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工会做好扶贫帮困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工会做好扶贫帮困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仍有相当一部分职工因各种原因导致经济窘破,生活困难。在“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下,做好新形势下的扶贫帮困工作,解决好困难职工最直接、最切身、最现实的问题显的尤为重要,然而目前由于资金来源不足、慰问形式单
一、机制建设不健全等多方面原因,客观上增加了扶贫帮困工作的难点,也对工会组织做好此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河海街道总工会作为基层工会组织,通过调查分析帮困类型,探索帮困机制建设,积极创新平台,促进扶贫帮困工作取得实效。
一、全面掌握扶贫帮困形式
1、就业帮扶
就业专项帮扶群体主要集中在待岗失业人员、困难职工的未就业子女等。但对于职工的就业,我个人认为可以把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与企业招工难的困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搭建平台,找准切入点,解决双方困境。此项工作街道总工会试行了两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街道总工会主动与上级工会和劳动保障部门加强联系,第一时间获取企业用工信息,并通过街道劳动所发布相关信息,组织专场招聘会,近两年街道共为300多名各类待业人员找到合适岗位。与此同时,除了就业难问题外,企业也同样面临招聘不到合适人才难题,求贤若渴。针对这一情况,街道总工会创新思维,破解难题,一方面,街道总工会通过建立企业人才需求库,了解企业用工类型后,积极与劳动保障部门及各类培训机构联合举办多期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班,促进待业人员就业;另一方面,街道总工会与多家企业联系,积极争取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基地,使得广大应届毕业生能掌握专业理论同时,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为下一步成功就业奠定基础。
2、医疗帮扶
因病致困成为困难职工的一个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调查了解的方式,街道总工会对困难职工上年度的医疗费支出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发现由于重大疾病致困占整个帮困的80%以上,目前对于自付医疗费负担过重的困难职工,根据新北区总工会《关于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通知》要求,追加慰问,安排实施医疗救助。除此之外街道还根据市总工会下发的《关于开展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工作的要求,在全街道工会企业中进行广泛宣传,由企业帮职工每年交24元的保险费,一旦有重大疾病,可以得到近万元的补助,此项工作深受企业职工认可。
3、助学帮扶
针对困难职工子女,每学年开学前开展“金秋助学”专项帮扶。通过政策宣传,帮助符合政府条件的困难职工子女落实政府相关助学政策,对政府救助尚未覆盖或经政府救助后仍存在困难的职工子女提供助学专项帮扶。
4、重大节日慰问
河海街道总工会对辖区内困难职工建有致困档案材料,每年两节期间,为所有纳入困难职工档案的职工发放慰问金。动态电子档案会根据困难职工的情况进行随时调整,及时对辖区困难职工进行汇总、分析,制定下发两节送温暖活动提出具体要求,对慰问款做到按标准及时发放。
二、进一步完善扶贫帮困机制
扶贫帮困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反复抓,反复了解,要不断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更新信息,要分清帮扶到什么程度以及每阶段的工作重点是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统一规划,要建立起一种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
1、完善帮扶网络机制
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需帮扶手段和途径也不同,工会所依靠和支配的力量也不一样,而要确保每个困难职工家庭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就只有建立起一张帮扶网络,才能使工作不留死角。目前河海街道内共有困难职工50户,其中特困职工8户。针对这些需要帮扶的对象,首先了解困难职工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对困难职工的家庭经
济来源,家庭成员健康状况,致困原因,开支情况,就业状况进行了解、登记;其次明确帮扶联系人,组成由街道总工会、社区工会、所属企业工会为帮扶责任人与联系人的三级帮扶小组,明确责任,街道总工会负责帮扶工作的全面指导,社区工会负责措施的落实与联络,企业工会负责了解、上报帮扶家庭的实际情况。这样确保了帮扶工作信息掌握全面,责任具体明确。
2、完善帮扶工作机制
要根据困难职工的需求制定不同时期、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帮扶活动方案,促进帮扶工作的有效落实。一是定期帮扶。每年重大节日,街道总工会都会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向困难职工发放慰问款和慰问品,让他们时时能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二是有效帮扶。对于新考上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要给予及时的有效的帮扶,不会应资金困难而耽搁学业;三是重点帮扶。对于一些由于重大意外致困的家庭,我们要重点关注,及时帮助,积极申报。如:今年街道内有3户家庭由于突发重大疾病,花去了全家的积蓄,在街道总工会的积极争取,区总工会的大力关心下,共追加慰问款万元以上,暂时缓解目前的困难压力。
3、完善源头参与机制
河海街道总工会在做好日常的帮扶工作的同时,加大源头参与力度,正确处理困难职工生活、工作问题,不但做到及时了解目前生活状况,而且还对工作环境予以关注,尤其是对困难职工的相关单位对劳动合同法的执行情况,工资集体协商签订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解,着力于源头,调查分析致困原因,对符合低保条件的特困职工,及时将他们拉入低保范围给予帮助。
4、完善工作模式机制
针对困难帮扶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实际,要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实现帮扶工作经常化、规范化、正常化。一是建立日常工作制度。帮扶工作不能局限于节日,要成为一种常态,街道总工会把《新北区职工维权实施细则》、《新北区总工会困难职工援助申报报》、《困难职工子女教育肋困申报表》、职工法律援助登记表上网公告,困难职工可以自己对照条件,符合的可以及时申报;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街道总工会每年要召开两次帮困会议,听取社区工会,企业工会困难职工的情况,研究需解决的问题,使困难职工能得到及时的、有效的得到帮扶。值得可喜的是,近年来,区总工会在工会经费中每年拔付的慰问款逐年上升,为街道总工会做好帮扶工作提供了保障。三是建立公开、监督制度。对帮扶的对象、申报程序、金额分别予以公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确保每笔帮扶资金落实到位,使帮扶工作规范化。
第二篇: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县级工会女职工工作(精)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县级工会女职工工作
县级工会在工会组织体系中,是工会组织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和重要层次,在工会工作中地位特殊,职责重要。而工会女职工工作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工会女职工工作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有面临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县级工会女职工工作,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做好女职工工作,必须要建立健全女职工组织 一是要将基层工会女职工组织的组建工作纳入县工会重点工作内容。坚持“三同步”,确保女职工组织“全覆盖”。坚持工会女职工组织组建与工会组建“同步筹备、同步组建、同步报批”,按照 “哪里有企业,哪里有女职工,哪里有工会,哪里就有女职工组织”的目标,最大限度地组建女职工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凡有女职工10人以上的,在建立工会的同时要建立女职工委员会,对女职工人数不足10人的单位要在工会组织中设一名女职工委员。二是要加大工会推动女职工组织建设的力度。要将建立健全女职工组织纳入到基层工会组建工作目标,以工会组建带女职工组织组建,要将女职工组织的组建和作用发挥情况列为工会建家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做好女职工工作,必须提高女职工干部的整体素质
女职工干部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娘家人”的形象,因此,要在提高素质上下功夫。一是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在思想上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更新知识,带头成为学习性、思考性、创新性的干部。二是要积极拓宽基层女职工干部来源渠道。要通过公开招聘、内部选拔,将热心女职工工作、工作能力强的高素质的人才选拔充实到女职工干部队伍中来。要严格按规定配齐配强女职工干部,落实好她们的政治经济待遇,解除她们的后顾之忧。三是要建立完善女职工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对那些敢于维权、善于维权的女职工干部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四是要加大对女工干部的培训力度,帮助女工干部不断提高思想和专业操作水平,采取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经验交流、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基层女职工委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定期进行理论专业培训和业务能力指导,提高女职工干部自身保护能力和敢于维权的能力,拓宽她们的工作思路,增强女职工工作的活力。五是深入实施“女职工提升素质建功立业工程”。深入开展争创“五一巾帼标兵岗”、争当“五一巾帼标兵”活动,组织引导广大女职工积极参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发明创
造、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通过开展活动,为女职工搭建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积极促进女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充分展现女职工的时代风采和良好形象,扩大工会女职工组织的社会影响。六是开展好三八节活动。每年“三八”妇女节要举办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表彰会、座谈会、演讲赛、知识竞赛、文体活动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活动激励全县广大女职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增强女职工组织的凝聚力。七是注重引导抓典型。用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教育和引导女职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自立自强,发愤图强。
三、做好女职工工作,必须依法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一是要努力做好基层工会女职工组织规范化工作,组织力量整顿清理“挂牌和空壳工会”,使基层工会女职工组织实现有工作人员、有工作经费、有办公场所、有工作制度;二是要在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中发挥作用,把女职工的切身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针对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卫生等职工最根本、最关注的利益问题,注重在集体合同、工资保险、安全生产、民主管理、劳动争议调解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三是要加大对有关政策法规施行的检查力度,积极配合有部门加大对企业落实《工会法》、《女职工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的检查力度,有效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对于不落实法律法规的企业要督促企业整改,切实为女职工工作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四是积极推进专项集体合同建制。把推行平等协商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作为加强女职工维权机制建设的重要手段。针对我县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女职工人数少等特点,以推行签订区域性、行业性女职工专项合同为基础,把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工作从国有企业向非公有制企业以及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延伸拓展,并在提高履约率上下功夫,有力地推动了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保障了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五是开展大调研活动。坚持每年两次女职工工作大调研活动,明确工作重点,有真对性开展工作,为做好新形势下工会女职工工作,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六是开展女职工特病保护工作。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女性妇科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体健康,因此,聘请专家为女职工讲授女性生理知识、“五期”自我保健知识和妇科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的知识,使女职工了解自我,掌握防病治病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做好女职工特病的参保工作,为女职工的身心健康构筑一道坚固防线。
四、做好女职工工作,必须为女职工办实事、做好事。
一是要在为女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中发挥作用,帮助女职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构建女职工维权帮扶体系和法律援助体系。女职工在单位上班和男职工一样,要承担想应的工作压力,在家庭中又比男人多了些家务负担。因此,帮助女职工解决家庭的困难,化解女职工的家庭困难,化解潜在的各种矛盾就成为女职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女职工委员会应以为女职工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特别关注单亲、特困、特病女职工的生活,把困难女职工家庭作为工作重点,办实事,做好事,及时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女职工心中。同时要建立困难女职工档案,做到家庭人口清、致困原因清、经济收入清、救助愿望清,在此基础上,依托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有步骤地落实帮扶计划,不断创新帮困方式,拓展帮扶内容,把过去单纯的送钱、送物,转变成送信息、送岗位。通过困难帮扶、技能帮扶,为女职工解除后顾之忧,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将被激发,工作效率也就提高了,为社会发展作贡献的意愿也会明显增强。二是探索做好下岗女职工再就业服务工作的新路子。积极配合劳动等相关部门开展女职工就业培训、职业介绍、送岗位等促进再就业工作,积极为女职工再就业铺路搭桥,实现了帮扶形式从生活救助转变到就业帮扶,帮扶效果从暂时性过渡为长期性,提升帮扶质量。三是建立困难女职工帮扶长效机制。建立工会女
职工干部联系特困女职工制度,采取结对帮扶措施。广泛开展女职工“关爱行动”、“姐妹献爱心捐助”、节假日送温暖、大病医疗救助活动,走访慰问、“ 送清凉、送健康”、“金秋助学”等为主题的帮扶活动。
女职工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在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中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在家庭、工作和社会的和谐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做好工会女职工工作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对于有效推动工会女职工工作的开展,使女职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自身价值、贡献聪明才智,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当前,工会女职工工作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新的挑战,做好新时期县级女职工工作,对全县的发展与稳定起着重要的重用。因此,县级工会和女职工组织要围绕工作大局,积极开展体现女职工工作特色的活动,增强女职工活力,实现女职工工作全面发展目标,努力开创女职工工作的新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0一二年八月九日
第三篇:新形势下做好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在我国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下,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关于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努力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对于全面推进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宏观与一般的角度,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四点意见.高校党建必须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走在整个基层党建的前列,必须作为硬任务来抓好并严格考评,必须形成工作特色,以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和校园文化品位.关键词:新形势,科学发展观,高校,党建,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题,对在新形势新阶段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做了新的全面部署,提出了党建的总体要求,重大任务和创新举措.严格遵循我们党对党建工作的部署,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是一项十分迫切和极为重要的任务.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的一部分.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对于全面推进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建立人力资源大国,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宏观与一般的角度,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发表几点意见.一,高校党建要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报告关于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
新形势下的高校党建必须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引领.党的十七大精神集中体现在十七大的政治报告中.十七大报告内容博大精深.用十七大精神引领党建工作,我们认为最核心的就是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报告对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报告的主线,是我们把握十七大精神的一把金钥匙.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做了深刻的阐述,是十七大的重大理论创新.高校党建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我们认为,科学发展观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我们的党建工作必须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满足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正当的权益要求,构建党内和谐,干群和谐和党群和谐关系;科学发展观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要求我们在党建上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并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廉正建设等诸方面相互协调,使党的执政能力得到持续提高,党的干部队伍后继有人,党的光辉事业继往开来;科学发展观关于统筹兼顾的思想要求我们在党建上总揽全局,统筹规划,既要抓住党建工作的重点,着力推进,又要统筹党的“五大建设”,统筹党建工作与学校的中心工作,正确处理好学校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既要抓好党的建设,又要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十七大报告对新形势下的党的自身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党建的总体要求,重大任务和创新举措.党建的总体要求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条主线”:增强执政能力,永葆先进性;“五个重点”: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根据这个总体要求,十七大报告紧紧围绕党建的五个重点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任务与相应的创新举措.报告还特别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十七大报告关于党建工程的总体部署,为我们明确高校党建的目标,方向,思路,重点和举措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是我们高校党建工作必须要遵循和实施的重大方针.二,高校党建工作应走在社会基层党建工作的前列,走在学校其他工作的前列
高校虽然是一个基层单位,但它是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的重大阵地,它的根本任务和基本职能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高地,思想高地和文化高地.我们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高校校园文明建设应高于社会,先于社会,优于社会.高校党建是校园文明建设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党建必须走在整个社会基层党建工作的前列.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系统是以国家举办的公立高校为主体,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在国家举办的高校里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居于学校的领导地位,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与廉正建设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其他工作的发展.如果学校党委领导不力,如果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模糊,各级党组织涣散无力,党风不正,党员和党组织行为缺乏严格规范,那么,我们很难想象学校的各项事业能够健康快速发展.要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做好党建工作.高校的党建工作必须走在学校其他工作的前列.牢固树立高校党建工作要走在整个基层党建工作的前列,走在学校其他工作的前列的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有利于增强我们做好高校党建工作的自觉性与积极性,紧迫感和使命感,促进我们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三,高校党委务必高度重视学校党建工作,把党建作为一项硬任务来抓,并严格予以考评
根据我们的了解,不少高校对党建不是十分重视,把党建作为软任务,缺乏严格的考评.诚然,不可否认,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科研也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因为育人为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但是党建工作也十分重要,因为它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政治保证与组织支撑,精神动力与和谐环境.我们想说的是,党建工作也应该象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一样,作为硬任务来抓好抓落实,要科学研究和制定党建考评体系,严格考评,以建立起党建工作的科学体制和长效机制.四,各高校要在党建上打造和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与校园文化品位 特色是个性,是优势,是旗帜,也是品牌.各项工作都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某个方面的特色越突出,越鲜明,这个方面就具有优势,越具有竞争力.一所高校不仅要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打造自己的特色,也应当在党建方面打造特色.我们认为,不容质疑,一所高校的党建工作如果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那么,这个学校不仅在党建上富有成就,而且肯定地讲这所学校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上也一定会有相当的成效.因为富有成就的党建工作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证与组织支撑,精神动力与和谐环境.所以,我们认为,党建工作的特色,也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构成学校校园文化特质的重要单元.各个高校应当努力做好党建工作,力争形成自己的特色.首先要在思想意识上要有追求特色的理念.要根据学校的校情与党情实际,根据学校的传统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找到党建工作的亮点与今后的着力点,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工作思路.其次,要把特色追求的理念付诸实践,根据特色工作思路,努力开展党建活动,开拓创新,讲求实效.经过一定时间的艰苦努力,我们的党建之树一定会开出艳丽之花,盈实之果.
第四篇:做好新形势下人大代表工作的思考
做好新形势下人大代表工作的思考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只有做好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人大及其常委会才能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才能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的作用,人大工作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我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工作,积极探索代表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为代表依法履行职务提供条件和方便,使代表工作不断发展进步,代表工作的水平不断提高,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但是,当前我们的代表工作,离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代表的希望仍有一定的差距,与新形势下面临的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够适应,代表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代表工作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二是学习宣传贯彻代表法不够深入,导致个别代表对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了解不深,作用发挥不充分。三是部分代表素质不高,影响了代表作用的发挥。四是代表活动没有经费保障,严重制约了代表工作的正常开展。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克服这些存在问题,进一步做好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紧迫而鲜明地摆在了我们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面前。因此,我们各级人大必须进一步明确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的思路,采取相应对策,克服存在问题,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代表工作。
努力提高代表素质,创新代表工作。
人大代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代表在大会期间的工作和闭会期间活动的质量,进而影响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质量和成效,影响整个权力机关的作用和权威。这就决定了人大代表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相应的文化素质,较高的议政能力和较强的代表意识。从整体上说,我市人大代表的政治觉悟大多是比较高的,文化水平一届比一届高,议政能力也一届比一届强,但从代表肩负的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来看,从代表应该发挥的作用来看,代表的政治水平、知识结构、议政能力等综合素质还亟待全面提高。如有的代表在审议报告时人云亦云,或一言不发;有些代表意识不强,影响到代表工作的开展,这些与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代表肩负的任务是不相适应的。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把好“三关”,努力提高代表的素质,推进代表工作。
第一,抓好代表的选举关。一是要从推荐、酝酿代表候选人起就重视人大代表的素质。要在充分发扬民主、尊重选民意志的基础上,引入竞争机制,逐步试行演讲、答询等形式,使选民对候选人有所鉴别,好中选优,使选出的代表能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较强的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二是保持代表工作的连续性。每届代表都有一批素质高、热心人大工作的人大代表,在换届选举过程中,要加强对这些代表先进事迹的宣传,推荐其继续留任代表职务,保持人大代表工作的连续性。
第二,抓好代表的培训关。一是出台硬性规定,要求代表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人大工作知识等,使代表在履行职务、开展活动过程中,不说外行话,不办外行事。二是抓好代表培训工作,使代表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三是结合实际,在抓好基础知识培训的同时,大力宣传代表先进事迹、代表工作先进经验,促进代表素质和代表工作水平的双提高。
第三,抓好代表履职的监督关。法律在赋予代表各项权利的同时,也要求其履行相应的义务。因此,采取相应措施对代表履行职务到位情况进行监督很有必要。一是坚持代表述职制度,推行代表向选民或选举单位述职。二是建立代表联系选民责任制,促进代表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做群众的代言人。三是建立评议代表和评先树优制度,促进人大代表更好地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作用。四是建立代表履职档案,作为代表推荐连任和奖惩的依据。
建立和完善代表工作制度,为代表履行职务提供服务
为代表履行代表职务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必要的服务,落实各项保障,这是人大常委会及其办事机构,必须承担的一种法律义务和职责。因此,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代表工作制度,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为代表充分履行职务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一是要进一步健全代表统一活动日制度、“一府两院”向代表通报工作制度、代表监督工作制度等制度,使代表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二是要让代表知情知政。代表的充分知政知情,是能尽职工作和活动的前提和保证。为此,各级人大应采取有效措施和办法及时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新出台的法律法规、重大决定和举措、本行政区的大事要事,及时通报传达给人大代表,为代表履职创造条件。作为代表也应要有积极、主动的知政意识,要结合自身特点,及时收集信息、了解政情。三是要完善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制度。代表在闭会期间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各级人大不仅要有一整套交办落实和答复代表的制度,以充分调动代表闭会期间履行职责的积极性,而且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到承办单位检查办理情况,以促使承办单位增强办理建议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同时要及时征询代表对办理工作的意见,对代表不满意的答复件,要组织有关部门专题研究,提出重办意见并跟踪办理,做到案案有着落,件件有答复,落实有保证。四是要健全代表活动激励机制。对人大代表实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是进一步调动人大代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形式,为此各级人大应继续坚持和推广这一做法,使之不断完善。要通过对那些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成绩突出的人大代表,给予奖励表彰或把他们推荐为上级人大代表候选人或作为下届人大代表的人选,来激励那些不作为的人大代表奋发向上,达到提高代表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目的。对那些确实不能胜任代表工作的,要动员其辞职或由原选区进行罢免,以全面提高代表的素质。五是要从时间和经费上保障代表活动的开展。代表开展视察、调查、检查、评议等活动是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权利,各单位应当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并要给予必要的时间保障。代表离开本单位执行代表职务,其所在单位应当按正常出勤对待,享受所在单位的工资、奖金和其他福利待遇。代表活动经费,应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对执行代表职务活动的代表,各级财政应根据实际需要给予适当补贴。同时对妨碍代表履行职务和侵害代表合法权益的,各级人大要督促有关部门严肃查处。
深入宣传贯彻代表法,开创代表工作新局面
代表法是一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法律,为人大代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执行代表职务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我们做好代表工作规定了基本方针和准则。因此,各级人大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宣传代表法,使代表法深入人心,人人皆知。一是针对代表法宣传不够的现状,各级人大要想方设法,积极工作,通过有效的新闻形式和各种渠道深入宣传和贯彻代表法,使全社会都了解代表法。二是人大常委会和乡镇人大主席团在工作中必须贯彻代表法,要把进一步学习代表法作为加强代表工作的纲。三是代表自身也应认真加强学习贯彻代表法,增强代表意识,明确自己的职责,尤其是担任各级领导职务的代表,应该以一个普通代表的身份,自觉地参加代表活动,与基层代表和人民群众直接接触,缩短彼此的距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真正了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发挥好领导干部代表的作用。四是深入宣传贯彻代表法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努力形成全社会尊重、支持人大代表执行职务的良好风尚,共同开创人大代表工作新局面。
第五篇:关于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思考
关于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思考
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有关人才工作的几个问题。我到人才信息科时间也不长,两个多月的时间。到科里之后,很多人都问我,归结起来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人才?再一个是:人才信息科到底干啥?这也是我到人才科之前一直感兴趣和困惑的问题。通过这两个多月的学习实践,我对人才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进行了一些思考。下面,就向大家汇报一下。
一、什么是人才?
也就是说人才的定义、内涵。我国人才思想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从先秦诸子到近代思想家,对人才概念发表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下面我就做一下简单介绍,让大家了解这方面的一些知识。
(一)春秋战国时期有三种不同的人才观
一种是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把“圣人”、“仁人”、“贤者”、“志士”等作为不同层次的道德型人才,其主要标准是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这种“重德主义”的人才观强调道德义务,轻视功利目的,其根本就是道德修养和理想人格。
第二种是代表小私有劳动者和平民利益的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以“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定义人才。也就是指道德、才智、方术兼优者。
第三种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 1
非,反对孔子、墨子的圣贤观,力主人才要按照功利标准选拔,主张“不务德而务法”的“重智主义”人才观。
(二)汉至三国时期才性离合的人才观
汉朝统治者从秦亡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先秦儒家思想的特殊价值。汉武帝提出了“用人如用器”的人才观,主张德才高下有别,量德而用,量才而用。也就是说凡能为国家所用,或德高或才高的人都是人才。
到了三国时期,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特殊政策。用人标准强调尚能、尚实、尚智,不拘小节,轻视儒家所提倡的伦理道德。他公开宣称“不廉”、“不仁不孝”都无关紧要,只要“忠能勤事,心如铁石”,便可称为“国之良吏”。把只要有才能并为我所用置于用人标准之首。简而言之就是只要有才能,并能忠于国家,就是人才。
(三)唐朝时期才行并重的人才观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太宗在争夺天下的艰难斗争中形成了讲求实际的风格,又鉴于隋朝覆亡的教训,他的人才观主张才行并重原则下的“器用论”,主张在才行并重原则下,或有优秀品行,或有专长才能的人都是人才。
(四)宋至明清时期德行为先的人才观
宋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以“中正仁义”为人才的主要道德标准,又按道德境界把人分为圣、贤、士等。与周敦颐同时代的史学家司马光,他在《资治通鉴》首卷中也将“德”定义为“正直和中”,而把“才”定义为“聪察强毅”。并把才德的关系定义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由此把人群划分为圣
人、愚人、君子、小人,即:“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不难看出,司马光的人才观十分强调道德在人才划分中的作用,具有“重德主义”的倾向,但他同时又能注意到人才的素质要素知识、能力以至技艺。
明清时期,统治者为治久安邦,始终把品行放在人才标准之首。明太祖朱元璋说:“才德俱优者上也,才不及德者其次也。才有余而德不足,又其次也,苟二者俱无,此不足论矣。”康熙也说:“论才则必以德为本,故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五)近代思想家提出的经世致用的大人才观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一些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为了拯救民族危亡,纷纷把人才问题提了出来,对人才概念赋予新的含义。一是提出了“广智论”下的大人才观。所谓广智,就是开发民智,广泛培养人才。人才不是少数几个英雄豪杰,而是多数的人才。康有为认为,“兴学校”是“开民智”培养人才的主要手段。二是提出了服务于人民的人才道德和作用评价标准。三是提出了人才素质知识、技能适用发展观。梁启超从救亡图存角度出发,提出了“新民”人才观。主张人才的知识、技能要适应资本主义的工商业发展。严复在《救亡诀论》中认为,“求才学二者,皆必以有用为宗”,主张造就学有专长人才。近代思想家的人才概念,总体上概括起来:具有适应时代发展的知识、技能,并能尽心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和国家图强作出较大贡献的都是人才。人才不只是少数杰出的人物,而人人都可以通过培养成才。
(六)中央《人才工作决定》提出的科学人才观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如何定义人才,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改革开放初期,有关部门从统计学角度提出,人才是指具有中专及其以上学历或具有技术员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现在看来,这个概念过时了,也是不科学的。
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对人才的定义进行了新的阐述:“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中,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鼓励人人都能成才。”同时,提出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四个构成要素。并且还提出了衡量人才要坚持“四不”,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这一科学人才观念突出了人才的广泛性和大众性,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导向性,对于人才工作乃至人们成才都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怎样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
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后,中央提出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指出,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重点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的工作。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人才工作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赋予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那么组织部门在人才工作中扮
演什么角色、管什么,怎么管,怎样才能牵好头抓好总成为摆在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寻求突破的地方。参与了一些资料,也进行了思考,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通过宏观指导实现牵头抓总。管宏观是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重要职责。一要牢固树立中心意识和大局意识,牢牢把握人才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大方向,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战略部署,超前思考问题、谋划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把人才工作的触角深入到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深入到各个行业、业务部门,了解他们的业务工作,掌握他们的重大活动,把人才工作与各单位的业务工作融合起来,在谋划业务工作的同时谋划人才工作,在研究项目工作的同时,落实人才工作,避免业务工作与人才工作两股劲的问题。二要牵头制定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战略和规划,把握人才工作的方向,明确人才工作不同时期的培养结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方法步骤,增强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性、计划性、实施性。
2.通过制定政策实现牵头抓总。管好政策是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有效手段。一方面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着眼于人才培养、引进、评价、选拔、配置、激励等环节,组织各方面力量,牵头抓好事关人才工作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人才政策的研究、制定和落实;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制定人才政策法规的统筹和指导,做到相互配套,有机衔接,避免政出多门、各自为战,逐步建立健全系统完备的人才政策法规体系,通过政策的创新来推动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
3.通过力量整合实现牵头抓总。整合力量、综合协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人才工作合力是牵头抓总的核心任务。目前,全区各人才工作成员单位基本上都是按照上级业务部门安排和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可以说是各自为政,互不干涉,条条联系较多,块块沟通较少。因此,要抓好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人才工作例会制度,通过定期不定期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等形式,交流工作进展情况和任务目标完成情况,共同分析人才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新办法新举措,促进各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也有利于掌握全局人才工作的总体状况,形成齐抓共管、通力合作的人才工作格局;要发挥组织部门的整体功能和优势,重视组织部门内部的力量整合,促进人才工作与干部工作、组织工作有机结合、良性互动、整体推进。
4..通过考核激励实现牵头抓总。人才工作的深入开展必须要充分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要落实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按照全年人才工作要点的分工,定期不定期开展工作督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同时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将人才工作情况纳入政绩考核内容。按照中央对人才的最新阐述,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而且鼓励人人都能成才,也就是说,人才不仅仅局限于几个主要职能部门,而是普遍存在于各个单位之中,每个单位都有责任加强本单位、本系统人才的培养、引进、管理、使用和服务等工作。因此,要不断强化“一把
手抓第一资源促第一要务”的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5.通过优质服务实现牵头抓总。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方式方法,提高为各类人才服务的工作水平。要建立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直接联系和服务一批高层次人才;要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体检、休养、子女入学等服务,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要探索搭建信息查询、沟通交流平台,为高层次人才的学术研究、项目开发提供信息服务;要建立健全专家决策咨询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在重大决策中的参谋咨询作用;要加大对人才工作政策、人才工作先进典型、各类优秀人才代表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不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
7.通过重大活动实现牵头抓总。组织部门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根据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形成热点,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的有效载体。每年牵头组织谋划对人才工作有积极推动作用的重大活动,办
一、两件有重大影响的大事、实事,扎扎实实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扩大人才工作的影响,营造人才工作的良好氛围,更广泛地吸引各个方面和社会各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人才工作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人才的创造热情和创业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