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3000字
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作者:陕西陕煤澄合矿业公司 李鹏
地址:陕西省澄城县青正街七路澄合矿务局
电话:***
摘要:企业工会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最重要的基层组织,国有企
业工会是企业工会重要的主体,是工会的重要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加强国有企业工会建设,是工会推动企业改革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工会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必然要求。加强国
有企业工会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但关键是要抓好企业工会干部队伍的建设。本文结合目前国有企业工会干部的现状,就加强工会干部队伍
建设,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问题,谈一点浅见。
关键词: 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越是深化
改革,越是发展市场经济,越要加强和创新工会工作。工会干部
要始终做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者、参与者。习近平主席在同中华
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对工会干部提出了新要
求:工会干部要加强学习,增强本领,努力走在时代前列、走在职工群众前列,在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在企业生产一线、在职工群众伟大的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努力把自己锤炼成听
党话、跟党走、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人”。当前,面临国有企
业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一些工会干部还有许多不适应。一是心存
顾虑,在改革中不敢大胆的去维护职工利益,担心会冲击经济建
设,怕与企业唱对台戏,影响关系,看行政脸色行事,履行工会职责不到位。二是自我淡化,有的误认为企业紧紧围绕市场转,工会工作不重要,工会干部没有行政管理权力也没有地位,主动参与改革的意识不强。三是感到参与改革工作难度大、过多维护企业利益,怕被指“官办工会”,与“行政做一条板凳”;过多维护职工权益,怕被说成是与行政对着干,不识时务。因此,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必须努力增强工会干部的责任意识。
一、加强学习,认真履职,努力营造工会工作“大舞台” 加强学习。重点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针政策,学习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理论,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知识,学习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相关技术知识,掌握市场经济基本运行规律和常识,成为“复合型”人才,把工会工作渗透到企业的经济工作中,深入到企业的改革、发展和职工群众中,变被动为主动,达到服务改革发展、敢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目的。在学习中,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努力向实践学习,努力成为胜任工会工作的行家里手。
认真履职。面对职工队伍在市场经济中长生的众多疑虑、困惑和矛盾以及劳动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工会干部要有针对性的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教育和疏导工作,帮助职工群众在企业改制中转变观念,理顺情绪,消除顾虑,投身改革。推进工会工作群众化、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推动完善党政主导的维护职工群
众权益机制,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团结各方面一起做好工会工作,做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努力从国有企业实际和职工思想实际出发,创建性的开展工作,增加“自选动作”,是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真正走进职工群众,有所创新,有所作为,全力促进企业发展,维护好企业深化改革中职工的利益。
二、找准位置,主动参与,精心打造工会工作“结合链” 找准结合点。工会工作是做职工群众的工作,而职工群众是企业改革发展的主体,因此要紧紧抓住做职工群众工作这个结合点,把工会工作贯穿到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渗透到企业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抓住关键和倾向性问题,有效协调好劳动关系,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顺利推进。
确立着力点。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工会工作要更加贴近企业实际,靠近维护前沿。要加强源头参与,及时反映职工的诉求,推动解决存在的问题,督促有关政策的落实。要大力推行职代会、厂务公开、平等协商、集体合同、职工董事、监事等制度,推动完善基层民主制度,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积极协调好劳动关系,做好困难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千方百计为困难职工和下岗职工排忧解难。积极开展好劳动竞赛活动,建设职工之家,最大限度的把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出来。选准突破点。工会干部要把改革中的难点作为工会工作的突破点。立足企业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自觉的客服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勇于直面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提倡积极研究,勇敢探索,在时代要求和实际发展中树立新观念、新思路。要以广大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作为工会工作中的第一信号,及时准确的了解职工情绪、困难和建议,尤其是在研究和实施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到职工群众的合理诉求和承受能力,确保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深入基层,贴近实际,全力织造工会工作“信息网” 重视超前预测。国有企业工会干部要充分预测一切可能发生的新情况,认真加以分析,研究,推理,从而作出正确判断,迅速制定出相应的措施,预防一切不利因素的滋长,促成有利因素向着预定的方向发展。要超前掌握群众的思想,使国有企业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改革办法出台后,能够得到平稳顺利的贯彻执行。要经常深入基层,走进职工中,了解预测职工的思想情况,制定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措施,维护企业和职工队伍的稳定。
加强信息反馈。国有企业工会干部在做工会工作时,要把信息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对外,收集有关改革中与企业相关的新政策,新思路、新举措等方面的信息;对内,收集厂部及各车间、科室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生产经营、人事变化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发挥工会信息在参政议政、指导工作、表达职工群众利益诉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促进问题解决。对企业深化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研究、反映、推动解决,防止蔓延。工会
干部个人与所在部门工会要建立工作责任制、与车间、科室设立“联系点”,定期召开碰头会、工会例会、开展工会干部“接待日”活动,经常分析、梳理职工思想。工会干部要到基层兼职或短期挂职,切实“沉下去”,及时发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
四、率先垂范,实干创新,齐心创造工会工作“新品牌”。培育良好的作风。面对企业深化改革,工会干部要努力解决职工在维权上的认识问题、感情问题、能力为题和作风问题,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特别在新形势下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不被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所惑。坚持立党为公,以身作则,不求名、不唯利,为人师表,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入,经得起改革开放的考验。要全身心投入改革发展的实践,积极进取、坚持不懈、与职工同甘共苦,用高尚的品格,坦荡的胸怀,丰富的知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扎扎实实的做好职工群众工作,发挥表率作用。
坚持实干创新。面对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的主战场,以参与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为机遇和动力,牢牢把握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这一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推动工会工作,引导职工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做贡献上来,在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中展现新风貌、作出新贡献。要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树立职工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振奋精
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在市场经济中努力当好“探路人”,积极主动的创造新方法,不断开拓创新,坚持深入基层保持与职工群众的密切联系,完善服务职工工作体系,千方百计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为企业和职工群众服务,努力打造新形势下工会工作参与和推进改革发展的“新品牌”。
第二篇:工会干部队伍建设调查研究
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工会职能,实现工会各项任务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改革和发展形势对工会工作提出的要求。工会的工作要取得成效,关键是要有一支过硬的工会干部队伍。当前,我市工会干部自身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否完全适应新时期工会工作需要?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水平是否能很好地履行职责和胜任工作?对此调研组进行了调查
研究。
一、工会干部自身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干部的自身建设,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干部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逐步优化,干部素质显著提高,工作作风明显改善,责任意识和创优争先的竞争意识进一步增强。我市工会工作近年来所获得的巨大成绩,正是各级工会干部自身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充分体现。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在工会干部自身建设中也还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行业工会领导人配备边缘化。虽然县市区党委在工会主要领导的选配上与市总工会建立了联系机制,沟通渠道通畅,且落实了党委常委担(兼)任工会主席制度,县市区党委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得到加强。但在行业(产业)工会和基层工会领导人的配备上,没有形成很好的沟通机制,在工会领导干部的配备上存在兼职化、安置化、三线化,没有真正把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年纪比较轻的同志选配到工会领导干部岗位上来。行业工会领导人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会的作用发挥,影响了工会工作整体推进。
(二)工会干部的成长和发展受到客观因素制约。从县市区和市总工会机关干部队伍调查情况看,在工会工作15年以上近三分之一。近10年来,市总工会从其他部门调入9人,但调出仅2人,调入调出比例严重失衡,绝大多数干部沉淀在工会得不到交流,这与其他大部分部门相比差距较大,长此以往,对工会干部能否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工会干部在工作作风、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方面参差不齐。虽然大多数工会干部注重自身素质的锻炼和提高,但也还有一些干部工作作风不过硬,对工会工作理论学习不够、知识储备不足,工作缺乏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习惯于按部就班,不愿意动脑筋,解决问题能力和水平不高,工作打不开局面。近两年来,市总工会办公条件大为改善,基本实现一人一台电脑,为推行现代化办公创造了必要条件。但目前仍有10%干部甚至中层主要负责同志只会点击电脑,不会文字编辑,不会信息传递,反映出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二、主要原因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如政策、体制上的原因,也有工会自身的原因。分析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基层党委对工会干部的管理使用不够重视。一些基层党委对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工会有作用,但作用不大的程度上。一些基层党委在选拔和使用工会干部时,没有与上级工会沟通的意识,认为上级工会只是协管,没有沟通的必要。一些基层党委对工会干部交流使用也不够重视,在选拔、任用和交流干部时,很少将工会干部纳入其中,造成了一般工会干部的“不循环”。
(二)工会的干部协管职能难以充分履行。当前,基层工会的干部配备及调整等问题,还存在党委征求工会部门的意见不够的现象。由于党委在管理使用干部上形成的一些相对固定的模式,工会部门无法很好地发挥干部协管作用,导致工会部门在干部管理使用方面显得十分被动。加上工会部门自身没有细化和完善干部协管机制,特别是在工会内部如何培养使用干部方面没有建立一套可行的制度和措施,造成工会干部队伍出现“断层”问题,一方面容易造成上级工会与基层工会工作脱节,另一方面也影响一些工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一些工会干部不太愿意钻研工会工作的业务,得过且过,混混日子,影响工会队伍的建设。
(三)工会干部对自身建设的认识不到位、要求不严格。有些工会干部对自身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对工会工作缺乏认同感,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干部认为工会工作做好了是锦上添花,做得不好也无碍大局,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就行了,因而自身学习、提高素质的动力不足,学习的自觉性不高;有些工会干部从事此项工作时间较长,做了许多树典型、推经验、解困难的工作,认为成绩够好、努力够多,工作不需要再那么认真,工作标准和要求也降低了,得过且过,不求上进等等。
三、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中国工会十五大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指出中国工会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这是对新时期工会地位和作用的科学判断,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工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工作重点和主要途径,是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也对加强新形势下的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
第三篇:工会干部队伍建设调查研究
工会干部队伍建设调查研究
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工会职能,实现工会各项任务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改革和发展形势对工会工作提出的要求。工会的工作要取得成效,关键是要有一支过硬的工会干部队伍。当前,我市工会干部自身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否完全适应新时期工会工作需要?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水平是否能很好地履行职责和胜任工作?对此调研组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工会干部自身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干部的自身建设,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干部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逐步优化,干部素质显着提高,工作作风明显改善,责任意识和创优争先的竞争意识进一步增强。我市工会工作近年来所获得的巨大成绩,正是各级工会干部自身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充分体现。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在工会干部自身建设中也还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行业工会领导人配备边缘化。虽然县市区党委在工会主要领导的选配上与市总工会建立了联系机制,沟通渠道通畅,且落实了党委常委担(兼)任工会主席制度,县市区党委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得到加强。但在行业(产业)工会和基层工会领导人的配备上,没有形成很好的沟通机制,在工会领导干部的配备上存在兼职化、安置化、三线化,没有真正把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年纪比较轻的同志选配到工会领导干部岗位上来。行业工会领导人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会的作用发挥,影响了工会工作整体推进。
(二)工会干部的成长和发展受到客观因素制约。从县市区和市总工会机关干部队伍调查情况看,在工会工作15年以上近三分之一。近10年来,市总工会从其他部门调入9人,但调出仅2人,调入调出比例严重失衡,绝大多数干部沉淀在工会得不到交流,这与其他大部分部门相比差距较大,长此以往,对工会干部能否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工会干部在工作作风、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方面参差不齐。虽然大多数工会干部注重自身素质的锻炼和提高,但也还有一些干部工作作风不过硬,对工会工作理论学习不够、知识储备不足,工作缺乏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习惯于按部就班,不愿意动脑筋,解决问题能力和水平不高,工作打不开局面。近两年来,市总工会办公条件大为改善,基本实现一人一台电脑,为推行现代化办公创造了必要条件。但目前仍有10%干部甚至中层主要负责同志只会点击电脑,不会文字编辑,不会信息传递,反映出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二、主要原因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如政策、体制上的原因,也有工会自身的原因。分析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基层党委对工会干部的管理使用不够重视。一些基层党委对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工会有作用,但作用不大的程度上。一些基层党委在选拔和使用工会干部时,没有与上级工会沟通的意识,认为上级工会只是协管,没有沟通的必要。一些基层党委对工会干部交流使用也不够重视,在选拔、任用和交流干部时,很少将工会干部纳入其中,造成了一般工会干部的“不循环”。
(二)工会的干部协管职能难以充分履行。当前,基层工会的干部配备及调整等问题,还存在党委征求工会部门的意见不够的现象。由于党委在管理使用干部上形成的一些相对固定的模式,工会部门无法很好地发挥干部协管作用,导致工会部门在干部管理使用方面显得十分被动。加上工会部门自身没有细化和完善干部协管机制,特别是在工会内部如何培养使用干部方面没有建立一套可行的制度和措施,造成工会干部队伍出现“断层”问题,一方面容易造成上级工会与基层工会工作脱节,另一方面也影响一些工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一些工会干部不太愿意钻研工会工作的业务,得过且过,混混日子,影响工会队伍的建设。
(三)工会干部对自身建设的认识不到位、要求不严格。有些工会干部对自身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对工会工作缺乏认同感,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干部认为工会工作做好了是锦上添花,做得不好也无碍大局,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就行了,因而自身学习、提高素质的动力不足,学习的自觉性不高;有些工会干部从事此项工作时间较长,做了许多树典型、推经验、解困难的工作,认为成绩够好、努力够多,工作不需要再那么认真,工作标准和要求也降低了,得过且过,不求上进等等。
三、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中国工会十五大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指出中国工会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这是对新时期工会地位和作用的科学判断,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工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工作重点和主要途径,是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也对加强新形势下的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是实现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组织保证。要建立健全学习培训机制、轮岗交流和挂职锻炼机制,完善干部使用和激励机制,强化干部管理和监督机制,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过硬、群众观念牢固、工作作风踏实、精神状态优良的工会干部队伍。
任何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人。工会工作也不例外。在当前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现我市“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征程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工会干部自身建设,才能真正发挥好工会组织在“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的作用。要按照市工会三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要求,思考新对策,寻求新突破,切实抓好工会干部的队伍建设,保证工会各项职能落实到位。
(一)积极争取党委对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视,努力形成工会干部能进能出机制。各级工会组织要主动向党委宣传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的地位反映着工人阶级的地位。要用富有成效的工作和职工群众的真诚拥护赢得党委信任、重视和支持。各级党委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有关文件精神,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高度着眼,把作风正、能力强的年轻干部选拔到工会领导岗位来,特别要注重从工会内部培养提拔年富力强的干部。加强工会干部的配备和交流使用。各级党委在本级干部使用上要做到通盘考虑,建立工会与其它党政机关干部轮岗制度,改变单向交流、只进不出的现象,改变在工会安置干部的做法,真正实现干部的双向交流。
(二)切实抓好工会干部选配、协管工作,进一步增强工会干部队伍生机与活力。建立工会干部选配、协管的有效机制,为管理使用工会干部提供制度保证。一是“任前考察制”。在确定基层工会正副主席人选前,按照工会干部协管要求,上级工会要会同所在基层党委部门联合进行考察,真正把那些热爱工会工作,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同志选配到工会领导岗位上来。二是“调动报告制”。工会正副主席需要调动时应及时向上级工会报告。上级工会经过调查认为符合有关法规政策的可以同意,如不合乎有关规定,应建议和督促基层党委部门进行纠正,确保工会干部队伍的稳定性,维护工会干部的正当权益。三是“目标考核制”。上级工会要加大对下级工会干部的考核力度,对下级工会正副主席的个人全面情况进行和任期目标考核,包括中心工作、业务工作、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工作能力、敬业精神、群众基础等方面,分为优秀、称职、合格、不合格等档次,并将考核情况反馈给党委部门。四是“建议调整制”。在工会正副主席或任期目标考核中,被评为不合格的,上级工会可以向党委部门提出建议调整的意见,在换届选举时进行调整。
(三)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为全市工运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简单的说就是树立“四个意识”、具备“五大素质”、抓好“三项工作”。
1、树立大局、责任、群众和创新四个意识。一是树立大局意识。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自觉地把工会工作纳入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去思考,争取党和政府的支持,不等不靠,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面向基层,面向职工开展活动,不断提高工会工作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能力。二是树立责任意识。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工会干部应尽的职责。工会干部应该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天职,视工运事业重如山,视个人名利淡如水。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把职工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谋利益,经常深入职工群众,做职工群众的知心人,多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三是树立群众意识。坚持走群众路线,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许多新鲜事物、新鲜经验,都产生于基层、来源于群众。工会干部要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多向基层要经验,向群众要点子,向实践要创新,努力做好调研成果的转化利用工作。四是树立创新意识。工会干部必须具有强烈的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以顽强的毅力、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去克服困难。只要我们振奋精神,迎难而上,百折不回,勇于创新,工会事业一定会呈现出“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景象。
2、具备政治、知识、能力、品德和心理五大素质。一是具备政治素质。在新形势下,工会干部必须强化自身的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素质。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是非能力。二是具备知识素质。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素质是工会干部素质的核心,一个合格的工会干部至少应具备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专业相关的知识、文化知识、应用技术知识五个方面的知识,为有效开展实践工作,储备丰富的知识。三是具备能力素质。工会干部应关注创新、决策、协调、调研和学习这五种能力素质的提升。提高解决当前工会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具备品德素质。工会干部应突出品德素质修炼,要正直、诚信、负责、守法、正派,使工会干部成为作风优良、品德高尚、职工信任的优秀的工会工作者。五是具备心理素质。随着工会工作的推进,工会干部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因而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必须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要有坚定的自信、明确的自知、不息的自强、适度的自控。具备了上述心理素质,也就具备了一个工会工作者的基本心理要求。
3、抓好培训、考核和作风建设三项工作。一是加强教育培训,倡导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工会干部队伍。要加强工会干部的业务培训。从时代要求出发,立足工会工作实践及工会干部自身的发展,制定科学的工会干部培训计划。积极探索工会干部培训的新手段、新方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倡导工会干部终身学习的观念,营造工会干部刻苦学习、勤奋学习的良好氛围。着眼于推动工会工作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工会领导干部要成为学习的典范,带头学习,为推动工作创新、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提供基本的素质保障。要努力为工会干部的学习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对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工会干部要给予一定的激励。二是完善考核监督机制,加大工会干部的激励力度,激发工会干部的工作激情。建立科学的工会工作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既要有定性的要求,更要有量化的指标;既要有阶段的工作成果,更要有持续的效应;既要有上级工会、同级党组织的肯定,更要有广大职工的认同。要推行责任目标考核,把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及其过程中体现出的政策业务水平、创新能力、工作责任心有机结合起来。在考核中要坚持看主流、看发展、看变化、看成果,以职工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把考核结果与工会干部的选拔任用、经济分配挂起钩来,在提拔、任用、奖金、福利、培训深造上给予足够重视,以留住高素质人才、吸引高素质人才、激励高素质人才,稳定工会干部队伍。三是加强工会的作风建设,强化工作的群众观念,培育工会干部的人格力量。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增强为广大职工服务的观点,努力克服行政化倾向,把工会工作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要努力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要多到企业,多到一线职工中去,听取职工群众意见,反映职工意愿,为广大职工办好事办实事,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推进工作开展。要克服群团组织“群众化”,努力提高执行力,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雷厉风行,努力提高工作的实效。要加强自身修养,着力人格形象的塑造,通过工会干部的人格力量提高工会干部的威信与感召力。
第四篇: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思路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思路
国资委人士透露,打造‚中国版淡马锡‛的总体思路是在央企层面建立三类国资管理平台:产业投资公司、国资投资控股公司、国资运营公司,数量在几家至十几家之间,分别侧重产业发展、资本投资、股权运作,前两类即国资投资公司,第三类即国资运营公司。
马年将至,国资改革将与新加坡淡马锡模式结下不解之缘,‚分层‛问题已取代‚分类‛问题成为国资改革的新焦点。‚组建或改组国资投资运营公司‛被国务院国资委列为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的重点课题之一,也被多个地方‚两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知情人士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将建产业投资公司、国资投资控股公司、国资运营公司三类国资管理平台,今年将选取一至两家央企启动投资控股公司试点;多个地方也提出将设立1-2家国资运营公司和若干投资公司。‚中国版淡马锡‛版图逐渐显现。
设立国资投资运营公司的基本思路是‚少新设,多改造‛,重点推进方向是基于现有资产的资本化运作,改造包括直接改组、合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央企层面,华润、国开投、保利等有望入围控股投资公司试点,国资运营公司短期内不会设立新试点,未来主要靠新建,其股权将主要来自40家整体上市的央企。
从现在到2020年的七年间,国资委将逐渐向淡马锡模式的方向努力,一至两年内重在设臵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三至四年将有序推开,逐步打破以管企业为主的监管模式所形成的体制惯性。国资委将向国资投资运营公司及二级公司逐步移交权力,核心在于把经营权交给二级公司,把对二级公司的考核权和分配权交给投资运营公司。日后国资委将只用关心收获了多少‚粮食蔬菜‛,不用再亲自‚喂马劈柴‛。
马年结缘淡马锡
不会邯郸学步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国资监管体制,组建或改组国资投资运营公司。知情人士称,这被国务院国资委列为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的30余项重点课题之一。
按国资委人士的解释,投资公司以投资、融资、建设项目为主,以产业资本投资为主,着力培育产业竞争力;运营公司通过划拨现有国企股权形成,不经营实业,主要通过资本市场运作开展股权运营,调整国资布局,改善国资收益。因投资运营公司的形态与新加坡国有资产的专职打理者淡马锡公司颇为相像,业界称之为‚中国版淡马锡‛。
不过中国特色的国资投资运营公司将不同于淡马锡。最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两国国资体量悬殊,不能‚邯郸学步‛。国资委人士透露,打造‚中国版淡马锡‛的总体思路是在央企层面或建立三类国资管理平台:产业投资公司、国资投资控股公司、国资运营公司,数量在几家至十几家之间,分别侧重产业发展、资本投资、股权运作。前两类即国资投资公司,第三类即国资运营公司。
知情人士表示,国资委内部对于投资运营公司的设想基本达成共识,将按照与产业的关联度设立,从第一类到第三类‚产业色彩渐淡‛:第一类有一个清晰主业,通常为自然垄断性、保障性产业,如中国石油;第二类涵盖多个主业,强调投资效益最大化,如涉足消费品、电力、地产、水泥、燃气、医药、金融七大板块的华润;第三类无主业,重在资本运作,如
国新资产管理公司。
‚过去央企按行业划分的模式造成国资条块分割,很大程度上是压制新技术的创造与应用的,‛上海天强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祝波善指出,应按照产业链设立投资运营公司,让市场决定哪个板块的资产划到哪个投资运营公司中。‚以中粮为例,原来的食品企业解决的只是生产问题,而现在中粮的产业链已经很长,上至农业生产,下至产品配送,甚至变身电商。投资运营公司旗下的资产应按此道形成。‛
少设新店多改造
换汤也要换药
设立央企层面的国资投资运营公司将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戏,远景目标是将除中储粮、中储棉等政策性国企以外的国有资产都放到国资管理平台上。这台戏在2014年将进行预演。此前国资委人士透露,今年将选取一至两家央企启动投资控股公司试点。
央企对于成为国资投资运营公司兴趣十足。知情人士表示,尤其是竞争类央企,对国资投资运营公司试点跃跃欲试。
兼任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医药集团两家央企‚掌门‛的宋志平认为,设立国资投资公司的路径并不复杂,包括中国建材、中国医药在内,113户央企里有一半左右是产业控股集团,现在把这些公司的定位进一步明确,转化成资本运营公司或产业投资公司就可以了,对子公司管理股权。
设立国资投资运营公司的基本思路确实是‚少新设,多改造‛。据了解,国资委正在研究符合何种条件的央企才能改组为投资控股公司,在行业、管理、规模等方面设定条件,华润、国开投、保利、招商局、中化集团等有望入围试点。改造的方式有多种,可能将一家央企直接改组,可能将若干板块的业务重组为一家,也可能将三四家央企改组为一家。
以改造为主的思路可防止机构设臵叠床架屋。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表示,抛开现有央企集团公司新设一批国资投资运营公司的做法易造成委托代理链条的无意义扩展及国资监管成本的无谓增加,极有可能出现其与现有集团公司争地盘、与国资委撞车的混乱格局。
同时,国资委也在琢磨避免改革‚换汤不换药‛。国资委人士称,一方面国资委将赋予试点企业更大的权力,可能有投资权、考核权、干部任命权,另一方面试点企业需尽快健全内控,在薪酬分配、人事选聘等方面建立市场化机制,实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增能减。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央企中唯一的国家投资控股公司,国开投具有做试点的先天优势。该公司涉足多个领域,主营业务竞争力较强,并从财务投资角度围绕利润最大化不断开展投资业务。在三中全会后该公司已启动股权多元化的努力,为全资子公司国投信托引入战略投资者悦达集团与泰康人寿,后两者合计持股45%。
华润也是国资投资公司试点备选中的佼佼者。华润在零售、啤酒、地产、燃气、医药等竞争性领域已建立行业领先地位,在香港拥有5家上市公司,在内地间接控股6家上市公司,2012业绩在央企中综合排名第六。
不过与真正的国资投资公司相比,国开投等央企仍有一定距离。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距
离未必是企业自身造成,需要体制安排更加‚给力‛,使企业能够理顺投资退出机制、更加注重投资效益、产业形态更有特点。
对于国资运营公司,知情人士表示,目前央企中有一家国资运营公司即国新,但是规模较小,距理想中的国资运营公司还有差距。未来的国资运营公司主要靠新建,短期内不会设立试点。
对于国资运营公司手中的资本,国资委人士表示,目前有中国铁建、中国中铁等40家央企基本做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撤销集团公司即剩上市公司。未来可能采取去除母公司壳的方法,把国有股权拆开,一部分臵于国资运营公司在资本市场运作,‚这才叫管资本‛。
心急难喝热汤
‚管资本‛分步走
对于中国版淡马锡何时能完全建成,接近国资委人士表示:‚三中全会给出的时间表截止期限是到2020年,在未来七年的有效期中,国资委会逐渐向淡马锡的方向去做。1-2年内是设臵试点的阶段,3-4年内试点能推开的话,进程已经算是很快。‛
‚管资本‛是三中全会为下一阶段国资改革设立的‚最高境界‛。业内人士表示,为达到这一目标,国资改革的第一步是分类,第二步是根据分类结果建立相应的国资投资运营公司,国资委通过这些公司管理竞争类行业的国有资产。对前者业已达成基本共识,对后者具体的机制设计仍不明朗。
‚毕竟多年来国资管理体制都强调两个层次,一头是国资委,一头是占有公共资产的实体企业。改革方案长时间拿不出来是因为‘分层’问题还在思想解放中,以管企业为主的监管模式所形成的体制惯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打破的,现在‘分层’取代‘分类’成为国资改革的新焦点,‛知情人士透露。
改革不仅是思想调整的过程,更是利益调整的过程。国资委内部人士表示,对于国资投资公司的试点,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会依照三中全会的要求,可能把投资权、考核权等一部分权力授予试点央企,让试点央企真正能以市场化的手段管理企业。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因牵扯各方权力的重新分配,权力下放的程度与进度都需要磨合。未来一段时间将是过渡期,国资投资运营公司与其子公司不会完全脱钩,国资委对国资投资运营公司及二级公司会慢慢移交权力。最核心的是把经营权交给二级公司,把对二级公司的考核权和分配权交给投资运营公司,重在考核资本收益,并制定相应奖惩措施。
改革不易,仍要坚持。业内人士指出,现有的央企集团采取母子公司的管控模式,要管企业;国资投资运营公司则不管企业、只管资本运作,可减少对实体企业的经营干预,实现国企微观经营市场化,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也就是说,国资委以后只用关心收获了多少‚粮食蔬菜‛,而不用亲自‚喂马劈柴‛。
让政企、政资真正分开并不是国资投资运营公司唯一的作用。祝波善指出,现在的央企集团公司扩大地盘容易,却客观上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投资运营公司的运作方式有顺畅的进退机制,可根据需要迅速退出某一领域。另外,目前对央企母公司的效益考核机制需要控股下属公司才能实现‚财务并表(将子公司收入计入母公司收入)‛,导致央企母公司对下属公司最容易的管控方式是尽量加强国有控股,做大规模,排斥股权多元化。而国资投资运营公司
是产权的经营主体,可参股可控股,‚并表‛并不重要,消弭了国资与民资在同一体制内的对立,有利于发展混合所有制,实现不同经济成分的相融共生。(中国证券报)
第五篇:工会干部队伍建设调查研究报告
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工会职能,实现工会各项任务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改革和发展形势对工会工作提出的要求。工会的工作要取得成效,关键是要有一支过硬的工会干部队伍。当前,我市工会干部自身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否完全适应新时期工会工作需要?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水平是否能很好地履行职责和胜任工作?对此调研组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工会干部自身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干部的自身建设,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干部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逐步优化,干部素质显着提高,工作作风明显改善,责任意识和创优争先的竞争意识进一步增强。我市工会工作近年来所获得的巨大成绩,正是各级工会干部自身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充分体现。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在工会干部自身建设中也还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行业工会领导人配备边缘化。虽然县市区党委在工会主要领导的选配上与市总工会建立了联系机制,沟通渠道通畅,且落实了党委常委担(兼)任工会主席制度,县市区党委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得到加强。但在行业(产业)工会和基层工会领导人的配备上,没有形成很好的沟通机制,在工会领导干部的配备上存在兼职化、安置化、三线化,没有真正把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年纪比较轻的同志选配到工会领导干部岗位上来。行业工会领导人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会的作用发挥,影响了工会工作整体推进。
(二)工会干部的成长和发展受到客观因素制约。从县市区和市总工会机关干部队伍调查情况看,在工会工作15年以上近三分之一。近10年来,市总工会从其他部门调入9人,但调出仅2人,调入调出比例严重失衡,绝大多数干部沉淀在工会得不到交流,这与其他大部分部门相比差距较大,长此以往,对工会干部能否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工会干部在工作作风、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方面参差不齐。虽然大多数工会干部注重自身素质的锻炼和提高,但也还有一些干部工作作风不过硬,对工会工作理论学习不够、知识储备不足,工作缺乏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习惯于按部就班,不愿意动脑筋,解决问题能力和水平不高,工作打不开局面。近两年来,市总工会办公条件大为改善,基本实现一人一台电脑,为推行现代化办公创造了必要条件。但目前仍有10%干部甚至中层主要负责同志只会点击电脑,不会文字编辑,不会信息传递,反映出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二、主要原因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如政策、体制上的原因,也有工会自身的原因。分析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基层党委对工会干部的管理使用不够重视。一些基层党委对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工会有作用,但作用不大的程度上。一些基层党委在选拔和使用工会干部时,没有与上级工会沟通的意识,认为上级工会只是协管,没有沟通的必要。一些基层党委对工会干部交流使用也不够重视,在选拔、任用和交流干部时,很少将工会干部纳入其中,造成了一般工会干部的“不循环”。
(二)工会的干部协管职能难以充分履行。当前,基层工会的干部配备及调整等问题,还存在党委征求工会部门的意见不够的现象。由于党委在管理使用干部上形成的一些相对固定的模式,工会部门无法很好地发挥干部协管作用,导致工会部门在干部管理使用方面显得十分被动。加上工会部门自身没有细化和完善干部协管机制,特别是在工会内部如何培养使用干部方面没有建立一套可行的制度和措施,造成工会干部队伍出现“断层”问题,一方面容易造成上级工会与基层工会工作脱节,另一方面也影响一些工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一些工会干部不太愿意钻研工会工作的业务,得过且过,混混日子,影响工会队伍的建设。
(三)工会干部对自身建设的认识不到位、要求不严格。有些工会干部对自身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对工会工作缺乏认同感,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干部认为工会工作做好了是锦上添花,做得不好也无碍大局,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就行了,因而自身学习、提高素质的动力不足,学习的自觉性不高;有些工会干部从事此项工作时间较长,做了许多树典型、推经验、解困难的工作,认为成绩够好、努力够多,工作不需要再那么认真,工作标准和要求也降低了,得过且过,不求上进等等。
三、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中国工会十五大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指出中国工会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这是对新时期工会地位和作用的科学判断,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工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工作重点和主要途径,是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也对加强新形势下的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是实现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组织保证。要建立健全学习培训机制、轮岗交流和挂职锻炼机制,完善干部使用和激励机制,强化干部管理和监督机制,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过硬、群众观念牢固、工作作风踏实、精神状态优良的工会干部队伍。
任何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人。工会工作也不例外。在当前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现我市“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征程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工会干部自身建设,才能真正发挥好工会组织在“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的作用。要按照市工会三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要求,思考新对策,寻求新突破,切实抓好工会干部的队伍建设,保证工会各项职能落实到位。
(一)积极争取党委对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视,努力形成工会干部能进能出机制。各级工会组织要主动向党委宣传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的地位反映着工人阶级的地位。要用富有成效的工作和职工群众的真诚拥护赢得党委信任、重视和支持。各级党委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有关文件精神,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高度着眼,把作风正、能力强的年轻干部选拔到工会领导岗位来,特别要注重从工会内部培养提拔年富力强的干部。加强工会干部的配备和交流使用。各级党委在本级干部使用上要做到通盘考虑,建立工会与其它党政机关干部轮岗制度,改变单向交流、只进不出的现象,改变在工会安置干部的做法,真正实现干部的双向交流。
(二)切实抓好工会干部选配、协管工作,进一步增强工会干部队伍生机与活力。建立工会干部选配、协管的有效机制,为管理使用工会干部提供制度保证。一是“任前考察制”。在确定基层工会正副主席人选前,按照工会干部协管要求,上级工会要会同所在基层党委部门联合进行考察,真正把那些热爱工会工作,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同志选配到工会领导岗位上来。二是“调动报告制”。工会正副主席需要调动时应及时向上级工会报告。上级工会经过调查认为符合有关法规政策的可以同意,如不合乎有关规定,应建议和督促基层党委部门进行纠正,确保工会干部队伍的稳定性,维护工会干部的正当权益。三是“目标考核制”。上级工会要加大对下级工会干部的考核力度,对下级工会正副主席的个人全面情况进行和任期目标考核,包括中心工作、业务工作、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工作能力、敬业精神、群众基础等方面,分为优秀、称职、合格、不合格等档次,并将考核情况反馈给党委部门。四是“建议调整制”。在工会正副主席或任期目标考核中,被评为不合格的,上级工会可以向党委部门提出建议调整的意见,在换届选举时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