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极乡山核桃产业发展概况
南极乡山核桃产业发展概况
山核桃是全国稀有的树种,只存在于皖浙交界的天目山脉一带。南极乡地处天目山北麓,是山核桃的主产区。南极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壤肥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区小气候,为山核桃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南极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山核桃特色经济作为富民强乡的重大举措,积极推进山核桃标准化生产,切实加强管理,提升山核桃的品质。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坚持科学规划造林,保护生物多样性。在鼓励百姓种植山核桃的同时,引导林农科学选择造林地块,做到按规划造林、按设计施工。禁止全面砍灌、全垦炼山,积极营造混交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山核桃的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2、大力推行山核桃标准化生产,严格技术操作规程。制订了《山核桃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南极乡无公害产业标准化建设公约》,积极协调林业、农业、科技等部门,组织林农按照“五统一”标准对山核桃育苗、栽植、施肥到病虫害防治都科学地按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进行管理。林农科技部门每年都要召开山核桃科技培训会议,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技咨询等活动,加强对山核桃标准化生产的宣传、指导及技术培训力度,引导林农规范生产操作规程,提高山核桃的品质和产值量。
3、推行统一的山核桃采收时间。俗话说“白露到、竹竿摇”,白露标志着山核桃的果子开始成熟。为确保山核桃籽粒饱满,保证山核桃质量,我乡确定了统一的山核桃开竿时间,即白露后才可以采收。
4、成立山核桃协会,用协会的章程规范山核桃的生产、加工、营销行为。同时积极发展农民经纪人,切实提高林农组织化程度,目前已组建了500余人的农民经济人队伍,积极拓展了山核桃销售市场。目前,南极山核桃在我省、上海、南京等地所占市场份额分别达到95%、50%、30%。
5、建立山核桃标准化示范基地。今年,我乡建立了2个山核桃标准化示范基地,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方式,按照目前的市场要求和标准化生产要求,围绕水保措施和丰产措施、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三条主线,引导全乡林农对10万亩山核桃林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进行生产、管理。
目前,我乡山核桃已从过去的3.8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0万亩,年均产量达800万斤以上,原产值达1.6亿元以上,全乡林农仅从山核桃特色经济收益就超过万元,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山核桃第一乡”。目前,已建成国家级万亩无公害山核桃生产基地,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原产地域保护暨国家一类山核桃示范区”和国家农业部验收并通过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山核桃)标准化示范基地”。境内山核桃加工企业14家,其中“詹氏”、“龙香源”、“孟仔”、“玉盘山”等品牌企业均获有机食品认证,詹氏公司并获得全国经济林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中国名牌农产品荣誉称号,并于2006、2007年代表我省唯一的“一村一品”参加了全国农交会展示,小小的山核桃走进了人民大会堂,这极大地提高了山核桃产业的对外知名度。
随着山核桃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南极山核桃产量逐年增加,品质快速提升,山核桃价格的不断上涨,山核桃价格从过去的6、7元每市斤提高到现在的20元左右,在中国〃宁国第一届山核桃举办后,山核桃的价格曾经飙升到38元每市斤,带动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目前,南极山核桃系列产品已成功登陆苏、浙、沪、京等大中城市超市及南方、东方等航空市场,同时打入麦德隆、沃尔玛等国际著名超市,进入欧美、香港等国际市场。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山核桃产业,今年9月8日,“中国〃宁国第三届山核桃节——南极山核桃采摘活动”的举办,邀请了各级领导和省内外的新闻媒体记者,他们置身于万亩山核桃林海中,贴近了生活,真实地了解到山核桃生长于海拔450米以上的莽莽深山中,感受到山核桃属纯天然的绿色无公
害食品,这对于山核桃的品质是一个很有力的佐证,进一步提高了山核桃的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林农的持续增收提供了保障,促进了山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概况
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概况
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概况、一 基本概念:
1、生物技术
广义的生物技术是指人类对生物资源(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利用、改造的相关技术。其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以酿造为代表的传统生物技术;以微生物发酵为代表的近代生物技术;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可以理解为是直接操纵有机体细胞和基因的一种全新技术,是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异军突起的高技术领域,在医疗、制药、农业、轻工食品及环保业发展迅速。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工业。
2、现代生物技术两大核心工程 1)、基因工程
概念:基因工程是分子遗传学和工程技术结合的产物。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它能按人类需要,把遗传物质DNA分子从生物体中分离出来,进行剪切、组合、拼装,合成新的DNA分子。再将新的DNA分子植入某种生物细胞中,使遗传信息在新的宿主细胞或个体中得到表达。以达到定向改造或重建新物种的目的。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
目的:定向改变遗传物质或获得基因产物。理论基础:物质基础:脱氧核苷酸; 结构基础: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中心法则,共用一套遗传密码。2)、细胞工程
概念:利用细胞融合技术把含有不同遗传物质的细胞合成杂种细胞。并使之分裂生长成为杂种生物。它包括体细胞融合、核移植、细胞器摄取和染色体片段的重组等。操作水平: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目的:定向改变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
理论基础:细胞全能性:生物体的每一个干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主要技术:植物细胞工程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
植物组织培养 动物细胞工程技术: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
单克隆抗体技术
核移植
胚胎移植
植物组织培养
动物细胞工程技术: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
单克隆抗体技术
核移植
胚胎移植
3、现代生物制药
主要指基因重组的蛋白质分子类药物的制造过程,即利用基因工程、抗体工程或细胞工程技术生产的源自生物体内的天然物质,用于体内诊断、治疗或预防药物的生产过程(也可称基因工程制药)。
现代生物制药主要的生产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抗体工程技术或细胞工程技术。
4、现代生物制药的分类 类别 生物学活性成分 激素 生殖激素 人生长激素 甲状腺刺激激素 人胰岛素及其突变体
酶 代谢酶失常遗传性疾病的替代酶 纤溶酶原激活剂 脱氧核糖核酸酶 凝血因子
细胞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 其他细胞因子 疫苗 病毒疫苗 细菌疫苗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或抗体样蛋白 鼠源抗体 嵌合抗体 人源化抗体 人源抗体 受体-Fc融合蛋白 其他基因重组蛋白
核酸 反义寡核苷酸 细胞治疗/组织工程产品 组织工程产品
5、现代生物工程的基本工艺
二、物技术制药历史及现状
1、世界生物技术制药历史及现状 1)、生物制药发展史 年份 事件
1953 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1966 破译遗传密码。
1970 发现限制性内切酶。71年,第一次完全合成基因,并于2年后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第一次完成DNA 的切割和连接,揭开了基因重组的序幕。1975 杂交瘤技术创立,揭开了抗体工程的序幕。
1977 第一次在细菌中表达人类基因,并于第2年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基因重组人胰岛素。1982 FDA 批准了第一个基因重组生物制品:胰岛素(Humulin)上市,揭开了生物制药的序幕。1983 PCR 技术出现。1984 嵌合抗体技术创立。
1986 人源化抗体技术创立;第一个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Orthoclone OKT3)获准上市,用于防止肾移植排斥;第一个基因重组疫苗上市(乙肝疫苗,Recombivax2HB);第一个抗肿瘤生物技术药物α2A干扰素(Intron A)上市。
1987 第一个用动物细胞(CHO)表达的基因工程产品t2PA 上市。1989 目前销售额最大的生物技术药物EPO获准上市。1990 人源抗体制备技术创立。
1994 第一个基因重组嵌合抗体ReoPro 上市。
1997 第一个肿瘤治疗的治疗性抗体Rituxan 上市;第一个组织工程产品组织工程软骨Carticel 上市。
1998 第一个(也是目前惟一一个)反义寡核苷酸药物(Vitravene)上市,用于AIDS 病人由巨细胞病毒引起的视网膜炎的治疗;Neupogen 成为生物技术药物中的第一个重磅炸弹(年销售额超过10 亿美元);首次分离培养了人胚胎干细胞。2000 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就。2001 靶向药物获准上市。
2004 中国批准了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重组人p53 腺病毒注射液。
自从1973年,S.N.cohen第一次将两种不同的DNA分子进行体外重组,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就揭开了基因工程技术的序幕。近年来,随着该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大大增进了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包括对疾病遗传基础的认识。1982年欧洲首次批准应用基因工程生产的动物疫苗(抗球虫病疫苗),同年,美国、英国等国家首次批准使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胰岛素,从而世界各国等争相研究开发各种基因工程药物。许多国家,都把生物技术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作为提高本国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纷纷制定发展计划,加强领导,网罗人才,加大对生物制药产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例如: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就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点,实施“生物技术产业积极政策”,持续增加对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投入;日本制定了“生物产业立国”战略;欧盟科技发展第六个框架将45%的研发费用用该领域;英国政府早在1981年就设立了“生物技术协调委员会”,采取措施促进工业界大学和科研机构,加大对生物技术开发研究的投资;新加坡制定“五年跻身生物顶尖行列”规划,五年内拨30亿新元支柱生物技术产业;印度成立了“生物技术部”,每年投7000万美元用于生物技术发展;古巴也上世纪90年代实施“生物技术投资计划”,投入10亿美元发展生物技术,并在该领域已取得400多项专利,还出口到20几个国家。2)、现状
到2004年底,全球有4000余家生物技术公司从事基因工程药物研发,上市200种基因工程药物,研制2200种,其中,有1700种进入临床研究。至2005年底,全球生物技术药品销售达540亿美元,在同年年销售收入10亿美元的82个产品中有11种是生物制药产品。1993-2005年全球生物制药年销售额(单位:亿美元)
2004年十大生物制药公司排名(单位:亿美元)
世界十大生物制药公司(按2004年销售额排名,亿美元)1 Amgen 99.77 Genentech 37.49 Serono 21.78 Biogen Idec 21.12 Genzyme 14.79 Gilead 12.42 MedImmune 11.24 Chiron 9.90 Millennium 3.49 Intermune 1.47
2、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1)、历史
生物技术药物是世界各国研究开发的重点,对此,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把该领域确立为重点。1982年就发布了《生物技术蓝皮书》,在863计划中还设立了“生物技术新型药物及疫苗”专项,在北京上海等相关部门设立了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03年,科技部制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行动”,把生物制药产业列为支持重点。今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又把生物技术列为八大前沿技术中的首位。各省也争相参与该领域的研发。1996年,上海市在张江挂牌成立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十一五”规划把生物制药近期产业确立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天津市去年设立生物技术发展基金和产业化基金,并建设一个面积为本10万平方米的生物工业化园区。这些都极大的促进了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1989年北京大学所属深圳科兴生物工程制药有限公司开始申报新药,1993年获得批准生产α-1B干扰素,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基因工程药品。随即该公司实现了产业化。同期,辽宁省、北京、天津等地都完成了申报基因工程新药的研究工作,都加速申报工作,进入90年代,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化进程加快,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跟踪仿制、仿中有创”的发展原则下,我国已经在上游中试方面缩小了与国外的差距,近期我国在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研究新药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特别是SARS疫苗和禽流感疫苗及重组人P53腺病基因治疗肿瘤等方面进展尤为突出,其中重组人P53腺基因成为全球第一个获准上市的基因治疗药物。目前还有7个基因治疗药物相继进入临床试验。2)、现状
至2004年,我国有现代生物制药企业114家,其中疫苗生产企业28家,可以生产27种基因工程药物和26种病毒的41种疫苗。按现价统计规定,生物生化制品生产企业全国409家,总产值220亿元,销售收入196亿元。“十五”前四年,平均每年大于20%的速度增长,用于该领域的投资不断加大,固定资产平均增长32.5%。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疫苗最大生产国,年产量超过了10亿个计量单位。儿科常见病疫苗年产量达5亿人份,除满足自用外,还向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疫苗产品,用于其他国家。国内主要生物制药企业及其产品:
企业名称 主要产品
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干扰素α-1b、白细胞介素-
2、人生长激素、胰岛素 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 干扰素α-1b 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干扰素α-2b 沈阳三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红细胞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干扰素α-2a,白细胞介素-2 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干扰素α-2b、人生长激素 北京双鹭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白细胞介素-
2、白细胞介素-11 长生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干扰素系列、白细胞介素-2 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11 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人生长激素
山东九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干扰素α-2b 上海三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红细胞生成素、乙肝疫苗。
深圳赛百诺基金技术公司 人重组P53现病毒注射液 2004年全国生物技术药品产值排名前十一位: 单位:亿元 序号 省份 工业总产值 序号 省份 工业总产值 1 山东省 31.56 6 吉林省 15.84 2 上海市 20.75 7 四川省 10.86 3 北京市 19.76 8 浙江省 8.89 4 广东省 19.40 9 天津市 8.88 5 江苏省 17.27 10 湖北省 8.64 11 辽宁省 7.78
3、辽宁省生物制药产业历史及现状 1)、历史
辽宁省现代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同全国一样起步于90年代初期,以1993年沈阳三生制药有限公司创建为标志。但从事现代生物制药-基因工程药物研究和全国一样,起步于”七五”末。当时领军单位是沈阳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领军人物是娄丹教授。从政府角度讲,省政府高度重视。1991年省政府发布了《生物技术要点》,又把现代生物制药列为“两高一深”工业发展重点支持领域。1994年在全省各相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企业的努力下,省医药管理局协调组建了省生物技术协会,1996年制定了《辽宁省生物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辽宁省现代生物制药产业进入较快发展期。1997年,沈阳三生公司开发成功辽宁省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α-2a干扰素,并获得国家二类新药证书,同年,白细胞介素Ⅱ获准批产。98年,该公司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获国家二类证书,2005年,EPO市场占有率高达全国33.4%。居全国第一,且单品种销售收入过亿元,同年,国家一类新药TPO获准生产,并获国家发明专利,从而使该公司在基因工程药物数量上居全国前列。大连高新生物公司开发生产了基因工程乙肝疫苗、辽宁卫星制药有限公司、沈阳康利制药厂也先后投产了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同时,辽宁省在非基因工程生物药品的产业化也有较快发展。沈阳协合的高聚金葡素、辽宁省生物技术公司的人用精制狂犬病疫苗、沈阳百奥生物公司的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大连金港安迪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Vero细胞狂犬疫苗、腮腺炎疫苗等都实现了产业化,产品的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5年辽宁成大生物技术公司利用引进美国BARI咨询公司生物反应器高密度培养vero细胞技术,并在引进中大胆创新,开发生产国内无佐剂人用狂犬疫苗,标志着辽宁省利用反应器技术生产疫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鉴于大连现有生物制药企业及生物制药研发能力,国家科技部把大连确定为重点支持的生物产业园区。
2)、现状
到2005年底,辽宁省现有从事生物制药企业9户,能生产基因工程药物6种10多规格,疫苗4种。另有,冻干水痘减毒疫苗、感冒疫苗及治疗型抗呼吸道单克隆抗体等生物药品的研制在快速推进。2005统计口径现价产值8.09亿元,销售收入7.02 亿元,利税2.56 亿元。利润1.4亿元。
独立核算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万元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工业总产值
10279
55568
51296
77810
80894 销售产值
8757
49466
50558
72167
76475 销售收入
15549
49100
46430
68624
70198 利税
4521
19659
17411
23940
25612 利润
3054
14383
12601
16120
14027
三、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趋势 1、21世纪是生物医药时代,产业化进程加快
随着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创了生命科学的新纪元,其科学价值除了探索生命奥秘外,将在医药上具有重大应用价值,人类现有疾病2035类,18000种,几乎所有的疾病都直接或间接与基因变异有关,其中可分为单基因、多基因、获得性基因疾病,随着功能基因和疾病基因的不断鉴定,可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药物基因组学、遗传基因组学将更加注重个体用药,目前上市的和正在开发的基因工程药物仅几百种,而人类有基因3~4万个,在这些基因中将有许多可被开发和生产出新的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21世纪生物医药产业化逐步进入收获期。全球研制中的生物技术药物超过2200种,其中:1700多种已进入临床试验。预计在5年内,将有200种以上新药上市。2005年全球生物制药销售额已达540亿美元,生物制药产业正快速实现由高新技术产业向高新技术支柱产业转变。IT巨头比尔.盖茨已预言“能取代我的位置的人将在BT产业中出现”。
2、发达国家优势明显
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全球生物医药市场中占有绝对优势,处于产业主导地位。美国、欧洲、日本三大药品市场份额占80%。同时全球生物技术公司集中在欧美,占全球总数76%。全球在研制的生物医药63%品种集中北美,25%在欧洲、7%在日本、5%在其他国家。美国是生物制药产业的龙头,遥遥领先其它国家,已上市的150多种生物医药产品市值高达3000亿美元,其开发产品和市场销售额均占全球70%以上。美国已在旧金山、波士顿、华盛顿、北卡莱纳和圣迭戈等地形成5大生物技术产业区。英国剑桥基因组园、法国巴黎南郊的基因谷、德国的生物技术示范区以及印度班加罗尔生物园也已具规模。这些产业集群已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中崭露头角,对扩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竞争力做出贡献。
3、全球企业间合并与收购(M&A)加剧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长周期的特征,需要高额投入作为产业化和持续发展的条件。因此,各大型跨国医药企业争相加大科研投入。据统计,全球大型制药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重9%~18%,而著名生物制药公司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20%以上,对于纯粹的生物技术公司,研发投入比例更大。因此,为建立全球性的生产和销售网络、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获取新药、直接掌握新技术,生物技术公司间、生物技术公司与大型制药企业以及大型制药企业间,在全球范围内的兼并重组非常活跃。例如:英国葛兰素威廉公司和史必成公司合并,成立 葛兰素史克公司等等。这些企业间的重组和并购,大大提高了跨国公司抢占市场,垄断技术,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
4、技术同盟出现新模式。
一个生物工程新药发现是一项整合分子学、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知识和技术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前期投入巨大,风险也相当大,客观上需要跨国公司结盟进行开发、投资。这种结盟开发主要趋势有以下两种:
4.1、战略同盟成为生物制药企业获得产品、技术的有效措施。
由于大部分生物技术产品及生产技术掌握在新生的生物技术企业年中,为保持新药研发的持续性,几乎所有制药企业都与生物技术公司结成战略同盟,由这些技术含量雄厚的竞争型小生物技术公司进行技术开发与创新。通过合作开发,获得生物药品的生产技术或生产权。4.2、创新药品开发采用委托外包策略
为缩短创新药品开发时间,近年来许多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开始和一些小型公司结成技术联盟,将技术性强的研究开发内容分包给具有研究实力的小型公司完成。据权威机构统计,目前,“委托研究机构”(CRO)公司已承担了美国市场将近1/3的新药开发的组织工作。CRO已成为制药企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四、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开发水平低,缺少创新产品
在已经形成产业化的10几种品种中,绝大多数都是仿制产品,仅有4种是独创的一类新药,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因此市场竞争能力弱。多数研究单位和企业因经费不足、开发难度大、人才匮乏而却步,制约了我国生物工程制药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2、生物制药产业下游技术薄弱
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实验室、临床前研究,即“上游”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缩小,但“下游”技术,尤其是纯化处理技术与先进国家比,仍有很大差距。由于资金短缺、技术要求的逐步提高和企业的科研能力不够,使得下游提纯环节比较薄弱,影响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束缚了生物技术产业化的步伐。
3、重复生产严重、资源浪费过大
生物制药企业在投资项目上,前期调查不足,项目一哄而上。一种在国外市场销售良好的药物,当国内有人开始研制时,就会有多家研究机构和企业闻风而动。由于新药审批制度存在缺点和专利概念薄弱,结果是多家单位都来开发一种产品,还没有投产竞争就已开始,形成这种局面势必造成有限的人力、财力的浪费。以干扰素市场为例,我国目前有20家生产企业生产α-2b,有40家企业生产α-2b,有10余家企业生产EPO,有几家企业生产G-CSF。
4、产业化规模小、市场竞争无序
目前我国基因工程医药产业化规模小,上市的品种少,成本高,市场占有率低,相关企业采用各种各样的不正当手段竞争,造成了生物药品市场的极大混乱。
(二)、建议采取的对策
中国加入WTO必将参与国际竞争,国外拥有巨大资金和强大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将大量涌人国内,对国内制药企业造成极大的冲击。而且许多国际制药企业不仅将自己获得批准的制品迅速来中国注册,同时将研发中心、临床试验、生产线等都移到中国境内。中国的生物制药企业如果不加快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创新产品,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孵化能力,参与国际竞争将面临极大的困难。对比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情况,我们明显感到国内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国际发展水平。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国生物医药市场大有潜力可挖,所以不能悲观消极地等待,而应把握机遇,根据生物制药业发展趋势,适时的制定相关对策,以适应生物制药业的发展。根据国内外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促进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1、以仿制促进创新,最终以创新实现产业飞跃
仿制还是创新,是生物制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抉择。企业新项目的选择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应该从技术方面、生产方面、市场方面、法律方面等多种因素综台考虑,总的原则应该是以仿制促进创新,最终以创新实现企业的飞跃,企业的飞跃就是整个产业的飞跃。以前国内的一些企业喜欢一哄而上,结果由于同一项目市场容量有限,厂商云集,使有限的资金、人力等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新项目的选择要兼顾两个方面:一方面开发有市场、技术含量高而且发展成熟、专利问题可以回避、见效快的项目,占领国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项目;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巨大市场潜力、保证企业自身技术开发能力所能完成的创新项目,进军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必须大力加强创新药物研制,下大力气加强基因工程创新药物的研制和生产,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新药审批制度,特别产是要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创新者的权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进一步修订《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新药保护和技术转让的规定》,延长一类新药等新药保护期。此外,对新药的临床研究和生产实行总量控制。除一类新药外的其它类别新药如已有3 家进入临床研究,则不再受理临床研究的申请。对已有3 家以上生产的新药,不再受理该新药的技术转让。这些规定对鼓励创新药研制和克服重复研究和生产无疑会起到积极作用。
2、多渠道建立融资网络
生物技术的开发投入大,单靠目前企业自身积累难以承担支付,必须与资本市场结合。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生物科技带给人类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达成了共识,越来越多的生物医药公司能够通过风险投资筹措资金进行新药开发,以缓解企业独立开发新药的资金瓶颈问题。众所周知,生物医药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我国融资困难资金不足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多渠道筹集资金就是要从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个人通过各种不同方式进入生物医药产业。比如民间个人资本和其他行业的富裕资金可以通过投资开放式“生物产业基金”进入;风险资本就是一种民间的组合资金,个人和企业也可以通过投资股票市场间接进入生物医药产业;政府可以财政补贴等方式投入基础性研究,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风险投资是解决高技术商品化、产业化过程中资金困难的有效途径。各级政府必须首先在引导和培育风险投资的观念和意识上下功夫,戒除浮躁和急功近利的观念,并尽快制定风险投资运行的法规和政策,为风险投资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鼓励投资银行业务重点培养和挖掘生物医药类公司。在美国,政府对风险投资失败将给予一定补偿。同时还应放宽生物技术企业股票发行条件,为生物技术企业股票主板上市提供更多机会。增加资金投入。生物医药的开发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收益的特点。开发一个新药从筛选到上市平均约需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研发期投入很大,在美国一个新药品种从开发到成功有时要花上亿美元。必须增加对生物工程技术的投资,才能保证生物医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通过建立风险投资体系,使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开发步入良性循环轨道,摆脱以往经济模式,早日与国际接轨。生物医药产业应利用我国的科研优势,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多渠道筹集项目开发基金,增加科技风险投资,加强技术改革与创新能力,重视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生物制药新产品。只有这样,我国的生物医药业才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
3、改革科研体制,建立新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机制
无庸质疑,企业应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但在创新体制下,应如何发挥企业主体功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我国,由于传统的科研体制正在向适应市场的科技创新体制过渡,政府在这种过渡过程中正起着积极地引导和培育作用。然而,由于过分的行政指导和缺乏对市场的客观认识,这种作用有时反而适得其反。产学研协作机制的运转必须以市场需求为最终目标,而市场需求的评估应来源于企业以及与市场和企业密切相关的各类中介评估机构,企业的主体地位也因此而突现。而只有真正具有市场运作成功经验和强大国际综合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才能成为我国构建科技创新体制的发动机,政府的目标是培育这样的企业,一旦企业实现在研发、生产、销售、再投入这一现代科技型企业物流链的良性循环,产学研创新机制也应运而生。企业要注重人才资源的培养,生物医药业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科技进步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把竞争的焦点转到科技创新上。科技创新需要一大批从事生物技术研发的人员,而我国在此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才比较少。所以就必须善于吸引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加强企业、研究所(院)与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努力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中青年生物科技人才;大量吸引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回国,使他们带来一些先进的技术为我所用。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应对国际竞争
在生物医药领域更多地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如我国已承担1%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因测序和图谱绘制工作,也可以多种方式把我国的科研触角延伸到国外,把研究领域的合作扩展到技术前沿的国家,追踪世界生物医药技术的最新进展,缩小与他们之间的差距。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建立一套迅速、完整、灵敏、广阔的信息网络对于国际交流和合作十分重要。通过这套网络,可以及时了解生物医药行业国内外发展概况和研究进展,筛选本企业所要开发的项目;及时了解本企业所涉及领域的发展态势、评估开发项目前景、调整项目开发进程,及时了解国内外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调整.为项目的发展确定方向。如哈药集团现在已经与世界一些大企业、境外著名科研机构、研究所、前沿领域项目带头人、首席科学家进行接触,力求与之在生物医药方面加强合作。上海医药(集团)总公司已与美国康达自然医学研究中心合作,投资一亿元人民币组建了上海赛金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5、加强宏观调控,强化和规范财税优惠政策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存在的盲目性和严重的重复现象,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因此,我国应制定出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战略和指导性发展规划,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及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方面,集中有限财力、物力,重点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优势、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性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只有这样,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才能避免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从而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生物医药业与其它高技术产业一样,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高产出等特点,起步阶段必须依靠国家优惠政策扶持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十五”期间,国家对生物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将从资金引导转为侧重政策引导,有关部门正酝酿出台系列优惠政策,生物技术产业将享受软件产业同等待遇,如: 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的企业不分所有制,创业板上市优先考虑;投资生物技术产业的风险资金免征所得税;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品从获利年起税收五免三减半等。我国各级政府为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也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但优惠的力度不够,而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涉及部门较多,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建议国家进一步强化并规范对生物医药产业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
第三篇:机器人产业发展概况
机器人产业概况
一、发展前景
近年来,不少国家将机器人发展纳入国家计划,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欧盟SPARC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中国制造2025”、日本《机器人新战略》、韩国《机器人未来战略2022》等,纷纷将机器人纳入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机器人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世界各国产业竞争的焦点。
《中国制造2025》将机器人列为中国十大重点推动领域之一,而智慧型机器人更跃升为未来10年中国制造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方针。2016 年3 月21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规划提出了五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的“两突破”、“三提升”;五年总体目标、具体目标;以及五项主要任务。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数据,我国从2013年起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消费市场,机器人使用量约占全球销量的1/4。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仍然偏低。韩国是世界上使用工业机器人密度最高的国家,每一万名工人使用机器人437台,而我国仅有35台,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潜力巨大。按照预测,2017年,我国将成为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到15万台,保有量达到80万台;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26万台,保有量达180万台。到“十三五”末,我国机器人产业集群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元。
2015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为85亿美元,工业机器人为123亿美元。2011-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年复合增速仅为8%,服务机器人为13%。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最终将超越工业机器人,已成为业内共识,且大多预计赶超时间仅需三至五年。
据国外媒体报道,市场研究公司IDC在《全球商用机器人消费指南》(Worldwide Commercial Robotics Spending Guide)上发布预测报告称全球机器人行业及相关服务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17%,2019年行业规模将达到1354亿美元。而2015年机器人行业规模为710亿美元。新兴的机器人消费市场囊括了机器人系统采购、系统硬件支持、软件支持,机器人相关服务以及后期硬件维护等13个关键行业和52个细分市场。
二、发展现状
(一)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全球机器人发展格局是一个美日欧三分天下,韩后发奋起直追的格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深厚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底蕴,日欧美先发优势明显。自20世纪80年代将机器人产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以来,日本一直将机器人作为优先发展方向,其所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优势,为该产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如今世界四大机器人企业巨头中,日本独占其二,发那科和安川电机在世界机器人市场的地位难以撼动。
欧洲工业基础雄厚,德国库卡、瑞士ABB在世界机器人四大企业中各占一席。为巩固领先地位,欧盟不仅在“第七个框架计划”和“地平线2020”项目中投入巨资用于机器人技术研发,还于2014年6月推出了全球最大的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SPARC”。同时,德国以“智能工厂”为重心的“工业4.0计划”、英国首个官方机器人战略“RAS2020”以及法国“机器人发展计划”,皆彰显了占领机器人产业制高点的决心。
作为科技强国,美国虽有造出世界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的荣耀,但由于当时对机器人前景看淡而没能持续发展,终被日欧赶超。知耻后勇的美国在2011年6月推出的“先进制造伙伴计划”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发展机器人重振制造业。依靠强大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底蕴,近些年美国开始在机器人产业领域发力,百特、Adept等企业已有资本向传统四大机器人企业发起挑战。
韩国机器人产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在2009年发布第一个机器人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后,韩政府于2014年8月宣布了第二个智能机器人开发五年规划,希望通过技术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实现机器人产业的扩张。韩国已成为世界机器人产业领域一股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
2014年世界前五大机器人供应国中,我国的机器人密度显著低于韩国、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机器人的渗透率还处于较低水平,该比例也低于机器人密度的全球平均值62台/万人。
就汽车工业来看,日本和意大利分别达到1436和1299,德国为1130,法国1120台,西班牙950台,美国770台,瑞典630台,英国610台,我国仅141台(2011年我国汽车从业工人约为370万),发展空间相当巨大。而2010年日本电子电器行业机器人密度则可以达到300台/万人左右。按照重庆市“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重庆汽车产量将从现在占全国的12%增长到15%,电子方面也将达到年产1亿台笔记本的产能,产业工人达到100万人,预计未来重庆两大支柱产业工业机器人整机需求在4.5万台左右,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元。同时,化工、装备制造、采矿等行业市场对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组成的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的需求越来越高,此类需求也将带动工业机器人需求的不断增多。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作为重庆市重点发展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重庆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地,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地,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地,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预计到2016年,重庆市重点行业装备智能化率将达到65%,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达到250亿元,到2018年智能化率达到75%,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最终形成“整机+配套”、“研发+制造+服务”全产业链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
(二)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机器人产业已经形成四大区域集群。北部的环渤海地区、南部的珠三角、东部的长三角和中西部,均呈现出比较迅猛的发展势头。其中,环渤海科研机构扎堆,研发能力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产业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大。
环渤海地区以北京、哈尔滨、沈阳为代表,科研实力较强,研究机构有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哈工大、北航等,在机器人方面取得显著科研成果,具有人才培养优势。长三角地区的优势在于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基础雄厚,这是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必要条件。珠三角地区有规模庞大的制造业,生产线升级需求使得机器人应用有广阔的空间。而以武汉、长沙、重庆为代表中西部集聚区,则依托外部的科技资源,衍生出众多行业龙头企业。
2015年深圳市机器人企业435家,机器人产业产值约630亿元,同比增长31%。
目前,工业机器人主要服务于集成组装,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是汽车制造。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总销量为23万台,其中10万台应用于汽车行业。其他广泛使用机器人的行业还包括电子、金属、橡胶、食品、制药、化妆品等。
国内工业机器人大多集中于相对简单的搬运、码垛及家电、金属制造领域,在高精尖的多关节机器人仅占有10%、焊接机器人仅占有16%、汽车组装仅占有10%的市场份额,在产业链中偏低端且并未进入主流市场。
有超过六成的国内产工业机器人应用在搬运与上下料领域,其中用于塑料成型件的搬运与上下料机器人最多,其次是金属铸造的搬运与上下料和码垛的搬运与上下料。焊接和钎焊是国内产机器人应用的第二大领域,约占总销量的17%,其中主要以钎焊机器人为主。用于激光切割、机械切割、磨削、抛光等领域的加工类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较快,同比增速超过90%。
国内主要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包括新松、广州数控、启帆、埃斯顿、新时达及遨博等。
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的全球领导者为韩国。在此情况下,韩国的机器人密度超过全球平均值的7倍(478台),紧随其后的是日本(314台)和德国(292台)。美国目前的机器人密度是164台,居全球第七的位置。
仅达到全球均值的一半,居世界28位。在整体的全球统计中,这大致与葡萄牙(42台)或印度尼西亚(39台)相当。但在大约五年前,中国开始进行史无前例的追赶游戏以改变现状,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销售和增长市场。相关数据显示,中国2014年一年的机器人销售量为57100台,而此前从未达到这个数字。这种爆发式增长将在预测期内继续:2018年中国的机器人安装量的占比将超过世界的1/3。
第四篇:浙江特色山核桃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浙江核桃产业发展情况
浙江省林业厅
山核桃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经济林树种,也是我省享誉中外的著名珍稀干果,生产历史悠久,集果用、材用和保健等多种用途于一体,结果寿命长、经济效益高,是我省最有地方特色,最具市场潜力和比较优势的林业产业资源,对山区农民的经济收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产业现状
1、近年产业发展情况
我省山核桃栽培面积约78万亩,其中投产面积约40万亩。2007年我省山核桃干果产量为1.6万吨,其中临安、淳安是重点生产县(市),分别占60%和30%左右,占全省总产量的90%以上,总产值达14.5亿元。其他栽培的县(市)还有桐庐、安吉、建德、富阳等。形成了以浙西天目山脉为主的山核桃产业带。
2、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民收入情况
农村劳动力就业方面:根据目前我省经济林管理水平,山核桃和香榧栽培面积70万亩,平均每5亩一个劳力,需要14万个劳力,从事一产(种植业)的劳力可达10万人以上,从事二、三产(加工、销售和运输等)有1万多人,估计集约经营全省特色经济林产业可以吸纳城乡社会劳力10多万人,如果按现在从事作为副业和粗放管理来算,估计可达15万劳力以上。
农民收入方面:山核桃经济效益非常高,山核桃每亩收入平均在800元-1000元,管理水平高的在2000元-3000元左右,有的还超过了5000元。据调查,临安市2005年山核桃产量6984吨,总产值达10.44亿元,其中一产2.64亿元,二、三产7.8亿元,总产值占当 1 年农业总产值的13%左右。仅临安市山核桃一项,就出现了年收入超百万元的村103个,户均收入超万元的村61个,共有12160户农户山核桃收入超万元,852户收入超5万元。
3、产业化情况
近几年来,我省山核桃的产业化程度有较大的提高,据2005年统计,临安市山核桃加工企业达300余家(包括加工大户),加工能力超过万吨,包括安徽宁国等地的山核桃原产品也流向临安加工,成为全国最大的山核桃加工和集散基地。产品包括炒果类、手剥山核桃、仁类等三大主打系列产品和糕点、油、酒等辅助产品,产品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设点销售,通过了加工销售,实现增值1亿多元。
4、农民组织化程度情况
我省于2002年成立了省山核桃产业协会,主产区的县市都成立了山核桃产业协会,主要是企业、种植销售和大户等参加。产业协会在信息交流、价格指导、行业自律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近30家山核桃专业合作社中,涌现出“东林”、“森宝”、“东升”等一批运作良好,增加农民收益,在行业中具有示范作用的专业合作社。
5、科技水平情况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省山核桃主产区农民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生产经验,为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省有关科技人员先后完成各级科研专题达二十余项,取得了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和一批专利,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山核桃丰产稳产栽培技术和有关育苗、造林等方面的系列配套实用技术,技术优势明显。还创建了省级山核桃科技创新中心,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浙江林学院、浙江省林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拥有一批从事山核桃研究的专家,又有一批民营科研机构和基层工作的技术人员、农民技术人才等,为山核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二、产业发展分析
1、市场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历史上就喜好山核桃的习惯。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山核桃的需求量越来越高。从近几年全国总量看,山核桃平均年总产量仅1.7万吨左右。我省总产量在1.6万吨左右,按全省人均占有量计,分别为0.25公斤左右。由于量少,山核桃的市场销售在很大程度上还处在礼品经济阶段。按全省人均消费0.5公斤计,则需山核桃2.4万吨,则需要130万亩山核桃投产面积才能满足,即使今后随着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平均单产提高50%,也必须有86万亩山核桃生产基地才能满足。再加上长三角地区有2亿人口及日益增加的出口外销量,山核桃的市场潜力不可估量。
2、生产
(1)产业带明显,初步形成区域产业经济
我省山核桃主要分布在杭州的临安、淳安、桐庐、建德和富阳以及湖州的安吉等地,集中在天目山脉一带,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临安、淳安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山核桃之乡”,经过多年的建设,临安市已经成为国内山核桃最大集散和加工地,其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
(2)山地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广阔
我省“七山一水二分田”和优越的水热条件是我省的基本省情。一是大面积的低丘缓坡为发展特色经济林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我省尚有坡度26.67万公顷小于15度的林业用地面积低丘缓坡可用于发展特色经济林。二是我省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雨量充沛,光热水资源丰富,平均气温为15.3~18.5℃,年降水量在1000~2000mm,为发展特色经济林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
(3)经济效益好,农民发展和管理的积极性高
山核桃生产的经济效益名列我国各经济林树种的前列,山核桃其它干水果相比,虽然开花结果较迟,但经济寿命长,一次种植,长期受益,百年山核桃树仍可结果累累,造福于子孙后代。山核桃和香榧已成为主产区农民的“摇钱树”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群众发展山核桃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近5年来,全省已新发展山核桃10多万亩,每年都在2万亩以上亩以上。
3、主要优势
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地理区位优势
我省处在长三角地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长三角地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是我省特色经济林干果产品主要消费市场。上海和我省宁波都有大港,对我省特色经济林干果产品出口到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地具有良好的优势。
(2)产、加、销优势
我省山核桃是著名的珍稀干果,经济价值高。山核桃除安徽临近我省的几个县有外,主要面积和产量以及加工都在我省临安等地。近年来,我省山核桃加工和销售企业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建立了销售网络。因此,我省具有山核桃的产量、加工和销售的优势。
(3)技术开发优势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省特色经济林主产区群众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生产经验,为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省有关科技人员先后完成各级科研专题达几十项,其成果居国内领先和先进水平,还创建了山核桃科技创新中心,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丰产稳产栽培技术,开发了系列新产品,技术优势明显,我省拥有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浙江林学院、浙江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和一批从事特色经济林研究的专家,又有一批民营科研机构和基层工作的技术人员、4 农民技术人才等,基本形成了科研开发梯队,为我省特色经济林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4)区域经济和效益优势
我省是全国经济发达省之一,财政状况良好,非公有制企业众多,民间资本雄厚。山核桃单位面积效益高,是广大农民尤其是山区农民脱贫和致富的重要来源,是深受山区农民欢迎的经济林树种,这些为我省发展核桃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5)综合利用优势
山核桃营养丰富,含油量高,有独特的保健功能。其仁含有极其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钙、钾、磷、铁等矿物质元素;其脂肪酸组成以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占80%以上,是易消化和预防高血脂和冠心病的优良食用油;果仁含有9%-12%以上的蛋白质,17种氨基酸,具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中的7种。维生素A、B、E含量丰富,SOD活性强,常食可软化血管、降低血压,提高免疫力,明目轻身,消痰化积,延年益寿。果壳可生产高性能活性炭,综合利用价值大。
4、发展制约因素
(1)造林投入成本大、经济效益产出迟
由于山核桃造林前期投入成本大,按高标准造一亩山核桃需要800元-1000元,每年要进行必要的管护,而效益产出迟,造林后一般要10年左右开花结果,15年后进入盛果期。因此,影响了非主产区群众种植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当前发展速度大大落后于我省的其它一些经济林树种。
(2)基础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特色经济林多生长于山地陡坡,水土保持、水分管理等基础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受自然因素影响明显。近几年,栽培和管理技术虽然有很大的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其生产经营水平还比较 低,管理相对粗放,产量不高或不稳,有的林分大小年明显,影响了农民的收益。
(3)良种化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滞后
山核桃良种化进程十分缓慢。山核桃由于无性繁殖技术不过关,长期采用实生繁殖,变异性大,品质有所下降。迄今为止,山核桃是干果中唯一没有实现良种化的树种,良种选育,苗木快繁等技术等尚待进一步提高,造林后植株生长缓慢、进入盛果期迟等问题还没有全面得到解决。
(4)加工企业规模偏小,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
我省特色经济林在栽培上主要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个体经营规模很小,有的甚至只有几株山核桃树,产量少,产量和价格的依存度高。我省山核桃加工企业数量多,但这些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品牌很多,但名牌很少,龙头带动能力较弱,产供销脱节,销售方式相对落后,流通渠道不畅。质量参差不齐,行业内部无序竞争现象时常出现,特别是新产品研发滞后,市场开拓力度小。协会和专业经济组织发育不够,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尚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我省山核桃和香榧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增加资源总量、扩大栽培规模为基础,依靠科技进步,全面实施以龙头带动、名牌推动战略和标准化栽培技术,大力推进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做大做强山核桃产业。
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我省新发展山核桃面积50万亩。规划以临安、淳安为山核桃产业带中心区域,以安吉、桐庐、建德、富阳等为外围重点区域,向全省的湖州、衢州、金华等其它适宜发展的县(市、区)辐射,使我省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
发展重点是:在山核桃主产区主要是适当扩大种植面积,大力推广山核桃的生态栽培模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山核桃的产量和 质量,在新发展区大力实施山核桃“西进”战略,扩大栽培面积,提高造林质量和管护水平,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建立山核桃优质容器苗骨干苗圃;加强山核桃良种、矮化栽培和产品加工方面的研究,全面提高山核桃产品的附加值。
四、投入和效益预算
2008-2020,山核桃造林50万亩,造林成本按每亩1000元,山核桃需要投入5亿万元,平均每年4000万元。骨干苗圃建设投资1000万元。共计5。1亿元。
如果管理得当,十年后,山核桃和香榧就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十五年后基本达到平均效益水平,按山核桃每亩100公斤计,新发展的山核桃预计可以增加产量50万吨,增加经济效益30亿元,效益十分显著。
厅绿化造林处
2007年8月4日
第五篇:韩国游戏产业发展概况
韩国游戏产业概况
工商管理类周乐100137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民数量呈指数式增长,网络游戏也已经开始慢慢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甚至一度成为许多人眼中网络的代名词,而讲到网络游戏就不得不提到对中国网游产业的影响深远的韩国,本文通过概述韩国游戏产业的发展状况,深入分析其取得成功的多方面的原因,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浅谈韩国游戏产业的成功对中国游戏产业的启示。
关键词韩国;游戏;技术;网络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革,其中之一便是网络游戏的盛行。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网吧,以及快速增长的PC,使得人们接触到互联网的机会越来越多,这就为网络游戏的传播与发展创造了可能。众所周知,数量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年轻人占了绝大部分,网络游戏丰富了社会公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深受广大年轻人喜爱,这更是促进了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作为游戏产业大国的韩国,自然是受益匪浅。其网络游戏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号称亚洲网络游戏第一大国,也是世界网络游戏强国。
一、韩国游戏产业的发展及现状
自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韩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之后,韩国政府认识到仅仅是依靠汽车制造这样的重型工业来支撑全国经济的做法是片面的,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经济发展的单一化和脆弱的特征,于是科技含量极高、能源消耗却为零的游戏制作及其相关产业在政府的政策鼓励和大量资金投入下走上了振兴发展之路。韩国游戏产业的崛起于2000年中后期,发展到今天,韩国本土的游戏制作及经营类公司的总数已经超过了1500家,这一数据是相当惊人的,也无怪乎韩国网游业在全球网络游戏产业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它占的市场份额相当大,03年的比例是整个游戏产业当中49.3%,04年61.9%,05年50.4%。韩国的网络游戏产业比较重视海外出口,网络游戏出口15个国家,主要是中国,占26.7%,其次是日本,20.8%,还有美国、东南亚等地区。虽然近年由于中国本土游戏产业起步和美国的竞争,市场开始萎缩,韩国在网游界的霸主地位已经被动摇,但作为老牌的游戏强国,韩国游戏产业发展势头依旧十分良好,它的出口额08年已经超过11亿美金,2010年更是达到了16亿美元,在韩国文化信息振兴院公布的《2010年游戏产业动向分析》报告书中显示,2010游戏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出口额为32700美元,首次突破3万美元大关,这一数据对比韩国全国人均出口额5770美元,整整高出6倍。考虑到韩国世界经济大国的身份,就不难看出,它的游戏产业还是宝刀未老的。另外,新浪中国网游排行榜(CGWR)最新数据显示,原产于韩国的《热血传奇》仅次于《魔兽世界》,位列第二,《龙之谷》和《奇迹MU》分别居第四、五位,在海外市场尚且如此受欢迎,国内市场就更不用说了。
二、韩国游戏产业取得成功的原因
从网游时代开始以来,韩国作为技术领先国创造了众多神话般的游戏,从2001年开始公测的《传奇》系列创造传奇以来,《天堂》及其续作、《星际争霸》、《劲舞团》,再到《穿越火
线》、《永恒之塔》、《泡泡》系列,还有2011的新作《洛奇英雄传》,韩国网游续写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那么,韩国网游产业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呢?
(一)专业的开发团队
韩国网游研发团队一般都不大,通常几人到几十人不等,但都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数量不多,但质量绝对过硬,他们拥有游戏行业中遥遥领先的研发技术,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骨干人员或是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业内精英,拥有数款经典巨作游戏的制作经验;或是资历很老的游戏玩家,他们清楚玩家对于游戏的喜好和需求;或是美术界的高手,能够制作出完美而逼真的画面。如《Monarch》的研发团队,只有8人,但单从截图上看,游戏甚至可以媲美《魔兽世界》、《指环王OL》等大作。再说TERA研发团队,负责游戏制作的Bluehole工作室自身拥有一个规模并不大的专业制作团队,这个团队同样也是人员极少,但在这群精英的不懈努力下,开发出了这一款颠覆传统特性,同时支持游戏手柄操作的动作网游。
(二)独特的运营模式
作为为数不多的老牌游戏大国之一,韩国的游戏产业运营模式日趋成熟,从内容提供到平台供应再到游戏运营,环环相扣,有条不紊。韩国企业尤其重视构筑海外营销网,积极利用网络、外国代理商、开发直销、合作经销等多种手段,为韩国网络游戏产品走向世界开辟途径。首先,韩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使用了道具收费模式,因为互联网是免费的,而依托互联网而生存的诸多行业,一个个纷纷走向免费化的道路,免费模式下争夺的是用户,是流量,是注意力,而运营商可以通过广告,或者通过有限的收费服务或道具,或者通过通道搭载的其他服务,免费的互联网就可以将注意力变成钱。其次,韩国网游企业敢于打破常规运营模式,诚招分区运营商,这样就避免了许多文化差异和当地的政策审查上的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风险。当然,更为成功的要数DawinGame提出的可双赢的经营模式,DawinGame靠着自己的门户网站和全球游戏共同体的优势,并结合了游戏网络,向多家合作厂商提出了合理的收益模式。DawinGame预合作的目标企业是,拥有自己游戏的游戏厂商,拥有一定会员数量的网站,各种言论传媒,可提供创业信息的创业网站以及能提供各种项目的企业。这样一来,游戏厂商们可以通过DawinGame扩大自己的服务规模,同时可以提高宣传效果和收入保障,会员制网站和各种言论传媒可以提供丰富的游戏内容和创业信息给会员,从而在游戏和创业中均可获得收入。再就是开发社交游戏,社交游戏是一种通过互动娱乐方式增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互动游戏。传统的社交游戏主要包括一些Casual Game类的竞技、竞猜等对抗与协作性互动产品。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游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用于亲朋好友之间的休闲娱乐,一类用于比赛、聚会、旅游、演出等社交场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交游戏也慢慢走进了人们的网络生活,社交网络中的社交游戏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经典的棋牌游戏在互联网上被快速的普及,在互联网发展初期已经形成了相当大的市场规模。社交游戏的成长加速了社交网络的规模化,虚拟礼品、虚拟宠物、恶搞、奴隶系统、投票、评价系统等在社交网络上得到快速的普及。
(三)巨大的市场需求
从整体上来说,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压力日益增大,许多人倾向于在网游中寻求安慰,释放压力,因而全球市场对于网游的需求是有增无减。局部来看,受文化因素的影响,韩国国内游戏市场需求巨大,众所周知,韩国网络游戏的发达程度处于世界顶尖水平,韩国每个城市都有数不清的游戏小卖店,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成为了网络游戏爱好者的天堂。当然,韩国的游戏业如此发达,于韩国国民对游戏的狂热爱好是分不开的,很多父母甚至陪子女到游戏店挑选PS2游戏,这与中国家长的做法大相径庭,无疑,这是由韩国的文化与价值取向决定的,韩国人并不把玩游戏看做玩物丧志的表现,而是看作一种良好的休闲方式以及兴趣爱好,在韩国,职业的游戏玩家甚至可以完全靠游戏过上非常惬意的生活。韩国网
游国内市场发达跟其国民人均收入相对较高是离不开的,大多数的玩家对电脑硬件更新换代及游戏产生的费用的承受能力是很高的。而国际市场方面,韩国网游以其先进的技术,出色的画面保持着极强的竞争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玩家,就中国而言,虽然自主网游开发已经进入到一个全速发展的阶段,但离韩国网游无疑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许多中国的游戏玩家依旧青睐韩国的网游。而日本、美国、欧洲等地对于游戏的需求仍旧庞大,韩国网游的国际市场前景依然乐观。全球游戏产业的增长相当惊人,预计2011年将达到1210亿美元,2014年将达到1430亿美元。
(四)政府的大力扶持
韩国游戏区别于其他各国游戏的最大特征就在于政府的各方面支持,可以说这样的支持在世界各国都是罕见的。韩国政府对游戏产业的支持包括很多方面,首先立足长远,充分重视网络游戏的积极作用和产业价值,把网络游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的支柱性产业来发展,在管理方面,设立游戏产业振兴院,由文化观光部出面组建韩国游戏支援中心,向韩国游戏产业提供从资金到技术上的多方面支援。此外,针对游戏产业的相关法律也是十分健全的,比如,网络实名制,再比如制定法律,禁止青少年凌晨过后玩网络游戏,还有对于外挂的量刑,以保证网络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游戏氛围。在资金方面,成立游戏投资联盟,并为游戏企业提供长期的低息贷款;设立游戏产业发展基金,为游戏产业服务;减少甚至免除游戏企业的税务负担。为了支持游戏产业的发展,韩国游戏研发和促销协会为缺乏必要资本的公司提供办公场所,这些公司只需要支付公司的运营成本,并且可以以非常低的费用使用协会所提供的设备。在技术方面,建立了相应的补助制度和奖励措施,成立游戏院校,开设游戏相关专业课程,以大力培养游戏专业人才;对从事游戏产业的高科技人才免除2年的兵役;另外,韩国还建设众多的游戏产业基地以扶持中小游戏企业的发展等等。
三、韩国游戏产业的成功对中国的启示
从盛大引进《传奇》开始,中国网游跟韩国网游便与韩国网游结下了不解之缘。第一个月盈利100万,第一年盈利一个亿,可以说是《传奇》成就了盛大的传奇,另一较大的网游运营商久游网也是依靠代理韩国游戏《劲乐团》和《劲舞团》而崛起,而且,中国的很多网游都是模仿了韩国的,如目前国内网游排名第一的腾讯的《QQ炫舞》就是模仿了《劲舞团》、《QQ飞车》模仿了《跑跑卡丁车》、《QQ堂》模仿了《泡泡堂》,韩国网游可谓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中国网游想要做大做强,还需要向韩国好好学习。
(一)解开传统观念的死结
中国网游市场虽然庞大,但那只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实际上,中国网游市场被开发程度很小,潜力巨大。前面已经提到,韩国人把玩游戏看作一种良好的休闲方式以及兴趣爱好,所以他们游戏玩家占了总人口的很大比重,而在中国,受传统的”玩物丧志”观念的束缚,很多家长都尽量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当然,自己也免不了要以身作则,且不去说这种管理方式的收效如何,至少在家长这一块,就要缩小一部分市场的吧。所以,无论是对于现阶段专注国内市场,还是将来要走出国门的中国网游业来说,破除传统观念的死结,让国民对网游重新定位,有一个更清晰、更准确的认识,从而更好的开发国内游戏市场,是至关重要的。
(二)走自主创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就中国网游界来讲,盛大、网易也好,腾讯、九城也好,几乎都没有真正自己创作的有中国元素的经典游戏。目前国产网游壮大的最大瓶颈仍然在于内容竞争力。网络游戏产业越来越成为创造力的竞争红海,但中国网游最缺乏的恰恰就是具有原创特色的文化内核,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可供网游创作的素材相当的多,而且中国元素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神秘感,将这一优势发挥到网游产业之中,对于开拓海外市场定能有所帮助,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什么时候,中国网游能够像建设社会主义一样,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前途肯定一片光明。
(三)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中国在网游方面的立法还很欠缺,首先,没有一个专门管理游戏产业的部门,就像无证经营的街边小摊一样,很多部门都可以来插一脚,这就造成了管理上的交叉,最后势必导致管理的绩效低下;然后就是网络实名制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相当严重的,虽然很多中国的网络游戏都有防沉溺系统,但是玩过游戏的都知道,大多数的玩家都是一个人同时有多个账号,一个号玩不下去了换另一个号接着玩,这样一来,防沉溺系统就形同虚设了;而且,中国政府出台的有关网络实名制的法案根本没有得到较好的实施,大量存在的黑网吧照样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这充分反映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软弱,我国网络空间的立法进程任重道远,还需要向韩国取经。
最后,希望还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中国网游有朝一日能找到方向,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