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巴尔扎克创作的思想艺术特色(论文提纲)

时间:2019-05-12 16:2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析巴尔扎克创作的思想艺术特色(论文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析巴尔扎克创作的思想艺术特色(论文提纲)》。

第一篇:试析巴尔扎克创作的思想艺术特色(论文提纲)

提纲:

从巴尔扎克其人、作品、成就等导入,提出巴尔扎克创作的思想、艺术已经形成鲜明的特色,对整个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说明以《高老头》为例分析巴尔扎克创作的思想艺术特色的意义。

一、《高老头》的创作背景

简要概述《高老头》这部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二、巴尔扎克创作的思想特色

《高老头》是一部多情节复合结构的小说,描绘了一幅王政复辟时期巴黎上流社会风俗的图画。主要从高老头和两个女儿的故事入手,说明整个社会从上到下都以不同的方式向金钱顶礼膜拜,并揭示了金钱对人的腐蚀作用。

通过作品描述,巴尔扎克创作的思想特色主要体现在再现了资产阶级暴发户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和贵族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深刻揭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在金钱方面的罪恶。

三、巴尔扎克创作的艺术特色

(一)塑造典型人物

主要以《高老头》中典型人物拉斯蒂涅为例。通过拉斯蒂涅的“人生三课”,揭示拉斯蒂涅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金钱统治对青年人的腐蚀和毒害,也真实地反映出贵族阶级被资产阶级所腐化的历史现实,在当时的社会具有典型意义。

巴尔扎克的辉煌艺术的最高顶点“是他的人物塑造”。巴尔扎克象素描家一样,只需寥寥数笔就能把人物的外形特征勾画得惟妙惟肖,而且与其内在性格相得益彰。

(二)描写典型环境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式的典型环境描写的范例。小说主要写了两个环境:伏盖公寓和鲍赛昂子爵夫人的府邸,前者是下层社会的缩影,后者是上流社会的写照。

巴尔扎克的典型人物永远是被安排在特定的典型环境之中的。巴尔扎克描写的“典型环境”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特定时代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风尚;一是具体的物质生活环境。他用环境描写,表现环境的时代历史面貌和真实性,衬托出人物的性格,再现社会风貌。

(三)“人物再现法”

《高老头》标志着“人物再现”的原则开始进入《人间喜剧》的创作之中,他的小说也因这一天才的创举而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人物再现法”是巴尔扎克艺术上的独创。他认为, 一个人物的一生在一部小说中往往难以表现完整, 而仅仅是某个生活阶段或一个侧面的显示,因而他别开生面地在《人间喜剧》中采用了人物再现的手法。

四、巴尔扎克创作的思想艺术特色综述

巴尔扎克通过作品和人物经历,反映了王朝复辟时期贵族阶级逐渐衰亡的趋势,揭露和批判金钱罪恶及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不过是表面的皮囊,其实质是“唯金钱至上”。

巴尔扎克的艺术成就集中地表现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无论是中心人物还是围绕着中心人物的一些次要人物,都写得鲜明突出,各有各的形象特征和性格成长的历史。巴尔扎克重视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详尽而准确地环境描写既是为了真实地再现生活画面,更是为了深入地刻画人物。更值得推崇的是,巴尔扎克“人物再现法”为以后的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第二篇:巴尔扎克现实主义创作的意义

巴尔扎克现实主义创作的意义

——以《人间喜剧》为例分析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曾以巴尔扎克的创作为例, 指出现实主义甚至可以违背作者的见解而表露出来, 他称这一现象为“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恩格斯这个说法本身包含了对艺术特殊性的承认, 其真实含义是生活本身包含了意识形态属性或客观倾向,现实主义的胜利是生活本身的胜利。

巴尔扎克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学倾向,违反了他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以巴尔扎克为例, 指出他的同情心虽然是在贵族一边, 但却毫不掩饰地赞美他政治上的死对头——圣玛丽修道院的英雄们。这说明作品的客观意义有可能和作者的政治观点或倾向不一致, 恩格斯称这一现象为“巴尔扎克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心和政治偏见;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 从而把他们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他在当时唯一能找到未来的真正的人的地方看到了这样的人, ——这一切我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恩格斯所说的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是深入到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真正老根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已经接触到真正现实主义的实质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如巴尔扎克, 假使他所创造的场景和人物的内在的艺术发展, 跟他本人最珍爱的偏见, 甚至跟他认为最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发生了冲突, 那么, 他会毫不犹豫地立刻抛弃他本人的这些偏见和信念, 来描写他真正看到的, 而不是描写他情愿看到的事物。对自己的主观世界图景的这种无情态度, 是一切伟大现实主义作家的优质标志。

巴尔扎克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使现实主义文学具有社会倾向性,反映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学的共同特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严格的现实主义精神。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作了广阔的反映。他以贵族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为中心图画,以金钱统治原则为这幅图画的线索,描绘了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社会的历史,并以批判态度指出产生这些现象的多种原因或一种原因,阐明隐蔽在这一大堆人物、激情和事件中的意义,暴露了贵族和资产阶级的罪恶,为我们认识当时法国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人间喜剧》的魅力在于它以一个个特定个体的故事提供了谴责现行世界秩序的美学形式,巴尔扎克现象只是证明作者描写了永恒的生活内容, 《人间喜剧》的美学质量及其真实性在于社会内容的个人化。作者描写的人物所显示的普遍内容超出了阶级社会, 代表了全人类特殊的社会对抗被发展成个人与个人之间、男性和女性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种种超社会力量的发挥。生产方式的变化取消不了这种动态。

实践对作家的世界观和创作有决定作用。巴尔扎克的生活实践来自于对真理具有狂热的渴望,对社会生活迫切关注,因此巴尔扎克创作的成功是历史辩证法的胜利。

巴尔扎克力图在《人间喜剧》中概括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全貌,把小说写成一部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风俗史,但是其中没有包括“工人生活场景”;

三、四十年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人间喜剧》中只是得到零星的、间接的反映。巴尔扎克写了农民的贫困生活和悲惨命运,但他对农民暴动始终采取否定态度,把农民反抗贵族的斗争说成是残忍的、野蛮的报复行为(《农民》)。他赞扬共和主义英雄,歌颂拿破仑的功绩,但他对封建贵族的同情也是显而易见的。他这种复杂的政治态度和思想倾向,正是他那自由化的贵族保皇党立场的反映,这里既有封建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巴尔扎克创作反映典型环境的典型性格是现实主义真实性的承载体。

《人间喜剧》中的人物性格是典型化的。尽管巴尔扎克唯心地认为“欲念”是人的基本要素,强调“欲念就是整个世界;没有欲念,宗教、历史、小说、艺术都是无用的”,但他总是把体现某一“欲念”的人物性格放在一定的生活环境中来研究它的具体发展过程,从不孤立起来描写它。而他要求通过生活环境来塑造人物性格这一现实主义基本原则的确立,又是和他深信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个观点相联系的。巴尔扎克作品里的中心人物乃至一些次要人物,都极为鲜明突出。葛朗台老头不同于十七世纪莫里哀笔下的守财奴阿尔巴贡,也不同于《人间喜剧》所描写的十九世纪任何其他守财奴和资本家的形象。

巴尔扎克正确地表现了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工人阶级,将无产阶级本身的发展和解放事业的客观历史与文学艺术结合起来。

一部《人间喜剧》事实上就是一部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控诉书。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给予巴尔扎克以很高的评价。巴尔扎克的作品暴露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脓疮溃疡,指出资产阶级如何仇视人类感情和才能的正常发展,表现了对工人阶级的同情,批判了资本主义使人们陷于良心泯灭、道德堕落的境地。概括地说,《人间喜剧》的主要内容描写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和资产阶级的上升发展以及表现资产阶级的发家史,揭露了“金钱主宰一切”的时代特征和金钱的罪恶,并客观地描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

巴尔扎克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但他对社会的观察、分析、表现,常常离不开人性论观点,他的褒贬常常离不开抽象的道德原则。因此,他在对贵族进行无情揭露的同时,又美化封建家庭纯朴的宗法伦理关系,颂扬贵族人物的“高尚”与“正真”,以此与利己主义的资产阶级道德对比;而他在批判资产阶级的金钱关系和道德沦丧时,又不能透过阶级剥削看到当时已经奋起斗争的无产阶级力量。

巴尔扎克能从纷纭复杂的表象中探明事物的内在联系,追溯种种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提出艺术必须为社会服务;认为艺术家不仅描写罪恶和德行,而且要指出其中的教育意义;艺术家必须同时是道德家和政治家,进而对社会弊端作出诊断和披露,以达到警世和匡正世风的目的。

第三篇:李白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李白诗歌特色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出现的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文学天才。作为盛唐诗人中艺术个性最鲜明的一位,他的诗歌创作,既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

1、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娴熟的浪漫主义手法。

(一)强烈的主观抒情性,是李白诗歌的重要特色。在唐代诗人中,李白是一个阅历丰富的诗人,隐居读书、漫游山水、追求功名、求仙学道,伴随了他的一生。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永远使他满足,但他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都在他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他让我们感觉每一首诗都有他的形象在其中,“我”字的频频出现,更使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他用大鹏一飞冲天的形象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洋溢着强烈的自信,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情调。

李白诗歌的强烈主观抒情性,不仅仅表现在那些直抒胸臆的作品中,在那些描写祖国山川的篇章中,同样跃动着胸襟远大、性格傲岸的诗人自我。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中,给人以豪迈俊爽、气势飞动的感觉,灌注着诗人遇赦的喜悦和重履康庄的快感。

再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的诗句,更鲜明地表现出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

李白的浪漫主义是有其丰富生活为基础的。他的诗歌往往呈现感情充沛,瞬息万变的特色。我们前面讲过的《行路难》第一首之外。这首《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在诗里,他正在劝人开怀痛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好象他很安于颓废享乐的生活,但是,接着他的感情就在瞬间发生了变化,他突然又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强烈的信心转眼又代替了消极的悲叹。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诗歌感情的变化莫测。

(二)丰富奇特的想象,是李白诗歌的又一重要特色。与强烈的主观抒情性相关联,丰富奇特的想象,也是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的主要体现。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他善于借助梦境仙界,描绘一个瑰丽的理想世界,从而形成与现实的对比,揭露现实的黑暗与残酷。如《古风》第十九首: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这是一首游仙体古诗,前半是畅游仙境,后半是俯视人间;他是浪漫手法和现实手发现结合的。是的前半部分写自己在漫游仙境是的场景,接下来写安史之乱造成的人民生灵涂炭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黑暗的抨击。

(三)大胆的夸张与新奇的比喻,使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更加突出。例如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2、气魄宏大的壮美意象和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并存,是李白诗歌的又一特色。

李白对体积巨大的事物格外倾心,大江、大河、沧海、高山、天空,以及大鹏、巨鱼、长鲸等无不是其描写的对象,并且常常将它们臵身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了雄奇壮美的诗歌意象。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在这首写景诗中,作者立足于舟中,将山、江、孤帆、红日捕捉入诗,写出了冲决一切的奔腾的水势和阻隔江流的奇险山势,创造了一个非常壮美的意境。除了壮美的意象外,李白的诗歌还有,自然明快、清新俊逸的诗歌意象。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是一首写诗人对山独坐时候的超然意趣佳作。他一人独坐时的寂寞心情与寂静的山景灵性相通,浑然一体。李白将这种心领神会的感受信口说出,塑造了一种明快清丽的意境,使人感到韵味无穷。

3、清新飘逸的语言风格。

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用他自己的诗句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中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说明了李白的诗歌具有清新、飘逸的风格。

总之,李白对后世的的巨大影响,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那“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凜然风骨,那与自然合为冥一的潇洒风神,曾经吸引过无数士人。他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有很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等都深受他的影响。由于他以才力写诗,凭气质写诗,他的诗风事实上是无法学习的。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有不可更替的不朽的地位。

二、李白的思想

李白的思想是非常多元和复杂的。龚自珍在《最录李白诗》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使;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说的就是庄子的放达避世与屈原的忠君爱国;儒家的积极入世与道家的无为长生和游侠尚义都奇妙地统一于李白的一生。李白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盛唐时期,此期由于经济繁荣,政策开明,各种思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李白的思想也不再是单一的儒家思想,而是在儒家思想的指导下,在他人生不同阶段,分别受到了道家,纵横家和侠客思想的影响,而总体说来,李白有三种思想表现的非常突出那就是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任侠色彩。

1、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自从汉代开始就已经成为一种正统思想,孔子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唐代也是如此。李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面对悠久的传统,在他的诗文中也会有某种程度的接受。李白早年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说自己的政治理想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可以看成是李白服膺儒家思想的证明。

他在《书怀赠南陵常赞府》说“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在诗中李白对孔子的不为世用表示惋惜,也比喻了自己沦落不遇。他把孔子称为“大圣”,而自己则为“小儒”。可以想见他对于孔子的尊重。

但是李白的思想是极为复杂的,他有对儒家尊崇的方面,也有对儒家贬低的一方面,比如他曾经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一方面表现了他的狂放不羁,同时也表示了对于孔子的蔑视。然而李白是一个功名心很强,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思想的。我们看李白的一生虽然又是漫游,又是隐居,但是他漫游隐居的目的都是为了出仕,所以从这一点上看李白一方面看不起儒生,另外一方面却在实践着一个儒生执着的求仕之路。

2、道家思想

李白成长在蜀中,那一个道教氛围浓厚的地方,他的少年时代就深受道教的影响。李白家附近的紫云山,是一个道教圣地,是道教的十大洞天之一。环境对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响很大。他说“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他说他“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道教的影响几乎伴随李白一生。他不仅和唐朝当时有名的道士比如:司马承祯、元丹丘、张筠、胡紫阳等交往,他还接受道箓(也就是接受了道家颁发给他的一种学历证书)正式成为一名道士。而李白学道的目的是为了成仙。所以李白和“仙”字特别有缘。

比如他在天宝初年,李白第二次进入长安,便受到贺知章“谪仙”的美誉。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说“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此外李白一生喜欢饮酒。他在《襄阳歌》中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可见李白是以豪饮著称的。而嗜酒的人,处在半睡半醒之时,常常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似乎飘飘欲仙,这也与李白服膺道教,追求神仙的愿望相一致。因此李白也被称为酒仙。他经常在酒醉但是还没有烂醉如泥的状态下,诗兴大发即所谓“李白斗酒诗百篇”,为他赢得了“诗仙”的美誉。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都来源于他对道教的崇尚,这也使他的诗歌增加了飘逸神奇的浪漫色彩

3、任侠色彩

李白还充满任侠色彩。我们讲李白生平的时候说他在26岁的时候曾经“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剑的佩戴是他任侠之风的标志之一。李白明确宣扬“儒生不及游侠人”(《行行且游猎》),此外李白的任侠之风,在当时人的记载中,在他自己的诗文中都有所记述。李白《留别广陵诸公》中说“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说明他平时的装束,就访照侠士。他的粉丝之一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他“少任侠,手刃数人”。说明他曾经杀过人。他自己也对自己少年时的任侠行为做过自我介绍,《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中说:“风流少年时,京洛市游遨。腰间延陵剑,玉带明珠袍。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君开万丛人,鞍马皆辟易。告急清宪台,脱余北门厄。”说明他和城中的流氓集团发生过冲突,险些发生不测。李白对游侠的豪纵、复仇、重然诺、轻生死,十分倾慕,做了一首诗歌叫《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纵贯李白的思想虽然很繁杂,但“功成身退”四字可成为各种思想的契合点。儒家思想促其建功,游侠、纵横思想更促其要建大功;道家思想又促其激流勇退。这样以儒为进,以道为退的人生观就在他的身上得到了统一。由于他的人生经历、他的思想加上他本人的那种独立不羁、无拘无束的性格特点,造就了他诗歌不同以往的艺术特色。

第四篇:浅谈郭沫若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浅谈郭沫若诗歌文学创作,以《女神》为例

09文秘姚毅 2011年11月6日

【摘要】郭沫若,作为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在众多学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郭沫若史学题材相比,郭沫若的诗歌直抒胸臆和大胆描写手法的运用进行了分析论述.我们既不能用浪漫主义去定性郭沫若的文学创作,也不能用表现主义去规范它,而将它视为浪漫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水乳交融的泛表现主义更符合实际。郭沫若表现主义具有对内表现心灵,对外担负社会使命的二重性格,又因它同浪漫主义与中华民族审美观念的结合,因而使它具有了全新的带有中 国特色的表现方式与表现活力,这样,郭沫若就可以借助这种全新的表现精神,既与世界文学保持了基本一致的步调,又紧紧应和着五四的节奏与旋律,从而使表现主义与中国的时代主潮取得了共同的方向。

【关键词】:破旧立新、精神的现代性、“五四”新时代美好想象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诗歌的先驱。他的早期诗歌创作量丰富,主要有《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等。这些作品依照风格可分为三类:豪放类:气势宏伟,境界开阔,充满了无所畏惧的破坏精神和顶天立地的创造精神。婉约类:风格阴柔。革命类:大多写于壮怀激烈的革命运动之中,诗人以诗歌作武器,进行革命的斗争。《女神》是郭沫若诗歌的代表作。主题内容:爱国主义的主题;表现了反抗、叛逆、破旧创新的五四时代精神。对光明、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歌颂。大胆地抒写自我;有着泛神论的精神和个性解放的思想。

1破旧立新的观念贯穿始终

《女神》的成功在于时代的需要于使人创作个性的统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需要用高昂热情的浪漫主义来表现。《女神》是五四时代诗的宣言。在艺术上,诗句想象大胆奇特,色彩瑰丽。大量采用历史和神话题材,境界开阔,文化韵味深厚而神奇。大胆借鉴西方近代自由体诗,做到形式自由奔放,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大量采用设问、排比、反复、重奏的手法,使诗情酣畅淋漓。在中国新诗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

《女神》的艺术想象与形象体系建筑在泛神论的思想基础上。郭沫若是从布鲁诺、斯宾诺莎为代表的西欧16、17世纪泛神论哲学及中国、印度古代哲学里吸取泛神论的思想。泛神论的思想使诗人思绪飞腾,产生了《女神》式奇特想象大自然被充分的人化。《女神》的艺术网络是多样化的统一。激情如闪电惊雷,火山喷发;柔情如清风明月,涓涓流泉。

《女神》中的代表诗篇《天狗》其艺术风格当属前者。这首诗写于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这首诗的风格是强悍、狂暴、紧张的。一开始诗人便自称“天狗”,它可吞月、吞日,吞一切星球。而“我便是我了”则是个性获得充分张扬所带来的自豪感。所以它是诗人在五四精神观照下对个性解放的赞歌,也正因有了冲决一切束缚个性发展的勇气后,个性才得以充分发扬,五四新人才具有无限的能量:“我是全宇庙底总量!”这样的五四新人将会改变山河、大地、宇宙。“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诗句所释放出的情感力量像猛烈的飓风、奔腾的激流,在那个时代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我飞跑”则是令人振奋的呐喊,充分展示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痛苦历程。总之,《天狗》是五四时期奏起的一曲惊心动魄的精神赞歌。是五四时期人们第一次从诗歌中听到的勇猛咆哮的时代声音。“天狗”那可吞掉“一切的星球”的豪迈气概,正是五四时期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精神再现。而《天狗》只是《女神》创作中诗人情感与艺术碰撞、融合、激溅出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可见,《女神》创作想象之丰富奇特,抒情之豪放热烈堪称诗界一绝。它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浪漫主义艺术色彩将是照彻诗歌艺术长廊的一束耀眼光芒;它的灼人的诗句就像喧嚣着的热浪,轰鸣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的最强音。《女神》的豪放风格是新诗中豪放派的先驱。在《女神》中虽也有“丽而不雄”的风格的作品,但能代表《女神》特色的,是惠特曼式的“雄而不丽”的风格。它的想象新奇,语言粗犷,气势磅礴,声调激越,笔调恣肆。它的美是一种壮美,一种男性的阳刚美。打破了这种万籁寂静的现象。

2在诗歌精神与表现内涵上的现代性

先看看西方现代文明,“五四”新文化运动给《女神》带来的的影响;现代意识对《女神》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首先,郭沫若是在现代意识的影响下创作《女神》的,而现代意识给了《女神》以新的灵魂、血肉之躯和强大的生命力,使《女神》成为一部反映“五四”时代精神的崭新的诗集,一部充满现代意识的新诗集。他在1914年到日本留学后,从反帝爱国思想出发,接受了现代意识的影响。现代意识成了郭沫若反帝反封建,破坏旧社会,创建新社会的思想武器,也成了他追求的社会、人生的理想。可以说,“现代意识与爱国思想融二为一,是郭沫若彻底反对旧社会、狂热追求新社会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于是,《女神》不仅成了现代意识的载体,传播、歌颂着现代意识,而且这种现代意识在诗中是和郭沫若的反对旧社会、追求新社会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融为一体的。

再次,《女神》受到了现代文艺思潮的影响,与世界现代诗歌接轨、合流。外国现代进步文学作品特别是外国现代进步的诗歌是郭沫若接受现代意识影响的一条渠道和一个源流。郭沫若从歌德、海涅、泰戈尔和惠特曼等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中,不仅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受到了现代意识的影响,而且受到了现代文艺思潮尤其是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女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都受到了现代文艺思潮的影响。

由于深受世界现代文艺思潮的影响,使《女神》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都突破了传统诗词的束缚,开始和世界进步诗歌合流,同步发展,对中国新诗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女神》充满着现代意识,具有鲜明的现代化色彩。这是《女神》在思想内容上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在思想艺术上取得重大成就,在诗歌领域显示了文学革命实绩的一个重要原因。歌颂叛逆的精神于万物相结合的个性力量。诗歌现代性原因是多方面的开放意识

《女神》的开放意识突出地表现在吐故纳新上:一是对旧中国,彻底否定旧社会,彻底揭露、批判旧社会及其整个的意识形态;二是而向全世界,大胆地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读过《女神》的人,不能不承认郭沫若具有开放型的世界思维。郭沫若为了反对旧社会、创建新社会,放眼世界,到处寻找革命真理。他从世界各国和中外古今的名人那里学习有用的东西,寻找思想武器,探求革命之道。在《女神》中,到处可以看到开放意识。《女神》所写的人有黄种人,白人、黑人,所写到的外国地名很多,所运用的外国典故、神话传说也很多。这无疑是开放意识的一种表现。《女神》的开放意识更多的表现在热情地寻觅、召唤世界新思潮,大胆地接受新事物,挚着地追求真理上。城市诗意识,即注重在现代城市中崛起的科学发展与物质文明的现代意识。描写现代都会生活和物质文明、具有现代意识的诗,是20世纪新诗发展中现代性趋向的一个重要方面。

郭沫若的《女神》,在这方面的实践,可视为中国现代意识诗先驱性的探索和尝试。郭沫若从惠特曼的诗歌里,得到民主与叛逆的精神熏陶,也受到了这种赞美现代文明声音的冲击。“他那豪放的自由诗使我开了闸的作诗欲又受了一阵暴风般的煽动。城市的日常生活事物以及许多新鲜的意象,大量地涌进郭沫若的诗里,给他的作品带来了与传统诗歌绝然不同,也与当时的其他新诗比较起来题材更加开阔的新鲜的名词。郭沫若在现代物质文明与科学成果的发展中看到了祖国新生与民族解放的希望与憧憬,看到了个人精神冲破封建束缚而得到张扬的力的源泉。郭沫若在文学创作中,多采用现代性的手法来描写展示这个社会。给这个社会一个当前的最真的自然状态。并努力的保持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3“五四”的新时代风格

郭沫若在这些新生、奇异而又宏大的形象中,找到了完成“自我爆发”的诗歌里自我表现的精神依托。新的物质文明成为蕴藏与传达新的精神追求的渊薮,时代精神在新的意象中得到升华与弘扬到极致的表现,在这个意义上看,郭沫若写的一些表现“大我”的“自我爆发的诗歌”,都间接地体现了城市诗的精神与个性。

郭沫若在《女神》中,无不表达了自己对未来世界的追求,对新时代、新社会的期盼。《女神》对新时代新社会的追求,就表现在它强烈地太阳崇拜上。事实上,从《女神》中我们可以看出,太阳人不仅有容纳百川的宽厚,也 有情满宇宙的仁爱,这使太阳人在暴躁凌厉之外,凭添了许多温暖与友善。在《梅花树下的醉歌》一诗里,郭沫若曾写下了这祥的诗句:“假使春天没有花,人生没有爱,到底成了个什么世界?”世界不可能由爱来构成,但一个缺乏爱的世界实际上也就失去了人生的美好。“五四”时期,“博爱”作为一种与“自由”“平等”平列的口号,曾深深地拨动着国人心灵的琴弦。

郭沫若的博爱精神,在《女神》中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渴望祖国面貌的彻底革新,预言新中国的诞生;二是热爱祖国人民,祈盼祖国人民享得人生真正的幸福;三是对大自然、对儿童、对恋人、对朋友的歌颂,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广泛热爱。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崇尚自我,蔑视偶像上。郭沫若曾受泛神一沦的深刻影响。泛神论的基本思想是“本体即神、神即自然”,将人、神与自然合为一体,即“物我无间”。将泛神论作社会化的理解就是张扬个性,崇尚自我,破除等级尊卑,打破偶像崇拜。

郭沫若从来就没有把诗歌作为上流社会的贵族艺术理解,也没有在诗歌中“以理性驾驭情感,以理智节制想象”,而是尽可能地发挥其丰富的想像力,最大限度地放纵感情。更重要的是,郭沫若也不是以诗的艺术形式去“涤净读者的灵魂世界,而主要是以热烈的感情激动读者,让诗歌走进民间成为大众读物。美国民族诗人惠特曼,被人们称为称为“平民诗人”。作为现代知识分子郭沫若的新诗创作,所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社会情怀,是与平民生活与意识接近的诗意诗情。可以说,郭沫若是中国的“平民诗人”。郭沫若诗的第二个爆发期也即创作的高峰期,是受了惠特曼诗歌的影响而形成的。惠特曼的《草叶集》热情地呼唤资产阶级民主、自由,衷心赞美劳动,其自由体和雄浑、粗犷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深深地影响了郭沫若,当“五四”新诗追求着平民化特征时,那种诗的章法、格律等也就很难成为诗人们关注的中心,而更主要的是借助于诗的形式以宣泄内心积郁的感情。正是这样,郭沫若自豪地宣称“我是个无产阶级者”,并且愿意将自己的诗作融人到平民文化之中。留学日本的郭沫若等人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文学训练,缺少留学欧美的作家那种绅士式的精神气质和贵族式的文学要求,也缺少他们那种良好的文学训练和师承关系,他所接受的西方文学主要是通过日本文化的中介而获得,这种文化修养与其本性中的平民思想以及革命性因素融合一起,构成了创作中主导思想。

作为平民诗人,郭沫若在《女神》中表现出一种现代人的生存生命感受,那种生命能量的燎烧,那种对人类生命本质的追问,已经表现出现代人的精神世界的本质。但是,《女神》更多的则是抒写了一种平民的人生情怀,写出了“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我便是你,/你便是我”。郭沫若的创作生活道路是多变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落是“五四”时期。主要作为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以《女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精神需求。这是郭沫若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他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表现,自我实现的程度很高。这当然跟“五四”时期特定氛围有关,那种宽松、自由、充满朝气的环境也有利于形成郭沫若浪漫的人格与创作风格

参考文献:

1、王训昭等.郭沫若研究资料(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2吴奔星,徐放郭沫若.郭沫若论创作[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3郭沫若同志青年时期谈诗歌创作[C]//沫若诗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第五篇:论文《浅析冰心儿童散文的创作特色》

目录:

1、激励推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1

2、互换角色,让学生体念教师的滋味„„„„„„„„„„„„2

3、课堂沙龙,让学生接受艺术的熏陶„„„„„„„„„„„„3

4、开门授课,让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6

5、走出课堂,让学生享受活动的快乐„„„„„„„„„„„„7

6、鼓励赏识,让学生品味人生的价值„„„„„„„„„„„„7

浅析冰心儿童散文的创作特色

论文摘要:

冰心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散文作品,都十分具有开拓性。她在文学创作中的鲜明特色以及她对新文学运动的贡献和影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非常突出的,而在冰心的作品里.成就最显著、影响最广泛的当属儿童文学。此文着重从冰心儿童散文的题材、语言风格、艺术特色三方面逐一论述。

关键词:冰心儿童散文,创作特色,爱的哲学。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出生于福建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幼年的私塾启蒙学习,为她后来的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冰心说,是“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她自1919年开始文学创作,到1994年基本搁笔,度过了她漫长的创作生涯。

《寄小读者》是中国散文园地里的一朵奇葩,确立了她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的开拓者地位,而她丰富的知识,纯洁的感情、新颖的形式,清丽的语言为“五四”以来的小朋友们开了一扇启迪心灵的窗户。在文学创作中的鲜明特色以及她对新文学运动的贡献和影响,在20世纪的中国文坛是非常突出的。

冰心是“五四”以来一位有影响的女作家,同时也是第一个有影响的儿童文学家。冰心的创作风格,使她在“五四”以来灿烂的文学星河中,成为一颗独放异彩的星星。茅盾说:“在所有„五四‟时期的作家中,只有冰心女士最最属于她自己。在这一点上,我们觉得她的散文的价值比小说高。”①她的个性和艺术特色更集中地体现在散文创作上。而在丰饶多彩的散文作品中,她为儿童所写的那些篇章格外显得绚丽多彩。

探讨冰心儿童散文的特色,评价其中的得失,对繁荣我国现阶段的儿童文学创作,特别是促进儿童散文的发展,无疑是有重要借鉴意义的。

一、冰心儿童散文前后期风格不同

从冰心赴美前夕的1923年7月开始写作,一直持续到学成归国后的1927年,冰心通过描写她的“幼稚的欢乐”和“天真的眼泪”,尽情歌颂祖国、母爱、童真和大自然,尤其是母爱,②虔诚地讴歌母爱和童心是冰心早期儿童散文的主要

内容和重要特色。而这一创作特色是和„爱的哲学‟分不开的。冰心“爱的哲学”是超阶级的。她幻想把“母爱”作为改造世界的原动力,用“爱”来感化世人。这当然是行不通的。在“五四”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之所以与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一起逃进“爱的哲学”的避风港里自我陶醉,是因为当时的资产阶级虽站在统一战线的一边,但却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受到这种阶级氛围影响的冰心,作品中自然表现出若于改良主义的色彩,对于那些“悬在天上人间的中段”的青年,当感到人生虚无时,当在黑暗的现实中受到心灵的创伤,以用本能的、天性的、无条件的、血统的母爱来疗伤,无疑是“一剂良方”。但是冰心提倡的母爱和童真还是有它积极可取的一面,不能一概予以否定。冰心的爱的歌唱,既传达出全人类普遍相通、凡人皆有的一种高洁情愫,也表现了生活在充满虚伪、奸诈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对于纯真、无私的感情的渴求。③这爱的启迪正是现代人性的初步觉醒,是典型的“五四”启蒙话语。也正是从冰心开始,母爱才受到理直气壮的认可和普遍的文学关注。冰心是世界文字中把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的作家之一。冰心以最炽热的语言讴歌母爱,把母爱宣扬为至诚至大、至高无上的伟力,把母亲宣扬为孕育着一切的“万有之源”。在她的笔下,母亲的爱是博大、深厚、忘我的,母亲的爱又是具体可感的。“我的头发……就是你(母亲)付给我的万缕柔丝”。母亲的爱“包围着我”,“听得到她心脉的和缓跳动”。她因此常常沉浸在母爱的怀念之中。当不安宁的心灵需要寻求安慰和归宿的时候,母亲就成为最安全的寄寓之所。特别是在去国三年所写的《寄小读者》通读集中,她以悱恻缠绵的笔触把这种赤子之情写得十分动人。《寄小读者》是冰心“最自由、最不假思索”的作品。在《通讯,十》中,她几乎是怀着一种颤抖的欣喜,津津回味着母亲对她述说过的有关她幼年的事,“当她说这些事的时候,我总是脸上堆着笑,眼里满了泪。听完了,用她的衣襟来印我的眼角,静静地伏在她的膝上。这时宇宙已经没有了,只有母亲和我。最后我也没有了,只有母亲,因为我本是她的一部分”。而在《往事(一)之七》中,她更是发出了这样的呐喊;“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风雨中,红莲旁边一个大荷叶慢慢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为它承受了全部的风雨。这一带有偶然性的自然景象立即触动了作者温柔的情怀,联想到柔弱的自己与恩慈的母亲之间的亲情,由衷地发出对崇高母爱的赞叹。这种感情是多么的纯洁、美好,也是值得珍重的。

有时,她对母亲的挚爱又和祖国的抒怀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崇高的境界。如她在给母亲的信里写道;“故国纵是一无所有,然已有了我的爱,便是有了一切!……飞扬的尘土呵,何时容我再嗅着我故乡的香气……”(《寄小读者·通讯二十》)而在返家的途中,她是那样欣喜若狂;“亲爱的母亲,我的脚已踏着了祖国 的田野……母亲,你是大海,我只是刹那间溅跃的浪花……在最短的时间中,即又飞进母亲的怀里。祖国的海波,一声声的洗淡了我心中个个的梦中人影。”(《寄小读者·通讯二十八》)。对于“可爱的海棠形的祖国”,她怀着深切的眷念之情。贯穿在冰心散文中游子的那种“仰首欲攀低首拜”的思绪和爱国情愫,像一根红线串联着她所有的作品,赋予它们更积极、更丰厚的内涵。因此,郁达夫评论道:“对父母之爱,对小弟兄小朋友之爱,以及对异国的弱小儿女、同病者之爱,使她的笔底有了象温泉水似的柔情。”同时,冰心总是用一种亲切细腻的叙述口气,娓娓道来,详略有致,充满了恳切的情意。这种叙述语气,是冰心儿童散文的重要特色,加强了她作品的“温柔”色彩。

对纯真童心的歌颂,是冰心宣扬的母爱向另一方向的自然延伸。冰心把童真看得格外珍贵。她认为“可爱的,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她视儿童为世界上最纯真、最可爱的朋友,以童真之美善反衬社会之丑恶及世风的堕落:“真理,在婴儿的沉默中,不在聪明人的辩论里。”她把儿童作为纯真的象征。她自己在青山沙穰疗养院里养病时,也就“不妨重做小孩子”!“一切思想,也都照着极小的孩子的径路奔放发展”,“有时对自己说些极痴的话……偶然睡不着,就自己轻轻的为自己唱催眠的歌”,从思想到行动都进入了“童心完全来复”的境界。在《往事·十四》里,她借小朋友杰的话,把海想象成一位女神:“海霞是她的扇旗,海鸟是她的侍从;夜里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在海波之上……”这种充满童心的想象显得奇特美丽I难怪会使儿童读者感到亲切,受到感染。而这种感染力的实现,正是借助于作者的“童心来复”。童心是沟通作者和儿童读者间的桥梁,也是开启儿童思想和心灵世界的钥匙。冰心的儿童散文,抒情阐理的方式和语气也特别注重儿童的特点,遵循“童心”特有的逻辑。她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寓教育于情趣中,以情感人。她从不以少年儿童的教育者出现,不是以空泛的说教,生硬的训诫来教育儿童,而是侧重于爱的启迪、美的熏陶,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培养他们成为心灵健康的现代文明人。她象一位知心的大姐姐,在与孩子们促膝而谈,“用孩子的口气,说天真的话。”特别是她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却翘首远望,怀念着军阀混战中的破碎的山河,字里行间流动着淡淡的乡愁……这些都在孩子们的心灵里播下了爱的种子。这种爱的启迪点点滴滴冰

的真性情,化作作者的悄悄话而传递给小朋友。她的现代民主思想与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封建等级制度观念是水火不相容的。她以自己“从前也曾是一个小孩子,现在还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而自傲,甚至自勉“要保守这一点天真,直到我转入另一世界为止”。她将自己的整个内心世界袒露在儿童读者面前,让自己的心灵与读者的心灵相撞,不时爆出感情的火花。解放后,冰心有机会较广泛地接触国内外的现实生活。因而冰心儿童文学作品反映的

社会生活面有了很大扩展,作品中就多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生活图画。她回国以后献给读者的第一件礼物——《陶奇的暑期日记》,写的是一个小孩子在一个半月中的生活记事,然而作者却尽可能地在作品中展示出广阔的生活,幸福的小伙伴们丰富多彩的暑假活动,正面表现了新中国儿童的幸福生活和他们在党的抚育下健康成长。除此以外,作品还广泛地涉及了旧社会的黑暗与痛苦,解放以后祖国沸腾的社会主义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行为,以及从侧面表现了日本人民的灾难和美帝国主义的罪恶,这一切都构成了作品的富于时代气息的广阔背景。在《还乡杂记》中,她以明快的调子、清丽的语言描绘了故乡的深刻变化,赞美了勤劳的故乡人民,在《二寄小读者》中,展现了一幅幅国际间人民好往来的动人画面和绚烂多姿的异国风情,她描绘出了意大利西海岸绮丽的风光,英国格拉斯哥城的苏格兰民歌晚会的情景,塔什干亚非作家会议的盛大;也向读者诉说了意大利农民和工人的苦难生活,美国、非洲黑人的不幸命运和他们的斗争。而《三寄小读者》则是循循善诱地向儿童讲小道理,进行“五爱”教育。她已经基本放弃对身边琐事的描写,而努力用她的笔来吹响同时代的号角。在创作中努力以新的革命的思想来教育小读者,作品中闪耀着一种以往所没有的新思想的光芒。冰心这个时期作品里明显的变化就是再也看不到那种缱绻动情的亲子之爱的描写。此时的冰心,正努力用她的笔来描绘祖国伟丽的生活和时代风云的变化。冰心还常常在文章中巧妙的糅进一些天文、地理、历史方面的知识,使小读者在妙趣横生的情境中扩大知识面,增添智慧,培养儿童的博爱之心和进取之心。

如果说,跳出母爱的狭窄小圈子,使她作品的题材面扩展了,那么,避开写母爱,则使她早期散文所特有的情感魅力消减了。同时,童心也在悄悄地变化。作者不再是那位“模仿小孩子的口气,说天真的话”的大姐姐了,变成了一位慈祥的老师,而在《三寄小读者》中,甚至出现了大段的“社论”式的语言,儿童文学的意味便淡了许多。这些变化都是“左”的文艺思潮的影响造成的结果。冰心以觉醒的眼光发现了母亲,发现了儿童,则照亮了一片被遮蔽的生命世界。他们是“五四”文学旗帜下的两大重要命题,体现了“五四”文学现代化的实绩。它对现代人性建设的努力,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贡献,应该得到历史的承认。

二、冰心是一位有独特风格的散文艺术大师

郁达夫对她曾给予很高的评价:“冰心女士散文的倩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柔和细腻的笔调,微带忧愁的色彩,含蓄委婉的手法和清新明丽的语言,是冰心早期散文艺术风格的基本特色。

冰心的散文总是以情感人。她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片断,将其融汇进自己的情感波澜之中,用温柔的情思和微愁的意绪感染读者,把读者带进诗一般美妙的境界。这种微愁的意绪正是冰心所刻意追求的自己情感的独特性,也是她作品的内在旋律。冰心幼年受到祖父和父母亲的溺爱,刚懂事时,她随着父母住在烟台海边。冰心爱海,为人所共知。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在她稚嫩的目光中,世界便是“一望无际的湛蓝湛蓝的大海。”单调而孤寂的生活,使她的思想发展不同于常态的小女孩。她与大海为友,常对着大海沉思默想。那漫长的海岸,孤独的灯塔,萧索的村庄以及如咽如诉的喇叭声,都以忧郁的色彩深深地印进了童年冰心的脑海里,化作一种潜在的情感力量。一经触动,便会形成强烈的旋律,影响着作品的基调。《寄小读者》等三组散文大部分是在客居美国时写的。她说;“去国以前,文字多于情绪。去国以后,情绪多于文字。”(《通讯·十六》)去国怀乡,思亲恋母,便是她这一时期作品里流露出来的主要情绪。冰心写道,当客船一离开黄浦江岸,她便想起“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的诗句。而且“无意中看到同舟众人,当倚栏俯视着船飞溅的浪花的时候,眉宇间似乎都含着凄恻的意绪。”而到了威尔斯利,一天到湖上玩,忽然忆起左辅的《浪淘沙》词,“觉得情景悉合,随手拾起一湖石,用小刀刻上:‘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两句,远远地抛入湖心里,自己便头不也回地走转来。”并且这样想:“只要湖水不枯,湖石不烂,我的一片寄托此中的乡心,也永古不能磨灭的!”(《通讯·十六》)把个思乡之情写得何等感人,何等淋漓尽致。这种客居生活的愁绪和童年生活的感情印记叠印在一起,表现为冰心作品中具有独特情感的“乡愁”。

冰心更是一位语言艺术大师。许多墨客文人对她的语言充满羡慕和独特的见解。引用王欣先生的话说“她感觉细腻、想象舒展、醒。作为当时止凌风,她用平易的白话文娓娓讲述,却旋起了数千年文学的伏雅柔美的乐感。” 王欣先生还说,“胡适甚至撇开了自己对文言的蓄谋攻击而明确的褒扬了冰心白话文中注入古典汉语诗文的首创佳绩。”并声称:“这一语言高度至今未被超越。”④她的散文作品里,不但清词丽句随处可摘,而且文字铿锵悦耳,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和图画美。她善于把抽象的不可言状的情感表达得十分具体生动,因而能抓住儿童的心使孩子们得到美的享受。这种魅力是和作者在语言上的磨炼分不开的。在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冰心就已经接触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冰心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比较深厚的修养,在创作中合理地吸取和融化某些文言词汇和句式,精心地推敲、锻炼,变成自己独有的清新、典雅的语言.在当时被读者誉为“冰心体”的文学语言。试举《通讯·七》中例子:“痴绝的无数的送行者,在最远的最重的离愁,飘然西去!”这里便是

活用了李清照的词句;“只恐双溪舴舟,载不动,许多愁。”温柔多情,微带忧郁的色调,含蓄不露的艺术表现,清新隽丽的文学语言,这一切就养成了冰心在作品中所努力追求和精心创造的艺术风格。

三、冰心儿童散文创作风格不同的原因

冰心出生于一个海军军官家庭,这个资产阶级家庭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有着联系.她从小就接触了封建统治者视为禁书的宣传品,在家庭的小环境中耳闻目睹的是父亲身上那传统的爱国思想。迈出闺阁,在“五四”运动的高潮中,这位大学一年级生更为爱国思想所唤醒。作为当时的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冰心对封建势力和旧礼教有所否定和揭露,对被磨牙吮血地吞食的弱小者有所同情;但也对软弱中国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方式有所肯定。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冰心还无法懂得当时的真正雄心壮志是怎样在父辈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情况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她看不到出路,她彷徨、迷茫、忧愁,只好躲进“爱的哲学”自我陶醉,远离现实斗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革命统一战线中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软弱性。他们迫切需要找到一个容身之处,而冰心以她特有的女性的纤巧和情怀,让人们从母爱的深沉,童心的纯真,自然的壮美中找到精神的慰藉。当感到人生虚无时,就用无条件的母爱来治疗,她的超阶级的爱通过感情的诱导使儿童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淡淡的忧郁是冰心散文的感情基调。冰心为什么在前期总是怀着淡淡的忧郁?是家庭的原因构圃了她社会经验的锻炼了吗?在远离祖国,远离母亲又遇病魔缠身的情况下,冰心脆弱的心灵里,充满着怅惘的忧郁的情绪,但这不是她作品中忧郁色调的本质。冰心虽然时常思考着生活,思考着人生,可是由于她当时没有先进世界观的指导,没有与广大群众密切结合,她对于自己的思索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科学的答案。正如她所唱的,“我是一个盲者,看不见生命的糊途,心头有说不出的迷惘和胡涂。”这才是她忧郁的真正原因。

解放后,她回到了祖国,享受到了党的亲切关怀。同时,党和政府还为她提供了接近劳动人民和参加政治活动的良好条件,沸腾的建设生活和劳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英雄气概,经常激励着她;世界各国人民反帝的革命怒潮,又不断地鼓舞着她的战斗热情。面对着灿烂的现实和英雄的人民,她的作品呈现了崭新的面貌。她关心儿童文学,但已经不是为了“解放个性”的需要,而是认识到这是革命的接班人和坚强的后一代。于是,冰心在她的创作中就努力以新的革命思想来教育读者,描绘社会主义祖国容光焕发的生活,闪耀着一种以往所没有的新思想的光芒,给小读者勾画了一幅幅国内外的美好风光。然而,全新的题材,全新的人物,全新的主题对冰心来说是陌生的,她以旧有的手法描绘崭新的内容,使她

呈现的艺术比较粗糙,在艺术上的特长也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但冰心的与她原有的风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新的艺术风格在她的作品中已逐渐形成(《小橘灯》)。冰心在解放以后所形成的艺术特色是:一种由深沉的战斗激情,明朗的艺术色调,含蓄地表现手法和清新秀丽的文学语言和俊逸明丽的美。

纵观冰心的作品,可以看到“爱”的主旋律与其多重奏回响在她所有的作品中,虽然她很少正面表现时代的风云、重大的事件,但是,她的创作具有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的作用,纯正的审美趣味与强烈的道德力量,使她的作品葆有永不凋萎的艺术青春,因而赢得一代代读者的喜爱。

冰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著名作家,也是在儿童散文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并取得非凡成就的艺术大师。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深受老舍先生的影响,以老舍辛勤的劳动为榜样,以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为本世纪之末的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祖国主人努力写出一点有益于他们的东西。从冰心半个多世纪来创作的丰赡多姿的儿童散文作品中,我们不但能得到美的陶冶,而且可以得到许多有关儿童散文创作的宝贵的启示。从这个意义上说,冰心对儿童文学的贡献是无可比拟的!

参考文献:

[1]冰心.《樱花赞》(散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63年12月出版 [2]冰心.《冰心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10月出版 [3]冰心.《冰心散文选》.人文出版社.1953年出版 [4]吴宏聪、范佰群主编.《中国现代丈学史》.武汉大学出版杜.1991年2月出版

[5] 卓如.《冰心全集》(1919—1922年)第一卷.海峡文艺出版社.1994年出版 [6]汪文顶.《冰心散文的审美价值》、《文艺评论》.1997年第五期 [7]茅盾.《冰心论》、《冰心论全集(上)》.海峡文艺出版社.2000年出版 [8]陈恕.《冰心佳作选》.浙江少年儿童出版杜.2005年7月。出版.

下载试析巴尔扎克创作的思想艺术特色(论文提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析巴尔扎克创作的思想艺术特色(论文提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艺术提纲

    编导类专业“文学、文艺、文化”常识考试大纲 一、文学基础知识:影视艺术专业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文学因素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作为广播影视艺术作品创作人员,要运用文学创作......

    论文 冷军油画艺术特色及特色

    1 冷军油画艺术的】风格及特色 摘 要 冷军先生是当代中国超写实主义油画的领军人物,国家一级美术师。在我国他的声誉很高,他深居简出,过着朴素的生活,很少举办个人画展,但是他......

    郭沫若 《女神》的艺术特色 论文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省乐山县人。童年起即接触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尤其对诗歌有浓厚的兴趣。中学时开始接触西方先进的现代民主思想和外国文学作品,逐渐培养起......

    毛泽东晚年诗词创作的时代精神与艺术特色

    念奴娇·鸟儿问答 毛泽东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 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

    雕塑创作思想简介

    雕塑创作思想简介 根据“奋发向上、生机蓬勃”的雕塑主题定位,报社领导特慎重组织文案人员、雕塑家以及制作人员对该雕塑的前期设计进行探研,从把握内涵、表现形式、材质运用......

    《三体》系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三体》系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提要:第二次阅读《三体》,发现了许多之前没有发现的作者在小说中非常富有逻辑性的推论,即便是小说,也让我不禁产生一种真实感,仿佛我所置身的......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学生论文)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学生论文) 一、“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二、杜甫诗歌艺术的几个具体的艺术特点的 杜甫在唐代诗坛上是与李白双峰并峙的伟大诗人,而且即使在整个古代文学史......

    陶渊明诗歌赏析论文:浅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论文:浅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摘要]陶渊明思想的核心是崇尚自然,陶诗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自然美,求真、求善、求美。透过这些诗中,反映了诗人的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和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