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CQC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简略介绍资料(共)
CQC工厂检查介绍
第一条 工厂是保证获证产品符合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的第一责任者。
第二条 工厂应按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和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生产与经认证机构确认合格的样品一致的认证产品。
第三条 工厂应及时了解认证机构在网上公开文件中的信息及要求。
第四条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至少包括以下文件化的程序或规定,内容应与工厂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相适应:
(一)认证标志的保管使用控制程序;
(二)产品变更控制程序;
(三)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四)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五)供应商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程序;
(六)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程序;
(七)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程序;
(八)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九)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
(十)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十一)内部质量审核程序;
(十二)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的职责和相互关系;
此外,还应有必要的工艺作业指导书、检验标准、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等。
第五条 工厂应保存至少包括以下的质量记录,以证实工厂确实进行了全部的生产检查和生产试验,质量记录应真实、有效:
(一)对供应商进行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的记录;
(如合格供应商目录、采购单、供应商评比报告、供应商检查表)
(二)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进货检验/验证记录及供货商提供的合格证明;
(如进料检验记录、供应商出货检验报告)
(三)产品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记录;
(如首检报告、例行检验记录、成品检验记录、出货检验记录)
(四)检验和试验设备定期进行校准或检定的记录;
(设备清单、仪器校正计划。仪器校正证书)
(五)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设备运行检查的记录;
(设备清单、日常保养表,年度保养计划)
(六)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
(纠正预防措施报告、报废单、维修单)
(七)内部审核的记录;
(内部审核计划、会议记录、内部审核检查表、不符合报告、审核报告)
(八)顾客投诉及采取纠正措施的记录;
(纠正预防措施报告)
(九)零部件定期确认检验记录;
(供应商提供的测试报告,通过CCC认证的供应商要验证证书的有效性,并保留验证)
(十)标志使用执行情况记录;
(十一)运行检验的不合格纠正记录;
记录的保存期限应不小于两次检查之间的时间间隔,即至少24个月,以确保本次检查完之后产生的所有记录,在下次检查时都能查到。
第六条 工厂应配合完成认证机构作出的工厂检查活动安排。对于初始工厂检查,工厂应该按与认证机构约定的计划时间进行工厂检查;对于监督检查,工厂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接受认证机构的监督检查,同时,认证机构可以按国际惯例在事先不通知的情况下进行工厂监督检查(如飞行检查,特别监督检查),工厂应给予配合。否则,认证机构有权暂停认证证书。
第七条 工厂应允许检查员进入产品认证所涉及的所有区域进行抽样或检查,调阅有关记录和访问相关人员(如有特别需保密的区域,应向认证机构申报)。
第八条 工厂应该配合检查组根据产品特点和工厂的具体条件要求的项目进行现场指定试验,现场指定试验是在检查组目击情况下,由工厂安排相关人员进行。
第九条 工厂应该配合检查组进行产品的一致性检查,检查过程中若涉及到对整机的拆解工厂应安排人员执行。
第十条 在工厂检查时,若获证产品发生变更或有不一致情况时,工厂应主动向检查组说明。第十一条 当产品需要抽样时,工厂应该配合检查组在现场进行封样,并按规定的时间将样品送到指定的检测机构。
第十二条 工厂应为检查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方便。
第十三条 工厂应与持证人沟通及时交付监督检查费(包括监督审查人日费和路途人日费)、年金和产品监督抽样检测费(如有)。
第十四条 工厂不得放行如下产品:
(一)不合格品;
(二)获证后发生变更,但未经认证机构确认的产品;
(三)超过认证有效期的产品;
(四)已暂停、注销、撤销的证书所列的产品;
(五)工厂检查结论判为现场验证或不通过时,检查员在现场要求工厂封存的认证产品。第十五条 工厂应及时将联系方式的变更通报认证机构。
第二篇:CQC工厂检查基本要求
CQC工厂检查基本要求
第一条 工厂是保证获证产品符合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的第一责任者。
第二条 工厂应按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和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生产与经认证机构确认合格的样品一致的认证产品。
第三条 工厂应及时了解认证机构在网上公开文件中的信息及要求。
第四条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至少包括以下文件化的程序或规定,内容应与工厂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相适应:
(一)认证标志的保管使用控制程序;
(二)产品变更控制程序;
(三)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四)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五)供应商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程序;
(六)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程序;
(七)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程序;
(八)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九)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
(十)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十一)内部质量审核程序;
(十二)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的职责和相互关系;
此外,还应有必要的工艺作业指导书、检验标准、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等。
第五条 工厂应保存至少包括以下的质量记录,以证实工厂确实进行了全部的生产检查和生产试验,质量记录应真实、有效:
(一)对供应商进行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的记录;
(二)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进货检验/验证记录及供货商提供的合格证明;
(三)产品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记录;
(四)检验和试验设备定期进行校准或检定的记录;
(五)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设备运行检查的记录;
CCC认证通用申请指南
CCC认证通用申请指南为了使申请人方便、高效地到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申请CCC认证。
(一)新申请的提交
目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受理CCC认证申请是通过网络在线和书面两种方式(主要以网络在线为主);在线申请(第一次)时需要在网站上注册用户.cn,成为合法用户。注册时,需要详细填写用户信息,这样可以简化以后再次申请所填信息;注册成功后网络将自动提供申请人所需认证有关公开性文件、申请指南、其他资料信息。
在进行申请时可根据申请的情况来填写申请书:
1.CCC证书是根据需要来选择中文、英文版本,因此需要用正确的简体中文、英文填写申请书;国内申请人需要英文的认证证书,境外申请人需要中文的认证证书时,要求申请人准确翻译有关内容。
2.申请人同时申请CCC+CB或CQC+CB认证时,只要在CQC网络上选择CCC+CB或CQC+CB即可同时提交两份申请书。申请CB时需注意填写翻译准确的英文信息。
3.请认真阅读各类产品的划分单元原则和指南,以保证在一个申请中申请多个型号规格产品时,这些型号为同一个申请单元。
4.在一个申请中一个型号规格产品具有多个商标或多个型号规格产品具有多个商标时,应注意确保这些商标为已注册过或经过商标持有人的授权。
5.在申请多功能产品时,确定产品的类别时应以产品的主要功能的检测标准来确定。
6.初次申请:由于初次申请需要进行工厂审查,因此填写申请书
时应选择“首次申请”,在备注栏中注明需要进行《初次工厂审查》、希望工厂审查时间。
7.再次申请:再次申请不需要进行工厂审查,因此填写申请书
时应选择“再次申请”,在工厂编号栏中填上相应的编号。
8.变更申请:变更申请是在获证基础上对产品进行改变,因此填写申请书时应填写原证书编号,获得新证书时需要退回原证书。
9.派生产品申请:派生产品与已获证产品为同系列的,同一安全单元的产品。填写申请书时应注意在备注栏中填写与原产品的差异尤为重要,这样可以有助判断出是否需要进行送样进行型式试验。
填写申请信息中的申请人,制造商,生产厂名称应填写法人名称,不应填写个人名称。对于书面申请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收到申请人提交CCC书面申请书后,将相应申请信息(厂家+产品)录入到CQC网站上,并将用户名和密码告知申请人,并将网上的电子版本的认证有关公开性文件、申请指南、其他资料信息等转化成纸面形式传真或其他媒质通知给申请人。申请人填写CCC书面申请书也应注意上述问题。
(二)新申请的受理
申请人填写完申请信息后,根据产品的类别,就会被相应的产品处室的认证工程师所受理,该申请就会被赋予一个唯一的申请编号,即表示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正式受理该申请,在该申请获证之前,申请人应及时、经常地进入自己的用户内查询该申请代码,就可以了解到该申请的全部信息和进程。申请人书面申请书提交后,产品认证工程师受理后,会将相应的申请编号通知申请人。新申请获得唯一的申请编号后,产品认证工程师通过网络会在申请人的注册用户内发给申请人一个该申请的“产品评价活动计划”此项内容包括从提交申请到获证全过程的申请流程情况:
1)申请认证所需提交的资料(申请人、生产厂、产品等相关资料);
2)申请认证所需提供的检测样品型号和数量以及送交到的检测机构;
3)认证机构进行资料审查及单元划分工作时间;
4)样品检测依据的标准、预计的检测周期;
5)预计安排初次工厂审查时间,根据工厂规模制订的工厂审查所需的人天日数。
6)样品测试报告的合格评定及版发证的工作时间;
7)预计的认证费用:申请费、批准与注册费、测试费(包括整机测试、随机安全零部件测试)、工厂审查费;
申请人按照“产品评价活动计划”规定提交技术资料和样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个型号规格产品申请,应提供各型号规格产品的差异说明,样机应是具有代表性型号,覆盖到全部的型号规格避免送样型号重复;
2.需要进行整机和元器件随机试验时,除整机外还需提供元器件技术资料和样品;
3.派生产品申请应提供与原型机之间的型号规格产品的差异说明,必要时提供原型机的试验测试数据。
4.境外工厂需要初次工厂审查时,应填写《非常规工厂审查表》,提供产品描述,产品描述经实验室确认后,即可在型式试验阶段进行工厂审查。
5.变更申请应将变更申请书与原证书一同退回。
实验室验收样机,样机验收合格后,申请人应索取“合格样品收样回执”以便试验周期是否超期的查询;若样机不符合要求实验室将“样品问题报告”发给申请人。申请人整改后重新补充送样,验收合格后发给申请人“收样回执”。
认证工程师收到寄送的申请资料,经审核合格后,并获知到样品已送到指定实验室后,向实验室下达检测任务。样机的检测周期进入到倒计时阶段。样机在进行检测过程中,若出现可整改的不合格项,实验室填写《产品检测整改通知》,描述不合格的事实,确定整改的时限,同时还向申请人发出“产品整改措施反馈表”,由申请人在落实整
改措施后填写并返回检测机构。实验室对申请人提交的整改样品、相关文件资料和填写好的“产品整改措施反馈表”进行核查和确认,并对原不合格项目及相关项目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后检测机构继续进行检测。只有当全部不合格项整改合格,检测周期才重新开始计时。
申请人应及时登陆网站.cn了解到申请的信息、进程。申请人应配合认证工程师的工作,及时提交所需的认证资料和样品,申请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应和认证工程师联系。
书面方式申请的,认证工程师也会将上述提到的信息转化成纸面形式传真或其他媒质通知到申请人。
第三篇: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说明
CCC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说明
认证工厂的工厂现场检查是认证过程中主要程序之一,其依据是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附件《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为使认证申请人了解认证机构对工厂检查的基本要求,请阅读本说明并依照执行。
一、工厂检查的依据:
1、相应产品CCC认证实施规则,主要依据附件“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2、相关法律法规,国家认监委发布的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关于暂停、撤销、注销管理办法等公告文件;
3、企业质量体系文件; 包括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4、强制性认证依据的国家标准以及企业相关技术标准、技术文件。
二、检查范围:
1、对初次申请认证企业的工厂检查,是申请的全部认证产品。
2、对监督检查,是已获证的全部认证产品,以及从上一次工厂检查到本次检查期间已申报扩项产品和变更内容。
三、检查方法:抽样检查。
检查员检查中可通过现场查看、询问有关人员以及调阅企业相关文件和记录等方式取得认证发现。
四、企业应具备的文件体系:
按照《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企业至少应建立以下管理文件:
1、工厂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的职责及相互关系(1.1)
2、认证标志的保管和使用控制程序(1.1c)
3、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2.2)
4、记录控制程序(2.3)
5、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程序(3.1)
6、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程序以及定期确认检验控制程序(3.2)
7、关键生产设备及工装维护管理办法(4.4)
8、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控制程序(5)
9、不合格品控制程序(7)
10、内部质量审核程序(8)
11、认证变更控制程序(9)
12、相关的操作性文件,包括:作业指导书、检验标准、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等。
已获得GB/T19001-2008(ISO9001-2008)或GB/T18305-2003(ISO/TS16949-2002)质量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注意在体系文件和程序文件中应包含3C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中各对应条款的各项具体要求。
五、企业应具有的质量记录:
按照《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企业至少应保存以下质量记录,现场检查中检查员需要调阅相关记录时,工厂应能主动提供:
1、对供应商进行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的记录;(3.1)
2、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进货检验/验证记录及供货商提供的合格证明;(3.2)
3、关键零部件定期确认检验记录;(3.2)
4、产品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记录;(5)
5、检验和试验设备定期进行校准或检定的记录;(6.1)
6、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7)
7、内部审核的记录;(8)
8、顾客投诉特别是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及处置记录;(8)
9、标志使用情况记录;(1.1c)
记录应真实、清晰、完整、便于查询。在监督检查时,企业应能提供从上一次工厂检查到本次检查期间的质量记录。
六、产品确认检验:
产品确认检验是在认证机构两次工厂监督检查之间,为证实获证产品持续符合认证标准要求,由企业自主进行的检查验证。应注意:
1、确认检验应包括实施规则要求的全部确认检验项目;
2、确认检验报告应是从上一次监督到本次监督之间完成的有效报告,应满足实施规则中确认检验最低频次的要求。
3、确认检验可由企业自己完成(使用的检验设备仪器仪表应在计量有效期限内),也可委托外部有条件的实验室完成。
4、如在上述期间内遇有国抽、地抽或认证机构的抽样监督检验,检验报告可作
为当期确认检验的证据,但检验项目应覆盖实施规则要求的全部确认检验项目,如不能全部覆盖,企业还应补充完成其余项目的检验。
七、产品一致性检查:
产品一致性是指工厂现场生产的产品与提交型式试验的合格样品以及申请认证时提交资料的一致性。检查组同时进行各认证要素的一致性核查,包括企业信息、质量体系信息、生产过程各环节和各要素控制的一致性核查。主要有:
1、认证企业信息(包括工厂名称、地址、联系人及电话等)的一致性;
2、认证产品型号、规格及标识等信息的一致性;
3、产品结构特征和主要技术参数的一致性;
4、关键外购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名称、型号规格及供应商的一致性(如供应商为经销商,企业应能够追溯到生产工厂);
5、主要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仪表的一致性;
6、生产过程中产品特性和工艺参数的一致性;
7、企业对认证各要素变更的控制措施和变更申报;
对经过一致性检查的相关文件和记录,检查组将与工厂会签后交工厂保存,以备下一次检查时调阅使用。
八、抽样:
如按照认证中心要求,需要进行产品抽样检验时,工厂应积极配合检查组抽取并封存样品,样品封存后,工厂应在10日内将样品寄送到指定检测实验室,检验时限从检测实验室收到样品之日起计算。
九、现场指定试验:
为验证认证产品的一致性与符合性,检查组需在生产现场抽样进行认证产品的现场指定试验,指定试验项目由检查组根据产品特点和工厂试验条件选择,但至少不低于例行检验项目。指定试验应在工厂检查员目击下,由工厂检验人员利用工厂计量有效的检验设备完成。
十、检查结果的确认:
1、检查组在现场检查完成时将向受检查方报告检查结论,包括检查发现和不符合项目,并由工厂确认。
2、为保证结果的可追溯性,对需要确认的检查记录,检查组将提交企业质量负
责人签字和/或加盖公章。
3、质量保证能力有不符合项的,工厂应在检查组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纠正措施,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逾期将撤销认证证书、停止使用认证标志,并对外公告。
第四篇:CQC产品认证工厂检查指南(本站推荐)
(CQC产品认证工厂检查指南)
(下述内容旨在为认证产品生产厂提供指导,以便其在获得或保持产品认证证书的过程中持续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认证技术要求。具体要求根据不同的认证产品可能略有差异,应以该认证产品相关的法规和技术文件要求为准)
第一条 工厂是保证获证产品符合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的第一责任者。
第二条 工厂应按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和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生产与经认证机
构确认合格的样品一致性的认证产品。
第三条 工厂应及时了解认证机构在网上公开文件中的信息及要求
第四条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至少包括以下文件化的程序或规定,内容应与工厂质量
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相适应。
(1)认证标志的保管使用控制程序
(2)产品变更控制程序
(3)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4)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5)供应商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程序
(6)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程序
(7)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程序
(8)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9)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
(10)不合格产品控制程序
(11)内部质量审核程序
(12)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的职责和相互关系
此外,还应有必要的(工艺作业指导书,检验标准,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等)。
第五条 工厂应保存至少包括以下的质量记录,以证实工厂确实进行了全部的生
产检查和生产试验,质量记录应真实,有效。
(1)对供应商进行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的记录。
(2)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进货检验/验证记录及供应商提供的合格证明
(3)产品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记录
(4)检验和试验设备定期进行校准或检定的记录
(5)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设备运行检查的记录
(6)不合格产品的处置记录
(7)内部审核的记录
(8)顾客投诉及采取纠正措施的记录
(9)零部件定期确认检验记录
(10)标志使用执行情况记录
(11)运行检验的不合格纠正程序
记录的保存期限应不小于两次检查之间的时间间隔,即至少24个月,以确保本次检查完之后产生的所有记录,在下次检查时都能查到。
第五篇: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为保证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已获型式试验合格的样品的一致性,工厂的质量保证能力和生产控制过程应满足本文件规定的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1.职责和资源
1.1职责
工厂应规定与强制性产品认证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且工厂应在组织内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或相应的机构或人员),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负责建立满足强制性产品认证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
b)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c)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
d)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认可,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
1.2 资源
工厂应配备必须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以满足稳定生产符合强制性认证标准要求的产品;应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确保从事对产品符合认证要求有影响工作的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建立并保持适宜产品生产、检验试验、储存等必备的环境。
2.文件和记录
2.1工厂应建立、保持文件化的认证产品的《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以及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相关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需要的文件。
2.2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对本文要求的文件和资料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些控制应确保:
a)文件发布前和更改应由授权人批准,以确保其适宜性;
b)确保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c)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2.3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质量记录的标识、储存、保管和处理的文件化程序。质量记录应清晰、完整,以作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质量记录应有适当的期限。
3.供应商的控制
工厂或制造者应制定对关键件和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的程序,以确保供应商具有保证生产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要求的能力。
工厂或制造者应保存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记录。
4.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
4.1工厂应对关键生产工序进行识别,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如果该工序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时,则应制定相应的工艺作业指导书,使生产过程受控。
4.2产品生产过程中如对环境条件有要求,工厂应保证工作环境
满足规定的要求.4.3可行时,工厂应对适宜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进行监控.4.4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制度.4.5工厂应在生产的适当阶段对产品进行检验,以确保总成及零部件与认证样品一致。
5.检验试验仪器设备
用于检验和试验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校准和检查,并有计量合格检定证。
检验和试验的仪器设备应有操作规程,检验人员应能按操作规程要求,准确地使用仪器设备。
5.1 校准和检定
用于确定所生产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试验设备应按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或检定。校准或检定应溯源至国家或国际基准。对自行校准的,则应规定校准方法、验收准则和校准周期等。设备的校准或检定状态应能被使用及管理人员方便识别。应保存设备的校准或检定记录。
6. 不合格品的控制
工厂应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内容应包括不合格品的标识方法、隔离和处置及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经返修、返工后的产品应重新检测。对重要部件或组件的返修应作相应的记录.应保存对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7.内部质量审核
工厂应建立文件化的内部质量审核程序,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认证产品的一致性,并记录内部审核结果。
对工厂的投诉尤其是对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投诉,应保存记录,并应作为内部质量审核的信息输入。
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记录。
8.包装、搬运和储存
工厂所进行的任何包装、搬运操作和储存环境应不影响产品符合规定标准要求。在国内市场销售的产品应附有中文说明书。