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社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推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促进社区和谐,按照国家及省市县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精神和政策要求,制定本年度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采取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解决大龄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问题,逐步建立起就业援助的长效机制,为整合社区资源、凝聚建设合力、促进社区和谐、维护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环境。
二、岗位设置与职责
1、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工作职责:①负责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管理工作及《再就业优惠证》的核发工作。②负责组织辖区内下岗职工在社区内实现再就业。③协助抓好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④做好劳动保障统计调查工作。⑤负责协助劳动保障服务站工作人员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事宜。
2、社区治安联防员。工作职责:①负责深入辖区开展经常性的安全宣传教育,分发职能部门的资料。②负责熟悉居民的家庭人员情况,及时掌握变动情况。③负责维护社会稳定,遇到群众上访要予以疏导劝阻,坚决杜绝“邪教”活动。④负责经常性的巡视,主动防止辖区范围的防盗、防火、防抢、防骗、防重大刑事案件的发生。⑤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通报。
3、社区卫生协管员工作职责:①协助社区居委会主任搞好辖区环境卫生工作。②负责监督保洁员上下班,如有脱岗现象及时向居委会汇报。③负责配合城管部门做好辖区各单位个体工商户“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④负责搞好辖区内垃圾箱周围的维护工作随时保持干净整洁。⑤负责抓好辖区内的保洁、绿化、美化和白色垃圾的处理工作。
三、聘用范围和条件
重点从下岗失业的“4050”人员、待安置或安置后多年未上岗的退役士兵、低保对象和零就业家庭中有劳动能力人员中聘用。所有聘用人员应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愿望、身体健康、政治可靠、遵纪守法、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党员、劳模、业务骨干、有突出贡献及熟悉办公自动化者优先。离退休人员不得使用本次开发的社区公益性岗位。
四、岗位待遇
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与街道办事处签订劳动合同签订1年以上期限的劳动合同,合同到期,根据工作需要,双方协商一致可以续签(期限最多不超过三年)。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由县劳动就业局为其缴纳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所需资金从再就业专项资金列支。
五、选聘程序
1、报名。申报人员持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失业证及个人书面申请到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事务所报名。
2、笔试。由街道办事处组织,统一命题,集中考试。
3、面试。
4、录用,并签订劳动合同。
六、工作要求:
1、要领导重视,把政策落实到位。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亲自抓,层层落实责任制,社区居委会主任要积极配合,充分体现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亲切关怀。
2、要认真履行审核、申报程序。街道办事处、各社区居委会要深入到户,认真核实,严格把关,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严格审核,不得擅自扩大安置的对象和范围。
3、严肃工作纪律,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街道办事处、各社区居委会要将公益性岗位和名单进行公示,并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监督。如有违规行为,一律不得录用。
4、要建立严格的考核考评制度。街道办事处、各社区居委会每个季度要对录用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考评。劳动保障部门对不称职的人员要予以辞退。
第二篇:全市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汇报材料
全市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我市着眼于解决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任务较重难题,积极推进城乡公益岗设置改革创新,改变传统“大水漫灌”模式,变“因人设岗”为“因事设岗”,统筹做好“八个结合”,创新设立“八大专员”,既有效解决低收入群体就业增收问题,又有力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走出了具有**特色的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新路径。目前,已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3894个,实现人均增收1万元,5年内将开发1.1万个岗位,惠及群众1.2万人。
一是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结合,创设帮扶互助员。
开展“老弱病残”照料行动,优先聘请有劳动力的脱贫户,为60岁以上独居老年人、“一户多残”家庭和患大病脱贫户等特殊群体提供照料服务,实现困难群众稳定脱贫、劳动致富、邻里互助、基层自治良性循环。二是与扩大村级劳务中介覆盖面相结合,创设劳动保障协理员。
在推进村级劳务中介、“零工小站”等创新工作中,开发劳动保障协理公益岗261个,开展招工、求职对接服务,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或有序转移就业。三是与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相结合,创设垃圾分类辅导员。
创新农村生活垃圾“两次四分”“一站四点”“市场化运作”“智慧云平台”“网格化管理”五大模式,垃圾分类辅导员通过广播、直接入户等方式指导村民垃圾分类,让青年人更自觉、老年人“不掉队”,农村垃圾分类由“要我分”向“我要分”转变。四是与守护文化遗产相结合,创设文物保护巡护员。
我市现存古文化遗址175处、不可移动文物517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聘用84名文物保护巡护员,开展日常巡查、消防检查、隐患上报等工作,构建起“村居文物保护巡护员日查、镇街文物联络员周查、市文物保护专业队伍月查”三级保护体系,有效保护文物安全。五是与健全四好农村路养护体系相结合,创设农村道路专管员。
健全四好农村公路养护体系,招用农村公路专管员140名,每名专管员负责县乡道5公里片区的农村公路巡查管理,人均排查隐患30余起,上报灾毁等信息80余次,农村路列养率达到100%,好路率超91%。六是与保护乡村绿水青山相结合,创设生态护林员。
增设生态护林员公益岗90个,护林员队伍总数达到688人,开展日常巡护,管理野外用火、劝阻破坏林草资源行为,有效保护绿水青山。七是与为民服务“管得宽”相结合,创设民生事务协理员。
在基层选用243名民生事务协理员,充分发挥居民地点熟、人情熟、情况熟的优势,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激发民生服务新活力,人均解决植草砖更换、下水道维修、公厕修缮等问题30件以上。八是与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相结合,创设防疫协助员。
664名防疫协助岗遍布城乡、坚守在一线,充分发挥疫情防控“宣传员”“排查员”“值守员”作用,织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护网。第三篇:公益性岗位开发流程
公益性岗位开发流程
一、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的申报对象:
公益性岗位的援助对象以就业困难人员中的特困人员为重点。特困人员主要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且处于失业状态的以下人员:
1、登记失业1年以上的“4555”人员(女性年满45周岁以上,男性年满55周岁以上);
2、登记失业的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中的“4050” 人员(女性年满40周岁以上,男性年满50周岁以上,以下相同);
3、登记失业1年以上的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4050”人员;
4、登记失业的残疾人;
5、登记失业1年以上的部分城镇军队退役人员中的“4050”人员(部分城镇军队退役人员指安置在企业的转业志愿兵„士官‟、参战退役士兵、复员士官、涉核军队退役人员、残疾军人);
6、登记失业1年以上的烈士家属中的“4050”人员;
7、属于城乡低保家庭、孤儿、残疾人、纯农户家庭(毕业生父母双方均为农村户籍且从事农畜牧业)的毕业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二、申报程序:
1、乡镇街道、社区申报。各乡镇的用人单位向劳保站、社区申报公益性岗位人员花名册,同时填写《常德市申请公益性岗位对象登记表》,一式三份,用人单位、社区、劳动保障部门各存一份。
2、资料收集。
⑴用人单位的法人登记证或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⑵申报对象的户口本或身份证复印件; ⑶申报对象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
⑷用人单位与申报对象签订的1年以上的劳动合同;
⑸申报对象参加养老保险的凭证,包括个人帐户手册或断档补缴证明或缴费发票复印件;
⑹用人单位上个季度的工资表复印件。
3、资料上报。各劳保站、社区按季度上报公益性岗位开发资料。
4、汇总公示。就业处对各乡镇、社区申报的公益性岗位进行汇总、核实,通过公共网站公示,接受监督举报。
5、财政部门复审,补贴资金直接拨付到用人单位。
第四篇:XX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实施方案
XX市XX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集中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根据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XX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X人社发〔20XX〕X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
二、开发原则
公益性岗位开发的基本原则为:
(一)省统一开发与地方开发相结合;
(二)以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
(三)岗位公开、自愿申报、及时对接;
(四)实名服务、动态管理、长效机制。
三、开发岗位数量及性质
全区计划开发公益性岗位600个,岗位性质为工勤岗位。
四、开发岗位人员待遇
(一)公益性岗位人员待遇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用人单位发放的工资,二是政府就业岗位补贴。
政府就业岗位补贴一般不超过3年。(二)用人单位按月发放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待遇,不得低于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我区低工资标准(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按小时低工资标准计算)。
(三)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按时发放公益性岗位人员就业岗位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465元。
(四)用人单位要按照规定为公益性岗位人员缴纳各项社会保险。
用人单位为公益性岗位人员缴纳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按规定分别由就业资金补贴和个人承担。五、安置范围及条件
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就业困难人员,主要包括:
(一)享受低保的长期失业人员;
(二)大龄就业困难人员;
(三)零就业家庭成员;
(四)失地(失林)人员;
(五)家庭困难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六)符合相关规定的残疾人;
(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确定的其他就业援助对象。
符合以上条件的人员,需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并被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为就业援助对象。
六、公益性岗位安置申请材料
(一)就业失业登记证第2、3、5、6、7页复印件各1份;
(二)本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
七、安置程序
(一)信息发布。
公益性岗位开发信息在XX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发布。(二)申请受理。
符合条件且有意从事公益性岗位的就业困难人员,向用人单位或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包括:《公益性岗位就业意向申请表》(见附件2)、本方案第六项规定的材料等。(三)考察聘用。
用人单位与就业困难人员达成就业意向后,由用人单位统一携带申请材料到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进行考察,确定聘用人选。(四)合同签订。
用人单位录用就业困难人员一个月之内,签订劳动合同,并报区就业服务中心备案。劳动合同一般不低于一年。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及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规定。就业困难人员和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解除和终止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八、开发管理
(一)按照“谁用人、谁管理”的原则,用人单位负责对使用的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日常管理工作。
用人单位要制定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明确工作职责,加强日常管理。(二)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将公益性岗位开发、招录和补助资金发放情况全部录入就业失业和劳动用工备案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
(三)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用人单位和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进行跟踪管理,对存在挂岗、冒名顶替等行为的,一经查实立即取消用人单位使用公益性岗位人员资格,用人单位3年内不得再申报享受各项就业资金。
(四)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公益性岗位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截留、挪用和虚报、冒领财政资金的行为。
九、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本次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在区政府领导下,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其他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岗位开发工作健康、有序进行。(二)明确工作纪律。
为保障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顺利完成,要明确工作职责,严明工作纪律,严把审核关,提高透明度。第五篇: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总结
***** 2011 公益性岗位工作总结近年来,在 师市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在 邓小平理论 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的指引下,**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活动,不断提升 大公益性岗位人员素质,切实为社区居民服务,深入落实公益性岗位的各项工作要求,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实效,现将公益性岗位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切实解决社区居民就业难问题,确保社区的和谐发展 青湖路社区的公益性岗位的主要工作包括:在社区内进行保洁保绿、门卫及 “ 四岗合一 ”、劳动保障等。自街道社区成立至今,**积极发挥劳动社保事务所就业服务平台作用,并 根据《关于印发 < 农六师**市公益性岗位补贴管理办法 > 的通知》(师市劳社发 [2011]27 号)文件精神,结合街道工作实际,向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争取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