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组织工作水平必须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5篇

时间:2019-05-12 13:5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组织工作水平必须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组织工作水平必须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篇:提高组织工作水平必须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提高组织工作水平必须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工作思路问题。要养成思考和研究工作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准备,就是事前谋划,就是思考和研究。上级的精神是什么,本地的实际情况是什么,工作重点该怎么确定,活动载体该怎么选择,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围绕全局来思考和研究组织工作。安排部署工作,抓工作落实,都要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要求去思考和研究,坚持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一起抓。要掌握思考和研究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深刻领会“上情”,把握其精神实质,解决好组织工作的方向问题;广泛了解“外情”,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为我所用;全面掌握“下情”,经常到农村、社区和企业进行调研,把基层的真实情况吃透摸准。

二是工作方法问题。要学会抓重点。要把那些与党的中心任务和大局工作对接程度高、联系紧、关系大的工作,确定为重点工作,并集中精力、持之以恒地抓,作到思想上坚定不移,思路上清醒执着,措施上严谨周密。要用制度规范。牢固树立程序意识和制度意识,坚持以制度为纲、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及时把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制度化,努力提高组织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水平。要学会沟通。要注重与领导的沟通,重大

事情及时请示,重要工作及时汇报、重要问题及时报告,主动争取领导的支持;要注重与同事的沟通,及时听取其他同志意见和建议,形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要注重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做好政策解释和工作指导工作,把上级政策转化成下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

三是工作作风问题。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建立周碰头会、月研究会、季小结会等工作研究制度,以及定期座谈和通报工作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用制度规范和约束广大组工干部的言行,形成你追我赶的干事创业氛围。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状态,始终保持只争朝夕、锲而不舍的干劲。把工作当成需要、当追求,在工作中找乐趣,在工作中找成就感。要有一股一抓到底的狠劲。没有抓落实的坚定决心,没有干工作的抓紧不放,没有一抓到底的工作韧劲,就干不好工作,就不会取得优异成绩。

四是工作创新问题。要创新工作理念。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改革开放理念、以人为本理念、和谐组工理念,以及“党建工作也出生产力”的理念,更好地、更快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组织工作具体实践中。要创新党建工作运行方法。如把系统论的观点引入党建工作,对党建工作实施统筹话安排、目标化管理、经常化考评、过程化控制、程序

化运作和分值化评定,就能把“虚”工做“实”,就是对党建工作运行方法的创新。要创新党建工作机制。进一步探索完善党员干部教育机制,整合信息、部门和人才资源,发挥远程教育站点、高校、基层党校和党员示范基地的优势,拓宽培训渠道,提高培训效果;认真研究新时期农村、社区、非公企业等群体中党员的不同特点,改进党组织设置方式,积极构建城市、农村相互衔接的动态管理机制。

第二篇:新形势下贯彻民主集中制必须解决好四个问题

新形势下贯彻民主集中制必须解决好四个问题

民主集中制作为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邓小平同志早就告诫全党:“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干部可以变质,个人也可以变质”。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对于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水平,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至关重要。因此,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郑重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主集中制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完善和发展。”怎样加强新形势下的民主集中制建设?我认为应着重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贯彻民主集中制必须牢固树立全局观念

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充分调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要内容是健全党内政治生活,维护党的团结,严肃党的纪律,增强全局观念,使党在行动上步调一致,令行禁止。其核心是增强全局观念。

树立全局观念,就必须强调高度团结。毛泽东同志指出:“团结就是力量”。无论是战争年代或是和平建设时期,如果没有党的团结,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我们的革命就不可能取得胜利,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不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我们搞改革开放、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会更复杂,情况会更严峻,矛盾会更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党的各级组织,每个共产党员,都应从党性原则的高度,自觉维护中央的权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上下同心,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树立全局观念,就必须强调“服从”原则。邓小平同志就如何加强全党的集中统一、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最重要的是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服从”原则。一是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二是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两个“服从”原则真正得以贯彻的关键在于必须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是共产党员高度党性原则的表现,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首要条件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因为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党员有不同意见,可以向党组织提出,但是中央作出的决定,任何党员和党组织,都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坚决反对一些地区和部门借口情况特殊,对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态度,甚至进行公开的、变相的抵制行为。要牢记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服从中央领导,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

树立全局观念,归根到底就是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我们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由于受经济规律的制约,客观上造成了利益多元化的现状,出现了中央与地方、局部与全局利益关系的矛盾现象。处理好关系、解决好矛盾的关键就必须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党要有全国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全国是一盘棋的思想,在实践中,做到既注意充分发挥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错误倾向,又要从大局着眼,与中央同步。无论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发生什么矛盾,都要坚持这个原则,这既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条件,也是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的基本要求,更是保证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

二、贯彻民主集中制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民主作风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方法的一个特点。在过去的革命和建设中,这种优良的传统作风对于我们党有效地实施正确领导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广大人民群众是改革和建设的主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许多新理论、新政策、新办法都来自广大群众的创造。正是这些伟大的创造,使我们在这十多年来里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使我们把马克思主义推向新阶段,并对社会主义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容。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一定要发扬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群众路线,使每次决策都最大限度地反映群众的意愿,尽可能多地听取群众的建议,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还要进一步树立群众是真正英雄的观点,允许群众在实践中去试、去闯,尊重群众的创造,承认群众的创造,切切实实团结群众、尊重群众、服务群众。这是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也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体现。

第一,要实现决策民主主化。决策民主化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因为科学决策不可能是少数人的行为。没有广大党员的参与,就不可能有全党智慧的凝聚,就谈不上任何科学的决策。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进入了关键时期,党的各级组织的每项决策对于搞好工作都十分重要,没有决策的民主化或者民主化程度不高,我们就难以在错综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前作出正确判断,就不可能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

第二,要切实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民主权利。在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对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事业的顺利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具体地说,一要充分认识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对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顺利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具体地说,一要充分认识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对于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重要意义,要克服那种认为党员“只须听话”、“只须完成任务就行了”、“民主权利可有可无”等错误观念,树立党员民主权利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是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保证的观念,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在抓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认真抓好党员民主权利的落实;二要制定保障党员权利的制度,抓好党员权利的保障机制建设;三要不断提高党员素质,教育党员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第三,要保证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利益。党的决策和决策执行的正确与否,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对党群关系影响极大。政策好,并且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群众的利益就有保障,党群关系就密切;反之,在联系群众方面做的工作再多,也只能事倍功半。做到这一点,除了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之外,还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搞好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善于听取不同意见。

第四,要广开联系群众的渠道,建立和完善联系群众的制度,关心群众生活,为群众多办实事。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中的决定力量。党中央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作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基础,并经常要求我们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人民群众服务、既依靠群众、又教育群众。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得到发展,反之,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舞阳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干部联系群众活动。县四大班子领导率先垂范,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和部分行政村,每月抽出一定时间,吃住在乡、村、走访农户,搞调研,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贯彻民主集中制必须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具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规范作用。贯彻民主集中制,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的一系列制度,使之不因领导人的变动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一个根本环节。近年来,我们在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过程中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全面坚持和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组织制度的同时,突出加强了民主生活会制度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建设。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是一些地方民主集中制不能很好落实的一个重要因素。鉴于此,我们坚持每半年一次的民主生活会制度,切实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按照关起门来无禁区,敞开门来讲纪律的要求,让同志们在民生活会上畅所欲言、交流思想、消除误解、统一认识,努力创造一种团结和谐、心情舒畅的良好氛围,较好地发挥了每个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形成了班子的强大合力。为维护领导集体权威,切实搞好团结协作,我们按照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要求进行决策和工作,对重大事情集体讨论决定,不搞个人说了算。这里有两层意见,一是个人不能代替集体作出重大决定,凡属方针政策性的大事、凡属全局性的问题、凡属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和奖惩都在充分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由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对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酝酿、协商和讨论,不搞临时动议,并严格按照一人一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二是集体决定的事情,任何个人不得加以改变。为搞好分工负责,促进工作落实,我们打破过去的传统的党政领导分工界限,以四大班子领导重点工作台帐的形式明确了各个领导成员的具体分工。在县级班子中组建了工业、农业、招商引资、计划生育、党建及精神文明等领导组,在乡镇党政干部中组建了重点工作“合力团”,使人人目标明确、责任清楚,每个成员都站在全局高度参与集体领导和决策,认真履行各自职责,抓好各自分管战线工作的具体落实。这样就使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落到实处,保证了各项工作全面健康推进。

四、贯彻民主集中制必须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关于对党员干部的监督,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之初就说过:“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也强调指出:“要加强党内监督,健全对领导干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以及党委内部的监督制度,同时要拓宽党内监督渠道,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支配地位已经确立,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如家长制、人身依附等封建意识,金钱至上、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等资本主义人生观还很有市场,不断腐蚀和影响着我们的干部队伍。此外,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也在个别干部身上影响着权力的使用。这就需要加强对权力的约束,强化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监督,督促他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

为了强化对党员干部,尤其是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近几年来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努力:一是强化党员群众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意识,提高监督的自觉性。比如大规模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监督理论的宣传和教育,一方面使每个党员懂得共产党接受人民的监督,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人民通过各种形式对共产党人进行监督是防止党脱离群众和犯错误的重要特征。另一方面,使每个党员懂得党内监督是党内民主的重要体现,是防止执政党蜕化变质的有效方法。全体党员既是监督者,也是被监督者。二是健全监督体系。监督体系的完善,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的重要保证。我们在做好党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党员对党组织的监督,上下级党组织间的交互监督等的同时,重点抓了两方面的监督,一方面坚持党管干部,加强用人方面的监督。我县组织部门通过与纪委建立联合考察干部、联合办信访、联合参加民主生活会、重要情况互通以及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工作联系制度,从党委工作程序和部门职能上形成对干部的任用、管理、监督和教育的有机整体,对于实现用人方面的监督起到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加强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对领导现任制做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定,列为对领导者政绩考核内容,明确要求各级负责干部对部门要严明,亲自负起管理和教育的责任;凡部下出现违法犯罪的,要查领导有无失职渎职问题;对于知情不举、包庇纵容部下的,视情节给予撤职处分或调整其领导职务。三是严肃查违纪行为,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查处违纪行为是党内监督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十分注意这一点,坚持做到执纪必严,违纪必究,不管是谁违纪,不管涉及到谁,都坚决一查到底,不因人而异,不搞“例外”、“特殊”。四是加强社会监督,充分发挥

第三篇:新形势下贯彻民主集中制必须解决好四个问题

新形势下贯彻民主集中制必须解决好四个问题

民主集中制作为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邓小平同志早就告诫全党:“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干部可以变质,个人也可以变质”。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加强民主集中

制建设,对于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水平,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至关重要。因此,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郑重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主集中制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完善和发展。”怎样加强新形势下的民主集中制建设?我认为应着重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贯彻民主集中制必须牢固树立全局观念

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充分调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要内容是健全党内政治生活,维护党的团结,严肃党的纪律,增强全局观念,使党在行动上步调一致,令行禁止。其核心是增强全局观念。

树立全局观念,就必须强调高度团结。毛泽东同志指出:“团结就是力量”。无论是战争年代或是和平建设时期,如果没有党的团结,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我们的革命就不可能取得胜利,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不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我们搞改革开放、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会更复杂,情况会更严峻,矛盾会更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党的各级组织,每个共产党员,都应从党性原则的高度,自觉维护中央的权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上下同心,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树立全局观念,就必须强调“服从”原则。邓小平同志就如何加强全党的集中统一、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最重要的是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服从”原则。一是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二是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两个“服从”原则真正得以贯彻的关键在于必须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是共产党员高度党性原则的表现,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首要条件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因为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党员有不同意见,可以向党组织提出,但是中央作出的决定,任何党员和党组织,都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坚决反对一些地区和部门借口情况特殊,对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态度,甚至进行公开的、变相的抵制行为。要牢记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服从中央领导,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

树立全局观念,归根到底就是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我们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由于受经济规律的制约,客观上造成了利益多元化的现状,出现了中央与地方、局部与全局利益关系的矛盾现象。处理好关系、解决好矛盾的关键就必须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党要有全国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全国是一盘棋的思想,在实践中,做到既注意充分发挥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错误倾向,又要从大局着眼,与中央同步。无论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发生什么矛盾,都要坚持这个原则,这既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条件,也是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的基本要求,更是保证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

二、贯彻民主集中制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民主作风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方法的一个特点。在过去的革命和建设中,这种优良的传统作风对于我们党有效地实施正确领导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广大人民群众是改革和建设的主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许多新理论、新政策、新办法都来自广大群众的创造。正是这些伟大的创造,使我们在这十多年来里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使我们把马克思主义推向新阶段,并对社会主义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容。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一定要发扬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群众路线,使每次决策都最大限度地反映群众的意愿,尽可能多地听取群众的建议,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还要进一步树立群众是真正英雄的观点,允许群众在实践中去试、去闯,尊重群众的创造,承认群众的创造,切切实实团结群众、尊重群众、服务群众。这是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也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体现。

第一,要实现决策民主主化。决策民主化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因为科学决策不可能是少数人的行为。没有广大党员的参与,就不可能有全党智慧的凝聚,就谈不上任何科学的决策。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进入了关键时期,党的各级组织的每项决策对于搞好工作都十分重要,没有决策

第四篇:深化改革必须解决突出问题

深化改革会遇到的阻力

新一轮改革大潮,已经行进至一个重要节点。十八届三中全会300多项改革举措,正抓铁有痕地一一落实。对于新的改革举措而言,这是从种子到萌芽的关键阶段,需要破土而出的决心;对于改革者而言,这是持续发力的攻坚阶段,需要有“千斤顶顶万斤”的能量。然而,虽大势已起,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依然存在推不转、落不实、改不动的问题。

为此,2014年3月底至4月初,人民日报连续发表4篇评论员文章《深化改革必须解决突出问题①:别让能力不足成为阻力》、《深化改革必须解决突出问题②:放要真放,管要真管》、《深化改革必须解决突出问题③:促进公平才见水平》、《深化改革必须解决突出问题④;别让热点成痛点》。

结合我自己的观察,我觉得深化改革会遇到的阻力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利益关联者的主观阻碍。改革改革,改到深处是利益。中央反复调研和论证过的改革细则,部长司长都通过了,到处长那里却要再“研究研究”;简政放权的刚性目标已然“约法三章”,但一些含金量高的审批改革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例如:义乌破冰出租车改革,率先打破出租车垄断。出租车现状:乘客说,打车难价格高;的哥说,我们饱受层层盘剥,跑一天活也挣不了几个钱,太辛苦太累,动辄几千上万的份子钱去哪了?义乌这一次出租车改革,首次打破垄断格局,把一个完全可以市场化的行业交还给市场。其次,主动逐步取消营运权有偿使用费,今年将降低到每车5000元,明年全部取消。“份子钱”包含所有成本费用,营运权使用费每年每车1万元由公司交给政府。这个行为引起广泛关注,网友纷纷点赞“还利于民”。

户籍制度改革。2014年7月30日,备受关注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公布。原制度存在几个弊端:

1、削弱了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城市关门”现象出现,抑制了劳动力、人才的自由流动。

2、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对农业现代化及农村人口的转移形成体制性障碍。

3、数千万农村人口在城市打工,处于流动状态。

4、户口管理使中国公民具有不同身份,与住房、消费(如购车)、教育、社会保障等利益直接挂钩,不同的户籍有不同待遇,人为地把本应平等的身份划分为三六九等,加剧了城乡割裂,阻碍了城乡统筹,加剧了社会分化。

5、不能对中国的人口流动进行有效的管理。

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是户籍内含各种权利和福利制度的综合配套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只是“标”,而对其内含各种权利和福利制度的改革才是“本”。户籍制度改革其目标不是消除户籍制度,而是剥离户籍内含的各种权利和福利,取消城乡居民的身份差别,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实现公民身份和权利的平等。户籍改革从改革总体进程来看,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并没有促使户籍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远远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工商营业执照改革。自今年3月1日起停止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年检工作。企业年检的具体流程为:企业提交年检材料——企业登记机关受理审查企业年检材料——企业缴纳年检费——企业登记机关在营业执照副本上加盖年检戳记——发还营业执照副本。

工商营业执照年检,以前是作为工商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权在抓。企业年检,材料繁琐不说,一些地方还经常搞“搭车”收费。按规定,企业的年检费用为50元,外加个体私营协会会费。另外,一些企业年检时,需提供会计审计年审报告。需要几千费用。改为年报制度,在材料准备和流程上都将简省。企业只需按在规定期限内,网上报送报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资料的真实性不再审核。这个改革顺利进行,还是靠中央强大的推动力,否则难以想象能这么顺利推进。另外,上次中央报道有个地方个体协会还在强加收费,看来还是有点不舍。

戴“官帽”的事业单位。检测机构改革走向市场,推了很多年,但实际上真正走向市场的没多少。检测机构是行政机关的下属单位,受行政机构的领导,但基本上是戴“官帽”的单位。一方面,行政机关不要割舍这块肉,毕竟检验检测收费不少,另外,检验机构负责人受行政机关领导,得听话。检验机构也不愿推出市场,现在独家经营,受检企业不光要出检验费,还得伺候检验人员。

第二方面的阻力,则来自改革本身的难度所造成的客观阻碍。深水区的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有“破”的决心,还包含着重整、创新、构建等工作,而且往往缺少经验可循。权力放下去了,下面却没接住;新政策出台了,配套改革措施却没跟上。如果不正视改革落实层面的这些困难,终究会使改革效果打折扣,影响改革信心。

例如:机构改革。2014年5月,杭州下面的全部区、县和市工商、质监、药监三合一为市场监督管理局,是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合并快一年了,食品安全监管是加强了,可体制运作仍然不是很顺畅。对于县级,三局合并,地级市则是工商和药监合并为市场监督管理局,杭州市质监局食品职能划给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级,省工商局、质监局、药监局三局都是分开的。我局现在的业务主管局就有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和杭州市质监局两个。纵观全省,除了杭州、舟山两个市,县级质监部门也一起合并为市场监管局,其他基本仍保留县级质监局,只是把食品的职能划出。第三,习惯的惯性。制度惯性在经济学里面又叫路径依赖,就是说老办法习惯了,老的一套适应了,所以人们不想变,也不准备变。

第四,能力的不足。某省一位厅长下基层,问了群众“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等几个简单问题后,就不知如何继续交流下去。对诸如此类不会说话的干部,群众的批评入木三分: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不会说话,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些干部存在“能力不足”的危险。这种状态的背后,是一些人丧失了能力不足的警惕性,失去了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为所学的知识、所积累的经验一辈子够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在信息时代,一年不学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现在,从“铁八条”到反“四风”,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把一些干部从酒桌拉回到书桌、从“酒精考验”状态切换到思考问题状态。各级干部都应当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以前的时间都去哪了?现在富余下来的时间可以干些什么?

别让能力不足成为阻力

——深化改革必须解决突出问题①

某省一位厅长下基层,问了群众“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等几个简单问题后,就不知如何继续交流下去。对诸如此类不会说话的干部,群众的批评入木三分: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不会说话,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些干部存在“能力不足”的危险。

新一轮改革已经起势。要开好局、破好题,形成千帆竞发的好态势,就得解决一些突出问题,扫除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干部能力不足的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必须看到,治理能力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制度优势充分发挥、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相比,各级干部在提高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气力。全面深化改革,提高治理能力既是一大目标,又是推进改革必须着力的问题。当前,尤其需要解决推进改革能力不足的问题。

公众对信息透明期待日益强烈,有的领导仍觉得群众“给点阳光就灿烂”。面对传言流布,有的地方部门手忙脚乱、应对失当,先忙辟谣后忙证实。面对矛盾问题,有的干部首先想的是如何摆平,仍然信奉“用人民币解决”。在治理过程中习惯于老思路老套路,结果,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南辕北辙。“这就叫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去年3月,总书记坦言,“我看这种状态,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以这种状态推进改革如何能攻坚克难?又怎能解决深化改革进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

这种状态的背后,是一些人丧失了能力不足的警惕性,失去了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为所学的知识、所积累的经验一辈子够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在信息时代,一年不学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各级干部尤需砥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为政态度,强化“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不及时吃透中央精神,怎么能向群众讲明白?不坚持调研不断变化的实际,怎么能拿出对症下药的改革决策?每月每年把时间泡在琐屑事务里,掷在觥筹交错中,如何担得起推进改革的重任?现在,从“铁八条”到反“四风”,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把一些干部从酒桌拉回到书桌、从“酒精考验”状态切换到思考问题状态。各级干部都应当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以前的时间都去哪了?现在富余下来的时间可以干些什么?

我们说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需要啃硬骨头、涉险滩,因而在各级干部的能力储备上,就不仅要有智慧还要有勇气,充分蓄积那么一股子敢闯敢试、敢作敢当的劲头。有些群众常常疑惑:“为什么中央的好政策,到了我们这里就变样了?”造成中央的“好经”念歪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懒和尚”“歪嘴和尚”的存在。有的人奉行“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观念,对于己有利的改革措施加快推开,对动自己奶酪的决策就阳奉阴违,对捞不着油水而费时费力的政策就犯“拖延症”。一说淘汰落后产能,他用工人失业作挡箭牌;一说简政放权、壮士断腕,他就强调“也不能都不管吧”。说到底,是私心私利消解了一些干部的勇气和担当,使他们失去了与时俱进的治理能力,反而成为推进改革的一大阻力。在这个意义上,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做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方能为深化改革增动力、去阻力。

两千多年前,《老子》就讲:“政善治,事善能。”今天,要把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带入现代化,善治的难度与善能的要求,远非治理一个小国可比。我们说各级干部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诚非虚言。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以“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着力增强推进改革的能力,着力提升现代治理能力,我们才能“乱云飞渡仍从容”,入深水得蛟龙。(来源:《人民日报》2014年3月31日)

放要真放,管要真管 ——深化改革必须解决突出问题②

对于政府来说,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不简单,也不容易。把该放的权真正放开放到位,把该管的事切实管住管好,才能收放自如,落实改革要求、破除沉疴积弊、释放改革红利

前不久,有中央领导同志到基层调研,了解大学生创业者是否需要增加“营养”。有创业者反映,股权变更登记太复杂,影响了资金引进,把投资者给吓回去了。一番对话,引发思考:政府是不是管得过多过细过死了?是否存在该管的没能完全管住管好,而该放的没有彻底放开放到位,甚至出现明放暗不放、这边减那边增的现象?简政放权要“乘胜追击”,必须时刻回答好这一命题。

作为本届政府的“开门第一件大事”,去年中央政府下放取消了416项审批事项,力度前所未有,变化立竿见影。与之相伴的是,新注册企业增加27.6%,其中私营企业新增30%,创下10多年来最高。企业找政府的少了,地方跑北京的少了,简政放权这门“当头炮”,成为“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会创造力的利器”,“减少权力寻租、铲除腐败的釜底抽薪之策”。事实证明,让市场在资源配臵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简政放权是重要的突破口、切入点。

继续解决创业难、就业难等民生问题,破解减少权力寻租、铲除腐败等改革难题,就要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会创造力,更有效地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解决好一些环节“放没有真放、管没能管住”问题,尤为关键。

对于政府来说,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不简单,也不容易。现实中存在的种种“肠梗阻”现象,充分体现了这种自我革命的难度。一是放权不对位。给海岛城市下放草原经营许可,向缺煤地区下放煤炭开采类许可事项,看上去权力不少,实际上有权难用。二是放权有水分。一些行政审批事项中央下放了,省市又捡起来;部委取消了,协会又如获至宝;行政审批少了,“红头文件”倒多了。三是放权不彻底。受理权放了,终审权紧攥手中;决定权放了,发证权却不放,于是出现一半环节在上级办、一半环节在县里办的“两头跑”现象。克服这种“没好处的容易放,有油水的死命攥”的苗头,是简政放权的难点,也是深化改革的重点。

今日之改革,啃的是硬骨头,涉的是险滩,戳的是痛处。如果政府部门安于现状不想改,畏首畏尾不敢改,左右观望等待改,怎么能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马前卒”?如果“变相审批”抢滩登陆,“隐性审批”暗流涌动,“灰色地带”依然存在,企业投资创业的积极性如何激发,群众对改革的信心又如何坚定?在这个意义上,政府转变职能的实际成效,影响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节奏;而简政放权“向自己开刀”的力度,则直接来自于政府推进改革的勇气担当。

这种担当,既体现在通过大力放权,“让市场更有效”;也表现为通过强化监管,“让政府更有为”。必须看到,放权的过程也是强化监管的过程,我们不仅要撒欢一匹名叫效率的骏马,也要给马套上一副名叫公平的辔头。前者是市场作用,后者是政府作为。从这个角度看,简政放权绝不是让政府当甩手掌柜,玩大撒把游戏。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面对权力下放的过程,如何构建联动机制,让上面放得到位、基层接得住盘,使权能匹配、权责对等、权属清晰?面对简政放权后的市场,有没有事中事后的监管能力,能不能建起横向到底的监管网络和科学有效的监管方式,进而跳出“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这些问题的回答,并不比“真放权、放真权”容易,不仅需要大公无私的勇气,更需要善于学习的智慧。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曾指出,我国目前政府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管了太多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的事情。正所谓“少则得、多则惑”,把该放的权真正放开放到位,把该管的事切实管住管好,才能收放自如、游刃有余,真正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改革要求,从而破除沉疴积弊、释放改革红利,积微以成著,行稳而致远。(来源:《人民日报》2014年4月3日)

促进公平才见水平

——深化改革必须解决突出问题③

公平不仅体现在结果上,很多时候更体现在程序和制度上;公平不仅是分到多少蛋糕,也是怎么分蛋糕

同样是挂号就医,“关系户”可以批条子加塞;同样是参加招聘,性别、身高的歧视将人分级分类;同样是市场主体,民营企业在一些领域却难以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社会生活中的这些“不平事”,未必普遍,却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公平感受。

今天,追求公平已是时代的最大潮声,呵护公平则是社会的基础共识。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公平的高考制度,家庭贫困的孩子何以通过寒窗苦读成为大学生?如果没有公平的市场规则,小职员怎能凭借辛苦打拼变身大老板?著名作家肖洛霍夫曾说,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公平,就是希望的种子。

在当今中国,公平更成为一把重要的价值标尺,一种凸显的权利诉求,甚至成为衡量幸福的关键指标。为什么生活变好了、物质丰富了,还有那么多牢骚不满?为什么发展起来以后,问题依然不少?说到底,是因为人们对公平等更高层次的问题有了更多期待。当网友吐槽“我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时,我们应该思考,是否因为起点不公影响了人们奋斗的信心?当民企感叹遭遇“玻璃天花板”时,我们应该重视,是否规则不公阻碍了市场活力的迸发?权利、机会、规则方面的种种不公平,已经成为发展进步的障碍;人们对公平的朴素认知,也已经体现为对改革发展成果普惠于人的期盼。正因此,党和国家才把“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当作推进改革的重要目的;把扫除公平障碍、促进人民福祉,当作推进改革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对于各级干部来说,促进公平是必须具备的能力素养,善于促进公平才见治理水平。我们常说,做大了蛋糕,还要分好蛋糕。所谓“分蛋糕”,讲的就是这个问题。在利益诉求多样、权利意识高涨的今天,能不能搞好发展已经不再是评判工作的单一标准,如何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考验领导干部的能力水平。在一些地方,经济发展起来了,但因为处理不好外来群体和本地居民的关系而引发争端;一些地方建设热情很高,但在征地、拆迁的过程中却触碰到群众利益的红线。如果不公不义引发稳定问题,谈何改革发展?如果发展成果难以福泽大众,我们倾力推进改革发展又是为了什么?

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公平不仅体现在结果上,很多时候更体现在程序和制度上;公平不仅是分到多少蛋糕,也是怎么分蛋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制度出台前有没有征集民意?重大决策有没有经过论证、听证?权益受损群体有没有得到申诉机会?对程序的严格遵守,是各级领导干部尤需补上的一课。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用程序编好制度的笼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才能保证看得见、有实效的公平。

倡导公平、促进公平,从来不只是口头说说那么简单。冲破各种隐形的制度壁垒和透明的“玻璃门”,常常需要与旧观念进行激烈的较量;而要清除那些吃拿卡要的权力寻租者、徇私枉法的秩序破坏者,维护社会公义,更是要触动一些人的既得利益。没有直面矛盾的勇气、没有冲破藩篱的智慧、没有大刀阔斧的魄力,损害公平的症结难以破除,改革的深化难以持续。

篮球运动员姚明退役时曾感言,感谢这个伟大、进步的时代,使他有机会去实现自我的价值和梦想。我们相信“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正是因为我们对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有信心。这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成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答题。惟有树立公平的理念,用公平的视野去决策,用公平的行动去实践,用公平的标尺去衡量,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在公平上取得突破,每个人才能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来源:《人民日报》2014年4月8日)别让热点成痛点

——深化改革必须解决突出问题④

如果说问题是时代的口号,那么热点就是改革的重点。善于通过热点把握真实民意,勇于解决问题为改革深化破题,我们就能将社会的热点变为跃升的拐点

从时有耳闻的拆迁纠纷,到多地出现的PX**,近年来频发的社会热点事件,折射出转型期中国的挑战,也反映了深化改革的现实语境。面对日益高涨的发展期待、不断增强的权利意识、愈加复杂的利益纠葛,如何思之长远、调和鼎鼐,使群众关注的热点,成为改革发展的落脚点和突破点,而不是演变成社会痛点?

如果说,问题是时代的口号;那么,热点就是改革的重点。今天,无论是“房价低一点”的心声,还是“舌尖更安全”的呼唤;无论是医患纠纷引发的热点事件,还是空气污染等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无不牵涉复杂的经济社会利益,包含更为多元的社会期待。正因如此,擘画新一轮改革蓝图时,中央再三强调,必须“从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入手”。如何从社会热点出发,读懂并回应群众的利益关切,直接关系到群众生活、社会公益、政府公信,决定了改革能否有效推进、是否契合民心。

面对热点问题,回应及时、勇于担当、应对有方,就会使挑战化为机遇,危机变为契机。反之,如果漠视群众利益,缓慢迟滞、畏首畏尾、击鼓传花,就会让问题拖延为更大的历史问题,甚至成为一个地方一个领域长期的社会治理之痛。试想,如果不能建立公平的利益协调机制,就算征地拆迁非常必要,各种纠纷也可能继续上演;如果不能走出“雾霾困境”背后的发展观念误区,经济增长速度再快,老百姓也难说满意。这就是为什么总书记谆谆告诫,“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推进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怎样评判?热点问题就是最好考题。我们说深化改革需要突破口,如何找准?热点问题就是最佳突破口。“积极回应百姓关切,突出解决好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改革就能蹄疾步稳,发展就能柳暗花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八项规定”转变作风到“打虎拍蝇”利剑挥出,从“单独二孩”政策出台到教改医改稳步推进,正是勇于面对矛盾难题,积极解决热点问题,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真正感受到市场环境、创业条件、干部作风在一天天好起来,不断提高着人们对政府治理的满意程度,不断提升着人们对深化改革的信心指数。

今日之中国,各项改革的设计者和参与者,情感相通、血脉相连,十分重要。否则,自上而下的改革红利和自下而上的改革助力,都无法真实抵达。面对社会热点,是遇见问题绕着走,碰到矛盾躲着走,看见困难低头走,还是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到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打开局面?这些选择,不仅影响改革的全面推进,更关系改革的民心向背。可以立竿见影的改革,一刻也不能耽搁,要让群众在“言必信,行必果”中看到决心,增强信心;一时有困难的,也要及时沟通、耐心说明,让群众看得见改革的诚意,理解得了改革的难度。不回避问题、不掩盖矛盾,真诚沟通、迎难而上,才能顺应民心、调动民智,为改革赢得更好未来。

鲁迅先生曾说过,“多数的力量是伟大的、要紧的。有志于改革者倘不深知民众的心,设法利导、改进,则无论怎样的高文宏议,浪漫古典,都和他们无干,仅止于几个人在书房中互相叹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也是深化改革取之不竭的动力。30多年前,正是回应人民期待、尊重群众创造,我们开启了中国改革的第一季。今天,面对更加艰巨复杂的改革第二季,善于通过热点把握真实民意,勇于解决问题为改革深化破题,我们就能将社会的热点变为跃升的拐点,一步一步扩大共识,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事业赢得最广泛的支持和最真诚的拥护。(来源:《人民日报》2014年4月11日)

第五篇:高三学生必须解决的问题

高三学生必须解决的问题

郑州七中 尹战立

让你走向成功的动力系统

1.积极心态: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让我们做一个充满理想的战斗者。

2.制定目标:对于盲目的船的来说,所有的风向都是逆风。让我们向着理想冲锋。

3.认识自己:要做“高考”这场戏的主角和编剧。让我们先感动自己而后感动别人。

4.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懒惰、散漫、拖延、自卑、暴躁、懦弱,甚至怕死。战斗就是你死我活,让我们破釜沉舟置死地而后生。

5.自我暗示:在每时每刻每天,开辟一个个学习上的兴奋点。让我们逢敌亮剑,杀消极于无形。

6.永不放弃:跑得快不一定最先到达终点,学习好不一定最聪明。让我们再多一次冲锋、再多一次,敌人一定在我们再多一次冲锋之后的脚下。

7.力争极致:发挥最大潜能,不断超越平庸。让我们做一个开拓疆土的战士,而不仅仅是守疆守土。

8.行胜于言:人生伟业不在于能知,而在于能行。让我们既要有知己知彼决胜千里的智慧,又要有征战杀伐冲锋陷阵的勇敢。

9.开发潜能:给自己一次“大吃一惊”的经历。让我们在七中的历史上再书写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完美战斗。

10.把握高三:高三是人生的分水岭,是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攻下高三这个堡垒,就意味着学习革命的胜利。

让你实现有效学习的方法系统

1.了解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修炼到完美境界。

2.学贵有恒:学习要有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精神。

3.锁定期限:拖延的背后是人的惰性在作怪,而借口是对惰性的纵容。

4.学习环节:计划、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和考试,环环相扣,学习的车轮才能前进。

5.考试诀窍:拿下基础分和减少失误是取得高分的秘诀,正所谓:会,写对;不会,不后悔。

6.讲究效率:抓住每一分钟去学习,不如抓住学习时的每一分钟。

7.切忌偏科:木桶原理告诉我们,木桶中水的多少不是取决于长木板,而是最短的那一块。

8.学会放弃:放弃琐事,放弃不适合自己的偏题、怪题,可以让你从容转身,炫出你的精彩。

9.控制情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要奋斗了,生活不会亏待你。

10.注重运动:不要以为学习时间和学习成果成正比。高三生活应该是:身体第一,学习第二,没有第三。

下载提高组织工作水平必须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组织工作水平必须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抓好四个环节

    浅谈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 晋城市国土资源局 李 勇 制度建设是反腐倡廉工作中构建惩防体系的核心内容,而制度的执行则是制度建设的关键,因此,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是党风......

    创造“五型”妇联组织提高妇女工作水平

    创造“五型”妇联组织提高妇女工作水平 全国妇女“十大”的召开,将妇女工作又带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今后五年我国妇女发展的目标是:妇女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全面建设......

    一把手要善于把握和解决四个方面问题

    抓班子 带队伍 促成效 一把手要善于把握和解决四个方面问题 为贯彻落实全市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研讨会精神,按照市委书记段喜中提出的“理思路、做决策、用干部、带班子、带......

    解决三个问题 提高整体素质(5篇可选)

    解决三个问题 提高整体素质 重庆市江北区质监局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把加快发展放在首位,结合实际工作,注重解决服务、监管、职工素质三个问题,努力提升全局综合能力......

    解决司法突出问题,提高司法公信力

    解决司法突出问题,提高司法公信力 公信力是法院执法能力、执法水平、执法效果的客观结果,综合体现了法院工作的权威性、民主性,反映了我们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程度,表现在人民群......

    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提高工会工作水平

    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提高工会工作水平的思考 按照区总工会的统一要求,为全面了解区**局工会工作的发展现况,科学谋划我局工会工作的发展思路和举措,局工会组织对基层工会工作情况......

    2022年如何提高办公室工作水平

    2022年如何提高办公室工作水平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办公室工作的永恒主题。办公室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努力以创造性的工作优化服务、展现作为,在创新变革中不断开创办公室......

    如何提高县级人大办公室工作水平

    文章标题:如何提高县级人大办公室工作水平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作为权力机关的重要窗口,既要当好参谋助手、搞好服务协调,又要发挥联系上下、协调左右的中枢作用,它在常委会机关中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