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区林业生态建设现状与对策论文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五大发展理念不可或缺之一的内涵,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内陆省份林业生态屏障多处于偏远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人文环境相对落后,农林、农牧矛盾交织,发展相对滞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必须加强实行林业生态工程政策,并将此工程与林业生态建设区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机结合起来,助力推进我们国家经济、生态、社会几个方面同步协调良性发展。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问题;解决方法
1、引言
森林是大自然的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林业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之一,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必要方面,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有着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地位。长期以来,人类的频繁活动与伐木使用,给自然生态带来了很大程度的伤害,我们国家近期来实施的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护、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修复和维护了现有生态系统的平衡,但林业生态建设依然具有非常严酷的考验,因而,我们必须加快实行以追求生态环境最大平衡为目标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令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等多方面保持最佳状态,从而持续良性运行。
2、甘肃南部山区林业状况简述
2.1大致情况
甘肃南部属长江中上游、黄河中上游和青藏高原区域交汇地带。区域内,白龙江林区是全国九大重点林区之一。区域内林业生态建设单位,是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重点实施单位,也是长江与黄河中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和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绿色屏障,更是甘肃这样一个地处内陆、干旱少林地区不可或缺的绿色宝贵资源。区域内,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国家一二类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濒危物种零星分布种类较多,是从事科研与保护获取生物基因的天然宝库。
2.2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辖区内有效资源开发建设不完善。特别是江河水系小水电无序开发建设表现最为突出。大小水电站密罗其布,上一个电站的出水口就是下一个电站的进水口,河道要么是蓄水池、要么就是断流干枯;生态活水,一度成了暗流和人造水池。河水流动的天然净化功能大大减弱,江河流动生态动能一度被转换为电能,江河流动生态动能产生的蒸腾作用锐减,森林小气候环境遭到破坏,对护林防火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水生动植物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甚至遭到了灭顶之灾,导致生物多样性和种群多样性遭到破坏。
2.2.2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与旱涝灾害频繁。山势陡峭,河川狭窄,地表径流加快,降水很快通过江河流失,极易集聚形成洪涝灾害。舟曲县2010年“8.08”特大泥石流自然灾害,14个社区村落的沿河房屋冲毁倒塌,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造成1000多户家庭,无论平凡或富裕,无论幸福美满或矛盾门争,顷刻间荡然无存。旱涝灾害已成为制约地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瓶颈。
2.2.3发展和保护面临新的挑战。区域内绝大多数市县为国家重点扶贫的贫困县,林业生态建设区域内的乡村贫困发生率至今依然高达41%,农林牧交错,生产、生活与生态建设保护矛盾较为突出。林木盗伐、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现象时有发生。2016年迭部“2.02”森林大火就是因为偷砍林木人为引起的。加之我国粮食策略和土地策略整改之后,各种以开发建设为名目侵占林地的案例增多,一面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面是生态建设保护,人民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降低,无疑会制约生态建设后劲。
3、林业生态建设对策
3.1用全新理念指导林业生态建设
3.1.1生态示范区(生态移民)、生态旅游、原料林基地、生态公益林和经济林致富工程、山区综合开发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机结合建立短、长期协同的发展大方向。
3.1.2在生态合理性的基础上对涉及到林业方面的各类问题、重大策略以及大型项目必须认真调查和实地考察。以祁连山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遭受掠夺式开发严重破坏问题引以为戒,对区域内开发建设进行重新评估审定。
3.1.3在资源和环境可接受和可维护的范围之内进行原有资源的维护与合理使用,在增加经济总量的同时,不能单一依靠不断投入来实现经济增长,不能发生资源枯竭、生态系统遭破坏等现象。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必须维护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几方面协同前进。靠山肯定是要吃山的,但是怎么吃,决定了能否吃得下去,能否吃得长久。
3.2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依法保护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充分发挥森林公、检、法专业执法队伍优势和森林消防专业队伍作用,强化与地方政府各部门间的强强联合,开展林区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做好保护与开发、经济与生态、人文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3.3依托科学方法、齐头并进,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效率。
3.3.1大力宣传和人才培养相结合,满足森林生态环境监测、科技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多方面展开节约能源,减低消耗,加强碳汇工作力度,有效实施碳汇补偿机制。
3.3.2资金筹措、政策扶持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结合。强化政府职能,重点实施“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地)、“三滩”(江滩、河滩、湖滩)、“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地旁)、“两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绿化。
3.3.3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林业生态建设着重以提高林木保有量和森林碳汇总量为目标,彻底改变重造轻管、只造不管的现象。
作者:刘东汉 单位: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
参考文献
[1]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1):17~18.[2]陈节江.简述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内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6):42~43.[3]李娜.浅谈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J].民营科技,2008(1):72~73.[4]黄建民.浅谈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论文天下)
第二篇:山区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对策
山区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对策
付家村小学张尚高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的改进,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经过改变
观念、提升认识;加大投入、开展活动;增强培训、爱岗敬业;社会关心、自我鞭策等展开阐述,增强对山区落后地区学校音乐教育的分析及对策。关键词:山区;音乐教育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音乐文化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存在于世界各国文化之中。它的存在和发展依存着思想、文化、艺术和教育的发展。音乐教育是提升全民族综合素质、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中充任重要的角色。随着基础教育的改进,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普遍认识到音乐教育,在提升学生的听觉本领、鉴赏本领、创造本领,增强综合文化素质,促进智力开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获得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特定环境、地区差别等原因,这种发展又存在极大的不均衡,边远落后山区音乐教育与城市之间存在着极大差距。
一、音乐教育重视力度不够
调查中发现较偏远山区的县教育局没有专门艺术教学与科研室,许多乡镇中心校没有学科辅导中心为偏僻农村学校辅导;农村山区学校仍然以应试教育为指挥棒,各级教育办理单位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认定老师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准。农村山区学校没有专任老师,由班主任或其他学科老师兼任,课表上没有安排音乐课,不固定,随意性极大,更不存在什么质量。只要是升学考试范围之外的学科课程,全部被占或被停。受到这一“传统”的思想,音乐、美术等自然成为了正常教学的“调剂课”或“附属品。许多地方农村山区学校都是实行包班制,老师为了“质量和绩效达标”占用音乐课的情形极为突出,有的半个月,一个月都没给孩子们上过 “唱歌课”,有的在小学阶段几乎与音乐课断绝了缘分,这种相比无数的渴望美,向往音乐美、向往音乐美的山区娃们来说,是人生的一种极大的悲痛。
二、音乐教学设施严重的不足
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是由教学设施的保障与教学条件的提供,更是教学方法的展现和提升教学综合质量的有力依据和重要保障。农村山区学校没有音乐教学设备,一架普通的脚踏风琴也没有,更谈不上手风琴、钢琴、电子琴、音响等设备,个别学校有电子琴,但无法用于教学。教育行政办理和学校领导由于存在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对音乐教学设备不投资改善,更多的是由于经费紧缺的原因,也极少有老师掌握方面的演奏技术,有的山区农村学校受别的援助有部分节奏乐器和音乐设备,也只是用于应付检查,不可以真正用于日常教学活动,在更多的时间里如“珍宝”样阁置于文柜里。
三、音乐老师严重紧缺
师资是教育的最根本,老师教学水平与专业本领的高低会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科的教学质量。山区学校音乐师资严重紧缺,除乡镇所在小学配有专职教师以外,其余的村小均无专职音乐老师,由兼职老师代教,这些老师专业素质和基本功极为薄弱,据对某边远山区县小学校调查表现,仅有15.6%的小学校配有专职的音乐师资,84.4%的小学校全都是兼职代教。如此的实际又怎么样能使学科的指导思想、教学体系、审美思想、老师专业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呢?
四、班级课程授教极不规范
由于绝大多数为非专业的兼职老师,班级课程授教形式八门五花。山区村小音乐老师缺少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学习,也极少有本地区、有质量的定期的教学研究与讨论活动,对国内外新的优秀的教育教学动态,先进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了解很少,不会备音乐课,不会设计规范的音乐课教案,单一乏味的“教唱”形式课,如何胜任《音乐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主要内容与要求,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针对农村山区落后地区学校音乐教育的突出难题,迫切扭转和改变上述的严重难题。
必要体现下面几点:
1.改变观念,提升认识
要想改变现在山区村小学校音乐教育的落后情形,首先要提升对音乐教育在塑造人的品格和审美思想方面所具有的独特功能的高度认识,各级教育办理单位的领导,要彻底的解放思想,特别是要改变教育思想观念,融入新的教育思想新理念,激活教育思维,将由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转向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透彻变革。严格按照要求执行《音乐课程教学大纲》实施音乐教育教学活动,逐步创建健全老师教学评价机制,从更高的角度全面认识音乐教育在农村山区学校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调剂课”,是全面开发学生的生理机能和智力机能的良好方法,提升学生的鉴赏本领、审美本领、创造本领,大力增强思想道德观念,为学生全面提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创造十分好的环境,创建启迪良友。从思想上行动上切实处理文化课与美育课的关系,让每一个农村山区的娃儿真正拥有音乐教育的权利,让边远山区农村音乐教育正常的开展起来,把欢乐和美感还给农村山区的娃儿。
2.加大投入,开展活动
完美齐全的音乐教学设施是教学工作可以正常实施的根本。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单位坚持深化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充实行使各自的职能,更多的赐与农村山区学校在政策上的倾斜和生活上的关心,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关心和支持音乐教育的浓厚气氛,要加大对西部边远山区农村学校音乐教育专项资金投入和配备,改善办学条件,尽量缩小城市与乡镇之间差距。并且,经过社会的赞助,企业家的投资和勤工俭学等措施筹集资金处理资金紧缺的难题。加大对音乐教育教学的器材和基本用具的配备,如电子琴、手风琴、钢琴的键盘乐器:多媒体音像器材;打击乐器;民族乐器:西洋乐器等。也可以发动学生创造性的制造部分简易的教具,如用矿泉水空瓶放入沙子模拟代替沙锤部分打击乐器等,在条件允许的地方,配备专用音乐教室,创造一个环境优美音乐教育场地,让农村山区的娃娃接受更美妙的音乐教育。
在完成好课堂音乐教育同时,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兴趣组织活动等文艺活动,如山歌小组、原生态民歌小组、合唱队等,充实应用地方特点、结合自身的条件,充实发挥农村山区孩子的特长,给山区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努力增强孩子们的积极参与的意识,以全面提升个人本领。从而集中教育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情感与价值,实现发展本性为目的富于形式多种多样的文娱活动之中,经过这样的活动形式,挖掘和展现农村山区孩子的音乐创造替能,刺激引发学习的求知欲望。
3.增强培训,爱岗敬业
根据农村山区落后地区小学音乐师资严重匮乏、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从基础音乐教育的角度出发,灵活而有对准性的举办专业性的培训班,应用暑假、寒假或业余时间参加短训、教学本领的培训等。使学生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做到多能并兼;提升老师的专研业务,分析教育方法,苦练技术,拓展视野。并且,在培训中应注重提升老师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的修养,增强以对音乐教育事业和全身心关爱学生的献身精神。一名农村山区的音乐老师具有大海般的胸怀,随时具备在“艰苦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开创事业”的崇高的爱岗敬业意志,几年如一日的为农村山区的娃儿传递歌声和欢乐,永远倡导(率先提议)老师职业的崇高师德修养。
4.社会关心,自我鞭策
老师的神圣职责是教书育人,要营造一种全社会都尊师重教,关爱音乐教育事业的浓厚气氛,特别是更多的关心支持农村山区学校音乐老师教育工作,关注农村山区学校音乐老师的生活情形和工作环境,想尽措施在条件和政策上照顾倾斜,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为他们处理部分实际难题,从精神上的激发勉励、物质上给予照顾,是他们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将人们的关爱和支持化作工作的动力,真正的安心和奉献于农村山区落后地区的教育事业。并且,咱们广大的农村山区学校音乐老师要明确本身肩上的历史重任;当初咱们选择了音乐老师也便是选择了责任和奉献,甘愿把欢乐带给山区的孩子,时刻地提升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的克服教学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农村山区的音乐教育工作中去。自觉的探索学习,创造性的勤奋工作,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农村山区的音乐教育办事。
山区落后地区小学音乐教育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需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办理单位,全社会各界人士都来关心和支持,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充实地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夹缝中求存,在困境中求发展,让咱们一起共同努力,全力为西部农村山区落后地区音乐教育事业撑起一片蓝色的天空。
第三篇:市长林业生态建设讲话
市长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结表彰暨林业生态建设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经过全市上下不懈的努力,今年6月18日,在第八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阳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它标志着我市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踏上了向更高水平迈进的新台阶。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大会,总结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成功经验,表彰先进,激励全市干部群众,努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持续提升,为实现福民强市目标做出新的贡献。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以励再战
2008年2月份,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之后,全市上下根据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目标任务,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各项工作。2010年1月,我市顺利通过国家森林城市验收,2010年11月通过国家复查,到今年6月授牌,整个活动历时3年多。回顾创建历程,有三条经验值得我们很好地总结和推广:
(一)科学规划布局,全市上下共创建。一是科学规划定位。我们邀请国家权威的规划设计部门中国林科院编制了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专家组深入各县(市、区)进行调研,并多次征求林业、园林、水利、交通、旅游、规划等部门意见,确立“牡丹山水林城,宜居生态**阳”为我市森林城市建设的基本理念。规划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形成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实现资源增长、生态优良、产业发达、文化丰富、林农增收、山清水秀的发展目标,使**阳成为中原的一颗璀璨明珠。二是因地制宜布局。在山区,以实施天然林保护为主,打造生态安全防护屏障。在丘陵区,重点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恢复和增加森林植被。在平原区,以营造高标准农田林网为主,构筑平原农区抗御自然灾害的林业生态屏障。在湿地区,全面开展流域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营造护岸林、水土保持林。在城市区,以环城道路、城市出入口及河渠水系绿化为重点,着力构建“绿带贯穿、水网相连,森林成片、绿点均布”的绿化格局,建设山水林城。在通道区,实施道路、河渠、堤坝绿化,建设贯通城乡的林荫大道,绿色长廊。三是全民共同参与。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林地的主人,成为森林城市建设的生力军。坚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提升市民绿化意识,每年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6%以上。通过荒山承包、绿地认养等方式,鼓励广大市民参与造林绿化和生态保护,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四是全市部门联动。园林部门负责城市绿化,水利部门负责河道治理,交通部门负责道路绿化,环保部门负责污染治理,国土部门负责矿山植被恢复,财政部门负责经费保障等,形成了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
(二)围绕发展搞创建,提高综合效益。一是围绕农民增收搞创建。在伊**河川区培育“公司+农户”林业龙头企业13家,林产品加工业年产值达到10亿元。结合造林绿化,积极发展经济林,初步形成了西部优质苹果、南部干果、伏牛山木本药材和市郊时令鲜果四大特色经济林基地,面积达203万亩、年产值8亿元。依托资源优势,先后建成各类森林生态旅游区40余处,周边群众依托森林公园开设家庭宾馆、经营土特产品等,增加就业岗位3万余个,辐射带动约5万农民增加了收入,摆脱了贫困。二是围绕服务市民搞创建。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城市周边荒山坡地营造人工森林,全市城郊型森林公园面积已达9万余亩,成为市民健身娱乐的最佳场所。同时,城市公园全部免费开放,拆墙透绿,使广大市民充分享受森林城市建设的成果。三是围绕旅游开发搞创建。结合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对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进行大规模、高品位绿化,城市出入口绿化带宽度都在100米以上。对通往景区的道路高标准绿化,建园林小品,两边可视范围的荒山全部采用景观树种绿化,打造景观大道。在城市周边,结合地域优势,建葡萄、樱桃、苹果等各类采摘园,丰富了旅游市场,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四是多头并进搞创建。围绕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创建活动,把造林绿化、水系建设作为其中重要内容,使之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三)突出特色搞创建,彰显**阳品牌。一是突出“牡丹花城”特色。依托牡丹优势,打造城市品牌,牡丹文化节升格为部、省联办,成为全国四大著名节会之一。**阳牡丹品种已达1200余个,今年的种植面积要达到5万亩,牡丹盆花60万盆。开发牡丹系列产品30余种,商品牡丹远销东南亚、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我们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建设牡丹基地,**阳牡丹频频在奥运会、绿博会、世博会、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惊艳亮相,获得高度赞誉。目前,我们提出“满城尽是牡丹花”的战略,牡丹花城特色将进一步凸显。二是突出“千年帝都”特色。依托文物古迹保护,先后在周朝王陵区建起了1500亩的周山森林公园,在隋唐城遗址上建起了2800亩的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在北部上清宫遗址上建起了2800亩的上清宫森林公园,在东周王城遗址上建起了4万平方米的周王城广场绿地,并对北邙地区占地面积超过1亩以上的140余座墓冢进行绿化等,营造古都绿城特色。三是突出“文化名城”特色。除牡丹文化节外,我市每年还举办汝阳杜鹃节、**宁苹果节、**宁绿竹风情节、新安樱桃节、孟津荷花节、白云山红叶节等,适时组织湿地观鸟、森林风光摄影比赛等文化活动,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化与自然和谐共生。四是突出“水韵城市”特色。依托水资源优势,实施了大规模的河渠整治工程,强力打造水网城市,景观水系目前已达200公里,水域面积11平方公里,所有河渠两岸均有绿地和森林相间的绿化带,再现了“**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的生态风貌。
2008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造林216万亩,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65万亩,初步建成了覆盖城乡的生态通道网络,城郊森林面积达到9万亩,对2980个村庄进行了高标准绿化,栾川、嵩县、汝阳、**宁、新安、宜阳6个县成为省级林业生态县,**宁、嵩县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花卉苗木总面积达到14.3万亩,经济林面积达到203万亩,2010年林业产值45亿元。据测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比创森前增加了2.2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创森前的35%提高到38.25%,绿地率从创森前的33%提高到36.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创森前的9平方米提高到11平方米,各项指标均优于或达到《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标准。和中西部地区已经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兄弟城市相比,我们的成效更明显,特色更突出。
二、持续创建、提升目标
根据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有关要求,“国家森林城市”实行动态考核,在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3年后国家将组织专家进行复查,复查不合格将提出警告,5年后复查仍不合格,取消其“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因此,创建成功仅仅意味着我们完成了阶段性目标,今后我们必须追求更高的目标,绝不能让我们的工作局限于保牌子,而要让森林城市的牌子扎根在群众心里,要让森林城市的建设理念不断提升,要让森林城市成为**阳社会经济发展的坚强支撑。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市直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森林城市建设工作,按照新时期森林城市建设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抓好森林城市建设的提升、巩固和完善工作。市创森办和各级创建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和指导,按照《**阳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好各项工作,努力提升**阳森林城市建设水平。
(一)持续森林城市建设,要继续在改善生态环境上下功夫。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坚持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搞好矿山植被恢复,治理水土流失,维护国土安全。在水库河流周边,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使我们的山更绿、水更清。在城镇周边,大力营造城郊森林,培育城市绿肺。
(二)持续森林城市建设,要继续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结合造林绿化,大力发展经济林、森林旅游、花卉苗木、林下种植养殖等产业,增加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
(三)持续森林城市建设,要继续在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通过发展森林,增加环境容量;通过发展森林,提高木材等林产品供应能力,为经济建设提供丰富资源;通过发展森林,创造优美环境,让**阳成为国内外资本和优秀人才聚集的洼地。
(四)持续森林城市建设,要继续在建设生态文明上下功夫。通过坚持举办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节会和活动,要让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深入人心,树文明新风,展示历史文化名城风采。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从省、市工作部署来看,2012年我市林业生态建设任务相当繁重,造林任务46.9万亩,花卉苗木任务10万亩,核桃基地11万亩。必须抓紧谋划、提前规划、及早动手,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推进。
(一)切实抓好2012年造林和抚育工作。今年,省政府下达我市2012年造林任务46.9万亩。目前,我市气温已逐步降低,土壤墒情良好,为开展整地造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各县(市、区)要抢抓时机,统筹安排,抓紧规划落实造林地块,抓紧组织开展整地挖穴,适时进行栽植,为全面完成造林任务,争取主动。在抓好造林的同时,要集中力量完成森林抚育任务。2012年森林抚育任务已基本确定,全市总规模34.1万亩,抚育总任务是上一的3倍多,省里要求必须在春节前全部完成,正月十五元宵节后,省林业厅将组织检查验收。目前距春节大概两个多月,除去入冬后大雪封山期,可用于抚育的时间已经不多,任务十分艰巨。对此,各县(市、区)要有清醒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森林抚育工作作为当前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面动员,倒排工期,扎实推进,确保按期完成森林抚育任务。
(二)高质量建设市级示范工程。近年来的实践证明,规划建设市级示范工程已成为推动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一项有力举措。2012年全市共规划了六大类15项市级示范工程,具体包括:3个县城周边绿化工程,涉及宜阳、孟津和龙门园区;4个核桃基地示范工程,涉及新安、**宁、**龙区和廛河区;5个花卉苗木基地示范工程,涉及宜阳、汝阳、孟津、偃师和伊滨区,另外还包括:嵩县山区生态林示范工程,栾川县通道绿化示范工程,郑少**高速伊川段沿线荒山荒地绿化工程。前一阶段,市林业局已指导各有关县(市、区)编制了工程作业设计。下步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规划评审。市林业局要抓紧组织林业专家对县(市、区)编制的作业设计进行评审,严格把关,确保设计科学和高标准,为工程实施奠定扎实基础。二是抓好规划落实。各县(市、区)要严格按照审定的作业设计进行施工,不得随意变更施工地点、树种等规划内容。三是抓好指导督促。各县(市、区)林业技术人员要分包工程,及时做好技术指导和督查,对没有按照作业设计进行施工的,要及时督促其进行整改。要认真落实上述三项措施,确保将每项工程都建成精品,形成亮点。
(三)确保完成核桃基地建设任务。2012年全市新规划发展核桃基地11万亩,10月初任务已正式下达,各县(市、区)要对照任务,强化措施,做到“三到位”,切实把这件惠民实事抓实、抓好。一是规划要到位。各县(市、区)在规划时要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尽量避免零星种植。从这两年我市核桃发展情况来看,大户承包与一家一户栽植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核桃成活率更高,而且后期管理也更加细致规范。因此,各地要下大力气做好土地流转工作,鼓励大户或公司参与核桃种植,促使我市核桃产业发展不断上规模、上水平。二是政策落实要到位。市里政策保持不变,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对种植户每亩一次性补贴300元,要求必须栽植品种优良的核桃嫁接苗,栽植密度不能低于每亩35株,不符合要求的不予补助。各县(市、区)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三是后期管理要到位。近两年我市核桃种植规模迅速扩大,总体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一些地方后期管理工作滞后,核桃栽上后疏于管理,不及时浇水,有的套种高杆作物,严重影响了核桃成活率和生长。对此,各县(市、区)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同时,市、县两级林业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核桃管理技术的推广,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使更多的种植户掌握核桃管理技能,逐步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为全市核桃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全面做好全市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建设工作。2012全市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10万亩建设任务已于5月20日以**政办〔2011〕60号文件下达各县(市、区),目前,各县(市、区)都已经开始行动,多数县(市、区)已编制并上报规划设计,协调督促乡(镇)、村落实地块并进行了部分栽植,同时部分县(市、区)也已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根据各县(市、区)上报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落实土地10.86万亩,占任务的108.6%,完成整地5.77万亩,栽植2.74万亩。共有78家公司(大户)达成投资意向,招商面积6.81万亩,招商率68.1%。全市确定了伊滨区庞村镇紫田花木生态示范基地、宜阳柳泉镇园村苗木花卉基地、孟津麻屯镇单寨苗木花卉基地、偃师顾县镇苗木花卉基地和汝阳县陶营乡苗木花卉基地等五个1000亩以上市级示范工程,市级示范工程作业已全部上报。
虽然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有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有些地块 “落而不实”。虽然从上报数据看,已超额完成地块落实任务,但有个别县(市、区)落实的地块还处在模棱两可阶段,还没真正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土地流转的手续还不完善;二是整地栽植进展较慢。目前全市完成整地5.77万亩,占任务57.7%,完成栽植2.74万亩,占任务的27.4%,个别县(市、区)还没有开始整地栽植;三是进展不均衡。从县(市、区)之间看,有个别县行动较慢。根据市林业局要求,8月底要上报2012作业设计,但到目前为止仍有瀍河区、伊滨区、吉利区3个区没有上报作业设计;从地块落实进度上看,还有少数县(市、区)没有全部落实地块,分别是汝阳县建设任务1万亩,落实土地8150亩,占任务的81.5%,**龙区、嵩县还有部分地块没有落实;四是招商力度不足。全市招商面积6.81万亩,招商率68.1%,还有近32%任务为农户分散种植。在下步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切实做好土地流转和地块落实工作。今天是11月23日,已到了整地和部分品种种植的关键时节,个别没有完成落实地块的县(市、区)要加大工作力度,把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把发展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的优越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给群众讲清楚,让群众真正认识到发展花卉苗木林果产业的好处,让群众真正转变观念,主动配合土地落实和流转工作,尽快与农户签订租地合同。要在11月底前将地块全部落实到位,确保明年全市10万亩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二是要切实搞好整地、栽植工作。目前这段时间,正是整地和牡丹等个别品种栽植的关键时期,各县(市、区)要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开展育苗整地工作,要在上大冻前实现整地任务大头落地。对于适合秋季栽植的牡丹等花卉品种,要抓紧时间做好苗圃地的消毒、施肥、整地等工作,力争在上冻之前把适宜栽植的品种全部栽植完毕。
三是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要想把我们的花卉苗木形成基地,做成产业,见到实效,我们就要找到好的发展模式。从以前的发展经验看,最好的发展模式就是公司承包经营,或公司+基地+农户。在一些村组织健全,班子能力强的地方,也可以采取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形式,我多次讲到一家一户发展不是我们所提倡的。从目前来看,我们的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建设招商力度还不够,缺乏龙头企业带动。2011共有29家公司投资我市花卉苗木基地建设,除了一家普通的郑州公司外,其余全是本地公司,多数公司规模小、实力弱,难以形成很强的带动作用。今后几年我们的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建设就要大力推广公司化经营的模式。各县(市、区)要组织相关部门真正走出去,一方面学习外地的建设经验,把我市发展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的大形势和鼓励政策宣传出去。另一方面更要把当地的招商引资“软环境”打造好,把外地实力雄厚、经营好的花卉苗木企业引入我市;要在花卉苗木生产企业和育苗大户中选择一批实力雄厚、管理规范、有一定规模的骨干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引导他们把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真正做大做强,从而促进全市花卉苗木产业向商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四是要落实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市政府专门出台了环市区花卉苗木发展鼓励政策,各县(市、区)要不折不扣落实好补助政策,同时,还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出台对花卉苗木林果产业基地建设的相关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五)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目前,我市已进入冬季森林防火期。大家知道,冬、春两季是我市森林火灾的高发季节,是全年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只有抓好了冬、春季的森林防火,才能确保全年不出现大的问题。为此,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关键环节的落实:一是要抓好宣传教育工作。要抓住11月份森林防火宣传月的大好时机,大张旗鼓地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使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尤其要抓好对未成年人及特殊人群的教育和管理。二是要抓好火源管理工作。要按照11月1日全省、全市森林防火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迅速组织开展森林火灾隐患大排查,对林区内的生产、生活用火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摸底和清理整顿。对排查出的火灾隐患要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整改。三是要抓好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工作。去年12月份我市出台的《**阳市森林防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工作专门作了要求,但截止目前仍有一些县(市、区)没有按照要求组建,希望这些县(市、区)按照市里的统一要求和标准,迅速进行组建,否则将给予责任追究。四是要抓好重点时段和重点林区的防火安全。对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和国有林场、森林公园、飞播林区等重点林区的森林防火工作,要做到突出重点,提前安排,重兵防范,死看硬守;五是要加强责任追究。要对森林防火的责任进一步细化、量化,把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山头、地块。对因工作不落实,酿成火灾并造成损失的,要坚决按照《**阳市森林防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格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同志们,让我们乘着创森成功的东风,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创新工作方法,破解发展难题,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各项工作,为河**大地再添新绿,为福民强市再立新功。
第四篇:工程项目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
摘要:在现代工程管理学科中,工程项目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特别是在大中型工程项目中,工程项目管理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管理、合理配置,从而实现工程项目的总体目标,并取得良好的工程效益。本文具体分析了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对策
工程项目管理的管理过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要对工程中的质量、进度和安全、成本等方面进行综合的管理,以此来保证工程的高效、顺利的进行。做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推动企业和工程项目的发展,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还能使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得到提升,使企业和国家都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完善的相关政策
由于目前还没有相关工程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工程项目管理单位的定义、涉及范围、职责等还不够明确,导致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在进行工程管理时,只能根据经验操作。虽然我国建设部2004年颁发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但是并没有出台相关工程项目管理的法律和法规,所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也无法真正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完全实现。工程项目管理单位的资质、标准、职责,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在进行项目管理时,各项工作都没有依据,对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发展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1.2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目前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大部分来自于传统建设管理体系,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也比较丰富,但在协调能力和综合管理方面水平较低,所掌握的知识较少,严重缺乏经济、法律和管理方面的知识。这就导致他们无法创新工程项目管理,不能跟上国际的脚步,管理水平也无法得到提高。除此以外,由于管理人员对工程项目管理规则不够熟悉,在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和咨询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无法很好的遵守工程项目管理规则。另外专业培训的缺乏也导致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不能完全使用工程项目管理业务。
1.3缺乏管理经验
相对于国外的发达国家,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经验仍然处在较低水平,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在工程项目中完全实现项目管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专业化较弱。据调查发现,我国已有上百万人在从事项目管理,大部分人都属于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各类企业。他们的实践几乎很少,几乎没有经验可积累,导致他们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也无法提高[1]。而在国外的发达国家中,中、高层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越来越强,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行业。他们必须要通过培训获得专业资质证书,还要参加行业学会或者协会。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但目前仍然有很多人无法适应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一直在使用传统老套的工作方法,导致项目管理无法真正实现。
1.4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随着建设工程项目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它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趋向复杂化、国际化和大型化,其中的信息交流也越来越多。传统的管理模式早已无法适应目前的建设工程项目,必须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才能真正满足目前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需要。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和政府部门,都极其重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投入也越来越多,我国近几年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也因此越来越高。但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仍然较低,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主要是因为大部分企业都只开发单机版的应用软件,没有将网络很好的利用,信息也没有得到自动传送和共享。而且只有实力较强、对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方法比较重视的设计企业才会使用计算机来完成工程项目的管理,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应用面较小[2]。
2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
2.1成本管理对策
若想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首先要强化预算管理。只有预算管理得到较好的控制和落实,企业对资金的分配才能更加合理化,并符合企业的经营目标。预算管理是集项目预算、现金流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为一体的现代化预算管理体系,这个体系能够详细分析企业的经营计划,使成本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得到提高。企业进行全面预算时,要组织专业人员考核和监督执行情况,利用合理的考核方式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成本的控制,企业也要加以重视。要对外部造价咨询单位进行合理的使用;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资料管理,对工程项目动态进行成本监控时,可以使用台帐月报和信息化系统。对于工程项目所用的设备和材料,也要做好相关的核价工作,在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的管理上要加以重视,工程的预结算管理要落实好。若是工程项目中出现纠纷事故等,要处理妥当。同时还要定期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总结,施工现场的管理上,管理人员也要进行定期的监督和检查,相关记录要定期汇总。
2.2合同管理对策
企业要保证合同签订过程中的合法性和规范性,确保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最大程度的防止纠纷的产生。由于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是由合同内容的价款调整条件直接决定的,所以应当要按照工程自身的特点来决定合同中的价款调整条件。在拟定合同时,要严格详细的对验收标准、双方权责、违约处理方式等内容进行文字表达,必须能够准确表达合同签订双方的意愿,防止合同内容上的模糊和漏洞。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也要安排专人定期监督和检查合同管理和执行的情况,若是出现了与合同规定和先关规范要求不符、违法的操作,一定要立即制止。除此以外,还要对设备材料的差价调整加以重视,要严格的执行结算支付程序,以此来保证工程过程中合同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2.3质量管理对策
对一个工程项目来说,工程的整体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必须要加强质量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为了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工作能够贯彻落实好,应当建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的质量保证体系,在建立质量保证系统时,企业要对工程项目的实际特点进行一定的考虑。为了更好的落实质量控制工作,可以编写质量控制手册,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顺利运用。工程项目中的技术控制力度必须得到加强,可以采用预先控制和技术措施先行的质量管理方法。集中工程项目中的重难点技术问题,对于比较常见的质量问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预先控制方案。在工程中的工艺和技术方面,也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改革,以此提高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另外,工程人员的素质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加强对所有工程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工程人员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从而使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水平得到提高[3]。还要建立完善的企业人才机制,吸引综合素质较强有责任心的人才加入企业的管理队伍当中,为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
3结语
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涉及了多方面的专业内容,它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规范性。目前建筑企业的竞争愈演愈烈,只有提高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得到提升。只有对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对策,才能真正提高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松杰.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4(23).[2]赵隆峰.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门窗,2014(11).[3]李九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1)
第五篇:关于林业生态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1当前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1.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没有形成法制化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筹集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一是补偿基金筹措机制不健全,目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来源只有中央财政一途,对地方财政和以消耗生态产品为主的企业(如高排放的钢铁、水泥企业)缴纳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没有约束性要求,致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筹措难,现有资金杯水车薪;二是补偿范围过窄,目前国家只对列入国家重点防护林范围的森林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这一部分森林只占全国生态公益林总面积的不足三分之一,且补助标准过低,其他大部分生态公益林没有任何补偿。1.2种植技术差 林业种植建设虽然是种粗放型的工作,但是对其技术与责任要求也是比较高,对于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这种技术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目前林业种植建设方面表现出的问题:一是农田防护林建设进地难,由于土地都承包到户,影响了正常施工和农防林规划设计。二是造林质量差,一些地区在具体造林中,造林人员素质差,采取粗植滥造、苗木不假植、造林不开沟、精品地块不浇水、造林成活率低等等问题现象。1.3林业建设滞后,林业工业基础差 林业企业生产方式和设备陈旧落后,木材加工企业多以优质木材为原料,且企业规模偏小,重复建设突出,森林资源的利用率低,价值消耗现象严重。2抓好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考2.1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是保护和建设生态公益林的一项根本措施。特别是全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尤为迫切。各级政府必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关于“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有关规定和“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水电、旅游、矿山、水利等生态效益的直接受益单位,应当从其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建设以及对生态公益林所有者的补偿。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经济赔偿制度,提高生态补偿能力。2.2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