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案例培训总结
案例培训总结
本周工段组织职工认真学习了一份管理改善案例和一份效率改善案例。
通过学习“细化管理制度落实”案例,职工和班段长深受启发,决定借鉴烧结厂的“两严三细”管理,即严格制定制度、严格执行制度,细化管理、细化考核、细化责任。我工段制度基本齐全,主要工作在落实,只有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才能整体提高工段的管理水平。
通过学习“自制皮带清扫器攻关”案例,觉得特别适合我工段的皮带系统,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减少职工的劳动强度。我工段的尾轮清扫器的电机和减速机经常损坏,而自制的清扫器是借助皮带自身的动力,节省了能源,毛刷磨损也很严重,使用的皮带替代毛刷,大大的节约了成本。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其他分厂的案例,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从各种角度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第二篇:2012年暑假培训总结,案例
学习引领成长
黄玉奎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当我听了校长老师们的报告后,心中不由地涌起了这句话。短短三天的教师培训结束了,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受益匪浅、感想颇深。他们的报告为我今后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学习针对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双领四清”教学管理机制、教师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新课程新理念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理论性的指导。大胆实践创新,不甘平凡的精神,促人反省、催人上进。下面是我这几天来学
一、注重学习、转变教师角色。
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习的一些心得与体会,希望能和大家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在课改实施以前,作为一个物理老师,我有时真的感到非常悲哀,也非常内疚.单调老套,虽然有时也尝试用现代的多媒体,引进一些新颖的内容,但也只是一时的。长此以往,物理课堂就变成了无聊乏味、缺乏新意的课堂了。试问你所教的学生,课堂上学到了什么?再看一看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教给了学生什么东西,除了用来应付考试,还能做什么呢?
新课程标准指明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激情,而当他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所以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进行三个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5、认真实施“四清”教学管理机制,坚持做好“四清”工作。树立自主学习学生都能学会的学生观,明确“四清”的目的,重视考后一百分。
三、加强教师自身专业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
1、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能摧残人才。“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教师要终身加强政治思想修养、现代教育理论、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学习,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人才观。
2、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我身为一名教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更应当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么可以,怎么能胜任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制定自我发展目标。
知识挑战的严峻程度是有目共睹的,每门学科都是学无止境。专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旧知识淘汰很快,我们随时面临知识危机。新世纪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崇尚学习我们不会落伍。迎接知识挑战,不懂就学,没有就补,学习是我自身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补充更新专业知识的最好途径,我将用终身学习来引领自己的专业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2012/8/1
5教学案例分析
黄玉奎
内容:选修3-1第三章《磁现象和磁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材分析
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侧重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的了解如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故本节课首先应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电流磁效应现象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教育是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观点的重要教学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研究物理问题中应有的一种思想和观点。
学生分析
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但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学生对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感兴趣的,故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了解地磁场、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联系(如黑子、极光等),满足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需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掌握电流磁效应现象。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及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工作,收集课外的各种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2、在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本节课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还原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参与。
3、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采用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感知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普遍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奥斯特的伟大在于揭示电和磁的联系,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
2、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对磁的应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重点难点
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设计思想
1、这是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教学过程应重在显示学生对磁这一知识的了解和对磁知识的生活的体验。为此,本节课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问题情景的创设,是思维的启动点和切入口,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理论支持。
2、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设计中可让学生自己讨论研究的思想,在这基础上再提出奥斯特的实验及其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然后自然得过渡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上来。
3、在天体磁场的教学中,本设计注意用多媒体手段,将大量的图片、影象资料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对地磁的应用及其它天体磁场的认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调查、准备
教师提出问题:
1、你对生活中有关磁的现象和应用了解多少,能否举出你所熟悉的一些现象和应用呢?
任务:在课前请同学通过网络去获知磁有关的知识
二、实验演示,引入新课
1、利用磁钢堆硬币积木。
实施过程:在木凳的下方可事先藏一小块磁钢,在木凳的上方在磁钢的磁化作用下可堆起四层高的硬币积木。
2、演示“磁悬浮”小实验
师:以上两实验的现象是如何出现的呢?具体的奥妙在那里呢?
学生非常新奇,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猜测各种原因,激起学生学习磁知识的兴趣
三、实验探索、新课教学
师:在初中我们已接触了一些磁有关的知识,生活中有哪些与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同学之间可互相讨论。
(因课前有准备,学生相对比较活跃,要充分把学生所知道的知识表述出来)
师:对磁的认识和应用,早在我国古代就开始了
多媒体投影补充说明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1、天然磁石(成分:Fe3O4)
2、司南的照片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写道:“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3、磁悬浮列车
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西起上海地铁龙阳路站,东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列车加速到平稳运行之后,速度是430公里/小时。这个速度超过了F1赛事的最高时速,车厢里上下颠簸很小,左右摇摆得相对还大一些。
4、飞鸽依靠地磁场识路等
从学生最熟悉的磁知识着手,引出磁的一些概念:
磁铁吸引铁质物质
5、实物投影指南针的指向
磁性:磁体能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
磁极:磁体中磁性最强的区域。从中引出N、S极的定义。
让学生从磁铁使铁质物体磁化联系到电能使铁质物体磁化,从而来说明电与磁的关系,引出奥斯特电流磁效应现象。
师:磁铁能吸引铁钉,铁钉是磁铁吗?为什么磁铁可以吸引铁钉?
学生回答:铁钉被磁化
师问:那么在自然界中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能使铁质物体磁化的呢?
(请同学互相帮助想一想,然后回答)
学生:电流可以使铁质物体磁化
可以向学生说明:1731年,英国商人发现雷电后,刀叉具有磁性。1751年,富兰克林发现莱顿瓶放电可以使缝衣针磁化。
另师:自然界中磁铁的相互作用早已被人所知,同名磁极排斥,异名磁极吸引,这与我们学过的什么力的作用很相似?
学生:电荷之间的作用力相似。
师:那么会不会说明两者存在联系呢?如果让你去研究电与磁的关系,你会如何去设计?
学生由于已受初中磁知识学习的影响,大部分都提出让通电导线对小磁针作用。投影介绍奥斯特的生平
实验演示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
师说明:在奥斯特研究的最初,他受到力总是沿着物体连线方向这个观念的影响,总是在沿电流的方向放置磁针,使磁针在导线的延长线上,均以失败告终。1820年4月,在一次讲课中,他偶然把导线沿南北放置在一个带玻璃罩的指南针的上方,通电时磁针转动了
老师在此说明奥斯特的生平和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历程,让学生知道每一次科学新发现是艰难的,需要付出的是前期不断的努力和对科学的执著、自信。
实验说明:通电导线会产生磁场,对磁针产生力的作用。
提问:既然电流对磁铁有力的作用,那么磁铁是否也应该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呢? 学生回答:应该有。但可能有部分学生因没有普遍联系的观点而不知如何进行逻辑推理。演示实验:
安培在此三个月后发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提问:综上所述,磁铁与磁铁的力,磁铁和电流的力,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呢?是通过什么去实现这力的作用呢?
学生:磁场
因磁场是一种抽象的物质,学生对其了解较少,故可能有一些疑问。
多媒体演示磁场是力发生的媒介,让学生对磁场的作用有更形象的理解。
师问:司南、信鸽传书等都是利用了地磁场对它们的受力作用,那么地磁场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分布的呢?同学们对此的了解有多少?
(先请学生说说自己对此的认识,可分组讨论,最后由代表发言)
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后通过视频说明:
地磁场的分布及与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的方向关系
视频介绍:
地磁场形成的一种原因。
投影介绍地磁场的衰减及其可能的原因
介绍磁偏角的概念及其发现的实际意义
指南针所指的南北(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理上的南北极并不完全一致,两者之间存在着偏角,即磁偏角。
师指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磁偏角的记载。
师问:除了地球有磁场外,其他天体是否也有磁场呢?
有些学生的课外知识较广,可请个别学生把自己对其他天体的磁场的认识阐述一下。师投影介绍:地球的磁场不是独立的,太阳、月亮等天体都有磁场,并且太阳光、太阳黑子、极光形成都与太阳磁场有关。
视频介绍:太阳黑子的形成视频介绍:太阳风、极光的形成原因
板书设计
磁现象和磁场
磁现象
磁性:磁体能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磁极:磁体中磁性最强的区域
电流的磁效应
奥斯特生平介绍电流磁效应实验
磁场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磁场的作用
地球和其他天体的磁场
教学后记
本教案设计保留了传统教案的一些优点,采用了问题讨论式探究的模式,通过精心创设情景,一路与学生一起摸索,相互讨论,得出结论,再引发新的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磁场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这节课通过大量的图片介绍古代和现代对磁的应用,了解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地磁场分布,使学生从中了解磁偏角的概念、让学生能了解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联系,如黑子、极光等,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知识面,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整节课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发现,让他们自主寻找问题的根源,注重情感教育和德育渗透。
2012/8/15
第三篇:校本培训案例总结
打造爱研究团队 成就会思考教师
——石油附小三年级组校本培训案例
撰稿人 马洁
一、培训课程设计
(一)培训背景介绍
目前我们充分感受到以人为本的校本研修的生命活力,但这种自助、互助多为同层级的横向支援,由于缺乏不断深入的纵向引领,致使这种自助、互助常常处于同水平的重复。2012年,我校引进北京市中小学“校本研修与整校推进”培训项目,我们在北京教育学院专家的指导下,着重开展了以我们一线教师作为研修主导者的校本培训活动, 促使教师在“自我思考、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引领完成实践与理论的对话。我们深感只有构建一个教、学、研、训合一的平台,才能聚合集体智慧,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另一方面,针对目前学校教师研究力量分布的局限性,教师的研究能力,研究兴趣以及研究水平,还有老师们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等现实问题,我组开展的“理解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与结构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为主题的校本培训项目,旨在最大力度地解决教师教学中的真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促进组内教师专业发展。
(二)需求分析
基于这样一些思考,为确保培训更具实效性,我对三年级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培训需求问卷调查,深入了解组内教师的基本情况与培训需求,并撰写了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1.本组教师基本情况
①年龄:25岁以下1人;26~35岁0人;36~45岁2人;46岁以上1人
②教龄:5年以下1人;6~10年0人;11~20年2人;20年以上1人 ③职称:职初1人;小一0人;小高3人
④职前学历:高中1人;中专2人;大专0人;本科0人;研究生1人
⑤职后学历:本科3人;研究生1人 2.本组教师需求分析
①目前教师缺乏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急需专业的指导与帮助。调研数据表明,参加数学专业培训和全区教研活动的教师人数很少。根据前面我组教师基本情况可以看出,我组教师整体年龄偏大,职前学历相应偏低,因此参加数学专业培训和全区教研活动的机会较少。另外,身为班主任,每天被事无巨细的事务性工作所包围,很难抽出固定的时间进行这样的更新与学习,导致老师们普遍存在专业理论滞后现象,阻碍教师们专业上的进一步发展。
②本次培训老师们更加注重培训的实用程度
调研结果表明,本次培训众多因素中,培训的实用程度是老师们更加关注的。由于大家都是多选,100%的教师选择了实用程度。这说明教师们是想通过这样的培训模式对自己日常教学工作真正起到辅助作用,而不是培训、教学两张皮。
③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和问题是如何把握一节课的核心知识本质。
调研表明,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和问题是如何把握一节课的核心知识本质。如我们三下的《认识小数》和《认识分数》两个单元,都是非常有分量的内容,它们拓展了学生的数域,但同时对学生来说又是完全陌生的,教师需要从概念的本质出发,去设计学生调研题目、教学目标及教学活动等。所以把握好每一节课的核心知识本质对于上好一节课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就要对教材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整体的把握,而我们作为一线普通教师,这是我们感到最困难的地方,需要专家的指导与引领。④在课例研究方面,组内教师更愿意选定一个单元的内容,组内教师进行“接力赛式”做研究课
调研结果显示,组内教师更愿意进行“接力赛式”研究课,“同课异构”可能不便于教师的试讲,大家都讲这个内容,8个班4个人每人只能试讲一次。但“接力赛式”的研究课铺开的面比较大,需要得到作为班主任的时间和精力的保障和解决好工学矛盾等做前提。
(三)培训目标
一方面要提升教师们的学科专业理论水平。我组数学教师团队梯队结构比较好,老中青结合,在以往的工作和研究中曾积累过一定的资料和经验,但是缺乏提升、提炼与整理,使得自身发展走入“瓶颈”,需要整体提升教师们的学科专业理论水平。另一方面是提升教师的参与度。这就需要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培训活动,能够与区里和学校教研工作有效整合,保障参训教师的卷入程度,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四)课程设计
1.根据需求调研结果,增加有针对性的关于学科本质的学习内容 由于教师们学科专业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读懂教材,体会学科本质一直是老师们的难点所在。如果在此次培训过程中增加有针对性的关于学科本质的学习内容,老师们将会感觉十分解渴。
2.增加组内教研沙龙和组内互评课等活动方式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们随时随地的进行教学研讨,是老师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教研方式,它具有省时、复杂问题简单化、具体化、不受地点的约束等优势,应适当增加这种教研方式的次数。每次研究课后,应组织做课、听课教师及时互动式的评课,积极营造出争先恐后、各抒己见的讨论氛围,通过这样的形式使老师们在活动中真正受益。
二、培训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专家讲座
培训初期,我组教师聆听了钟祖荣教授做有关“校本培训示范校建设”的专题讲座,接下来进行了“校本研修与整校推进”项目方案解读以及一系列专题讲座:周卫教授做《如何做课例研究》,刘加霞教授做《整体把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张春莉教授做《学生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任景业教授做《重新认识教与学的过程》,使我们明确目标、掌握方法,把校本研修活动化抽象为具体,让老师们觉得校本研修活动有了抓手。
第二阶段:课例研修的具体实施
(一)研究主题、研究单元、具体课例的确定
确定主题是研究的前提,有了研究主题,教师们才能紧紧围绕着研究主题展开研究活动。经过全组老师的热烈讨论,最终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分数这一内容,以“理解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与结构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作为主题。具体研究《认识分数》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分数初步认识》。因为分数这一内容是一个全新的数域,并且从形和意上都与以往的数具有很大的差异,对学生来说是个挑战,对教师更是挑战。在此基础上,我们共同制定了研究计划,拟定了《校本研修方案》,进行了组内人员的分工,确保活动的计划性和实效性。
任务分工: 文献综述:李新华 教材梳理:马洁 学生调研:赵志凌
课例:赵志凌 李新华 马洁 张敏 反思总结:赵志凌 李新华 马洁 张敏
(二)针对研究主题分层研究 1.研读文本 这次,我组非常有幸的被安排由刘加霞老师作为我组的指导老师。首先,刘老师为我们推荐了一些非常有针对性和研究价值的文章,并推荐了在分数方面很有成就的专家。我们立刻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力求通过对文献的研读寻找理论依据。其次,我们对《认识分数》这一单元的教材进行了深入研读,对这一单元教材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梳理,力求通过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来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寻求内在知识本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共同拟定了以下几个思考点:
①什么是分数?分数到底有什么用?“量”与“率”具有怎样的关系;
②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③分数有几种模型?
④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应认识到什么程度?
⑤从教材分析入手,设计意图要弄清楚,小学关于分数为什么要分三年级初步认识和五年级再认识两大阶段?
这些思考,为后续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使我组教师养成学习的习惯,反思的习惯,增强了研究的意识,提升了合作的能力。
2.学生调研,找准学生的真正学习困难
为了了解学生对分数的认知基础和对分数的真正困难,我们设计了学生调研题目并加以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学生认识分数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是智力活动的双重操作和感性知识经验的支持。学生在理解单位1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单位1是计量单位、集合的时候困难更多。同时,当平均分的份数存在歧义时学生也不好理解。学生有平均分的意识,但不能严格保证平均分。学生的生活概念,日常语言对学生认识分数有一定的负迁移。同时皮亚杰等在对学生的试验中也发现,丰富的经验为学生们认识分数的面积模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反复试讲,成功展示 有了以上的前期准备,我们全组教师蓄势待发,踏上了磨课的征程,《分数初步认识》这节典型课例在全组教师一次次集体智慧打磨下,焕发出了新的光彩。3月14日,研究课主讲人张敏老师进行了第一次试讲,着重围绕以下几点进行思考与设计:1.单位“1”。2.平均分与平均分的份数。3.如何用语言清晰表达分数的意义(量、率)。
由于第一课时的单位“1”主要以面积模型为主,分数主要是表示率的含义。因此平均分及平均分的份数对于分数的认识非常重要。
围绕以上的问题,我们设计《分数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试讲结束后,在指导老师刘加霞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第一次活动是找圆的二分之一,第二次还是找其他图形的二分之一。学生对于二分之一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学习兴趣不浓。
2.对于最后一个活动的展示缺乏层次性。
因此,在专家的建议下,我们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主要修改内容有:
1.取消第一次折圆的二分之一。直接将圆与其他图形一起,让学生选择一个图形找到他的二分之一,并且鼓励学生创新。
2.通过一些活动与练习,增加学习的深度与趣味性。
3.将最后一个活动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①分子是1,分母是2次幂。②分子不是1的分数。③分母不是2次幂的分数。
在深入认识二分之一的第一个活动中,学生中出现了一些创新的方法。
在第三个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调整。先展示的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让学生自主探讨发现同一张纸条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这样对折下去有无限个分数。然后展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最后展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等。
同时增加了两个练习以巩固和丰富对分数的认识。
(1)哪个图形的蓝色部分等于它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哪个图形的蓝色部分小于它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哪个图形的蓝色部分大于它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三角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吗?
但是第二次试讲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1.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二。2.学生对于规范用语和量率感触不深。
3.对分数的意义理解较多,但是对于分数的写法联系较少。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分数初步认识》进行了第二次调整: 1.在讲课时渗透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平均分成多少份儿,分母就是多少。
2.在板书上加一句“阴影部分是xx的二分之一”。加深学生对规范语言的印象。
3.构建分数墙,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更好的体会分数的特点。
2012年5月9日,经过多次打磨,我组张敏老师代表三年级数学教研组在全校做了体现全组研究智慧的《分数初步认识》研究课,得到与会专家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第三阶段:反思总结
清明节前,我组参与研究的4位教师均撰写了关于《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反思这一阶段对这一研究专题的理解与把握,刘老师针对我们的反思进行专业的指导,通过对反思的进一步修改,使我们进一步理解并把握了知识的本质。
期末,针对大家的研究,我们一起撰写了校本培训结题报告,真实全面具体的反映了我们的研究成果,于7月13日在全校进行报告解读,并针对与会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得到专家和全体教师的充分肯定。
三、培训效果评估
1.在专家的指导和引领下,我组教师在研修活动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到充分提升,教师们的学科专业理论水平进一步提升。
2.全组教师在活动中共完成课例研究报告一份,教学反思四篇,课例研究总结四篇,案例两篇,切实保障参训教师的参与程度和培训质量。老师们参与其中,累在其中,乐在其中,收获其中。
3.我校作为此项培训的第一批试点校,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校在东升学区乃至海淀区在校本培训活动中走在了前面,为我们这个地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培训反思 1.扎扎实实做研究 此次培训和以往轰轰烈烈开始,轻描淡写结束的研究完全不同,从项目解读,到专家引领,到小组分工合作,集体研讨,到研究课展示,再到校本研修终期汇报展示,一步一个脚印,教师们塌下心来做研究,研究教学中学生的真问题,真正做到:打造爱研究的团队,成就会思考的教师。
2.增进全组教师自发展的能力
此次培训不是孤立的,它具有发展性和可持续性。通过这次为期半年的培训,组内老师们明确了什么是真正的教学研究,教师们在观念上有了质的飞跃,为后续组内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与技术支持,同时增进全组教师个人自发展的能力。
这次的校本培训,特别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我组教师在培训中养成了学习的习惯,反思的习惯,增强了探索的精神和研究的意识,同时也增强了老师们科学研究的态度和对问题研究执着的精神,让研究成为乐趣,化为常态,真正成为教师们不断探索前行的不竭动力,形成教师宝贵的自发展力,这就是此次校本培训留给我们的最大收获。
第四篇:培训案例
甲公司为商品流通企业,今年该公司与另一生产型企业合作,为其代销新型空气净化器。由于公司的员工对该新产品也不熟悉,所以甲公司针对这次合作对企业销售部的全体新老员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在职培训,同时公司也借这一次机会培训员工的销售技能,希望提高销售部的销售业绩。
培训期间,对方企业派来专家,为本公司的销售人员讲解新产品的功能及使用方式等具体产品特点;同时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外招国际知名销售讲师来本公司举行讲座。考虑到是在职培训,销售部员工繁忙的工作,公司决定将培训的时间放在下班之后的晚上。为了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公司将员工的到勤率与该月的奖金直接挂钩,但不影响基本工资。培训中途,公司间隔一定时间组织被培训员工进行交流分享(如分桌流动探讨等),提出各自的见解与问题,拓宽大家的思维。
一个月的培训结束了,甲公司销售部门的培训收获不少,员工们销售的技能和热情都有了普遍的提高,但也没有完全达到上级的要求。我们一起来分析这次培训的优缺点。
第五篇:培训案例
案例1:华为——染红狼群的眼睛
“华为人的眼睛都是红色的,或许这就是华为公司文化熏陶的结果,这让我们感觉有点恐怖。”华为的竞争对手朗讯公司王先生这样评价“狼性培训”。
与其他跨国公司一样,华为招聘时更青睐大学应届毕业生。在正式加入华为 前,新入职的员工需要参加20天的公司文化培训。
新员工入职,就有了自己的工号。如果你的号码为“17450”,代表你是17450个进入华为的员工,你的邮箱和培训编号都是这个号码。同时,你拥有了自己的培训档案,因为华为员工在不同阶段会接受不同的培训。档案是培训内容、考试结果、教官评语和培训状态的一个完整的记录,正式入职后你的主管首先看到的就是你的入职培训成绩。
华为给每批新员工做“华为10期”这样的编号,每期分成若干50人左右的中队,每个中队分成2个小组,各个级别都有学员负责人。
宣扬民族主义情怀,“打败跨国公司,进入世界500强,为民族工业争光”是华为入职培训的主旋律;在培训方法上,华为从生产、市场和管理一线抽派员工与新人进行近距离交流,而且采用案例教学,这样不但保证了课程的生动性,而且让培训永远不与现实脱节;华为在新员工培训中穿插热情洋溢的高层演讲。据华为员工回忆,总裁任正非的每次演讲都会让大家热血沸腾。
入职培训时,经常唱的歌曲有《真心英雄》和《华为之歌》,另外还有专门针对销售人员的激励歌曲。这样军训似的生活,似乎和军人出身的华为教父任正非的经历有关。
华为人对培训中“大合唱”记忆犹新,“合唱听起来很傻,可是在那样的氛围,我确实被感染和沉浸其中了,合唱结束听到掌声的时候似乎给人一种重生的感觉,我知道自己成为了华为的一份子。”前华为市场部王浩先生表示。
华为的《华为人报》《华为技术报》《管理优化报》《24小时》是华为公司文化宣传的另一个阵地。“小建议,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这样的华为公司理念在报纸上无数次被不同的人演绎和强化。
公司视人才储备优于公司财务增长,花巨资从英国HAY公司引进全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内容包括任职资格、职业发展和考核体系,使得华为公司在不断壮大和发展中,“狼性”公司文化的传承得到制度的支撑。
案例2:LG——培训之旅--口号
在一个只有3万人的小城,突然出现一队身穿红色马褂,手拿红色旗帜的队伍。一边做20公里的拉练,一边背诵着各种斗志昂扬的口号。这不是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而是LG电子的新员工野外拉练培训。20公里下来,这些口号已经溶入每个员工的骨子里面。
“LG电子在中国的飞速增长确实让很多人吃惊,40%甚至更多的原因得归功于LG理念彻底的贯彻执行,亲身体验一下它的魔鬼培训,就知道LG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了,”电子经营革新部门尹源浩部长坦诚地说。
LG的培训确实具有不同于欧美跨国公司的特色。每天的培训时间表都会被安排得满满的:早上6:30起床进行早操,然后是封闭式的授课,一般课程都会到晚上9点以后结束。
在此之间员工没有任何的休息时间来进行思考,所有给你灌输的东西都毫无保留的接受。
为了让员工之间相互熟悉,LG设计了有趣的游戏。教官会给每个员工一份表格,里面有20个问题,比如:小组中谁是去过上海的人?学员必须在小组中找出那个人并记住他的名字,最先完成表格的人是游戏的胜利者。
毫无疑问的是:胜利者最先认识了所有的人,这个游戏被称为“破冰之旅”,打破员工之间的隔阂并相互熟悉是LG认为推行团队意识的第一步。
每期新员工培训,有一首歌是必须学会唱的,即“Global Top 3”(2010年LG电子成为世界电子情报通讯领域前三强),唱歌一般放在晚上,培训的员工分为几个组,进行拉歌比赛,在热烈的氛围中每个员工都会忘我的投入到这项使命中,“不是在唱歌,而是用歌声为LG电子积蓄力量”参加过培训的张先生回忆。
每次唱歌,都会到深夜才结束,每个唱完歌的员工都会相信,LG的口号不是一个梦想,必将会成为现实。
前面所提到的野外25公里拉练是培训最后一天的训练科目,路程中一般会分为四段,每一段路程 1
中会有一个任务,到终点的时候必须完成(比如开始时的口号,必须一字不差的记住,不能停顿的背诵出来,还有比如集体不间断跳绳30次等)。而拉练过程中一般走的路线比较偏僻空旷,足以使员工感到孤单和恐惧,通过这样的拉练无疑可以增加集体团队精神。
不可否认,LG电子通过这样封闭培训,集中的强化贯彻着LG电子核心理念。每一期新员工培训结束,他们的MSN名字无一例外变成培训中的各种口号。有人开玩笑的说,只要通过MSN的名字,你就可以知道每个员工在LG电子工作的年限,因为每个级别员工培训的口号都是不同的。
LG培训口号集锦“有强烈的成功动机!”
“成功者主动出击!”
“要成功不要借口,有借口就难成功!”
“过去不等于未来!”
“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成功者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
“任何成功者都是靠投资他的脑袋赚钱!”
“成功者拥有一流的态度,能力和技巧!”
“成功的态度决定一切!”
案例3:康佳集团的新员工入职培训
新员工培训,又称岗前培训、职前培训,它是指一个企业所录用的员工从局外人转变为企业人,从一个团体的成员融入到另一个团体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员工逐渐熟悉、适应组织环境,规划自己职业生涯、准确定位自己角色、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一个过程。因此,可以说,成功的新员工培训可以强化员工的行为和精神的层面,使其成为企业与员工间群体互动行为的开始。
康佳集团自成立之始,就相当重视新员工的入职培训,一直把它作为集团培训体系中的重点,给予了相当的关注,而且还专门成立康佳学院来统筹安排并规划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多年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组织实践,使康佳学院针对企业用工的特点,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最大程度的发挥了新员工培训的作用,使新入职的员工通过康佳学院的系统培训,能够迅速的转变成为具有康佳企业文化特色的企业人,敬业爱岗,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康佳集团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最大特色是能够针对不同的新员工类型,规划出不同的新员工培训方案,而且,运用多种培训手段和培训方式来实施新员工培训。
康佳集团针对新员工的学历、岗位及工作经验的不同,将新入职的员工分成一线员工入职培训、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入职培训和应届毕业生入职培训三种类型,不同的类型培训内容和培训重点也各有不同,针对一线员工的入职培训,除了共同性的企业文化、人事福利制度、安全基本常识、环境与质量体系等内容以外,还规划了一线优秀员工座谈、生产岗位介绍、生产流程讲解、消防安全演练等课程,而且,还采用师带徒的方式,指定专人对新员工进行生活和工作方面的指导;对于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入职培训,除了共同性的必修内容外,更多的还增加了企业环境与生产线参观、企业历史实物陈列室讲解,集团未来发展规划、团队建设与组织理解演练、团队与沟通展能训练、销售与开发介绍及公司产品销售实践等课程;而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入职培训,除了一些共同的课程外,还针对其特点,安排有校友座谈、公司各部门负责人讨论、极限挑战、野外郊外等活动,同时,还规划有三个月生产线各岗位轮流实习、专业岗位技术实习等内容,采取导师制的方式,派资深员工辅导新员工进行个人生涯规划设计,并对整个一年的工作实习期进行工作指导与考核,使其能尽快熟悉企业,成为真正的企业人。另外,针对企业用工的特点,康佳还配合人力资源部,对不定期招聘的单个新员工采取报到教育的方式,每一个新招聘的员工,不管是从何时进入企业,在办理入司手续之前,必须经过康佳学院的报到教育,有康佳学院指派专人进行个别的单独培训,培训时间安排为3小时,培训内容安排有作为一个新入职的员工必须掌握的内容,如少上、下班时间与规定、公司基本礼仪、办公室规定、公司基本组织架构等,只有等新员工人数达到康佳学院规定的培训人数后,才针对新员工的类型,组织实施新员工入职培训。
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的实施,有效的贯彻了集团公司选才、用才、留才的人力资源宗旨,并且通过培训,缩短了新入职人员在公司实习过程,使部分有能力、有才干的人能够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公司的骨干,降低了招聘成本,规避了选才风险,成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附:康佳学院应届毕业生入职培训规划书
入职培训规划为六天,全部项目由三部分组成:
一、相见欢
1、Ice Breaking(破冰术):“我的画像”
通过康佳学院精心设计的游戏,让新员工自我介绍、相互认识,使相互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组织团队:建立高绩效团队的起步把新员工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人数三至七名(最好是五名),每个小组成员要求搭配合理(性别搭配、学校搭配、体能搭配、家庭背景搭配),每个小组民主选出一名组长,带领全组成员完成本小组团队建设的内容:组名、组徽、组口号、组歌及其它等。
3、举行入司式:培养对公司的热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康佳集团司歌的伴奏下,新员工代表带领大家向公司总裁庄严宣誓(宣誓词为公司晨读内容)。
二、培训内容展开
1、人事福利制度介绍: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介绍公司在劳动用工合同、工资、奖金、福利、休假等人事方面的相关制度,使学员清楚的了解自己能享受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
2、康佳发展历史、组织架构、发展规划等介绍。使学员对企业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帮助新员工发现企业的优势、特点,从而树立起企业的崇敬之情,培养作为一名康佳人的自豪感。由企业文化中心、发展中心负责人讲授。
3、通信及电视的开发管理课程。由通信与家电开发中心负责人带领新员工参观两开发中心,并在参观中逐项介绍公司新产品在投产前产品开发的主要流程及各个阶段,使新员工初步了解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各个流程的重要作用。
4、营销管理课程。由营销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产品的营销战略、市场定位、销售策略及竞争对手分析,使新员工能够迅速了解公司产品的营销方式和所面临的竞争压力。
5、安全、健康、纪纲教育课程。由安全委员会负责讲授,主要介绍公司基本的规章制度和违规处罚标准。目的是培养新员工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工作习惯,同时提醒学员在日后的工作中注意遵守,共同创造文明有序的工作环境。
6、岗位礼仪及公司礼节、5S教育课程。由康佳学院讲师讲授,主要涉及集团公司在问候、着装、汇报工作等方面商务礼仪的培训和个人办公中应注意的礼节问题,目的是创造公司内部文明的工作环境,维护公司对外文明的企业形象,推行企业5S观念。
7、商场促销活动(实践课程)。由康佳学院、销售公司共同组织,安排学员到各个商场进行现场促销,亲身体验市场上各个家电厂商间的激烈竞争气氛,培养新学员居安思危的思想观念,同时活动结束,通过激烈的讨论,来深化新员工的认识能力。
8、公司各部门及产品生产线参观。由康佳学院带领,参观公司的各个职能部门,由各个部门负责人介绍本部门的业务范围与业务重点,同时还参观公司产品生产线,了解产品的各个生产流程,进一步加深对公司的感性认识。
9、角色转变课程,由康佳学院讲师讲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课程:
(1)组织理解游戏。通过游戏,让学员认识到组织中不同的成员对目标理解存在的差异,并初步认识个体与组织间的关系。
(2)团队、沟通展能培训:通过科学设置的系列课程项目,体悟团队的作用,以增进对集团的参与意识,消除抱怨与负面冲突,同时,还可以培养自我授权的团队领导力。
(3)企业模拟挑战赛。运用相关软件,通过挑战赛形式来达到培养学员正确面对竞争的观念,培养学员既要勇于冒险,也有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同时还培养了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团队成员间的合作能力。
三、室外活动(选择实施)
1、极限能力(自我挑战)培训。通过一次长途拉练来锻炼学员的意志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如爬深圳梧桐山)。
2、野外郊游:通常安排在深圳的大、小梅沙海滨。全部培训结束,学员们在宁静的大海边放松自己,体会生活的美好。同时,还对培训进行最后的总结,提交书面的培训总结报告,并评选出本次培训的各种奖项(如最有成就的小组、最富有合作精神的小组、康佳之歌唱得最好的小组、本次培训最潇洒先生、最靓小姐、最有前途的组长等),由康佳学院予以表彰。
RB公司培训的失败
RB公司是一家皮鞋制造企业,拥有近400名员工,针对公司生产线频频出现质量事故、质量检查员疏忽大意、管理部门质量意识淡薄等一系列问题,公司领导决定举办专门的质量管理培训课程来解决这些问题。
质量管理的培训课程被安排在每周五晚上七点至九点时进行,为期10周。员工可以自愿听课,公司不给员工支付额外的工资。但是公司主管表示,如果员工能积极地参加培训,那么其培训的考核结果将记入个人档案,作为公司以后提职或加薪的重要依据,培训课程由质量监控部门的李工程师主讲。
培训形式包括讲座,放映有关质量管理的录像片及一些专题讨论。内容包括质量管理的必
要性、影响质量的客观条件、质量检验标准、检查的程序和方法、质量统计方法、抽样检查以及程序控制等内容。公司里所有对此感兴趣的员工和管理人员都可以去听课。
课程刚开始时,听课人数平均在60人左右。在课程快要结束时,听课人数下降到30人左右.而且,因为课程是安排在周五的晚上,所以听课的人员都显得心不在焉,有一部分离家远的人员课听到一半就提前回家了。
在总结这次培训的时候,人力资源部经理总结说:“李工程师的课讲得不错,内容充实,知识系统,而且幽默风趣,引入入胜。至于听课人数的减少并不是他的过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您认为这次培训在组织和管理上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2)如果你是RB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你会怎样安排这个培训项目?
要点如下:
(1)RB公司的这项培训,不合理的地方有:
A、没有对员工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使得培训工作的目标不是很明确,也不了解员工对培训项目的认知情况;
B、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在周五晚上进行培训,学员“心不在焉”,影响培训效果;
C、没有对培训进行全程的监控,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D、对培训工作的总结程度不够,没有对培训效果(结果)进行评估;
E、没有详细的培训计划,具体表现在对受训员工的对待问题上,没有“制度性”的规定,不利于提高受训员工的学习的积极性。
(2)作为RB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在此次培训工作中应该做到:
A、首先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了解员工对质量监管培训的认识,了解员工的要求;
B、对培训做总体的规划,包括合理的培训时间、地点、培训经费预算、培训讲师的安排甚至对培训师的培训等;
C、选派合适的人选对培训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D、培训结束时,对受训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以了解培训工作的效果;
E、对培训的总过程以及结果进行总结,保田优点,剔除问题缺点,为下一次培训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