的项目,按照“一次决策,限时办结”的要求,各部门必须开通绿色通道,并限时办结,由工业园区(工业区)或落户乡镇(街道)确定专人予以全程代理,除需上报审批的项目外,在资料齐全情况下,按规定期限完成各项手续。项目建成投产后,由决策咨询小组牵头对投资项目履约情况进行验收,对履约不到位的企业,在土地、税收等政策上给予相应调整。

40、强化企业服务机制。每年开展“工业服务月”活动,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对重点项目和重点产业由县领导负责联系,对5000万元以上项目指定一个部门负责服务,对亿元以上项目建立专门的服务班子,为项目实施提供优质服务。

41、控制和规范经济检查和收费。切实规范行政机关的执法检查行为,坚决纠正重复检查行为和以罚款为目的的执法检查活动。实行重点企业检查报批制度和收费“准收证”制度,除举报投诉性事件外,对未经批准的各类检查和乱收费行为,企业可以向县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投诉。县行政服务中心涉企收费和罚没款统一监管专窗负责对县内涉及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监管。收费对项目审批涉及的中介机构收费,经物价部门统一核准后在县行政服务中心公开,未核准的事项一律不得收费。

42、协调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产品、完善服务机制,改进信贷考核办法,提高对工业企业的贷款比重。每年推荐一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引进国外设备项目和技术领先、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列为信贷支持重点,加强银企对接。实施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建立国有独资担保机构。引导中介担保机构为工业企业开展担保业务,其为工业企业担保的业务,按年度日均余额一次性给予2的资助,最高资助额不超过5万元。鼓励引进域外商业银行来龙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对引进单位一次性给予5万元经费补助。

43、建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2006年财政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并视财力状况逐年增加。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技改贴息、科技三项经费以及政府专项支持工业发展的其他支出。

44、尊重企业家爱护创业者。全力营造尊重企业家爱护创业者的社会氛围,提高企业家的政治待遇;本县出台的经济政策和措施要给企业家知情权和参与权,注意倾听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重视企业家培训,对由政府牵头推荐参加高校MBA学习并毕业,获得毕业证书后,一次性给予学费50的资助;评选先进个人、劳动模范等,在同等条件下,企业家、创业者应予优先;企业家、创业者到境外进行经济考察,可由政府牵头,企业家协会组织。

45、鼓励引进人才。企业因工作需要聘用的县外人才,可以不迁户口、不转人事关系,由人事劳动部门发给《人才绿卡》,在职称评定、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本地人员同等待遇,并根据有关材料为其建立人事档案,其工龄给予连续计算。

46、加大产业工人培训力度。利用现有条件,开展产业工人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鼓励企业招收就业困难人员和失地农民。企业对就业困难人员和失地人员的招工委托培训或订单培训,由相关部门帮助培训。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展大批量招工的,劳动力市场优先给予举办劳务交流大会,并免收职业介绍费。

47、建立健全经济主体争先评选活动。对贡献大、投入多、发展快、诚信好的工业企业,由县政府每年组织开展“十强工业企业”、“工商企业纳税前五十名”等评选活动,予以公开表彰。

48、理顺各项优惠政策。凡享受民政福利、资源综合利用、高新技术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工业园区(工业区)企业等各项国家和当地政府优惠政策的企业,可就高选择一项政策享受,但不得多项享受。凡新申报或企业名称变更、经营地址变更需重新申报享受上述政策的企业,由县政府政策联席会议统一审定。

八、其他

49、本《意见》由县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县级相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和部门职能制订具体实施细则。县纪委监察局、审计、财政等部门要加大对《意见》落实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对不落实和不兑现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

50、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实施,原县委〔2005〕27号文件同时停止执行。本《意见》中相关表述与其他文件政策表述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

《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第二篇: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

为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工业强县”战略,为更快更好地把我县建设成为闽粤赣边际强县,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快我县工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思路

一个导向,以资源为导向;两个注重,注重发挥电力的优势,注重效益;三大产业,稀土工业,矿产品加工业,果品精深加工业。充分发挥我县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培植壮大主导产业。

二、发展目标

一是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工业各项指标。到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年产值达到3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10亿元,年缴纳税收总额1.8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65%以上。其中,稀土产业达到年产值12亿元、工业增加值4.1亿元、年纳税8000万元;矿产品加工业达到年产值5亿元、工业增加值3亿元,年纳税5000万元;果品加工业实现1/2的果品加工分级销售,年加工量6亿斤,产值12亿元,增加值2亿元,年纳税3500万元。二是培植一批税收过十万元、超百万元、达千万元的企业。力争培植税收过十万元的企业50家、税收超百万元的企业20家、税收达千万元的企业10家。三是我县工业各项指标在全市的排名前移。

三、发展措施

1、抢抓发展我县工业的良机。一是我县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电力资源和果业资源。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稀土、钨、钼、锡、铜、铁、铅锌、钾长石等30多种,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小水电资源也极为丰富,已建成13.7万千瓦装机,年发电量达3亿度;我县果业总面积已达37万亩,年产鲜果5亿斤以上,这些都为我县加快工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二是我县已初步具备了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在全市确立的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中,我县就有稀土和果业两大产业集群;三是稀土等矿产品加工业发展形势良好,为我县稀土等矿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2、强化对工业工作的领导。成立“加快工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为第一副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经济贸易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矿管局、工业园区办、外经贸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副主任。全县涉工政策、产业规划、项目安排、企业改革、监督考核以及重点工业企业、重点工业项目运行协调等重大事项由“加快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的外出费作为办公室工作经费。

3、营造发展工业的良好氛围。一要大力营造发展工业的舆论环境。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宣传“只有大力发展工业,才能加快经济发展”的思想,把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的主要精力集中到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工业上来。二要加强对重点企业(项目)、优秀企业及优秀企业家的宣

传报道。宣传部门应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渠道加强对重点企业(项目)、优秀企业及优秀企业家的宣传报道,进一步营造发展工业的良好氛围。三要完善、汇总各项奖励政策。每年召开加快工业发展工作表彰大会,对有功人员、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进行表彰、奖励。四要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社会地位。营造良好政治氛围,把优秀企业家作为评优表彰的重点对象,鼓励企业家参政议政,提高企业家的政治和社会地位。通过努力,全县上下形成一种议工业、抓工业、主攻工业、服务工业的良好氛围。

4、加大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一要按照国务院(2005)28号文件要求,全面整顿规范矿业秩序,严厉打击各种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足额征收矿产开采中的各种税费,取消所有开矿企业(项目)的税费优惠。成立矿产资源管理领导小组,统筹全县矿产的规划、开采、利用和管理。二要加大稀土整治的力度,规范稀土的开采、加工、运输行为。三要依法做好优势资源的整合工作,严禁大矿小开,浪费资源。四要努力延伸产业链,资源向深加工的下游企业倾斜配置。凡是优势矿种,一律不得卖原矿,必须经过一道或几道加工工序后方可出境。五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本县矿产资源规划设置采矿权,进一步完善探矿权、采矿权申请的延续、变更和注销等相关管理制度。按照矿产资源分类、分级管理的要求,探矿权的设置必须符合我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经审核后方可进行探矿作业,并向深加工企业倾斜,在同等条件下,深加工企业具有优先权;采矿权的取得一律采用招、拍、挂的方式,按照程序逐级上报,按规定审批。凡有深加工的矿种,必须以有或建设深加工企业为准入条件,深加工企业方可参与招、拍、挂;采矿权的转让必须按照程序,依法批准,并向深加工企业转移。通过各种措施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延长企业的生命力,引导矿产品加工企业提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使企业不断做大做强。要完善矿产资源税费与经营量消耗挂钩的管理措施,积极探索尾矿综合利用与强化安全生产,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机制,增强地质勘查的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功能。

5、搞好产业规划,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一要聘请业内专家作为我县工业发展顾问,和专家建立长期的良性互动关系,指导我县工业加快发展,特别是对我县三大主导产业的产品方向选择、产品的规模、循环利用和安全生产等进行较为具体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及与之配套的项目库。二要围绕主导产业规划,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转变招商方式,创新招商手段,突出产业招商。要完善公平、合理、稳定的产业招商政策,确保企业进得来、稳得住、见效快。对影响大、经济拉动大的项目,要实行“一事一议”,“一厂一策”,通过更加优惠的政策,引进有资金,有技术,能延伸产业链,在行业中有优势的战略投资者落户寻乌,提升产业发展的水平。要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奖励机制,把全县的利益、引资单位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协调起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引进大企业、大财团,推动工业的快速发展。

6、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要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国营稀土矿废弃矿区土地,扩大工业园区面积,完善电力、用水、物流仓储、电信设备、有线电视等生产、生活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工业园区建设与工业发展相适应,为工业项目实现规模发展、集约发展搭建优质平台。二要做好电力设施和电力供应的配套服务。继续实施好农网和城网改造,进一步改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稳步推进电力资源整合工作,确定符合我县实际的主导产业供电价格,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园区。

7、加大对重点企业(项目)的扶持力度。一要建立重点企业(项目)帮扶制度,切实为企业提供各种优质服务。每年确立一批重点企业(项目),落实帮扶责任单位和帮扶任务,实

行重点帮扶,帮助企业做好环评、安评、生产准入、许可、质量认证、名牌产品申报、免检产品申报等工作;帮助解决重点企业(项目)在引进、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和困难;县“加快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抓好督查、调度工作,定期召开调度会、协调会和现场办公会,督促各责任单位帮助企业及时地了解情况,跟踪进度,解决问题,年终要进行考核、考评,对服务好、贡献大的单位给予表彰。二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金融机构要与各重点工业企业(项目)加强协作,每家银行要确立几个重点企业(项目)作为银企联系对象,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

8、促进全民创业。进一步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一要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补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对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企业(项目)技术改造进行贷款贴息;对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推广的进行补助;对企业管理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对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奖励等。二要使果品加工企业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产业化水平。三要扶持一批个体工商户转变成企业法人。

9、加大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积极融入企业家人才市场,产生具有较高层次和创新能力的优秀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力争早日建立起一支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加大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力度,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政府与企业联合培养、引进企业人才的机制,研究学校、企业、政府联合培训工人的途径,利用“职工培训”、“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大批产业工人。要提拔重用懂工业经济、有能力、有贡献的干部和人才。

10、加大环境整治,优化发展环境。一要规范涉企收费管理。积极推行收费许可制度、收费明白卡制度、收费公示制度,规范收费管理,规范执法行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严格执法责任,强化执法监督,切实改变“以罚代管”、“执法就是收费”等现象,杜绝“三乱”行为。二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整理、完善和规范招商引资的各项政策,引导、鼓励外来资金和本地资金投向工业领域。三要强化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创建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坚决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严厉打击损害企业利益的非法行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优化办”要进一步发挥优化发展环境的作用。四要大力整治企业周边环境,维护企业合法利益,倡导“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第三篇:郑州市加快都市工业发展的意见

郑州市加快都市工业发展的意见

为推进中心城区都市工业发展,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都市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都市型工业是指依托大都市独特的信息流、人才流、现代物流、资金流等社会资源,以产品设计、研究开发、营销管理、技术服务和生产制造成本为主体,以都市工业园区(楼宇)为载体,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工业。

大力发展都市工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城区“退二进三”后产业“空心”问题,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全面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是扩大城镇就业,缓解城镇就业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按照“衔接支柱产业、体现各区特色、建设工业小区(楼宇)、形成产业集群”的总体思路,充分利用市内五区的区位、交通、物流、人才、信息、技术、资金等优势,结合企业改制、城中村改造、停缓建工程和空闲商务楼的利用,积极实施“退二进二”,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都市工业小区(楼宇)的建设,大力发展“三

有三高两更”(有技术含量、有就业容量、有经济效益,高附加值、高层次、高投入,更具规模、更有质量)的都市型工业。力争到2008年,规模以上都市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总量的比重由2004年9.9%提高到15%以上,成为全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

三、都市工业发展的行业范围

电子信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制造业;软件业;轻纺、服装加工业;包装与广告印刷业;钻石珠宝、金银饰品等工艺美术品和旅游品业;文体用品及手表、钟表、眼镜业;工业设计与精密机械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室内装饰装潢产品设计、开发与组装业以及其他符合都市工业特征的新兴行业。

四、主要措施

(一)编制都市工业发展规划。市经委牵头,规划局、建委、环保局等部门参加,按照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特色经济与优势产业的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市、区的都市工业发展总体规划。原则上,在三环以内的中心城区,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总部经济,发展研发中心等,以开发、生产中原城市群产业链中的高端产品为主,形成高端产品积聚地;在三环以外,优先以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现有的工业集中区作为都市工业优势产业搬迁的聚集地。要注重区域特点,对都市工业小区(楼宇)产业发展定位,打破区域界限,合理引导,将散落在中心城区的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根据产业、工艺相同,或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等原则,分别聚集到各具特色的都市工业小区(楼宇)。

(二)扩大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市内五区要整合现有资源,通过政府扶持和市场化运作,建设都市工业小区(楼宇)。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扩大开放上来,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招商方法,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各类投资;积极引进产品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入驻都市工业小区(楼宇),提高入驻率,促进产业聚集。

(三)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市内五区和市有关部门要逐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重点抓好融资、创业、法律、信息、技术、质量、培训、市场等服务体系的建设,切实解决推进都市工业小区(楼宇)建设和入驻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四)加强管理,形成规范运作机制。市内五区要加强对都市工业园区(楼宇)的建设和管理,严禁不符合产业导向、环保要求以及有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和违法经营行为的企业入驻。建立健全安全、卫生防疫、劳动保护等制度和措施。

五、扶持政策

(一)市级都市工业小区(楼宇)的土地,纳入市政府当年土地收购计划,享受土地储备的优惠政策,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按政策收购,其土地、厂房和基础设施低租金由所在区使用10年。

(二)都市工业小区(楼宇)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纳入当年城市建设计划,有关部门要重点安排都市工业小区(楼宇)周边的道路、排水以及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三)从2005至2008年,市级都市工业小区(楼宇)的企业每年上缴税收新增加部分,市级所得全额返还给各区,专项用于都市工业的建设和发展;区级新增所得也要重点用于都市工业的建设和发展。

(四)加大对入驻市级都市工业小区(楼宇)的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成长性强的企业,市科技三项经费优先给予支持。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高新技术产业有关政策。

(五)充分发挥科技孵化器的作用,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市、区担保机构要把入驻都市工业小区(楼宇)的企业作为融资担保工作的重点。各金融机构应积极给予融资扶持。

(六)各区对入驻都市工业小区(楼宇)的企业实行低租金、低费率和一站式服务,努力降低企业创业和发展成本。各相关职能部门要采取“一个窗口受理、一厅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定时或不定时上门集中办公等各种有效形式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在市本级权限内,对企业的相关审批、注册登记,在资料齐全的情况下,全部手续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市直各职能部门都要积极支持、配合、参与都市工业的建设与发展,并提供相关的管理服务。

六、加强组织领导

市加快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推进我市都市工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在都市工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对郑州市都市工业小区(楼宇)进行认定并实施考核,动态管理。经认定和考核达到标准的都市工业小区(楼宇)可享受上述扶持政策。各区政府也要明确相应机构,加强对都市工业发展的领导,结合实际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建立推进机制,努力实现都市工业的快速发展。

附件:郑州市都市工业小区(楼宇)认定标准

附件:

郑州市都市工业小区(楼宇)认定标准

一、工业小区(楼宇)内70%以上的入驻企业注册在当地行政区,入驻企业90%以上在工业小区(楼宇)内,并在工业小区(楼宇)内从事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和加工制造等经营活动。

二、入驻企业在3家以上,经核定出租或出让建筑面积率超过50%。

三、工业小区(楼宇)及其入驻企业的一切活动符合城区环境与技术质量标准要求。

四、工业小区(楼宇)内房屋建筑结构符合相关建设标准。

五、工业小区(楼宇)整体形象符合市容及卫生质量标准。

六、工业小区(楼宇)的消防等安全措施和物业管理完整配套。

符合上述6条标准要求,且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含1万平方米)以上的,由各区申报,经市加快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报市加快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审定,可认定为都市工业小区;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下的,可认定为都市工业楼宇。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调整布局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精)

中共宁国市委文件

宁发[2010]1号

关于进一步调整布局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争当全省科学发展排头兵》精神,扎实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行区”建设,优化承接产业空间布局,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增强全市工业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结合宁国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及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特色性、把握超前性、体现创新性,优化空间布局、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承载能力、促进转变转型,科学承接国内外产业、技术和资本转移,加快

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把我市建成开放程度最大、投资成本最低、体制机制最活、产业集聚度最高、生态环境最好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行区,为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小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2、基本原则

坚持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原则。树立全市工业“一盘棋”思想,以园区为工业发展载体,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做专做精特色产业,促进产业链的形成与延伸,鼓励企业进区集聚集群发展,逐步形成专业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牢固树立“大生态、大循环、大和谐”理念,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积极引导高新技术项目、循环经济项目落户园区;以“节能、洁净、高端、高效”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增强全市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市场配置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发展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充分尊重市场选择,科学、合理、规范调整园区产业布局,防止无序竞争,杜绝随意性、低水平重复建设。

3、总体布局

为实现保持生态、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和谐统一,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按照全市主体功能区划分及“一核三聚”的总体要求,对全市工业总体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优化。以省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港口生态工业园区为重点,促进东部乡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逐步形成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产业高度集群、企业分布合理、行业优势突出、区域特色鲜明的大发展新格局。

立足现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推动集聚发展,培育壮大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壮大汽车零部件、耐磨铸件、电子电器三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节能建材与新能源应用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扶持企业上市融资、与国内外同行业龙头企业嫁接重组,走出一条转型升级、资本运作、迅速扩张、做大做强,具有宁国特色的企业“二次创业”发展之路。

4、发展目标

按照“三年强基础,五年大变化,十年新跨越”的“三步走”总体要求,到2011年,力争新增上市企业3家,培育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重点企业1家,超40亿元的重点企业1家,超10亿元企业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超300亿元。

二、积极拓展空间,优化工业布局

5、全力推进省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升级

按照统一规划、产业引导的原则,整合梅林、汪溪集中区等资源,作为省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拓展区,与南山、河沥园区共同形成开发区“一区多园”,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新局面。提升壮大汽车零部件、耐磨铸件、电子电器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节能建材与新能源应用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三大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支持梅林园区发展电子电器产业,鼓励汪溪园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6、高标准建设港口生态工业园区

按照“城市副中心新城区、工业主战场新园区”的战略定位,高标准建设港口生态工业园区,将汪溪联合纳入其统一规划建设,增强园区承载能力,使其成为我市的工业新城和新的经济增长极。重点发展节能建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将港口生态工业园区打造成为省级以上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7、促进东部乡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按照城市主体功能区划分要求,着力转变东部各乡镇经济发展方式,严格项目准入,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鼓励东部乡镇分散布局的现有工业企业按照转型升级、联合重组、做大做强的原则,逐步向省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或港口生态工业园区转移。将梅林工业集中区纳入省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拓展区建设管理。对中溪工业集中区、宁墩工业集中区内适宜发展的区域,可结合现有工业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汽车零部件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原则上不再新布局与产业集群无关的其他产业项目。

三、加快理顺体制,活化运行机制

8、省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运行模式

按照“充分授权、封闭管理、高效运行”的要求,健全完善“一区多园”的开发区管理体制,强化开发区统一规划、产业引导、项目服务等职能,重点建立统分结合的开发体制、联动的考核体系和区园分类的核算办法,进一步完善开发区运行机制,深化开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9、港口生态工业园区管理运行模式

建立“镇区合一”的管理体制,授权港口镇党委、政府对港口生态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实行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园区管理组织架构,规范完善派驻机构设置。

完善财税和融资管理体制。以港口镇2009年实现的财政收入为基数,确定今后三年财政体制上解数,按照收入增量奖励原则,不再确定港口镇支出基数,收入增量全部奖励港口镇。支持港口园区投资公司增强融资能力,吸引各类资金参与园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产业功能区的建设。

四、转变增长方式,催化发展速度

10、加快特色产业集聚

根据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重点,各园区要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培植特色产业集群。围绕壮大主导产业和强化产业配套开展产业招商活动。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引导关联企业和社会资源向骨干企业集聚,延长产业链,在技改资金、财政贴息、担保融资等方面,对骨干企业进行重点倾斜,支持骨干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品优势,扩大产业规模,增强辐射和带动能力。逐步形成各园区功能互补、龙头企业带动、骨干企业支撑、中小企业配套的产业组织形式。从2010年起对获得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的乡镇,市财政给予所在乡镇30万元奖励。

11、提高招商引资成效

立足招大商、招好商,积极引进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大、好、高”项目;围绕延伸产业链条、提

升产业层次、促进产业集聚,大力引进汽车零部件、耐磨铸件、电子电器产业上下游及关联配套企业落户我市;高度重视大物流对大工业的重要促进作用,积极引进相关物流企业,促进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围绕大力发展节能建材与新能源应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及时捕捉招商信息,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实行重点攻关,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切实增强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扶持引导力度,扩大央企合作成果,加快企业国内外上市、产业内部资源整合和行业深度合作步伐,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12、积极探索合作建园

按照“错位发展、互为补充”原则,积极探索与国外、境外和沿海发达地区在我市合作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鼓励市内外投资机构在我市园区投资创办园中园。建立企业、项目在市内转移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

局。探索在市外设立区域合作开发区,鼓励发展共建共享、收益分成的“飞地经济”。

五、加大政策引导,深化转变转型

13、完善投资管理

强化区域产业发展导向。发改委、工商、国土、环保、安监、规划等部门,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根据我市现阶段产业发展的实际和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情况,在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规划、项目审批、建设用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安全生产等方面,及时调整区域产业审批准入标准,引导投资行为。对企业新上工业投资项目及技术改造项目,要按规定进行备案(核准)。完善工业重点项目管理,对我市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基本建设项目和重大工业投资项目,由市项目委员会进行会审联办。

14、加大扶持奖励

加强财政政策对布局调整的引导。市政府安排引导奖励资金,主要以“以奖代补”的形式用于布局调整、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奖励。

鼓励企业申报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市财政对新获得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新获得国家地理产品标志保护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新获得“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省名牌产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30万元、10万元。

15、科学使用土地

坚持“合理用地、集约用地、节约用地”原则,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严把入驻企业投资强度、容积率等关口,积极鼓励能耗低、占地少、产出高的企业进驻园区。优先保障产业集群落户的用地需求,在土地计划配给和土地审批上给予重点倾

斜。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对经批准建设单体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的二层及多层标准厂房的业主和企业,按当年标准厂房竣工面积给予一定数额的补助。

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措施

16、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市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政府办、发改委、工业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科技局等部门组成。市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局。

17、营造良好环境

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加大推进布局调整加快工业发展的宣传力度,切实增强创新意识、集约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

识,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鼓励和推动布局调整、产业优化升级的良好氛围。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此前出台的相关政策,凡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按本意见执行。

主题词:工业发展 意见

发:各乡镇、街道,市直各局以上单位

2010年2月24日

抄送:中共宣城市委、宣城市人民政府

中共宁国市委办公室 2010年2月24日印发

第五篇:抓住机遇加快来宾工业发展

抓住机遇加快我市工业发展

——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视察来宾时的重要讲话体会

作者:覃彦儒

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6月5-6日视察来宾时强调: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工业化进程,努力把来宾建设成为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城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郭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新明确发展定位,加快工业发展。

一、明确发展定位,主动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

从区位上看,我市地处中南、西南地区与东盟经济圈的连接地带,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功能和特点。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必然会加速上述经济圈之间生产要素的整合、流动,加快各经济圈的交流合作,使我市在多区域合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加突出。从交通上看,我市公路、水路、铁路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比较完善,有利于成为北部湾经济区与中南、西南地区对接的大通道。特别是黔桂、湘桂铁路线扩能改造以及柳州至南宁段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建设,将为北部湾经济区与中南、西南地区在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对接方面注入更大活力。从产业上看,我市的电力、矿产、农产品、劳动力等资源十分丰富,而且电力、糖业、冶金、造纸、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有利于成为北部湾经济区加工制造业的腹地。我市应紧紧围绕建设新兴工业城市和区域性商贸中心战略目标,着力打造全国糖业基地、冶金工业基地、建材工业和茧丝绸工业基地,使来宾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腹地。

二、明确工作重点,加快工业化进程

由于工业已经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同时也是发展最为薄弱的环节,工业化作为我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要求全市上下坚持以工业立市的思想不动摇。我市工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相对于全国、全区经济发达地区,我市工业发展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工业经济仍处于投资拉动阶段。没有大投入就没有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加大投入,大上工业项目不动摇。又因为我市自身的积累有限,项目投资主要依靠招商 1

引资,特别是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因此必须狠抓招商引资不动摇。一句话,就是必须大力招商引资,大上工业项目,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为达此目的,建议着力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建设,加快建设标准厂房,“筑巢引凤”。继续完善我市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对市工业园区“一区三园”的土地、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进行整合,进一步统筹管理。强化工业园区行政管理职能,提高其办事效率,以利于激发工业园区的发展活力。

(二)破解工业用地瓶颈问题。应抓紧完成我市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以及来华、凤凰、迁江三个工业园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同时组织强有力队伍突破征地拆迁工作中的难题。在这项工作中,各有关部门要形成合力,防止政出多门,口径不一;既要深入细致,又要当机立断;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机动,充分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现实情况。

(三)着力解决资金难题。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解决城市建设和企业发展所遇到的资金难题。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建投资公司和工业投资公司等融资平台,建议把城区、工业园区的国有土地、税收返还和其他国有资产注入上述公司,或者直接把市土地储备中心并入市城建投资公司,以提高他们的融资能力和担保能力。用好用足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贷款。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上市发行股票等方式进行融资,通过市场机制获取扩大再生产、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和经营水平所需的资金。加快建立和运作工业投资担保公司,为我市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

(四)加快实施电冶结合。这对我市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极为重要,关键在于如何解决电价偏高和供电不稳定问题。目前看来,依靠主电网供电难以解决电价偏高问题,建设地方独立电网和建设自备厂房需要很大投资,唯有发展直供电是比较理想的办法,因为我市电力企业和冶炼企业集中分布在兴宾、合山、忻城一带,就近直供电,成本较低。根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的《电力用户向发电企业直接购电试点暂行办法》(电监输电[2004]17号)规定,向自治区争取把我市列为全区电冶结合试点,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努力促成桥巩水电站向迁江铝项目直供电、来宾A电厂向汇元锰业公司直供电。

(五)加快交通要道建设。全力争取国家、自治区重大交通要道建设项目,形成与发达地区和经济热点地区的交通对接,是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工程。目前已形成南北交通大动脉贯通我市,这对我市背靠中南、西南地区和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十分有利;但是东西向交通要道尚未形成,这对于我市承东启西,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以及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和辐射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此必须加快贯通我市、连接东西的高等级公路建设。近期要尽快修通武宣—桂平以及忻城—都安、忻城—宜州、忻城—上林4条二级公路。同时要极力争取平果—梧州高速公路来宾段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水运通道方面,要加快来宾港建设,加快红水河航道来宾—武宣—桂平段疏浚工程,打通红水河—黔江—西江—珠江黄金水道。

(作者系中共来宾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下载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关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为推进我市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工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引导投资方向,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工业结构现状和发展......

    实现四大突破加快工业发展

    实现四大突破加快工业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并强调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石门的优势在资源,发展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

    实现四大突破加快工业发展

    实现四大突破加快工业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并强调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石门的优势在资源,发展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

    加快工业发展考核奖励办法

    加快工业发展考核奖励办法为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市政府《加快工业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及《泾川县关于加快工业发......

    2009年全县工业发展意见

    2009年全县工业发展意见 2009年,我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压力更加突出,影响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压力很大,为保持我县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特制定2009年全县工业......

    加快建筑业发展实施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办局、区各直属单位: 根据省政府组织召开的全省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实现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转变,推动建......

    发展新型工业加快转型跨越(2011.4.12)

    发展新型工业加快转型跨越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追赶长浏望、领跑大湘南”目标,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着力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大力推进新型工......

    加快工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近期,我对加快新田工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作了一些思索和思考。一、用辨证的观点看待新田工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县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推动力,大力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