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强化农村工商所工作
农村基层工商所,大多处在点多、面广、装备简陋,经济不发达,信息闭塞地区。个体经营户的分散性,易流动性,增大了市场监管的任务。农村工商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工商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甚至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威望。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工商所工作,是摆在各级领导机关的重要课题,也是加强基层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就此浅谈个人拙见。
一、困扰农村工商所工作发展的因素
1.领导机关在指导上,存在重城轻农的普遍心态,人、财、物向农村工商所倾斜不够,硬件基础差,软件力量弱。
2.农村工商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生活阅历不同,“老农村”、“住点式”人员多,部分干部缺乏大局观念,只顾眼前,不思进取,只讲个人得失,不求进步,造成队伍思想不稳定的因素。
3.正常的城乡干部交流制度落实不够,在工作部署上,各级都把重点放在城区,造成一些农村工商干部在思想上产生错觉,存在自卑心理。由于没有形成正常的城乡交流制度,挫伤了干部的积极性,总认为,进城无望,工作被动,干与不干一个样。
4.农村监管工作难于城镇。短斤少两,以次充好,假冒伪劣商品较多,无照经营久治不愈、个体饮食卫生差,正常规费按时缴纳困难,偷税露费屡禁不止,再加上经济发展缓慢,因而在执法中阻力较大,查一家围十家,通风报信,进前店,后店关。
5.文化业余生活单调,年轻同志较多的农村工商所,除能看看电视、打扑克、闲谝外,再无更多的业余生活,文化生活与城镇反差较大。同时,扶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优惠政策不落实,也是困扰农村工商所工作的因素之一。
二、强化农村工商所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增强农村工商所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农村工商所工作的使命感,教育他们爱岗敬业,安心农村工作,奉献农村工商事业。
2.配好配强工商所长。农村市场点线长,而农村工商所人员少,任务重,要按照“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选配党性强,素质高,作风实,业务精,吃苦耐劳,廉洁自律,团结同志,处处以身作则的指挥者和执行者任所长,组织带领全所人员,履行监管职能。在人员组成上,要注重年龄、身体状况、文化、专业等多种因素的合理搭配,拾遗补露、扬长避短。
3.建立和完善正常的城乡干部交流制度,使干部下得去,上得来。制度就是规矩,准则,坚持原则,加强制约。着力解决干部能上能下,能城能农,形成竞争择优,未位淘汰,有效激励,严格监督,充满活力的人事机制。笔者认为,一般以2或3年轮岗一次为宜,以解决农村工商干部进城难的后顾之优。
4.实行政策倾斜。在政治上、生活上关心支持农村工商干部。一是在评先评优、晋级、晋升上多给一些机会,使他们感到领导和组织上关怀,增强他们在农村工作的信心;二是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农村工商所办公设备和执法装备;三是提高农村工商人员的待遇,改善农村工商所交通条件,使他们下去、回来、工作生活方便。
5.改善办公条件,丰富业余生活。制定《农村工商所建设近期和长远规划》,完善“五小”设施,增添一些文体器具等待,力争使农村工商所达到住有窝、办公有桌、办案有车、通讯有电话,经济条件好的单位可达到有小食堂、有小澡堂、有洗衣房、有微机室。营造环境留住人,优惠政策拴住心。同时,要做好农村工商所工作,还要服从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加强与有关单位的协调配合,密切与村委会、村民小组、致富能人领头雁的关系等,使农村工商所工作有大量的拥护者、领导者、支持者。达到农村市场监督,发展经济相互促进,相得宜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提高认识,实现职能到位,强化监管,实现执法到位,开拓创新,实现管理到位,服从大局,实现职能到位。
第二篇:强化农村派出所基础工作初探
强化农村派出所基础工作初探
2006年是公安部提出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基层基础建设年”,下面就强化农村派出所基础工作相关的内容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农村派出所基础工作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
长期以来,对什么是派出所基础工作存在着两种认识,其—认为派出所所有的工作都是基础工作,其二认为是包片民警下片所从事的基础调研工作。列派出所基础工作缺乏权威的定向,使基层民警无章可循。凭感觉抓基础,凭自觉抓基础的现象较为突出。一些单位对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错误认为这项工作是软任务,可有可无,且难度大,不容易出成绩,因而重视不够,摆不上应有的位置,在部署工作时措施不力。由于对基础工作没有形成长期发展的良性格局,紧一阵、松一阵,时紧时松的现象较为普遍。目的不明,收效甚微。主要表珊在就基础抓基础问题突出,对基础工作为谁服务、怎么服务、女口f可提高其开发价值的问题认识不清。现实工作中。由于工作缺乏计划性,基础工作涉猎的内容存在片面性,有的民警对基础工作抓什么、怎么抓不是很清楚。现今的社会是动态的。经过工作获取的基础资料必须要随时校正、更新。而目前我们的工作中,“一次调研管用半年”的情况十分突出,与客观真实的启标相差甚远。开展派出所基础工作的方式方法同样需要与时俱进。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已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情况下,这一点尤为重要。
二、禁锢和影响农村派出所基础工作的因素分析
受重打击、轻防范,重管理、轻服务,重形式、轻实效,重自身效益、轻社会效益等诸多主观意识及客观环境的影响,同时经常性地控制上访、处置群体性事件以及农村派出所民警时常要被动地从事一些非警务活动,有时往往站在了群众的“对立面”。派出所民警在辖区群众中的影响力趋于弱化,群众对民警的理解、信任、支持的程度大不如前,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和不容回避的现状。长期以来,公安机关在制定派出所考核机制、奖励措施时,多偏重于破案打击处理工作,把能多破案和能多处理人作为衡量派出所以及民警工作的主要硬指标,这样的机制和习惯做法,误导了民警工作的侧重点。
派出所基础工作的核心是人口管理。农村派出所从事基础工作的强度要高于城市地区。同时,近年来农村人口分离的情况十分突出,而对游离出去的人口基础情况的掌握基本上处于“撂荒”状态。一方面警力不足的问题成为长期困扰农村派出所基础工作的“瓶颈”,形成警力配比的巨大反差。另一方面,随着疲于奔命式工作方式的日积月累,派出所民警主动抓基础工作的意识消退,不愿做、不善做、不会做基础工作的现象比较突出。
三、强化农村派出所基础工作应立足的着眼点
(一)以调动积极性为突破口,坚持完善机制、落实保障。要强化农村派出所基础工作。必须坚持从解决思想性、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问题入手。首先,要在全局范围内明确基础工作的战略地位,切实将基础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其次,要坚持将办案民警从社区民警中分离出来,明确社区民警专抓基础工作的职能定位,以实现基础工作有人管。第三,分局要有计划地为派出所补充警力、经费、装备等,切实体现出倾斜力度,提高派出所民警的政治、经济待遇,增强吸引力。第四,根据派出所基础工作范围,设定标准,单独实施考核。对基础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民警进行表彰和奖励,真正使派出所成为有志民警施展才干的广阔天地,培养、锻炼干部的摇篮。
(二)以科技手段为依托,坚持继承和发展的思路。随着社会的动态化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对派出所基础工作的获取方式、应用空间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对传统方式方法赋予新的内容。以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需要,必然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警力紧张的农村派出所而言,解决好方式方法问题更显刻不容缓。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充分借助信息社会的资源,为我所用,变“点对点”为“点对面”、“点对线”,扩大获取信息渠道,实现信息获取的全面和鲜活。同时,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言息平台,将民警通过基础调研获取的信息输入计算机管理。同时,要从基础工作应用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出发,消除各自为战的误区,避免信息„孤岛”问题的出现,认清资源整合的重要性,为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扫清障碍、打下基础。
(三)以计划、目标为先导,坚持循序渐进的长远发展观念。基础工作的概念和内涵决定了抓基础工作必须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要按照头年抓重点、次年抓完善、三年抓提高的思路,科学制定出派出所基础工作三年规划,明确出每年工作达到的目标。要坚持根据需求定范围,根据现状和民警的承受能力定任务,根据检测完成情况定调整,以此保证基础工作稳定发展、持续发展、协调发展。
(四)以熟悉、占有情况为核心,坚持突出重点,力求基础工作效果。农村派出所底子薄、条件差、警力少,在基层基础年,更应树立倾斜式推进的思路,有选择性地抓住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集中人力、智力有序推进。就选择的重点环节上,要优先考虑急需或重点需要解决,并通过该“点”上突破能较大程度推动整体效益提升的领域。要坚持把有限的警力和精力放在与维稳、打击、防范、管理等主要业务关联最为紧密的基础情况的占有和熟悉上,以服务现实斗争的水平为检验标准,着力克服摆“花架子”倾向。
(五)以提升群众工作水平为根本,坚持扬长避短避短、借船出海。在当前的工作环境下,充分发动群众,激发和引导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管理的积极性,是缓解农村警力不足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尽管客观上农村派出所基础工怍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但也要看到,农村居住环境相对固定,群众之间相互了解,这些独有的优势蕴含着农村派出所民警开展基础工作的巨大潜力。要实现村源出所基础工作有所作为,关键就是耍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上做文章。要把融洽新形势下的警民关系作为常抓不懈的—项重要工作内容,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群众的宣传工作力度,增进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扩大群众对社会治安的参与度。(曹学建
现任天津市公安局蓟县分局局长)
---摘自《人民公安报》
第三篇:试论如何强化基层工商所建设
试论如何强化基层工商所建设
云岩工商分局 曾艳梅
工商所是工商行政执法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基本力量,是服务人民群众,树立良好工商形象的重要窗口。大力加强和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基层工商所建设,是实现工商职能转变,体现科学监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云岩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基本情况
贵阳市工商局云岩区分局共有15 个工商所,200 多名工商干部,承担着6700 多户企业及22000 多个体工商户的监督管理工作。目前的工商所,在执法力量相对薄弱的前提下,要完成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的任务,加强工商所建设成了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关键中的关键。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商所在机构设置上存在问题是部分工商所未按行政区划设置,在应对多个地方政府部门边缘性工作中牵扯了更多精力。
(二)队伍整体结构与所肩负的职责任务不相适应。基层工商所由收费型向执法型转变,对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市场经营方式多样化、市场监管环境复杂化和经济违法违规行为高科技化等等,均使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特别是基层工商所的监管人员面临更严峻的考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管”字当头的强势执法思想、“执法就是执罚”思想、“先教后处”的执法观念、“限制为主”把关思想、“监管就是查案”的思想、“随意执法”倾向等惯性思维在少数干部中不同程度存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这部分干部全面履行法定职责,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要求。二是干部老化现象严重。从年龄结构看,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老中青年龄段干部人数呈纺锤型分布。以我局为例,现有在职干部267 名,平均年龄为42 岁。其中30 岁以下11 名、30 岁至40 岁78 名、40 岁至50 岁128 名、50 岁至60 岁50 名,分别占总人数的4 %、29 %、48 %、19 %。年龄断层的问题已初露端
倪,年轻干部比例偏低,年龄老化的问题突出,队伍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不利于整体能力的提高;三是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法律、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复合型人才则更为奇缺。
(三)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工学矛盾一直是干部培训中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干部队伍亟待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填充和更新,另一方面在职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工作繁忙,任务艰巨,参加集中培训的精力和时间受到限制。仅就以往培训的情况和当前的培训需求看,基层干部普遍反映,要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内容,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干部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在队伍管理中,能否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与是否建立一套健全的队伍管理激励机制有很大关系。近几年分局出台了一些激励机制,但少数干部仍存在“松口气”的心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人浮于事,效率不高。有些出现了一方面人满为患,一方面人才紧缺,部门内部忙闲不均的现象,对队伍建设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其次是干部交流力度尚需进一步加强。干部轮岗交流对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队伍的精神面貌,都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干部交流轮岗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但还存在各部门出于部门需要往往只愿对工作不出色的干部进行轮岗,对工作积极主动做出成绩的人员,出于工作上的考虑舍不得交流的情况。
三、对策及措施
实践证明,基层工商所建设应坚持按照省局党组提出的“ 12345 ” 工作思路,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五摒弃、五树立”主题实践活动,努力实现“四个统一”、“四化建设”、四个转变”、四高目标”的总体要求,以适应职能转变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制度为核心,以规范监管执法行为、改革创新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执法效能和服务质量为内容,以提升队伍素质为根本保障,以信息化建设为技术支撑,统筹规划,精心实施,整体推进,严格规范,全面提高基层工商所建设水平。
(一)科学合理设置工商所,整合人力及行政执法资源。作为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建议坚持按行政区划设置工商所,走“小局大所”、“精局强所”之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便民”的原则,整合基层人力及行政执法资源,进一步增强工商所监管执法,服务发展,消费维权的职能。
(二)加强队伍建设,培育基层工商所复合型人才。1、加强基层工商所领导班子建设。在基层工商所领导班子配备方面,实现领导能力、业务水平的有机结合,既要有善于团结、善于协调、善于创新的带头人,又要有擅长业务、善于指导、善于钻研的负责人,形成优势互补、配合默契、运转高效的良好格局。要把素质较好、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到工商所长岗位上来。2、加强基层工商所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工商所在人员配备上,要按照领导能力互补、年龄梯次分明、知识结构合理的要求,对基层工商所的人员进行合理调配,强化整体战斗力。在基层工商所干部知识结构方面,实现工商业务、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既要有精通并能够熟练地综合运用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法律专才,又要有懂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监管执法服务的计算机能手,形成严把法律法规关和提供有效技术支撑的互动局面;在基层工商所干部年龄结构方面,实现年龄大、年龄轻的有机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年龄偏大干部的政治思想坚定、组织纪律性强、工作经验丰富等方面的优势,又要适当配备部分年龄轻的、具有一定学历层次、富有创新意识、勇于开拓进取的年轻干部,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良性循环。3、加强工商所党支部建设。工商所党支部要严格组织生活,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实施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重视在基层一线发展党员,培养引导优秀积极分子入党,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4、加强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工作。首先,支持鼓励基层工商所干部积极参加各类在职学历教育,抓好岗位培训工作,工商所干部每年必须保证不少于12 天脱产培训。其次,培训要始终把针对性和实效性放在首位。突出以转变职能、履行职责、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的岗位知识培训。要准确把握干部成长的规律和能力要求,根据岗位的实际需要来安排学习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每个干部都具有理解力、判断力、结合力、推进力、纠错力、引导每个人自觉、主动地履行职责,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干部掌握取消“两费”以后,如何监管、如何执法、如何服务的知识和技能,为工商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作出贡献。第三,突出以法律法规、市场监管为主要内容的业务知识更新。随着国家民主、法治建设进
程加快,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众比以往更加关注自身权益,已经不是过去不懂政策、不懂法规的状况。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第四,坚持定期集体学习制度,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全员岗位练兵比武活动,培养基层工商所监管执法能手。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岗位和个人。
(三)努力提高市场监管能力,实现监管与服务的统一,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服务的水平。、依法行政,以监管促进经济发展。工商所监管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经济发展。通过执法,不仅为市场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而且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市场监管执法的直接目的是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依法行政、严格监管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所以,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牢固树立“五摒弃五树立”的指导思想,一切行动都要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良好的服务环境有利于促进监管。现在,制约经济发展、影响行政执法的主要因素,已经不是政策的差异或时空的距离,而是环境的优劣。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实质是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比发展就是比环境、比服务。好的环境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行政执法的重要杠杆,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生产力。营造一个统一、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则有赖于一个良好的服务环境。行政执法如果处理得不恰当,会影响执法部门的形象。因此,在行政执法工作中,要切实端正执法的指导思想,妥善处理好严格监管与优化服务环境、严格监管与注重社会效果、严格监管与树立形象的关系。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做到在服务中依法加强监管,在监管中体现良好的服务。完善市场管理制度,强化市场监管,积极服务于社会安定和谐。如努力营造体制、机制、制度的创新环境,持续发展的品牌环境,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诚信经营的信用环境和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尽心尽力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积极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3、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基层工商所监管方式。(1)建立完善工商所监管执法机制。要全面推行以落实片区管理责任制为核心的辖区管理责任制、片区管理责任制、经济户口管理制和市场巡查制。辖区管理按属地管理原则,实施工商
所综合监管执法,下放事权,明确职责,重心下移,监管前移。(2)建立完善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机制。全面推行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机制,强化工商所对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商品交易市场的动态监管,以经济户口为依据,加强对经济户口的监督检查,记录并及时录入检查结果,动态更新经济户口的信用类别,并根据经济户口的信用类别区分监管频度,实施分类监管。建立起“划分信用、界定距离、分类监管、强化效能”的信用监管模式,做到对辖区经济户口“一般管到,重点管住,热点管快”,对高危行业、食品经营、农资经营实行台帐式专项管理,与登记机关监管形成合力。(3)建立完善商品市场准入监管机制。以食品、农资等商品为重点全面建立商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经营责任制和承诺制,与经营户签订责任书,督促检查经营户全面履行进货索证索票查验制度、进销货台帐登记制度,不合格产品退市制度,认真组织落实“六查六看”为内容的食品经营监督管理措施。(4)建立完善基层工商所案件查办机制。加强基层法制建设,全面开展执法监督。(5)建立完善12315 行政执法机制。实现市、区、工商所三级联动并与“一会两站”连接的12315 行政执法网络。工商所要及时受理、办理、反馈消费者的申诉举报,形成“受理及时、调处高效、反馈快速、信息汇总”的申诉举报调处工作机制,建立起上下互通,内联外延的行政执法平台。4、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基层工商所监管执法行为。(1)规范监管执法行为。要把”四个统一”作为工商所监管执法的基本制度,建立完善辖区管理、片区管理、经济户口管理和市场巡查工作规范,明确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实现基层工商所监管规范化和常态化。坚持把商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制度作为工商所开展监管执法的基本方法,建立健全企业监督管理、个体监督管理、商品市场监督管理、消费维权等工作规范,完善工商所监管执法长效机制,促进工商所依法监管、有效监管和长效监管,实现工商所履行职能责任化、程序化和流程化。(2)规范服务行为。要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行政问责制。重点规范窗口服务工作,强化服务窗口的综合服务职能,受理、办理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业务咨询,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企业年检,消费者申诉举报等事项。(3)规范内务管理行为。要建立健全工商所标识规范、干部学习、出勤管理、车辆管理、档案管理、保密工作、计算机设备及网络管理、干部日常行为规范等制度,加强内务管理,保证工商所日常工作高效规范运行。(4)规范监督行为。要全面建立政务公开制度,广泛接
受群众监督,通过上墙公示、置放办事指南、示范文本等方式,公开工作人员身份及岗位职责、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办事结果,公开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的依据和事项,公开服务承诺等便民措施,及时公开工商所消费警示、行政处罚案件等工作信息,提供社会查询。
(四)以人为本,加强工商文化建设。要以开展“人民满意工商所”创建活动为载体,引导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促进 “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团队建没,塑造“务实、创新、团结、奉献”的团队精神和共同价值取向,真正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宗旨教育、权力观教育、荣辱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以“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为基本内容的工商干部职业道德规范,让广大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新理念,树立新观念,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把自我的价值实现与工商事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第四篇:如何强化基层工商所商标监管
如何强化基层工商所商标监管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市场竞争已经从单一依靠资源的竞争演变为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品牌竞争,商标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商标的监管工作也越来越繁重。基层工商所是商标监管最具体、最直接、最前沿的管理机构,商标监管工作直接关系到生产者(服务者)和消费者权益,已经成为基层工商所一项重要工作。下面对如何强化基层工商所商标监管浅谈几点意见,与大家商榷。
一、基层工商所商标监管工作现状。
工商所作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派出机构是工商行政管理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工商行政管理的各项职责。麻雀虽小肝胆俱全,“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条线”,工作任务十分艰巨繁重。近几年来,在区局科室的指导下,我所在商标监管方面情况如下:
(一)商标战略实施基本情况。目前我辖区累计有注册商标151件,其中邓村乡96件、太平溪镇22件、乐天溪镇16件、三斗坪镇17件。辖区拥有驰名商标2件(萧氏、金香品雪),著名商标5件(萧氏、三峡人家、邓村绿茶、峡州碧峰、龙峡),知名商标2件(梦里老家、万生堂),地理标志1件(邓村薇菜)、集体商标1件(邓村绿茶)。我所依托辖区内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培植特色品牌,打造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四个乡镇已实现“一镇一品一标”,农产品商标110件,占73%,旅游服务业商标13件,占比0.8%。目前我所的“三名商标”主要集中在以茶产业、旅游业为主要特色和支柱产业上。
(二)商标监管情况。近三年,我所办理一般程序案件
118件,其中商标案件4件,仅占3.39%。基层工商所的商标监管工作苍白无力,力不从心,比较薄弱。
二、基层工商所商标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商标监管工作的认识不够。基层工商所罚没预算任务重,工商所大部分精力花在执法办案工作上,在实际执法中大部分精力又花在完成执法办案进度上,为赶进度,重大案轻小案、重罚款轻监管,在巡查和年检中专挑无照经营类、销售不合格食品类、逾期未年检类等相对简单的案件来完成罚没预算。商标的监督管理工作大多停留在表面,如报表、通知之类,许多工作无法深层次开展,仅仅是就事论事被动管理。
(二)对商标监管工作的能力不强。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基层工商所商标行政执法水平不高。一是法律法规知识欠缺。由于他们多是身兼数职,工作任务重,精力不足,没有较充足的时间学习和研究有关法律法规知识,仅仅是常识性的了解。二是业务水平能力较差,没有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商标监管工作内容多,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工商所的商标监管专职(兼职)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专门培训。因此在工作中往往不能充分运用商标监管职能服务辖区内市场主体,指导辖区类企业申报 “三名”商标及商标指导服务。三是办案难度较大。比如“傍名牌”产品因利润空间大在农村市场零售情况很好,但类似情况,基层查处时存在取证难、非法经营额计算难、罚没到位难。
(三)商标日常监管制度不完善。一是培育发展机制不完善。基层工商所对商标培育发展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不够,不能有效的指导服务企业实行商标战略。二是商标监管体系不完善。基层商标监管工作没有较为完善的工作制度,使工商所的商标监管工作留于形式,无章可依,甚至有些随心所
欲。三是商标信息查询共享机制不完善。我们虽然建立了比较简单的商标登记管理台账或商标基础统计资料。但没有适时完善的商标数据库。在基层执法过程中信息不灵,数据不准,情况不清,容易错过商标执法的最佳时机。
三、如何强化基层工商所商标监管职能的几点建议 怎样才能改变现状,使工商所的商标监管服务职能工作真正有效地开展起来,实现商标监管工作重心下移,促进商标监管职能到位呢?作为一名基层监管人员,根据工作实践,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商标强基工程”的必要性,本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思想认识提高,稳步推进商标战略进乡村。商标管理是工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商标关系着企业的发展,是工商联系政府与企业的重要抓手,是联系群众提升部门形象的重要举措。我们要结合当地实际,增强服务意识,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实施今年推行的“商标战略乡镇行”活动,使商标行政执法工作在基层工商所顺利开展起来,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商标管理工作,保障商标监管职能全面到位。
(二)强化基层管理到位,量化分解商标管理抓落实。一是下移商标管理重心,充分发挥基层工商所前沿优势作用,建立覆盖全市的商标监管的行政执法体系。按照“网格巡查、综合监管、落实责任、长效管理”原则,把商标日常巡查监管制度化,常态化;二是开展行政指导,工商所要充当调研员、联络员、辅导员三种角色,紧紧围绕地方政府提出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切实摸清辖区内商标注册和商标使用管理现状,建议地方政府制定商标实施三年规划,帮助企业完善商标管理规划、健全规章制度、落实人员机构,不断深化“商标兴农”、“商标兴企”各项工作。三是创新商标管
理特色。结合当地实际,指定专人落实“三书”制度,即《商标注册建议书》、《商标管理提示书》、《商标争创提示书》、《商标印制提示书》,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及时申请商标注册,指导权利人依法使用注册商标培育争创品牌,及时纠正经营者在商标使用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推动商标监管工作建设深入开展。
(三)强化行政执法规范,助推商标专用权保护深入。
1、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执法水平。一是加强对基层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途径,强化对商标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二是健全商标案件评析会制度,定期召集基层监管人员讨论剖析典型案例,提高案件办理能力。三是开展对口交流,通过观摩学习、举办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提高条线干部的业务能力。
2、加强商标专项整治,维护市场秩序。一是建立市区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开展重点企业的重点商标保护工作。依法对企业尤其是高知名度商标企业商标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规范其商标使用管理中的失当行为,查处违法行为,切实提高企业商标使用规范化水平。二是开展特殊标志管理。根据《特殊标志管理条例》,坚持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把奥运会、世博会等标志专项保护工作纳入商标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三是开展以保护食品、药品商标,驰(著)名商标、涉外商标和涉农商标、地理标志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工作。
3、加强商标印制管理,从源头上遏制商标侵权行为。认真贯彻落实《商标印制管理办法》,加大对商标印制企业的检查力度。开展印制行业专项检查,摸清辖区内商标印制企业的基本情况,建立商标印制企业管理台帐,开展定期和不
定期检查,促进商标印制管理规范化,严厉打击非法印制商标行为,从源头上遏制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四)强化商标信息管理,推行“商标信息台账制度”。为确保商标战略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使商标服务、监管的工作重点向基层工商所延伸,工商所要逐步建立“有效注册商标登记台账”和“拟培育、发展商标登记台账”两本台账,做到“两清楚”、“四知道”。“两清楚”即一是工商所对辖区内注册商标数量要清楚;二是要求对注册商标增减情况要清楚。“四知道”即:企业的名称要知道,注册商标的名称要知道,注册商标的使用情况要知道,注册商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知道。
(五)强化商标梯次培育,扎实推进三级名牌争创工作。建立重点企业商标发展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工作机制,对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老字号或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产品,鼓励其积极申报“三名商标”,尽快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对规模大、效益好的品牌,引导其申请联合商标和防御商标;对符合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市场潜力大的产品与服务,积极扶持、指导其办理商标注册和“三名商标”申报;对具有地方特色,特别是具有地理标志特征的名优新农特产品,积极指导生产者申请地理标志商标;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国际商标注册,逐步形成“知名、著名、驰名”梯次发展的创建架构,为我区“建设经济强区、打造魅力主城”提供强有力的品牌支撑。
(六)强化商标理念意识,推进商标宣传工作。
1、广泛宣传,加强培训,营造人人知商标、人人护商标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开展主题宣传。结合区局组织的开展“商标战略乡镇行”活动,积极组织进行商标法律法规及商标知识产权的宣传。进一步把宣传活动向农村市场延伸,大力宣传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和农产品商标的注册、使用,对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市场主体对商标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加强媒体宣传。充分利用媒体优势,开展生动活泼的商标宣传工作,扩大知识产权宣传教育社会影响面,引导和加强新闻媒体对商标的宣传,推动商标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商标文化建设。三是举办专题培训。开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专题培训,广泛宣传商标相关知识及注册商标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深远意义,引导市场主体增强商标意识,实施商标发展战略。
2、积极引导,营造品牌创优、品牌争先的良好市场秩序。一是树立品牌创建意识。引导市场主体依靠品牌推销产品,利用品牌占据市场。二是树立品牌保护意识。引导市场主体及时申请注册和使用商品商标。三是树立商标经营意识。引导市场主体经营好商标无形资产,把普通的商品商标发展为国家驰名商标,把一般商品打造成国家名牌产品,增强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名牌效应和商标无形资产的附加值,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四是树立品牌质量意识。引导商品生产者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加强生产和营销两方面的管理,充分利用、合理配置包括注册商标在内的无形和有形资源,提高企业效益。
第五篇:采取措施强化农村药品安全监管工作
柴堡镇采取措施强化农村药品安全监管工作 柴堡镇政府为切实加强药品安全监管,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进一步探索农村药品监管机制,找准进一步加强农村药品监管工作的关键环节和突破口,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的新思路和新举措,进一步深化“乡镇药品委托执法”,努力构建城乡一体、责任明晰、运转高效的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全面提高全市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药品安全水平。
武隆县采取措施加强农村用药安全管理:一是延伸农村监管网络。在全县26个乡镇明确药品委托执法人员78名,在全县187个行政村确定187名村级药品安全信息员,多数由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兼任,充分发挥村三职干部的积极性和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最大限度延伸监管触角。二是切实加强农村“两网建设”。充分发挥药品供应网络主渠道作用,全县187个行政村实现药品连锁配送进村,覆盖率达100%;深入推进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打击农村游医药贩。三是切实加强培训教育,对乡镇78名药品安全委托执法人员和187名村级药品安全信息员进行培训。对药品从业资格人员,每年也要进行相应的继续教育,切实提高基层执法水平和从业人员的水平和技能。四是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乡镇药品安全委托执法工作,明确村级药品安全信息员包括宣传教育、举报受理和投诉在内的7大职能等,纳入政府目标进行考核,制订出台委托执法人员案件移送、责任追究等11个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监管长效机制。
涪陵区针对农村药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制定四条措施,确保农村地区药品质量:一是强化政府责任,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在农村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组织领导作用。建立健全乡镇委托执法,加强委托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执法能力,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农村药品的日常监管工作。二是加强药品配送网络和药品监督网络建设,切实解决农村药品安全问题。三是强化“四抓”措施:抓源头监管、抓终端监管、抓市场整顿和管理、抓好药品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药品监管工作水平。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群众用药安全意识。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大宣传力度。
巴南区建立完善镇街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一是落实镇街对辖区食品药品安全负总责的机制,在镇街综合治理办公室加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办公室”牌子,明确2名以上执法人员,履行食品药品监管行政执法职能。二是村(居)委员会和村(居)民小组履行食品药品安全协管责任,建立协管员队伍。三是确定镇街卫生院作为辖区食品药品安全的协管单位,负责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执法协管工作。四是落实工作经费,大部分镇街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经费实行实报实销制度。五是建立责任考核体系,目前部分街镇已细化考核措施,进入实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