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举例说明动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1、举例说明动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答:动物方面:例如:⑴北极熊的面部比较小,包括眼睛、鼻子、耳朵等都较小,减少散热,而体内有厚厚的脂肪层,起到保温的作用。⑵青蛙,在水里用皮肤呼吸,在地面上用肺呼吸;还有变色龙,体表颜色会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
植物方面:例如:⑴向日葵会朝着光线比较强的方向生长,为了更好的光合作用,向日葵具有向光性。⑵如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类植物,叶退化,茎膨大并具叶绿体,根系发达与缺水环境相适应。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植物多是针叶类,与低温相适应。
2、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如果要改变,请你说说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答: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因为地壳在长期的运动中,大的岩石形状会发生改变;空气成分和湿度会让岩石的内部构造发生改变,随着时间的流逝,雨水的冲刷……还有岩石在雨水和风的作用下会发生风化,不过影响也许不会好大。
第二篇: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__教学设计1
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动植物过冬的方法。
2.知道四季的变化对动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3.能用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4.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5.通过观察几种生物冬季的生活,了解气候环境怎样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怎样适应环境的变化;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动植物过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冬天来了,你们感觉到了吗?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冬天的到来?是的,冬天到了,人们都穿上棉袄,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来渡过严寒的冬季。动植物又是怎样过冬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二)研究动植物过冬的方法
1.研究植物过冬的方法。
(1)谈话:书中有几种我们常见的植物,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冬天到了,它们和以前相比都有哪些变化?落叶,停止生长或缓慢生长
(2)学生讨论:植物的这些变化与它们过冬有什么联系?
(3)交流:植物过冬的一些方法。说说还有那些植物的过冬方法和它们一样。
(植物过冬的方法:像松树,它的叶子像针一样,可以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蒸发,可以抵御冬天的干旱,让松树顺利过冬;像梧桐树,到了冬天,叶子脱落,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同时它的芽外面包有很厚的鳞片,保护新芽,让植物过冬。。。)
(4)说说你还知道植物的哪些过冬方法。
(5)将你的发现填写在表格中。
2.研究动物过冬的方法。
(1)谈话:刚才我们了解了植物过冬的情况,接下来我们看动物是怎样过冬的?书中有几钟我们常见的动物,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冬天来了,它们和以前相比都有哪些变化?
(冬眠过冬,迁徙过冬,加厚皮毛或羽毛过冬的)
(2)学生讨论:它们为什么发生这些变化?
(3)交流:这些动物是怎样过冬的?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是这样过冬的?
(动物过冬的方法:像狗一样的动物,到了秋天,它们身上会长出很多细细的、厚厚的绒毛,到了冬天让它们度过寒冷的冬天;冬天的麻雀长得胖乎乎的,遍身长满了毛茸茸的绒毛让它们越冬;大雁是候鸟,它们会千里迢迢飞到南方过冬,这叫迁徙过冬;青蛙到了冬天,就会不吃不喝,躲在洞里度过冬天,这叫冬眠。①冬眠过冬:蛇、青蛙、乌龟。。②迁徙过冬:大雁、燕子、黄鹂。。③加厚皮毛或羽毛过冬的:兔子、禄、狐狸、麻雀、乌鸦。。④贮存食物过冬的:松鼠、蜜蜂、蚂蚁。。⑤产卵过冬的:螳螂、蝗虫。。⑥躲在安全地方过冬的:苍蝇、蚊子。。)
(4)说说你还知道动物的哪些过冬方法。
(5)将你的发现填写在表格中。
(三)归纳小结,拓展延伸。
1.将本课所学的知识归纳填写在书中的表格。
2.课外搜集各种动植物越冬的知识。
第三篇:《动植物怎样过冬的》教学反思
不同的教学有不同的教学故事,不同的教学故事对教学有不同的诠释。仅以今秋我执教的六年级科《动植物怎样过冬的》一课,说说我的综合实践活动故事。
和往常一样为上好观察与实验课,事先布置要研究的问题,以便更好以上好新授课。于是,我便打开话茬:同桌相互看一看,你们穿着与一个月前相比,现在有些什么变化?天气有什么变化?不一会儿,教室里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老师:“我的同桌衣服穿的有点厚,天气开始变冷了”,老师“我的同位是一位女生开始穿上棉袄,说明气温开始变冷了”……同才同学们发言很好,是啊,我们现在开始穿棉衣服了,天气的气温开始下降变冷,说明了我们开始进入了冬天了。同学们请想一想,动植物怎样过冬呢?动、植物在寒冷的冬天会冻死、饿死吗?……带着研究问题,按照同学们研究动物、植物过冬的方法分别分成若干小组(老师建议:按居住一起比较近的可组建一组,这样便于同学们之间探究的信息互通,相互帮助)。于是,能力有差异,特长有制,学习水平不一样的6至8名学生科学搭配在一起,组成了“高效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建立了小组组建原则,小组长职责,每个小组成员在互相学习,共同承担不同的职责,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等等。然后我宣布了活动要求,给定了活动时间,让孩子们自由施展自己的才能,确定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
课外学校操场的草坪上三五成群地爬在草地上,扒着草根观察着,记载着,还有的同学询问着,这树为什么要用石灰浆给树穿上“饱暖衣”?……课间教室里同学们利用班级图书角,走进学校图书室查阅所需资料,这还不算过瘾,有的小组亲自带来了《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相互分享着,记录着所要研究的结论知识……
约两周后,课堂上同学们兴致高昂,勤奋组代表汇报说身边松树过冬的方法、道路旁的树木离地面约1米处为什么用石灰刷白等等,小组成员又一次体会到“一岁一枯荣,春风吹又生”的生机景象;神舟号代表汇报,我们不仅知道大雁(燕子)到了冬天为什么飞到南方?而且还知道鱼类也随着季节变化,它们的生活也发生变化?火箭组汇报说:我们利用星期在家长带领下深入石花苗木花卉园,我们不仅感受到花园美景,并且询问这些苗木“保养”方法,我们小组决定写倡议书、书写标语等方法来宣传保护动、植物;神探组汇报学习中使用的学习方法(如父母帮助上网查资料,课外父母陪同观察)等等。平时里不爱说话的同学也
迫不及待的举手发言道出了自己的观察方法和过程,如张伯富同学是典型的学困生,父母在外打工由爷爷照顾,他利用上网查资料:狗、猫到了冬天身上的毛为什么要变绒?不爱讲话张新龙同学饶有兴趣的参与课堂发言中:回家我请教奶奶,为什么路边各种小草到了春天却又长出了地面的原因,是啊,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感悟了动、植物过冬的方法。当老师在细细品味、欣赏学生点滴进步的同时,“放手”却让孩子们在活动舞台上培养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参与实践能力,并从中获取了意想不到的知识。“课堂展示”则彰显学生个人和团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显性升华。
接着,师生一起观看《动植物过冬的方法》片段,升华活动的主题……当学生们沉浸在动物生活习性及动、植物如何过冬的同时,心中油然而生保护动、植物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从这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真正的自主课堂,应该是学习主体性充分彰显的课堂,也应该是教师主导性充分发挥的课堂,“我的课堂我做主”。教师的“教”要心中装学生,学生的“学”要独立思考,主动质疑,自由表达,自信展示。
第四篇: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过冬(动植物)
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过冬(动植物)
【活动目标】
1.了解季节变化对动物的影响,知道动物的不同过冬方式(冬眠、南飞、储存食物、换皮毛等)。
2.愿意通过游戏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动物过冬的认识。【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事先引导幼儿关注身边动物的活动,做关于动物怎样过冬的调查,并鼓励幼儿将自己的观察结果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二)材料投放:小动物胸饰若干。【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谈论冬天里的动物的活动。
师:寒冷的冬天到了,动物到哪里去了?前一段时间大家观察了动物,你们丧肯了什么动物?在哪里找到的?它们在干什么
二、观看数字资源《动物怎样过冬?》,引导幼儿讨论动物过冬的方式。
(一)引导语,我们为什么只找到这么少的动物,还有许多动物到哪儿去了呢?动物又晨怎祥过冬的呢?
(二)观看数字资源《动物怎样过冬?》,引导幼儿了解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如冬眠过冬、迁徙过冬、换毛过冬、储存粮食过冬等。肴引导幼儿对照操作材料《动物怎祥过冬特,按照动物过冬的方式进行归类。
(三)师幼共同小结:动物们都非常能干,它们都有过冬的好办法,有的储存粮食,躲在家里吃一个冬天,有的吃饱后不吃也不动,睡一个冬天,有的飞往温暖的南方,有的畏上又细又密的毛,像穿上一件厚棉袄。
三、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再现动物过冬。
(一)师:我们知道了动物过冬都有自己的方法,你们愿意演一演动物吗?请你们佩戴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的胸饰,学一学这种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二)幼儿自由选择胸饰井运用肢体语言表现自己对“动物过冬”的认识。
第五篇:好作文是怎样
·好作文是怎样“炼”成的(2012-5-24 14:02:00)王跃平
中考作文在语文试卷中占据“半壁江山”,作文得分的高低决定着语文成绩的优劣。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比以前更重视作文了,但是很多人都想走捷径,往往只在作文的局部追求“亮丽”,如:择一个靓丽的标题,秀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磨一个明朗点题的句子,想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打造一个整洁美观的文面„„这些做法在短时间内也许可以奏效,但从评卷实践来看,这些招数也会让阅卷老师产生审美疲劳,真正的高分作文必定是作文的整体出彩。高分作文怎样“炼”呢?笔者认为不仅应该使标题、开头、结尾等局部出彩,更应该从整体出发,考虑如何大题小作,如何变化角度,如何智慧地表达。
一、大题小作显真情
纵观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情况,往往“大题”较多,如命题作文“寻”“日历”“祝福”,半命题作文“也幸福”“像一样”,话题作文、不规定话题和立意的材料作文等,这类作文题具有开放性、宽松性、灵活性,弱化了以往作文的强制性和封闭性,为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说自己想说的话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行文的主旨和体裁都趋于多样化,有利于优秀作文的脱颖而出,但是,由于学生以往作文时多受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习惯于带着沉重的镣铐跳舞,面对这种新的命题方式往往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如何大题小作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如何才能从“人人心中有”的题材中,提炼出“人人笔下无”的主题来呢?相信下面的方法对同学们会有所启示。
作文内容不一定要是大事,只要我们善于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就可以写出好文章。有时,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可能就是一个典型;一声轻语、一次微笑,可能有着丰富的内涵。进行“大题小作”,往往可以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因为,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比如,习作《一碗面条》里有这样的情节:
每次回家,钥匙刚插进锁孔,妈妈的身影会准时地出现在门口,当我把目光移向桌面时,准会见到一碗热乎乎的面条。那一瓣瓣的蒜头和绿绿的葱丝,看着就让我心动,面里的佳肴更是天天变换着式样。品尝着面条,户外带来的寒气顿时无影无踪。几口热汤下肚,一种家庭的温馨便渐渐地从心头升起。
本文小作者善于观察,感悟生活深刻,从一碗面条里看到了母亲对自己的一片浓浓的关爱。又如,晚上看书时,父亲送来一杯茶,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有位同学从父亲生病时送来的一杯茶里,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殷殷期待和严中见慈的深沉父爱。由于把事件提炼得真实深入,像《一碗面条》、《一杯热茶》这类文章,采用的都是“以小见大”、“平中见奇”的方式,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如何大题小作呢?关注生活中的小事情、小细节,尽量选择“点”,而不是“线”或“面”,请看下面两篇习作:
1、我是这样成长的“哇”的一声,我来到了这个世上。我降生后,首先“被迫”认识了自己的父母,还“被迫”认了个姐姐。聪明的我,六个月就学会了说话,9个月大时就会走路了。过了婴儿时期,就进入了童年,童年的生活过得“了无生趣”。4岁“被迫”进了幼儿园,认识了“陌生”的同学们,喊了自己根本不认识的老师,学了最基本的“火、土、水、木”和“1+1=2”……一切都在进行着。
读完了幼儿园,进入了小学,分别了熟悉的同学们和老师,又“被迫”认识了陌生的同学们和老师,成绩平平,没有一点起色,但当我懂事时,就一头扎进了书海中。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让我为海的女儿而哭泣,为玫瑰仙子的幸运而赞叹,为白雪公主的美妙奇遇而陶醉。
可直到六年级,我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成绩如梦幻中那样上升到前几名。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六年级时,我们必须进行小升初的考试,面对人生的第一战,我放弃了自己的最爱———课外书,但同时也获得了令人喜悦的成绩。
升入初中后,我告别了自己低幼的童年,逐渐迎来成熟,同时又告别与自己相处六年的熟悉的同学和老师,又“被迫”认识了陌生的同学和老师。初中阶段比我想象中辛苦一些,并且有了较强的竞争意识,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成绩自然提高了不少。这就是我目前的成长历程,以后怎么样,我也不太清楚,不过,从这些成长历程中,我也懂得了许多道理,不信,自己去瞧瞧吧!
2、点击成长
打开青春的电脑,点击成长的图标。
惊
“哇!怎么搞的,是不是我眼睛花了。”我揉了揉眼睛。定眼一看,我鼻子下面一丁点小绒毛在向我招手。“怎么一惊一咋的。”妈妈走进屋里。“妈,你瞧,”我指了指。“唉哟,长胡子了,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你现在可14岁了!”“好啊,多吃点饭,身体长得壮壮的,为咱们家又添一名男子汉。”爸爸附和着。
忧
一张画满“红灯笼”的试卷飘到我手里,居然这么差,真笨真蠢!我拧了一把大腿„„“怎么搞的,饭白吃了,这么差。”试卷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我捡起来,迈着沉重的步子走进了我的小巢,真想哭,可又哭不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呀?
拼
“你连续这几次考试都不理想,真不知你这阵子在干什么。下去认真反思一下,好好抓一下学习。”我带着班主任那恳切的教诲灰着脸从办公室走了出来。回到教室,我重重地拍打着书——拼了,看谁与谁争锋。埋头于题海书丛中„„
乐
“哈!我就知道能行的,果然不出所料。”我接过那布满红勾勾的试卷,一吐晦气,抬着头,向春光灿烂中走去„„
成长的脚印一个个清晰可见,有惊有喜,有忧有乐„„我明白自己会走得更稳更坚定„„
前者从出生落笔,婴儿幼儿小学初中全不放过,所选材料呈线条状。后者撷取成长路上的几朵浪花,精彩呈现,所选材料就是几个“点”。这就是窍门了:要选“点”,忌写“线”,最好不写“面”。“写线”,犹如聆听一位老太太不停地唠叨“那过去的故事”,波澜不惊而绵绵不绝,有谁愿意听呢?这种选材思路因其“历时”过长,用笔过“粗”,而往往很难出彩。写“面”更是很难驾驭,做到具体感人。“选点”,更容易去粗取精、去旧取新,更方便用各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表现生活,抒写心曲。、变换角度出新意
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应该学会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诠释话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立意“高人一等”。比如,面对命题作文“关心”,绝大部分同学写的是生病或遇到困难时,老师和家长是怎样关心自己的;有些聪明的考生偏偏转换视角,将目光移到了大家所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上,从而写出了新意。有写申奥的:一位考生把“体育一窍不通的妈妈”对报刊的那种关注,把“球迷爸爸”在等待中显示出的那份孩子般的烦躁,描写得令人忍俊不禁:尤其是对楼上楼下邻居们言行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位普通的中国人、一个个普通的家庭对奥运寄予的巨大希望。透过这些文字,我们仿佛可以触摸到一颗颗正在跳动的爱国心。有写环保的:作者把地球比作一位美丽的少女,通过古今比照,写出了她正在遭受的严重破坏,表现出当代中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极大关注和对自然的无比热爱。还有写动物的:有考生将青蛙拟人化,用寓言的文学样式,对社会上残害生灵的丑恶现象进行了有力地抨击。虽是同一文题,切入角度各有特色,读来让人倍感新颖。
再如,命题作文《成长,需要挫折》,两个同学分别是这样写的:
1、成长,需要挫折
从小到大,我经历了无数次考试。如今,我走到了自己学生生涯的关键时期——初三。我暗暗下了决心,用自己的努力换来中考的成功。
大大小小的测试一个接一个的到来,我的成绩却犹如坐了摆荡船,忽上忽下。这次月考,我是那么认真地复习啊,本以为能考出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谁知道……唉!
拖着沉重的脚步,推开家门。不敢正视妈妈期望的目光,只好低着头。“考得怎么样?”妈妈问。“不好。”我的泪水差点儿不争气地落下来。妈妈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说:“孩子,没关系,你已经尽力了。就当这是成长道路上的一次挫折吧。”
是啊,成长需要挫折。妈妈说过,比起我的好成绩来,她更希望看到我的勇敢和坚强。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又振作了精神。我朝妈妈笑了笑,提着书包回到自己的房间,继续进行我初三的奋斗。
2、成长,需要挫折
孩子,不知不觉地,你在我身边已度过了十五个春秋。跟你说话,我已从俯视变成了仰视的姿态了。你从小就知道我期望你的学习成绩好,懂事的你也总是克制着玩玩具、看电视、打游戏的愿望,每天数小时地坐在书桌前,认认真真地完成一项项作业。初三了,你更加用功,然而,天不遂人意,你的成绩常常让我摸不着规律,也让你自己倍感烦恼。
这次月考,看得出你很想考好。每晚看着你埋头苦学的身影,我既为你自豪,又为你担心。这回你应当拥有满意的分数了吧,可今天,你为什么又垂头站在我面前呢?
又一次没考好,你像霜打了似的。尽管我是多么希望你带回喜讯,不是为我虚荣心的满足,真的,是希望你能得到多一些的自信心和成功感,这对人生太重要了。但是,不是所有付出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种瓜得豆的情况其实很寻常。所以,“孩子,虽然你又失败了,但请你抬起头吧,走过这些挫折,你会更勇敢,更坚定的。”
看着你含着泪水、咬着嘴唇,慢慢走向自己的房间,我笑了。因为我知道,你其实心里很明白:成长,需要挫折。
看到这个题目,不少同学都会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而第二位同学站在妈妈的角度写,就显得
3、反面着笔求深刻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从表面上看,是违背人之常情或人之常理的,却也能够“逆理”而“成章”;有些事情从正面写,可能难以激起读者的兴趣,从反面着笔,却能使情节变得
曲折,主题变得新颖而深刻。比如就话题作文“关心”而写的满分作文《这个名字最贱》,前半部分极力描写亲朋戚友给一个百日小孩取小名的情景:爸爸认为“名字越贱越好”,于是大姨为他取名“野草”,舅舅取名为“狗儿”。正当大家争论不休时,突然听到一个清脆的响声,原来,躺在小黑屋里病床上的爷爷――脏兮兮的,瘦瘦的,热天还盖着被子――想喝水,由于身体虚弱,一不小心摔碎了杯子。面对围过来的客人,老人挣扎着坐起来,口里吐出了几句话:“我看,就叫„„‘爷爷’好了,那‘野草’、‘狗儿’,都没有‘爷爷’这两个字贱!”这位考生从反面落笔,对比鲜明地点出了大家对待小孩与老人的不同态度,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当今社会上某些人漠视老人的不良现象。
4、靓化语言添情味
俗话说:“一白遮百丑”,女孩子的皮肤如果白一点,可以遮掩其他长相方面的不足。同样,如果作文的语言美一点,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其他方面的欠缺。如作家刘亮程的《对一朵花微笑》有这样一个片段: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这样的语言是情感化的,是智慧性的,是富有情味的,是美的。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口舌之于心脏。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志气消沉;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一天。
这是一篇考场佳作的开篇。短短一段,言辞丰富,书卷气浓郁。如此开篇,哪有不征服阅卷老师的道理呢?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即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同样的道理,中考作文要想获得高分,富有文采的语言表达是必须的。优秀作文的语言生动活泼、魅力深厚。
当然,作文要想得高分,还有很多的方法,有待于我们不断去探寻,去实践。下面的一篇考场佳作《祝福》也许会带给大家一定的思考。
祝福
(南京市玄武区一考生)
但愿我的祝福跨越千年的阻碍来到你的身边。
——题记
红砖高墙阻不断你莺雀般明媚动人的欢笑。只见你慷整纤纤玉手,攀上秋千。风扬起你的流云水袖,笑声扬起你唇畔的弧度,无意间瞥见那一角青衣袂衫,你匆忙躲进小廊。回头时却把那青梅一嗅,九双年华的你是那样清新自然恰似一朵含苞欲放的水莲,清俗得不近世人。
我祝福你,祝福你的人生总有“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欢愉,愿我的祝福是那翩翩而至的清风,扬起你嘴角自然的弧度...时光翩跹,擦过岁月的枝桠,你难忘心中的愤懑,“靖康耻,犹未雪”。伫立在滚滚流逝的乌江前,清泪滑过你未及粉饰的脸,憔悴的你映在乌青的江水上,一脸笃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般的豪言壮语是你积聚内心多久的郁积?“四十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这是多么的可悲,然而,这血雨腥风的战场又岂是你一个赢弱女子所能左右的。可是你恨,你恨南宋朝廷的昏庸无能,你恨朝中小人的曲意奉承,你恨自己面对这些的无能无力……
暗青色的乌江仍然静静地流淌,静静地冲刷着千年的罪恶与血腥。那泔青的水流动静止,然后凝固像是你此刻的心情,皓腕执青毫,你要将丹心字句笔摹绘“金戈铁马,执剑护山河!”
我祝福你,祝福你“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的一腔热情。愿我的祝福是那翩然而至的清风,吹散你眉宇紧皱的愁情.......光阴滤出尘埃,暮春的建康凋残了花儿一季的生机,一夜春雨未消,窗外却早已映上了红妆。你轻轻撩起流苏幔帐,望着案桌上的《金石录》却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那国破家亡的忧愁并不会暗淡了你人生的风光,那一行行情词的背后蕴含着你多少的幽怨情仇,可是,我相信你并不会被击垮,我祝福着你,祝福这你饱含沧桑的人生,看到了吗?风雨过后是晴天,阳光跳跃着落在你的肩上........但愿我的祝福是那清风穿越厚重的历史尘埃,萦绕在那个伫立的你身边。纤陌古道边,李清照,你走出愁情万丈的深渊,迎着一片光辉灿烂,走近我深深地祝福里面。
清风扬起流云水袖,看到了吗?那是我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