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中职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初探
2009“中国· 职教论坛”
对中职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初探
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方 俊
摘 要:本文从分析合肥市的地域经济特点入手,提出了中职开展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基本思路,结合笔者所在单位推行工学结合的实际做法,重点剖析了进行专业改革的实际做法,介绍了围绕如何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要点,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最后谈了工学结合的体会。
关键词:工学结合 实习改革
工学结合这种办学方式在国际上一直比较认同,它是一种特别适合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近几年来国家多次发文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加深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的模式。
顾名思义:“工学结合”是一边在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半工半读”是一部分时间做工,一部分时间读书。这两种场所和两种活动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学中有工,工中有学”。这种办学形式既是国际上的普遍规律,又是中国的职教特色;既是中国历史的产物,又是当今职教的亮点。
下面介绍我校在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体会,希望以此作为引子,和大家分享交流,使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
一、工学结合的立足点是专业建设与改革
我校地处安徽省合肥市双风工业区,合肥市是安徽省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正在大力发展承接产业转移及合、巢、六经济圈、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汽车及电器制造业发达,政策环境优越,企业每年需用大量的有技能的劳动力,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人才紧缺,我校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培植与区域块状经济相适应的专业,增强专业“进口”的吸引力,“出口”的满意度。学校以汽车专业为基础,进行专业建设,多方引进人才,及时增添了近百万的汽车及数控设备,开办了数控应用大类专业、机电、模具及焊接等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而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不仅需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大量、反复的实践技能训练才能完成。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专业建设与改革势在必行,我校实行工学结合的主要做法是:
1.进行专业改革,突出实践教学
以前我校各专业的教学存在着偏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对实践重视不够,技能训练的时间较少,且安排不合理,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近几年我们在进行大量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技能水平,对我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相应地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1)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基本要求,分析和确定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基本技能目标;如数控应用专业定为熟练操作工,汽车专业为制造工及汽车维护工。
(2)围绕所确定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模块,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开发出校本课程。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变化,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例如,围绕与江淮股份公司合作自编及合编教材;综合各门专业课程,自编了数控等实习校本课程,真刀真枪实施项目教学法,取得了好的效果。
(3)加大技能训练课时量,理论与实习课的教学组织形式采取周倒或轮倒制。理论与实习课时比为1:1,专业课与技能训练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数控专业上已成功的开展,通用班实施“了项目教学法”和理实一体化,开办两年来,已有多名学生在安徽省乃至全国大赛上屡获佳绩
2.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技能训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工学的核心内容。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是实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保证。为此,我校在不断改善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加强实习实训工作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建设。自筹资金建设了可编程控制器、数控编程、电工、电子技术、机电控制等实验室;申请到了国家汽车维修示范基地项目,汽车维修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拥有的一个中级汽修厂的条件,近两万平方的实训车间,一个标准化的驾训场地。
(2)挖掘潜力、提高实习设备利用率。一方面,调整实习教学的组织形式。对校内实习教学的班次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每天一班制改成两班。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星期天,安排学生实习,避免了实习设备闲置,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设备的效能,提高了学生技能训练的有效作业时间。
(3)加大实习产品与实际产品的结合力度。对学生的技能训练仅有通常的实习课题还不行,我们安排学生进行简单零件的加工生产,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适应企业生产的能力,同时还增加了经济效益。
3.建立一双支师型的队伍是工学结合的有力推手,我校通过外部引进优秀人才和内部按照老师的专业特长定向培养来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老师笔者认为其基本内涵有二点:一是认为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二是认为教师既能教学,著书立说,也能参与工程实践,解决一线生产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也就是说他既可以是教师又可以是专业技术人员。“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胜任本专业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能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合理使用信息资源,及时将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传递给学生,使教学设计和实施具有超前性。“双师型”教师必须同时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包括一定的工艺能力、设计能力、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能力,特别强调其必须掌握高超的生产操作能力,教师能以自己准确、熟练的示范操作进行演示,并能根据学生不同的操作实际给予明确、有效的指导。
二、工学结合的突破口是校企合作
1.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优化工学结合环境。
我们在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努力开发实习产品、不断改善实习条件的基础上,重点选择了一批用工需求大、企业规模大、生产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企业作为我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借助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优势,不仅满足了强化学生技能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拓宽了渠道。这些企业主要有:江淮集团、奇瑞汽车、合力叉车、星马汽车等。在校企合作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1)与企业签订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为使学生到企业实习更加顺利,也为防止工作中分工不清甚至出现推诿现象,我校与有关企业都签订有协议书,明确了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责任: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承担学生入厂后的一切生产、教育、培训活动。其中包括挑选思想、业务技能素质好的工人师傅来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和我校带队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训任务;对实习学生进行厂纪厂规教育和安全生产教育;按照我校校外实习计划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组织现场教学和技能训练,并组织学生完成生产任务;这些措施的实施,既保证了学生的技能训练质量,又减轻了学生在学习、生活费用上的压力,同时还增加了学生就业的双向选择机会。
(2)校方的责任主要是:派出带队实习指导教师,配合企业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教育和实习指导;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培养目标要求,制定并实施生产实习计划;配合企业做好留厂就业实习学生的选拔工作。
三、工学结合几点体会
经过几年的办学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建好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实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是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
1.学生在校内通过专业理论课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后,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基本功,之后到校内生产车间或校外实习基地直接参加企业生产,不仅操作技能迅速提升,而且还增强了质量意识、工时观念和效益观念,从而提高了学生适应企业生产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实习基地的教育功能。
2.实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校企联合育人,对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还具有导向功能。通过直接接触企业生产实际,使我们明确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各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要求,从而指导我们的教学改革,使我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3.有利于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我们的教师通过带学生到企业现场实习,不仅可以做到对生产一线的经营管理、劳动组织、技术工艺心中有数,还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发现并弥补不足,从而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
4.安排三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训练,腾出了学校的部分办学资源,相应的拓展了学校内部的办学空间,有利于扩大招生规模,从而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能力。
5.选择的大部分合作企业,既是实习基地,又是就业基地,因而具有就业功能。近几年由于我们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为学生疏通了多种就业渠道,使我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到了100%,且对口就业率达90%以上。
6.结合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而且为企业提供了现实劳动力,充实了企业的生产力量,缓解了当前企业技术工人紧缺的状况,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双赢”局面。
7.实行工学结合,能减轻学生经济负担,能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
虽然我校在进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上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也取得了不少的经验和一定的成绩,但在工学结合的深度和校企合作的管理上还需要很多的工作要做,相信工学结合这一办学模式在中职教育中一定会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陈解放
2、《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推行工学结合创新中等职业教育模式》作者:梁乃锋
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作者:耿洁
第二篇:中职工学结合教师带队实习总结
XXX老师“工学结合”带队实习总结
我系28名学生在东莞市赫美精密股份有限公司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活动已圆满结束。在这次活动中,学生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在企业的氛围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体会到了社会的竞争压力,勤奋与敬业的重要性,团结协作的必要性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性,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必将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现我总结情况如下:
一、纪律方面
1.学生能遵守学校和企业的规章制度,能服从单位的安排。听从老师和师傅的指导,能做到爱护公物、爱护设备、规范操作、安全生产,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2.学生能遵守工厂的作息制度,按时就寝。有些同学嫌上班时太多人上机,没有锻炼到,于是双休日不休息,去车间练习。基本上也没有同学叫苦叫累,保持着学习和工作的热情,学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3.学生能够严格按照学校跟工厂协定的请销假制度,出去时跟带队老师请假,写请假条,然后拿给门卫才出去。回来时跟老师报平安。
二、实习(技能)方面
1.大部分学生能很快地掌握操作技巧,在师傅的指导下认真练习,逐步熟练,体现出很强的进取精神。师傅在磨床加工零件的时候,他们也能很自觉地观察师傅是怎样谨慎细心心地加工的,遇到问题或自己不理解的知识,能虚心向师傅请教,受到厂方的一致好评和师傅的表扬。
2.很多学生改掉了懒惰的毛病。在这里他们明显感受到工厂竞争的激烈,如果不努力提升自己就的技能,那么将来在企业里就只能是低人一等,学生们开始感受到压力了,在学校那种浑浑噩噩的心态也开始向积极进取的心态转变。以前在学校车间不愿意动手打扫卫生的,现在每到下班时都会争着去拿清洁工具,以前不愿意动手开机床做工件的,现在都抢着要上机操作。而且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帮助师傅及其他工作人员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并礼貌地和他们相处,给企业工人留下了较好的印象。
三、实习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本次实习总体来讲取得很大的成绩,但这次实习也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在学校得到了专业方面的训练,但其他方面需要加强。如机械专业的学生对生产管理了解甚少,应该针对这类同学开一些关于企业管理方面的选修课;待人接物和心态调整方面需要加强;对社会、企业与如何择业方面缺少了解,可以多开展这方面的讲座。
(2)这次因为组织时间短,有些工作还需再完善。第一,带队老师对联系的企业和具体的实习情况不了解,在前期无法给学生有效的指导。以后的实习应该让学生多了解联系的企业和能够提供的各个岗位,尽量做到让学生自主岗位。不要像这次,在机床严重不够的情况下,并没有安排其他能让学生动手的岗位,像这种情况很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3)选拔好带队老师:“工学结合”是中职学生正式步入社会工作的职前培训,在实习的企业里能否得到很好的职业教育(包括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很关键,所以带队老师(指导老师)必须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经验,能过认真负责、任劳任怨,而且还应该有一定相关的培训。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得到更好的指导。
每个系还应储备2-3个指导老师。如果出去“工学结合”的学生太多而指导老师不够的话,一方面学生工厂里的纪律得不到保证,因为有些学生刚过来还是改不了长期养成的坏习惯,必须要有老师及时帮他指出纠正;另一方面,学生不能得到及时的指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觉得每10个学生配一个指导老师是比较合理的。
(4)做好“工学结合”期间的激励机制和惩罚制度:像这次“工学结合”,有些学生刚开始表现得比较好,因为初次到工厂可能有点新鲜感,干起活来很积极。但是,一旦每天重复相同的工作的时候,有些学生就开始厌烦,变得纪律懒散,下班后卫生也不搞了,每次都是那几个学生在打扫。所以这个时候,除了指导老师做一些必须的职业素养的指导之外,还要有一套激励机制和惩罚制度,比如说设立“技术能手”,“劳动模范”,“优秀实习生”,“纪律标兵”等;当然如果有些学生对这些也不在乎的话,那么就要有一定的惩罚制度去遏制他们这些违纪行为。
(5)我建议在实习期间最好能为学生请两位师傅,并让两位师傅做好协调和安排,使学生对技能的学习更能系统化,规范化。不要出现学生要找师傅的时候,师傅不在,或者是师傅要去加工工件,没时间指导学生。这样在不同程度上,会打击某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习结束后,厂方领导表扬了部分学生,准备和学校协商在他们实习完后留他们在赫美精密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工作,这也是对此次实习工作取得圆满成功的肯定。但是学生中间也有极少数的学生像上面提到的,平时就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在实习期间,出现迟到,早退等现象,出现此类现象,也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因为这些习惯与在校期间学校的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次实习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但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且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指导奋斗的方向和目标,推动学生勤奋学习,苦练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带队老师来说也是一次很不错的锻炼和提升,它将指导我对教学内容的一些改革变动,让我的教学会更加有针对性,从而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学到企业应该要他们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虽然此次“工学结合”比较圆满,没有出现任何安全和重大违纪的问题,但是在今后的教学管理中,应针对性的结合以前学生不好的行为习惯,取精去糟,进行严格的教育管理,约束学生,更要结合厂里的工作情况,布置有关和厂里需要或有联系的课题内容,让学生有兴趣地、自发地进行练习。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初步的上岗技能基础,也希望我们学校能培养更多的现代化优秀技术工人,为人类、为全社会、为地方经济作贡献。
2011年6月10日
第三篇:工学结合申请书
社会实践申请书
尊敬的学校领导:
我是学生: 家庭住址:
身份证号:
由于我家庭比较贫困,但又要学好知识,结合自身及家庭条件,决定既要学好知识,又不要家长为我花更多的钱供我上学。特向学校申请社会实践,并保证遵守公司章程和学校管理制度以及《社会实践协议书》,不给任何人增添麻烦,否则后果自负。
此致
敬礼
申请 人:
年 月 日
申请人家长意见和建议(是否同意和希望学校给予的帮助和建议学校该怎样教育管理子女等)
家长意见:
家长建议:
申请人家长电话(常用): 家长签字:
备注:申请书必须是学生本人和家长(监护人)亲自填写
第四篇:工学结合协议书
工学结合协议书
甲方:苏州市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
乙方(学生):
身份证号码:
丙方(家长):
身份证号码:
根据学生(乙方)需求和我系学生工作管理的需要,为提高学生(乙方)的社会实践技能与就业的推荐工作,加强学生(乙方)实习期间的管理,经学生个人申请和甲丙双方共同协商决定,允许学生到校外进行实习活动。其具体事宜有甲乙丙三方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职责:
1、按供需双方自愿及招聘意向派遣学生到校外进行就业实习。
2、实习期为该学生接到毕业通知为止。
3、甲方对学生认真协助做好实习期间的管理服务工作,配合实习单位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安全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二、乙方职责:
1、学生参加实习必须提供跟单位签署的正规劳动合同、协议书或者工作证明。
2、学生参加校外实习期间必须自学完成学业,然后参加学校安排的统一考试(错过考试时间后果自负),考试合格方能顺利毕业。学生本人对在校外实习期间的考试不合格的行为负完全责任。
3、学生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校纪校规,遵守实习纪律,团结互助,不能做有损大学生和学校形象的事。若发生违纪等事件,将按校纪校规和甲方规定严肃处理。
4、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安全保障制度,服从实习单位的工作安排,接受实习单位的考核,尊重实习单位的领导、师傅和职工。实习期间,遵守实习单位的作息制度,不得缺勤。实习中途不得无故擅自离开,学生如要变更实习单位须提前两周通知甲方及丙方。
5、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严禁下江、河、湖泊、水塘等游泳,严禁酗酒、吸烟,严禁乘坐无保险的私人营运车辆,严禁违反实习单位的有关安全制度。
6、学生应定期向班主任汇报实习情况,主动了解学校的对毕业班学生的各项安排,学生本人对在校外实习期间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负完全责任。
三、丙方职责:
1、校外毕业实习安全责任的主体是学生本人,家长需对子女反复进行安全教育。
2、家长应定期询问乙方的实习情况,乙方在校外实习期间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丙方负完全责任。
本协议一经签订,甲、乙、丙三方必须严格遵守,任何一方不得单方修改。如有未尽事宜需更改协议时,须经三方协商同意,否则无效。
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章:乙方签名:家长签名:联系电话:联系电话:联系电话:日期:日期:日期:
第五篇:工学结合心得体会
对“工学结合”活动的认识与体会
——工程监理专业工学结合心得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管理系 刘郁贞
随着我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育模式的深入实施,我院针对目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积极组织开展了工学结合实践活动,工程管理系工程监理专业学生作为此次活动的参与者之一,从中受益匪浅,我作为一名工程管理系的普通专业教师,对工学结合这一教育模式更是感触颇深,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工作谈谈对工学结合活动的体会。
一、对“工学结合”活动的初步认识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二、“工学结合”活动的直接效果
通过和学生的教学互动发现,此次“工学结合”活动效果十分惊人。其一,学生通过在施工、监理企业的顶岗实习,深入地了解了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学会了技术。许多在课堂上无法讲清的概念、施工方法,学生在现场很快就掌握了。
其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其中,有许多动人的实例。如有一位学生,在一、二年级时,专业思想不端正,经常旷课、迟到,学习成绩较差,补考、重修课程很多。教师经常为其能否毕业而担心。短短半年的顶岗实习,使其整个人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认识到专业学习对就业的重要性。这一学期,他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缺课现象几乎绝迹,结果,这位学生还在学校为他找到的对口工作岗位顺利就业。老师们都发现,实习回来的同学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再不用劳心劳力督促他们学习了。
其三,学生在施工企业的现场工作,还使他们获得在学校难以学到的东西,例如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等社会能力和责任感、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等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使其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第四,工学结合对学生们的就业产生了十分良好的作用,有些学生就此与实习单位结下因缘,毕业后就到企业工作。即使没有马上找到就业单位的,也在实习过程中了解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有意识地在各方面培养自己具备更强的的就业实力。最起码,经过在企业实习的学生,在见工的时候,再不会张口结舌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三、对“工学结合”活动的深刻体会
通过与学生教学互动的感受,更加深了本人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理解,现总结如下:
(1)“工学结合”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
(2)“工学结合”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工学结合”使学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触,加深了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4)“工学结合”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
(5)“工学结合”为许多由于经济原因不能进入大专院校学习的贫穷学生提供了经济来源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6)“工学结合”使学生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
(7)“工学结合”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使他们有优先被雇主录取的机会,其就业率高于未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
以上就是本人对“工学结合”活动的几点认识与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结合本职工作,继续深化“工学结合”这一教学活动,为培养出复合型、专业型人才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