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含五篇)

时间:2019-05-12 16:3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第一篇:探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探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论文摘 要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主政治建设也不断向前发展。我们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协调发展。

论文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民主政治 影响

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及发展

(一)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经济,它是一切商品生产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的特征。从市场经济作为经济手段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姓“社”姓“资”的制度属性的区别。由于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与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实现提,因而市场经济体制又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条件而独立存在,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社会制度之下并同该社会基础制度结合在一起。实践证明,市场经济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存在,它可以为资本主义所利用,也要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论文大全网编辑。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及发展。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85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这些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对我国经济改革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成为我们党制定改革方向和目标的基本理论依据.三十多年前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设想以及后来的实践,是重要的历史性尝试。在这之前,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单一的计划经济,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单一的市场经济。虽然列宁很早就提出过搞混合经济的设想,但没有来的及实施。而邓小平不仅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市场经济的设想,还在我国进行了长期全面的实践,这不仅给我国带来了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还为认识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宝贵经验。同大多数新生事物一样,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设想是不完善的,有些实践也是盲目的。用他自己的话讲,是摸着石头过河。许多问题,如怎样将国企推向市场,国企要不要搞股份制、要不要搞破产、三农问题如何解决、金融体制如何改革,等等都没有现成的答案。

(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市场经济。作为市场经济,它本身没有姓“社”姓“资”之分。但是,市场经济又总是与各国特有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因而又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紧密相联系的,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形态有根本的不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本配置方面起基础作用的经济体制或经济运行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它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和特征,同时又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具有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其特殊性,即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根本区别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之点在于所有制基础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基础上。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与之并存的必然是非公有经济的各种形式,它们将与公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也提出了改革传统公有制实现形式的任务。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国有制、集体所有制以及不同公有制形式共同出资的股份制等。传统的国有制形式与市场经济尚不完全适应,经过改革,在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和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后,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构,特别是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及国家控股的大中型企业,将会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更高的效益,在保证国民经济的合理布局、节约资源和市场有序运行方面发挥出特有的优势。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形式为辅。这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分配。贯彻按劳分配,劳动是收人分配的最一般依据,收入在总体上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劳动为依据的收人的确定、分配和调节通过市场进行;劳动力素质由市场判别,劳动者的贡献由市场评价;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地区依靠诚实劳动和善于经营等正当手段先富起来,而先富的要帮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必然带来的贫富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展开合理竞争,同时又不会导致两极分化。这是因为,在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凭借私人资本参与分配会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政府会通过自己的调节机制和社会政策,防止收人差距过分扩大,保证社会公正。论文大全网www.xiexiebang.com整理。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允许合理的收人差距但又避免两极分化,最终要实现共同富裕。这样的分配原则和经济目标,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的另一个特征。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更加自觉有力。宏观调控和政府于预并非社会主义所独有,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却因为其所有制特点和对社会公平的重视而更具自觉性、主动性,更加强而有力,并且排斥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往往受到垄断集团左右而形成国家干预的私利性。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着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国家颁布的市场经济法规、实施的有关经济政策、制定的总体规划和进行的宏观调控等,都要体现这样的利益。如果宏观调控和国家干预进行得科学、恰当,就有可能获得优越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效果。

3、主义的宏观调控更加自觉有力。宏观调控和政府于预并非社会主义所独有,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却因为其所有制特点和对社会公平的重视而更具自觉性、主动性,更加强而有力,并且排斥了条件下往往受到垄断集团左右而形成国家干预的私利性。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着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国家颁布的市场规、实施的有关经济政策、制定的总体规划和进行的宏观调控等,都要体现这样的利益。如果宏观调控和国家干预进行得科学、恰当,就有可能获得优越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效果。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建设的影响

(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民主政治建设积极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既明显不同于过去的传统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更不同于西方的政治模式;相反,中国正在形成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别具特色的政

治模式,中国共产党把这种政治模式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理想目标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基础的重要表现形式,必然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产生巨大作用。

1、市场经济是平等的经济,它只承认等价交换,不承认任何超市场的特权。不论任何人,不论性别、年龄、身份、地位、受程度等的不同,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市场经济。这种平等性反应在政治中就是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谁都没有超于法律的特权,都平等的享有权利和平等的履行义务。这就肯定了人的价值,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意识的逐渐觉醒,公民参政议政的能力不断提高,正是因为人们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人,具有和别人同等的权利,人们应该而且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2、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竞争性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和固有规律,凡是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就必然存在市场竞争。可以说竞争伴随着一切经济活动,各个经济主体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在市场竞争的巨大毅力下,就会主动更新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新科技成果,引进人才,使企业注入新的活力。这种竞争性反应在政治上就是要求我们党要始终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3、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活动者的行为,确保市场经济有秩序的进行。没有法制,就没有秩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有经济活动都必须遵从法律法规,企业经营活动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政府部门把经济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这种法制性反应在政治上就是有限政府论,要限制政府部门的权利,并防止专制独裁的出现,保证经济的良好发展。而当前我国政府对某些行业管的过多、过死,政企并没有完全分开,而且审批程序过于繁杂等,都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4、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型的经济,开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前提和普遍规律,市场经济随着开放的扩大而发展,开放状况决定市场经济的兴衰。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使它不满足于一个地区的发展,而是不断谋求向外扩张。民主政治现在成为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普遍接受的观点,与这种开放性不无关系。我国的民主政治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要发展党内民主,通过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还要积极稳妥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民主进程。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民主政治建设消极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必然导致优胜劣汰,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企业聚集巨额财富,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的人则穷困潦倒,利益集团又通过游说、寻租等有段迫使政府采取有利于其发展的政策,从而形成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局面。这就破坏了民主制赖以存在的基础。我国当前贫富差距较大,虽然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公民参政议政的程度有所提高,但总的来说在经济上处于劣势地位的人们参与政治的程度还是很低的。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健全,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民主政治,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1]张利华.对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关系的再认识.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2]杨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相关性探析.经济研究导刊,2009.

摘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我国民主政治的性质是由经济制度决定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发展必然要求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第二篇:论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论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摘 要:虽然近年来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很快,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我国农民严重缺乏民主观念和民主主体意识,并且法律意识淡薄,同时宗法家族力量仍然在农村暗流涌动,这些都成为我国当前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障碍。

关键词:农村;民主政治;政治文化

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既包括村民自治,也包括乡镇政权的民主建设。但就目前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现状来看,村民自治更具有实际性意义,成为当前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村民自治是以《宪法》和《村委会自治法》为法律准绳,以村民委员会为依托组织开展的群众性自治活动,其主要内容就是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和形式,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后的实践证明,村民自治总体上讲是适合乡村社区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的有效管理模式,是新时期政府领导、组织和教育农民的新的手段,是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但由于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民主政治实施的时间不长,还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还有很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决定了它在我国的发展还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制约农村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经济、制度和组织等因素,还有深层次的文化因素。经济、组织等外在的因素较易被人们认识,而文化等内在的因素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和轻视。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沉淀着传统政治文化色素的深层心理因素在农村民主政治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仍然深深制约着它的效果,影响农民政治意识的正常发育。“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1](p.4)人们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了现代的门槛,另一只脚却仍然陷在传统的泥沼。可以说,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还将会随着农村民主政治的逐步发展不断凸显出来,成为村民自治推进过程中的一块暗礁。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建立在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基础之上,是与中国宗法家族制的社会构造、政治伦理化的儒家学说紧密相联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大厦相适应的,是黏附在封建社会结构当中的,它的整体性框架已不能适应现时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一无是处。实际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很多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借鉴的地方,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源泉之一。只要我们认真鉴别和运用,现在甚至将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都可以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在来看,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农村民主政治的消极影响已在很多方面显现出来,成为制约基层民主进一步发展的显性障碍。

一、民主观念和民主主体意识严重缺乏

村民的民主主体意识是指村民对自己在民主政治生活中所扮演角色的认识和态度,主要表现在乡村居民对自身民主、权利和义务的认知。只有拥有良好的民主主体意识和民主观念,民主的发展才能平稳而有序,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才能走出形式化的沼泽。基层民主的发展有赖于村民形成一种政治上长的小农经济中,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农民的民主主体意识和民主观念的塑造是严重缺乏的。虽然自近代社会以来,中国的社会体制和物质条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传统政治文化所造成的主体意识的缺失仍然是村民自治进一步发展的暗礁。

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体制是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体制。它的突出特点就在于等级制和封闭性。封建国家的政治权力主体始终只是一个皇帝,皇帝是所有臣民的主宰,掌握着社会全部的政治、经济和精神资源,以此为起点延伸出代表帝王且又依赖于帝王的庞大的官僚体系。他们按照权力的大小和官位的高低对稀缺的生活资源进行有比例的分割。而处在社会最底部的人数最多的农民却只占有最少的社会资源。而且这种以人身依附为基点,按权力大小划分社会资源的体制必然形成和表现为严格的等级制。上下尊卑、差别有序成为社会关系的主要特点。在这种格局之下,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百姓就不会有独立的主体意识,他们只能是从帝王那个权力中心辐射出来的官僚阶层的受害者。对大部分中国农民来说,政治就意味着交租、纳粮、服劳役等,而且普通人不能随意议论朝政,违者以罪论处。广大农民完全被排斥在权力机构和政治生活之外,被装入一个无知和专制的罐子中。在这样的政治专制的文化等级境遇中,培养的只能是奴仆和附庸的政治人格,更不会有任何民主观念和民主意识的产生。

总之,在小农经济中孕育和成长起来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并不会简单地随着上层建筑层面的革新而自动地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它会借助各种新的形式去求得生存和发展。因此,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物质生产力,彻底地改变传统政治文化赖以生存的经济土壤,才能最终消除传统政治文化给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培育出农村民主政治发展所必须的主体意识和民主观念。但由于物质生产力发展的长期性决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束缚的长期性,从而也决定了中国农民主体意识和民主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将是一个长期习得和教化的过程。

二、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严重不足

现代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作为支撑,法制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要件。法制是民主政治得以正常运行的保障。没有完备的法律,人民大众没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民主政治的发展最终必然会走向异化。而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则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和观念,而且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虽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变换其形式,但缺乏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传统道德心理早已占据人们的头脑,并且没有随时间的流失而趋于瓦解。这种缺乏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先天缺陷已在当前农村基层民主的运作中显示出极大的消极作用。农村民主政治的出现虽然说起源于中国当时社会发展的自身需要,但本质上说,是一种从西方引进的新的组织形式。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从外部引入乡村,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移植。因为一种组织要正常地发挥其功能必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原则,要使参与组织的人们理解、掌握、运用并遵守这些制度和原则,必须要有相适应的观念和行为方式,或说一整套该组织赖以生存的文化”[2](p.535)。

因此在原有的瓦解并不充分的政治文化土壤中运作不同于传统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必然受到传统政治文化诸多的束缚,从而对农村民主政治正常的发展产生极大的消解和扭曲,呈现出不同于常规模式发展的一种变体。而且实际的情况是,国家制定的众多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深入到广大的农村地区,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熟悉和操作的还是传统的一套,只有在村落内部无法解决的时候才借助于法律的手段。相当多的法律、法规只是停留在农民头脑中的概念,而且时常还被遗忘在道德的角落。正如费正清所指出的,在中国,“法制是政体的一部分,它始终是高高地超越农村日常生活水平的表面上的东西。所以,大部分纠纷是通过法律以外的调停以及根据旧风俗和地方上的意见来解决的”[3](p.88)。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习惯以情代法,注重人情关系、礼俗规范,从而干扰和挤压了农村民主政治的正常发育。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俗社会,礼在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们可以不懂法,但不能不知礼。孔子说:“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交也。”(《礼记·哀公问》)礼确定了中国的等级秩序和差别格局。这些传统的政治文化经过长期的“濡化”和教育,成为人们内在的习惯。所以在传统社会虽然也有大量的法律条文,但是这些法律是在公认的礼俗基础上建立的。也就是说等级秩序是第一位的,法律是第二位的。说的更深一点,我国传统社会的法律是以维护不平等的差别格局为目的的,这种以平等为前提去维护占主导的不平等的秩序决定了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将陷入困境。因此,社会的正常运转依靠的是礼俗,法律的作用就是对破坏礼俗者的惩罚和镇压,所以中国的法律就主要表现为刑法,惩罚和镇压“敌人”,中国的法律一直停留在“刑法时代”。

建国以后,我国的法律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其目的是要用法律作为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遵守的秩序,把传统社会主要以礼俗维护等级秩序转变为完全靠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但由于传统政治文化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还长期存在,决定了单靠制定法律条文和设立法庭并不能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相反,强行地推行实施,还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破坏了原有的礼俗秩序,带来了混乱,却不能建立良好的法制秩序。只有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进行变革,才能最终建立良好的法制秩序,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才会沿着法制化的道路顺利前进。

三、宗法家族力量的暗流涌动

中国社会不同于西方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悠久而又牢固的宗法家族制的历史传统。中国古代社会的各种组织形式虽然随着历史的发展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式,但由氏族公社遗留下来的,以父家长为中心的,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原则的宗族制却能超越历史变迁的轨迹,生生不息,时代接替地留传到现在。可以说,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家族制度是传统中国农村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宗法家族制度成为理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一把钥匙。村落家族力量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特质。在很长的时间里,作为乡村社会的一种自在秩序,得到了国家政权的扶植成为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

虽然自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宗法家族制遭到了很大的冲击,但由于主要是通过行政强制的手段从外观形态上进行扫除,而不是通过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性的经济手段来进行消解,而且“两千多年来,起源于血统、身份的仪式、宗教、伦理以及法律等自成体系的社会价值观早已成为民族精神,广大农民的宗法思想更是根深蒂固。要改变这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价值观,并不是几场„运动‟就能奏效的”[4](p.289),因而中国宗法家族制的土壤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瓦解。而且,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庭重新成为农村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位,又造成了家族势力一定程度的回潮和反弹。但由于十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现在的宗法家族制已从根本上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宗法家族制,多数家族的回潮现象只是表现在续编族谱、祭祀祖先、大办婚丧等家族文化的表层现象。因此,宗法家族制对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影响,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具体分析。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我国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传统政治文化的制约,因此,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一种区别于传统社会的新型政治文化作为支撑和平台,才能顺应社会和世界发展的潮流。

参考文献:

[1] [美]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殷陆君译.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2] 曹锦清,张乐天,陈中亚.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3] 费正清.美国与中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4]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

第三篇:电子政务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电子政务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马金龙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0300130089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顺应信息化的时代潮流,发展电子政务是中国行政改革的题中之义。作为新时代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始终是行政改革不可绕开的一环。然而,在任何国家,民主与效率都是一对矛盾,在现实中常常出现冲突,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在民主优先的政务活动中,广泛的参与,观点的竞争要优先于对速度和时间的考虑。而在效率优先的政务活动中,追求的是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妥善处理好这一对矛盾,而电子政务则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解决之道,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从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目标上来看,“扩大人民民主,完善基层民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些都要求扩大公民参与渠道,而电子政务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总而言之,电子政务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改革,电子政务,民主政治,效率

所谓电子政务,简单地说,就是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来进行的政务活动,狭义的电子政务即电子行政,它是指电子信息技术仅仅停留在行政部门,中义的电子政务即电子政府,它在电子行政的基础上延伸到立法部门,司法部门等整个国家机关,而广义的电子政务则是指电子治理,它涉及整个社会的公共事务。本文的电子政务指的是中义概念的电子政务,也就是国家机关的电子政务,在内涵上它以政府决策为中心,以发展民主为目标,提供广泛的共公共服务。

电子政务有两大核心价值,民主与效率,它们都统一于优良治理这一总目标下面。在这一总目标下,通过发展电子政务,实现透明治理、责任治理、整合治理、民主治理和公共治理等具体目标。在优良治理这一宏大工程中行政改革对于实现这一总体目标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对于政治发展来说,行政改革与电子政务有着更为迫切和紧密的联系。

民主的核心是“多数人的权力”,它要求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公众有广泛和平等的参与权与决定权。从这个层面来看,对民主程度的界定可以是公众在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作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是扩大人民民主,完善基层民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服务型政府。

电子政务对民主政治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一方面,它妥善解决了改革中

民主与效率的矛盾,在民主的基础上促进效率的提高,在效率的支持下推动民主的发展,确定了我国行政改革的民主化方向。另一方面,它拓展了公民在公共事务中的参与渠道,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因素。

一,电子政务解决民主与效率的矛盾

如前所述,民主与效率在任何国家都是一对基本矛盾,怎样解决民主与效率的矛盾,是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基础所在。

民主影响效率主要有两个方面:(1)民主过程常常导致平庸甚至愚蠢的决策,因为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里;(2)民主过程即使能导致英明的决策,但要付出太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扯皮成本太高。所以,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做出最英明的决策是解决民主与效率问题的核心所在。

电子政务对以上问题的解决首先在于它推进了政务公开,使行政活动透明化。推行电子政务后将政府决策过程和行政行为暴露于阳光之下,可以大大限制暗箱操作的空间,减少权力滥用的可能,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

其次,电子政务拓展公民政治参与渠道,将社会大众纳入到决策制定流程之中,充分给予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以上两点是电子政务的民主性所在。

第三,电子政务作为一条重要的采集民意的渠道,对决策过程更多的是影响作用,这有助决策层充分掌握信息,避免决策的信息基础失真,提高决策质量。

第四,电子政务本身具有扁平化、短流程、高效率、低成本、亲公民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在电子政务框架下,决策的形成可以通过一个更短的流程,更广泛的参与来实现,促进决策制定的高效化和民主化。以上两点很好的体现了电子政务效率的效率性。

此外,民主本身也具有对效率保证的一面。在深层次的互动关系上,民主对于效率具有保障和促进的一面。一般来说,民主在决策上强调严格的政治程序、充分的参与和协商,反对个人独裁。这种活动表面上耗费耗时,但由于有程序制约,决策方案具有选择性和竞争性,存在对个人冲动决策的牵制,因而尽可能地保证了决策的合理和科学,防止决策的失误,提高政务活动的效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政治管理效益。这样,在全局和长远的意义上,不仅没有影响社会发展的效率,实际上还保证了公共管理和社会发展的效率。电子政务解决民主与效率的矛盾就在于充分发挥民主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

电子政务的民主功能还体现在网络民主所具有的直接民主特征之中。代议民主的理由是,大规模的公民面对面讨论问题,无法充分接触到与公共政策相关的信息,无法经常集中在一起进行投票,但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一,公民不需要面对面讨论问题,只需要通过网络论坛来进行讨论;第二,有关公共政策的信息可以公布在网络上,每个公民可以平等地接触到;第三,公民可以进行电子投票,不需要经常集中在一起,到投票箱中去投票。以上三点,使网络民主中的直接民主成为可能。

二,作为技术手段的电子政务

民主的理念要求政府树立起为民服务、廉洁行政的意识。尊重公民权利,强化公民的政治参与机制,实现行政机关与公民的民主性互动。而在传统行政环境下,由于缺乏某些技术条件,公民的民主权利未能得到有效地保障和维护,尤其是公众的参政议政权,公民平等地获得政府优质服务的权利,以及政府部门实际运作过程与结果的监督权利,并未得到充分的实现。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电子政务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最基本的技术手段,在电子政务的框架下,公民可以在网上参政议政,进入决策形成的过程之中。广泛的参与渠道为民主政治提供了最基本的可能。另一方面,公民在参政议政过程中,以国家主人的身份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这就激发了公民的民主意识和责任意识,这也是公民社会的必备心理素质。如此,有了参与渠道和公民意识,民主政治也就有了最基本的保证。

三,制度化的电子政务

民主政治建设包括民主制度、民主体制、民主法制和民主思想的全面建设。电子政务有助于转换政府运作机制,健全法律机制,树立为民服务的民主意识,这些都将极大的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制度化了的电子政务首先可以转变政府运行机制,客服官僚主义。其次在于改进决策机制和工作方式,维护公民权利,第三,电子政务能够转变政府行政理念,培育民主意识。

作为一种扁平化、短流程、低成本、高效率和亲公民的政务,电子政务要求传统政务在制度上的一系列变革,以适应它的发展。而民主化和透明化即是这种

调整的要求所在。在这一基本的变革方向上,民主体制、民主法制和民主思想都将具有现实的可能。

四,结论

综上所述,电子政务对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理论上它解决了民主与效率的矛盾,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实践上,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它拓展了公众在公共事务中的参与渠道,唤醒了公民意识,为民主政治提供了基本保障;在制度层面,电子政务促进中国的行政改革,在制度建设中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逐步建立起民主政治体制。电子政务对促进社会和政治生活的深层次、根本性变化的作用不亚于一场工业革命或政治革命的作用。

本文主要参考

[1]付小刚.电子政务讲义

[2]赵梦,葛敬光.电子政务,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题中之义【D】

[3]吴敬琏.电子政务和民主政治建设【N】

[4]刘旸.电子政务事关民主政治【N】

第四篇:电子政务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电子政务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所谓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中国政府从1999 年,当时政府上网工程开始到现在,经历了差不多10 年的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在这10 年的发展过程当中,中国政府最近这些年电子政务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2008年、2009年之于电子政务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年份,甚至可以说是个转折的年份。从2008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大部制改革,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对电子政务发展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此外,电子政务的管理职能从国信办的一个组负责协调转变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一个处,成为政府职能部门下设的常设处室,这是一个小突破,也为今后一段时期的电子政务发展带来契机。

1)G2G:政府间电子政务

通过这么些年电子政务的应用,我们国家对于经济管理的管理的水平,管理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些典型的政府信息化的项目都是从这方面取得的,例如税务的信息化,海关的信息化。对于这些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也显著提高了国家的经济管理水平。这方面的一些成果,应该是全局的,例如税务信息化在整个国家的税务的体系里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而且产生了很好的成效。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的先进工具,并可以提高政府对公众的开放程度,增强政府行为的透明度。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是提高电子政务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手段,跨部门信息共享是业务协同的基本前提,业务协同是信息共享的重要目标。电子政务使得不同政府部门可以更好的协同工作,是我国政府管理持续创新和构建阳光政府的重要手段。通过政府门户网站、部门网站等渠道,公众能够获得不同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参与政府的决策,提高政府的效率和透明度。因此,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应用,将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新的技术保障和实践模式。

在各国积极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府”被列为第一位,可见政府信息网络化在社会信息网络化中的重要作用。在政府内部,各级领导可以在网上及时了解、指导和监督各部门的工作,并向各部门做出各项指示。这将带来办公模式与行政观念上的一次革命。在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联系,既提高办事效率、质量和标准,又节省政府开支、起到反腐倡廉作用。

在电子政务中,政府机关的各种数据、文件、档案、社会经济数据都以数字形式存贮于网络服务器中,可通过计算机检索机制快速查询、即用即调。经济和社会信息数据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收集的宝贵资源,如果以纸质存贮,其利用率极低,若以数据库文件存储于计算机中,可以从中挖掘出许多有用的知识和信息,服务于政府决策。

推进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有利于促进公文管理和行政事务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有利于促进公文的高效运转;有利于促进各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办公;有利于促进机关内部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是提升机关行政执行力的有效途径。推进部门户网站建设,使之成为我部服务社会公众的重要窗口,对于促进国土资源管理政务公开具有重要的意义。充分发挥门户网站的作用,能够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非涉密政务信息,增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互动、交流,有助于密切政府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促进机关作风的改进和行政为民意识的增强。同时,通过上网公开政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有助于增强工作透明度、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建立阳光政府的良好形象。

2)C2G:政府-公民间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为公共服务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电子政务具有便捷、高效、互动的特征。发展电子政务,可以拓宽政府与社会的沟通渠道,改善沟通效果,大大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公共服务是电子政务的核心业务,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面向不同服务对象和采用多样化服务手段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不断提高信息化的公共服务水平,可以构建更好的政府与公众关系,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使我们的政府更亲近公众,提供更好、更可靠的公共服务,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6月20日,对众多网友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年前总书记到强国论坛,并以实名登录和全国网友在线交流,总书记一共讲了五段话,其中这一段最让人难忘:“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听说总书记来到强国论坛,论坛在线的网友顿时激增,由于网络堵塞以至许多人无法在第一时间里看到总书记的这几段讲话。这一幕历历在目,让人记忆犹新,而一年之后,人们再回顾这一幕的时候,中国所发生的许多事情,都能体会到总书记在强国论坛和网友的交流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中国的民主政治正在发生变化。

从中央到地方、从被动到主动、从低调到高调、从沟通到办事、从习惯到能力,网络成为了民意的绿色通道,“网络问政”成为时尚。“网络公民”也正成为“网络问政”的主角。从一位人民代表在强国论坛向网民征求提案到各地的代表也都通过网络媒体向网民征求提案;从强国论坛的“E两会”、“E两会提案”到“E政广场”,在强国论坛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网民问政的长效机制,虽然这种机制还没有法律的规定,但是接受提案的单位已经研究并回复网友的建议,也就是说,网友不仅是在发表意见,意见也正在进一步受到重视。

网民的发言正在影响政府决策,从民生到反腐;从“网民问政”发展到“网络问责”;从依法行政到执政为民,网民的声音无所不在。特别是网络反腐,纠正行政执法的错误,政府官员开始习惯于通过新闻发布在第一时间内与公民沟通,而也在第一时间内接受网民的批评,有的批评如雪片,网民的批评能在官场上引起的震动,并促使政府迅速纠正错误。这是网民的力量,也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力量。

如果说胡锦涛总书记一年前登录强国论坛与网友交流震动了整个中国的互联网,那么一年之后人们已经能够看到中国的民主政治从这里起步,已经绽露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推动中国民主法制的进程,这种力量谁也不能阻挡,电子政务正改变着中国的民主政治,同样也会推动中国的高速发展。

第五篇: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1)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人民代表大会真正成为有权威的国家权力机关;

(2)在各级领导机关中加强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反对和纠正个人专断现象;

(3)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改变权力过分集中、领导人兼职过多、党政不分和以党代政的状况,发挥政权机关的作用;

(4)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改革干部制度;

(5)保障少数民族的民族自治权利等等。

(6)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中共领导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中明确指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则。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进程中,只有坚持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才能保证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坚持正确方向,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在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发挥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坚持这一特点和优势,是亿万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生活,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

——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目的,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必要条件。

——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中国人民争取民主,从一开始就与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失去了国家主权、不能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尊严这一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民主成果就会丧失。

——符合渐进有序发展的客观规律。党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不断研究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和创造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机制新方式,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下载探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农村利益集团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当前农村利益集团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原文出处】天中学刊 【原刊地名】驻马店 【原刊期号】20056 【原刊页号】9~11 【分 类 号】D4 【分 类 名】中国政治 【复印期......

    城镇化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城镇化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出口萎缩,投资需求不振的严峻形势,经济发展受到阻碍,拉动经济发展的投资,出口,内需三驾马车中,只能依靠扩大内需来拉动......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史上的创举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史上的创举 ——试论陕甘宁边区的”三三制”政权建设正当抗日战争紧张地进行时,在根据地遭受艰苦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大力推行民主政治,建立了“三三制”抗日民......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现实指 导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继承和发展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阐......

    浅谈民主政治的影响因素

    浅谈民主政治的影响因素 高国营 熊培云的《思想国》,通过对欧洲特别是法国的所见所闻,对欧洲时事的现场直击,以及对转型时期的中国政治形态等国情现状观察,进而进行中西对比特别......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由次贷诱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大火熊熊燃烧,波及世界经济,我国经济也未能幸免。 当前,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中国投资者的资产损失。中国金融机构、企业,包括......

    结合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正确认识政治体制改革

    5结合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正确认识政治体制改革。 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对全县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按照县委、县政府开展百日大调研活动的安排,我们老干部督查团14名同志分为三组,利用近两周的时间,对全县11个乡镇,106个村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按照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