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都市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
坚持都市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 维扬区地处扬州主城,毗邻蜀冈·瘦西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近年来坚持都市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联动发展战略,探索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富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一、大力发展创新型都市工业
维扬区人口密集,人力资源储备丰富、素质较高,发展“都市型工业”是必然选择。在综合研究既有产业条件、人才储备水平、资源支撑能力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基础上,维扬区委区政府确定了以机电制造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为方向的工业产业政策。
在这一产业政策指导下,维扬区积极做强支柱产业,促进各类机械、数控机床、汽车零部件等机电装备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扬杰电子、中显科技、宏福稀土、优邦制药、维普生物等“三新”产业规模化,形成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产业集群;以顶津饮品为龙头,推动规模持续扩张,打造轻工食品百亿产业;引导通宇钢管、亚联钢管等管材企业集聚扩张,做大做强能源配套产业;依托建业庆松、金桃化工、新浪环保等企业,加快发展环保设备产业;鼓励新江扬电缆、中凌高科、扬开电器等企业加强产业对接,积极发展智能电网配套产业。做优骨干企业,鼓励企业增资扩股、不断加大技改投入,推动规模扩张、质态提升,加速做大做强;借鉴鑫华印刷与凤凰传媒集团、硅谷光电与宁夏发电集团合作模式,引导企业加强合资合作,实现重组优化、借力发展,加速形成一批年产值10亿元、5亿元、1亿元以上的企业梯队,2009年新增亿元企业10家以上、总数超60家,列统企业总数达250家。同时形成了以机电、光伏、轻工为主体的3大产业集群,以光伏电子产业为例,维扬现有光伏电子企业20余家,基础元器件、通信设备、电子新材料、新型显示器件等产业门类初具规模。
在积极突破重大项目和实现产业集聚集群的同时,维扬区着力引进了一批小而高、小而优、小而新、小而特、小而强的创新性“新五小”项目,扬长避短,摆脱自然资源和土地制约,发挥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培育了一批细分行业龙头和单打冠军。如主要生产汽车智能控制产品的罗思韦尔电气有限公司,目前共申报6项国家专利,顺利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评审认定,确定了5年内上市的发展目标,迅速成长为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骨干企业。多行业创新性“新五小”项目的引进、培育不仅有利于发展创新型经济,做大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态,还有助于分散金融危机给重大项目带来的结构性风险,提高区域经济抵抗金融危机的能力。
二、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维扬区在积极发展都市型工业的同时,重视完善维扬的城市功能。发挥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以“五城二园三圈”为载体,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活服务和生产服务。努力提高维扬生活
服务的水平和层次,着力打造与文昌商圈相呼应的琼花园姊妹商圈,积极培育大王庙商圈和蜀冈商圈,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以天惠、天地、百脑汇等信息数码广场为载体,打造现代数码城。
利用毗邻蜀冈·瘦西湖5A级风景名胜区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确立了“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导、以特种旅游为补充”的发展思路,加强旅游项目包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推动旅游业产业链发展。在合理保留区域内的绿地与旅游景观的基础上,建设十里蜀冈,将瘦西湖风景区与蜀冈西峰连成一体;加大力度开发旅游配套设施,形成五星级酒店和农家乐旅游高低搭配的业态格局。
三、坚持都市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联动发展
在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维扬区委区政府认识到: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是维扬经济腾飞的两翼,必须有计划地同步协调联动发展,方能互相促进、互相砥砺,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已有汽车车辆及配件企业的工业基础上,维扬加快汽车城公共服务平台和二手车交易中心建设。在2009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危中求机,积极打造集展示、销售、检测、维修、汽车文化等为一体的扬州国际汽车城,目前已吸引近20家汽车4S店入驻发展,不仅启动扬州汽车消费市场还带动了上、下游关联工业企业快速发展;针对维扬玩具工业密集但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现状,建设6万平方米商务广场,吸引动漫设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企业入驻,打造动漫玩具城,在发展动漫产业的同时促进玩具工业提档升级;以扬州传统玉器、漆器工业为基础,以工艺坊、玉文化产业园等为依托打造集玉器、漆器、剪纸等研发、生产、贸易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城;针对机电工业集中的特点,积极发展生产性物流,打造扬州公铁水联运物流集聚区,培育提升扬子江钢材、聚龙建材物资交易港、医药物流城等区域性生产物流市场。
在坚持都市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的战略指引下,维扬区实现了由一个以市郊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弱区向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强区的跨越:2009年维扬区克服自然资源的制约,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经济运行质态位居扬州市前列,在1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现财政收入超20亿元,增幅达23%,其中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
83.8%和48.8%。维扬区将继续坚持这一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创新发展、争先进位,向着“扬州的窗口、精致的代表、创新的示范”这一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天津中心城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
天津中心城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
2007年8月16日
和平区按照“规划引导、项目支撑、扩大总量、提高质量”的发展思路,积极拓展区域经济发展新空间,实现和平区与滨海新区互动发展,以金融城建设为契机,把总部经济、服务外包、创意产业等新兴服务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将行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空间规划、土地利用、项目支撑等有机地联系起来。按照“控制发展住宅、大力发展楼宇、适度发展商业、保护开发风貌建筑”的思路,通过规划引领、拆迁改造、招商引资、强化服务等手段,加快项目载体建设。
河西区坚持“规划立区”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布局、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做深做实经济功能区规划,并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今年确定的57个重点项目建设,以大项目、优势产业引领区域经济发展。为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该区确定了四项服务措施:一是加大重点项目落实力度,实行领导负责制。二是搞好协调配合,健全工作网络,做好重点储备项目的挖掘培育,协调推进项目的前期工作。三是优化服务,营造良好环境。四是提高规划水平,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重点项目规划与城区规划及土地规划的衔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南开区以加快科贸街发展为龙头,以抓重点项目和启动科技地产为引擎,重点扶持核心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科贸金街品牌,促进重点项目落户科贸街,深化投资环境建设和内部运行机制创新,实现科技产业整体又好又快发展。在调整规划同时,抓住重点项目逐步提升科贸街,做大鞍山西道——白堤路科贸金街品牌,实现用规划引导项目、用项目提升科贸街硬件水平,通过项目实现科贸街结构调整。农科大厦、天大科技园大厦、生物医药大厦一期、南方科技广场二期大厦等重点科技地产项目正在建设过程中。
河北区瞄准“四三二一”奋斗目标,进一步巩固和保持经济增长的良好态势,努力实现全区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制定并完善全区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现代服务业发展、都市工业发展、文化旅游业发展、八马路改造建设规划,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强商大企,努力创造投资环境,积极培育新增长点。
河东区充分发挥在中心城区中离滨海新区最近、拥有海河沿河地带最长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楼宇经济,整理推出3大类、68个特色楼宇招商项目,吸引现代服务业、高新科技类中小企业入驻。该区从区情实际出发,确定了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关联度大的新兴服务业、重点发展满足群众生活需求的传统服务业等区域经济三大发展重点。围绕通向滨海新区和中心城区沿河、沿路、沿桥的河东区的特色产业带,按照“升值优质资源、包装低效资源、挖掘潜在资源、整合分散资源”的原则,精心整理包装出包括商务楼宇、商业楼宇和工业科技楼宇等3大类,共68个楼宇项目。
红桥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不断壮大区域综合实力,确定了“一二三六”的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将重点打造一个中心、两条综合经济带、三条绿色生态走廊、六个功能区,即西站交通商务中心,光荣道综合经济带、勤俭道综合经济带,子牙河、北运河、南运河绿色生态走廊,泰达城商务会展功能区、大胡同商贸集散物流功能区、大丰路现代商务功能区、丁字沽商贸服务功能区、西沽文化旅游休闲功能区和水木天成商业服务功能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培育和促进信息、中介、会展、动漫、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第三篇:坚持双轮驱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三个双轮驱动”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近几年来,平湖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适应宏观调控,坚持有效投入与自主创新、招商引资与创业再创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三个双轮驱动”,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平稳发展,发展的质量和协调性不断增强。2007年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居浙江省第二,新型工业化评价、新农村建设考核均列嘉兴第一,连续3年获得嘉兴县市、区综合考核一等奖。“三个双轮驱动”已成为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力抓手和有效途径。当前,全市已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国际化的关键时期,兼具“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的双重特征,必须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总战略,坚持和完善“三个双轮驱动”,把创新体制机制和强化统筹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平湖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有效投入与自主创新双轮驱动
有效投入不仅事关经济即期发展,更事关经济持续发展能力,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近年来,我们立足平湖实际,一手抓有效投入,牢牢把握有效投入这个牛鼻子,缓解瓶颈制约,注重集约节约,提高投资实效,一手抓技术创新,加强体系建设,集聚各类人才,促进成果转化。全市设备投资在工业投资中占比逐年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大幅提升,科技综合实力全省排名3年前移了6位。当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已成为一种常态,伴随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张,资源、要素、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更显突出,必须坚持和完善有效投入与自主创新双轮驱动,实现发展由较多地依赖传统生产要素驱动向更多地依靠创新驱动转变。
坚定不移抓有效投入。深入实施项目推进年活动,坚持项目推进、形态发展和功能完善相结合,坚持市领导联系挂钩重点项目制度和项目推进例会、督查制度,把科技、节能、减排等作为重点项目,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促使项目早开工、早竣工。强化资金等要素保障,合理配置用地资源,充分挖掘存量土地潜力,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战略。围绕建设科技强市,加快完善区域创新体系,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和推动创新的积极性。加快科技孵化创业中心建设,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大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力度。把提高创新能力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平湖院区和中科院平湖无机非金属材料分中心作用,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加快形成产业新优势。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招商引资与创业再创业双轮驱动
招商引资是加快发展的助推器,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外在动力,创业再创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潜力所在,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近年来,我们一手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拓展招商领域,完善招商手段,发展外源经济,一手抓创业再创业,营造创业环境,激发创业热情,发展民营经济。全市连续9年居全省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双
十强”,2007年平湖经济开发区利用外资列全省省级开发区第二位,近3年新注册个体工商户和企业法人数1.5万户(家),80%的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农民80%收入来自非农产业。当前,国际和国内资本、产业正加速向长三角转移,全市民营经济已有较好发展基础但面临多重压力,必须坚持和完善招商引资与创业再创业双轮驱动,促进内源经济和外源经济相互融合发展。
着力提升引资质量和水平。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实施“一支队伍、二种资金、三次产业”的招商方式,按照高投入、高科技、高税收、低污染、低能耗的项目选择路径,强化项目预评估,努力实现“项目求大、结构求优、质量求高、领域求宽”的引资目标。强化招商平台建设,推动平湖经济开发区转型提升,加快独山港区开发建设,提升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建设水平,拓展中小企业发展空间。积极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激励全民创业,坚持培大育小,引导和鼓励更多农村劳动力进入二三产业、更多的自然人成为市场主体、个体工商户转办私营企业、中小企业“二次创业”、大中型企业提质创牌,推进股改上市、做强做大做优。降低鼓励产业的创业门槛和创业成本,加强担保体系和融资平台建设,引导传统家庭工业向现代家庭工业转变并向园区集聚。积极推进内外资经济融合发展。加强内外资企业在产品、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管理等全方位的合作,使民营企业逐步融入国际分工产业链,降低创业风险和商务成本,使先进的外向型经济、活跃的民营经济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加快培育产业集群,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和抵御经济风险能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
制造业是工业化中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GDP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现代产业中最具成长力的产业。近年来,我们一手抓先进制造业发展,优化发展布局,注重园区集聚,提升产业层次,一手抓现代服务业发展,深化政策研究,单独组建服务业发展局,实施重点推进,已获得全国出口服装加工生产基地和国家级光机电产业基地称号,2007年轻重工业比由2005年的49.5:50.5调整到43.2:56.8,服务业投资增幅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0.6个百分点,九龙山旅游度假区已成为全省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当前全市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互动趋势越来越明显,必须坚持和完善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努力实现工业经济为主向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转变。
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面向大海、紧临上海的“两海”优势,大力实施接轨上海首位战略,积极推进临港工业发展,打造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特色优势产业等五大产业集群,实现工业经济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抓住杭州湾大桥和杭浦高速建成通车的契机,推进现代物流、休闲旅游、商贸商务等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着力推进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培育,形成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功能完善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继续推进九龙山旅游度假区健康发展,打造长三角领先、全国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精品。积极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把研发设计、物流服务、咨询管理、后期服务等产业链的服务端从生产领域剥离出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竞争力。加快专业市场建设,积极发展服务外包、创意、会展等服务业,加快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直接相关联的配套服务业以及公共性服务业,带动相关制造产业的共
同发展,缩短产业结构升级的周期,带动全市经济的持续繁荣。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把创新体制机制和强化统筹协调有机结合起来改革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之源,统筹兼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方法。近年来,我们创新发展理念,致力于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注重增强发展的协调性,经济发展已开始实现向集约节约的转变、向统筹区域发展的转变、向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转变。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体制构建和工作方法上也面临紧迫的任务,需要注入新的动力,必须把创新体制机制和强化统筹协调有机结合起来。要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完善节能减排激励和约束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城乡配套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建立有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
要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善于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做到以点带面、协调推进。善于统筹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的发展,以港口经济的发展带动全市经济的繁荣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善于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推进城市发展方式、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使之互促共进、全面发展,在经济发展中不断改善民生,让全体市民更多更好地享受发展成果。
第四篇:现代服务业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现代服务业支撑,做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一要做好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做好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争取形成规模效应。根据我县的发展定位,要突出抓好物流、金融、旅游、商贸、总部经济和创意信息等6个重点行业的发展。
二要加强金融创新,做好融资服务。由于许多现代服务业具有高附加、高成长、高知识密集的特征,在产业结构调整及消费升级过程中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重知识和技术含量、轻固定资产的特点,使得过分依赖抵押品的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要求。而著作权、商标权和发明专利等各类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的产权评估、交易市场体系又尚不健全,给银行融资带来不确定的风险,仍然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围绕核心企业,以大企业为中心,为配套的中小企业,开展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融资,创新融资担保方式,应收账款质押,保理业务等,还有自身形成的收费权益质押。
三要加强渠道建设,优化金融服务。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渠道建设,为现代服务业提供结算、现金管理、财务顾问等服务。
第五篇: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双轮驱动 协同发展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双轮驱动 协同发展
对话人: 《中国远程教育》(资讯)执行主编 夏巍峰
对话嘉宾: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阮连法
近两年,当一批又一批网络学院陆续庆祝十周年之际,作为首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之一的浙江大学已经走过了16年的远程教育发展之路。十几年来,无论这条路如何风雨飘摇,政策如何变换,社会舆论峰回路转,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都未能动摇浙大远程人对远程教育事业的信心。16年不懈的努力,使这所名校成为现代远程教育的排头兵,许多学院都将其尊为楷模。
实现一流的继续教育学院
新的发展阶段,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愿景是:建设与浙江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一流的继续教育学院。
“我们认为,一流的继续教育学院的特征表现为九个标准要素:人才强、机制活、产业大、领域宽、发展快、品牌硬、资源省、效益好、后劲足。简单地说,就是要大而强,即数量要大、品质要优、声誉要好,具有强大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阮连法说。
对话
夏巍峰:这几年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发展很快,请您介绍一下浙大继续教育总的发展思路。
阮连法:远程教育与高端培训双轮驱动、协同发展是浙江大学继续教育的特色。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使命:一是要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做贡献——战略任务。二是要为学校发展起好支撑作用——存在前提。三是要为教职工的生存发展着想——本质要求。
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体现在: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办学能力;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专业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和充足的人才储备;公认的品牌声誉和持续的创新能力。
实现一流的继续教育学院,我们提出三阶段交替递进目标:总量奠定基础,内涵提升品质,声誉确定地位。我们的基本对策是: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力;转型发展,增强发展潜力。
如何做一个一流学院?首先,做一流学院需要理想。没有理想是无法把学院带向伟大目标的。一流学院首先是寿命长、可持续发展;第二,规模够大,要真正有影响力,业务量要大,经济指标要好;第三,担当社会责任,为社会做贡献。办学院要使我们的员工有合适的物质待遇、工作得到认可、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要意识到学院本身在为学校、国家做贡献。
其次,做一流学院需要奉献。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知易行难”。很多好的战略不能有效实施,主要的原因是“带队伍”没做好。怎样让你的员工爱打仗,怎样让你的员工会打仗,怎样让你的员工把仗打得有效率,这是带好队伍的三个要点。
普通员工要有责任心,基层没有责任心,基础是松的;中层干部除了责任心,还要强调上进心,中层领导要有进取意识;领导层除了责任心和上进心之外,还要有事业心,把学院当成自己事业的归属,齐心协力为学院的事业而奋斗。
最后,做一流学院需要开创。一流学院是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开创新路。但这个创新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一切根据学院发展的实际需要,在不同时期做不同的事,在发展中不断创新,破解难题,奋勇前行。
实现一流的继续教育学院,我们的办学方针是:高端培训,转变方式、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加快发展——做大做强。远程教育,稳定规模、调整结构、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做精做好。
我们提出了三大行动计划:品牌化建设为核心的高端培训发展计划,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远程教育发展计划,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为核心的和谐发展计划。
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远程学历教育如果没有‘211’、‘985’工程高校参与,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将会怎样?”阮院长一句话道出浙江大学坚守远程学历教育阵地的决心和初衷。
对话
夏巍峰:作为首批四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2012年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开始实施“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远程教育发展计划”,就该计划我想请问您几个问题。首先,浙大远程十分重视内涵建设,在您看来内涵建设包括哪几个方面,学院的做法是什么?
阮连法: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学院有九大措施。
第一,强干削枝,扶优扶强,优化学习中心结构。学习中心是学校教育思想的贯彻执行者,这些年我们全面梳理学习中心的办学状况,坚决舍弃了那些规模小、乱招生、疏于管理、不认同浙江大学办学理念的学习中心。授权招生的学习中心由最多时自管学习中心160多家,委托奥鹏190余家学习中心,到目前有80家自管学习中心和奥鹏10家学习中心进行招生,这些学习中心凝聚力强,办学理念与高校高度一致,使得招生数不降反升。
第二,优质教学资源的培育和建设。学院开设涉及人文、社科、信息、工学、医学和农学五大学科三个层次共25个专业,聘请本校优秀师资,累计研发具有浙江大学专业特色,符合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特点的优质教学资源500多门课程。同时逐步完善专业教学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学术支撑作用。为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学院有计划、分期分批开展对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的审查和评估,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目前学院已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17门,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设立课程助教制,发挥专业指导作用。由于远程教育的学习特点决定了教与学的时空分离,助教的配备不仅为学生答疑解惑,还能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指导、时间管理以及情感支持等。学院自2010年开展逐步推行课程助教制,为学生网上交互、论坛答疑、作业批改等环节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师生互动得到明显加强,课程论坛交流相对活跃。目前助教已覆盖全部专业和课程,浙大远程的学生可以享受到24小时内助教的温馨提示和答疑解惑。
第四,以统考为抓手,开展学习与辅导相结合的促学活动。统考课程能否通过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顺利毕业的重要问题。学院针对远程教育部分学生专业基础薄弱,英语学习存在困难的情况,在做好针对
2不同层次学生统考课程学习资源的同时,建立统考课程教师负责制,学习中心统考课程辅导教师负责制,开展针对性面授辅导和一对一的促学活动,全面加强统考课程的学习支持服务。促使学院各次统考通过率得到稳步提升。
第五,强化学习过程支持服务和成绩评价。学院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设立分专业的教学支持服务团队,对学生学习过程和上网情况进行全方位跟踪。在教学设计上适当提高网上作业比例,对学生作业由助教进行全部批阅点评,学生平时成绩纳入最终成绩评定。通过课程讨论室和电话、QQ等积极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长,学习成绩都有明显提高。从学生回访和调查问卷等反馈来看,学生对浙大远程学习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第六,严格毕业环节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学术水平。毕业论文是远程教育学生学业考核的最终环节,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为了满足远程学生毕业论文环节的需求,学院专门开发适合远程学生与老师实施互动的毕业论文信息平台。通过选题、定题、提纲、初稿和终稿五个环节严格把关,成绩评定参考论文过程评价。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论文选题根据在职学生的特点,鼓励学生结合本职工作和专业学习的理论开展研究,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使学生在远程学习中既收获知识,又收获成果。
第七,升级改造学习管理平台。新平台使用后在学生的学习过程管理与学习支持服务上更加完善和到位了,在平台上提供了丰富、高质的学习资源,包括课程导学、课程视频课件、课程讲稿、参考资料、作业(离线、在线)、练习及模拟试卷、自我测试等内容,在学习支持上提供了课程论坛、课程在线答疑、我的错题、教师博客、课堂笔记、课程调查和同学录等。
第八,开发移动学习,拓展学习渠道。学院加大投入,转换现有课件制式,发布了适合移动学习的MP4课件、自主开发了基于Android手机的移动学习客户端和基于iOS的移动学习客户端,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第九,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开展“大不自多,海纳江河”征文、口号征集、摄影、远程骄子评选等系列活动,增加学生对浙江大学精神的认同和自身的归属感,从而提高学生维护浙江大学品牌的自觉性。
夏巍峰:到目前为止,浙大远程发布的移动MP4课件是否已经覆盖到所有课程?学院重点投入建设的基于Android/iOS客户端的移动学习的平台进展如何?
阮连法:学院自2010年开始,已累计发布涉及307门课程的8164个MP4课件,截至2013年4月8日,共计有2.1万余名学生,累计下载129万余次。
在2011年年底学院自主开发发布Android手机移动学习客户端的基础上,2012年完善并提供学员基于移动终端的考试成绩、学籍状态、教学计划、教学日历、学费剩余、作业情况等常用查询,以及新增学院和学习中心人员登录使用功能等。截至2013年4月8日,使用Android终端访问移动学习的平台的学生达4136人,累计访问人次达10.6万。
2012年学院组织开发面向iOS系统的移动学习客户端,并于当年10月在苹果应用商店成功上线相关应用程序,包括面向iPhone及iPod的“浙大远程”以及面向iPad的“浙大远程HD”的应用,实现了基于iPhone和iPad的学院门户新闻动态、远程教育招生简章、通知通告、常用查询,以及课程视频课件与电子讲稿的在线点播和下载学习等功能。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8日,半年左右的时间,使用iOS终端访问移动学习的平台的学生达2413人,累计访问人次1.6万。
夏巍峰:学院下一步在移动学习方面的计划是什么?您对移动学习的发展前景有什么看法?
阮连法:按照继续教育学院2013年重点工作部署,学院将继续深入开展移动学习的相关实践与应用,拟实施移动学习的平台的二期开发。平台二期开发将在一期建成基于移动学习客户端实现通知新闻、常用查
3询、课件点播和下载学习的基础上,增加相关的移动学习交互功能,如基于移动终端的网络实时答疑、课程论坛和在线作业等,以便为浙大远程学员提供更为便利、丰富的移动学习支持服务。
服务远程学员学习,提升“浙大远程”品牌内涵是移动学习开发应用的宗旨。
移动学习首先作为在线学习的补充和完善,满足了人们基于移动终端在移动环境的学习需要。D-Learning、E-Learning、M-Learning应该并存,让学习者有更多学习方式可选择。
做大做强高端培训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高端培训从2006年开始起步,当年收入只占了全院总收入的4.5%,此后稳步上升,2010年收入达到1亿元。2011年年初,在学院制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高端培训“2455发展指标”:争取办学规模在3000万元以上的中心达到2个以上;办学规模在2000万以上的中心达到4个以上;同时目前的培训中心均达到千万元以上规模;学院高端培训总收入占学院办学总收入的50%;占全校高端培训总收入的50%。
2012年学院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381期,培训总人数达67675人次,总收入1.91亿元,占了学院总收入的56%,这个数字也占了全校高端培训总收入的58%。2012年有1个培训中心年收入达到6276万元,有3个培训中心年收入超过2000万元,有2个培训中心年收入超过1500万元,开启了高端培训“2455发展指标”的新篇章。
对话
夏巍峰:一流的大学必定有一流的继续教育,在非学历继续教育方面,浙大提出了“以品牌化建设为核心的高端培训发展计划”,请您介绍发展计划的具体内容?
阮连法:学院非学历教育发展(即高端培训)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先进的办学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高端培训要做大做强,一是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的办学理念;二是要实现区域化、特色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战略;三是要利用在本区域的资源与管理优势,打造在区域内有号召力、影响力,在区域外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继续教育品牌。通过多年的实践,已逐步形成具有浙大特色的高端培训理念,即坚持“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人才培养”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高层次、高水平、高效益、国际化”的办学目标;坚持规模、质量与效益相统一,质量优先的发展思路;坚持体现浙大综合学科优势与浙江区域经济发展领先优势的办学特色。
第二,独特的办学特色。特色一:学科交叉、专题优化。浙江大学高端培训充分利用浙江大学学科齐全、交叉融汇的办学优势,强化新知识、新技能、新信息汇集的前沿理论教学模式。特色二:中外会通、深度研修。充分发挥浙江大学的国际影响力和广泛的国际化交流网络,畅通国际办学合作渠道。通过引进培训项目与课程模块、聘请外教、赴外学习考察、参加各种国际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培养学员国际化视野与理念。特色三:现场教学、案例分析。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形成以反映浙江省及长三角区域创新为主线,以经济社会发展典型经验为题材,以干部能力提升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建设了一批反映时代特征、地
4方特色和培训需求的城市管理、民营企业、区域市场、产业园区和新农村建设等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现场教学示范点。特色四:产学结合、定制培养。积极搭建产学研创合作平台,在干部教育培训之外,提供科研成果转化、招商引资、地方服务等增值服务,积极搭建产学研创交流、对话、合作平台。融入浙江发展模式和浙商精神,定制开发时代浙商、新浙商、经典工商管理等系列企业总裁特色培训项目。特色五:校地互动、区域合作。根据不同地区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打造培训特色项目,推动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东西部互动。特色六:严谨教学、专业服务。浙江大学高端培训拥有一套科学高效的培训流程,包括项目的准备、实施和推广。在管理服务方面践行精细的管理服务理念,力求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管理服务队伍。同时,为了更好地提升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还设立了培训课程质量控制与监督机制。
第三,突出的学科优势。浙江大学是一所国家重点建设、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大学,在学科门类上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2大门类,学科齐全。在教学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以世界一流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者。在学术资源上注重精研学术和科技创新,建设一批开放性、国际化的高端学术平台,汇聚了各学科的学者大师和高水平研究团队。
第四,优质的师资队伍。高端培训的师资队伍应由理论派与实践派结合、高校师资与社会师资结合、国内师资与国际师资结合。目前,浙江大学已拥有一定数量、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高端培训师资队伍,其中包括理论功底深厚的学者专家,也包括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学者型官员以及来自一线的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者。高端培训的教师一要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观点要新颖,视角要独特,不能人云亦云;二要具备一定的授课艺术,要能够高层建瓴、深入浅出,要使学员坐得住、听得进;三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多使用案例教学,使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掌握有关领域的前沿知识的同时能触类旁通,学以致用。第五,有力的办学支撑。随着高端培训规模的不断扩大,培训需求的多样化和高标准化,学校在办学条件上必须作出相应的改善和优化。根据浙江大学现有校区的功能定位,学校已经把华家池作为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和全校高端培训的主校区。华家池校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环境优美、景色怡人,是集学习、生活和文体活动于一体的高端培训的理想之地。现在学校正对华家池校区现有设施进行大范围的改造,对办学资源进行进一步整合,以期打造出集教学、办公与生活为一体的高标准、国际化的高端培训场所,为高端培训提供强有力的办学支撑。
第六,高效的运行机制。浙江大学从办学实际需要出发,改革内部组织架构,建立了顺应高端培训质量观的组织体系。学校模拟企业化运作,主管机构履行协调职能,办学单位实行独立核算,相互监督制约,形成了责权分明、协调高效的运作机制。
在管理体制方面,通过系统的制度设计,逐级分权而使下层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目前,浙江大学实行的管办分离,办学实体内部企业化运作的体制已经初显优势。办学实体责、权、利清晰,对市场反应快捷、办学积极性较高。
在评估机制方面,建立了分层、多元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如授课质量评估,现场教学效果评估和总体办学评价等。通过教学质量评估对课程进行反思和革新,进而推动课程的科学开发。整体办学效果评估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办学声誉。
多项措施打造和谐学院
16年来,务实踏实的浙大远程人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推动学院走在远程教育的第一梯队。如今,在远程教育和高端培训双轮驱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保证这种热情不削弱,学院提出了“以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为核心的和谐发展计划”。
对话
夏巍峰: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和高端培训双轮驱动、协同发展显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您在总体发展思路中提到的“以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为核心的和谐发展计划”,请您介绍发展计划的具体内容?
阮连法:在实施以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为核心的和谐学院发展计划方面,我们主要的思路和措施有: 一,完善学院用人机制和考核办法。根据学院事业发展的需要,围绕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建设,我们不断完善干部考核制度、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着力构建“团结、进取、高效、有序”的和谐学院。截至去年年底,学院教职工约300人,其中人事代理人员(院聘人员)占65%,他们已成为学院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如何发挥好他们的作用事关重大,面上我们采取先解决政治待遇,逐步解决经济待遇的措施;让骨干享受与校聘人员同等的待遇。
二,建立以职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的学习培训制度。学院在每年发展基金中划拨一定比例的经费作为学院干部、职工学习培训的专项经费。鼓励干部、职工在职提升学历,同时利用多种渠道,境内境外结合,分批分期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学习、培训,鼓励干部、职工多出研究成果,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三,以人为本的学院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主题,以人为本,立足学院,丰富和弘扬求是创新精神,逐步凝练出富有特色的学院文化理念,形成“以崇高的理想引导人、共同的目标凝聚人、良好的氛围团结人、先进的文化熏陶人、合理的政策激励人、蓬勃的事业造就人”的发展氛围。
四,以“平安学院”创建活动为重点的制度建设。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院务公开制度、“三重一大”和“双代会”制度等,充分发挥干部、职工在学院民主管理中的作用,推进学院民主决策和科学发展。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学院已经有了一支结构相对合理、富有职业理想和专业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的事业将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整理/本刊记者 吕瑶)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经验
◎ 远程教育与高端培训双轮驱动、协同发展。
◎ 提出三大行动计划:以品牌化建设为核心的高端培训发展计划,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远程教育发展计划,以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为核心的和谐发展计划。
◎ 形成具有浙大特色的高端培训理念,即坚持“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人才培养”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高层次、高水平、高效益、国际化”的办学目标;坚持规模、质量与效益相统一,质量优先的发展思路;坚持体现浙大综合学科优势与浙江区域经济发展领先优势的办学特色。
来源:《中国远程教育》(资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