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实施细则反馈意见
《贵州省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实施细则》反馈意见 各位领导:
新年好!新年上班第一天阅读了发在群共享内的《贵州省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实施细则》,我有不太明白之处,特向各位请教,先说声谢谢!
第一,在第六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籍管理工作。因为县级行政教育部门的学籍管理系统中对高中的招生及日常管理工作也有审核、管理、督促功能。
第二,转学流程是不是省略了转入、转出教育行政部门纸质材料审核、签章环节?只需要双方学校签章上传到学籍系统,在管理系统内再由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四方审核就行了吗?这样倒是减少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量,更减轻了家长的负担。我这理解对吗? 第三,有关休学、复学,我个人认为应明确休学办理期限,以免造成学生已经复学了,而休学手续却未办理;休学期满不复学的,明确督促办理期限,家访督促未果的,按“追辍”程序处理上报。
第四,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籍管理的,能否争取纳入编制?或有明确的工作量,黔教基
【2013】513号文件中规定的半个人的工作量不明确,年底计算教师工作量是部分学校老师向学校提出了工作量兑现要求,不太好实施。年前我请南明区杨晓龙老师帮我斟酌和转达省厅的学籍管理人员工作量计算公式,我也不知道是否可行?
镇宁自治县中小学学籍管理人员工作量计算公式(初拟)学校学籍管理人员工作时间长、任务繁杂,管理人员们加班加点习以为常,但因各地各校情况不同,学籍管理人员工作量难以核定,尽管管理员们都不在意,为肯定学籍管理员们工作,体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为学籍管理工作付出努力的工作人员的关心。特明确学籍管理人员工作量。
以下计算公式主要考虑了学生人数的多少,城乡工作难度的差别。但不完善,仅作参考,请省级学籍管理人员与省厅领导研究决定。同时也恳请领导考虑各级学籍管理人员工作量。
1、100人以下教学点学籍管理人员工作量计算
学生人数工作量(教学点)=45 ×0.6+2
(说明:45为规定班额人数,0.6为工作量系数,2为教学点学籍管理人员基本折算课时数,所有折算课时均为语数外标准课时)
2、乡镇中小学学籍管理人员工作量计算
学生人数工作量(乡镇小学)=45 ×0.6
学生人数工作量(乡镇中学)=50 ×0.63、县直、市直中小学以上学籍管理人员工作量计算
学生人数工作量(县直、市直小学)=45 ×0.5
学生人数工作量(县直、市直初、高中)=50 ×0.5
第二篇:贵州省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实施细则
贵州省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实施细则
(试行)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省中小学生学籍管理,提高新形势下基础教育管理水平,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订《贵州省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我省所有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和在这些学校就读的学生(以下简称学生)。
第三条 学生学籍管理使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采用信息化方式实行省级统筹、分级负责、学校实施的管理体制。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四条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本行政区域内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制定本省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指导、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各地和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按照国家要求建设中小学生学籍系统运行环境和学生数据库,确保正常运 行和数据交换;组织实施省级系统个性化应用功能开发。
第五条 市(州)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督促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和本省关于学生学籍管理的各项规定和要求;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指导其辖区内所有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并运用“系统”进行相应管理;负责普通高中招生审核、问题学籍审核、问题学籍仲裁、关键数据变更审核、学籍异动审核、毕业升学等管理工作。
第六条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包括学籍注册审核、初中招生审核、问题学籍审核、问题学籍仲裁、关键数据变更审核、学籍异动审核、毕业升学等管理工作;指导、督促学校做好学生学籍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七条 学校负责学籍信息采集、校验、注册、上报、汇总,应用“系统”开展日常学籍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日常学籍管理工作包括学生的学籍注册、招生、问题学籍处理、关键数据变更、学籍异动、毕业升学、控辍保学、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管理、留守儿童信息更新、学生近期照片更新等;根据实际情况实时更新本学校的各项基本信息,及时对学校的年级、班级、班主任、校长姓名、学籍管理员及其联系电话等信息进行变更。学校的在校学生数必须与“系统”中录入人数一致,并相对应。
学生学籍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承 担领导责任;分管学生学籍工作的校领导是主管责任人,承担组织、审核和监管责任;学校学籍管理员是直接责任人,负责具体的学籍信息收集、汇总、校验、上报和学籍档案管理等工作;学校各有关部门和班主任协助提供和核实学生学籍信息。
各级直属学校按属地管理原则,纳入所属市(州)、县(市、区、特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业务管理。高中分属市(州),初中以下学段学校分属县(市、区、特区)。
学校合并的,其学籍档案移交到并入的学校;学校撤销的,其学籍档案移交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单位。
第八条 各级学籍管理员在工作日内必须每天登陆“系统”,及时处理学籍相关业务,并保持联系畅通。
第三章 新生入学与学籍建立
第九条 学籍号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具有唯一性,生成规则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订。学籍管理实行一人一号,籍随人走,终身不变。
第十条 学生初次办理入学注册的,由学校负责依据学生的公安户籍信息,采集并录入学生的学籍信息,确保准确无误后为其建立学籍档案,通过“系统”获得学籍号。
无户籍学生办理学籍时,需家长提供户籍所在地户籍管理机关或社区出具的无户证明、接种证、保健手册、暂住证等相关手续,由学校审核同意后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通过“系统”获得临时学籍号。取得户籍后,按身份信息在“系统”中进行变更,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后向教育部申请正式学籍号。
第十一条 学校从小学新生入学之日起一个月内为其建立学籍信息档案。招生学校应在新学期开始一个月内按招生任务处理完初
一、高一新生的升学学籍变更。
第十二条 学籍档案分为系统信息档案和纸质档案。系统信息档案纳入“系统”管理,纸质档案由学校学籍管理员负责管理。在应用学籍档案信息化同时保留必要的原始纸质档案。
在校学生学籍系统信息档案内容包括:
一、学籍基础信息及信息变动情况;
二、学籍信息证明材料(户籍证明、转学申请、休学申请等);
三、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含学业考试信息、体育运动技能与艺术特长、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情况等);
四、体质健康测试及健康体检信息、预防接种信息等;
五、在校期间的获奖信息;
六、享受资助信息;
七、辍学、留守、进城务工等信息
八、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信息和材料。在校学生学籍纸质档案内容包括:
一、《学生基础信息采集表》;
二、相关印证材料等。
第四章 学籍变动
第十三条 学生转学或升学时,学籍档案应当转至转入学校或升入学校,学校要完成学籍档案的转接、存档工作。转出学校或毕业学校应保留系统信息档案备份,同时保留必要的纸质档案。学生完成各阶段学业的学校应永久保存学生的系统信息学籍档案,纸质档案按管理的相关规定处理学籍档案。
第十四条 学生学籍信息发生毕业(结业、肄业)、升学、留级(高中)、休学、辍学、复学、死亡等变化时,学校应及时在 “系统”中更新相关信息,并将证明材料归入学生学籍档案。
第十五条 学生提出修改学生基础信息的,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凭《居民户口簿》原件或公安部门提供的其他证明文件向学校提出申请,并附《居民户口簿》复印件或其他证明复印件,由学校核准变更学籍信息,并“系统”上报上级学籍主管部门审核。
第十六条 转学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转学:
1、学生户籍随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户籍迁移,新户籍所在地不在原就读学校学区范围的;
2、学生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实际居住地或工作所在地变更,变更后的居住地或工作所在地不在原就读学校学区范围的;
3、符合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转学条件的和其它特殊原因确需转学的。
二、学生有转学需求,家长或监护人与转入、转出学校沟通后,按以下转学流程操作:
1、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向转入学校提出转学申请,转入学校核实具体情况并填写《中小学生转学联系表》,经学生家长签字确认,学校审核通过后加盖学校公章或学籍专用章。
2、转入学校必须在同意接收学生后的2个工作日内在“系统”中提出转学申请并上传加盖公章的《中小学生转学联系表》,审核部门(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和转出学校)必须在接到转学申请后的2个工作日内完成该生转学申请的审核,转入学校在“系统”中申请转学成功后,学生才能进入转入学校就读。
3、转入学校应当为转入学生接续档案。
4、转入学校不得以试读等形式接收未办理完成转学流程的学生,转出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延缓办理符合转学条件学生的转学手续。
第十七条 学生不得随意休学,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休学:
1、因病需停课治疗时间达两个月以上的;
2、其它特殊原因,需要休学的。休学办理操作流程:
一、因病办理休学手续须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持学生县级及其以上医院开具的《疾病证明书》,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并填写《休学申请表》加盖学校公章,学校以《休学申请表》、《疾病证明书》原件及治疗凭据等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在《休学申请表》上签章并全部返回学校,学校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签章的《休学申请表》上传到“系统”中为学生办理休学手续,并保存学生休学的相关证明材料原件或复印件。
二、因事办理休学手续由父母或其监护人持相关证明,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并填写《休学申请表》加盖学校公章,学校以《休学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原件等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在《休学申请表》上签章并全部返回学校,学校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签章的《休学申请表》上传到“系统”中为学生办理休学手续,并保存学生休学的相关证明材料原件或复印件。
三、学生休学期间学校为其保留学籍。学生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复学的,应当由父母或其监护人持相关证明向学校申请“继续休学”,“继续休学”按休学流程办理。
四、学生休学期满或休学期间要求复学,由学生父母或其监护人向学校提出申请,因病休学的还应当提交县级及其以上医院出具的康复证明,经学校同意,即可复学。学校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按原年级或随班复学,接续学业原则安排就读和完成“系统”中的复学操作。
五、学生休学期满,未提出继续休学申请又不复学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及时督促学生复学,督促无效的按《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处理;高中阶段按旷课处理,后果学生自负。
第十八条 毕业升学
各学段(小学、初中、高中,以下同上)学生升入下一阶段就读时,接收学校必须按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招生方案转接相关学籍档案。未升学的,其学籍档案由原就读学校按规定保存管理。
各教育阶段学生毕业后,学校学籍管理员须在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内完善学生毕业的相关信息,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在学校招生前完成初中的招生分配方案,以便学校在开学前做好招生、分班工作。
第十九条 退学复学
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须修满规定年限,中途不得退学。因病或其他原因丧失学习能力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由学生家长持市级以上(含市级)医院的鉴定证明向学校提出 书面申请,并填写《中小学生退学申请表》,经学校审核加盖学校公章,报县(区)教育局审核同意后可办理退学手续,学校须在系统中按辍学处理。
二、普通高中学生因特殊情况需要退学的,由学生本人与家长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后可办理退学手续。
三、义务教育阶段年龄不足十六周岁的退学生、辍学生复学,学校一般应准予其重新回校学习(特殊情况除外);高中阶段由学生或学生家长与学校协商决定。
第二十条 辍学标注
学校要对学生每天出勤情况进行汇总,对无故缺旷达三天的学生,学校须在“系统”中标注“疑似辍学”。经教师家访劝说无果的由学校将学生基本情况及开展“追辍”工作情况、家访记录等上报县级教育局备案,同时报乡人民政府和社区启动劝返复学程序。十日内仍不能返校上学的,在系统中标注“辍学”。学校要配合乡人民政府、社区做好疑似辍学”、“辍学”学生学生追辍工作。
第二十一条 学校要及时更新“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信息,对本服务区域内的学生家庭情况变化信息及时了解并在“系统”中进行标注。
第二十二条 学生到境外就读的,凭有效证件到原就读学校办理相关手续。回到境内仍接受基础教育的,学校应接续原来的学籍档案。第二十三条 在校学生意外死亡,学校凭相关证明在10个工作日内通过“系统”上报学籍主管部门注销其学籍。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四条 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严禁接收不足龄生入学(适龄儿童的周岁计算日期截止到8月31日)。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留级,不提倡跳级。
第二十五条 学校不得以虚假信息建立学生学籍,不得重复建立学生学籍。
第二十六条 教育行政部门违反本细则的规定,由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行政处罚。
第二十七条 学校违反本细则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校长和相关人员责任:
一、不为已接收学生建立学籍档案的;
二、以虚假信息建立学籍或学籍档案的;
三、不及时把学籍变动信息纳入学籍档案的;
四、不及时报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情况的;
五、接收学生不为其办理转学手续的;
六、不按规定为学生转接学籍档案的;
七、泄露或非法使用学生学籍信息的;
八、擅自更改或处理学生学籍信息的;
九、违反本细则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八条 学籍管理是教育管理最基本的管理手段,是教育基本信息的真实反映,也是核拨生均公用经费的重要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学籍管理工作,为学籍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要保证学校网络宽带接入,配备学籍管理专用电脑、扫描仪、数码相机、高清摄像头等专用设备;配备或指定专门的学籍管理员;建立校长、班主任、学籍管理员联动工作机制并不断完善学籍管理制度。
第二十九条 学籍管理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保持管理员的稳定,同时做好管理员的储备,各级学籍管理员的基本信息须报送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学校应根据学籍管理员工作任务和责任核定其工作量,并在评职、晋升、评优等方面享受教师同等待遇。
第三十条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学籍信息保密制度并严格执行,学籍信息主要用于教育管理工作,相关部门对学生学籍信息的使用须经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严防学籍信息外泄和滥用,严禁学籍信息被用于商业目的。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学校的外籍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学籍管理,参照本细则执行。
第三十二条 各地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细则的规定,制定具体操作办法。
本办法于2014年3月1日起实施
第三篇:学籍管理意见
各镇教办,各初中:
请网管员及学籍员认真阅读烟台市《关于初中电子学籍的修改方案》,就学校层面切实提出完整,准确的修改建议.如有建议,请务于明天上午前回复.邮箱:jjkxjs@163.com 电话: 8246336 附: 烟台市《关于初中电子学籍的修改方案》 关于初中电子学籍的修改方案
一年来,随着电子学籍管理平台的使用,在感受到信息化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陆续发现了一些问题.针对全市的一年来的使用情况,现提出以下问题和有关问题的修改意见: 一,主要问题:(一)学籍管理平台本身的业务流程与我市学籍管理的实际有一定出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学生异动情况.最常用的学生转入,转出等操作,学校首先通过平台上提出申请,教育局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教育局的学籍管理员不能够直接将该生的学籍转入另外一个学校,相对应的异动数据到学籍异动统计模块也查询不到,只能让学校重新上报,这样不仅仅加大了工作量,而且使学籍库不断变动,影响到教育局数据库的准确性.同时,由于学生异动处理审批权在县教育局,教育局要根据提供的证明进行审核,但是软件没设计证件审核这一流程,导致学籍管理不得不继续用手动操作.二是数据上报程序较繁琐,速度较慢.目前,我们有300多所学校,20多万学生,信息量极大,特别是照片信息量偏大,对软件及网络的质量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软件设计的传输方式与我们的要求有差距.软件设计的传输方式是以500条学生的信息为一个传输单位进行传输,不如以班级,年级,学校为传输单位进行传输,可以更以利于信息传输和检测的速度.另一方面是网络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县市区很多学校的网络安全措施不到位,导致网内病毒泛滥.这些都影响了数据上传的速度.传输方式单一,只能通过平台报送,不能通过邮件,U盘等其它方式.三是数据上报程序违背学籍管理的实际.这套平台的数据传输是以学校上报的数据为基础,然后再由县教育局上报市教育局.在数据处理时,学校,县教育局和市教育局的数据缺少差异比较的功能,导致了市,县,学校三个层面数据的不统一现象;四是教育统计的报表不够完善.这套软件的研发是在近十年前,且不是以烟台的实际情况作为软件设计基础,我们的教育教学统计与软件设计内容有着较大的差异,导致现有的我们用不上,我们需要的没有设计.比如,随着外来人口的逐渐增多,我们需要对外籍学生和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进行统计,软件无法满足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将有关改动要求通知浙大网络公司,并要求及时做出修改.(二)数据传输存在一些内在问题.目前,各县市区集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就是数据传输复杂和数据丢失的问题.这套平台的数据传输是校校通平台为载体,由学校上报基础数据,然后再由县教育局通过平台上报市教育局.也就是说,必须经过两步的数据传输才能汇集到市教育局.目前,这两步传输过程中,在平台的管理,使用和操作完全正确和网络设备运行完全正常的情况下,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一是学校数据报送县教育局和县教育局上报市教育局,都出现了数据不一致的情况,还是有许多情况找不到原因;二是学校数据上报县教育局成功了,但是县教育局报送市教育局时有出错,经常出现丢失数据的情况,却找不到原因;三是学校重复上报同一信息,软件检测不到,导致数据重复,数据库失真;四是图像的传输容易出问题,部分学生的照片拉长,失真.这些问题加重了我们的工作量,数据核查需要我们一个学校一个学校甚至一个学生一个学生的重新对比.在建档初期我们花费了相当的时间和精力,经过大量的数据对比,终于建成了初中学生的数据库.但是软件的缺陷,以后依然面临着相同的较大的工作量,这与我们建设电子学籍的初衷是相违背的.(三)学籍管理平台对网络的绝对依赖,直接影响学籍建档和管理工作质量.目前,除了极个别的学校外,大多数初中学校都已经建成校校通平台,但是通过电子学籍的建设看,平台的应用不够,这对网络版的初中电子学籍有着直接影响.一是硬件基础较差.有些农村学校学籍管理员没有专用微机,不能随时上网;有些是通过电话上网,速度慢;有些服务器配置过低,不仅仅传输速度慢,而且还经常发生故障;二是学校网络管理员和学籍管理员运用网络的能力有限.因为我们使用的学籍管理平台是整个校校通平台的一部分,学籍管理员必须具备相当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以后才能进行操作.学籍管理员学会了学籍软件,但是在数据传输过程经及信息采集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不会处理,只能等公司的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解决.这些情况的存在,都使我们的学籍管理与学生的变更不能同步,影响学籍管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四)学籍管理员的计算机基础较差,对管理平台使用有一定的困难.从05年7月开始,市里统一组织了两次集体培训,各县市区也分别组织了多次学籍管理员的培训,但是网络版的学籍系统对计算机操作提出了较高要求,应用效果不理想.由于大部分学籍管理员都不专门从事计算机工作,甚至有些以前就没摸过计算机,现在全部采用计算机和网络,他们不习惯,从而操作起来就感觉困难,出现了很多操作上的问题.(五)现行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与初中学籍电子管理平台的管理权限设置是相背的.按照目前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县市区教育局负责对学校的全面管理,而市教育局管理各县市区教育局,市教育局的数据为终端数据.目前的初中管理平台是学校的数据是终端数据,县市区教育局无法对学校进行控制,相应地市教育局也无法对县市区教育局进行控制.总之,对于省教育厅研发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应用系统,我市的初中电子学籍管理平台运行情况不是十分理想,未能确实提高我市初中学籍管理工作效率,存在学籍管理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管理置后等多重缺陷.二,修改建议(一)基本原则
1,操作简单.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学籍异动等各种操作都要尽可能的简单.2,传输快捷,便利.一是所有数据的传输要快捷,二是传输方式可能过邮件,移动硬盘,U盘等多种方式.在平台不能使用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学籍管理的时效性.3,信息全面实用.希望以学校,县市区教育局,市教育局提出的信息为基本依据进行信息采集,并可分时,分批报送.4,管理权限明晰.学校的管理职能界定在信息采集,一次报送,统计查询.县市区平台控制学籍的异动处理,学校学籍库变更,并可按县市区管理的需要进行校际调整.烟台市平台控制县市区报送工作,它的数据为终端数据.5,具备较强的兼容性.随着我市教育管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希望学籍平台有较强的兼容性,可以随时增加各种功能模块.(二)具体建议 1,学校平台
⑴实现校内之间可以调班.⑵设置就读方式一栏(住宿,走读).⑶外籍学生借读能单独列出.⑷是否能建立如公文系统的统一网络平台,所有学生信息均上传服务器,学校只安装操作端软件(类似目前户籍管理平台),利用USB接口的身份验证装置控制用户登陆及操作.⑸学生信息过于繁杂,有用没用的一大堆,应研究精简部分信息类别项目,避免学生数据过于庞大.⑹学年初学生重新分班后,操作复杂,重新导入数据后班内编号还需重新调整.⑺系统安装比较费时费力,且易出现问题,经常是出现一点小问题,就使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建议通过修改使系统安装简单易操作,避免安装过程中出现错误.⑻系统说明过于笼统,对于易出问题的地方应详细说明,多用说明中的flash的演示动画,这样比较直观.学校的学籍员大多不是专业人员,说明应通俗易懂,应详细一些,特别是平台的安装,初始设置和导入数据这几方面.⑼学籍管理操作程序比较复杂,界面过多而不集中,对大部分学籍员来说,操作比较困难.遇到问题,解决不了,也找不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建议在出现问题时,不提示专业术语,例如:“主键” “-193” 等语句,改为提示能够理解的话语,以便在出现问题时,根据提示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建议通过修改使操作过程更简单一些.⑽学生母亲姓名的输入比较麻烦,操作难度大,建议修改为与父亲一起导入.⑾学籍管理->日常管理->需审核异动中,没有“学生姓名更改”这一项,不便于学生姓名变动的上报,建议增加姓名更改功能.⑿没有对于“不在全市范围”内的学生转出转入的管理操作方法,只能通过删除或增加学生信息后重新上报,导入时经常会出现问题,给学籍管理带来了不便,建议修改.⒀在排序时,无法以级部为单位进行排序,查询学生时也不能以级部为单位进行,这样如果找任一同学的详细信息则有点复杂.建议修改.⒁关于编班升级,建议先升级,再分班,再处理学籍.建议系统能根据,时间的变化自动进行升级处理.⒂校校通软件存在的问题.校校通软件是电子学籍中的基层软件,是学籍管理能够运行的最根本保证.因此,校校通软件应该是简单,可操作性强,可控性强的.但就各学校学籍管理员反应的情况,存在录入十分繁琐,管理麻烦,上报困难,专业性太强,人性化不强的问题.特别是录入学生信息时,Excel表格要求十分严格,要求丝毫不差,因此学籍管理员在录入学生信息时即费时又费力.同时,校校通软件系统设置的信息太多,上报信息时没有提示,软件错误提示过于简单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较为严重的干扰了学籍管理员的工作,影响了学籍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⒃浙大城域平台软件存在的问题.城域平台在整个学籍管理工作中起到一个桥梁作用,但平台在一年的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较为突出.校校通软件专业性太强,而平台又是专业性不强,平台是一个集办公自动化,个人办公助理,人事管理,校产管理,教学管理等为一体的软件.其中的学籍管理只是这个软件的一个模块,因此软件存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虽然软件涉及到的应对各种学生管理模块较多,但多数管理平时用不上.软件存在学校在上报至平台服务器时无提示,无报错,无反馈的问题,平台在往市局报送时,同样存在报送成功与否不知道,报送多少不知道的缺陷,此缺陷较为严重,极易造成“丢包”现象.平台软件的运行不很健壮,自实施学籍电子化管理以来,开发区即配备了专门的服务器来保证平台的安全,平稳的运行,但平台运行并不理想,由于平台需要专门的数据库软件支持,无形中给平台的可靠运行制造了麻烦,自电子学籍运行以来,每次报送数据都需要重装软件和数据库,平台的成熟性和健壮性存在问题.2,县市区教育局
⑴实现县内转学(校与校之间转学)通过平台调整.⑵统计查询能否增加全县学生情况.⑶异动审批程序太复杂.本县内的转入,转出审批后最好能直接转到另一个学校,外地转入或转出学校上报,教育局审批后能直接加到数据库里,学校一次次地上传下载太麻烦.⑷审批文号能自动生成.异动审批的文号最好根据一定的规律自动生成,每次都手工输入太麻烦,而且不好查找.⑸软件的查找功能太单一.希望能实现按姓名,注册学号,身份证等多项查找,界面简单点,易于操作.⑹统计功能太少.系统里包含的几个统计表格不太实用,而且只能统计一个学校的,希望能统计全县或几个学校的总人数,转入人数,转出人数,辍学人数.⑺关于系统运行情况:从目前的系统运行情况就莱州而言,学校将数据上传到县,县将数据上传到市各约需一个多周的时间,速度慢,效率低,建议能否通过修改,提高上传速度和上传信息的准确性,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⑻关于学生异动动:目前的学生异动比较繁琐,转出学校和转入学校提出学生异动申请,县市区教育局进行审批,然后双方学校再进行异动处理后,才能完成学生的异动,如果其中有一方学校没及时申请和处理,则学生异动将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而地市教育局要在学校重新上报信息后才看到结果.建议修改为:学校提出学生异动申请后,县市区教育局进行审批,地市教育局直接能看到结果.另外,学生异动的内容除“转出,转入,休复学”外,建议增加“更名”审批.⑼关于数据的统计:目前的系统中没有学生人数统计功能,建议增加学校,县市区,地市三个层面有关学生人数统计的功能,内容大致可包括:每个年级的班数,注册人数,增减情况,分流,巩固率,外来人员等.⑽关于数据导出:建议增加年级数据导出功能,形成.DBF格式的数据库文件,以便与会考,中考报名,考试相对应.⑾关于增加打印功能:建议系统增加打印功能,可将生成的数据统计表和学生的基本信息随时能够打印出来.⑿关于进一步搞好培训:建议在系统进行修改后,由浙大工作人员深入到各县市区再组织一次集中培训,通过培训使每一位学籍管理人员进一步熟练掌握操作方法,能处理一些常见问题.⑿学籍电子化管理是大趋势,电子化的管理同时也需要管理人员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但应该避免专业性太强的问题,越是“傻瓜”式的操作越是受欢迎.同时,校校通软件应当加强人性化,在录入学生信息时,Excel的要求应当宽松,人性化,而对于学生信息的更改,增删应该做到实时,即学校修改,增删学生信息的同时县级主管部门的平台就应该有提示信息.学校,县市在上报学生数据时应该有流量,报送成功数,报送成功与否等提示信息,而县市在接受数据时也应有受到数量,修改学生的信息等提示信息.3,烟台市教育局
其功能在县市区教育局具备功能的基础上,增加全市的统计和查询功能.
第四篇:盖德中心小学学籍管理实施意见
盖德中心小学学籍管理实施意见
一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根据《小学管理规程》和《福建省全日制小学学籍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意见。
第二条 小学学籍由学校审核、编制、管理,并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籍管理工作由学校指定专人负责,建立责任制,设立学籍档案,严格管理,妥善保存。
二 入 学
第三条 小学招收年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延至7周岁入学,但要努力创造条件,招收年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一般情况下,学校不得招收不及龄儿童入学。新生入学由招收学校发给入学通知书。残疾适龄儿童为正常招生对象,应同步实施义务教育,完成规定的年限教育。
第四条 新生注册后便取得学籍,应编列学号。学生学号由九位数字编制组成。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前两个数字代表入学,第三、四两个数字代表学区(市直学校为00),第五、六两个数字代表学校,最后三个数字代表学生号码。学生学号长期不变。留级生和复学生一律使用原编学号。转入学生按上述规定编列新学号。
第五条 学校的招生服务区域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划分确定。凡招收非服务区域的适龄儿童入学,须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市直学校由市教委初教科审核,符合条件的,办理批准手续后方准其借读,并可按有关规定由招收学校收取借读费。对借读生,招收学校须建立正式的学籍,并负责向该生户口所在地教育局(教委、社会事业局)、学区或学校出具已入学证明。借读生毕业后原则上回户口所在地升入初中。
第六条 新生入学后,学校要填写好新生花名册,上报学区或县(区、市、管委会)教育局(教委、社会事业局),市属小学上报市教委初教科。学生变动情况应于开学后一个月内送有关单位汇总统计,毕业时需经核对无误,方可升入初中。
第七条 学校必须为每个学生建立接受义务教育情况登记卡和学籍卡片。接受义务教育登记卡和学籍卡片由学生就读学校负责管理,不得出现生、籍分离或不符的现象。接受义务教育情况登记卡和学籍卡由班主任负责填写完整,填写应实事求是,如实反映学生真实情况。每学期末由班主任交教导处保管。
第八条 小学采用班级授课制,班级的组织形式为单式,个别条件不具备的学校也可采用复式。学校规模应有利于教育教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便于管理,提高办学效益。教学班级学额以不超过50人为宜。三 转 学
第九条 学生因家长调动工作地区,家庭搬迁(户籍变更)或有其他特殊原因确需转学的,由学生家长(或监护人)提出申请,学校负责审查。学区内转学的,由学区审批;跨学区或跨县(区、市、管委会)转学的,需经县级教育部门审批备案、市属小学由市教委初教科审批备案后,由所在学校发给转学证明书,并同接受义务教育情况登记卡和学籍卡一起转出(原校留复印件存档)。
转学手续一般在学期结束前或开学一个月内办理。
第十条 转学生以就近入学为原则,由户口所在地服务区内小学接收。转入学校班生数确已满额,可由县(区、市、管委会)教育局(教委、社会事业局)或学区负责安排到附近其他小学就读,有关小学应及时接收。
接收学校根据转出学校的转学证明、学籍卡和接受义务教育情况登记卡,经审核完整,即可编入相衔接的班级学习,并在学籍卡中注明。四 休 学
第十一条 学生因病(农村具备乡级,城市具备县级医疗单位证明)无法继续学习的,由家长(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学校查证属实后,报学区或县(区、市、管委会)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市属小学报市教委初教科批准,准其休学,并由学校发给休学证明书。小学毕业班的学生一般不办理休学手续。
第十二条 学生休学原则上以一学年为限,期满不能复习的,经申请可延长休学时间。学生休学期间,学籍仍然保留,不得到其他学校就读。五 复 学
第十三条 学生休学期满应按时申请复学,复学时应编入休学时的年级学习,并在接受义务教育情况登记卡和学籍卡中注明复学时间。
第十四条 学校应防止未受完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学生辍学,如有学生辍学,班主任应及时动员复学并向校长报告,由学校配合当地政府依法促其复学,并坚持学满规定年限。六 留 级
第十五条 城市及县城所在地小学,原则上实行不留级制度;农村中心小学可试行不留级制度,或留级比例控制在1%以内;其他小学留级比例控制在3%以内。
第十六条 现阶段仍实行留级制度的地方,小学阶段只允许留级一次。小学毕业年级一律不留级。不得利用转学和借读机会,随意将学生留级。七 毕 业
第十七条 小学对修完规定课程且成绩合格者,经教导主任审核、校长批准,由学校发给毕业证书;不合格者发给结业证书;对虽未修完小学课程,但完成小学三年级(五年制)或四年级(六年制)且修业年限已满当地政府规定义务教育年限者,发给接受义务教育年限证书。八 奖 励
第十八条 学生对学校、社会、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或在某一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并获得一定荣誉的,可按不同情况给予表扬奖励,并载入学籍卡和学生档案。
对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较好发展且成绩突出的学生,应发给奖状或授予“三好学生”称号;连续五年(或六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在毕业时,学校应发给“优秀学生”奖状或证书。
第十九条 对学生的奖励,由班主任或者有关教师提出。属于发给奖状的由教导主任审核、批准;授予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称号的,需经校务会议或全体教师会议审查通过,由校长批准公布。九 处 分
第二十条 对严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侮辱教职员工,殴打同学,聚众打架,严重损坏公物,赌博或有偷窃等不良行为的学生,教师应深入了解情况,分析原因,重在教育,热情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对极少数屡教不改的,由学校教导主任调查核实,经校务会议或全体教师会议审查通过,校长批准,可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和记过处分。
小学不得勒令学生退学或开除学生。
第二十一条 对受警告、严重警告和记过处分的学生要热情帮助,不要歧视。经过教育级深刻认识错误,有悔改表现和显著进步的,在被处分后的半年至一年内,可由学生本人或班主任提出撤销处分要求,要教导主任审查,校长批准,公布撤销处分,并在学籍卡片和学生档案内注明。
盖德中心小学 2008年9月
第五篇:调度信息化管理制度反馈意见
调度信息化管理制度反馈意见
一、监测监控人员定位
第七条:上传系统出现故障时,在公司监控中心限定时间内完成。(是多少时间)
第11条录像资料保存15天,达不到要求。(目前为7天)
第20条系统出现故障不能正常运行时,每发现一次对当班监控员及系统维护人罚款。
(机器不一定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出现问题,应及时汇报)
第25条人员定位系统具备超时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人员总数及人员报警功能。(目前系统软件不具有此功能)
第29条人员定位系统图上显示超时报警、超员报警、进入限制区域报警、特种作业人员工作异常报警(目前系统软件不具有此功能)
二、供水施救
第68条地面水池水质为井下排出的水,水池标高低于井口标高,无法实行静压供水
第72条供水管路无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