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市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在市委
我市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取得显著进展,各类市场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贡献份额增大,有关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改革、创新保持省内前列,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急需积极应对,奋力赶超。
一、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1、市场总量迅速扩大,商品和要素市场网络基本建成。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市市场建设累计投入超200亿元。至07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市场452家,其中,消费品市场345家,生产资料市场98家,生产要素市场9家,各类市场成交总额突破2870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54%,年均增长27%。2008年上半年成交总额约1500亿元,其中商品市场成交总额同比增幅超30%。
2007年,无锡亿元以上生产资料市场成交总额达1400亿元。其中无锡不锈钢大市场成交超350亿元,流通总量近250万吨,成交总额和流通总量均超全国的三分之一,成为国内最大的集商务、信息、展示、物流、金融、综合服务于一体的不锈钢集散中心。江苏无锡生产资料市场、江阴市金属材料市场、江苏长江港口物流综合园区交易中心、江阴景澄物流交易中心等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均呈现出高位持续发展的态势。我市生产资料市场成交总额保持位居省内第一。到今年上半年底,全市各类市场拥有营业面积已超800万平方米,相当于“九五”期末的2.3倍,各类市场吸纳从业人员超30万人。全市市场中介组织6000余家,年撮合交易117亿元,吸纳从业人员2万多人。商品和人才、劳动力、房地产、产权、技术等要素市场网络基本建成,各类市场已成为重要的新型产业。
2、市场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交易方式不断创新。
到07年底,全市443家商品市场基本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了市场法人制度,逐步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按“十一五”市场体系建设专项规划要求,加大了要素市场产权制度改革的力度,市人才市场已完成公益性服务与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的分离,按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市技术、产权两大要素市场实现服务功能和要素资源的整合,建立市级高新技术产权交易平台,成为加快无锡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的助推器。
2007年,全市年成交额超100亿元市场达8家,占全省百亿元市场总数的半壁江山,其中要素市场2家,商品市场6家。
到今年上半年,各要素市场全部建立了电子信息平台,并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无锡人才网、无锡房地产市场网等经过几次改版,日趋成熟。商品市场随着发展理念的变化,在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上的投入逐年增加。南方不锈钢市场、江苏东方钢材城两家市场已成功开通了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在电子商务上有了新的突破;朝阳蔬菜副食品市场等一批市场已成功实现内部管理电子化;质押交易、竞价交易、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已得到初步推广;集聚知名品牌,走品牌经营、专业化经营之路,已成为当前市场建设的主流模式;拍卖式、竞价式等交易方式也已在粮油等农副产品市场得到应用。
3、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法规制度建设得到强化。
“锡房指数”系统、人才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各工种劳动力指导价格等要素价格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各指导价位直接、及时、便捷地服务于消费者、求职者和企业,成为政府部门制定产业政策、预测预警和宏观调控的依据。市发改委、市统计局、物价局和江南大学等部门和院校,在全国同行中首创,先后研究设立了“无锡建材指数”和 “中国无锡不锈钢指数”,指导建材和不锈钢两大行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今年,我委拟研究建立现代市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反映市场运行质量、商品流通和要素配置状况,客观评价市场经营管理状况,促进市场流通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和优化资本周转,为政府管理部门强化宏观调控的提供决策依据。
按照市委 《关于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改革攻坚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锡委发
[2006]116号)中“深化行业组织和市场中介机构的改革发展,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作用”的文件精神,我委组织对全市各类中介组织进行调研,牵头起草了《关于培育和发展中介组织的若干规定》,就深化社会中介组织改革、加强监管、提高公信度、营造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已形成送审稿,报市政府下发。
4、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贡献份额增大。
市场的快速发展,确保了迅速增长的生产和消费需求,为我市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供了载体,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功能、辐射力和影响力。同时,市场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技贸合作、人才交流,特别是收集、提供有效岗位吸纳社会弱势群体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基本形成了“建办一个市场,兴一方经济,带动劳动者创业致富”的主流导向。
二、我市现代市场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1、市场建设同构化、近距化,恶性竞争未得到有效遏制。
我市机电、五金、建材、纺织、汽车汽配(含旧机动车交易)等缺乏产业依托的专业市场已趋向饱和,重复建设屡有发生,相互间缺少统筹协调和互动,如过度膨胀,必将导致恶性竞争。从周边城市看,市场同构化、近距化问题也相当突出。
2、缺乏在全国有影响力,对地方经济起带动作用的大型市场。
至今年上半年底,我市人均拥有市场营业面积达1.3平方米,已达到发达国家人均商业面积的水平,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国内商品市场竞争力50强中,我市却没有一席之地。主要原因是我市现有消费品市场缺乏地方产业依托,新建大型市场也以“买进卖出”的初级市场为多,使市场的竞争力和辐射力受到限制。
3、传统的市场交易方式仍占主流,市场集约化组织化程度较低。
我市市场投资管理主体缺乏创新意识和现代流通理念,合作空间小,经营方式因循守旧。受自身实力所限,又过分注重眼前利益和短期投资回报,因而仍以传统的商铺式交易为主。同时单体市场多而分散,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的步伐缓慢,至今没有一家上市的市场。与周边城市比较,杭州市从04年起,将66家经营门类相近的市场整合成杭州四季青国际服装中心等七个中心,实施集约化经营,组织化管理。绍兴、苏州等地的市场也早已上市融资,赢得了发展的先机。与上海期货市场比较,差距更大,07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金额已达12.6万亿元。上海期铜已成为全球三大铜定价中心之一,逐步成为国际现货贸易的定价依据。同样,我国新增棉花、白糖等农产品期货品种后,对主产区的地方经济起了引擎作用。与国外市场相比,荷兰阿斯米尔鲜花市场凭借高科技与高效率的非现金拍卖方式,每天清晨2个小时的交易供应全球80%的花卉产品使荷兰的鲜花交易保持了长盛不衰。
4、部分要素市场改革发展迟缓,要素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
我市要素市场与其业务主管部门职责分离不清晰,社会公益性服务和开展市场有偿性服务不能完全分离。长期以来,对要素市场功能性建设投入偏少,致使部分要素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不高。我市产权交易市场开展未上市公司股权托管和流动虽有所启动,但还未放开步子,进展不快。而上海、天津、四川、河南、陕西等产权交易市场在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与经验。
5、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法规建设需进一步强化。
在2007年,我们对一些大型市场作了抽样对比分析,我市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和成交额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商品市场已有70家,营业面积690万平方米,成交总额1775亿元,平均每平方米成交2.5万元,纳税99.8元。同口径相比,常州
市平均每平方米成交2.3万元,纳税66元;苏州市每平方米成交2.4万元,纳税109.5元。我市商品市场总量已经趋于饱和,全市约1/3的市场弱化和空置,每年约有20-30家中小型市场关闭,但各区投资新建市场仍然方兴未艾。我市自《行政许可法》出台后,政府对新建市场不再进行审批。而浙江省对商品市场建设按“政府统筹规划引导,分区分片开发,社会多元化投资,国有资本占主导”的思路,通过规划和土地供给,优化市场布局,并从培育长期税源的角度,初步实行了税费统一征收的模式。
三、加快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思路
1、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努力组建集团型市场。
综合利用我市口岸、物流园区、大市场集群等资源,围绕支柱产业、重点行业、主导产品,以重点项目为支撑,推进同类市场优势互补,错位竞争,通过有机整合,培育形成纺织品、不锈钢、建材等一批能辐射全国,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集团型大市场。大力培育RT、RC、精细化工、陶瓷、机械等与地方产业相配套的地产品专业市场,延伸专业市场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加工、贸易、物流、会展、餐饮等行业互动的产业链,带动地方支柱产业集群的发展。
2、推进交易方式创新,努力形成专业商品的全国性集散和商务中心。
市场过多的硬件扩张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加重了城市交通压力,也增加了商品流通成本。借鉴西方国家市场运作经验,推进市场交易方式创新,是促进市场快速可持续发展十分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现代市场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要依托我市不锈钢、黑色钢等发达的的现货市场,引入期货机制,探索开展中远期合约交易,以降低投资和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带动资金流、信息流和实物流的汇集。消费品市场建设要从注重硬件建设提升到商品流通方式、营销模式和管理技术的全面提升,集聚国内外知名品牌,走品牌经营、专业化经营和规模化经营之路,提高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和对外辐射力。引导市场创新交易方式。发挥现代金融在流通中的重要作用,在有条件的大型批发市场积极推广质押交易、竞价交易、票据交易、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在有条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探索拍卖式、竞价式和对手交易相结合的交易方式,逐步实现电子统一结算。进一步完善我市不锈钢中远期合约交易中心的建设,规范其运作。
3、推进要素市场建设,努力培育市场化主体。
加快要素市场公益性服务与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相分离,加大要素市场产权制度改革的力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全市要素统一市场建设,推进建立人力资源、技术产权、房地产等专业要素的统一大市场。积极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市场和未上市公司股权托管和流动试点。进一步健全“锡房指数”、“劳动力价格”等指数体系,完善要素市场信息化服务体系,拓展市场服务领域,强化服务能力,创新高端服务产品,不断提升要素市场发展水平。推进区域合作与交流,健全接轨上海、加强长三角区域合作的组织协调机制,通过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实现要素资源在区域内外的自由流动。
4、推进传统中小型市场改造提升,优化市场布局。
突出“以人为本”,按“市场商场化”的模式改造提升传统的中小型终端市场,切实改变散、小、乱的现象,营造安全、诚信、方便、舒适的消费环境,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结合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鼓励争创星级文明市场,提升其文明经营的水平。积极组织面上市场开展联合、兼并,引导弱小市场经营业态的转换。
5、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加快制度建设进程。
一是建立规划的实施机制。根据《无锡市“十一五”市场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和《无锡市市场建设导向目录》,建立年度跟踪监督制度、中期评估制度和终期检查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监督检查,分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要与规划协调一致,利用政策性贷款的重要建设项目,应符合规划确定的发展重点和领域。各县(市)、区政府要将市场建设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环境因素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市场培育发展的规律性和中长期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全市的大局,按严格把关,谨慎布点。杜绝“先上车后买票”、“先建设再规划”,赶时间,追求短期效应的倾向。
二是加快政策研究。市发改委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尽快研究出台《无锡市新建市场暂行办法》、《无锡市规范发展中介组织的若干规定》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市场发展秩序。进一步落实市委《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等现有政策措施,结合年度重大项目安排,对投资周期长、资金要求高、社会效益大的市场项目,优先安排一定数额的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予以支持。
三是建立健全预测预警机制。为有效防止市场同构化、近距化和市场异常波动,科学地评价市场现代化程度,市发改委拟研究建立“无锡市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指标体系”,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发挥作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市场监控体系建设,密切跟踪生活必需品和重要储备商品的市场变化趋势,建立和完善快速反应、调控及时的工作机制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第二篇:企业文化建设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
企业文化建设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
一、企业文化建设在现代管理中的地位
企业文化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客观要求。(1)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化企业管理思想的体现。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现代企业管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最佳途径。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根本就是人的现代化。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管理的主体和企业活力的源泉;企业文化提出以“软”带“硬”的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合理的企业管理系统结构和有效经营管理机制;企业文化要求有鲜明的个性,为企业管理提出了应如何造就环境变化。总之,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运用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指导企业管理,以谋求企业管理的整体优化,提高企业的整体效能,不断创造卓越,赢得优势。(2)企业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也是信誉经济。我国传统道德有“诚信为本”之说。历史上不少商人以及近代企业家,都是以诚信见著,誉满四方。古语云:“人无信不立”。如果没有诚意,不讲信誉,搞一锤子买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可能有立足之地的。而塑造和传播企业形象、培育“诚信为本”、“薄利多销”的企业信念,货真价实、量足守义的企业伦理道德等都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因而也就自然成为企业谋求生存和拓展,取得市场主动权和制高点的必然选择。(3)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企业文化建设是当前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形式,它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有效地克服了“两张皮”,把企业管理中的软件部分、非理性部分,“管理是科学又是艺术”的“艺术”部分纳入到企业文化中,又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不仅使企业管理,而且使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创出新的特色。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
(1)要铸造企业精神,培养团结协作意识。企业精神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逐渐形成的与顺利实现企业组织目标相联系的企业整体化、个性化的追求、志向和决心。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概括性、综合性反映。每个企业的企业精神都要具有鲜明特色,不能千篇一律,人云亦云。但都应包含创新、务实、团结、敬业精神等基本内容。同时企业精神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必须随外部环境以及企业自身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升化、浓缩,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我们企业尤其需要注重以下几种精神的培养。一是“产业报国”精神。每一位企业厂长(经理)与职工都要有一种民族自尊意识和强烈的自豪感,抱着实现民族富强和国家振兴的强烈而持久的愿望与感情,像长虹电器以振兴民族产业为已任,便可产生强烈的冲动和动力。二是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应当信守的重要原则。企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全体员工办企业的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用宏伟的事业凝聚人,用科学的机制激励人,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努力为全体员工搭建发展平台,提供发展机会,挖掘创造潜能,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其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同时,要尊重全体员工的首创精神,在统一领导下,有步骤地发动全体员工广泛参与,从基层文化抓起,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全员共建。努力使全体员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如果我们民族工业没有创新精神,永远也不可能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企业没有创新精神,就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四是自律精神。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新旧交替、沉渣泛起。面对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企业家如果不能在精神上加强武装,加强自我修养,不能做到自省、自立、自警、自励,就很容易被市场经济所淘汰,甚至沦为人民的罪人。就是好企业,也会被整垮。五是要强化的领导责任。在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过程中,领导是关键。俗话说,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久而久之,这群绵羊就会变成“狮子”。要建设好企业文化,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规划、狠抓落实,才能取得实效。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当站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出思想、谋思路、定对策,确定本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提出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领导体制要与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要明确主管部门,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形成企业文化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各职能部门分工落实、员工广泛参与的工作体系。与此同时,企业要深入调研、制定规划,认真梳理整合各项工作任务,分清轻重缓急,扎实推进。要着力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企业文化规范,通过梳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对员工日常行为和工作行为进行细化,逐步形成企业文化规范,以理念引导员工的思维,以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使企业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做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同成长、共生死,真正实现“人企合一”,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对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2)关键是要提高员工素质。企业员工是生产经营管理的主体。员工的业务技能和思想品德水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此,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特别是要通过卓有成效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振奋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把思想行为统一到搞活企业、发展企业、振兴企业的战略目标上来。因此,要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宣传教育。一是形势与任务教育。既要把企业计划、发展规划、美好前景告诉干部职工,也要把国家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政策、企业所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和新对策告诉大家,使大家认清形势,看清方向,鼓足干劲,增强改革意识。二是艰苦奋斗、俭勤办企业的教育。当前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很多,基本矛盾之一是资金短缺。离开了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将一事无成。三是市场经济竞争意识的教育。要使干部职工看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竞争,优胜劣汰日益加剧的态势,树立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做好企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四是民主与法制教育。要使广大干部职工在各项经济交往和社会生产中遵纪守法,“重合同、守信用”,并通过学习掌握法律知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权益,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五是抓好业务技能素质教育。要重视科技人才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3)重点要重视塑造传播企业形象。企业形象的塑造和社会知名度的提高,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企业的好坏对企业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现在,企业间竞争已经扩展到企业形象、企业知名度的竞争。美好的企业形象能放射出夺目的光彩,不仅能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创造广阔的市场,而且能吸引众多的优秀人才到企业中来,为企业的发展出力献策,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这种意义上讲企业形象就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是争创名牌,树立产品形象。产品质量等于企业形象。良好的产品形象是塑造企业良好的关键。因此,各企业要确立质量为本,用户至上的思想,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要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在“新、快、优、廉”上做文章,在外观、造型、规格、款式、功能及技术含量、附加值上下功夫,不断推陈出新;要按照现代市场营销学原理,加大产品广告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从而树立优质价廉、精品名牌的产品形象。二是优质服务,完善信誉形象。优质服务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直到垄断市场的重要条件。优质服务应成为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自觉行为,是企业必须关注的重大课题。为此,要牢固树立“用户是上帝”的思想,建立完备的售后服务体系。以货真价实的过硬产品、童叟无欺的经营作风,赢得用户信赖。要“以诚待客”,“以信为本”,经常走访用户,及时反馈用户使用情况并及时处理;要把企业置放于开放的市场经济大背景中,广泛听取和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改善服务质量,对用户要有负责到底的精神。三是加强现场管理,改善环境形象。环境形象是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企业形象的重要内容。为此,要创造条件努力改善工作环境和企业环境。要按照花园式工厂的要求,狠抓硬件设施建设。要规范统一包装、标识、标牌、警句,甚至包括字型、色彩以及广告语、办公用品、工作服等都应力求体现企业特色,并固定使用。四是广泛宣传,扩大社会形象。宣传是提高企业知名度的有效手段。要根据企业产品的市场定位和消费者层次结构,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体,广为宣传。逐步在企业导入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通过一整套的设计,把企业商标、产品、企业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达到塑造形象和推销自己企业的形象、产品形象的目的。同时,要全面维护企业形象。凡有损企业形象的事不做,有害于企业形象的话不讲,有败于企业形象的生意不做。诚招天下客,信取万人心。
第三篇:作风建设在路上
作风建设在路上:市纪委作风督查新通报
为贯彻执行省纪委《关于开展纠正“四风”问题监督检查专项活动的通知》要求,2015年2月11日至3月27日,市纪委联合市直有关职能部门组成9个督查组先后对各区县、市直单位干部职工遵守上班纪律、贯彻规范乡镇干部“走读”文件、落实“三有五个一”和“六个一律免职”制度以及开展35项专项整治工作等情况开展了明察暗访,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发现的问题
(一)上班期间做与工作无关事情的 1、3月6日上午9时50分,永定区天门山茅岩河管理处副科级纪检员覃基广(永定区人社局暂时借用)在区人社局公务员管理股的办公电脑上玩游戏、看电视剧。建议永定区对覃基广予以免职。2、3月6日上午10时28分,永定区人大机关工作人员孟庆军在办公电脑上玩游戏。对孟庆军予以通报批评。3、3月6日上午11时02分,永定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屈湛军在办公电脑上玩游戏。建议永定区对屈湛军予以免职。4、3月6日上午11时03分,永定区科技局主任科员吴斌在办公电脑上看烹饪视频。建议永定区对吴斌予以免职。5、3月6日上午11时10分,永定区经投公司财务人员张四英在办公电脑上看股市行情。对张四英予以通报批评。6、3月6日上午11时15分,永定区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工作人员罗源在办公电脑上玩游戏。对罗源予以通报批评。7、3月19日上午11时20分,慈利县农科教办公室综合组组长刘劲松在办公电脑上玩游戏。建议慈利县对刘劲松予以免职。8、3月19日上午11时30分,慈利县科技局知识产权办公室工作人员朱文华在办公电脑上浏览淘宝网站。对朱文华予以通报批评。9、3月23日上午9时58分,桑植县人社局医疗生育工伤保险管理服务局工作人员蔡亚妮在办公电脑上看电视剧。对蔡亚妮予以通报批评。10、3月23日上午10时08分,桑植县人社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局财务人员朱小芹在办公电脑上玩游戏。对朱小芹予以通报批评。11、3月23日上午10时10分,桑植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雷耀武在办公电脑上浏览新浪竞技彩票网页,建议桑植县对雷耀武予以免职。
(二)违规公务接待和工作日中餐饮酒的
3月27日上午,永定区政府办督查室与区城管局联合开展城市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月检查,中午12时左右,永定区南庄坪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曾庆平,工作人员汪丽华、屈国安违规公务接待区政府督查室副主任熊隆海,政府办主任科员张明灯、司机黄新海,区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刘根祥、李国龙、司机朱攀等检查组一行,共消费639元,曾庆平和汪丽华共同签单,其中曾庆平、屈国安、熊隆海、刘根祥、李国龙等五人有饮酒行为。建议永定区对曾庆平、熊隆海予以免职并立案调查,对屈国安、刘根祥、李国龙予以立案调查;对汪丽华、张明灯、黄新海、朱攀予以通报批评。违规公务接待的费用由参与人员自行承担。(三)未落实“三有五个一”制度的
桑植县沙塔坪国土中心所、两河口国土中心所均未悬挂统一、规范的工作人员去向牌。
二、追究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情况
永定区政府办督查室与区城管局联合开展城市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月检查,永定区南庄坪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曾庆平,工作人员汪丽华、屈国安违规公务接待区政府督查室副主任熊隆海,政府办主任科员张明灯、司机黄新海,区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刘根祥、李国龙、司机朱攀等检查组一行,曾庆平、屈国安、熊隆海、刘根祥、李国龙等五人违规饮酒,严重违反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等五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改进机关作风的暂行规定》。永定区南庄坪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田际军对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负主体责任,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李建军对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负监督责任,建议永定区对田际军和李建军分别追究责任。永定区政府办党组书记、主任甄如辉对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负主体责任,区政府办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庹冬妮对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负监督责任,建议永定区对甄如辉和庹冬妮分别追究责任。永定区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智晖对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负主体责任,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李晓波对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负监督责任,建议永定区对徐智晖和李晓波分别追究责任。
张家界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四篇:“三线”建设在汉中
《 汉中日报 》2010年11月04日05版
“三线”建设在汉中
1965年,全国的 “三线”建设全面启动,大批沿海企业及中心城市科研院校、科研机构、技术管理人员从祖国四面八方纷纷内迁到千百条沉睡的山沟。在 “三线”建设时期,有相当数量的技术密集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迁汉,许多优秀的科研、技术人才也随之扎根汉中,给汉中带来了新知识、新技术,也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劳动就业机会,对提高汉中人口的整体素质、繁荣汉中经济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无怪乎有的人说:如果没有当初大规模的 “三线”建设所形成的经济实力的支撑和注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那么,今天汉中与东部的差距不知要大多少倍。
起源
1964年5月6日,党中央召开工作会议,主要讨论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初步设想。毛主席在会上反复强调说: “要加强 ‘三线’地区建设”。这是党中央、毛泽东主席首次提出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以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南部8省区为主的 “三线”。“三线”建设的提法是当时中共中央依据全国各地的战略位置而作出的一种地域划分。全国划为一、二、三线:一线地区是指沿海和边疆地区的省、市、自治区;二线地区是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广大地区;三线地区按照1970年国家制订的 “四五”计划纲要草案的划分,是指长城以南、京广线以西的地区,包括西南地区的云、贵、川,西北地区陕、甘、宁、青、新的部分,中
确保工程进度,国家建委从全国各地调集大批物资支援汉中的 “三线”建设工程。钢材来自上海、北京、天津、太原、唐山、重庆、武汉、辽宁、大连、湖南、包头、新疆等25个钢铁厂,木材来自全国15个林业局、9个林场;水泥来自唐山、邯郸、北京、兰州、永登、抚顺、锦州、大连、木溪、洛阳、耀县等13个水泥厂。为了支持三线建设,汉台、城固、勉县、南郑等县区动员群众11000多人,突击生产砂、石。
为了加强对 “三线”建设的领导,1966年1月,中共中央正式批准成立了 “西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办公地址设在西安市,由刘澜涛任主任、宋平担任副主任。随之,兰州军区成立了 “三线”建设委员会,由张达志司令员任主任,副司令员李书茂任副主任。1966年2月,陕西省委成立了 “三线”建设委员会,由省委书记李瑞山任主任,肖纯(省委副书记)、李学廉(省军区副司令员)、任钧(省建委主任)为副主任,办公室设在省建委。1966年4月,汉中地委成立了 “三线”建设领导小组,由地委书记张军任组长,地委副书记王希侠任副组长,成立了 “三线”建设办公室(对外称工业办公室),由地委、行署及军分区抽调5人组建办公室,办理内建厂矿事宜。
紧接着爆发的 “文化大革命”运动,严重干扰和影响了 “三线”建设工作的开展。“文革”开始后,随着地方党政机关的瘫痪,兰州军区遵照周恩来总理指示: “凡有 ‘三线’建设任务的地区,各级军区都要把 ‘三线’建设工作抓起来”。1967年3月,汉中军分区党委接兰州军区紧急指示,成立了 “汉中军分区内地建设领导小组”,由军分区司令员王明春担任组长,副司令员薛毅斌担任副组长,O一二办事处主任刘亚欣、陕西省建工局负责人贾夫、汉江机床厂厂长刘希平、汉川机床厂厂长郭光明、北大汉中分校筹建处负责人刘义、原地委工业办公室主任张正范等为成员,相应设立了 “汉中军分区内建办公室”。汉中地区革委会成立后,原军分区内建办公室更名为 “汉中地区革委会内建办公室”,由地区革委会副主任(原地委副书记)张书云负责。
随着全区 “三线”建设工作的全面展开,为适应汉中 “三线”建设工作高潮的到来,地区革委会在原内建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了 “汉中地区革委会三线建设指挥部”,仍由地区革委会副主任张书云分管,省委请示西北局同意将西北局 “三线”建委负责人钟毅(陈慕华爱人)调来汉中全面负责 “三线”建设工作。
布局
汉中 “三线”建设是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1965年3月21日批准的 《国防工业在二、三线地区新建项目布局方案》中 “汉中地区以航空工业为主,辅之国防重要项目和国家骨干工业项目”的要求精神,全面安排部署的。
1969年4月,中共中央和周总理委托兰州军区召开了 “西北三线建设座谈会”。这次会议主要贯彻中央关于抓紧三线建设,随时准备打仗的指示,讨论了西北四省区工业布局,“三线”建设的规划和组织领导问题,并重点安排了一大批大中型建设项目。汉中地区在兰州军区会议上是唯一的地区级参会单位。
在全国统一部署下,汉中的 “三线”建设按照 “老基地带新基地,老厂矿带新厂矿,老工人带新工人”的“三老带三新”建设方针,一大批重点骨干企业、设计施工人员、科研单位、高等院校 “一分为二”,从人员到物资、设备都成套地迁到汉中。
青、宁大电网,互调余缺,还可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它使中国电力工业在发展超高压技术、制造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建设超高压输变电线路等方面有了重大的进展。
水电部又于1968年2月在略阳县筹建了 “略阳火电厂”,1972年2月正式建成投产。该厂总投资1.1亿元,生产规模为20万千瓦,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有力地改变了汉中历史上电力不足的局面,有效地保障了汉中 “三线”建设和汉中地区工农业生产及社会发展用电。
航空工业
汉中航空工业建设,是国家航空工业部在 “三线”建设时期在三线地区建设的第二套航空工业基地。汉中航空工业又是国家唯一的一套大型运输机生产基地。基地所属的22个企事业单位,分布于现本市的汉台区、城固县、南郑县、勉县、洋县、西乡县、宁强县,有职工3.4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1万人,已形成技术力量雄厚,工艺先进,门类齐全的航空工业科研、生产基地。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独立生产的大型运输机就在汉中诞生,飞向了祖国的蓝天。
北大汉中分校
北京大学汉中分校,是高教部设在汉中的一个项目,1966年5月来汉中筹建,1972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总投资2000万元,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教职员工3500人,学校设有:无线电系、雷达系、物理系、力学系等。周培源教授曾担任北大汉中分校校长。1977年5月该校迁回母校——北京大学。
机械工业
机械工业部在汉中筹建也是比较早的单位之一,共建8个项目,分别为汉江机床厂、汉川机床厂、汉江工具厂、汉江铸锻件厂、海红轴承厂、汉中配件厂,另建有汉江职工医院1所、陕西省机械工人技术学校1所。
地方工农业
汉中由于 “三线”建设的开展,也相应地加强了地方工农业、文化、教育、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建设,在其他行业也投入建设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中小型企业,全地区的工业实力大大增强,生产配套能力有较大提高。在 “三线”期间建成的有地区铁钢厂、地区镇巴煤矿、地区磷肥厂、地区城固肉联厂、汉江制药厂、汉中血浆厂、新汉玛钢厂、城固烟厂、地区商校、汉中手表厂、汉中灯泡厂、汉中玻璃厂、汉中丝绸厂、汉中水泥制品厂、汉中、城固、西乡的氮肥厂,汉中型砂厂及15个砖瓦厂等,修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建成了地区最大的石门水库、洋县党水河水库、南郑县华山沟水库、城固县千山水库、勉县红卫水库等,全地区共建成中小型水库320座。
在三线建设的过程中,地区内建办下文要求,尽量不占良田好地、并在施工过程中工厂要把支农工作纳入其中,有条件的尽量为当地农民造地还田,凡工厂所在地,都要就近帮助解决当地农民的水电路的问题,帮助解决农民的米面加工及多余劳力的
第五篇:作风建设在路上观后感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孔子曰“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意思就是,为政者就应率先垂范,能够行得正,立的直,上行下效就会带动整个社会一种向上的、健康的社会氛围。
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背景下,作风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人民群众也有了更高的期待。毫无疑问的是,作风问题关系到人心向背,也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通过对《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片的深入研读,我认为,党中央已经感受到了整个社会对作风建设的强烈诉求,也充分认识到了作风建设对发展大局的推动作用。所以这两年来才开展了一系列从上至下、内容详实的作风建设活动。从根本上讲,这是国家之福、人民之福、发展之福,也说明了党在自身建设和治国理政方面的愈发成熟。
当然,作风建设并非一日可成。目前所存在的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这一点众所周知。但党的决心也是显而易见的,党的态度更是坚定和明确的。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片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还是基层的“小贪小占”,都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惩。我认为,社会各界在为此而欣喜的同时,更要坚信党的力量。不管作风建设之路有多少荆棘,只要有党的领导,定能攻坚克难。最为关键的是,不能因为取得的成绩而忘乎所以,要牢记,作风问题像弹簧,“问责弱了它变强”。唯有认识到作风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坚持对“四风”问题的高压打击态势,确保所有的整改和监督措施不放松,才能够使作风建设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向人民交出优异的答卷。
不得不提的是,作风建设不是空谈,更不是空想。目前取得的成效只是初步的,要想使其稳固,那么就不能出现“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等问题。要牢记,广大干部群众最渴望的是要形成一个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的作风建设体制机制。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广大党员干部不能“干瞪眼”,更不能抱有闯关思想。必须构建更完善的监督制度、更科学的决策制度和更合理的用人制度,切实回应这一诉求,使作风建设的要求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我们党是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所肩负的是13亿多人口的期待。在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同时,党建工作,特别是作风建设也要聚精会神抓起来,打好、打胜作风建设这场硬仗,以更好的作风保障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赢得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作风建设,是一个政党自我进化、强筋壮骨和自我调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本目的是践行和实现政党的宗旨及执政目标。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一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结束了,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历史进程永远不会结束。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继续打好党风建设这场硬仗,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必定能以好的作风保障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赢得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