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推行代建制试行规定
上海市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推行代建制试行
规定
沪市政法(2001)930号
第一条 为了推进本市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代建制的试点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市政工程建设管理行为,明确项目法人和工程管理公司的职责,根据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制订本试行规定。
第二条 本市市政(含越江设施)、公路等建设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建设工程项目),包括政府投资项目和招商项目,均应遵守本试行规定。
第三条 本试行规定所称的项目法人,是指依法成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建设工程项目法人,包括由政府全额投资或由政府控股的项目法人和经政府授权的投资主体,以及通过政府招商取得建设工程项目经营权,并承担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的项目公司。
本试行规定所称的工程管理公司,是指具有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颁发的项目管理资质证书或被列为推行代建制试点的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单位。
第四条 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市政局)是本市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推行代建制试点的行政主管部门,履行
工程立项、市场规范、监督管理等政府管理职能,其所属的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和上海市公路管理处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第五条 项目法人应在工程前期通过市场竞争方式选择工程管理公司,参与比选的工程管理公司不得少于3家。
对工程规模小且技术难度不高的项目,可以通过其它方式直接选择工程管理公司,但必须经市市政局同意。
第六条 项目法人通过市场竞争方式选择工程管理公司时,在符合《上海市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公司资质管理暂行规定》的资质条件范围内,还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全面评估,择优选择:
(一)工程管理公司的管理业绩、企业信誉;
(二)出任项目管理的项目经理、项目管理班子人员的资历和能力;
(三)建设大纲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四)投资、工期、质量、安全等管理目标;
(五)管理目标与工程管理公司经济责任的关连度。
项目法人应当事先编制选择工程管理公司的竞聘方案并报市市政局审核。
项目法人在选择工程管理公司的过程中,应当接受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
第七条建设工程项目立项后,由工程管理公司承担自前期
准备至工程竣工期间的项目管理工作,项目法人应当与工程管理公司签订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委托合同(以下简称委托合同)。
委托合同主要包括:
(一)工程建设管理的范围和内容;
(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三)管理酬金的计取和支付;
(四)违约责任;
(五)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委托合同文本可以参照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即fidic)业主/咨询工程师标准服务协议和国家建设监理合同示范文本的有关条款。
第八条项目法人应当负责建设工程项目资金的筹措、还贷与管理。根据委托合同的约定落实经费,并按工程管理公司的签证及时核付工程款。
项目法人应当制订符合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运作的规范和安全,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对资金管理的专项审计和监督。
第九条项目法人在与工程设计、施工等有关单位签订的合同文本应当有明确工程管理公司管理职权的条款,并作为合同执行方在合同文本上签字。
在项目委托管理后,项目法人对建设过程中的有关决议和
要求,应通过工程管理公司按规范程序贯彻执行。
第十条项目法人应当根据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按照委托合同的约定及时向工程管理公司核付代建管理费(含工程管理费、工程招标代理费和工程监理费等)。
第十一条工程管理公司应当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公正维护项目法人和参建各方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公众利益。
工程管理公司不得从事与接受委托管理的建设工程项目相关的设计、施工、材料供应等直接或者间接的业务。
第十二条工程管理公司接受项目法人委托管理的内容主要有:
(一)工程前期征地、拆迁和市政配套等工作的管理、协调;
(二)办理开工前所需的各项手续;
(三)组织工程设计、施工和材料设备采购的招标工作,编制招标方案、标底和评标办法,组织评标;
(四)向项目法人提供全面的技术咨询服务,参与项目法人与设计、施工、材料供应单位的合同谈判,负责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查和设计的优化工作;
(五)负责合同管理,按照项目法人与设计、施工、材料供应单位所签订的合同,组织工程建设;
(六)负责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统一
管理,并对各施工工序的质量进行全面监理;
(七)编制实施项目的年度投资计划、用款计划、建设进度计划,并报项目法人审批;负责工程建设期间的投资控制和工程设计签证,编制项目财务预决算;
(八)工程建设过程中,在批准的概算范围内或在项目法人授权范围内对单项工程进行局部高速或变更,重大调整或变更报项目法人审核,并报原审批单位批准;
(九)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备案、项目试运营及移交使用;负责编制竣工档案;
(十)进行建设工程项目包括投资效益分析在内的后评估。
第十三条委托合同签订后,工程管理公司应当将委托合同文本送市市政局登记备案。
第十四条工程管理公司接受项目法人委托后,应当按照竞标方案的承诺,派出相应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人员,确保工程按期完成,并按项目法人质量终身负责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工程管理公司因自身过失造成投资方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五条工程管理公司应当具有征地拆迁、招投标、施工监理、造价咨询、发包代理、工程咨询等资质证书。暂不具备的,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可以与有资质证书的相关单位
实行合作,并以工程管理公司名义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管理。
第十六条本试行规定由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试行规定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第二篇:市政-市政工程建设代建制管理模式的研究
精品资料
行业精品资料
市政工程建设代建制管理模式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由于大力改革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制度,向社会实行招商已成为现在重大市政工程建设的一种趋势,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有关市政工程建设代建制管理模式也开始在进一步推行和普及。面对这种全新的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作为业主——市政工程管理方面,如何加强整个市政工程项目的管理,这对于促使整个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在其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成本以及工程安全方面达到最佳最优状态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市政工程建设、代建制、管理模式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anks to reform the city
infrastructure financing system, social practice to
investment promotion has become important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now a trend, and in the new situation, the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ode also began acting system in further implemented and popularity.facing this new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ode, as owner, municip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how to strengthen the entire municipal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this to make whole municipal engineering projects in the project schedule, engineering quality, engineering cost and the project safety aspects to 精品资料
achieve the best optimal state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cting system, management mode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所谓市政工程建设代建制是这样的一种制度,政府主管部门(投资方)对于有关负责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这个问题,是以招标这种方式来向社会上那些专业化项目管理单位进行选择,并对整个市政工程在有关工程投资、工程质量以及工程工期方面做出严格的控制,在市政工程项目建成竣工后,进行负责移交给使用单位(政府部门)。由此可见,市政工程建设代建制是一种全新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这种具有创新特点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其最主要目的就是要是工程质量尽可能的得到保障、要使投资效益尽可能的得到大幅度提高,在此基础上来促使工程项目管理尽可能地朝着科学化和专业化这两个方向发展。但是在当前这种形势下,这种全新的市政工程建设代建制管理模式同样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诸如业主(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方)和之间的不对称信息,这给业主在对市政工程管理方面也带来一定的风险。基于此出发,作为业主——市政工程管理方,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对代建方进行监督和制约,最大限度地降低或避免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不利因素,尽可能实现整个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朝着工程进度正常、工程质
量有保障、工程建设成本合理以及工程安全有保障这个方向发展。
2、市政工程建设代建制管理模式中作为市政工程管理方——业主的有关应对措施研究
由于业主所掌握的信息远远要比代理人来的少,因此在业主和代理人之间,就出现一种现象——信息不对称,正是这个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业主在利益上要蒙受一定的损失,因为代理人可以充分利用他比业主掌握更多的信息来为他本人谋取更多的利益。根据发生时间的差异,可以把信息不对称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就是指发生于当事人签订契约之前,将出现逆向选择的事前不对称,出现这种逆向选择,主要是由于在获取信息方面,业主处于不利地位、有关代理人的真实情况也无法真正落实清楚,所选择的代理人往往不是最佳人选,再加上代理人会通过隐蔽部分业主所不知的信息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契约,从而造成业主的利益受到损失;第二种类型就是指发生在当事人签订契约之后,将出现道德风险的事后不对称,这种道德风险主要是出现在确立委托代理关系之后,由于代理方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这时对委托方(业主)那些不利的信息和行为就有可能被代理方所隐瞒,这样代理方就在促使委托方(业主)利益受损基础上实现了有利于自己利益的目的。以下就从市政工程管理方——业主这个角度出发,具体探讨以下在这种代建制下,业主有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应对。
2.1 市政工程建设代建制管理模式中有关业主的风险分析
由于进行市政工程建设是实施代建制这种模式,在工程进程中,一旦出现因工程安全等情况无法按时竣工;或者工程竣工后,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等等,这些事件或者后果都与市政工程建设的预期目标不一致,这样就会给业主带来利益损失,因而在这种代建制下潜伏着管理风险。所以一旦业主把有关市政工程建设项目,通过委托让代理人来管理,这时委托代理风险就必然在他们之间存在着。不管是道德风险还是逆向选择,只要这二者之中的一个发生,就一定会使业主出现损失利益,而且这种利益的损失,对于业主来说,要想从代理人那边得到一定的补偿,这根本是不可能的。这跟代理人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专业项目管理公司通常来说是属于那种资金实力不雄厚、智力力量密集型的企业,而代理人正是属于这类企业的人员,从这类企业自身来看,不管是自我保险能力还是自我抵抗风险能力,都极其薄弱,一旦业主因市政工程管理出现经济损失,这些代理人所属的专业项目管理公司,经常是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承担这个责任——赔偿业主经济损
失,最终这因市政工程管理方面而带来的风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只能由业主自身来承受。在这种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由于业主要承担着极其巨大的管理风险,所以当代建制这种管理模式在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中进行推行和落实时,作用市政工程管理方——业主,对于因为委托代理有可能出现的那些风险(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进度、安全、质量以及成本等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为规避这些风险或者尽可能降低因这些风险而带来的经济损
失,也必须要想方设法来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对策来应对。
2.2 市政工程建设代建制管理模式中有关业主的风险管理对策和措施
基于风险出现的不同原因和不同阶段出发,为从根本性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这两方面所带来的风险,作为市政工程项目的管理方——业主,可采取以下措施和对的来进行应对:
2.2.1 以严格准入方式来管理代建单位。由于市政工程建设项目需要巨大的投资、较长的建设周期以及存在着较大的风险等特点,这就对代建单位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业主——负责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方面的,可以通过设立一个委员会来专门审查代建单位的资格,对于那些符合条件的项目管理公司,通过审查,如果合格,就给予相应的代建资格等级;对于获得代建资格等级的代建单位还要要求他们进行年检,对于那些年检不合格的代建单位,一定要求他们进行整顿,若经过整顿还无法达到规定的要求,就要把他们的代建资格取消掉,以这种方式保证参与市政工程项目建设的那些代建单位维持高水平状态。
第三篇:上海市停车场(库)建设管理规定
上海市停车场(库)建设管理规定
(1991年2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
根据2001年1月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97号修正并重新发布)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停车场(库)的建设管理,减少在道路上停车,确保交通安全、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上海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建设旅馆、饭店、办公楼、商业场所、体育场馆、影剧院、展览馆、图书馆、医院、游览场所、火车站、码头、航空港等公共建筑和住宅楼,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停车场,是指供各种车辆停放的露天场所;本规定所称的停车库,是指供各种车辆停放的室内场所。
第四条 停车场(库)按其用途分为下列种类:
(一)公共停车场(库)是指主要为社会车辆提供服务的停车场所,包括社会停车场(库)和公共建筑配建的停车场(库);
(二)专用停车场(库),是指供本单位车辆停放的场所和私人停车场所,包括车辆专用及住宅楼配建的停车场(库)。
第五条 凡新建、改建、扩建的旅馆、饭店、办公楼、商业场所、体育场馆、影剧院、展览馆、图书馆、医院、游览场所、火车站、码头、航空港等公共建筑和住宅楼,必须配建或增建停车场(库)。但建筑面积小于五百平方米的,可以不配建或不增建停车场(库)。
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专业运输部门必须根据需要配建满足本单位车辆停放的专用停车场(库)。
第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筑面积大于五百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建设单位配足机动车停车车位确有困难的,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建筑管理部门批准后,可以适当减少停车场(库)建筑面积。
第七条 配建停车场(库)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各类公共建筑工程不按规定设计停车场(库)的,城市规划建筑管理部门不予核发建筑工程执照。第八条 建设停车场(库)的设计方案,必须符合《上海市停车场(库)设置标准》DBJ08-7-90和其它有关设计规定,符合城市规划和道路交通管理的需要。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对公共停车场(库)的停车车位数、出入口位置、停车场(库)内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进行审核;位处于主干道旁、交叉路口或机动车停车车位数大于二十辆的专用停车场(库),对其出入口位置进行审核。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参与审核的程序纳入工程建设审批程序。
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参与审核的停车场(库)竣工后,须有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参加验收。经验收合格的,方准使用。
第九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新购置机动车辆,必须配有相应的停车车位。不配停车车位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不予核发车辆牌照。
第十条 社会停车场(库)的建设由城市规划建筑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负责落实建设单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指导使用单位加强停车场(库)的管理。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准擅自占用停车场(库)或改变停车场(库)的使用性质。需临时占用停车场(库)作为非停车之用的,应征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需改变停车场(库)使用性质的,必须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建筑管理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违反本规定,擅自占用停车场(库)或改变使用性质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会同城市规划建筑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恢复停车场(库)的用途;逾期不改正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可采取取消该单位车辆新增指标或封存机动车辆的强制措施,直至其恢复原有用途。
第十三条 停车场(库)使用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四条 本规定由上海市公安局和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按各自的职责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一年四月一日起实行。
第四篇:《上海市收费高速公路运行管理规定(试行)》解读
《上海市收费高速公路运行管理规定(试行)》解读
《上海市收费高速公路运行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沪建交[2010]1111号)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颁布,已于2011年1月1日施行,《规定》的发布施行,对于加强收费高速公路管理,保障高速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促进本市高速公路事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制定背景
本市自2000年实行收费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多元化以来,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截至2010年6月,本市已建成高速公路15条,通车里程达到775公里,其中13条663公里属于收费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为市民的远程出行提供了便利。
为保障高速公路的运行,市公路行政管理部门和市公路处始终加强对收费高速公路的管理,并不断探索管理方式,总结管理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作为公共产品的收费高速公路,无论其管理主体是政府机构还是经营者,都应当提高公路的通行效率,为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安全的服务,满足社会公众对公路管理的需求。由于本市以前没有一部全面规范收费高速公路运行管理的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使高速公路的经营管理者缺乏统一的运行操作准则,管理部门也缺乏系统性的日常管理依据;随着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长,运行管理中的需求也不断出现,需要有一部法规性文件对高速公路的运行管理进行全面规范。在此背景下,依据《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起草了《规定》。
《规定》从2009年开始起草,历时近2年。在起草过程中,市公路行政管理部门和市公路处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多次进行协调、修改,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现在《规定》已经颁布施行。
二、《规定》相关条款解读
(一)关于桥梁、隧道的管理
高速公路桥梁、隧道是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是高速公路的关键节点,桥梁、隧道的安全关系到高速公路的畅通,更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规定》着重就加强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的安全管理提出较高的要求。
由于高速公路的交通流量在快速增加,通行车辆中超限车辆也比较多,因此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的技术状况是动态的,需要通过各种检查来掌握,而对于特大桥梁、隧道更应当加大检查频率,以保证安全运行,因此《规定》要求:经营管理者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桥梁、隧道养护技术规范和养护管理制度对收费高速公路的桥梁、隧道进行日常巡查、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对特大桥梁、隧道加大巡查、检查频率。
高速公路通行的车辆流量大、速度快、载重大,因此对桥梁的技术等级要求也比较高,应确保技术状况等级保持在三类及以上水平,杜绝四、五类桥梁的存
在,减少事故发生的隐患。《规定》要求经营管理者发现技术状况为四、五类的桥梁,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保证通行安全,并依据特殊检查结果和技术论证分析,安排大修或者改建,以确保桥梁的技术状况等级保持在三类及以上水平,保证车辆通行安全。(见《规定》第十四条)
(二)关于设施损坏的及时处置
路面坑槽(洞)等损坏会对车辆通行安全形成较大隐患;通信、供电、收费、监控等机电设施是非常重要的公路附属设施,受损可能会影响高速公路路网整体运行,严重受损时,可能导致路网运行的瘫痪。因此,《规定》在处置时间上要求更为具体,在发现坑槽(洞)等病害后应当在24小时内予以维修;在发现通信、供电、收费、监控等机电设施发生故障后,应当立即组织抢修,影响路网整体运行的设施故障应当在发现后4小时内予以修复。(见《规定》第十五条)
(三)关于通行费缴纳
《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收费公路的经营管理者,经依法批准有权向通行收费公路的车辆收取车辆通行费。收费公路经营管理者对依法应当交纳而拒交、逃交、少交车辆通行费的车辆,有权拒绝其通行,并要求其补交应交纳的车辆通行费。
《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还明确可以免交通行费的车辆:军队车辆、武警部队车辆,公安机关在辖区内收费公路上处理交通事故、执行正常巡逻任务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统一标志的制式警车,以及经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抢险救灾任务的车辆;进行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的车辆。对在国家规定的绿色通道上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可以适当降低车辆通行费的收费标准或者免交车辆通行费。
为了保障经营管理者的合法收费权益,维护正常的收费秩序,本《规定》明确:在收费高速公路上,除了按照规定可以免交通行费的车辆外,其他车辆必须交纳通行费,拒交、少交、逃交通行费的,经营管理者有权拒绝其通行,并要求其补交。(见《规定》第二十三条)
(四)关于通行费票据
对使用人工半自动收费方式通过收费道口的车辆用户,《规定》要求经营管理者应当开具电脑打印票据。当收费道口拥堵时,为缩短收费时间,缓解道口拥堵,经营管理者有时会采取收取固定数额通行费,让车辆快速通行的措施。为保障车辆用户的合法权益,《规定》要求经营管理者在采取此措施时,应当开具定额票据,并在定额票据上加盖站名及日期章。
由于使用电子不停车收费方式(以下称ETC)通过收费道口的车辆用户在购买沪通卡或者给沪通卡充值时,上海公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已给其发票,因此,《规定》规定:使用电子不停车收费方式通过收费道口的车辆用户,经营管理者不再开具通行费票据。
由于有的ETC车辆用户需要不作报销的通行凭证,仅以证明其某时通过了高速公路某道口,因此,《规定》要求:车辆用户需要通行凭证的,经营管理者应当提供。(见《规定》第二十四条)
(五)关于收费道口通行保障
高速公路收费道口拥堵是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流量也快速增长,本市高速公路收费道口的拥堵已成常发态势。为保障道口畅通,经营管理者按照市公路处的规定和要求采取了许多排堵保畅措施,如:增加收费车道;设置双向可变车道,根据车流潮汐特点使用进出口;实行一岛双亭收费;实施收费广场改造,进行潮汐式收费;快速发卡;发放预编码卡或预刷卡;采用定额票据收费;实行一亭双岗;采取客货分流收费;加强交通监控和引导等。2003年起,市公路处还会同经营管理者制定了收费道口通行保障预案,当收费道口严重拥堵时,采取“免费放行”的措施。该措施作为一种行业自律在贯彻执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为缓解道口拥堵,向车辆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充分考虑车辆用户需求、道路交通情况、收费公路性质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规定》对“免费放行”措施予以明确规范。《规定》要求经营管理者首先应当根据车流量开通足够数量的收费道口,保障车辆正常通行。当开通足够的收费道口,仍不能满足通行需要,待交费车辆自收费道口排队长度超过一千米时,经营管理者应当在收费道口对排队车辆采取部分或者全部车道免费放行措施,直至待交费车辆排队长度短于一千米。由于本市地域较小,车流量过大,收费道口拥堵为常发性而非偶发性情况,高速公路入城段普遍存在车道少、立交匝道多等问题,当市区道路拥堵时,采取“免费放行”的措施,将给入城段或市区道路造成更大的交通压力,极易造成部分市区交通瘫痪的后果。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收费道口排队长度超过了一千米、但前方道路已经拥堵、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不得不暂停实施该措施以避免加剧前方拥堵程度情况,因此《规定》要求经营管理者在不妨碍前方道路畅通的情况下,再采取“免费放行”措施,遇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采取通行管理措施时,经营管理者应当配合,保障车辆有序通行收费道口。
为使“免费放行”措施公开、透明、便于操作以及便于接受社会及管理部门监督,《规定》要求经营管理者应当在距离收费道口一千米处设置标志及车辆排队监控设施。由于收费道口是一个区域而不是一个点,为便于操作,市公路处明确了一千米的起算点为车辆驶入收费道口时的收费安全岛岛头。
对于在节假日、重大活动或遇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如何实施“免费放行”措施,《规定》要求市公路处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和经营管理者制定节假日、重大活动或遇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需要在特定时段免费放行的预案并组织实施。《规定》还要求市公路处应当加强对收费道口的监督管理,督促经营管理者落实收费道口通行保障措施。《规定》第四十三条还明确未按规定要求实施“免费放行”措施的,市公路处责令其整改,经营管理者未按要求整改的,由市公路处在行业内通报。
另外,ETC是提高收费道口通行能力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相比较人工半自动收费,ETC可使车道通行能力提升3-5倍,是解决高速公路收费口拥堵的有效措施。ETC在本市应用以来,其对收费道口拥堵的缓解作用已初显。本市将鼓励经营管理者采取电子不停车收费方式提高车辆通行效率,并加大力度促进ETC的推广应用。《规定》明确要求经营管理者应当按照本市ETC发展规划、国家和本市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设置ETC车道,不得擅自关闭专用车道,以保障车辆高效快速通行。(见《规定》第二十五条)
(六)关于通行卡管理
经营管理者根据车辆用户在出口处提供的通行卡显示的信息及收费标准收取车辆通行费。如果车辆用户在出口处不能提供通行卡,经营管理者则无法确定通行费数额。针对这种情况,上海市物价局《关于制定本市高速公路网通行费收费标准的复函》(沪价费[2002]80号)规定“如因驾驶员原因损坏或丢失通行卡,则按路网内离该出口合理的最远入口计算行驶里程,收取通行费。同时收取损坏或丢失的通行卡工本费,每卡20元。”依据上述规定,本《规定》明确:进入收费高速公路的车辆用户应当在进口处领取通行卡;在出口处交回通行卡并缴纳通行费,不能提供通行卡的,经营管理者按路网内离该出口合理最远路径收取通行费,并收取通行卡工本费。(见《规定》第二十六条)
(七)关于信息服务和服务区管理
车辆用户行驶高速公路时,需要及时获得路况和通行信息,因此《规定》明确:市公路处和经营管理者应当建立健全收费高速公路信息报告和服务制度。市公路处负责本市收费高速公路路网运行状况信息的发布,并负责信息的对外联动。经营管理者具体负责其所管理或经营的收费高速公路通行状况的监控及信息发布。
同时,对高速公路服务区提供的停车、公共厕所、修理、加油、餐饮、购物、住宿等服务,《规定》要求:经营管理者应当按照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对服务区内的各种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对服务区内的停车场、公共厕所,《规定》要求应当免费并昼夜不间断提供服务。(见《规定》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一条)
(八)关于清障服务
收费高速公路上的故障车、肇事车、抛撒物等障碍物的清除由经营管理者负责,除清障作业的车辆外,禁止其他车辆在收费高速公路上拖拽故障车、肇事车。经营管理者应当建立快速清障救援机制,接到清障救援信息后,应当在20分钟内派救援车辆和人员赶到现场进行紧急处理(车辆拥堵等非正常情况除外)。经
营管理者应当将故障(事故)车辆牵引至就近出口。如当事人不同意将故障车辆牵引至最近出口,经营管理者也可将故障(事故)车辆牵引至与当事人商定地点。
为了保障当事人的权益,避免乱收费情况的发生,本《规定》明确要求:经营管理者应当按市物价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道路清障施救牵引服务收费标准及有关规定,向当事人收取牵引故障车辆的费用,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见《规定》第三十二条)
(九)关于社会监督
高速公路无论是否收费,其性质都是公共产品,应当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因此,《规定》要求:经营管理者应当向社会公开举报、投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对社会公众的意见和投诉应当及时处理和反馈。市公路处应当向社会公开收费高速公路举报、投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并督促经营管理者及时处理举报、投诉中存在的问题。目前高速公路经营管理者都已设立投诉电话;市公路处设立了专线电话:12122、市建设交通委设立了城建热线:12319,接受社会公众的咨询、建议、投诉、举报及监督。(见《规定》第三十三条、第四十一条)
第五篇:上海市森林管理规定
上海市森林管理规定
上海市森林管理规定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森林管理规定
上海市森林管理规定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7号
《上海市森林管理规定》已经2009年9月14日市政府第5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韩正
二○○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上海市森林管理规定(2009年9月2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7号公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加强对森林的管理,改善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森林、林木、林地的建设、保护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管理部门)
上海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森林、林木、林地的建设、保护及监督管理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管理林业的部门(以下称区、县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森林、林木、林地的建设、保护及监督管理工作,业务上受市林业主管部门的指导。
市、区县、乡镇林业工作站(署)协助市和区、县林业主管部门做好森林、林木、林地的建设、保护及相关管理工作。
本市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规定。
第四条(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本市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市和区、县财政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纳入财政转移支付的范围。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办法由市发展改革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市财政、林业、农业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五条(经费保障)
市和区、县财政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公益林建设和养护、林业保险、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控等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科学研究)
本市鼓励林业科学研究,保护植物多样性,选育和引进适应本市自然条件的林木,推广林业先进技术。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七条(规划和计划)
市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发展改革、规划国土资源等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编制市林业发展规划。市林业发展规划应当明确本市林业发展方向、目标、规划控制原则、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布局等内容。
区、县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市林业发展规划,结合本区、县实际编制区、县林业发展计划,报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区、县林业发展计划应当确定本辖区林业发展目标,明确功能分区
以及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控等林业基础设施的设置要求,确定分期建设计划和分类管理措施等内容。
第八条(公益林控制线)
市和区、县规划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市林业发展规划,划定公益林控制线。
公益林控制线不得任意调整。因规划和建设确需调整的,应当征求市林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调整公益林控制线不得减少公益林用地总量。因调整公益林控制线减少公益林用地的,应当落实新的公益林规划用地。
第九条(公益林规划控制)
沿海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护路林、护岸林、污染隔离林等公益林的规划控制范围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执行。在公益林规划控制范围内,禁止新建除林地管理和养护设施、救护站以及其他应急避难设施以外的永久性建筑物。
第十条(公益林建设)
铁路、公路用地范围内的防护林,由铁路、公路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建设;海塘、河道等用地范围内的防护林,由水务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建设;其他公益林,由市或者区、县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建设。
公益林建设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的公益林建设技术标准。
公益林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的技术标准,并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十一条(商品林建设)
商品林建设应当符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国家和本市的有关技术标准。
市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发展改革、财政等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建立经济林生产保险财政补贴制度,引导经济林建设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市、区县、乡镇林业工作站(署)应当加强经济林新优品种筛选、推广应用和栽培技术培训等技术指导和服务。第三章保护管理
第十二条(公益林养护)
公益林养护责任单位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铁路、公路用地范围内的防护林,由铁路、公路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养护;
(二)海塘、河道等用地范围内的防护林,由水务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养护;
(三)农村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等林木,由林木所有者负责养护;
(四)其他公益林,由区、县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落实养护单位。
养护责任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公益林养护技术标准进行养护。
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养护责任单位可依法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开发林下种养业,利用森林景观发展森林旅游等。
第十三条(商品林养护)
商品林由营林者负责养护。
养护责任单位
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商品林养护技术规范进行养护。
第十四条(森林防火)
市和区、县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编制森林火灾应急处置预案,完善森林防火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养护责任单位应当根据应急处置预案,落实相应森林防火责任和措施,发现森林火灾应当采取措施控制火势,并立即向公安消防机构或者林业主管部门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森林火灾时,应当立即向公安消防机构或者林业主管部门报告。
公安消防机构或者林业主管部门接到森林火灾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火灾扑救。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协助公安消防机构开展火灾扑救、调查等工作。
第十五条(有害生物防控)
市和区、县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有害生物疫情监测预报网络,健全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体系,加强植物检疫,编制有害生物灾害事件应急预案,落实有害生物防控物资储备。
养护责任单位发现疑似突发有害生物事件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区、县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区、县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调查核实,经确认属于突发有害生物事件的,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养护责任单位应当根据应急预案落实有害生物防控措施,做好有害生物的除治工作。
市、区县、乡镇林业工作站(署)应当加强有害生物防控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并负责组织落实有害生物防控工作。
第十六条(国外引种监管)
首次从国外引进的林木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的,引种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引种前按照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风险评估。
第十七条(禁止行为)
在森林、林地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迁移、采伐林木;
(二)焚烧香烛、燃放烟花爆竹;
(三)毁林取土;
(四)擅自占用或者临时使用林地;
(五)其他损坏森林、林木及其设施的行为。
第十八条(林木迁移许可)
除农民承包地上种植的经济林以及农民房前屋后、自留地上种植的零星林木外,迁移林木应当办理林木迁移许可证。
迁移公益林的,应当向市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迁移除农民承包地上种植的经济林外的其他商品林的,应当向区、县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铁路、水务用地范围内除沿海防护林、水源涵养区域内的防护林以外的林木迁移,分别由铁路、水务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规定进行审批,并将准予林木迁移的情况书面告知市林业主管部门。
林业主管部门和铁路、水务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九条(林木迁移需要提交的材料)
申请林木迁移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拟迁移林木的品种、数量、规格、位置、权属人意见等材料。其中,建设项目需要迁移林木的,还应当提交相关用地批准文件;道路拓宽需要迁移林木的,还应当提供道路红线图、综合管线剖面图。
(二)林木迁移方案和技术措施。
第二十条(林木采伐许可)
除采伐农民承包地上种植的经济林以及农民房前屋后、自留地上种植的零星林木外,本市按照国家有关森林采伐限额规定,对林木采伐实行限额管理。
采伐铁路、公路用地范围内的防护林,应当向市铁路、公路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采伐其他公益林或者用材林的,应当向市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市林业主管部门以及铁路、公路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市林业主管部门以及铁路、公路行政管理部门不得超限额审批。
采伐经济林的,采伐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采伐30日前,将采伐林木的品种、数量书面告知区、县林业主管部门。
采伐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采伐许可证规定的数量、地点、林种进行采伐,不得超采。
第二十一条(林木采伐需要提交的材料)
申请采伐林木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采伐地点、林种、面积、采伐量;
(二)被采伐林木的权属人意见;
(三)更新或者补植等方案。
第二十二条(临时使用林地许可)
因工程建设确需临时使用林地的,应当向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其中,临时使用公益林地的,应当向市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临时使用用材林地的,应当向区、县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市或者区、县林业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临时使用经济林地的,用地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临时使用30日前,将临时使用的具体地点、面积书面告知区、县林业主管部门。
临时使用林地一般不超过2年,确因工程建设需要延长使用期限的,应当在使用期届满30日前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用地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在临时使用的林地上修筑永久性建筑物,使用期满后,应当恢复林地。
第二十三条(临时使用林地需要提交的材料)
申请临时使用林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填写《临时使用林地申请表》,其中涉及林木迁移和采伐的,应当在申请时一并提出;
(二)用地单位法人证明、项目批准文件;
(三)被使用林地
的权属人意见;
(四)用地单位与被临时使用林地的权属人签订的相关林木补偿协议和恢复植被等措施。
第二十四条(林地占用定额管理)
市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林地占用定额管理的要求,编制林地占用定额,经市政府审定并报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市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定额指标内对林地占用申请进行审批。
第二十五条(占用林地许可)
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外,其他项目建设不得占用公益林地。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确需占用公益林地的,用地单位应当向市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市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占用公益林地涉及林木迁移和采伐的,用地单位应当在向市林业主管部门申请时一并提出。
市林业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经批准占用公益林地的,用地单位应当在林地所在区、县补建相应林种与面积的林地。确不具备补建条件的,应当依法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森林植被恢复费应当专款专用。
因工程建设确需占用商品林地的,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时,应当书面征求市林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六条(林地占用需要提交的材料)
用地单位申请占用林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填写《林地使用申请表》;
(二)用地单位法人证明;
(三)项目批准文件;
(四)被占用林地的权属人意见;
(五)有资质的设计单位作出的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
(六)用地单位与被占用林地的权属人签订的林木补偿协议。
第二十七条(施工告示)
下列事项,施工单位应当在现场设立告示牌,向社会公示:
(一)占用林地;
(二)临时使用林地;
(三)采伐、迁移林木。
第二十八条(资源调查和档案制度)
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森林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建立森林资源档案,掌握森林资源情况。
土地、农业、水务、公路、铁路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协助市和区、县林业主管部门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并提供相关信息和数据。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违反养护规定的处罚)
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养护责任单位不按照国家和本市公益林养护技术标准进行养护的,由市或者区、县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违反林木迁移规定的处罚)
违反本规定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未经批准迁移林木的,由市或者区、县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被迁移林木补偿标准的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违反告知规定的处罚)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条第四款、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采伐经济林或者临时使用经济林地不按规定提前告知区、县林业主管部门的,由区、县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个人予以警告,对单位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违反其他有关规定的处理)
违反本规定其他规定的,由市或者区、县林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处理。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有关用语的含义)
本规定所称的森林,包括公益林和商品林。
本规定所称的公益林,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本规定所称的商品林,包括经济林和用材林。
第三十四条(施行日期)
本规定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