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工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于工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部分可持续性发展
首先工厂要有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这个项目从哪里来,从领导者和管理层的导向来,也就是管理层的指挥棒要指到哪里。那就要管理层具有极强的前瞻性,这个发展的前瞻性从哪来,是管理层对市场极度敏锐的观察和判断而来。管理层的这种思维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市场的打拼中,坚持不懈的学习中和对大量有用信息的处理中得来的。整个管理层需要具有大量的新鲜的血液和极大信息容量才能作到这一点,但我们的秀多工厂没有,几十年如一日的模式,几十年如一日的老面孔,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子的现象呢?
这和领导者本身的学识和后来的继续学习不够有很大的关系,这些些在当年中脱颖而出的成功人士;现在是有的人没时间,有的人没想法,有的人没这个基础,不一而足,有的人本身就有小富即安的意识在做崇,想想当年白手起家,辛苦打拼到今天:有车子、房子、有票子„„也算是成功人士,整个身心也得到满足,这个思想上的满足和放松,也会导致对整个工厂管理的放松。
其次是很多工厂的人才的后续培养不够,不肯投入,没有投入怎么会有产出,在这一点上,很多工厂是短视的,不肯也不愿意为职工的后续培养投入资金,我们知道在企业会计核算中有这样一项国家规定,那就是工厂要把全年的销售总额的百分之二拿出来做为工厂员工教育培训经费,但是有多少工厂做到了为工厂的职工安排合理的培训,又有多少职工享受到了这一应得的培训。其中部分想上进的职工,只能自己花钱买单,把这种培训变成了个人的事,变成了工厂无关的事,每一个工厂在招人的时候都要招有工作经验的,都想着别的工厂为自己培养现在的职工,那么那些没有工作经验的永远没有工作经验,永远都是一个新手。我们的工厂就如同吃甘蔗一样把最甜的部分吃完了,那么青春的色彩被压榨光以后,职工怎么办?工厂怎么办?从上到下所有的职工包括管理层没有这样子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本,怎样可持续发展呢?有些老板宁可一夜麻将输掉10万,也不愿意为职工报销几百块钱的学费,这是一种极度的社会责任的缺失。几十年如一日的老板,几年如一日的职工,怎么能进步?怎么能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工厂内部的管理
很多工厂的管理上也有很大的问题。
有很多的工厂本身就是家庭作坊出身,做了十几年了仍然沿袭着家庭式的管理方式,老婆孩子齐上阵,你也有权说话,我也有权做决定,大家都是职工惹不起的人物,老板早上说东,老板娘晚上说西,第二天少爷来了说南,职工无所适从,不知道听谁的好。这种管理方式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在工厂最初的雏形形成阶段,这种模式无疑是最好的模式,因为无论是从人力物力的节约还是经验的形成,都是极好的,但到
了一定的规模,这种形式其实是制约了工厂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有一部份领导者本身就是老板在创业初期的功臣和亲戚,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会居功自傲,进而引发思想僵化,不思进取,于是会对对于新的管理模式抵触或是消极怠懈,也有可能拉帮成伙,成为管理中的一个难点。
其次是这种粗放的管理模式本身就使企业无法达到一种制度化和人性化的管理,从而制约着企业的整体的提升,中国有句古话叫“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企业没有制度化,根本就无法达到一定的高度,但是有了制度不等于万事大吉,还有一个制度的执行,怎么执行,要体现人性化的执行还要让大多数职工认可,就成为一个重中之重,大多数的职工对待工作根本就不可能有思想上的自觉性和行动上的自律性,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过程,所以必需要以完整的制度化来规范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在制度化的同时加以人性化的执行,赏罚分明,公正、公平才能使职工对工作产生责任感和自豪感,这种责任感和自豪感又会使职工对工厂产生归属感,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前进的动力。
说到工厂的人性化,不能不让我想起美国人对中国关于人权方面的指挥,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我见过很多企业没有星期日,没有节假日,每天晚上加班深夜,没有加班费,没有补助,很多工人无法享受应得的社会保险,在我们的会计制度核算中有一项国家规定,那就是每个企业要把全年销售总额的百分之十四提取出来做为职工福利,然后以不同的形式发放给职工。可有多少工厂的职工享受了这个福利呢?但是我们国家确实有这个规定。我们国家还有一个很搞笑的是规定:听起来真的是前后矛盾,那就是这部分福利如果没有用或是没有用完,可以转增为企业的资本公积。换句话说如果你不发给职工,就可以留作自己工厂用,并不犯法,我们国家也没有任何部门检查这个支出是否用于了福利支出,这其时说穿了是一种明目张胆的国家支持的剥削,如果《会计法》这样子规定,这部分的福利如果没有用于职工的支出,那么就请一分不少的上缴国家税收,我想还有哪几个工厂不肯给工人享受这个福利。还有哪几个老板肯把这部分的钱白白的拱手让给国家,大家一起享受福利最起码自己
还有一份,一点不享受白白拱手送给国家,我想这些老板是没有这么好的思想的。什么是人性化,这就是人性化,让职工享受应享受的权利,尽应尽的义务。没有权利何谈义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年都有大批的大学毕业生挤着要考公务员的道理,因为只要你为国家工作就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一切权利和义务,我有朋友在国家部门工作,家里大大小小的东西单位全都会发,就连上厕所的卫生纸也会发到,多么具有人性化的单位啊。我非常非常的想去这种单位工作。相反,为其他工厂公司,特别是那些个人工厂工作,连工作服都不肯发一件。所有的职工的只有为工厂卖命吃苦的义务,而没有享受一点阳光温暖的权力。所以大家(包括我)都想为国家工作,成为公务员,享受着社会主义的阳光雨露的滋润。就这方面的社会问题工厂的责任是一部分,职工个人的原因也是一部分,国家的制度监管不到位也是一方面的原因。就这方面的社会问题工厂的责任是一部分,职工个人的原因也是一部分,国家的制度监管不到位也是一方面的原因。很多职工没有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中国的很多工厂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含量不高,但需要大量的廉价的工人,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改革开放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一方面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为工人的大量流动提供了便利,这种流动的便利使工人本身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少了约束,少了约束的责任和道德就会下降,加之没有继续的教育,形成恶性循环。但是这种生产模式和社会现状为剥削提供了温床。
工厂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当他成为一个工厂的时候就已经不再是个人的,而是社会的一部分,任何的一部分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当每一个工厂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做尽到应尽的责任时,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可持续发展便不再是一句空谈,整个社会的进步也不是再一句空谈。
第二篇:中小企业工厂的发展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工厂的发展及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工厂的健康发展,在这里略举几点,供企业参考。
工厂要考虑可持续性发展
首先工厂要有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这个项目从哪里来,从领导者和管理层的导向来,也就是管理层的指挥棒要指到哪里。这就需要管理层具有极强的前瞻性。这个发展的前瞻性从哪来,是从管理层对市场极度敏锐的观察和判断而来。管理层的这种思维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市场的打拼中,坚持不懈的学习中和对大量有用信息的处理中得来的。整个管理层需要具有大量的新鲜的血液和极大信息容量才能做到这一点,但我们的许多工厂没有,几十年如一日的模式,几十年如一日的老面孔。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
这和领导者本身的学识和后来的继续学习不够有很大的关系,这些在当年脱颖而出的成功人士,现在是有的人没时间,有的人没想法,有的人没这个基础,不一而足,有的人本身就有小富即安的意识在作祟,想想当年白手起家,辛苦打拼到今天:有车子、房子、有票子„„也算是成功人士,整个身心也得到满足,这个思想上的满足和放松,也会导致对整个工厂进一步发展进取的放松。
其次是很多工厂的人才的后续培养不够,不肯投入。但没有投入怎么会有产出,在这一点上,很多工厂是短视的,不肯也不愿意为职工的后续培养投入资金。我们知道在企业会计核算中有这样一项国家规定,那就是工厂要把全年的销售总额的百分之二拿出来作为工厂员工教育培训经费,但是有多少工厂做到了为职工安排合理的培训,又有多少职工享受到了这一应得的培训?其中部分想上进的职工,只能自己花钱买单,把这种培训变成了个人的事,变成了与工厂无关的事。
很多工厂在招人的时候都希望招有工作经验的,都想着别的工厂为自己培养现成的职工,那么那些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就永远没有工作经验,永远都是一个新手。我们的工厂就如同吃甘蔗一样把最甜的部分吃完了,那么职工怎么办?工厂怎么办?从上到下所有的职工包括管理层没有可供进一步发展的资本,还怎样可持续发展呢?有些老板宁可一夜麻将输掉10万,也不愿意为职工报销几百元钱的学费,这是一种极度的社会责任的缺失。几十年如一日的老板,几年如一日的职工,怎么能进步?怎么能持续发展?
关于工厂内部的管理
很多工厂的管理上也有很大的问题。有不少工厂本身就是家庭作坊出身,做了十几年了仍然沿袭着家庭式的管理方式,老婆孩子齐上阵,你也有权说话,我也有权做决定,大家都是职工惹不起的人物,老板早上说东,老板娘晚上说西,职工无所适从,不知道听谁的好。这种管理方式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在工厂最初的雏形阶段,这种模式无疑是最好的模式,因为无论是从人力物力的节约还是经验的形成,都是极好的。但到了一定的规模,这种形式其实是制约了工厂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工厂内有一部份管理者本身就是老板的亲戚和在创业初期的功臣,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会居功自傲,进而引发思想僵化,不思进取,于是就会对于新的管理模式抵触或是消极懈怠,也有可能拉帮结伙,成为管理中的一个难点。
其次是这种粗放的管理模式本身就使企业无法达到一种制度化和人性化的管理,从而制约着企业的整体的提升。中国有句古话叫“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企业没有制度化,根本就无法达到一定的高度。但是有了制度不等于万事大吉,还有一个制度的执行问题。怎么执行?要体现人性化的执行,还要让大多数职工认可,就成为一个重中之重。大多数的职工对待工作不可能自发地有思想上的自觉性和行动上的自律性,这是社会的一个客观现实,所以必须要以完整的制度化来规范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在制度化的同时加以人性化的执行,赏罚分明,公正、公平,才能使职工对工作产生责任感和自豪感,这种责任感和自豪感又会使职工对工厂产生归属感,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前进的动力。
说到工厂的人性化,不能不让人联想起美国人对中国关于人权方面的指责,我们自己也要反思一下。现实中,很多企业没有星期日,没有节假日,晚上加班到深夜,没有加班费,没有补助,很多工人无法享受应得的社会保险。在我们的会计制度核算中有一项国家规定,那就是每个企业要把全年销售总额的百分之十四提取出来作为职工福利,然后以不同的形式发放给职工。可有多少工厂的职工享受了这个福利呢?
什么是人性化,这就是人性化,让职工享受应享受的权利,尽应尽的义务。没有权利何谈义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年都有大批的大学毕业生挤着要考公务员的道理,因为只要成公务员就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一切权利和义务。而去其他工厂公司,特别是一些私营工厂工作,有的连工作服都不肯发一件。职工只有为工厂卖命吃苦的义务,而很少享受阳光温暖的权利。
就这方面的社会问题,工厂的责任是一部分,职工个人的原因也是一部分,国家的制度监管不到位也是一方面的原因。很多职工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中国的很多工厂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含量不高,但需要大量的廉价的工人。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改革开放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一方面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为工人的大量流动提供了便利,这种流动的便利使工人本身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少了约束,少了约束的责任感和道德就会下降,加之没有很好进行继续教育,形成恶性循环。
工厂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当它成为一个工厂的时候就已经不再是个人的,而是社会的一部分,任何的一部分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当每一个工厂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尽到应尽的责任时,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可持续发展便不再是一句空谈,整个社会的进步也不再是一句空谈。
第三篇:学校后勤管理存在问题
请各单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总结本单位的校园后勤及校园内商场、超市(含小卖部)管理和教师周转房等3个方面的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1.由于学校食堂承包给第三方,在管理方面工作人员人手不足。食品食物进货、采购、加工等环节都是承包方,学校没有营养师,饮食质量有待提高,学校只起到监督食品安全作用,没有办法实施各环节的操作,管理盲区和难度大,食堂从业人员业务水平有待加强培训,年纪偏大,对各项要求执行不到位。且目前只有一间食堂,没有校内良性竞争机制,食堂在执行承包协议中条款大打折扣。
2.校园内目前有小卖部一间。管理经营属于承包方,迫切需要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需要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或抽查食品的生产日期等,散装食品进校园也需要生产许可证和贴标签等。
3.校医问题。学校现有2000多个学生,住宿生1500多人,需要配备3名校医,后期医疗保障严重不足,特别是晚上住宿学生生病问题,没有校医值班,安全隐患相当大。
4.教师周转房。学校现有原理工学校教师宿舍一幢作为新入职教师暂住,因学校现有教职工接近200人,年轻教师需要周转房量大,目前无法满足一人一间,在水电安全管理方面缺少工作人员,学校有电工2人,一人负责管理教学区,一人负责宿舍区,工作量也大。校园现有面积135为亩,清洁阿姨年纪全部是60岁以上偏大,人手严重不足,公共卫生得不到保障,各项配套设施也无法满足教职工使用。
第四篇:精神疾病管理存在问题(推荐)
严重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7.5﹪,严重精神障碍患病率(15岁以上人群)为1﹪.我县有918060常住人口,按此计算,约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9180名。按10﹪肇事肇祸率计算,我县应有肇事肇祸倾向患者918名。目前我县在册4839人,患病报告率为5.38‰;管理率95.7﹪,规范管理率94.98﹪,服药率63.12﹪;危险性评估3级以上7人,危3率 0.16%。开展联合排查截至今日,全县新增613人; 存在问题:
1、患病报告率低, 患病报告率为5.38‰;国家要求为不低于6‰;排查难,发现难。
2、随访存在问题:1)、危险性评估形同虚设:个别单位及协助监护人未能及时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存在不面对面随访、敷衍了事等不负责任行为。2)、随访不规范:基本情况掌握不够全面细致,特别是对在管病人及新发现病人的危险性评估分级不准确,危险性评估3级人数少,未能防范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危险性评估没有起到任何作用。3)、随访难度大(拒绝随访); 4)、随访工作量大:基本上每个基层单位只有一位工作人员管理辖区内的所有病人;部分资料未能如期录入系统。
3、监护工作机制不健全:监护人、协助监护人未履行职责做好日常督促患者服药、定期复诊和居家康复工作,及时报告患者异常危险行为。协助监护人督促服药,报告危险行为。监护人不能履行监护责任原因:1.监护人因年龄和身体等因素导致监护能力弱;2.患者身边无监护人照料或共同居住等;3.患者家庭经济困难,监护人无心照顾或管束。
4、基层无专职或兼职精防医生。
5、治疗费用难以保障。很多精神病人家庭经济条件困难,难以长期服药治疗,监护工作压力大。
6、个别镇未开展联合排查。
7、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人员工资未能保障。
8、我县在册4839人加上目前新增613人,合计5452人(实际上各镇排查完后不止此数),要在7月15日前甄别复查确诊完成,任务艰巨;联合排查专班经费欠缺,精神科职业医师欠缺,导致患者甄别复查确诊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工作建议:
1、尽快下拨联合排查专班经费。
2、配合公安大排查,做好信息采集录入。充分发挥各镇排查工作专班作用,对疑似患者进行全面深入的甄别复查确诊,对前一阶段排查、录入情况和数据进行梳理,查漏补缺,逐步提高数据质量并完善相关档案和资料,确保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分门别类纳入卫计、公安信息系统。
3、按照分级管理要求,实行动态分级管控。加强患者随访管理工作。
4、协助建立关爱小组,保障管控力量,基层精防医生要做好随访和指导。
5、加大财政投入,落实肇事肇祸行为及倾向严重精神患者管控和医疗救治经费。
6、加强工作人员保障,推进基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的人员合理配置。
7、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以及乡医、村医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综合能力。组织分工明确细致,充分发挥协调统筹作用。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8、启动转岗培训,为基层配置专职精防医生。
9、未开展联合排查的乡镇尽快开展工作。
10、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管理人员工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专班工作。
第五篇: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
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
摘要:........................2一、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21.1 应用缺乏总体规划。盲目随潮流..........2
1.2企业内部采用分权管理促成小利益集团..............2
1.3信息化均衡问题..................2
1.4资金问题...............31.5环境问题...............3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采取的措施、...............32.1消除认识误区,转变观念................3
2.2重视首期准备工作.....................3
2.3选择适合企业的通过管理软件...............42.4要培养一个真正的CIO..............4
2.5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4
摘要:
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全球化竞争时代的生存之道。文章通过对我国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我国企业信息化问题的方法。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
1.1 应用缺乏总体规划。盲目随潮流
信息化在我国企业管理领域应用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ERP/MRPII思想理念的形成时间不长,传入国内时间较短,原来并未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其在工业发达国家成功应用实施,因而被当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工具甚至是治疗企业管理的“灵丹妙药”,成为炒作的热点。有些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没有深入学习研究ERP/MRPII的思想哲理,只是看过几篇报道,听几次讲座或同行介绍,未能全面、准备了解和掌握ERP/MRPII的实质,以为买来软件装上就行了。一时间,ERP/MRPII走南闯北,遍地开花。当然,企业必须与时俱进,才不至成为时代的弃儿。但ERP/MRPII并非是任何时候对企业都是灵丹妙药,能够药到病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宜地应用。否则只能是赔了夫人折了兵。根据我国有关方面调查,在两次企业管理信息化热潮中,我国企业在应用MRPII已经投资80亿元人民币,但是应用成功率只达到10%,达到预期目标的更是廖廖无几。此外,还有大批企业组织开发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几乎无一成功,甚至中途流产。
1.2企业内部采用分权管理促成小利益集团
我国多数企业内部采用的分权管理方式,其最大缺陷就是容易促成企业内部产生许多不利益集团。在信息加工和传递过程中。各部门为维护本集团的局部利益,对信息不免加以选择和控制,发生干扰信息的利己性行为,从而导致信息失真。比如企业内有些单位虚报产量和库存,有些单位隐瞒与协作单位发生的经济往来信息。我国企业内部的另外一种承包管理方式是纵向逐级承包,它使各级承包都都成为了相对独立的利益实体。这种管理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级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但出于维护自身利益,各级承包者都存在有对与自己利益相关的生产和经营信息进行隐瞒和造假的可能性和机会。这些出于利己动机的信息干预与篡改行为,使得原始信息的真实性大大降低,而对于输入的这种经过篡改和修正了的“原始”数据,计算机是分辨不出真假来的。
1.3信息化均衡问题
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发展极不均衡,效益好的企业,比如合资和外资企业,由于
市场压力大,加上国外母公司的影响,一般来说信息化开发得不法之还算可以,但也往往只是在销售和财务方面。而大量的企业由于效益一般,领导也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的作用,缺乏统筹规划,在信息化方面甚至都还没起步。
1.4资金问题
有的中小企业想走信息化的道路。但是他们没有大型国有企业那样的雄厚实力,资金投入捉襟见肘。同时早于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太昂贵,中小企业承担还没起,还有是软件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后续服务跟不上,大多数企业在前期购置基本硬件设置时资金可以及时到位,但随着对信息化程序要求的提高,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多,资金投入就越来越困难。
1.5环境问题
虽然网络系统的发展带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但是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支付手段和配送体系的滞后等瓶颈的存在,使企业认为还不是投入信息化的最佳时机。这也导致了市场竞争不够激烈。并没有到所谓的“生存或死亡的选择”。由于大环境的影响,有些企业加速信息进程的意愿在很多时候既不强烈也不普遍,而且很多时候还是错误的认识。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采取的措施、2.1消除认识误区,转变观念
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要让领导层对信息化给予正确理解和足够重视。信息化不是赶潮流,更不是一个门面,而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有效的工具,应该加大应用与信息建设上的调入。当然,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不是简单地上几个项目,购置几台机器就能实现的,它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在建设过程中要避免以下几个方面错误认识:认为购置几台计算机硬件、运用一些基本的应用软件就是实现信息化;,认为信息化就是普及电脑;认为网络联通后就等于实现信息化;认为信息化建设项目能立竿见影带来效益;认为信息化能解决一切问题;为实现信息化而信息化我们特别需要克服长期以来那种重硬件轻软件、忽略资源与应用的现象,扎实地从基本数据、基本流程、基本程序做起。
2.2重视首期准备工作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要明确企业目标和理清企业内部商务关系,弄清部门间哪些信息需要共享,哪些部门需要获取外部的知
识或信息,哪些信息需要向外发布和宣传,哪些信息需要保密等等这些企业真正的需要。寻找到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吸取其他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做到有的放矢。
2.3选择适合企业的通过管理软件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更强调快速反应及时调整,没有一套先进的管理软件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是很难做到的。但是,从市场细分的角度,我们也发现,目前市场上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类产品始终较为缺乏。不是系统模块的复杂度较高,就是价格令中小企业望而生畏。对于业务流程相对简单、应用需要相对单
一、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来说,不可能选择使用那些系统复杂度高、使用难度大、价格高的产品。从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信息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来看,适合中小企业的管理软件,应该具备如下特点:一是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二是由于中小企业没有太多甚至根本没有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因此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类产品必须是便于使用的产品;三是中小企业的资金相对有限。因此他们在IT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上相对大中型企业较慢。所以一方面要求针对他们的产品要在价格上更具有合理性,同时在技术上更要着重考虑选择标准化的方向;四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变化和速度显得更加突出,因此如何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不断变化的应用需要,是针对中小企业的产品供应商需要考虑的,这就要求产品在系统设计上必须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同时具有快速实施的特点。
2.4要培养一个真正的CIO
CIO是企业首席信息官或信息主管,他的角色和定位必须是走出计算机中心、信息中心的,他就是一把手,必须透彻了解本企业的情况,充分了了解社会资源,同时善于把握高层意图,并参与影响决策,实在地、具体地、细致地带领团队推进工作。
2.5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思想的核心,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因此,除了企业要有领导者的高度重视外,企业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队伍,成为企业信息化的骨干,他们既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本领,又具有为管理服务、为经营服务的理念;既善于学习,又勇于实际。这样可以使每个员工都既是信息化的应用者,又是信息化的推动者,从而使企业信息化获得真正的、持久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