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科学的“实践”诠释青年干部的梦想
用科学的“实践”诠释青年干部的梦想——给党的十八献礼时光荏苒,岁月如梭,19世纪的爱国志士梁启超以《少年中国说》书写了一个世纪传奇。祖国的繁荣昌盛给予我们青年干部全部的希望和未来。在党的十八大来临之际,笔者从自身的岗位实际出发,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为迎接党的十八的胜利召开,畅想我们青年干部的心愿。
坚定信念,修养党性
随着市场经济快速的发展,我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世情、国情非常复杂。社会上“以经济论英雄”、“娱乐至上”等社会现象对我们青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做为公务员队伍中的一员,一个正处在成长中的青年干部,应该坚定信仰、信念不动摇,不断地加强党性修养的煅炼。尤其是当今社会经济处在转型大发展时期,我们一定要从理论、政治、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作风、组织纪律等方面来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经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实践证明,这条路的选择是正确的。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要保持清晰的头脑,找准方向,吸收营养。几代中央领导人的智慧和人民的血泪史凝集而成的时代巨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我们今天的精神支柱和追求,高尚的思想品质的源泉,我们应该要好好的来研习。好比说浩瀚海洋上的水手,这些理论基础、思想精髓就是我们前行中的明灯,为国家的兴
旺、社会经济生活的繁荣、人民的幸福提供了保证。我们每一个成长中的青年干部应该有所深思、时刻反思,你的信仰坚定不坚定?动摇过没有?为什么?我们时刻要用党的要求,自我剖析,自我改正,自我修养,用理论武装头脑,塑造灵魂。
敏于学习,行成于思
宋朝诗人黄山谷说:“士三日不读,则其言无味,面目可憎。”不读书,不学习,必然言之无物,就缺乏良好的风度、气质、修养,人就会变得粗俗。一个干部不爱学习,不爱读书,就会缺少灵气,就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晋朝陶渊明写过一首诗叫:“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我们青年人,时代负于我们使命,一定不要虚度年华,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们都是从“寒窗”中走过来的,随着角色的转换,学习的态度应一以贯之。南宋大诗人陆游写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朴素诗句,有着他深邃人生哲理。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一个人来说,没有学习的岁月是虚度的岁月,忽视学习的人生是平淡的人生。我们要勤学、乐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同事学、向前辈学习。在人生的长河里,“学贵以恒”、“学无止境”。我们必须树立学习只有开始,没有终结的思想,坚持终身学习,接受终身教育。把学习当作一种境界,当作一种需求,当作一种责任,当作一种修养,不断地用各种知识充实自己。惟有如此,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才能不断有所作为。学习更要有一种精神,养成一种习惯。青年干部是祖国的未来,是希望,是单位里的骨干,尽管工作都比较
忙,应酬比较多。我们时刻要记住“敏于学习乃为师之本”、“行成于思毁于随”的道理。
牢记宗旨,以民为本
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干部,坚持拜人民为师,是新时期对我们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基础。青年干部要自觉把人生选择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到农村拜农民为师,砥砺品质、增长才干,练就本领。唯物辩证法里有一个基本规律叫“否定之否定规律”,讲的是:事物发展的周期包括三个阶段,即肯定阶段、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即新的肯定阶段。我觉得我们青年干部在成长过程中,面对工作实际中的各项任务和突发矛盾事件时,不是问如何办?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多下基层、多锻炼,在接近群众的工作中去练就自己的本领,在不断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长成参天大树,以自己敏叡的思维、丰富的理论融合到群众工作当中去。周强书记曾多次强调“接地气”,地气到底为什么要接、怎样接,在对待群众工作的感情、态度,方式方法,以及工作思路,都要求我们的“群众观念”是否牢固、“群众路线”是否坚持,党员干部宗旨意识问题是否处理到位。的确如此,在新形势下各项工作都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特点,群众工作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这是党的宗旨意识所决定的,是做好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因此,我们必须牢记宗旨,培养宗旨意识,坚持以民为本,走群众路线,真正接通地气,才会攒足底气,才会更好的服务于民。
爱岗敬业,担当使命
托尔斯泰曾讲过: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我觉得:最平凡的岗位是最伟大的岗位。我们要以青年人的朝气在我们这个时代铸就一种精神,要敢于创造,勇于担当使命。做为青年一代的我们要“执事敬”、“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从事的工作可能是平凡的,日复一日的,不见得都是轰轰烈烈的,但是,正是我们这些平凡的工作,构成了不平凡的事业。特别是我们在乡镇以及一线工作的高学历青年干部,敬业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就显得更为重要。一定要树立标杆意识,“做事以敬”,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干好每一项工作,克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不良倾向。“实干”与“ 浮躁”,“ 吃苦”与“ 享乐”永远是一组对比词儿。韩非子曾说:“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古往今来,各种人才大都是从社会基层经过十分艰苦环境的锻炼和考验而成长起来、脱颖而出的。对青年干部来说,越是有培养前途,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推到工作的第一线去,越要赋予重任。广大年轻干部要成长、要进步,就必须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磨炼,不断提高自己综合能力。茶陵的发展,是离不开我们的参与创造,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奉献,可以说,茶陵兴旺,青年有责。当前,县里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时期,征地拆迁、产业发展等诸多课题,都要我们去攻坚克难。我们应该勇于挑重担,敢于冲锋陷阵,敢于在一线锻炼自己,敢于到矛盾和问题多的地方锤炼自己。同时,我们茶陵要发展,怎么发展,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大家都应该认真思考,要在工作中多学习多思考,多搞调查研究,多出理论成果,尽可能的为单位,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提供一些参谋,这也是大家服务社会、服务茶陵的具体体现。
端正心态,阳光自己
胸怀开阔,豁达大度,是一种高尚情操和道德修养,是一种智慧、气度和风范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涵养达到高层次的心理平衡,也是一大美德。我们要始终保持“待人以宽”的面世心态。养成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培养不抱怨、不沮丧、不颓废的工作心态,时刻准备迎接党和人民的检验。作为优秀的青年干部都比较年轻,有发展潜力,平时工作压力不轻,更要注意营造健康融洽、绿色和谐的人际环境。人际环境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是一个互动的概念,只有你真诚待人,为别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别人才能以同样的心态来对待你,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好的人际环境。因此,我们要从自己做起,在为人处事上要心胸豁达,坦荡磊落,要多为他人着想,多从对方角度看问题,理解别人的难处,观察别人的长处,要“以律己服人,以量宽得人,以身先率人”。
另外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做到淡泊明志,始终保持昂扬锐气、蓬勃朝气和浩然正气。苏格拉底曾说“认识你自己”,这是永远值得我们去深悟的一句话。是的,青年干部要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敬业精神、思想修养和文化知识等方面的现状,作实事求是的评价,既不“迷信”他人,也不形而上学于社会。要辩证的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既从劣者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又从优者身上看到前进的动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推动事业的发展。始终保持开阔的胸襟、恢弘的气度对待所处的人和事,要有容人、容事、容言的雅量,还要有团队意识,在任何工作环境中,做一个阳光的自己。
第二篇:用行动诠释
用行动诠释“教师”的真谛
——学习张茂的先进事迹
张茂,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 任地城镇中心学校校长。张茂同志三次放弃进城工作的机会,屹然扎根乡村教育30年;走上校长岗位,一直践行着“当一任校长,兴一方教育”的诺言,通过几年 努力,把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打造成全县乡镇中的特色学校。2010年因车祸造成七级伤残,在病床上坚持工作,虽患多种疾病,仍坚持以校为家。他不仅爱岗敬 业而且心存真善,关心青年教师成长,培养出大批教学骨干;多年来坚持资助贫困生,省吃俭用先后资助了多名贫困学生和孤儿圆了大学梦。他先后被评为国家级 “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优秀辅导员、市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市师德先进个人、阜阳市名校长、中国好人、阜阳市师德巡回报告团成员,2014年获得全国教育系统 先进工作者称号。
张茂同志对党的教育事业无比忠诚,从教30年来,坚持扎根基层、奉献教育、矢志不渝,忘我工作、自强不息、刻苦钻研,严于律己、扶贫助困、公而忘私,爱生如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榜样。各地在学习宣传张茂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中,要进一步总结提炼张茂同志教书育人的成功经验,积极宣传他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激励广大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以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在履职尽责、敬业奉献中彰显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时代风采。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和发扬奉献的精神,用行动诠释“教师”的真谛,把教育工作当成毕生事业,并不断为之奋斗,做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为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要将学习张茂同志的先进事迹活动,与教师队伍建设实际结合起来,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全市教师师德师风整顿提升年活动结合起来,扎实有效地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注重选树学习典型、创先争优典型,通过身边的典型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内化学习成效,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创先争优,进一步展示新时期人民 教师的良好形象。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 2 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三、用规范的言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三篇:用文明诠释爱
用文明诠释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是什么?爱是叹息吹起的一阵烟,晶莹的眼泪是它激起的波涛。爱是幻想,是一条鱼吻另一条鱼时涌起的一串气泡。爱是空气,包裹在即将窒息的人们周围。爱是眼睛里开出的一朵花,世界从此缭乱。爱是一种不可救药的毒药,唯一解救的方式,便是我们一起感染上。
即使精疲力竭的心再无力呐喊,即使颠沛流离的躯体会魂飞魄散,可是爱还是紧紧缚住了你,心中的温暖终究不会冷却,走不出那宽广的田坝里注视着你的稻草人的眼神,走不出乡亲们牵挂你的神情,走不出父母皱纹间的无语凝咽,走不出朋友对你的每一丝惦念,爱让你在困顿的时候也能听到心灵跳动的鲜活,让你在聆听这美声的夜里,酣然入梦。
爱的所有情感,似乎要在同一时刻上演。我记得洛贝蒂斜阳下一瘸一拐的背影,记得十一岁少年拒绝施舍的那一刻心灵荡起的涟漪,记得卡罗内默默奉献时那不含一切杂质的微笑,记得铁匠的儿子在江水中笔直的倒影。
我所有都记得,包括意大利小学四年级那个班的同学们一同在岁月中跋涉的声响,包括蓝天伴着白云的依偎,铁索链桥随着行人的步伐的喃喃低诉。
无声的交流,尽情的欢笑,心照不宣的眼神,心有灵犀的动作,我感谢爱竟可以让即使是陌生人之间也能如此亲近。亲近得我可以看见她的每一个微笑,听见她的每一个笑话。
爱——是文明的渊源,中国人民不会忘记雷锋为了革命而四处奔波的身影,蒋安成以身殉职的无畏无惧„„他们离天堂的路就是他们与永恒的距离。
世界上有无数森林的岔道,如果人生是一场寻宝之旅,我们将会走进无数弯曲转折的迷,那么文明的宝藏,便是人类一生的探寻。
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有一位盲人在黑夜里提着一盏灯赶路,别人好奇地问:“你是个盲人,为何还要打灯笼呢?你甚至都不知道灯笼是什么样子,灯光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
盲人说:“我提着灯笼不是为了给自己照路。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我提着灯笼是为了让其他人能看到他们要走的路。光明对我而言是很重要,但是将光明带给别人更重要。”心灵不一定在它生活的地方,但一定在它所爱的地方。
翻开中国滚滚历史长卷,水流绵绵,火光熠熠,熔铸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让我自豪,让我神往。战国商鞅立木取信,孔融四岁而能让梨,东汉黄香九岁温席,亘古稳定的始末是文明,它是社会形态前进的标志,它是崇高,是修养,是礼仪,是风度。中华民族的文明美德像这块大地上醇酿的浓酒一样,溶入了每一个龙的传人汩汩奔流的血液中。
文明美德源自自身的修养,你播下什么种子,决定着你将会得到一棵怎样的生命之树。将朋友间的争吵化为理性的和解,将对父母的叛逆化为良好的沟通。当同学困难时,伸出你的一只手,你会得到另一只手的紧紧相握和一瞬间心弦的颤动。当你伸着懒腰从床上爬起来时,以你独特的方式向阳光打个招呼吧!有人说,文明不会永远的辉煌,它终有没落的一天。但参天大树,即使削掉树梢,也绝不会因此而凋零。让我们这一只爱的千纸鹤,即使海的尽 头已没有了等待,它也飞得过沧海„„
第四篇:用爱诠释教育
用爱诠释教育
-----参观学习秭归特校有感
2012年12月19日,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学习秭归特校,亲身感受了特校师生的学习及生活。在这三个小时的参观学习中,我们先后参观了学生的宿舍,学校食堂,以及学校教学楼,9:30—10:10我们又听了特校宋翠莲老师的一节课,随后在特校会议室听取了宋老师对课堂教学的设想、班主任周老师介绍了平时工作的点点滴滴以及马校长对学校整体布局发展的讲话。通过参观学习,我们感受了保育员老师是怎样含辛茹苦的照顾学生的吃喝拉撒;科任老师是怎样呕心沥血的研究特殊学生的教育教学;班主任老师又是怎样持之以恒的关爱每一位学生。总之一句话,用爱诠释教育,这就是秭归特校的真实写照。
通过参观学习,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党和政府对残疾孩子的教育关爱。在这里,每一位孩子都生活得很幸福,住宿条件很优越,不仅有空调、洗衣机,而且还有专业的保育员老师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饮食搭配很科学,学校食堂配有专业的厨师,每餐都是三菜一汤,还有苹果和牛奶,对此,校办周主任告诉我们,正是因为生活条件很好,老师们也很细心,让这些孩子感觉很温馨,所以即便是放月假,他们也不愿回家!
用爱诠释教育,不仅是秭归特校教育的写照,更是中国当代教育的召唤。对比特校教育,反思我们所从事的中等职业教育,感受是深刻的!
感受之一:我们的教育对象跟特校孩子一样也是一群特殊的教育群体,所不同的是特效的学生都是身体方面的“智障”,而我们的学生大多属于精神方面的“智障”!这些人从小学到初中,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更多的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他们对读书失去了信心。再加上传统教育的束缚(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导),从而使他们的叛逆性格越来越强烈。因此,我们要学会驾驭他们的叛逆!而要真正学会驾驭他们的叛逆却又谈何容易?试问这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付出多大的代价?
感受之二:我们的老师跟特校老师一样从事着同样艰辛的工作,所不同的是彼此的心态不一样!因为我们无法把他们假想成跟特校一样的孩子!但我们跟特校老师一样,都得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或弟妹。唯如此,我们才能真正端正心态从事教育!唯如此,我们才不会感到心累!我们必须明白,我们不是在为领导服务,我们是在为自己的孩子服务!凭良心做事,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五篇:用行动诠释 “先进”
用行动诠释 “先进”
收看了中组部统一组织的学习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后,我深深地被李林森的先进事迹所感动,体会到他用短暂而又平凡的42年书写了人生不平凡事迹,向社会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忠诚、为民忠心、干事尽心的责任感,铸就了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甘为人梯、对党忠诚、清正廉洁”的组工魂,是组工干部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创先进、争优秀的时代典范。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以李林森同志为榜样,自加压力,履职尽责,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先进”。
一要学习李林森对党忠诚的高贵品质。在李林森身患肝癌、肺癌近三年来,强忍癌症晚期及多次高难度手术的痛苦折磨,为了万源发展,仍然拼命工作,直至生命垂危被送进医院,还把病房当办公室。他说:“我不是怕死,不怕取消我的职务,我是怕该做的事没有做完!”。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惦记着党的事业和山区群众,让人不禁热泪盈眶。与李林森共事过的人,对他的评价是“把工作当命”。作为组织部长,他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把坚定的信念作为永远追求的信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对党忠诚任何时候都是第一位的。在这个原则问题上不清醒、不坚定,在工作中就会有丧失原则和迷失方向的危险。只有对党忠诚、政治坚定,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态度坚决;才能不做任何违背党的宗旨、破坏党的团结、损害党的形象的事情;才能敢于同各种错误行为和不正之风作坚决的斗争。要像李林森同志那样淡泊名利、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始终高举党的旗帜、忠诚党的事业,在重大关头和各种风浪中经得起考验,时刻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平凡岗位上书写对党的忠诚。
二要学习李林森公道正派的职业操守。公道正派是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也是组工干部的安身立命之本。公正无私、公道正派在李林森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李林森任组织部长以来,自觉落实重品行、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认的用人导向,关心爱护基层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干部,保证选人用人风清气正。万源先后有18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被提拔重用,11名长期坚守边远高寒山区乡镇的党委书记被交流回市级部门。用人导向是最大的导向。李林森秉公用权、公正无私,对在边远艰苦岗位长期默默奉献的干部“厚爱一层”,树立的是不让老实人吃亏的良好导向,必将激励引导越来越多的干部主动到群众更需要的地方去工作。作为组工干部一定要向李林森那样,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改革意识、服务意识,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尤其是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始终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松懈,为党的事业和地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选拔和使用更多德才兼备的干部和人才。
三要学习李林森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特别是组工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作为一个出色的共产党员,李林森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把百姓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2004年9月5日,持续的特大暴雨让宣汉县五宝镇上万名群众被洪水围困。时任宣汉县副县长、五宝镇党委书记的李林森科学指挥、紧急调度,确保了全镇百姓平安。灾后不到4个月,一幢幢新居就拔地而起。他自己则因长时间劳累,心力交瘁,好几次在救灾重建现场晕倒。“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成为李林森同志为官一生最好的注脚。学习李林森就要像李林森同志那样,常怀为民之心、常做利民之事、常兴为民之举,多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全心全意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这样才会赢得群众的满意,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四要学习李林森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古语有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万源市某偏远乡担任了5年党委副书记的张某,多次在向李林森汇报工作时送钱送物,希望得到提拔,但是都遭到李林森严厉拒绝和批评:“歪门邪道你少来!只要你干出了实实在在的业绩,群众信任你,组织会考虑的!”。作为组织部长,他“位高权重”,但他始终坚守做人做事的原则,始终坚守清正廉洁的本色,不为私情和利益放口子、开后门,为万源的选好人、用对人,为万源的干部树立好的榜样,更为他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新的形势下,面对干部群众的仰视,组工干部尤其要严格自律,廉洁奉公,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筑牢防火墙”,坚守“高压线”,管住小节、守住底线,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
五要学习李林森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在第一次查出患肝癌住院期间,李林森问主刀医生:“我还能活多久?”得知可以通过肝移植手术延长存活期5—10年,他很振奋:“好啊!我还有太多工作没做完呐!”即使躺在病床上,李林森同志也是一只手打点滴,一只手批办公文。第二次查出肺癌后,李林森平静地给万源市委书记王成军发出这样的短信:“对不起,我的身体每况愈下,实在难以坚守岗位,请求辞去组织部长职务。”没有一种将工作当事业,将事业视生命的精神态度,是不可能有那么忘我的工作精神。李林森的事迹充分展现了当代组工干部饱满而激跃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当前,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庆祝建党90周年重要讲话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组织部门任艰责重,必须大力发扬李林森同志这种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以务实的作风,严谨的态度,高昂的资态,努力在服务大局、服务中心中贡献自己的才华,在服务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中发挥作用,在服务人民群众中体现价值,切实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公仆、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