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工会向地方过渡后职能干部资源问题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3:1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街道工会向地方过渡后职能干部资源问题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街道工会向地方过渡后职能干部资源问题调研报告》。

第一篇:街道工会向地方过渡后职能干部资源问题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工会的工作思路有了较大的战略性调整,工作重点向县区和乡镇街道工会组织倾斜,有力推动了县区工会标准化、基层工会规范化、非公企业“六有”化、乡镇街道总工会干部专职化、非公企业工会主席职业化等工会组织体系建设。截至2008年3月,**省**市84个乡镇(51个)街道(33个)分别召

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全部组建了总工会,顺利完成了乡镇街道工会向地方工会的历史性平稳过渡。在这里应该强调的是,虽然多数乡镇街道成立总工会已有数年,但其工作思路、工作机制、活动方式等还处于初创阶段。

一、履行地方工会职能是乡镇街道总工会的本质定位

计划经济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乡镇街道除了管理个别集体企业外,没有其他企业,当时的乡镇街道工会只是起到基层工会组织的职能作用。90年代,乡镇街道的民营经济开始有了较大发展。这时乡镇街道工会的职能扩展为双重性,对所属企事业单位、机关工会都得兼顾,有其基层工会的一面,又有其地方工会的职能。2000年之后,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其经济总量和从业人员急剧增长。尤其是近几年,非公企业和进城务工人员成倍增长,工会组建工作和发展会员任务以及大量的维权工作都在县区和乡镇街道工会。2005年,全总下发《关于开展建立乡镇(街道)总工会试点工作的意见》,这个《意见》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工会的组织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向更符合工会工作规律发展。乡镇街道总工会是我国经济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产物,伴随着非公企业和进城务工人员成倍增长应运而生,是应对市场经济、劳动关系发展变化的有效组织形式。从目前的实践看,乡镇街道总工会既不是以前意义上的基层工会组织,也不是县区工会的派出机构,它的职能定位应该锁定为县区总工会领导的下级地方工会。乡镇街道总工会是在同级党委和上级地方工会的领导下,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履行地方工会领导职责,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一级地方工会组织,是本地区所属的企业、事业、机关单位工会组织的领导机关。

为了更好地体现地方工会的职能,在建立健全乡镇街道总工会过程中,应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严格按照地方工会的组建要求,建立健全领导机构。一是不能采取自然过渡的形式,应召开乡镇街道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两委,并在两委第一届一次全委会上分别产生各自的领导班子;二是在本地区注册并正常生产经营的部分规模企业工会主席应吸收到本级工会委员会,担任委员、常委或者副主席等职。从组织上明确和体现地方工会的职能。

2、全委(扩大)会议作为制度长年坚持下去。每年年初,乡镇街道总工会应召开届次规范的全委(扩大)会议,工会主席代表本届常委会做年度工作报告,分管书记到会并讲话。同时履行必要的民主程序,及时替补、增补、补选委员、常委、副主席等。从制度上规范和体现乡镇街道总工会的地方工会职能。

3、健全内部组织机构。根据其地方工会的职能,应设两部一室。组织部具体负责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和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维权部具体负责职工的维权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素质工程和协调工作。本着精干、高效和坚持会员群众办工会的原则,部门领导可由副主席以及担任委员、常委职务的规模非公企业工会主席直接出任,以解决专干少的突出矛盾。从组织机构上确定和体现地方工会的职能。

4、理顺与基层工会联合会、联合基层工会的隶属关系。基层工会联合会和联合基层工会均属于基层工会组织的范畴,它无权替代乡镇街道总工会。行业性质或地理位置相近的两个以上独立的非公企业工会,可根据需要建立基层工会联合会,可挂靠在乡镇街道总工会或某一骨干企业,隶属于乡镇街道总工会;不足25人的若干个企业工会分会或工会小组按地域、行业联合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其应视为一个独立的基层工会统计和管理,可挂靠在某一骨干企业,隶属于乡镇街道总工会。从隶属关系上明确和理顺地方工会的职能。

二、实现干部专职化是组建乡镇街道总工会的重要标志

乡镇街道工会过渡到乡镇街道总工会,不是量的概念,而是实质性的职能变化。实践告诉我们,乡镇街道总工会作为地方工会,在干部问题上必须有实质性突破,即干部专职化势在必行。如果说,乡镇街道成立总工会之后,干部专职化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或者得不到同级党委和上级工会的应有重视,这就等于前功尽弃,意味着我们组建的乡镇街道总工会不过是形式上的地方工会,而实质、标志性的问题远没有得到解决。当然,现阶段增加干部编制职数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当前乡镇街道严格控制行政编的形势下更是如此。我们深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乡镇街道总工会干部编制职数将成为现实。但我们不能只是观望

和等待,而应积极采取过渡性的补救措施,以便正常履行地方工会的职能。**市的做法是,通过社会招聘、启用二线干部、机关内部调剂、聘用学校转岗老师等途径对全市84个乡镇街道总工会全部配齐了专职干部。j顷城区总工会在区委及乡镇街道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积极争取,对所属9家乡镇街道总工会主席均按正科级进行了高配,并全部配备了年富力强的专职工

会副主席,极大地推动了工会工作的开展,在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

乡镇街道总工会干部实现专职化的基本依据是:首先,乡镇街道总工会与乡镇街道工会有质的区别,是一级基层工会组织的领导机关,实现干部专职化是其特有的职能和工会领导机关性质决定的。其次,乡镇街道总工会承担着本地区职工稳定和职工维权的艰巨任务,同时对非公企业的建会、建制、建家工作担当着组织者和推动者,实现干部专职化是其目标任务决定的。第三,县区工会专职工作人员原则上按职工人数的万分之四配备。当前,随着市场化、城镇化的不断深入,乡镇街道职工人数急剧增长,普遍都在2000—3000人以上。因此,乡镇街道总工会作为地方工会配备专职干部1—2名是正当的。第四,在没有干部编制职数的情况下,通常由市、县区工会共同商议决定干部的使用,其工资等费用也由市、县区工会共同承担。因此,现阶段的干部使用,主要取决于市、县区两级工会的经费承担实际能力。

三、配置应有的资源是构建乡镇街道总工会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来,市、县区工会在同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上级工会的精心关怀下,其工作环境和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履行地方工会的社会职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知道,作为地方工会,在资源问题上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和手段,以工作活跃、作用明显的实际行动把党组织和职工群众的厚望、期望值变为现实;二是继续向党和政府以及上级工会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手段,包括人力资源和无形资源,以适应工会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能;三是举全会之力进行整合,深入挖掘和创造自身潜在资源,以不断强化和完善维权机制和手段。目前,乡镇街道总工会虽然履行地方工会职能,但作为新生事物,缺乏起码的资源和手段,也不具备自身强化资源的能力。在这种条件下,解决乡镇街道总工会的资源和手段必须得到同级党委、政府以及上级工会的鼎力支持。比如,把非公企业包括规模以上企业工会进行属地化管理,并把建会审批、评优、经费划拨等全部下放到乡镇街道总工会,由他们直接处置,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乡镇街道总工会的积极性,为全面提升全区乡镇街道总工会的整体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前,市、县区工会对乡镇街道总工会的资源配置方面应做好以下工作:

1、要进一步重视基层工作。乡镇街道总工会是县区工会的下级工会,是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的主战场。当前,党组织和上级工会对乡镇街道总工会寄予厚望,本地区非公企业员工包括农民工对其期望值也在急剧上升。新形势要求乡镇街道总工会必须在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方面发挥其他组织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么,作为上级工会和同级党政,应关心到位、保护到位、倾斜到位,做到扶一把、送一程,为其切实履行地方工会的社会职能营造良好氛围。也就是说,同级党政和上级工会应以资源倾斜的形式,支持其履行职责,支持其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2、赋予其独立的经费管理和支配权。**省各市、县区工会对乡镇街道总工会的经费来源、留成比例、活动补贴等问题已经研究探索了许多年。目前,各市对乡镇街道总工会的活动费用普遍采用由市、县两级工会共同承担的办法。这种补贴的办法近几年确实起了很大作用.但毕竟是过渡性的应急措施,远未形成长效、规范的运行机制。当前,乡镇街道总工会作为一级地方工会,必须配置应有资源,必须在经费方面拥有独立的管理支配权,这是夯实其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省工会经费收缴工作采用地税代收的方法已有数年。从长远看,这种收缴工会经费的模式,为乡镇街道总工会拥有经费独立管理权创造了条件。应该强调的是,首先,以注重解决其经费独立管理权为前提,不搞一刀切,不搞一个模式,即根据乡镇和街道的不同情况,分别赋予适合自己的模式;其次,对已明确属地到县区管理的企业,必须全部下放到县区实行地税代缴,为进一步加大乡镇街道总工会的经费留成比例创造有利条件;第三,注册经营在乡镇街道的企业,应责成所在地税部门代征代缴工会经费,以便扩大乡镇街道总工会的经费来源。

3、重要活动下移到乡镇街道进行。灵活的工作方式是工会组织的一大优势,但其活动方式作为工作内容的表现形式,必须符合或适应发展着的新形势。市级工会根据工作重心要下移的原则精神,除重大活动外,大部分活动都要下移到县区委局、产业工会,尤其是下移到乡镇街道总工会进行,以此扩大其在社会上的重要影响。市级以上工会主要应加强理论政策研究、搞好源头参与,加强工作指导,搞好高层次、高质量的干部培训,为推进基层工会建设提供理论、法律、政策和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4、使其拥有更多的手段。非公企业包括规模以上的非公企业应实行属地化管理,同样,原市属地方改制企业,原则上也应实行属地化管理。根据党群组织归口统一管理的原则,党组织归哪个乡镇街道,工会组织同样归到哪个乡镇街道总工会管理。有关组织审批、评优等应由所在乡镇街道总工会直接办理。

第二篇: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调研报告(推荐)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当前,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推动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现结合乡镇实际,对推动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做如下思考:

一、基础与现状

近年来,我们通过建立健全人员、经费、制度等方面的机制,推进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健全运行机制,确保了农村有人干事。坚持把第一书记选派与机关干部驻村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建立“村(社)第一书记 驻村干部”三位一体的帮带模式,实现了县镇村三级发展资源的无缝对接和有序流动。按照“推荐—考察—聘用—培养”的流程,为全镇XX个村配备XX名后备干部,下文任命XX名后备干部为村主任助理,有效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县级统筹安排3名优秀大学生到我镇X个村担任村官,有效推动了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和倾斜。

2.落实投入机制,确保了农村有钱办事。坚持对上争取与本级投入相结合,先后整合资金1亿多元,强力推动农村水、电、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配套XX万元资金,落实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农村退职干部生活补贴和村(社区)干部意外伤害保险等政策,提高了村级干部待遇。新增XX万元村级党建工作经费和3万元关爱救助资金,为村级党建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何家湾村产业带动型、茅坪场镇能人带动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增强了村级自我造血功能。

3.完善工作机制,确保了农村有房理事。不断强化村级阵地建设,先后投入资金XXX多万元,建设、改造、完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全镇XX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全面提档升级,创建“五务合一”示范点X个、“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示范点3个。充分发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阵地作用,针对农民外出务工、子女留守无依的难题,开办关爱留守儿童“阳光家园”,惠及全镇XXX多名留守儿童,此举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问题与原因

总的来说,近年来我们统筹配置城乡执政资源,在推动城乡一体发展、缩小城乡二元差距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深入推进这项工作中,也遇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的内在动力不够强。目前,推进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主要依靠县级的强力推动。但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参与统筹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主要是由于机关、企业、村居等不同领域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缺乏利益共同点和互动结合点,城市与农村之间、机关与基层之间工作条块分割,资源配置失衡的现象仍然较为突出。

2.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的利益格局不够畅。统筹配置城乡执政资源是“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面”,需要开展的工作必然涉及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但目前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执政资源相对匮乏,而城市执政资源相对闲置,存在联而不紧、联而不顺、联而不宽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乡执政资源统筹配置。

3.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的联动效应不够强。当前,在推动城乡执政资源统筹配置工作中,一定程度上靠的是组织手段“拉线搭桥”,“统筹”不够深入、“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较为突出,缺乏个性化的有效载体,因各地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程度不同,工作对接存在困难,结对双方仅在某个区域结成对子,活动载体较为缺乏,活动内容较为单一。

三、对策与建议

执政资源向基层特别是向农村倾斜,重中之重是要加大对农村组织、人力、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形成集中力量抓基层、整合资源打基础的生动局面。

1.要推动组织资源向基层倾斜。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必须进一步优化组织设置,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的科学化水平,推动城乡组织动态延伸和全方位覆盖,实现城乡统筹下的组织新格局。一要坚持城乡联建。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机关、社区、农村、非公党建工作全部纳入规划,积极推进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等模式,推动城乡组织动态延伸和全覆盖,实现城乡统筹下的“大党建”新格局。二要坚持城乡联动。推行以城带乡、以企带村、村村互动和党群部门与党建弱村、涉农部门与经济穷村、政法部门与治安差村共建模式,以强带弱,共同提高。三要坚持城乡联帮。积极开展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活动,通过送项目、送资金、送技术、送温暖等方式,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2.要推动人力资源向基层倾斜。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从根本上讲,差在人力资源上。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将富集于城市的党政人才、实用人才、创业人才等各类人力资源引导、凝聚到基层,切实解决基层人才匮乏的问题。一是要选贤荐能,建强乡镇“领军团队”。进一步拓宽城乡干部交流渠道,真正建立起人才到一线锻炼、干部从基层选拔的长效机制。定期从县直机关及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和挂职力度。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定向招录事业单位人员力度,努力锻造一支既精于机关业务工作又熟悉农村工作的“复合型”干部队伍。二是要选育并举,配强村居“领头雁群”。创新村级班子选配理念,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企业老板、复员军人及返乡务工人员中公开选拔能人“村官”。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破新农村建设人才“短板”。三是要广揽贤才,蓄储“源头活水”。农村人才缺口巨大,而当前大量返乡农民工,正是农村发展的生力军。要进一步细化城乡统筹的创业扶持机制,对有志创业的城乡党员,在创业资金上给予扶。要强化教育引导,大力引导创业型人才入党,为建设“创业发展型”党员队伍蓄储充沛的“源头活水”。

3.要推动财力资源向基层倾斜。推进执政资源向基层倾斜,必须将财力资源向基层倾斜,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做实基层、打牢基础上取得明显成效,让群众确实感受到基层工作带来的新成效、新变化。

一是要把财力资源向基层倾斜体现在阵地建设上。以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依托,整合资源,推动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农村综合(农资)服务社等集中布点,增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综合功能。

二是要把财力资源向基层倾斜体现在社会建设上。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八字经,加大对农村社会建设领域的投入,确保农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三是要把财力资源向基层倾斜体现在资源整合上。坚持把城市的资金、项目、人才优势与农村的土地、资源、劳动力优势等进行有机整合。注重发挥产业纽带作用,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级农技推广机构与乡村党组织联姻,通过建基地、建企业、建协会形式,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

第三篇:关于建立健全乡镇街道总工会干部资源问题的调研报告(精)

关于建立健全乡镇街道总工会干部资源问题的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工会的工作思路有了较大的战略性调整,工作重点向县区和乡镇街道工会组织倾斜,有力推动了县区工会标准化、基层工会规范化、非公企业“六有”化、乡镇街道总工会干部专职化、非公企业工会主席职业化等工会组织体系建设。截至2008年3月,**省**市84个乡镇(51个)街道(33个)分别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全部组建了总工会,顺利完成了乡镇街道工会向地方工会的历史性平稳过渡。在这里应该强调的是,虽然多数乡镇街道成立总工会已有数年,但其工作思路、工作机制、活动方式等还处于初创阶段。

一、履行地方工会职能是乡镇街道总工会的本质定位

计划经济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乡镇街道除了管理个别集体企业外,没有其他企业,当时的乡镇街道工会只是起到基层工会组织的职能作用。90年代,乡镇街道的民营经济开始有了较大发展。这时乡镇街道工会的职能扩展为双重性,对所属企事业单位、机关工会都得兼顾,有其基层工会的一面,又有其地方工会的职能。2000年之后,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其经济总量和从业人员急剧增长。尤其是近几年,非公企业和进城务工人员成倍增长,工会组建工作和发展会员任务以及大量的维权工作都在县区和乡镇街道工会。2005年,全总下发《关于开展建立乡镇(街道)总工会试点工作的意见》,这个《意见》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工会的组织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向更符合工会工作规律发展。乡镇街道总工会是我国经济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产物,伴随着非公企业和进城务工人员成倍增长应运而生,是应对市场经济、劳动关系发展变化的有效组织形式。从目前的实践看,乡镇街道总工会既不是以前意义上的基层工会组织,也不是县区工会的派出机构,它的职能定位应该锁定为县区总工会领导的下级地方工会。乡镇街道总工会是在同级党委和上级地方工会的领导下,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履行地方工会领导职责,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一级地方工会组织,是本地区所属的企业、事业、机关单位工会组织的领导机关。

为了更好地体现地方工会的职能,在建立健全乡镇街道总工会过程中,应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严格按照地方工会的组建要求,建立健全领导机构。一是不能采取自然过渡的形式,应召开乡镇街道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两委,并在两委第一届一次全委会上分别产生各自的领导班子;二是在本地区注册并正常生产经营的部分规模企业工会主席应吸收到本级工会委员会,担任委员、常委或者副主席等职。从组织上明确和体现地方工会的职能。

2、全委(扩大)会议作为制度长年坚持下去。每年年初,乡镇街道总工会应召开届次规范的全委(扩大)会议,工会主席代表本届常委会做工作报告,分管书记到会并讲话。同时履行必要的民主程序,及时替补、增补、补选委员、常委、副主席等。从制度上规范和体现乡镇街道总工会的地方工会职能。

3、健全内部组织机构。根据其地方工会的职能,应设两部一室。组织部具体负责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和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维权部具体负责职工的维权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素质工程和协调工作。本着精干、高效和坚持会员群众办工会的原则,部门领导可由副主席以及担任委员、常委职务的规模非公企业工会主席直接出任,以解决专干少的突出矛盾。从组织机构上确定和体现地方工会的职能。

4、理顺与基层工会联合会、联合基层工会的隶属关系。基层工会联合会和联合基层工会均属于基层工会组织的范畴,它无权替代乡镇街道总工会。行业性质或地理位置相近的两个以上独立的非公企业工会,可根据需要建立基层工会联合会,可挂靠在乡镇街道总工会或某一骨干企业,隶属于乡镇街道总工会;不足25人的若干个企业工会分会或工会小组按地域、行业联合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其应视为一个独立的基层工会统计和管理,可挂靠在某一骨干企业,隶属于乡镇街道总工会。从隶属关系上明确和理顺地方工会的职能。

二、实现干部专职化是组建乡镇街道总工会的重要标志

乡镇街道工会过渡到乡镇街道总工会,不是量的概念,而是实质性的职能变化。实践告诉我们,乡镇街道总工会作为地方工会,在干部问题上必须有实质性突破,即干部专职化势在必行。如果说,乡镇街道成立总工会之后,干部专职化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或者得不到同级党委和上级工会的应有重视,这就等于前功尽弃,意味着我们组建的乡镇街道总工会不过是形式上的地方工会,而实质、标志性的问题远没有得到解决。当然,现阶段增加干部编制职数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当前乡镇街道严格控制行政编的形势下更是如此。我们深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乡镇街道总工会干部编制职数将成为现实。但我们不能只是观望和等待,而应积极采取过渡性的补救措施,以便正常履行地方工会的职能。**市的做法是,通过社会招聘、启用二线干部、机关内部调剂、聘用学校转岗老师等途径对全市84个乡镇街道总工会全部配齐了专职干部。j顷城区总工会在区委及乡镇街道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积极争取,对所属9家乡镇街道总工会主席均按正科级进行了高配,并全部配备了年富力强的专职工会副主席,极大地推动了工会工作的开展,在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乡镇街道总工会干部实现专职化的基本依据是:首先,乡镇街道总工会与乡镇街道工会有质的区别,是一级基层工会组织的领导机关,实现干部专职化是其特有的职能和工会领导机关性质决定的。其次,乡镇街道总工会承担着本地区职工稳定和职工维权的艰巨任务,同时对非公企业的建会、建制、建家工作担当着组织者和推动者,实现干部专职化是其目标任务决定的。第三,县区工会专职工作人员原则上按职工人数的万分之四配备。当前,随着市场化、城镇化的不断深入,乡镇街道职工人数急剧增长,普遍都在2000—3000人以上。因此,乡镇街道总工会作为地方工会配备专职干部1—2名是正当的。第四,在没有干部编制职数的情况下,通常由市、县区工会共同商议决定干部的使用,其工资等费用也由市、县区工会共同承担。因此,现阶段的干部使用,主要取决于市、县区两级工会的经费承担实际能力。

三、配置应有的资源是构建乡镇街道总工会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来,市、县区工会在同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上级工会的精心关怀下,其工作环境和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履行地方工会的社会职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知道,作为地方工会,在资源问题上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和手段,以工作活跃、作用明显的实际行动把党组织和职工群众的厚望、期望值变为现实;二是继续向党和政府以及上级工会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手段,包括人力资源和无形资源,以适应工会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能;三是举全会之力进行整合,深入挖掘和创造自身潜在资源,以不断强化和完善维权机制和手段。目前,乡镇街道总工会虽然履行地方工会职能,但作为新生事物,缺乏起码的资源和手段,也不具备自身强化资源的能力。在这种条件下,解决乡镇街道总工会的资源和手段必须得到同级党委、政府以及上级工会的鼎力支持。比如,把非公企业包括规模以上企业工会进行属地化管理,并把建会审批、评优、经费划拨等全部下放到乡镇街道总工会,由他们直接处置,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乡镇街道总工会的积极性,为全面提升全区乡镇街道总工会的整体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前,市、县区工会对乡镇街道总工会的资源配置方面应做好以下工作:

1、要进一步重视基层工作。乡镇街道总工会是县区工会的下级工会,是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的主战场。当前,党组织和上级工会对乡镇街道总工会寄予厚望,本地区非公企业员工包括农民工对其期望值也在急剧上升。新形势要求乡镇街道总工会必须在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方面发挥其他组织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么,作为上级工会和同级党政,应关心到位、保护到位、倾斜到位,做到扶一把、送一程,为其切实履行地方工会的社会职能营造良好氛围。也就是说,同级党政和上级工会应以资源倾斜的形式,支持其履行职责,支持其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2、赋予其独立的经费管理和支配权。**省各市、县区工会对乡镇街道总工会的经费来源、留成比例、活动补贴等问题已经研究探索了许多年。目前,各市对乡镇街道总工会的活动费用普遍采用由市、县两级工会共同承担的办法。这种补贴的办法近几年确实起了很大作用.但毕竟是过渡性的应急措施,远未形成长效、规范的运行机制。当前,乡镇街道总工会作为一级地方工会,必须配置应有资源,必须在经费方面拥有独立的管理支配权,这是夯实其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省工会经费收缴工作采用地税代收的方法已有数年。从长远看,这种收缴工会经费的模式,为乡镇街道总工会拥有经费独立管理权创造了条件。应该强调的是,首先,以注重解决其经费独立管理权为前提,不搞一刀切,不搞一个模式,即根据乡镇和街道的不同情况,分别赋予适合自己的模式;其次,对已明确属地到县区管理的企业,必须全部下放到县区实行地税代缴,为进一步加大乡镇街道总工会的经费留成比例创造有利条件;第三,注册经营在乡镇街道的企业,应责成所在地税部门代征代缴工会经费,以便扩大乡镇街道总工会的经费来源。

3、重要活动下移到乡镇街道进行。灵活的工作方式是工会组织的一大优势,但其活动方式作为工作内容的表现形式,必须符合或适应发展着的新形势。市级工会根据工作重心要下移的原则精神,除重大活动外,大部分活动都要下移到县区委局、产业工会,尤其是下移到乡镇街道总工会进行,以此扩大其在社会上的重要影响。市级以上工会主要应加强理论政策研究、搞好源头参与,加强工作指导,搞好高层次、高质量的干部培训,为推进基层工会建设提供理论、法律、政策和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4、使其拥有更多的手段。非公企业包括规模以上的非公企业应实行属地化管理,同样,原市属地方改制企业,原则上也应实行属地化管理。根据党群组织归口统一管理的原则,党组织归哪个乡镇街道,工会组织同样归到哪个乡镇街道总工会管理。有关组织审批、评优等应由所在乡镇街道总工会直接办理。

上一页

[1]

第四篇:工会资源及手段基本认识调研报告

争取更多资源与实现资源绩效最大化

中国工会十五大上,中央提出要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把党政所急、职工所盼、工会所能的事交给工会去办,为工会工作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这是中央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高度,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群众工作、发挥工会组织重要作用的新思想新观点。最近,浙江省总工会就

贯彻中央指示精神、争取更多资源手段问题进行了调研,到杭州、宁波、舟山和义乌市、萧山区工会走访座谈,对这些地区工会整合资源推进工作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了对中央这一决策重要性的认识,激发我们对贯彻中央指示精神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一、对资源和手段问题的基本认识

(一)对资源和手段的理解。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确立,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和《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工会更好地协调劳动关系、化解劳动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工会在新形势下,协调劳动关系的责任更加重大,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的要求更加紧迫,中央要求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是从保证工会组织履行社会职能、发挥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作用的高度提出来的。工会的资源和手段是指工会在履行社会职能中所需要的权利(力)和条件。对资源手段的认识,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从获得方式看,一般有法律授予性资源,即工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依据法律和政策所拥有的权利和条件,如组织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对企业安全生产实行群众性监督等;党政赋予性资源,指党和政府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赋予工会一定的权力性职能和条件,如工会定期与政府召开联席会议、工会参与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等;工会争取性资源,就是工会为了履行社会职能从社会整体资源中通过争取得到的权利和条件,如舆论媒体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宣传,运用调解、仲裁等司法和非司法途径维护职工权益等。从内涵性质看,一般有政治性资源,党的领导是中国工会与世界各国工会最大的区别,也是中国工会最大的政治资源,如党委定期听取和研究工会工作,帮助工会解决工作难题,为工会工作指明方向、创造条件,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工会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经济性资源,《工会法》赋予工会独立的经费收缴、管理和使用的权力,这是其他群众团体无法比及的重要经济资源,而且工会拥有独立的工会资产管理使用权利,政府还对工会工作和活动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对工会资产的保值增值给予政策优惠等。文化性资源,工会是职工群众的“大学校”,拥有许多工人文化宫、俱乐部、职工学校等文化阵地和职工艺术团、文工团、电影放映队和各种文化协会等职工文化队伍及文艺骨干。从表现形态看,有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主要包括开展工作的人员、资金和物质基础;无形资源则是工作中形成的品牌、叫响的口号,如“五一劳动奖章”的评选、“工人先锋号”的创建、“有困难找工会”的口号等。

(二)各地工会对资源和手段的认识。

调研中,各地工会在谈到资源和手段问题时,分别从其属性、定位等多层面、多角度作了思考,特别是对现有工会资源手段的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杭州市总从共享型资源、借用型资源和分享型资源三个层次进行了归类,提出了充分运用现有资源、科学分析各类资源、积极争取新的资源的思路。他们认为,三类资源中应首先开发共享型资源,由工会更多地创造载体,联合其他部门做好工作,如杭州“春风行动”;其次努力争取借用型资源,借用党政部门的力量和手段协助工会做好工作,如税务代征;三要慎用分享型资源。宁波市总梳理了近年来借用社会资源开展的工作,如政府授权的劳模评比、与发改委联合组织重点工程立功竞赛、与组织部联合开展“三级联创”、与劳动保障局联合评聘“首席工人”、党政领导挂帅的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财政支持下建立的职工大病医疗互助保障制度、安全生产共监共管机制、党政工联手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会经费税务代征等。目前宁波市总与社会联办联做、互借资源、互相支持的工作涵盖了工会工作的许多方面。萧山区总对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运用有独到的认识,他们认为有形资源是工会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可忽缺的前提条件;无形资源包括工会参与政治的影响度,党政重视的支持度等,特别在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政策、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工会要有话语权,给予工会作为重要社会政治团体和政治力量相应的政治地位,把工会工作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补充”来定位。

(三)工会争取和运用资源手段的总体评价。

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的

第五篇:工会资源及手段基本认识调研报告

中国工会十五大上,中央提出要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把党政所急、职工所盼、工会所能的事交给工会去办,为工会工作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这是中央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高度,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群众工作、发挥工会组织重要作用的新思想新观点。最近,浙江省总工会就贯彻中央指示精神、争取更多资源手段问题进行了调研,到杭州、宁波、舟山和义乌市、萧山区工会走访座谈,对这些地区工会整合资源推进工作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了对中央这一决策重要性的认识,激发我们对贯彻中央指示精神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一、对资源和手段问题的基本认识

(一)对资源和手段的理解。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确立,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和《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工会更好地协调劳动关系、化解劳动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工会在新形势下,协调劳动关系的责任更加重大,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的要求更加紧迫,中央要求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是从保证工会组织履行社会职能、发挥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作用的高度提出来的。工会的资源和手段是指工会在履行社会职能中所需要的权利(力)和条件。对资源手段的认识,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从获得方式看,一般有法律授予性资源,即工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依据法律和政策所拥有的权利和条件,如组织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对企业安全生产实行群众性监督等;党政赋予性资源,指党和政府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赋予工会一定的权力性职能和条件,如工会定期与政府召开联席会议、工会参与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等;工会争取性资源,就是工会为了履行社会职能从社会整体资源中通过争取得到的权利和条件,如舆论媒体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宣传,运用调解、仲裁等司法和非司法途径维护职工权益等。从内涵性质看,一般有政治性资源,党的领导是中国工会与世界各国工会最大的区别,也是中国工会最大的政治资源,如党委定期听取和研究工会工作,帮助工会解决工作难题,为工会工作指明方向、创造条件,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工会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经济性资源,《工会法》赋予工会独立的经费收缴、管理和使用的权力,这是其他群众团体无法比及的重要经济资源,而且工会拥有独立的工会资产管理使用权利,政府还对工会工作和活动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对工会资产的保值增值给予政策优惠等。文化性资源,工会是职工群众的“大学校”,拥有许多工人文化宫、俱乐部、职工学校等文化阵地和职工艺术团、文工团、电影放映队和各种文化协会等职工文化队伍及文艺骨干。从表现形态看,有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主要包括开展工作的人员、资金和物质基础;无形资源则是工作中形成的品牌、叫响的口号,如“五一劳动奖章”的评选、“工人先锋号”的创建、“有困难找工会”的口号等。

(二)各地工会对资源和手段的认识。

调研中,各地工会在谈到资源和手段问题时,分别从其属性、定位等多层面、多角度作了思考,特别是对现有工会资源手段的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杭州市总从共享型资源、借用型资源和分享型资源三个层次进行了归类,提出了充分运用现有资源、科学分析各类资源、积极争取新的资源的思路。他们认为,三类资源中应首先开发共享型资源,由工会更多地创造载体,联合其他部门做好工作,如杭州“春风行动”;其次努力争取借用型资源,借用党政部门的力量和手段协助工会做好工作,如税务代征;三要慎用分享型资源。宁波市总梳理了近年来借用社会资源开展的工作,如政府授权的劳模评比、与发改委联合组织重点工程立功竞赛、与组织部联合开展“三级联创”、与劳动保障局联合评聘“首席工人”、党政领导挂帅的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财政支持下建立的职工大病医疗互助保障制度、安全生产共监共管机制、党政工联手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会经费税务代征等。目前宁波市总与社会联办联做、互借资源、互相支持的工作涵盖了工会工作的许多方面。萧山区总对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运用有独到的认识,他们认为有形资源是工会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可忽缺的前提条件;无形资源包括工会参与政治的影响度,党政重视的支持度等,特别在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政策、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工会要有话语权,给予工会作为重要社会政治团体和政治力量相应的政治地位,把工会工作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补充”来定位。

(三)工会争取和运用资源手段的总体评价。

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其拥有国外工会组织不可能拥有的资源和手段,也决定了其具有一般社会团体不曾拥有的特殊资源和手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随着工会职能的加强和开拓,各级工会勇于破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工会自身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和困难,转变观念,走出工会办工会,逐步改变工会长期来形成的内循环的状况,逐步实现工会资源与社会资源的融合,为工会发展创造了许多新的资源和手段。浙江省的情况表明,近年来各级党政和社会各个方面对工会工作的重视支持程度不断加大,工会可利用的资源和手段不断增多,工会为全局和职工服务的能力不断提高,各类资源在各地工会工作中,侧重有所不同,掌握和运用的程度也不一样,但总体反映出工会资源的拥有程度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成正相关关系,与工会组织自身的努力争取和作用发挥成正相关关系。

调查同时反映出工会现有资源手段呈现“三多三少”的特征,即不涉及利益的资源手段多,涉及利益的资源手段少;工会努力争取的资源多,党政主动给予的资源少;工会配合性的资源多,作为主体的资源手段少。在利用资源手段方面存在工会争取资源手段的主动性差别程度很大、工会利用资源手段的有效性差异程度也很大。

二、浙江省工会整合社会资源的成功案例

这次调查选择杭州、宁波、舟山、义乌四地工会,主要是期望通过对一些在全省具有影响的典型案例的分析,寻找工会争取更高资源手段的方法和途径。近年来,浙江省各地工会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形成了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创新工作模式,这其中义乌工会社会化维权、杭州工会送温暖春风行动社会化运作、宁波舟山建立职工医疗互助保障体系的典型案例,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思考工会拥有资源手段的成功经验。

义乌工会社会化维权模式——一个成功整合社会资源的典型案例。2000年,义乌市工会为了适应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开放、利益大调整和打造“平安义乌”的需要,创建了“借力、借势、借理”的工会社会化维权新机制。这一机制坚持在地方党政的领导下,借用公检法司的资源,整合工会内外的维权力量,实现了维权手段多样化、维权对象扩大化,维权成效最大化。他们与司法部门联合,建立市总工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工会设立市法律援助中心职工工作部,把工会法律援助融人市法律援助体系;与劳动行政部门配合,取得市劳动仲裁委员会的支持,凡涉及职工的劳动争议案件,工会仲裁员参与仲裁或组庭仲裁;与法院联合,在工会建立劳动争议仲裁庭,劳动争议案件由法院委托工会主持“庭前调解”,开辟劳动争议案件受理、处理的绿色通道;与律师事务所合作,对严重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案件由律师事务所协办,实现了工会维权机制的全面创新。这一典型案例在运用资源手段上的成功之处,借用专家学者对其的分析可以概括为:职工群众对工会有高效解决劳动争议的期盼、党委政府对工会有稳定社会关系的需求、工会有体制内行政性资源的优势,通过一种非商业性、高效率的资源动员整合过程,形成了弥补现行制度供给不足的机制,降低了社会冲突转化为政治冲突的可能性。

下载街道工会向地方过渡后职能干部资源问题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街道工会向地方过渡后职能干部资源问题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基础工会建设问题调研报告(最终定稿)

    提升服务职工水平 ——加强基层工会建设问题调研报告 以 “工会干部进百家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契机,四连工会深入职工中间,带政策、带技术、带感情,问......

    工会资产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加强管理 增加存量 保值增值——关于工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工会资产是指在法律上由工会组织拥有所有权的各类资产,是工会组织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会成为社团法......

    干部考核工作问题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范文,作为参考! “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提出,对干部考核工作,无疑是一种促进和推动。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干部考核工作,老百姓对此也越来越关注......

    加强地方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调研报告(合集5篇)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随着换届、领导班子配备改革的进行、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的运用以及任期制、干部交流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领导干部的思......

    干部资源的探索与思考调研报告

    为了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新形势,我县从改革机制入手,推进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整合,提高了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一、初始动因 推进干部培训资源整合源于对干部培训工作现......

    关于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的 调研报告 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全面规范党政领导人才正常流动,全面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科学......

    关于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的调研报告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全面规范党政领导人才正常流动,全面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科学化......

    区工会组织建设主要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区工会组织建设主要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首先必须抓好工会组织建设,才能有效地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近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