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守住传统 创出特色
保持本色 创出特色
开展“一创双优”活动,核心在创新思想观念,关键是把思想观念具体化、现实化,转化为实际行动,求实效。站在求实效这个角度上,我们可以从加和减两个方面来对待创新,“加”表现在: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等。“减”表现在:化繁为简,减人增效、减事增效,甚至化有为无。保持职业本色,充分实践“好状态、高标准、重细节”,减少差错、化解矛盾、清除积弊、提升质效,这些建立在优良传统上的做法也是最重要的创新。我们认为,对于人事部门来讲,做好减法,要保持本色;做好加法,要创出特色。
首先要保持本色。人事科是政策科室、事务科室,工作的执行性、服务性比较突出,落实工资待遇要谨慎细致、严守政策,人事档案整理要尊重历史、尊重客观,干部日常管理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其他日常工作要严格纪律,注意保密。这些是做好干部人事工作的底线,更是人事干部的政治本色。保持本色,一要政治坚定。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组织人事纪律,严格执行党组的各项决定,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为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二要顾全大局。大局决定着看问题的角度、深度和广度,人事工作必须围绕地税工作大局,服从服务于大局,自觉地把人事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去实践,才能有方向、不走调。三要情系群众。要把维护全体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人事工作的出发点,牢
固树立群众观念,充分尊重同志们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四要业务精炼。要认真学习各项政策业务,每位科室同志要在各自分管的职责范围内成为行家里手,在系统内当好专家,对上级当好参谋。五要服务基层。目前,全市基层人事干部大都一兼数职,在4月上旬我们开展的征求意见活动中,一个县局人教科长说,她一个人对市局和地方16个部门,工作压力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为基层减负,能够市局完成的任务,决不下放基层,能够通过电话、网络办理的,绝不让来人办理,能够一次办结的,绝不让跑第二趟,对于基层提出的政策问题首问负责到底。这些已经体现在今年以来的人事统计、编制软件信息校核、工资审批等工作中。
其次要创出特色。作为一名新时期人事干部,既要保持传统本色,又要有朝气和活力,有一种“道不通,乘槎浮于海”的豪迈气概。着眼特色,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以下四点:一是科室论坛常态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谈心、讨论、论辩,发挥每个人的积极能动性,鼓励首创精神,激发头脑风暴,分享思想成果,保持创新思想观念的浓厚氛围。二是虚思实做台账化。对于发现并形成共识的创新思维,要按照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节点,抓好成果转化,要在转化过程中及时进行总结反馈,不为创新而创新,对于不适合现实需要的,要及时革除。三是重点工作亮点化。亮点可以以点带面、提升水平,可以凝聚人心、实现价值,可以增强自信、树立形象。当前人事工作的一项重点是围绕机构改革做好各项基
础性、后续性工作,需要按照省局统一部署,逐批次、逐事项进行。对于这些事务性工作,我们一方面将严格执行政策规定,把工作做细,不出纰漏;另一方面也将在具体工作中牢固树立超前意识和争先意识,把工作任务当成学习政策、检验业务的机遇,超前谋划、提前着手、查找规律,为上级提供参考建议。对于上级开展评比的工作,要瞄准一流、勇争第一,对于其他日常性工作,要赢得认可、留好印象。四是工作调研多样化。调研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检验成效、服务创新的关键环节,也是我科近年来的一项重点工作,调研成果也曾先后被省局、市局评为经济税收调研一等奖。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案头分析、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服务,最终为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臵的目标服务。
保持本色、创出特色,是我科深入开展一创双优活动的决心所在,也是我们的自我勉励和郑重承诺,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但我们相信,经历了山重水复的磨难,必将有峰回路转的喜悦。
第二篇:减负高效,创出特色
追求“减负 高效” 创出学校特色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是我们办学的指导思想,高效率高质量是我们始终如一追求的目标。如何实现增效减负双丰收是我校多年来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坚持低重心运行,实现学校扁平化管理,以“二三一”课堂教学模式实验为载体,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在积极探索精细化管理方面创出了学校特色。
(一)、目标明确化
在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的基础上,明确了减负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学校又进一步规定了减负的内容、和整改完成的时间,使减负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督查性。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是素质教育给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认为,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并不存在正比关系,既减负和增效之间并不矛盾。
减负就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少累加的学习时间,其实质就是减少直到消除无效的教学时间,减轻学生学习的强度,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率。同时,在减负了的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合作研讨、主动学习,注重作业布置和教学评价等策略,开展基于自主、协作和敢于创新的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处于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增强心理安全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发表独特的观点,实现了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的既定目标。
(二)、学生学习最优化
学习效率低下这是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也是最令家长和老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很多学生的确把大量时间花在学习上,但学习效果却不佳,学习的时间投入与学习效果并不成正比。事实上,真正影响学习效率的并不是学习时间的长短,而是时间的有效利用率。
不少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消极的,学习动机不强烈、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吃苦精神,不能够做到主动学习、心无旁骛、全部身心扎实投入,学习时经常不受控制的思想开小差等等;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得当:比如有的学生虽然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但忙不到点子上,实际效果不佳。不善于挤时间,对时间没有一个安排?还有的学生平时松松垮垮,临到考试手忙脚乱;有的同学不会听课不记笔记,或只充当录音机的角色,把老师所讲的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消化,课后不及时复习,听完课就万事大吉等。这些现象都是不会科学利用时间,学习方法不当的表现。由此而造成学习效率越来越低下的恶性循环。所以我们把目光瞄准了这一点,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给予特别的关注:通过召开一系列主题班会,养成一系列具体的行为习惯,讨论有关学习的格言,讲述中外名人的故事,介绍本班优秀生成功的经验,制订个人阶段学习目标计划,征集和讨论班级誓言等方式,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耐心细致的工作指导。
在这一系列工作中,学生从态度和方法实现了逐步的转变。当然,这个转变,是一个长时间不间断恒久坚持的结果,不要怕慢,每一点滴的进步就是一个喜悦,就是一个成功。
(三)、课堂教学模式高效化
本着“低耗时高效率”、“轻负担高质量”的原则,在“减负增效”上下功夫,构建了“两案三环一反思”的“二三一”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理念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实现课堂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转变,努力降低学生的精力流失率,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目标达成度,推进了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出了高效的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协同合作、敢于创新的思维习惯和敢于挑战、追求卓越、力争上游的生活价值观,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时间的利用效率,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管理扁平化
在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把责任制进一步延伸,把三个级部看成是三个各自独立又环环相扣、紧密协作的三个下伸单位。三个级部分别确立两名中层领导,从一般性的管理到教师学生的评估,一包到底,实行责任管理。由于规定了职责,明确了任务,细化了管理过程,搭建了展示的平台,使整个学校管理形成了环环相扣,环环协作,环环求精的工作局面。
(五)、教师队伍专业化
教师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力军,而这只队伍的凝聚力是我们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我们采取了从学生分班、教师分配、办公室安排、责任课老师的协作任务等多种策略的运用,都注重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形成了每个班级一条战舰,多条战舰协同作战、齐心合力拧成一股绳,全力以赴共同挑战、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教师专业成长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校每位教师都认真制定了个人发展规划,恰当定位,可持续发展。所有教师都有自己的读书计划,有计划地读经典,坚持写教学反思,教师之间有“同伴导师制度”,备课组教师轮流出题库,编辑本组《解题集》,每学期完成一本《教师专业成长手册》。
为了减负增效,我校集体备课活动实现规范化。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研平台,进一步深化集体备课,在细上下功夫,在实上做文章。在先周备课时,我们要求一人主备完后上传到学校集体备课,同备课组成员在主备教师的初备教案上用不同颜色笔进行修改,形成较为完善的教案,然后,在上课前一天,任课教师进行二次备课,进一步作个性化修改,进而形成具有教师个性的个案。
由于我们成功实现了减负高效的素质教育发展策略,所以尽管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不多上一节课、不多加一天班、不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课业负担”的做法,却一直能保持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素质稳居全县前列,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第三篇:彭佩云:妇联儿童工作要创出特色
彭珮云:妇联儿童工作要创出特色
全国妇联儿童工作会议于9月23日至24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会议总结交流了十年来妇联儿童工作的成绩与经验,研究部署了新世纪初期儿童工作的主要任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彭云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
彭珮云说,十年来我国儿童工作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国家建立与完善了以《宪法》为基础、以《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主体,包括《义务教育法》《母婴保健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在内的一系列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国务院制定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2001—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各地都制定了《儿童发展规划》,并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社会化儿童工作格局。各级妇联组织一方面积极协助政府协调和推动有关部门实施儿童纲要,一方面发挥自身优势,联合社会力量,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有影响的儿童工作,如推动家庭教育,开展“三优工程”“春蕾计划”“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年轻妈妈读书”“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等活动,举办“儿童参与论坛”,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我国儿童生存状况明显改善,儿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儿童的综合素质提高,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爱护儿童,教育儿童,为儿童做表率,为儿童办实事”的良好社会氛围已基本形成。
她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儿童成长和儿童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儿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进一步加强卫生保健服务和指导,尤其要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儿童受教育权利尚未完全实现,要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保障所有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儿童心理和道德状况值得关注,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加强指导和教育;儿童人身权利易受侵害,要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儿童合法权益。
她强调,母亲与孩子的天然联系决定了儿童工作是妇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各级妇联组织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做好儿童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做好儿童工作的责任感。在全面关注儿童成长的同时,要从自身的优势出发,根据儿童、家长和社会的需求,确定妇联儿童工作的重点领域,并协调和推动有关部门、有关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儿童工作。从多年的实践经验看,妇联应该牵头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参与社会教育,创出妇联儿童工作的特色。要充分发挥妇儿工委办公室的作用,协助政府推动儿童纲要的实施。妇联开展群众性的儿童工作,要在党政所急、妇女儿童所需、妇联所能的交汇点上找准工作位置。要特别注意与有关部门、有关方面加强联系与合作,注意凝聚专家学者和社会工作者的力量,重视家长的作用。要充分运用大众传媒和文化设施,传播儿童工作的先进理念、科学方法和有关知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顾秀莲做了全国妇联儿童工作报告。她说,与时俱进地更新儿童工作观念,以满足儿童健康成长的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有声势、有规模、有特色的工作品牌,构建社会化的妇联儿童工作格局,这是十年妇联儿童工作创新发展取得的宝贵经验。
关于今后一个时期工作,顾秀莲要求:各级妇联要加强源头参与,创造儿童成长更为优化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家庭教育工作,在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上下功夫,实施“三优工程”,突出儿童的健康指导和服务,扩大和规范家长学校建设。要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加强小公民道德建设,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的题词精神,深入实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鼓励儿童自主进行道德实践。要改善女童和弱势儿童的生存发展条件,加强妇联儿童实体建设和队伍建设,以昂扬的精神、崭新的姿态、务实的作风,开拓进取,埋头苦干,把妇联儿童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在9月23日上午的开幕式上,全国妇联向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省长洪虎颁发了重视妇女儿童工作特别奖。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代表吉林省委、省政府致辞。全国妇联党组书记黄晴宜,书记处书记李秋芳、赵少华,吉林省委副书记林炎志、副省长刘淑莹等同志出席会议。
教育部、民政部、公安部、团中央、卫生部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也应邀出席了会议。(何力)
第四篇:科技创新创出新天地
科技创新创出新天地
近年来,全区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建设创新型开发区为目标,以“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不断完善科技政策、加大科技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园区带动、培育产业集群,全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区域创新体系日趋完善,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06年以来,全区共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13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励28项;鉴定科技成果269项,其中国际领先水平的49项、国际先进水平的114项。截至目前,全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共33家;累计申请专利51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980余件,专利授权近4000件。科技创新的主要特点有:
——强化科技计划管理,科技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一是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双十高工程”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等鼓励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为“科技兴区”战略的全面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不断加强。紧贴六大产业集群发展和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充分发挥政府科技专项经费的引导作用,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2006年以来,全区共支持168个重点工业项目,投入区科技三项经费3029万元;争取国家科技立项214项,到位扶持资金13069.54万元;争取省级科技立项112项,到位扶持资金942.5万元;争取市级科技
立项79项,到位扶持资金1380.5万元。政府科技资金“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得到突出发挥,带动社会科技总投入30亿元,实现税收5亿元。同时,大力建设全社会、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努力调动社会资金投入,解决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聚集知识创新要素,智力支撑力度不断加大。全区在政策上创造优势、环境上营造优势、机制上运用优势,充分营造“栓心留人”的环境,坚持多方联动,把引才、育才、用才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构筑人才高地。目前,已引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校区、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校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滨海学院、黄海职业学院等6所高等院校、中国电子集团41研究所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个、电子测试技术等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矿山安全工程与环境保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4个。目前,全区人才总量达18万人,占全区人口总量的30%。其中,“两院”院士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4人、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13人、市级拔尖人才15人、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具有正高级职称等高层次创新型人才1100人。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截至目前,根据2008年国家出台的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3家。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80%以上建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其中澳柯玛集团和高校软控等2家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风药业等5家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创统科技等7家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另外,全区目前共有省部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其中以赛轮公司为主建设的轮胎工艺与控制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我区
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培育优势科技企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上半年,全区共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6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2.68%,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28.4%,总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位。
——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科技支撑服务效果凸显。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有科技园区3个、孵化器1个。其中,青岛高新区黄岛新技术开发试验区已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特色主导产业集群,共有海尔、海信、澳柯玛、国风药业四大企业集团及其配套协作企业7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4家。上半年,试验区共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77.48亿元,占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6.3%,发挥了对全区经济的拉动和辐射作用。山东科技大学科技园入园创业的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近50家,被命名为“省级大学科技园”。特别是以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为依托,建设了先进装备制造业创新服务平台,已经与美光机械、华世洁环保科技等10余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服务企业20余家。科技创业园200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普加智能、世纪互联等高科技项目已入驻运营。目前,园内新引进的兰州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泰光电气研发大厦、芯生圆微电子3个研发项目进展顺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金太阳数码科技和计划投资4370万美元的启立投资科技创业园项目正在办理开工手续。区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是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入驻创业中心的在孵企业总数达到104家、中介服务机构达到24家,累计培育毕业企业54家,转化科技成果250余项,其中专利170余项,孵化企业及毕业企业累计完成技工贸总收入达22亿元,实现利税近2.3亿元。创业中心荣获“全国先进创业园”等荣誉称号,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试点单位”。
——加大民营科技企业扶持力度,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新增长点。在政策上积极做好对民营企业科技服务的同时,还在资金上大力扶持,近年来,全区科三费的70%左右用于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在继续扶持赛轮、美光、科瑞特等一批上规模的科技型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重点加强了对华世洁、三汇橡胶、达邦钻机等一批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其逐渐成为全区民营科技企业的生力军。今年以来,惠城石化公司的“催化裂化废催化剂复活技术产业化”项目列入国家第一批技术创新基金项目,获得无偿资助80万元;恒佳塑业有限公司承担的“大型精密叠层模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项目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华世洁公司承担的“顺酐行业有机废气净化回收设备的研发”项目被推荐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创新项目;一凌网集成有限公司成为首批青岛市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恒佳塑业成为青岛市重点培育的创新型企业。目前,全区市级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到125家,其中30余家民营科技企业进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列,成为我区六大产业集群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新增长点。
第五篇:学校管理篇之三守住长处 发展特色
学校管理篇之三:守住长处 学校管理篇之三 守住长处 发展特色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261 更新时间:2010-04-28 13:47
守住长处
发展特色
(一)从日常活动中培养做人好习惯 要想教好书,必须先育人。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在盘锦市各所学校,特色教育成为校长们 共同倡导和坚持的。而辛勤的浇灌,换来的则是春色满园。多年来,盘锦市实验中学坚持的一条准则是:守住长处,发展特色。如他们具有鲜明特色的 做法有:
1、每月的第一个早晨,校全体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每周一早、中、晚值周,带班领导,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和值周学生在舒缓、温馨的乐曲中迎接和欢送学生。
2、师生互助组。全体教师每人分别与一名经济贫困生,学习纪律双困生,特殊家庭生,结 成对子,期末看教育结果并纳入量化考核。
3、每天在黑板的右下角由一名学生轮流写一句格言,并写上自己的名字。
4、学生轮流办班级日报。
5、每节课课间教室走廊有一名文明监督员负责监督、检查本班走廊的卫生和纪律及学生的 文明行为,发现问题及时督促,需要时及时和班主任或政教处取得联系,并认真记好文明监督员 记录。
6、母亲节、三八妇女节、妈妈生日,学生为妈妈亲手做贺卡,并帮助妈妈做家务。
7、在班级管理方面,除常务班长外,每天设值日班长。值日班长负责当天的班级日常管理。
8、要求全校学生每天写日记。
9、写说明书。说明书不等于检讨书,违纪生写说明书主要写事情的经过,对错误的认识以 及以后的发展方向。实践证明:说明书是一种极好的教育方式,它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达 到了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10、控制三闲。即闲话、闲事、闲思。“瀚新小学是农村小学特色办学的典范,在这所学校读书的孩子是幸福的。2007 年 6 月,” 国家教育部周济部长到该校视察时,给予了这样的评价。瀚新小学(现更名为兴隆三小)是一所 区属小学,这里的孩子全部来自农村,其中,三分之二的孩子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走进这所小学,清新、优美的校园环境,会立即让你摆脱城市的喧嚣和浮躁,感受到这里是 一块育人的净土。进入教学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题写的“超越自我、乐教乐学”的共勉词,仿佛在时刻提醒着这里的师生向着教育的高层次目标努力。楼内的环境布 置融人文性、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建构了楼层主题的厅廊文化。一楼以环保教育为主题,生 动有趣的环保教育漫画,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给孩子以心灵的启迪;二楼以爱国教育为主题,悠久的历史文化、富
的持续开展,学生们以英雄为榜样,学英雄事迹,走英雄道路,促进了学生灵魂的净化和道德的培养,进一步强化了班集体德育功效。
创建“七彩校园”,把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彩分别寓意为激情、文明、和谐、健康、创新、人文、公平,这既体现了实验中学的办学理念,也表达了学校对文化的追求。比如蓝色校园——人文深厚,具有凝重的历史积淀的校园。学校的体育节、科技艺术节等活动贯穿全年;档案馆、校史馆等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成为培养学生文明习惯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优质资源;学校每班级有自己的网上主页,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徽、班旗、班训;每年高三毕业年级的成人仪式是良好的公民教育,让人终生难忘。
“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不让一名学生因基础差而自暴自弃”,是四完中结合本校实际,提出的德育目标,“扶危济困”、“友爱、互助”的理念,成为四完中师生永恒的追求。通过“帮扶”工作,不仅使“双困生”能继续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而且使学生间团结友爱的氛围日益浓厚,同时对“双困生”完美人格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完中结合本学校实际,从五个方面着手打造校园文化建设。
第一、学校从2002年开始,不断完善和加强信息文化建设,建立校园网络,校园广播站,实现班级多媒体教学,实现了班班通工程,给广大师生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和活动平台,一位校园广播站同学说:“我可忙了,时常要收集校园新闻,向同学征集专题等,但我非常愿意,因为我快乐,我欣慰。”
第二、打造厅廊文化,彰显榜样力量。2008年,学校打造了车棚画版,展示公民道德的有关要求,使学生明白,不仅要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也要做一个合格的市民;打造操场画廊,宣传双高普九成就,一完中优秀师生风采及校务公开内容等;打造了学生榜样墙,它不仅成为一完中教育成果的缩影,也成为一完中优秀学生的榜样;打造了走廊十佳学生宣传墙,它成为一完中学生的行为楷模与榜样;打造了走廊名人挂像,师生活动挂像,不同程度上激励了广大师生奋发向上的力量;打造了楼梯儒学文化,其中《论语》《大学》《中庸》《弟子规》等经典思想来陶冶师生的情操。
第三、班级文化建设,打造温馨班级。2009年,学校制定了创建温馨班级的活动方案,开展了温馨班级评比活动,有的班级养鱼;有的班级重新布置园地;有的班级换了窗帘;有的班级包了暖气管;那真是班级干净了,摆放整齐了,班级温馨了,同学高兴了。
第四、环境文化建设。实现了绿化、香化、美化、净化。
第五、常规文化建设。学校从1991年开始,完善了多项管理制度,制定了一 千多条校规班法,大力开展养成教育,帮助师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在课堂学习中培养自主好习惯
盘锦市高级中学是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全校5400多名学生。该校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实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改变思维方式,调整教学关系,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享受快乐的场所;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和机会真正还给学生,构建自主实效的课堂;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把教室当作家”。王太水校长一直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展现学习环境的“原生态”,才能追求“高效益”。在他的倡导下,市高中吹响了打造高效课堂的集结号——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做课堂的真正主人。
自习课规定教师不准讲课,整幢教学大楼5400多名学生,90多个班级,学生自个儿静悄悄地学,静悄悄地思。就连外来参观的教师从走廊走进教室,没有一个陷入思考的学生抬头分神。灵魂的远翔需要宁静,学生已培养出良好的深思熟虑、潜心钻研的习惯。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要给每个学生尽可能多的关注和帮助,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王太水校长要求引导教师把教育的价值落实到每一名学生身上。他说:“评价学生,要看进步的幅度,也就是教育学上的‘增值评价’。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和自己比,并在其中感受自己的成长,继而获得新的成长动力。”
为了帮助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学校建立了“学困生导师制”。要求每一位教师负责几名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业辅导和心理辅导。他们定期与自己负责的学生谈话,并持续追踪和研究他们的学业状况,与任课教师及学生本人一起查找问题、分析原因,一起制定短期、长期的学习目标和提高措施,同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校方、学生、教师及家长四方的共同配合,使学困生的转化有了切实的保证。
在盘锦市高中,学校还把“信心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突破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自身的潜能和生命的价值,从而自信乐观地学习和生活。在实施“信心教育”过程中,教师们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天才的因子,所有的学生都富有潜力,并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诱导学生身上的优秀成分,使会学者善思,使困学者突破,使厌学者乐学。
为学生树立学习上的榜样。每层楼每个年部都有自己的“学习之星”的照片。青春亮丽、积极向上的他们有着足够的影响力,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方面的“比、学、赶、帮、超”上。
正是这样的氛围,才有了盘锦市高中连续攀高的优异成绩:按万人口升学比例,学校已连续五年在全省领先。5年内,市高中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输送了55名优秀学子。
市高中如此,其它学校同校重视智育。走进宽敞、整洁的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你会处处感受到智育特色的存在。在这里,老师们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为此,学校制定并不断完善《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教师量化考核评价标准》,分日记、小楷、预习作业、自留作业、作业本、错题集、出考试题、筛选资料本、演讲、记忆共十大项的考核、评分标准,并明确责任教师,标准张贴在各班级和办公室的统一位置,供科任老师和学生随时学习,照章执行。
每天晨检,各班负责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督检小组长都要在班级内做日检查,每周还有学校组织的互查、抽查,对学生的预习、作业、日记、小楷等进行督促。各科任教师更要随堂指导、检查,使学生真正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让其乐做、善做、会做,从而受用终生。
2008年10月,佛山黄岐中学校长戚伟华和里水镇和顺一中校长周友乔,来盘锦市二完中挂职考察两周,在座谈会上,他们感慨地说:“经过调研发现,盘锦市二完中之所以能取得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是因为学校和教师不只是研究如何让学生学会,而且把精力放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以引导学生兴趣、传授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从两位来自外省同行的客观评价中,印证了二完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智育特色。
“升入二完中以来,我渐渐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这种兴趣来自于学习方式的变化,和老师对我们自主学习的培养。”说起课堂学习,池弘飞同学深有体会。他说:“以前面对各门功课,总觉得没有老师的讲解自己学不会。于是,课上课下总是被动地等着老师讲解,学习的主动性较差。现在不同了,学习的过程几乎就是自学的过程,老师在课堂上出示的是学习方法和目标,让同学们的学习不再盲目。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让我们顿开茅塞。书看到什么程度,把握哪些重点,如何理解思考,老师指导得清清楚楚。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们真正体验到了做学习主人的快乐,对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增,真正体验到了‘学习是享受’。”
如今,二完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已结出硕果,自1994年建立高中部至今,二完中高考本科升学率均在80%以上。培养出陈希等多名中、高考状元; 70多人考取清华、北大、中国科技大等名牌大学,700多人升入国家重点大学;中考进入市直前二十名人数及指标到校分数连续多年蝉联全市第一。
(三)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健体好习惯
“轻松愉快,富有活力,朝气蓬勃的学生大课间,散发着青春的活力,扎扎实实的素质教育,彰显出盘锦教育管理的严谨科学„„”这是本溪县第一中学教育参观团考察大课间以及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后留下的感言。
就在几年前,“大课间”活动开始在盘锦的校园里蔚然成风,如今已经形成了盘锦的特色,赢得了各地来访者的广泛关注和交口称赞。
在大洼县新兴中学,参观者看到了一个特别的校园风景:操场上近2000人的广播体操表演,整齐划一。从列队走步,到队形变换,犹如古代军队摆出的阵法,让人眼花缭乱。每天的3000米长跑,2000人的步伐只有一个声音。
在这里,体育不仅让学生练出了强健,还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每天跑完3000米,没有一个学生掉队,学生个个红扑扑的小脸上透着稚嫩、乐观和刚强。2000名学生中,体胖的越来越少,近视率显著下降。学生李佳兴感触地说:“在小学时,我总觉得学习没意思,一上课就想睡觉。自从到了新兴中学,我感到自己身体越来越有劲了,上课也有精神听老师讲课了,成绩也提高了”。班主任刘桂荣说:“我们班刚组建那会儿,学生们散漫得很,学习的少,违纪的多。现在大不一样了,同学们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的事争着抢着去做,学习特别刻苦,这都是大课间活动带来的变化。”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在盘锦市三完中的塑胶操场上,青春的激情与活力在这里尽情地挥洒。此刻,来自北京密云的教育界同仁正饶有兴致地登上平台,欣赏着学生们正在进行的课间操表演。
“站似一棵松,卧似一张弓,太极八卦连环掌„„”音乐响起来了,只见学生们动作一致,挺胸叉腿,展臂飞拳,尽显威风。乐曲声中,站在排头的“小胖子”吸引了走上前来的四五位来宾的围观:“你做得这么标准啊,你的腿不疼吗?练了多长时间啦?„„”他们赞叹“小胖子”的“中国功夫”,频频发问。可“小胖子”礼貌地一笑,继续他的表演。的确,孩子们为了这个标准动作,确实付出可汗水!从刚入小学开始,他们一直坚持演练。如今全校学生,个个都能顺利完成横叉、纵叉等高难动作,每天近30分钟的课间操,给了学生们一个展示风采的舞台。从2004年开始进行大课间柔韧性训练,如今五年过去了,辛勤付出有了可喜收获,该校已被评为市大课间操示范校、省大课间活动重点校。
大洼县职教中心本是个不见经传的农村学校,多年来他们坚持把“健康第一”作为推进养成教育的动力之源,采取“以科学理念引导大课间操,以强化领导经营大课间操、以丰富内容激活大课间操,以严格制度保障大课间操等措施,营造出健康向上、异彩纷呈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看,国颁操《放飞理想》、校编操《火红的青春》,让学生在欢快的节奏中体验了“我运动、我快乐”的内涵;千人方队演练,堪称是整个大课间活动的亮点,矫健的步伐,有力的口号,尽显了同学们昂扬向上的精神;整齐划一的动作,互相配合的集体,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学生朝气蓬勃的风采。3000多人的群体,从列队到跑步,除了音乐声和脚步声,没有任何多余的杂音,展现了运动的和谐之美。而全体教师的参与,更是收到了师生同乐、教学相长的效果。
“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大洼县职教中心在“大课间操”活动中不断求新、求实,用每天一个小时的时间,为学生搭建起了一个展示自我、增进团结、养成习惯、全面发展的广阔舞台。
有付出就有收获。多年来,这所学校体育达标率一直保持在100%,高考升学率位于全市普通高中前茅。事实向人们昭示:校园 “大课间活动”意义深远,魅力无限。
(四)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创新好习惯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付婉莹上电视了!”
2009年4月17日,付婉莹同学的名字在盘锦市一完中校园传开了。原来,她在辽宁卫视上给观众演示了她发明的专利作品——《电子防盗门锁》。
像付婉莹同学一样,拥有属于自己专利作品的同学,仅在一完中,每学年就有100多人。在这所学校,科技活动成为了同学的最爱。学校为孩子们设置了机器人活动室、科技展览室等开放智力的场所,并相应成立了机器人小组、航模小组、电脑绘画制作小组、科幻画制作小组、无线电制作小组等,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营造了氛围,提供了便利。
如今,在市一完中,爱动脑、爱动手的学生越来越多,创新的作品也层出不穷,孩子们注重身边的生活、工作、生产、环境等实际问题,动手、动脑搞科技攻关,创作的能力也越来越强,热情越来越高。因为该校的突出成绩,学校先后获得了省科技示范校,市科技先进单位的称号。2008年,毕业于盘锦市二完中的李天与同学,以科技创新的特长通过兰州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成为盘锦市通过科技创新,被国家重点大学自主招生录取第一人。她一人独获4项国家专利;三项省级科技创新作品大奖。2007年,在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上获得第三名,为盘锦市争得了荣誉,被中共盘锦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盘锦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标兵”,在市科技大会上受到表彰。
“让每一个孩子在理想的科技乐园里,感受着浩淼的科技天空,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充实着快乐的童年时光。”在市实验小学,孩子们的科技热情高涨,成果累累。
在该校科技活动室内,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躬腰埋头的身影,那就是我们的老科技辅导员、辽宁省科技创新先进个人——胡军老师。他总是带着学生们遨游在科技的海洋里,研究出一项又一项国家专利,取得了一块又一块奖牌。他常说:“只要看到学生有创新的点子,就有一种想把它变成现实的冲动。”
2003年,在“注重用人所长”理念的指引下,学校选拔了一批具有一定专长的教师从事科技教育工作。动手能力强的,就搞小制作、小发明项目辅导;酷爱模型的,就让其负责航空模型、航海模型的辅导;电脑操作水平较高的,就安排辅导学生创作电脑小报、科技小报等,使一批致力于科技教育的辅导员脱颖而出,就是这些科技辅导员,用自己的热忱与激情为孩子们开启了科技之门。
在校园里,每到周四下午,就能看到孩子们像出笼的小鸟,飞向自己喜爱的活动空间。操场上,四驱车、车模、航模、建模制作比赛现场喝彩声不断;机器人训练场地内,辅导教师正和队员们一起研究机器人组装窍门;多媒体网络教室内,鼠标声哒哒响,一件件充满奇思妙想的电脑制作作品从一双双小指尖处诞生„„
在每班一块的小小体验园地里,有孩子们种的各种植物,老师正组织学生采集各种植物的根、茎、叶,捕捉各种昆虫等,并帷妙帷肖地现场讲解着用干制的方法制成叶的标本步骤;每个孩子的观察记录本上,都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制作的过程和观察发现。在这样趣味横生的活动小组,一个个“古怪”的问题不停地迸发出来,一个个奇思妙想在“不经意间”就产生了,一个个专利就发明出来——《可控蚊香燃烧时间的蚊香的插片》、《粉笔保护外套》、《拉锁棉拖鞋》、《夜间照明拐杖》„„一件件构思巧妙的作品中,闪烁着孩子们创新的智慧。
学校每年还要举行一系列的科技特色活动,评出班级科技明星、校级科技明星。据不完全统计,5年间,该校师生的小发明、小制作近20000件,其中52项作品获国家专利,撰写科技论文800余篇,制作课件600多个。
带着思考的眼光观察世界,孩子们会变得更加睿智;怀着浓郁的兴趣走近科技,孩子们求知的欲望会更加执着。金光闪闪的奖杯、沉甸甸的专利证书,都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历程。从这里,我们隐约看到了一颗颗未来的科技之星正在冉冉升起„„
上一篇文章: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下一篇文章:学校管理篇之二:学校管理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