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港学校师德管理特色
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索-------“三表一志一案例管理法”
海口海港学校(王建中)
怎样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直是困扰大家的事,人们总认为师德建设很抽象不具体,做起来难以操作,一般为了应付检查,只图形式,难求实效。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更好的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培养人的根本目标,经过近三年时间的探讨与实践,我校摸索出一条师德师风建设的管理方法(三表一志一案例管理法)。三表一志一案例管理法就是通过三个表格的记事、一个班务日志的反馈和一篇教育成功案例的分析,把抽象的师德工作变成一件件具体的小事,把每件小事做好,师德这件大事就见成效了。现叙述如下:
一、“三表”即教师课堂教书育人表。学生违纪情况处理表,教师帮教学生记录表。
1、教师课堂教书育人表。主要记录教师在课堂上教书育人的过程,途径、方法、师生感悟等,以防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如:某教师发现学生上课玩手机,不认真听课,课堂上教师及时指出。课后教师把学生带到办公室,帮助认识课堂上玩手机是违规行为,教育学生认识错误,引以为戒。教师将这一育人情况记入课堂教书育人表,教师学生签名留存。突出课堂教学育人的功能。
2、违纪情况处理表,主要记录在校内外教师处理学生违纪情况的过程,以及教师处理学生违纪事例的方法、措施和态度。激励教师参与育人。如课后某班主任在卫生间发现学生抽烟,当场制止这是违纪行为,并带领学生到办公室进行教育,帮助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写保证书交班主任。班主任把这一处理过程记入违纪学生处理表,师生共同签字上交德育处。
3、教师帮教学生记录表,帮教的对象主要是后进生。帮教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项,一是学习辅导;二是品德规范教育。针对帮教对象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教,并把帮教的过程填入表中。并要求全校教职工每人帮教1—2名学生。
帮教学生是职业道德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对此,我们采取了“三帮制”的帮教方式:即“学生帮教、教师帮教、管理人员帮教”的三帮制。为了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制作了三种不同的帮教途径记录流程表,即学生帮教学生记录流程表,老师帮教学生记录流程表,管理人员帮教学生记录
流程表。针对帮教对象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教,并把帮教的过程填入表中,现在我校共有帮教学生92人,主动参加帮教的优秀学生干部有140余人,参加帮教的教职工及管理人员有152人,形成了二帮一、三帮一的喜人景象。通过近两年来的帮教活动,现有82人在学习成绩、行为规范上有显著进步,甩掉了“两有生”的帽子,后进转化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三表对不同岗位提出不同要求。如对教师主要要求是教书育人,员工是服务育人,中层以上干部是管理育人,形成了全员育人机制。
二、一志(班务日志)一志是指班务日志。主要记录学生出勤、每节课整体情况、班级卫生、违纪情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要求授课老师对每节课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授课老师上完课后立刻在班务日志上写上评价等级,便于授课老师了解情况。班主任天天查看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班务日志是记录班级管理育人的凭证,重在体现记录细节。是班级管理的全过程的反映。是德育处考核班级管理的重要依据三、一案例。针对不同的岗位,结合自己一学期育人工作的好做法、经验,好中选优,写出育人的成功典型案例。要求管理人员写管理育人案例,教师写教书育人案例,职工写服务育人案例。
通过三表一志一案例管理法,全校教职工每人每学期把自己育人事迹填入“三表”,并写一份育人案例同时上交德育处,班主任另交班务日志反映每天的育人情况。德育处每学期认真统计,记入师德档案,纳入年度考核,作为教职工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通过这种方法的管理,改变了教师课堂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大大调动了职工育人的积极性,发挥了中层以上干部育人的引领作用。构建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管理模式,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形成“人人承担育人任务、堂堂渗透育人内容、时时蕴含育人理念、事事体现育人作用”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成人、成才。得到了市教育局的充分肯定。在今年全省师德师风检查中,市教育局向省教育厅推荐了我校的做法,得到了省教育厅检查组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认可。要求我们充实提高,便于推广。
由于措施具体,管理有效,大大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师德的导向和驱动力,推动了我校各项工作上了新台阶。2010学校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关心委
员会、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评为全国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学校。2011年7月,在全国普法教育教育活动中,我校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关心委员会、中央综合治理误会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授予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10年、2012年我校党组织被教育局评为先进党支部。2013年我校高考高分有新突破,市政府奖励50万。这些成绩的取得,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只有颂师德、铸师魂,才能正师风,这是我们工作源泉和动力。我们的这一管理法突出育人的过程性,强调的是高效性,重在课堂管理、班级管理及帮教学生方面切入,探索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还不够全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请同行指导。我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大胆创新,探索出一条师德建设的新路子。
第二篇:学校特色管理经验总结
特色校园是如何建成的
“什邡市洛水慈济小学”原名“什邡市洛水小学”。|“5.12”地震前,学校由两所村点校、一所中心小学组成。师生员工1200名。2010年3月,学校搬进了由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捐建的新的校舍,更名为“什邡市洛水慈济小学”。新学校芳草茵茵、绿树成林,新教学楼巍峨典雅、具有浓郁的中国建筑风格和人文气息。“新学校、新面貌”。学校以搬入新的校舍为契机,提出了“创新学校管理 建设特色校园”,实现学校高品质发展的目标。在新的理念、新的管理方式下,什邡市洛水慈济小学焕发了勃勃生机。
一、制教:运用各种法律法规,制定学校各种管理制度,管理校园。
原来的洛水小学有三个教学点,三个教学点的总面积不到13亩,村点校没有功能室,中心校的功能室也极其简陋,比如音乐室只有一台脚踏风琴。在原来的学校管理中,往往人情大于规章制度,学校的管理随意性很大。2010年3月,学校搬入了由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捐建的新的校园中。新的校园各功能室齐备,各班增添了电脑、液晶点射、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学校也有原来的三所整合成了一所。学校的设施设备有了大的提升,且规模也有所增加,这就需要学校首先建立一套制度来管理,用来强行约束学校人员的行为,保证学校的基本运转程序,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制教”, 也就是依“法”治校。这里的法既包括国家的宪法、法律,国家关于教育有关的方针、政策,也包括学校内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制”教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
基本特征之一。
首先在国家“大法”下依法治校。学校不稳定,不和谐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问题处在没有严格依法办事,法律意识淡薄。学校搬入新校园以后,我校更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武器,强化以校治校,依法治校。认真做好法制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制精神,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师生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在教与学的实践中自觉守法用法,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学校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制定精细的管理制度。面对新的校舍,学校整合的具体情况,我校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依据《中国爱生学校标准》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下,制定了我校的各项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管理人。用制度来约束人、规范人。如制订了学生行为规范要求的《洛水慈济小学学生一日常规要求》、《洛水慈济小学星级班级评比办法》、《洛水慈济小学学生文明礼仪规范要求》,规范教师行为《洛水慈济小学考勤管理制度》、《洛水慈济小学师德目标责任》、《教师值周管理职责》及《洛水慈济小学高级职称评定办法》、《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研活动制度》、《绩效工资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使教师、学生的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新学校运行中,管理中的随意性减少了,讲人情的少了。师生们都能按照规章制度行事。
二、境教:为学生的发展创设适合的环境,来达到教育管理目的。“环境能影响人、环境能教育人”。环境的教育首先是物质环境的教育,“学校的建筑要力求体现某种风格” ;其次是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学校的形象、个性、风貌,往往通过校园精神文化表现出来”,学校正努力通过这两方面的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首先,搬入新校舍后,学校对建筑向师生们进行解读,如:学校的主体建筑的顶部是一个大大的“人”字结构,每天迎来送往师生,警醒着师生们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过厅的大圆柱时刻提醒学生要做一个国家的栋梁之才,教学楼梯的两面墙壁在建筑的允许范围内形式“镂空”,响应减碳运动,减少电能的使用,铺地的连锁砖寓意着人们之间要“手拉手,相亲相爱”等,通过对建筑的解读让冰冷的建筑温暖起来,让她活起来。
其次学校对各班级及校园的布置达到教育的目的。各班对自己的班级进行了布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各班的名称、班训,形成了各班各具风格的班级文化。学校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内容装饰校园:在楼梯的墙壁上、教室门前挂上了孩子们的作品,在二楼功能区的过道上,开辟了“静思语”长廊,我们还将空洞的说教变为孩子们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温馨提示,贴在走廊上、厕所的洗手池墙面上,时刻提醒孩子们,比如“慢步轻声过过道”等,在教学区空旷的地方设立“小书吧”,招募“书香小志工”自主管理书籍。让这些日积月累侵染学生。
第三,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学校的形象,个性、风貌往往通过精神文化表现出来。搬入学校新校舍后,根据我我校的实际确立了“以人为本 关注心灵 发展个性”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说好话 做好事 存好心”的三好学生,学校通过规范典礼、各种仪式,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搬入学校后,学校的开学典礼、散学典礼、五月感恩典礼、六月艺术节以形成固有的仪式固定了下来,每一次活动的开展都成为学生进步的阶梯。学校还依托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在洛水的服务中心,在学校开展了“环保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
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是一个志业于包括环境保护和社会文化的慈善机构组织。学校请来来自台湾的志工,给孩子们讲环保,教孩子们做环保。现在学生们不但在平时的垃圾处理中做到了分类,自己的平常生活中也以节能、低碳为标准。少先队大队部还开展了“环保小卫士”的评选活动,每周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彰。面对干净、整洁漂亮的学校,我们提出了做“一个文明、懂礼貌”的慈小人。学校在进入新校舍前就对学生进行入住“新校园”的学前教育,持续开展了“两声”教育(轻声走路、轻声说话),问好教育(对师长、对客人的问好),就餐礼仪教育(用手势告诉饭菜的用量和一些信息)等,“一所真正优秀的学校,他的文化一定是一种行动文化。她融合在学校每一位师生的日常生活实践中。有时,学生一个礼貌的举止、随手捡起一张废纸就是一种文化”。如今走到什邡市洛水慈济小学里,你会看见校园绿树掩隐、干净整洁;学生大方、活泼又不失礼貌,会主动的向老师、客人问好。你还会看见无论年级的高低,学生们都能自若的将垃圾放到指定的位置。
第四,设立各种兴趣小组,培养孩子们的各项特长。搬入新校舍后,我校成立了舞蹈队、合唱队、书法小组、科幻画小组、经典诵读小组等各项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这些兴趣小组的成立丰富了我校的第二课堂,也使孩子的其他才能得到了锻炼。
第五,对学校安全工作加大了力度。“安全、健康和保护”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学校根据《中国爱生学校标准》,扎实开展学校安全工作。
1、学校新的教学楼设计合理,两层楼,设计标准抗八级地震。教学楼一共有四个通道,保证了学生能很快的从教学楼里撤出。
2、学校专门开设了《生命与安全的课程》,并利用周仪升旗、班队活动、晨会等时间读仪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3、每学期进行一次预防地震、火灾、突发紧急事件的演练,并请派出所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讲解、请相关单位协助学校开展安全工作(如:请交警排查学生乘坐交通车辆安全的检查、请医院医生对学生进行疾病预防、卫生知识的宣传)。
三、身教: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其达到教学管理目的。“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在搬入新学校之际,我校就向全体教师提出了“身教”的理念。通过教师对自身的要求、学校对教师相关要求使学校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学校综合实力跻身我市小学前列。
首先,创设和谐氛围,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我校是由两所学校
整合而成的。整合并不是简单的1+1,由于之前两个团队的价值观,教师之间相互不够了解,就会使教师们离心离德,各自为政,就会使团队成为“一盘散沙”,失去战斗力。为此,我校把“以人为本”贯穿工作始终,学校领导主动和广大的教师谈心,学校在今年每月为过生日的同事举办一次集体生日会,开展教职工运动会,教师节为老师赠送小礼品等。通过这些活动,教师之间加强了了解,促进了团结,增进了友谊,形成了同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得人心,暖热心、稳人心的工作提高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其次,建立健全机制,强化教师主人翁责任感。搬入新学校之后,我们首先从思想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对教师形式任务,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教师意识到:我们这所学校是由包括台湾慈济人在内的所有爱心人士的爱心汇聚而成的学校,面对此我们没有理由懈怠。这么美丽设施设备一流的教育教学环境,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应该有所提高。使广大的教师心中树立了“学校就是我的家”、“校兴我荣、校衰我耻”与学校兴衰共荣辱的观念。学校还通过建立竞争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第三,教师“身”教,影响着孩子,也关系着我校学习型团队的建设。首先学校能在《中国爱生学校标准》下,积极主动的为所有儿童提供入学机会和创造平等的教学条件,并且所有的教师能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学校还制定了“三级”教师培训方式。第一级:上级培训。根据市教育局及上级相关部门的要求,组织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的各种培训。每次学校派出的参加市级以上的各类培训要求教师写出
培训后的心得体会,并在必要的时候,将培训内容在本校内对本校其他教师进行培训。第二级:校本培训。形式一:学校以年级、学科为单位,成立教研组,各教研小组定时开展教研活动;形式二:由教导处、德育处等相关处室牵头,定期对全校教师开展关于班级建设、班主任工作、安全、课堂教学等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的培训;形式三:开展“师徒”结对活动,骨干教师指导一名青年教师,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帮扶一名青年教师,通过传、帮、带,让我校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从而提高学校整体的师资水平。第三级:自我培训。学校购买一定数量的专业书籍,让教师在课余时间学习,每期完成一篇读书笔记、一篇我的教育故事。鼓励教师坚持写反思和教学随笔,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的研究。
最后,开展岗位练兵,提高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有效的活动能凝聚人、激励人、鼓舞人。从搬入新学校后,我校开展了教学常规督导工作,每周通过抽签的方式检查督导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学校还举办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论文评比等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活动,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学校与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学校结成对子,派出教师到北京学习;与来自台湾的教育同行交流互动,向他们取经。
灾前的洛水小学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学,在灾后短短的时间里,学校创新了管理,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2009年学校荣获什邡市教学管理一等奖;2010年学校舞蹈队获德阳市首届中小学舞蹈大赛一等奖;2010年学校合唱队获德阳市中小学合唱比赛“三等
奖”;什邡市第九节中小学生艺术节合唱比赛“一等奖”,该节目还被推荐参加“四川省童心向党”活动;2010年学校运动队在什邡市中小学运动会中获小学组第5名得好成绩,向上一级体育学校输送了两名运动后备人才;我校教师的《关于脚跟泥的调查报告》获什邡市二等奖;6名学生的科幻画、科学小报在德阳市获奖,12人的科幻画、科学小报在什邡市获奖;在什邡市教育局2010管理技能年的活动中,一名教师获得全市赛课一等奖;3名教师分获片区一等奖和二等奖。教学质量检测连续三年荣获片区第一名。
参考文献: 1、2 吴宏志,学校管理管理理论与实践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 张硕果 《软文化 硬道理》出自《中小学管理》2010
第三篇:中学校管理特色材料1500字
蒸北中学办学特色材料
强化学校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蒸北中学是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多年来学校狠抓教育教学管理,努力探索适合我校特色的办学模式。特别是近一年来,我校在县教育局及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探索推行新课堂改革,发展学生素质。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上,也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一套体系。现尽就学校教学管理的具体思路和做法简要回顾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我们制定了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教育发展目标,努力转变了教育思想,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树立了全新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增强了教师的整体素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每学期开学,都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教育教学法规,学习各级新的教育文件和新的教育政策,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开展 诸如“如何办人民满意教育,如何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等主题的大讨论。在学习中要求每个教师做好记录,每人写出不少于3000字的心得体会,目的是有效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紧跟时代的步伐。
2、注重教育教学理论学习。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受到挑战。因此,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学习和活动计划,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指定内容并写出符合内容的心得体会、教育案例、日志、随笔等。学校按步骤做好督察活动,对教师学习情况量化打分。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3、多方面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提高和培训的机会,以获取先进的
课改信息,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今年我们组织教师到株洲景弘中学,炎陵县霞阳镇中心小学参观学习,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狠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教学常规的建设与实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在这一方面我们的做法是;
1、规范教学行为,采用强化检查分层管理。
为了规范教学行为,我们根据教学常规的流程,从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和课外辅导以及质量检测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并建立了相应的考核内容。强化检查就是教导处检查和教研组检查相结合的形式,检查每位教师的教案、作业批阅、听课笔记、学生成绩考核(记分册)等,随查随记(载入教师业务档案)并做总结通报,达到规范教学各环节的目的。分层管理就是教导处和年级组两个层次对教学工作实行有序管理。教导处负责全校总的教学活动的监控调度,主要抓下属的各年级组,各年级组长负责日常管理,落实具体的教学目标及各项任务的完成。深化教研教改,努力推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根据我校教学实际,我们进行了多个学科的开放课。要求每个老师推开门可以听同科教师的课,做到听课有收获听课有促进。上学期我校又开展面向家长的开放周开放课,此次开放课受到了家长的极大关注,前后听课的家长达到近200人。家长们普遍对学校采取开放课的形式和教学效果给予了肯定,对这次听课活动表示满意,认为这种
形式增强了家校间的联系,增进了家长与教师间的沟通,对学校的教学状况有了更为直接的了解。同时我们开展教研活动的与业务学习笔记的检查工作,严格审查教研论文的撰写,评出优秀作文,进行推广交流,使教研论文真正起到总结与推广经验的作用。骨干引领,苦练内功,提高教师队伍业务素质。
我们不仅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成长,而且从不忽视对中老年教师的再培训,继续对现有的骨干教师做好管理工作和指导工作,使骨干教师成为影响和带动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熟的最佳促进者。
由于我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的不懈努力,我校在各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去年中考成绩喜人,超额完成中心校下达的任务指标,并获县教育局“质量腾飞奖”新课改也成绩喜人,来我校参观的教师络绎不绝。
三、健全制度,量化考核,不断完善教工评价体系。
教工考核评价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一环,好的量化考核机制能够有效的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我校在这样方面的具体做法是:
1建立和健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
每学年学校根据工作实际都要对有关教学常规管理的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建立学校工作考核机制。重点完善教师德、能、勤、绩考核制度和教师学评优和职称晋升制度,基本做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避免了管理上无序性和随意性,增强了民主管理的意识。
2坚持实行教师德、能、勤、绩考核。
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每学年初,学校都要进一步完善德、能、勤、绩考核制度,结合学校实际,对教职工进行全面的考核,学校根据德、能、勤、绩考核发放教职工绩效工资。
考核方法是采取领导评定与群众评议相结合,个人述职与群众座谈相结合,履行职位职责与完成学工作目标相结合。按德、能、勤、绩进行百分制考核。
虽然我们在探索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教育发展已进入了新时期,尤其是学校面对新课改这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们将继续遵循“抓住时代机遇,深化课堂改革,谋求特色发展,提高办学水平”的办学理念,锐意进取,不懈努力,力争使我校的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
蒸北中学
第四篇:学校特色
2010--2011打造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特色学校
罗屯镇中
多年来,我校在“让书香溢满校园,打造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特色学校”的办学方向引领下,以培养学生良好身心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为根本,以“读书读人读精神,启智明理学做人”的主题文化战略为切入点,以“四育”模式的构建为契机,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以“校园吉尼斯”为展示平台,着力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素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构建书香墨浓、文明和谐的校园。
一、坚持一种行动研究
1.三级管理:学校、班级、学生每年都要制定读书计划,并逐层进行常规检查,学校定期组织读书成果展示,形成“计划管理”、“常规管理”、“作品展示”三级管理模式,为读书健脑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提供保障。
2.三级平台: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存书量,现有图书9365册(电子图书12000册)的“崇德书屋”,艺术化的班级图书角,带动了学生家庭读书,形成“崇德图书阅览室”、“班级图书角”、“学生家庭”三级读书平台。
3.四层评价:“学校阶段评、书香班级评、读书之星评、学生读书评”四层评价。
4.六条主线:“读、说、写、画、编、演”是我们常抓不懈的六条活动主线。5.五项常规:“晨读、午诵、课练、暮省、周漂流”是我们读书教育的必修常规。
晨读:内容为中华经典诗词阅读、学科知识阅读、作文阅读,可以是配乐诵读、推普组长领读等多种形式,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
午诵:侧重于口语表达训练,高段班级开展1--2分钟的“即兴演讲”活动,中段进行“口语作文”片段练习,低段开展“1--2句话”活动。
课练:每个年级在周一下午安排一节阅读课,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科拓展阅读、报纸阅读,形成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中高段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并坚持每周向广播站投稿,将阅读与日记、随笔相结合。
暮省:学生每晚在家抽取10分钟,对一天紧张有趣的学习生活进行回顾和反思,使学生自我调节,改善学习策略,促进自主学习。开阔学生视野,产生写作的冲动,促使自我去做一些新的尝试 周漂流:每个班级一个读书漂流册,每周两名学生负责,书写自己一周的得意之作,并星级评价,一二年级由教师评价。本着分享、信任、传播的宗旨,使读书活动漂流起来,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此外,班级图书也可以漂流,学生也可以到其他的班级讲故事,使学生一起在书的海洋里畅游。
二、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紧紧围绕创建高雅别致的校园环境文化;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与竞赛,培育学校的精神文化。
1、三种环境文化
(1)、精心布置校园围墙文化,彰显读书特色。围墙为“无悔青春从读书开始”和“放飞梦想”两大块。定时组织班级小记者进行解说比赛,引领学生做一个有远大理想、热爱读书的好少年。
(2)、走廊墙壁文化建设力求美的体现,主题鲜明。一层为一训三风、学生守则、教师职业道德,让养成教育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位老师学生心中,二层为学生获奖作文展示,习作梦工场、评价风向标、小作者自画像等栏目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平台和学习榜样。楼道内是学生的书画作品,让学生们向身边的“名人”学习。花池草坪中“用爱心呵护每一片绿色”等温馨的语言,提醒学生手下留情、脚下留意。
(3)、班级墙壁文化是一个学习中队精神的集中体现。每个班级都有“中队简介”、“读书专栏”和“班级特色”三大板块,个个学生都有表现、对比、进步、成功的机会。
2、两种精神文化
一是参与,把书读厚。参与即实践,让孩子们实践中积累知识,开拓视野。
我们十分关注每一个孩子公平参与的机会,如在假期读书交流展中,异彩纷呈的手抄报、学生自编的对联、文字娟秀配有小图案的读书笔记本,使每一位同学们都得以自我展示。组织“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竞赛,三分之二的学生都参与了进来,孩子们读得多、背得多,文化底蕴自然就能厚实。
二是竞赛,把书读薄。日积月累,在活动中归纳总结所学内化成自己的观点、思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阅读境界。
在国庆节前组织演讲比赛,抒发对梦想的憧憬,激荡自己为了梦想而不懈努力。元旦前夕,组织全校性的庆祝联谊活动,讴歌对党的热爱,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学雷锋纪念日、清明节、建队日等重要日子,组织学生开展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2011--2012打造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特色学校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我们本着 “要除草先种庄稼”的原则,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抓“细节教育”课题引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充实,让真善美住在他们的心灵,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先入为主——唤醒学生习惯养成意识。
1、重视正面教育,抓学生的认知特性。为此学校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首先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学生行为规范宣传周,第一节班队会主题为梦想放飞,开学第一天具有班级特色的行为教育课。让学生重温学校规范,提出新计划、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制定相应的班级公约。其次,平时要重视品德教育,上好主题班队会和思想品德课。让学生明确该做什么,为什么做、怎样做。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亲近学生的心灵。学校为每个年级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规定教育内容,安排授课时间。建有“心灵阳光”亲亲工作室,由专人负责为个别学生进行疏导,为学生的思想疏导奠基,引领他们崇尚真、善、美。
二、严格班级日常管理——落实行为习惯教育。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反复的过程。严格班级的日常管理,优化班级管理考评,切实落实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1、抓学校育人队伍的骨干力量——班主任。通过班主任工作指导讲座、职责学习、主题班会观摩、外出参观学习、教育故事交流等形式,使班主任们一个月至少交流一次,思想碰撞,相互促进。
2、抓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班级管理。建立班级档案,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度。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管理,提高学生自律自理能力。在班级中注意抓好典型的人物和事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
3、行为规范训练周主题制。班级量化是学生行为的有效评价方式之一。周五的教师例会,科任教师提出学生行为偏差,政教处确立下周训练主题,升旗时向全体学生宣布本周班级量化自选项目,开展为期一周扎实有效的训练,并进行督查、汇报、评比、公布。
三、开展课题研究——理论指引行为规范教育。
1、“好习惯好人生”,教育从细节做起,确立了德育科研课题《细节教育》。培养学生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无论在学科渗透,还是日常学校生活,都要教育学生从小处入手、从细节入手,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事倍功半,抓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学期伊始,学校组织教师交流工作,探讨学生行为习惯的优劣。起始年级是关键,中学生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对他们的要求要细、训练要严,重在调适学生行为偏差。教师必须加以调适,从而巩固习惯养成成果。
四、家校携手——巩固行为规范教育。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通过打电话、填写家校联系卡、家访或者召开家长会等,采取最便利的方式跟家长取得联系,得到家长的配合,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不让坏毛病有可趁之机。4月22日举行了家校教研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好评。
2012--2013打造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特色学校
主题教育体验——内化行为规范。
“只有将正确的行为不断地强化训练,持之以恒,最终才能使正确的行为定型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怎么把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中去?我们坚持实施“月主题”活动。安全教育月——安全教育常抓捕懈。
学校成立了以李佳娟校长为组长,以李海琴、史志明副组长,以全体教师为主要成员的平安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把平安文明学校的创建工作放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建立了“校长--政教处--教研组长--班主任——学生值日班长”安全管理线,学校与各室负责人、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家长等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方面的工作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目标一致,互相协调,分工不分家,上下一盘棋;校领导组每个学期开学初、学期结束均对学校彻底的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学校把师生安全纳入到工作计划中,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通过定措施、抓落实,使我校的安全工作井然有序。
开展安全教育“七个一”活动,小手拉大手安全教育大课堂。
每名学生编写一则安全教育主题宣传标语;开展一次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举办一期安全知识手抄报。组织一次紧急疏散应急演练;举办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开展一次“啄木鸟”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寻找身边的安全隐患。七写《致家长的一封信》,倡议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文明礼貌月——开展《弟子规》诵读孝敬父母感恩教育“四个一”实践活动:说一句祝福妈妈的话、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端一杯热腾腾的茶、帮妈妈洗一次脚,让孩子们真切表达对母亲的关怀。
读书教育月——开展系列读书活动。读书卡创意设计、读书推荐会、读书漂流、读书演讲、古诗词诵读等。
实践教育月:开展班级“种植园”解读比赛;走进“开心农场”的“实验田”体验劳动,倾听武爷爷的讲解。艺术教育月:在激昂雄壮的军鼓乐中,三都学校的艺术教育又拉开了崭新的一页。各班准备的文艺节目,在校园精彩上演。接着是在二楼楼道悬挂的手抄报展示,教师进行评分。同学们聆听心灵的音符,吟唱青春的梦想,怀着美好的希翼在艺术的天空里展翅翱翔。最后全体师生敲起腰鼓,挥动鼓棒,在欢快响亮的节奏中艺术教育节胜利闭幕。
现在,在用文化经营学校办学思想指引下,与书为侣、阅读相伴,以养成教育为基础,“读书读人读精神,启智明理学做人”的特色教育已日益成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我们会从孩子终身发展的角度去衡量和反思我们的教育,在纠错中进步,在摸索中发展,坚信能走出一条符合我们三都学校和孩子们自己的路。
2010--2013打造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特色
学校
罗
屯
联
中
第五篇:学校特色材料
百年名校,时代先锋
相国庙街小学始建于1904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区域名校。学校占地面积20529平方米,建筑面积6327.6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9个,学生868人,幼儿班2个,在校生总数970人。在岗在编教职工44人,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教师43人,占教师总数的97.7%。小学高级教师32,占教师总数的73%。
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全面育人、着眼创新、发展个性、形成特色”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明确提出了办学思路。这就是一个真字,二级理念,三个层面,四种关系,五个体系,六个特征和六种品质。即:
一个真字:以求真为教育的至高思想,领导必求真务实
教师应求真师范,学生要求真做人
二级理念:相小办学思路为指导的管理信念,以育人思路为指导的教育理念。三个层面:领导层: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教师:精益求精,明理师范;学生层:文明礼仪,刻苦学习。
四种关系:实现学校与上级的关系通畅,学校与家长的关系理解支持,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和谐互助,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关爱互尊。
五个体系:在“求真”统领下建设以“情”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环境体系;以“善”为主题的学生养成教育体系;以“精”为主题的课堂知识教学体系;以“美”为主题的课内外艺术教育体系;以“合”为主题的“地球村”环保教育体系
六个特点:相小学生“六个一”: 经常做一项家务活;能背诵一本古诗文;能写一手漂亮的字;喜爱一项体育运动;会一种艺术形式表演;能说初级英语口语。
相小教师的六个品质:质朴,和睦,快乐,爱学习,通情达理,爱生敬业。
学校近年来全面围绕这一教育教学理念,全力打造相小教育教学特色品牌,争创省市级先进学校。
学校近三年来,进一步改建、完善了各个功能室,其中对微机室、语音室等进行了维护和升级,并更换了学生机部分设备,安装了局域网及河北远程教育网;为图书室配臵计算机一台,更换了十个新书柜;新建了书画室、音乐教室、电子备课室和相小教育展馆;当前各功能室设备齐全,功能完善。学校现有图书22900册,生均达26册。近年来学校总投入约79万元,用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竭力为师生服务。其中新建校舍4间,改建校舍 9间,更换了全部老化了的门窗,美化、绿化了校园,共投入62万元;购臵电脑15台,数码照相机、摄像机两部、复印机两台,打印机3台,录音机25台,档案柜13个,总投入9.8万元;为图书室购买图书,音、体、美、科技劳动室添臵器材约3.5万元;购买师生电教音像资料投入约4.5万元。
学校始终坚持德育工作放首位,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历练,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尤其是我校的德育主题月活动更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已成为我校的特色德育活动。同时结合学校德育处、大队部开展的手拉手爱心回收废品、树木认养进校园、综合实践、经典诵读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趣,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在体验与活动中受到启迪和教育。“成才先成人”是我校一贯遵守的教育原则。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天清晨的早读时间,从我们校园的每一间教室里都传出悦耳的诵读声,响彻校园,这已经成为学校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财富,更是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我校从2006年9月全面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确立了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打造特色争创卓越 ”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培养目标,形成了“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办学特色,一二年级的《三字经》、《千字文》,三 四年级的《论语》《老子》,五六年级的唐诗宋词。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儿童时期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人的一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学校结合传统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悬挂的“论语”、“三字经”、“千字文”、国画、书法作品都在讲述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把诵读和践行作为有效的途径,让学生从小树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思想,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每学期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诵读大赛,比赛既有规定内容,又有自选内容,老师们无论是在诵读的语气、节奏,还是在队形的编排上都下足了功夫,经常出现创新,有的增加了小主持人,有的编排了一些情景剧,还有的让读诵与音乐、舞蹈完美的结合。一次次的比赛,使学生的诵读水平和能力明显提升,诵读经典让整个学校一下子有了活力,真没想到,孩子能记下这么多的经典篇章,更想不到的是,他们背诵的速度竟然这么快。每天的诵读,并没有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学生不断提高的记忆力及大量的积累,却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学校以传统节日教育为依托,传承国学经典。中国传统节日是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传统节日的传承对于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都有重大意义。因此,学校在国学经典教育中注重与传统节日的教育相结合,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元素引入校园生活中,使其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载体,每学期教师要结合具体的传统节日,介绍节日的来历、习俗活动等内容,并布臵力行体验的作业。节日过后,再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不同的节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比如,清明节与生命教育,端午节与爱国主义教育、中秋节强化对家国团圆的期盼、利用重阳节开展尊老爱老教育……让每个节日所开展的活动都具有文化的含义。每一个节日都代表着一个文化符号,如果这样的活 动年复一年地进行下去,其文化符号与文化记忆将会固化在学生一生的生活行为之中。
为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学校专门修建了艺术活动区,定期在这里组织书画展、校园才艺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少先队组织下设的红领巾社团——“木目社”,下设器乐小组、科学实验小组、种植小组(学校专门开辟了种植园,科学老师组织的种植实验小组就在这里开展活动),书画小组等使同学们拓宽了眼界,增长了技能,为孩子们一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现有一个200米跑道的操场,内建一个足球场;两个标准蓝球场,和一个小型体育综合区活动。学校组建有田径队,足球队,蓝球队,健美操队和棋类小组。学校重视体育工作,几年来投资近十多万元修建场地,购买体育器材。我校近年来荣获宣化区中小学运动会团体比赛第一名、小学男女组篮球赛第一名,足球赛第一名,宣化区健美操比赛第五名,参加张家口市围棋比赛获小学男子组亚军及小学女子组亚军等多项好的成绩。多次获体育文明奖和体育成绩先进学校,是市级落实体育条例先进学校。
我校是一所百年名校,百年来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006年,我校领导班子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生命教育的理念。生命教育下相小教育表现在几方面:课堂教学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校园环境育人教育;规范礼仪教育;综合实践教育;传统校园文化教育。——学校努力把校园建设成为一本立体的教科书。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获得了张家口市德育先进学校、廉政文化示范学校、师德建设先进学校、区文明委颁发的文明校园,艺术教育先进学校,电教管理先进学校,优秀家长学校、安全教育先进学校,教学管理先进学校,教科研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传承国学经典 彰显办学特色 沈阳市沈河区大南一小学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每天清晨的早读时间,从我们大南街第一小学的每一间教室里都传出悦耳的诵读声,响彻校园,这已经成为学校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财富,更是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儿童时期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人的一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校从2006年9月全面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确立了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打造特色争创卓越 ”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培养目标。形成了“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办学特色。把诵读和践行作为有效的途径,让学生从小树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思想,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就我校的一些粗浅做法向大家做以汇报。
一、诵读经典,开启学生智慧
小学阶段是人记忆力的黄金阶段,此阶段有意识地让孩子多诵读一些经典,然后在以后的成长中慢慢地体悟,会让学生终生受用无穷。为此我们组织学生每天诵读经典,做到晨读和午诵。晨读即每天利用早自习二十分钟在教室里诵读,午诵即每天利用中午集合前的10分钟全校学生在操场上集体诵读,无论是晨诵还是午诵,都能让学生们在课前变得神采奕奕。每学期学校根据不同的年级安排不同的诵读内容,分别是:《弟子规》、《大学》、《中庸》、《笠翁对韵》、《论语》、《孟子》等经典篇章。诵读中,我们要求学生要有一个恭敬的态度,精神抖擞、吐字清楚、抑扬顿挫,做到头正、身直、足安。小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童心荡漾,如果大量机械地背诵就会产生闻而生厌的抵触情绪,因此我们本着“不责备,多鼓励”的原则,不要求学生花大量时间机械地背诵,会读就行。事实证明,学生每天坚持诵读,长此以往自然而然就能背诵下来。为了调动学生诵读兴趣,老师还设计了多种诵读形式,如:配乐读、拍手读、分组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读等,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声、形、情、味和神采。学生们还把国学经典诵读融进传统的丢手绢、跳皮筋儿、踢毽子、拍手歌、击鼓传花等十几种课间游戏中,诵读经典由此变得妙趣横生。每学期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诵读大赛,比赛既有规定内容,又有自选内容,老师们无论是在诵读的语气、节奏,还是在队形的编排上都下足了功夫,经常出现创新,有的增加了小主持人,有的编排了一些情景剧,还有的让读诵与音乐、舞蹈完美的结合。一次次的比赛,使学生的诵读水平和能力明显提升,如今学生对经典篇章已经有了相当量的积累,每个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点读手册》。诵读经典让整个学校一下子有了活力,真没想到,孩子能记下这么多的经典篇章,更想不到的是,他们背诵的速度竟然这么快。每天的诵读,并没有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学生不断提高的记忆力及大量的积累,却促进了学生
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践行《弟子规》,创新德行工作。
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在传承国学经典中,学校将德育工作寓于践行《弟子规》活动中,进而达到创新德育工作的目的。
(一)把《弟子规》作为德育课本,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制定班级践行点,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
我校把《弟子规》作为德育课本,使之成为学生行为检查的标准。师生们经常把弟子规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对照:“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熟背《弟子规》的基础上,每个班形成了自己的践行特色,老师会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确立班级《弟子规》的践行点,并写在黑板的右上方,由教师指导学生把每天的践行点当成一项作业来完成,帮助学生改变不良习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老师也会让学生自己对照《弟子规》查找不足,让《弟子规》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课本。
2、开展多种践行活动,促进广大师生践行《弟子规》。
我校一直以来把培养学生的孝心、感恩心和良好的礼仪习惯作为我们德育工作的重点,先后在学生中开展了评选“孝顺的好孩子”、“文明学生”、“践行《弟子规》标兵”“优秀导行员”“文明礼仪示范班”等活动,在教师中开展评选“文明教职工”、“优秀礼仪导行志愿者”、“文明办公室”“师德标兵”等活动。从活动的策划、评选、表彰到总结,学校充分利用广播站、宣传栏等途径进行大力宣传,进而在全校形成践行《弟子规》的氛围,促进广大师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例如评选“孝顺的好孩子”,学校要求学生回家给父母捶背、按摩、洗脚、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周家长签字证明落实情况 并同时要求每位学生提交一份力行心得。让学生通过与父母的沟通,增进对父母的理解,感受家庭的幸福,促进家庭和谐。我们每学期都会评选出百余位孝
顺的好孩子。
在培养学生孝心的同时重点结合《弟子规》的内容落实学生的礼仪教育。制定礼仪示范班评选标准,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提倡学生每天见到老师、客人要行90度鞠躬礼,每周评选一次文明礼仪示范班。在学生践行《弟子规》的同时,老师自己先力行,不仅要言教更要身教。每天早上都有志愿老师在校门前主动跟入校的学生行鞠躬礼问好,平时学生给老师行鞠躬礼,老师要及时还礼,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根据老师们践行《弟子规》情况,我们每个月都会评选一次文明教师,在当选的文明教师中再评选出标兵,作为全校师生学习的榜样。
教育孩子学会感恩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另一个重点。我们的老师经常利用国学教育课为孩子们讲德育故事,把诵读经典与感恩教育相结合,每天的午餐前师生都共同念诵《感恩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辛勤教导,感谢同学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农夫的辛勤劳作和所有付出的人,”通过这样反复地提醒、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同时师生共同学唱各种孝亲、感恩歌。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师生轮流上台讲演八德故事,组织学生观看中华德育故事的动画片,开展德育故事演讲比赛。正是一个个感人的德育故事影响了孩子们,让他们的思想得到洗礼,也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二)以传统节日教育为依托,传承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节日是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传统节日的传承对于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都有重大意义。因此,学校在国学经典教育中注重与传统节日的教育相结合,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元素引入校园生活中,使其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载体,每学期教师要结合具体的传统节日,介绍节日的来历、习俗活动等内容,并布臵力行体验的作业。节日过后,再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不同的节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比如,清明节与生命教育,端午节与爱国主义教育、中秋节强化对家国团圆的期盼、利用重阳节开展尊老爱老教育……让每个节日所开展的活动都具有文化的含义。每一个节日都代表着一个文化符号,如果这样的活动年复一年地进行下去,其文化符号与文化记忆将会固化在学生一生的生活行为之中。
三、推进特色办学的基本策略
1、国学经典教育与教师、家长培训相结合。
学生的发展永远离不开老师、家长的培养,如果说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又何谈对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育。为此我校制定了适合教师、家长学习的培训内容,每周三的下午为教师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观看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的光盘,根据讲座的内容组织教师交流学习心得。学校还定期组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班,聘请省内外的教授、专家、名师为我们的教师、家长做培训,先后聘请省教育厅厅长助理葛洪源博士、沈阳师范大学刘兆伟教授、国学应用讲师郭庆斌等专家、名师做报告,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向老师及家长推荐了相关书籍,如:《中国家庭教育第一方案》、《国学小常识》、《弟子规细讲》、《幸福人生讲座》等书籍,免费发放了蔡礼旭老师的40集细讲《弟子规》、德育故事等学习光盘。通过学习不但让老师、家长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且提升了每位老师、家长的文化底蕴。我校先后被评
为省、市优秀家长学校。
2、国学经典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为了保证国学经典教育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我校将国学经典纳入校本课程,开设国学教育课,组织编写《弟子规》教案,构建国学课的授课模式。通过每周一次的国学课程,使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开设国学课的基础上,学校重视学科渗透,将诵读活动引入课堂,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挖掘教材中涉及到的与经典相关的知识点,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分析经典的内涵,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由于学生平日的积累,在课堂上经常能引用经典篇章中的一些句子来回答问题,由此证明,学生对于所背诵的经典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
3、国学经典教育与学生特长活动相结合
我校启动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培训活动,把每周四的最后两节课作为学生的活动时间,根据学生年龄差异、文化差异的特点,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开设了书法、国画、刺绣、结艺、剪纸等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培训活动。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参加活动,我校一千多学生在弘扬传统文化活动中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多次在校内外的各种比赛中获奖。
4、国学经典教育与校园环境建设相结合。
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我们突出一个宗旨:即让校园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古典文化气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设立不同的文化主题,每层楼的文 化主题分别是经典格言、经典人物、经典赏析等内容,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之
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取得的效果
通过几年的教育实践,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国学经典教育力量的巨大和儿童潜能的无穷!也让我们看到了开展国学经典所取得的教育效果。
(一)读千古美文,强文化积淀。
我校三年级以上的孩子已背完《弟子规》、《大学》、《中庸》、《孝经》的全文及《论语》、《笠翁对韵》的部分篇章,识字量大增,且表达能力强,口齿清晰、思维敏捷,记忆力明显增强。孩子阅读经典,不知不觉中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增长了许多自然知识、历史知识、科学知识,接触到了丰富的名人励志的故事,文学素养提高很快,诵读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丰富,很多孩子出口成章,聪明灵性,偶有
“四两拨千斤”的智慧闪现。
(二)品文化精髓,树健全人格。
学校自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以来,广大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学生变得比以前懂事了,对家长更加孝敬了,对老师也更加尊重了。校园里没有了打架、争斗的粗鲁行为,有的只是和谐与默契。校园内干净如新的墙壁,看不到一丝划痕,地面干净透亮,找不到一处脏物。操场内生龙活虎,教学楼内文明温馨,让人感受到了“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的德育
效果。
我校的老师与学生一道享受着读经典的快乐与提高,浮燥之气少了许多,务实聪慧愈发彰显,教师的品格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上课时间,教师在走廊不高声说话语,随时给学生以关注,教师之间互相帮助、文明礼让、团结和谐。
通过学习经典,家长们发现自己的孩子的行为有了很大的变化,有的说:“自从校园里开展了国学经典教育,我发现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回家经常给我背诵《弟子规》,开口总是说《弟子规》教同学们怎样做,主动帮我们做家务,整理自己的房间。”从家长的话中,我们体会到了弘扬传统文化带给
学生的变化。
(三)诵中华经典,品收获喜悦
一路走来,大南一校不断地成长、进步,我校的这项工作得到了省、市、区各位领导的关注,给以了充分的肯定。2009年6月我校参加了沈河区组织的 经典诵读比赛,获得了一等奖; 2009年12月,我校参加了沈河区教育系统《盛世长歌》迎新年红诗歌会,由四十多名学生吟诵的《弟子规》在“千古绝唱”这一板块演出;2010年3月我校三百人的诵读参加了《红诗辽宁》红诗经验现场会,同时我校作为现场会的分会场迎来了省市区各位领导、嘉宾参观指导;2010年6月“中国诗人采风团”莅临我校参观国学诵读;2010年9月,学生诵读的《新三字经》在辽宁大剧院参加辽宁省“红诗唱响辽宁”的文艺汇演。学生活泼、明快的诵读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2010年11月诗词之乡的各位
领导莅临我校参观指导。
我校已被辽宁省确立为传统文化教育的试点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基地,沈阳市中小学经典阅读基地,沈河区红诗咏诵基地,2008年被评为辽宁省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8月,在辽宁省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经验交流会上做经验交流,2009年11月,我们的经验在沈阳市特色学校交流会上交流,我们的工作也受到了新闻媒体的的关注,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多家媒体对我校开展的国学教育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
可以说,经典诵读的最大收获,对于个人来说,是奠定了做一个有用之人的基础;对家庭来说,是培养了一个让人放心的孩子;对社会来说,是成就了一个栋梁之才。读经典不能只凭一时兴趣,不是追潮流、赶时尚,不是做给谁看的,而是做给我们自己。因为读经典久之,人的气质就会提升,一个孩子从入学到毕业坚持下来,那么到中学后,他的品德、人文素养、学业成绩,一定会出类拔萃。
我校在取得一些成果的同时,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国学经典教育工作,进一步形成鲜明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办学特色,努力探索、不断创新,争取使每一位孩子在千古美文的熏陶下,切实丰富人文素养,为孩子的成功人生奠基。
“书香校园”:绵阳市成绵路小学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与构想
绵阳市成绵路小学是一所具有五十年办学历史的特色学校,是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公办小学中规模最大的学校之一。近年来,我校秉持“让每一个孩子都全面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遵循“以人为本、立足发展、贴近实际、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以打造“书香校园”为学校文化特色,形成了管理有特点、教育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崭新发展局面,有力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步入持续
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师资情况
我校现有教职员工11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2人、工勤人员2人。专业技术人员中语文教师40人、数学教师24人、英语教师10人、信息技术教师3 人、音体美教师17人、科学课教师5人、综合科教师13人。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有75人,占66.94%,具有小一职称的有36人,占32.14%。在现有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有68人,占60.87%;具有专科学历的有42人,占37.5%;具有中师学历的有2人,占1.7%。
二、办学理念
(一)办学理念的形成及阐述:
办学理念是关于学校整体发展的价值追求和理性认识,它指导学校的办学方向,定位学校的品牌形象。它以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理性目标熏陶着学校的群体成员。办学理念与学校发展的历史、学校教育的现实、时代赋予的责任及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是密切相关的。
2003年,绵阳市启动了争创示范学校工作。学校抓住机遇,在区教育的指导和支持下,组织全校师生大讨论:历经半个世纪沧桑的成绵路小学,究竟蕴涵于内质中的、学校独具的支持着学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是什么?即我们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育人目标是什么?历时几上几下的大讨论,全校师生形成共识,德育处初步提炼出我校核心竞争力的育人取向是:和谐发展。所秉持的核心教育观是:让每个孩子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历史发展,学校文化积淀,学校特色,尤其是成小半个世纪发展以来的特点以及成小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再次经过全体行政讨论最后提炼出“让每个孩子全面和谐发展”成为成绵路小学的办学理念。
(二)办学理念的内涵 “让每个孩子全面和谐发展”,“每个”即:面向全体学生,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我校培养学生核心在“每一个”上,具体体现在:“个个成人,个个成才,个个成功,个个发展,个个和谐。”“全面和谐发展”,是指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主动和谐发展。既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和谐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还是学生参与、体验、合作过程中的共同和谐发展。
三、学校文化特色的构建
读书是学习的基本方式。读书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源泉,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从2009年春季我校开始了打造 “书香校园”特色学校建设之路。以读书的方式让整个校园静下来,让学生在安静和谐的环境中潜心学习,健康成长,让老师在安静和谐的环境中专心研究教育教学,不断提升。成绵路小学将以建设“书香校园”校园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力求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班级文化、课堂文化、制度文化及校园活动文化等方面形成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形成浓烈的学习氛围,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学校健康的生命活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
(一)总体目标:
1、学校确立以“书香校园”为办学特色,努力营造教师、学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幸福乐园,积极倡导“快乐地学习,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的思想,努力践行“同心,同行,同乐,共同成长”的信念,帮助教师、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习习惯,夯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为师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2、使“书香校园”成为减负增效工程的一项重要措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真正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高人文素养,陶冶情操;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个人素质,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
3、通过开展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各类活动,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引导家长一同参与读书活动,推动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家庭的建设,提升学校品牌。
4、突出学校“书香校园”特色,造就有智慧的教师,培养有能力的学生。全面提升学校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学校的学校内涵式、人文化、可持续发展。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11.4-2011.9)——准备阶段 目标:营造读书氛围,让书香弥漫学生身边的每一寸空间
●第二阶段(2011.10-2011.9)——实施阶段 目标:整合阅读资源,让书香浸润学生生命的每一段时间 ●第三阶段(20011.9-2012.3)——总结提高阶段 目标:完善阅读体系,让书香伴随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三)具体措施
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师生读书氛围
学习应该与书香为伴,师生应该与经典为伍。学生在校园里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也都应该有文化的熏染。于是通过校园墙体的改造,在教学楼、办公室、教室、走廊等墙壁上进行精心的布臵和修饰,以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
(1)打造墙体文化。
1)加强文化橱窗的建设,记录学生的读书活动和读书感言,使它成为“书香橱窗”,为师生展示读书成果提供一个平台。
2)在教学楼楼梯墙上题写读书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香伴我成长
等。
3)精心设计“文化艺术长廊”,介绍从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到现代文学中与课本有关的名著名作及文学家故事,介绍体育、音乐、美术、英语等知识,欣赏名家书画、记录学生书法与绘画的成就,使学生走进校园就能举目见人文,放眼品经典,在浓浓的书香气氛中感受文化的浸润。
(2)建设班级“书香”文化。
1)以班级为单位努力打造 “书香文化”班级,调动师生共同参与,兼顾共性与
个性。
2)我们要求每班教室的国旗、班训、信息栏等都有固定的位臵,在保持全校整体共性的同时,各班师生共同设计的墙体文化风格各异:“成长的足迹”、“小眼睛看大世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等等,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氛围。3)建立 “班级读书角”、设立图书管理员,保证图书借阅的有序实施。各班开展了“存一读百”活动,使班级每学期图书角存书都达到100多册。安排学生每周向班级图书角借书一至二次,教师每学期向学生推荐不少于3本的必读书
目,实现资源共享。
4)班级学生中做到,每天每个学生书包里都有一本书。丰富的书源,为学生增
加了精神食粮。
(3)精心构建多元化的读书网络
1)学校着力做好图书室装备建设工作,学校每学年购臵图书一次,充实更新图书室图书,丰富师生的阅读资源。
2)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电视台、校刊的媒体宣传影响作用,推荐优
秀阅读文章和书目。
3)学校借助网络,建立“网络阅读资源库”,将资源库链接到每一台教师机和学生机上,将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计算机教室建成师生阅读的平
台。
2、多角度全方位,开发校本课程
(1)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拟订各年级学生必读的“书香课程实教目录”,分年级设立教学目标,通过经典诗文诵读课、经典阅读课、名篇赏析课,向学生
进行集中系统授课。
(2)开设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专门组织学生开展诵读、赏析活动。(3)各年级根据儿童特点布臵课外阅读作业:低年级摘抄精美词句,制作读书卡;中年级摘抄好句好段,进行经典美文阅读训练,并仿写好句好段;高年级 了解中外名家,赏析经典佳作,撰写读书心得。
(4)各学科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选择地把影视作品、书法作品、艺术作品,科学知识等课程内容引进课堂,以不同的形式让孩子接受书香润泽。(5)设立“晨读” “午间阅读”“又休日大阅读”,保障学生享有充裕的读书时间,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促进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6)、力争将校本课程向课外延伸,调整学生的家庭作业结构,最大限度减少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每天回家必须静心阅读学校推荐的书目20分钟以上,并由
家长督促、签字。
(7)同时,把每周三定为“成小读书日”,这一天学生无任何书面作业,老师们只布臵课外阅读,让学生放学后可以尽情地在书海里畅游。
3、层次宽视野,造就智慧教师
(1)、依托“书香校园”活动,建设高品质的学校文化
1)把“建设书香校园”与创建和积淀校园文化结合起来。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学生阅读的书页,力求做到“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个角落育人”。2)制定“书香校园”建设方案,举行全校的启动仪式,力求将活动深入人心。3)学校行政成员带头读书,编印《本期必读书目》,硬行规定每人每学期读2~3本教育理论经典名著,打下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每半月举行一次“加强学校管理,促进内涵发展”论坛,轮流交流学习心得和管理经验。诚邀部分或全体教师参加,共同思考和提高。
4)借助于专家的引领,校外专家、名师的经验与智慧,开展教师专业培训或教育理论解读、教育方法指导,每期不少于1次。让教师知识水平逐渐提高,专
业水平得到发展。
5)充分利用图书室现有藏书,鼓励教师阅读中、外名著,丰富自身的文学修养。6)学校拟定教师每期必读和选读书目,编印《成绵路小学教师阅读书目》,鼓励教师自购图书阅读。对态度端正、积极主动的教师予以及时的表扬和奖励(奖
品主要为有益图书)。
7)学校采取鼓励中老师教师读书和培养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读书的策略,重点引领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必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要求教师研读教育名著及各种教育类报刊等,提升理论素养,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校级教育理论集中学习交流每期不少于两次。每期读书笔记不少于5000字,并要求在读书过程中记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反思、心得和随笔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收获与体会。期末每人交感悟深刻的读书心得一篇,不少于1500字,由学校统一编辑,印发全校教师手中,学习并共同提高。
8)定期举行教师读书笔记展,评选出优秀的,有价值的读书笔记,做为教师们
学习的样本。
9)每周开展“好书我推荐”活动,利用每周三的教师会前3分钟的时间,请教师轮流推荐好书,展示读书风采,并,引导教师读好书,好读书。10)以教研组为单位每月出一期校园黑板报,向教师、学生介绍学科知识,并注重把知识性与人文性、科学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
11)学校每年召开至少两次主题明确的读书沙龙、美文欣赏、征文、同读一本书等读书研讨活动。形成教师的读书氛围,互相交流、切磋,实现资源共享。每次活动提前通知相关参与教师做好准备,活动期间力争做到人人发言。
12)充分利用好广播、红领巾电视台等媒介的宣传、推广作用。
(2)读书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实力。
1)以教研组为依托,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精心选择教研活动的主题,注重教研活动的过程落实。采取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推门听课的形式,在教育教学方法上理论联系实
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名师工程。
① 指导思想:采取全员参与和重点培养并重,岗位练兵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模 式,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坚持长期培养与定期选拔相结合,注重教师的自主发展和校本研修,促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
水平不断提高。
② 具体做法:确立名师培养对象,力争用三年时间,在学校树立一定数额的教学能手、省市区级骨干、学科带头人、学科名师,建成一支政治思想坚定,师德品质高尚,理论功底扎实,教学基本功过硬,科研能力较强,具有较大影响和辐射作用,能够引领和带动全区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的名师群体。
3)青蓝工程。① 结对子,拜师学艺
组织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签订“青蓝合同”,“青蓝合同”分为“教学青蓝合同”和“班主任青蓝合同”两种,明确师徒职责,指导期为两年,此合同一式三份,师徒及工会各执一份。师徒结对原则上由学校教务处确定,并征得导师和青年教师的双向同意,再由工会与各处室协调后决定并任命导师。
② 抓落实,严格管理
?学校指导青年教师制订自我发展规划。按照学校要求,分析自身素质和专业特长,确定发展方向;制订措施,明确发展具体途径;熟悉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和教学设施,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借鉴他人,成就自己。
?建立较为合理的帮扶评估体系,对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实施奖励政
策。
?每学年召开一次“青蓝”工程经验交流会,总结成功经验,寻找差距,探索路子。
?举办青年教师各种教育成果展示会、报告会、演讲会、经验介绍会、专场汇报等,广泛开展青年教师各种教育教学技能竞赛,如 “说课”、“评优课”、“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活动,向社会展示我校青年教师精湛的教育教学技能、文明
风貌和师表风采。
4)打造研修团队。
① 本着同伴互助的原则,建立健全以年级组或学科组牵头的小型(3-5人为宜)研修团队,定期开展教师之间的对话,共同分享、学习与借鉴教学经验,促进
教师共同成长。
② 制定研修团队学期工作计划,采取备课、案例、沙龙、专题等研修形式,定期开展活动,及时总结和评价,践行教师发展学校理念,努力去营造学术氛围。
4多种类广结合,丰富学生读书活动(1)有计划地开展古诗文考级活动。
(2)举办“读书节”、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读书活动,让学生在活
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
(3)组织 “书香少年”、“书香班级”评比,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升学生
读书质量。
(4)举办“书香伴我成长”、“让读书成为习惯”、“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的系列读书节活动。将读书节活动设校级、年段级、班级和学生个人四个层面。(5)开展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读书征文竞赛、读书节节徽设计征集竞赛、书签设计设计征集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少年评选、好书推荐会、优秀读书笔记展。
(6)制订一份读书计划、学生个人习作专集展览、年段半日读书、读书节成果展示、读书节文艺汇演等活动,培养阅学读兴趣,推进书香校园文化建设。
5、建立家校互动机制,带动亲子阅读
(1)开展“小手牵大手-——亲子读书”活动,将家庭引入到热爱图书、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的活动中。我们结合“书香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亲子读书”活动,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基本要求如下: ①父母应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②积极倡导家长建设好“家庭图书角”,经常为孩子购买一些文字书籍,努力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优质的精神粮食,为打造丰厚的人生底蕴奠基;
③平时能关心孩子的课外阅读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
④开展父母与孩子“同读一本书”活动;
⑤读书社区化。要求定期带孩子到有关图书馆、图书室、新华书店等开展读书
活动。
⑥有条件的家庭,可开展“网上读名著”等活动。
(2)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成立年段家长委员会,使其成为我校书香文化活动有力的支持者、宣传者和直接参与者、建设者,并将读书活动校园推向家庭、社区。
(3)开展“书香家庭”评选活动。成立由学生、教师、家庭代表组成的“书香家庭”评定小组,每学年评选一次,并在六一节上颁发“书香家庭”奖牌。
6、构建读书评定激励机制,完善读书过程管理
遵循“管理就是激发潜能、激发活力”和“文化是行为的精神支柱”的科学理论,学校积极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完善读书管理体系,推进书香校园文
化的建设。
(1)教师读书及指导读书活动评定制度。每学期,学校对教师所完成的读书体会文章、读书摘记、校园网刊载文章、参与论坛的表现,以及教师组织学生古诗文考级、班级读书活动情况进行评定,并且将此与业绩评估挂钩,将教师阅读及组织学生读书活动形成规范。
(2)书香少年、书香班级表彰制度。为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和兴趣,学校开展“书香少年”、“书香班级”评选活动。尝试采用活动评价、成果展示、读书记录卡、古诗文考级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课外阅读档案,记录自己的阅读经历,积累自己的阅读收获。学校将阅读与学生的争星活动挂钩,每月评选班级、段级的阅读星,学期评选一次校级阅读星。
(3)书香家庭表彰制度。
①制定《成绵路小学“书香家庭”评选方案》,规定家庭成员有终生学习的理念,有学习的共同愿望, 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一起成长,学习成为家庭成员的内在需要和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较好运用电脑、网络等现代资讯。家庭有读书学习场所及必要的学习设备,家庭藏书300册以上,每年购买新书10册以上;常年订有报刊杂志2份以上,逐年增加必要的学习设施。
②规定了“八个一”创建要求:一个书房、一张书桌、一个书柜(架)、高年级有一百本属于孩子阅读的书、每学期有一本属于孩子的报刊杂志、一个月陪孩子上一趟书店买一本书、一天保证孩子有一小时的读书时间、家长每学期与孩
子共读并交流一本书。
③学校每学年评选一次“书香家庭”,采用自愿报名、班级推荐、公开评选相结合的方式申报;参评家长要提供参评材料:申报表、介绍书香家庭特色的材料、证明材料(如奖状、照片、摄像等)。校评委会和年段家长委员会成员共同审定产生“书香家庭”,并在六一节上颁发“书香家庭”奖牌。
四、学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学校地处城区中心地段,办学场地、学生的活动场地不足,学校发展将会受
到一些制约。
2、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比较淡薄,自我发展程度参差不齐,结构不太合理,优质教师资源短缺,一大批中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亟待加强。
3、教学模式缺乏创新,课堂教学质量亟待提高,优质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
用。
4、管理工作还未达到精细化、规范化,一些制度得不到彻底的贯彻落实。
5、德育教育内容不够细化,形式简单,缺乏针对性,没有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
四川省绵阳市成绵路小学简介
绵阳市成绵路小学,始建于1957年,前身为“新建路小学”,原址在原地委党校,即现在临园宾馆。现校址位于绵阳城区中心地带成绵路23号,由当时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笔批示而建。1958年迁现址后,曾名“反修路小学”,“红旗路小学”,“绵阳市成绵路小学”。1998年由涪城区人民政府投资新建了教学综合大楼、校门及附属设施。1999年7月合并原绵阳市成绵路一小、二小后更名为“绵阳市成绵路小学”。
两校合并后,特别是在近几年内,以瞩目的办学特色,惊人的办学实绩,俨然成为涪城区、绵阳市乃至全省的知名学校,成为涪城小学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学校总占地面积6594平方米,校舍面积5338平方米,2008在校学生2382名,共42个教学班,在职员工119名,2009在校学生2449名,共41个教学班,在职员工120名,2010在校学生2357名,共40个教学班,在职员工111名是涪城区公办小学中规模最大的学校之一。近年来,学校全面实施“科研兴校、特色建校、名师强校、质量立校”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倾力打造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示范小学。营造了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流的教育技术,一流的管理模式,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形成了以现代教育技术、艺术教育、德育工作、教
育质量为主的四大办学特色。
近两年来,学校在以支部书记、校长唐辉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外塑形象,内练素质。开展了“成小是我家”、“感恩教育”、“书香成小”等系列活动。“成小是我家” 系列活动的开展把全校师生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提升了教师学生的奉献意识,兢兢业业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书香成小”系列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校内好读书,读好书的学习氛围。全校师生以书为友,以书为伴,品味书香,成就人生。从而带动了家长与子女共同读书学习的氛围。1998年—2011年,成绵路小学连续14年蝉联涪城区教育教量学质综合评估一等奖,创造了涪城小学教育的奇迹。
特别是2008—2011年,成小师生在全国、省、市、区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众多奖项。其中学校团体获全国、省、市、区级以上的奖项共计56项。承办省、市、区各类大型活动40余项。教师获得全国奖项有24名,省、市、区级奖项共计318名。在全国、省、市、区公开发表文章91篇。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有173名,市级127名,区级98名,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文章80篇。今日的成小是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回首过去,成小留下了全体教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足迹;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更加豪情满怀、壮志不已。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成绵路小学将一如既往地秉承“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争一流、创名校”这一发展目标,团结一致,务实创新,努力铸就成绵
路小学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