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工会关于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9:4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镇工会关于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镇工会关于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调研报告》。

第一篇:XX镇工会关于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调研报告

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调研报告

——XX镇工会

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前一段时间,我们召开了专题会议,对调研工作进行了部署,并成立了专门的联合调查组,采取镇里集中调研与基层分头调研相结合,座谈、走访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围绕农民工群体与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统计的结果,我镇现有农民工1201人,其中男387人,女814人,外地432人,占35.9%,镇内769人,占64.1%,党员47人,占3.9%,共青团员136人,占11.3%,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年纪较轻,文化较低,全镇农民工中16—25岁331人,占27.56%,26—35岁576人,占47.96%,36—50岁248人,占20.6%,50岁以上46人,占3.8 %,35岁以下占到了四分之三。从文化程度上看,农民工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小学及以下的38人,占3.2%;初中的983人,占81.8%;高中及以上的180人,仅占15%。初中以下文化的占到了总数的85%。

二是工作辛苦,待遇不高。由于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农民工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服务性行业,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体力劳动要求相对较高。我镇外来农民工中,从事个体经营的仅占7%,93%的是打工,其中从事铸造和服装制造的最多,有837人,占74.9%;从事建筑的共214人,占19.2%;其他行业的共66人,占5.9%。根据统计的情况,农民工月收入400元以下的54人,占4.5%;400—600元的725人,占60.4%;600—800元的327人,占27.2 %;800元以上的95人,占8%;工资正常发放的1135人。签定劳动合同的356人,接受业务培训的527人,参加社会保险的75人,分别占总数的29.6%、43.9%和6.2%。

三是流动频繁,不稳定性强。从工作时间看,在当地工作半年至一年的392人,占32.6%;1—2年的536人,占44.6%;2—5年的190人,占15.8%;5年以上的83人,仅占6.9%。据一些用工的业主反映,许多农民在工临时观念比较重,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给企业生产带来很大影响。

另外,我镇还有外出农民工200多人,占全镇劳动力总数的3.3%,并且在这些外出农民工中80%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

二、我镇农民工管理和开展工作的基本做法:

总的看,我镇对农民工工作比较重视,结合实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对提高农民工素质,发挥好农民工作用,促进镇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搞好用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镇里综合运用财政扶持和竞争激励方法,调动农民工个人、用工单位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积极做好农民工的培训工作。一方面,积极探索,切实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定向培训,结合351培训工程,对农民工进行针对市场需求的培训。另一方面,注重加强对就业农民工的岗位技能培训。从提高劳动效能、安全生产的角度,要求企业对职工进行必须的职业技能培训,对一些特殊行业,要求资格证和上岗证齐全,方可上岗操作,绝大多数用工企业都能结合工作需要,采取开办短训班、熟练技工传帮带等措施,对新录用的农民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初步形成了“先培训后上岗”的用工机制,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2、努力增强亲和力,让农民工体会到家的温暖。针对农民工群体年龄轻,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由于乡村情况,生活不方便,工作不塌实的实际,镇里及用工单位上下齐动,积极做工作,着力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一是排忧解难,为切实解决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设立了举报电话,健全了举报机制,及时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及侵害农民工权益的不法行为。二是逐步提高待遇,多数用人单位十分重视“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服务工作,设身处地为农民工着想。三是丰富文化生活。多数用工企业都能够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3、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一是抓组建,及时调整和建立党组织。近年来,我镇立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采取“独立、联合、挂靠、派入”等几种方式,及时调整和建立健全党组织。对具备设立党支部条件的直接组建党支部;对部分在行政村,规模不大,影响较小的一般成立联合支部或成立党小组,挂靠在村党支部;对暂时建立不起来的,按照有关法规先把工、青、妇等配套组织建立起来,为今后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二是采取多种措施及时掌握农民工党员情况。对建立党组织的企业,要求企业在招用员工时,加强教育引导,对农民工政治面貌一并进行登记,使农民工的党员自觉亮出身份,使他们离乡不离党组织。三是注重在优秀农民工中发展党员,对那些在企业工作安心、表现比较突出的农民工,通过企业党组织,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三、农民工群体工作存在的问题

1、农民工乡土意识浓厚,较难融入本地社会。调查显示,我镇农民工73%是由同乡介绍而来,在陌生的环境接触陌生的群体,在生活、卫生诸多方面的习惯又与本地居民有较大差异,往往需要较长的“磨合期”才能适应本地的环境。同时,由于多数农民工外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收入,最终还要返乡,因而对流入地没有归属感,往往同乡之间抱团,加上部分本地居民对外来人员缺乏认同感,缺乏相应的社会关心,这些都导致农民工群体一时都很难融入本地社会。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2、农民工虽是弱势群体,但相关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民工整体文化层次不高,在市场上处于弱势,也往往缺乏合同观念和维权意识。同时,现行的体制主要侧重是管理他们,缺乏为他们提供相关公共服务的只能、子女教育、安全生产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对农民工覆盖率较低,暴露出相应的基本权益保障机制尚不够健全。调查显示。我镇外来农民工85%以上是初中以下文化,多数从事体力劳动,工作环境艰苦,与企业签定劳动合同的占总数的29.6%,参加社会保险的只占6.2%,多数难以享受恰当的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一旦发生劳资纠纷,农民工往往会蒙受损失,虽然劳动保障部门为此做了很多工作,但一时还难以完全解决。

3、农民工技术水平不高,与输入地经济发展存在结构性矛盾。农民工普遍缺乏基本就业技能,选择职业的余地少,多数以体力劳动为主,造成了一些工作岗位拥挤和不良竞争,随着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技术型岗位虚位以待。由于农民工的素质不适应,一方面,许多企业因招不到胜任的员工而着急;另一方面,许多农民工被挡在了技术门槛之外。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四、几点建议:

1、要强化组织协调,实现农民工有序流动,适应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需要。各级政府应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统筹规划,明确责任,形成合力,协调作战。各有关部门、镇、村应围绕劳动力转移前的技能和法律培训、转移中的就业导向安置、转移后的跟踪维权服务这一工作链条,切实抓好各阶段、各环节、各部门的工作落实,使劳务输出群众自发的松散型向有计划,有组织或建制的转变。特别是要创新思路,加大对民工的培训力度,把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培训纳入公共服务范畴。统筹社会教育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尽快建立健全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有针对性的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法律意识等综合素质,从而增强其择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提升农民工就业档次。

2、要配合联动,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本着“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协调、多方参与”的原则,建设健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领导小组”各级工会、劳动保障、民政工商、法院、公安、计生、妇联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加大对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的领导力度,形成联动机制。不断深化维权措施,全方位依法提供各项维权服务,努力使农民工与正式职工享受到同等待遇和政策。重点是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劳动合同签定率,各类基本社会保险入保率。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和劳动管理。对严重违反《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企业,要依法严肃处理。同时要依据政策法规,千方百计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再就业等问题,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和具体利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工作职责应逐步向民工群体覆盖,加大对《劳动法》的宣传力度,并提供相关维护权益信息,教育农民工提高自身的法律保护意识。

3、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各级工会组织在代表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对修改后的《工会法》的宣传贯彻力度,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的作用。首先是加快新建企业工会组建步伐,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通过法定渠道维护职工的劳动报酬权;其次,推进厂务公开工作,健全职代会制度,完善职业民主管理机制,从源头上保障农民工的经济利益;并进一步健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制,促使劳动争议得到及时、公正、合理的解决。绝不能把工会当作企业发展的阻力和障碍,而应该端正指导思想,用工会的实际成绩告诉企业经营者:工会所维护的是整体利益,对劳方和资方来说可以达到“双赢”的局面。

第二篇: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调研报告1

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的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维护我镇农民工合法权益,我作为镇工会主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紧紧围绕我镇农民工群体与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在6个村成立了农民工工会,现在有农民工工会会员1036人,其中男会员709人,女会员327人,我镇农民工主要有以下特点:

1、工作辛苦,待遇不高。由于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我镇农民工大多数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服务性行业,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体力劳动要求相对较高的行业中工作。

2、流动频繁,不稳定。根据一些用人工的单位反映,许多农民工临时工作的观念比较重,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给企业生产带来很大影响。

二、我镇对农民工管理和开展工作的基本做法:总的来看,镇党委、政府对农民工工作比较重视,镇工会结合我镇实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对提高农民工素质,发挥农民工作用,促进镇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制定用工培训计划,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素质。积极做好农民工的培训工作。一方面,积极探索,切实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定向培训,对农民工进行针对市场需求进行

培训。另一方面,注重加强对就业农民工的岗位技能培训。从提高劳动效能、安全生产的角度,要求农民工进行必须的职业技能培训,结合绝大多数用工单位工作需要,采取短期培训等措施,对企业新录用的农民工和用工单位协商,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初步形成了“先培训后上岗”的用工机制,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2、努力增强亲和力,让农民工体会到家的温暖。针对农民工群体年龄轻,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由于乡村情况,生活不方便,工作不塌实的实际,镇里及与用工单位上下齐动,积极做工作,着力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一是排忧解难,为切实解决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及时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及侵害农民工权益的不法行为。二是逐步提高待遇,督促多数用人单位重视“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服务工作,设身处地为农民工着想。三是丰富文化生活。要求多数用工企业都能够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3、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一是抓组建,及时调整和建立党组织。采取多种措施及时掌握农民工党员情况。对建立党组织的企业,要求企业在招用员工时,加强教育引导,对农民工政治面貌一并进行登记,使农民工的党员自觉亮出身份,使他们离乡不离党组织。注重在优秀农民

工中发展党员,对那些在企业中工作安心、表现比较突出的农民工,通过企业党组织,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三、农民工群体工作存在的问题

1、农民工乡土意识浓厚,较难融入本地社会。由于多数农民工外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收入,最终还要返乡,因而对流入地没有归属感,往往在同乡之间抱团,加上部分本地居民对外来人员缺乏认同感,缺乏相应的社会关心,导致农民工群体一时都很难以融入本地社会。

2、农民工虽是弱势群体,但相关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民工整体文化层次不高,在市场上处于弱势,也往往缺乏合同观念和维权意识。同时,现行的体制主要侧重是管理他们,缺乏为他们提供相关公共服务的职能、子女教育、安全生产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对农民工覆盖率较低,暴露出相应的基本权益保障机制尚不够健全。多数难以享受恰当的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一旦发生劳资纠纷,农民工往往会蒙受损失,虽然劳动保障部门为此做了很多工作,但一时还难以完全解决。

3、农民工技术水平不高,与输入地经济发展存在结构性矛盾。农民工普遍缺乏基本就业技能,选择职业的余地少,多数以体力劳动为主,造成了一些工作岗位拥挤和不良竞争,随着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技术型岗位虚位以待。由于农民工的素质不适应,一方面,许多企业因招不到胜任的员工而着急;另一方面,许多农民工被挡在了技术门槛之外。

四、几点建议:

1、要强化组织协调,实现农民工有序流动,适应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需要。各村应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统筹规划,明确责任,形成合力,协调作战。各村应围绕劳动力转移前的技能和法律培训、转移中的就业导向安置、转移后的跟踪维权服务这一工作链条,切实抓好各阶段、各环节、各部门的工作落实,使劳务输出群众自发的松散型向有计划,有组织的转变。特别是要创新思路,加大对民工的培训力度,把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培训纳入社会教育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尽快建立健全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有针对性的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法律意识等综合素质,从而增强其择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提升农民工就业档次。

2、要配合联动,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本着“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协调、多方参与”的原则,各基层工会加大对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的力度,形成联动机制。不断深化维权措施,全方位依法提供各项维权服务,努力使农民工与正式职工享受到同等待遇和政策。提高劳动合同签定率。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和劳动管理。对严重违反

《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企业,要依法严肃处理。同时要依据政策法规,千方百计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再就业等问题,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和具体利益。加大对《劳动法》的宣传力度,并提供相关维护权益信息,教育农民工提高自身的法律保护意识。

3、充分发挥各基层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对修改后的《工会法》的宣传贯彻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的作用。首先是加快新工会组建步伐,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通过法定渠道维护职工的劳动报酬权,从源头上保障农民工的经济利益;并进一步健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制,促使劳动争议得到及时、公正、合理的解决。绝不能把工会当作企业发展的阻力和障碍,而应该端正指导思想,用工会的实际成绩告诉企业经营者:工会所维护的是整体利益,对劳方和资方来说可以达到“双赢”的局面。

第三篇:关于农民工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工问题调研报告

自动化0901汪华军

摘要:

自从国家放宽人员流动管理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同时也应看到,农民工进城务工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民工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任务。如何认识农民工的产生及其历史作用?如何帮助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失去工作的农民工重新就业?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这些问题我们不得不去面对!

关键词:农民工 存在问题 户籍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 歧视 民工权益 教育 对策关于农民工问题的思考

一、方法与过程

(一)调查结果

本次青壮年是农民工的主体。本次调查对象是指现户籍仍在农村或原户籍在农村但迁入城市不满三年,年龄在16-65周岁,被调查的132名农民工中男性为83人,占被调查总数的62.87%,已婚人员为87人,占被调查总数的65.90%;年龄上,其中,45岁以下为109人,占被调查总数的82.57%,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为76人,占被调查总数的57.57%;文化程度,其中,初中毕业为61人,占46.21%,高中毕业为46人,占34.84%人,主要集中在初中和高中这两档上,高学历的不多,文盲也不存在,年龄较小的农民工在外出打工前多数是在学校读书,读到初中毕业考不上高中、高中毕业考不上大学,走打工的路很自然,说明进城经商务工的农民工以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中青年壮劳力为主。

外出务工是改善生活质量的首选。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多地少。1978年,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从此获得了土地自主权、经营自主权,开始向多元经济方向发展,进而演变为在生产方式、收入水平、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出现急剧的分化局面,农民分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而农业劳动力转移主要有经济技术、社会改革与发展、地方政府推动三个方面的原因。单就农民自身而言,亦工亦农、弃农经商、外出务工,更多的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本次问卷上有关于“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一道多选题,共列出了十个原因,每个调查者最多可选三项。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132名农民工中,选

择“为多挣钱改善生活”,有92人次,选择“出来磨练自己,增长见识,学技术”有72人次,选择“家乡收入低,趁农闲务工经商挣钱补贴家用”有44人次,居选择的前三位。

身体强壮是外出的资本。在132名的被调查者中有93人常年在外、20人农闲时、19人临时外出务工经商,其家庭成员外出情况为95人是家庭劳动力全出来,而全家出来仅有9个家庭;被调查的132名农民工,普遍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良好,选择“非常好”的高达50人,可见身强体壮是外出务工经商的有力资本。但在户籍问题上,看到要想取得城市户口非一件易事,132名农民工,最长外出务工经商都达26年,但依然有114人没有取得本市户口。

(二)初步分析

农民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确实遇到了不少困难。

农民进城务工现象产生于改革开放以后,一些农民离开农村到城镇“上班”拿工资,主要从事二、三产业劳动。社会上把这些人称为“农民工”。“农民工”首先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即户籍制度规定下的农民,在家承包有集体的耕地,其次才是表示一种职业,即城市中事实上的工人。据有关“权威”方面的调查说,我国农民工数量已超过2亿人,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多了,事也就开始多了。于是各种和农民工相关的问题就来了,听得多的莫过于被拖欠工资,生活含辛茹苦之类的,而那些皆大欢喜,高高兴兴地场面通常只有在他们受尽了委屈之后才会有的,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难道农民工所期待的“玉”就非得经过艰难困苦不可?

二、遇到的问题

(一)劳动强度大、工资报酬低

就业渠道窄,工作岗位差。农民工是城市外来的流动人口,这个观念在城市人的心中根深蒂固,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由于担心大量农民工的涌入会给城市生活带来种种困扰和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城市一些企业改制或不景气,职工下岗的压力、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城市社会产生了一种对农民工的对峙心理和排斥倾向,特别是农民工本身没有技术,因此,总体上农民工与城市人没有公平的竞争机会,也没有良好的就业岗位。本次调查显示:在回答“您是通过何种就业渠道找到目前这个工作的”,有48人选择的是“定居本地的亲属、朋友”,有31人选择的是“同样在外务工经商的同乡、亲友”,没有人是通过“由家乡政府组织”“所在社区街道介绍”“招聘会”找到工作的。而在您现在从事的职业所列的13项中,主要有“生产工人”、“一般职员、办事员”、“服务员”。其实,在我们去企业调查中,也了解到凡是聘用农民工的单位,农民工一般从事的都是服务性的或体力劳动,简单而繁重。

劳动强度大、工资报酬低。从经济学角度看,农民工行为的目的在于增加经济收益,城市务工的预期收益则是决定他们进城的重要因素。而现实中许多农民工进城经商务工的收入并不比在农村种地收益高多少,真正的农民工如果不是包工头、自己创业、自己经商,要实现富裕也是很困难的,因为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即使进了城镇某一单位就业,也不能成为就业单位的“单位人”,不能享受单位正式职工的同等待遇,这也就决定了农民工从事的多是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的工作。我们本次调查的132名农民工,平均每天工作时间是8小时,最长时间每天工作10.5小时,平均每周工作6天;这132人去年的务工经商总收入是8184元,平均每月为682元,今年的平均月收入为852.6元,而平均每月用于住宿、食品等固定支出为326元,这中间包括了有些农民工住的是工棚、或单位不收钱的公房,有些在餐饮企业打工有免费的中、晚餐供应,除去这些因素,在城市打工的生活成本也是较高的,农民工的生活是艰难的。

农民工问题最核心的还是工资的保障问题,本次调查显示,高邮这132名农民工有113人是按月领取报酬,占被调查人数的85.6%,而且基本能发放到位,从未被克扣报酬的为10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2.5%,有19人是“偶尔被克扣”,有4人是“经常被克扣”被克扣的15人填的是工资收入,但所占比重的不大;有98人从未被拖欠过报酬,占被调查总数的74.2%,有32人是“偶尔被拖欠”,有2人是“经常被拖欠”被拖欠的也主要是工资收入,所占比重的也不大。

(二)劳动合同签订率比较低,保险意识不强

劳动合同签订率比较低。由于农民工自己打工有很大程度上的自由度,单位在雇佣农民工时也不是太正规。本次调查的132名农民工有70人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或协议,有6人不知道签订劳动合同或协议,而签订劳动合同的56人中,有26人签订的是临时合同,3人签订的是无固定期限合同,而对所签合同的详细内容能很清楚的仅有13人。

享受的工作待遇少。农民工来到城市经商务工却没有城市人一样的市民待遇。具体行为上,农民工在就业保障、医疗保险、住房等各方面与城市人有着不同的执行标准。本次问卷上有一个问题是“您现在工作单位提供以下工作待遇吗?”共列出“签订劳动合同或协议”、“兑现工资”、“加班补贴”、“双休日”、“妇女带薪产假”、“工伤补偿”、“带薪休假”、“岗位培训”、“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等十项内容,农民工除了在享受“兑现工资”和“签订劳动合同或协议”这两项上还可以外,没有享受到的工作待遇高居前三位的是:有125人没有“住房公积金”、123人没有“住房补贴”和“双休日”、有107人没有“带薪休假”,机制和体制带来的不平等待遇,严重的损害了农民工的个人感情,打击了他们劳动的积极性。

保险意识不强。农民工作为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待遇最低、从事的工作却都是最艰苦、最危险的行业。但无论是单位还是农民工自己,安全防护和保险意识都不够。本次调查中,有一项问题是“您工作的岗位有没有劳动安全防护措施”回答“完全没有防护措施”的有29人,回答“有一些防护措施”的有43人,而回答“防护措施非常严密”的只有16人;在保险方面,对养老、医疗、失业、工伤这四项重要保险,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都没有购买的:养老保险是97人、医疗保险是96人、失业保险是104人、工伤保险是96人。

看病难、看病贵是又一大困扰。身体健康是工作的前提也是工作的本钱。目前,在农村如果家里有病人是许多家庭致贫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样,在城市生活,看病难、看病贵也是广大群众的一大生活难题。农民工外出经商务工本来就是工资待遇低、福利保障差,如果一旦生病,大病影响工作、小病影响生活。本次调查,132名农民工在回答“当您在务工经商其间生病时”3人选择是不看病、不吃药,22人选择是去个体诊所,66人选择自己到药店买药,6人选择舍不得花钱看病,只有11%左右的人去正规医院看病,而不去正规医院看病的首要原因是“医院费用太高”,其次是“没钱看病”;在工作期间,如果一旦发生工伤,所在单位能够提供全部或大部分医疗费用的占被调查总数39%,而一点不提供的占调查总数的23%。

劳动技能差。农民工由于户籍、文化程度使其相应比城镇居民找工作难,其自身劳动技能差也是原因之一。本次调查,132名农民工有83人从没取得过专业技术证书,占被调查总数的63%;有77人没有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占被调查总数的58%;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农民工没有参加过技能培训,因此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态度也不是太积极,77名没参加过培训的农民工,回答“如果政府有关部门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您是否愿意参加”问题时,有29人是“免费就愿意”,12人是“有空闲时间就参加”,也有20人“不愿意参加“。而对于比较适合自己,但需要自费参加技能培训,持不积极态度的也大有人在,有21人认为“不想花钱”,21人认为“没有必要”,8人认为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

(三)居住条件差,子女就学难

居住条件差。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生活上最大的困难还在于一是居无定所,二是居住的条件差。本次调查,132名农民工中,有18人居住在工作地点、35人住集体宿舍、32人住在厨卫不全的房屋,而居所的来源,20%多是免费的,40%多是租赁的,而居所能全部拥有“空调、电视、冰箱、热水器、电话、手机、电扇、自行车、收音机等”大件物品几乎没有。子女就学难。农民工外出经商务工,子女随家长外出就学的情况不多,本次调查的132名农民工只有20个子女在外就学,其中有5人是考上的大、中专院校,有4人在民办学校就读。调查中发现,许多农民工子女无法随家长进城就学原因主要有:一是如果孩子是在义务

教育阶段,进城没有城市户口,公办学校进不去,现在城市民办学校一般是名校,不仅收费高,而且更难进;二就是目前城市的教育费用还是比农村高,生活费用也很高,一般的农村家庭都负担不起,中、小学基本上不住校,再加上许多农民工自己都是居无定所,没条件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

三、解决农民工问题对策

(一)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工程置于突出位置,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安置就业是现阶段及今后相当时期 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将成为难中之难。因此,如何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与城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置于同等地位,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并将其纳入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是解决这个难中之难的关键。为此,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应改变现行各部门分散管理体制,尽快建立统一管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专门工作机构,推进输出地与输入地政府间的衔接与协作,提高转移的组织化和有序化程度,真正把劳务输出培育成支柱产业。

(二)要形成全社会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千方百计维护农民工的各项权益

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的新途径,尽快出台确保农民工权益的政策。要把关爱农民工作为考核输入地政府业绩和城市文明程度的硬性指标并加以量化,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民工并为他们办实事的社会环境。为改变农民工权益长期屡受侵犯的现状,应尽快制定《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同时加大政府的执法监察力度,对不执行维护农民工权益政策的企业,要坚决取消其雇用农民工的资格。

(三)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

国农村劳动力基本素质低及职业技能差是抑制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最大制约因素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对进城务工农民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地方和部门相继提出对农民工文化和技术水平的种种要求,导致缺乏转岗技能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领域越来越窄,转移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不仅是当前的需要,也是最终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瓶颈。近年,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尤其是农民工的培训,制定了2003年至2010年的培训规划,确定了培训方式、实施办法和具体目标。但由于目前许多实际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实施规划遇到了许多困难。一是培训教育资源整合度低,难以发挥现有资源效益,形成比较完善的就业培训体系;二是各级财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支持力度不大,资金严重匮乏。农民整体素质低不完全是他们的责任,主要还在于城乡二元教育体制的原因。为了对农民进行补偿,各

类培训应以免费为主,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的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四)要不断提高农民工的政治地位,增强他们的自 管理意识和能力

上亿农民进城,本身就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课题,而成建制、有组织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比例极小,更加大了管理的难度。调查表明,农民工管理已成为城市社区和用工企业最棘手的难题。事实证明,以往单靠政府及企业的强制性管理,不仅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会产生诸多弊端。因此,如何提高农民工自 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调动他们自 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政府、企业和农民工自 管理三结合的体系,是改善农民工管理现状的关键。在抗击非典期间,一些大城市的建筑企业在狠抓农民工自 管理方面已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应认真总结并逐步推广。另外,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和行业,应积极引导农民工加入工会,也可以建立一些类似于农民工协会等形式的行业协会。把农民工组织起来,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会和政治地位,也可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要加大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他们为改变家乡面貌做出贡献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农民工积累一些资金,掌握一些技术后,终将返乡。曾调查过县是农民工输出大县,该县以“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为宗旨,为农民工返乡发展家乡经济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很值得推广。以往 们在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方面制定了许多政策,今后应当加大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优惠政策的出台力度,使农民工为改变家乡面貌,推进农村城镇化做出贡献。

第四篇:关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调研报告

关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调研报告

农民工,主要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后,解脱了土地束缚的农村富裕劳动力,在农村中保留了土地和户籍,转移到非农产业,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特殊群体。重庆市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新兴直辖市,农村人口多,山地坡地多,外出务工的农民多,是重庆的市情所在。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结合重庆实际,在组建农民工工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当前我市农民工的基本状况

农民工是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而产生的,并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而不断发展。当前,我市农民工基本状况和主要特点有:

(一)数量规模:人员规模庞大,地域分布广泛

截止2005年底,重庆市共有农民工650万人,其中300万人在市内工作,350万人在市外工作。他们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区,主要聚集在东部、南部沿海发达城市和中西部矿产资源型地区。农民工已渗透到各个行业,尤其从事以简单的体力劳动为主的行业。目前,我市农民工仍以每年40万人的速度递增,已成为与我市职工队伍数量基本持平的就业群体。从个例看:我市的云阳县有总人口127万,农村人口113万,占89%。农村劳动力58万,年新增2万。全县农民工达23万人。石柱县有农业人口44万,外出务工8.5万,占全县农民人数的5.2%,占农村劳动力人数的21.5%,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21%。

(二)个体特点:青壮年龄居多,文化水平偏低

农民工的年龄构成一般在18—50岁,平均年龄在29—30岁,平均受教育程度为7.5年。据万州区统计,该区农民工在区外务工的有276660人,而外来务工人员为88562人。这些农民工年龄均为18—50岁,以青壮年为主,40岁以下的占90%。文化程度以小学、初中为主,占农民工的7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1.3%。35岁以下的务工人员中,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50%以上,无职业技能者占41%。

(三)分布状态:血缘、地缘相连,行业分布集中

农民工外出务工多为自发组织、无序流动。从就业方式看,一是亲友和同乡介绍工作岗位,大约占75%;二是在劳务市场寻找工作岗位,大约占25%。同时,因政府组织的招聘会用人单位招工要求高、条件苛刻,少有农民工问津。以黔江区为例,该区共有农民工10万余人,有序输出的仅为4161人。近年来,由于一些部门的要求,加之用人单位为规避一些用人过程中的矛盾,通过劳务企业中介,以劳务派遣的招工方式在逐年增多。其实,也是实行的“劳务企业+包工头”模式,目前看来仍为亲友同乡介绍的翻板。

我市农民工的分布状况,以具有代表性的九龙坡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主要分布于建筑、服务、制造、零散用工以及个体工商户等五大行业。其中:建筑业占38%,服务行业占27%,制造行业占8%,零散用工占4%,个体工工商户及其它占23%。建筑业是我市的传统行业,十年前我市的农民工就有“百万大军”的说法。现在市内建筑企业的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90%以上。在制造业中的农民工,据国防军工系统调查,目前使用的2030名农民工人中,主要通过亲友、同乡介绍,少数为政府组织的就业培训招聘。主要分布在铸造、机加工、仓储、物业等部门,主要从事铸造、车工、油漆、搬运、清洁、绿化和基建维修等脏、累、苦、险和简单体力劳动为主的工种。

从年龄和岗位的联系来看,男性农民工中35岁以下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较多从事制造、物管等对形象、技能、知识有一定要求的岗位;35岁以上的则以从事建筑、工厂临时工等体力、勤杂岗位为主。女性农民工以30岁为界,30岁以下的多在商贸、餐厅、娱乐等行业从事服务工作;30岁以上的则以从事家政服务员、城市环卫工人等岗位为主。

(四)工作生活:脏累苦险都干,城市边缘游走

农民工总体文化程度不高、综合素质较低,对高层次就业岗位的选择余地较小,而且以非正规就业途径为主。绝大多数只能从事临时工、承包工、劳务工等技术含量低、脏累苦臭险等工作。重庆的农民工生活条件艰苦,普遍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据万盛区的调查显示,一些企业在安全不达标的情况下依然要求职工坚持作业,按要求配备劳动安全防护用品的单位不到总数的30%,而配备了劳动安全防护用品但不达标的占80%。

在城乡之间,既不能享受当地的民主权利,也不能参与务工地的民主政治事务。成立了农民工工会的企业,农民工的工资政策基本兑了现。在私企里,都是老板说了算,农民工只有绝对服从,没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概念。

(五)分配保障:收入普遍偏低,工资拖欠难免

农民工的收入按工作强度、技术要求、个人能力的差别,从400元至3000元不等,大部分月薪在700至900元之间。10%的农民工没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水平,95%的农民工没加班工资,解除劳动关系也没有任何经济补偿。80%的农民工没有参加任何种保险,95%的农民工无带薪休假,工伤和职业病发生率钧比较高。农民工工作时间一般在12小时以上,有的多达15至17小时。生活开支一般每月在300至600元之间,开支水平与人口数、子女上学有很大关系。农民工薪资发放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从事临时工作,一般在完工后一次性发放,但可预支少量费用作生活费;二是从事相对固定的工作,如建筑行业每月发放一部份生活费,年末或工程结束后再发放剩余部份;三是从事工厂及服务行业工作,一般按月发放,但会以各种方式扣留一部分保证金。据南川市调查,每年上工首月,一般只借给农民工生活费,第二个月开始实发工资。服务业常常以服装押金为借口,扣留一部份工资。现在,明目张胆的拖欠工资的情况减少了,但少量企业对拖欠已经习以为常了。企业主普遍反映,不压点工资在手上,农民工就会产生“这山望见那山高”的念头,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大家都不认识,情不留人钱留人”。

没有奖金、住房公积金、社会福利、医疗保险,也没有法定的假日加班工资。农民工很少有劳动合同意识,大家不愿签,是因为觉得这样可来去自由。老板不愿签,是因为不愿承担责任。企业想方设法逃避参加保险,以降低企业成本,农民工想方设法拿到现钱,以达到工资落袋为安的目的。建筑行业大多由单位购买了商业性质的意外伤害保险,主要是认为价低、方便、实惠。

二、当前农民工权益维护状况

把农民工团结组织起来并切实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对于加强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进一步发挥工会在参与社会事务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权益尤其是劳动经济权益的维护工作。市委常委会多次专题听取农民工问题的汇报并作出重要批示。市政府经过深入的调研,制定了《重庆市进城务工农民权益保护和服务管理办法》。

重庆市的市情也决定了重庆市的工会工作要充分兼顾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点。在确立重庆市工会工作的整体布局时,要把工作对象的着力点放到农民工身上、把维权的切入点放到农民工群体,把工会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着重点放到农民工的整体和谐上。切实把进城务工的农民组织起来,加入工会组织,并进行有序的教育引导、培训帮扶、权益维护,不仅拓宽了工会工作的路子,为地方工会的发展找到了活力发挥的源泉,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竞争能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这正是工会工作与地方工作大局的融合点和着力点。

一是抓组建。联系实际、创新机制,把广大农民工吸引到工会组织中来。到2005年底,全市乡镇(街道)实现了农民工工会的全覆盖,部分区县已建立起了村级农民工工会(分)会;全市共发展了约110万进城务工的新会员。同时,突破了依托单位建立工会的组织模式,对组织流动、分散的农民工加入到工会中来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二是抓典型。形成农民工组建、教育、培训和管理的工作模式。不断探索建立教育、培训、关爱、组织和管理农民工的有效机制,把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作为保证企业发展、维护企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程来抓,用爱心凝聚人心,善待农民工,构建起企业和谐氛围。我们推广了广厦重庆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善待好、组织好、教育好、管理好”农民工的“四好”经验和做法。即:善待好——建民工之家,让农民工真正融入企业,构建起企业和谐氛围;组织好——建民工准入制,让农民工在企业的各种组织形式里生产、生活,实现农民工、企业双保障、双提升;教育好——建民工夜校,搭起农民工转化、提升平台,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管理好——建三级管理制,创新管理模式,造就一支有组织、守纪律、有技能、讲文明的产业工人新队伍。

三是抓维权。走农民工自发维权、工会维权、联动维权和城际工会协助维权的路子,不断探索建立农民工的社会化维权机制。

三、当前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一)当前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的主要工作和问题

重庆市从2003年开始建立农民工工会和发展农民工加入工会的工作。先后制定了符合重庆市及区县特点的农民工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的工作规范。对农民工工会的组建方式、程序、管理体制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进城务工会员的权利义务、入会程序、维权程序、输出(输入)地双重会籍管理的方法和会费缴纳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积极向同级党组织汇报,争取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并依托区县、乡镇(街道)、村(居委)的行政管理组织和主管单位,建立农民工工会联合会(分会)。推行农民工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的目标责任制,建立定期向区县党委通报制度等措施,强化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努力形成社会化的建会格局。

总体来看,我市在农民工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工作上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成效明显。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重组建轻稳固,有框架无活动。主要问题在: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二是工会组织为农民工所做的维权工作力度不够,缺乏影响力和号召力。三是各级工会,尤其是乡镇(街道)工会缺乏干部编制,工作经费数量不足且不固定,开展工作难度大。四是工会干部履职难。五是乡镇(街道)工会组织架构建成后,多数未依托乡镇(街道)司法所形成农民工权益维护机构。六是工会自身组织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二)当前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维护方面仍然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民工反映最为突出的问题集中在五个方面:劳动报酬得不到保障,随意拖欠和克扣工资现象严重;用工管理不规范,普遍不签或不知道签定劳动合同;生产生活无保障,人生安全有隐患;社会保障不健全,自我保护能力差;生活水准低,文化生活一片空白。

权益困境——权益缺失和权利侵害,在农民工中普遍存在。作为廉价劳动力,农民工与城市职工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权的现象并非个案。在日渐增多的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中,农民工的劳资纠纷、工伤保障等案例占有很大比例,对于超时劳动和试用期侵权的隐性劳动侵权问题还没有得到普遍关注。管理部门往往只看厂房不看人,只看挂图不问岗。除群体性大伤亡事故和人生安不全事件由政府出面维权外,对个人和不涉及人生安全的事件,几乎没人为农民工提供维权服务。

保障困境——无论是在输出地还是在输入地,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都十分滞后,工伤、医疗、失业、养老保险覆盖面都很低。绝大部分农民工都是在保障缺失的情况下,从事着相当艰苦甚至高危险的工作。对职业病的危害的无知,使本来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民工,在中毒甚至身亡的情况下,还认为是感冒、头痛、贫血等疾病。一些高危企业往往在职业病潜伏期解除合同,不续用,不返聘,从而达到逃避责任的目的。

经济困境——工资低收入与就业高成本,是农民工经济困境的典型表现。农民工一般实行单一的计件或月工资,没有正式职工的各类附加收入,以及城市教育、公共卫生、社保、住房等二次分配,使农民工的实际收入与正式职工相差甚远。除此之外,农民工尚有旅途开支、暂住证件、租房和医疗等,构成比远远高于市民的就业成本。

就业困境——农民工就业多处于劳动密集、价格低廉的低端行业,从事领域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采掘业、建筑业等技术含量低、市民少有问津的行业。这些行业的进入门槛低、供大于求,就业岗位很不稳定。部份企业尤其是小经营户与农民工的劳动关系多是“口头合同”、“一边倒合同”、“霸王合同”,农民工只有单方面的义务,没有相应的权益。个别雇主违规制定劳动管理制度,成为惩罚民工的依据。有的民工辛苦工作一年,到年末却分文没有,要告状又缺乏依据。每到这种情况,要么忍气吞声,要么采取极端行为,导致犯罪案件的不断发生。

精神困境——农民工游走在城乡的边缘,脱离了农村,但融不进城市。既不能享受当地的民主权利,也不能参与务工地的民主政治事务。在成立了农民工工会的企业,农民工的工资基本兑了现,对农民工来说已是大喜过望,一般不再奢望参与企业、实行民主管理了。在私企里,都是老板说了算,农民工只有绝对服从,没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概念。受访民工50%不愿把户口办到城市;自卑心理严重,对市民缺乏信任。农民工总体比较关注实际利益,最关心稳定的收入和税费减免,最希望政府做的事是平等的待遇和合法的处理,最需要的服务是培训、维权、子女教育。而这一切涉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课题,都面临着城乡间的巨大差别,几乎在短时间都难以解决。

由于农民工组织化程度不高,对农民工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效果尚不明显。一是农民工自身认识不足、自觉性不高。二是政府投入不足,定点机构积极性不高。三是培训机构发展缓慢,生源得不到一定的组织体系的保障。

四、当前制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主要原因分析

1.在政府管理、监察与服务方面,监管力度不够是成为滥收费、滥罚款、滥摊派的主要对象。

农民进城经商手续多、收费多、卡拿多,以及搭车收费、变相收费等,都极大地挫伤了农民进城就业的积极性,加大了城乡隔阂。同时,目前尚未形成健全的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和完善的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对农民工的组织、管理、服务、维权等管理体系有待健全。农民工难免在城市间无序流动,造成更高的打工成本。目前,工商、公安、建委、教育、计生、劳动等部门都围绕农民工的服务管理制定了不少具有积极意义的意见和措施,并取得了好的成效。但各自为阵,互不通气,缺乏整合,重复登记。一些本该由劳动部门仲裁的劳务案,由于推拖,最后成为法院审理的民事案件,也影响了对农民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2.在农民工自身素质方面,来自农民工自身的局限也是农民工权益缺失的重要原因。

巫溪县总工会在调查中发现: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村人口长期在落后封闭的山村生活,形成了各种相互牵连,相互依存的社会观念。人们不愿为一些权利纠纷而严格依法处理,伤及这种社会关系。倒是愿意放弃一些权利,赢得一些情理,以改善同周边的社会关系。这种传统意识,使适应工业社会的民工既不能以传统方式保护好自身利益,也不能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民工权益保护的经济动因是打不起官司,输不起时间。从劳动争议的解决到拖欠工资的追讨,如通过正当途径解决,历经时间很长。民工的标的一般在几百到几千元之间,除涉案较大的工亡案件外,很少通过仲裁和诉讼程序解决。法律救济的高成本使民工理性地回避事后救济。这种恶性循环必然导致民工权益保护状况每况愈下,两手空空就业乏力。

3、农民工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基本没有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微乎其微,就业渠道狭窄,在劳动力竞争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不能满足企业对熟练技工的需求。

培训工作虽已起步,但效果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不到位,担心受培误了挣钱;二是经费投入不足,定点机构培训积极性不高;三是培训机构发展缓慢,设施、场地、师资力量均严重不足,在生源上得不到基层政府的支持配合。有的企业以试用为名盘剥农民,试用期结束后,就借口走人。打骂、搜身、限制人身自由等屡见不鲜。农民工往往觉得工作难找,常常忍辱负重,对于各种无理要求不抵制、不申辩,致使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

五、关于工会协助党和政府,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真正抓出成效的措施与建议

1、积极协助推动建立完善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

工会要协助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保障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列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到全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努力创造有利于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法律、政策和制度保障,建立起保障进城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要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保证劳动安全和规范的劳动关系为前提,重点解决收入分配、防止拖欠和解决低收入问题,建立工资支付保障、欠薪报告公示、工资支付监控、工资正盛增张机制。在劳动安全卫生上,健全企业全面负责、安全承诺、市场准入、安全信用评价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以切实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保障落实进城务工人员享有《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选举和被选举权利、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权利、劳动权利和受教育权利等。可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考虑进城务工人员的代表。、明确工作重点,改进和创新组建方式,建立和完善组建农民工入会长效机制,扩大工会工作对农民工的覆盖面,增强工会组织对农民工的凝聚力。

农民工组织模式亟待规范,应是一种由输出地发展,“社区+企业”的管理模式。即从村抓起,由村工会统一登记造册,核发会员证。协助政府有组织地、整建制地输出,完善指导和维权的工作。在输入地,凭会员证接转组织关系,对成建制引进的农民工,或有工会组织的企事业单位,组织关系归企业工会管理。零散用工归属社区工会管理,社区暂未建工会的,归区县工会直管,接收单位不得拒绝接收。用人单位无工会组织,由县(镇、乡)总工会接转,并将其划转到具体的基层工会管理或代管。建立乡镇(街道)总工会,重点将农民工纳入工作范围和议事日程,落到实处。不断探索建立符合重庆特色的农民工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模式,创新农民工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的方法和途径,积极倡导采取适应农民工群体特征的工作方法。在对容纳农民工较多的系统、行业和基层工会的考核时,把农民工加入工会的工作做为主考指标。将农民工的会员发展工作作为城区企事业单位工会组织自身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农民工入会率未达85%的基层工会,坚持各类先进评比的一票否决制。推广民工夜校,加强了对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让农民工既有城市生存、生产的知识技能,更有文明社会的道德法制观念,促进农民工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也较好地解决农民工的8小时以外的管理难题。

3、加强工会维权机制建设,在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是通过劳动安全健康教育,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积极鼓励农民工勇敢地站出来,理直气壮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二是以乡镇(村)农民工工会为依托,有组织的鼓励培养基层农民工工会维权。依托乡镇的司法所建立农民工权益维护的工作机构,建立农民工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的绿色通道,将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纳入全市的法律援助体系。依托地方驻外农民工办事处建立农民工综合维权服务机构,并有效地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动就业、劳动工资、劳动保险、劳动保护等权益维护事宜。三是有效地整合工会内部资源,充分利用工会全国一体的组织网络,通过城际间工会组织的力量,为输出地农民工提供维权途径。通过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周边县市工会合作,定期通报情况,代为解决农民工维权事宜,不断完善提高工会的维权能力。四是充分发挥工会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推进社会各方对农民工问题的关注与支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对政策法规、典型案例进行广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有力的舆论氛围。

(四)以维护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的具体事项为抓手,切实为农民工办实事,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

制作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劳动合同范本,建立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台帐,重点以解决劳动经济权益的热点问题。着力手为农民工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规范对劳务企业的管理,避免劳务企业在包工头之上形成一个新的盘剥阶层;综合运用政府在管理、监察与服务方面的职能,整合政策、程序,将对农民工的管理、服务工作纳入区县、乡镇(街道)政务大厅的一站式服务项目,一次性予以解决。广泛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对农民工做好矛盾化解、疏导和教育工作;引导农民工积极参加“创争”活动,帮助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

(五)整合工会资源,做大做强“关爱民工,共筑和谐”系列活动,将其打造为“送温暖工程”一样的品牌。

去年以来,我市集中部分行业开展了“关爱民工,共筑和谐”系列活动。目前,在市建设系统直管的100多家企业和20余个区县广泛开展,并向工业、交通等行业延伸。这一活动因其主题鲜明、影响广泛、易于操作,受到党政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工会具备广泛的工作网络、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通过开展“关爱民工,共筑和谐”系列活动的实施,切实通过全会的积极行动,在全社会营造起劳动者是一家,共建和谐奔小康的氛围。

第五篇: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法律0841班 曾玲指导教师:蒋国艳

近年来,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法制不完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质偏低,农民工在职业选择、劳动待遇、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受到各种歧视,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甚至遭受侵害的现象相当突出,这影响了社会法制建设和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的大局。如何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是社会主义社会不可回避的严峻问题。

为了解在广西来宾市打工的农民工的现状,研究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问题,我在2010年8月份广西财经学院组织的暑期实践调查活动中,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向在来宾市区内打工的农民工发放调查问卷,共发出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56份。经过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汇总和比较分析,总结出以下在来宾市打工的农民工基本状况和主要特点,研究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受调查的农民工的基本状况

(一)行业分布集中,月平均收入与工作强度不成正比

农民工就业多处于劳动密集、价格低廉的低端行业,从事领域相对集中。在来宾市区内打工的农民工主要分布于建筑、餐饮服务、装卸运输、零散用工以及个体工商业等五大行业。分布如下:建筑业占35.7%,月平均收入950元;服务业占29.6%,月平均收入720元;装卸运输业占22.4%,月平均收入680元;各种推销行业占7.1%,月平均收入820元;个体及其它行业占 5.2%,月平均收入880元。调查中,时常遇到工资被拖欠、扣押状况的农民工占受调查总人数的76.5%。雇主克扣工钱的手段五花八门,扣压金,培训费,工装费等等,有的扣下农民工的工钱说是作流动资金。总之,农民工辛苦一个月下来很少能领到全额的工钱。

农民工薪资发放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从事临时工作,一般在完工后一次性发放,但可预支少量费用作生活费;二是从事相对固定的工作,如建筑行业每月发放一部份生活费,年末或工程结束后再发放剩余部份;三是从事推销及服务行业工作,一般按月发放,但会以各种方式扣留一部分保证金。其中服务业通常以服装押金等为借口,扣留一部份工资。农民工工资被拖欠、扣押的现象使得农民工的收入时常不稳定,因为户籍问题也不能向当地政府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农民工在市区的生活状况很容易陷入艰难的境地。

受调查的农民工由于缺乏专业的职业技能,在来宾市区内大多数只能从事临时工、承包工、劳务工等技术含量低、脏累苦臭险等工作且收入相较于城镇在岗职工偏低。农民工工作时间一般在12小时以上,有的多达15至17小时,月平均收入与工作强度明显不成正比。

(二)青壮龄居多,文化程度偏低,农民工子女就学遭歧视

农民工的年龄构成一般在16—55岁,平均年龄28—29岁,平均受教育程度为7.3年。在受调查的这些农民工当中,以青壮年为主,45岁以下的占87.5%。文化程度以小学、初中为主,占农民工的7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1.3%。35岁以下的务工人员中,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50%以上,无职业技能者占41%。有表如下:

其中文化水平较高,而且又有专业技能,比文化水平低,又没有专业技能的,他们的经济收入要高。

受户籍限制,农民工难以享受城市居民应有的权利。农民工因为户籍是农业户口,不是市民所以得不到正式工人的身份,在从事经商和劳务工作中,表现再好,既得不到应有的培训、奖励、重用,也无权参加决定企业重大事项的职工大会,子女在就学方面也受到许多不平等待遇,难以享受城市居民应有的权利。调查中,71.5 %的农民工感觉“时常遭受旁人歧视”。

大多数有子女在市区上学的农民工反映,一些公办中小学校有向农民工子女额外乱收费的现象。农民工子女上学交借读费,小学每学期少的200元,多的400至500元,还暗示要拿不成文的一次性赞助费,小学1000—1200元,初中几千元不等,不然就以学生名额已满拒收。

(三)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险缺失

按照“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2007年合同签订率必须达到90%。2010来宾市城区12家汽车修理行业中,仅有4家单位与49名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合同签订率只有

9.7%。建筑业、服务业、小作坊等行业的合同签订率则更低。有的用人单位即使签订了劳动合同,大多是格式性、内容空洞的劳动合同,法律规定的合同期限、劳动报酬、劳动条件、休息休假、劳动保护、违约责任等条款,大多在合同文件中没有明确。有的合同书只有单位的公章,没有员工的签字,其他一片空白。

农民工与用人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普遍存在,除了用人单位不予签订外,有部分农民工认为是乡里乡亲介绍打工的,相互之间比较熟悉,签订劳动合同没有什么必要,有45.6%的农民工还认为这样更好,想干就干,想走就走,随意性很大。

受调查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只占8.9%,参加工伤保险的只占5.4%。在工伤发生集中的建筑行业,除了管理人员外,还没有一家建筑公司为农民工购买工伤保险。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个体和私营企业要么不给农民工买社会保险,要么为了应付检查只给少部分农民工投保,要么避重就轻只买一种保险,而回避其它几个险种。养老保险方面,有的农民工在城市打工了一辈子,但他们不敢奢望在城市领取养老金,用人单位想辞退就辞退。

(四)业余活动缺乏,维权困难

在一项“你业务生活中最常做的事是什么”的调查中,75.2%的人选择了打牌、看电视、上网这几项。在一项“你是否感到烦躁、无聊”的调查中,39.8%的人选择“经常感到烦躁、无聊”,28.6%的人“偶尔感到烦躁、无聊”,只有8.6%的人“从不感到烦躁、无聊”。

“假如你的权益受到损害时你选择怎么做”选项中,30.7%的人选择“团结工友与老板理论”,27.5%的人选择“自动离职”,9.1%的人选择“向人诉苦”,6.5%的人选择“向有关机构求裁决”,4.5 %的人选择“向媒体呼吁”,有8.5%的人选择“找机会向老板报复”。

在农民工采取激烈的手段来讨要工资时,人们呼唤农民工应当加强法律意识,通过司法诉讼的方式使自己的权益获得最终的救济。然而,对农民工来说,却是“打官司难,难于上青天”。

二、制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主要原因分析及建议

当前农民工的权益受到侵害是多方面的,涉及就业限制、劳动报酬得不到保障,随意拖欠和克扣工资现象严重;用工管理不规范,普遍不签或不知道签定劳动合同;生产生活无保障,工作教育遭歧视;社会保障不健全,自我保护能力差;生活水准低,文化生活一片空白。

(一)法律制度规范、监察与政府服务方面,目前,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主要法律依据是“劳动法”。但该法在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方面只有原则概念,缺乏配套法规及实施细则,特别是对不签订劳动合同及侵犯职工其他权益的行为没有具体处罚规定,使得劳资双方关系中处农民工处于弱势地位。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工在身份上受到歧视。另外,劳动保障、工商、建设、煤炭等部门都在行使对农民工的管理,政出多门,执法主体分散,相互之间的配合很不协调,也是造成农民工合法权益屡遭侵犯的重要原因。

农民工合法权益遭侵害时,打不起官司,维权成本高。从劳动争议的解决到拖欠工资的追讨,如通过正当途径解决,历经时间很长。农民工维权案件的标的一般在几百到几千元之间,除涉案较大的工亡案件外,很少通过仲裁和诉讼程序解决。法律救济的高

成本使民工理性地回避事后救济。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了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状况每况愈下。

要充分发挥进城务工者在城市建设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全方位的劳动保障体系,确保进城务工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建议采取以下办法:

(1)在国家户籍制度未进行大的改革以前,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尽快制订并出台鼓励本地和外地农村富裕劳动力来我市参与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允许在我市连续务工两年以上、有固定居住场所的农村居民及未成年子女在城市落户。

(2)市、县教育部门应尽快制订确保外地来我市务工经商者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政策规定。确保进城务工者子女义务阶段的教育,享受与我市城市居民相同的权利,即按居住地划片就近入学。要根据实际情况给接受学校及时划拨人头经费和相应的其他费用,坚决取消赞助费、择校费等一切不合理的收费,以鼓励外地务工者在我市安心务工经商,在增加自身经济收入的同时,为我市经济发展多做贡献。

(3)明确责任,加强相互间的协调配合。地方各级政府应建立由劳动保障部门牵头,工商、财政、银行、建设、煤炭等部门参加的联系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外来劳动者管理、合法权益保障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以解决多头管理、互不通气、各自为战的问题。要明确各自责任,严格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

(4)司法程序上,对于农民工,应当适用诉讼费用减免的规定,在农民工起诉时,不需缴纳诉讼费用,诉前财产保全也不许缴纳保证金,以保证农民工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进行维权。另外,应当建立律师的法律援助计划,由律师无偿的为农民工进行法律援助。

(5)切实为农民工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政府要建立有关部门相互合作的社会工作机制,在农民工居住比较集中的区域设立集法律援助、帮困扶贫、就业信息、后勤服务等多功能的一体化服务机构。为农民工的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精神文化生活、就学就医和住房等需求纳入城市整体规划。

(二)农民工自身与社会方面

来自农民工自身的局限也是农民工权益缺失的重要原因。农民工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基本没有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渠道狭窄,农村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使得农民工在供大于求的劳动力竞争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劳动力价格低廉。另外,他们的法律意识仍然比较淡薄,法律知识也缺乏。许多农民工由于不重视签订合同,在权益被侵害时,由于拿不出相应的凭据,维权难度加大。

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低,很少有农民工加入党组织、工会等正式组织。正式组织的缺失,使农民工缺乏利益表达和权益维护的渠道和载体,在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通过集体的力量,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就用人单位方面而言,用人单位的强势地位是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关键因素。劳资双方地位悬殊,具有市场资源、物资资源和社会资源三种资源优势的用人单位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往往无视和侵犯农民工的劳动权益,知法犯法,在劳动合同方面采取不签或只签短期劳动合同的方式借以淘汰老、弱、病、残或者“不听话”、“难缠”的农民工。用短期合同对劳动者进行施压,使劳动者权益收到侵害时敢怒不敢言。而处于被动地位的农民工,他们靠的主要是出卖劳动力获得劳动报酬,技术含量不高,工作的替代性很强。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大环境下,出于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如果维权就可能失去工作岗位。因此,有的农民工只有在离开岗位时才敢拿起法律的武器。

为了全面合理的处理好农民工的问题,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免受或少受侵害,我建议:

(1)坚持学习,增长工作技能。要想工资收入得到增长,在供大于求的竞争严峻的经济市场中立足,农民工只有掌握专门的职业技能,改变安于现状、怠于学习的工作态度,增加业余生活的文化色彩,积极进取,树立学习理念,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才能获得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2)增强法律意识,重视维护权益。如今,除了《劳动法》,国家还规定了许多有关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规范,农民工要主动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学会采取正当的途径和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合法权益遭侵害时,及时申诉和争取有效的援助,切实维护在劳动中自身经济和人身的合法权益。

(3)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按照《劳动法》的要求同所有农民工签订书面劳动用工合同,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及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和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内容。签订劳动合同应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收取抵押金、风险金等。同时根据企业实际,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积极开展农民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尝试工作,着力解决农民工的大病医疗和老有所养问题。严格做好农民工工资发放工作,确保工资及时发放到位,不拖欠、不扣留。坚持正确的用工时间制度,推行加班补助制。

(4)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正视并引导非正式组织在保护农民工权益方面的积极作用。党组织、工会等正式组织应当加大在用人单位,特别是私营、“三资”企业里建立基层组织的力度,将农民工吸纳为组织成员,提高其组织化程度。应建立农民工工会组织,各企业依法为农民工工会拨付经费,使其充分发挥职能,积极解决农民工在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5)消除歧视,营造一个平等、尊重、关心爱护农民工的社会氛围。我们的各种媒体,应该适当宣传农民工的作用和贡献,消除对农民工的社会歧视。我们的社会服务机构要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经常性开展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文娱体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吸引农民工投身到健康向上的业余生活中来。

下载XX镇工会关于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镇工会关于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农民工问题的调研报告

    摘要:自己假期与农民工兄弟一起生活工作了一个多月,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再加上回到家乡后对家乡周边村镇的打探调查,发现农民工问题的主要表现。这些问题深......

    农民工回流问题调研报告

    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不断蔓延,往年到年关才会出现的民工返乡流,已提前到来。宜昌作为一个劳务输出大市,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农民工回流的现象。据调查,我市农民外出务......

    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中问题及对策

    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中问题及对策 “农民工”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狭义的......

    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问题分析(最终五篇)

    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籍身份,但已经完全脱离或部分脱离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他们在城镇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

    浅谈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浅谈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浅谈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2007-12-14 22:43:14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浅谈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浅谈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2)农民工泛指具有农村户籍身份,但已......

    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范文大全]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落下帷幕,紧接着到来的是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广大的2012公务员考生万分渴望有一个科学、合理、高效准备申论的计划和统筹。“急考生之所急、想考......

    全省工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及外商投资企业组建工会经验交流材料

    文章 扎实推进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和外商投资企业建会工作 市总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xxx (2006年6月1日)近年来,xx市总工会在省总的正确领导下,紧密结合xx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城乡一......

    乡镇工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先进事迹材料

    **县**镇位于**州西南部,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界之地,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全镇辖23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212个村民小组,7272户,3万余人,人均纯收入1642元,全镇有基层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