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考察归来话心得(甘绮雯)
考察归来话心得
---南沙一中学习心得
甘绮雯
2014年6月27日,贾国富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在贾国富特级教师的带领下,赴南沙一中徐辉特级教师工作室进行考察学习。这是一次成功、愉悦的收获之旅,本人心得体会主要有以下两点:我们参观了徐辉特级教师的工作室,工作室的特点就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工作室除了摆设了必要的办公设备以外,墙壁上还展示了工作室的发展情况、工作室的制度、工作室的成员构成、工作室的课题研究情况等,徐辉老师十分谦虚的进行了自我介绍了和他的工作室情况,从徐辉老师的谈话中让了解到一个大师是如何产生的,同时也对今后自己的工作计划有了不少启发。2 马俊钦老师的一节试卷讲评课公开课。这节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学生讲题,老师退居二线,整个课堂营造的是一个“三动”的课堂:动脑(课前预习阶段)、动手 动口(展示阶段)。老师主要就是纠偏、点评、总结、释难。这节课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把时间留给了学生。再加上马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所以整堂课的效果十分好。不过本人对这节课也有一点拙见:如果在做强化训练时,能有一个A B分层练习可能效果会更好,A是给已经会做试卷题目的同学,B是给做错的同学,在课堂做强化训练时老师可以下去学生那里给那些做错的同学进行面对面的答疑,这样我觉得效果更好。
这次考察学习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感谢贾国富特级老师提供给我们一个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希望工作室这样的活动能够多开展,就能使得工作室成员不断的成长,不断的进步!
第二篇:考察归来话发展
考察归来话发展
——考察山东后对乌苏蔬菜发展的思考
2007年4月26日至5月12日在乌苏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下,我们第十六期中青班47名学员前往山东潍坊、寿光等经济较发达的县(市)进行了考察学习。这次考察学习的主要是学习内地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规划、小城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高新科技产业等方面,通过进行全面的考察调研和学习,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本人作为一名基层农技人员,重点对他们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寿光市蔬菜发展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就结合乌苏的蔬菜产业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谈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对山东寿光的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的认识
一是山东寿光的农业结构合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农业。山东寿光能根据自身的农业资源分布特点和农民传统的种植习惯,优化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寿光蔬菜面积达到100万亩,形成了万亩辣椒、万亩西红柿、万亩香瓜、万亩韭菜和3000多亩无土栽培蔬菜等十几个成连片的蔬菜基地,蔬菜成为寿光市最具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二是科技创新推广力度大,农产品科技含量高。首先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健全,发展了10处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建立了19处乡镇科普学校,350处村级农民文化夜校,国家科技部在寿光建立了星火技术蔬菜产业培训中心。组建了140多家农业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95%以上的农民掌握了2门以上农业新技术,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65%;其次是建立了农业示范基地,并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同时,借助菜博会,抓好科技成果推广。从2000年开始,寿光市连续成功地举办了七届国际蔬菜博览会,其中参观人数中农民占到了80%以上。菜博会成了农民与农业高新技术、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的桥梁。三是监测监控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高。我们在寿光市无公害蔬菜基地看到,他们采取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配备监测仪器、统一制度规范、统一包装标识销售等管理制度,有严格的绿色食品蔬菜、畜牧等质量标准和奖惩办法,在积极引导群众全面推广应用标准化措施,重点把握农药等卫生安全应用标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大,有相当数量的污水处理工程。他们的农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意识强,已经注册的农产品商标达到30多个。四是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高。寿光市现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全市龙头企业总量达到320多家,带动农户10万多户。他们的“企业加基地带农户”的经营模式,很值得我们学习。五是市场流通体系完善,农产品流通灵活。寿光市已经形成了以蔬菜批发市场为骨干、以农资市场、种子市场和乡镇“十大苹果”专业市场为支撑、各类购销公司、经纪公司、运销专业户等1.7万个中介组织为基础的农产品销售网络,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制约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结合我们乌苏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对比,我们认为和寿光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制约我市蔬菜发展的因素主要是:
一是蔬菜生产规模偏小,没有形成大基地格局。蔬菜生产不集中,基地化建设落后。在蔬菜集中产区,蔬菜也是和棉花等作物混杂种植,没有实现连片、规模化种植。
二是蔬菜生产设施建设落后。蔬菜生产最为重要的就是设施建设,但目前全市保护地栽培仅占蔬菜总播面积的30 %,几乎没有能够常年生产的温室。
三、气候因素是我市设施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乌苏市地处沿沿天山一带,受到天山的阻隔,冬季大量水汽集中于这一地区,形成较为浓厚的云层,使我市冬季天气阴多晴少,光照不足。因而日光温室普遍因采光不足而温度偏低。无法正常生产。
以现有建成的八十四户乡日光温室为例,同样构造的日光温室在东北或新疆的部分地区都能正常生产,即使室外温度在-30℃的情况下室内仍可维持10—15℃的可生产温度。但是乌苏市在室外温度降到-10—15℃时,室内温度即下降到5℃以下甚至结冰,必须进行人工加温。从而造成生产成本上升。由于这个主要原因,导致乌苏市目前设施农业生产仅能做到春季提早或秋季延后生产,而不能进行真正的反季节生产。冬季生产能力很弱也正是这个原因的影响,目前和乌苏市处于同一地区的沿天山一带县市设施农业生产能力均不足,真正的反季节生产能力都较弱。
四是蔬菜质量没有保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刚刚起步,但缺乏有效的经营管理体制。全市没有一个有市场声誉的蔬菜品牌。
五是蔬菜市场建设和蔬菜加工等后续工作没有跟上。全市没有一个无公害蔬菜市场,也没有在外地设立无公害蔬菜市场或专柜,蔬菜完全依靠个体商贩自发经营。也没有一个有规模、由市场声誉的蔬菜加工企业。
六是缺乏有效的蔬菜产品质量检验监督管理体系。
我市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和优势
随着党在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实施,我们乌苏市的蔬菜发展也有一定的优势。
一是明显的地缘交通优势。乌苏市与独山子、奎屯交通距离均不足20公里。以1小时车程(50公里)为半径的范围内有城市人口近30万人,市场潜力巨大。并且这一范围内目前尚没有形成有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而且到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等城市运距均在半天车程范围之内,路况良好,交通顺畅。
二是自然资源优势。乌苏市蔬菜产业集中地水源充沛,土地资源充足,光热条件较好,适宜发展蔬菜生产。
三是历史性机遇的到来。目前奎屯—独山子大石化园区建设已经开工,城市人口将进一步增加,市场蔬菜需求潜力巨大。同时,塔额盆地正在建设出口型蔬菜基地,主要面向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也为我市蔬菜产销解除了后顾之忧。因此说,目前我市面临绝好的蔬菜产业发展历史性机遇
认真落实“四区一线”产业布局 促进我市蔬菜产业发展
通过对市委三届三次扩大会议精神的学习,我认为要加快我市绿色蔬菜产业发展,必须要做好以下各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以设施农业建设为重点,努力扩大蔬菜种植规模;以无公害和绿色产品为核心,全面提升蔬菜生产质量;通过创建品牌,加快市场建设,促进产品销售,扩大乌苏市蔬菜影响力。
二是通过三年的努力使绿色蔬菜产业基地扩大到5万亩,以八十四户乡、夹河子乡为重点,蔬菜种植要占总播面积的67.8%以上,蔬菜产量13万吨。保护地栽培比例达到60%。提倡连片种植,加快基地建设。在发展重点区域的同时,也鼓励其他乡镇发展有规模的蔬菜生产,形成以村为单位的特色种植区域。年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检验、销售管理制度,培育3个以上蔬菜自有品牌。在周边城市建立一批蔬菜市场,把乌苏市建设成为北疆较有影响力的蔬菜生产基地。
三是近期重在数量扩张,形成规模优势。随着奎---独石化园区的建设和塔额蔬菜基地项目的落实,我市蔬菜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迅速发展蔬菜产业,加快设施农业建设。近期把目标定位于数量扩张阶段,力争3年内建成蔬菜基地5万亩,设施农业3.5万亩,是现有生产能力的4倍,形成规模化生产,创出乌苏市蔬菜基地声誉,抢占市场先机,建成在北疆较有影响力的蔬菜生产基地。
四是扬长避短,重点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我市蔬菜产地距离蔬菜消费区运距短,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以大棚建设为主,加大早春提前和晚秋延后生产,重在生产批量型、消费量大的蔬菜。要加大发展瓜果保护地栽培,瓜果经济效益较蔬菜高。加强温室菌类的发展,如阿维菇、金针菇、双孢菇等,把菌类生产做大做强。对名、特、优等菜系可以尝试,但不作为重点生产发展方向。而温室重点作为育苗使用,以便降低生产成本
五是合理规划,集中连片发展,形成规模化、基地化生产。蔬菜生产是一种产、供、销联系较为紧密的农业生产,必须形成规模化、基地化生产,各种配套服务、网络才能逐步健全,也才能够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因此发展集中连片的蔬菜基地建设尤为重要。全市要对蔬菜产业有明确的规划,通过对土地进行置换、流转、租赁等方式实现集中连片建设、集中连片生产
六是多方并举,综合利用,形成种养结合模式。设施农业不仅是种植业,对养殖业的发展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要将种植业同养殖业结合起来规划建设,把蔬菜生产和农区养殖结合起来发展,形成发展合力。
七是加大专业协会的建设,完善产供销服务网络。事实证明,专业农民协会的建设对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特别是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解决政府所不能解决的许多问题,提供政府所不能提供的系列服务。
八是加大无公害产品申请申报力度,加强无公害农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强产品质量的检查、监测、监督管理工作,提高蔬菜质量,充分挖掘无公害蔬菜基地效益,建立无公
害专营市场。尝试建立产品优质优价实现机制,实现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的附加利润,促进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提升产品质量。
九是加强蔬菜种植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强村级科技培训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作用,利用“科技之冬、科技之春”等系列培训活动,开展蔬菜品种和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温棚种植技术等内容的讲解,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每年组织1—2次蔬菜种植户到外乡或外地参观学习,不断提高广大菜农的科技意识和种植水平。农业技术员分片包村,为蔬菜生产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和指导,确保蔬菜生产健康发展。
我市的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市委高瞻远瞩,确立了“四区一线”的新型产业发展战略,我们要按照“突出特色抓产业、围绕市场调结构、依靠科技创品牌、改善设施促增收”的思路,依托各具特色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产业基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引导农民加快调整农业结构,扎实苦干,奋力拼搏,为加快我市的蔬菜产业发展作出不懈的努力。
第三篇:考察归来话收获
考察归来话收获
深秋时节,金风送爽。2012年10月22日,我校一行33人带着心中的疑惑、怀着求知的欲望和试图有所发现的冲动专程赶赴岢岚二中、四中考察,经过一天经张的考察学习,感受是收获甚多,受益匪浅,不虚此行、、、、、(1)关于课堂教学。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六字五环节的教学模式(与
我市实验中学相仿,其利弊自有公论。)
(2)二中、四中最大的亮点是学校文化建设亮丽、深厚、独特。有着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走在二所学校的校园里,学校的布局、墙壁的图画,楼内悬挂的伟人像、名人名言、警示及激励性语言,学生的才艺作品展示以及洁净的墙壁和美丽的校园无不体现着环境育人的良苦用心,处处都能看到和感受到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
(3)学生管理、班级管理精细化。
二位校长非常重视学生管理、班级管理,认为“管理”是学校的“窗口”;“管理”是学校的“生命”。
四中的做法是:政教处有十几个人,每天有二个老师带领几个学生轮流值日,进行量化管理、考核,并当天在黑板上及时公布,每周一在升旗时面对全校点评,一个月进行总结评比。最后与班主任考核相联系。
二中的做法是:政教处只有二、三个人,因而每天有一位值日领导带领二至三个老师进行检查、抽查。(因其政教主任来自于二中,后面的做法与二中相同)
个人建议:
我校作为新校区,我们更应在精细化管理上下辛苦,可以借签岢岚二中的做法。(并结合榆次十中的“财物管理”和“事物管理”细则)。其次重视校园文化的生成和培育,努力积淀自己的校园文化,发展自己的校园特色,提炼出我们自己的学校精神内核,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在在这种精神内核的指引下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每层楼、每间教室的文化建设都应有一个中心、有一个特色,切不可杂乱无章)。个人认为,以上两点是我校走出困境、见效最快的两大方法。
2012.10
第四篇:考察归来话发展
考察归来话发展
——乳山市学习启迪
中共鱼泉镇委员会陈云泽
(2010年10月15日)
9月16日,云阳县委组织部组织各乡镇部门主要领导赴三东省威海乳山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通过此次的学习获得了宝贵的工作经验,思想得到了启迪,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很有借鉴和指导的意义。
9月17日上午,重庆云阳县领导干部(威海)培训班开班仪式在乳山市委党校举行。培训中,威海市市委党校、烟台市市委党校、乳山市委党校及中国农业大学烟台分校的老师了讲授《乳山经济社会情况介绍》等课程,并就统筹城乡发展、当前土地政策与实践、农业产业化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关系研究、领导干部如何应对和运用媒体、领导干部决策与激励艺术以及如何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等热点问题双方进行了深入讲解学习。
一、思想解放是发展的前提。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解放?乳山市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乳山市以“强基地、壮龙头、扶品牌”为发展目标,大刀阔斧地在农村搞农业项
目、农业产业基地、建立龙头企业。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着力打造十大特色农业。打破了农村固有的小农经济和农民自古以来的自给自足的思想界限。牢固树立大发展的思想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鼓励广大干群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营造干大事、干实事、干好事的舆论氛围,防止和克服妄自菲薄和盲目自满两种不良倾向,找差距,振精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发展。
二、创新发展模式是发展的手段。
解放思想又该如何发展?千篇一律的发展模式显然不能结合实际。乳山市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带动农民致富。建立企业兼并村的模式,建立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经济发展体系,因地制宜地规模化发展十大特色农业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成功探索。该市在全国首先掀起地票交易模式,为城镇发展解决了大量资金来源。乳山坚持工业立市,走环保与经济的双赢共进、协调发展的模式;打造旅游兴市,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强调农业稳市,促进生态养殖业、高效种植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乳山市的发展让我们想到只有成功的、有效的发展模式才能说服群众去发展,既要让群众干得下去还要让群众收得回来。
三、高效的行政效率是发展的保障。
四、鱼泉发展的思考。
1、以万元增收工程为契机狠抓特色产业发展
以“乳山大姜”的成功路子为启示,农业发展中一定要注重品牌化建设,我们鱼泉镇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鱼泉酶豆渣”,产品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由于受产品储藏和加工方式的影响,发展规模不大。我镇在万元增收大背景下,决定发展“鱼泉酶豆渣”系统产品,以发展“酶豆渣”带动全镇大豆的规模化种植,形成产品链。我镇整合几个小加工作坊,鼓励当地能人注资开办加工厂,邀请西南大学教授对“酶豆渣”储藏进行技术攻关。建立“鱼泉酶豆渣”运输、推广、销售一条龙网络,实现品牌化和规模化经营。
(二)以“五个云阳”建设为理念抓基础设施建设
鱼泉镇属于云阳东北部的偏远乡镇,交通一直成为发展经济的瓶颈。今年借通达工程东风,我镇大力实施交通建设,针对这一现象,政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决策,积极调动群众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全镇共整修公路90多公里,村级公路基本达到通达标准,通行能力得到提高,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迈向新台阶。
其次,农民在大力发张种养殖业致富的根本问题是要解决农副产品“卖难”的问题。以我镇牛羊产业为例,我镇通过2007建立牛交易市场后,全镇牛的出栏数从2007、2008、2009年一至以50%的速度递增。如果能建立一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让农副产品有个一就近的交易平台,就会极大的提高农民发展农副产品的热情。最后,农民在发展水稻、玉米、大棚蔬菜等农作物的过程中一定要保障灌溉,我们去年和今年建立了部分人畜饮水池解决农民的饮水和牲畜的喂养,但现有的饮水池并没有完全解决人畜饮水的困难,还有个别村的农作物灌溉得不到良好保障,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水利建设,为农作物的收成和牲畜的畜养提供保障,同时保障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有成果、显实效。
(三)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经受了考验,而鱼泉面条产业由于经营灵活,是人们日常必要品,产业竞争者相对较少等优势,不但受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小,而且还有相当的发展。其原因就是我们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产业发展之路,鱼泉面条经济发展之初规模也不大,经过政府推广,大力发展,现在已形成总产值5亿多元,每年收益外出务工人员每年汇回本镇的资金多达近5000万元的规模。目前,鱼泉镇面房可为鱼泉转移劳动力1.5万人,每年可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每个就业岗
位年纯收入达3万元。
同样由金融危机引发的生猪寒冬给我们以警示,传统的养殖业发展受市场波动影响大,抵抗风险能力弱。乡镇发展养殖业规模相对较小,在面临这种情况时资金链更容易断裂。怎样为农业发展走出一条新路,鱼泉镇党委经过调研后认为,养殖业受市场供求波动影响大,如果发展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广阔的特种养殖将解决这一难题。我镇引进业主秦雄英投资3000万元建设西南最大的娃娃鱼养殖基地,在发展娃娃鱼的同时,又引进洋鱼、蜈蚣等特种养殖项目。目前市场前景看好,农民热情高涨,走出我县发展养殖业的一条新路。
第五篇:亚运安保心得(温绮雯)
亚运安保心得
在亚运的旗帜下,全亚洲的目光将在我们的身上汇聚,全中国的重托将在我们的肩膀放飞。2010年,在广州,这全亚洲人民梦想中的盛会将在我们的行动中变为现实。我们还将具有一份美好的回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亲身参与到往史的进程中,不是每一位志愿者都能够有这样最直接与观众接触的经历。不管过去多少年,2010年广州亚运会服务志愿者的经历都将是一段值得反复回味的回忆。
戴着工作证、扣着臂章外加一顶红色的志愿者帽子,这就是我们亚运安保服务队的标志,没有美丽的志愿者统一工作服,但是我们有的是那一股为亚运服务的劲。在有人需要协作的时候,适时给予援手,我们便收获了快乐与成绩感。
作为亚运安保的我们,跟很多场馆志愿者、码头志愿者相比,可能是小巫见大巫,但是,小小平凡的我们,可以组成一个异常强大的队伍,安保作为亚运正常有序运行环节中的重要的一环,安保人员的角色也显得异常的重要。
我们安保分为两个部分的工作:
一、在火炬传递与马拉松时维持纪律;
二、在亚运会与亚残会期间每天安排值班,保障学校亚运场馆内的比赛能够正常运行。
还记得火炬在大学城传递的那一天,我们安保人员很早就要集中在马路边,等待安排工作。穿着安保人员的马甲,戴着红帽子,在寒风中一站就是7、8个小时,我们都冻得直打哆嗦,但是,我们没有人中途退场,大家都坚守自己的岗位。当火炬经过时,人群一阵涌动,我们用尽九牛二虎之力的顶住了铁栏,把一大群兴奋的观众拦在外面,保障火炬传递活动的正常运行。顶着铁栏的手麻了,但是我们不能放手,因为可能一放手,铁栏就会掉下来了,这样不仅可能伤到观众,还会影响火炬的传递。几个小时的火炬传递活动结束了,我们的腰酸得挺不直,脚走起路来也麻麻的,风刺骨的冷,饥寒交迫的我们却感到无比的兴奋,因为我们完成了我们作为安保工作人员的任务,再苦再累也值了。
值班的日子是难忘的,工行的那个路口风特别大,而且又冷,我衣服穿得又不够,下午换班回宿舍就倒头大睡,醒来就发觉喉咙痛,但是我认为这些值班都是值得的,毕竟有人问路,我帮助了他们,心里还是乐滋滋的。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我们有抱怨过,有开心过,有温暖过。抱怨的是,为什么站岗的时候,那手表上的指针跳动的是那么的慢?为什么别人的补贴那么多,而我们的却是那么的少。开心的是,每每让我们充满激情的时刻,就是有乘客、路人来向我们问路。在那个时候,我总觉得我有无限的活力来向他们指明方向。温暖的是,每一次帮助他人之后,别人一句简简单单的谢谢,都能让我感到十分温暖。因为他们的道谢,我更加的充满了激情,当时忘却了脚的酸和累。
我们亚运安保服务队伍,是一个团队,团队协作是每个人必备的质素。在团队生活中,你会接触到先进的打理理念,学会使用高效的制度流程,这些都是在学校里很难进修到的学问。你的成长和收获就是整个团队的成长和收获。无论是志愿者还是我们亚运安保人员都需要用爱和生命影响其他的生命,我们都不是单纯的指挥者和教育者。这要求无论是志愿者,还是被服务的观众、公民能够有爱心,以自己的柔软内心互动,让无论是这次亚运会,还是日常生活都可以充满爱的阳光和温暖。
09行政管理(1)班
温绮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