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巴彦县发展县域经济建设新农村纪实[5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16:2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黑龙江巴彦县发展县域经济建设新农村纪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黑龙江巴彦县发展县域经济建设新农村纪实》。

第一篇:黑龙江巴彦县发展县域经济建设新农村纪实

黑龙江巴彦县发展县域经济建设新农村纪实

巴彦县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的腹地,松花江中游北岸,幅员3137.7平方公里,下辖18个乡镇、116个行政村,全县现有人口70万。巴彦县开发较早,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系女真人发祥地,“巴彦”一词取自满语“巴彦苏苏”,即“富贵的村庄”的意思。全县“三山一水六分田”,这里土质膏腴,物产丰饶,资源丰富,山川秀美,生态优越,农业特别发达,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商品猪、商品鱼、大豆出口基地县和秸秆养牛示范县,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和黑龙江省的粮食生产先进县。

在过去的一年里,巴彦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强工兴农,加快发展,振兴巴彦。他们提出了“工业强县”、“农牧富县”、“开放活县”、“和谐兴县” 的奋斗目标,通过大力发展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工贸并举和劳务输出等产业,全县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都取得了新的显著成绩。其中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3亿元,同比增长14.5%,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1.4个亿,同比增长2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188元和4616元,同比增长14.1%和16.8%。2007年巴彦县还获得了“全国生猪生产调出大县”的荣誉称号并获得了国家的1500万元资金奖励。回顾过去的一年,巴彦县主要抓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全面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大力度进行招商引资,县域经济质量和效益增长明显提升。

巴彦县的领导充分认识到,只有发展工业,走工业化的路子,才能使县域富强,才能让农民增收,才能使农业更好地增值并让广大的农村受益。为此,巴彦县确定了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对全县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区四镇五大经济板块”的总体布局,即优先集群、集约发展工业经济,通过工业拉动农业产业化,同时发展粮食经济、牧业经济、商贸经济、加工经济、劳务经济五大经济板块。2007年巴彦县积极完善了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工业园区集中,先后有66个项目落户巴彦县,到位资金

5.15亿元。其中广西南华糖业、哈尔滨东北精密轴承和国能生物发电等诸多国内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巴彦县。与此同时,巴彦县坚持“放手、放开、放活”的原则,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去年实现增加值18亿元,占全县工商税收的85%,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7年巴彦县总共投入1.65亿元的新农村建设资金,实施

了“十项惠农工程”,发展了“五大产业”。即标准化发展粮食产业,全县种植优质玉米230万亩,绿色水稻30万亩,粮食总产达到34.99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被评为全粮食生产先进县。规模化发展畜牧业,巴彦县积极落实国家的生猪的补贴政策,有效调动和保护了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生猪、黄牛和家禽的饲养量分别达到180万头、18万头和1140万只,牧业产值实现20亿元,增长9.4%。特色化发展“一村一品、一屯一品”产业,组织化发展劳务产业,实施劳动力转移“阳光爱心输出工程”、劳动力培训“雨露计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政府推行“一条龙”的服务工作机制,全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3万人,创收7亿元。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巴彦县的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全力改善民生,建设“和谐巴彦”有了新的突破。

巴彦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切实解决关系全县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县里先后实施了“民本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民安工程”。2007年总计铺设道路45条,新建一个自来水厂,电网改造、客运站建设和县中心敬老院建设均取得了突出成绩;文化广场、社区文化和乡村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新建了巴彦县中心医院,并初步构建了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完善了《巴彦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37个专项预案,公共安全应急体系进一步健全;通过农村治安防控体系的推广,全县社会治安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完善基层信访工作,进一步畅通了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巴彦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巴彦县政府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及时向县政协通报施政情况,主动听取社会各届人士的意见,深入实施《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不断健全民主决策和政务公开制度,切实加强了法治政府的建设,通过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全民法制意识明显增强,政府机关作风不断改进,政府服务效能进一步加强。党的十七大代表、县委书记张丽娜在谈到巴彦县未来的发展时总是如数家珍、充满信心。

展望2008年,巴彦县正在以党的十七大代表、县委书记张丽娜为代表的县委一班人的带领下,励精图治,奋力前行,为建设社会和谐、山川秀美的新巴彦而努力前行。

第二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新农村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新农村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新农村

--市农村能源工作推进会议上的发言

我们乡位于市区近郊,总覆盖面积80多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34,336亩,果树面积5,250亩。现有农户4,045户、农业人口15,569口人,共有8个行政村。作为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乡,我们按照改善村屯卫生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新农村的发展思路,把农村能源沼气建设项目列为全年工作的重点之一。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国债项目资金,申请到了2006年沼气国债建设项目,今年完成8立方米沼气池“一池三改”任务980个。目前,沼气池建设项目已全面展开,各项配套工作也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把我们的工作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做以汇报:

一、广泛宣传、加强引导,增强农民对沼气项目建设的了解和认识

为了更好地发挥农村能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使沼气池建设真正能为老百姓解决最实际的问题,我们加大了抓好这项工作的力度,做了精心细致的安排和部署。一是成立了沼气项目建设组织机构、制定了沼气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组织机构。由乡长亲自抓,副乡长具体负责,农业各部门人员和各村两委班子成员密切配合。制定并下发了《红星乡沼气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下设沼气建设办公室,实行了专人专管。同时沼气项目建设的完成情况,与各村两委班子成员年末工资紧密结合,极大激发了村两委班子沼气建设的热情。西太村主任张殿礼率先建造标准化沼气池,为村民示范、参观、学习,在全乡堪称典范。二是充分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宣传发动。各村利用村屯有线广播,开设了新农村建设沼气项目建设专题节目,每天定时播放。制作了10多幅宣传条幅悬挂在村屯显要位置,印制了500多份宣传单发放到各村民手中。通过深入实地细致的宣传动员,使广大农民群众认清了沼气项目建设在改善居住环境,建设美好家园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了农民对沼气项目建设认识。三是参观考察学习,积累了宝贵经验。乡政府新年伊始组织带领农技服务中心全体人员和各村主任、书记,专程到市健鑫科技有限公司、西郊乡,参观考察沼气建设和使用情况。通过到现场参观学习,让他们亲眼目睹到了实效,感受到沼气池真正能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农民对沼气池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二、结合实际、循环利用,把沼气建设项目与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紧密结合发展农村能源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还可以使农民能够用上高效、清洁的能源――沼气,实现“家庭环境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农业的良性循环。据测算,一个8立方米左右的沼气池,可满足一家3至4口人生活燃料的需要,相当于使用10~12瓶液化气,仅此一项,每户每年便可节约生活能源开支近千元。我们积极发展农村能源沼气建设,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年初乡政府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布署了沼气建设任务,要求各村在沼气池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农民的资金投入能力,不搞硬性摊派,不搞强制命令和一刀切,耐心细致地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努力引导好村民,使得他们主动投入沼气池建设当中。二是坚持沼气池建设与“一池三改”有机结合的原则。户用沼气池建设与改厨、改圈、改厕同步设计,分步施工。我乡建设的沼气池按照国债项目要求为户用8立方米标准。农民每年养3-5头猪即可解决沼气池的原料问题,而且发酵后的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是种植绿色无公害食品的优质肥料。我乡无公害青玉米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大量的沼渣作为有机肥为生产无公害甜粘玉米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坚持沼气池建设与净化农民的生活环境相结合的原则。沼气池的建设,对人畜粪便实行了无害化处理和有效利用,杜绝了养殖户粪便随意堆放,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身体健康的危害,是一项有利于老百姓的好事,我们一定把它办好。

三、典型示范、整体推进,掀起农民沼气池建设新高潮

近年来,我乡养殖业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农业和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之一,但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我们从实际出发,3月初,分别在养殖业发展基础较好的红太、西太、红星三个村新建三处“寒地太阳能辅助增温”沼气池进行示范。建成使用后,农民一传十,十传百,纷纷前来参观、咨询建设沼气的有关事宜,踊跃报名要求建设沼气池。为了大规模推广沼气项目建设。5月中旬,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先后在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朝阳村、红星村分别建成了“沼气综合利用示范一条街”,使红星乡广大农民足不出乡就能看到清洁沼气能源的综合利用,感受到沼气能源在促进农业增产,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中的巨大作用。截止到8月29日,全乡已建成寒地增温沼气池400个,其余的正在陆续施工中,到10月末即可全面完成。

四、科学设

计、跟踪问效,严把沼气池建设质量关

沼气从建设管理到维护使用,涉及到种植、养殖、厌氧发酵产物的综合利用等多项技术,综合性、技术性比较强。为了做到建一个、成一个、使用一个,达效一个,在建设之初,我们首先聘请了沼气池建设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我们制定的《红星乡“三位一体”或“四位一体”沼气建设标准》、《红星乡沼气建设检查验收标准

》等具体办法实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乡农技综合服务中心专人负责监督工程建设质量,监督施工单位合同完成情况。工程建设质量的跟踪检查、验收,保证了沼气建设的质量。其次为了便于管理,我们以户为单位,建立了沼气用户档案。对每个沼气池进行了编号,建立永久性的标志,并将给每个沼气用户配备了《沼气安全使用手册及挂图》、《沼气池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手册》等。第三是搞好跟踪服务。项目完工后,我们将开通沼气池服务、技术咨询热线电话,沼气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随时可以咨询,技术人员随叫随到,及时帮助解决疑难问题。由于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周到的服务,使广大沼气用户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增强,为更好地完成沼气国债项目建设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各位领导,我乡在户用沼气池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也开了个好头,取得了一点成绩,这与市农委和区里的领导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但与兄弟单位和上级的要求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以兄弟单位为楷模,全面落实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我乡沼气池建设,努力提高我乡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为早日把我乡建成经济兴、事业旺、政治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

第三篇: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 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 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

200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张店区农机局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省、市《关于加快农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结合全区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搞好指导服务,有力促进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全年共有17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目前全区已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17家,总资产 1107.2万元,从业人员383人,拥有大型拖拉机126台,小麦联合收割机39台,玉米联合收割机36台,免耕播种机17台,其他配套农机具219台套。新建库房30间,约1200平方米。现每个乡镇都建有农机专业合作社。

(二)主要类型和组建模式。张店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是由原有村级农机作业队联合农机大户、农机户等带机入股组建。全区成立的17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有16家是以村农机大院为依托成立的,1家是农机大户自发联合成立的。

(三)农机作业和收益分配情况。2009年,全区有8家合作社是在秋收前成立。合作社广泛开展机耕、机收、机播等综合性的农田作业服务。作业中实行统一签订作业合同、统一作业质量、统一价格标准、统一调度机械的四统一服务。积极采取订单作业、承包作业、一条龙作业,跨区作业形式,有效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和作业规模,共完成农田作业6.3万多亩,实现营业收入262.95万元,纯收入188万元。主要分配方式为按股金比例和单机核算两种分配方式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规范发展。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农机合作社建设列入了2009年新农村建设十项重点工程的内容,农机局把此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意见》,落实目标责任制,并按“五化”标准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

(二)优先扶持,引导发展。2009年,区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对新建村级农机合作社一个补助2-5万元,农民自发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一个补助0.5-2万元。农机局在农机购机补贴工作中,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大中型农具进行重点考虑、优先安排,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共优先安排大型农业机械30台。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挂牌落户、审验等业务办理,农机监理部门实行电话预约,上门服务。通过各项政策扶持和业务服务,极大促进了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三)强化示范,推动发展。把培育示范点作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重要切入点,选取了“班家农机合作社”等三处合作社作为示范点,通过组织村镇有关人员观摩学习,发挥典型示范点的带动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

(四)加强指导,促进发展。做好指导服务是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积极帮助合作社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在制度上协助完善,在管理上帮助规范,作业中帮助签订合同,通过指导服务使合作社在服务规模、规范管理、经济效益上不断发展。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成效

(一)有效地整合资源,提高农机利用率。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使各家各户的机具组合到一起联合作业,既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买不起大型机具又避免了重复购置,有效地整合了资源,提高了农机使用效率。

(二)发挥大型机械作用,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政策扶持,合作社大型机具数量不断增加,装备水平不断增强,机械结构更加优化,使农作物耕、播、收环节的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不断提高。在09年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机械作用,秸秆还田率达80%以上,有力的促进工作的开展。同时促进了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加快了劳动力转移,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

第四篇:黑龙江兴十四村新农村建设纪实(上)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12月17日电题:一个贫困移民村的共同富裕之路——黑龙江兴十四村新农村建设纪实(上)

新华社记者吴晓东、梁冬

黑龙江省甘南县音河镇兴十四村是一个贫困的山东移民村,多年来,在村党总支书记付华廷的带领下,艰苦创业、拼搏争先,紧紧围绕“农”字做文章,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途径,闯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农村经济产业化之路,把一个偏僻乡村建设成为拥有35家企业、1800多名员工、10多亿元总资产的“龙江第一村”。

不让一人掉队 走共同富裕之路

走进雪花飘舞的兴十四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宽敞的厂房、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一幢幢精美别致的花园别墅及展览馆、文化宫和绿化带,到处散发出浓郁的塞北城镇的现代风情。兴十四村党总支书记付华廷告诉记者,今年兴十四村的人均收入已达到一万三千多元,全体村民都可以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免费医疗、教育等福利待遇,实现了生活有保障,吃穿不用愁,走共同富裕之路的理想。

然而,这个村30多年前却是个生产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的“三靠村”。半个世纪前,付华廷的父辈们从山东临沂迁移到兴十四村。回顾当时的困苦年代,第一代垦荒人刘鹤亭的记忆依然历历在目:“那年代,我们住的是马架子茅草屋,吃的是菜渣馍馍和糊口粥,一件衣服穿四季,一年到头也挣不来几个零花钱。”

1972年,人们怀着对富裕生活的向往,推选当时只有23岁的付华廷为兴十四村党支部书记。上任第一天,他就向父老乡亲立下誓言,不让一户受穷,不让一人掉队,一定要带领大家过上共同富裕的好日子。

付华廷开始了农业机械化耕作的尝试。他偷偷摸摸地到周边城市去买零件往回背,边背边装,边装边买,村里终于有了第一台拖拉机,开垦出大片耕地。过去一个强壮劳动力最多能耕种40多亩地,使用拖拉机后一人能耕种2000多亩,效率提高了50多倍。

兴十四村的耕地原来全是沙土地,村民们形象地说:“破皮黄,漏水跑肥,不打粮。”如果不改土造田,就打不出粮食。于是,村里开始了改土造田的创举:全村青壮劳力,带上山东大煎饼,无论是在寒风凛冽的冬季还是烈日炎炎的盛夏,7年愚公移山式的苦干,硬是把4万多立方米河泥搬到了3300亩贫瘠的耕地里,把600多亩高低不平的沙土地变成了良田。

大规模的改土造田和机械化生产大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如今,兴十四村仅有2%的人从事农业生产,其他人员均在村办企业工作。全村116户村民都住进了花园别墅,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达100%。此外,村民们还享受着各种各样的福利待遇:不管大人小孩,每年补助100斤大米和50斤白面;65岁以上的老人实行退休制,每年可享受200斤大米、100斤白面的补助,每月还享受80元的补贴;村民享受农村合作医疗待遇,村民有了病,大部分医药费由村里报销;儿童入托、入学全部免费。

在第一代山东移民刘维良家,记者看到,宽敞的客厅里一尘不染,淡蓝色的真皮沙发和家庭影院,使人很难相信这是一户70多岁中国农民的家。刘维良的老伴对记者说:“如今的日子就跟梦一样,有时掐掐自己,才相信是真的。”

回顾兴十四村创业之路,付华廷说:“不带领群众共同富裕,就没有和谐社会。多年来,兴十四村正是本着'不让一户受穷,不让一人掉队'的发展宗旨,对人口多劳动力少,老少弱户,除给予经济补偿外,还采取强户包弱户的办法,使困难户尽快脱贫,走出了全村共同富裕的道路。”

围绕“农”字做文章 打造“黄金产业链”

30年来,兴十四村始终坚持围绕农字做文章,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探索出了一条农副产品就地转化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新路,实现了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付华廷说,有了机械化、水利化护航,光靠种地也就是旱涝保收,最多是个“土财主”,要想富必须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早在1985年,付华廷就带领全村父老乡亲建起来一座日处理10吨鲜奶的乳品厂,当时这是全国唯一一家村办乳品厂,投产当年就盈利65万元。

此后,兴十四村便在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上一发而不可收:1988年,村里建成了一座以玉米为原料,年产1500吨、创产值5000万元的甜蜜素厂;之后又陆续建成了啤酒专用糖浆厂等33家企业,组建了8.7亿元总资产的大型企业集团--富华集团,形成了生物工程、精细化工、畜禽饲料、乳制品等4大系列、100多个品种的产业体系。

由于龙头企业的拉动,不仅解决了农民长期面临的卖粮难问题,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兴十四村的玉米,村里企业以每公斤高出国家收购价2分钱的价格全部包销。村里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产业收入只占全村总收入的5%,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收入分别占到38%和57%。全村目前1万多亩耕地由8户种植大户经营,98%的农民从土地里解放了出来。

为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兴十四村还大力发展与农业相关联的林、牧业及旅游业。30多年来,他们坚持植树造林,累计造林1.1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2%。据专家测算,目前林木总价值已超过3亿元,而且还以每天10万元的速度递增。2005年5月,兴十四村被联合国北北合作委员会冠名为国际生态产业示范基地。

“引智”战略让农民有了高科技产品

随着兴办的企业越来越多,兴十四村人清醒地认识到,靠村里人的文化基础,已无法把握现代企业的管理和市场的变化发展,必须借助外脑,引进人才,依靠科技创新,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使兴十四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994年初,付华廷偶然听说有一种以玉米作原料经高科技工艺生产柠檬酸的生产技术。付华廷像挖到千年老山参一样兴奋,立即去上海找到了上海微生物工程研究所老专家朱亨政。付华廷“三顾茅庐”,请来朱亨政教授。在朱亨政教授的指导下,只用5个月就建成了年

产6000吨的柠檬酸厂。

为了引进科技留住人才,兴十四村不惜花大血本,几年来,他们先后以10万元到20万元的年薪从哈尔滨、上海、浙江等地聘请了26名生物、化工专家,作为村里的科技顾问,使兴十四村村办企业形成以生物工程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为主的高科技产品系列,多项新技术和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从四川请来的柠檬酸专家梁士仁告诉记者,他原本打算帮助村里建完柠檬酸厂就走,但付华廷人格魅力最终留住了他,使他在村里一干就是7年。“与其说是兴十四村的事业吸引了我,倒不如说是付华廷求贤若渴的真诚打动了我。他不仅有创业精神,而且对我们这些科技人员非常关心,把科技人员当成朋友。良好的工作氛围让我们总有一种创新的冲动。”

由于多年来始终坚持引智战略,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兴十四村已实现了全村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目前,全村1.68万亩耕地实现了机械化、水利化,建成了优质高产玉米、高蛋白大豆等良种生产基地,良种率达100%。围绕当地丰富的玉米资源,搞产业开发,打造黄金产业链,年加工玉米30万吨,开发出生物制品、精细化工、保健品、饲料类四大系列30多个产品。其中,四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一吨玉米经过精深加工,平均每吨能卖到一万多元,增值10多倍。目前,该村正在建设技术含量更高、循环利用能力更强、规模更大的玉米产业化加工基地——中国富华国际生态产业园,预计明年项目建成投产后,年玉米加工能力将扩大到180万吨。(完)(编辑:伊琳)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12月18日电题:新农村本色不仅仅是富裕——黑龙江兴十四村新农村建设纪实(下)

新华社记者吴晓东、梁冬

兴十四村并不满足于物质上的富庶,村民们说,新农村本色不仅仅是富裕。在不断走向富裕的道路上,这个村更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他们通过建立成人职业学校,对村民进行科技知识培训,提高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同时,搞好基层组织建设,使全村管理实现了民主化、制度化。

保持艰苦本色 紧密干群关系

兴十四村富了,但带领农民致富的领路人付华廷却依然保持着创业时的本色,严于自律,在工作生活上不搞特殊化,他的心里时刻牵挂着荣辱与共的村民。

付华廷给自己约法三章:工资不多拿,奖金不多要,家属不搞特殊化。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富华集团每月给付华廷定的工资是3000元,可他却坚持只拿1400元,其他1600元捐给了当地的小学搞教育;他妻子按理可以进厂里上班,可他却让妻子呆在家里养鸡、养猪、种地;自己盖房子时用公家车拉料都按价给钱。还有外地企业曾用月收入两万元的高薪聘他做总经理,他谢绝了。别人很不理解,问付华廷:“你一年到头挣那么俩钱,图啥?”

付华廷说:“我追求的是全村人的富裕,而你追求的是小家的幸福。你的幸福是小幸福,我的幸福才是大幸福。”

兴十四村村委会主任周普然说:“长年的奔波劳累,使付华廷患上了糖尿病,病情的合并症已影响了他的眼睛,医生在他身上安了个注射胰岛素的药泵,可他一刻也不肯躺在床上,坚持外出筹措资金、跑项目。药泵把肉皮磨坏了、化脓了,他就摘下药泵往自己肚皮上扎针,时间长了肚皮几乎都扎烂了,村里的同事都心疼得捂着脸不敢看。”

付华廷对自己的身体不当回事,可心里却时刻装着全村老百姓的冷暖。前些年一个大年三十的夜晚,孩子刚得肺结核不久的村民康寿田又得了结核性胸膜炎,家里没钱看病,患精神病的老伴又不能照顾他。付华廷知道后,披上大衣,一头扎进风雪中向他家奔去。一进家门,只见疯疯癫癫的康大婶穿着件开了花的棉袄呆在炕上,老康蹲在墙角咳嗽不停,又黑又瘦的孩子躺在炕上小脸烧得通红。别人都在过年,可这儿却锅空炕凉,哪有过年的样啊,付华廷揪心得落下了眼泪。大年初一付华廷亲自去县城为老康一家买药。老康的病治好后,付华廷又把自己的两头牛和两头猪给了他,感动得老康抱着付华廷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村委会副主任王振玲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付书记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事儿太多了,说也说不完。付书记的示范作用使干群关系空前融洽。

富裕村更要成为文明村

付华廷常说:“兴十四村不光要成为富裕村,更要成为文明村,关键要提高咱农民的素质。”

2000年,在付华廷的提议下,村里拿出一笔钱,让妇联主任领着几位村民小组长到北京等地参观了10多天,为的是提高乡亲们的文明生活意识和过现代生活的心气,开了眼界的村民开始注重穿着整洁,谈吐文雅。

满足村民们求知的渴望,兴十四村特意立了条规矩:进村办企业的村民子弟必须有高中毕业证,而且女孩优先。兴十四村对大人的教育也不放松。村里成立了成人职业学校,对村民进行科技知识培训,还先后派出了310人次到大中专院校深造,有126人获得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成为村办企业的技术骨干。大多数村民家庭自费订阅报刊,买了电脑,农民也同因特网成了朋友。

置身兴十四村,记者最深的感触是这里的和谐氛围。该村连续20多年没发生过刑事案件,农村常见的赌博耍钱,在兴十四村看不到。吵架打仗的事很少见,邻里相处和睦。1999年,兴十四村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称号。

吹来清风的村级政治民主

多年来,兴十四村在村级管理民主化、制度化方面,独创地采取了无候选人的选举方式,以充分发挥民主,鼓励村民参与村级管理。

兴十四村制定了全面细致的村规民约,印制成小红本下发到户,村干部带头执行,违反规定一视同仁、一律处罚。村级班子长期坚持走访制度、民主决策、村务公开、党员服务区制

度,定期向村民公布村级政务财务情况,让村民参与村级管理。30多年来,村里每次支部、村委会换届选举从不圈定候选人,都是一张白纸发给村民,村民看谁行就选谁,以村党总支书记付华廷为带头人的7名支委和村委会成员总是连选。

目前,兴十四村已被黑龙江省委确定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层干部培训基地,全省各地基层干部正在该村分期分批接受培训。另外,农业部、人事部和中国科协联合举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级研修班等也陆续在这里开班,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我国北方近20个省市的有关基层干部150多人已在村里接受了培训。

兴十四村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不断探索,曾先后多次受到国务院和黑龙江省的表彰,兴十四村的带头人付华廷也多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和党代表。许多到过兴十四村的干部群众一致认为,兴十四村发扬艰苦创业、团结奋斗、开拓创新、致富争先的拼搏精神,在一个交通闭塞、资源匮乏、气候恶劣的东北偏僻农村,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道德建设,使本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为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农业主产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完)(编辑:伊琳)

第五篇: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调查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调查

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

年级:大二

班级:牧医103班 学号:42

姓名:吴小恒

摘要:现今农村的经济在快速发展,并且发展经济的方式多样化,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独有的特色。而畜牧专业对于农村自主创业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在养羊场实习期间,不仅可获得专业知识方面的进步,而且也对农村经济建设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以后的创业中,选择哪一项更有明确的目标,不会去盲目创业。关键词:

熟悉

巩固

贮存 实习目的:

1.把课本中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2.巩固专业知识,培养自己诊断能力

3.通过实习了解社会,为以后从事什么行业有一个打算 实习场地:

金华华顺生态养羊场 实习内容:

在老师提供的联络方式后,我在七月八号到了华顺生态养羊场。我没有走进养羊场的时候,我想通过这次短短的一个月的实习,来巩固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在疾病的诊断方面有一个开荒辟地的开始。在实习期间也是对社会的一种接触,通过这样去了解更多的农村经济建设问题,为以后创业有些了解和熟悉。也想在实习期中对养羊的市场未来趋向有一个更加明确的了解,以下就是我对在实习期间的一些总结和心得:

虚心学习,不懂要问

俗话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因此虚心请教好问者,肯定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然而实习期间也不例外,只有不断的学习和请教才能填补自己专业知识方面的缺陷。虽然在大一时段对专业理论知识有所熟悉,但是能够结合实际运用到生产当中去还是有一段距离的,特别在动物疾病诊断方面。然而在实习的华顺生态养羊场的经营户,已有了六年的养殖经验,并且对养殖方面有着自己的见解。这也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在不懂的方面我也虚心请教他们,这样使我在实习期间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实事求是,认真做事

在实习期间,我悟到了一个道理“要么不去干一件事,要去着手干一件事就把它做好”对于我来说,做每件事的态度会更好。实事求是对我来说,是把自己摆放的位置一个明确,不要不懂装懂。那些在实习期间想到的对某种事物有着看法或者建议,应该实事求是的把信息分享给那些工作人员,你把信息分享给别人的同时,可能别人哪儿有有着你没有想到的看法告诉于你,然而你因这样可以学到额外的东西。我想实事求是不光光在工作中用的到,其实在交流中也用的到。

认真做事是一种态度,在实习期间每天都有放羊的两个时间段:一个是从早上的八点到中午的十一点,二是从下午的三点到傍晚的六点半。在放牧的时候,认真的把每次放牧的羊群管理好,在这期中可以学到不少的东西,然而我有时也会存在着纰漏或疏忽。认真做事当中,放牧就占到了绝大的部分。我们不需要把事情做的很完美,只求把小事用心的做好,当你把每件事能够很好的完成,把大事做好也就不远了。在认真做事学到的东西是不可估量的,更是对某些能力的一种贮存。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善于观察 善于沟通

在华顺生态养羊场,养羊的数量有两百多只,可以算是金东区最大的养殖户。然而在我实习期间,羊群出现了流鼻涕、咳嗽、食欲下降等,听经营户人员说由于打了胸膜性肺炎引起的不适之症,也因为这样有多只样出现了流产的现象或者死亡。在喂养期间和平时,应注意观察羊群或羊只的状态,然而不光光在羊舍的羊群进行观察,且在放牧期间对羊群的观察也是很重要的,由于气温高,有些体质较差的,容易中暑,行走无力,不注意观察混在羊群中是很难发现的。

对于那些躲在一边胃口不好的羊,应注意观察粪便、肤色、尿液等,就像绦虫病就能在粪便中找到绦虫的节片。对于那些通过观察出来的问题或者疑点应及时的跟工作人员沟通,有时自己的疏忽没有发现问题,应及时的跟他们进行询问或是沟通。沟通对于观察羊群还是建立人际关系都是很好的有效剂。在这个方面我还存在着不足,洞察能力还有些缺乏。实习总结

以上就是我在实习期间的感悟感言,通过这次实习让我学习了很多的东西,有了不少的进步,我想实习和总结都是有必要的的“一门课”,在大二的学习中,我对自己的目标有了进一步的确定,在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好好巩固。

下载黑龙江巴彦县发展县域经济建设新农村纪实[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黑龙江巴彦县发展县域经济建设新农村纪实[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农村建设纪实

     xx村地处姜堰市的东北部,地域面积2.82平方公里。行政区划调整时,由原x、益众、丁堡三村合并而成的现在的娄庄镇x村,全村共有25个村民小组,864户人家,总人口2907人,耕地面积2263亩......

    全县新农村建设纪实

    全县新农村建设纪实新农村建设浍水河畔春潮涌浍水河畔,翔山脚下,唐尧故地,晋国古都。这是一个蕴含着古老与神秘的地方,这是一个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的地方,这是一个充满着激情与梦想......

    全县新农村建设纪实

    浍水河畔春潮涌浍水河畔,翔山脚下,唐尧故地,晋国古都。这是一个蕴含着古老与神秘的地方,这是一个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的地方,这是一个充满着激情与梦想的地方,传统与现代交融,古老与时......

    新农村建设纪实

    整合项目发展产业务求实效 ──柳梁乡、通化乡新农村建设纪实柳梁乡陈山村和通化乡通边村是今年县上确定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两乡抢抓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机遇,以促进农民增收......

    新农村建设纪实

    平凉市新农村建设纪实 2011年08-15初秋,走进平凉市灵台县西屯乡,只见一排排整齐鲜亮的红砖瓦房掩映在绿树之中,文化墙上绘制的新人新事夺人眼目,新硬化的村庄道路平整干净,道路两......

    新农村经济建设调查与分析

    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罗茜*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人口多、底子......

    新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幸川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乡村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农民收入稳步提升。按照县新农村建设办公......

    发展纪实

    河北金磊发挥自身优势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河北金磊耐磨钢球有限公司发展纪实河北金磊耐磨钢球有限公司是21世纪初的新建企业,具有科研人员多、技术先进、员工队伍年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