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时间:2019-05-12 15:0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第一篇:在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文章标题:在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同志们:

今天这次全市民政工作会议是经市领导同意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和2006年全市总结表彰动员大会精神,总结回顾2005年的民政工作,安排部署2006年的工作任务。今天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牛志春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

讲话,希望大家把牛市长的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好、领会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好,贯彻落实好。下面,根据局党委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2005年全市民政工作基本估价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民政部门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要求,团结一致、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各项民政工作和民政事业有了新提高、新发展,民政工作在社会事务管理和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市局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招商引资暨工作实绩先进单位”、“履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先进单位”,在市直部门行风评议中取得第六名的好成绩。

(一)坚持全员招商,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去年,针对招商任务增加、招商资源减少、无偿资金抵顶任务比例减少的实际,全系统干部职工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强力推进,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强化调度督查,加大奖惩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招商工作实现新突破。全年共引进招商项目20个,完成招商引资额7303万元,占全年任务的384。在钢铁博览会上,还签约3000万元的招商协议项目一个。

(二)坚持城乡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迈出新的步伐。深入调研论证,积极协调争取,加大推进力度,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实施办法》和《乡镇敬老院建设三年规划》,进一步整合了社会救助资源,初步建立起了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助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其他救助为补充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救助效果更加明显。《山东民政简报》全文转发了我市的三个文件,并加了编者按。城市低保工作重点在公开、规范上下功夫,大力实施“分类施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年共保障城市困难居民8.7万人次,发放保障金622万元;救助农村特困户1.13万人次,发放救助金172万元;完善灾民救济卡制度,下拨救灾款60万元,救济灾民4000多人;专项救助工作在开展各类活动中见实效,5月份开展了以“扶贫济困”为主题的“慈心一日捐”活动,募集慈善基金300万元,筹备成立了莱芜市慈善总会;先后开展了“福彩慈善助学”“特困大学生救助”等活动,发放救助金20万元,救助困难学生128名,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省政协对我市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视察,并给予充分肯定。

(三)坚持以民为本,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圆满完成了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全市1020个村委会共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委会成员人,比上届减少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人兼”及“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率分别达到91和83,分别比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高出10个以上百分点,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的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行了视察,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了新经验,推出了新典型,确定了新的工作目标,会上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了《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促进了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城市社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通过考察调研,结合我市的实际,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为市委、市政府对“城中村”进行综合开发改造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加大社区组织建设力度,95的社区建起了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按照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要求,积极培育发展社区服务业,对38个社区开展了图书援建和文化进社区等活动。我市城市社区建设的做法在全省建设和谐社区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四)坚持军地协调,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出现鲜明特色。认真落实《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三年规划》,不断拓展工作领域,丰富双拥工作内涵。紧密依托莱芜战役纪念馆、陈毅指挥所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全民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大力实施科技拥军,为驻莱部队培训官兵1100人次,促进了部队的现代化建设;深入开展军地“社区共建”活动,主动为部队排忧解难,积极解决随军家属就业难等问题,尤其在“2005—和平使命”中俄军事联合演习过程

中,市委、市政府组织慰问团,前往演习现场慰问部队官兵,进一步增进了军民的鱼水感情。加大优抚优待政策的落实力度,发放抚恤补助资金1500多万元,优抚对象实现户户优待。结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认真落实在乡“三老”优抚对象“四位一体”的优抚医疗保障制度,报销和补助医疗费150多万元,切实解决了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难问题。认真落实国

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通知》,不断深化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改革,切实增强安置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鼓励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自谋职业率达到50.2,全市394名城镇退役士兵都得到妥善安置。

(五)坚持培管并重,农村经济协会服务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各级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局出发,科学规划,完善政策,积极扶持农村经济协会发展,大力推行“协会 公司 基地 农户”和“支部 协会”的发展模式,优先发展优势行业、主动上门服务、强化典型带动,促进了农村经济协会的快速发展。全市共发展农村经济协会163个,其中特色产业村建立农村经济协会的占40%,吸收农民会员万人,有力地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省政协委员来我市进行专题视察,对我市农村经济协会发展给予较高评价。同时,加大对民间组织的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查处非法民间组织12个、纠正民间组织违法行为30起,促进了民间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六)坚持依法行政,社会事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区划全面完成了汶河大道的标志设置工作,建立起了“莱芜区划地名网”,开通了莱芜市地名热线;积极推行“两图一责”的管理模式,落实区、乡、村三级界线管理责任,建立了边界线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婚姻收养登记和殡葬管理更加规范,与计生、财政、公安、卫生等部门制定出台了《弃婴收养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收养登记的对象和程序;认真实施《婚姻登记条例》,着力提高依法登记水平,收养和婚姻登记合格率均达到100。加大殡葬管理和执法检查力度,大力倡导勤俭办丧事的良好社会风气,有效地遏制了乱埋、乱葬现象的发生,火化率保持在98以上。

(七)坚持市场化运作,局属各单位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局属各单位以管理增效益、以服务促发展、以发展求生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莱芜战役纪念馆继续坚持“借梯上楼”的发展理念,争取各类资金200多万元,完成了全景画动态改造,新建了“小洼战斗场景展示厅”,全年共接待群众10万多人次,实现经营收入112万元,荣获“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军供站被省民政厅、济南军区联勤部命名为“全省军供工作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军休所不断深化军休老干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管理制度,获得“全省星级军休所”荣誉称号。福利彩票中心强化管理,创新经营,优化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年销售电脑福利彩票突破8000万元大关,在2004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翻多。公墓管理处通过加强宣传和推介,不断扩大销售量,实现经营创收306万元,同比增长85.4。优抚医院完善各项制度,加强业务管理,优化医疗环境,门诊率和住院率大幅提高,实现经营收入100万元。老年公寓积极宣传推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扩大老人入住率,被评为“全省实施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先进单位”。救助管理站为适应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的新形势,积极探索新的救助思路,提高服务质量,全市共救助384人次,为建设“平安莱芜”做出了积极贡献。殡仪馆加强技术改造和服务创新,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实现经营收入243万元。另外,信息调研、计划财务、计划生育、工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总之,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许多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一是各项民政业务工作发展不平衡;二是民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够适应;三是对新形势下制约民政工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强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的目标任务

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政工作全局,认真落实“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工作宗旨,突出“保障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这一主线,抓管理、强服务、创特色、出亮点,大力推进民政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做出更大贡献

(一)以引进工业大项目为重点,全面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总的要求是: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变,奖惩政策不变,目标责任制和考核“一票否决”不变,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全面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各科室、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心上,摆在位上,抓在手上,时时想招商,事事为招商,扎扎实实地推进“一号工程”。要强化责任,把招商引资任务细化分解到各科室、各单位,形成层层有责任,人人有指标,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形成全员抓落实的招商格局。要不断改进招商方式,采取蹲点招商、走出去招商等形式,多渠道捕捉招商信息,加大调度督查和奖惩力度、力争在工业项目和大项目引进上实现新突破。要发扬坚持不懈的工作作风,实行跟踪服务,盯住靠牢,抓紧抓实,不断加大力度,致力于招商项目的推进和落实,千方百计完成全年的招商引资任务。

(二)健全完善城乡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总的要求是:健全一个体系,即建立健全覆盖全员的社会救助体系,整合社会资源,完善救助制度,规范运作程序,努力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着力提高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已列入市委、市政府今年的重点工作和为民办的十件实事,我们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着力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莱芜市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实施办法》、《莱芜市乡镇敬老院建设三年规划》,健全完善覆盖全员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56元提高到180元,各级要重点抓好资金预算落实,进一步规范“分类施保”,确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取消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年人均保障标准700元,不断规范认定程序,重点实施动态管理和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努力实现农村低保全面覆盖。要进一步规范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建立起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分散供养五保对象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集中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不低于2000元,切实加大乡镇敬老院改、扩、建力度,全面提高乡镇敬老院管理和服务水平,力争年底使我市的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要建立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对农村五保户、低保户和未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城镇低保对象,区别不同情况给予大病医疗定额救助和医疗减免优惠政策。要进一步规范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民生活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法律和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逐步建立健全慈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加强社会慈善宣传,培育社会慈善意识,认真组织开展“慈心一日捐”和“集中捐衣物”活动,抓好慈善资金募集和救助项目实施,建立完善“慈善超市”,让困难群众得到更多救助。

(三)加强社区建设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促进城乡基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总的要求是:完善两个机制,即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和社区服务管理机制,健全自治体系,扩大基层民主,完善社区功能,拓展社区服务,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着力完善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紧扣管理民主,切实加强村委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建设,加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推进力度,认真抓好《山东省村务公开条例》和《莱芜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的落实,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形式、程序和监督措施,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充分发挥各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构的作用,落实工作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大力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活动,确保全市村务公开率达到100,落实比较好的村达到90以上。二是着力完善以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为重点的社区管理机制。按照建设“和谐社区”的要求,结合“城中村综合开发改造年”活动的开展,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中村”综合开发改造规划,实行规划、建设、验收“三统一”,力争三年内基本落实40个“城中村”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对其他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采取新建、购买、租赁等形式,逐步进行解决。按照居民自治和服务居民的原则,不断规范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社区内各种关系,认真落实居民户口、计划生育、城市低保和劳动保障等各项社区事务的属地化管理,逐步实现社区管理对社会人员的全面覆盖;坚持“政府主导、社区主办、社会参与”的社区服务方针,积极发展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制定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进一步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拓展社区服务领域,逐步实现社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

(四)全面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总的要求是:强化国防教育,服务军地建设,推进双拥共建工作,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建立优抚优待长效机制,争创新一届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以争创新一届“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目标,全力抓好《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三年规划》的落实,围绕“致力创新双拥、共建绿色钢城”这一主题,广泛开展双拥国防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具有时代特色的双拥典型,不断强化军民双拥意识,营造双拥工作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巩固现有群众性双拥共建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基层优抚政策的落实,组织新型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双拥共建活动,扎实推进社区拥军、企业拥军等群众性双拥工作,努力提高双拥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加大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力度,着力解决随军家属安置难、军地双方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军地统筹协调发展,动员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部队现代化建设,协调部队支持地方招商引资和重点工程建设;认真贯彻《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搞好政策衔接,加大督查力度,保证新优抚政策的全面落实。制定完善优抚工作配套政策,确保优抚对象抚恤定补金及时足额发放;大力推进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努力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通知》要求,扎实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继续实行全面考试考核、公开自主择岗的安置办法,不断提高安置工作透明度和公正性;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的意见》,及时足额发放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确保全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达到50以上。认真履行复退伤残军人问题工作小组办公室职责,强化措施,抓好稳控,注重把解决实际困难与加强思想疏导结合起来,切实做好少数军队退役人员的稳定工作。

(五)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福利需求。总的要求是:巩固和扩大福利彩票销售发行量,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福利企业管理,加快建设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是新时期民政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用市场化的思路和手段谋求发展。要高举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旗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发行原则,全面提升福利彩票形象,着力打造福彩品牌,扩大发行领域,向市场要效益,以管理促发展,使福利彩票发行工作走向规范管理、安全运行、稳定发展的轨道,力争福利彩票发行量稳中有增,为社会福利和民政事业发展提供更大的资金支持。以建立完善老年福利服务设施为重点,认真落实现有土地、税收、水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等采取合资、合作、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形式兴办各类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和乡镇为中心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有计划地建设和改善一批社区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乡镇敬老院等老年服务基础设施,逐步形成多层次、网络化、社会化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认真抓好“明天计划”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完善现有老年福利服务设施,不断扩大自费收养能力,努力走出一条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新路子。要加大福利企业年检和管理力度,切实维护好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使福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六)规范加强民间组织建设,发挥好民间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总的要求是:以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为重点,以建章立制、强化监管为手段,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加强民间组织规范化建设,努力发挥民间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坚持以区级协会为龙头,以乡镇级协会为重点,以村级协会为基础,在抓好“支部 协会”试点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协会 公司 基地 农户”的农村经济协会发展模式,重点在三辣、畜禽、林果等特色产业的培育上求突破;指导已发展起来的农村经济协会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完善以协会章程为中心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农村经济协会负责人的培训力度,把农村各类协会办成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经济合作组织,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府评估和社会评估相结合的民间组织评估机制,强化对民间组织的资产监管,大力开展“诚信民间组织”创建活动,提高民间组织公信力。加大民间组织执法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民间组织和民间组织的违法行为,确保民间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七)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提高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水平。总的要求是:在依法行政上抓规范,在强化服务中求发展,不断拓展服务领域,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标准,推进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向“服务型”转变。立足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强化区划地名工作,争取出台《莱芜市地名管理办法》,促进地名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在完善城区标准地名设置的基础上,完成市级城市地名规划;认真开展边界线自查和联检,切实维护边界地区稳定;实行“两图一责”的管理模式和“三位一体”信息管理,逐步建立界线管理的长效机制;认真执行《婚姻登记条例》,依法搞好婚姻登记工作,不断提高婚姻登记服务水平;加大婴弃收养登记工作力度,认真落实《收养登记条例》和《莱芜市弃婴收养管理办法》,杜绝私自收养弃婴现象,维护弃婴合法权益,加快社会福利院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建设,争取年内投入使用;继续深化殡葬改革,巩固提高火化率,加大对乱立墓碑、乱建坟头的查处力度,大力推进生态墓地建设,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的良好社会风气。

要认真做好民政信息和新闻宣传工作,为民政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要高度重视民政信访工作,充实加强信访力量,认真做好来访接待,帮助群众解决合理诉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规范财务统计管理,应对新形势加大资金统筹力度,有效保障各项业务工作开展。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抓落实,是做好工作、推进发展的关键,也是检验广大民政干部职工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尺。民政每一项工作都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绝不能说空话,放空炮,必须脚踏实地。因此,各级民政部门必须把抓落实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全面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

第一,抓落实,要有扎扎实实争创一流的思想。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民政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争创一流。争创一流,不能追求轰动效应、表面风光,任何工作都是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如果只求形式,缺乏内容,不讲效果,不切合基层实际,不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这几年,我们在争创一流方面下了一些功夫,许多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但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看,有些工作还不够落实,有的只是提出了设想,有的虎头蛇尾,有的到了基层就走了样,这些工作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一流。要正确分析民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我市各项民政工作在全省的定位,瞄准全省一流的目标,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各项工作。衡量一个地方的工作是不是一流,主要看四条:一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各类可供比较的指标走在全国的前列;二是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发展思路具有前瞻性;三是基础工作比较扎实,有可供参观学习的样板;四是理论研究深入,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第二,抓落实,要有深入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研究既是谋事之基,更是成事之道。工作任务要落实,传统业务要改革,工作领域要拓新,都离不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离开调研谈落实,脱离实际抓工作,都将是“无本之木”,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当前,我们要围绕“民政工作如何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和“如何进一步抓好各项民政工作规范管理,依法行政,确保民政工作‘以民为本,为民解难’根本宗旨的落实”两大主题开展调研,准确把握民政工作在促进经济社会、城乡、区域、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职能和作用,在创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等方面形成新的思路。市局初步确定,今年下半年召开一次民政理论研讨暨调研成果汇报会,各区民政局、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都要拿出2-3篇象样的调研报告或研讨文章。通过调查研究,拓宽工作思路,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第三,抓落实,要有艰苦奋斗敢于碰硬的作风。抓落实是一个充满艰辛的奋斗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会经历许多曲折、反复,甚至会付出一定的代价,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有不怕困难的勇气和百折不绕的精神。当前,我市民政工作和民政事业发展正处于全面提升的关键时期,不少问题错综复杂,许多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显现。面对这些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既要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实现民政工作的新突破,形成发展的新动力。要有吃大苦、耐大劳的思想准备,铺下身子,深入基层,弄清问题的关键,找出问题的症结;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唯书,不唯上,不回避矛盾,敢于面对现实;要有一抓到底的决心,敢于较真,敢于碰硬,不解决问题不罢休,不抓出成效不放手,促进各项民政工作在基层的全面落实。

第四,抓落实,要有精诚团结通力协作的精神。抓落实,必须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各方支持,调动和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推动工作的合力。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把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才能形成团结干事的氛围,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民政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把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形成团结干事的新局面作为一门功课,苦练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一是作风要民主,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做到民主决策;二是宣传要加强,让群众领会领导意图,善于把领导的决策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办事要公道,特别是对待同志、提拔干部等方面要公开、公正、公平,形成群众信服、心齐气顺的局面;四是自身要廉洁,不滥用职权,不徇私枉法,做干净干事的表率;五是督查要到位,经常过问,了解真实情况。总之,要通过多种方法,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精诚团结,通力协作,共同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推动民政工作上新台阶。

同志们,这次会议,既是一年一度的工作会议,又是我市全面提升民政工作水平、加快民政事业发展的动员大会。全市民政系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一系列会议精神,振奋精神,团结协作,扎实工作,与时俱进,以一流的业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在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第二篇:在18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在2018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

作报告

在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2007-02-02 23:03:4

4同志们:

今天这次全市民政工作会议是经市领导同意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和2006年全市总结表彰动员大会精神,总结回顾2005年的民政工作,安排部署2006年的工作任务。今天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牛志春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把牛市长的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好、领会好,贯彻落实好。下面,根据局党委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2005年全市民政工作基本估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民政部门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要求,团结一致、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各项民政工作和民政事业有了新提高、新发展,民政工作在社会事务管理和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市局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招商引资暨工作实绩先进单位”、“履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先进单位”,在市直部门行风评议中取得第六名的好成绩。

(一)坚持全员招商,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去年,针对招商任务增加、招商资源减少、无偿资金抵顶任务比例减少的实际,全系统干部职工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强力推进,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强化调度督查,加大奖惩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招商工作实现新突破。全年共引进招商项目20

个,完成招商引资额7303万元,占全年任务的384%。在钢铁博览会上,还签约3000万元的招商协议项目一个。

(二)坚持城乡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迈出新的步伐。深入调研论证,积极协调争取,加大推进力度,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实施办法》和《乡镇敬老院建设三年规划》,进一步整合了社会救助资源,初步建立起了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助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其他救助为补充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救助效果更加明显。《山东民政简报》全文转发了我市的三个文件,并加了编者按。城市低保工作重点在公开、规范上下功夫,大力实施“分类施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年共保障城市困难居民万人次,发放保障金622万元;救助农村特困户万人次,发放救助金172万元;完

善灾民救济卡制度,下拨救灾款60万元,救济灾民4000多人;专项救助工作在开展各类活动中见实效,5月份开展了以“扶贫济困”为主题的“慈心一日捐”活动,募集慈善基金300万元,筹备成立了莱芜市慈善总会;先后开展了“福彩慈善助学”“特困大学生救助”等活动,发放救助金20万元,救助困难学生128名,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省政协对我市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视察,并给予充分肯定。

(三)坚持以民为本,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圆满完成了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全市1020个村委会共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委会成员 人,比上届减少 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人兼”及“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率分别达到91%和83%,分别比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高出10个以上百分点,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的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行了视察,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扎实

推进。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了新经验,推出了新典型,确定了新的工作目标,会上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了《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促进了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城市社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通过考察调研,结合我市的实际,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为市委、市政府对“城中村”进行综合开发改造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加大社区组织建设力度,95%的社区建起了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按照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要求,积极培育发展社区服务业,对38个社区开展了图书援建和文化进社区等活动。我市城市社区建设的做法在全省建设和谐社区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四)坚持军地协调,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出现鲜明特色。认真落实《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三年规划》,不断拓展工作领域,丰富双拥工作内涵。紧密

依托莱芜战役纪念馆、陈毅指挥所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全民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大力实施科技拥军,为驻莱部队培训官兵1100人次,促进了部队的现代化建设;深入开展军地“社区共建”活动,主动为部队排忧解难,积极解决随军家属就业难等问题,尤其在“2005—和平使命”中俄军事联合演习过程中,市委、市政府组织慰问团,前往演习现场慰问部队官兵,进一步增进了军民的鱼水感情。加大优抚优待政策的落实力度,发放抚恤补助资金1500多万元,优抚对象实现户户优待。结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认真落实在乡“三老”优抚对象 “四位一体”的优抚医疗保障制度,报销和补助医疗费150多万元,切实解决了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难问题。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通知》,不断深化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改革,切实增强安置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鼓

励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自谋职业率达到%,全市4名城镇退役士兵都得到妥善安置。

(五)坚持培管并重,农村经济协会服务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各级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局出发,科学规划,完善政策,积极扶持农村经济协会发展,大力推行“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和“支部+协会”的发展模式,优先发展优势行业、主动上门服务、强化典型带动,促进了农村经济协会的快速发展。全市共发展农村经济协会163个,其中特色产业村建立农村经济协会的占40%,吸收农民会员 万人,有力地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省政协委员来我市进行专题视察,对我市农村经济协会发展给予较高评价。同时,加大对民间组织的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查处非法民间组织12个、纠正民间组织违法行为30起,促进了民间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六)坚持依法行政,社会事务管

理工作更加规范。区划全面完成了汶河大道的标志设置工作,建立起了“莱芜区划地名网”,开通了莱芜市地名热线;积极推行“两图一责”的管理模式,落实区、乡、村三级界线管理责任,建立了边界线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婚姻收养登记和殡葬管理更加规范,与计生、财政、公安、卫生等部门制定出台了《弃婴收养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收养登记的对象和程序;认真实施《婚姻登记条例》,着力提高依法登记水平,收养和婚姻登记合格率均达到100%。加大殡葬管理和执法检查力度,大力倡导勤俭办丧事的良好社会风气,有效地遏制了乱埋、乱葬现象的发生,火化率保持在98%以上。

(七)坚持市场化运作,局属各单位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局属各单位以管理增效益、以服务促发展、以发展求生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莱芜战役纪念馆继续坚持“借梯上楼”的发展理念,争取各类资金200多万元,完成了全景画动态改造,新建

了“小洼战斗场景展示厅”,全年共接待群众10万多人次,实现经营收入112万元,荣获“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军供站被省民政厅、济南军区联勤部命名为“全省军供工作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军休所不断深化军休老干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管理制度,获得“全省星级军休所”荣誉称号。福利彩票中心强化管理,创新经营,优化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年销售电脑福利彩票突破8000万元大关,在2004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翻多。公墓管理处通过加强宣传和推介,不断扩大销售量,实现经营创收306万元,同比增长%。优抚医院完善各项制度,加强业务管理,优化医疗环境,门诊率和住院率大幅提高,实现经营收入100万元。老年公寓积极宣传推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扩大老人入住率,被评为 “全省实施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先进单位”。救助管理站为适应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的新形势,积极探索新的

救助思路,提高服务质量,全市共救助384人次,为建设“平安莱芜”做出了积极贡献。殡仪馆加强技术改造和服务创新,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实现经营收入243万元。另外,信息调研、计划财务、计划生育、工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总之,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许多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一是各项民政业务工作发展不平衡;二是民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够适应;三是对新形势下制约民政工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强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的目标任务

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

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政工作全局,认真落实“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工作宗旨,突出“保障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这一主线,抓管理、强服务、创特色、出亮点,大力推进民政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做出更大贡献

(一)以引进工业大项目为重点,全面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总的要求是: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变,奖惩政策不变,目标责任制和考核“一票否决”不变,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全面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各科室、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心上,摆在位上,抓在手上,时时想招商,事事为招商,扎扎实实地推进“一号工程”。要强化责任,把招商引资任务细化分解到各科室、各单位,形成层层有责任,人人有指标,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形成全员抓落实的招商格局。要不断改

进招商方式,采取蹲点招商、走出去招商等形式,多渠道捕捉招商信息,加大调度督查和奖惩力度、力争在工业项目和大项目引进上实现新突破。要发扬坚持不懈的工作作风,实行跟踪服务,盯住靠牢,抓紧抓实,不断加大力度,致力于招商项目的推进和落实,千方百计完成全年的招商引资任务。

(二)健全完善城乡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总的要求是:健全一个体系,即建立健全覆盖全员的社会救助体系,整合社会资源,完善救助制度,规范运作程序,努力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着力提高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已列入市委、市政府今年的重点工作和为民办的十件实事,我们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着力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

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莱芜市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实施办法》、《莱芜市乡镇敬老院建设三年规划》,健全完善覆盖全员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56元提高到180元,各级要重点抓好资金预算落实,进一步规范“分类施保”,确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取消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年人均保障标准700元,不断规范认定程序,重点实施动态管理和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努力实现农村低保全面覆盖。要进一步规范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建立起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分散供养五保对象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集中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不低于2000元,切实加大乡镇敬老院改、扩、建力度,全面提高乡镇敬老院管理和服务水平,力争年底使我市的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要建立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对农村五保户、低保

户和未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城镇低保对象,区别不同情况给予大病医疗定额救助和医疗减免优惠政策。要进一步规范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民生活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法律和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逐步建立健全慈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加强社会慈善宣传,培育社会慈善意识,认真组织开展“慈心一日捐”和“集中捐衣物”活动,抓好慈善资金募集和救助项目实施,建立完善“慈善超市”,让困难群众得到更多救助。

(三)加强社区建设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促进城乡基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总的要求是:完善两个机制,即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和社区服务管理机制,健全自治体系,扩大基层民主,完善社区功能,拓展社区服务,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着力完善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要求,紧扣管理民主,切实加强村委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建设,加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推进力度,认真抓好《山东省村务公开条例》和《莱芜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的落实,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形式、程序和监督措施,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充分发挥各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构的作用,落实工作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大力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活动,确保全市村务公开率达到100%,落实比较好的村达到90%以上。二是着力完善以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为重点的社区管理机制。按照建设“和谐社区”的要求,结合“城中村综合开发改造年”活动的开展,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中村”综合开发改造规划,实行规划、建设、验收“三统一”,力争三年内基本落实40个“城中村”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对其他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采取新建、购买、租赁等形

式,逐步进行解决。按照居民自治和服务居民的原则,不断规范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社区内各种关系,认真落实居民户口、计划生育、城市低保和劳动保障等各项社区事务的属地化管理,逐步实现社区管理对社会人员的全面覆盖;坚持“政府主导、社区主办、社会参与”的社区服务方针,积极发展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制定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进一步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拓展社区服务领域,逐步实现社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

(四)全面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总的要求是:强化国防教育,服务军地建设,推进双拥共建工作,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建立优抚优待长效机制,争创新一届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以争创新一届“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目标,全力抓好《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三年规划》的落实,围绕“致力创新双拥、共建绿色钢城”这一主题,广泛开展

双拥国防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具有时代特色的双拥典型,不断强化军民双拥意识,营造双拥工作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巩固现有群众性双拥共建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基层优抚政策的落实,组织新型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双拥共建活动,扎实推进社区拥军、企业拥军等群众性双拥工作,努力提高双拥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加大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力度,着力解决随军家属安置难、军地双方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军地统筹协调发展,动员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部队现代化建设,协调部队支持地方招商引资和重点工程建设;认真贯彻《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搞好政策衔接,加大督查力度,保证新优抚政策的全面落实。制定完善优抚工作配套政策,确保优抚对象抚恤定补金及时足额发放;大力推进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努力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通知》要求,扎实做好城镇退役

士兵安置工作,继续实行全面考试考核、公开自主择岗的安置办法,不断提高安置工作透明度和公正性;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的意见》,及时足额发放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确保全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达到50%以上。认真履行复退伤残军人问题工作小组办公室职责,强化措施,抓好稳控,注重把解决实际困难与加强思想疏导结合起来,切实做好少数军队退役人员的稳定工作。

(五)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福利需求。总的要求是:巩固和扩大福利彩票销售发行量,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福利企业管理,加快建设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是新时期民政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用市场化的思路和手段谋求发展。要高举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旗帜,坚持“公

开、公平、公正”的发行原则,全面提升福利彩票形象,着力打造福彩品牌,扩大发行领域,向市场要效益,以管理促发展,使福利彩票发行工作走向规范管理、安全运行、稳定发展的轨道,力争福利彩票发行量稳中有增,为社会福利和民政事业发展提供更大的资金支持。以建立完善老年福利服务设施为重点,认真落实现有土地、税收、水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等采取合资、合作、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形式兴办各类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和乡镇为中心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有计划地建设和改善一批社区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乡镇敬老院等老年服务基础设施,逐步形成多层次、网络化、社会化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认真抓好“明天计划”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完善现有老年福利服务设施,不断扩大自费收养能力,努力走出一条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新路子。要加大福利

企业年检和管理力度,切实维护好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使福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六)规范加强民间组织建设,发挥好民间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总的要求是:以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为重点,以建章立制、强化监管为手段,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加强民间组织规范化建设,努力发挥民间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坚持以区级协会为龙头,以乡镇级协会为重点,以村级协会为基础,在抓好“支部+协会”试点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农村经济协会发展模式,重点在三辣、畜禽、林果等特色产业的培育上求突破;指导已发展起来的农村经济协会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完善以协会章程为中心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农村经济协会负责人的培训力度,把农村各类协会办成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经济合作组织,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完

善政府评估和社会评估相结合的民间组织评估机制,强化对民间组织的资产监管,大力开展“诚信民间组织”创建活动,提高民间组织公信力。加大民间组织执法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民间组织和民间组织的违法行为,确保民间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七)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提高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水平。总的要求是:在依法行政上抓规范,在强化服务中求发展,不断拓展服务领域,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标准,推进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向“服务型”转变。立足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强化区划地名工作,争取出台《莱芜市地名管理办法》,促进地名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在完善城区标准地名设置的基础上,完成市级城市地名规划;认真开展边界线自查和联检,切实维护边界地区稳定;实行“两图一责”的管理模式和“三位一体”信息管理,逐步建立界线管理的长效机制;认真执行《婚姻登记条例》,依法搞好婚姻登记

工作,不断提高婚姻登记服务水平;加大婴弃收养登记工作力度,认真落实《收养登记条例》和《莱芜市弃婴收养管理办法》,杜绝私自收养弃婴现象,维护弃婴合法权益,加快社会福利院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建设,争取年内投入使用;继续深化殡葬改革,巩固提高火化率,加大对乱立墓碑、乱建坟头的查处力度,大力推进生态墓地建设,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的良好社会风气。

要认真做好民政信息和新闻宣传工作,为民政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要高度重视民政信访工作,充实加强信访力量,认真做好来访接待,帮助群众解决合理诉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规范财务统计管理,应对新形势加大资金统筹力度,有效保障各项业务工作开展。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抓落实,是做好工作、推进发展的关键,也是检验广大民政干部职工工作

作风、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尺。民政每一项工作都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绝不能说空话,放空炮,必须脚踏实地。因此,各级民政部门必须把抓落实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全面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

第一,抓落实,要有扎扎实实争创一流的思想。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民政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争创一流。争创一流,不能追求轰动效应、表面风光,任何工作都是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如果只求形式,缺乏内容,不讲效果,不切合基层实际,不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这几年,我们在争创一流方面下了一些功夫,许多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但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看,有些工作还不够落实,有的只是提出了设想,有的虎头蛇尾,有的到了基层就走了样,这些工作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一流。要正确分

析民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我市各项民政工作在全省的定位,瞄准全省一流的目标,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各项工作。衡量一个地方的工作是不是一流,主要看四条:一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各类可供比较的指标走在全国的前列;二是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发展思路具有前瞻性;三是基础工作比较扎实,有可供参观学习的样板;四是理论研究深入,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第二,抓落实,要有深入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研究既是谋事之基,更是成事之道。工作任务要落实,传统业务要改革,工作领域要拓新,都离不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离开调研谈落实,脱离实际抓工作,都将是“无本之木”,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当前,我们要围绕“民政工作如何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和“如何进一步抓好各项民政工作规范管理,依法行政,确保民政工

作‘以民为本,为民解难’根本宗旨的落实”两大主题开展调研,准确把握民政工作在促进经济社会、城乡、区域、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职能和作用,在创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等方面形成新的思路。市局初步确定,今年下半年召开一次民政理论研讨暨调研成果汇报会,各区民政局、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都要拿出2-3篇象样的调研报告或研讨文章。通过调查研究,拓宽工作思路,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第三,抓落实,要有艰苦奋斗敢于碰硬的作风。抓落实是一个充满艰辛的奋斗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会经历许多曲折、反复,甚至会付出一定的代价,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有不怕困难的勇气和百折不绕的精神。当前,我市民政工作和民政事业发展正处于全面提升的关键时期,不少问题错综复杂,许多深层次的矛盾逐

渐显现。面对这些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既要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实现民政工作的新突破,形成发展的新动力。要有吃大苦、耐大劳的思想准备,铺下身子,深入基层,弄清问题的关键,找出问题的症结;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唯书,不唯上,不回避矛盾,敢于面对现实;要有一抓到底的决心,敢于较真,敢于碰硬,不解决问题不罢休,不抓出成效不放手,促进各项民政工作在基层的全面落实。

第四,抓落实,要有精诚团结通力协作的精神。抓落实,必须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各方支持,调动和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推动工作的合力。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把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才能形成团结干事的氛围,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民政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把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形成团结干事的新

~ 26 ~

局面作为一门功课,苦练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一是作风要民主,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做到民主决策;二是宣传要加强,让群众领会领导意图,善于把领导的决策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办事要公道,特别是对待同志、提拔干部等方面要公开、公正、公平,形成群众信服、心齐气顺的局面;四是自身要廉洁,不滥用职权,不徇私枉法,做干净干事的表率;五是督查要到位,经常过问,了解真实情况。总之,要通过多种方法,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精诚团结,通力协作,共同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推动民政工作上新台阶。

同志们,这次会议,既是一年一度的工作会议,又是我市全面提升民政工作水平、加快民政事业发展的动员大会。全市民政系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一系列会议精神,振奋精神,团结协作,扎实工作,与时

~ 27 ~

俱进,以一流的业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 28 ~

第三篇:在2008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文章标题:在2008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同志们:

今天这次全市民政工作会议是经市领导同意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和2008年全市总结表彰动员大会精神,总结回顾2005年的民政工作,安排部署2008年的工作任务。今天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牛志春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把牛市长的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好、领会范文搜网-http://www.xiexiebang.com好,贯彻落实好。下面,根据局党委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2005年全市民政工作基本估价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民政部门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要求,团结一致、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各项民政工作和民政事业有了新提高、新发展,民政工作在社会事务管理和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市局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招商引资暨工作实绩先进单位”、“履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先进单位”,在市直部门行风评议中取得第六名的好成绩。

(一)坚持全员招商,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去年,针对招商任务增加、招商资源减少、无偿资金抵顶任务比例减少的实际,全系统干部职工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强力推进,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强化调度督查,加大奖惩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招商工作实现新突破。全年共引进招商项目20个,完成招商引资额7303万元,占全年任务的384。在钢铁博览会上,还签约3000万元的招商协议项目一个。

(二)坚持城乡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迈出新的步伐。深入调研论证,积极协调争取,加大推进力度,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实施办法》和《乡镇敬老院建设三年规划》,进一步整合了社会救助资源,初步建立起了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助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其他救助为补充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救助效果更加明显。《山东民政简报》全文转发了我市的三个文件,并加了编者按。城市低保工作重点在公开、规范上下功夫,大力实施“分类施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年共保障城市困难居民8.7万人次,发放保障金622万元;救助农村特困户1.13万人次,发放救助金172万元;完善灾民救济卡制度,下拨救灾款60万元,救济灾民4000多人;专项救助工作在开展各类活动中见实效,5月份开展了以“扶贫济困”为主题的“慈心一日捐”活动,募集慈善基金300万元,筹备成立了莱芜市慈善总会;先后开展了“福彩慈善助学”“特困大学生救助”等活动,发放救助金20万元,救助困难学生128名,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省政协对我市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视察,并给予充分肯定。

(三)坚持以民为本,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圆满完成了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全市1020个村委会共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委会成员人,比上届减少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人兼”及“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率分别达到91和83,分别比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高出10个以上百分点,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的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行了视察,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了新经验,推出了新典型,确定了新的工作目标,会上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了《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促进了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城市社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通过考察调研,结合我市的实际,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为市委、市政府对“城中村”进行综合开发改造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加大社区组织建设力度,95的社区建起了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按照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要求,积极培育发展社区服务业,对38个社区开展了图书援建和文化进社区等活动。我市城市社区建设的做法在全省建设和谐社区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四)坚持军地协调,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出现鲜明特色。认真落实《莱芜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三年规划》,不断拓展工作领域,丰富双拥工作内涵。紧密依托莱芜战役纪念馆、陈毅指挥所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全民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大力实施科技拥军,为驻莱部队培训官兵1100人次,促进了部队的现代化建设;深入开展军地“社区共建”活动,主动为部队排忧解难,积极解决随军家属就业难等问题,尤其在“2005—和平使命”中俄军事联合演习过

第四篇:在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民政工作会议,是在“xxx”、“十二五”交替之际召开的,意义重大。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xx届五中全会、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总结“xxx”及工作,明确“十二五”发展思路,部署XX年任务。下面,我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xxx”全省民政工作回顾及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民政部的精心指导下,全省民政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认真履行“保障民生、发展民主、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在服务大局中打基础、在服务民生中谋发展、在规范管理中求突破,全省民政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圆满完成了“xxx”各项任务,为“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xxx”主要成绩

1、有力保障了基本民生。社会救助体系有效运转,制度不断规范,救助标准不断提高。“xxx”期间,全省累计支出救助资金1477亿元。城乡低保人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179%和156%;投入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资金近10亿元,建成县级敬老院98个,区域性乡镇敬老院126个,维修改造原有敬老院70个,供养标准提高129%,集中供养率由的7%上升到341%;城乡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累计救助821万人次。“民生八大工程”实施三年,累计投入项目资金882亿元,建设各类民政项目近5000个,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大幅改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初步建立,应急救助能力显著提高,成功应对了“5&8226;12”汶川地震、“7&8226;18”、“7&8226;23”暴雨洪涝等特大自然灾害,累计下拨救灾资金5882亿元,救助受灾群众3244万人次,完成1482万间农村灾民房屋恢复重建和18万农民安居工程房屋改造,省厅被民政部授予抗震救灾集体一等功;社会福利事业快速发展,养老床位达到46638张,孤残儿童床位达到2700张。“明天计划”、“重生行动”等项目有效开展,为3359名儿童实施了康复手术;累计发行福利彩票9208亿元,筹集公益金30多亿元。

2、稳步推进了基层民主。在全省27364个村完成了第六、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颁布了《陕西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办法》。农村重大事务实行“一事一议”,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村民自治制度得到全面落实,有效保障了农民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成效显著,4个县(区)被命名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城乡社区建设快速发展,新建、改扩建城乡社区服务中心4370个。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5个城区、9个街办、11个社区被命名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社区服务范围、服务功能、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为民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3、有效提供了公共服务。区划地名工作稳步推进,完成了西安、铜川市政府迁址,宝鸡县撤县设区、吴起县更名报批和29个乡镇改制工作;省、市、县三级地名数据库全面建立,县城地名设标全部完成;颁布了《陕西省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办法》,完成了7条省界、14条市界、126条县界联检。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全省各类社会组织达到12966个,比“十五”末增长了591%,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提供服务遍及公益慈善、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婚姻登记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部、省联网,累计登记结婚15894万对。殡葬改革和公墓管理逐步加强,火化区火化率达到53%。

4、全面落实了优抚安置政策。退役士兵安置、优抚对象医疗、军休服务管理等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建立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累计投入优待抚恤事业费3619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56%,抚恤补助标准大幅度提高,80%的县(市、区)制定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建立了优抚对象“一站式”医疗服务结算机制,推行了抚恤补助“一卡通”发放。退役士兵安置改革不断深入,累计安置退役士兵4余人。积极推进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5000余人选择了自谋职业。下拨各类军休资金35亿元,军休干部“两个待遇”得到较好落实。

5、切实加强了民政自身建设。基层民政组织规范化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全省1745个乡镇(街办)全部建立了民政工作站,基本达到“三有四全”规范化建设目标。民政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建立健全了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和项目监管“三个体系”,制定和完善了民政救灾应急管理办法等14项服务民生的规章制度,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提高;省厅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省救灾救助和社会福利中心大楼、省荣康医院休养楼主体工程、省荣军一院和省自强中专学校灾后重建一期工程、陕西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省英烈馆整体搬迁等一批项目在建、开建;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完成了省厅民政门户网站升级改版,婚姻、救助等业务系统有效运行;干部教育培训卓有成效,累计培训各级民政干部6000多人次,干部能力素质不断提高。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在行风评议中名列前茅,省民政厅连续3年被评为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

(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同心同德、团结一致,以开展部省合作共建为契机,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办成了不少大事,解决了许多难题,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1、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下拨各项救助补助资金43亿多元,连续两次提高城市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月290—360元;提高了农村低保标准和五保供养最低限定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年1600元和3200元,有效保障了326万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排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资金114亿元,建设项目55个。实施城乡医疗救助268万人次。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下拨资金1亿元,救助困难群众175万人次。健全了高龄老人补贴制度,全省6045万名80岁以上老人受益,每月可领取50—2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走在了全国前列。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近2万人次。

2、应急救灾及恢复重建工作扎实有效。今年我省先后遭受低温冷冻、山洪泥石流以及特大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1368万人次受灾,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076万人,因灾倒塌房屋2226万间,损坏房屋5067万间,直接经济损失30216亿元。省厅先后派出30多个工作组深入灾区指导救灾工作,紧急调拨救灾物资11万件,累计安排中省救灾资金2224亿元,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顺利,9945%的倒塌房屋已开工重建,79%已竣工,9979%的损坏房屋已修复完成。陕南遭受洪灾的736万户群众搬进新居或得到妥善安置。救灾捐赠活动扎实有效,累计接收捐款354亿元。全省万名民政干部深入开展受灾群众冬令生活安排大查访活动,确保了受灾群众安全过冬。民政部门的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各级民政部门抓机遇、抓发展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民政工作精细管理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民政工作的方法、手段和经验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民政干部的整体素质、适应能力迫切地需要再提高。

二、“十二五”民政事业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经济转轨、体制转换、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转方式、富百姓、建强省的攻坚时期。这一时期,“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各级民政部门肩负的责任将更加重大。

全省民政事业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意见》和省政府、民政部《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陕西民政事业发展合作协议》,切实履行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以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为重点,以强化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大社会服务投入,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推动各项民政事业取得新发展,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贡献。为此要:

——突出“四个重点”问题,推动民政事业整体发展:突出扩大内需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困难群众和优抚对象的保障水平,大力加强规范化管理,完善基本民生保障方面的制度建设,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突出解决就业和减灾救灾救助,促进退役士兵和残疾人就业,加强减灾救灾工作,实现社会救助的精确管理;突出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发挥好社会组织的载体作用,发挥好城乡自治组织的依托作用,发挥好城乡社区的平台作用;突出区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推动区划工作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促进不同区域的民政公共服务均等化。

——提高“七个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民政:完善受灾群众保障的应急服务;规范困难群众的救助服务;健全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群体的福利服务;强化优抚安置对象的保障服务;推进全体居民共享的社区服务;发展为家庭事务提供的公共服务;加强适应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行政区划调整和地名公共服务。

——加快“四个体系”建设,改善社会服务基础条件:大力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成一批省、市、县、乡四级相互支持、相互补充、适应不同老年群体、服务功能齐全的养老机构,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管制度;加快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居民、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作用;加快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以切实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制度为基础,以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为支撑,以社会动员机制为补充,以应急措施相互配套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优抚安置、区划地名、婚姻登记和殡仪服务等社会服务体系和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三、XX年全省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XX年主要任务

XX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省民政系统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善基本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和发展公共服务为目标,创造性地落实好《XX年民政工作要点》中明确的任务,推动全省民政事业再上新台阶。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实施好“民生八大工程”。实施“民生八大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贯彻xx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施政理念的重大举措。“民生八大工程”既是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德政工程,也是发展工程,所涉及的每个项目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这一工程的实施,对于全省民生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对于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福祉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民生八大工程”中,民政项目占37%,涵盖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基层政权建设等多个领域,今年又新增加了烈士陵园、殡仪馆建设等新的项目。可以说,抓住了“民生八大工程”,就抓住了民政工作的核心内容;抓好了“民生八大工程”,就奠定了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实施好“民生八大工程”,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各级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思想、认识和行动高度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上来,主动出击,抢抓机遇,以雷厉风行的作风、扎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民生八大工程”顺利推进。在补助类项目实施中,明年要加快社会救助管理体系建设,以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建设为基础,建立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信息动态管理监控系统,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在工程类项目实施中,明年要落实好新建64个福利机构,10个县级救助管理站,215个城市社区服务站(中心),20个示范性室外活动广场和3011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等项目。要逐级分解落实责任,强化项目监管,确保安全、规范、高标准建设。

2、认真抓好以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为主要任务的基层组织建设。明年的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是我省农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级要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加大工作指导力度,采取有关部门“联市抓县”的办法,指导、组织、实施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墙报等各种方式,灵活多样、广泛深入地宣传《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和《陕西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观念,使换届选举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协助各级纪委做好村民监督委员会建设工作,巩固扩大“难点村”治理成果。要积极宣传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加强贯彻落实的督促指导,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做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评比表彰工作。

3、认真落实好各项民政政策措施。近几年,中、省相继出台了一批惠民政策,内容涉及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和优抚安置等多个方面。各级民政部门要坚持“民政为民”的宗旨,以落实好这些政策措施为抓手,切实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明年要重点落实好:(1)农村籍军队退役义务兵养老补助政策,做好对象的审核、认定和政策兑现工作,切实解决好长期以来影响全省稳定的涉军上访问题。落实好《陕西省带病回乡退伍军人认定及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维护好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合法权益。(2)即将出台的新《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抓好宣传贯彻和政策落实,妥善解决好多年来积累的安置遗留问题。要加大对《进一步贯彻落实〈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规定〉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力度,推动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工作深入开展。(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尽快制定我省《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全面提高孤儿保障水平。(4)《关于建立高龄老人补贴制度的意见》,规范补贴发放程序,加快督促检查和落实,为高龄老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4、全面提升社会事务管理水平。各级民政部门要以规范管理为切入点,以优质服务为着力点,加强对民政所属设施、场所的管理,促进设施功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管理水平不断上台阶,真正发挥好民政公共服务网络在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社会福利工作方面,要适应我省老龄化进程加快的现实情况,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养老机构管理和服务水平。研究出台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养老服务事业。按照省政府要求,市级以上都要建设一个规范化的养老服务中心,尚未安排项目的市要做好前期调研准备,尽快拿出建设规划。要加大福利彩票发行工作,创新发行模式,加强营销宣传,完成年增长10%以上的销售目标。要加强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项目管理,实现资助项目立项审核、资金管理、评估检查的制度化、规范化。殡葬管理工作方面,殡葬管理是目前我省民政业务的一个薄弱环节,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强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规划引导,明年都要制定、完善殡葬事业发展规划,加快殡葬改革步伐。要研究出台有效措施,抓好火葬场、殡仪馆、公墓建设以及占用农田坟墓迁移工作,推动全省殡葬管理健康发展。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方面,要继续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原则,加强社会组织分类管理。要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深入开展社会组织争先创优活动。加大基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建立省社会组织党工委。要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执法监察程序,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慈善、区划、勘界、婚姻登记、收养等方面工作都要根据各地实际,突出重点、创造经验,完成工作任务。

(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落实党和政府对民政工作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新期待,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对我们各级民政部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必须在工作中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树立科学思维,创新工作方法。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民生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显现着它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找准民政工作的着力点,既在服务全局中推进民政工作,又在民政事业发展中解决好党委、政府高度关心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要联系各个方面,协调社会力量,扩大资源范围,在共同推进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要不断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民政对象中,体察民情、了解诉求、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要克服满足现状、固步自封、主观臆断、不求进取的工作状态,把科学的理念、创新的意识、群众的观点、扎实的作风融为一体,推动民政工作越做越好、不断前进。

2、要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法律意识。民政法制建设,是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证。各项民政事业的发展只有建立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们在民政法制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保障民政事业健康稳步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民政立法相对滞后,执法力度普遍不大的问题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民政事业发展。当前,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加快推进民政法制建设势在必行。XX年,要根据我省实际,制定《陕西民政法制建设五年规划》,加快民政事业立法进程。要找准薄弱环节,加强调查研究,在诸如规范社会救助,推动养老社会化,促进慈善事业发展,落实优抚安置政策等方面,尽快研究出台一些有效措施。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民政法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普法宣传培训,提升法律意识。同时,不断强化执法监察的能力和水平,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实现依法管理、规范管理,努力提高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能力。

同志们,做好困难群众“双节”期间生活安排是年前我们的一项重点工作,各级要高度重视,在前期开展受灾群众冬令生活安排大查访活动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同时,要扎实做好民政系统安全防范工作。希望大家振奋精神、再接再厉,以更加昂扬的士气、更加扎实的作风,做好明年各项工作,为服务三秦百姓、建设西部强省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建党90周年献礼。

双节即将来临,在这里,提前向大家致以新年祝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身体健康!

第五篇: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文章标题: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同志们:这次全市民政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回顾总结2005年的民政工作,研究部署2006年民政工作任务。会上,已将《全市民政工作2005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意见》、《全市社会福利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和《全市社区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印

发给大家,希望大家在工作中有所遵循。下面,根据市局研究的意见,我讲四个问题。

一、“能力建设年”活动成效显著,民政部门构建和谐社会主力军作用得到体现

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2005年,是全市民政事业战略机遇期的重要一年。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全市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继承和发扬“满意在民政”活动开展以来形成的好作风、好思路和好做法,以“能力建设年”活动为抓手,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各项民政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5年,是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发展意识不断增强,开拓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的一年。全市民政系统高扬创新发展大旗,不断创新民政理论、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可以说,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全市民政系统的共识,也正在成为全市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转变审批理念,民政部门负责的审批服务实行了一次性告知制、首办责任制和AB角工作制度;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和济南社会工作协会,民政工作的开放度和参与度进一步增强;组织开展了调查研究月暨“和谐社区”专题调研活动,涌现出一批优秀调研成果;举办了民政部门争做构建和谐社会主力军理论研讨会,我局的观点得到专家学者的充分认可;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配套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在全市已基本建立;探索了社区管理新模式,在市中区进行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三元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拓展了烈士褒扬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济南革命烈士陵园(济南战役纪念馆)被确定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济南战役纪念馆同时入选山东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2005年,是全市各级民政部门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的一年。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清理民政审批项目,组织了民政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测试,开展了一系列普法宣传教育,依法行政、高效便民的办事理念在民政系统逐渐树立;加大专项执法工作力度,依法注销和取缔了不合法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深入开展优秀社团评选活动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诚信建设活动,各类民间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严格婚姻和收养登记工作,加强婚姻登记处规范化建设,理顺弃婴弃儿管理渠道,事实收养子女“落户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适应省会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严格履行区划调整和地名命名登记制度,4个县(市)区的72个乡镇(街道)调整合并为55个乡镇(街道),并完成了高校新区、东部城区等重点工程的地名规划和命名工作。

——2005年,是全市各级民政部门整合意识不断增强,协调配合能力进一步提高的一年。民政工作涉及面广,开展一项工作往往需要协调多个部门,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2005年,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从全局出发,着眼于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着眼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牢固树立“大民政”观念,整合资源,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夯实和谐社会基础,在全市启动“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各级各部门的任务和职责进一步明确,并提高了社区居委会专职工作者的补贴标准;以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为目标,启动“军民共建和谐社区”活动,军地双方互办实事,广泛开展以“送科技、送医疗、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三下乡”活动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各级各部门走访慰问中俄联合军事演习部队,军政、军民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积极协调财政、监察、劳动、人事等部门,继续推行退役士兵安置档案考核、文化考试办法,举办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双向选择洽谈会,全市退役士兵上岗率和自谋职业率明显提高;圆满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新一届村委会班子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5年,是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危机意识不断增强,解决复杂问题能力进一步提高的一年。应对突发的自然灾害,大力提高灾害救助应急能力,启用了民政灾情信息管理系统,制定了《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并深入灾区指导救灾工作,调集资金和物资帮助灾区群众解决了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应对社会老龄化趋势,出台了《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暂行规定》,启动社会化养老示范活动,积极探索进行职业培训、实行行业管理的新路子,养老服务市场进一步规范;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创新经营方式,积极开拓市场,福利彩

票年销售额突破4亿元,为全市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建立完善复退伤残军人帮扶救助、信息网络、三级稳控和思想教育“四个体系”,一年来未发生大的群体性上访事件,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2005年,是全市各级民政部门群众意识不断增强,为民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的一年。坚持民政为民的工作宗旨,加大社会捐赠和救助力度,健全社会捐助网络,低保对象、困难优抚对象等特困群体的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敬老院更新改造工作全面完成,五保对象生活、娱乐、医疗等得到了有力保障;殡葬服务以人为本理念牢固树立,从降低服务价格、解困救急,到出台便民利民措施、广泛开展主动式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保障优抚对象合法权益,将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全部纳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并结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普遍走访慰问了在乡抗战老战士,困难优抚对象“三难”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理顺无民事行为能力流浪乞讨人员安置渠道,成立流浪儿童救助中心,深入开展了以“送温暖和送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救助活动,流浪乞讨人员得到了妥善安置;坚持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并重,部分市级社会团体管理体制得到了理顺;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开通济南地名网站和地名查询专线,为社会团体、企业及群众提供了方便。

12月22日,民政部李学举部长来我市视察,对我们以人为本、为民解困,将“满意在民政”活动努力建设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一年来,全市民政工作之所以不断取得新成绩,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广大民政干部职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结果,是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全力配合的结果,是社会动员、群众参与的结果。应该说,是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我们做好民政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是理论探讨和调查研究成果使我们对民政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是社会关注和舆论监督使我们知不足而改进,是让人民满意的追求使我们在重点和难点工作上不断推进和突破,是不断健全完善以“满意在民政”活动为总揽的“五个体系”,使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分析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体会:一是民政工作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民政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为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做群众的贴心人。二是民政工作要以开拓创新为动力。民政工作要紧跟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扎扎实实向前推进,就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科学的理论创新思路,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用科学的理论推动工作。三是民政工作要以依法行政为保障。要不断提高广大民政干部职工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规范干部职工的职务行为,同时也要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四是民政工作要以综合协调为手段。既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也要协调处理好内部的关系,搞好上下级之间的协调,形成民政工作的整体合力。五是民政工作要以基层为重点。基层是民政工作的前沿,是工作开展的最终落实地。没有基层基础工作的坚实,就没有民政工作的实效。没有基层民政干部的积极性,就没有民政工作的蓬勃发展。以上几点体会,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总结完善,不断发扬光大。当然,在看到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一是民政工作整体推进的速度和成效不够明显。民政工作“五个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单位和部门之间工作开展的也不平衡;二是工作上新亮点、新典型不多,有些工作还落后于全国、全省的同行业先进水平,部分干部职工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缺乏开拓创新的意识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工作中没有新思路,没有闯劲;三是“满意在民政”活动发展后劲不足,个别单位、个别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的现象仍然存在;四是对新形势估计不足,对一些问题分析的还不够透彻,工作缺乏预见性,等等。对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民政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在今后一段时间,我市民政事业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一些严峻挑战。各级民政部门要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当前民政工作面临的形势,按照中央和省、市对民政工作的统一部署,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等关系,努力使各项民政工作均衡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

(一)民政工作面临的机遇

——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体现了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为拓展民政工作空间,激发民政工作活力,提升民政工作水平,充分发挥民政工作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也使各级党委政府对民政工作越来越重视,这为进一步推动民政工作的快速发展,解决民政工作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提供了可靠的组织领导保证。

——“十一五”规划的制定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在确立科学发展观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由理念转化为实践的第一份“路径图”。这一发展规划和施政纲领,如何体现和落实在民政事业上、让民政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这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民政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02年开展“满意在民政”活动,到2005年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和“能力建设年”活动,使民政系统干部职工进一步理解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领会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提高了落实“民政为民”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强化了“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民政工作理念,明确了“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民政部门职责,增强了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情感和责任;聚精会神干事业,团结一心促发展,争做构建和谐社会主力军的积极性在全系统空前高涨。这几年,无论是城区还是农村,无论是市局、县(市)区局机关还是基层民政部门,谈发展、谋跨越、议创新成为大家的共同话题,应对形势挑战谋划新思路、新方略、新举措成为各级民政部门的首要任务,新气象、新面貌、新变化在全系统层出不穷。这种氛围让人振奋,让人激动,让人投入,让人拼命想干事,敢于干大事,倾力干成事,积极性和创造性竞相迸发,为全市民政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腾飞创造了条件。

(二)民政工作面临的挑战

——民政工作的发展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需求和要求都在增长,民政部门的工作压力在不断增加。

——民政工作的社会化程度比较低。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推进覆盖城乡、制度健全、相互衔接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社会福利社会化形式,还没有健全和完善;在村(居)民自治和社区建设工作中,还没有充分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民间组织发展格局还没有达到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种类齐全,民间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发挥还不明显。

——民政工作长期积累和新出现的问题日渐显现。一是部分民政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和工作能力跟不上新时期民政工作发展的要求,改革创新的意识显得不强;二是民政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跟不上社会服务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显得不足;三是民政政策法规跟不上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依法行政的依据显得不够有力;四是民政部门的工作手段和方法跟不上民政工作效率提速的要求,民政信息化的作用显得发挥不够;五是基层民政工作发展不平衡,基层民政部门建设有待于加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制约民政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瓶颈,必须设法抓紧解决。

三、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积极做好2006年各项民政工作

2006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一年,是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确保我市民政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在新的一年,我市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民政工作改革创新发展的大局,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满意在民政”活动,扎实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始终做到把维护和发展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切实履行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的基本职责,促进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家庭建设,不断提高民政部门科学行政、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水平,努力争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具体来讲,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加强基层社会管理为重点,不断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和谐的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2006年,全市社区建设的首要工作是针对当前社区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筹备召开全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力争在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社区工作经费、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社区单位服务设施开放等方面有所突破,促进我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完善。特别是要立足民政职能,落实和利用好市编委《关于组建街道社区服务机构的通知》(济编发〔2003〕17号),加强民政部门在社区工作的阵地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争取在全市建立起完善的、便民的、数字化的社区服务网络。要继续深化“满意在社区”活动,培养和树立具有济南特色的“平安社区”、“和谐社区”等社区品牌。要以“军民共建和谐社区”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社区双拥工作,抓好双拥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协调军地双方在更大范围和更多方面加强交流和合作,确保我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六连冠”。要以社区为重点,加强与业务主管部门的配合,探索建立民间组织的评估机制,积极培育发展公益性民间组织、社区民间组织,发挥民间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加大对非法民间组织和民间组织非法活动的查处力度,提高我市民间组织的社会公信力。要以社区为平台,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制定审核标准,出台操作规程,确保阳光操作,实现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覆盖市、县(市)区、街道(乡镇)和社区的社会捐助接收站点,形成多层次的社会救助网络;深入开展“社区减灾平安行”活动,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社区群众避灾自救能力,评选减灾示范社区;乘借中华慈善大会的东风,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健全和创新慈善组织形式,研究制定慈善资金募集方法,并充分发挥慈善组织和慈善超市的作用,在全市营造起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良好氛围。要以社区为依托,认真贯彻落实《星光老年之家管理规定》,加强星光老年之家的后期管理和运营,使其真正成为社区福利服务的重要活动阵地。日前,市局开始对福彩公益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福彩公益金资助的星光老年之家等项目,如果发现没有按规定使用,将坚决收回资助的公益金。

(二)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不断促进“和谐村镇”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既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又注重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了一个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相融合的科学的完整的目标体系。如何立足民政工作职能,创造性地把“二十字”总体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落实到具体民政业务工作中,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当前,一是要规范和完善村民自治工作。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民主决策制度、规范民主管理制度、严格民主监督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适当时机,市里将召开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会议,对全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乡镇、示范村进行表彰。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完善以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制度为基础,灾害应急机制为主体,社会动员机制相配套的灾害救助体系,建立完善以灾情预警监测评估、灾害紧急救助、灾区恢复重建、灾民生活救助和应对灾害社会动员等为主的灾害救助制度。推动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由集体供养向财政供养转变,完善“三级联保”财政供养模式,并继续抓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06年年底,全市60的乡镇五保供养集中供养率达到75以上。三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类协会。按照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和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探索一条政府搭台、科技带路、协会唱戏、农民致富的路子,使农村经济协会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四是要围绕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依法做好乡镇调整合并后的整体规划编制和设标等工作,并进一步完善“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提高区划地名管理工作服务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的能力。

(三)以保障和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为重点,不断促进“和谐家庭”建设

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立足民政工作职能,促进“和谐家庭”建设,首先要做好城乡困难家庭的救助工作。在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的前提下,扩大救助领域,加强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进一步完善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特别是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面,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着力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医疗等问题。二是要将维护好老年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放在建设“和谐家庭”的重要位置。积极开展社会化养老示范活动,逐步推行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服务,采取有力措施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开展日间照料等养老服务。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积极推进收养工作和流浪儿童保护工作。继续规范孤残儿童农村家庭寄养工作,同时推动这项工作向城市社区延伸,在城区符合条件的家庭中开展寄养工作。三是要将婚姻登记、殡仪服务列入“和谐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婚姻登记是一个家庭的起点,这要求我们必须依法进行婚姻登记,进一步规范婚介服务市场,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人亡离世是每个家庭都必须面对的现实,这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亲情服务,提高殡仪服务质量,降低服务对象支出,同时加大对非法公墓和运尸车的查处力度,保障当事人的权益。四是要落实、保障好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要结合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拥军优属、双拥共建活动,切实落实抚恤优待政策,保障优抚对象、复退伤残军人的合法权益,并做好退役士兵和随军家属安置、子女入托入学等工作。同时,加快推进军休工作融入社区的改革步伐,研究探索军休干部分散安置管理的新路子,以维护社会稳定。

四、深入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夯实全市民政科学发展的基础

民政工作的根基在基层,民政工作的时效也体现在基层。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既是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又是推动新时期民政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基层民政工作能力的迫切需要。

(一)以基层第一为理念,加强对基层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加强领导,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基层民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基础工作仍然比较薄弱,如对基层民政部门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认识不到位,城乡基层民政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基层民政部门人员配备不足、经费缺乏、基础设施落后,基层民政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基层民政部门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而繁重的任务。今年以来,民政部及省民政厅对基层民政工作高度重视,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基层民政部门建设指明了方向。各级民政部门特别是“一把手”,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基层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要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研究制定本地基层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计划,并出台相应的制度措施,切实把这项工作部署实、安排好。要把工作重心下移,注意力向基层集中,力量向基层加强,政策向基层倾斜,工作向基层贴近,把时间和精力主要用在研究和指导基层建设工作上来。同时,要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理解、配合与支持,帮助基层民政部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总之,要通过积极努力,为基层民政部门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有效解决基层建设中在人员队伍、工作经费、用房用地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解决基层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在工作、学习、生活待遇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推动基层民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以打造保障有力的工作平台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通过各级民政部门的积极争取,特别是通过福彩公益金资助,我市基层民政工作突飞猛进,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还不够大,尤其是社区办公及服务用房不足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地方甚至没有服务用房。因此,我们必须把加快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的重要任务来抓。一是抓好规划和计划。11月份,市局已经在全市开展了社区办公用房和服务用房的调查摸底工作。2006年,在掌握详细情况的基础上,市局将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着手编制社区服务用房建设规划,并争取在一年的时间内,解决老城区200个社区办公及服务用房问题。目前,已经完成规划的县(市)区,要认真组织实施;尚未建设规划的,要抓紧着手进行,保证全市步调一致。对于农村民政部门设施建设,各县(市)区局也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未雨绸缪,为综合配套改革后的基层民政部门多争取办公场地及各种设施。二是抓好资金筹集。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大政府投入来解决资金问题。同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争取社会各界、驻地企业和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和支持,多方筹措资金,但也决不能巧立名目乱收费、乱摊派,增加群众负担,损害群众利益。三是切实加强管理。要切实把有限的资金利用好、管理好、监督好,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要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擅自扩大资金使用范围,更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或挪用。

(三)以服务大局、发挥优势、整合资源为原则,加强对基层民政工作的指导

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娴熟、作风优良的民政干部队伍是做好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前提。我们要把加强对基层的业务指导作为“基层建设年”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前段时间,市局组织机关各处室负责人就如何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召开了座谈会,并征求了各县(市)区局和局属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大家都把对基层的业务培训作为一项重点内容提了出来。而现在普遍存在的情况是:我们在履行业务指导职责时,往往侧重于布置任务、检查工作,忽视了为提高基层民政干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创造必要的条件。因此,我们要真正树立重视基层、服务基层的理念,真正关心、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基层民政干部,真正把加强基层民政干部学习培训、业务指导、提高基层民政干部素质摆上工作日程,建立制度,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抓出实效。加强业务建设,一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社会效果,自觉为党委、政府分忧,为广大群众解难。二是要立足职能、发挥优势。要立足于部门职能,依法、全面、正确地履行好各项工作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和工作人员的专业优势,努力为基层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三是要整合力量、综合运用。民政部门的工作职能多,各项工作不可能单打独斗,而必须按照规范、整合的思路,把各种资源、各支队伍、各项职能整合起来,综合运用,整体推进,实现基层民政工作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进行民政干部职工培训时,各单位要避免出现各自为政的问题,加强沟通与协调,避免给基层民政部门增添麻烦,降低教育培训的成本。四是要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优势,整合民政系统内外的资源,建立与基层民政部门、民政服务对象的联系点制度,提高对基层工作指导的效率和质量。

(四)以强化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体系为重点,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新时期民政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对基层民政工作必须坚持监管并重,实现规范管理。一是切实强化管理意识。要把敢不敢管理、善不善管理、管理到不到位,作为检验各级民政部门领导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要在如何增强基层民政干部素质上下工夫,在如何提高基层民政干部业务水平上下工夫。二是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落实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得到切实执行,确保不变调、不走样,使基层日常管理工作和各项业务工作,逐步走上有章可循、规范运作的轨道。三是致力于建立健全管理体系。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民政工作的科学管理机制,形成权责明确、严密高效的管理格局。要积极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思想教育等各种手段,实行综合管理。要牢固树立以管理促发展的思想,把管理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放在促进基层建设和发展上,使管理有利于提高基层依法行使职能水平,有利于提高基层干部综合素质,有利于基层民政工作的改革发展。

总之,要努力做到把基层的声音作为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把基层的智慧作为推动工作的第一源泉,把基层的作用作为推动工作的第一力量,把基层的满意作为实现工作目标的第一追求。通过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在全市民政系统形成一个重视基层、深入基层、研究基层、加强基层、关心基层、服务基层的浓厚氛围,努力打造“强势民政”,使民政工作在党委政府大局中有地位、在群众心目中有形象、在部门协调中有威信、在推进工作中有魄力、在系统内部有自信的良好氛围。

五、当前需要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

元旦春节即将来临。各级民政部门也到了一年中最为繁忙的一段时间。元旦春节期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重点解决好老红军、老复员军人、伤残军人、军烈属等重点优抚对象和农村五保户的实际困难,认真落实对义务兵家属的优待政策,继续做好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和复退伤残军人稳定工作。二是要借助元旦春节浓厚的节日氛围,组织全社会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落实好“助千家、暖万户”活动方案,确保城乡困难群众过一个安乐祥和的元旦春节。元月中旬,市局将成立督导组对各县(市)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三是要组织开展好双拥走访慰问活动,互办实事,互做好事,进一步密切军地之间的关系,为争创“六连冠”奠定基础。四是要把好廉政关。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廉洁勤政规定,严禁上下级之间、单位部门之间公款宴请或赠送礼品,严禁接受用公款支付的各种礼金和有价证券,严禁公款旅游。各单位要严格遵守财务纪律,坚决不能乱花一分钱、乱发一分钱,要经得起审计。我们在这方面有沉痛的教训,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五是要安排好“三级两会”和节日期间的安全生产、稳定和值班工作。要着力抓好节日期间的安全工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对存在的隐患要立即进行整改。要认真落实元旦春节期间值班制度,严格岗位责任制,对紧急、重大情况要立即请示报告。从现在起到春节期间,各县(市)区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离济外出,必须向市局主要领导请假。对擅离职守、通讯不畅而贻误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追究当事人和主要领导的责任。另外,要尽量减少会议和不必要的活动,集中精力抓好元旦春节期间各项工作的落实。

同志们,2006年即将来临,我市民政工作的蓝图也已经绘就。全市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三个走在前面”的要求,继续以“满意在民政”活动为总揽,以“基层建设年”活动为突破口,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团结一致,干事创业,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措施,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服务水平,积极争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为建设诚信创新和谐济南做出应有的贡献。

顺祝大家元旦春节愉快,谢谢大家。

《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下载在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2006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文章标题: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工作报告全市民政工作会议材料以人为本为民解困全面推进民政工作发展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任务是总结近年来全市民政工作,表彰在民政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

    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推荐五篇)

    文章标题: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同志们:这次全市民政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回顾总结2005年的民政工作,研究部署2008年民政工作任务。会上,已将《全市民政工作2005年工......

    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工作报告[推荐阅读]

    文章标题: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工作报告全市民政工作会议材料以人为本为民解困全面推进民政工作发展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任务是总结近年来全市民政工作,表彰在民政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

    民政局局长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xx年全市民政工作,安排部署20xx年工作任务。下面,我讲三个问题。一、20xx年全市民政工作回顾伴随着国家大......

    2011年在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讲话

    在2011年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全省民政工作会议,是在“十一五”、“十二五”交替之际召开的,意义重大。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和省委......

    2011年在民政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讲话

    在2011年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全省民政工作会议,是在“十一五”、“十二五”交替之际召开的,意义重大。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和省委......

    在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2月24 日) 张 伟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市委六届三次全委会议精神和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任务,认真落实全......

    在全县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全]

    在全县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政府副县长魏书亮 (2011年4月 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民政工作会议,总结工作,安排任务,目的就是要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全面开创我县民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