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帮扶工作制度
帮扶工作制度
一、深入调研,摸清底数。帮扶单位主要领导每年去扶贫不少于四次,深入帮扶村调研,摸清底数。
二、认真分析,理清思路。帮扶单位主要领导认真分析贫困原因,理清扶贫帮困工作思路。
三、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在摸清底数,理清思路的前提下,团结群众,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带领群众,团结一道苦干巧干,按照既定的扶贫工作思路抓好落实,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扶贫思路,使其尽快脱贫。
四、加强协调,多办实事。帮扶主要领导与派驻干部一道,协调帮扶组织和社会力量,筹措资金、物资尽最大努力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需困难。
五、齐心协力,为民解困。帮扶领导班子每人定时帮助贫困户。生活上关心、家庭上照顾。
六、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帮扶单位所有同志每年轮换去扶贫,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帮助出注意、想办法,为扶贫帮困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七、帮扶单位与帮扶村结合,互助联动。在做好农村扶贫帮困工作的同时,按照地区统一部署,积极做好社区共建工作。理清工作思路,协调共建共同开展工作,为帮扶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第二篇:结对帮扶工作制度
结对帮扶工作制度
做好结对帮扶工作,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党支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一、把结对帮扶工作列入党建工作的议事日程,明确责任人,确定工作目标,制定长期的工作计划,建立专项台帐。
二、加强对帮扶工作的分类指导,经常组织开展有关帮扶工作的情况交流和方法研讨,切实提高实效,要根据实际发展,不断修正与完善帮扶策略,实行动态管理,滚动发展。
三、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督促检查,对效果明显,有广泛推广价值的成功经验,及时总结,树立典型。对新增贫困对象及时明确帮扶人员,制订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使帮扶工作有序推进。
四、建立考核与奖励制度,大力表彰奖励先进的单位和个人,并在实际的操作中不断加以完善,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五、积极开展关怀式帮扶。建立贫困党员和困难群众“最低生活补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对贫困党员和困难群众的帮扶制度化,使无生产能力的贫困党员和困难群众得到生活保障,感受到党的温暖。
六、开展分类帮扶。对无能力、无条件脱贫致富的党员和群众,进行物质和资金等帮扶;对有能力但无技术、无信息、无项目的党员和群众贫困户,采取及时送技术、送信息,帮助选好项目等措施,使其尽快致富;对有能力、有技术、有项目但无启动或周转金的,要通过提供信用担保、项目论证,帮助解决资金问题,使他们依靠项目、技术尽快致富,使党员在发展生产力方面起到先导和表率作用。
第三篇: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制度
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制度
一、公司工会为困难职工帮扶责任部门,负责每年对公司员工进行一次生活状况调查,并建立困难职工档案,直接受理困难职工的帮扶申请。
二、帮扶的内容:
1、为困难职工提供困难救助、法律咨询、信访来访接待等方面的援助;
2、元旦、春节期间对困难职工进行一次走访慰问;
3、对因病住院的员工进行探望慰问。
三、困难职工帮扶条件:
1、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
2、因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重大损失;
3、因本人或家庭成员痪大病造成家庭困难;
4、子女考取大专以上普通高等院校,其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法支付子女上学所需费用。
四、申请程序:
1、由职工本人或直系亲属向公司工会提出申请,并同时出具有关证明;
2、工会负责对困难职工真实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签署意见报公司负责人审批或向县总工会帮扶中心申请救助,如属一般性生活困难,则由企业工会按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办理;
3、确定帮扶方式和帮扶金额进行帮扶。
五、资助标准:
1、凡因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重大损失的,一次性给予500至5000元救助;
2、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每季度视情给予300至500元的定期补助金;
3、因本人或家庭成员痪大病造成家庭困难的,一次性给予500至5000元救助;
4、子女考取大专以上普通高等院校,其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法支付子女上学所需费用的,一次性给予2000元补助。
六、资金来源:
1、公司行政和上级工会拨款;
2、公司工会经费注资;
3、员工及有关部门的捐助。
第四篇:工会帮扶工作站工作制度
帮扶工作站工作制度
一、工作职责
1、推进构建救助、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帮扶工作格局,向困难职工提供方便、快捷、及时的帮扶服务。
2、面向基层、服务职工、公开公正、尽力而为、救急济困、促进就业、依法维权。
二、具体职能
1、建立本区域范围内的困难职工档案并录入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负责对申请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子女上学救助的困难职工(农民工)进行入户调查、资料收集、网络建档、初审上报等工作。
2、积极配合市总工会和区工会办事处完成各项帮扶任务,根据帮扶职能及时向帮扶对象提供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助学救助等,严格资金使用发放程序,帮扶资金发放须报请区工会办事处审批,实行实名制签领制度,确保资金用在需要帮扶的对象上。
3、开展职业培训。对需要技能培训的帮扶对象进行登记,根据需求进行分类,积极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市总工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岗位培训。
4、开展职业介绍和创业服务。组织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参加上级工会或相关部门举办的促进就业招聘会和用工洽谈会;帮助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下岗职工、返乡创业农民工申请工会创业小额贷款贴息
5、开展信访接待、法律援助。接待和处理职工来访来信,为来访职工(农民工)提供工会、劳动法律法规、政策方面的咨询服务,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将矛盾处理化解在基层;协助有关部门帮助困
难职工和农民工进入低保、参加社会保险等;对集体来访信访和较难处理的矛盾纠纷及时报告上级工会。
6、完成市总工会和区工会办事处交办的各项工作。
三、帮扶对象
会员隶属关系在本级工会管辖范围内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职工或农民工即为帮扶工作站帮扶对象。
1、困难职工或农民工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我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上50%的;
2、家庭人均收入虽略高于上述标准,但因天灾人祸、重大疾病、下岗失业等影响了正常生活,经相关部门和有关证明材料证实的困难职工家庭;
3、因合法权益被侵害,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需要法律援助的职工或农民工。按照先建档、后帮扶的原则,帮扶对象的困难档案必须录入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建档以家庭为单位,双职工均符合建档条件的,以其中的一方为建档对象。如职工一方或双方所在单位已建工会且该工会隶属关系不在本辖区的,由职工本人直接向所在单位工会提出帮扶申请,本级工会帮扶站不得受理该职工的申请。
四、申请与审批程序
1、申请:由申请人向所在乡镇、街道(社区)工会帮扶工作站提出书面救助申请,填写《困难职工档案调查表》,并提供家庭成员身份证复印件、医疗费用单据、必要的大重病病史材料、受灾或遭受意外事故情况资料、子女考入高校通知书(申请助学救助时提供)、家庭成员收入情况等相关证明。
2、审核:乡镇、街道(社区)工会帮扶工作站会同村(居)委会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初审意见,对初审符合条件的救助申请,按要求进
行网络建档,并由乡镇、街道(社区)工会和村(居)委会在申请人书面救助申请上加盖公章后,报区工会审核。
3、公示:区工会审核通过后,在申请对象居住地进行公示一周,接受群众监督。
4、审批发放:经公示无异议的,区工会签署审批意见,确定救助金额,由乡镇、街道(社区)工会帮扶工作站按照实名制签领制度,具体发放救助。审批发放后,实名制签领表原件和困难职工原始纸质档案保存在区工会,由区工会统一将帮扶救助信息录入帮扶工作管理系统,乡镇、街道(社区)工会帮扶工作站根据工作需要保存相关资料的复印件。
五、帮扶救助标准
生活救助标准:一般为500元,一年最多不超过2次。
医疗救助标准:为1000—2000元,一年最多不超过2次。经各类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商业医疗保险理赔后,个人实际承担的自负和自费医疗费用之和超过3000元的,按照1000元的标准给予救助;个人实际承担的自负和自费医疗费用之和超过4500元的,按照1500元的标准给予救助;个人实际承担的自负和自费医疗费用之和超过6000元的,按照2000元的标准给予救助;个人实际承担的自负和自费医疗费用之和不足3000元的,按照生活救助标准予以救助。相关费用的认定需提供住院医疗费用结算单或自费购药票据,以上费用的计算周期为本人提出医疗救助申请之日起前12个月内所产生的费用。申请人再次提出救助申请的,前次救助已认定的自负和自费医疗费用不予重复认定。助学救助具体按照当年市总工会下发的关于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的有关文件要求执行。以上各项帮扶救助标准将根据帮扶资金筹集情况、经济形势发展情况和物价变化情况,由市总工会适时统一调整。
第五篇:工会帮扶工作站工作制度
帮扶工作站工作制度
一、工作职责
1、推进构建救助、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帮扶工作格局,向困难职工提供方便、快捷、及时的帮扶服务。
2、面向基层、服务职工、公开公正、尽力而为、救急济困、促进就业、依法维权。
二、具体职能
1、建立本区域范围内的困难职工档案并录入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负责对申请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子女上学救助的困难职工(农民工)进行入户调查、资料收集、网络建档、初审上报等工作。
2、积极配合市总工会和区工会办事处完成各项帮扶任务,根据帮扶职能及时向帮扶对象提供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助学救助等,严格资金使用发放程序,帮扶资金发放须报请区工会办事处审批,实行实名制签领制度,确保资金用在需要帮扶的对象上。
3、开展职业培训。对需要技能培训的帮扶对象进行登记,根据需求进行分类,积极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市总工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岗位培训。
4、开展职业介绍和创业服务。组织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参加上级工会或相关部门举办的促进就业招聘会和用工洽谈会;帮助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下岗职工、返乡创业农民工申请工会创业小额贷款贴息
5、开展信访接待、法律援助。接待和处理职工来访来信,为来访职工(农民工)提供工会、劳动法律法规、政策方面的咨询服务,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将矛盾处理化解在基层;协助有关部门帮助困难职工和农民工进入低保、参加社会保险等;对集体来访信访和较难处理的矛盾纠纷及时报告上级工会。
6、完成市总工会和区工会办事处交办的各项工作。
三、帮扶对象
会员隶属关系在本级工会管辖范围内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职工或农民工即为帮扶工作站帮扶对象。
1、困难职工或农民工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我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上50%的;
2、家庭人均收入虽略高于上述标准,但因天灾人祸、重大疾病、下岗失业等影响了正常生活,经相关部门和有关证明材料证实的困难职工家庭;
3、因合法权益被侵害,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需要法律援助的职工或农民工。按照先建档、后帮扶的原则,帮扶对象的困难档案必须录入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建档以家庭为单位,双职工均符合建档条件的,以其中的一方为建档对象。如职工一方或双方所在单位已建工会且该工会隶属关系不在本辖区的,由职工本人直接向所在单位工会提出帮扶申请,本级工会帮扶站不得受理该职工的申请。
四、申请与审批程序
1、申请:由申请人向所在乡镇、街道(社区)工会帮扶工作站提出书面救助申请,填写《困难职工档案调查表》,并提供家庭成员身份证复印件、医疗费用单据、必要的大重病病史材料、受灾或遭受意外事故情况资料、子女考入高校通知书(申请助学救助时提供)、家庭成员收入情况等相关证明。
2、审核:乡镇、街道(社区)工会帮扶工作站会同村(居)委会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初审意见,对初审符合条件的救助申请,按要求进行网络建档,并由乡镇、街道(社区)工会和村(居)委会在申请人书面救助申请上加盖公章后,报区工会审核。
3、公示:区工会审核通过后,在申请对象居住地进行公示一周,接受群众监督。
4、审批发放:经公示无异议的,区工会签署审批意见,确定救助金额,由乡镇、街道(社区)工会帮扶工作站按照实名制签领制度,具体发放救助。审批发放后,实名制签领表原件和困难职工原始纸质档案保存在区工会,由区工会统一将帮扶救助信息录入帮扶工作管理系统,乡镇、街道(社区)工会帮扶工作站根据工作需要保存相关资料的复印件。
五、帮扶救助标准
生活救助标准:一般为500元,一年最多不超过2次。
医疗救助标准:为1000—2000元,一年最多不超过2次。经各类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商业医疗保险理赔后,个人实际承担的自负和自费医疗费用之和超过3000元的,按照1000元的标准给予救助;个人实际承担的自负和自费医疗费用之和超过4500元的,按照1500元的标准给予救助;个人实际承担的自负和自费医疗费用之和超过6000元的,按照2000元的标准给予救助;个人实际承担的自负和自费医疗费用之和不足3000元的,按照生活救助标准予以救助。相关费用的认定需提供住院医疗费用结算单或自费购药票据,以上费用的计算周期为本人提出医疗救助申请之日起前12个月内所产生的费用。申请人再次提出救助申请的,前次救助已认定的自负和自费医疗费用不予重复认定。助学救助具体按照当年市总工会下发的关于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的有关文件要求执行。以上各项帮扶救助标准将根据帮扶资金筹集情况、经济形势发展情况和物价变化情况,由市总工会适时统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