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区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对策
山区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对策
付家村小学张尚高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的改进,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经过改变
观念、提升认识;加大投入、开展活动;增强培训、爱岗敬业;社会关心、自我鞭策等展开阐述,增强对山区落后地区学校音乐教育的分析及对策。关键词:山区;音乐教育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音乐文化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存在于世界各国文化之中。它的存在和发展依存着思想、文化、艺术和教育的发展。音乐教育是提升全民族综合素质、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中充任重要的角色。随着基础教育的改进,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普遍认识到音乐教育,在提升学生的听觉本领、鉴赏本领、创造本领,增强综合文化素质,促进智力开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获得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特定环境、地区差别等原因,这种发展又存在极大的不均衡,边远落后山区音乐教育与城市之间存在着极大差距。
一、音乐教育重视力度不够
调查中发现较偏远山区的县教育局没有专门艺术教学与科研室,许多乡镇中心校没有学科辅导中心为偏僻农村学校辅导;农村山区学校仍然以应试教育为指挥棒,各级教育办理单位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认定老师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准。农村山区学校没有专任老师,由班主任或其他学科老师兼任,课表上没有安排音乐课,不固定,随意性极大,更不存在什么质量。只要是升学考试范围之外的学科课程,全部被占或被停。受到这一“传统”的思想,音乐、美术等自然成为了正常教学的“调剂课”或“附属品。许多地方农村山区学校都是实行包班制,老师为了“质量和绩效达标”占用音乐课的情形极为突出,有的半个月,一个月都没给孩子们上过 “唱歌课”,有的在小学阶段几乎与音乐课断绝了缘分,这种相比无数的渴望美,向往音乐美、向往音乐美的山区娃们来说,是人生的一种极大的悲痛。
二、音乐教学设施严重的不足
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是由教学设施的保障与教学条件的提供,更是教学方法的展现和提升教学综合质量的有力依据和重要保障。农村山区学校没有音乐教学设备,一架普通的脚踏风琴也没有,更谈不上手风琴、钢琴、电子琴、音响等设备,个别学校有电子琴,但无法用于教学。教育行政办理和学校领导由于存在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对音乐教学设备不投资改善,更多的是由于经费紧缺的原因,也极少有老师掌握方面的演奏技术,有的山区农村学校受别的援助有部分节奏乐器和音乐设备,也只是用于应付检查,不可以真正用于日常教学活动,在更多的时间里如“珍宝”样阁置于文柜里。
三、音乐老师严重紧缺
师资是教育的最根本,老师教学水平与专业本领的高低会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科的教学质量。山区学校音乐师资严重紧缺,除乡镇所在小学配有专职教师以外,其余的村小均无专职音乐老师,由兼职老师代教,这些老师专业素质和基本功极为薄弱,据对某边远山区县小学校调查表现,仅有15.6%的小学校配有专职的音乐师资,84.4%的小学校全都是兼职代教。如此的实际又怎么样能使学科的指导思想、教学体系、审美思想、老师专业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呢?
四、班级课程授教极不规范
由于绝大多数为非专业的兼职老师,班级课程授教形式八门五花。山区村小音乐老师缺少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学习,也极少有本地区、有质量的定期的教学研究与讨论活动,对国内外新的优秀的教育教学动态,先进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了解很少,不会备音乐课,不会设计规范的音乐课教案,单一乏味的“教唱”形式课,如何胜任《音乐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主要内容与要求,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针对农村山区落后地区学校音乐教育的突出难题,迫切扭转和改变上述的严重难题。
必要体现下面几点:
1.改变观念,提升认识
要想改变现在山区村小学校音乐教育的落后情形,首先要提升对音乐教育在塑造人的品格和审美思想方面所具有的独特功能的高度认识,各级教育办理单位的领导,要彻底的解放思想,特别是要改变教育思想观念,融入新的教育思想新理念,激活教育思维,将由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转向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透彻变革。严格按照要求执行《音乐课程教学大纲》实施音乐教育教学活动,逐步创建健全老师教学评价机制,从更高的角度全面认识音乐教育在农村山区学校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调剂课”,是全面开发学生的生理机能和智力机能的良好方法,提升学生的鉴赏本领、审美本领、创造本领,大力增强思想道德观念,为学生全面提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创造十分好的环境,创建启迪良友。从思想上行动上切实处理文化课与美育课的关系,让每一个农村山区的娃儿真正拥有音乐教育的权利,让边远山区农村音乐教育正常的开展起来,把欢乐和美感还给农村山区的娃儿。
2.加大投入,开展活动
完美齐全的音乐教学设施是教学工作可以正常实施的根本。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单位坚持深化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充实行使各自的职能,更多的赐与农村山区学校在政策上的倾斜和生活上的关心,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关心和支持音乐教育的浓厚气氛,要加大对西部边远山区农村学校音乐教育专项资金投入和配备,改善办学条件,尽量缩小城市与乡镇之间差距。并且,经过社会的赞助,企业家的投资和勤工俭学等措施筹集资金处理资金紧缺的难题。加大对音乐教育教学的器材和基本用具的配备,如电子琴、手风琴、钢琴的键盘乐器:多媒体音像器材;打击乐器;民族乐器:西洋乐器等。也可以发动学生创造性的制造部分简易的教具,如用矿泉水空瓶放入沙子模拟代替沙锤部分打击乐器等,在条件允许的地方,配备专用音乐教室,创造一个环境优美音乐教育场地,让农村山区的娃娃接受更美妙的音乐教育。
在完成好课堂音乐教育同时,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兴趣组织活动等文艺活动,如山歌小组、原生态民歌小组、合唱队等,充实应用地方特点、结合自身的条件,充实发挥农村山区孩子的特长,给山区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努力增强孩子们的积极参与的意识,以全面提升个人本领。从而集中教育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情感与价值,实现发展本性为目的富于形式多种多样的文娱活动之中,经过这样的活动形式,挖掘和展现农村山区孩子的音乐创造替能,刺激引发学习的求知欲望。
3.增强培训,爱岗敬业
根据农村山区落后地区小学音乐师资严重匮乏、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从基础音乐教育的角度出发,灵活而有对准性的举办专业性的培训班,应用暑假、寒假或业余时间参加短训、教学本领的培训等。使学生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做到多能并兼;提升老师的专研业务,分析教育方法,苦练技术,拓展视野。并且,在培训中应注重提升老师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的修养,增强以对音乐教育事业和全身心关爱学生的献身精神。一名农村山区的音乐老师具有大海般的胸怀,随时具备在“艰苦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开创事业”的崇高的爱岗敬业意志,几年如一日的为农村山区的娃儿传递歌声和欢乐,永远倡导(率先提议)老师职业的崇高师德修养。
4.社会关心,自我鞭策
老师的神圣职责是教书育人,要营造一种全社会都尊师重教,关爱音乐教育事业的浓厚气氛,特别是更多的关心支持农村山区学校音乐老师教育工作,关注农村山区学校音乐老师的生活情形和工作环境,想尽措施在条件和政策上照顾倾斜,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为他们处理部分实际难题,从精神上的激发勉励、物质上给予照顾,是他们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将人们的关爱和支持化作工作的动力,真正的安心和奉献于农村山区落后地区的教育事业。并且,咱们广大的农村山区学校音乐老师要明确本身肩上的历史重任;当初咱们选择了音乐老师也便是选择了责任和奉献,甘愿把欢乐带给山区的孩子,时刻地提升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的克服教学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农村山区的音乐教育工作中去。自觉的探索学习,创造性的勤奋工作,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农村山区的音乐教育办事。
山区落后地区小学音乐教育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需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办理单位,全社会各界人士都来关心和支持,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充实地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夹缝中求存,在困境中求发展,让咱们一起共同努力,全力为西部农村山区落后地区音乐教育事业撑起一片蓝色的天空。
第二篇:餐饮业现状分析与对策
餐饮业现状分析与对策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往难得一次的“下馆子”已经逐渐成为日常饮食中的一部分。我们的餐饮业随着经济前进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餐饮企业,国内其他行业巨头正在进入国内餐饮市场,许多本地的餐饮商家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众多的餐饮企业中,高级餐饮企业和连锁化的企业往往有着自身的标准,来为消费者提高高质量的餐饮服务。然而更多的餐饮企业由于多种原因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阻碍了它们更好的发展。综合国内研究,以及笔者的经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卫生状况不佳。无论是在家就餐还是在外就餐,就餐环境的好坏,是影响就餐质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就餐环境不仅仅体现在具有高档的装饰,也体现在大厅一块地砖是否发亮,餐盘角落是否有无污点。“细节决定成败。”许多中小规模的餐饮企业往往能够做好大的就餐环境,却容易让消费者在就餐时发现筷架上有小黑点,餐巾布上有酱油渍,让消费者就餐心情全无。
二是服务意识欠缺。餐饮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需从业人员数量大,但对质量要求不高,这造成了餐饮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许多中小餐饮企业因为财力有限,基本不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没有培养主动服务的意识,因此中小餐饮企业的从业人员普遍存在服务水平较低,往往是“被动地服务”。
三是饭菜质量方面。近年来不断有媒体报道餐饮业的食品安全问题,例如地沟油、剩菜重上等。这不仅在短期内影响了餐饮业的经营,而且从长期会让消费者对餐饮的食品安全存在不信任感。除饭菜的质量安全外,许多餐饮企业对饭菜的口味等方面也有较大的不足。许多餐饮企业的饭菜毫无特色,口味毫无特点,在饭菜质量上没有核心竞争力。不少餐饮企业往往忽略了调味料、米饭质量的把关,与一般的小餐厅相差无几。
四是价格公平合理不足。尽管目前对餐饮企业的价格管理越来越严,但仍有不少的企业在价格设置上违规操作,如设置价格陷阱、价格透明度不高等。如此一来,让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会有不安的情绪,影响就餐心情。
那么在下次选择就餐地点时,就不会做回头客再来企业就餐了。
针对上述几个问题,分析国内外优秀的餐饮企业,特别是最近比较有名的“海底捞”餐饮企业成功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做有效的改进。
一、准确定位,全方位开发
随着国家对公款吃喝的控制,餐饮消费将逐步呈现“个人消费增加、公款消费减少、平均消费水平下降”的局面。餐饮市场形成了“大众化为主,高中低兼顾,多方位开发”的格局。这对餐饮企业来讲,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因此餐饮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周围同业布点和经营情况,以及自身的资金、技术、管理条件,选择自己的经营服务对象,作出正确的市场定位,然后根据市场定位确定企业的产品结构。比如高档的餐饮企业可以开出区域来面向普通消费者,实行大众化经营,或者经营具有当地特色的小吃,如面、汤包等,来创建独特的饮食氛围。
二、以人为本,改善用人机制
作为劳动密集型的餐饮业,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大到主管人员,小到厨师门童,都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本。用人力资源管理课本的话说:企业的问题根源都是人的问题。如何选好人,用好人,关心人,留住人,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而人的培养和使用,本身就是一门学问,一种文化。餐饮企业在管理员工的时候,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是双向选择,能进能出,自由流动;二是能者上,庸者下;三是有职有权,责权分明;四是建立奖励机制,报酬与职务与业绩挂钩,有条件的可推行年薪制、股权制;五是强化监督机制,约束不轨行为。
三、创新思维,建立发扬特色
社会在前进,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要求也越来越高。餐饮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吸引众多的消费者,才能创出自己的品牌。没有特色的餐馆,生意是红火不起来的;老是学着别人的样子走路,必定要落伍,甚至被淘汰。在保持原有风味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地推出创新菜,才能战胜对手,持续发展。
那什么算是“创新菜”呢?笔者认为主要菜肴具备了“新原料、新调味、新技法、新配制、新款式”五条当中的一条边可认定为“创新菜”,具备条件
越多,其创新含量就越大。当然创新菜必须要符合消费者的口味。没有消费者肯定的“创新菜”不能称为“创新菜”。对于那些没有实力来创造新菜的企业,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经常推出一些过去没有生产和供应的新菜,这些新菜不一定要具备上述创新条件,只要消费者喜欢就应该大力开发。
四、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
以前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是在如今的社会中,企业的宣传已经成为其成功因素之一。高档大型的餐饮企业可以根据资金在常见的平面媒体中进行宣传,如报刊杂志、电视网络,或者举行主题活动,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形象。中小规模的餐饮企业可以积极利用当今比较热门的SNS媒体,如微博、人人网、团购网等,加强与目标消费者的一对一宣传沟通,以便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了解程度,提升其忠诚度。同时还可以利用消费者的SNS媒体来形成“口碑”效应,让消费者来为其做宣传,打广告,扩大知名度。
第三篇:家访现状分析与对策
家访现状分析与对策
家访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够实现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沟通,增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理解,达成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共同合作。家访的成败,关系到教育对象能否健康地成长,关系到教育目标能否顺利地实现。
但当前我们的家访工作却不很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现象一:“喊家长”代替“家访”
目前家校联系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喊家长”,基本理由是这种方式既省时又省心,又能达到预定的目的。但仔细想想,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隐患。
有许多班主任不愿意家访,也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客观上:没时间。
班主任白天的工作一般都安排得满满的,白天去家访恐怕也与学校的作息制度相悖。放学已经相当晚,如果这时去家访,就使家长和老师有点尴尬:一般来说,孩子回到家,家里就准备吃晚饭了。为了不打扰家长,就只能匆匆的讲几句话,一些问题很难深入的交流,家访效果也不够理想。星期天家访,我们这里的家长一般都在私营企业上班,很多家长星期天也没有休息,多数只能吃闭门羹。至于晚上家访,似乎在现在的形势下不大现实。
主观上:更方便。
许多班主任认为,让学生回家喊家长无需占用自己的时间,同样也能达到相互沟通的目的,似乎并不影响教育的效果。加上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认为家访已经过时了,不如打电话来得快捷、省事。
这种“喊家长”代替“访家长”的方式,表面上已经解决了问题,但很容易留下“后遗症”。表现为:
1、由于需要“喊家长”的往往是在纪律、思想、学习上存在问题的同学,家长在心理上本身就有一种“负担”,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一定是犯了错误,心里的疙瘩比较难消除,这样谈话的气氛往往难控制。
2、老师一般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请到家长一般也就没有什么好事了,再加上家长的文化素质、思想素养的差异,在与长的交谈中,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比较难体会到家长的心理,难免会流露出一些“居高临下”的语气,这样就很难引发家长情绪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触动,效果当然要打折扣了,也很难与家长达成在教育措施上的联动。
3、由于是喊家长到学校来,学校里也没有专门接待家长的地方,在办公室里交流,学生课后从办公室窗前走过,于是许多“小喇叭”便开始广播了,这使得学生觉得很没面子——这样效果自然又要打折扣了。
现象二:家访对象单一
有些教师在确定家访对象时,目光往往集中在那些平时调皮捣蛋、不遵守校纪班规、学习成绩不好的后进生身上,忽视了班上有潜在问题的同学,忽视了因家庭原因造成不良影响的同学,忽视了那些中游学生,忽视了班级里的“弱势群体”,也忽视了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否定了家访工作的全员性,使家访工作走入了教育的死角。
现象三:缺少后续措施
教师在家访后多数并不采取相应措施,认为家访回来就意味着完成了任务,采取的是一种“只问病情,不开药方”的做法;还有些教师由于采取的是告状式家访,所以采取的针对性措施也只是抓辫子、找茬子,如此反复,如此而已。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错误行为随时有反弹的可能。可以说,这样的家访反映在学生身上的效果不会理想。
家访作为加强班级教育管理、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渠道,要作好这一工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
1、“主动上门,缩短家校距离”
走出校门,走近学生家庭,家长首先会从内心感受到老师的热情真诚,感受到教师不摆架子的工作作风,而这一切正是家长配合老师教育学生的重要前提,是老师得到家长配合的心理和情感基础。
2、“我的眼里是每一位学生”
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教师要从家长的角度去理解教育,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甚至尊重学生的缺点,把“平等”、“爱心”、“交流”写在心中,写在与孩子的日常交流中,写在与家长面对面的沟通中,写在与家长心与心的交流中。
3、“小雨来得正是时候”
在家访时要做到“有备而访”,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细致的分析,查找原因,并根据家访时的具体情况,考虑如何与家长协作,使每一次家访后,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有一个较大的转变,学生有明显的进步。
4、家访不要千篇一律。
家访的形式很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及家长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有配套的跟踪措施,保证家访效果的持续、深入。
我想,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克服种种困难,我们的教育也将因家访而更精彩!
第四篇:小学二年级的音乐教育现状以及对策
小学二年级的音乐教育现状以及对策
(此开题为本人所代写,原客户不要了,特发上来恭喜给大家)
选题的内容概述: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乡村小学音乐教育凭借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丰富生动的教学模式成为乡村美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将以延吉市烟集小学二年级音乐教育为研究对象,认真分析乡村音乐教育对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研究发现烟集小学二年级音乐教育的不足,其中包括被文化课所占据、形式单一,缺乏现代化教育、经费不足,器材落后等问题,笔者在导师的指导下,整理所得理论根据,提出启发潜能、全员参与、注重实践,拓宽视野、尊重个性,百花齐放、陶冶性情,寓教于乐、加强重视,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等建议。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本文目的在于以烟集小学二年级音乐教育为例,阐述我国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为不足提供改进建议。
意义:这个选题在研究目前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基础上,研究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缩短城乡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差距,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中华民族和谐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也能使现代教育者能够将音乐等素质教育重视起来,能够为如烟集小学等乡村小学推进音乐教育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选题的相关研究现状:
乡村小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承载了国家与民族对他们的殷切期许与盼望,他们在学习、身心等各方面能否全面健康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国家与民族今后未来的走向高低。21世纪需要的是综合素质的人才,所以当前的教育者们在加强小学生单纯知识教育的同时,也不容忽视他们德、智、体的培养,音乐作为一门全面的学科,在乡村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它不仅具有欣赏作用,还具有开发智力的作用,音乐是情感的载体,情感通过音乐被升华。肖君林(2010)说明了音乐是一种不确定的传达物,也就是说,是非固定性的,它完全可能以多种不确定性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音乐使欣赏者对音乐的感受具有一定的自由和灵活性。人们在不同的心境、情感的条件下,往注对于同一部音乐作品有着不同的欣赏体验。音乐作品中还蕴含了崇高的人格和精神,它是一种重要的心灵教育手段,音乐对于乡村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情操的陶冶,性格的塑造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同时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对小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科学的,注重发挥小学生的灵动性,而音乐能够启蒙小学生的智力。舒艳在其研究《小学音乐综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说明了充分重视音乐课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要想有效解决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首先应当树立起科学的新课程改革理念,充分重视音乐课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各项有利于小学音乐有效开展的师资力量、设备购置等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提升小学音乐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关键及解决当前音乐教育走出困境的办法, 归根结底是师资问题, 即必须建设一支合格的音乐教师队伍。因此, 目前所要做的事就是一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二要提高音乐教师的能力;三要关注教师思想和心理健康。
选题在哪些方面有所进展和创新:
一直以来,音乐教育都被认为是城里人的专利,本文从延吉市烟集小学里的音乐教育为切入点,阐述音乐教育是全民性的教育问题,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都应该对其进行重视。
选题研究工作进展安排:
在中国知网网、万方期刊网等学术网站查阅大量的音乐作品中音乐形象的不确定性文献资料,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分类、整理,另外在互联网站找相关最新的资料,扩大研究视野,为论文的写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永昌;新课改背景下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J];陕西师范乡村小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年S1期
[2] 王璇;浅谈音乐教育在乡村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李昉;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浅议音乐专业的基础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性 [J];艺术研究;2007年03期
[4] 冉令军;润物无声 启迪心灵——谈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6期
[5] 周锦鹤;论提高凉山州民族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加强音乐教育工作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J];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6]毛立园;谈音乐教育在高职院校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J];辽宁高职学报;2009年02期 [7] 程幸培;浅谈中学生音乐教育的意义[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03期 [8] 徐蕾;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J];铜仁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徐艳;重视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的探讨[J];科技风;2008年03期
[10]杨歆诺;音乐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1期 [11] 赵瑜;浅析乡村小学音乐教育在教育课程中的重要性[J];华章;2012年11期
第五篇:边远山区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边远山区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忙怀乡高井槽完小 杨天培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不断锐减,以及又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农村小学学校规模的不断缩小已成为农村小学发展的瓶颈。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现状,加强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农村教育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 山区小学 教师 学生 家长
本人在高井槽村小学任教三年来,亲身经历了本村小学的发展,高井槽小学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舍平房化,围墙化,学生食堂餐厅化等,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相继完备,学生的学习环境优良,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套,学校师资队伍相继不断壮大。但是伴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及离婚率的上升,更多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出现,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
一、边远山区小学的教育现状及原因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整体教育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及体制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经费紧缺、地区发 展不平衡、应试教育思想严重、过分追求升学率,忽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问题逐渐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为此,本人就所在云县忙怀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一)、教师专业素质
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数属民师转正或直转。表现为:知识水平低、知识老化、陈旧,专业技能薄弱、职业素养欠缺等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由于农村环境及生活条件较差,不能吸引优秀人才,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另外,必要的教师辅导用书的缺少及新课程的教学经验的不足,使一部分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再次,由于农村学校信息闭塞,农村教育经费短缺,使得许多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仅凭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习,所得十分有限,无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师不能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很难受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落伍已成不争的事实。纵观我乡农村教师四十岁以上教师居多,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这些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
(二)、学生及家长
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学生入学较晚年龄较大,普遍存在着接受学前教育很不规范的现象,绝大多数学生只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就进入小学,错过了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期,有的较大年龄的 学生还在低年级,造成学生发展很不均衡。学困生居多。致使学生家长不理解、有满意。农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教育优势的诱惑,大量学生流入城里。
农村大多数家长数文盲或半文盲状况,文化程度较低,在辅导孩子时往往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更有甚者,他们根本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在他们眼里,他们的任务只是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有的家长还把大量干农活的重担加在孩子的肩上。学生在家里根本没时间完成家庭作业,更不用说巩固复习了。近年来,大多数家长外出打工造成留守儿童增多,以至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的空白。久而久之,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脱节的恶性循环。
(三)、学校办学条件
尽管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大部分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设施不完备,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农村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如笔者所在的学校,虽然配备了少量多媒体教学仪器和实验仪器,但由于缺少必要的教学设施环境,根本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仪器的有效利用,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图书数量少、体育题材匮乏,教学仪器一部分成为摆设,多数教师依然是“一只粉笔、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依然主要是靠“听、写、读、备、考”来学习。
语文、数学、两大主课,但由于教师数量少,实行非专业教师任 课,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虽然开课,但农村缺少专业的教师,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学校教研
农村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科课程又多,教师比较匮乏,将近百分之六十以上教师不得已实行包班制,承担着备课、讲课、批改、辅导、考试、班级管理、安全等全部工作,特别是安全,家长担心、教师操心、学校提心吊胆,教师不得不在安全工作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安全第一”成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校本培训、政治学习只能是挤时间、抢时间,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去钻研新课程改革,去开展教研。因而造成不少教师忙于应付,手忙脚乱,心力交瘁,教研、教学相脱离,教研活动、校本培训效果欠佳。许多教师依然是“经验型”、“辛苦型”。“研究型”、“创造型”教师在农村微乎其微,少之又少。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论上的指导,但受经济条件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缺乏有效的培训。课改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五)应试教育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由于旧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以分论人,以分量才”的片面现象长期存在,社会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标准,学校领导评价教师的水平高低,工作好坏是以所教班级学生的升学度、合格率为依据,教师检验学生是否获得了系统的知识,甄别好学生与差学生,是以考试分数为准则。上级管理部门不断地组织统考统测,并且给各个学校排名排队,至使学校领导给教师加压。学校为了 在社会上留下好名声,为了下一年能有较好的生源,想方设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提高分数和录取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切与经济挂钩,与晋升考核挂钩,用经济这根杠杆来达到这一目的。要想学生考得好,教师明知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有碍于学生健康成长,却还一味乐此不疲地采用“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重共性,轻个性;重理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造。它严重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单靠死死地抓住学生,反复操练,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带来的结果只能是高分低能。.(六)、留守儿童增多,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良好的家庭环境,笔者所在的云南省临沧市云县忙怀乡,实属边远高寒山区,生产力落后,条件艰苦,几乎维持着人背马驮的传统生产方式,致使大量家长农民工选择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老人或他人照看。父母出去给留守儿童带来的诸如心理关怀缺失,情感发育不良;脱离父母监护,安全隐患凸显;智力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佳;缺乏家庭管教,日常行为不良等问题十分严重。
二、对策
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均衡了展,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了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一)、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选派优秀教师、专业型教师到农村任教,特别是科学、体育、音乐、美术教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一是每年聘用一批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补充“新鲜血液”;二是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部分教师下到边远穷乡支教;三是成立教育人才交流中心,统一管理,随时向各农村小学提供推介服务,使教师队伍建设有“源头”。学校要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经常创造条件促使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学会学习、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通过学习和培训,了解最新教学理念,熟悉全新教学方法,掌握现货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没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现化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关心、帮助、激励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学困儿童,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教导处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要认真探索研究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狠抓教学过程管理,进一步规范、细化和夯实“备”、“教”、“改”、“导”、“考”、“评”各个环节的工作。
1、认真学习《教学常规》,强化常规意识。
教学常规是落实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是规范教学行为的主 要依据,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是优良教风、学风的体现和量度。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首先要学习常规,理解常规,强化常规。
2、从实际出发,制定实施办法。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是常规管理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各校必须根据常规管理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从高标准、严要求、重落实的原则出发,重视抓细节、抓过程、抓考评,制定本校的实施意见和措施,使教学常规管理有章可循、规范生动、有序落实,形成优良的教风和学风,创建学校的管理文化。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常规管理的重点。
首先要加快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教育理念不转变,许多教育问题不可能解决。而新课程的最大特点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与教师一起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知识,学会学习。以此提高学习能力,增进智慧生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学校要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强化校本教研,使教师要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潜下心来研究学生、研究课堂教学。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的难度和节奏,设计课堂教学的方案,集中精力抓好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打造“活力、高效”课堂,探索建立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兴趣和能力的课堂发展性评价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 为,在反思中促成专业成长。
4、精心编选学科资料,提高训练的针对性
学生的训练是学生有效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学生的训练要讲究科学有效,否则,就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训练效率低下,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精心设计课内、外练习,使训练能针对学生实际,针对教学要求。学校要建立控制学生作业总量和监控作业布臵、批改的有效措施,规范作业布臵、批改要求,并做到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同时要控制考试频度,杜绝考试的随意性,提高考试的实效性。
5、加强监督管理,使常规管理经常化。
优良的常规管理最终要创建优良的教风和学风,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只有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做到。在常规管理实施过程中,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监督常规管理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完善校内教学评价方案,注重对教师教学的过程评价,通过评价的杠杆作用,引导教师钻研教学、关注学生、提升质量。最终使常规成为习惯,成为学校优良文化,进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提升教师上课水平
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要随时收集所教学科的信息,还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只有用系统的先进的思想和方法指导教学,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在实践中学习,学习观摩优秀教师的课,与同学科教师互相学习,在对比中反思,在切磋中进步。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出存在于自己课堂教学 中的缺失和原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
(四)、充分挖掘乡镇中心校资源优势,加强村小内涵建设,实施理念带动、科研联动、教研互动、蹲点促动、督导推动战略。中心校统一领导,统筹安排优质人力资源,开展各类教育科研活动,如公开课、研讨课、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等。实现资源共享,增加学习机会,感受先进的课程理念,为教师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锻炼的机会。为农村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五)、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打破学校之间的严格界限,让校校有歌声、校校球声、校校有绘画。激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促进农村小学的均衡发展。只有这样,农村孩子才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可能。
(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远程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需以政府投入为主,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尽可能向农村倾斜,特别是远程教育资源的投入,学校可充分利用教育网络资源平台,学习优秀教育和备课、教学设计、作业优化等,溶入自己教学实践,为农村教育发展服务,为培养人才服务。
(七)、整合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解决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是政府要针对留守儿童现状,发挥其主导作用,改革现存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和创新现在教育模式,使留守儿童能够尽量在 城市享受到与城市儿童同等的教育;二是学校应该开设针对留守儿童自立自强的课程,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配备专业性心理教师,可以选取学校教师参加系统性培训,解决好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三是要净化留守儿童周边环境的空气,严格控制网吧、游戏厅等场所的设立,多管齐下,为留守儿童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四是外出的家长要经常和子女联系,关心其身心健康,尤其是要积极主动地和班主任、监护人、代理家长及时沟通,共同配合他们作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总之,对于教育教学,本人可以说是初道者,但对于教育事业有着无比崇高的爱心与十足的信心,以上观点是我针对我校以及其他乡直学校近几年的教学成绩和我在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几点肤浅的认识和不成熟的思考,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基础教育,奋力推进边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努力提高边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