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安置帮教工作的衔接制度加强日常管理规范化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2 16:5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完善安置帮教工作的衔接制度加强日常管理规范化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完善安置帮教工作的衔接制度加强日常管理规范化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关于完善安置帮教工作的衔接制度加强日常管理规范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完善安置帮教工作的衔接制度加强日常管理规范化的几点思考

服刑、在教人员刑释解教时的衔接和日常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巩固改造成果,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首都社会稳定的首要环节,也是基层安全创建活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重要内容。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安置帮教机构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在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首都社会稳定中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和日常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今年发生的吴若甫绑架案、望京地区入室盗窃杀人案等重大案件暴露出目前我市在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和日常管理工作方面存在一些漏洞,原有的工作体制和管理措施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此,今年以来,我们通过专项排查,典型事例分析,深入区县座谈,与香港善导会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项调研,旨在对我市安置帮教的衔接和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查找问题,堵塞漏洞,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一、衔接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999年2月,中央四部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刑在教人员刑满释放、解除劳教时衔接工作的意见》。1999年5月,为贯彻落实中央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协调衔接工作相关部门间的相互配合,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市安置帮教办制定了《北京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刑、在教人员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时衔接工作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范了衔接工作预放、通知、报户、专访四个重要环节,为减少刑释解教人员漏管失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住房制度的改革、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前关于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制度措施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成员单位之间缺少信息交流,衔接工作不畅通

各成员单位及各级帮教组织之间缺少信息交流,联系不紧密。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使得衔接工作渠道不畅通。如监狱、劳教所、看守所只负责将通知书发放,而不管帮教组织是否收到;帮教组织收到释解人员通知书后,如发现本辖内没有该人,有的不向有关机关查询,也不向上级汇报,有的虽然查询了,但有关部门并不十分配合。这些做法都严重影响了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刑释解教人员的脱管失控。

(二)未按规定履行职责,衔接工作不到位

有关衔接工作的规定对各部门的职责是明确的,在执行中存在着未按规定履行职责的问题。以吴若甫绑架案为例:涉案罪犯金乾属崇文区天坛街道帮教对象,其服刑监狱将刑满释放通知书寄到天坛派出所(其户籍所在地)和天坛街道司法所,接到通知书后,两个单位负责人没有查到此人,未按规定履行职责,将通知书退回和报告上级管理部门,造成未对金乾进行重点人口列管,区安置帮教办没有严格履行法律文书转递签字手续,衔接工作没到位,发生漏管失控。由此可见,区、公安派出所、基层帮教组织各级帮教机构之间没有严格按照《办法》的有关规定,衔接工作不到位。

(三)人户分离现象严重,衔接工作不落实

由于城市拆迁建设、房屋改革的发展,出现人户分离现象,且人数逐年增长。这种现象的发生,给各级安置帮教机构衔接工作带来不便。他们很难查到刑释解教人员的现住址,不能落实住所地管理,使得衔接工作不能落实,造成脱管失控。

(四)刑释解教人员通知书缺乏规范性、准确性和时效性,通知书内容简单,不便查找 刑释解教人员的通知书书写潦草,不易辨认;家庭住址不具体;刑释解教日期错填或未填;部分项目漏填;部分监所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照规定时间寄送通知书,造成部分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多日、甚至数月,其原户籍地或居住地安置帮教办仍未收到通知书。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基层帮教组织不能及时对其实施有效安置帮教。

另外,目前使用的刑释解教人员通知书“无性别、无出生日期、无户籍性质、无服刑劳教起止日期、无服刑劳教期间的具体表现”等内容,甚至有个别监所在制发的通知书中没有犯罪性质这一项。由于刑释解教人员通知书一直是各级帮教组织开展帮教工作的唯一依据,因此现有的刑释解教人员通知书内容过于简单,给各级帮教组织开展核查分析、重点管理等带来很大影响。

上述四种表现实质上反映了两类问题

一是安置帮教工作现行制度设计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衔接工作四个环节涉及监狱、劳教、公安、司法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之间彼此独立,缺少沟通,各部门都从便于自己开展工作的角度出发,去看待、落实衔接工作。因此,很难使衔接工作真正落实,并达到预计效果。同时,在现行制度中对衔接工作四个环节的具体规定也非常原则,可操作性差,亟待完善。

二是人户分离的社会现象,对现行安置帮教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给衔接乃至日常管理工作造成很大问题,需要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二、目前日常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切实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各级安置帮教机构通过定期开展排查活动,定期谈话等形式对帮教对象进行帮教。今年,通过开展专项调研了解到,目前对刑释解教人员日常的管理工作尚存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具体表现在:

(一)现有基层组织的力量薄弱,无力承担此项工作

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从回归社会后已属合法公民。对其开展安置帮教工作从性质上讲,是非强制性的引导、扶助、教育。对他们,帮教组织无法从时间和空间上施以任何限制,也没有专门机关可以对其采取任何手段加以管理。在基层从事具体工作的都是社区(村)干部,他们大多承担着治保、人民调解等多项职责,日常工作已超负荷。因此,这项工作在落实上打折扣是不可避免的。

作为在街道(乡镇)履行司法行政职能的司法所一般为2-3人,本身有九项工作职责,还要承担街乡许多的中心任务,甚至包片包村,根本无暇去督促基层帮教组织抓落实。

(二)人员流动增加管理难度,造成工作漏洞

人户分离是安置帮教工作中经常遇到且较为棘手的问题,也是造成刑释解教人员管理失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造成帮教对象脱管,从而为可能重新犯罪留下缺口和隐患。造成人户分离的主要原因:一是城市建设中的危改、拆迁规模扩大,部分帮教对象异地购房或租房、借房,原户口不迁;二是部分帮教对象因外出找工或受家人歧视,长期离家不归;三是部分帮教对象有多处住房,居住地址不固定;四是部分帮教对象出于户口的利用率不高,登记落户又没有法律上的强制性规定,刑释解教后既不到派出所登记落户也不回原户籍地居住;五是部分刑释解教人员夫妻离异,原住房由对方和孩子居住,回归社会后居无定所;六是部分帮教对象为了摆脱管理,采取各种方法不与配合,或仍报原住址隐瞒现住址,或迟迟不登记落户,能拖就拖,能躲就躲,使基层帮教组织很少或根本见不到本人,甚至对有些人的具体去向都难以查清。

部分帮教对象的人户分离状况使日常管理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户在人不在的现象是当前造成脱管失控的主要原因。

经查,本市自1999年以来共有刑释解教人员16821人,其中人户分离3396人(人在户不在356 人,户在人不在3040人),占总数的21%,脱管1199人,占总数的7.1%。

(三)日常管理难度大,造成落实难

目前,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只要符合刑满释放五年、解除劳教三年的刑释解教人员一律列入帮教管理的范围。这种不加区分,没有重点的工作形成了都管又都管不好的局面。同时,帮教对象及其家属又大多不配合,因此,帮教管理控制措施的落实上有着很大难度。主要表现在:一是走访谈话时,许多刑释解教人员及其家属时常常存有强烈的抵触情绪而不配合;二是了解有关刑释解教人员的现实表现和具体去向时,家属出于亲情而拒绝提供,朋友出于友情而保密,邻居出于来往少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而不告知;三是基层帮教工作人员兼职过多,力不从心,疲于应付;四是个别职能部门的人员缺乏对安置帮教工作的足够认识,责任心不强,摸底调查、情况反馈、监管措施不到位。

三、进一步做好衔接管控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鉴于以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重新设计安置帮教工作架构,进行体制及制度创新

从根本上解决安置帮教衔接及日常管理工作,需要对安置帮教工作架构进行体制及制度创新。目前,我们已对此进行专项调研,对安置帮教工作架构进行体制及制度创新。本文暂不涉及。

(二)改革完善衔接工作四个环节,明确职责,便于操作

1、完善预放制度。监狱、劳教部门一般应提前一年或半年将刑期将满或即将解教人员转入回归社会前教育。教育的内容包括:即将回归社会的心理准备,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就业技能培训以及本人在监所表现的评价、家庭有关情况的变更调查。

在监所开展出监前教育的同时,应同所在区县帮教组织联系,把现有区县进监所开展帮教活动,引导到此阶段。各监所与地方共同对即将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排查分析,对有危险倾向、家中有特殊情况的人提前制定预案,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教工作。而对一般对象则可列入一般管理,从而避免刑释解教人员出监所后,地方政府毫无准备,工作盲目无针对性。

2、完善预放通知。监狱、劳教所、看守所定期对刑释解教人员通知书制发的规范性、准确性、时效性进行抽查,明确具体要求,严格杜绝通知内容书写的不规范、家庭住址不具体、个别项目漏填以及通知书寄发滞后或不寄等问题的出现;市安置帮教办要会同监狱、劳教、公安部门重新设计通知书格式,改变通知书内容简单的薄弱环节,给各级帮教组织及时有效的衔接奠定好的基础。

3、完善衔接制度,建立规范的衔接流程。进一步加强监、所同市、区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及公安分局的联系,结合我市现状,完善衔接制度,建立规范的衔接流程,杜绝因工作原因而出现的脱管失控。

各级帮教组织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做到信息渠道畅通,衔接工作到位,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向上级帮教组织汇报,以减少刑释解教人员脱管失控的发生。

(三)加快刑释解教人员信息查询系统建设

逐步在监狱管理机关、各级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之间建立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对刑释解教人员和服刑、在教人员的自然情况、改造表现、亲属关系、帮教、安置等情况进行信息采集、管理、交换和查询。实现市、区县、街乡三级联网,对刑释解教人员基本情况的动态管理,开展全市协查通报工作有效减少刑释解教人员特别是人户分离人员的漏管失控,全面提升对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水平。

(四)健全安置帮教机构组织建设,探索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

健全纵向贯通,横向联合的四级帮教机构,规范管理,强化目标责任,堵塞工作漏洞,切实发挥各级安置帮教机构及相关成员单位作用,各单位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努力做好此项工作。

依托社区,实行专、群结合。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长时间生活在社区,要把安置帮教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基层帮教小组显得尤为重要。要改变目前基层帮教力量不足、工作不落实的状况,政府应加大投入为基层招聘一批专职社会工作者,探索建立一支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与社区(村)干部配合从事安置帮教工作,与基层帮教机构共同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五)加强人户分离的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控工作,实施委托管理制度及协查通报制度 对于“人户分离”的刑释解教人员,原户籍所在地帮教组织能够提供其暂住地址的,应主动与暂住地派出所联系,并委托暂住地帮教组织进行管理。

对未回原户籍地或居住地、去向不明、人户分离当地安置帮教工作机构无法查找的刑释解教人员,开展协查通报,努力减少脱管失控的发生。

(六)实施分级管理制度,加大对重点人的管理

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要按照其罪错性质、改造表现、现实状况等情况将帮教对象分为三级,一级代表警惕,即此类帮教对象虽已刑释解教,但改造表现一般,容易重新犯罪,需要重点加以管控、帮教,随时掌握其动态;二级代表关注,即此类帮教对象因生活、就业等困难,思想波动,可能重新犯罪,注意关注其动态;三级代表稳定,即此类帮教对象已经弃恶从善,改过自新,不再危及社会,对此类人员不应以有色眼镜看人,要从生活、就业等方面为其解决困难,鼓励其重新做人。

(七)加强监督指导,实行责任倒查制度

为了将安置帮教工作做实、做细,尽可能减少脱管、失控现象的发生,各级安置帮教工作机构应对衔接工作加强监督和指导,定期检查落实情况,对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沟通解决。对凡因衔接工作不落实,造成刑释解教人员脱管、漏管的,要追究有关单位和直接主管人员的责任。

对刑释解教人员发生重大刑事案件的,市、区两级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实行案件倒查制度,通过倒查查找漏洞,完善制度,对因不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二篇:浅谈安置帮教衔接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安置帮教衔接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安置、帮教工作,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现就安置帮教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看法与解决对策:

一、安置帮教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涉及衔接环节较多,各环节之间信息交流少,配合不够密切,衔接工作不畅通

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理包括监狱、劳教所与刑释解教人员所在原籍乡镇街道司法所、公安派出所等有关部门的衔接等,环节较多,必须做到环环紧扣。然而,由于各帮教成员单位职能发挥不平衡,各成员单位及各级帮教组织之间缺少信息交流,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使得衔接工作渠道不畅通。如监狱、劳教所、看守所只负责将通知书发放,而不管帮教组织是否收到;帮教组织收到释解人员通知书后,如发现本辖内没有该人,有的不向有关机关查询,也不向上级汇报,有的虽然查询了,但有关部门并不十分配合。这些做法都严重影响了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刑释解教人员的脱管失控。

(二)有些部门未按规定履行职责,衔接工作不到位

有关衔接工作的规定对各部门的职责是明确的,但是在执行中仍存在着未按规定履行职责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人们的视角往往只盯在经济工作上,肩上承担的压力大,对安置帮教工作没有引起足够 的重视,有的部门认为帮教机构设在司法行政部门,就由司法行政部门去管,放弃了自己应尽的职能和政治责任,形成了一个部门唱独脚戏的局面。

(三)人户分离现象严重,衔接工作不落实

由于新农村建设,加上刑释解教人员外出务工经商增多,人户分离现象严重,且人数逐年增长。这种现象的发生,给各级安置帮教机构衔接工作带来不便。他们很难查到刑释解教人员的现住址,不能落实住所地管理,使得衔接工作不能落实,造成脱管失控。

二、对于加强帮教安置衔接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健全、完善安置帮教工作组织网络。进一步加强监、所同各级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及公安分局的联系,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指导、监督作用,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切实把安置帮教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安置帮教工作长效机制。帮教安置工作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既需要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又需要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只有各部门明确自己的职责,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并相互之间密切协作,才能将安置帮教工作做好。

(三)建立健全刑释解教人员信息查询系统。在监狱管理机关、各级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之间建立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对刑释解教人员和服刑、在教人员的自然情况、改造表现、亲属关系、帮教、安置等情况进行信息采集、管理、交换和查询。实现市、区县、街

乡三级联网,对刑释解教人员基本情况的动态管理,减少刑释解教人员特别是人户分离人员的漏管失控,全面提升对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水平。

(四)加强对“人户分离”的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控工作,实施委托管理制度及协查通报制度。对于“人户分离”的刑释解教人员,原户籍所在地帮教组织能够提供其暂住地址的,应主动与暂住地派出所联系,并委托暂住地帮教组织进行管理。对未回原户籍地或居住地、去向不明、人户分离当地安置帮教工作机构无法查找的刑释解教人员,开展协查通报,努力减少脱管失控的发生。

总之,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巩固刑罚执行效果、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内容。这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更新鲜的招法、更务实的举措、更完善的体制,去迎接和解决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努力探索新途径和新方法,做好一系列非强制性的引导、扶助、教育、管理活动,以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安定稳定。

第三篇:新形势下安置帮教工作的理性思考

新形势下安置帮教工作的理性思考

刑释解教人员,这个历史上被人们遗弃的群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将其安臵帮教工作纳入了各级政府的职责范畴,这的确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跨越。近年来,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也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时的看到问题,找出原因,制定对策,对于推动当前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的稳步发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笔者着重对桃源县车湖乡进行了深入调查剖析,颇有感触。

一、现状:“三难”

安臵帮教工作中衔接是前提,是以定其位;帮教是基础,是以稳其心;安臵是关键,是以安其身。但在当前的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区域性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以及社会文明对这个群体认知程度的局限,做好这几项工作,依然困难重重,其主要表现为“三难”。

一是衔接建档难,县司法行政部门每年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一次排查摸底,全乡现有刑释解教人员38人,从监所释放后到司法所、派出所报到的只有19人,占50%,现有外出务工人员27人,占71%,脱管、漏管对象20人,占53%。二是安臵就业难,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返乡农民工不断增多,因此刑释解教人员无业可就的现象更加突出。特别是受区域经济影响的乡镇情况更为严重。车湖垸乡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为0.46亩,作物品种单一,加上没有乡办企业和上规模的民营企业,就业压力大,现有刑释解教人员中尚无固定职业的29人,占76%。三是帮教转化难,由于这个群体中有的人已经人格扭曲,甚至对社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帮教措施一旦跟不上,就有可能重操旧业,轻则违法,重则重新犯罪。2008年桃源县1606名刑释解教人员中,重新犯罪的有23人,占1.43%;有违法行为的有98人,占6.1%。

二、原因:“四个不到位”。

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安臵帮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既具有地域特色,也具有社会普遍性。其主要原因是“四个不到位”。

一是衔接制度不到位。现在监所与原户籍地之间没有形成链条,因此刑释解教人员从走出监所到回到原籍的这个时段,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以致有些刑释解教人员拿到《刑释解教通知书》后,径直到沿海地区打工,根本不回原住所地报到,直接导致了底数不清。此外,沿海经济发达地方的有关部门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协助帮教制度尚未建立,导致了脱管、漏管。去年底,我乡以安帮办的名义,对全乡外出务工的27名刑释解教人员所在的司法所寄发了《协助帮教函》,但至今没有收到一份回复函。

二是社会认可不到位。刑释解教人员回到社会后,从法理上讲,对他某一犯罪行为的处罚已告结束,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受到与普通公民一样的人格尊重。同时他们由于服刑改造的时间落差,在婚姻家庭、生产资料、技能培训、劳动就业等方面相对于其他人员处于劣势,属于特殊的弱势群体,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性化关怀。但由于社会的偏见,他们在择偶、承包、就业、评先等方面仍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无形中加大了他们回乡创业的自卑心理。车湖垸乡长堰村刑释人员莫某,九十年代在深圳打工,学得技能后自己办起了电子组装厂,现已拥有资产百万余元。乡政府几次做工作希望他把厂迁到故乡发展,但他仍然担心当地群众对其过去劣行的鄙视,最终未能成行。

三是责任机制不到位。首先,机构设臵不合理。乡安臵帮教工作中虽然有派出所和村级组织协助配合,但日常工作主要由司法所一名工作人员承担,涉及到思想教育、就业安臵、生活保障等各个方面。司法所受到职权和经费的制约,可以说是力不从心,许多工作势必流于形式,其责任追究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其次,企业和有关经济部门缺乏责任约束,从现有出台的政策层面上看,企业和有关经济部门没有接纳和管理刑释解教人员的直接责任,以致政府在安臵帮教工作中的许多良好愿望不能付诸实施。四是财政保障不到位。建立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臵基地是做好安臵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这个基地过渡,可以最大限度的收拢人员、凝聚人心、重塑灵魂,才能实现安臵帮教的工作目标。乡镇完全可以依靠濒临沅江的自然优势,建立开采沙卵石为主的过渡性安臵基地,但乡政府自身的财政运转都十分艰难,如果没有上级财政的投资,只能是天方夜谭。

三、对策:“五化”。

按照权威的解释,安臵帮教工作是一种非强制性的引导、扶助、教育和管理活动。从安臵帮教的过程和目标看,是政府和社会与刑释解教人员之间的双方心理互动。作为刑释解教人员都有一段惨痛的人生经历,大多有重新做人的良好愿望,作为政府和社会也希望他们不再重新犯罪,成为社会稳定的积极因素,双方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对此,我认为卓有成效的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臵帮教工作,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工作机构要专门化。一是机构要专设。安臵帮教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才能取得更好地工作实效。因此,县、乡要把安帮办作为常设机构,由编制部门发文解决人员编制问题,并赋予相应的工作职能。二是人员要专职。乡镇安臵帮教工作站可以与司法所合署办公,但必须自成体系专人专责。三是经费要专用,县财政应将安臵帮教工作人员的工作经费、业务经费、过渡性安臵基地建设经费、刑释解教人员最低生活保障经费等列入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

(二)帮教衔接要网络化。监所与司法行政部门机构要开通局域网。监所对即将释放的刑释解教人员提前1——2个月在网上公布,由户籍所在地的司法行政部门予以核实,既可提前拟定安臵方案,又可以对那些用假身份证犯罪的人员作出甄别,由监所在释放前查清真实户藉。同时实行局域网管理后,对外出务工的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流程,完全可以与当地安帮机构通过网络运行。

(三)帮教工作要社会化。安臵帮教工作既然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要把安臵帮教工作作为各村、各部门和辖区企业综治考评中“一票否决”的重要内容,并兑现奖惩机制,从而形成强大的安臵帮教社会力量。

(四)帮教管理要制度化。乡政府与各村、各部门、各企业要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帮教衔接制度,如接茬调查回复制度、现实表现定期报告制度、外出人员动态管理制度等,切实做到底数清、去向明、现实表现情况准。同时,还在建立思想教育帮扶制度,如法制教育、道德熏陶、心理矫正、职业培训等。要充分发挥司法所、派出所及舆论部门的宣传教育作用,通过走访、谈心、帮扶等活动帮助他们矫正心灵,鼓励他们遵纪守法、自食其力。

(五)安臵基地要实体化。在争取上级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要鼓励那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回乡兴办实体。建立过渡性安臵基地,并最大限度的落实对企业的优惠政策,切实加强对基地的管理,营造较好的发展环境,保证其良性运转,让基地真正实体化。

桃源县司法局 熊金萍

第四篇:浅谈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浅谈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潘集司法所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当前司法行政工作一大热点和难点,热点原因是此项工作关系到刑释解教人员在刑期间教育转化成果能否得到巩固,重新犯罪率的高低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难点是安置难、帮教难。安置难:一是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性强,刑释解教人员难以适应;二是用工单位对人才的挑剔,部分人员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歧视;三是刑释解教人员大多数无经济来源以及部分刑释解教人员遭家庭的冷落,使其对生活缺乏信心;四是部分刑释解教人员对收入少而工作苦的差事不愿干。帮教难突出表现之一:人难找。原因一是户在人不在。释放后不到原户籍地或居住地相关部门报到,直接外出谋业。户在人不在大致分四种情形:一是长期不住,房屋租出;二是户口空挂;三是服刑回来后不住家;四是刑满释放后家搬到外地居住。原因二是外来人员在本地区租住及上学时犯罪,服刑回来后不再回租房和学校。帮教难表现之二:刑释解教人员在生活无着落及遇到冷遇等困难情况下,对社会产生抵触,而以种种借口对司法所、村委会帮教不配合。表现之三是:涉毒人员对毒品的依赖性强,反复快。表现之四是:“几进宫”人员对帮教已产生麻木。“四种情形”、“四种表现”给基层的衔接帮教和经常性帮教带来重重困难,因而产生脱管、漏管、不服管现象,直接给地区稳定带来极大的压力,对治安带来隐患。

针对上述因素和现象,我所就如何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做了一些尝试。在安置上:

1、对刚回归的刑释解教人员,与村委会、村民小组协商落实承包地,承包地无法落实、生活有困难的先进“低保”与民政部门协调,即:先单独分户,再进最低生活保障线,这样既减轻其家庭经济压力,又让其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同时为下一步帮教打下基础。

2、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协调让刑释解教人员到劳动与社会保障所登记,优先培训和安排就业。

3、与集贸市场协调安排摊位,减免费用。在帮教上:

1、注重首次帮教。凡要进“低保”者,首先到司法所签订保证书,其内容:一是保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再重新犯罪;二是保证接受镇、村的帮教和管理;三是保证每月不少于参加二次公益性劳动。其手段:签订保证书前,我们通过村委会及法律文书了解研究其个性、家庭和犯罪史,再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谈心交流,用法律、道德、亲情、友情等约束、感化,达到瓦解其抵触情绪和心理防线的目的,同时树立其正常生活的信念,正确面对现实,认真对待生活,积极融入社会。

2、抓好日常帮教。一是每月村委会认真组织刑释解教人员参加社会公益性劳动,在活动中,既让其感受在接受帮教管理,又培养其社会义务感。二是家访,向其家人了解刑释解教人员思想及生活情况,说服家庭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帮教,并尽力帮助其家庭解决实际困难,以增进信任和理解。

3、强化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的帮教。对重点帮教人员在重大节日、重要活动等期间一律列入重点监控对象,采取见一次面,谈一次话,与家人一

次沟通等方式,确保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刑释解教人员工作、生活安稳,不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以上是我们在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针对问题的思考及采取的一些方法。针对目前的安帮工作,我们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加强衔接管理(无缝衔接),落实安置基地,强化帮教措施,真正把安置帮教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

2009年12月14日

第五篇:健全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日常管理

健全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

领导干部日常管理

为把领导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位,×××通过健全和进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日常管理。

完善领导干部绩效跟踪考核机制。为加强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落实工作任务的执行力、创造力、公信力,今年以来,×级专门投入××万元启动部门绩效考核工程,把×委×政府交给各部门领导干部执行的工作任务录入电子政务跟踪管理系统,重点对岗位职责、业务目标、党建人事、上级任务、勤政廉政等方面进行绩效考核,由×委、×政府督查室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跟踪,系统自动评分,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进入橙色令的领导干部由×委主要领导诫勉谈话,实行“黄牌”警告;对进入红色令的领导干部进行停职审查,并严格按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

健全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委要求组织部门每年至少与下级单位“一把手”谈心谈话一次以上,每两年要完成对全×副×级领导干部谈心谈话一次。重点针对“一把手”职务发生变动,在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上级指示精神出现偏差,领导班子内部出现不团结苗头,群众对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廉洁自律等方面有反映,以及遇到其他需要谈话等情况进行谈话,并认真作好谈话记录,时刻敲响警钟。×××年来,组织部门先后对××名××级党政“一把手”和××名××级领导干部进行了谈心谈话。

健全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每年开展××级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工作,把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作为职述重点,测评结果作为该领导班子的绩效、评优奖惩和任用的一项重要依据,切实把评判权交给群众。××年,××共有××名正科级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了公开述职述廉,接受群众和组织监督。

健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每年年初根据情况,由×委组织部确定审计对象和审计顺序,向×审计局提出审计任务建议书,由×审计局结合实际情况对负有经济责任的部门,特别是经济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的 “一把手”,进行任期内和调任、转任、退休、辞职等离任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对审计查处存在严重问题的,及时向×纪委、×监察局报告。××年,共对××名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查出各类违规资金××万元,收缴财政××万元,有效对行政“一把手”进行监督。

完善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机制。根据《×××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有关规定,领导干部及时如实地向组织报告本人及配偶、直系亲属经商、办企业、出国出境、本人参与操办的本人及近亲属婚丧喜庆事宜的办理情况、家庭成员违纪违法等重大事项以及个人购房、买车等经济收入情况。对不按规定延期报告,或与事实存在重大出入和其他不正常情况的,对群众反映有重要情况的,经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调查和核实,并视情节轻重,责令报告人作出检查,限期改正,必要时可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批评,涉及违纪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年来,××近××名党政“一把手”报告了个人××个方面的有关事项,有××名干部拒贿××××元上交国库,××名干部收受现金×××元进行了登记上交。

下载关于完善安置帮教工作的衔接制度加强日常管理规范化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完善安置帮教工作的衔接制度加强日常管理规范化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