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扎根寻常百姓家——基层重点工作一线培养锻炼体会
扎根寻常百姓家——重点工作一线培养锻炼体会(市民政局派驻重点一线培养锻炼年轻干部车骋远)
到基层挂职锻炼是我党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方式,对全面提高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月9日,受市委组织部委派,我来到大田镇邢家屯村挂职锻炼,回首一个多月的工作,总的感觉是感触深、收获大、受震撼、受教育。现将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1、多措并举助推大棚种植技术发展
进村后经走访了解,部分村民去年秋天响应市里号召建了大棚,但因为不懂技术,种植的黄瓜比正常时间晚了一个多月才上市,产量也微乎其微,菜农们个个灰心丧气。为提高本村大棚种植户的技术水平,改变以往的传统种植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请来了青岛农业大学客座教授王伦世,到大棚里手把手指导菜农种植,还引进了测土配方技术,有针对性地帮助大棚户改良土壤,科学管理。为了给菜农们再吃一颗“定心丸”,我们顺势组织村民到周边蔬菜种植专业村实地参观学习,还协调该村与一蔬菜专业村结成了帮扶对子,长期为村民免费技术指导。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全村父老的支持与肯定,邢家屯村委会主任邢召明也很受触动:“当村干部的必须带头解放思想,之前从没想过可以做这么多工作,往后,不能满足于把上级政策执行下去,还要根据村民需求 搞好后续服务,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2、协助与本村负责人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着手完成村内道路五化工作
由于种种原因该村未完成2011年五化任务,村庄内路况较差,百姓生活极为不便,出行“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生产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工作组入村后,及时与村干部进行座谈,逐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情,积极帮助该村解决这一难题,通过与大田镇政府联系,目前该村路段维修已申报立项。同时,工作组还广泛宣传,动员群众自筹资金修路。村内主要道路约2000平方米的硬化绿化工程已于五月初开始动工,预计五月底之前即可完成。
3、通过走访调查等形式继续了解村庄情况
工作对入住后,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详细了解了所驻村的情况,经了解,邢家屯村共有村民79户256人,人均耕地3.5亩。本村因各种原因,没有村支部书记,现由镇干部兼任,村主任邢召明比较年轻,工作富有激情,班子团结。村中有几户家庭较困难,可进行重点帮扶。在走访摸排的基础上,针对该村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逐一协助解决,效果显著,得到了全村父老的一致好评。
4、严格按照“五有”要求,查找本村不足,做好下一步工作规划。
根据市委包村共建办公室的要求,我工作队严格按照“五有”要求查找不足,认真做好下一步工作规划,拟定主要从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巩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强村庄管理、搞好村民服务等几项重点工作上下功夫,更好地推进
我们的工作。
总结近期的工作,深切感觉到我们这批年轻干部一头挑着组织的重托,一头挑着群众的期望,必须既身入更心入!要切实做到吃老百姓的饭、穿老百姓的衣、说老百姓的话,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事。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做好我们的工作。以下是我对做驻村工作的几点认识。
1、学习要谦虚。
到基层挂职锻炼的干部大多来自上级机关或上级部门。他们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理解比较全面深刻,对上级机关的政策法规、指示精神比较熟悉,但独当一面解决基层的实际问题和把握复杂局势的机会相对较少,特别是如何将党的方针政策结合基层的实际进行贯彻的实践就更少,所以要注重学习,虚心学习。一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要当小学生,不当钦差大臣,要放下架子,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二要拓宽学习领域。不但要学政治、业务、科学、法律知识等,更重要的是要向当地领导和群众学习,学习领导方法、领导艺术,学习当地干群的敬业精神、创造精神和艰苦朴素的好作风。要学会在工作中抓住主要矛盾,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要学会在复杂的工作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找准解决矛盾的切入点;要学会在处理突发事件中,临阵不慌,组织有序,驾驭全局。三要坚持不懈地学业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地学习基层一线工作,做到讲内行
话、做内行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2、工作要扎实。
挂职锻炼的干部要忌四种思想,实现角色的三个转变,尽自己所能多办一些实事。思想上要四忌:一忌镀金论。要真正认识到挂职锻炼是培养年轻干部、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丰富基层工作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而不是提拔前的铺垫、重用前的准备;二忌当采购员。不要总是跑机关、找关系,要这要那,所做之事与所挂之职基本无关,对负责的工作敷衍塞责,被动应付;三忌摆架子。不要认为自己是上级机关派来的,俨然以上级机关的代言人自居,甚至凌驾于基层组织之上,臵当地领导意见和实际情况于不顾,擅自拍板,盲目决策;四忌短期行为。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干眼前事,不谋将来事,只顾即时性不管连续性,只要时间一到,立马收兵回朝;防止急功近利,热衷于轰轰烈烈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甚至以牺牲长远或全局利益捞取自己的挂职政绩。要实现角色的三个转变:首先要实现由执行者到参谋者的转变。挂职干部在所驻村是协助市委选派的第一书记开展工作,工作中起参谋和助手作用,要做好参谋,多提好的有利于工作的建议,做到到位不越位,补位不失位。其次要实现由宏观管理到微观操作的转变。挂职干部在机关一般是一个部门或一个系统的业务指导工作,在基层则是如何将党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机关的要求贯彻落实好,处理解决一些和人民群众相关的微观的、局部的、具体的事情,因此一定要掌
握政策,做好组织者。三是实现由业务部门二线到基层农村一线的转变。挂职干部在机关一般是业务部门二线的执行者,在基层则是一线的决策参谋,大事小情都要考虑周全,因此,谋事要有长远规划,断事要有全局观念,处事要有整体意识。做到多办实事,多办好事,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从而树立党的干部的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关系。
3、作风要务实。
要满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群众,时刻把他们的疾苦挂在心上。一是工作上要务实。要当公仆,不要当老爷,要沉下身,扎下根,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努力做好负责的工作。要经常深入农户,体察民情,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特别是要多深入本村弱势群体,多为他们办实事,多解决他们的一些实际问题。二是作风上要务实。要集思广益,多听取群众的意见,注意听取不同观点的意见甚至反对的意见。与人真诚相处,光明磊落,靠充足的道理让人信服,靠良好的道德让人佩服。要尊重第一书记,维护第一书记的权威,不添乱,不越权,不拆台,服从第一书记的领导。三是要正派廉洁。工作上坚持原则,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办事公平、公正、公开。廉洁自律上一定要按上级的有关规定执行,不以权谋私,损害基层利益。四要注重调查研究。要从日常应酬中解脱出来,走出机关,走向田间地头,走进寻常百姓家,做群众的知心人。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各级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澎湃热潮中,我们作为其中的一员沉到
后进村,沉到群众中,激起了基层组织建设的浪花。在工作中要常思为民服务之方,要与时俱进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要带着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从实践中寻找解决的办法。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日
第二篇:扎根基层 奉献才干 锻炼成长
扎根基层 奉献才干 锻炼成长
1968年,毛泽东主席就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时隔近40年,全国范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蓬勃展开,大学生“村官”应运而生。象牙塔中似渴学习的莘莘学子以其青春朝气、以其现代学识、以其做事创业的拳拳热情,在组织的安排下,被吸引到了广大的农村,我就是其中的一员。三年的农村工作实践,对我的思想观念可以说是一次重大的转折和革命,让我更加热爱这片土地。从学生到村官:虚心学习,扎根农村
走出校门到走向社会,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心理上的适应期和角色转换的磨合期,我也是,刚来到村,由于不了解村情,一时间很多工作都不知道如何开展,镇领导和每一位村干部,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上对给了我很大关心和支持。刘支书以及其他村干部安慰我不要着急,慢慢来。他们经常找我谈心,带我到村里走访,向我介绍村情,告诉我怎样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他们的热情质朴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深深的打动了我,促使我及时调整充实自己,静下心来想事、扑下身去做事,先做村民,后做“村官”,真正的融入到农村生活中。
在与村干部一起工作的日子里,我从他们身上还学到了
许多优秀的品质。在生活上,他们勤俭节约、依然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这种精神的感染下,我换上了简朴、耐磨的衣服,吃起了粗茶淡饭,我不觉得苦,反而觉的这种锻炼能我终身受益。工作中,他们时刻把老百姓放在心里,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以他们甘于奉献、一心为民的精神为榜样,用优秀的品质武装自己,使自己更贴近农民,努力为农民办实事好事。
从理论到实践:努力做事、奉献才干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可以收获的很多很多。在村工作的三年里,我坚持做到向镇村干部学习、向老党员老干部求教。在积极处理好村里日常事务的同时,利用自己文化专长,帮助村里做好各种文字材料起草、统计报表、电子档案管理等工作,多方搜集报刊、杂志和网上的各种知识,精心制作黑板报宣传栏,向村民宣传法律政策知识、生活小常识、农业生产技术等。
从任职到现在,全程参与了危房普查,人口普查,村党组织换届选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远程教育、党建、综治、计生等,通过这些琐碎的工作,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这些工作的参与,使我感受到对待农村基层工作,关键在于心,也就是是否基于群众的切身利益,正所谓群众利益无小事。人心是杆秤,只要你把群众装在心里,群众就会把
你举过头顶,就像胡锦涛总书记对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原第一书记沈浩说得那样:“群众的认可,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我们大学生村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在未来的道路上充满了希望和机遇,也充满了挑战和考验。我们必须要有扎根基层的理念、为党和人民奉献才干、在基层锻炼与奉献青春中更好的成长。同时我们必须勤于学习、不断学习、善于学习,这样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肩负起光荣使命。在此,就让我们80后村官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浪潮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吧!就让我们以优异的成绩胜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三篇:青年干部基层锻炼个人体会
青年干部基层锻炼个人体会
立足基层加强锻炼提高素质
转眼间,到基层工作一年有余了。一年来,在组织的关心、支持下,本人在许多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这次组织部组织青年干部笔谈,是对青年干部成长的关心,本人深受鼓舞,借此机会,结合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党的十六精神的新要求,以郑培民同志为榜样,联系自己一年来的实践,向组织上汇报一下自己在对青年干部如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肩负起历史重任方面的认识。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绘就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政治路线确定后,目标和任务能否顺利实现,就取决于干部路线,取决于有没有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本人认为,青年干部成长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刻苦学习,努力提高素质
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许多新事物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许多新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去回答、去解决。这对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的理论修养、领导能力和知识水平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古人有言,士三日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一个干部不学习、不爱读书,就会缺少灵气、迷迷糊糊,就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成长也不会快。到街道后,本人牢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一刻也没有忘记学习,尽管工作很忙,仍能挤出时间来看看书,一年中先后阅读了《管理学原理》、《工商管理概论》、《财政与税收》、《西方经济学》等书。同时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报考了江苏工学院的《会计》专业学习(明年毕业),这样对原来学习的侧重于宏观经济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起到了一个有益的补充。在坚持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本人也注重向周围的人和事学习,经常倾听一些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注重调查研究,注重分析思考,注重运用于实践,这样使自己感到日益充实,没有虚度年华。
二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些新思想、新突破、新局面、新举措从何而来?只有通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而来。
如何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呢?我认为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年轻干部,一定要有那么一股蓬勃朝气,那么一股冲劲、闯劲。决不能年纪不大,却暮气沉沉。现在工作发展很快,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必须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勇于提出新的工作思路。本人在抓社区党建工作时,没有停留在老一套上,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大胆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开辟阵地,组建队伍,开展活动。虽说一开始有些同志感到增加了工作量,但坚持一年下来,看到了明显成效,这样就抓住了机遇,快人一拍。其次要克服自满思想。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开展工作,争取更大的成绩。第三要克服畏难情绪。有的同志在工作中看到问题,往往畏首畏尾,停滞不前。这种消极的思想情绪是要不得的。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面对困难,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面对问题,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面对挑战,要有应对挑战的办法。
当然在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时,还要注意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借鉴他人新鲜经验与结合本地实际的关系。
三要牢记宗旨,坚持服务群众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应该说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但也有一少部分党员干部忘记了党的宗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行为相当严重。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浮躁。比如,有的工作浮于表面,喜欢大轰大鸣,热闹非凡,却政绩平平,面貌依旧;有的急功近利,搞一些脱离实际、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甚至不为后人考虑,竭泽而渔;有的不愿意吃苦,高高在上,不关心群众,即使下基层,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不解决问题。这些都是人民群众十分反感的,是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格格不入的。
我认为牢记宗旨、服务群众,首先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我们党是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我们党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些观念要在我们的头脑中安家落户。其次,要摆正自己与群众的关系。我们的衣食、权力,都是人民给的,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第三,要诚心诚意办实事。服务群众要出自真心,要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崇高追求。为群众服务要脚踏实地,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要始终用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来检验我们的工作。到街道后,我直接面临大量有这样那样困难和问题的居民,我经常耐心倾听他们呼声,对他们的要求合理的、能办的,我总是积极为其协调,我也能经常到社区居民中主动听取意见和建议,真心诚意地为他们着想,所以现在很多老党员、居民都说:伍书记正直、正派、正气,这是对我的极大鼓舞,我将永远心怀群众,真心诚意为社区的建设而努力工作。
四要淡泊名利,始终积极进取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这就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担任什么职务,都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淡泊名利,积极进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年轻干部来说,能不能正确对待名、权、位,是一个十分现实的考验。
对这一点,我始终是能正确对待的,我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组织需要我到哪里,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因此无论是工作变动,还是位置、环境变化,我都能毫无怨言。我一到街道就确立长期学习、工作思想,所有工作从基础抓起,决不搞急功近利。我一直记住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的,共产党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经常想一想,过去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我认为这些问题考虑好了,想清楚、想正确了,就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就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我将长期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为座右铭,有所为有所不为。摆正个人目标和党的事业的关系。当前社会上有一些跑官要官的不良现象,但我坚信一个有人格的人,一个有雄心大志的人,是不能受这些歪风邪气的影响的。应该相信,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一定会得到有效的遏制的。
五要艰苦奋斗,保持廉洁自律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目前的综合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发展更落后一些,少数地区贫困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需要我们长期艰苦奋斗。
现在大多数领导干部工作扎实、深入,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但也有少数干部,忘记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工作不深入,不刻苦,不细致,大而化之;生活上追求享乐,比吃、比穿、比车、比住房,奢侈浪费。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纠正,任其发展蔓延开来,是很危险的。作为年轻干部更要提高警惕,警钟长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各种诱惑和考验面前把握住自己,不心存侥幸,作为纪工委书记,对此我头脑是清醒的,正已才能正人,身正不怕影斜,我会本着对党负责,对事业负责,对个人前途负责,对家庭负责的高度,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忘廉洁自律。
当然,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也清醒地看到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我有时光凭良好的愿望做事,在方式方法的处理上,还有欠妥之处;有时年轻气盛,干劲十足,工作容易急躁、沉不住气;有时遇到挫折和恶劣的环境下,会不时串出一些消极想法,有看穿一切得不偿失的感觉。当然这些与年轻干部的成长是格格不入的,我将努力加以改进。
关于对今后工作及个人锻炼成长的思考和打算
我想随着个人经历的丰富,才智的增长和个性的成熟,我将会悟出人生的真缔,驾轻于所专注的事业,游刃于复杂的世事。今后,我将更加立足本职工作,做到胸怀全局而不盲目自大、全力补台而不擅自越位,我会长期保持低调,保持谨慎,努力追求自己的事业,追求社会的认可,而决不会追求名利。
关于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的困难和要求,需要组织上怎样的进一步关心和支持?
我最迫切的愿望是学习,希望组织上多提供给青年干部一些学习培训的机会,不断开拓青年干部的眼界和思维,充实干部的知识结构,这样青年干部将会回报给组织的更多。
关于对区青年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工作方面的建议和要求。
本人有以下四点思考,仅代表个人意见:
一要强化青年干部自我角色意识
21世纪的青年干部应该是充满朝气、思维敏捷、胸怀大略、素质全面的实践型、开拓型人才,应具有突破常规的想象力和敢为天下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顺应形势捕捉机遇的硬本领、运用自如游刃有余的真才干。要加强对青年干部的精心培养,使他们的素质模式切实实现从党务型向经济型转变、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年干部充分张扬个性、切实展示应有的自信与自尊,从而寻回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在工作和生活中实现准确的自我角色定位。
二要找准青年干部培养教育的切入口
从主、客观因素两方面找准切入口:一是主观上通过培养教育青年干部,使之既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智能结构、独到的见识能力等智力因素,又具备别具一格的非智力因素。二是客观上为青年干部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和氛围,不断激发和促进青年干部成才。
三要选定青年干部培养教育的主导内容与根本途径
一方面,要紧扣人才的本质要素对青年干部进行思想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培养、身体素质培养。另一方面,要掌握青年干部成才的规律,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三种手段和途径引导青年干部成长成才。
四要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工作
干部培训是干部培养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基本载体,是青年干部滋润阳光雨露、茁壮成长的“绿化园林”。可采取多种办班形式开展培训。根据实际情况,实行长班与短班相结合、集中办班与分散办班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聘请专家学者、个私企业人员、上级有关领导等各界人士讲学。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机制。一是建立“自学导读”制。通过列出自学“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给干部安排系统的自学内容,引导干部制定和落实读书计划。二是实行“市场化导学”制。紧贴干部思想和工作实际,在培训中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三是实行“考学关口督导”制。每年年初列出学习和考试内容,实行先考学后上岗,培训可采取自愿方式,但考试成绩与干部选拔任用紧密挂钩,并作为干部上岗的必经关口和程序,严格建立和完善干部“学习——考试——运用”机制。
第四篇:加强基层一线年轻干部培养的研究
加强基层年轻干部一线培养的研究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这是党中央针对当前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结构和素质存在明显缺陷,着眼于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提出的新要求、新举措。今后选拔领导干部很大一部分要有基层工作经验,所以加强年轻干部基层一线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将关系到年轻干部能否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基层办实事、谋福祉。那么为什么要加强年轻干部基层一线的培养呢?
基层一线是最底层或各个组织中最靠下的一层,表示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紧密相关的一层基础。基层一线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在基层挂职,在一线磨练,做群众工作,对于我们的年轻干部而言,既是锻炼,也是考验。锻炼的是才干,考验的是意志,培养的是品德。
把基层一线作为历练年轻干部素质的大舞台。当前,大多数机关干部整天蹲在办公室里,说起理论来慷慨激昂,一遇到实际问题就一筹莫展,特别是对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无计可施,对如何解决农村矛盾纠纷无能为力,对如何理顺群众情绪无从下手。这样的干部如果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往往力不从心,经不起实践的考验。只有把他们放到基层一线工作,让他们直接与群众打交道,通过亲力亲为,摸爬滚打,直接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和突发事件,才能学到书本上无法得到的实践知识,有效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统筹协调的能力。
把基层一线作为检验年轻干部德才的试金石。当前,大多数年轻干部虽然具备了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条件,1
但在德才、能力方面到底如何,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艰巨的工作任务,能不能与基层群众同甘苦、共患难,能不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能不能迎难而上、化解矛盾,能不能促进发展、为民谋利,只有经过农村社会的大浪淘沙,经过基层一线的实践洗礼,才能鉴别出是“真金”还是“镀金”。
把基层一线作为转变干部作风的催化剂。目前,部分年轻干部习惯于呆在空调间、温室中,宗旨意识弱化,群众观念淡漠。倘若这些干部被选拔到领导岗位,很难与群众打成一片,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只有让年轻干部走到基层一线去,走到老百姓家里去,走到田间地头去,与普通群众一起生活和工作,一起感受幸福与快乐、困难与艰辛,才能“触景生情”,生出对群众的怜爱、关爱之情,才能“日久生情”,生出对群众的朋友之情、兄妹之情。
把基层一线作为选拔干部的主渠道。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实践,人才的发现离不开实践,人才的选拔同样离不开实践。只有盯住基层一线,把经受住基层实践检验、能够迅速打开局面、具有较强基层工作能力的年轻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才能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服气,选拔干部才具有公信力、说服力;只有树立“干部在一线提拔”的用人导向,才能形成干部扎根基层、崇尚实干、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为充实和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的战斗力,组织人事部门招录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大学毕业生到乡镇街道基层工作。这些年轻干部思维敏捷,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为队伍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随之而来,如何培养好这些年轻干部,如何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成长的环境,使他们逐步成为基层工作的中流砥柱和接班人,便成了组织部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对此,我个人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促使年轻干部成熟和进步 良好的工作氛围对于一个干部群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单位内部勾心斗角、分派现象严重,年轻干部就会无所适从,做工作畏首畏尾,进而影响年轻干部树立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阻碍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民主的、正确的方法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干部职工之间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努力做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营造出团结、和谐、民主、进取的干事创业的政治氛围、催人奋进的舆论氛围、与人为善的人际氛围,以此促使年轻干部安心基层、开心工作,在良好工作氛围的熏陶下逐步成熟和进步。
二、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年轻干部走出逆境 年轻干部一般都是直接从学校走到工作岗位上的,社会阅历较浅,工作经验不足,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产生种种不适应心理。作为基层组织部门,要主动担负起组织关怀的责任,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年轻干部正视困难和挫折,走出逆境,积极投身到基层实践锻炼中去。要深入了解掌握年轻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注重思想情感的交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帮助措施。对年轻干部存在的浮躁心态、怀才不遇的失落感等心理上的问题,要帮助他们仔细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引导他们调整心态,及时化解不良情绪,在逆境中奋发有为,自强不息,形成脚踏实地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对于他们在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尽可能的提供关心和帮助。对待年轻干部要做到亲而不昵,近而有节。对于那些工作能力相对较差的年轻干部,不能歧视,更不能漠视,要指派专人进行传、帮、带,使他们尽快成长。
三、充分信任和任用年轻干部,为年轻干部提供平台 年轻干部一般都具有工作热情高、思维敏捷、适应新形势能力强的特点。在培养和使用年轻干部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他们各自的特点,做到知人善任,适才适用。作为领导班子成员,要给予年轻干部充分的信任。年轻干部有了足够的被信任感,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从而大胆地独立开展工作;有了足够的被信任感,才能对组织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自觉地与组织内其他人保持一致,自觉维护组织的利益;有了足够的被信任感,才能产生责任感,激发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相反,如果领导与年轻干部之间互相猜疑,必然导致年轻干部的工作情绪不稳定,或使领导顾虑重重,事事不放心,或使年轻干部处处小心,如履薄冰。这样既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年轻干部的成长。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要坚决杜绝在用人上排资论辈等不良风气,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使那些扎扎实实为群众干实事、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年轻干部能够进入选拔的视野,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对那些政治靠得住、工作有本事、作风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年轻干部,要敢于大胆提拔使用,为他们锻炼成长提供平台,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引导年轻干部端正思想观念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学习和教育。年轻干部由于社会经
验相对贫乏等各种原因,往往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还不够成熟,辨别是非曲直、抵御各种不良思想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当前有少数年轻干部在理想信念和自身利益、道德品位和政治地位之间存在迷茫和困惑,在追求名利上迷失了自我,脱离了本性。要本着对年轻干部负责的态度,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引导他们在名与利、权与责、做人和做官等方面提高思想认识,保持清醒头脑,分清孰轻孰重。党委班子要带头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在实际行动中身先士卒,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年轻干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乡镇党委也要利用各种途径督促年轻干部加强学习,自觉增强党性意识,强化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做一名党性强、作风正、有能力、肯干事的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
各级政府部门对基层年轻干部的培养都很重视,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基层年轻干部工资待遇偏低、政治进步相对缓慢问题。由于国家机构改革,部分年轻干部虽有素质和能力优势却无年龄和经历优势加上个别基层领导职位空缺后一般从上级机关或部门下派年轻干部补缺致使基层一线干部提拔的机会不多工作热情不高。
第二基层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制度不健全、缺乏长效机制问题。目前从中央到各地都没有就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问题作出制度规范基层干部选拔任用与后备干部管理工作不衔接或多或少存备用脱节问题。干部选拔任用虽然对基层一线有所倾斜但发现优秀基层干部的视野还不够宽广渠道还不够顺畅干部上下交流的力度还不够大没有真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干部动态管理机制缺乏引导“干部往基
层走”的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途径和办法加以解决。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关于“推进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和“应当注重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的规定,认真分析目前影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因素,积极探寻培养选拔适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年轻干部的途径和方法,“激活”党的干部队伍,推进党的事业发展。
第五篇: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调研问题建议
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调研问题建议
从基层一线培养和选拔干部,是在实践中锻炼识别干部,培养造就大批党的事业接班人的重要举措。
一、主要做法。
重视从基层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机关。2016至2021年,市党政机关共选拔基层一线干部*名。其中,通过公开选拔担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名,通过个别物色、跟班考察、有限竞争、集中选调等方式选拔*名,通过公开招考录用公务员*名,提拔基层优秀年轻干部到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名。对于从基层一线选拔的优秀干部,各级党政机关根据其不同的经历和特点,因才施用,合理安排,做到人岗相适。2020年集中选拔了50余名乡镇党w书记到市直属机关担任副处级领导职务,有7名安排在与基层群众联系密切的涉农、信访、水利等部门,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同时,各级党组织对从基层一线选拔的干部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建立台帐,每年进行一次跟踪考察。为解决选拔干部的后顾之忧,他们规定,凡选拔的基层干部,对选拔干部配偶、子女的就业、上学以及住房等问题予以优先照顾安排。坚持从上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锻炼。
长期以来,*市一直采取任职、挂职等方式,鼓励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关键岗位锻炼,安排干部多岗位锻炼。2021年,在各县(市、区)及乡镇挂职锻炼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共有*人,担任乡科级职务的*余人。
其中,有的是从市直属机关选派的优秀年轻干部到县(市、区)及乡镇挂任党w、zf副职,有的是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选派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到县(市、区),有的是市直属机关选派干部到有关县(市、区)、乡镇对口挂职,有的是从市属国有企业选派经营管理人员到有关县(市、区)和基层挂职。另外,近年来全市先后选派了近*名机关干部到村、社区担任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居委会主任等职务。
二、主要成效
促进了干部队伍整体结构的改善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基层干部选拔到上级党政机关工作,自身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平台,能够进一步开阔视野,增强全局观念,提高领导水平,完善经历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同时也产生了“鲶鱼效应”,激发和促进了机关干部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动力,进而增强整个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机关干部到基层一线锻炼,有助于进一步熟悉基层情况,了解社情民意,体察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使决策和工作指导更符合实际,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把自己所学的丰富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应对复杂局面的本领。
促进了良好选人用人导向的形成。把富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优秀干部选拔到上级党政机关,把具有较高文化理论素养的优秀机关干部下派到基层一线锻炼,既畅通了基层和机关干部交流渠道,又提升了基层岗位的吸引力,有助于形成“实践长才干、一线出干部”的正确用人导向。
基层虽然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但确是锻炼能力、增长才干的广阔舞台。把选人用人的目光投向基层,把培养锻炼干部的阵地放在基层,激发了广大干部扎根基层、安心基层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激发了机关干部自觉将身子下沉、深入基层一线接受锻炼的热情。
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基层干部熟悉民情、了解民意,生活朴实、作风务实,把他们充实到各级党政机关,能够促使机关干部自觉增强服务意识,减少官*主义、形*主义。而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锻炼,使他们对基层工作的难处有切身的感受,对群众生活的艰辛有更加直接的了解,有利于增强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实干精神。一位从事人事工作多年的同志说,凡是到基层锻炼过的同志,回来后工作作风都有明显的改进,“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在他们身上很少出现。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存在等待观望、求稳怕乱、满足现状思想;有的把关心基层、重视一线只是挂在口头,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有的认为许多基层干部学历不如机关干部高、理论素养不如机关干部好、年龄不如机关干部轻,到基层选拔干部是“筷子里头拔旗杆,勉强凑数”;有的单位对一些重要岗位舍不得腾出来选拔基层干部,有时还存在本位主义和盲目排外思想,认为“菩萨还是自己庙里的灵”。
二是途径和方法相对单一。
目前,从基层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到各级党政机关,主要依靠公开选拔、提拔交流、选调和考录等途径;从上级机关选派干部到基层一线锻炼,主要通过挂职、任职等途径。不管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培养和选拔途径相对单一的问题仍然突出。此外,培养和选拔的方法有的还不够科学。三是缺乏制度规范和长效机制。
目前,*市对从基层一线培养和选拔干部还没有可以遵循的制度规范,培养和选拔的资格、条件、范围和工作程序等都缺乏具体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影响人才流动的身份、区域、部门、所有制等体制性障碍较多,公务员身份以外的其他优秀人才如优秀村干部、企业管理人员进入各级党政机关的途径较少。近年来,各级党政机关在机构改革中编制和职数有所减少,机关工作人员相对饱和,而安置军转干部、公开招录公务员占用了大量编制和职数,可用于选拔优秀基层干部的编制和职数就更为有限。
四是部分通过公开选拔任职的干部存在“高分低能”问题。
一些来自高校、科研单位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干部被公开选拔到各级党政领导岗位后,由于工作性质、对象、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一时难以适应。这些同志在新的岗位适应不了,原来的单位又难以回去,既尴尬又无奈。四、几点建议
第一,选拔基层一线干部应以考察为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靠经验、靠积累。选干部不是考秀才,不能完全靠考试。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同志不一定会考试,会考试的不一定会干事。今后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应向基层一线领导干部倾斜,逐步扩大基层一线领导干部在公开选拔中的比例。
选拔基层一线领导干部,应在组织推荐和群众推荐的基础上以考察为主,通过改进考察方法,提高识人选人的准确性,以工作实绩、群众公认、廉洁状况论优劣。必要时,在条件相近的人员中辅以考试,进行有限竞争,考题的设计也要注重实用性、针对性,符合干部的实际,真正考出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优秀干部进入各级党政机关任职的工作力度。市级以上党政机关应拿出一定领导职位面向基层一线实行定向公开选拔。涉农、信访等与基层群众关系密切的zf部门,原则上应配备一名以上来自基层一线的领导干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都有来自基层一线的领导干部任职,实现上下级干部的互动和互补。
市级应当带头做表率,特别是zf综合部门、决策部门、涉农部门,应当拿出一定数量的副职职位面向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定向公开选拔,让他们有机会直接参与政策制定,通过干部来源的多元化促进决策的科学化,以避免因了解情况不深入不准确可能出现的决策偏差。
第三,打开村干部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的通道。应加快试点步伐,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尽快推行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的做法,其中特别优秀的可以直接提拔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现有村干部的积极性,吸引外出务工的优秀青年回乡服务,逐步形成一支根植农村、心在农业、情系农民、长期稳定的高素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第四,注重发挥各个年龄段基层干部的作用。实践证明,由各个年龄段干部构成的领导班子比较合理,整体功能相对也比较强。要纠正一些地方搞任职年龄“一刀切”和层层递减的错误做法。在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各个年龄段干部的作用。
今后县乡两级原则上不宜简单规定任职年龄和提名年龄的上限,任职年限原则上要与工作年限基本一致。基层领导班子配备应遵循“老中青”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形成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以40岁至45岁的干部为主、县级党政主要领导以45岁至55岁的干部为主的基层领导骨干队伍,确保基层政权牢牢掌握在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干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