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党委工作运行机制
县党委工作运行机制
县党委工作运行机制
随着市县党委换届基本完成和领导班子配备改革逐步到位,市县党委领导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尽快适应新变化,积极改进和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确保换届后市县两级党委规范高效运转,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合理确定市县党委常委的职责分工
科学合理地确定
职责分工,是市县党委常委切实负责的前提和基础。要使分工科学合理,至少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提升党委的领导水平,形成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整体合力;二是有利于理顺各方面的关系,解决好党委与政府之间、专职副书记与其他常委之间、各常委之间分工交叉重叠的问题;三是有利于调动领导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实际情况,按照上述要求,在新的领导体制下,市县党委常委大体上可作如下分工。
——党政“一把手”的分工。党政“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负有全面责任,起着关键作用。党委书记作为“班长”,担负着抓班子、带队伍的重大职责,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党委全面工作,组织常委会活动,协调常务委员会委员的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市(县)长作为党委副书记和行政首长,既是党委书记的“副手”,又是政府的“一把手”,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政府全面工作,分管审计、行政监察等部门,集中精力抓好区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专职副书记的分工。根据常委分工负责制的要求,专职副书记和常委都直接对常委会和书记负责。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合理定位专职副书记的职责分工,使之既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又不影响常委分工负责制的实施,避免出现“实职虚设”或“专职不专”的倾向。根据甘肃的实践,专职副书记的职责定位是,做好协助决策、协调落实的工作,不再分管其他常委分管部门的工作,主要承担三个方面的职能:一是协助书记处理日常事务,受书记委托负责有关工作;二是协调落实常委会决定和书记安排的有关工作;三是根据实际情况,负责群团工作,分管主要负责人未进入常委会的党委部门,联系政协工作。书记未兼任人大主任的,联系人大工作。
——常委的分工。常委是分工负责制的实施主体,对分管工作负有调查研究、提出意见、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的职责。面对新情况,常委的职责定位和分工,很难用一个固定模式一次规定到位。从甘肃的实践看,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常委、纪委书记负责党的纪律检查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系行政监察工作;常委、组织部长负责党的组织工作,联系编制工作和政府人事工作;常委、宣传部长负责党的意识形态、思想理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联系政府科教文卫工作;常委、政法委书记负责政法工作,分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协调公检法和安全工作,联系行政司法工作;常委、秘书长(办公室主任)负责机关日常协调运转和各常委的服务保障工作;常委、统战部长负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联系民族工作和宗教事务工作;常委、常务副市(县)长协助市(县)长负责政府日常工作,分管政府有关综合部门。其他常委根据所任职务,集中精力抓好本职工作,可视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由市县党委确定分管或联系某一方面的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各常委不仅要认真做好分管工作领域有关事项的决策,还要充分履行常委会成员的职责,参与常委会的所有决策。
改进和规范市县党委的议事决策程序
市县党委换届以后,随着党委领导体制的变化,原来的决策程序、议事规则和运行方式,在许多方面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迫切需要重新修订和完善。
取消书记办公会。书记办公会作为一种会议制度,虽然《地方党委工作条例(试行)》明确规定“不是一级决策机构”,但在以往的实际操作中,对重大问题,一般都是先上书记办公会,再拿到常委会上研究决定。这样做,既不利于调动其他常委的工作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常委会和全委会的作用。因此,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以后,取消书记办公会势在必行。考虑到书记办公会完全取消后,有许多重大事项还需要在常委会之前进行酝酿、沟通或协调,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由书记召开不同形式的会议,对干部任免等重大事项进行酝酿和沟通,但这类会议不得决定重大问题。对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书记、副书记或分管常委可以临机处置,但事后必须及时向常委会报告。
强化常委会的决策功能。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以后,需要提交常委会决定的事项比以往增加了许多。适应这个变化,有必要适当增加常委会议的次数。原则上每月召开2至3次,如遇重要情况可随时召开。同时,还要进一步规范常委会议召开的程序,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六个环节。一是确定议题。常委会议的议题由各常委根据分管工作需要提出,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统一协调,报书记审定,也可由书记
委托专职副书记审定,或由书记直接确定。二是提前通知。会议召开前2天通知各常委,并送达会议有关材料,以便常委根据议题做好准备工作。三是酝酿讨论。提交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必须由分管常委负责介绍情况、作出说明,各常委充分讨论、发表意见。在这个环节,书记作为主持人,既要注意营造民主氛围,让大家能够畅所欲言,又要能够驾驭局势,保证议题能够在得到充分议论后形成一致意见;各常委必须增强全局意识,敢于议事、善于议事,变“谁分管谁说话”为“分管的说明情况、不分管的表达意见”。四是进行表决。常委会决定事项,一般可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或记名投票表决。决定多个事项时,应逐项表决。五是作出决策。根据表决结果,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当场宣布议题的决策结果。六是形成纪要。会后3个工作日内印发会议纪要,由常委根据各自分工抓好落实。
突出全委会的监督作用。在新的领导体制下,全委会除了履行安排部署本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的中心工作、讨论决定涉及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审议和表决下一级党政领导班子正职和其他重要岗位主要领导职务拟任人选等职责外,还有一个重要职责是听取和审议常委会阶段性工作情况的报告,监督检查常委会贯彻执行全委会决策的情况。也就是说,与换届前相比,全委会的监督功能进一步强化了。为此,一方面要适当增加全委会次数,原则上每季度召开1次,如遇重要情况可随时召开。另一方面,要规范全委会的程序和规则,切实发挥全委会的职能作用,确保委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得到充分落实。在召开全委会前,应由常委会确定议题,并提前5天通知各委员,同时送达会议有关材料。在全委会议上,要汇报常委会工作情况,自觉接受委员的监督;对提交全委会研究的事项,应安排充足的发言时间,让委员充分酝酿讨论,发表个人意见;对需要决定的问题,一般应采用举手或无记名投票表决,决定多个事项时,应逐项表决;对投票结果,应当场计票并公布,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宣布决策议题通过或否决。会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印发会议纪要,由常委会负责执行或落实。除保密事项外,对全委会决定的事项,一般应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进一步完善市县党委工作运行的配套制度
要以完善决策程序、扩大决策民主、确保决策落实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完善与常委分工负责、党委议事决策相关的配套制度。目前,应重点建立和完善以下五项制度。
1、建立和完善调查研究制度。各常委在提出议题前必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组织相关部门认真讨论,研究提出比较成熟的方案,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应提出两个以上可供比较的方案。在方案提出以后,一般应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有的还应听取人大、政协、人民团体、民主党派、党外人士及有关方面的意见。
2、建立和完善咨询制度。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询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在提交会议讨论前,要认真进行专家论证、决策评估;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等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增强党委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民主、科学决策的水平。好范文版权所有
3、建立和完善工作汇报沟通制度。常委要定期向书记和常委会汇报分管工作,便于书记和其他常委了解全面情况。担任政府副职的常委,在向书记汇报工作前,还要及时向政府正职汇报。涉及其他常委分管部门的工作和事项,在向书记汇报或提交常委会之前,要与分管常委充分协商沟通。同时,充分发挥简报、专报等信息渠道作用,适时向各常委通报分管部门的重要政策制定情况,工作部署、工作进度及需要各常委了解掌握的情况,以利于集体决策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好范文版权所有
4、建立和完善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要进一步规范决策的必经程序,明确各个决策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并对决策过程进行记录备案。对重大决策的出台,必须形成完整的资料,建立档案,以备查阅。同时,对造成失误的决策,要认真进行分析,根据备案资料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5、建立和完善督查落实制度。全委会作出的决策,由常委会负责组织实施;常委会作出的决策,由常委分工负责组织落实。决策实施过程中,应加强监督检查和信息反馈。常委会应定期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常委应每半年向全委会进行一次述职。对决策进行重大调整或变更,应由作出决策的全委会或常委会决定。(
第二篇:基层党委换届后党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精选)
文章标题:基层党委换届后党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
领导体制决定运行机制,运行机制体现和保证领导体制,二者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进行执政活动的基础环节。党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科学性决定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有科学的体制和机制作保证,否则就无法使党的执政能力得到提升,这对于基层党委来
说,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当前,全国基层党委换届工作已普遍结束,从我们县换届后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来看,因领导体制变化而带来的运行机制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和谐快速发展。
一、基层党委换届后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新变化
县级党委是一个地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换届工作搞的如何,决定着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们县在今年上半年严格执行换届的有关政策,圆满完成了县委的换届工作,在精简领导班子职数、减少副书记职数和扩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为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带来了新变化。
1、减少副书记职数,强化了常委会行使决策机构的功能。
换届前,我县共有11个县委常委,其中4个副书记(1个兼职,3个专职),副书记职数偏多,往往书记办公会很容易代替常委会,因为书记办公会提交给常委会的人事任命等重大工作议题,因班子中副书记以上领导职数在常委会中几乎过半,这样很容易在常委会上成为决策。换届后,县委副书记的职数由过去的4个减少为2个,只保留1名专职副书记,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常委会的集体领导作用,大大强化了常委会行使它作为决策机构的职能。
2、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提高了常委行使其工作职能的功能。
换届前,领导职数特别是副书记职数偏多导致分工过细,与其他常委和政府班子成员的工作分工容易形成职责交叉和重叠,导致工作协调难度大,会议多,应酬多,请示报告多,既分散精力容易疲劳,也不利于发挥各自专长,还容易形成等、靠思想和内耗现象,往往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工作效率。同时,领导职数偏多,容易让基层产生有时无所适从不知该听谁的现象,这样也不利于基层尤其是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而换届后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随着岗位职责的更加明确,更多地赋予了班子成员相应的权利,常委直接对党委一把手负责,省去了以往还要向分管副书记汇报的中间环节。这样既有效地避免了以往的职责交叉和重叠现象,更重要的是加强了每个常委肩头的担子和责任,这样势必会在工作中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率。
3、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了常委班子履职的整体功能。
我县县委换届后,常委职数比换届前减少1名;平均年龄比换届前下降5.6岁;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班子成员占到了90,较换届前提高8.2个百分点;县政府班子成员在常委中的比例为40,比换届前提高22个百分点。县委常委领导班子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切实增强了常委班子履行职责的整体功能。如在今年开展的落实科学发展观主题调研活动中,每个县委常委都根据各自职责要求,亲自带领调研组深入基层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并紧紧围绕县委的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战略,从分管工作角度撰写出了质量较高的调研论文,特别是针对现状和问题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和谐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探索改革完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新途径
今年的县级党委换届虽已结束,但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新形势下,县级党委要实现县域经济和谐快速发展的目标,就要不断改革和完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因为这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实际举措。
1、改革和完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抓住理顺党政关系这一环节。
县委换届后,随着党政交叉任职比例的扩大,如何尽快理顺党政关系、做好党政衔接,避免“两张皮”,从我县的实践来看,主要是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党委要加强对政府工作的领导。党委要充分履行领导职责,从组织、纪律、作风和工作上加强对政府的领导,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二是党委对政府工作要放手。党委不要过多地干涉政府的具体政务,不要事必躬亲,如果面面俱到,事事都管,造成对政府管理职能的越位,势必会影响政府领导集体创造性的发挥,挫伤政府领导集体的工作积极性。放手不等于放任,在履行领导职责上党委不能缺位。只有通过放手,才能使政府感受到自己的权利和责任,从而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也才能使党委和政府形成共识,形成合力。三是党委要加强对政府的监督。要建立对政府重点工作督查制度和政府重大事项向党委报告制度,实行政务公开承诺制、过错和不作为追究等制度,使政府行为完全在党委的领导和监督之下。
2、改革和完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要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
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县级党委要完成新形势下的历史使命,就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在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本领导体制的基础上,按照“使党始终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各种工作机制。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保持决
策机制的科学性,是完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重要内容。县级党委作为统领一个地区各项工作的核心,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本地的发展前途命运。为此,必须完善决策机制,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充分发挥每个常委的作用,避免“一言堂”,凡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建设等重要问题,都要集体决策;要建立决策责任制度,参与决策的领导班子成员,共同对决策的正确与否分别承担主要领导责任和分管领导责任,以增强领导干部的决策风险意识;还要发挥人民群众为决策建言献策的积极性,组建多层次多学科的决策智囊团,形成决策的支持系统、咨询系统、评价系统、监督系统和反馈系统,以提高决策的正确度。二是要建立完善协调落实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县委常委包乡镇包口包重大项目责任制,每月定期召开常委会,不定期召开碰头会,听取每个常委分管工作任务完成情况,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并对重要工作和下一步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同时,要完善奖惩机制,提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要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形成用制度选人的用人导向,真正把那些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3、改革和完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要不断推进基层党委的领导班子建设。
县级党委班子的整体素质如何,对一个地区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上,一要保持班子的相对稳定。从干部本身来说,思想稳定是极为关键的因素。上级党委要创造保持县级党委班子相对稳定的环境,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让其时时处处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并要积极扶持和帮助县级干部克服实际工作的矛盾和包袱,让其真正安心基层工作。二要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在县级党委班子的结构优化上,应从功能齐全的角度考虑党委班子成员的增减和配置,最大限度发挥其功能。在以后换届或届中个别调整时,哟啊从年龄、文化、专业、经历、性格等方面统筹考虑一个县区的党委班子,使班子的搭配更趋科学、合理、协调。在选拔干部时,既要考虑到在机关工作的干部,更要多向那些长期在基层工作并有较好实绩的干部倾斜。同时,在年龄问题上要区别对待,以便更好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年龄段干部的作用。三要强化领导干部的在职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县委班子成员工作头绪多,工作任务重,要建立定期培训和专门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制度,以不断提高其政治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培训时,可以针对不同干部,分门别类的开展多形式的培训。比如,在培训内容上,可根据分管工作需要,实行“菜单式”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可采取轮训、上派学习或根据地区经济条件的差异选派干部外出挂职锻炼等形式;在培训时间上,要根据培训内容合理安排,但不论哪种形式的培训,一般不宜超过三个月,否则,会造成工作的“断档”现象。
总之,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十分重要。对于基层党委来说,必须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和完善,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基层党委班子的整体功能,才能使基层党委的一切活动都在体制和机制的轨道上正常运行,才能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早日实现。
《基层党委换届后党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基层党委换届后党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
第三篇:换届后党委班子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研究
换届后县委领导班子
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研究
结合县委换届,我县对县委领导班子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建立了县委常委分工负责制,做到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并根据中央、省、市委有关规定,对县委常委会的相关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印发了《县委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关于需要县委常委集体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常委会议服务工作规范》、《落实“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主旋律行为规范》、《县委书记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县委常委会学习制度》、《常委会委员廉洁从政准则》、《关于进一步转变作风的规定》等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议事和决策程序,全面加强和改善了党的领导。如何建立完善班子工作运行新机制,达到提高运行效率、扩大党内民主的目的,已成为当前县委领导班子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我县对换届后县委领导班子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
一、换届后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面临的新情况
(一)基本状况。换届后的县委常委会共有11人。常委分工情况:书记1名,副书记3名,其中1名兼任县人民政府县长(协助书记抓全面工作,主持政府全面工作),1名兼任纪委书记(负责党风廉政建设、政法稳定、精神文明、新闻宣传、统一战线、民族宗教、优化经济和旅游环境、城镇建设工作。负责与人大的协调工作),1名专职副书记(负责组织、干部和老干部工作、农业农村、扶贫开发、文化教育、国防建设、开放、社区建设、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负责与县政协的协调工作)。
常委7名,其中1名兼任组织部长(主抓组织、干部、老干部工作),1名兼任常务副县长(协助县长抓政府全面工作,主持政府日常工作),1名兼任宣传部长(主抓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工
作),1名兼任政法委书记(主抓政法工作,协助分管副书记抓信访稳定工作),1名兼任县人武部政委(主抓国防教育、兵役、人民武装和军民共建、双拥工作),1名兼任县委办公室主任(主抓县委机关日常工作,协助分管副书记抓信访稳定工作),1名兼任农工委书记(主抓农业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协助分管副书记抓农村稳定工作)。县委常委均有从事企业、农业、政法、党务以及文化、教育和乡镇基层等某一个领域或几个领域具体业务和领导、管理工作的经验,班子专业配套、优势互补,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
副书记、县委常委、政府副职都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胸怀全局,密切协作,分工不分家,形成合力。
(二)面临的新情况:
1、履行职责上:一是过去常委工作一般有副书记分管,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后,如果常委工作独立性不强,大事小事都向书记汇报,同时常委之间也需要书记协调,容易牵扯书记过多精力。二是过去对涉及面广的工作由副书记协调,受习惯性思维影响,现在常委特别是新进班子的常委对一些涉及县委、政府其他负责人分管范围内的工作,协调不容易到位,可能产生推诿现象。三是要解决常委分工负责既要有“责”也要有“权”的问题,防止责、权不对等。
2、规范决策上:一是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后,什么事情由常委个人决定,什么事情必须提交常委会集体决策,应该有一个明确具体的规定,既要防止超越权限,又要防止敷衍塞责。二是常委间分工相对独立,客观上造成对其他常委分管的工作缺乏了解,如果再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机制,可能导致常委会的议事决策作用难以得到很好发挥;三是书记办公会如何在形式上改变,更好地发挥在议事方面酝酿讨论、统一思想的作用,值得认真研究。四是实行常委负责制,对班子成员素质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二、换届后县委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实践
换届以来,我县针对换届出现的新情况,从实际出发,在完善县委工作机制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是班子内部分工情况:按照“授权充分、各负其责”的原则,首先结合每位常委的能力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工作量大致均衡,责、权、利相互统一。同时根据所担任的具体职务,各有侧重。其次,结合每位常委的分工,落实好岗位目标责任制。按照任务指标化、责任明确化、完成时限化和质量具体化的要求,把各项工作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班子成员,在负责自身分管工作的同时,都建立了乡镇、村、企业以及社区联系点,对联系点的党建、计划生育、招商引资、文明创建等中心工作都负有领导责任,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以个体目标责任的落实来保证县委整体目标任务的完成。使常委工作既做到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胸怀全局,密切协作,分工不分家,形成合力。
再次,进一步落实党政交叉任职。县委换届后,已实现了1名县委常委与县政府副职的交叉任职。
二是决策议事、协调方面。我县县委书记办公会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由县委书记主持,也可由县委书记委托副书记主持。酝酿需要提交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的重要问题;对涉及全县党建、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意见;酝酿人事任免等事项,提交县委常委会审定;对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及时研究,做出决定,并通报县委常委;必要时提交县委常委会审定;对县委常委会决定的重要事项的组织实施进行协调;负责处理一些可以不经县委常委会审议,但又不宜由县委书记、副书记个人决定的问题。书记办公会议商议问题时,应当经过充分讨论,如对议题产生不同意见,一般应当缓议,经进一步交换意见后再进行研究。会议确定的事项,由县委办公室负责督促落实。
县委常委会议一般两周召开一次,遇有重要情况可随时召开。
必要时可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县委常委会议和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召开的具体时间由县委书记确定。县委常委会议由县委书记召集并主持。县委书记因故不能参加会议时,可委托县委副书记召集并主持。县委常委会议的议题由分管副书记征求分管常委意见后提出,经县委办公室综合协调,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把关审阅后,由县委书记确定。县委常委会议召开的时间、议题一般应提前两天通知出席和列席人员,会议有关材料应同时送达出席人员。有特殊原因或不宜提前送达的,可在会场分发。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问题,事先要进行充分酝酿和沟通,形成初步意见。凡提交县委常委会讨论的议题,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论证。对涉及多个部门的议题,主汇报单位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在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提交常委会讨论。特别是有关人事、机构、编制、经费方面的议题,提交单位须先同有关职能部门会商,形成初步协调意见并报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初审。对有关重大决策要听取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各乡镇党委、县直部门党组、党委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及社会各界群众意见。讨论决定干部问题,会前一般要与有关县领导沟通。对干部的任免和奖惩,一般应先提交书记办公会进行酝酿。对涉及县科级干部党政纪处分的议题,须按干部管理权限和相关程序,经县纪委常委会讨论提出建议后,再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任用、推荐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在县委全委会会议期间,由常委会提名,县委全委会审议,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县委全委会闭会期间,由县委常委会研究提名,以书面形式征求全委会成员意见,根据多数委员意见,由县委常委会作出决定。近年来,我县公推团县委书记,采取了常委会票决制的办法;选拔任用东文山乡党委书记、其中口乡乡长、石亭镇人大主席,采取全委会民主推荐的形式,进一步扩大了选用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增强了选人用人的透明度,效果很好。
县委常委会议须有半数以上常委到会方能举行,研究决定干
部任免事项时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常委到会。常委因故不能参加会议,要提前向县委书记请假,可用书面形式表达意见。县委常委会充分发扬民主,做到畅所欲言。在对所议事项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由主持人集中大家的意见,提出决策建议,进行表决。表决可根据讨论事项的不同内容,分别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或记名投票方式。赞成票超过应到常委人数的半数为通过。末到会委员的书面意见不能计入票数。
对讨论中的不同意见应认真考虑,如发生较大分歧,难以形成统一意见,除紧急情况外,应暂缓作出决定。对县委常委会集体作出的决定,常委必须坚决执行,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也可以向上级组织报告,但不得公开发表同集体决定相反的意见,不得在行动上违背集体决定。常委在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因故缺席,由县委书记、副书记或委托有关人员事先征求意见,会后通报情况。对应由县委常委会决定的事项,因情况紧急来不及召开常委会时,县委书记可商有关常委临机处置,事后应及时向常委会报告。县委书记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尤其要认真考虑和听取不同意见,善于集中正确意见,进行科学民主决策。
县委各常委对涉及分管工作的议题,要坚持从大局出发,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主动介绍有关情况,积极、客观、公正地发表意见,切实履行职责。对不属于自己分管的工作也要认真思考,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是监督方面:完善了民主生活会、党内情况通报、重大事项报告、谈话诫勉等制度,强化党内监督。定期向县人大、县政协和群众团体通报工作和征求意见,重视办理人大、政协的议案、提案和反映的社情民意。对县委决定的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和经济活动,要求县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提前介入、全程监督;对确定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每月通报进展情况,跟踪督查。
三、完善换届后县委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思考与建议(一)抓好学习培训,培养复合型领导人才。要按照领导带头、健全制度、联系实际、坚持经常的要求,结合深化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活动,结合县情和本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人才观、群众观的教育,增强班子成员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执政为民的民本意识,以及与时代进步潮流相呼应的开放意识,与社会形态变革相协调的善治意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效能意识,努力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政治信仰,转化为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立场和科学方法,转化为立身做人的基本准则。
二是完善培训机制。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根据实际工作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岗位领导干部的不同需求,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有效解决供需脱节、学用脱节、培训形式单一的问题。在继续抓好基本政治理论培训的同时,应重点加强目前县级领导干部较缺乏的市场经济、公共管理、法律法规、外经外贸、招商引资、城市管理等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时代性。
三是要加强实践锻炼。要根据县级领导干部的不同情况,遵循干部成长的规律,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实施实践锻炼方式。立足本职岗位锻炼才干。要把立足本职工作、履行好岗位职责作为锻炼县级领导干部的主要途径,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制,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定目标,压担子,在工作上放手放权,在管理上严格要求,使他们在履行本职工作的实践中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立足干部担当重任的需要外派挂职锻炼。坚持定期选派一部分县级领导干部到发达地区、上级机关,特别是到艰苦复杂的地方工作,到矛盾多、困难大、条件差的单位锻炼,使他们在不同工作环境的磨练中提高应变能力和组织领导才能。立足培养复合型领导人才多岗锻炼。加大县级领导干部轮岗交流力度,有计划地推进跨部门、跨行业交流、发达县级与欠发达县
级双向交流、重要岗位定期交流,使他们在不同岗位的锻炼中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增强本领,努力建设善于治县理政的高素质县级党政领导班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保证。
(二)健全议事决策机制,严格确定决策程序。进一步健全提高议事决策水平的相关制度,充分发挥书记办公会的酝酿作用和常委会、全委会的决策作用。当前,要突出提高常委会的决策质量。从县级工作实际来看,第一,要科学界定决策内容和权限。要根据县委承担的职责,合理界定应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确保所有关系到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问题都纳入集体决策范围。同时,要明确界定决策职责,既要防止超越权限,又要防止敷衍塞责。在决定重大问题时,不仅要关注人、财、物的配置,还要关注建章立制、树立科学发展观等问题。第二,要严格确定决策程序。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十六字方针进行决策,并根据决策系统化的要求制定规范化的议事决策制度。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询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和协调;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要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第三,要完善民主决策机制。要建立健全信息收集机制、决策方案咨询论证机制、决策方案讨论确定机制、决策纠错改正机制、决策落实督办机制、决策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等等。
(三)完善县委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对权力的制约。要在班子成员中通过民主生活会等正常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监督,形成自我监督约束机制。要突出对“—把手”监督,严格执行班子成员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领导干部应以普通党员的身份接受支部和党员群众监督。要发挥党内监督机构的作用。探索建立常委分工公示、推进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制度。
要建立规范的常委会述职制度,完善述职评议制度,完善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制度,完善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党代表评议不称职责令辞职制度。尤其要强化对县级党政正职的监督,对县级党政正职要重点在干部选拔任用、重大问题决策和廉洁从政方面加强监督。督促他们正确行使权力,认真履行职责,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同时还要构建以考核执政能力为重点的县市区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
(四)完善县委选人用人机制,选好用准干部。一是逐步推行干部任用初始提名由县委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制度。二是完善选人用人“最终决定”制度。逐步将下一级地方党委、政府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纳入县委全委会或常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范围。三是建立选人用人情况通报制度。继续推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四是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评议制度。各级党委常委会和主要领导干部在述职述廉活动中,应把用人权的行使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在相应范围内进行评议;也可由党代会代表或全委会成员对选人用人质量进行评议。评议结果作为上级党委评价考核下级党委和主要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五是建立用人失误失察责任追究制度。包括推荐提名失误责任追究、考察工作失误责任追究、任用决定失误责任追究等制度。
第四篇:创建文明单位工作运行机制
和静县第一双语幼儿园创建文明单位
工作运行机制
为确保我园今年创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我园将完善四项制度,力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再上新高。
(一)完善领导机制。由“一把手”为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组织领导机构。形成上下结合、齐抓共管、运作有序的创建工作组织体系。园领导和各科室负责人都自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每年都对精神文明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做到长期有规划,短期有安排,使精神文明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二)完善工作机制。我园始终坚持“三个列入、四个同时”,三个列入即:把精神文明建设列入党总支重要议事日程,列入长远规划和计划,列入领导目标责任制。我园与每位教师层层签订《创建责任书》,制定了《创建文明单位实施方案》,每年都制定《精神文明工作计划》,引导各科室深入开展创建工作。四个同时即:精神文明建设与业务工作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总结、同时表彰,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有责任、事事有人管的管理体系,有力的促进了“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同时,以创建文明行业为重点,广泛开展了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家庭”、“文明科室”的评选活动,提高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水平。
(三)完善投入机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在购买办公设备、购买报刊书籍、组织人员参观等方面优先考虑,尽可能地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有力地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完善宣传机制。一是我园开办了读报亭及宣传栏,及时反映单位工作、绿化动态,文明创建活动中涌现的好人好事;二是组织职工观看文明礼仪知识讲座和相关教育片,增加职工的文明创建知识;三是加大与社区的共建活动,牵头组织协调百日广场文化周、党风廉政教育专题演出、文明城市创建宣传活动,为我园创建自治区文明单位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和静县第一双语幼儿园二0一三年
第五篇:应急分队工作运行机制
应急分队工作运行机制
当前,各级政府正处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关键时刻,更加注重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更加注重探索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机制,这是人民的期望,更是党和政府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组建应急分队,体现了县委、政府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应急分队的每一名同志都应自觉地与县委县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把抢险救灾、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当成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把完成上级领导赋予应急分队的任务作为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来看待,危难之处显伸手,充分展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一、成立应急小分队领导小组
设组长、副组长、成员若干,以统一调度指挥协调。
二、逐级分工,明确职责
1、应急分队职责
2、应急分队长职责
3、应急分队班长职责
4、应急分队队员职责
三、刻苦参加训练,练就过硬本领
业务训练,目的就是通过训练,明确分队的有关要求,掌握基本的施救本领,练就一身硬功夫,随时准备参加执勤任务。训练中,要严肃纪律,认真体会动作要领,为能在应急时用得上练
好基本功;应急时,要服从管理、团结协作,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四、备勤
1、分4班备勤。消防队分一班,备勤期间参与消防工作;散在各派出所的分一班,备勤期间参与派出所治安管理;巡防大队分二班,备勤期间参与巡防工作。
2、每天必须保持巡防、消防各一个班担负应急值班,以应付各种突发事件;
3、节假日人员外出比例必须控制在20%以内。
4、担负应急值班人员必须着制式服装,并保持在职在位、随叫随到。
五、训练
应急分队积极参加组织实施的应急训练。训练内容按训练纲目和有关规定、指示执行,重点抓好体能、技能训练。做到无重复训练、顶替训练和偏训、漏训现象,确保训练人员、时间、内容、质量的落实。
六、请销假制度
请假以书面形式逐级请假,经批准后方可休假,归队后及时销假。
七、执勤
按规定着装,携带装具和器材。应急分队的职责就是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挺身而出,就是要在急难险重面前奋勇当先。火场就是战场,灾情、险情就是敌情,确保在重大突发事件和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拉的出、用的上,做到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应急分队的身影;哪里有灾情、险情,应急分队就出现在哪里。严守工作岗位,坚决完成任务;
八、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