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社区建设在什么背景下提出大全
我国社区建设在什么背景下提出
社区建设是一种社区工作,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社区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社区建设的内容,各地区不尽相同,一般说来,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社区服务,包括面向社区残疾人、老年人、优抚对象和其他社会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属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二是社区卫生,包括社区的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等。三是社区治安,包括社区内的治安保卫、民解调解、帮教失足青少年、防火防盗和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四是社区环境,包括绿化、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等。五是社区文化,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教育、科普活动,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主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六是社区组织,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中介组织的建设。
各地区在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应根据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现有工作基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确定自己的社区建设的内容。
补充:
城市社区建设的由来及其历史背景
1991年5月,民政部号召和要求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系统开展社区建设工作,得到了许多城市社区的积极响应,并逐渐得到了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1996年,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提出“大力加强社区建设”的要求;1998年,国务院明确赋予民政部“指导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推动社区建设”的职能;200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出23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按照中央领导指示和民政部部署,各地以奋发向上的工作、与时俱进的精神、敢为人先的劲头,不断推进社区建设这项伟大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谱写着恢宏壮丽的城市社区建设新篇章。14年来,关于社区建设的理论研究步步深入,上海、青岛、沈阳、石家庄、南京、武汉、西安、哈尔滨等地的社区建设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这项旨在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协调发展的城市社区建设,是中国城市社会转型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
这是因为:第一,开展社区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伟大目标一个必经的发展阶段。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目标,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深刻含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已被打破,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同时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社会流动人口增加,加上教育、管理工作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致使城市社会人口的管理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社区式管理模式。
第二,开展社区建设,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群众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越来越讲究生活的质量。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体制的改革,城市居民与所在社区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但是,目前许多地方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需要,不能满足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因此,推动社区建设、拓展社区服务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最佳途径。
第三,开展社区建设,是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的迫切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城市人口快速膨胀,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高楼大厦不断崛起,新区开发方兴未艾。俗话说,城市“三分建,七分管”。管理是重要的,而管理重点在基层。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管理不顺和社区资源难以共享等弊端,一些陈旧的、落后的观念,自觉或不自觉的在阻碍着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只有加强社区建设,才能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提高城市居民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从而加快城市现代化的步伐。
第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巩固城市基层政权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十六大报告指出:“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城市居民委员会不同程度地存在行政化管理的现象,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程度还不太高。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居民对社区事务的日益关注,城市居民委员会原有的管理方式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开展社区建设,发挥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保证社区居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办法。总之,世纪之交的社区建设是当今中国社会转型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述情况使城市党政领导认识到: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使城市基层出现一系列矛盾,原来的管理办法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必须寻找新的管理办法——社区建设。
那么什么是社区建设呢?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社区建设还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一是社会性,即社区建设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是各类社区主体、各种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它面向整个社区,面向社区成员,为社区组织和成员提供多方位、多样化的服务。同时它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辖区单位与社区居民的共驻共建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工程。二是群众性,即社区建设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和实际需求是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这是社区建设发展的根本所在。只有真正树立社区意识,才能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促进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三是地域性,社区是一种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建设就具有突出的地域性特征。社区建设主要是根据本社区成员的需求和愿望,解决本社区的问题,为本社区成员提供多样化服务。四是综合性,即社区建设是整个社区的全方位建设,而不是特指某一方面的工作。它包括拓展社区服务,美化社区环境,强化社区治安,繁荣社区文化,推进社区卫生等多方面的工作。这就决定了社区建设的工作方法是多样的,既有一般的方法,也有特殊的方法;既有经济手段,也有行政手段和社会手段。只有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社区建设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五是计划性,一般地说,要系统的开展社区建设工作,需要从本社区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发挥规划
和工作计划,并按计划开展工作。因此,计划性是社区建设的一个主要特征。
第二篇:作风建设在路上
作风建设在路上:市纪委作风督查新通报
为贯彻执行省纪委《关于开展纠正“四风”问题监督检查专项活动的通知》要求,2015年2月11日至3月27日,市纪委联合市直有关职能部门组成9个督查组先后对各区县、市直单位干部职工遵守上班纪律、贯彻规范乡镇干部“走读”文件、落实“三有五个一”和“六个一律免职”制度以及开展35项专项整治工作等情况开展了明察暗访,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发现的问题
(一)上班期间做与工作无关事情的 1、3月6日上午9时50分,永定区天门山茅岩河管理处副科级纪检员覃基广(永定区人社局暂时借用)在区人社局公务员管理股的办公电脑上玩游戏、看电视剧。建议永定区对覃基广予以免职。2、3月6日上午10时28分,永定区人大机关工作人员孟庆军在办公电脑上玩游戏。对孟庆军予以通报批评。3、3月6日上午11时02分,永定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屈湛军在办公电脑上玩游戏。建议永定区对屈湛军予以免职。4、3月6日上午11时03分,永定区科技局主任科员吴斌在办公电脑上看烹饪视频。建议永定区对吴斌予以免职。5、3月6日上午11时10分,永定区经投公司财务人员张四英在办公电脑上看股市行情。对张四英予以通报批评。6、3月6日上午11时15分,永定区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工作人员罗源在办公电脑上玩游戏。对罗源予以通报批评。7、3月19日上午11时20分,慈利县农科教办公室综合组组长刘劲松在办公电脑上玩游戏。建议慈利县对刘劲松予以免职。8、3月19日上午11时30分,慈利县科技局知识产权办公室工作人员朱文华在办公电脑上浏览淘宝网站。对朱文华予以通报批评。9、3月23日上午9时58分,桑植县人社局医疗生育工伤保险管理服务局工作人员蔡亚妮在办公电脑上看电视剧。对蔡亚妮予以通报批评。10、3月23日上午10时08分,桑植县人社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局财务人员朱小芹在办公电脑上玩游戏。对朱小芹予以通报批评。11、3月23日上午10时10分,桑植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雷耀武在办公电脑上浏览新浪竞技彩票网页,建议桑植县对雷耀武予以免职。
(二)违规公务接待和工作日中餐饮酒的
3月27日上午,永定区政府办督查室与区城管局联合开展城市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月检查,中午12时左右,永定区南庄坪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曾庆平,工作人员汪丽华、屈国安违规公务接待区政府督查室副主任熊隆海,政府办主任科员张明灯、司机黄新海,区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刘根祥、李国龙、司机朱攀等检查组一行,共消费639元,曾庆平和汪丽华共同签单,其中曾庆平、屈国安、熊隆海、刘根祥、李国龙等五人有饮酒行为。建议永定区对曾庆平、熊隆海予以免职并立案调查,对屈国安、刘根祥、李国龙予以立案调查;对汪丽华、张明灯、黄新海、朱攀予以通报批评。违规公务接待的费用由参与人员自行承担。(三)未落实“三有五个一”制度的
桑植县沙塔坪国土中心所、两河口国土中心所均未悬挂统一、规范的工作人员去向牌。
二、追究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情况
永定区政府办督查室与区城管局联合开展城市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月检查,永定区南庄坪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曾庆平,工作人员汪丽华、屈国安违规公务接待区政府督查室副主任熊隆海,政府办主任科员张明灯、司机黄新海,区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刘根祥、李国龙、司机朱攀等检查组一行,曾庆平、屈国安、熊隆海、刘根祥、李国龙等五人违规饮酒,严重违反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等五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改进机关作风的暂行规定》。永定区南庄坪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田际军对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负主体责任,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李建军对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负监督责任,建议永定区对田际军和李建军分别追究责任。永定区政府办党组书记、主任甄如辉对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负主体责任,区政府办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庹冬妮对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负监督责任,建议永定区对甄如辉和庹冬妮分别追究责任。永定区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智晖对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负主体责任,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李晓波对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负监督责任,建议永定区对徐智晖和李晓波分别追究责任。
张家界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三篇:“三线”建设在汉中
《 汉中日报 》2010年11月04日05版
“三线”建设在汉中
1965年,全国的 “三线”建设全面启动,大批沿海企业及中心城市科研院校、科研机构、技术管理人员从祖国四面八方纷纷内迁到千百条沉睡的山沟。在 “三线”建设时期,有相当数量的技术密集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迁汉,许多优秀的科研、技术人才也随之扎根汉中,给汉中带来了新知识、新技术,也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劳动就业机会,对提高汉中人口的整体素质、繁荣汉中经济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无怪乎有的人说:如果没有当初大规模的 “三线”建设所形成的经济实力的支撑和注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那么,今天汉中与东部的差距不知要大多少倍。
起源
1964年5月6日,党中央召开工作会议,主要讨论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初步设想。毛主席在会上反复强调说: “要加强 ‘三线’地区建设”。这是党中央、毛泽东主席首次提出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以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南部8省区为主的 “三线”。“三线”建设的提法是当时中共中央依据全国各地的战略位置而作出的一种地域划分。全国划为一、二、三线:一线地区是指沿海和边疆地区的省、市、自治区;二线地区是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广大地区;三线地区按照1970年国家制订的 “四五”计划纲要草案的划分,是指长城以南、京广线以西的地区,包括西南地区的云、贵、川,西北地区陕、甘、宁、青、新的部分,中
确保工程进度,国家建委从全国各地调集大批物资支援汉中的 “三线”建设工程。钢材来自上海、北京、天津、太原、唐山、重庆、武汉、辽宁、大连、湖南、包头、新疆等25个钢铁厂,木材来自全国15个林业局、9个林场;水泥来自唐山、邯郸、北京、兰州、永登、抚顺、锦州、大连、木溪、洛阳、耀县等13个水泥厂。为了支持三线建设,汉台、城固、勉县、南郑等县区动员群众11000多人,突击生产砂、石。
为了加强对 “三线”建设的领导,1966年1月,中共中央正式批准成立了 “西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办公地址设在西安市,由刘澜涛任主任、宋平担任副主任。随之,兰州军区成立了 “三线”建设委员会,由张达志司令员任主任,副司令员李书茂任副主任。1966年2月,陕西省委成立了 “三线”建设委员会,由省委书记李瑞山任主任,肖纯(省委副书记)、李学廉(省军区副司令员)、任钧(省建委主任)为副主任,办公室设在省建委。1966年4月,汉中地委成立了 “三线”建设领导小组,由地委书记张军任组长,地委副书记王希侠任副组长,成立了 “三线”建设办公室(对外称工业办公室),由地委、行署及军分区抽调5人组建办公室,办理内建厂矿事宜。
紧接着爆发的 “文化大革命”运动,严重干扰和影响了 “三线”建设工作的开展。“文革”开始后,随着地方党政机关的瘫痪,兰州军区遵照周恩来总理指示: “凡有 ‘三线’建设任务的地区,各级军区都要把 ‘三线’建设工作抓起来”。1967年3月,汉中军分区党委接兰州军区紧急指示,成立了 “汉中军分区内地建设领导小组”,由军分区司令员王明春担任组长,副司令员薛毅斌担任副组长,O一二办事处主任刘亚欣、陕西省建工局负责人贾夫、汉江机床厂厂长刘希平、汉川机床厂厂长郭光明、北大汉中分校筹建处负责人刘义、原地委工业办公室主任张正范等为成员,相应设立了 “汉中军分区内建办公室”。汉中地区革委会成立后,原军分区内建办公室更名为 “汉中地区革委会内建办公室”,由地区革委会副主任(原地委副书记)张书云负责。
随着全区 “三线”建设工作的全面展开,为适应汉中 “三线”建设工作高潮的到来,地区革委会在原内建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了 “汉中地区革委会三线建设指挥部”,仍由地区革委会副主任张书云分管,省委请示西北局同意将西北局 “三线”建委负责人钟毅(陈慕华爱人)调来汉中全面负责 “三线”建设工作。
布局
汉中 “三线”建设是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1965年3月21日批准的 《国防工业在二、三线地区新建项目布局方案》中 “汉中地区以航空工业为主,辅之国防重要项目和国家骨干工业项目”的要求精神,全面安排部署的。
1969年4月,中共中央和周总理委托兰州军区召开了 “西北三线建设座谈会”。这次会议主要贯彻中央关于抓紧三线建设,随时准备打仗的指示,讨论了西北四省区工业布局,“三线”建设的规划和组织领导问题,并重点安排了一大批大中型建设项目。汉中地区在兰州军区会议上是唯一的地区级参会单位。
在全国统一部署下,汉中的 “三线”建设按照 “老基地带新基地,老厂矿带新厂矿,老工人带新工人”的“三老带三新”建设方针,一大批重点骨干企业、设计施工人员、科研单位、高等院校 “一分为二”,从人员到物资、设备都成套地迁到汉中。
青、宁大电网,互调余缺,还可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它使中国电力工业在发展超高压技术、制造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建设超高压输变电线路等方面有了重大的进展。
水电部又于1968年2月在略阳县筹建了 “略阳火电厂”,1972年2月正式建成投产。该厂总投资1.1亿元,生产规模为20万千瓦,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有力地改变了汉中历史上电力不足的局面,有效地保障了汉中 “三线”建设和汉中地区工农业生产及社会发展用电。
航空工业
汉中航空工业建设,是国家航空工业部在 “三线”建设时期在三线地区建设的第二套航空工业基地。汉中航空工业又是国家唯一的一套大型运输机生产基地。基地所属的22个企事业单位,分布于现本市的汉台区、城固县、南郑县、勉县、洋县、西乡县、宁强县,有职工3.4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1万人,已形成技术力量雄厚,工艺先进,门类齐全的航空工业科研、生产基地。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独立生产的大型运输机就在汉中诞生,飞向了祖国的蓝天。
北大汉中分校
北京大学汉中分校,是高教部设在汉中的一个项目,1966年5月来汉中筹建,1972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总投资2000万元,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教职员工3500人,学校设有:无线电系、雷达系、物理系、力学系等。周培源教授曾担任北大汉中分校校长。1977年5月该校迁回母校——北京大学。
机械工业
机械工业部在汉中筹建也是比较早的单位之一,共建8个项目,分别为汉江机床厂、汉川机床厂、汉江工具厂、汉江铸锻件厂、海红轴承厂、汉中配件厂,另建有汉江职工医院1所、陕西省机械工人技术学校1所。
地方工农业
汉中由于 “三线”建设的开展,也相应地加强了地方工农业、文化、教育、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建设,在其他行业也投入建设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中小型企业,全地区的工业实力大大增强,生产配套能力有较大提高。在 “三线”期间建成的有地区铁钢厂、地区镇巴煤矿、地区磷肥厂、地区城固肉联厂、汉江制药厂、汉中血浆厂、新汉玛钢厂、城固烟厂、地区商校、汉中手表厂、汉中灯泡厂、汉中玻璃厂、汉中丝绸厂、汉中水泥制品厂、汉中、城固、西乡的氮肥厂,汉中型砂厂及15个砖瓦厂等,修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建成了地区最大的石门水库、洋县党水河水库、南郑县华山沟水库、城固县千山水库、勉县红卫水库等,全地区共建成中小型水库320座。
在三线建设的过程中,地区内建办下文要求,尽量不占良田好地、并在施工过程中工厂要把支农工作纳入其中,有条件的尽量为当地农民造地还田,凡工厂所在地,都要就近帮助解决当地农民的水电路的问题,帮助解决农民的米面加工及多余劳力的
第四篇: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基本都处在控制阶段的中期,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向集成阶段迈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也符合这一阶段的诺兰模型规律。主要表现如下:电子政务总体规划不够明确和规范
实施电子政务,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总是先要做好总体规划。而我们的电子政务发展到今天,是一个逐步积累和完善的过程,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成长经历,由于管理和技术上的原因,各级政府没有办法在先做好充足的整体规划,然后再实施电子政务。各级政府和部门对电子政务网络结构、电子政务的“内涵”等方面的理解千差万别,这必然导致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协调难度加大,建成以后也难以有效的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直接影响到电子政务效益的发挥。
管理体制协调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跨部门、跨地区、中央和地方间的协调,主要依赖国家领导小组开会协调以及相关单位主要领导间的协调。在一些先进国家,往往在最高决策层之下,设立常设的协调机制,如美国的首席信息官(CIO)委员会,加拿大的首席信息官办公室(CIOB)等制度,而我国于2008年成立的工业信息化部,机构设置层级过低,其职能注重产业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很难担当协调其他职能部门的重任。
电子政务建设统筹严重不足
上世纪90 年代以来,电子政务作为我国信息化投资的热点,中央和地方投入巨大。2011年,思林博德市场咨询(Springboard Research)在报告“中国政府相关客户的IT购买行为研究”中预测中国政府相关客户(包括政府部门、医疗保障、教育部门等)在IT投入上超过428 亿美元,这占中国大陆总体IT支出的43.7%。
但由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统筹严重不足,未形成一个完整的规划、预算、审批、评估等机制,电子政务项目不能得到全方位的审查、监督、评价以及对技术需求的深入有效审查,导致电子政务重建设,轻服务,超前购买贵重设备、软硬件设备更新不断,追求建设独立体系不愿集中共享等现象存在,造成巨大浪费。
电子政务对内办公效率有所提高,对外公共服务仍旧薄弱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入应用,“电子政务”被提高到作为加快推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种重要途径的高度。但是,就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应用情况来看,主要还是以“提高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组织内部信息沟通”等对内办公为主,“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还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外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不足。
此外,电子政务的法治环境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也不够完善以及电子政务信息化标准水平低下等等,都是当前电子政务发展的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电子政务的今后发展趋势与展望
强化电子政务总体规划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将迈入集成阶段,其主要举措就是战略规划和资源整合。由诺兰模型可知,这是进行总体规划的最好时机。2011年3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和完善网络行政审批、信息公开、网上信访、电子监察和审计体系。各地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文本普遍强调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普遍提出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从技术、业务、信息资源应用、绩效管理等诸多方面进一步明确总体架构设计的具体内容,从互操作性角度加强资源共享,提高电子政务应用效益和效能。重组和提高电子政务决策与应用推进机构及级别
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经验,将国家的电子政务综合协调机构设在最高行政长官的管理决策机构中,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可以强化工业信息化部职能,或者扩大国办电子政务办公室的工作范围,甚至重建国信办,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将有效地促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应用和发展。
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电子政务重得到广泛运用,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得到了充分提高。而智能终端和3G的普及将带动移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必将掀起新一轮电子政务发展浪潮。信息安全将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内容
在电子政务应用中会涉及大量保密信息和敏感信息,保障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的基本条件。而信息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大的企业手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促进应用创新的同时,也将带来未知的信息安全隐患。针对政府云、移动电子政务、政府物联网等新应用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将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五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定义及提出背景
定义: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充分发挥政法部门特别是公安机关骨干作用的同时,组织和依靠各部门、各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力量,综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通过加强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方面的工作,实现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违法犯罪,化解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的一项系统工程。
目录
编辑本段方针
一、“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方针的提出
1982年8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纪要,分析了社会治安形势,初步总结了部分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经验,明确提出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点。1983年8月,经中共中央书记处同意印发的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宣传提纲》中强调指出,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是一致的。综合治理的手段有很多,有专政的手段,有行政的手段,也有教育的、感化的手段。但运用专政手段,依法严惩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是综合治理中的首要手段,只有在坚决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同时,再辅之以其他手段,才能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1985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通知,明确提出关心和教育青少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1986年2月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近几年的实践证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质上就是一项教育人、挽救人、改造人的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根本的方法是走群众路线。不能只靠哪一个部门,而是要靠全党全社会;不能只用哪一种方法,而是要用千百种方法;不能只抓一阵子,而是要长期坚持。”至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初的“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思想基本形成。
1991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指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坚持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和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的方针。其基本任务是:一方面要打击各种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活
动,依法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采取各种措施,严密管理制度,加强治安防范工作,压缩违法犯罪活动的空间。另一方面要从解决根本问题人手,加强对全体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文化、道德素质,增强法制观念,鼓励群众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积极调解、疏导民间纠纷,缓解社会矛盾,消除不安定因素;加强对违法犯罪人员的教育、挽救、改造工作,妥善安置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二、“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方针的提出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这是针对一个时期内出现的“重打轻防”倾向,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表述作出一定调整,但仍然包含了原方针的基本内涵。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是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方针。要坚持打击与防范并举,治标和治本兼顾,重在防范,重在治本。
《意见》指出,打击犯罪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必须毫不动摇地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整治治安混乱的地区,解决突出的治安问题。各级政法部门要把“严打’’落实到各个执法环节,把集中打击、专项整治和经常性打击紧密结合起来。要重点打击有组织犯罪和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流氓恶势力犯罪,爆炸、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打击盗窃、抢夺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金融犯罪、走私犯罪等严重经济犯罪。要加强协作配合,形成打击合力,始终保持对各种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要正确执行法律和政策,坚持“稳、准、狠”的原则,切实提高“严打’,整治斗争的实效。
《意见》指出,预防犯罪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积极措施,要进一步把严打、严管、严防、严治有机结合起来。要坚决纠正“重打轻防”的错误倾向,切实把思想观念、工作重点、警力配置、经费投入、考核奖惩机制等真正落实到“预防为主”上来;要集中力量,切实解决好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的重点、难点问题;要进一步加强群防群治工作,建立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下力气做好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工作。
三、“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方针的提出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这是在总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重要补充。从此,“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明确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方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针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针的演变和发展,是对实践经验的高度总结和提炼,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逐步走向科学的发展过程。同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针的确立和贯彻执行,也是在不断克服和纠正各种片面认识、错误观点的过程中曲折前进、逐步深化的。
编辑本段主要目标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是:社会稳定,重大恶性案件和多发性案件得到控制并逐步有所下降,社会丑恶现象大大减少,治安混乱的地区和单位的面貌彻底改观,治安秩序良好,群众有安全感。
编辑本段工作范围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六个方面。
编辑本段简史
综合治理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一个战略方针。
中共中央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199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提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是解决中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
1991年3月2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强调: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同年,中央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指导和协调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两个《决定》颁布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全国各地普遍推开。1992年中共十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次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社会长期稳定”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写入了党章的总纲。
199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提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任务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996年3月,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第1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1996年——2000年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五年规划》,提出了未来5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要开展的重点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各项综合治理措施逐步得到贯彻落实,为改革开放创造了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为两个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