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魅力论读后感
“我们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磬了。好像开了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了,空空如也,要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我们的干部的进货,就是学习的本领,这是我们许多干部所迫切需要的。------毛泽东”
当我看到这一段话呈现在我的面前,我震惊了,我内心的感受被如此贴切的被归纳了出来,除了我不是党员干部,其余皆是我的心理写照。我是一名注册会计师,在这个行业里,靠的是知识吃饭,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的知识会遗忘一些,即便不遗忘,新的法规和准则也在不断出台,如果不及时进行不断的学习来补充知识库,我的“铺子”会空的,或者是“铺子”里的货少到无人光顾,到那时,我该怎么办?我为此困惑了许久。想学习,却总认为自己工作忙,孩子小需要照顾,静不下心来,就搁下了。好在所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我欣喜的同时又感到丝丝不安。高兴的是我又可以回到北京——这个我曾经学习过的地方进行学习,这里曾经给我输入了大量的知识,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不安的是我刚来所里不久,还没有为所里做过什么贡献,况且所里还有那么多优秀的员工无法来这里学习,我时常问自己,我有什么资格坐在这里?我如果不能收获些什么,我将如何面对?
从走进国家会计学院的那一刻起,我的心就平静了。校园是那么宁静、祥和,足以抚平我的所有不安。我隐隐感到我没有白来,我会有收获的。几天课听下来,自己的专业知识得以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拓宽了我的视野,指引了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方向。
一、学习上陈教授说,每天读一万字,四十岁就能成为学者,并且他也在坚持这样做着,我作为一个年青人,一个迫切需要知识来填充的人,有什么理由做不到?是什么让他出口成章、游刃有余,是什么让他如此自信?是知识与经验的积累。经验需要慢慢地积累,但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迅速补充。因此,学习必须每天保证,哪怕是一句有意义的话。
二、工作上要有激情,所谓激情,是指一个人的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问题至关重要,激情是干好工作的基础。工作中如果少了激情就如一潭死水,不仅仅是没有生机,迟早是要臭掉的。
工作是什么,工作是一个人谋生的根本,如果你没有别的本事,就努力把工作做好。一个人,要是把工作当作任务去做,不但自己很累,而且最多能把工作完成,不会有更大的发展。但如果一个人有了工作的激情,就会把工作当成作品来完成,会加入自己的创造力,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会想,能不能完成的更好一些,工作能不出色吗?工作的同时,自己还能找到乐趣,为什么不做后一种人呢?
七月是个收获的季节,总结一下自己此次学习的收获:
首先:专业知识得以很大提升,并且有了新的认识;
其次:以后的学习目标得以制定——每天要学习新知识;
再次:工作态度得以端正——把工作当成作品来做;
最后:感谢那些所有给我收获的人!!
第二篇:论如何提高领导魅力和管理艺术
论如何提高领导魅力和管理艺术
作者:王胜
材料工程学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管理的概念进行着各种各样的解读,这里我只想从我们中国人对于管理一词意义上的理解来解读其包含的深刻含义,同时指出作为管理者,不管是公共管理者还是企业管理者应具备一定的魅力,用这种魅力来团结身边的员工;这样管理者才有取得成功的必备能力。即作为一名管理者,要拥有较强的人格魅力让员工们自己想朝你靠拢。所以作为管理者,在注重个人修养的同时,要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成为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成功管理者。
关键词:领导魅力管理艺术高瞻远瞩睿智敏锐
在西方管理学中,一个基本概念是:领导者与管理者是有区别的。领导就是没有权力但有影响力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魅力的人,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所有管理者都是领导者。在评价GE(通用电气公司)前CEO韦尔奇的许多文章中,都谈到了他的一个重要素质:魅力,由此可见魅力在高级管理者事业中的作用。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海春教授认为:领导者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基于领导者个人的,我们常称为个人魅力;其二是基于领导者执政路数的,我们常称为方略魅力。其中,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是领导者个人的领导风格、领导艺术和领导者人格的综合体现,是领导者影响力的主要组成部分。领导者的个人魅力对其竞争对手将产生威慑力,对其追随者将产生吸引力。实际上,由于管理者的特殊性,个人魅力与方略魅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相辅相成。
无论是做为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许多人都会对谁有魅力、谁没有魅力有自己的判断,并希望有这样的理想人物:对于管理,对形势有清醒的认识,着眼于组织的未来,既锐意革新,又紧密结合实际;对于业务,对技术有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对待他人,总是亲切、谦和,使人如沐春风。或者干脆归结为:政治家的智慧、科学家的头脑、外交家的风度。这是非常理想化的,一般人不能也无需达到。而我认为,管理者魅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高瞻远瞩的眼光。高级管理者是决定组织未来的,因此一定要具备超人的眼光,即所谓善于发现潜在利润,无论是经营还是用人都是如此。面对激烈竞争和纷繁变化的世界,他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带领部下全力以赴去争取胜利。此外,他还要有合理的冒险精神,即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只墨守陈规是无法适应新世纪的竞争的。
二是睿智敏锐的头脑。在知识管理的时代,很少员工没有自己的事业规划,从而不会把一生的命运交给某个组织。睿智是指做为高级管理者,首先应当有清晰的人生观,引领自己克服人生的困难;其次要有洞察力,在员工面临人生选择时为他们提供好的指导,这会极大提高管理者的威信和组织凝聚力。敏锐是指做为高级管理者,应当善于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主要矛盾,界定问题保证方向不被偏离;其次要有创新精神,能及时从其他组织和其他人那里发现对自己组织有利的事物,善于学习和运用,保持组织的活力。
三是海纳百川的胸怀。首先要听得下意见。人人都明白“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道理,但现实中许多领导还是在重复这种错误。因此,一定要身体力行,广开言路,保证每个成员都可以坦白诚实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好的意见会得到鼓励。时间久了,组织内部会形成一种诚实的文化,这也是提高决策效率的最好办法之一。其次要容得下缺点。知识员工的个人特点往往比较鲜明,做为高级管理者一定要取人之长,为员工创造好的环境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当然,如果某人的个性到了伤害组织文化的程度,也不可以姑息。
四是从容优雅的风度。所谓从容,是指面对变化和困难表现出来的强烈自信和快速反应能力。首先要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大将风度,因为高级管理者是组织的主心骨,是众心所向、众望所归的人物,要以自己的信心和能力推动组织前进。其次要有风趣高雅的谈吐和得体的举止,因为高级管理者是组织的形象代言人,需要用自己的良好形象为组织得到尽可能多的认可,这对个人和组织拓展事业都有益处。
那么怎样提高魅力呢?魅力的培养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邯郸学步也是行不通的。我想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自身修养魅力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员工之间交流的魅力因素。
一、自身的修养魅力因素:
1、做人做事要沉稳:沉稳不是低调,是冷静平稳的处理工作中的难题。沉稳就是遇到问题,不是想问题有多难,而是想现在应该怎样处理,能处理多少,处理不了的怎么办,有自己的计划和思路——即便这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你也要有自己的想法;沉稳是细致,在平常工作中多去发现、去观察,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中,而不是等问题出现后再去解决。沉稳的人,并不需要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能表现的十分出色,但无论遇见什么不高兴的事,都要学会微笑去面对,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人。成功是从微笑开始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乐观点,自己营造快乐,学会轻松愉快地解决难题,管好自己的情绪再去管别人。
2、成大事要细心,从小事做起: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许多成大事之人,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我想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更是如此。我们每天都反复做着小事。我们都是平凡的人,都在从事简单而平凡的工作,只有把小事、简单的事、平凡的事做细做好,才能做成大事,才能创造自己人生的不平凡成绩。
3、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承担工作中的责任,哪怕你的责任很小,哪怕完全不是你的责任,多为下属考虑,那样他们才能真心的为你工作,没有全心全意为你工作的下属,就是你有三头六臂也不会有大的成绩。工作中,喜欢推卸责任、逃避的人屡见不鲜,爱逃避者会找一些借口,扩大责任范围,推卸自身的责任。也许逃避可以让你暂时安全脱身,但喜欢逃避的人注定很难在工作中获得好的成绩。逃避更是对困难的惧怕,是对希望的退缩。逃避是一种心理障碍,如果我们能够善待自己、接纳自己,并不断克服自身的缺陷,逃避心理就可以被征服。
二、与员工之间交流的魅力因素:
1、是要在潜移默化中去影响员工:所谓“言教再多也不如身教有效”,这句话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很难做到,因为我们总是犯着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我们能够不动声色地将这个简单的道理通过我们的行动表现出来,这就达到了武侠世界中“无招胜有招”的境界的最高阶段。在企业的管理阶段中我们有相当多的管理者也总是这样,整天对着员工每天说“我们应该怎么做”,结果一扭脸,自己却讲一套做的却是另外的一套,这种毫无自己的威信的言行不一致的行动,深深地伤透了员工的心,给员工和管理者之间隔上了深深的一道“管理之沟”。员工的行为总是下意识或者是潜意识中跟随着管理者,并把管理者的行为作为自己的规范来要求自己不断向更高层次靠拢,所以只有管理者自身做得较好的情况下员工的行为才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在上梁正的情况下下梁变歪的可能性就变得微乎其微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的管理者由于自己的个人行动产生的魅力也是企业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整个企业的员工的个人素质的提高是一种无形的潜移默化形的东西,是一个长期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东西,它的存在的价值是无法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的。
2、是要勤于积累,积极收集员工的反馈意见。首先要多从书本学习。管理者需要是通才,对天文地理等各方面都应当有所了解,因此一定要养成学习的习惯。其次要多向别人学习。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要善于通过与别人的交流来提高自己,无论是高人还是凡人,都有闪光点,可以成为管理者知识的源泉。对于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的了解和回复,在员工心里面,只要领导和管理人员积极的重视和关心他们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自己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在以后的领导管理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是要勇于实践。跟员工们一起探讨有关制度问题和其他的问题,魅力同其他真知一样,需要反复提高的过程。魅力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对度的把握,这没有长期的磨炼是达不到的。同时,魅力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年轻时意气风发是魅力,中年时坚定果断是魅力,老年时睿智纯真才是魅力。只有不断实践,才能真正达到自觉。
魅力绝不等于高IQ加高EQ。希望我们的管理者首先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再努力成为一个有魅力的管理者,领导组织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黄世富,论人格魅力的培育与提升[J],理论与实践,2003,(01)。
【2】 刘永元,论管理者的人格魅力[J],前沿, 2006,(08)。
【3】 程志芳,林先托,人格魅力的思考[J],时代文学(双月版), 2006,(03)。
【4】 蔺桃芬,浅谈企业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及其塑造[J],企业活力, 2006,(08)。
【5】 李有爱,管理者的人格魅力[J].企业改革与管理, 1999,(05)。
【6】 王超,李芳,领导艺术之人格魅力诉求[J],管理观察, 2009,(03)。
【7】 唐绍洪,企业管理者的人格魅力[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3,(03)。
【8】 李瑞,李元勋,浅谈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的作用[J],人才资源开发, 2008,(07)。
【9】 包书,塑造企业营销人员的人格魅力[J],现代商业, 2008,(20)。
【10】 薛茹,浅谈领导者的人格魅力[J],前沿, 2007,(09)。
第三篇:论个人魅力范文
论个人魅力
我们经常会听人说某某很有魅力,很有个人魅力,很有人格魅力。这诚然是一种很高的褒扬,并且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听到别人这样评价自己,都希望能成为一个很有魅力的人。那么,一个人要怎样做才能变得很有魅力呢?魅力到底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呢?我们能否通过一定的修炼来获得它呢?相信大家都跟我一样,渴望着能变得很有魅力。
而我所理解的魅力,体现在方方面面,据我观察,一个人外表出众、相貌迷人、身材娇好算得上有魅力;才华横溢、文采飞扬、知趣高雅算得上有魅力;技艺超群、办事稳妥、思维缜密算得上有魅力;谈吐文明、彬彬有礼、谦和温润算得上有魅力;口若悬河、言辞犀利、演说精彩也算得上有魅力。而这一切,都是外在的,表象的魅力,是冰川浮于水上的那部分魅力,但如果能有以上一两条,也已经很不容易了呢!
那么,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称得上具备了内在的、本质的、浑然天成的魅力呢?譬如,我心中永远的偶像,林肯。我想他应该称得上是历史上人格魅力的一座永恒的高峰,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魅力为什么能影响后世的每一代人,我简单概括了一下,有以下几条:人格非常高尚、意志超级顽强、冷静、仁慈、勇敢、忍耐、智慧、宽容、有魄力、有能力、有一股常人所没有的强大的非自然力。表现出来,就是眼神深邃、思想成熟、言谈深刻、心胸宽广、工作努力、成绩卓著、待人宽容、能以微笑回答别人的非难。诚然,就如马克思所评价的那样,只有当他倒下之后,人们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一位伟人。而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似乎有点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的感觉。而我觉得,作为一个男人,这就是最大的魅力。在平时,我们可能感觉不到某人的不同与非凡、超凡,他可能每天只是在重复着自己的工作、生活,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闪光的作为,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名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他的真正魅力就在于他的内敛,他的魅力就藏在他的内心,他的灵魂某处,也有可能是未被激发的,连他自己都浑然不觉的。而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以及艰苦心酸的经历早已在潜移默化中将这种魅力打磨的流光溢彩,到了某个特殊的时刻或危急的关头,这种源于灵魂深处的东西就会突然迸射出来,散发出如太阳光辉一般耀眼夺目的光芒。
高尚的灵魂才是最具魅力的,他能让人感动,让人由衷敬佩,他能改变很多人,影响很多人,这就是个人魅力的最高境界。
第四篇:论领导的个人魅力对管理的作用
论领导的个人魅力对管理的作用
摘要:所谓领导,即在一个企业或者组织机构中拥有中心权力的人,企业的业绩的好坏,往往与领导的指挥部下工作、协调资源分配、激励士气的能力息息相关。此外,领导的个人魅力虽然没有对企业的成绩有直接的影响,但其依然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拥有个人魅力的领导所作出的决策,往往更容易被员工理解和接受;其次,领导的一些优良品质通过个人魅力表现出来,激励员工以领导的行为为表率,从而更加积极地工作;最后,个人魅力有助于领导与员工更好地沟通,进而上下一心,为提高企业的效益而共同奋斗。
关键词:领导个人魅力决策激励沟通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领导往往以一种刻薄、高不可攀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眼里。这是由于领导与员工权力的差异而导致的。领导的权力通常就是指影响他人的能力,在组织中就是指排除各种障碍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能力①。由于领导者在经验、个人品质、能力上高于普通员工,其往往被赋予了更多的权力,例如法定性权力、奖赏性权力、惩罚性权力、感召性、专长性权力等。这些权力,往往都被认为是对员工掌握了“生杀大权”,领导与员工容易走向了对立面,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这种关系的形成,可能获得较高的管理效率和良好的业绩,对于组织在发展初期和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时,是有益处的;但是长远看来,则不利于下属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②,因此,用一种新型的模式来建立领导与员工的关系,对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促进企业的和员工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事情。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这种良性的关系呢?这就依赖于领导个人魅力的发挥。具有个人魅力的领导应该有这样一些品质:有能力陈述一种下属可以识别的、富有想象力的未来远景;有能力提炼出一种每个人都坚定不移赞同的组织价值观系统;信任下属并并获取他们的充分信任的回报;提升下属对新结果的意识;激励他们为了部门或组织利益而超越自身的利益。这样的领导善于创造一种氛围,热衷于提出新奇的、富有洞察力的想法,把未来描绘成诱人的蓝图,还能利用这种想法去刺激和推动他人勤奋工作。此外,这种领导对下属有某种情感号召力,可以鲜明地拥护某种达成共识的观念,有未来眼光,而且能就此和下属沟通并激励下属③。领导的个人魅力对管理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决策在管理学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西蒙之所以称“管理就是决策”,其目的显然是为了强调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内容,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确实,无论进行计划、组织还是领导和控制,各项管理职能的开展都离不开决策,决策是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而决策一般由领导做出,领导做出的决策是否被广大员工认可接纳企业效益的标志之一。一个有魅力的领导者,其决策更容易被员工理解和接受。例如共产党的最早的领导者——毛泽东,不但战场上用兵如神,饱览古今图书,吟诗作对也非常精通,更是写的一首好字,是个名副其实的拥有“个人魅力”的领导者。正因为如此,他的决策往往更容易被共产党和广大人民所接受,这也是近现代中国从一盘散沙凝结成一个坚固的共同体,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复兴的重要原因之一。
激励是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动力,无激励的行为,是盲目而无意识的行为,因此,激励在管理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必须努力进取、渴望成功,正直诚信、言行一致,并且充满自信,对新的知识和信息不断追求。而领导的个人魅力,正是领导优良个人品质的体现。这些品质内化成领导的魅力,在平时的工作、会议,乃至言谈举止中都有体现。员工会不自觉的以领导为榜样,最大化地激发自己的潜能。例如晚清的湘军领袖曾国藩,可谓是中国最后一代真正的“大儒”,正因为他的优良品质,让他的个人魅力得到充分的体现。正因为如此,他的下属也以他为榜样,形成了纪律严明的湘军,最终所向
披靡。
沟通是借助一定的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群体中传递和交换的过程。在现代社会,沟通不仅是人际交流的基础,而且是个人在社会成功的基本前提。沟通在管理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而一个具有个人魅力的领导,往往拥有更好的沟通能力。例如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马云,具有了良好的与员工进行沟通的能力。他认为员工第一,客户第二,只有员工开心了,我们的客户才会开心。马云对员工的关心和体贴正是他个人魅力的最好表现,他用他的个人魅力与员工进行交流,使得集团上下一心,把阿里巴巴创造成亚洲最大的网上购物平台。
综上所述,领导者的个人魅力在管理当中起到作用,是一种“软性”的作用,但是其影响之大却不可忽视。一个拥有个人魅力的领导者,往往在管理过程当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下属会更倾向于接受这种魅力型领导的决策,以其为榜样加以学习,努力工作,创造更多的业绩;同时,拥有个人魅力的领导善于为员工着想,易于在企业中形成凝聚力,是企业不断发展的源泉。因此,作为在企业和组织中的领导者,不仅在能力上提高自己,同时也应该在个人素质上加以修炼,做一个有“魅力”的领导。① 周三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第223页。
② 周三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第226页。
③ 周三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第226页。
第五篇:论毛泽东的个性魅力与权威领导
论毛泽东的个性魅力与权威领导
陆卫明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402期 摘自2010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摘要】运用政治学的有关理论,结合历史学、历史心理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基于政治文化视角,从个性因素出发,深入阐析毛泽东权威领导的形成、性质及其对中国社会历史产生的深刻影响;认为任何一个政治体系都需要权威,个性魅力型权威具有双重效应,个人魅力型权威需要向法理型集体领导权威转换。
以往我国的历史学、政治学研究中往往并不注重领导者的个性因素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诚然,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但社会历史的确是人类创生性活动的产物,尤其是在巨人迈进的脚步声中,可以听到历史的隆隆惊雷。作为一个时代巨人,毛泽东的名字与中国革命密不可分,在中国现代化征程中,他也留下了艰辛的创业足迹。无论如何,毛泽东留下的历史遗产终将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资源与财富。本文结合政治学与历史学、历史心理学等学科,主要基于政治文化的视角,从毛泽东个性因素出发,对他的权威领导的形成、类型及其对中国社会历史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作一具体的阐释,对现实不无启迪意义。
一、毛泽东权威领导的形成 目前,我国史学界一般都认为,毛泽东自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在党中央与红军的领导地位‛,1938年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则‚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如果说这是从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的确立过程来说的,基本上是符合史实的,但是,如果从他的权威领导的形成来说,则不尽确切。这是因为,权力与权威虽然有密切联系,但毕竟有所区别。权力是主体对客体合法的制约力,主要表现为一种强制力,权威是建立在权力的基础之上的,但它不仅是合法化的权力,更是由于个人的特殊才能、专长、品格或做出的贡献而形成的一种威望和影响,主要体现为一种影响力。‚当领袖的影响力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时,通常就被称作为权威‛,它是‚高度有效的影响力形式‛,比赤裸裸的权力强制可靠、有效、持久。因此,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领袖,应十分注重把权力转化为权威。毛泽东的‚巨大威望和影响更主要的并不靠权力建立起来的‛,而主要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从其人格品质中自然渗透出来的。
毛泽东的权威领导的形成有一个过程。遭义会议对毛泽东的政治生涯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在会上,毛泽东虽然只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而周恩来‚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但此后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实际领导地位。彭德怀回忆说:‚会议结束后,听了传达,大概意思是:改变了军委领导,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由毛泽东担任领导‛。然而在遵义会议后的一段岁月中,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并不十分稳固,遭受过多次挑战。红军在长征四渡赤水之战中,红一方面军的第一军团长林彪还掀起过要求撤换毛泽东军事领导的‚小小的浪潮‛;后来,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还遭到了张国焘的挑战。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再一次遭受当时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王明的挑战。直到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才解决了王明问题,进一步巩固与加强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对此,毛泽东后来在党的七大上说:‚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至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在党内的权威领导才真正得到全党的高度体认。1943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主席,并决定他为书记处书记,书记处‚会议中所讨论的问题,主席有最后决定之权‛。
巨人的诞生客观上取决于时代的需要,主观上则有赖于个性特质。
马克思说过,‚历史早已证明,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就伟大人物‛。中国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1840~1949年),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陷入了空前的动荡和灾难深渊。这是一个需要巨人、呼唤巨人并且诞生巨人的时代。但是,时代的需要与巨人的诞生之间并不完全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偶然因素——个性因素。马克斯•韦伯在其著名的讲演《政治作为一种志业》中说到:有资格将手放在历史舵轮上的人,必须具备三种素质:一是对事业炽烈的热情;二是对实现目标的神圣使命感和现实责任感;三是冷静理智的判断力和洞察力。只有这种将情、意、知三者平衡地结合在一起的人才有资格做政治家。而作为一定政治体系中的最具影响力的领袖人物,必须具备高度的智慧、卓越的才能、崇高的理想等个性特质,决非等闲之辈所能胜任。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瞿秋白、李立
三、王明等人均未能胜任历史重任,都是由于他们身上缺乏作为卓越的政治领袖的诸多特质。历史最终选择了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的政治领袖,这绝非偶然,同样取决于他所具备的独特的个性因素。
(一)承继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两大美德:负有使命感和注重实践理性
毛泽东是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具有深厚国学根底,深受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熏陶。关心国事民疾、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历来就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毛泽东十分欣赏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及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格言,终身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受中国经世传统、尤其是湘学务实传统的影响,他一贯奉行身体力行、经世致用的信条与作风。早在青年时代,毛泽东即十分注重‚实意做事,真心求学‛,‚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并认为‚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万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务实求实的精神在早年毛泽东的思想与行为中到处可见‛。无疑,毛泽东这种思维图式是传统赋予的,但他伟大并非在于对传统的简单因袭,而在于他赋予这种实践理性传统以创造性的活力和新的生命力,这对他的一生影响至为深远。毛泽东后来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实践理性与马列主义关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的综合与升华。
(二)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体察 任何一个成功的政治领袖必须洞察本国的国情,并据此制定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正如毛泽东所强调的那样:‚认清中国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也是‚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出身农家,深通国学,加上十分注重对现实社会(‚无字天书‛)的调查考察,使毛泽东对中国社会的性质(即特殊的国情)有着深刻的洞察。他一生十分注重对中国社会的调查研究。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就十分羡慕司马迁‚周览名山大川,而其襟怀乃益广‛的经历。1917年暑假,他与萧子异一起在湖南作游学式的徒步考察,‚没花一个铜板‛,漫游了宁乡、安化、益阳、沅江等县,进行实地考察。1918年,他组织一批湖南进步青年赴法勤工俭学,但他本人并未去,主要是觉得‚对自己的国家还了解得不够‛,‚把时间花在中国会更有益处‛。20世纪30年代初针对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的严重倾向,毛泽东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个振聋发聩的著名口号,并躬行实践,切实进行社会调查。因此,他对中国国情认识的深度与广度远非他人所能企及,并据此明确了呻国革命的对象、任务、领导者、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引导中国革命走上了胜利坦途。
(三)渊博的学识
这是毛泽东成为杰出的政治领袖的又一得天独厚的素质。他之所以能够站得高,看得远,战略眼光更宽广,成为一个杰出的革命家、思想家、战略家,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他有渊博的学问和丰富的知识。毛泽东的学识主要来自中国传统的国学、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理论以及对中国革命实践斗争的经验总结。毛泽东一生酷爱中国古书,从经史子集到稗官小说无所不读,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历史证明,毛泽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善于从中国历史文化中不断汲取丰富的营养有着密切关联。1949年5月7日,周恩来在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学习毛泽东》的讲话说:‚毛主席常说,他也是读古书的人。……读古书使他的知识更广更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毛泽东的思想确乎吸收了许许多多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文化遗产。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理论也是毛泽东学识的重大组成部分。在延安时期,他集中精力,发奋攻读马列主义的书。毛泽东研究马列主义,同样受实践理性的支配,学以致用。按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以马列主义的‚矢‛来射中国革命这个‚的‛的。他为真正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而到马列著作中去找立场、观点与方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文化国情及革命实践经验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还十分注意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经历,尤其是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更是十分宝贵。这些都是他的渊博学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毛泽东曾经多次强调:‚我说了三方面的情形: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学风。‛‚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沒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四)卓越的军事才干
在中国历史上,一个军事家并不一定是政治家,但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则往往同时又是军事家。战争年代的领袖人物还必须具备能在革命舞台上导演出威武雄壮的活剧的军事才能。毛泽东首先也是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和策略家,不断地在战争中战胜敌人,而逐渐获有威信和地位的。他的历史地位之所以能在遵义会议上得到全党的体认,出色的军事才干确是一个重要因素。此后,毛泽东创立了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他的军事理论在长期革命战争生涯中也日臻完善,辉煌夺目,取得赫赫战功,诚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些都奠定了他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的地位。
(五)出众的组织才能和驾驭手腕
作为杰出的政治领袖,必须具备出色的领导组织能力和斗争策略手段。在党内斗争中,毛泽东摒弃了陈独秀的家长制作风、瞿秋白的‚惩办主义‛和王明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而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刚柔相济的原则;在对敌斗争中则采用刚强与灵活、原则性与策略性相结合的手段;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等一整套工作方法与作风,充分展现了他的高超的领导艺术与驾驭能力,并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领导思想。
(六)坚强的意志力
坚强的意志力也是一个卓越的政治领袖所必须具备的品质,毛泽东正是这样一个意志极其坚强的政治领袖。1917年4月1日,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笔名,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发表《体育之研究》,提出体育之大效尤在‚足以强意志。‛‚夫体育之主旨,武勇也。武勇之目,若猛烈,若不畏,若敢为,若耐久,皆意志之事。‛‚意志也者,固人生事业之先驱也。‛这也就是他酷爱在大风大浪中游泳等体育活动的根由。斯诺观察到,毛泽东的‚个人自尊心极强,他的态度使人感到他有着一种在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越是在艰难困苦的岁月,就越能激发毛泽东激越的诗情与奋斗的豪情,他豪迈的诗词风格则是这种坚强意志力的集中体现。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伟人的超凡魅力一般都在遭受严重挑战的危机时期才会得到呈现。斯诺曾经这样描述毛泽东:他‚是一个精通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与历史有深入的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毛泽东所具备的这些特殊的个性品质,远非陈独秀、瞿秋白、王明等人所能比拟。所有这一切均使他更能在一场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为阵地的革命战争环境中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指挥千军万马,吒咤风云,纵横自如,胜任愉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一个具有渊博学识的先进知识分子的领导作用。
二、毛泽东权威领导的特质
按照韦伯的经典理论,权威的合法性具有三种类型,即传统的、法理的和个性魅力型的权威。但纯粹的典型在人类历史上是罕见的,各种类型具有不稳定性及相互转变的趋势。自然,作为一个造反者、革命家,毛泽东的权威不可能是传统赋予的,但他的确兼具法理型和个性魅力型两种类型的权威,而后者更为突出,形成了一种‚超凡的权威‛。尼克松说,毛泽东的确‚具有能够吸引狂热追随者的领袖人物的超人魅力‛没有哪一个真诚的革命者不为他的巨大魅力所折服。
毛泽东这种‚超凡型权威‛的构成要素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旷世巨人
毛泽东确是一代巨人,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个巨大人物。他是一位睿智远虑、足智多谋而又气度恢宏、谈笑风生的政治家、革命家;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军事家、战略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论家、哲人兼诗人。这样一位‚三位一体‛的巨人,在中国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冯友兰评价他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威的人‛。作为一代‚旷世巨人‛,在一个以农民为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度里,在紧张激烈的战争环境中,与‚天下定于一尊‛的传统气氛相呼应,毛泽东的特殊才能与神奇力量就构成了一种‚人间神‛效应。斯诺发现,在革命者眼中,毛泽东‚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这并不是什么昙花一现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根本活力‛。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创作的《沁园春,雪》一词面世,轰动了整个山城的知识界,使广大人们真正认识到,毛泽东才是当时中国真正的‚风流人物‛;同时,也使蒋介石的‚领袖形象‛相形见绌。
(二)实践贡献
具有特殊的品质与非凡的才能,使毛泽东超出一般人之上,卓尔不群。当他的这些特殊的才能被得到体认后,人们就开始带着崇敬的心情自觉地服从他的领导。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初,周恩来在党内的名望高于毛泽东,在社会上也是一位更有名气的共产党领导人。但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及同国民党蒋介石的长期斗争过程中,特别是在保卫根据地、反‚围剿‛战役中,周恩来认识到,毛泽东富有创造性的战略——把农民组织起来,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是挽救中国革命的唯一办法;同时,他也认为,只有毛泽东才能使红军重整旗鼓,也只有毛泽东才能扭转危局。因此,周恩来对毛泽东的杰出才干深信不疑,诚心服从他的领导,自己甘愿做他的助手。彭德怀在延安整风时逢人便说,彭德怀对毛泽东的认识的确有一个过程。在井冈山时期,只是把毛泽东当作是革命队伍中的老大哥;长征时期,则把他看作是自己的老师;直到延安时期,他才真正认识到,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权威领导是在革命实践斗争中逐渐形成的。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岁月里,毛泽东几乎成了一种符号、一个象征。他代表着正确、代表着胜利;在他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革命避免了很多曲折和弯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毛泽东的超凡魅力正是在以后取得的一系列近乎不可思议的胜利中不断得到强化。
(三)理论权威
一个政治领袖要具有非凡权威,必须树立自己的理论权威,即通过令人信服的理论体系感召成千上万的追随者。理论一旦为群众掌握就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能量。毛泽东正是这样一位卓越的理论家。他在全党最早提出了‚使马列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命题,并且身体力行,集中全党集体智慧,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实践相结合,在民主革命的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马列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使命,创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一系列纲领性文章的发表,奠定了他在党内无可臵辩的杰出的理论家的地位,强烈吸引着广大爱国的人们献身神圣的事业。
三、毛泽东权威领导的影响
毛泽东的权威领导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无疑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维系着中国共产党的坚如磐石般的团结与统一,对旧的统治体系与秩序起到了摧枯拉朽的巨大作用。
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在那场关涉中国前途与命运的激烈较量中,诚然,斗争的结果主要取决于国共双方政治力量的对比状况,但是其中的确始终蕴含着政治领袖之间个性力量的抗衡。国民党统治垮台与中国革命的胜利固然是国共双方政治、经济、人心、军事等各方面综体战的结果,但其中的确包含了毛泽东与蒋介石的个性较量。与毛泽东在共产党内形成的超凡权威相对照,蒋介石在国民党内推行军事独裁,谈不上权威,使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自相消耗。此外,毛泽东的创新灵活与蒋介石的刻板守旧,毛泽东的大智大勇与蒋介石的两面三刀……这一切确乎不可同日而语。对此,尼克松曾对蒋介石与毛泽东作过十分有趣的比较,结论指出由于蒋介石‚不能提出向旧战略挑战的新战略‛,使他成为一个平庸的战略家。‚但历史毕竟还是由那些善于利用时代的机缘进行革新的人谱写的,毛泽东就属于后面这种人‛。历史证明了这样一个论点,毛泽东的权威领导确乎是中国革命由弱转强、反败为胜的一个关键因素。尼克松曾说:‚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之火可能不会燃烧起来。‛
邓小平也指出:‚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2003年12月26日,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为古老的中国赶上时代发展潮流、阔步走向繁荣昌盛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基础。‛这是对毛泽东的巨大历史功绩的客观评价。
毛泽东是特定时代的巨人,在这个历史的转型期,毛泽东独特的才能、学识、意志、气质与性格使他出色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然而建国以后,对于骤然而至的现代化建设,毛泽东的知识结构中的欠缺也逐渐暴露出来。从他的读书生活中可以看出,他的广博的知识结构中欠缺现代化大生产和社会化管理方面的知识。至于经济管理方面的书,特别是国外有关社会化大生产管理的书读得更少。这一情况,不能不使他的思想受到一定的局限,产生某些不利的影响。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坦承:‚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社会主义经济,对于我们来说,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在这方面,我的知识很少。我注意较多的是制度方面的问题,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因而,他在领导我国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在经济建设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虽然他一生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及至1961年他还一再告诫:‚各级党委不许不做调查研究工作,绝对禁止党委少数人不做调查,不同群众商量,关在房子里,做出害死人的主观主义的所谓政策。‛力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但是,他晚年的失误正在于背离了他一贯倡导的思想路线,导致了严重后果。尽管如此,由革命年代历史形成的毛泽东的超凡权威不仅未曾动摇,反而逐渐向‚个人崇拜‛方向发展。毛泽东也一再说需要一点‚个人崇拜‛。1958年3月,毛泽东在《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的讲话中说:‚有些人对反对个人崇拜感兴趣。个人崇拜有两种,一种是正确的个人崇拜,……另一种是不正确的个人崇拜……‛对中共八大提出的‚反对个人崇拜‛问题持一定的保留态度。1965年1月9日,他在《同斯诺的谈话》中也承认说,个人迷信‚恐怕有一点。据说斯大林是有的,赫鲁晓夫一点也没有,中国人是有的。这也有点道理。赫鲁晓夫倒台了,大概就是因为他没有个人迷信。‛1970年12月8日,他在《会见斯诺谈话纪录》中又说:‚比如说我个人崇拜。……总要有人崇拜嘛!‛不管他内心对个人崇拜态度如何,毛泽东在晚年多少有点自觉不自觉地去扮演‚人间神‛的角色,并逐渐抛弃了战争年代党内良好的民主集中制优良传统和作风。………
通过对毛泽东权威领导及其影响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一定的政治体系需要政治权威
马克思主义并不反对权威。恩格斯在《论权威》中说:‚这里所说的权威,是指把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们;另一方面,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能最清楚地说明需要权威,而且是需要最专断的权威的,要算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了。‛作为一定政治体系中最具影响力的政治领袖需要权威。党内缺乏一个领导核心和强有力的权威,并不利于党的团结与凝聚力的加强,更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社会秩序的巩固,最终将会影响现代化的进展。毛泽东的权威领导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中发挥了相当积极的效应。因此,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也十分强调中央政治局需要有一个核心,要有权威。1988年9月12日,邓小平在《中央要有权威》中明确指出:‚我的中心意思是,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党中央、国务院没有权威,局势就控制不住。‛
(二)个性魅力型权威具有双重效应
毛泽东的权威领导,主要属于个性魅力型权威,它是历史形成的,有其一定合理性、必然性,走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负面效应。冯友兰指出:‚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在几十年中,他兼有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君’、‘师’的地位和职能。因此,他在中国现代革命中,立下了别人所不能立的功绩,也犯下了别人所不能犯的错误‛。当然,历史地看,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了。
(三)个性魅力型权威需向法理型集体领导权威转换 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如果一个党、一个国家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并不很健康。那样,只要这个人一有变动,就会出现不稳定。‛因此,怎样防止权威领导向个人专断、个人崇拜的轨道滑行,建立一个法理型的集体领导权威,对我国政治民主以及整个现代化事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邓小平指出:‚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所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1] [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8页。
邓小平指出,毛主席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2] [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