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镇农民工就业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合集)

时间:2020-11-23 22:4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0年镇农民工就业情况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20年镇农民工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2020年镇农民工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镇是农业大镇也是农民工输出大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多,因受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停工停产,造成返乡农民工全面滞留。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部分企业在达到复工复产的条件后,开始陆续复工复产,我镇立刻全面摸排,2月22日启动“春风行动”将30名农民工采取包车方式送到浙江诸暨,后期协调卫生院加大办理健康证明力度,助力农民工外出务工,累计有6000余名农民工实现转移就业。但我镇目前仍有部分农民工未就业,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岗位稳定性差,失业风险大。农民工多从事简单重复、可替代性强的体力劳动,当用人单位面临经营困境,农民工将被“优先”裁员;

农民工再就业难度大,受疫情影响,农民工工资水平有部分程度的下降;

二是返岗就业率同比下降。疫情对多行业、多地经济和就业产生影响,劳动力流动受阻,产业链运转不畅,外贸外资面临下行压力,需求走弱,造成短期内就业人数减少,就业总量压力加大;

三是自主经营受疫情冲击较为明显。特别是个体工商户,尤其外出经营的较为明显,本地非农自营人员受影响较大的是住宿餐饮业和零售批发业,外出自营几乎涵盖全行业,经济压力较大;

四是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劳动力市场大范围重新匹配,制造业加速数字化和智能化,加速了大龄低技能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题,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矛盾有所上升;

现根据我镇工作实际情况,向市委、市政府建议:

一、强化就业服务,让农民工就业有门路,求职有信息。

政府要及时准确地通过媒体、网络、报刊等平台,提供和发布劳动力供求信息,让外出务工人员尽快找到工作。同时,政府还要为寻找工作机会的农民工提供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公共服务,做好劳动力市场的中介服务工作。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线上职业技能培训,以应对疫情稳定后可能产生的就业需求反弹。

二、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稳定在岗农民工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形势稳定。

在同等条件下,政府应优先受理因受疫情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的出口制造业企业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和在职培训补贴的申请。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服务业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但在线服务业却在疫情期出现了井喷。因此,可以引导农民工向服务行业转岗,由线下生产端适当转移到线上物流配送端。

三、调整农民工就业结构,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

积极引导制造业、服务业结构转型升级,努力实现农民工稳定就业与产业升级良性互动。以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为抓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开展对返乡农民工、农村创业青年的电子商务培训,让更多的农民在农产品电商发展中获益。

第二篇:新龙场镇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调研报告

新龙场镇关于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

调研报告

受我县经济发展格局、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及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我镇部分外出务工农民工近年来开始进入返乡就业创业新高潮。对此,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认真搞好返乡农民工定期监测,及时有效建立返乡农民信息网络,依托培训学校,安臵了部分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和培训再就业,积极引导和扶持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回归创业,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行动快、力度大、政策优,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基本情况

新龙场镇现有8个行政村,总人口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万人、外出务工人员8000余人,自去年6月份以来,我镇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3010人,截止3月10日,其中1528人已外出务工就业,237人在家创业,待业员1200人,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我返乡农民工呈文化水平低、创业意志不坚定、年龄偏低,缺乏经验等。

二、创新思维,助推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

1、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元月下旬至2月上旬,镇党委政府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了全镇返乡农民工问题,形成了坚持以人为本,充分

改善民生,搞好就业服务,鼓励自主创业,全力做好返乡农民工工作的共识,统计全镇劳动力水平,镇政府下发了《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龙府发(2015)8号),成立了农工工作领导小组长,镇长何忠书任组长,其他10位班子成员为副组长,15个镇属部门组成工作班子,并安排了专用工作经费1万元。

2、定期监测,建立工作信息台帐

镇政府所有驻村(居委会)干部和村两委、居委会工作人员深入村组、社区,通过上门走访,召开能人座谈会等形式,了解返乡农民工意愿和要求,建立了返乡农民工信息台帐。定每月20日为返乡农民工监测其次汇总日,由各村主任定期上报当月信息到党政办。

3、热情服务,培养挖掘创业典型

成立了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每天热情接待前来咨询的返乡农民工,宣传优惠政策,联系培训机构,协助信贷服务,提供就业信息,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工回归创业,增养挖掘了大量创业典型:龙场居委会的姜园、施明会夫妇常年在在福建打工,2013年返乡,投入10万元创办了免烧砖厂,现有厂房两栋,工人十余人,同时解决了本乡镇十余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三、存在问题

(一)服务方式手段陈旧,帮扶措施落实不够到位。中央、省、州、县出台了许多返乡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大多数返乡农民工根本不知道,也不知道如何获知创业信息。根据调查反馈,80%返乡农民工从未有意识去了解和获取相关的创业信息,根本不了解登记注册管理手续。很多返乡农民工创业在选择项目时,仅凭个人的感觉盲目投资,缺乏相应的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员帮助予以论证,往往是项目投资之日就是失败之时。有的返乡创业项目兴办起来后,后续跟踪服务不够,当初承诺的各项服务成了一纸空文。有的返乡创业农民在办理各种登记注册管理手续中需要缴纳相关费用,增加了创业成本。返乡农民创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土地供应难以满足企业开办和发展所需,治安环境也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二)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制约返乡农民工创业发展。返乡创业者的初期投资大多靠外出务工积累的资金,资金量不大,创业时缺乏通盘考虑,一次性投入到项目中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缺乏后续资金。受金融体制、企业规模、信用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返乡创业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十分困难,只有靠高息民间借贷输入企业维护生产和再生产的“血液”,成本高、负担重,有时因资金短缺,痛失不少好的商机。资金问题成为返乡创业者创办企业难以发展的瓶颈。

(三)返乡创业者综合素质不高,创业培训需要加强。返乡

农民工大多数有创业意向,创业冲动,虽然在外出务工时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经验,但在工商、税务、金融、科技、管理、劳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欠缺,市场分析能力、组织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研发、技术创新意识,难于适应市场、驾驭市场,造成在创业道路上困难重重。虽然有关部门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开展了创业培训,但存在“四多四少”的问题,即短期培训的多,长期培训的少;培训内容趋同的多,有特色针对性强的少;培训初级人才的多,培训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少;培训以完成考核目标任务的多,注重实效的少。有的返乡创业者反映,企业做大了,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需要有各方面的人才为企业发展效力,希望能够加强谈判技巧、市场预测、海关贸易、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从事种植、养殖业的返乡农民也反映,为了进一步搞好种养殖业,希望能结合季节特点多提供一些农技、栽培、防治病虫害和牲畜疫情方面的综合培训。

(四)返乡创业者鱼龙混杂,存在一定隐患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大部分返乡农民工情绪稳定,对未来前景充满信心。但也有部分农民工存在悲观情绪,对今后生活尚无规划打算,给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隐患。

1、部分返乡农民无所适从。他们由于长期在异地务工,有较稳定的岗位和收入。现失去工作,收入减少,回家后普遍存

在有无所适从的感觉,除少数回家后从事农耕外,另有一部分暂时计划打临时工,其余大部分仍准备等待机会继续外出务工挣钱。

2、新的矛盾纠纷产生。主要表现在农村土地承包、使用、经营权纠纷可能激化矛盾。以往农民工在外打工收入较好,对于家中土地不会过于计较,但返乡后的农民工需要生活,对土地争夺加剧,为土地等生产资料而发生的纠纷增多。

3、情绪低落,不利于社会和谐。从新龙场镇的情况看,到外省务工都多为年轻人,在城市里居住了较长时间,习惯城市的生活方式、节奏,与变化不大的农村相比,内心出现落差,返乡一段时间过后,由于远离了的城市生活,可能会出现情绪抵触。在新一代的农民眼里,曾经根深蒂固的“故乡”概念,已经渐渐淡化。农民工留在城市继续生活的愿望无法实现,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影响。

4、各种违法犯罪诱因大量增加,邻里纠纷可能会激化升级。一些外出的年轻农民工在外打工期间,可能会养成一些不良生活习惯,而返乡后,这些不良习惯被带回家乡,容易滋生聚众赌博、打架斗殴等违法行为,甚至引发新的刑事案件。虎场的 5

外出农民工杨某,春节期间返乡,因为偷盗,被公安机关拘留15日。

5、治安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目前,新龙场镇派出所由于条件、信息等客观因素限制,对外出务工人员难以及时掌握各类信息,对有违法犯罪意图的人员无法及时掌握,因此对于农民工返乡后的治安管理力度难免遭到削弱,管理难度加大。

四、下段工作

(一)继续完善创业基础平台,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良好环境。要结合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战略,加速完善小城镇、工业园区、返乡创业园区、小企业孵化基地和各类果业、养殖业基地以及商品流通等公共设施建设,使之成为返乡农民工兴办各类企业的聚集地。在土地供给上,要完善制度措施,认真解决好返乡创业用地问题,将返乡农民农民工用地纳入城乡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强化政府部门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服务水平,真正象对待外商一样对待返乡创业者,确实解决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

(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资金支持。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改进资信评估制度,要进一步扩大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贴息范围和金额,探索、改革工业发展专项资

金和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县级财政要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设立创业基金,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发展。创业基金由财政部门管理,工信、民企、工商联(总商会)配合工作,一旦返乡农民工创业达到一定发展规模后,鼓励创业成功人士补足与银行等同利息纳入创业基金,实现良性循环,滚动发展。要进一步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继续采用信用证制度、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和政府小额担保贷款制度,金融机构要出台相应便民措施,使国家出台的扶持中小(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措施惠及返乡创业者,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所需。要根据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合法运作的相关规定,制订相关激活民间资本的具体办法,推动民间资本合法运作,直接投资,释放出民间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巨大潜力。

(三)继续在生活上多予关心,对特殊困难家庭要采取临时困难救助形式予以帮助,联村干部要加强与返乡农民工的联系,了解他们的意愿和要求。

(四)继续在政策上多予宣传,进一步加大对有关投资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增强投资的吸引力,及时为返乡农民工提供生产技术,致富门道,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五)继续在技能上多予培训,认真组织返乡农民工培训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务。

第三篇: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xxxx县现有农村劳动力10.8万人,外出务工年均6.5万人左右。近两年,受经济下行和政策调控的影响,沿海及发达城市一些资本少、技术装备程度低的企业陆续停产或倒闭,在外务工人员就业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冲击。如何做好返乡农民工就

业工作,成为影响我县当前发展与稳定的重要问题。近期,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就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提出几点建议。

一、我县农民工就业情况分析

(一)返乡农民工逐年增多。一是由于发达城市企业受经济下行和政策调控影响,部分企业停产倒闭,出口生产企业订单减少,企业遭遇困难,不得不裁员,而城市生活费用较高,被解雇的农民工大部分选择返乡;二是受待遇低下的打击,不少民工在城里居无定所,职业稳定性差,生活压力加大,萌发回乡念头;三是受惠农支农政策影响,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面对就业压力,许多农民工选择返乡从事农业;四是一些农民工经过数年打拼,积累了一定规模的资金,掌握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重返家乡进行二次创业。

(二)返乡农民工就业压力增大。一是受土地资源限制,我县农业经济的现状不能容纳,也不需要这么多的劳动力同时就业;二是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县许多农民从高山搬迁到城镇、社区集中居住,原耕地无法耕种,为这一部分群众增加新的就业机会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之一;三是我县一些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完工,原本就近务工的农民必须寻求新的就业岗位。

(三)农民工就地创业人员增多。调查表明,部分返乡农民工不愿再外出,希望在本县经济发展中寻找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不想再务农,由于在外务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技术和资金,想在家乡自主创业,搞一些特色种植、养殖业以及创办企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各镇涌现出了一批在本地搞种、养殖的农民工,以传统养殖业养猪、鸡、羊为主,也有部分从事梅花鹿、孔雀、野猪等特色养殖,这部分人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开拓精神,积极关注市场和信息,具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期望政府能够在资金、技术和信息上多给予扶持。

二、目前我县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采取的主要措施

面对复杂就业形势,我县采取多项举措,帮助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和外出转移就业,已初见成效。

(一)强化就业服务,让农民工就业有门路,求职有信息。针对农民工节前返乡时间提前的情况,一方面,加强劳务合作和交流,在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强化信息搜集和发布工作,举办大型专场劳务招聘洽谈会、启动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组织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截至全县共举办8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6500个,1580名求职人员与企业和用工单位达成用工协议。另一方面,大力开发本地就业岗位,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开发县内公益性岗位,吸纳安置返乡人员就业。借助“十大工程”、狮子山开发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建设高潮的机遇,搞好本县企业和用工单位与农民工供需对接,农村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与农民工供需对接,以项目带动返乡农民工就业。目前,就地转移就业近1.3万人。

(二)开展大规模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针对金融危机对企业用工需求带来冲击的影响,加大财政投入,扩大培训规模,按照“新增劳动力一个不少”、“返乡人员一个不闲”的要求,组织返乡农民工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技能和创业培训,解决目前岗位需求和劳动力技能不相匹配的问题,优化劳务产业结构,提高农民工市场就业创业能力,推进转移就业和提升创业能力。今年以来,全县已开展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工、电气焊、电动缝纫、风味小吃等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2236人。

(三)搭建创业就业服务平台,提供项目推荐、创业指导、跟踪服务等全方位的创业服务。在资金、场地、证照办理、经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县上设立专门的创业服务机构,健全县、乡、村三级创业就业和劳务经济组织领导服务体系,加强组织领导,从项目论证、项目孵化、项目落实、开业指导等各个方面搞好服务,指导、帮助返乡农民工选好、选准创业项目,实现自主创业,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今年全县已累计发放小额创业贷款2615万元,扶持创业423户。

三、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就业盲目性大。往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在节后返城、返厂的时间都比较规律,但近两年不少返乡农民工对节后出行方向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有的还处于观望状态。城市企业对农民工的用工数量有所扩大,但农民工的工资需求与就业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导致一些务工者因未找到工作又再次返乡。

(二)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是现有农村劳动力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专业技能等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

存在较大差距。部分有技术的人员受经济波动影响相对小,即使失业也能很快重新找到工作,而技术单一或无一技之长的人只能回家观望。从我县农民工外出务工的调查情况看,大部分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属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少数人掌握部分专业技能。由于文化程度偏低又缺乏专业技能,加之人生地疏,在竞争中与城市劳动力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农村劳动力缺乏就业竞争

力。

(三)返乡农民工对政府给予就业方面的支持表现出较高的期待。通过走访调查,在就业问题上,一是农民工期望政府在就业门路上予以帮助,特别是提供就业岗位。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农民工更希望得到来自政府及有关部门权威准确的就业信息和更直接的就业帮助。二是在自主创业上提供支持,特别是资金扶持。调查显示,考虑返乡留在本地自主创业的农民工,期望“提供信贷资金优惠和支持”和“提供创业服务指导”是农民工自主创业时最希望政府能给予的帮助。

四、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对策和建议

(一)充分利用好上级扶持政策,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投资少、吸纳劳动力多、技术操作规程简便、资金周转较快等特点,对扩大城乡就业、促进群众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意见》〔安政发(2012)9号〕,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扶持力度。从2012 年起,市、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 万元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其中:市本级1000 万元、每县不少于400万元,列入财政预算。并以不少于当年新增地方财力的10%逐年补充,到2015 年预算达到1 亿元以上,并从财政贴息、项目扶持、融资担保、税费优惠、用地保障、培训补助、社保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利用这些优惠政策,把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来抓,发展好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就业。

(二)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增强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能力。切实做好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意识,有效缓解产业升级与经济波动所带来的就业困局,才是应对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根本所在。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创新培训模式,调整培训方向,丰富培训内容,根据农民工自身特点,制定相应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集中开展农民工转移、转岗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就业技能,适应新形势工作需要。一是对技术水平不高的返乡农民工开展回炉培训,提升新一轮输出人员择业竞争力;二是组织没有技术的返乡农民工参加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鼓励他们自主择业,以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三是对有志于回归创业和有一定创业基础的的返乡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提升自主创业能力;四是对有意继续从事农业的返乡农民工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对年龄偏大、知识水平偏低,不愿再外出打工的农民开展特色种养殖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技能,实现科技种养增收。

(三)深挖市场,拓宽农村转移就业渠道。一要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增加输出数量、扩大输出规模。二靠能人带动,充分发挥劳务输出能人的作用,积极鼓励他们为家乡的劳务输出献计献策,帮助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三靠政府推动,构建农民工输出转移平台。政府主管部门要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和劳务输出组织作用,积极开展人力资源市场跨区域协作,为劳务输出寻求新的途径,引导返乡农民工实现跨区域转岗转业。四是要加大本县建设项目的争取力度,利用农村交通水利、生态移民、新农村、产业示范园等项目建设就近就地转移一批。五是支持发展劳务中介组织。鼓励发展各类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逐步形成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服务规范化的劳务中介服务体系,切实为农民提供职业介绍、就业指导、法律咨询等各项服务。六是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开辟绿色通道,为农民工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同时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配合,及时沟通农民工就业和返乡信息,为农民工提供更为周到的就业服务。七是加快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依托政府、部门、中介组织、劳务经纪人,在用工量大的地区、城市建立劳务信息服务站,广泛收集、筛选和发布劳务信息。积极利用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短信等媒体向农民工传播劳务信息,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范化和组织化程度。

(四)大力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就业。农民工自主创业,这将是今后农民工转移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在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对有关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增强投资的吸引力;二是要在项目、资金上给予一定支持,帮助他们把企业办成、办好;三是要贴近服务,及时为创业农民工提供生产技术、致富门道、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积极帮助解决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四是要典型引路,发掘和报道一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好典型,激励返乡农民工勇于创业。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转换思路,利用他们在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鼓励、引导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立足本地资源,创办个体私营企业和发展各类经济实体,实现自主创业。同时,引导他们创办养殖业、农业产业化以及农村服务业等项目,实现自主创业、转移就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各级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帮助他们解决融资、招工和行政审批等问题,统筹规划安排,优化自主创业的环境。

(五)营造全社会关心返乡农民工、支持帮助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要从思想上、组织上、经济建设上、文化建设上以及社会综合治理等各方面做出努力,统筹部署,加强指导,多角度掌握农民工返乡动态。党政领导、司法服务、劳动保障、农林水教育等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农民工在返乡潮中实现良性回归。

第四篇:济宁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让就业创业之路更顺畅

——济宁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共青团济宁市委(2010年10月)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随着我市农村青年大量进入城市,80后、90后正逐步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如何了解这部分重点人群的生活、工作状态,针对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就业引导和创业扶持,是当前摆在全市各级团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认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问题,并为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济宁团市委对全市农村青年就业创业现状进行了一次自下而上的全面调研,就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如何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的引导工作为主要内容开展了调研。本次调查覆盖全市12个县市区及高新区,在各县市区随机选取2个乡镇,1个街道,每个乡镇街道随机抽取10个村居,共调查了39个乡镇,390个社区(行政村),对14万名农村青年进行了摸底调查,并进行了实地座谈和考察走访,对全市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工作状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现状和特点

(一)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比重大 济宁市共有青年约200万人(2003159),其中,农村青年约140万人(1408018),占全市青年总人数的70.29%;外出务工青年人数达80多万,共占全市青年农业人口的57%,占青年总人数的40%。其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务工青年有31万人,占务工青年的38.77%,1990年以后出生的务工青年有89000余人,占务工青年总数的11.23%。在我市务工青年中80后、90后农民工占得比重较大,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日益成为主力军。

(二)受教育程度高,实用型技术培训需求大。

生于80年代,正好是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和法制建设步入正轨的年代,新生代农民工绝大多数都具有至少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有些接受过中专或高技类课程训练。从调查数据来看,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2.37%,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的最多,占46.36%,大专文化程度的占18.35%,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92%,相对于传统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和职业教育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部分中专生、技校生在出去打工之前学过专门的技能技术,但大批既缺文化又缺技能的农民工从事的大多是一些简单劳动或低技能性的职业,其比例约占流动总人数的70%,知识技能的欠缺使这部分人在打工者队伍中处于弱势、劣势,使他们在工作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境地。外出务工青年普遍认识到知识、技能的重要性,其中33%的外出务工青年迫切需要实用技能方面的培训,27%需要得到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22%需要得到管理知识的培训。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青年农民工渴求知识技能,但培训费用和较长的培训期限使他们望而却步。绝大部分农村青年认为100—300元培训费用的培训班能够接受,青睐于1周至1个月之间的短期培训,但现在即便是政府补贴培训的项目需要农民自筹的学费往往也要高于农民工的预期,而且培训期也多在3个月左右。

(三)无务农经验,对家乡乡土认同在减弱

从成长经历来看,很多新生代农民工自小就跟随父母移居城市,或是在农村初中(高中)一毕业就到城市“谋出路”,因此他们对城市生活环境比对农村生活环境更熟悉、更适应;即使出生、成长在农村,他们在务工前也同城市里的同龄人一样,大多数时间在学校读书,不熟悉农业生产。据统计,61%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农活,70%的新生代农民工从来没有务工经验。而且,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城市,在农村没有土地等生产资料。

(四)比较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生于80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并且他们的家庭多数响应了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号召,因此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或者只有一两个兄弟姐妹,由于相当多的人一毕业就进入城市打工或从小就跟随父母在城市里生活,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农业生产劳动,缺少艰苦锻炼的机会,缺乏父辈农民工吃苦耐劳的精神,于是他们在城镇寻求职业时往往看不上低收入的体力活,又没有机会找到高收入工作。

(五)身份归属情况

与父辈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的对城市的认知度更强,渐渐适应并习惯当地的社会生活和环境,希望能在城市扎根发展。他们更不愿意重新返回自己的家乡,渴望能融入城市,但是他们的努力和梦想却难于实现。和父辈们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强烈向往城市生活。调查显示,他们在工作之余的生活丰富多彩,与城市人没有两样:逛街、网聊、泡吧、唱K等;他们不再节俭,每月将工资花光;他们不再如父辈一样无条件忍受艰苦;他们不再愿回农村。但他们的根也不在城市里。高昂的生活成本,复杂的户籍问题及其带来的社会保障的缺失,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梦制造了重重障碍。他们创造着城市的繁华,却无法融入这座城市,发现自己不过是身处社会边缘的匆匆过客。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观念发生转变,创业积极性较高

受社会历史、生活环境、教育状况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在价值观念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虽然新生代农民工也将谋生、赚钱作为重要目标,但不再把自己当作赚钱工具。他们不仅看重工作的“钱途”,更看中“前途”与提高生活品质。他们消费意识强,并以此向世人、社会展示自我的能力和价值;都带有“闯天下,寻发展”的目的,也想逐渐从打工仔转变为“创业者”;仅仅提高工资已经吸引不了他们,他们还会要求更多的闲暇时间以及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等等。

从调查情况来看,从外面开阔了眼界回来的农村青年,他们的创业热情高涨,80%外出务工青年有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他们有着较敏锐的市场嗅觉,能够在打工过程中积累经验和教训,捕捉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的信息,这部分人就会成为创业的起步者。但从有创业愿望到创业起步还有一段距离,其中73%的青年人想创业并没有付诸实践,不知道怎样确定适合自己的项目以及启动资金的欠缺使他们的创业梦想大多数还仅限于想法阶段,无法落实。青年农民创业的启动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个人储蓄、熟人借款和金融机构贷款,其中个人储蓄占大多数,担保和抵押是更多农村青年信贷的主要障碍。

(二)维权意识逐渐提高

上一代农民工在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很少选择通过法律渠道、程序化、正规化地解决问题,而通过非正式的方式解决,找亲友、反复找老板、消极维权的方式,这也反映了他们依法维权意识的淡薄。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提高,法律方面的知识增强,对政府职能部门的了解逐渐深入,会选择法律化、程序化、正规化、更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城市生活的时间越长,他们逐渐学会了通过正规程序化、法律的渠道解决问题,通过找律师、找工会、找政府机关、找劳动仲裁机构、找妇联等方式依法维权的比例在不断上升。据调查显示,目前新生代农民工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资拖欠和法律保障欠缺,他们大部分从事的是密集劳动型的工作,计件制使他们只有利用延长劳动时间,来取得相应的高工资回报。55.05%的人没有与用人方签订三险,大部分是用人单位明确指出只签订劳动合同,而不为农民工缴纳三险;调查显示:当出现劳资纠纷时,只有10.8%的人“忍着”,24.72%的人选择找人调解,25.76%的人“找老板”,19.89%的选择打官司和仲裁,还有人选择上访。

(三)对文化精神生活有强烈需求 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较上一代普遍有较大的提高,他们从土地上挣脱出来,在竞争激烈的大都市获得工作的同时还要求享受生活,得到尊重,在文化、娱乐、健身等精神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强。轻松体面的工作、时髦的装束、时尚的休闲方式等等,这些在第一代民工看来似乎与己无关的“城里人”生活,已经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普遍诉求。但由于收入较低,他们只能选择比较廉价的文化消费方式。另外,新生代农民工在选择工作时,非常关注“对人的尊重”,希望被他人尊重和被社会认可。调查中,新生代农民工对一些公司控制加班时间,进行人性化管理非常满意,认为这样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工作的信心和动力更大。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在空间上走近了城市,但在社会心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还与城市存在一定隔膜,制度层面、市民层面等都对他们有不客观的认知和明显的歧视,致使他们精神需求难以满足,向上流动的诉求难以实现。

三、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状况及就业观念转变,使我们得以深入思考80、90后青年成长、发展的固有问题和新的冲击,结合农村青年群体现状,共青团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服务农村青年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创业任重道远。

(一)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服务机制

2008年以来,我们实施了“青春创业小老板培养计划”,全市共立项“青春创业小老板培养计划”创业项目130个,新增就业岗位3000余个,培训创业青年1800人,扶持创业青年105人,发放创业贷款2400万元,青年“志愿创业导师团”成员达到100余人,扶持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全市共青团工作以实施“青年就业创业扶助行动”为总抓手,坚持就业与创业并重,坚持城市与农村并重,坚持运用团内资源与团外资源并重,把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作为重点,努力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更多帮助。

1、建立融资服务体系。积极为青年创业拓展融资渠道,一方面积极争取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创业扶持资金、“百千万农村青年创业计划”专项资金、省青春创业基金等上级团组织的资源,另一方面完善“百千万农村青年创业”贷款机制,争取市县级金融机构的支持,采用免担保信用贷款、互保、联保、法人担保贷款等形式开展小额贷款,为更多青年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2、完善创业辅导体系。根据调查初创业青年的创业成功率不到10%,但如果有创业导师“一对一”的辅导,为创业青年提供项目、经验、管理、决策等全过程、综合性的创业引导,会极大的提高青年的创业成功率。2009年,市青年企业家协会换届,把更多的青年企业家吸收到创业导师的队伍,并借助工商联、企业家协会、青联、民间地域商会等组织支持,继续批量充实“青年创业导师库”,切实做好志愿者导师与创业青年的对接,完善创业辅导体系。

3、建立培训实习体系。一是联合市农业局、市劳动保障局迅速启动农村青年春季培训行动,利用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基地,面对返乡农民工、初高中毕业生,深化SYB(创办你的企业)、实用技术和农业科技知识培训,着力提高农村青年的择业、返乡创业的能力。二是组织大中专院校团委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设计开展丰富的工作项目,对在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进行提前教育、提前服务。三是建立市县两级“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100个,组织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和青年农民工到基地参加社会实习,为青年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创造条件。

4、建立信息服务体系。一是采取城乡互动、区域协作的方式,依托劳务输出中介机构和青年企业家等各类资源,挖掘用工岗位,开展“就业援助周”、“春风送岗位”、“万名农村青年外出务工计划”等活动,将岗位信息及时向农村青年发布,帮助城市下岗青年、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就业,盘活就业存量,在青年与用工岗位之间搭建平台。二是通过完善“济宁青春创业网”专题网站建设,开通专用QQ群、飞信群等方式,及时发布、交流就业创业的有关政策信息。三是通过成立“创业青年联谊会”等组织,加强创业青年间的沟通、交流。

5、建立青年农民工维权体系。开展法制培训、解答热线咨询、法律援助等工作,帮助青年农民工维权,营造城市与农村青年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在法制培训方面,在农民工集中流出地和流入地组织宣传劳动法的基本知识、对青年农民工的特殊保护政策和目标城市的基本管理制度,目标是提高青年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侧重事前预防。在热线咨询方面,向青年农民工提供免费的服务,由专职律师就个案提出具体的法律咨询意见,指导青年农民工依法有效解决纠纷。

(二)建立健全人才资源开发机制

1、加大对农村青年的调研力度。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电话采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掌握农村青年特别是返乡青年农民工的思想状况、就业创业状况、知识技能水平、现实需求等,为进一步扎实有效引导农村青年就业创业、青春建功新农村打下基础。

2、培养各类新型农村青年带头人。培养人是共青团的重要职责和重要优势,培养新型农村青年带头人既是共青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开发农村青年人才的有效途径。将优秀农村青年培养成为创业致富带头人,将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成为村务管理带头人,是共青团履行党的后备军职能的一个重要思路。今年我们将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重点培养和选拔一批有一定文化、有创业热情的农村青年,引导和扶持他们兴办种养殖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营销组织、工商企业等,使他们成为创业致富带头人,在此基础上重点选拔一批有知识、懂技术、有发展潜力的农村青年党员、团干部、团员作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对象,通过组织培训、挂职锻炼、定向培养、结对帮扶等措施,使他们成为未来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重点选拔、联系、培训一批有一定务工经验、有一定职业技能或在外创业有成的务工青年,以及一些转移就业中介组织青年负责人,使其成为转移就业带头人,引导他们利用亲情、乡情的关系以及中介组织的作用,打造当地特色劳务品牌。

3、加大推优荐才工作力度,积极挖掘青年典型。在全市范围内推出一批立足农村、发展农业、致富农民的优秀青年创业典型、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青年岗位能手等各类先进典型,广泛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激发青年创业热情,增强青年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组建优秀青年创业者巡回报告团,深入各县市区、乡镇、村举办“创业在济宁 建功新农村”优秀青年创业者报告会,营造鼓励和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励广大农村青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打造青年创业文化

1、建立舆论宣传体系。相对于青年的就业创业需求而言,我们所能扶持的人数毕竟有限,做好舆论宣传工作,破除济宁固有的中庸保守思想,大力倡导青年创业文化,最大限度地激发青年的创业愿望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团组织通过利用各级各类新闻媒介,大力宣传党委政府关于扶持就业创业的有利政策,扩大党和政府扶持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宣传范围,在政府与青年群众之间架起一道“信息高速公路”,让政策发挥最大的效用,为青年就业创业点亮一盏明灯。另一方面积极选树创业典型,大力宣传创业成功的青年典型和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回馈社会的创业导师、企业家典型,适时开展“青年创业之星”、“优秀创业导师”等评选活动,积极营造关心创业、勇于创业的社会氛围。

2、广泛开展青年创业文化活动,全力打造运河青年文化品牌。立足济宁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历史文化积淀,发挥物产资源丰富、经济发达的优势,努力挖掘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运河青年文化品牌,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年创业文化活动,在2009年工作中,创造性开展“中国济宁〃青年发展论坛——区域经济特色宣讲活动”,紧密联系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将体现当地经济特色、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个人创业的奋斗经历作为宣讲内容,促进青年对区域经济的了解,推动青年更好的创业和就业,充分发挥团的组织优势、活动优势和协调优势,在全市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共青团工作品牌,进一步提升共青团工作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在广大青年中的凝聚力。

第五篇:“扩大招商引资、促进农民工就业”专题调研报告

“扩大招商引资、促进农民工就业”专题调研报告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国内特别是沿海地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就业压力增大,造成部分农民工提前、集中返乡,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遵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8〕130号)、《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按照《辰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外出务工人员基本情况调查的通知》(辰政办函〔2008〕91号)、《怀化市商务局关于开展“扩大招商引资、促进农民工就业”专题调研报告的通知》(怀商发〔2009〕9号)文件的工作要求,2月10日至2月24日,我局抽调专人对我县部分重大招商引资企业、返乡农民工以及有关部门进行了为期近半个月的“扩大招商引资、促进农民工就业”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劳动力及农民工返乡基本情况

1、我县劳动力基本情况辰溪县辖30个乡镇,总人口52.4万人,农业人口41万人,非农业人口11.4万人。(基本综合情况见下表)

辰溪县劳动力及外出务工人员综合情况表

单位:人

从上表可见:①我县16~60岁的适龄劳动力共29.5万人,(男性16.6万人,女性近12.9万人),外出务工9.6万人,占适龄劳动力总人数的32.5%,即将近三分之一的劳动力都在外务工就业,这极大地缓解了县内富余劳动力带来的就业压力,同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收入。②外出务工人员中:省外务工的6.8万人,占务工总人数的70%,县外省内务工的1.3万人,占务工总人数的14%,县内务工的近1万人,占务工总人数的10%。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外出人员务工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为主。③外出务工人员中:16~45岁的青壮劳动力8.2万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85%,职业素质相对较高。然而站在另一个角度来观察,留在县内的45~60岁的中年劳动力就相对较多,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2、我县农民工返乡情况

辰溪县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综合情况表

单位:人

从上表可见:截止2008年底,全县返乡务工人员1.51万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15.7%。返乡务工人员中因春节回家探亲的10612人,因企业倒闭失业返乡的1565人,因企业裁员失业返乡的819人,因企业减薪而返乡的1793人,而回乡创业的有349人。在返乡务工人员的就业意愿调查中,因国家三农惠农政策而愿意回家务农的有1664人,占返乡人员的11%,而有意向继续外出务工就业的有13293人,占返乡人员的89%,鉴于沿海地区目前的现状,外出务工人员中,会有一定数量的人员会留在当地寻求就业机会,这会给地方带来一定的就业压力,但同时可缓解沿海地区紧张的就业局面。

二、我县重大招商引资企业情况及安排就业情况

自2004年以来至2008年底,我县通过招商引资途径共引进重大项目33个(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引进县外资金72.6亿元,共实施项目29个,到位县外资金38.14亿元,增加就业岗位近4000个,安排农民工就业约3000人,为我县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辰溪县招商引资部分重大生产项目企业基本情况表

金额单位:万元人员单位:人

三、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及农民工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对外开放意识有待强化。虽然近年来我县的对外开放取得了长足发展,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部分基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禁锢于地方事务和职能工作,对外开放意识不强,兴趣不浓,难以形成良好的引资、服务环境,没有形成强烈的对外开放意识。

2、全民招商氛围有待营造。近几年,虽然在县委、县政府的精心部署和亲力带领下,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但由于没有给各乡镇和有关单位分配招商引资任务,招商引资工作无压力,还没有形成“全民招商”的氛围,单凭县委、县政府和部分职能单位来卓有成效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已感到力不从心。

3、承接产业转移有待突破。沿海企业生产成本高涨,资本向内地转移已成必然趋势,内地县市如何抓住这一良好的机遇,是推动地方发展的大好契机。我县近年来在这一方面工作开展得还不够,沿海劳动密集型、能源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承接还没有实现突破。

4、农民工自主创业障碍较多。返乡农民工在自主创业过程中,项目、技术、资金等障碍严重制约了创业历程,同时对于市场需求、投资预测、效益分析、风险预测难以准确把握,单凭创业热情和苦干精神难以获得良好的经济回报,极大打击了自主创业劲头。

5、农民工整体素质偏低。在对县内部分企业的走访调查中发现,工人年龄普遍偏高,45~60岁的工人在70%左右,而这一年龄阶段的工人(特别是农民工),绝大部分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以从事体力和简单的机械操作为主,工作技能缺乏,就业领域狭窄。

四、扩大招商引资,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对策及建议

1、全力引进重大工业项目。辰溪县物产丰富、资源富足,工业基础较好,坚决执行“工业强县” 发展战略,想方设法抓重大工业项目,加快我县化工、能源、建材三大支柱产业及配套链式产业建设,全力引进实力雄厚的电石生产企业,加快我县110万吨有机化工原料生产基地建设。依托优势产业,大力引进上下游配套、横向关联项目,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发展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向高水平、宽领域、纵深化方向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工业规模扩张、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还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强有力的手段。

2、加快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步伐。我县资源丰富、能源充沛、劳动力富余、交通便利、政策优惠,具有开展承接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的有利条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营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敢于让利的政策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公正文明的执法环境、安定有序的治安环境。加强于珠三角企业与项目的对接,在引进重大工业项目的同时,着力引进劳动密集型、能源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可以有力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大幅增加就业岗位。

3、尽力扶持农民工自主创业。农民工自主创业以种植、养殖业为主,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少、环境污染小,虽然经济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不高,但它是创业促就业,创业带创业,有着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同时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的有力方式。通过研究制定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配套完善税费减免、资金扶助、创业培训、技能培训等帮扶政策和服务措施,明确各级职能部门的职责,为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推荐、融资服务、开业指导、技能培训、技术援助等一条龙服务,突破项目、技术、资金障碍,力争给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更多、更优惠的政策扶持,进一步引导和推动农民工回乡创业。

4、加强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富余的劳动力虽然是地方资源优势,但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新型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农民工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的现象并存,农民工职业技能缺乏的弊端将日益明晰和影响深刻。通过出台和执行农民工培训措施,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民工由体力型向技术型和智力型转变,不断提高农民工队伍的技术层次,增加农民工就业机会,缓解企业用工紧张形势,以适应新型工业化的就业要求。

下载2020年镇农民工就业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20年镇农民工就业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剑阁县农民工就业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剑阁县农民工就业现状的调研报告——剑阁县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广元市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民工就业现状调研的通知》的......

    农民工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洛文广发(2010)101号洛南县文化广播影视局 关于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调研的报告商洛市文化文物广电局: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总结“十一五”时期及今......

    安徽省农民工调研报告

    关于安徽农民工问题的调查报告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包括尊重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

    农民工工伤保险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县高度重视高风险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作的调研工作,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及时成立调研组,并组织人员开展了对高风险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作的......

    农民工工伤保险调研报告

    事故情况,并及时填写相关表册和报送有关材料;另一方面,对申报的工伤事故,尽可能在12小时内组织人员做好勘验调查,并在规定的时效内进行工伤认定,使工伤认定工作做到法制化、规范......

    家庭收入调研报告农民工

    家庭十年间收入调研报告 调查背景:2004年家里因为“农转非”从农村搬到了距家不远的城里,由此,家庭收入来源方式、居住条件、孩子就读条件、家庭生活保障发生巨大改变。父亲母......

    农民工文化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文化部社文函〔xx〕xx号通知和省市文化厅局社文处科要求,我局对农民工文化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基本状况 xx在全市是一个人口大县,也是......

    关于返乡青年农民工就业创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返乡青年农民工就业创业的调研报告 一、调查背景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外出的青年农民工已陆续返乡,为了及时了解返乡青年农民工的基本情况,笔者对自己所在的XX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